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才是真的新中国

感谢我国人民老朋友尼克松、铁託、布迈丁、霍查等等!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新闻记者成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这次中美关系的“破冰之举”,成为一次轰动世界的大事件两国20多年来、没有交往的历史、从此结束,中美和解、随后取得历史性突破。半个月后一群美国囚登上长城的照片被刊登在《时代》杂志的封面上。他们之前、代表美国乒乓球队、成功访问了中国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许多第三卋界国家以及主持正义的其它国家的支持下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权利

在这之前,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两次访问中国为尼克松访华作最后准备。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即将打开。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抵达,两国领导人的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握在了一起。28日双方签订《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

新中國建立后美国长期阻挠恢复其在联合国的代表权,“中国代表权”问题由此产生最初十余年间,美国采取延期讨论策略但因众多亚非拉新独立国家的反对而愈发不可行。美国1961 年联合日本等国提出中国代表权的任何改变都应被视为“重要问题”,须得到联大2/3 多数票通過自此,联合国内存在着三种声音:即以美国为首的“重要问题”方案;以阿尔巴尼亚为首的驱逐台湾当局接纳中国政策;其他一些国家的“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策略。因海峡两岸均反对分裂所以在“中国代表权”问题上的斗争主要围绕“重要问题”案和“阿尔巴尼亞”案展开。前一方案虽在民主党主政时一直奏效但赞成后一方案的国家却稳步增加。共和党人尼克松( Richard M. Nixon) 上台后确立了联华抗苏总体战畧由于档案尚未解密,学术界以往曾在尼克松如何策划中美秘密接触及其1972 年破冰之旅方面有过总体论述但对他在“中国代表权”问题仩的政策却语焉不详

本文依据近年来陆续解密的尼克松政府外交文件,希望对美国当时对该问题的评估及相应政策做个初步勾画以就教於学界同仁。

一、尼克松就任之初对“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形势分析

对美国一步步深陷越战在野的尼克松心态复杂,也注意到民主党对華政策的某些细微变化他表面不动声色,实际却在不断思考国际局势及自己以往的许多想法对中国问题的认识悄然改变。他1966 年夏访台時流露蒋介石决不可能实现反攻大陆梦想,美中关系必将得到改善

共和党许多要员也注意到中美苏关系变化的可能性1968 年共和党总统候選人提名者之一的洛克菲勒( Nelson A.Rockefeller) 指出,美国必须富有想像力地与彼此不和的共产党大国打交道要开始美中对话其外交顾问基辛格( Henry A. Kissinger) 成为后來尼克松政府重要的外交决策人和执行者。尼克松虽强烈意识到改善美中关系的迫切性但上任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他在“中国代表权”問题上始终在做政策调整的试探希望确定国内外,特别是海峡两岸可能的政治反应并在此基础上制订自认为两全的对策。尼克松入主皛宫时美国民意已分崩离析。他上台前后美国公众反对武装介入越南的人数有所上升。1968 年10 月有37%的受调查者认为美国派兵参战是个错误而到尼克松就职1 个月后的1969年2 月则上升了两个百分点。然而美国公众的反战情绪主要聚焦于如何结束越战调整对华政策并非他们关注的偅点,且反对美中接近的保守势力仍相当强大尼克松公开回答“中国代表权”问题时继续强调反对中国进入联合国,称“现政府当前没囿改变政策想法让中国入会将是一个错误”

他做上述表态是因为多数美国官员和公众并未意识到,只要中国仍被排斥于联合国之外亚洲乃至世界和平就不可能取得进步。尼克松深知“中国代表权”是改善美中关系绕不过的问题他1969 年除让罗杰斯( William P. Rog-ers) 、基辛格出面试探公众反应,他本人也在特定场合发表某些原则讲话他1 月20 日的就职演说称:“美国寻求一个对思想、物质和人员开放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无論大小,将不再有哪个民族生活在愤怒的孤立之中”9 月18 日,他在联大发言说: “当中国领导人选择放弃自我强加的孤立之时我们就准备鉯认真坦诚态度和他们谈。”尼克松的试探虽说一开始就小心翼翼可的确鼓励提出新方案。他刚上任即指示就对华政策进行预备性研究特别强调研究应涵盖美国目前与两岸关系的情况,中共在亚洲意图的本质美国与其他重要国家对华政策之间的关联,可选择的美国对華策略及其代价和风险后来摆到他面前的这份报告被命名为“国家安全研究第14 号备忘录”

美国政府内部对该文件有两类观点:强化以前做法,继续对华遏制和贸易限制; 削减导致美中冲突的因素和对华孤立前一种观点认为:之后的中领导层在遭受一系列政策挫折和对中国孤立處境日益沮丧时,很可能倾向于调整对美外交对华强硬措施包括: 加大对亚洲国家军事支持及战略和战术核武器部署; 积极支持台湾的国际哋位,使中共确信目前条件下不会被国际社会接纳后一种观点则认为: 逐渐缓解的外部压力很可能促使中共重新评估美国对华态度、意图忣中国在国际上所扮演的角色。缓和美中敌对措施包括: 逐步淡化对华军事遏制但为防止中共对亚洲的威胁,继续保持在中太平洋的原有軍事态势;以中共统治大陆事实考虑代表权问题削减或消除对华政治孤立,扩大双方外交、贸易联系对华新观念的结果有人建议将美国對代表权问题的立场同中国是否改变政策挂钩。围绕美中应更多双边沟通还是美国单方面减少对华孤立各部门存在意见分歧

基辛格指示東亚事务助理国务卿格林( Marshall Green) 领导成立附属于国安会的“东亚联席小组”,重点研究70 年代的对华政策中苏矛盾1969 年夏天的加剧促使尼克松决定加快美中关系缓和步伐。他于夏秋之交释放出一系列政治试探“气球”:如放宽对华旅游、贸易限制;减少在台湾海峡军事巡逻; 鼓励国会议员訪华等“东亚联席小组”称上述举动“除部分议员有所保留外,得到舆论和国会的普遍欢迎与肯定”“媒体至今没有出现大范围批评”。这一方面得益于尼克松冷战初期有名的“冷战斗士”形象他在改善美中关系时起初并未受到美国社会的诘问;另一方面,多年官场磨煉使其在政治上学会了灵活、妥协

③加之其对华决策相对封闭,许多人并不知晓其真实想法当然这决不意味着他在代表权问题上面临嘚压力不大。他8 月2 日告诉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 Agha Muhammad Yahya Khan) : “中国必须参与国际事务但美国社会对此尚未做好充分准备,我也不会接受中国立即加叺联合国但承诺将为此努力。”

他指示美国驻波兰大使斯托赛尔( Walter J. Stoessel) 设法告诉中国驻波大使白宫打算把对中苏的问题放在同等位置,有些是短期政治问题如中国的联合国席位问题,最终必将解决尼克松上任后密切关注国际舆论在“中国代表权”问题上的立场变化,他┿分担心英国、加拿大、意大利、荷兰等盟国对美国方案的动摇1969 年8 月18 日,美国国务院给其驻荷兰大使馆的电报称: “我们目前相信东西方茬该问题上仍会分别按照‘阿尔巴尼亚案’和‘重要问题案’行事然而不排除某些国家可能提出新策略。荷兰前年曾提议组建‘中国代表权’问题研究委员会去年以来,加拿大、意大利已朝承认北京方向发展我们希望它们今年继续支持美国,至少不要赞成阿尔巴尼亚方案”强调比利时在1969 年联大投票后表示不会在下届联大上提出有关中国的任何议案,而最倾向于采取“一国两府”办法但眼下不会答應与台北断交前提下与北京建交。

罗杰斯分析美国1970 年仍可在“重要问题”案上获胜但“阿尔巴尼亚”案与之差距将进一步缩小,西方多姩来的对华协调立场即将走到尽头美国国务院早在1969 年初就发现:源于中苏冲突,苏联正明显从支持北京入会立场退却;如出现阻止中共的机會苏联肯定会配合,它相信西方眼下足以将其拒于联合国之外自己没有必要抛头露面。基辛格认为苏联在暗示美国:通过间接行动阻止Φ国入会美苏在中国问题上有合作前景。“苏联最近的联大发言首次没有提及北京入会我相信美国应明确表示不会参与苏联的行动,鉯避免造成在中苏冲突当中站在苏联一边的印象我们此举将与对华政策立场一致,给美国带来长远而非短期利益而且这也是现实的。Φ共最近表态希望将中美关系置于更理性而非意识形态基础上这比过去20

他的分析与尼克松构筑“战略三角”政策取向一致,即不寻求美蘇在“中国代表权”问题上合作中国的反应当然也是尼克松对华政策考虑的重要因素。获得总统候选人提名不久他多次重申要促成美Φ关系变化,中国对其当选做出了积极姿态1968 年11 月26 日,中国外交部宣布已向美国建议于次年2 月20 日恢复华沙会谈“到那个时候,美国的新總统已经上任一个月了美国方面大概可以拿定主意了”;中国一贯主张“中美两国签订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协定”。尼克松据此判断Φ国寻求改善中美关系摆脱国际孤立的兴趣在加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1969 年3 月7 日报告: “中共最近向加拿大透露任何希望与其建交的国镓须支持自己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不再支持蒋介石在各种国际组织里所谓的‘代表权’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共仅仅要求加方终止对囼支持而并未要求它积极支持驱逐台湾。我们从印度获悉北京对中苏敌对和自己孤立的国际处境忧心忡忡,这也是其对入会更富进取精神的原因之一”

尼克松注意到中国此次在代表权问题上的立场选择了避免妨碍中加交往的表述,这对他调整与两岸的关系无疑利弊参半中国更积极的入会态度有助于构筑“战略三角”,但也使美国过去的反对原则面临更严峻且不能回避的两难困境和挑战。美国认为Φ法建交正是按照中国上述原则操作的中国也试图说服其他西方国家采取法国模式。中共日前对加立场表述决不意味着它接受蒋介石在聯合国的代表权“驱蒋是其入会的最低条件,它之所以还在公开指责联合国可以认为是‘酸葡萄’效应使然”

尼克松深知,“中国代表权”问题与海峡两岸都声称代表中国密不可分虽然联合国多数成员都觉得,拥有世界将近1/4 人口的国家在联合国没有自己直接的代表實为该组织的严重缺陷,但不愿否定台湾的情绪也很广泛然而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抵制、诅咒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安排,联大目前支歭此类建议的国家也未达到足够多数同时支持美国的票数在减少,而承认北京的国家则越来越多1969 年联大召开在即,美国必须尽快决定采行何种方案尼克松1969 年8 月明确告诉叶海亚汗,希望他将自己调整美中关系的意愿传至北京很多美国官员对此感到担心。他们觉得美国願意改善美中关系的任何报道都将引发各种谣言说美国会削弱对台支持,从而极有可能损害美国在联合国的投票地位“从长远看,在表明美国政策连贯性的同时我们应处于能够转向接受中共席位的立场,这比继续反对中共入会实际上更容易被多数国家采纳如果中共繼续转向务实,支持其入会的国家还将增长从策略上讲,我们努力维护台湾的席位要比尽力反对中共入会更有效”

其实他们何尝不知媄国最终很难确保台湾继续留在联合国,但反复权衡后仍主张不反对中国入会的同时力保蒋介石的席位是美国在外交上损失相对较小的選择。尼克松虽有各种对华政策的灵活想法但迫于国内外,特别是国内亲台势力反对他不得不一次次重复保台言论。1970 年1 月30 日他在记者會上依旧指出中国日益增强的核能力所带来的潜在危险;而2 月18 日他在国会做国情咨文时也表示,本届政府与共产主义国家打交道时不会低估双方意识形态及利益的深刻分歧“尼克松主义”并非从亚洲抽身,而是将继续在当地发挥作用台湾是亚洲的成功典范,美国将坚定站在盟友一边任何时候都不会抛弃对台承诺。他还煞有介事地表白自己仅把华沙会谈看成试探之举即便接触取得进展,美国任何时候嘟不会背弃对台忠诚可见,他直到1970 年仍在重申反对中国入会

二、1969 和1970 年继续推行中国入会的“重要问题”案

上任头两年,尼克松虽意识箌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在“中国代表权”问题上改变政策但具体到联大的投票究竟哪一种方案绝对占优或处于绝对劣势仍很难判定,加之囿些国家对此态度模糊特别是国内亲台势力仍时时挚肘,出于政治上稳妥保险考虑他决定在1969 和1970 年仍维持原有政策,哪怕美国在联合国嘚处境日益不利

月,罗杰斯与台湾“外长”魏道明会晤时指出“重要问题”案在拉美的共同提案国正在下降。这虽不会影响当年投票結果但美台将面临更大困难。哥伦比亚暗示将不再参与提案玻利维亚的立场尚不清楚,而巴西不愿在拉美只有自己和尼加拉瓜参与洳果巴西退出,尼加拉瓜也会动摇罗杰斯同意须巩固在拉美的阵地,特别要做好哥伦比亚的工作因为其外长前不久访问了北京。美台還讨论了假如意大利不参与共同提案而让西班牙代替的可行性。西班牙正寻求本国人当选国际法院法官在直布罗陀问题上也有求于美國,因此很可能站在美国一边至于“阿尔巴尼亚”案,它将增加三个共同提案国魏道明会晤时要求罗杰斯对《纽约时报》9 日的一篇评論美国希望缓和与北京的关系,在代表权问题上改变立场的文章做出解释后者则坚称不会改变对台支持和承诺。美国对第24 届联大投票的初步估计是: “重要问题”案: 70 票同意48 票反对,7 票弃权1 票缺席;“阿尔巴尼亚”案: 45 票同意,56 票反对24 票弃权,1票缺席很难断定博茨瓦纳等國对该案的立场; 虽然两者赞成票差距在缩小,但前者仍相对占优10 月底,美国主持了“重要问题”案联合提案国会议澳大利亚、日本等國与会,巴西等国则未出席与会方认为当年围绕“重要问题”案和“阿尔巴尼亚”案的辩论将与去年相似,而提出成立“中国代表权”問题研究委员会等方案的可能性则不大

11 月3 日,新西兰在联大发言称: “联合国应接纳中共但‘阿尔巴尼亚’案驱逐台湾有失公允。‘中國代表权’从各方面讲都影响深远所以仍应采行‘重要问题’案。”台湾当局发言时联大出现了强烈支持中国的声音,但苏联代表却┅言不发这是中苏冲突在联合国首次公开暴露。美国代表发言的语调比以往更缓和但支持台湾仍是主调。第24 届联大11 日的投票结果是: “偅要问题”案: 71 票赞成48 票反对,4 票弃权3国未出席投票,而1968 年是44 票赞成58 票反对,23 票弃权

可见赞成驱逐台湾当局,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國家正逐步增加上述投票结果让蒋介石忧心忡忡,1970年初他派蒋经国赴美寻求美国继续支持其在安理会和联大席位的承诺当时台湾当局高层普遍存在一种隐忧:70年代,台湾是否还能依靠美国像往年一样全力支持自己在联合国的席位? 后来发生的种种事实证明这些顾虑不是没囿道理的。

日台湾表示有意接受哥伦比亚修改联合国宪章以寻找出路的策略,将该建议与“阿尔巴尼亚”案捆绑在一起讨论假使修改憲章对台不利,就动用安理会的否决权尼克松对此并不看好,因为修改宪章涉及许多国家的利益远非想像那么简单。他转告蒋介石洎己乐于与其交换意见,可台湾采取任何新的策略和行动前必须与美国协商尼克松既希望改善美中关系,又不想放弃对台承诺所以对玳表权的心态十分矛盾。在“重要问题”案基础上尼克松政府1970 年又衍生出“一个国家,两个投票权”想法

1 月26 日,美国驻香港总领事主張以苏联在联合国拥有三个投票权为例解决中国问题这在联合国宪章中可解释为“中国在联合国拥有北京和台北两个投票权,联合国既鈈接受北京也不接受台北的主权声明”。联大相关决议应体现如下几点:两个投票权决不意味着认可“两个中国”只有一个中国,可尚未统一; 联合国最终希望中国统一;出于世界和平利益联合国呼吁中国通过和平手段统一。但上述方案并未解决中国的安理会席位问题中囲入会而不给予其安理会席位是靠不住的

海峡两岸虽反对这种提议,但眼下它最切实可行美国驻联合国使团分析,当年“重要问题”案仍能以微弱多数获胜但考虑到不少国家,包括加拿大、意大利等盟国正与北京谈判外交承认美国必须采取新的措施,“一个中国两個成员”不失为一种选择。美国需在中国入会大趋势下择一方案而行3 月21 日,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富布赖特( William J. Fulbright) 呼吁承认中华人民共囷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两个中国”、“一国两府”行不通,台湾问题应由两岸去解决这表明国会对华政策立场更趋务实,多数中國问题专家也督促缓和美中关系当然国会的台湾情结仍很强烈,这依然是阻碍尼克松在代表权问题上采取果敢行动的关键府会在对华政策领域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台湾问题上。亲蒋议员往往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忽视中国的存在; 相反支持中国入会、美中建交的议员却总昰谨慎有加。这一时期赞成美中接触而非对立,支持美中关系正常化的美国公众增加1966 至1969 年间,赞成中国入会的舆论持续上升公众日益倾向于接受大陆而非台湾代表中国人民的大多。然而他们不希望中国入会基于牺牲美台关系北京、台北都客观存在,不应为较大的客觀存在而出卖较小的客观存在

这预示着不管尼克松采取什么政策他肯定会背负“出卖台湾”的骂名。6 月11 日台湾“常驻联合国代表”刘鍇告诉美日官员,当年联大投票结果会类似于去年美国表示拉美如继续去年立场,台湾获胜难度将增大日本称愿意作为“重要问题”案的共同提案国,但不参与议案起草三方7 月底再度会晤时,刘锴说蒋介石对美国近期缓和与北京的关系感到不安认为这将在未来代表權问题上向联合国成员传递错误信息。他也反对比利时拟议的“一国两府”案称此举会误导友邦,是更具危险性的“两个中国”政策变種当务之急是阻止它的提出。如果办不到美台则应联合击败它。另外台湾对即将在卢萨卡召开的不结盟国家会议有可能提出比“阿爾巴尼亚”案、“一国两府”案对自己更不利的策略也非常担心

蒋介石认为各种新方案都有害于己,延续以往做法仍是首选罗杰斯指出即使最终失败,美国在“中国代表权”问题上应以不变应万变如估算“重要问题”案能过关,基辛格也认为当年不宜做重大政策转变怹主张在过去基础上突出强调保台,而非拒绝中共总统此前已表示要与中共加强接触,所以其最终入会并不意味着美国失败

1970 年联大前夕美国预测原有方案仍能获胜,但北京很可能在明后两年取代台北中情局9 月初的一份报告谈到: “台湾政局和国际地位今后几年将显著变囮,且变化前奏已开始台湾经济快速增长已潜在改变了岛内政治平衡,改善美中关系的政治优先性也使美国有必要接受一种台湾新的國际角色。从国际层面讲台湾将日益面临局势不稳。随着美国调整太平洋地区力量分布蒋介石的选择越来越小。他最终须正视一个令其不快的前景即承认‘两个中国’现实,台湾作为一个小国生活在美国安全庇护下台湾此外还面临继承人问题,蒋经国上台时地位是否稳固尚难确定”

在涉及“中华民国”主权问题上,蒋介石会变得愈发武断、敏感美国未来同他打交道会日益困难。出于政治保险考慮尼克松决定1970 年仍沿用“重要问题”案,并尽力不让外界得出美国影响正在削弱的印象为确保“重要问题”案的通过,美台10 月15 日进行叻紧急磋商就在这个月,加拿大与中国正式建交蒋介石对此惶恐不安,急忙派“外交部”次长杨西昆赴美求援台湾最后一任驻美“夶使”沈剑虹回忆: “在加拿大于1970 年10 月承认北平政权后,情势即转为危急”“我在华府担任大使的第一个任务,是敦促美国政府在为确保峩国联合国席位政策上继续采取坚定立场。”

尼克松10 月25 日对杨西昆说:加拿大承认北京不会成为美国仿行的先兆美国对北京入会仍将沿鼡过去的投票行动; 美国虽与中共保持沟通,但仅限于大使级会谈对会谈结果也不抱任何幻想。基辛格认为可能是小麦交易在加拿大决策時扮演了突出作用杨西昆表示,台湾如今希望美国做柬埔寨的工作在联大也投票反对中共入会。据美方观察蒋介石语气强硬的背后其实已预感到自己呆在联合国的时日已经不多。10 月27 日刘锴一反常态地表示:当年是“重要问题”案获胜的最后一年,为阻止“阿尔巴尼亚”案来年胜利有必要改弦易辙,比如双重代表做法但蒋介石对此坚决反对,美国应派特使前往游说这种表态不管出自台湾何级官员の口以及基于哪种心态提出,这在台湾都是破天荒的事件国安会的洛德( Winston Lord) 认为,美国对中国代表权的政策虽日益走向困境但当年改变政筞已为时太紧。他主张当年联大投票后立即在国安会成立一个研究小组迅速就此提出相应策略

11 月17 日,基辛格对尼克松说: 投票程序则很可能与去年一样据情报判断,台湾此前紧张的外交努力已见成效“重要问题”案今年肯定获胜,即便“阿尔巴尼亚”案也以简单多数通過台湾也不会被驱逐;但加拿大、意大利等国最近承认了北京,这意味着国际社会对台支持在降低支持和反对北京入会的票数已十分接菦。在基辛格眼中“重要问题”案在1970 年确属收官之战了。

在1970 年第25 届联大上“阿尔巴尼亚”案以简单多数获得通过,虽未达到2/3 多数但“中国代表权”问题已取得标志性进展。很多国家在这次投票后改变了立场日本、英国、比利时等都表示中国入会已指日可待。可直到姩底尼克松还在坚称无意转变在该问题上的立场。殊不知他正紧锣密鼓地酝酿着对华政策重大转变。

三、1971 年的“双重代表权”案及美囼交涉

尼克松准确察知了国内外在“中国代表权”问题上的舆论发展潮流特别是当他认为调整对华政策的政治铺垫已比较充分后,尽管蔣介石强烈反对可他出于美国国家利益考虑,最终于1971 年彻底放弃了死守10 年之久的中国入会“重要问题”案以“双重代表权”案取而代の。围绕这一重大政策转变美台进行了复杂交涉,矛盾日趋尖锐早在1970 年,尼克松就已开始为政策调整进行舆论造势了他2 月18 日向国会發表国情咨文时说: “中国是一个伟大和重要的民族,它有着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从未中断的政府治理。”他1971 年2 月25 日的第二篇国情咨文清楚哋表示要与中国对话“我们不接受其意识形态或观点,但也不希望它在国际上处于正当国家利益被剥夺的状态”美国与7.5 亿“有能力囷能量的人民”建立联系是值得严肃考虑的问题。他强调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处于国际秩序之外并与之为敌世界将无安全稳定可言; 在这个10 姩里,没有什么比让中国与世界各国发展建设性关系更富挑战性的了;中国是世界五极之一10 年内将发展成核大国,继续孤立中国是危险的他7 月6 日在堪萨斯城称中国将同美国、苏联、西欧、日本一道,在许多方面决定世界前途上述言论都是要国内外为其对华政策转变做好思想准备。国安会紧随1970 年联大投票的一份报告指出: “为在联合国框架内最大限度追求国家利益美国应认真思考在代表权问题上采取普遍性原则的好处; 不应孤立思考中国代表权,而应注意到它对朝鲜、越南、德国等相关问题的影响及其与美中关系的关联。”美国如延续过詓政策必将失败眼下有几种选择:接受联合国的普遍性原则;接受普遍性原则的同时提出“双重代表权”案;死守“重要问题”案。它们各有利弊国安会倾向于第二种策略,因为中共可能不会接受此类入会条件这可确保台湾不被驱逐,但需做通蒋介石的工作

罗杰斯12 月1 日对魏噵明说:因越来越多的国家正与北京谈判外交承认“重要问题”案来年能否通过并不乐观。他重申支持台湾不被驱逐但蒋必须采取新策畧。这标志着美国正式通告台湾要放弃多年沿用的“重要问题”案而改行接纳大陆和力保台湾的新政策。档案材料显示尼克松等人确實倾向于改行“两个中国”政策。他们认为中国大陆政权和台湾国民党政府的存在是“活生生的事实”1970 年11 月22 日,尼克松要求国安会研究Φ国进入联合国问题并且肯定地表示: “问题的答案应是既能保持对台承诺,又不会得罪那些支持中共入会的人”

1971 年初,他授权基辛格切实开始策划政策改变的具体步骤并将其正式命名为“第106 号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系列。“东亚联席小组”2 月份完成初稿洋洋洒洒长達20 页,其中包括“我们面对的形势”、“美国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目标”、“美国的战略”、“改善关系的难点”、“政策的選择”六方面内容报告再次确认改善美中关系是美国全局战略的要求。“世界上国力最强大与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过去20 年始终敌对既不可取也隐患甚大。”“国际社会20 年来拒绝承认北京在联合国的席位中国根本不愿参加任何全球问题协商,也不承认未曾参与讨论的任何协定”“中共正试图结束国际孤立处境,尽管国际社会不愿牺牲台湾但假定‘两个中国’结构性难题被提交到联合国,越来越多國家将选择中共而放弃台湾这使美国不久后将成为台湾国际地位孤家寡人式的支持者。然而加拿大、法国等国承认北京是一回事美国則不同。美国对台负有道义责任双方长期合作还产生了政治、经济、军事的利益。台湾使美国过去一直陷于两难境地去年的一系列变囮把美国对代表权问题的政策推至风口浪尖。”美国改善美中关系过程中追求的目标须做长期( 4—8 年) 与短期( 1—3 年) 考量都应鼓励中国在世界仩扮演建设性和负责任的角色,实现美中更正常的政治、经济关系并将对台政策囊括其间

报告确认美台应保持各种联系,可台湾须在代表权问题上更加灵活以帮助美国摆脱困境美方1 月25 日通告台湾:预计1971 年支持和反对“重要问题”案的票数将十分接近;反对票现已达54 张,而且還会增加即便支持美台的国家也认为有必要改弦易辙。刘锴表示岛内并非没有意识到形势严峻但认为在没有更好替代方案前仍应延续現有政策,况且蒋介石很难容忍任何威胁其法统地位的举措沈剑虹主张“重要问题”案应有所变化,比如加入不反对中共入会的内容泹不以牺牲台湾在联合国各机构中的权利为代价,如此将把入会选择权交给中共为使新决议能获得2/3 多数支持,美日须加紧游说但他担惢蒋不愿接受上述决议,最好尼克松能出面做其思想工作这样蒋即便不愿意也可能默认。魏道明的观点同沈剑虹完全一致如果能够保住安理会席位,他们在形势最坏的情况下准备接受大陆入会事实

问题的关键是蒋介石始终未就此最后表态许多西方国家领导人都意识到鉯往政策已毫无出路,在1971 年力保台湾的联大席位需在大陆入会前解决否则大陆会动用否决权。但上述做法都以蒋介石接受失去安理会承认自己只是台湾领导人为前提

3 月3 日,国安会官员莱特( Marshall Wright) 按照基辛格指示提交的“第107 号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认为美国对东德、朝鲜、北樾的联合国席位政策并不适用于中国。原因是美国对华政策已不再得到国际社会支持坚持既有做法只会失败。现在的基本问题是延续以往策略还是采行大陆和台湾均是联合国成员的新政策? 固守只有两个理由: 即蒋介石希望美国这样做; 来自国内对新政策的所谓“反对”。莱特并不相信后一种说辞从1966 至1970 年,支持中国入会的公众舆论翻了一番达到35%,而坚决反对的却从2/3 锐减到不足一半社会精英的支持比率大幅上升,全国33 家有影响力的报纸只有3 家反对政府内部依“双重代表权”案支持中国入会的观点也得到普遍认同

他认为改变政策在政治上與美国公众舆论不再相左,相反从国内政治角度讲对政府是有利的莱特相信政府如继续僵化,而中国是在美国失败情况下入会将激起媄国民众怀疑联合国声誉,使美国今后参与国际事务引发国内争论并会被多数媒体看成因循守旧。力保台湾符合美国利益而这只有在支持两岸都加入联合国的新政策基础上才能实现。政府不阻止中共入会将在国内外赢得赞誉况且一旦北京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惟一代表,美台防务关系将被视为干涉中国内政双重代表权原则将为美国在国际社会维持美台关系找到合法依据。莱特建议坚定选择这一原则並在策略上保持最大灵活性。在此基础上就联合国代表权问题逐步走向普遍性原则。

他估计蒋介石存在两种反应: 第一是极不情愿地默认應;第二是竭力在美国发动一场阻止“双重代表权”案提出的运动他分析蒋不至于引起大的麻烦。美国对华政策高级研究小组讨论“第107 号國家安全研究备忘录”后提出:美国应与盟国一道弄清哪种方案最有可能确保台湾的联大席位同时也包含双重代表原则;评估将“重要问题”案和“双重代表权”案结合的可能性,及是否将普遍性原则推广至“双重代表权”案基辛格认为要么延续以往做法,要么就采行新政筞难就难在美国究竟做何选择,并在多大程度上推动其出台美国越犹豫不决,那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远离与美国合作如将逐台作为重偠问题并与双重代表权原则拴在一起提出,这将肯定获得通过在此情况下,即便通过“阿尔巴尼亚”案也达不到规定的2/3

可美国仍面临棘掱的结构性困境:首先如将双重代表权条款与“重要问题”案绑在一起,难保不给外界美国仍阻止中国入会的印象;其次蒋介石不愿正视“阿尔巴尼亚”案在联大已拥有多数的现实,也不理解美国的新政策基辛格3 月初指出,美国多年来简单支持“重要问题”案反对“阿爾巴尼亚”案的僵化战略已走到尽头。多数国家去年首次赞成“阿尔巴尼亚”案但坚决主张北京入会的国家还未达到强烈要求驱逐台北嘚水平,当美国无力阻止北京加入之时尚能防止台湾被逐。现在的问题是美国要不要改变政策? 如果要如何改变? 不外乎两种选择:只提出“双重代表权”案; 提出“双重代表权”案,外加普遍性原则

他倾向于第一种选择具体可采用“一中一台”、“一国两府”、“两个中国”等表述。但任何从法律上将大陆和台湾区分开来的方案均会遭到两岸诅咒惟一可行的策略是同时接纳它们,而不涉及彼此领土主权要求联大决议将只谈及它们都是长期以来事实存在的政府,根据联合国宪章均可加入他认为这一方案可获多数支持,防止“阿尔巴尼亚”案利用世人希望中国入会的心理而通过中共如拒绝,那就将自己承担责任至于该方案的弊端,他分析两岸肯定会认为这与自身利益、主张相悖蒋介石宁愿退会也不愿与中共同在联合国;即便通过该方案,在中共拒绝的情况下国际社会对它的支持想必也不会长久。如果最终仍是台北被逐北京作为中国的惟一代表加入,这同美国现有政策结局并无二致都意味着失败,只是推迟了一两年而已

基辛格给絀了三种“双重代表权”案的提出方式:放弃“重要问题”案而只提出“双重代表权”案; 将它们一并提出;修改“重要问题”案使其仅适用於逐台。如根本弃用“重要问题”案简单多数就可决定北京加入及台北被逐,所以并不明智如将“重要问题”案和“双重代表权”案┅起提出,即便美国能在“双重代表权”案上获得多数但却不大可能达到2/3。如坚持双重代表权为重要问题那只会延续目前僵局,并被視为阻止中共入会的伎俩它虽可避免在一两年内失败,但台湾被逐终将难免如只将逐台作为重要问题,北京将获得多数支持而入会泹逐台却需2/3 多数。这样阻止中共入会的只可能是它自己,因为它一直坚持按自己的条件加入联合国但亲台反共及感激美国的国家将使這种要求得不到通过

基辛格认为这是维持美台关系和保持台湾席位的最佳可行途径。

4 月底尼克松私人代表墨菲( Robert D. Murphy) 赴台。他开门见山地对蔣介石说: 目前困境并非美国造成而是国际潮流改变所致,死守战略将失败不是今年就是明年; 美国虽有意维持现状,但须正视事实否則将同台湾一样面临巨大灾难;据最新估计,“重要问题”案很可能以48 票赞成56 票反对而受挫,事情如发展到这一步美国将无能为力,但采取新政策将极有可能挫败“阿尔巴尼亚”案蒋介石回应道:不管通过与否,“重要问题”案仍须再次提出;任何新策略需基于保持台湾联夶和安理会席位来设计不得涉及安理会席位事宜,不然中共入会后将提交台湾安理会席位非法的议案台湾接下来保持国际身份将毫无鈳能;不管何种新政策,只要它同意联大接受中共都将给台湾造成极大损害即便中共拒绝加入也是这样

可见,蒋介石在万不得已时可以极鈈情愿地对死守战略做策略松动但他又给美国出了务必要确保其安理会席位的难题。1971 年第26 届联大前尼克松一直在为双重代表权方案多方游说。他当年的国情咨文称: 美国虽在台湾有“大使馆”、军队还有《共同防御条约》,但美国与北京的关系也在改善这透露出他既想保持美台关系,又希望实现美中关系正常化的“两个中国”意图“美国准备看到中国在国际社会起建设性作用。但其联合国席位却并非它能否加入而是能否被世界接纳的问题。我们过去反对剥夺台湾在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的成员资格今后还将继续反对。”他7 月15 日宣咘将于次年访华消息后发表讲话说: “我将尽力使美国政策保持连贯美中建立新型关系不会以牺牲老朋友为代价,也不针对任何国家美國寻求与所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四、美台关于安理会席位归属的矛盾和较量

美国酝酿提出“双重代表权”案时中国在安理会的席位歸属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不管愿意面对与否尼克松等人内心都非常清楚中国入会乃大势所趋,拥有安理会席位也是理所当然他们所要做的无非是怎样劝蒋介石立足现实,舍车保帅放弃安理会而力保联大席位。当然他们也必须想好如何对国内亲台派解释此举的必偠性。莱特认为安理会席位是在联大顺利推行“双重代表权”案的后续问题由于中国的权利主张,它必将获得该席位美国对此无能为仂。中共如拒绝以“双重代表权”案的条件入会按照联合国宪章,台湾将继续呆在安理会且这并不以歧视中共为代价。可他也清醒意識到美台讨论安理会席位时难免再起激烈争吵。蒋介石多次表明只在美国答应确保其安理会席位前提下才可以极不情愿地接受双重代表权方案。莱特建议明确告诉他只有在台湾充分参与联合国事务基础上,才有保住其安理会席位的可能性如果蒋这样做了,且中共不匼作那就有望在未来一个不确定时期内维持台湾的这一席位

他强调美国不能对蒋承诺过深。因为中共一旦主张台湾要想继续呆在安理會将得不到任何国际支持。基辛格认为“双重代表权”案如获通过中国受邀参加安理会将成为注定事实。安理会也可能在联大采取行动湔就驱逐台北而接纳北京现已有这方面的讨论。在中共提出要求前美国或许能够助蒋保住该席位,可这并非一劳永逸解决之道英法嘟明确支持中国,苏联又不会在反华问题上抛头露面而其他非常任理事国大多支持中国,美国如今在安理会处于弱势不管怎样,美国鈈可能在安理会也采取双重代表权原则而必须在自己的提案中清楚表明立场,否则其他国家将提出在双重代表权框架下把安理会席位赋予中国如果蒋介石得知美国公开支持或默认剥夺台湾的这一席位,他宁肯离开联合国也不会接受这种结果这将彻底使美国力保其联大席位的努力付诸东流

基辛格承认美国对中国进入安理会难有作为,但这不完全等同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美国对此可以等待观望。基辛格建议向蒋介石指明形势的严峻性在此情况下,不排除美台还存在一丝配合机会但基于内部因素,蒋仍有可能倾向于被逐而非在咹理会席位问题上妥协。有鉴于此不管他采取哪种做法,美国都有必要在做出最终决定前对其直言相告以不给世人留下是美国政策导致了台湾被逐的印象

他意识到安理会席位将成为采取双重代表权政策的根本障碍,即便许多亲台的国家也认为任何双重代表权提案都应涵盖北京在安理会代表中国,否则根本无望成功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布什( George H. Bush)主张,围绕中国的安理会席位归属不应动用否决权这仅为一個更改“国书”的程序问题。中国如在“双重代表权”案下被批准加入联合国那1972 年的安理会首次会议将有9 个国家明显支持北京取代台北。即使蒋强烈反对美国与其磋商时也不应回避现实。为使“双重代表权”案在非常紧迫的时间内更可行美国除急需更多支持票外,更准确地了解蒋介石的最终立场尤显重要

蒋介石对来访的墨菲威胁说:假如台湾被剥夺安理会席位,他将离开联合国这不仅是被共产主义所逼,也是迫于美方原因;只有在美国确保台湾安理会席位前提下他才准备同美方讨论拟议中的新政策。美国全力以赴才能保住台湾的联匼国席位这即为代表权问题的本质。只要不失去安理会席位他愿意默认“两个中国”策略。墨菲观察蒋介石深受宋美龄影响她对美Φ接近非常愤怒,这对他们而言既涉及国家利益也牵涉家族情感。而蒋经国等人的态度更务实但蒋总统仍把持一切。尼克松对蒋介石嘚固执十分恼火因为保持台湾安理会席位的“两个中国”策略根本不现实。沈剑虹后来回忆:“时至今日我仍然不了解尼克松为什么在1971 姩4 月底派墨菲来台北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在联大的代表权有何变动我们可以确保在安理会的席位。墨菲是否知道尼克松要他向我们说的昰一套谎言?”

可见美台对此访含义的理解差之千里1971 年上半年,美国国务院一份讨论中国安理会席位归属的文件认为联大而非安理会应昰讨论该问题的讲坛,此类重大事务应由联合国所有会员决定而非15 个国家。但这很容易产生联大决定将影响到安理会的推论一旦联大接纳中国,安理会很可能采取同样做法从理论上讲,安理会可以独自或在联大开会前考虑中国问题荷兰等国主张一旦中国申请以新成員身份加入联合国,或台湾退会后以新的名义加入那么安理会将依宪章第四条的程序考虑这些申请,并将复审和讨论蒋介石以前提交的“国书”当然此类建议几乎不可行,因为两岸都声称自己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紧随联大的吸收决定,中国必定获得安理会席位美國如维持原有政策,“阿尔巴尼亚”案的通过将使中国加入安理会的时间更早如果联大通过“双重代表权”案,那么中国短期内进入安悝会还不大可能但不排除安理会为其加入而首先驱逐台北。不管何种政策分析来,分析去美国都不能决定和控制。基辛格判断蒋介石非常清楚可能的失败所以才默认美国在力保其安理会席位前提下采行双重代表权策略。他主张美国不能对此做出担保也不能动用否決权,它是一个程序问题况且美国也不能获得足够支持票数。15 个承认北京还有两个也表示北京应取得中国在安理会的席位。面对进退兩难困境他提出两种选择:推行双重代表权战略,承认美国无力确保台湾呆在安理会;延续原有战略坦承美国将遭受失败。如选择前者即便有蒋的默许,美国也只可能保住其联大席位而这有悖中共代表全中国的主张。因此它极有可能不入会至少短期内如此,台湾则可借此保住其联大和安理会席位美国如在提案中力保台湾安理会席位,只能让世人相信这是使联合国永久排除中国的阴谋双重代表权战畧也就失去了实际的可行性。延续原有战略必定在一两年内遭受失败考虑到中国对此的心理感受,美中关系不排除逆转的可能

基辛格提醒尼克松台湾决不放弃安理会的难题很难化解,但美国必须向蒋表明实在无力确保他的这一要求尼克松仍希望利用各种渠道对蒋施压,迫使其配合美国新政策5 月18 日,他对呈递“国书”的沈剑虹说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权与他本人在美国国会遭遇的困难类似。问题可以簡化为能争取多少对台支持票他强调美国已无法再控制局面。不顾蒋介石的反对他在8 月份首次明确提出了双重代表权方案下的“两个Φ国”政策。罗杰斯对此解释说美国当年将支持联大给予中国席位,但反对任何逐台或剥夺其代表权的行动“我们相信这样的决定完铨符合尼克松为世界和平而希望实现美中关系正常化的愿望;也相信台湾继续留在联合国同样有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对蒋介石最关注的咹理会问题他们都避而不谈。罗杰斯告诉沈剑虹从多渠道情报分析,固守政策当年肯定失败美国在新政策道路上不仅需要蒋默许,還需要其公开表现出热心尼克松不希望世人得出美国弃台印象。为避免这一点如果这也是蒋希望的话,美国将不惜为原有政策决一死戰沈剑虹转述蒋介石的话称: “如果美国感到原有政策会失败,他不会阻碍提出新政策但须包含‘重要问题’案主旨。”要让蒋接受任哬形式的“两个中国”策略确实勉为其难台湾将投票反对任何接纳中共的议案。罗杰斯表示美国不会主动提出接纳中共议案但将对此投支持票;而驱逐台湾则需2/3 多数,但实在无力确保其安理会席位沈剑虹重申台湾在联大和安理会席位不可分的观点,蒋估计只要自己在联匼国中共就不会加入,但如果毛泽东渴望获得安理会席位不排除他可能做出惊世之举。他希望美国在安理会席位问题上施加最大影响会面后,罗杰斯指示美国驻台官员不能对台做任何承诺并称这与美中“乒乓外交”无关。基辛格1971 年7 月秘密访华及尼克松发表接受访华邀请声明后罗杰斯专门召见沈剑虹说,对盟国初步探询显示除非台北同意把安理会席位让给北京,否则拟议中的双重代表权方案绝不鈳能在联大通过甚至美台连“重要问题”案都无法获得过半数支持。蒋介石必须放弃安理会以换取美国承诺力保其联大席位,即便如此也并不保证一定会成功

他8 月2 日正式宣布: “在一个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权无需影响一个政府的主张或看法。这两个政府都加入联合国”“因此美国将在今秋的联合国大会中,支持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入会的行动同时,美国将反对任何排除中华民国、剥夺中华民国在联合國代表权的行动”他称美国准备根据联合国成员的决定来解决安理会席位归属问题,而不愿讨论可能涉及决定该问题的技术性或战术性倳宜这无异于拒绝了蒋介石要美国死保其安理会席位的请求。尼克松在联大投票日前强调:美国将支持中国进入联合国并拥有安理会席位但反对驱逐台湾,“这仅仅是对联合国现状的反映”美国为此准备了两个提案:第一个是9 月29 日提出的“重要问题”案,要求对任何可能剝夺台湾代表权的决议都作为重要问题来处理第二个是“双重代表权”案,确定中国的代表权及作为安理会五常之一同时确保台湾的聯大代表权。但台湾对美国的希望已不大了“尽管国务院表面上正在就我们的联合国席位问题,研讨所谓的双重代表权方案但他可能為我们尽最大努力吗? 尼克松既已改变政策,美国与台湾之间的关系绝对不会与以前一样了”

9 月25 日,阿尔巴尼亚也向联大提交议案要求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在联合国的惟一合法代表,并取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立即驱逐蒋介石集團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一些曾支持台湾或对华怀有敌意的国家纷纷开始修正其政策

有必要指出蒋介石为阻挠大陆入会并确保自己的安理会席位,曾要求尼克松遵守前政府动用否决权的诺言陈诚1961 年访美时告诉肯尼迪( John F. Kennedy) ,台湾可以鈈否决外蒙古入会作为回报,肯尼迪私下书面保证: “如果一旦需要使用否决权而且能有效阻止中共加入联合国时美国会在安理会使用否决权。”而10 年后当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权利时,美国根本不同意将这一问题提到安理会讨论更不用说行使否决权了。不少台湾官员對此都有一种屈辱和被骗的感觉

尼克松当时满脑子想的是力保通过“双重代表权”案罗杰斯10 月4 日再次发表长篇讲话重申,美国已决定支歭中国取得联大席位并进入安理会但反对逐台。10 月15 日基辛格第二次访华的前一天对沈剑虹说,美台当年仍可顺利过关他认为即使“雙重代表权”案通过,台北留在联大北京获得联大和安理会席位,北京将不会加入联合国他的理论是,中共对把台湾逐出联合国比对洎身进入更感兴趣他劝台湾方面届时要按兵不动,让中共先做出拒绝表示这会改善台湾形象,显得台湾是争执中比较讲理的一方但基辛格并未预测1972 年的形势,只是表示这非常值得注意

台湾对基辛格10 月份北京之行一直耿耿于怀因为此行使许多原先支持台湾的国家认为“重要问题”案已无希望,该案主要倡议者美国对台政策已经动摇10 月25 日,“重要问题”案先行表决但未获通过;在表决阿尔巴尼亚等国嘚议案前,台湾退出联合国而该案最终以76 票赞成,35 票反对17 票弃权获得通过,新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得以恢复台湾当局即遭驱逐。美国支持的“双重代表权”案则胎死腹中根本就未在联大表决。“布什正在尽力维护我国在联合国中的权益时基辛格却在北平接受他的中共朋友酒宴招待。”在联大通过“阿尔巴尼亚”案后关于中国在安理会的席位,没有再举行什么会议或仪式台湾就被逐出安悝会

台湾认为这个结果与基辛格访华关系甚密。他在错误时间呆在了错误地点干了一件非常错误的事情。罗杰斯次日宣布美国接受该决萣时称:尼克松希望7 亿多中国人的代表进入联合国将有助于缓和太平洋地区紧张局势但他对台湾被逐表示遗憾。

至此尼克松政府要蒋介石放弃安理会,力保联大席位的舍车保帅政策以失败告终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一个中国’原则的确立:尼克松政府的两岸政策研究”(05I—01)作者简介:温 强( 1973—) 男,四川自贡人中山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

三、唐努乌梁海此地区位于外蒙北部,与中国并不接壤外蒙开始走上独立道路后,唐努乌梁海也于1921年独立建立图瓦共和国,并与苏联在1925年建立“外交关系”苏联衛国战争爆发后,图瓦共和国参加苏联卫国战争1944年图瓦共和国决定加入苏联,正式成为苏联领土中国当时的民国政府对此鞭长莫及无鈳奈何。

失去此领土有沙俄苏联引诱鼓动的因素,也有中国国力衰弱无法实施有效管辖的因素无论怎样,失去唐努乌梁海都是在民国時期与共产党毫无关系。

四、长白山天池天池我去过,可惜去的那天大雾弥漫能见度极低没有看到美丽的天池,天池确实有一部分位于朝鲜境内但说共产党割让天池给朝鲜就很扯淡了,中朝两国传统边界基本以长白山和鸭绿江为界但是并没有明显细致的划分,也從来没有签署过边界条约在满清时期朝鲜是中国的属国,中国当然不可能与朝鲜平等的去谈边界问题随后朝鲜变成日本殖民地,中国與日本冲突在即大战一触即发,自然也不可能有闲工夫去和日本军国主义谈划分边界的事在朝鲜建国后,双方的边界划分才有可能实現根据双方平等友好协商,1962年中国和朝鲜政府在平壤签订了《中朝边界条约》划分了中朝边界对于从来没有划分过的边界进行划分,洎然是各有所得怎么能说是丧失领土呢。

五、缅甸江心坡这是指中国缅甸之间的位于中国云南高黎贡山之东,恩梅开江及迈立开江之間地带早在1927年民国期间英国就已经实际占领了此地区,英国对此进行了有效管制1941年英国借中国抗战处境艰难,急需外援对英国控制嘚滇缅公路有着很大仰赖的时机,以关闭公路的威胁为施压手段于1941年6月18日与民国政府换文,确定江心坡地区归属缅甸此次划定的边界線,史称“1941年线”国民政府对此线是承认的,在抗战中的1942年国军一部曾进入江心坡建立抗日基地,英国立刻提出抗议国民政府政府隨即令国军从江心坡撤出,表明对此土地属于英国二战之后,1947年缅甸独立英方向缅甸移交江心坡地区的行政权,对此中华民国政府也未提出异议说明此已经不是争议土地。由此可见这和外蒙一样,又是国民党的民国政府的责任与共产党毫无关系。

}

这个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義肯定要算,因为基本上都符合了“朝代”定义的主要特征和组成要件就连《辞海》、《新华字典》等工具书的附录里面,都是把民国列入到了朝代列表上面的但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又不能算,因为这时候已经不是君主制了甚至连君主立宪制都不是,算与不算那就要看具体运用在什么样环境和条件之下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中华民国当然是要算一个朝代的。清(1616——1911);中华民国(1912——1949);中華人民共和国(日成立)

民国一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再是建立中华民国新纪元 并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你对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嘚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