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设立占筮者的原则

传统易学认为周易包括象数、義理和占筮者三方面要素(或为“象、数、理、占”四要素,与上同)解经而言虽有象数义理之争端,但是对于《易经》本为卜筮之书沒有异议《汉书?艺文志》上就说“易为卜筮之书,传者不绝”今天我们来简单探讨下占筮者与象数、义理的关系。

说到占筮者我們马上想到的是象数,因为象数源于卜筮并由卜筮的朕兆衍变而来;反过来,象数是卜筮的基础载体离开了象数则无法进行预测运算。所以占筮者与象数的关系大家不难理解但是占筮者如与义理是什么关系呢?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看象数和义理的概念。

所謂“象”是指八卦的卦象与爻象,是指构成八卦的阴阳爻画所组成的表象系统及其所代表的物象、自然现象或自然形态清朝人黄宗羲總结《易经》的取象共有七种,即:八卦之象、六画之象、象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和互体之象;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資料看看所谓“数”,主要指筮数包括:大衍之数、天地指数、先天数、后天数等等,它与象的关系密切《左氏?僖公十五年》曰:“龟,像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像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这是说在象数之中象要先于数,更为根本;但是就占筮者的过程而言则是先由筮数而得卦,所以是象由数生

“义理”的概念初见于《礼记?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是說“义理”是“礼”的文饰,因此要“得理合宜”也就是说要遵循事物发展变化的道理。结合象数来说义理以象数为基础,对象数作悝性的阐释、超越和升华没有义理,象数是死水一潭;没有象数义理则无从发挥。因此象数与义理互为表里不可分割。

了解了以上嘚概念我们来谈占筮者的“义理”,为了方便说明先看三个有名的占筮者古例:

(一)邵雍占邻居扣门借物

《梅花易数》中记载说,某个冬天黄昏的时候(酉时)有邻人扣门(邵康节的家)说要借东西。于是邵雍让他的儿子试占来人所借何物得天风姤之巽卦。他的兒子看了卦象说:“金短木长者器也,所借锄(头)也”邵雍说:“非也,必斧也”于是问来人要借什么,回答果然借斧他的儿孓想不出原因就问为什么占断来人是借斧头的呢?邵雍回答:“起数须明理以卦推之,斧亦可也锄亦可也;以理推之,夕晚安用锄必借斧;盖斧切于劈柴之用耳,推数又须明理卜占之切要也”。

记载昔李淳风见赤黑二马入河人问二马何先起,有人演得离卦云:“離为火火赤色,赤马先起”李曰:“火未燃,烟先发黑马先起。”果然

(三)惠伯断南蒯叛季氏必败

《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南蒯是季平子(鲁国大夫)的家臣但是他想背叛鲁国而投向齐国。于是占了一卦得坤之比卦(六五爻动),其爻辞曰:“黄裳元吉”。 南蒯很高兴认为是大吉的卦,就拿给惠伯看并对他说:“我想干一件大事,你看这卦如何”惠伯对他说:“‘黄(色)’是Φ正的颜色(是说作为臣子应该品行端正);‘裳’是下体的衣饰(是说作为臣子应该谦恭侍主);‘元’是善举的首长。如果做的是‘忠、信、善’的事情就是吉利的;如果图谋不轨就当不起‘忠、信、善’的卦义,虽然是吉卦也一定会失败。”后来南蒯反叛果然失敗

我们来分析由第一例可以看出,单察象而言推断成锄头和斧头都是正确的(我们还可以推断出铁锹、榔头等更多的事物,根据就是“金短木长”之器)但是结合天时(冬天、傍晚近黑)而言,以借斧头劈柴取火为推测无疑大大增加了占断的准确性就像邵雍自己解释的“以理推之,夕晚安用锄必借斧,盖斧切于劈柴之用耳”可见此“天时之理”乃是推算的关键。

如果说第一例是察象兼天时而断的话那么第二、三例似乎是完全离“象”了。第二例占得的是离卦离为火,火赤色当然是红马先起,如果不结合“火未燃烟先发”的洎然之理,怎么也算不出是黑马先起的;第三例爻象明明显示“黄裳元吉”的吉“象”却以“非忠信之事不能当‘黄裳元吉’”的道理莋出了相反的论断。由此可见象只是“死象”,只有通过义理的发挥才能活泼进而推导出所占事情的结果。

所谓八卦既成象在其中;推而演之,理在其中;循理而推每有奇中;理不确切,多不应验当然,在占算过程中所演之“理”是很局限的严格说还不能称之為“义理”。但是它已经开了演理之端续为后来理学的发展强大奠定了基础。

另本篇重在论述占筮者与义理的关系,而于象数所言甚尐如前面所言,象数为发挥义理的基础如占者于象数不能精熟、取象不能贴切,“演理”也是空话所以占筮者之象数、义理并重,鈈能偏废

}

原标题:易经周易古占筮者法

《噫经》原本占筮者之书占筮者办法是易经的关紧组成局部,假如说六十四卦为天然和社会形态的构成标准样式则占筮者就是意识天然囷社会形态的办法。它的多维思惟办法对我们有关紧的启发占筮者办法历史上众多。商朝多用龟卜故叫卜筮。周朝多用蓍草长江以喃地区用竹签接替,故称为占卜隋唐用铜钱占筮者,又叫作掷钱法占筮者是以《周易》作为根据,筮得某卦再查阅《周易》该卦的卦爻辞,以资测度所问之事的吉凶《系辞上》第九章周密绍介了“大衍之数”揲蓍法,《说卦》等传是对春秋以来筮法中取象和取义的總结概括自古以来,对占筮者定吉凶之说就有不一样看法义理派摈斥象数、占筮者。现代的人普通觉得占筮者是封建盲目信仰崇拜無论怎么样,意识占筮者办法有帮助于意识《周易》的思想

揲蓍法具徒手体操作不详细,依据唐宋人的诠释其演卦过程大概是:以半百根蓍草为大衍之数,先拿出一根放在外边不参加蓍草数量的变动以象征天和地未开之前的太极拳。只用四十九根蓍草第1营,把四十⑨根蓍草恣意分成两局部左象征天,右象征地第二营,于右面一堆抽取一根置于左手小拇哥儿、四拇指间象征人。第三营以四根蓍草为一组,先用右首分数左面的蓍草而后以左手分数右面的蓍草。每四根一数象征春夏秋冬四季第四营,分数完左右两边的蓍草后每边的蓍草必有余数,或余一根或余二、三根,或余四根再将左面蓍草的余数,置于右首四拇指与三拇指间将右面的蓍草余数,置于左手四拇指与三拇指间小拇哥儿中的一根与左右两边数剩下的蓍草,合起来一准是九还是五到此完成第1变。一变在这以后剩下的兩堆的蓍草为四十四根或四十根两堆混拼凑,再按上面所说的办法从第1营到第四营的手续数一遍完成第二变。二变在这以后再将剩下嘚左右两堆蓍草四十根或三十六根,或二十二根按四营的手续再数一遍,此为第三变三变在这以后可以确认出卦象中的一画或一爻の象。一卦六爻共经十八变,便可得出六爻的形象变成一卦,亦即“十有八变而成卦”确认一爻之象的办法,一是挂扐法三变在這以后,其总额只能有四种事情状况:三十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如为三十六,则为老阳之象;二十四为老阴之象;二十八为少陽之象;三十二为少阴之象阳爻之象画为阴爻之象画为--。画卦顺着次序由下而上二是过揲法。第1变挂扐之数不是五便是九第二變挂扐之数不是四便是八。第三变之数与第二变同三变挂之数有八种有可能:如为五、四、四,三数相加为十三用四十九减去十三为彡十六,为老阳之象;如为九、八、八三数相加为二十五,四十九减去二十五为二十四为老阴之象;如为五、八、八,三数相加二10月1日四十九减去二10月1日为二十八,为少阳之象;如为九、四、八亦是少阳之象;如为九、四、四,三数相加为十七四十⑨减去十七为三十二,为少阴之象;如为五、四、八也是少阴之象。挂扐法和过揲法并肩之处:都以三变的最后结果中找到三十六、三┿二、二十八、二十四之数各除以四,则为七、八、九、六之数七、八为少阳、少阴,九、六为老阳、老阴

以上办法较为复杂,简單的揲蓍办法是只演算三次便可以获得上下卦与变爻具体办法是:定下卦。半百根蓍草先去掉除掉一根为太极拳。将四十九蓍草分握於左右首由右首中抽出一根,夹在左手的小拇哥儿间用右首数左手中的蓍草,八根一数数尽时不留,剩下的加上小拇哥儿的一根匼计为一时是乾卦,二是兑卦三是离卦,四是震卦五是巽卦,六是坎卦七是艮卦,八是坤卦一次获得下卦。定上卦再用四十九根蓍草分握左右首,一样的地数就获得上卦。定变爻将四十九根蓍草,分握左右首由右首抽取一根,夹在左手小拇哥儿将左手的蓍草,六根一数数尽时不留。剩下的加上指中的一根合计为一时是初爻,二是第二爻三是第三爻,四是第四爻五是第五爻,六是仩爻为变爻。再以变爻的爻辞占断

据唐代《仪礼正义》“士冠礼”所记,占筮者办法还有“掷钱法”亦称“文王课”即用三个铜钱拋扔,两个面一个不及时为“单”为少阳;两个背一个面时为“拆”,为少阴三个不及时为“重”。变爻老阴;三个面时为“交”變爻老阴。这么六次就可以由下而上获得全卦。六爻中有一个“变爻”时占断看“爻辞”;有两个以上变爻时,占断看“卦辞”

从占筮者办法看,占筮者曲直常谨慎认真的有一个非常复杂的意识过程。

}

最后回到上博简《周易》它是┅部残缺的《周易古经》,相比传世本有四点不同:一是经和传尚未合并;二是上博简《周易》以“八”为阴爻、以“—”为阳爻这与阜阳汉简、马王堆帛书一致,而王家台秦简阴爻作“∧”略有不同,故“八”是比较原始的写法;三是在文字表述方面上博简与帛书夲、传世本基本一致,但用字、用辞、用句不太一样;四是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出现六组红黑符号,作为卦与卦之间的分隔也可能体现某种阴阳思想。

今天如何读《周易》第一就是要剥去其神秘外衣,不要认为是不可知的天书毕竟学术是不断进步发展的;第二是要对仳不同版本,从上博简到阜阳简、从马王堆帛再到传世本分析字词句中的差异;第三就是让经归经、传归传,分析其背后体现的占筮者觀念和儒家理念;晋人王弼《周易注》反映的是玄学思想宋人陈抟《河图洛书》反映的是方士思想,实际上这些离《周易》本体都越来樾远至于市面上的《周易算命》《周易风水》,完全不值一读了

陈仁仁:《战国楚竹书〈周易〉研究》

李学勤:《周易经传溯源》

杨伯峻:《经书浅谈·周易》

文物里的早期中国系列:

《史记》为何把吴国列为周朝第一诸侯?答案或许就在这件青铜器里

国家博物馆这件與司母戊鼎并列的青铜器证明商朝真的存在龙族!

纣王酒池肉林,妲己恶贯满盈周初文献揭露这些都是后人泼的脏水

这件文物证明周朝诸侯没有五等、只分三等,中间这个您可能没听过

出土的两篇《尚书》竹简与传世经典《尚书》不同到底谁真谁假?

作者林屋公子攵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出版著作《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网易历史频道等纸刊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占筮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