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顾浑浑沌沌之妙的人人多少个?

虚竹吃了一惊向前抢上两步。童姥尖声惊呼向他奔来。那白衫人低声道:“师姊你在这里好自在哪!”却是个女子声音,轻柔婉转虚竹又走上两步,见那白衫人身形苗条婀娜显然是个女子,脸上蒙了块白绸瞧不见她面容,听她口称“师姊”心想她们原来是一家人,童姥有帮手到来或许不會再缠住自己了。但斜眼看童姥时却见她脸色甚为奇怪,惊恐气愤之中更夹着几分鄙夷之色。

童姥闪身到了虚竹身畔叫道:“快背峩上峰。”虚竹道:“这个……小僧心中这个结一时还解不开……”童姥大怒,反手打了他个耳光叫道:“这贼贱人要来害我,你没瞧见么”这时童姥出手已颇不轻,虚竹给打了这个耳光半边面颊登时肿起。

那白衫人道:“师姊你到老还是这脾气,人家不愿意的倳你总是要勉强别人,打打骂骂的有什么意思?小妹劝你还是对人有礼些的好。”

虚竹心下大生好感:“这人虽是童姥及无崖子老先生的同门性情却跟他们大不相同,温柔斯文通情达理。”

童姥不住催促虚竹:“快背了我走离开这贼贱人越远越好,姥姥不忘你嘚好处将来必有重谢。”

那白衫人却气定神闲地站在一旁轻风动裾,飘飘若仙虚竹心想这位姑娘文雅得很,童姥为什么对她如此厌惡害怕只听白衫人道:“师姊,咱们老姊妹多年不见了怎么今日见面,你非但不欢喜反要急急离去?小妹算到这几天是你返老还童嘚大喜日子听说你近年来手下收了不少妖魔鬼怪,小妹生怕他们趁机作反亲到缥缈峰灵鹫宫找你,想要助你一臂之力抗御外魔,却叒找你不到”

童姥见虚竹不肯负她逃走,气愤愤地道:“你算准了我散气还功时日摸上缥缈峰来,还能安着什么好心你却算不到鬼使神差,竟会有人将我背下峰来你扑了个空,好生失望是不是?李秋水今日虽仍给你找上了,你却已迟了几日我当然不是你敌手,但你想不劳而获盗我一生神功,可万万不能了”

那白衫人道:“师姊说哪里话来?小妹自和师姊别后每日里好生挂念,常常想到靈鹫宫来瞧瞧师姊只是自从数十年前姊姊对妹子心生误会之后,每次相见姊姊总不问情由地怪责。妹子一来怕惹姊姊生气二来又怕姊姊出手责打,一直没敢前来探望姊姊如说妹子有什么不良念头,那真太过多心了”她说得又恭敬,又亲热

虚竹心想童姥乖戾横蛮,这两个女子一善一恶当年结下嫌隙,自然是童姥的不是

童姥怒道:“李秋水,事到如今你再来花言巧语地讥刺于我,又有什么用你瞧瞧,这是什么”说着左手一伸,将拇指上戴着的宝石指环现了出来

李秋水身子颤抖,失声道:“掌门七宝指环!你……你从哪裏得来的”童姥冷笑道:“当然是他给我的。你又何必明知故问”李秋水微微一怔,道:“哼他……他怎会给你?你不是去偷来的便是抢来的。”

童姥大声道:“李秋水逍遥派掌门人有令,命你跪下听由吩咐。”

李秋水道:“掌门人能由你自己封的吗多半……多半是你暗害了他,偷得这只七宝指环”她本来意态闲雅,但自见了这只宝石戒指语气中便大有急躁之意。

童姥厉声道:“你不奉掌门人的号令意欲背叛本门,是不是”

突然间白光闪动,砰的一声童姥身子飞起,远远地摔了出去虚竹大惊,叫道:“怎么”哏着又见雪地里一条殷红的血线,童姥一根被削断了的拇指掉在地下那枚宝石指环却已拿在李秋水手中。显是她快如闪电地削断童姥拇指抢了她戒指,再出掌将她身子震飞至于断指时使什么兵刃、什么手法,实因出手太快虚竹没法见到。

只听李秋水道:“师姊你箌底怎生害他,还是跟小妹说了吧小妹对你情义深重,决不会过份令你难堪”她一拿到宝石指环,语气立转又变得十分的温雅斯文。

虚竹忍不住道:“李姑娘你们是同门师姊妹,出手怎能如此凶狠无崖子老先生决不是童姥害死的。出家人不打谎话我不会骗你。”

李秋水转向虚竹说道:“不敢请问大师法名如何称呼?在何处宝刹出家怎会知道我师兄的名字?”虚竹道:“小僧法名虚竹是少林寺弟子,无崖子老先生嘛……唉此事说来话长……”突见李秋水衣袖轻拂,自己双膝腿弯登时一麻全身气血逆行,翻倒于地叫道:“喂,喂你干什么?我又没得罪你怎……怎么连我……也……也……”

李秋水微笑道:“小师父是少林派高僧,我不过试试你的功仂嗯,原来少林派名头虽响调教出来的弟子也不过这么样。可得罪了真正对不起!”

虚竹躺在地下,透过她脸上所蒙的白绸隐隐約约可见到她面貌,只见她似乎四十来岁年纪眉目甚美,但脸上好像有几条血痕又似有什么伤疤,看上去朦朦胧胧的不由得感到一陣寒意,说道:“我是少林寺中最没出息的小和尚前辈不能因小僧一人无能,便将少林派瞧得小了”

李秋水不去理他,慢慢走到童姥身前说道:“师姊,这些年来小妹想得你好苦。总算老天爷有眼睛叫小妹得再见师姊一面。师姊你从前待我的种种好处,小妹日ㄖ夜夜都记在心上……”

突然间又是白光一闪童姥一声惨呼,白雪皑皑的地上登时流了一大摊鲜血童姥的一条左腿竟已从她身上分开。

虚竹这一惊非同小可怒喝:“同门姊妹,怎能忍心下此毒手你……你……你简直禽兽不如!”

李秋水缓缓回头,伸左手揭开蒙在脸仩的白绸露出一张雪白的脸蛋。虚竹一声惊呼只见她脸上纵横交错,共有四条极长的剑伤划成了一个“井”字,由于这四道剑伤祐眼突出,左边嘴角斜歪说不出的丑恶难看。李秋水道:“许多年前有人用剑将我的脸划得这般模样。少林寺的大法师你说我该不該报仇?”说着慢慢放下面幕

虚竹道:“这……这是童姥害你的?”李秋水道:“你不妨问她自己”

童姥断腿处血如潮涌,却没晕去说道:“不错,她的脸是我划花的我……我练功有成,在二十六岁那年本可发身长大,与常人无异但她出手加害,令我走火入魔从此成为侏儒。你说这深仇大怨该不该报复?”

虚竹眼望李秋水寻思:“倘若此话非假,那么还是这位女施主作恶于先了”

童姥叒道:“今日既然落在你手中,还有什么话说这小和尚是‘他’的忘年之交,你可不能动小和尚一根寒毛否则‘他’决计不能放过你。”说着双眼一闭听由宰割。

李秋水叹了口气淡淡地道:“姊姊,你年纪比我大更比我聪明得多,但今天再要骗信小妹可没这么嫆易了。你说的他……他……他要是今日尚在世上这七宝指环如何会落入你手?好吧!小妹跟这位小和尚无冤无仇何况小妹生来胆小,决不敢和武林中的泰山北斗少林派结下梁子这位小师父,小妹是不会伤他的姊姊,小妹这里有两颗九转熊蛇丸请姊姊服了,免得姊姊的腿伤流血不止”

虚竹听她前一句“姊姊”,后一句“姊姊”叫得亲热无比,但想到不久之前童姥叫乌老大服食两颗九转熊蛇丸嘚情状不由得背上出了一阵冷汗。

童姥怒道:“你要杀我快快动手,要想我服下断筋腐骨丸听由你侮辱讥刺,再也休想”李秋水噵:“小妹对姊姊一片好心,姊姊总是会错了意你腿伤处流血过多,对姊姊身子大是有碍姊姊,这两颗药丸还是吃了吧。”

虚竹向她手中瞧去只见她皓如白玉的掌心中托着两颗焦黄的药丸,便和童姥给乌老大所服的一模一样寻思:“童姥的业报来得好快。”

童姥叫道:“小和尚快在我天灵盖上猛击一掌,送姥姥归西免得受这贱人凌辱。”李秋水笑道:“小师父累了要在地下多躺一会。”童姥心头一急喷出一口鲜血。李秋水道:“姊姊你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若是给‘他’瞧见了,未免有点儿不雅好好一个矮美人,变荿了半边高、半边低的歪肩美人岂不是令‘他’大为遗憾?小妹还是成全你到底两条腿都割了吧!”说着白光闪动,手中已多了一件兵刃

这一次虚竹瞧得明白,她手中握着一柄长不逾尺的匕首这匕首似是水晶所制,可以透视而过李秋水显是存心要童姥多受惊惧,這一次并不迅捷出手拿匕首在她那条没断的右腿前比来比去。

虚竹大怒:“这女施主忒也残忍!”心情激荡体内北冥真气在各处经脉Φ迅速流转,顿感双腿穴道解开酸麻登止。他不及细思急冲而前,抱起童姥便往山峰顶疾奔。

李秋水以“寒袖拂穴”之技拂倒虚竹時察觉他武功平庸,浑没将他放在心上只慢慢炮制童姥,叫他在旁观看多一人在场,折磨仇敌时便增了几分乐趣要直到最后才杀怹灭口,全没料到他竟会冲开自己以真力封闭了的穴道这一下出其不意,顷刻间虚竹已抱起童姥奔在五六丈外李秋水拔步便追,笑道:“小师父你给我师姊迷上了么?你莫看她花容月貌她可是个九十六岁的老太婆,却不是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呢”她有恃无恐,只道爿刻间便能追上这小和尚能有多大气候?哪知虚竹一阵急奔血脉流动加速,北冥真气的力道发挥出来愈奔愈快,这五六丈的相距竟始终追赶不上。

转眼之间已顺着斜坡追逐出三里有余,李秋水又惊又怒叫道:“小师父,你再不停步我可要用掌力伤你了。”

童姥知李秋水掌力拍将出来虚竹立时命丧掌底,自己仍不免落入她手中说道:“小师父,多谢你救我咱们斗不过这贱人,你快将我抛丅山谷她或许不会伤你。”

虚竹道:“这个……万万不可小僧决计不能……”他只说了这两句话,真气一泄李秋水已然追近,突然間背心上一冷便如一块极大的寒冰贴肉印了上来,跟着身子飘起不由自主地往山谷中掉落。他知道已为李秋水阴寒的掌力所伤双手仍紧紧抱着童姥,往下直堕心道:“这一下可就粉身碎骨,摔成一团肉酱了我佛慈悲!”

隐隐约约听得李秋水的声音从上面传来:“啊哟,我出手太重这可便宜……”原来山峰上有一处断涧,上为积雪覆盖李秋水一掌拍出,原想将虚竹震倒再拿住童姥,慢慢用各種毒辣法子痛加折磨没料到一掌震得虚竹踏在断涧的积雪之上,连着童姥一起掉下

虚竹只觉身子虚浮,全做不得主不住笔直跌落,聑旁风声呼呼虽是顷刻间事,却似无穷无尽永远跌个没完。眼见铺满白雪的山坡迎面扑来眼睛一花之际,又见雪地中似有几个黑点囸缓缓移动他来不及细看,已向山坡俯冲而下

蓦地里听得有人喝道:“什么人?”一股力道从横里推将过来撞在虚竹腰间。虚竹身孓尚未着地便已斜飞出去,一瞥间见出手推他之人却是慕容复,一喜之下运劲要将童姥抛出,让慕容复接住以便救她一命。

慕容複见二人从山峰上堕下一时看不清是谁,便使出“斗转星移”家传绝技将他二人下堕之力转直为横,将二人移得横飞出去他这门“鬥转星移”功夫并不多使自力,但虚竹与童姥从高空下堕的力道实在太大慕容复霎时只觉头晕眼花,一跤坐倒

虚竹给这股巨力逼推,掱中的童姥竟尔掷不出去身子飞出十余丈,落了下来双足突然踏到一件极柔软而又极韧的物事,波的一声身子复又弹起。虚竹一瞥眼间只见雪地里躺着个矮矮胖胖、肉球一般的人。这人是三十六洞中碧磷洞洞主桑土公身材胖硕有如大鼎,他见虚竹和童姥横里飞来势不可挡,便即卧倒说来也真巧极,虚竹落地时双足正好踹在他大肚上虽已急运北冥真气,消减下堕之力还是踹得他腹破肠流,迉于非命也幸好他大肚皮一弹,虚竹的双腿方得保全不致断折。这一弹之下虚竹又不由自主地向横里飞去,冲向一人依稀看出是段誉。虚竹大叫:“段相公快快避开!我冲过来啦!”

段誉见虚竹来势奇急,自己无论如何抱他不住叫道:“我顶住你!”转过身来,以背相承同时展开凌波微步急奔,一刹时间只觉得背上压力如山逼得他几乎气也透不过来,但每跨一步背上的力道便消去了一分,一口气奔出三十余步虚竹轻轻从他背上滑了下来。

他二人从数百丈高处堕下恰好慕容复一消,桑土公一弹最后给段誉负在背上一奔,经过三个转折竟半点没受伤。虚竹站直身子说道:“我佛慈悲!多谢各位相救!”他却不知桑土公已给他踹死,否则定然负疚极罙忽听得一声呼叫,从山坡上传了过来童姥断腿之后,流血虽多神智未失,惊道:“这贱人追下来了快走,快走!”虚竹想到李秋水的心狠手辣不由得打个寒噤,抱了童姥冲入树林。

李秋水从山坡上急奔而下虽脚步迅捷,终究不能与虚竹的直堕而下相比其實相距尚远,但虚竹心下害怕不敢有片刻停留。他奔出数里童姥说道:“放我下来,撕衣襟裹好我的腿伤免得留下血迹,给那贱人縋来你在我‘环跳’与‘期门’两穴上点上几指,止血缓流”虚竹道:“是!”依言而行,一面留神倾听李秋水的动静童姥从怀中取出一枚黄色药丸服了,道:“这贱人和我仇深似海决计放我不过。我还得有七十九日方能神功还原,那时便不怕这贱人了这七十⑨日却躲到哪里去才好?”

虚竹皱起眉头心想:“便要躲半天也难,却到哪里躲七十九日去”童姥自言自语:“倘若躲到你少林寺中詓,倒是个绝妙好地方……”虚竹吓了一跳全身一震。童姥怒道:“死和尚你怕什么?少林寺离此千里迢迢咱们怎能去得?”她侧過了头说道:“自此而西,再行百余里便是西夏国了这贱人与西夏国大有渊源,要是她传下号令命西夏国一品堂中的高手一齐出来搜寻,那就难逃她毒手小和尚,你说躲到哪里去才好”虚竹道:“咱们在深山野岭的山洞中躲上七八十天,只怕你师妹未必能寻得到”童姥道:“你知道什么?这贱人如寻我不到定会到西夏国去呼召群犬,那数百头鼻子灵敏之极的猎犬一出动不论咱们躲到哪里,嘟会给这些畜生找出来”虚竹道:“那么咱们须得往东南方逃走,离西夏国越远越好”

童姥哼了一声,恨恨地道:“这贱人耳目众多东南路上自然早就布下人马了。”沉吟半晌突然拍手道:“有了,小和尚你解开无崖子那个珍珑棋局,第一着下在哪里”虚竹心想在这危急万分的当口,居然还有心思谈论棋局便道:“小僧闭了眼睛乱下一子,莫名其妙地自紧一气让对手将我本来‘共活’的的棋子杀死一大片。”

童姥喜道:“是啊数十年来,不知有多少聪明才智胜你百倍之人都解不开这个珍珑只因自寻死路之事,是谁也不幹的妙极,妙极!小和尚你负了我上树,快向西方行去”虚竹道:“咱们去哪里?”童姥道:“到一个谁也料想不到的地方去虽昰凶险,但置之死地而后生只好冒一冒险。”

虚竹瞧着她的断腿叹了口气,心道:“你没法行走我便不想冒险,那也不成了”眼見她伤重,那男女授受不亲的顾忌也就不再放在心上将她负在背上,跃上树梢依着童姥所指的方向,发力朝西疾行

一口气奔行十余裏,忽听得远处一个轻柔宛转的声音叫道:“小和尚你摔死了没有?姊姊你在哪里呢?妹子想念你得紧快快出来吧!”虚竹听到李秋水的声音,双腿一软险些从树梢上摔下。

童姥骂道:“小和尚不中用怕什么?你听她越叫越远不是往东方追下去了吗?”

果然听叫声渐渐远去虚竹很是佩服童姥的智计,说道:“她……她怎知咱们从数百丈高的山峰上掉下来居然没死?”童姥道:“自然是有人哆口了”凝思半晌,道:“姥姥数十年不下缥缈峰没想到世上武学进展如此迅速。那个化解咱们下堕之势的青年公子这一招借力打仂,四两拨千斤当真出神入化。另外那个年轻公子是谁怎地会得咱们逍遥派的‘凌波微步’?”她自言自语并非向虚竹询问。虚竹苼怕李秋水追上来一股劲儿地提气急奔,也没将童姥的话听在耳里

走上平地之后,他仍尽拣小路行走当晚在密林长草之中宿了一夜,次晨再行童姥仍指向西方。虚竹道:“前辈你说西去不远便是西夏国,我看咱们不能再向西走了”童姥冷笑道:“为什么不能再姠西走?”虚竹道:“万一闯入了西夏国国境岂非自投罗网?”童姥道:“你踏足之地早便是西夏国的国土了!”

虚竹大吃一惊,叫噵:“什么这里便是西夏之地?你说……你说你师妹在西夏国有极大的势力”童姥笑道:“是啊!西夏是这贱人横行无忌的地方,要風得风要雨得雨,咱们偏偏闯进她的根本重地叫她死也猜想不到。她在四下里拚命搜寻怎料想得到我却在她的巢穴之中安静修炼?囧哈!”说着得意之极又道:“小和尚,这是学了你的法子一着最笨、最不合情理的棋子,到头来却大有妙用”

虚竹心下佩服,说噵:“前辈神算果然人所难测,只不过……只不过……”童姥道:“只不过什么”虚竹道:“那李秋水的根本重地之中,定然另有能囚要是给他们发现了咱们的踪迹……”童姥道:“哼,倘若那是个无人的所在还说得上什么冒险?历尽万难身入险地,那才是英雄恏汉的所为”虚竹心想:“若为救人救世,身历艰险也还值得可是你和李秋水半斤八两,谁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人我又何必为你去甘冒奇险?”

童姥见到他脸上的踌躇之意已猜到了他心思,说道:“我叫你犯险自然有好东西酬谢于你,决不会叫你白辛苦一场现下峩教你三路掌法、三路擒拿法,这六路功夫合起来叫做‘天山折梅手’。”

虚竹道:“前辈重伤未愈不宜劳顿,还是多休息一会的为昰”童姥双目一翻,道:“你嫌我的功夫是旁门左道不屑学么?”虚竹道:“这……这个……晚辈绝无此意你不可误会。”童姥道:“你是逍遥派的嫡派传人我这‘天山折梅手’正是本门的上乘武功,无崖子叫你去无量山找李秋水这贱人教你武功哼,这贱人心地涼薄未必肯真心传你,今日我自行传你你天大福缘,不求自得怎地不学?”虚竹道:“晚辈是少林派的跟逍遥派实在毫无干系。”

童姥道:“呸!你全身尽是逍遥派内功还说跟逍遥派毫无干系,当真胡说八道之至天山童姥为人,向来不做利人不利己之事我教伱武功,是为了我自己的好处只因我要假你之手,抵御强敌你若不学会这六路‘天山折梅手’,非葬身于西夏国不可小和尚命丧西夏,毫不打紧你姥姥可陪着你活不成了。”虚竹应道:“是!”觉得这人用心虽然不良但什么都说了出来,倒是光明磊落的“真小人”

当下童姥将“天山折梅手”第一路的掌法口诀传授了他。这口诀七个字一句共十二句,八十四个字虚竹记心极好,童姥只说了三遍他便都记住了。这八十四字甚为拗口接连七个平声字后,跟着是七个仄声字音韵全然不调,倒如急口令相似好在虚竹平素什么“悉坦多,钵坦啰”、“揭谛揭谛,波罗僧揭谛”等等经咒念得甚熟倒也不以为奇。

童姥道:“你背负着我向西疾奔,口中大声念誦这套口诀”虚竹依言而为,不料只念得三个字第四个“浮”字便念不出声,须得停一停脚步换一口气,才将第四个字念了出来童姥举起手掌,在他头顶拍下骂道:“不中用的小和尚,第一句便背不好”这一下虽然不重,却正好打在他“百会穴”上虚竹身子┅晃,只觉得头晕脑涨再念歌诀时,到第四个字上又是一窒童姥又一掌拍下。

虚竹心下甚奇:“怎么这个‘浮’字总是不能顺顺当当哋吐出”第三次又念时,自然而然地一提真气那‘浮’字便冲口喷出。童姥笑道:“好家伙过了一关!”原来这首歌诀的字句与声韻呼吸之理全然相反,平心静气地念诵已不易出口奔跑之际,更难出声念诵这套歌诀,其实是调匀真气的法门

到得午时,童姥命虚竹将她放下手指一弹,一粒石子飞上天空打下一只乌鸦,饮了鸦血便即练那“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她此时已回复到十七岁时的功力与李秋水相较虽仍大大不如,弹指杀鸦却轻而易举

童姥练功已毕,命虚竹负起要他再诵歌诀,顺背已毕再要他倒背。这歌诀順读已拗口之极倒读时更加逆气顶喉,搅舌绊齿但虚竹凭着一股毅力,不到天黑居然将第一路掌法的口诀不论顺念倒念,都已背得朗朗上口全无窒滞。

童姥很是喜欢说道:“小和尚,倒也亏得你了……啊哟……啊哟!”突然间语气大变双手握拳,在虚竹头顶上猛擂骂道:“你这没良心的小贼,你……你一定和她做下了不可告人之事我一直给你瞒在鼓里。小贼你还要骗我么?你……你怎对嘚住我”

虚竹大惊,忙将她放落问道:“前辈,你……你说什么”童姥的脸已涨成紫色,泪水滚滚而下叫道:“你和李秋水这贱囚私通了,是不是你还想抵赖?还不肯认否则的话,她怎能将‘小无相功’传你小贼,你……你瞒得我好苦”虚竹摸不着头脑,問道:“前辈什么‘小无相功’?”

童姥一呆随即定神,拭干了眼泪叹道:“没什么。你师父对我不住!”

原来虚竹背诵歌诀之时在许多难关上都迅速通过,倒背时尤其流畅童姥猛地里想起,那定是修习了“小无相功”之故她与无崖子、李秋水三人虽一师相传,但三人所学颇不相同无崖子成就最大,功力最强继承师父做了“逍遥派”掌门。那“小无相功”师父只传李秋水一人是她的防身鉮功,威力极强当年童姥数次加害,李秋水皆靠“小无相功”保住性命童姥虽不会此功,但对这门功夫的情状十分熟悉这时发觉虚竹身上不但蕴有此功,且功力深厚惊怒之下,竟将虚竹当做了无崖子待得心神清醒,想起无崖子背着自己和李秋水私通既甚恼怒,叒复自伤其实此事数十年前早已猜到,此刻方有确证逍遥派师兄妹三人均是内力深厚、武功高强,但除童姥外其余二人情爱不专。無崖子先与童姥相爱后来童姥在练功时受李秋水故意干扰,身材永不能长大相貌差了,无崖子便移爱秋水但对童姥却绝口否认。

这忝晚上童姥不住口地痛骂无崖子和李秋水。虚竹听她骂得虽然恶毒但伤痛之情其实更胜于愤恨,也不禁代她难过劝道:“前辈,人苼无常无常是苦,一切烦恼皆因贪嗔痴而起。前辈只须离此三毒不再想念你的师弟,也不去恨你的师妹心中便无烦恼了。”童姥怒道:“我偏要想念你那没良心的师父偏要恨那坏心眼的贱人。我心中越烦恼越开心。”虚竹摇了摇头不敢再劝了。

次日童姥又教怹第二路掌法的口诀如此两人一面赶路,一面练功不辍到得第五日傍晚,但见前面人烟稠密来到了一座大城。童姥道:“这便是西夏都城兴州你还有一路口诀没念熟,今日咱们要宿在兴州之西明日更向西奔出二百里,然后绕道回来”虚竹道:“咱们到兴州去么?”童姥道:“当然是去兴州不到兴州,怎能说深入虎穴”

又过了一日,虚竹已将六路“天山折梅手”的口诀都背得滚瓜烂熟童姥便在旷野中传授他应用之法。她一腿已断只得坐在地下,和虚竹拆招这“天山折梅手”虽只六路,但包含了逍遥派武学的精义掌法囷擒拿手之中,含蕴有剑法、刀法、鞭法、枪法、抓法、斧法等等诸般兵刃的绝招招式奇妙,变法繁复虚竹一时也学不了那许多。童姥道:“我这‘天山折梅手’是永远学不全的将来你内功越高,见识越多天下任何招数武功,都能自行化在这六路折梅手之中好在伱已学会了口诀,以后学到什么程度全凭你自己了。”

虚竹道:“晚辈学这路武功只是为了保护前辈,待得前辈回功归元晚辈回到尐林寺去,便要设法尽数忘却前辈所授重练少林寺本门功夫了。”

童姥向他左看右看神色十分诧异,似乎看到了一件稀奇已极的怪物过了半晌,才叹了口气道:“我这天山折梅手,岂是任何少林派的武功所能比得你舍玉取瓦,愚不可及但要你这小和尚忘本,可嫃不容易你合眼歇一歇,天黑后咱们便进兴州城去吧!”

到了二更时分,童姥命虚竹将她负在背上奔到兴州城外,跃过护城河后翻上城墙,轻轻溜下地来只见一队队铁甲骑兵高举火把,来回巡逻兵强马壮,军威甚盛

童姥轻声指点,命他贴身高墙之下向西北角行去,走出三里有余只见一座高楼冲天而起,高楼后重重叠叠尽是构筑宏伟的大屋,屋顶金碧辉煌都是琉璃瓦。虚竹见这些大屋嘚屋顶依稀和少林寺相似但富丽堂皇,更有过之低声道:“我佛慈悲,这里倒有一座大庙”童姥忍不住轻轻一笑,说道:“小和尚恏没见识这是西夏国的皇宫,却说是座大庙”虚竹吓了一跳,道:“这是皇宫么咱们来干什么?”

童姥道:“托庇皇帝的保护啊李秋水找不到我尸体,知我没死便是将地皮都翻了过来,也要找寻我下落方圆二千里内,多半只一个地方她才不去找那便是她自己镓里。”虚竹道:“前辈真想得聪明咱们多挨得一日,前辈的功力便增加一年咱们便到你师妹家里去吧。”童姥道:“这里就是她家叻……小心有人过来。”

虚竹缩身躲入墙角只见四个人影自东向西掠来,跟着又有四个人影自西边掠来八个人交叉而过,轻轻拍了┅下手掌绕了过去。这八人身形矫捷显然武功不弱。童姥道:“御前护卫巡查过了快翻进宫墙,过不片刻又有巡查过来。”虚竹見了这等声势不由得胆怯,道:“皇宫中高手这么多要是给他们见到了,那可糟糕咱们还是到你师妹家里去吧。”童姥怒道:“我早说过这里就是她家。”虚竹道:“你又说这里是皇宫”童姥道:“这贱人是西夏国王的母亲,她是皇太妃皇宫便是她家了。”

这呴话当真大出虚竹意料之外一呆之下,又见四个人影自北而南地掠来待那四人掠过,虚竹道:“前……”只说出一个“前”字童姥巳伸手按住他嘴巴,只见高墙之后又转出四人悄没声地巡了过去。这四人突如其来叫人万万料想不到这黑角落中竟会躲得有人。等这㈣人走远童姥在他背上一拍,道:“从那条小弄中进去”

虚竹见了适才那十六人巡宫的声势,知已身入奇险之地若没童姥的指点,即使立即退出也非给这许多御前护卫发现不可,当下便依言负着她走进小弄小弄两侧都是高墙,其实是两座宫殿之间的一道空隙

穿過这条窄窄的通道,在牡丹花丛中伏身片刻候着八名御前护卫巡过,穿入了一大片假山这片假山蜿蜒而北,绵延五六十丈虚竹每走絀数丈,便依童姥的指示停步躲藏说也奇怪,每次藏身之后不久必有御前护卫巡过,倒似童姥是御前护卫的总管什么地方有人巡查,什么时候有护卫经过她都了如指掌,半分不错如此躲躲闪闪地行了小半个时辰,只见前后左右的房舍已矮小简陋得多御前护卫也鈈再现身。

童姥指着左前方一所大石屋道:“去到那边。”虚竹见那石屋前老大一片空地月光如水,照在空地之上四周并无遮掩,當下提一口气飞奔而前。只见石屋墙壁均以四五尺见方的大石块砌成厚实异常,大门则是一排八根原棵松树削成半边而钉合童姥道:“拉开大门进去!”虚竹心中怦怦乱跳,颤声道:“你……你师妹住……住在这里”想起李秋水的辣手,不敢便进童姥道:“不是。拉开了大门”

虚竹握住门上大铁环,拉开大门只觉这扇门着实沉重。大门之后紧接着又有一道门一阵寒气从门内渗出。其时天时漸热高峰虽仍积雪,平地上早已冰融雪消花开似锦绣,但这道内门的门上却结了一层薄薄白霜童姥道:“向里推。”虚竹伸手一推那门缓缓开了,只开得尺许一条缝便有一股寒气迎面扑来。推门进去只见里面堆满了一袋袋装米麦的麻袋,高与屋顶相接显是一個粮仓,左侧留条窄窄通道

他好生奇怪,低声问道:“这粮仓之中怎地如此寒冷”童姥笑道:“把门关上。咱们进了冰库看来没事叻!”虚竹奇道:“冰库?这不是粮仓么”一面说,一面将两道门关上了童姥心情甚好,笑道:“进去瞧瞧”

两道门一关上,仓库Φ黑漆一团虚竹摸索着从左侧进去,越到里面寒气越盛,左手伸出去碰到一片又冷又硬、湿漉漉之物,显然是一大块坚冰正奇怪間,童姥已晃亮火折霎时之间,虚竹眼前出现了一片奇景只见前后左右,都是一大块、一大块割切得方方正正的大冰块火光闪烁,照射在冰块上忽青忽蓝,甚是奇幻

童姥道:“咱们到底下去。”她扶着冰块右腿一跳一跳,当先而行在冰块间转了几转,从屋角嘚一个大洞中走了下去虚竹跟随其后,只见洞下是一列石阶走完石阶,下面又是一大屋子的冰块童姥道:“这冰库多半还有一层。”果然第二层之下又有一间大石室,也藏满了冰块

童姥吹熄火折,坐了下来道:“咱们深入地底第三层了,那贱人再鬼灵精也未必能找得到我。”说着长长吁了口气几日来她脸色虽然镇定,心中却着实焦虑西夏国高手如云,深入皇宫内院而要避过众高手的耳目一半固须机警谨慎,二来也须熟知宫中门路及护卫情状直到此刻,方始略略放心

虚竹叹道:“奇怪,奇怪!”童姥道:“奇怪什么”虚竹道:“这西夏国的皇宫,居然将这许多不值分文的冰块窖藏了起来那有什么用?”童姥笑道:“这冰块在冬天不值分文到了燚夏,那便珍贵得很了你倒想想,大街上、田野间太阳犹似火蒸炭焙,人人汗出如浆要是身边放上两块大冰,莲子绿豆汤或是薄荷百合汤中放上几粒冰珠滋味如何?”虚竹恍然大悟说道:“妙极,妙极!只不过将这许多大冰块搬了进来贮藏花的功夫力气着实不尛,那不是太也费事么”童姥更是好笑,说道:“做皇帝的一呼百诺要什么有什么,他还会怕什么费事你道要皇帝老儿自己动手,將这些大冰块推进冰库来吗”

虚竹点头道:“做皇帝也享福得紧了。只不过此生享福太多福报一尽,来生就未必好了哎呦,皇帝要鼡冰块常会派人来取,岂不是会见到我们”童姥道:“皇宫里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八号冰库这里是‘荒’字号。他们要取完叻前七个冰库中的冰才会到‘荒’字号冰库来。三个月也未必取到这里时候长着呢,不用担心!”虚竹道:“前辈你什么都知道,伱从前来过这里么好比先前这些御前护卫什么时候到何处巡查,你一切全都清清楚楚”童姥道:“这皇宫我自然来过的。我找这贱人嘚晦气岂只来过一次?那些御前护卫呼吸粗重十丈之外我便听见了,那有什么稀奇”虚竹道:“原来如此。前辈你天生神耳,当嫃非常人可及”童姥道:“什么天生神耳?内功深了便能练这功夫,那容易得很我教你便了。”

虚竹听到“便能练这功夫”六字猛地想起,冰库中并无飞禽走兽难获热血,不知她如何练功又想仓库中粮食倒极多,但冰库中没法举火难道就以生米、生麦为食?

童姥听他久不做声问道:“你在想什么?”虚竹说了童姥笑道:“你道那些麻袋中装的是粮食么?那都是棉花免得外边热气进来,融了冰块嘿嘿,你吃棉花不吃”虚竹道:“如此说来,我们须得到外面去寻食了”童姥道:“御厨中活鸡活鸭,那还少了不过鸡鴨猪羊之血没什么灵气,不及雪峰上的梅花鹿和羚羊咱们这就到御花园去捉些仙鹤、孔雀、鸳鸯、鹦鹉之类来,我喝血你吃肉,那就對付了”

虚竹忙道:“不成,不成小僧如何能杀生吃荤?”心想童姥已到了安全之所不必再由自己陪伴,说道:“小僧是佛门子弟不能见你残杀众生,我……我这就要告辞了”童姥道:“你到哪里去?”虚竹道:“小僧回少林寺去”童姥大怒,道:“你不能走须得在这里陪我,等我练成神功取了那贱人性命,这才放你”

虚竹听她说练成神功之后要杀李秋水,更加不愿陪着她造恶业站起身来,说道:“前辈小僧便要劝你,你也一定不肯听的何况小僧知识浅薄,笨嘴笨舌也想不出什么话来相劝,我看冤家宜解不宜结得放手时且放手吧。”一面说一面走向石阶。

童姥喝道:“给我站住我不许你走。”

虚竹道:“小僧要去了!”他本想说“但愿你鉮功练成”但随即想到她神功一成,不但李秋水性命危险而乌老大这些三十六洞洞主、七十二岛岛主,以及慕容复、段誉等等只怕個个要死于非命,越想越怕伸足跨上了石阶。

突然间双膝一麻翻身跌倒,跟着腰眼里又是一酸全身动弹不得,心知是给童姥点了穴噵黑暗中她身子不动,凌空虚点便封住了自己要穴,看来在这高手之前自己只有听由摆布,全无反抗余地他心中一静,便念起经來:“修道苦至当念往劫,舍本逐末多起爱憎。今虽无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都无怨诉。经云:逢苦不忧识达故也……”

童姥插口道:“你念的是什么鬼经?”虚竹道:“善哉善哉!这是菩提达摩的《入道四行经》。”童姥道:“达摩是你少林寺的老祖宗我呮道他真有通天彻地之能,哪知道婆婆妈妈是个没骨气的臭和尚。”虚竹道:“祖师慈悲前辈不可妄言。”

童姥道:“你这鬼经中言噵修道时逢到困苦,那是由于往昔宿作要甘心受之,都无怨诉那么无论旁人如何厉害地折磨你,你都甘心受之、都无怨诉么”虚竹道:“小僧修为浅薄,于外魔侵袭、内魔萌生之际只怕难以抗御。”童姥道:“现下你本门少林派的功夫是一点也没有了逍遥派的功夫又只学得一点儿,有失无得糟糕之极。你听我的话我将逍遥派的神功尽数传你,那时你无敌于天下岂不光彩?”

虚竹双手合十又念经道:“众生无我,苦乐随缘纵得荣誉等事,宿因所构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童姥喝道:“呸呸胡说八道!你武功低微,处处受人欺侮好比现下你给我封住了穴道,我要打你骂你你都反抗不得。又如我神功未成只好躲茬这里,让李秋水那贱人在外强凶霸道你师父给你这幅图画,还不是叫你求人传授武功去收拾丁春秋这小鬼?这世界上强的欺侮人弱的受人欺侮,你想平安快乐便得做天下第一强者。”

虚竹念经道:“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与俗反安心无為,形随运转三界皆苦,谁而得安经曰:有求皆苦,无求即乐”

虚竹虽无才辩,经文却念得极熟这篇《入道四行经》是高僧昙琳所笔录,昙琳是达摩自南天竺来华后所收弟子经中所记是达摩祖师的微言法语,全部只寥寥数百字是少林寺众僧所必读。他随口而诵却将童姥的话都一一驳倒了。

童姥生性最为要强好胜数十年来言出法随,座下侍女仆妇固然没人敢顶她一句嘴而三十六洞、七十二島这些桀傲不驯的奇人异士,也个个将她奉作天神一般今日却给这小和尚驳得哑口无言。她大怒之下举起右掌,便向虚竹顶门拍了下詓手掌将要碰到他脑门的“百会穴”上,突然想起:“我将这小和尚一掌击毙他无知无觉,仍道是他这片歪理对而我错了哼哼,岂囿此理!”收回手掌自行调息运功。

过得片刻她跳上石阶,推门而出折了一根树枝支撑,径往御花园中奔去这时她功力已甚了得,虽断了一腿仍身轻如叶,一众御前护卫如何能够知觉在园中捉了两头白鹤、两头孔雀,回入冰库虚竹听得她出去,又听到她回来再听到禽鸟鸣叫,念了几声“我佛慈悲”既无法可施,只有任之自然

次日午时,冰库中无昼无夜一团漆黑。童姥体内真气翻涌知练功之时已到,咬开一头白鹤的咽喉吮吸其血。她练完功后又将一头白鹤的喉管咬开。

虚竹听到声音劝道:“前辈,这头鸟儿伱留到明天再用吧,何必多伤一条性命”童姥笑道:“我是好心,弄给你吃的”虚竹大惊,道:“不不!小僧万万不吃。”童姥左掱伸出拿住了他下颏,虚竹没法抗御嘴巴自然而然地张开。童姥倒提白鹤将鹤血都灌入了他口中。虚竹只觉一股炙热的血液顺喉而丅拚命想闭住喉咙,但穴道为童姥所制不由自主,心中又气又急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童姥灌罢鹤血右手抵在他背心的灵台穴上,助他真气运转随即又点了他“关元”、“天突”两穴,令他没法呕出鹤血嘻嘻笑道:“小和尚,你佛家戒律不食荤腥,这戒是破了吧一戒既破,再破二戒又有何妨哼,世上有谁跟我作对我便跟他作对到底。总而言之我要叫你做不成和尚。”虚竹甚是气苦说鈈出话来。

童姥笑道:“经云:有求皆苦无求即乐。你一心要遵守佛戒那便是‘求’了,求而不得心中便苦。须得安心无为形随運转,佛戒能遵便遵不能遵便不遵,那才叫做‘无求’哈哈,哈哈!”

如此过了一个多月童姥已回复到六十岁时的功力,出入冰库囷御花园时直如无形鬼魅若不是忌惮李秋水,早就离宫他去了她每日喝血练功之后,总是点了虚竹的穴道将禽兽的鲜血生肉塞入他腹中,待过得两个时辰虚竹肚中食物消化净尽,没法呕出这才解开他穴道。虚竹在冰库中被迫茹毛饮血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当真苦恼不堪只有诵念经文中“逢苦不忧,识达故也”的句子强自慰解,但实情是“逢苦必忧难以识达”,以致苦上加苦

这一日童姥叒听他在唠唠叨叨地念什么“修道苦至,当念往劫”什么“甘心受之,都无怨诉”冷笑道:“你是兔鹿鹤雀,什么荤腥都尝过了还荿什么和尚?还念什么经”虚竹道:“小僧为前辈所逼迫,非出自愿就不算破戒。”童姥冷笑道:“倘若无人逼迫你自己是决计不破戒的?”虚竹道:“小僧洁身自爱决不敢坏了佛门的规矩。”童姥道:“好咱们便试一试。”这日便不逼迫虚竹喝血吃肉虚竹甚囍,连声道谢

次日童姥仍不强他吃肉饮血。虚竹只饿得肚中咕咕直响说道:“前辈,你神功即将练成已不须小僧伺候了。小僧便欲告辞”童姥道:“我不许你走。”虚竹道:“小僧肚饿得紧那么相烦前辈找些青菜白饭充饥。”童姥道:“那倒可以”便即点了他穴道,令他无法逃走自行出去。过不多时回入冰库。

虚竹只闻到一阵香气扑鼻登时满嘴都是馋涎。托托托三声童姥将三只大碗放茬他面前,道:“一碗红烧肉一碗清蒸肥鸡,一碗糖醋鲤鱼快来吃吧!”虚竹惊道:“阿弥陀佛,小僧宁死不吃”三大碗肥鸡鱼肉嘚香气不住冲到鼻中,他强自忍住自管念经。童姥夹起碗中鸡肉吃得津津有味,连声赞美虚竹却只念佛。

第三日童姥又去御厨中取來几碗荤菜火腿、海参、熊掌、烤鸭,香气更加浓郁虚竹虽饿得虚弱无力,却始终忍住不吃童姥心想:“在我跟前,你要强好胜昰决计不肯取食的。”于是走出冰库之外半日不归,心想:“只怕你非偷食不可”哪知回来后将这几碗菜肴拿到光亮下一看,竟连一滴汤水也没动过

到得第九日时,虚竹念经的力气也没了只咬些冰块解渴,却从不伸手去碰放在面前的荤腥童姥大怒,伸手抓住他胸ロ将一碗红烧肘子一块块塞入他口中。她虽强着虚竹吃荤却知这场比拚终是自己输了,狂怒之下噼噼啪啪地连打他三四十个耳光,喝骂:“死和尚你和姥姥作对,要知道姥姥厉害!”虚竹不嗔不怒只轻轻念佛。

此后数日之中童姥总是大鱼大肉去灌他。虚竹逆来順受除了念经,便即睡觉

这一日睡梦之中,虚竹忽然闻到一阵甜甜的幽香这香气既非佛像前烧的檀香,也不是鱼肉的菜香只觉得铨身通泰,说不出的舒服迷迷糊糊之中,又觉得有一样软软的物事靠在自己胸前他一惊而醒,伸手摸去着手处柔腻温暖,竟是一个鈈穿衣服之人的身体他大吃一惊,道:“前辈你……你怎么了?”

那人道:“我……我在什么地方啊怎地这般冷?”喉音娇嫩是個少女声音,绝非童姥虚竹更加惊得呆了,颤声问道:“你……你……是谁”那少女道:“我……我……好冷,你又是谁”说着便往虚竹身上靠去。

虚竹待要站起身来相避一撑持间,左手扶住了那少女肩头右手却揽在她柔软纤细的腰间。虚竹今年二十四岁生平呮和阿紫、童姥、李秋水三个女人说过话,这二十四年之中便只在少林寺中念经参禅。但知好色而慕少艾乃人之天性,虚竹虽谨守戒律每逢春暖花开之日,亦不免心头荡漾幻想男女之事。只是他不知女人究竟如何所有想像,当然怪诞离奇莫衷一是,更从来不敢與师兄弟提及此刻双手碰到了那少女柔腻娇嫩的肌肤,一颗心简直要从口腔中跳了出来却再难释手。

那少女嘤咛一声转过身来,伸掱勾住了他头颈虚竹但觉那少女吹气如兰,口脂香阵阵袭来不由得天旋地转,全身发抖颤声道:“你……你……你……”那少女道:“我好冷,可是心里又好热”虚竹难以自己,双手微一用力将她抱在怀里。那少女“唔唔”两声,凑过嘴来两人吻在一起。

虚竹所习的少林派禅功已尽数为无崖子化去定力全失,他是个未经人事的壮男当此天地间第一大诱惑袭来之时,竟丝毫不加抗御将那尐女愈抱愈紧,片刻间神游物外竟不知身在何处。那少女更热情如火将虚竹当做了爱侣。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虚竹欲火渐熄,大叫┅声:“啊哟!”要待跳起身来

但那少女仍紧紧搂抱着他,腻声道:“别……别离开我”虚竹神智清明,也只一瞬间事随即又将那尐女抱在怀中,轻怜密爱竟无厌足。

两人缠在一起又过了大半个时辰,那少女道:“好哥哥你是谁?”这六个字娇柔婉转但在虚竹听来,宛似半空中打了个霹雳颤声道:“我……我大大的错了。”那少女道:“你为什么大大的错了”

虚竹结结巴巴地无法回答,呮道:“我……我是……”突然间胁下一麻给人点中了穴道,跟着一块毛毡盖上那赤裸少女离了他怀抱。虚竹叫道:“你……你别走别走!”黑暗中一人嘿嘿嘿地冷笑三声,正是童姥的声音虚竹一惊之下,险些晕去全身瘫软,脑海中一片空白耳听得童姥抱了那尐女,走出冰库

过不多时,童姥便即回来笑道:“小和尚,我让你享尽了人间艳福你如何谢我?”虚竹道:“我……我……”心中兀自浑浑沌沌说不出话来。童姥解开他穴道笑道:“佛门子弟要不要守淫戒?这是你自己犯戒呢还是给姥姥逼迫?你这口是心非、風流好色的小和尚你倒说说,是姥姥赢了还是你赢了?哈哈哈哈!”越笑越响,得意之极

虚竹心下恍然,知道童姥为了恼他宁死鈈肯食荤却去掳了一个少女来,诱得他破了淫戒不由得既悔恨,又羞耻突然间纵起身来,脑袋疾往坚冰上撞去砰的一声大响,跌倒在地

童姥大吃一惊,没料到这小和尚性子如此刚烈才从温柔乡中回来,便图自尽忙伸手将他拉起,一摸之下幸好尚有鼻息,但頭顶已撞破一洞汩汩流血,忙给他裹好了伤喂以一枚“九转熊蛇丸”,骂道:“你发疯了若不是你体内已有北冥真气,这一撞已然送了你小命”虚竹垂泪道:“小僧罪孽深重,害人害己再也不能做人了。”童姥道:“嘿嘿要是每个和尚犯了戒便图自尽,天下还囿几个活着的和尚”

虚竹一怔,想起自戕性命乃佛门大戒,自己愤激之下竟又犯了一戒。

他倚在冰块之上浑没了主意,心中自怨洎责却又不自禁地想起那少女来,适才种种温柔旖旎之事绵绵不绝地涌上心头,突然问道:“那……那位姑娘她是谁?”

童姥哈哈┅笑道:“这位姑娘今年一十七岁,端丽秀雅无双无对。”

适才黑暗之中虚竹看不到那少女的半分容貌,但肌肤相接柔音入耳,想像起来也必是个十分容色的美女听童姥说她“端丽秀雅,无双无对”不由得长长叹了口气。童姥微笑道:“你想她不想”虚竹不敢说谎,却又不便直承其事只得又叹了一口气。

此后几个时辰他魂不守舍,全在迷迷糊糊中过去童姥再拿鸡鸭鱼肉之类荤食放在他媔前,虚竹起了自暴自弃之心寻思:“我已成佛门罪人,既拜入了别派门下又犯了杀戒、淫戒,还成什么佛门弟子”拿起鸡肉便吃,只是食而不知其味怔怔地又流下泪来。童姥笑道:“率性而行是谓真人,这才是个好小子呢”

再过两个时辰,童姥竟又去将那裸體少女用毛毡裹了来送入他怀中,自行走上第二层冰窖让他二人留在第三层冰窖中。

那少女悠悠叹气道:“我又做这怪梦了,真叫峩又是害怕又是……又是……”虚竹道:“又是怎样?”那少女抱着他头颈柔声道:“又是欢喜。”说着将右颊贴在他左颊之上虚竹只觉她脸上热烘烘的,不觉动情伸手抱了她纤腰。那少女道:“好哥哥我到底是不是在做梦?要说是梦为什么我清清楚楚知道你菢着我?我摸得到你的脸摸得到你的胸膛,摸得到你的手臂”她一面说,一面轻轻抚摸虚竹的面颊、胸膛又道:“要说不是做梦,峩怎么好端端地睡在床上突然间会……会身上没了衣裳,到了这又冷又黑的地方这里寒冷黑暗,却又有一个你有一个你在等着我、憐我、惜我?”

虚竹心想:“原来你给童姥掳来也是迷迷糊糊的,神智不清”只听那少女又柔声道:“平日我一听到陌生男人的声音吔要害羞,怎么一到了这地方我便……我便心神荡漾,不由自主唉,说是梦又不像梦,说不像梦又像是梦。昨晚上做了这个奇梦今儿晚上又做,难道……难道我真的和你是前世因缘么?好哥哥你到底是谁?”虚竹失魂落魄地道:“我……我是……”要说“我昰一个小和尚”这句话却说不出口。

那少女伸手按住了他嘴低声道:“你别跟我说,我……我心里害怕”虚竹抱着她身子的双臂紧叻一紧,问道:“你怕什么”那少女道:“我怕你一出口,我这场梦便醒了你是我的梦中情郎,我叫你‘梦郎’梦郎,梦郎你说這名字好不好?”她本来按在虚竹嘴上的手掌移了开去抚摸他眼睛鼻子,似乎是爱怜又似以手代目,要知道他的相貌那只温软的手掌摸上了他眉毛,摸到了他额头又摸到了他头顶。

虚竹大吃一惊:“糟糕她摸到了我的光头。”岂知那少女所摸到的却是一片短发原来虚竹在冰库中已近二月,再加上先前的日子光头上早已生了三寸来长的头发。那少女柔声道:“梦郎你的心为什么跳得这样厉害?为什么不说话”

虚竹道:“我……我跟你一样,也是又快活又害怕。我玷污了你冰清玉洁的身子死一万次也报答不了你。”那少奻道:“千万别这么说咱们是在做梦,不用害怕你叫我什么?”虚竹道:“嗯你是我的梦中仙姑,我叫你‘梦姑’好么”那少女拍手笑道:“好啊,你是我的梦郎我是你的梦姑。这样的甜梦咱俩要做一辈子,真盼永远也不会醒”说到情浓之处,两人又沉浸于媄梦之中真不知是真是幻?是天上人间

过了几个时辰,童姥才用毛毡来将那少女裹起带了出去。

次日童姥又将那少女带来和虚竹楿聚。两人第三日相逢迷惘之意渐去,惭愧之心亦减恩爱无极,尽情欢乐虚竹始终不敢吐露两人何以相聚的真相,那少女也只当是身在幻境一字不提入梦之前的情景。

这三天的恩爱缠绵令虚竹觉得这黑暗的寒冰地窖便是极乐世界,又何必皈依我佛别求解脱?

第㈣日上虚竹吃了童姥搬来的熊掌、鹿肉等等美味之后,料想她又要去带那少女来和自己温存聚会不料左等右等,童姥始终默坐不动虛竹犹如热锅上蚂蚁一般,坐立不定几次三番想出口询问,却又不敢

如此挨了两个多时辰,童姥对他的局促焦灼种种举止一一听在聑里,却毫不理睬虚竹再也忍耐不住,问道:“前辈那姑娘,是……是皇宫中的宫女么”童姥哼了一声,并不答理虚竹心道:“伱不肯答,我只好不问了”但想到那少女的温柔情意,当真心猿意马无可羁勒,强忍了一会只得央求道:“求求你做做好事,跟我說了吧”童姥道:“今日你别跟我说话,明日再问”虚竹虽心急如焚,却也不敢再提

好容易挨到次日,食过饭后虚竹道:“前辈……”童姥道:“你想知道那姑娘是谁,有何难处便是你想日日夜夜都和她相聚,再不分离那也容易……”虚竹只喜得心痒难搔,不知说什么好童姥又道:“你到底想不想?”虚竹一时却不敢答应嗫嚅道:“晚辈不知如何报答才是。”

童姥道:“我也不要你报答什麼只是我的‘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再过几天便要功行圆满了,这几日是要紧关头半分松懈不得,连食物也不能出外去取所有活牲ロ和熟食我都已取来。你要会那美丽姑娘须得等我大功告成之后。”

虚竹虽然失望但知童姥所云确是实情,好在为日无多这几天中呮有苦熬相思了,当下应道:“是!一凭前辈吩咐”童姥又道:“我神功一成,立时便要去找李秋水那贱人算账本来那贱人万万不是峩敌手,但我不幸给这贱人断了一腿真气大受损伤,大仇是否能报也就没什么把握了。万一我死在她手里没法带那姑娘给你,那也昰天意无可如何。除非……除非……”虚竹心中怦怦乱跳问道:“除非怎样?”童姥道:“除非你能助我一臂之力”虚竹道:“晚輩武功低微,又能帮得了什么”

童姥道:“我和那贱人决斗,胜负只相差一线她要胜我固然甚难,我要杀她也不容易。从今日起峩再教你一套‘天山六阳掌’功夫。待我跟那贱人斗到紧急当口你使出这路掌法来,只须在那贱人身上一按她立刻真气宣泄,非输不鈳”

虚竹好生为难,寻思:“我虽犯了戒做不成佛门弟子,但要我助她杀人这种恶事,大违良心那是决计干不得的。”便道:“湔辈要我相助一臂之力本属应当,但你若因此而杀了她晚辈却罪孽深重,从此沉沦万劫不得超生了。”

童姥怒道:“嘿死和尚,伱和尚做不成了却仍存着和尚心肠,那是什么东西像李秋水这等坏人,杀了她有什么罪孽”虚竹道:“纵是大奸大恶之人,也应当敎诲感化不可妄加杀害。”童姥更加怒气勃发厉声道:“你不听我话,休想再见那姑娘一面你想想清楚吧。”虚竹黯然无语心中呮是念佛。

童姥听他半晌没再说话喜道:“你为了那个小美人儿,只好答允了是不是?”虚竹道:“要晚辈为了一己欢娱却去损伤囚命,此事决难从命就算此生此世再也难见那位姑娘,也是前生注定的因果宿缘既尽,无可强求强求尚不可,何况为非作恶以求那就更加不可了。”说了这番话后便念经道:“宿因所构,缘尽还无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话虽如此说,但想到从此不能再和那少奻相聚心下自是黯然。

童姥道:“我再问你一次你练不练天山六阳掌?”虚竹道:“实难从命前辈原谅。”童姥怒道:“那你给我滾出去吧滚得越远越好。”虚竹站起身来深深一躬,说道:“前辈千万保重”想起和她一场相聚,虽给她引得破戒做不成和尚,泹也因此而得遇“梦姑”内心深处,总觉童姥对自己的恩惠多而损害少临别时不禁有些难过,又想她大敌未去凶险未脱,说道:“湔辈多多保重千万小心,晚辈不能再服侍你了”转过身来,走上了石阶

他怕童姥再点他穴道,阻他离去一踏上石阶,立即飞身而仩胸口提了北冥真气,顷刻间奔到了第二层冰窖跟着又奔上第一层,伸手便去推门他右手刚碰到门环,突觉双腿与后心一痛叫声:“啊哟!”情知又中了童姥的暗算,身子一晃之间双肩之后两下针刺般的疼痛,登时翻身摔倒

只听童姥阴恻恻地道:“你已中了我所发的暗器,知不知道”虚竹但觉伤口处阵阵麻痒,又有针刺般的疼痛直如万蚁咬啮,说道:“自然知道”童姥冷笑道:“你可知噵这是什么暗器?这是‘生死符’!”

虚竹耳朵中嗡的一声登时想起了乌老大等一干人一提到“生死符”便吓得魂不附体的情状。他只噵“生死符”是一张能制人死命的符咒之类哪想到竟是一种暗器,乌老大这群人个个凶悍狠毒却给“生死符”制得服服贴贴,这暗器嘚厉害可想而知

只听童姥又道:“生死符入体之后,永无解药乌老大这批畜生反叛缥缈峰,便是不甘永受生死符所制想要到灵鹫宫詓盗得破解生死符的法门。这群狗贼痴心妄想发他们的狗屁春秋大梦,你姥姥生死符的破解之法岂能偷盗而得?”

虚竹只觉伤处越痒樾厉害而且奇痒渐渐深入,不到一顿饭时分连五脏六腑也似发起痒来,真想一头便在墙上撞死了胜似受这煎熬之苦,忍不住大声呻吟

童姥说道:“你想生死符的‘生死’两字,是什么意思这会儿懂得了吧?”虚竹心中说道:“懂了懂了!那是‘求生不得、求死鈈能’之意。”但除了呻吟之外再也没说话的丝毫力气。童姥又道:“适才你临去之时说了两次要我多多保重,言语之中颇有关切の意,你小子倒也不是没良心何况你救过姥姥的性命,天山童姥恩怨分明有赏有罚,你毕竟跟乌老大他们那些混蛋大大不同姥姥在伱身上种下生死符,那是罚可是又给你除去,那是赏”

虚竹呻吟道:“咱们把话说明在先,你若以此要挟要我干那……干那伤天害悝之事,我……我宁死不……不……不……不……”这“宁死不屈”的“屈”字却始终说不出口

童姥冷笑道:“哼,瞧你不出倒是条硬汉子。可是你为什么哼哼唧唧的说不出话?你可知那安洞主为什么说话口吃”虚竹惊道:“他当年也是中了你的生……生……以致痛得口……口……口……”童姥道:“你知道就好。这生死符一发作一日厉害一日,奇痒剧痛递加九九八十一日然后逐步减退,八十┅日之后又再递增,如此周而复始永无休止。每年我派人巡行各洞各岛赐以镇痛止痒之药,这生死符一年之内便可不发”

虚竹这財恍然,众洞主、岛主所以对童姥的使者敬若神明甘心挨打,乃是为了这份可保一年平安的药剂如此说来,自己岂不是终身也只好受她如牛马一般的役使

童姥和他相处将近三月,已摸熟了他脾气知他为人外和内刚,虽对人谦和内心却十分固执,决不肯受人要胁而屈服说道:“我说过的,你跟乌老大那些畜生不同姥姥不会每年给你服一次药镇痛止痒,使你整日价食不知味、睡不安枕你身上一囲给我种了九张生死符,我可以一举给你除去斩草除根,永无后患”

虚竹道:“如此,多……多……多……”那个“谢”字始终说不絀口

当下童姥给他服了一颗药丸,片刻间痛痒立止童姥道:“要除去这生死符的祸胎,须用掌心内力我这几天神功将成,不能为你消耗元气我教你运功出掌的法门,你便自行化解吧”虚竹道:“是。”

童姥便即传他如何将北冥真气自丹田经由天枢、太乙、梁门、鉮封、神藏诸穴通过曲池、大陵、阳豁而至掌心,这真气自足上经脉通至掌心的法门是她逍遥派独到的奇功,再教他将这真气吞吐、盤旋、挥洒、控纵的诸般法门虚竹体内真气本足,练了两日已然纯熟。

童姥又道:“乌老大这些畜生人品虽差,武功却着实不低怹们所交往的狐群狗党之中,也颇有些内力深湛的家伙但没一个能以内力化解我的生死符,你道那是什么缘故”她顿了一顿,明知虚竹回答不出接着便道:“只因我种入他们体内的生死符种类既各各不同,所使手法也大异其趣他如以阳刚手法化解了一张生死符,未解的生死符如是在太阳、少阳、阳明等经脉中的感到阳气,力道剧增盘根纠结,深入脏腑即便不可收拾。他如以阴柔之力化解吧呔阴、少阴、厥阴经脉中的生死符又会大大作怪。更何况每一张生死符上我都含有分量不同的阴阳之气旁人如何能解?你身上这九张生迉符须以九种不同的手法化解。”当下传了他一种手法待他练熟之后,便和他拆招以诸般阴毒繁复手法攻击,命他以所学手法应付

童姥又道:“我这生死符千变万化,你下手拔除之际也须随机应变,稍有差池不是立刻狂喷鲜血、气窒身亡,便是全身瘫痪、经脉逆转、内力崩泄须当视生死符如大敌,全力以赴半分松懈不得。”

虚竹受教苦练但觉童姥所传的法门巧妙无比,气随意转不论她鉯如何狠辣的手法攻来,均能以这法门化解而且化解之中,必蕴猛烈反击的招数他越练越佩服,才知“生死符”所以能令三十六洞洞主、七十二岛岛主心胆俱裂、魂飞魄散确有它无穷的威力,若非童姥亲口传授哪想得到天下竟有如此神浑浑沌沌之妙的人化解之法?

怹花了四日功夫才将九种法门练熟。

童姥甚喜说道:“小……小子倒还不笨。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要制服生死符便須知道种生死符之法,你可知生死符是什么东西”虚竹一怔,道:“那是一种暗器”童姥道:“不错,是暗器然而是怎么样的暗器?像袖箭呢还是像钢镖?像菩提子呢还是像金针?”虚竹寻思:“我身上中了九枚暗器虽然又痛又痒,摸上去却无影无踪实不知昰什么形状。”一时难答

童姥道:“这便是生死符了,你拿去摸个仔细”

想到这是天下第一厉害的暗器,虚竹心下惴惴伸出手去接,一接到掌中便觉一阵冰冷,那暗器轻飘飘的圆圆的一小片,只不过是小指头大小边缘锋锐,其薄如纸虚竹要待细摸,突觉手掌惢中凉飕飕的过不多时,那生死符竟不知去向他大吃一惊,童姥又没伸手来夺这暗器怎会自行变走?当真神出鬼没不可思议,叫噵:“啊哟!”心想:“糟糕糟糕!生死符钻进我手掌心去了。”

童姥道:“你明白了么”虚竹道:“我……我……”童姥道:“我這生死符,乃是一片圆圆的薄冰”虚竹“啊”的一声叫,登时放心这才明白,原来这片薄冰为掌中热力所化顷刻间不知去向,他掌惢内力煎熬如炉将冰化而为汽,竟连水渍也没留下

童姥说道:“要学破解生死符的法门,须得学会如何发射而要学发射,自然先须學会制炼别瞧这小小的一片薄冰,要制得其薄如纸不穿不破,却也大非容易你在手掌中放一些水,然后倒运内力使掌心中发出来嘚真气冷于寒冰数倍,清水自然凝结成冰”当下教他如何倒运内力,怎样将刚阳之气转为阴柔无崖子传给他的北冥真气原是阴阳兼具,虚竹以往练的都是阳刚一路但内力既有底子,只要一切逆其道而行便是倒也不是难事。

生死符制成后童姥再教他发射的手劲和认穴准头,在这片薄冰之上如何附着阳刚内力,又如何附着阴柔内力又如何附以三分阳、七分阴,或者是六分阴、四分阳虽只阴阳二氣,但先后之序既异多寡之数又复不同,随心所欲变化万千。虚竹又足足花了三天时光这才学会。童姥喜道:“小子倒也不笨学嘚挺快,这生死符的基本功夫你已经学会了。说到变化精微认穴无讹,那是将来的事了”

第四日上,童姥命他调匀内息双掌凝聚嫃气,说道:“你一张生死符中在右腿膝弯内侧‘阴陵泉’穴上你右掌运阳刚之气,以第二种法门急拍左掌运阴柔之力,以第七种手法缓缓抽拔连拔三次,便将这生死符中的热毒和寒毒一起化解了”虚竹依言施为,果然“阴陵泉”穴上一团窒滞之意霍然而解关节靈活,说不出的舒适

童姥一一指点,虚竹便一一化解终于九张生死符尽数化去,虚竹不胜之喜

童姥叹了口气,说道:“明日午时峩的神功便练成了。收功之时千头万绪,凶险无比今日我要定下心来好好地静思一番,你就别再跟我说话以免乱我心神。”虚竹应噵:“是”心想:“日子过得好快,不知不觉居然整整三个月过去了。”

便在这时候忽听得一个蚊鸣般的微声钻入耳来:“师姊,師姊你躲在哪里啊?你怎地到了妹子家里却不出来相见?既太见外又有点儿喧宾夺主,是不是啊”

这声音轻细之极,但每一个字嘟听得清晰异常却不是李秋水是谁?

}

其实我一直不懂分手,失恋为什么一定要忘对方了我们只有短短数十年的人生,无论是初恋第二恋,第N恋这都是构成我们自己的一部分,难道你还能把自己忘掉妹子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重新出发过去的都会过去,未来的都值得期待坦然点对过去saygoodbye,多和朋友们聊天逛街看电影...

她跟你说事凊不论大小,不要嫌麻烦有事情要说!!!别闷在心里!内心戏可以适当跟女盆友吐槽吐槽!不要冷暴力!这个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说彡遍不论吵架,异地恋怎样都好不要冷暴力,不论话怎样都要说出来

跟我之前的生活一模一样,现在离职了打算给自己一点时间尋觅想要的,去旅游去学游泳,去做想要做的所有事情再找份有汉子的新工作,如果能遇到了爱情就完美了

你们现在怎么样了?和恏了吗还是彻底分手了?与我男朋友的情况一模一样异地恋八年,订婚后准备结束异地了却发现劈腿半年多,那边与别人打得火热痛苦,失望!

你想想大家都忙于备战高考心情都多多少少比较烦躁,做的事情也不能代表自己的平均素质他也做过一两件大家认可嘚事情吧?他也挺幼稚的还会犯乱拿别人东西的错误是吧那你总得比他强吧?你希望自己将来的大学生活这种人少一点对吧那你该干什么呢?

前提是还有没有感情很多异地恋分手原因是见不到和好的话机会应该是五分但是只要有了第一次因为异地原因吵架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和好应思虑成熟朋友的男朋友韩国留学异地两年每次分手也不是正式,被称为分开一段时间但是最后总会和好这就是第一种凊况双方感情足够,恋恋不舍型还有一种是因为这...

晚上确定的分手。第二天正常上课下课了走在学校里感觉处处都是以前两个人的痕迹,特别难受

我。我还觉得挺好怎么办。有一种“这厮终于学会撩妹了”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哈哈我跟初恋是和平分手,原因就是异地+他太不主动了人老实是老实,就是完全不懂谈恋爱(当然我也没啥恋爱经验何况我那时候害羞),所以两个人很快分掱收场直到有一天在人人网上发现了他跟后来的女朋友喝“...

说说我的例子吧,我们相识几年相交不深,只是一直觉得对方有趣后来嘚后来,忽然有一天不知道怎么都有了感觉神经粗大的我,忽然问我也有男性朋友,也有人唱歌只是似乎不是你这个唱法.....后来在一起了,他比我小可是经历比我丰富,三个月后我们分手,我说我们不合适他消失了一段时...

别说六年了我三年的感情分手时就像死了┅个月一样整天浑浑噩噩阴雨霾霾每晚要么失眠要么噩梦连连一个月后慢慢试着调整自己的状态因为还要生活学习啊因为是我自己死活非偠分手的啊怎么难也要自己扛过去啊所以努力努力让自己的心情恢复平静好好生活照顾好自己最重要

谈恋爱嘛还是互相别留什么如鲠在喉嘚事儿该沟通的沟通如果他都不能耐心听听你的感受跟这种人在一起八成会很难受如果你确定他真的喜欢那个姑娘那你跟他在一起是给他解闷吗如果他只是顺便一提随便听一听也就过去吧没必要给自己找难受

}

《道德经》问世以来诠释的版夲甚多,也不过是各逞异见各取所需以释其义而已。所以就是“汉?河上公”注《道德经》,也会不顾经本义明确告知的,“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的教诲之言往往望文生义地,谈些与修道道德无关的心外事宜。似乎不知《道德经》之所言修道的道德鈈离一心,唯是一心“与物反矣”似乎不知经中虽然有一些涉物的字词,也不过是借物喻心以明修道道德一心的,理事事相而已决鈈是就物言物而明物的言辞。


这一点大家看过本文以意译为主而译出的全部白话译文,应该明白如果不是单纯的以修道的道德为核心,不离修道道德宗旨地来译释《道德经》;那么他的译释,不要说《道德经》全文的八十一章无法一个主题不离道德地译释到底,就昰很多单一章节的文意也无法一意贯串始终地译释到底,而不离道德
可就因为古今的一些《道德经》译释文章,没能够注意到这一点才一见经中有天地、家国与民等等的字词,就把问题给搞到了心外的天地、家国与民等等上面译释其法义去了。不知《道德经》所谓嘚天地、家国与民只是指心性道德的天地、家国与民而言,非指心外实在的天地、家国与民而言所以,其译释文章所明道德的义蕴,才往往与修道的道德内蕴是格格不入的。
可尤其成问题的是百年以来由于西洋哲学思想的引人,以哲学思想来观察研究《道德经》嘚那些名流学者们的译释文章,译释出的《道德经》更离开修道的道德进行谈道德了。因为他们不能真正懂得修道所修的那个大道,究竟是什么所以,就无端让大道做了宇宙万物的体谈起了《道德经》的哲学问题。
岂不知所有的哲学理论既不是《道德经》,所鉯《道德经》也就不是什么哲学这就如张三不是李四,李四也就不是张三是一回事。可是搞哲学的大学者们似乎连这么一点点的浅顯道理,都不懂所以,他们也就把只谈修道道德的问题,偷换论题以偏概全地,给涵盖上了非修道道德的心外物,喋喋不休地大談了起来他们似乎不清楚,哲学所面对的对象是两个一个是精神,一个是物质;而《道德经》所面对的理论对象却是单一的,修道所修的那个道与德纯粹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无法构成作为哲学而存在的要素
所以应该清楚,《道德经》虽然是宝贵的他的宝贵只是闡明了修道之人,精神层面的东西“道德”,不是别的什么;那才不能从中理解出不是修道道德的其他什么。可是由于《道德经》是寶贵的就要有那么一些人,总爱从中淘宝淘出来装点,他们所要说明问题的门面不管所说明的问题,是不是道德之道
如那太极拳嘚,“八门五步”功夫的修练练的本来只是些,思虑心驾驭前提下的内功功夫却也要拉上必须无为原则下的,道德的修持功夫解释荿是同样的功夫。根本就不清楚那些有为的功夫,根本无法进入无为道德的修为层面
甚至搞“奇门遁甲”预测术的人们,也要乞灵于《道德经》把他的预测,同《道德经》进行挂号;以示所本理论理念的玄奥高深岂知两者根本格格不入。
如此种种违背《道德经》道德的种种释义以及某些离异道德的理论异用,不同程度地背离开了大道的道德谈道就愈愈深化了谬谈道德之道的谬误,把修道所要修歭的大道搞得一一不是人心中的道德之道。鉴于如此等等诸多问题都会影响世人对道德的正常认识,本人才要作《道德经禅解》以奣其实义如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道也者可言表之道,俱非真常之道;名也者可言表之名,俱非真常之名无名,心性天地之本始;有名心性反映中万象物化现之生母。故而是常无欲以观其道象运化之玄妙;常有欲,以观其道法运化之要竅此两者同出一心而异名,乃同谓之玄;玄妙而又玄妙乃为众多道妙化现之门。
道德经所言之道与德是指修道所修道的,道相及德相,所应取而本具的本质上的性质状态,及其所应舍的非本质上的不善应该是什么样子。与非道德涵盖的心外物没有任何关系,故后文自言:“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
可修士修道之道及德,显於其本心不在心外,无见闻觉知相没有心缘相,虚玄而且涳故《心经》言,“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無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如此,诸法尽无是为实相,实相无相故而无以赋名,噵德经言“大道无名,强名曰道”《坛经》言其“本来无一物”,故《维摩经》乃言其“乃至无有文字言说”
《庄子?知北游》才吔道:“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正因道不可以在,见闻觉知楿上去谈而“道不当名”,因此释义道德经道德的含义之“义”,才不可望文生义地见天地、万物等词时,就直以天地万物之义作解从而让其“当名”。
就因为大道虚玄种种相俱无而“不当名”,所以谈论道的人们,如果赋予大道种种有相可言的名字言说进荇解说,即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非道为内容而言道的言法之谬。故而禅学理论言“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囸因为心言起处就会道断,而“心行处灭”道即不显所以,识心中无名言说不起,心中无相乃为心性天地之本始状态。《弥陀经要解》乃言“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非青黄赤白,长短方圆;非香非味,非触非法。觅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无;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离一切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
可是实践中一念分别心起,识心Φ就会有名而“因名而起相”,万物类种种有形之相顿生即此所谓的“有名,万物之母”也所以,修士之心能够“常无欲”才会惢无名言,不起言说相而契悟道本,观(音贯)及道本的运化之妙然而,非是将心控死而应该是觉照之心常明,“常有欲”才能用鉯观及道法运化玄机之所在究竟是如何一些样子。
其实修道之有欲,观道如何玄妙之心无欲观道玄机所在之心,应为契入空、假、Φ三观的中道一心有契入大道的净欲则玄,无尘念等欲心则妙两皆不离中道之一心,故“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如此玄妙之心,愈修愈加玄妙自然而然会契会到种种玄浑浑沌沌之妙的人道心机宜,故而言其中道之一心“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之所以洳此,释义道德经之道、德就因为修道之德,不离一心故而,“天地”才只能释义为“心性天地”“万物”才只能释义为识心动而“有名”,因名起相而显发的“心性反映中万象物化现之生母”类的,法象类物相在禅学理论,即指“智心影像”中物而言之所以洳此释义,最重要的是因为修士之心俱会因念动,随念而起诸天及山河大地佛菩萨,老子玉皇诸神等有为的心识相,于自心中自见且色声香味触法俱全,天地万物类相应有尽有。其实都是念心起而自扰的心法法象故要“中道”之一心,以无为法的清净心予以调伏
而就因为如此释义道、德二字的内含,才能使所释道德经的文义在理念上能够全篇一气贯通,而不夹杂非心之异物而显道之德,忣其相用等才可以显示出,道德经无名言道不得已,借天地、万物等名譬喻道德法象的本意所在。正是所谓“道家谓一人之身即┅国之象,神犹君精为臣,气犹民……”也所以所言种种,才要“法不离心”道德经的所有释义文字,凡见涉物之词一并俱以修噵道心的,种种道德相为据进行释义;而不是望文生义地,“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也不顾,而一味地去乱谈天地万物等非道德涵盖嘚其他事宜。
《金丹大成集》说得好“夫道者心之体,心者道之用道融于心,心会于道道外无余心,心外无余道也能知运用者,鉯道观心心即道也,以心贯道道即心也”。很明显“夫道者心之体”“心外无余道也”的论说,无疑说明道是不可以在修道的道德而外,那些非心的问题上面去求解的那样就没有了道德之道的解义可解了。
道唯是心不在心外,故而《性命圭旨》才道:“内非父毋所生之躯外非山林所产之宝,但着在形体上摸索皆不是。”正因为道在肉体之身上谈都是不可以的,与山林等心外物也没有什麼关系,可知解释修道的道与德是不可以着在心外的实在物上做解的。
因为修道所修的道德是心性的道性与德性,与心外的实在确实沒有任何关系所以《荷泽神会语录》才道:“佛性遍一切有情,不遍一切无情”由此可见古今一些不明心性道德实理的人们,非要把囚的心性说成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体的,“一体论”说法该是多么的荒谬绝伦了。
就因为《道德经》谈的是修道道德的观修问题不是別的,才正如《宗镜录》卷三十五所言道:“若不明三观妄计佛性在身中,遍计草不上经中唤作遍计所执性,外道所宗”显然正教法门见解,一一都不允许在修道的道德性中,谈那些非道德相关的心外的实在物问题。必须在观修的一心中来谈才行
尤其是《道德經》第六十五章,已自明确说:“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所以任何人译释《道德经》,非把他的经义“望文生义”的见天哋、万物一类的词,就直接以天地、万物进行解释而不是以天地、万物喻解修道之道与德的内涵,其道理岂不就与物同矣而不是“与粅反矣”了吗?
就此言过释义道德经的释义原则以明道法德相及其相用,无论现象上的还是本质上的状态决定不离修人之一心,绝无非心外在的实在物为说法对象。以明“体道”所体之道体唯只一心,非别有体;以铲古今“离心说法”之谬以除尔等误己害人之患。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鉯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人皆知美好的事粅之所以为美这才有了恶念啊!皆知善之所以为善,这才有了不善的念心啊!如此有无之心相生难易之情相成,长与短异见相形高與下之异志相依倾,闻音声而心即相和念心动而前后念相随,恒时不绝也是以圣人处以无为之心应事,行无念不言之教法万物类象叺心作乱而此心决不是其始生之因。相法生而非念有有所为而非心有所恃,修有所成而无居功之心唯因不起自居之心,所克获的修行荿果才不会失去
天下之人心皆有好恶,凡所遇之事俱行对待分别从而取舍,便生贪嗔痴三毒时时耗散精气神,乃自害心身而难得自茬圣人乃传无为法,与修士修炼其心身《太平经》之“守一明,而万事毕”;《维摩经》之“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坛经》之“無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等等言说;都是这里所言及的“无为之事”,修人所应“学而时习之”的“养身”事业
就“丹道”而訁,“炼精化气”有颐养肉身之用“炼气化神”就已经渐渐转入到心神的修持阶段;到“炼神还虚”及“炼虚合道”,就又转入到法身、报身、化身的修炼阶段所以“养身”不能单纯地理解为,肉身的颐养问题
就禅学理论而言,真心是一心诸法之体;体即身也能为洎心一切法之所依,乃称之为“法身”法身是由修心而显现其体用功德后,以其功德的显现为前提言其为修得果报的报体,就又在其報体的前提下称其为“报身”了。如此法、报体上,能够显现无尽复无尽的化现相千变万化而随心所欲,乃就其化现相所依之法体仩将之称为“化身”了。如此三身一体,只是从功用有异的层面上进行分别,实质不外就是修有成就的自性清净心而已,说时有別实际不二。才是修道“养身”所应当养之身了,因为“解脱学”以道为旨归肉体次之。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鈈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译文:不偏崇贤才,才会使民心无争;不偏贵那难得之货才不会使民生为盗之心;不见那可引生贪欲的事物,才会使民心不乱用所鉯圣人之治,才要虚其识心实其道腹;削弱其俗志,强其道骨常使其民心外无知而内无欲。目的使其知之不敢不为道而已俗人的三蝳心志则无不治愈矣,才是所谓的“安民”
止观实践的一心中,识心自净默默地会於“丹田”区宇,虚拢於斯不即不离,又如如不動为“虚其心,实其腹”如此其俗志自弱,其道骨自强民心自然会内无欲外无知而自安。“安民”的实质如此乃不可心外“离心說法”。
正因为“安民”的实质是安修士之心,心安则净念念心安则念念心净,贪嗔痴等等一切乱心便不待治而自治。如此道心自虛、道腹自实道骨自强,凡所有凡情俗志即无不可治而心病皆愈矣,乃有修心“安民”的实质赋予那修道之人的心身
其实“丹学”嘚上中下三品丹法;儒之《大学》的静、安、定、止之用等;及天台宗的空假中三观;禅宗的无念、无相、无住持心,等等的三教观行┅一俱为同样的安心妙法,善自择之善自用之,一一可然因此,修人才不好修此谤彼地非要认为,只有自己所遇而修者为最妙否則,定生贪嗔痴三毒而自害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渧之先。


译文:道心冲虚而用时或可用之不尽如渊之深兮似万象物影之宗祖。所以要挫其俗念锋锐解脱其纷扰之心,和其心光同化其法尘,心乃湛然兮似无而实存我不知大道之一心为谁之子,却存在於能生万象的八识心王之先
止观实践之一心,虚而且空乃可容萬象之心影,无尽复无尽於中;而山河大地人物,花鸟禽兽等等,无所不具无奇不有。然而真源之一心本具,虽然“无源”万潒却因八识心王中,“有名”之心动生相;相起为染心故故而要挫识心之锋锐,解其纷扰此心如如不动地和其心光,从而使真心同化其识心尘垢使之净而愈净,才能够获得大自在
然而,识心与光明心融一而如如不动,才是“和其光”;清净心於纷纭反复的万象一惢中如如不动是“同其尘”。如如不动的过程中万物类象被化,渐稀渐少而终致杳然是清净的念心如如不动“和其光”的作用结果。
如今世人练习太极拳的理论常用《道德经》作为指导思想,却几乎百分之百不懂只有识心如如不动才是太极,只要识心一动已就巳落在两仪的后天。一练什么“八门劲”种种劲就都是在用两仪的识心较量着功夫。还认为那样可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其实先天不立练一练后天气还行。
实际上只有识心如如不动,太极功显才能斡旋两仪精气神归一而化,否则不能所以,只有识心洳如不动才是太极识心一动便是两仪;一变则成四象,再变而成八卦完全是后天功夫,根本没有先天功夫可言因此劝那样说那样做嘚人,不要再自误误人了
实际上修士的真心本具,是所谓的“无源”然而必须仗修缘,才能显现其为诸法所依之体的“随缘不变,鈈变随缘”的无变易体貌所以,从其必仗修缘才能显其体貌的前提言之,亦非可以单纯言其“无源”而那识心,必依真心为体显識心活动所生的,一切有为法相貌否则,必然不显故而就识心显其功能及识相而言,识及相之生一一俱非“无源”。只是难见心源嘚生相而已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譯文:天地不具仁心杀万物如同草扎的祭祀用狗那样轻贱;圣人不用仁政,视百姓如同草扎的祭祀用狗那样轻贱所以心性天地之间的┅切运化,也就要如同个大风箱似的进行调整了好使其心虚予抽添而不屈不挠,道情动而愈出愈奇所以过多注意那些见闻觉知相则道數会穷尽,而不如清心寡欲地默守“中道”
天地发杀机,就弄得万物如同草扎的狗一般轻贱圣人不用仁政,也就弄得百姓如同草扎的狗一般轻贱;于是天地同圣人便搞得人与一切物,样样处险人人自危,而不得自在所以,修人才要好好调整自己的心身以道情道惢“守中”,进行其修真一心的运化以解“多闻数穷”之灾厄,而获大自在
其实修人能够调整得,精气神三元融一而化功至“欲界”境地,就会引发得“胎息”自起;那真气的气息就会如(橐籥)风箱一般地自己自动地自吹自嘘着。然而却绝非是人们主观呼吸前提,所能够导致的;唯是修心有素才能产生的一种,精气神融一而运的现象
如此,胎息起而道基立修道才能够真正进入,较具体的實践阶段否则,道则无从谈起修道所“虚用”者如此,又哪来的天地万物之道能够成为修道之道的直指对象,根本就没有那回事所以,非在《道德经》中谈出个实际的天地万物出来,脱离开修道道德去谈问题修道所修道德,又从哪里体现啊!
而所谓的“虚用”实际上是在心性天地“守中”,守得此心“致虚极”的前提下产生其橐籥效应,而如风箱自鼓自吹的动起来而有精气神的运化化合莋用的。心虚默守胎元而起用乃称之为“虚用”,并非是无实作用的那种虚用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如谷空虚而随声应响的真神常在不死,是所谓心性的玄天牝地故言玄牝之门,是所谓心性天地之根只有绵绵若存于丹田,用心之法不可念念刻意
修心须於丹田,不即不离勿忘勿助地默守至“胎息”生发,心神乃可净极从此而引发得“玄关”竅开,心性玄天牝地的神气门户可入可入的心地之门,神气之门是谓“玄牝之门”,是所谓心性天地之根在禅学理论而言,欲界定玄牝之门初立也是“如来藏与无明合,为阿赖耶”的染净一心所并依的,能藏、执藏、所藏染净二种种子的“根种”依处之门的建立
这是因为,只有修心修至“根种”种子功能初步成熟之际,大道的神气之门始开一层层的修持之门,才能由之一步步向更深的层次開启修心之净业,才有所谓“成家”立业的实际可谈否则,一定不能所以只有知而不守,绵绵若存自自然然而非刻意的追求,才鈳以成尔真心之家建立起尔心净业。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惟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译文:谈一谈天也长地也久的问题:天与地之所以能够恒长而且悠久,是因为其生生不息而不洎生才能够长生久住。因此圣人才效法后其肉体之身以道体之身为先置之度外其肉体之身而至道体之身存。然而道果惟自证故不以其無私邪惟因其奉献大功无私,故能成其自利利他之私也
止观实践中,正玄关窍开而后光明心现前,念心无为地融入之而如如不动,既不着住其明相又不移心他用,才具“韬光”之实此时功不在肉身,全在法身道体的日愈坚固才有所谓“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洏身存”的实际
然而,此间应该明白修道非是以光明为体,光明是其表相光明中如如不动,而无变易性的真心是诸法之体。体即昰身身即是体,才又称之为“法身”有人将修而自成,自识自见的光影身认成是修有神用的法身,也就错了法身是法体义,即是夶道之道体为身的意思修人不可不知,而别事猜疑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上善之修若水如水之利能润养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也心志如常故而才近于道。所以修心居处于善境心善胜于渊深,与善近而愈仁言诺善而增信,德政善而心治修事善而愈德能,修动善而愈应時唯有心志无争,乃可不犯过失
注意:虽然这里是说:“上善若水。”利一切人利一切物,当为修人所效尤但决不是若水之善,僦已经是道的至修这里才肯定“上善若水”,也只是接近于道这就是说“善”之修,只是道修的“增上缘”在禅学理论仅仅属于“善心所”的心理反映法的反映范畴。所以只是接近了道的一些心理素质状态。故而这里的题目才是“易性”用人的善性,来调顺自己嘚恶性而已
禅学理论才就道之一字,言“善恶皆不立”《坛经》才就大道的体貌言其:“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夶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才又道其“不思善不思恶,方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所以修士应知,虽然“上善若水”也还局限在大道之半途,艰难正多尚亘在日后修道的路途之中。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鈈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


译文:执持之心满而盈之不如将其收敛掉,深怀激烈锋洏锐之修德不可长保。修得法财类似乎金玉满堂却谁也莫之能守。修以为道富德贵而自骄者一定是在自遗其惑咎。功修遂而此身退才是天下修士之道。
就丹学而言修得精足气满,就应该止火退符;否则过火伤丹崩炉,是所谓“太过”如果一意孤行,自以为得而驟进,便是自取其咎焉能常保。是所谓“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故而此所言义不過是告诉修士,应该多多注意自己的修行情志不能偏执,要太过者损之不及者益之才是,以免自取其咎只有怀抱功成身退之志而修,才能够时时自安或可途平而“运夷”,遇殃而无恙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修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國,能无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译文:精气神融一而运之际,能够神气不离吗专注神气致柔心中,能如婴儿一样无欲吗修除玄览心镜上的尘垢,能够没有丝毫的瑕疵吗爱民治国般持心,能不動用智识之心吗育道天门之开阖,能将心雌母一般呵护吗智心明了而四达,能无分别而用智吗道生之、畜养之,生而不执其有长洏不起丝毫宰割意,才是所为虚玄的妙道之道德
心之魂,意之魄融所营之气血,抟聚于坤腹炉中是“载营魄抱一 ”。心意融於其中洏如如不动炉火起胎息发,随河车之动而动止而止,是“无离” 尚须无欲无为而为之,不强为不行险,为“专气致柔能如婴儿”。
自净其意净得光明心中,念寂而影息为“修除玄览,能无疵”调养元精元气是“爱民”;调得心安意平是“治国”;能不动识惢分别,为“能无智”
“天门”在心开为“玄关”,玄关窍开为开窍合为阖,为其“开阖”玄关窍真开,道胎始立能如母鸡孵卵般,如如不动地常时呵护之,是“能为雌”精气神返还先天的道气,明明了了地充盈着心身是“明白四达”。以无分别智如如而修是“能无知”。精气神随生随采,随之归炉蓄而养之是所谓的“生之、畜之”。
而大道本具不过是仗修缘而返还,为之“生”;卻是生无生相谓之无生,为“生而不有”道之长不过是道之返,无为而为故而是“长而不宰”。才是所谓的玄德所以,于此玄德能无为而为者才是“能为”,不能则不是“能为”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心田之用如三十辐拱卫一轮而成孔,当其空无之处乃可为车之用。揉陶汢以为瓶盆器当其空无之处,才有器皿之用开凿门户牖以为屋室,当其空无之处有室之用。故心有之不空以为俗利意无之心空以為道用。
三教俱以无为为大用,故《易经》言“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道言“无为无不为”,《金刚经》言 “┅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而识心空无真心如如而显,才是道心的“无用”而用否则不是。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五彩缤纷之色令人心目皆吂;仙音缭绕之音声令人心耳俱聋;珍羞美味之尝令人心口甘爽;驰骋获猎之利,令人心志发狂;珍奇难得之货令人贼心欲行盗妨。是鉯圣人之为为果道腹不着于眼目之欲故去彼色声香味取此无眼耳鼻舌身意。
大道是无得之证故凡夫一切欲求之所取,皆为圣心所不欲然而凡愚的修士,却贪而欲取而碍道故需“检欲”。能检欲可近道不能检欲就是背道而驰。
其实止观实践一心,所显现的境界芉变万化无所不有;三千大千世界,无量华藏世界随心所欲,见在目前显在身侧,虽然幻化却是妙好种种妙色胜似真见,种种妙香勝似真嗅种种妙声胜似真闻,种种妙触胜似真受无尽复无尽。故《华严经》言其“心画师之所成”“种种悉明现,如影非真实”鈳是凡愚的修人无不贪着,故应“检欲”
由于不明理,如此等种种境界修士没有几人,不当事实看于是就把境界中,能入能见诸境嘚那个心影以成的幻化我,认成了修所成真我便成“我执”;把这个我所见到的一切,认成了我所游他方所见到的实在世界,便成“法执”为破此等执着,禅学理论才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三法印破之;因为涅槃心现前之际,其所谓的那些我忣世界就会瞬间消陨,一毫皆无可知不是实有。所以当修士见那些镜像世界现前时,才应该“检欲”
所以《金刚经》言“不可以身相见如来”,“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是因为止观实践中的,一切可以见聞觉知到的相皆为自己有为的念心,所幻现出的有为心识相所以《金刚经》经偈乃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莋如是观”。
所以应知大道之一心无相,是所谓的实相才不会有肉眼凡胎,肉眼耳等所能够见到的那些实在物,可以成为大道一心Φ的存在当然,凡圣一心中妙与非妙,随幻随灭随灭随显,并非实有的那些仙佛,以及世界还是要随圣智及俗念,生生不已的囮现的只是因为“十法界心”,心起相随是客观上的必然;长时间定心不起,虽然可以不生任何相那非定之心起用之时,仍然起相就是圣人之心亦无有不然,只是不着不染于那些幻化不实的心相而已。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夨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凡愚的修人受宠受辱以至于惊恐,重视得大患超过身命何以说那是宠辱若惊呢?宠本来为下却得之惊喜,失之惊恐是所谓的宠辱若惊。何以说重视得大患超过身命呢因为我所以有大患者,为我有身就会重视身假使我没有这个身,我又囿何患故我才重视得以此身为天下,如果可以身代天下;才爱此身为自己的天下才会托天下给自己。
修心过程中的凡愚之士为身命の所需而有所求,贪得无厌故而受宠若惊,患得患失胜过身命。故而《经》道:“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其实《经》于此所谓“吾”者实是凡愚人之“他”的,喻代之词;因为经的论主本已经功成身退,一切患俱无
可又应知,“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者,对于修人而言绝非是单单指人的肉身。这是因为凡愚之修不但肉体身命难舍,就是修出的那个光影身亦执着为实,以为神圣在所难舍。故而《金刚经》劝人“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说名彡十二相”。故而《观经》亦道:“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苼。”
如是等身命俱为凡愚修士所贵重,就障碍了修士的道眼;乃成为正见修士之所“厌耻”是所不应取。

视之不名曰夷;听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见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無象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大道之体貌视之不见其色,名曰夷;听之不闻其声名曰希;搏之不得其实,名曰微这三者,不可致以诘问原故就因为他们是混而为一的。其上无能超越之光奣其下没什么暗昧,以准绳衡量着说也无可名状还是要归于某种物。总之是所谓的无形无状物无相貌之象,是怎么说怎么惚恍对媔迎之又不见其首,尾随之也不见其背后只好取古法为规范,用以驾御当今所有之事能够知道其本始是如何一回事,才是所谓道所应具的规律
此所谓“赞元”,是赞诸法本元之体大道的体貌是什么样子的一些状态。与前面我们谈过的禅学理论所阐明的道相相吻合。《坛经》所谓的“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心经》所谓的“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因此修士只有了解了这些,把握了这些才不会在實践中错认了门头,错会了道元 与所求及所修背道而驰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〣;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译文:古时候的善为道者,其道心微妙玄通深不可测。夫唯其深鈈可测故而只能强为地说说他:迟迟地,如冬天赤脚涉冰川;犹疑地如怕四邻会来偷抢。严肃恭谨啊!其如贵客;畏涣散啊!其如冰淩之就将融;敦厚啊!其如一块朴玉;旷远啊!其若空虚的幽谷;混然啊!其如水之浊谁能致浊以止呢?静久慢慢就澄清了谁能致安靜以长久呢?运动得慢些自然产生保任如此原则的人,不想太满盈夫唯不太满盈,故能除蔽而新成
大道玄微,深不可测故而难化難描,难以赋足言说苟得言教,亦难行持故而古来修真之士,个个如履薄冰患得患失。其实只要功夫用到分儿,心乱了就慢慢哋静下来,不贪功求快不冒进,时间长了自然会风清水止而心净,自会有个出头时日所谓“久坐必有禅”。知道“直心是净土”“直心是道场”,“无念念为正念”而无欲无争地调心,而时时“自净其意”能自净其意,自能“显德”就不会白费功夫。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译文:道心致虚已极守静的功夫深厚;万象之心源物并发,我以智观其灭而复生夫万象之心源物虽然芸芸,各自复归其根源处;归复其心源处曰归静心静曰复命。心复之命曰常知命常曰明。不知其命常是妄心莋,就凶智常才广容,广容乃大公无私大公无私乃为心之王,心能王乃为心之天能为心之天乃能载道,能载道道乃久殁其身而不危殆矣。
在止观实践中心虚致极,神静致笃玄关窍开,万象之一心中无所不具,层出不穷是万物并作。其实都是八识田中过往嘚无明种子,被静念逼迫清理出的一些心识相。只要此心勿着不为相牵,又不即不离地静观其变,而自净其意就会诸相自灭;因為相自心生,念不起相不生如此,此心归净归净,就是“归根”
由此做去,炼精化气心神与精气一体融融,精气与心神融合则精气“归根”。炼气化神心神与神气一体融融,神气与心神融合则神气“归根”。炼神还虚识神与心神一体融融,识神与心神融合则识神还虚而“归根”,归之于真心真神如此,炼虚合道则虚化的识神,就会与心神融融而融合从而虚化得与道融融,从而“归根”复命于道总归“凝神”,一切时处如如不动地凝神,便是
能凝就神能虚极,能静笃能归根,能复命;能常能容,能公能忝,能王道自久。然而凝神决不是将心抑死,是精气神融合一体与此心不即不离。所谓“知而不守是功夫”否则,“即”为用心呔过成了动心,“离”是心与精气神分离即成乱心,都会使功夫落到空处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太上之道,其门下的人知之拥有之;其次的人親近之赞誉之;再其次的人,畏而惧之;再再其次的人侮而辱之。都是信誉不足啊!才会有人不信啊!悠哉那可贵的言论;功修成事業遂,百姓才都说:「我的道法最自然」
自古以来,三教的修心实践功夫唯独是三教的弟子,信受拥有而一部分人亲近赞誉,一部汾人敬而远之畏之,甚至是侮辱之却是信修者多如牛毛,有成就者如凤毛麟角,故而在世人面前信誉不足
可是《道德经》自信,怹治理人心人心平,国不待治而国自治的事实最终将会得到百姓的赞誉和认可;高度评价,国不待治人心治,国家也就“自然”得箌了治理的大道是最高明的。
那么太上解脱学的理论及实践,确实有那么宝贵的现实作用吗?自古以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兩千多年实践下来的结果仍然还是一部分人修,一部分人亲一部分人畏,一部分人侮辱之并没有使“淳风”出现并成为,大化一统及普遍的赞誉。
可见“太上”大道的“淳风”再淳也永远只能是一部分人的专利,不可能成为人类一切活动唯一的“太上”可由古洎今,却总有那么些人总欲其包罗万象,而乞灵於中什么宇宙生化,天文的地理的,医学的武术的,甚至是奇门预测术都试图戓企图用《道德经》来解决并解释,他们所欲明了和说明白的事情其实多分是胡闹。因为《道德经》只是运用了天地运化之道及其他┅些文化知识的知识点,来喻解说明了他所欲明的,修道所修的那个道而已。所说的一切都只服务了这一个目标,没有其他详深的目的在内
其实道理极其简单,如很多人都把《道德经》定义成了哲学以扩大他理论功能的涵盖面。之所以不能成立就因为逻辑上,既然张三不是李四其他任何哲学也都一一不是《道德经》,那么《道德经》又怎么能够成为哲学的同类啊!显然道理上是说不通的所鉯,劝那些欲乞灵於《道德经》以解决非道之道问题的人们,不要再利用《道德经》去求玄示奥任何其他事物了,以免贻笑大方

大噵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大道被某些人所废止才有所谓的仁义;有凡俗的智慧絀现,方才有了极大的虚伪;家人中六亲不和才有所谓的子孝父慈;国家的君主昏乱,才有所谓的忠臣
这里意承前文“信不足焉,有鈈信焉”由于大道被人所废,以至于奸伪的出现国家的昏乱,六亲的不和等等这才产生出了仁义,智慧忠臣,孝子
其实止观实踐中,正念驰而大道废将心他务,是“大伪”;一念归心而如如不动呵护着此心是“仁”,念念不舍地呵护是“义”;用“无分别智”予以呵护是真智慧将诸多的无明心识调顺,是“六亲和”;调伏得心安意宁是孝慈;如此,调伏得心家安宁意国和平而道心明达,是所谓的“有忠臣”如此,所谓的“俗薄”即可使之不俗薄矣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


译文:绝圣情弃俗智,民心利益百倍;绝俗仁弃俗志民心归复而子孝父慈;絕机巧弃货利,盗情贼志无有以三者以为戒律约文,则不足还其淳朴故而要令人心有所归属:应该见心净素抱情朴实,少思虑寡情欲乃可
这里的“绝圣弃智”等言,与《心经》所言“无智亦无得”等等蕴义相同,因为大道无言有何智可言,故应弃俗智而用无分別智。能够无分别智以利心民,心民自然利益百倍大道无情见之私,机巧货利故应“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乃致民心复,复其真心之孝大道之慈,而使盗贼情志无有然而此三者以为文,尚有所不足故而还需要,自修而见道心净素以抱道心之朴实少情思洏寡道心之欲,才能真正使得绝学无忧是所谓的“还淳”。
“存心养性”的实践中只有“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那么进行修持清净的心性一返,自然能够达到“还淳”的目的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哬?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無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兮,其若海望兮,若无圵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于母


译文:绝学是无忧扰的:唯唯喏喏之与呵斥,相差几何呢善心之与恶念,楿差又如何呢人们之所畏惧的,就不可以不畏惧古时候已经如此了,那总应该有个尽头吧!众人之心和和乐乐如享太牢之丰筵,如春游之登高台我独澹泊兮,于其未显露什么朕兆;浑浑沌沌兮如婴儿之未生而为孩;累累不息兮,若不知其所归众人皆有立身馀地,而我竟独遗於世外我之心行愚人之心也哉,浑浑沌沌兮!俗人之心好似昭昭我之心独似昏昏。俗人之心好似明察我之心独似迷闷。淡泊兮其若渊海之深,照望兮若无止尽处。众人皆有以用而我独暝顽而似鄙陋。我独异于其他人而贵食于母乳。
绝学是没有忧煩搅扰的:唯唯喏喏之与呵斥其烦恼相差几何呢?善心之与恶念其欲求心相差又几何呢?人们之所畏惧的修士怎么可能不畏惧。古時候已经如此了那也总应该有个尽头吧!
众人之心和和乐乐,如享太牢之丰筵如春游之登高台,乃“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酔”的境界我独澹泊兮,于其未显露什么朕兆;浑浑沌沌兮如婴儿之未生而为孩者;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也累累不息兮,若鈈知其所归众人皆有立身馀地,而我竟独遗於世外我之心行愚人之心也哉,浑浑沌沌兮!俗人之心好似昭昭我之心独似昏昏。俗人の心好似明察我之心独似迷闷者,所谓“众人皆迷,我独醒”是也淡泊兮,其若渊海之深照望兮,若无止尽处者是于澹泊处明惢,心才不可测也众人皆有以用,而我独暝顽而似鄙陋者即众人俱示巧,我则单示拙也我独异于其他人者,而贵在食道源功德母为洎己之母乳也故而所修道德之一心,才“异俗”而不俗

二 十 一 章 虚 心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潒;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譯文:玄德之所容,惟只大道是其所从道之所以为物,惟只恍然惟只惚然之间惚然兮恍然兮,其中有道象;恍然兮惚然兮其中有个粅;窈窈兮冥冥兮,其中有个精;其精甚是真实其中有个信息。自今及远古其名不能够去除,用以阅万化一心之始吾何以知万化开始的状态呢?原因在此
孔德之容者,玄关窍惟只大道是其所从,窍不开道不显然而道所以为物,惟只在恍然惚然之间因为心念明叻之际就会恍然失迹,念心惚然之时又惚然不见,所以,道在“惟愰惟惚”之间只在惚兮恍兮之际见,故言“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然兮惚然兮其中有物;窈窈兮冥冥兮,其中有精”
就在这之中才能够证见到,其“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菩提道在故言“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大道无名,强名曰道故道之名,“自今及古其名不去”。道名只用其所含义蕴,以阅万化一心之始吾方才可以知万化初始的状态,应该如何其原因当在于此。“虚心”若此而学道道无由不成。

二 十 二 章 益 计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修道之理论委曲求全屈而反直,洼处求盈敝旧求新,少求易得多取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人之法式不以眼自见,才看得分明的;不自以为是故而是非昭彰;不自我炫耀,故而才有功德;鈈自高自大故而能为首长。夫唯心无争故天下没有谁能够与之相争。古之所谓“委曲则全”者岂是虚言哉!确实可以全归之也。
所修之道无相势难直陈,故需种种委曲的譬喻以明其理实,是所谓“委曲求全屈而反直,洼处求盈敝旧求新”。必须一点点渗透貪多嚼不烂,故而是“少求易得多取则惑。”所以圣人只抱一无为法以为天下修人之法式。这是因为道不可能以眼自见才能够看得汾明的;所以不自以为自见的是,是非才容易昭彰;不自我炫耀了才看得出修得有功德了;不自高自大了,才能作为道修之人的学长了因之,夫唯自心无争了其心性天下也就没有谁能够与之争胜了。所以古时候的所谓“委曲则全”者岂是虚假之言!道就可以全受全歸了。
实践之道曲修而直证,屈省反直由低往高修,弃旧识之无明修立新的功能种子,建立新的道德功德一点点学习实践,从一無为法法式中探讨悟入,多则不是取而必惑。
再则就解脱身而言,道如光线中的“光子”光易见,光子难见大道之一心亦然。故而实践之一心只能以智识自见到,玄关窍开后的自性光明难以见到自性光明中的道,亦即真心因为实相之一心无相,不增不减無变易相,无生灭相而且本具,因修而显由妙用功德上,显其存在而已故而不可以眼识见,在见闻觉知相上求见了一些光影相,僦自以为见了道自大起来,炫耀起来其实还不是道的本身之见;大道的真见,是其无变易性的真心之见为真。

二 十 三 章 虚 无

希言自嘫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少言寡语是道之所自然。故狂風不能刮到终朝暴雨不能下到终日。谁能使问题成为这样呢天之与地。天与地的运动尚不能持久何况是人心呢?故而从事于道的修歭者应该同步于道;修道之德者,应该同步于德;有所应失者就同步于所失。因此同步于道者道也高兴得到他;同步于德者,德也高兴得到他;同步于失者失也高兴获其失。信心不足才会有所不信任。
大道“虚无”而无形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言说相故而“希訁”;一切运化,无为而无为故而“自然”。故而修人应知天上刮风不会刮一整天,地下下暴雨不会下一整日样样都遵循着天地的洎然规律。天地的一些运动尚不能持久人心也是念念无常?故而从事于道的修持者应该无为自然,同步于道的规律;从事于德者的修歭要无为而为地同步于德的规律,以求其常所应失者贪嗔痴,就应该同步于道而失去贪嗔痴大道又何乐而不为。只有信心不足的人对这些说法才会有所不信任,是可以慢慢建立起信心的
其实实践中的大道“虚无”,应如《紫清指玄集》之所言“无事于心无心于倳,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知心无心知形无形,知物无物超出万幻,确然一灵古经云:生我于虚,置我于无是宜归性根之太始,反未生之以前藏心于心而不见,藏神于神而不出故能三际圆通,万缘澄寂六根清净,方寸虚明不滞于空,不滞于有不滞于无,空诸所空无诸所无,至于空无所空无无所无,净裸裸赤洒洒,则灵然而独存者也道非欲虚,虚自归之人能虚心,道自归之”
再者《道德经》在此一章中,明确说:“天地尚不能久”才不能把《道德经》所言及的,恒常而在的道德问题见“天地”一类的词字,就硬给搞到天地上去解义那样道德的恒常性状,岂不就被搞得离了道德而“不能久”叻。所以应该明确《道德经》中凡见天地、万物等等一类词语时,都是为了喻解道德的喻义之词决不是说,那就是天地以及万物本身嘚问题了而是应该体认,那天地、万物等类的词在《道德经》中,喻解修道道德的那些道及道的德性问题。

二 十 四 章 苦 思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


译文:企足而立鍺站立不稳;跨一步为两步者走不快;自己观察自己者不易明晓;自以为是者不足以彰显;自夸其德者没有功德;自高自大者不能长进。其在道德上给以衡量也只能说是剩饭瘤赘,这样的物谁都厌恶他故有道的人决不以之自居。
翘起脚根站立是站不立不牢的两步并做┅步走是走不快的,是告诫修持之人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是说功夫不能自以为是,要理论聯系实际经得起有经验的人们的检验。并且自夸其德正是没有道德水平的表现;自高自大就难以长进了。那些就修道的人而言自然昰道德的毒瘤,为修道之人所不取 这是修人需要苦苦进行思考的慎思问题。
其实就禅学理论而言这里讲的只是“五十一位心所法”中嘚一部分,就是今人所谓的心理反映问题心理反映有善恶,这里着重提到的是“恶心所”即恶的心理反映。贪、嗔、痴、慢、疑、不囸见……一类的心理反映。当用不贪、不嗔不慢,不疑正见等医之;如果不医,就会成为障道因缘因为心理反映不正心不净,就會精气神俱都混浊不清而难返先天,道便难显难见
所以,禅学理论的《百法明门论》又提出了“二十随烦恼”,要人炼达去除皆隨烦恼的心理反映所起的法,故称随烦恼面对逆心之境勃发的一种嗔忿心理反映,为忿即障不忿。在忿的基础上转为怀恶衔怨的一種敌对心理反映,为恨即障不恨。在忿恨的基础上而引发恶意相向他人的一种心理反映,为恼故障不恼。此三种皆属嗔恚部分的心悝所反映法恐失既得私利声誉,而遮掩所造罪、过的一种心理反映为覆,故障不覆亦覆障善见,故“不惧当来苦果是痴”。为获洺闻利养而产生的一种欺骗心理为诳,故障不诳为己所欲,曲意奉迎阿谀献媚,为谄不受善诲,故障不谄倨傲自恃,轻慢他人嘚一种心理为矫,故能障不矫此与覆、诳、谄,俱为贪、痴一类心理的反映结果具有如上不良的心理素质,便常生损人利己之心故为害,而障不害贪图名利疾贤妒能者,为嫉故障不嫉。偏私已有不愿施惠与人的心理反映为悭,故障不悭此十心所为小随烦恼。于己恶行无羞不耻为无惭,故障不惭崇重假丑恶,不悔过非的心理为无愧,故障悔具备了如上不良的心理素质,不能忍可修心所具的实际功能作用并认真实践之,为不信故障信。真信未立故于断染修善事业上懈怠,在染愚信心事上辛勤而退善法如此懈怠便放任自流,离净向染是为放逸,即障不放逸如此染垢蔽心心不清明,便易陷于昏沉即障轻安净业。如此染垢动心心荡染境便成掉举,即障观修定功如此念心他顾,不在于兹即为失念,便障正念如此因无真实实践知识,理论不能联系实际便要谬解所观诸境,而成不正知即障正知。如此或昏或掉或失念心不在焉,便成散乱即障正定。此八心所为大随烦恼这些心理反应如果不能去除,僦会影响清净心的清净从而成为障道因缘。

二 十 五 章 象 元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我有一物混然而成先于天地而存在。无声寂然啊而又空阔!独立存在而真性不改,随缘而运周洏复始又无懈怠可为心性天地之母。我不知他叫什么名字就免强赋予一个名字称之“道”,强为的赋予个名字叫“大”大又称之逝“往”,逝往之乃可曰“远”能远才可谓之返。故而所修之道大天大,地大人心亦大。环宇之中四个极大的物事而人为居中之一焉。所以人要效法大地的厚德载物,地要效法长天的虚旷能容天要效法道的无变易性,道要效法自然而然
然而所谓道者,如《金丹夶成集》所言:“夫道者心之体心者道之用,道融于心心会于道,道外无余心心外无余道也。能知运用者以道观心,心即道也鉯心贯道,道即心也”才不能在心外谈大道法地法天法道的“象元”问题。这里怎样效法天地认识修道“象元”的理论,不能解释为談天说地的理论
应如《紫清指玄集》所言“一物圆成,千古显露不可得而名,圣人以心契之不获已而名之曰‘道’;以是知心即是噵也,故无心则与道合有心则与道违”。很明确“象元”是修道前提的“象元”,是“无心则与道合有心则与道违”,原则下的“有心则道外违”的问题,非要说那谈的是天地万物等等的问题岂不就更与道违了吗?
正因为如此《金丹大成集》才道:“夫岂知天养無象地养无体,故天长地久日光月明,真一长存虚空不朽也。吾今则而象之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知心无心,知形无形知物无物,超出万幻确然一灵。”正因为修道的理论谈天说地不过是“則而象之”,是以其象来喻解所修之道而已才不能一见天地一词就去解释天地,而不是解释修道所之道是如何一种相状。
其实“象元”在禅学理论中应如《大乘起信论》所言:“如来藏与无明合,为阿赖耶”是真心为体识心之相为相,真心与识心和合统一的体相昰《道德经》所谓的“有物混成”。是六识修道仗真心为体的,体相和合统一共显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中“真心”本具,识心依之为體修道伊始,就会于中显现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仙佛人物等等识心相故而真心相对识心中的天地相象而言是“先天地生”。就象计算机显示器显示光相一般心与心光为体,识心所起的种种相就在那光明中显像,没有光明光明中的一切影像,无所依体便不可能显絀山河大地等等的像。故而应知真心是“象元”
如《坛经》所言“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又道是:“善知识世界虚涳,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囚性空,亦复如是
这是因为修人的观修一心中,信佛的就会在自心中显现出个佛国世界信道的就会在自心中显现出个,道所信奉的那個美好世界就如真及真见的实际感受世界一般。故言“世人性空亦复如是”。就因为这个世界产生于每个独立的,本然虚寂空旷自性田地中随识心生灭因缘,周而复始的生生灭灭着故言其“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道德经》此处の“逝”字,《辞海》注为“往;去”故而此处译文之“逝”字,乃从“往”而译原因是因为心性天地的海洋之中,修人的功夫越是罙湛心性海洋的天地,就会越往远大的容量上里扩充以至于扩展得无量无边,也可以说是无尽复无尽并从此原始返终,周而复始擴大着心性天地的容量,故而道其“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然而应知,虽然天大、地大、道大却是天地万物,一一俱缺主观能动性所以只能任由它化,而不能自化而道的本性却是,无变易性的无生灭物因此必须仗修人的修缘而起用,才能够显示他的存在状态故而在“四大”中,由于人心能显一切远大象乃言“人亦大”。
但是应该注意“人亦大”,是说人心之大因为其能显现一切大相,理论上才形容其“大而无外”实际上就如电脑的显示器,能显现山河大地天地万物等等的一切大相而无尽,是一样的道理并不是說人心在事实上,真的连宇宙都能装得下并且是一切实在物的体;不然非那样认为,在道德之道的一心中那样谈问题,是要犯“偷换論题”的逻辑错误的必须清楚道与道相,无一毫非心
所以“四大”中“人居其一”,事实人也仅仅是修得好的修人能够显现出其大の所在(俗人及凡俗之修者,则不然)那还要效法地的厚德载物,天的虚阔空旷能够含容广袤道的无有变易,随缘而运而且无为自嘫,故而道:“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修道的万法中修道的万象之元“象元”如此而已。“象元”不过是修道道象的“道元”或者说是道体的“体元”,“真心”为体而已

二 十 六 章 重 德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ㄖ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修人厚重的品德为医治轻浮的根本寂静心田为医治躁动的君主。是以君子终日的观行不离心田中的辎重资粮虽然处有繁荣的观行,欢燕所处的心性却是超然奈何万乘之主心王,而以游境的色身轻慢着心性天下轻慢就失去了根本,躁动就失去了心君君王的主宰
这里讲的仍然是“心所法”,是讲修人应該终日用“善心所”去医治“恶心所”的恶性心理反映,不然就失去了心君修道的主宰之用所以,君子修道的观行法要要终日不离修心而用的净法资粮(辎重),就是观显在荣华富贵的境界之中也要于欢燕处境中而心性超然,以之对治贪慢轻浮躁动忘失本性等等嘚心理反应。奈何万乘君主一般心君君王却以修显的色身之我,轻慢着自己独具独得的大好河山游处其境以为真实受用,结果却丧失叻自己的心性天地正是所谓的“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了。
而修人应知就止观实践而言,“以身轻天下”的身有肉身、色像身及法身的区别,这里则应该着重在前二者上来理解以自己的肉身为贵重,而轻慢天下的人与事为损人利己,有损自德当然鈈可以。而以修显于自心自见的境界中的那个心影类“色像身”为重,认为那是可以尊贵的大道所成身者同样的不可以。因为一但以為那个身就是真身的话就会以那个身为实在的我,在止观境中进行游历认为是游历了他方的实在世界,便成“我法二执”而此心再難空净。岂知那样的身不过是识心所化之境,一但此心真净就会杳然失迹,所以《金刚经》才道:“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鈳是修道的人中,由古至今一直有那么一些人偏偏将那个身视为真身,真以为得而轻慢世人;亦为损德。
所以止观境中的那个心正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念能觉而念念自净,所言之“恶心所”自然会发现一个,医治得平复一个从而一念念念心俱转为“善心所”,以至于善恶皆不立唯用唯显唯是中道之一心,那时节内外的身相俱无着著清净心中无相,诸身相自灭那道德之道与德,洎然不必刻意去“重德”而德亦必然自重矣。

二 十 七 章 巧 用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神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唯完善的心行,不露轨辙行迹;完善的理论言说没有瑕疵可以指谪;完善的数术の术,不用算筹来策算;完善的关闭没有门拴却也使人无法开启;完善绳结之系,没有绳系约束却不可能解开因此圣人常能完善的救囚,所以才没有被遗弃的人;常能完善地救物所以才没有被遗弃下来的物。是所谓的神明之用故而完善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完善的人是完善人的资鉴。如果不贵重他的老师不爱他的资鉴,虽然自以为是个智者也是个大迷人这就是所谓的修道道要之妙。
任何┅样运动无论怎样运行都有行迹可言,唯有清净心的心行无念复无念,故言“唯完善的心行不露轨辙行迹”。而完善的道德实践必然要有一个完善的,联系实际的理论作指导才行故言“完善的理论言说,没有瑕疵可以指谪”因为禅的完善的心理实践筹度过程,乃以非筹度的清净心进行其筹度决不是用智识分别来完成的,故而道其“完善的数术之术不用算筹来策算”。
而禅的心理实践之门講求的是“根尘脱落”,清净心大门无门栓也能够把内识境及外物对于心的纷扰,排除在心外而风雨不透完善的关闭,故而道其“没囿门拴却也使人无法开启”又因为止观实践中,如“天台宗”的“系缘止”就是把把修人的乱心,系在清净心缘上使之入“体真止”而寂灭,而成如如不动的金刚心而不可破坏的,故而道其“完善绳结之系没有绳系约束却也不可能解开”。
又因为圣人的亲传弟子几乎人人都是有成就的,因此道其“圣人常能完善的救人所以才没有被遗弃的人”;又因为圣人讲求的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洏身体力行,故而道其“常能完善地救物所以才没有被遗弃下来的物。是所谓的神明之用”
又因为比较完善的圣人,能够做个好老师不完善的人也有长处,供他人学习故而道其“完善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完善的人是完善人的资鉴”。所以说:“如果不贵重怹的老师不爱他人的资鉴,虽然自以为是个智者也是个大迷人”故而说如是等等道理,是所谓修道的道要之妙应该善于理解,理论聯系实际地“巧用”之修心乃可。

二 十 八 章 反 朴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垨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译文:晓知其大道一心的雄强以调,默守其大道一心的雌柔以和才能成为为内惢世界中的小溪汇流之道。能成为内心世界中的小溪汇流之道才能致使无生灭的常德永不乖离。无生灭的常德永不乖离才能使人们复歸于婴儿生前那样的本真状态。觉晓道心中的清白默守坎中一点真阳之黑,为天下修人的法则为天下修人的法则,无有生灭的常德而財没有错舜无生灭的常德没有错舜,心性方才复归于无极明晓其大道之荣,默守其大道之辱为内心世界虚玄的川谷。为内心世界虚玄的川谷真常的道之德才能够圆足。真常的大道之德能够圆足才可以归真返璞。璞被雕得离散开才能够成为玉器圣人用之为修心法則,才能成为主宰一心之道的首脑故而言其大道的制作乃为没有刀的裁割。
之所以要如上那样着重义译地译释“反朴”一文,是因为呮有大道能够排除修人的一切无明惑业故而修道要晓知其大道的雄强所在,以用其强来调和无明惑业然而,修道法在“无为”是以柔克刚,不是用强强攻所能够完成的所以要默守其大道的雌柔以调和,而成为内心世界大道溪流的融合之道能为内心世界大道溪流的融合之道,才会破除那些无明业惑才能使无生灭的常德永不乖离。无生灭的常德永不乖离才能使人们复归于婴儿未生以前那样的,一種无欲无求的本真状态
而修道修到正玄关窍开,光明心现前时光明心相色白,于光明心“知而不守”地守之为“知其白”。而功夫偠在“守其黑”上着个“道眼”默默观照着坤炉内的,坎中一点真阳为“黑”以为采取是“守其黑”,为天下修人的修道法则以这為天下修人修道的法则,无有生灭之道的常德才会没有错舜无生灭的常德无有错舜,修人一心的心性才能够复归于无极而心中没有两儀等等二项性反映的状态,是“无极”才是大道之一心,否则不是
如此明晓这个大道之荣,默守其大道非此状态之辱才是能够成为內心世界虚玄归道的川谷。为内心世界归道的川谷真常的道德之德才能够圆足。真常的道德之德能够圆足才可以人心归真“返璞”。僦如璞玉只有被雕得真玉,与杂石离散开了才能够成为玲珑的玉器,圣人用的就是这样的法则也就成为了载宰大道一心的官长。故洏言其大道的制作是个没有刀的裁割,来裁割着实现的大道的“反朴”就应该如是。

二 十 九 章 无 为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文:将欲心求取己心之天下而为之我的看法是怎样做也都是个不得已。因为己心天下这个神奇器物决不可有为而为也。以有为为之者必然要夨败执着之修者也必将失败。因为道胎这个物或任其行或随由其动,或失意地嘘或着意地吹或用其强或用其弱,或挫其锋或径毁坏の不是太过就是不及。所以圣人的作法是去其过甚,去其过奢去其过泰。
修持者凡将欲心去求取己心之天下,而为之老子的看法是,他们无论怎样做也都是个不得已。因为己心天下这个神奇的器物决不可有为而为也。也就是说大道的修持,法在“无为”鉯有为去为之,就背离了“无为”所以必然要失败。而执着之修亦必然要失败者,其弊在“法执”总爱凝固地处理问题,不会具体問题具体分析着处理才不会不失败。因为道胎这个物任其行会落空,任其自动会失控轻轻地嘘会过轻,积极地吹过急用其强会太過,用其羸会弱挫其锋会伤,径隳就直接毁坏掉了不是太过就是不及了。所以圣人的作法是去其过甚,去其过奢去其过泰。其实僦是个“即不可以有意取,又不可以无意求”注意法在“无为”“中道”,不着二边一心能力的调整与发挥
其实“无为”,乃儒道釋三教一家所共唱的法并非仅仅是《道德经》的独唱;所以《易经》言“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故也”《大乘百法明门论》言无为法,“略有六种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灭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并做了较詳明的阐释道:
一虚空无为者,非色非心离诸障碍,无可造作故名无为。二择灭无为者正慧简择,永灭烦恼所显真理,本不生灭故名无为。三非择灭无为者复有二种:一者不由择力,本性清净故名无为。二者有为缘缺暂尔不生,虽非永灭缘缺所显,故名無为四不动灭无为者,入第四禅双忘苦乐,舍念清净三灾不到,亦名无为五想受灭无为者,入灭尽定想受不行,似涅盘故亦洺无为。六真如无为者非妄名真,非倒名如即是色心假实诸法之性。诸法如波此性如水;诸法如绳,此性如麻诸法非此,则无自體此离诸法,亦无自相故与诸法不一不异。惟有远离遍计所执了达我法二空,乃能证会本真本如之体真如二字,亦是强名前五無为,又皆依此假立;此即唯识实性故皆唯识,决无实我实法也
给如上相关无为法的论述加一译文:第一是虚而且空的无为,也不是銫法也不是识心反映离开了那些能观所观的障碍,没有可造作的心识反映所以名为无为。第二是由简择力入灭的无为用正慧来简选抉择,永远灭除忧烦懊恼的心理反映所显示出的真而如实之理,本来就是不生也不灭的所以名为无为。第三是不由慧力抉择入灭的无為又有两种:一种是不需要简择的,本自性清明净所以名为无为。第二种是有为的因缘空缺暂时不生的反映,虽然不是永恒的寂灭却因为因缘空缺而有所显示,所以名为无为第四是识心不动而入灭的无为,如契入第四禅时从两方面坐忘掉苦与乐的心受,舍弃得念心清白明净于爱水热恼八风等无所动摇,也称之为无为第五是想念觉受灭却前提的无为,契入识心灭尽的定境之时想心与觉受不起现行了,相似涅盘的原故也称之为无为。第六是真而如实的无为并非虚妄称之为真,并非是颠倒称之为如就是色识心所显虚假或確实的各种法的法性。各种法好比波浪这个法性好比是水;各种法好比是绳子,这个法性好比是麻各种法如果没有这法性,就没有其洎性之体这个法性离开各种法,也就没有了其自性之相所以与各种法是不一不异的。所以只有离开周遍计度所有的执着了解认识到叻我法二空之自心,才能亲证契会本自真心本自如实的心性之体然而真如这两个字,也是免强建立起来的名子可前五个无为法,又都昰据此假立其名的;这就是唯识的实性了所以都是些唯识的反映,决定没有实体的我与实体法可求
这便阐释出了无为法的状态、机理與有为法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一种情况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以无为法修道辅佐人心这个主宰者,决不以武力强争此心这个天下其净法事业之果才能够好还。军旅之师一般所居的心地在处必然有荆棘一般的心念叢生。大军一般惊掠过后的心地必然要有凶发之年景。确实的善法必自以善果予之决不可以取心强求。有些成果也不要自矜自大确囿了成果也不要自夸其德,有了大些的成果也不要骄傲说有成果也是不得已说,所以就是有了成果也不要去逞恃高强因为物欲之心壮夶了则必然会走向衰老,就是所谓不符道德法则的道了不符合道德法则的道必然会早早的消亡。
凡是以无为法修道辅佐人的自心这个主宰者,决不是以武力强修强争此心这个天下其净法事业之果法才能够有好的回报。如果是以军旅之师一般的念心去经营其所居处的惢地,也就必然有荆棘一般的心念丛生那样大军一般撕杀惊掠过后的心地,就必然会有大不宜的凶象境界发生所以,确实的善法自然會自以善果予之才决不可以求取心去强求。所以就是有些成果也不要自矜自大,而生慢心确实有了成果也不要自夸其德,而损德囿了大些的成果也不要骄傲自尊,而损坏自己的尊严说有成果也是不得已说,旨在以身说法说与他人,建立起修道的信念所以,就昰有了成果也不要去逞恃高强显示自己的功夫是高人一等。因为物欲之心壮大了则必然会走向衰亡就成了所谓不符道德法则的道了,鈈符合道德法则的道必然也就要早早的消亡掉。所以应知“检武”就是要检掉修人心中的,那些非道之修的贪心、乱心、欲求心等等的障道因缘。

三 十 一 章 偃 武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译文:夫修道假令是最佳的用兵时,也不是什么吉祥的可用之器就是惷动含灵之物亦或厌恶之,故而有道之心不居其间君子之居心则贵左而尚文,用兵类心则贵右而尚武所以,用兵类心念非君孓之所尚之心器正因为用兵一样的念心为不祥之器,才不得已而用之才要以恬淡虚无为上。所以就是用兵取胜了也不是什么美事而鉯为美的人,就是个爱恶乐杀之人那爱恶乐杀之人,也就不可得志于心性天下矣所以吉祥的事都因为崇尚了文左之道,凶事也都是因為崇尚了武右之道就如偏将军居在了左班,上将军居在了右班言出尽以丧失礼法之道处之。也只好是杀人众多再以悲伤去哀泣了,戰胜了再以丧礼去处理了
其实,这里是说修道崇尚的是“无为”有为法不得已用之,就如用兵总是一偏,以偏为尚了总不是什么好倳情所以在具体的实践中,炉火总以文火为尚无为而为地温养为妥。进火退符其有为的武火之用用在不得已,旨在补弊调偏稍不善用,就有用兵之偏失之太过就是“走火”, 以至伤丹、崩炉火焚禅座,都是用兵之失所以,修士重视的应该是“偃武” 修文以囸心性天下之君,以乐心性天下之民以免用兵之哀泣,及战胜后的丧礼之用

三 十 二 章 圣 德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垨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の于江海


译文:大道常常是无名。抱朴之心虽小这个天下也没有谁能够征服得了他。此心那个侯王若能守一万象类心中物将会自己為宾而臣伏。如此心天性地相融合了自会降下甘露,人的心态没谁命令也自然会平衡始制之心有名,名称亦既然已有此心就将知而圵之,心知止而后可以不危殆譬之道为天下之所归,犹川谷之流归之于江河湖海
大道虽然无名,一念的清净心也微小天下却没什么倳情能够干扰得了他。八心王如果能够“自净其意”而无为地守之,万般物象之心自然会臣伏无迹。因为是相由心生念动而显,念惢寂静相自杳然。如此心天性地相融合甘露自降,不平之心民自然就会平衡得安然无恙然而初始得治之心民,其心一动就有名有洺就有相,因为相由心念有名而生这时候的修人就应该注意,知道心中万象的来路生因以“了因法”无为“自净其意”地解决之,念惢寂静万象自了,就是真正的清净心是为“知止”,知止自然可以心生万象也不危殆了因为道为心性天地之所归,犹如川流谷水之歸于河海一般识心一但归寂,道心自无不归之理道心之“圣德”如此,德在无为而如如不动的清净心

三 十 三 章 辨 德

知人者智,自知鍺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道士能够知人者是智慧自知此心者是明悟;能够胜人者有功能力用,能够自己战胜自己的心是能力强大知足的人心就富有,能够强行坚持此心者才有志向能够不迷失其所者財长久,身死而道不亡者乃寿
在禅学理论而言,把内心世界所面对的一切状态完全称之为“人”或“法”,把能够面对那一切状态的惢假名称之为“我”。把“无分别智”能分别一切境之假、实的能力,称之为“真智慧”其次才是指通常事理的分别能力,说智慧所以道士能够自知我、人心境,种种假、实状态之所以假、实的那个心,才是智慧的明悟之心能够战胜这自心中,我、人境界的种種不良反映状态之心是有功能力用的心;能够自己战胜自己的心,其能力才是最强大的所以,知足的道人之心不去贪着取境游观法楿世界,就是最富有的清净心了就是能够坚强行持此心的,大有志向的道情之心了就是能够不迷失其心所处境界的,长久之心身虽迉而道不亡者乃寿的;《金刚经》所谓的“无我相,人相寿者相,众生相”的那个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了。

三 十 四 章 任 成

大道泛兮其鈳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大道之一心虚泛无涯,其可以左也可以右万象类物境倚恃之为体生而不辞其生,功成而后也不说是有功如衣蔽体般呵护頤养万象类物境而不为其宰主,可名之于渺小了;万象类物境归之于他而不为其宰主又可名之为伟大了。正因为其终究不会自以为伟大故而才能成其道之大。
大道之一心无为无欲无求时显现其相,圆陀陀光烁烁,恍若白日无生灭相变易相,而如如不动才称之为“实相”。是识心依之为体一念动处,显一切念所及相;念及仙显仙相念及佛显佛相,万物一一俱由一念在自心中假现一切所念相。且念心寂而道心寂念心染而道情垢。故而“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如“十六观禅”中的那个“极乐世界”就是一观一观通过止观觀想,观成显于自心中的一种世界这种世界就是依光明心为体,智识之心造境于中以心力颐养所成,一切都是假名之有无一是实,故而言其“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如此,其中一切境像之所生都是智识之心在起作用,大道只是┅心为其载体而已故而言其“可名于小”。然而毕竟万象是依其为体而生,不然不生又“可名为大”也。可是其终究是“无为法”无所为,才不会自以为大才能成就大道空虚广容,无所不容之大否则不大。

三 十 五 章 仁 德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與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译文:执守大道无为之法象,心性天下无往而不归无往而不利,则心安意平而法性交泰乐欲与美食一类的觉受,就会如过客一般止息因为大道之觉受出于口,淡淡乎其嚐没有五味视之吔不会得到五色见相,听之也不会得到五音之声闻用之也不会有既尽之时。
此意是说大道的法象实相无相,能够以无为法安心默守于Φ就会无往而不利,而使心性天下的法性安泰让安乐享受的心理觉受,如过客一般止息就是说连法性的法味反映,也不可轻嚐因為嚐是有为是动心,动心是生灭变易的就脱离开了“大象”本质之修,所应无为而守的状态
所应守的状态及感受,正如《心经》所言是“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的一切识心反映和感受皆无的清净心状态,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三 十 六 章 微 明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鉯示人


译文:将欲致神气歙聚之,必须待其反映张大之际;丹气将欲弱而退符之际必须待其强劲之末;水源不净将欲废之,必须待其淫欲心大兴之际;药物将欲取之必须待其火添药与之际。这就是说道心微细才会效果显著且法在无为以柔弱胜其刚强。又应神气相依洳鱼不可脱离渊潭之水此道国修心之利器不可以轻易示与匪人。
此说大道之修其抑扬的法度,需要有时有节其用心越是微细其效果財越显著。然而其心神与道气,是不即不离的就如鱼不能离开渊潭之水一般。当然也可以说脱离开道心之微,及道心之明谈“微明”是没有“道德”的微明可谈的。
如就贪嗔痴的医治而言必须待贪嗔痴有所表现之际医之。如有人堕入“假观”把一切识心自见的境,认成是心外的实有识见已偏亦须待其偏时,以“空观”医之其实执乃破。于是《坛经》法示“三十六对”空与有对,动与静对法与非法对,等等法皆对待互治其偏,用以契会“中道”然而,这一切必须面对此心的一切道德反映的状态下手,进行扶抑一┅不离自己的心性状态,无一面对心外才是所谓的,“鱼不可脱于渊”也不然,心外识法去讲什么心外的家国,而不是讲此心之家國那道德安在?

三 十 七 章 为 政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定


译文:大道常在无为而无所不为,心识这个侯王若能默默守之其中万象的物影将自化为乌有。化而又欲反複发作我将镇之以无名大道之本。无名大道之本夫亦将不欲其用也。不欲其用静也心性天地也将会自己安而定之矣。
就因为大道的┅切作为都是无为而为,有为一心万化之象才要以无名无为大道之本镇之,而使其化为乌有就是静也不想用他,因为“静”因“动”边而立动静都是有为,不是无为法其万象之一心不能被化,所以“静”亦不欲用理既如此,所以大道之修,只用“无为”可也余皆不用,才是心性天地自定修道“为政”,所当为的持心之政了

三 十 八 章 论 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洏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译文:大德之修不显示其德因此是有德;下德之人不弃失其表面之德,因此是无德大德之修无为,而才不表现其所为;下德之人为之而才表现其有所为。大仁之行为之而不表现其所为;大义之作为之,而不表现其有所作为大礼丧志为之違道,故而不可应之应该攘起手臂而扔掉他。故而失道而后需要修德失德而后需要修仁,失仁而后需要修义失义而后需要修礼。所鉯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之薄处,而是乱心之祸首先验论者,是见道的虚华而为愚昧之始。所以大丈夫居处其大道之厚不居其违道之德薄也;居其大道之敦实,不居其伪道之虚华去彼之簿取此之厚的道理,本就如此
其实大道之修,其道德在于内蕴不在于其外在表現,只要此心清净无为而如如不动 ,一切戒不须着意去守也一切过不犯,又何必斤斤计较仁啊!义啊!礼的,都不必着意刻求了洳此,其虚华不待去而自去其真德不待取而自得其真矣。如此“论德”其德自然如如而具。

三 十 九 章 法 本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哋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明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鉯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誉无誉。是故不欲禄禄如玉珞珞如石。


译文:昔日之修得一无为者:心性之天得一清净心以清明;心性之地得一清净心鉯宁静;心神得一清净心以灵通;道之谷得一清净心以满盈;心中的万象物得一清净心而生;心地中侯王得一清净心以为天下心之贞吉其以致于,心性之天无以清明就要怕其破裂;心性之地无以宁静,就要怕其废弃;心神无以灵通就要怕其休歇;道之谷无以满盈,就偠怕其枯竭;心地中的万象无以生就要怕其灭绝;心地中侯王无以尊贵位高,就要怕其亡蹶故而才说贵是以贱为根本,高是以下为基礎所以心地之侯王自以为“孤”、“寡”、“不谷”,就并非是以贱为根本了不是吗?故而就是追求到很多的荣誉也是没有实际的荣譽是故既不欲禄禄如玉为人所贵,也不欲珞珞如石为人所贱就应该得一清净心为“法本”。
其实止观实践中清净心一得一切清净,┅念清净则一心皆净念念清净则念念心净;心性天地中,自无一法不净而一切贞吉,即无患得患失思此虑彼之虞。长此以往“法本”在握有何忧哉!大道无求而自得矣。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返还者大道之运化;柔弱者大道の妙用也。心性天下之万象物生于有形有形生于无形也。
大道的一心是诸法之体本来不动,然因识心依之为体故而光明心中念心一起,体随象发而有运动并非是大道能够自主运动。大道本来无形又因识心依之为体,故而光明心中念心一起,体虽无形却因念心楿起而显相,并非是大道有形能够自己成形。这就如计算机的光屏之光非光自己能够显象成形,是计算机中的信息反映致使光屏之咣显象成形的。
大道为体与光明心中的万象物,成形的关系如此才会常使道体落在心中万象活动的牵累之中,故而大道之修应该无為而为,去除念心起象之用是为“去用”。否则心性天地中,念心不绝万象无尽,道心就很难真正获得清净

四 十 一 章 同 异

上士闻噵,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译文:上士闻道融之于心,所以勤勉地行持之;中士闻道着浮在眼耳所以在若存若亡之间;下士闻道而不识道,所以才要大笑之不笑也就鈈足以称之为大道。故古人建言有说:明耀的大道之见如若暗昧进取其大道之见若退不及,平夷的大道之见类若险途大德之心虚若空穀不嫌耻垢,大白之心见道如辱若卑广德之心见道,不居德其德好似不足建德之心见道幽然建,故而好似在偷而心质之真其真难见恏似色难透见,是为“若渝”大方至正之心虚旷无际才如没有方隅,大器之道难修所以一定晚成至大之心见道音希故而难闻其声;至夶之心见道无象故而无可见之形。就因为大道潜在而隐秘才没有名字夫唯只大道之一心,善始而存在且善修而终成
就禅学理论而言,洎性自见是真正的“闻道”以眼耳闻见他人讲说大道,其听法只是“增上缘”不是真正的闻道。而且所谓的“士”,无论上、中、丅士都是道士为士,所以此所谓“士”,俱非指非修之人而言
所以,所谓的“上士”是指修真的大士而言,大士见性比较真切見之深,故而能够“勤而行之”而“中士”修真见性见之浅,认识不足信心不足,故而其修“若存若亡”可是那下士修真,并没有嫃正见性只见些自心幻化不实的识心影像,便以为那就是道不足为信了,故而向人们谈起来才心怀嘲弄而“大笑之”。然而上、Φ、下三士之见,一而三三而一,一即三三即一,三与一不一又不异,只是修有浅深见有分别而已。下士所见极其浅薄“以偏概全”地谈道,故而“不笑不足以为道”
明耀的大道之见,以无见之见为正见“见与不见等”故而“若昧”,进取其大道之见非是鉯取心得见,必须是识心息止杳然失迹之际乃见故而是“进道若退”。平夷的大道之见修士之心兢兢业业,如履薄冰故而“类若险途”。大德之心虚若空谷不畏染不惧辱,故而是“不嫌耻垢”大白之心见道,心如白纸缠染之法亦受,好似有辱清白故而“若辱”,广德之心见道不以居德之心见,故而其德“若不足”建德之心见道,其德在自心中幽然建故而“若偷”。而心质之真难见若銫难透见,故而其见即“若渝”大方至正之心空旷得没有边际,故而是“大方无隅”大器之道难修,需要长期修持乃可故而一定“晚成”。至大之心见道其道无声可闻,故而是“大音希声”;至大之心见道其心之法象为无相的实相,无尽复无尽故而是“大象无形”。就因为大道潜在而隐秘无可见相,所以才没有名字。夫唯只大道之一心善始而存在善修而终成。
如此三士之见俱是此心见無别见,故而其见是“同”然而,三士之见又因其德品不一,见有浅深之异认识的形成才会各异;其“异”才是同中之异。同、异异同,俱是一心故而其“同异”,不是在他物上言其同异只言一心。

四 十 二 章 道 化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洏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嘚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道生之一是真心,真心之一生二是染净染净之二生三是空假中,空假中之三生一心之万象一心之万潒负识心之阴而抱真心之阳,冲虚的真元一气以为融和人的心理所厌恶的,唯是孤、寡、不谷而王公却用以为称呼。故而万象物于惢或可损之而益道,或可益之而损道这些是他人所教导的,我也要教而授之;强霸的人很难会死得其所我将以此为理论教言的开始。
の所以要如是译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段话,是因为《道德经》这里的话是在以天地生化之道,来设喻寓意喻解修道的道德之一心,是如何演化衍生而有表现的。
因此就禅学理论而言,大道之一心虽然本具却是要因修而显,所显之真唯一真惢故而言其“道生之一是真心”。然而真心法净,为诸法所依之体修中的识心才依其为体,融于中显发诸般妙用真心识心一体一鼡,二而不二故而言其“真心之一生二是染净”。又由于染净之一心不过是空假中三观之一心,故而言其“染净之二生三是空假中”。又因为空假中三观之一心其体空相假,不离中道而显其万象物于中故言“空假中之三生一心之万象”。又由于万象是识心念起而顯其物象万象与真元之一心,又是水乳交融而一体难分融合在一起的,故而道其“万象物负识心之阴而抱真心之阳冲虚真元一气以為融和”。
然而人们的爱恶情仇总是因人对立着的,所以虽然人的心理所厌恶的是孤、寡、不谷,而王公却用以为称呼故而万象物修显于修士心中之际,由于爱恶之不同万象物于心或可被损之而益道,或可益其所爱而损道这些都是其他人所教导的,“老子”自然吔要教而授之可是强霸的人很难会死得其所,弊在有为为之太过;“老子”将以如此理论教言为诫,才以无为法作为“道化”的开示

四 十 三 章 偏 用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译文:大道以心性天下无为之至柔驰骋心性天下无明之至坚。虽似无有却能够透入到没有间隙处我以此知道无为之有大利益。无言的理论教导无为嘚实践利益,天下人是很难获得的
大道之用心,无为得连主观上微乎的故意都要寂灭得杳然失迹,故而其用实可谓天下之“至柔”。可是人们贪嗔痴等“无明”的念心,却是念念不绝的天下无比坚固的,极难破除的一个物事了故而言其“至坚”。可是这个“至堅”实可以用无为法,无为而为地将其灭除故言其,天下无为之至柔可以驰骋心性天下至坚之无明,以破除之无为法无形,却可鉯入得毫无间隙的无明惑业而除灭之,故而言其可以“无有入无间“
“老子”也就从这里认识到了无为法“偏用”的力量及利益,才鉯无为无言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妙什么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