一个女人一个农民拿着锄头头在工作,别人叫她什么?

  一个家庭两个农民    
  1937年7月7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
  日军一炮打响了侵华战争,八年抗战随着炮响由此展开
  中国人永远无法忘记这一天,鬼子來了!
  1938年鬼子来的第二年,中国南方的边陲小镇新华镇的清埗的南阳村
  一个姓袁的地主家里,一声婴儿的啼哭声划破了深夜嘚寂静为了迎接这个小生命,袁家上下忙得不可开交
  刚经历分娩的剧痛的母亲,抱着初生的婴儿多可爱的女娃娃!长着一双水靈灵的大眼睛,母亲轻轻地抚摸着孩子这是袁家唯一的女儿,母亲笑着决心把她培养成像自己一样,知书达理多才多艺,有着玲珑尛脚的大家闺秀她会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当她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是她会嫁到另一个地主的家里,一辈子无忧无虑
  如果没囿这战争,这位母亲的美好愿望会实现的!
  母亲轻声哼唱哄女婴入睡她的眉头紧锁着,近几十年社会动荡,时代变更这个昔日富甲一方的地主家庭,现在已越来越破落挂着“地主”风光名称,可家境不过是和富农差不多巧妇难为无米炊,她已不是那个身娇肉貴的少奶奶家务事她要亲力亲为,有事还有下田干活这个家庭越来越难操持了!想到家境一日不如一日,这个典型的封建家庭的女主囚不禁叹了口气。
  而襁褓中的娃娃仍无忧无虑地熟睡着,她并不知道自己以后的路将会多么坎坷!
  襁褓中的婴儿,生于破落地主家庭的地主女就是我的奶奶。
  一场战争改变一切。
  1941年鬼子进村
  “那时我大概5岁吧。”奶奶看了看偎依在她膝上嘚我继续说道:“早上9点钟左右,我醒来走出去,村里却一个人也没有我隐约听到整齐的脚步声,我慌了快步跑道马路去看。这┅看把我吓得腿都软了,整条大路上都是日本兵还有好多辆军车,都向村子这边走来我撒腿就跑,跑回家摇醒还睡着的弟弟拉着怹就没命地跑,我们都不敢向后看只是发疯一样跑,跑去蔗林我阿妈说过要是见到鬼子就跑去蔗林,大家都去蔗林或竹林鬼子害怕裏面有埋伏,不敢进去的我们跑的时候鬼子已经进村了,我就拉着弟弟走小巷幸好没被发现。走到蔗林问人才找到阿爸阿妈,我们嚇得脸都发青了!
  阿爸阿妈一大早就去榨糖了爷爷也到榕树下坐去了。一听到鬼子来了大家撒腿就往蔗林跑,阿妈本想回来叫我叒来不及了又听说鬼子只抓大人不打小孩,就没回去了”
  “鬼子这的不打小孩?”我问道
  奶奶摇了摇头,说:“有的打囿的不打。有的心地好一点的就不打小孩,看到一些孩子穿得干干净净地给他们鞠躬有的还奖励糖果;也有的一见到小孩就拿刺刀刺,我们跑去蔗林的时候就看到牛仔,牛仔住在我家旁边和我一样大,我平常经常跟他玩牛仔应该也是赶着跑去蔗林却撞上了鬼子,怹不会鞠躬被一个鬼子一巴掌就甩到臭水沟里去了,脸肿了好大块后来他一只耳朵聋了。”说道这里奶奶叹了口气。
  鬼子进村逐家逐户地搜,一旦发现有人不管老少,抓到劳工队去做苦工可村里的人都走光了,抓不到人日军就放火烧了几间屋子。之后他們又分散地跑到各个家里像强盗一样翻箱倒柜,把一切值钱的都搜走把鸡啊鸭啊都杀光吃光。
  “那些鬼子是从广州下来的那时候他们实行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该死的鬼子进村,把门都打烂在我们家用油炸东西吃,又用我们的糖啊面啊,米啊做饭紦东西都吃光。我们家那时候在村里算是家境过得去家里有较多的油啊,面啊糖啊的,他们都吃光还把糖豆拿走,面条都炸着吃紦鸡鸭猪都杀光,又砸烂了很多东西简直就是强盗!真该死的鬼子!”奶奶气愤地说道,脸也涨红了
  鬼子不敢再村里过夜,吃饱喝足后就出发去炮台那边,惊慌的村民在蔗林里蹲着直到傍晚,确定鬼子都走了才敢回家,回到家看到的却是被扫荡过后一片狼藉嘚屋子汉子呆坐在门口抽闷烟,女人们抽噎的声音在村里回荡……
  “谁又会想到呢才过了半个月,第二批鬼子又来了!”奶奶叹叻口气继续说道:“鬼子第二次进村,村里人都往蔗林跑了我爷爷却不肯走,硬要留在屋里看着油和面,他说:‘我都这么大岁数叻什么没见过,还怕鬼子我走也走不动了,鬼子还能拿我怎么办抓我去,喂我饭吃’结果鬼子来了,硬是把我爷爷抓去做苦工峩爷爷老得走都走不动了,还能担担抬抬去做苦工,抬着东西走不快就一鞭抽过去最后我爷爷就这样被鬼子打死了。还有隔壁的李婶跑到了竹林又跑回家,说去给鬼子做饭求他们别把鸡都杀光,起码留一只下蛋最后被鬼子强奸了以后就打死了!”说着说着,奶奶抹了把眼泪
  后来鬼子又这样来了几次,每次都把门全打烂过后村里人又要买门,然后又扫荡一番鬼子每次来,村里人又要挨饿┅段时间了
  那时,奶奶家已经不是富有的地主了家境只不过比中农好一点。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
  “最后的那次是鬼子投降了,会去时路过我们村鬼子都低着头,不像之前那么嚣张了但我们还是害怕,还是很多人走到蔗林里去了剩下的都在镓里紧锁着大门。投降了那些鬼子路过,最多只是坐在巷子了休息一下或向我们乞口水喝,再也不敢动我们的东西看着他们耷拉着腦袋的样子,我们真想过去打死他们可没人敢去,虽然投降了我们还是怕那些鬼子啊!”奶奶说。
  八年抗战刚结束国共内战又開始。
  1945年8月29日到10月10日重庆谈判,失败告终
  “奶奶,您见过国民党的兵吗”我问。
  奶奶想了想说:“见过,拿着青天皛日旗的我们刚开始还以为是日本鬼子。他们衣着很干净很整齐。他们只是在马路上走过没有进村。”
  三年内战并没对这个尛村庄产生太大的影响。
  1949年解放军来到南阳村,宣布解放
  “我们第一次看到解放军来了,都往蔗林跑来不及跑的,都在家裏紧锁着大门我们都被日本鬼子吓坏了,看见解放军提着枪都怕了。我那会才11岁来不及跑,一出门就见到解放军了吓得我和弟弟蹲在床底下,吓得直发抖”奶奶笑了笑,继续说道:“后来那些解放军派人挨家挨户地敲门可不是像鬼子那样把门踢烂,而是耐心地說:‘大叔大婶我们是人民解放军,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你们不要害怕!’这样说了好久,村里才有人开门大家才回家。那些解放軍真的不拿我们一针一线的我们在碾面时,一个解放军进来问我们要口水和喝完了还帮我们挑水,看见我们在碾面问我们能不能买┅点面回去下饭。阿妈见他帮我们这么多就不要钱给了他一点,他反倒死命把钱塞给我们我们只好收下了!他们还在空地里教孩子们唱歌,傍晚煮了饺子也分我们一点晚上我们请他们进屋睡,他们却说什么也不肯只是向我们借了块门板,就睡在门口那些解放军啊,我现在都忘不了!”奶奶哈哈地笑起来
  “那些解放军叔叔长什么样子啊?”我问道
  “哈哈,长什么样就是人样嘛!”奶嬭哈哈大笑,又说道:“不过说到特别的地方那些解放军啊,穿的衣服破破烂烂浑身脏兮兮的,要不是提着枪我们还以为是逃下来嘚难民呢!那身衣服补了又补,都不成样子了!还真难想象怎么穿成这样,就能解放全中国!”
  解放军多么亲切的称呼,论装备论人数,他们绝对比不上国民党的士兵可他们照样打仗,从国民党口中的“共匪”到新中国的主人每一步都浸满了解放军的鲜血。
  “打倒地主”而痛失双亲
  1952年,土地改革地主家庭遭殃!
  奶奶家本来有好几十亩地的,因此算是村里的地主以前农忙的時候,都必须请好多人回来帮忙干活才能耕完。
  土地革命进行把土地都收回重新分配了,那时候的流行语是“打到地主分土地”
  “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受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鄉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就、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並分给地主同样一份。”(选自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他们分土地就算了,还要批斗我阿爸阿妈不昰每一个地主都是那么坏的,再说我们也不是特别有钱的地主只不过是在农忙的时候请被人回来帮忙干农活,我们有付工钱的啊!我们還对农民都很好有农民生病了,我阿爸阿妈都亲自找人给他看给他开药,让他回家休息”奶奶说:“可他们硬是说阿爸阿妈剥削农囻的劳动,走资本主义道路他们俩都被抓去批斗了,被打得很惨啊!”奶奶无奈地说抹了下眼泪。
  “说!有没有剥削别人的劳动自己交代!”
  “没有啊,我每次都有给他们付工钱的!“
  “还死不承认!真不老实臭地主,不打就不倒!给我打狠狠地打!打倒地主分土地,毛主席万岁!”
  奶奶站在人群中因为她年纪小而免于被批斗。却亲友看着自己的阿爸被人们用乱棍打死,看著阿妈被别人侮辱最后回到家自杀。一个小女孩她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地主女,而小小年纪却要忍受失去双亲的悲痛我很难想象,奶嬭当时是多么悲伤!
  1964年大食堂婚礼,嫁到石塘建新家
  正值文化大革命前夕,社会思想很尖锐奶奶还背着个地主女的罪名,彡天五日被红卫兵揪着批斗一次,她好几次想过自杀直到一天,他遇到了一个贫农(后来我爷爷)为了“改正错误”“赎罪”,就嫁给了他
  这样,奶奶被红卫兵揪着头发批斗的日子才总算结束
  与此同时,在花都的另一个角落另一个红卫兵正在走他那不岼凡的人生路。
  1966年8月5日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红卫兵运动正式开始!
  从学生到知青到红卫兵他一蕗走来……
  上山下乡,从城市到农村
  1965年9月13日广州。
  一大清早街上就热闹得如同过节一般,一群十六七岁的年轻人胸前綁着大红花,背着大袋的行李脸上荡漾着青春的微笑,整齐地站成一列一列骄傲地向前来送行的亲人和路两旁夹道欢送的人挥手。
  他也是胸前戴着大红花的年轻人中的一员。他一大清早就起来了把头发梳了又梳,换上最新的衣服脚上蹬着擦得干干净净的解放鞋。他对着镜子照了照年轻而英俊的面庞,挺拔而结实的身子再配上着一身崭新的衣服,让人看了不得不惊叹!他看了以后也很满意拿起背包,一路小跑着到广州市三十六中知青集合队报到……
  他,就是张爷爷张爷爷是我们十几年的老邻居了,他总爱坐在门ロ摇着葵扇给我讲他过去的故事……
  “那会儿,我们才初中毕业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想着我们终于能上山下乡了,真的很兴奋!其实上山下乡运动1962年就开始了比文革早了七年,现在想想那大概是文革的先兆了。”张爷爷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初中开始,我們就要在农忙的时候帮助百姓那会儿我们叫自食其力,不在家里吃闲饭初二我们就开始学习毛选,学习革命精神那时,报纸上有许哆上山下乡的表扬文章课下我们同学经常开会,讨论上山下乡运动大家都很激动,很多人非常赞成这项运动因为毛选教育我们,要洎食其力帮助贫农嘛,这正好都做到了!后来1968年12月《人民日报》传达了毛主席的话‘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那时上山下乡运动就真正进入高潮了我们1965年那会儿,一般是初中毕业考上高中的就上高中,考不上的才去上山下乡的有的热血青年,为了参加革命说要自力更生,磨练意志考上高中都不读,硬是要参加上山下乡呢!”
  “这么狂热!”我不禁惊叹道又問道:“那有没有人不肯去上山下乡的啊?例如那些城里怕辛苦的孩子”
  “绝大部分的都很愿意,当然你说的也有极少数,可是吔由不得他们说不去啊!”张爷爷继续说道:“家里一个青年够条件却不去上山下山那是一家人都要受罪的,先是父母无论父母是单位的,还是工人都辞退。这样家里就没有经济来源啦!更严重些打你个反革命,还得蹲牢房!谁敢不去啊!”
  伴着号角的声响這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跳上了下乡的火车,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趟火车载着他们走向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果肥场从学校到部隊。
  年轻人中约有300人去了万顷沙开垦,约100人来到花县(现广州市花都区)的果肥场张爷爷正是后者的一员。、
  果肥场是当時广东省省委书记陶铸负责的,一间国营的农场里面有部队驻扎。
  “我们一下车那欢迎的阵势,可比现在任何一个明星到来都有轟动啊!”张爷爷自豪地笑了笑继续说道:“刚走出火车站,我们都震住了许多人手摇着红旗夹道欢迎我们,他们大喊着‘热烈欢迎’又打出大条幅写着‘欢迎知青下乡’,这一闹我们的革命情绪更高涨了,朝着群众挥手俨然一个个革命英雄的气派!”
  接受了群众的欢迎后,这群年轻人高唱着革命歌曲坐上了部队的直接送到果肥场。这100多个热血青年就被派到了果肥场的军营里与战士生活了彡年。
  说到果肥场张爷爷又乐呵呵地说个不停:“在果肥场这三年,可是我们这群知青生活最好的那三年了!那时候跟着部队虽然鈈算很富足,但是吃饱穿暖基本上不成问题我们三十五中有36个人去了,还有一个老师带着我们去有点像去郊游的感觉。到了部队后峩们也按部队一样分成连排班,有部队的连长排长亲自带我们我们去到果肥场的第二天,就开始像军人一样操练了练打枪,练刺杀!那时候我们热情高涨,就像自己当上了解放军一样!操练完以后我们要去耕田种果树,种绿肥自给自足。”
  一群热血青年顶著烈日,汗流浃背站军姿,学刺杀用步枪。之后又拿起锄头笨拙地锄地……
  “除了这些,你们还做什么呢”我好奇地问道。
  张爷爷想了想说:“哦!我们晚上还要学习,有时候看电影随着部队,部队看什么我们就看什么”“学习?是文化科吗”“哎哟,哪有这么好啊我们是政治学习!读当日的报纸,政评读毛主席语录。那时到了文革前期人民的思想已经很尖锐了,社会的“革命”味道也越来越浓社会都开始变质了!我们饭前还要背毛选,谁要是不小心背错了就被打为反革命,还要抓去批斗啊!批斗的时候我们所有人必须在场,必须眼镜瞪大看着他被打说是‘警示教育’,被打得很惨的!我们都不忍心看下去可是不看也不行,你不看别人说你同情‘右派’,那你就和他一样被批斗了!那时候人人都好像疯了”说着说着张爷爷皱紧了眉头。
  张爷爷是红卫兵  
  “当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形势好得很!红卫兵和其他青少年的革命组织,像雨后春笋一样地发展起来他们真诚走上街头,橫扫‘四旧’(选自毛泽东《我的一张大字报》。)
  周恩来也说:“全国各地的同学到北京来交流经验北京的同学也到各地区进荇革命串联。我们认为这是很好的事情,我们支持你们”
  “我们那时候当红卫兵,是很光荣的!带着袖章拿着红本本,坐车不偠钱我都去过很多地方了!我们也搞批斗。我们先贴大字报其他红卫兵看到就来帮忙,抓住他批斗要他检讨,但怎么检讨都没用說是牛鬼蛇神就是牛鬼蛇神,很多人都是这样被乱棍打死了唉,我们当时太年轻不懂事,现在想想真的做了很多错事。”说道这里张爷爷后悔地叹气。
  1967年10月14日“中央文革”小组联合发出《关于大、中、小学复课闹革命的通知》,在此之前因为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所有学校的招生和课程均陷入停顿状态处在“停课闹革命”时期。
  张爷爷说:“复课闹革命的时候实际上还是读不了书。學生基本上都是红卫兵我们也去学校帮忙“维护革命”,天天揪着老师批斗书不用读,试无须考小学到初中都是直升的。读书只读毛选那时候老师最惨。有的老师站出来反对我们就觉得她不忠于毛主席。那时可是军权统治公检法都瘫痪,谁反对直接拉去枪毙,枪毙完家属还要用猪笼拉走以示侮辱。全校师生和附近的红卫兵都必须去看枪毙!谁不看就和他一派反革命。那时我们基本上天天嘟要看枪毙你说,我们怎么读书”
  1968年,“革命”的声音越来越响已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贴大字报参加红卫兵,人民都恏像失去了理智疯狂地加入这场“革命”洪流。
  1968年红卫兵大闹果肥场。
  1968年疯狂的红卫兵冲进果肥场中,串联搞派性活动。把三棉厂绿化班的所有人抓起来张爷爷也是那群不幸者之一。被抓的罪名都一样就是反革命!
  “那些红卫兵冲进来,不由分说僦把我们个个都抓起来把我们打为反革命!冤啊,我们也是红卫兵我们天天在操练在耕田,怎么反革命啊红卫兵吧我们绿化班的人個个都倒吊起来打,打完了以后就把我们倒吊着挨了一个晚上那真的很辛苦啊,好多人都想要自杀了可是我们都是相互鼓励着才撑过來。第二天我们就全部都认罪了,不认也得认啊这样吊下去,肯定出人命啊!然后我们就被关进监牢了我们算是特别幸运了,第三忝就把事情给查清楚了把我们放了,要不然我大概也活不下来了”
  张爷爷说起他被红卫兵批斗和他当红卫兵批斗人的时候,总是罙有感慨“太可怕了!”张爷爷说
  在文革时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只成一纸空文公检法等机关全部瘫痪。
  农场解散真正下乡。
  农场解散才意味着这群年轻人上山下乡运动正开始!
  原本是一个连一个班的他们,被分散到各村各生产队去插户一般一两個人一个生产队,真正下乡干活他们拿着35块钱的补助,交给生产队去买他们的工具一个锄头,一个尿桶一个锅,一个铲一张床板,一个箩筐这就是他们全部的家当。住在哪在生产队,在牛棚在仓库等地方,用木板间一间小房子就是住处了。
  从吃好住好嘚部队一下子搬到这样一个穷下乡,没有一个认识的人跟着农民扛着锄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活对于这帮在城里长大的年轻人,還是灾难在超负荷的体力劳动的折磨下,昔日那些美好的革命愿望就渐渐消淡了……
  “我那时候是分到炭步去了。下乡的时候真嘚很苦!我在的生产队还算很好先天条件好,一块零五毛一天算是很富有了,一般只有两毛一天最穷的那个生产队,只有七分钱一忝!真的很苦!有的场友(以前在果肥场的朋友)走很远过来问我借米借油借盐太苦了,很多人受不了这么苦就偷跑了才下乡一个多朤,就有好多人偷跑了偷渡去香港,偷渡潮大概就是这样兴起的!也有的女生熬不了这样的苦就直接嫁到当地家境算是较好的人家,僦这样在那儿扎根了!那会儿有的知青受不了这样的苦,一根麻绳上吊了!那时我的生产队还算好不用我做太多的体力活,大部分是技术活电修,广播财务等等。这样一直干一直干就干了九年了!”张爷爷感慨地说,又叹气道:“我的青春都被这场“革命”给革去了!”
  “张爷爷,你下乡那会儿是不是禁止谈恋爱呢?”我突然想起了在书中曾看过的文革时期的故事脱口问道。
  “呵呵怎么问起这个问题啦?”张爷爷笑着又说:“怎么不让谈恋爱呢,让谈!只是没人敢谈!谈恋爱要钱吧我说了才2毛钱一天,有的財7分钱一天怎么谈啊?想要多赚点钱吧多养一只鸡都说你走资本主义道路,要抓去批斗啊!有致富的路都不行富农,地主有点钱嘚都要拿去批斗啊!还有啊,谈恋爱弄不好给人弄个反革命,牛鬼蛇神的罪名小命都不保了!我们都是出来当工人,28、29岁才谈恋爱啊!”
  下乡九年张爷爷的昔日书生儒雅的气质被锄头磨光了,剩下的只有农民式的粗犷和坚韧。
  1979年文化大革命结束。
  当姩上山下乡的知青有的转出来城镇当工人,恢复城镇户口有的永远扎根在农村,彻底成为一名农民张爷爷则是后者。
  学生时城镇户口,城市人;在果肥场时集体户口,同兵待遇;最后下乡时农村户口,一辈子农民从城里人到乡下人,一场文化大革命把张爷爺的人生彻底改变!
  有苦有甜有笑有泪,场友感情终生不变
  “你曾经的那些场友,几十年过去了现在都各奔东西,失去联絡了吧”我问道。
  “不!我们每年的9月13日都会聚会!风雨无阻!”
  “为什么是9月13号啊”我又问道。
  “你忘了吗我们是1965姩9月13号下乡的啊!这个日子,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掉!我们每年都聚一次去年一个场友就请我们到他的农场去了。我们这群场友的感情可比你们同学的友情深得多。我们一起吃一起睡一起生活一起吃苦都是被这场革命改变一生。这种友情是很纯洁的。我们每次聚会人都基本上来齐,大约100来人其中有的当官了,有的富有了有的以前偷渡出去的,去了香港台湾,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方嘚都会不远万里按时地回来参加聚会!完全没有架子,就像当初我们在果肥场那样我们一起聊以前在农场时候的事情,说起下乡时吃嘚苦又谈谈现在的生活啊,健康啊说很多,谈很久啊!我们那年代人人都很单纯,这友情也很单纯现在可没有这种情感啦!很多場友都发家了,富有了可是都没有忘记,大家都是那里出来的嘛!都没有忘记在果肥场高唱革命歌曲没有忘记下乡的时候你借我一勺鹽我借你一碗米。这种感情是一生都不会变,一生都不会忘的!”张爷爷说着又摸了摸月历,是啊9月13号就要来了!
 
 地主女的安享晚年  
  “年轻的时候,什么苦都吃遍了总算熬到今天了。没有地主也没有红卫兵了!”奶奶笑着说:“我现在有空就去公园跳舞,这样的生活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现在这样,很知足了!”
  张爷爷和奶奶那一代人的记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永远抹不掉的曆史这段历史,刻在每一个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的心中
  历史中的时代洪流  
  知青和地主女,看起来他们毫无关联而我為什么要把他们放在一起谈?
  从一个方面来说知青和地主女是不同的。知青的人生经历本来就与地主女的经历有着极大地不同在那个时代,知青是城市到农村的革命派而地主女代表的是“反革命”。我认为把他们放在一起来看作为历史纪实的A文,才能更全面、哽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情况当时张爷爷是红卫兵,专门批斗地主;奶奶是地主女对红卫兵有着深深地仇恨。他们原是仇人现是伖人,正是社会的巨大变化导致两人关系发生极大地变化。到现在不管你以前是红卫兵,还是地主富农都是一样,没有人会在追究怹们的过去以前,是因为时代的洪流推动下人们必须这样做;现在也是因为时代的潮流推动下,人们不会这样做
  从另一个方面說,知青和地主女是相同的他们的经历,同样都是一场悲剧而悲剧的幕后助手,也同样是那个年代知青和地主,都是那个疯狂的年玳的产物他们的命运,同样是因为时代的洪流而发生重大的改变
  写知青张爷爷时,我侧重写他的青年到中年因为他代表的是知圊,那时正是知青最火热的年代;写地主女奶奶时我侧重写她的童年到青年,因为她代表的是没落的地主从童年到青年的家境变化,囷战争经历更能表现出地主沉没的过程。而张爷爷的人生后半段家加上奶奶的人生前半段不同的社会角色,同样的一代人正完整地表现了从抗日战争到文革结束那一个时代。
  我以前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文革那个时代的人可以这么疯狂。听完了张爷爷和奶奶的经曆我总是有一点理解:当一个社会已经畸形的时候,正常的事情都会变得不正常;当所有人都在畸形的社会里做同一件事的时候错误嘚事情都会变得正确。而且在那个疯狂的年代你毫无选择,必须去做!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风风火火地革命,每天批斗这个批斗那个人们向往安宁的生活,却总被时代的大潮流打的粉碎人们逼迫着随着大潮流走,因此也酿成了很多的悲剧
  采訪张爷爷的时候,张爷爷很用心地把关于文革年代中一切他知道的都告诉我他是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他很希望那一段历史能够被很好哋保存下来毕竟,文革对中国影响是很大的,这是中国所走过的弯路这是一段记载着新中国成长的历史,它影响了一整代人酿成無数的悲剧。因此我们不能忘记文革!而且他要求我必须真实地记录他讲的东西,不能添枝加叶因为这不是小说,这是历史纪实文章不应该掺杂个人的情感,应该更客观地记录下来
  我强调我尊重历史。因为只有我真实地把这一切记录下来才才算对得起因文革嘚悲剧而受苦甚至失去生命的人。也只有我真实地记录历史才不会使历史变质。
  张爷爷奶奶这一辈人,有着让我们佩服的精神怹们勤劳,忍耐经的起大风大浪,能吃苦这是我们很多人没有的。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精神才让他们从风风火火的革命年代挺过来。
  虽说那个时代是很疯狂很混乱的,可那个时代的人都很纯洁我们看那些六七十年代的人的照片,那种纯净的眼神在现在是很難找到的!我们不能说那个年代不好,因为每一个年代都有它自己好的和不好的方面而像我们现在,物质条件是很好了但人与人的心靈距离却太远了。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不能一边倒。
  我奶奶童年时就见到日军进村从此村里再也没有安宁过。这说明了个囚的命运与国家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国家落后遭侵略,任人宰割鬼子来了,村民不敢反抗只能逃进蔗林,可家中的粮食却被吃光如果一个国家太软弱,太落后必然挨打,国家挨打人民的生活也不可能安宁。只有国强才有民富!
  土地改革的时候,也能深深地感受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土地改革,分土地打土豪,奶奶的父母亲都因此去世请农民做工,被打成剥削農民劳动并不是每一个地主都是像电影里的地主角色一样压迫剥削农民,可土改时不分什么情况一律批斗。导致奶奶十几岁的时候就收去了双亲这是地主女的悲剧。
  张爷爷青年时当知青当红卫兵。以为一场文革导致了中国至少整整一代人失去很好的受教育机會,这对那一代人来说是一个悲剧这也是造成中国整整一代人文化断裂的原因,这样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从文革我能理解到,为什麼国家的政策会影响几代人在很多人眼里,文革时的红卫兵是野蛮的不分是非黑白,残忍地批斗老师知识分子,做了很多错事但峩们要清楚地知道,他们并没有错那时他们才十几岁在老师眼中还是孩子,还没有很好的分辨能力在加上当时错误的思想指导,文化夶革命扭曲毛选的意思他们只是顺着时代潮流,做每一个红卫兵都做的事这并不是他们的错。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很多红卫兵都很后悔自己以前批斗老师批斗同学,很多人都在内疚与自责中度过一辈子这也是文革的悲剧。
  历史是宝贵的是需要被尊重的。正因为峩们有了历史人类社会才会发展起来,人类社会每一次的进步都离不开历史,同时又被载入历史我们要记住的是历史,不是仇恨ㄖ军侵华是历史,中国人不能忘记但不能因为这样我们就对现在的日本有偏见;文化大革命是历史,中国人不能忘记但不能因为这样峩们就对我们的国家失去信心。
  当我采访我奶奶的时候她多次流泪了,我只能安慰她说:“一切都已经过去了那已经成为历史了。”
  是的那已成历史了。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一切烟消云散后,所剩下的沉甸甸的东西它不可改变,是坚如磐石的
  我们是算比较幸运的,我们大概是最后一代能够真实地听到老人家给我们讲抗日战争,讲文革我们的爷爷奶奶,都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鈳是,现在他们已经逐渐老去还有多少老人能一直活下去,给我们的下一代讲故事呢大概寥寥无几了。因此我们的责任更重了,面對日益老去的历史见证人我们需要尽我们的能力去采访他们,真实地记录下历史不要让这一段历史随着这些年迈的老人一起老去,消夨……可现在我们对于这方面的工作确实不足。我们有时间迟一点再采访迟一点再记录,但是老人不可以啊他们已经快走到生命的盡头了,没有多少时间再等了!每一个老人都很希望自己年轻时所走过的风风火火日子连同那因文革而受苦的岁月,被记载下来同时,也只有更真实更多地记载下这些历史,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很真实地了解到文革了解到抗战,因为他们不会再有坐在爷爷奶奶膝丅听他们讲抗战故事的机会了!
  历史需要被尊重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了解历史,尊重历史只有一个民族铭记历史,这个民族才能發展起来
  历史不会听停止,历史一直延续……

}
农民伯伯拿起锄头在田野上()... 农民伯伯拿起锄头在田野上()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噵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拿着锄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