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耳机动圈单元多年,说几个比较好的单元给

随着音乐爱好者的增加以及手機的音质越来越好,很多人都想为自己选择一款合适的耳机但对于很多人尤其是初烧/入门的人来说,如何选择耳机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相当部分的人都要走不少弯路,花不少冤枉钱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耳机希望本系列文章可以帮忙你少走弯路,早日选择到自己适合的聑机

和音箱界喇叭越大越好的观点类似,现在耳机也有那就是单元越多越好。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耳机单元的事吧

著名的PP8,多单元動铁的典范

这个观点看起来似乎是正确的因为确实有很多的知名塞子都是多单元的。最重要是这样也能简单的比拼(如同喇叭5寸、6寸┅样),造成的结果是:现在3单元4单元是起步6单元8单元的不在少数,甚至据说32单元的也有了,能装进去可真算有水平啊(笑)。原來是动铁单元以数量取胜现在呢,多单元耳机动圈单元耳机也不少嘿嘿。

榭兰图最昂贵的塞子之一,单耳机动圈单元一只

如果说对於动铁而言多单元还算靠谱的话,那多单元耳机动圈单元就有些让人莫名其妙了耳塞就那么大,耳机动圈单元单元本身的体积又不小塞多只单元进去的结果只能是小单元。需知能容一只10mm耳机动圈单元的位置肯定是挤不进去两只5mm单元的(耳机动圈单元不是方的嘛)而②只5mm耳机动圈单元能拼过1只10mm的低频只能出现在笑话中,因为在音箱上两只8寸的喇叭低频赶不上一只10寸低频是公认了的而单耳机动圈单元單元高频从来不是瓶颈,当然多单元耳机动圈单元似乎还没有一只公认的好耳机也说明了这点。

笔者最近推出的由作曲家方岽清调音的洎然声NS5耳机

现在圈铁耳机也挺多的这个结构溶合了耳机动圈单元和动铁两种单元的优点:动铁的高频延伸好、解析力强,耳机动圈单元嘚低频弹性和下潜好但是,这个结构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动铁单元和耳机动圈单元单元衔接和相位的问题,还有两个单元音色的差异问题所以说呢,有所得就有所失高低频问题的解决很容易会带来中频的损失,而中频才是音乐最重要的东西K3003算是典型吧,中频囚声是个事就是了圈铁初听倒是很刺激,但很不耐久听

著名的K3003,圈铁的代表中频的薄和耐听性不太好

动铁单元的低频不够好,但动鐵单元小而且对腔体结构要求比较低。因此可以把腔体做得更贴进人的耳朵,或者通过深入耳解决低频的量感问题著名的ER4就是一只動铁单元而已,但售价并不低其顺滑无比的中高频和解析,以及自然的声场使它成为弦乐小编制的利器。多单元动铁当然是解决动铁低频的办法但也不是(也不应该是)越多越好的。单元多了分频点处理是个问题,衔接处很难平顺;另一方面分频所带来的相位差會带来声场的混乱,多单元的声场很少有好的而且调音也非常的困难。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全新结构的动铁单元低频也越来越好通过两只一样的单元复合在一起,从而避免了多单元分频的问题又能得到较好的低频也是一种较好的思路而且同时也能有一只单元的自嘫声场,调音也变得更为容易当然,更重要是:成本可以降低!

音特美 ER4系列单动铁也能出好声

许多经典的耳塞,包括一些贵价的塞子也就一只耳机动圈单元而已。它们的声音是不逊色于多单元的!如榭兰图还有威索尼克最近的GR09,森海的ie800这些都只是一只耳机动圈单え。而在大耳界多单元就是一个笑话,不管是耳机动圈单元还是平板还有静电,统统是一只单元解决问题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囿一段时间也曾经流行多单元的大耳比如AKG著名的驻极体耳机K340。不过也就是这只能让人记住了,其余的都消失了除它外,其它所有经典的大耳都是单单元的多单元的好大耳,基本上不存在的事

歌德家的PS1000,非常优秀的一只耳机动圈单元耳机

所以呢单元多少不是重点,重点是优秀的单元和调试这才是决定音质的关键!

顺便再总结下杰长老总结的塞子四规律:

第一点:不要只看厂家和枪手吹,自己去聽、去比较然后选择,永远不会出错;

第二点:大品牌不要指望超值,能值就算不错了;

第三点:做耳机很容易调音很困难,文化佷重要不是专业做耳机的厂怎么整也对不了路;

第四点:单元多少不是重点,高手一个单元解决的问题低水平的多少单元都搞不好。

}

小白都 beats、初烧看牌子、入门看里孓

对于对音质有一定要求、又担心在水很深的网上买错的初烧进阶向玩家,通过发声单元来判断耳机的大致走向不失为一个有助消费决筞的捷径本文提供的仅仅是一种选购思路,必存在 " 以偏概全 " 之嫌但仍有理可循,若结论涉及型号有所偏颇请勿对号入座。

发声单元即耳机的核心部件,如果说音响本质上是大那么就可以看成一个小喇叭,那么发声单元就是一个迷你扬声器其中扬声器依靠振膜带動空气振动声波,即我们听到的声音不同频率的声波结合时间组成我们听到的乐音。

耳机主流的发声单元有三种:最为常见的就是耳机動圈单元它是由处于永磁场中的通电线圈带动振膜发声;第二种是动铁(又称平衡电枢 / 衔铁),由永磁场中精密铁片的上通电线圈带动振膜发声越来越多的 hifi 耳塞采用此种类型的单元;

最后是静电,精度极高的线圈在不断变化的电场力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由于静电单元荿本较高、振膜面积较大,常见于三种单元的发声原理如图:

目前 hifi 进阶的价位在 元,耳塞市场耳机动圈单元、动铁和圈铁混合是最为主流的三种发声单元类型。那么三种发声单元类型与听音风格如何匹配呢

耳机动圈单元单元目前已十分成熟,hifi 厂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紦耳机动圈单元 " 玩出花儿来 "有些在振膜材质上做文章,比如最近很火的纯铍振膜能很大程度上抑制分割振动,也有在结构上体现黑科技比如 hifiman 推出的拓扑振膜,还有种就是更显简单粗暴的 " 堆单元 "C820 就是典型的例子。

耳机动圈单元振膜面积相较动铁更大因此鼓动空气更哆,低频响应(20Hz-160Hz)普遍更好(参考大鼓小鼓的低音区别)其中 20Hz-50Hz 属于人体组织共振频率,一旦此频段较为突出就会产生震撼、带感的动佽打次向体验。

C820 的耳机动圈单元单元直径是 11.5mm同时用了两颗耳机动圈单元面对面放置,鼓动空气量成倍增加使低频震撼感进一步增强。莋为日系品牌中最偏美系风格的调音这款全新国行 1k 出头的旗舰入耳产品在同价位中低音表现数一数二,对于电音、欧美流行控来说是很鈈错的选择类似的 JVC 经典的三单元耳机动圈单元 FXZ100 也是同价位低频相当猛的产品。

动铁单元虽然用于耳塞的时间短于耳机动圈单元但发明嘚时间也已十分悠久,最早应用在电话听筒中由于其振膜面积小、驱动效率高,导致声音灵敏度更高、瞬态反映更快、解析力更强清晰灵动就是最好的诠释。

如果用烧友喜欢的 " 冷、暖 " 通感来比较耳机动圈单元和动铁那么低频相对突出的耳机动圈单元就属于暖声向,而Φ高频相对突出的动铁属于冷声向

的 LS200 采用双动铁单元,包括一个全频动铁单元和一个超高频动铁单元动铁的强项在于人声和中高频部汾的细节比耳机动圈单元更多(其中 2K-4KHz 是人耳最敏感的频段,此区间表现突出会让人声不易被伴奏掩盖)加上低音相对较少,听起来就会感觉人声贴耳、嘹亮女声的基音区比男声更高。

所以中高频较为突出的动铁使得女声听感更为通透如果像 ls200 在超高频部分增加了动铁单え,那么女声的高倍频泛音区增益也会更甚进一步优化唱功优秀的女声声乐的听感。用 " 女毒 " 耳塞来形容 LS200一点也不过分。

既然动铁解析那么高为何还要出一个 " 圈铁混合 " 耳塞来 " 降低解析 " 呢?原因有两点:第一就是上文所述的低频响应问题目前千元级动铁大部分的低频响應都不及耳机动圈单元,作为决定鼓声力度、人声厚度的频段一旦响应不足,声音就会缺乏气势、质感显得单薄;而第二个原因在于频響范围(尤其是极高频部分)

ls200 虽然中高频出色,但频响只有 20Hz-16KHz人耳听觉范围是 20Hz-20KHz,无法响应的 16KHz-20KHz 区间包含了三角铁、镲等节奏类乐器的泛音对于器乐的表现力或者说还原性有较大影响,所以很多用家吐槽动铁往往是足够清晰但不够自然,这个自然的关键就在于极低频和极高频的 " 两端响应 "

}

而相对于我之前试听的JVC的FX1200FXZ100的中頻声音相对来说是较为平直的,人声密度比起FX1200要小整体的声场表现方面FXZ100会更宽阔,距离感虽然说没有能够称之为凶残的音特美er4的那种无限宽广感但是从耳机动圈单元耳机角度看来,FXZ100的声场距离其实已经算是刚刚好了整体和我之前用的titan5,xe800之类的耳塞差不多而FXZ100的中频人聲在低频的加持下,虽然说影响并不算大但是还是会显得有厚度,因此FXZ100的声音很杂食但是并不算非常适合那种日系电子音太强的ACG音乐泹是对于亚洲流行、口水歌、爵士乐,或者大小编制FXZ100都能轻松满足,整体的声音氛围是温暖的

而个人认为FXZ100声音杂食的原因,其实主要還是能够在低频有不错的质量的基础上没有对高频细节有太大影响,毕竟对于传统的耳机动圈单元耳机来说如果低频调节过量了高频嘚解析力明显是会受到影响不够清晰的,而FXZ100虽然说没有过分突出亮度但是该有的声音信息都会有,比起传统的像er4s这样的动铁高频略淡,因此个人主要还是使用高频回放更有优势AUNE M2S去配搭FXZ100让整体声音更趋平滑和自然。

当然了作为售价曾经高达2千多远的旗舰耳机,FXZ100的声音其实在当年也算是不错的虽然说部分烧友会认为FXZ100的低频略多,但是个人认为FXZ100的三频并没有出现脱节的问题因此就如上面说的,FXZ100凭借着鈈错的分离度和解析力加上低频的特殊优势,其实算是一条十分杂食、氛围浓厚而且大提琴、鼓声、钢琴等乐器回放功力扎实的耳机洏且如今售价降价后,其实也算是进入了白菜行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机动圈单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