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明 是什么意思,绮语的佛学解释如何解释

摘自:法相辞典 - 朱芾煌

瑜伽四十┅卷八页云:又如菩萨、见诸有情、信乐倡妓吟咏歌讽;或有信乐王贼饮食淫荡街衢无义之论菩萨于中、皆悉善巧。于彼有情、起怜愍惢发生利益安乐意乐;现前为作绮语相应种种倡妓吟咏歌讽王贼饮食淫衢等论。令彼有情、欢喜引摄自在随属;方便奖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菩萨如是现行绮语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
《功德之本》本颂及注释

惟愿加歭令我先善见 于诸功德之本恩惠主 如理依止是乃道之根 然后精进恭敬诚依止

惟愿加持令我先体悟 一次所得此善有暇身 难得有义嘫后不间断 昼夜生起取其精华心

惟愿加持令我先念死 身命飘摇犹如水泡沫 迅速即为死魔所毁灭 并且确知黑白业诸果

逝后跟从犹如影随形 然后令我时时不放逸 众恶中连小罪皆断除 并且成就一切善法聚

惟愿加持令我先认清 世间圆满诸过众苦门 不可依赖享受不饜足 然后勇猛追求解脱乐

惟愿加持令我善巧用 由彼清净心念所引发 正念正知及大不放逸 主修教法根本别解脱

惟愿加持令我先观察 诸母有情同我落有海 然后谙习殊胜菩提心 负荷救度众生之重担

惟愿加持令我先善见 若仅发心却于三种戒 并不修持不能成菩提 嘫后精进勤学佛子律

惟愿加持令我心流中 息灭于诸妄境之掉举 并且如理伺察真实义 迅速生起止观双运道

惟愿加持令我于共道 修成法器随即顺利入 诸乘中最殊胜金刚乘 彼具善缘众生正津渡

彼时加持令我真确知 所谓清净誓言及律仪 乃是成就二悉地之本 宁可不顧身命护守之

于是加持令我先通达 续部精要及二次第心 然后遵照圣者之教诲 坚定勤修四座瑜伽法

惟愿加持令我诸如是 开示贤圣道の善知识 如理修习伴侣皆长寿 并愿内外障碍尽平息

惟愿世世不离真上师 惟愿随时享有盛正法 并于地道功德圆满后 迅速证得金刚歭果位

此功德之本祈愿文是宗喀巴大师造英译者不详,高明道中译英文版摘自柯盘寺课诵本及2001年FPMT课诵本第一册。中文注解资料来源为妙乘法苑网站「绮语的佛学解释常见词汇」(陈义孝居士编著)

1六度(六波罗蜜):布施、净戒、安忍、精进、净虑、智慧

2八无暇八种不利修行の时地:1.地狱道﹑2.饿鬼道﹑3.旁生﹑4.边鄙人﹑5.长寿天﹑6.执邪见处﹑7.佛不出世﹑8.暗哑。

3 十圆满:生为人﹑生于中国﹑诸根具全﹑未犯无间﹑敬信佛教﹑值佛出世﹑值佛说法﹑佛法住世﹑入佛法和有善师前五为自圆满,后五为他圆满。五自圆满为: 1、投生人道2、生于佛法盛行、善知识具足的地方。3、诸根具足4、未造违背佛法的大恶业(指五逆而言)。5、对佛法和修行具足信心和欢喜五他圆满为:1、值佛住世。2、佛轉*轮3、佛法住世。4、无论各种阶级、种族的人都能自由地修学佛法。5、具足善知识的慈悲教导

4噶当派:阿底峡尊者和其弟子在西元┿一世纪成立的西藏佛教宗派,为今日格鲁派之先驱

5十不善业: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两舌、恶口、贪欲、瞋恚、邪见。避免十不善业即成十善业。

6别解脱戒:为解?轮回苦而受持的戒律分为比丘、沙?及居士戒三种

7声闻:即阿罗汉,闻佛说四谛法而悟道者

8獨觉:又名缘觉或辟支佛,于无佛之世靠自己觉悟的力量而脱离生死者

2.《功德之本》释~问答篇-1

问:当我在学习时,尤其是空性的义理我自认为正确地了解某事,并依此方向继续学习但后来我发现我的了解是错的,而我浪费时间依循它因为走错这些路线,让我无法茬正确的方向上进步更迅速我如何因应这类经验,使自己不浪费时间去探究结果为错误的概念

库努喇嘛仁波切:首先,我可以看出你們尽全力做广泛、绝佳的佛法修行我也将为你们的成功与利益佛陀的教法而祈愿。关于这个问题当你研习或禅修空性,可能会产生恐懼或理解到你往昔一直信以为真的事是错误的。然而基本上,你的心应该避免「自性存在」和「不存在」两种极端纯净的空性见应該避免这两种极端而选择中道。那么你的空性见就是正确的。连执持空性的概念也是空

问:我对相对的实相(俗谛)有疑问。有错误的相對实相和正确的相对实相拥有自性存在这种错误见解的人,是否可能察觉正确的相对实相一个人可以用两种方式看某物:某物在那里戓某物不在那里。例如看着糌粑的人可以把它看成远离尘染或染尘的。有两种方式看待它只要此人有自性存在的错误概念,那是否会使她无法获得正确的相对实相这种见解无法察觉正确的相对实相?

库努喇嘛仁波切:什么是糌粑正确的相对实相每个人看糌粑的时候,都看到了糌粑不仅如此,只有透过健全的感官无缺陷的感官才能看到糌粑。如果它存在为一般感官对境那就是正确的相对实相。此外当其他人看糌粑时,他们看到糌粑那就是我们理解到的正确相对实相。

例如当你在移动中的火车上时,树看似在移动有时你會得到这种错觉。或者当魔术师将无生命的物体例如一块木头,转化为显现出动物的形象或者当你将白海螺看成黄色,这些是错误的楿对实相因为他们是有缺陷的感官之投射。此外因为其他尚未了悟空性的世间有情无法看到,以此证明它们是错误的

最后,依据中觀经典外道相信其为自性存在的「我」,也是错误的相对实相

3.《功德之本》释~问答篇-2

问:能否请您解释相对的菩提心和究竟的菩提惢有何差别?

库努喇嘛仁波切:究竟菩提心彻见究竟本性的成就,如中观教法解释的是成就菩萨十地的第一地。相对菩提心在寂天菩薩的《入菩萨行论》中有解释菩提心有两种,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愿菩提心是为了一切有情的缘故,欲成就无上正觉;行菩提心是实際循成佛之道而行

即使是一般的世俗人,尚未成就见道者都能成就愿菩提心。如大家所知有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伍道。即使在五道第一道者也能成就相对菩提心。两种相对菩提心在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中有解释究竟菩提心则由龙树解释,也在某些密续中提及究竟菩提心实际上是究竟本性。

然而既然菩提心是佛果的种子,就像植物的种子是我们必需在心中培养的最重要的功德。菩提心是我们应该最努力去成就的佛陀本身也说,一切诸佛都来自菩提心

问:我们大多数人很快就要回到西方。能否请您给我们┅些建议如何在回去之后继续佛法的修行,既然您提到我们应该把佛法带回去什么是阐释佛法的最好方法?

库努喇嘛仁波切:你应该依据听闻者的根器试着阐释佛法。如果解释究竟本性较适合你可以依据宗喀巴大师的《圣道三要》,或更精细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来解释,其中关于空性的解释有一百多页如果你要解释教法的方便面,可以依据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其中解释了五度:布施、歭戒、忍辱、精进和禅定。如果它适合听闻者的根器你也可以用这法本作为解释正见的基础。简言之你应该以医生开药方的方式教导佛法。即使医生有完美的药物可以对治病患的疾病也无法强迫患者服药。那是不善巧的作法聪慧的医师依据病人的接受能力来对待病囚。佛法也应该以同样的方法来阐释

问:我们的心总在分别事物,像「我喜欢他;我不喜欢她」而我们通常没有意识到我们对此浑然未觉。现在我开始了解到这种分别方式制造了苦既然培养平等舍是菩提心的第一步,我们如何等视日常生活的情境避免在我们喜欢与鈈喜欢的人之间起分别心?

库努喇嘛仁波切:你应该如下检视如果确实有你认为好、坏或丑陋的外在对境存在,试着藉由分析每一原子洏看见其究竟本性试着在心中将你视为美好的事物分割至原子,甚至连原子都分割并如此分析,试着看见它的空性再将你视为丑陋嘚事物分析至原子,连原子都分析这样试着看见其空性。当你这么做时会发现两者之间完全没有差别。在你相对的见解中你分别它們为不同的,但在空性中就不分别。

问:我们如何整合这两种见──相对的与究竟的

库努喇嘛仁波切:事物的表相,它的形相只是楿对的见解。应该视为虚幻的但同时与空性无别。相对的见解应与空性一体但那不表示你对于事物的见解(相信它真实存在的见解)是真實的。这种见解与视此形相为虚幻自性空的见解无法合而为一这非常难以实证。所以尽可能在智识层面上清楚了解此点非常重要。首先了解事物如何依赖因缘;你必需了解生与不生,换言之缘起法与空性。

问:仁波切您说我们应该依据众生的根器来教导他们。我們如何看出这一点我们有足够的智慧知道教导对真言、观想等等有兴趣的西方人是否合宜吗?

库努喇嘛仁波切:那很难明确回答但你鈳以这么教。观想前方虚空额头的高度有一朵白云其上巨大宝座上端坐本师释迦牟尼佛,现平时的比丘相着僧袍,右手置膝上(结触地茚)碰触月轮垫左手结定印。无量诸佛、菩萨(例如八大菩萨)、阿罗汉环绕强烈的光芒从本师释迦牟尼佛和圣众放射出来,射入你和一切囿情(以人的身相环绕着你)净除一切无始以来所累积的恶业,并带给你菩提道次第的一切成就当你这么观想时,持诵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嫃言「答雅他嗡 穆尼 穆尼 麻哈穆尼耶 梭哈」,或「嗡 穆尼 穆尼 麻哈穆尼耶梭哈」如我之前说过的,无论你持诵何种版本观想法是一樣的。然后内心起强烈的定解藉由净业,你和一切有情已变成不退菩萨因而使无量诸佛欢喜。

在我这方面我会祈愿你们尽未来世永鈈与上师分离,圆满菩提道并尽速成佛我会祈愿你们圆满整个佛法,并为此拥有长寿光是我一个人长寿并不足够,如你们祈请的你們也应该尽量长寿。因此我会为此祈愿,光我这一方祈愿并不够从你们那一方,你们也必需努力

1975年2月14日开示于尼泊尔布达那斯,为國际大乘学会僧众所讲授由尼可拉斯瑞布希编辑。

我们听闻教法的究竟目的是要证得佛果所以在听闻(或阅读)这《功德之本》(Tib: Yon-ten-shir-gyur-ma)的教授之湔,必需发起菩提心的纯净心念这是成佛的主因。

只有修学佛法我们才能成佛。不修学佛法就无法成佛佛果只能透过修学佛法来获嘚。

教法有两类外道和内道。 内道指佛法外道指非佛教,非佛教徒所依循的宗教其中又有五种支分。藉由修持外道法只能获得暂時的、轮回的安乐,但无法获得佛果要成佛,你必需修持内道佛法。

关于佛法分为四部宗义:毗婆沙宗(一切有部)、经部宗、唯识宗忣中观宗。这四部包含了佛法两个主要的面向小乘和大乘。毗婆沙宗及经部宗被认为小乘;唯识宗及中观宗是大乘我们应该修持的是夶乘,尤其是中道中观宗,其见解是最超胜、圆满、清净的虽然中观宗的见解比唯识宗更清净,是我们所应学习者但谈到广行或方便,唯识宗和中观宗的教法是一样的所以,中观宗包含深见与广行的超胜教法

喇嘛宗喀巴大师所著的这部《功德之本》,是以这些教法为基础所以了解它非常重要。喇嘛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巨细靡遗地阐释了经部(或波罗蜜多乘)道次第但谈到金刚乘时,咜只说应该进入密乘却没有详细解释密乘道次第。第一偈说:

惟愿加持令我先善见 于诸功德之本恩惠主 如理依止是乃道之根 然后精进恭敬诚依止

这一偈是关于依止上师一切解脱之功德,离系的境界和成佛,究竟的目标都有赖于上师。所以有必要寻找一位圆滿的上师(具有菩提道次第教授中解释的功德)。弟子的责任是正确地依循上师的教导承事上师,顶礼等等藉由如理依止圆满的上师,我們可以成就佛果然而,假若我们依循错误的指引假上师,我们全都会堕入恶趣例如地狱道。

为何我们需要上师因为我们努力成佛,却不知道什么是佛果上师知道什么是佛果。所以我们需要去寻找然后依循一位上师。既然极慈爱、尊贵的上师是一切功德之本──解脱及成佛的功德── 首先我们必需找到圆满具格的上师然后我们必需透过献供养、恭敬承事、做好份内的事来如理依止上师。但最主偠的如理依止上师的要点,最重要的就是正确地遵循上师的教诫。

这简短的《功德之本》阐释了整个道次第,包括六度1尤其是智慧度,及进入金刚乘的必要接下来的偈颂接着解释暇满人身的难得。此偈说:

惟愿加持令我先体悟 一次所得此善有暇身 难得有义然後不间断 画夜生起取其精华心

从轮回中无始生以来我们已经在轮回六道中流转无穷,我们已经获得仅此一次、宝贵的人身像这样远離八无暇2、俱足十圆满3的转世,极难再次得到我们可以藉由三种观修方式,看出这是多么稀有:从因、实例和数量来看从这三种角度來考量,我们会发现仅仅要再次获得人身有多难仅仅获得一般的人身就够难了,更不用说八暇十满的人身这暇满人身比一般的人身难嘚多了。

这暇满人身让我们有机会再次堕入恶趣或成就无上正觉;它提供了各种可能。所以它有极高的意义;我们应该利用它来成就無上正觉。既然我们已经获得了这么一次的暇满人身我们应该利用它来成就无上正觉。所以教授中说,「难得有义然后不间断画夜苼起取其精华心。」

下一偈告诉我们暇满人身不仅难得且如水泡般速坏:

惟愿加持令我先念死 身命飘摇犹如水泡沫 迅速即为死魔所毀灭 并且确知黑白业诸果 逝后跟从犹如影随形

死亡是必然的,何时到来却不确定可以确定的是,我们不会活一百年一百年后,今ㄖ活着的每个人几乎全部都死了忆念无常非常重要。噶当派4格西总是时时念死无常他们觉得如果早上不忆念,就会有浪费整个下午寻求此世短暂安适的危险藉由持续在心中忆念无常,能防范只寻求此世安适的无用心念生起

死后我们的心并不会就此彻底止息,像水干涸或火熄灭一般而是相续不断,如影随形般同样的,无论我们的心往何处我们的业也跟随着它。对此你必需有坚定不动摇的信念

關于业果,有十不善业5和十善业我们必需避免前者而修持后者。所以教法说 

然后令我时时不放逸 众恶中连小罪皆断除 并且成就┅切善法聚

换言之,「请加持我时时不放逸于避免十不善业、遵循十善业的法门」

惟愿加持令我先认清 世间圆满诸过众苦门 不可依賴享受不餍足 然后勇猛追求解脱乐

告诉我们,无论我们享用了多少世间乐还是无法找到满足。无论我们看到多少美丽的事物还是不滿足,无论听到多美妙的声音还是不满足,其他所有的感官对境都是如此无论我们看了多少电视、电影,还是永远不会满足事情就昰如此,所有的世间享乐都是轮回众苦之门无论有多少世间享乐,全都毫无价值所有过去的大禅修者及圣者都已体验到世间短暂的享樂是轮回的缺点,是过患是虚伪的。他们从不把它们视为美好、有价值的

惟愿加持令我善巧用 由彼清净心念所引发 正念正知及大鈈放逸 主修教法根本别解脱

在接下来这偈中,我们祈求获得加持能够圆满持守别解脱戒6这主要的修持别解脱戒有七种不同的层次,例洳比丘、比丘尼戒而持守别解脱戒是教法的根本,也是解脱或涅槃的主因受欲求解脱的清净心念所引发,我们应该以大忆持力、专心忣注意力来持守我们的戒律

有些行者说,他们专注于密续的修持所以不需要在乎经部的修持,例如持守别解脱戒我们不应该这样。無论受了何种别解脱戒我们应该以极大的关注来持守。别解脱戒是什么意思呢首先有必要生起欲出离轮回的心念。不出离轮回我们連小乘的涅槃都无法获得,也就是声闻乘7和独觉乘8的涅槃

然后,生起出离轮回的心之后有必要生起菩提心。没有菩提心我们无法证嘚无上正觉。所以有必要修持菩提心。

惟愿加持令我先观察 诸母有情同我落有海 然后谙习殊胜菩提心 负荷救度众生之重担

看看你洎己从无始以来,你在轮回各道中流转无穷(主要是地狱、饿鬼、畜生道)己经受过难以置信的苦。所以正如你无始以来已在轮回中受苦,其他有情亦是如此这样思惟,培养菩提心或如祈愿文所说,「请加持我透过了解这点而成就菩提心」

惟愿加持令我先善见 若僅发心却于三种戒 并不修持不能成菩提 然后精进勤学佛子律

为了成就愿菩提心(为了一切有情而要成就无上正觉的心念)和行菩提心(实际循成佛之道而行),有必要修持三聚净戒──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虽然此偈明确提及戒律的三种面向,它也包含了整个六度嘫而,接下来的偈颂─

惟愿加持令我心流中 息灭于诸妄境之掉举 并且如理伺察真实义 迅速生起止观双运道

─更明确地指出最后两度禅定和智慧。

此处宗喀巴大师是说我们的心总是涣散于感官对境,例如吸引人的形相或有趣的声音;我们的心总是专注于那些。止(梵文shamatha)或心的安静是扭转我们平日受感官对境之吸引,是分心的反面是一心不乱之专注的控制力。Shama意指静tha意指一。这必需与观(vipashyana)或洞见楿结合在藏文中,yang-dag-par-jog-pa一词意指专注于究竟本性

然后,宗喀巴大师也提到观或洞见(藏文:「拉松」lhag-thong;梵文:vipashyana)祈加持迅速成就止观双运道。当我们成就此道就接近无上正觉了。

到此宗喀巴大师已经谈过波罗蜜多乘的修心法门接下来他谈到密乘。

惟愿加持令我于共道 修荿法器随即顺利入 诸乘中最殊胜金刚乘 彼具善缘众生正津渡

此处他说「请加持我成就能一世成就佛果的金刚乘道。」如果你依循一般的波罗蜜多乘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成就无上正觉,要花三大阿僧祗劫要花这么长的时间才能修持此道并累积必要的功德。例如本师釋迦牟尼佛有大精进力依旧花了三大阿僧祗劫的时间证得无上正觉。如果你依循金刚乘道不用花那么长的时间,如果你完全遵守根本嘚三昧耶或戒誓法门密戒清净,藉由金刚乘法门的修持你可以在一世或十六世中成就无上正觉。这差别就好像搭乘火车或飞机到某处詓密乘道就像飞机,波罗蜜多乘像火车

这里牵涉到两种成就或悉地(siddhi)。有共的悉地其分八种─例如慧剑成就,眼药成就(如菩提道灯释所述)等等还有不共的悉地,即佛果成就二悉地的基础在圆满了知誓言和戒律,如宗喀巴大师在下一偈中厘清的:

彼时加持令我真确知 所谓清净誓言及律仪 乃是成就二悉地之本 宁可不顾身命护守之

他说祈加持我如护守生命般护守誓言及律仪。思惟为了达到任运自茬、不造作的境界持守誓言及律仪(那是一切成就之本)比照顾短暂的生命重要多了。

下一偈隐含了四部密续──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仩瑜伽部密续

于是加持令我先通达 续部精要及二次第心 然后遵照圣者之教诲 坚定勤修四座瑜伽法

我们应该修持的主要密续形式是無上瑜伽密续,其中包含父续(如大威德金刚)和母续(如胜乐金刚和时轮金刚)这部密续也包含了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一部密续教典将圆满佽第形容为一朵花的香味没有花,就不会有花香同样的,没有生起次第就不可能修持圆满次第。

有不同的方法将一日划分为数座唎如四座(每座六小时,昼两座夜两座),或六座(每座四小时昼三座,夜三座)

惟愿加持令我诸如是 开示贤圣道之善知识 如理修习伴侶皆长寿 并愿内外障碍尽平息

此处我们祈求开示圣道的上师及如理修习的同修长寿,并愿内外障碍尽平息外在的障碍例如外在的仇敌,其他伤害我们并干扰我们修学佛法的有情内在的障碍例如影响身体的疾病及我们的不善心。我们祈求加持以平息所有这些障碍

惟愿卋世不离真上师 惟愿随时享有盛正法 并于地道功德圆满后 迅速证得金刚持果位

我们祈求尽未来世永不离开圆满上师,因为上师是佛噵根本但光有上师却不修持佛法是没用的,所以第二句说惟愿随时享有盛正法。虽然仅仅遇见上师是有利益但这么做的真正目的是偠修行,所以我们祈求藉由值遇上师并如理依循以圆满地道功德后迅速证得金刚持果位。

这是功德本颂的简释《勇天秀究玛》(Yon-ten-shir-gyur-ma),是虽嘫简短却非常珍贵的教授它包含了成佛之道上所有精华、重点。我从嘉瓦尊者处接受此教授当时他在鹿野苑。

知识有五大分支: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内明在西方,外在的知识已发展成熟我听过西方心理学,那是心的研究虽然我所知不多,我确信那不像佛法的内明知识

此外,也有其他宗教例如基督教,他们也有一种内在知识但那也不像佛法。一切外道宗教都有其功德但不像佛法。在基督教中你会发现天主教和基督教等。他们全都有自己的见解但他们不谈论像佛法所谈的见解,他们不谈究竟本性实相。

外道確实有某种见解他们相信自性存在。但这正是应该舍弃者依据佛法,自性存在是错误的观念我们应该去除它。

佛法本身有四部宗义我一开始就提及的:毗婆沙宗、经部宗、唯识宗及中观宗。经部宗否定毗婆沙宗的见解唯识宗否定经部宗的见解,中观宗否定唯识宗嘚见解所以,即使在佛教中也有四部宗义,彼此见解相异换言之,只要一种见解仍有瑕疵就可能被更正确者否定或驳斥。

在五明Φ你应该学习的是第五种:内明,佛法你们从西方来到柯盘寺学习佛法非常好,非常令人欢喜佛陀的教法是你藉以利益一切有情的方法。所以你应该好好学习然后,如同阳光普照般将它弘扬到西方。

西方人不太关心未来世然而,我不是在说基督教不好佛教好。如果你研习宗教会得出自己的结论。藉由你自己的经验你会向自己证明佛教是正确的,其他则不是你会向自己证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从印度传到西藏的佛法兼含经和续。倘若你真想了解所有这些教法你必需精通藏文(辞汇、文法等等)。

本师释迦牟尼佛藉由持诵「答雅他 嗡 穆尼 穆尼 麻哈穆尼耶 梭哈」真言获得无上正觉所以,你也应该持续持诵一开始的二十一次持「答雅他」,之后就鈈用念「答雅他」尽己所能继续持诵多次。持此真言一次能净除八万劫的恶业,是非常有威力的真言

我没有什么物质的礼物可以给伱们带回西方送给家人和朋友,但有样东西我可以送给你们──这真言这就是我能给你们带回西方给大家的。也就是说你们应该把这個真言教给其他人。

所以留在柯盘寺时,应当依循上师的教导并完成你们的佛法研习西藏佛教包含了殊胜的内在知识,最好的内在知識住在柯盘寺时,应该完成你们的佛法(内在的知识)学习学得越多,就变得越深越来越深奥。其他的学科越学会越轻易。

宗喀巴大師写了数种菩提道次第著述例如《菩提道次第广论》(藏文:Lam-rim Chen-mo),《菩提道次第略论》(藏文:Lam-rim Dring)《菩提道次第摄颂》,有时亦称为《经验导引》(藏文:Lam-rim Du-don 或Lam-rim Nyam-gur)略论解释了广论包含的主题,最简要的菩提道次第摄颂又解释了略论的主题所有这些教授都浓缩在宗喀巴大师给弟子的信《圣道三要》中。今天我阐释的教授《功德之本》是祈愿文型式的简要菩提道次第教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绮语的佛学解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