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哪个最宏伟

地大物博的中国,如果要问你对大同的印象是怎样?你会怎么回答?我的第一反应是煤和石窟,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但是,这并不全面,对于要去大同旅行的游人来说,一定要知道大同的三宝,那就是煤炭、石窟、数来宝。没错,大同的煤矿和云冈石窟都非常有名,但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大同的数来宝。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大同三宝,这三者中无论是缺少哪一个,你的大同之旅都会成为一趟抱有遗憾的旅程。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世界顶级的佛教雕塑艺术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是大同最亮丽的一张名片,45个洞窟,5万余尊雕像,石破天惊处,窟窟皆美华,梵音缭绕时,尊尊尽庄严。云冈石窟真正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巨大的、充满无穷魅力的、世界顶级的佛教雕塑艺术博物馆。
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便是昙曜广场。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其最初开凿的推动、组织、经营者,就是北魏复兴佛教的名僧昙曜。
接着步入的便是礼佛大道,所谓礼佛大道,“恩泽普武周,慈航通法岸”。向西走去,十三对“骑象四棱神柱”依次列于礼佛大道两侧,神柱高8.73米,在两侧浓密的松林掩映下,矗立的神柱气势雄伟、蔚为壮观。
云冈石窟不仅仅是石窟,还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我们穿越古朴典雅的七孔桥,来到灵岩寺参观。灵岩寺坐落于景区的湖心岛中央,整个寺院为三进院落,是按照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描述而仿建的。寺院除了山门以外,还有作为中殿的“千佛殿”和作为后殿的“大雄宝殿”。
然后,我们便要进入重点,开始游览石窟群了。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
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缘起。
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云冈石窟历经1500年的沧桑,由于石窟区所处的地质及环境条件的变化,不同程度地经历了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致使洞窟及雕像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历史上云冈石窟也经历过不同方式的保护与修复,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云冈石窟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维修保护,使得石窟得到了妥善的保护。中国最大的煤矿,亚洲唯一的井下探秘游大同煤矿是中国最大的煤矿,储量大,可采煤层多,且煤层稳定易于开采。早在明清时期,大同“口泉大块”就在全国赫赫有名,是中国煤炭最早的品牌,北京、天津一带的煤商都用“口泉大块”作为招徕顾客的商标。时至今日,大同的老人们说起“口泉大块”来依然津津乐道。
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位于大同市以西约13公里处,与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一河之隔。2000年,这里开发了中国第一、亚洲唯一的“井下探秘游”项目,成为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公园集工业遗址保护、环境更新、生态恢复与绿色矿山建设于一体,这是一座新型休闲观光园区,也是为世人留下完整近代工业记忆的矿业文化创意园。
一说到山西,我们就会想到煤老板,觉得这里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地方。但我们并不详细了解,一个煤矿需要多少工人的付出,他们为我国的工业做了多大的贡献。而晋华宫煤矿是大同非常有名的煤矿,在几代煤海儿女的不懈努力和奋勇拼搏下,晋华宫矿“四个文明”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多次被同煤集团和大同市评为“先进集体”“文明单位”和“先进党委”,所以来此了解山西煤矿是再适合不过了。
据说,下井可以真实地了解1.4亿年前侏罗纪时期煤炭形成的历史知识,体验从原始采煤到现代采煤的历史演变进程,身临其境地感受煤炭工人的井下生活。但是下井探秘是需要预约的,人数也有要求,需要至少五人,时间不得晚于下午四点,所以我们没能成行,非常的遗憾,希望之后去的小伙伴们能顺利进入到井下游览。
虽然不能下井,但我们还可以参观煤炭博物馆啊!园区内的煤炭博物馆,是一座集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大型地质矿山博物馆。这里的镇馆之宝是一款已经成煤的硅化木,通体黝黑,纹理清晰,至今大家还可清晰的看到原本植物的鳞片和脉络。
煤炭博物馆属上下层建筑,共分十一个展厅,详细介绍煤的生成及成份、煤炭与人类、矿山标本、煤炭与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在这儿,不仅能了解煤的产生,还能了解煤的运用。这里,是适合亲子游的好地方,科普教育和旅行两不误。大同数来宝,火得不得了人们这样说:“大同三件宝,煤炭大佛数来宝”, 所以到大同旅游,看一场数来宝必不可少。大同数来宝是一种使用大同方言表演的传统曲艺形式,主要由柴京云和柴京海兄弟二人创作和发展起来,深受大同及周边地区群众的欢迎,得到刘兰芳、姜昆、侯耀文等曲艺名家的赞赏。作为中华曲坛的新成员,大同数来宝已成为大同的一个文化品牌,一张城市名片。
数来宝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这和柴氏兄弟的创作和表演风格,以及数来宝的独特艺术特点是分不开的。其作品内容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带有很强的时代气息。语言诙谐幽默,表演富有亲和力。
要看数来宝,云海曲艺社是最佳的选择。置身于泓瑞茶楼中,喝着茶,听着数来宝,沉浸在此起彼伏的笑声当中。
演出大约时常为两个小时,节目种类非常丰富。演出的最后,柴氏兄弟登场,上演经典之作。来大同,有时间的话,一定要看一场数来宝,绝对让你乐开怀。大同三宝了解下来,是不是感觉低调的大同一点也不简单。这三宝,一个也不能少,一一打卡,才是一趟完美的大同之旅哦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dingyue.nosdn.127.net/41aWpCXmTRTLiGFBabExnxTGmmnV4bo3RAXgXZZzk7v8t9.jpg创业家-大同有三宝,煤炭石窟数来宝,缺了哪个都不好
大同有三宝,煤炭石窟数来宝,缺了哪个都不好
地大物博的中国,如果要问你对大同的印象是怎样?你会怎么回答?我的第一反应是煤和石窟,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但是,这并不全面,对于要去大同旅行的游人来说,一定要知道大同的三宝,那就是煤炭、石窟、数来宝。没错,大同的煤矿和云冈石窟都非常有名,但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大同的数来宝。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大同三宝,这三者中无论是缺少哪一个,你的大同之旅都会成为一趟抱有遗憾的旅程。
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世界顶级的佛教雕塑艺术博物馆
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是大同最亮丽的一张名片,45 个洞窟,5 万余尊雕像,石破天惊处,窟窟皆美华,梵音缭绕时,尊尊尽庄严。云冈石窟真正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巨大的、充满无穷魅力的、世界顶级的佛教雕塑艺术博物馆。
摄影/ 余頭小姐 _Rachel
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便是昙曜广场。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其最初开凿的推动、组织、经营者,就是北魏复兴佛教的名僧昙曜。
接着步入的便是礼佛大道,所谓礼佛大道,'' 恩泽普武周,慈航通法岸 ''。向西走去,十三对 '' 骑象四棱神柱 '' 依次列于礼佛大道两侧,神柱高 8.73 米,在两侧浓密的松林掩映下,矗立的神柱气势雄伟、蔚为壮观。
云冈石窟不仅仅是石窟,还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我们穿越古朴典雅的七孔桥,来到灵岩寺参观。灵岩寺坐落于景区的湖心岛中央,整个寺院为三进院落,是按照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描述而仿建的。寺院除了山门以外,还有作为中殿的 '' 千佛殿 '' 和作为后殿的 '' 大雄宝殿 ''。
然后,我们便要进入重点,开始游览石窟群了。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存有主要洞窟 45 个,大小窟龛 252 个,石雕造像 51000 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 '' 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 5 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 '' 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
早期的 '' 昙曜五窟 '' 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 '' 瘦骨清像 '' 的缘起。
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 '' 中国化 '' 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 '' 中国化 '' 的不断深入。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云冈石窟历经 1500 年的沧桑,由于石窟区所处的地质及环境条件的变化,不同程度地经历了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致使洞窟及雕像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历史上云冈石窟也经历过不同方式的保护与修复,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云冈石窟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维修保护,使得石窟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中国最大的煤矿,亚洲唯一的井下探秘游
大同煤矿是中国最大的煤矿,储量大,可采煤层多,且煤层稳定易于开采。早在明清时期,大同'' 口泉大块 '' 就在全国赫赫有名,是中国煤炭最早的品牌,北京、天津一带的煤商都用 '' 口泉大块 '' 作为招徕顾客的商标。时至今日,大同的老人们说起 '' 口泉大块 '' 来依然津津乐道。
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位于大同市以西约 13 公里处,与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一河之隔。2000 年,这里开发了中国第一、亚洲唯一的 '' 井下探秘游 '' 项目,成为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公园集工业遗址保护、环境更新、生态恢复与绿色矿山建设于一体,这是一座新型休闲观光园区,也是为世人留下完整近代工业记忆的矿业文化创意园。
一说到山西,我们就会想到煤老板,觉得这里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地方。但我们并不详细了解,一个煤矿需要多少工人的付出,他们为我国的工业做了多大的贡献。而晋华宫煤矿是大同非常有名的煤矿,在几代煤海儿女的不懈努力和奋勇拼搏下,晋华宫矿 '' 四个文明 '' 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多次被同煤集团和大同市评为 '' 先进集体 '''' 文明单位 '' 和 '' 先进党委 '',所以来此了解山西煤矿是再适合不过了。
据说,下井可以真实地了解 1.4 亿年前侏罗纪时期煤炭形成的历史知识,体验从原始采煤到现代采煤的历史演变进程,身临其境地感受煤炭工人的井下生活。但是下井探秘是需要预约的,人数也有要求,需要至少五人,时间不得晚于下午四点,所以我们没能成行,非常的遗憾,希望之后去的小伙伴们能顺利进入到井下游览。
虽然不能下井,但我们还可以参观煤炭博物馆啊!园区内的煤炭博物馆,是一座集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大型地质矿山博物馆。这里的镇馆之宝是一款已经成煤的硅化木,通体黝黑,纹理清晰,至今大家还可清晰的看到原本植物的鳞片和脉络。
煤炭博物馆属上下层建筑,共分十一个展厅,详细介绍煤的生成及成份、煤炭与人类、矿山标本、煤炭与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在这儿,不仅能了解煤的产生,还能了解煤的运用。这里,是适合亲子游的好地方,科普教育和旅行两不误。
大同数来宝,火得不得了
人们这样说:''大同三件宝,煤炭大佛数来宝 '', 所以到大同旅游,看一场数来宝必不可少。大同数来宝是一种使用大同方言表演的传统曲艺形式,主要由柴京云和柴京海兄弟二人创作和发展起来,深受大同及周边地区群众的欢迎,得到刘兰芳、姜昆、侯耀文等曲艺名家的赞赏。作为中华曲坛的新成员,大同数来宝已成为大同的一个文化品牌,一张城市名片。
数来宝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这和柴氏兄弟的创作和表演风格,以及数来宝的独特艺术特点是分不开的。其作品内容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带有很强的时代气息。语言诙谐幽默,表演富有亲和力。
要看数来宝,云海曲艺社是最佳的选择。置身于泓瑞茶楼中,喝着茶,听着数来宝,沉浸在此起彼伏的笑声当中。
演出大约时常为两个小时,节目种类非常丰富。演出的最后,柴氏兄弟登场,上演经典之作。来大同,有时间的话,一定要看一场数来宝,绝对让你乐开怀。
大同三宝了解下来,是不是感觉低调的大同一点也不简单。这三宝,一个也不能少,一一打卡,才是一趟完美的大同之旅哦!
乐途专栏作家:余頭小姐 发布时间: 声明:本文来自大佬团队,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创业家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中国四大石窟在哪里?
中国佛教石窟大约始凿于公元3世纪,盛行于5—8世纪,16世纪以后开凿的数量就较少了。现存石窟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古代的西域)、甘肃西部(古代河西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在南方也有一些零星分布。从规模或艺术成就而论,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堪称中国四大石窟。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瑰宝。
甘肃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千佛洞的总称,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石窟造像以石雕为主,因莫高窟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隋唐为莫高窟全盛时期,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画是多种经变图,其规模极为宏伟,表现出天国的壮丽图景。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米,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窟龛252个,大小造像五万一千多个,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云岗石窟创建于公元450年,魏孝文帝令沙门统昙曜开凿5个大石窟(第16-20窟),后人称为昙曜五窟。最大的是第6窟,由地面到窟顶高达20公尺,中央直立一个宽约60平方米的大塔柱,上连窟顶,整个塔柱和洞壁嵌满了大小佛龛和多种装饰,找不出一块没有雕刻的空隙。云岗石窟大部分是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前的作品。佛像的形状一般是厚唇、高鼻、长目、宽肩,有雄健的气概,体貌表现了少数民族的特征。第五、六窟和五华洞内容丰富多采, 富丽瑰奇,是云冈艺术的精华。云冈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鉴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河南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南12公里处的伊水两岸的山崖间。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和年间(477~499年),直至北宋。大大小小的窟龛,像蜂窝一样密布在伊河两岸的山壁上,长达650米。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品。佛塔40余座,造像10万多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其中最大的造像卢舍那大佛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朝开凿的魏窟在龙门山,最著名的是石阳洞和宾阳洞。武则天执政时期开凿的石窟占唐窟的多数,奉先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规模之大在龙门石窟中称第一,武则天出钱二万贯。龙门二十品是珍贵的魏碑体书法艺术的精品,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隶书向楷体过渡中的一种字体。
甘肃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因该山形似麦堆而得名。始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后又经历代开凿修建,共有洞窟194个。现存历代泥塑、石雕像7200余件,壁画1300余平方米。其中最有价值的洞窟有牛儿堂、万佛堂、天堂洞、123窟、84窟等。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麦积山石质不宜于雕刻,佛像一般都是泥塑。自隋至明清,历朝都有塑像,大塑像高达15米,小塑像高仅20多公分。麦积山石窟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5米多,小的仅2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世间最温柔的所在:麦积山石窟——“东方雕塑陈列馆
中国有四大石窟,分别是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言乎言及今年寒假的“小西游”便涵盖了其中两处——敦煌和麦积山。
四大石窟各具特色。云冈的石雕宏伟粗犷;龙门的则坚实圆润;敦煌的彩塑细腻规整、色彩艳丽,更以壁画享誉世界;麦积山的泥塑秀丽生动,被称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然而在建国以前,麦积山石窟却鲜为人知。即便在今日,他依旧是四大石窟中最不知名的。那么,在踏入这片神奇的崖壁佛国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他的奇妙之处吧。
为何鲜为人知
麦积山所在的天水,是古关陇巴蜀咽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丝路西去,佛教东传,姚兴在麦积山开凿了中国北方地区最早的皇家石窟。陡峭的崖壁之上,编有窟龛号的洞窟就有194个,若将历史上的地震风化等毁坏因素算在内,数量则更多。更难得的是,其中大多数的窟龛开凿于五胡十六国至隋代(公元4-6世纪)。这些虽有残损的早期塑像、石雕和壁画们,对认识早期佛教美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98窟 立佛(部分) 北魏
第133窟 罗睺罗受记 宋
第123窟 侍者(部分) 西魏
第4窟 外廊
第4窟 廊正壁 天龙八部之一 北周
如此重要的石窟,进入专家和大众的视野却不过半个多世纪。这是为什么呢?分析下来大致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麦积山位于天水市东南45公里秦岭山脉西端的丛山之中,道路中断、交通不便。二、土匪横行、治安不良。三、开凿于险峻的断崖上,连通窟龛的木栈道极易损毁,致使无法攀登到达。尤其西崖上部石窟,长达数百年无人登临。
然而,也正是这些现在看来众多的不利条件,使得它躲过了历史上的多次劫难。在北魏之后的两次灭佛运动中,是这种屏障保住了麦积山的佛像。以及近代以来,西欧的探险家们,大肆盗掠其他三大石窟,尤以敦煌的壁画和经卷为最,他们却未发现陇上还有麦积山石窟的存在。
崖壁上的佛国世界
祝穆《方舆胜览》载,“麦积山,后秦姚兴凿山而修,千崖万像,转崖为阁,乃秦州胜景。”
不管是“千崖万像,转崖为阁”,还是“横镌石壁,暗凿山梁”,都非常形象如实地表达出了麦积山石窟的外部特征。
这也是他有别于其他石窟的一个方面。当我们去参观云冈、龙门、敦煌等石窟的时候,都会有一条一字排开的线性路径。麦积山石窟则在线性路径的基础上,向上垂直生长。
140多米高的崖壁上,栈道层层交织,多达12层,俗称“十二联架”。置身其下,崖壁与塑像之宏伟,会被衬托得尤为强烈。由于山体中腰突出,上下部凹进,建造在中腰以下的栈道也由下向上层层外凸,气势惊险异常。上面的横展图中可以大致看出,石窟分为东西崖两部分,东西崖间有上下两层栈道连通,上层栈道距离地面70多米,最为惊险,被称为“天桥”。有恐高症的可得慎行了。
当钢筋混凝土梁成为普遍的栈道承重构件的时候,我们鲜少会担心它的施工难度和安全性问题。但在1977年以前,一直都延续着秦汉以来的传统方法建造。在以往的维修照片中,我们仍可看见木头挑梁。作为结构的木挑梁长两米左右,插入崖壁的方形桩眼中,并以倒楔夹紧,承受栈道的全部荷载,再在其上铺设梁板、扶手等,以供人安全行走。
发现与维护
最早发现麦积山石窟的艺术价值,并进行实地调查的,是天水本地的乡土史学家冯国瑞先生。1941年,冯先生等六人踏勘了土匪出没的麦积山。因当时崖壁上的木栈道已大部损毁,大部分窟龛未能到达,所以并未对佛龛逐一描述,而着重碑文刻石的记录。花了两个月时间编纂出版了《麦积山石窟志》一书,以期引起政府对麦积山石窟的关注和保护。
麦积山正规的学术调查、记录则在之后的五十年代初,文化部组织了麦积山石窟勘察团。他们一边重新架设木栈道,一边进行勘察活动,为194个龛窟编号,搞清了龛窟内的主要内容,并做进一步的临摹、测绘、摄影、翻模工作。特别大的窟龛内需另搭高台和长梯以便工作,而小的窟龛勉强容一人尚不可直腰,往往需要俯伏着完成全部工作。新通的窟龛里,因百年未有人至,鸟屎积压尤为厚重,竟可没胫。这次勘察的成果不仅引起了中国研究者和美术家的关注,也由于一些塑像与日本的飞鸟、白凤的佛像存在着相似作风,同样使得日本的研究者感到兴奋。
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前辈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临摹的这些壁画与塑像,记录了这些珍贵的艺术作品为世人所见的第一次定格。
1953年7月,罗工柳在麦积山临摹壁画
戴泽 第六龛一角 1953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吴作人 甲马 1953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孙宗慰 左天王 1953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孙宗慰 天龙八部之一 1953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陆鸿年 狩猎图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陆鸿年 佛像 1953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萧淑芳 说法图 1953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穿越千年的佛像石窟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历久弥新,却无法抵挡病害的侵扰。麦积山潮湿的气候使得壁画、塑像的保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每个石窟都有塑像,可为何单单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雕塑博物馆”呢?想必一定有他的独特之处。
麦积山石窟开凿于后秦(384-417年)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十几个朝代不断营造。现存窟龛194个,保留了雕塑7000余身,其中尤以北朝敷彩泥塑的艺术成就著称,在早期石窟造像中占有重要地位。除此之外,他更是较早地形成了中国的民族传统风格,艺术形象含蓄传神、秀丽生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从时间上来看,石窟的营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是石窟开凿的高潮期,这也是麦积山保存作品最多的一个阶段;第二阶段是隋唐两代,保存塑像相对较少;第三阶段是宋代,是麦积山石窟兴建的又一高峰,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地方色彩。
从粗犷健壮到秀骨清像
&&&北魏&&&
背景:北魏(386-534)太武帝灭佛之后,文成帝复佛,开创了全国大造石窟之风。影响之大、延续时间之长,是以往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麦积山在这时期开窟造像最多,约有七十多个,占现存洞窟的百分之四十左右,且都保存的比较完整。
麦积山在北魏时代的造像风格主要分为粗犷健壮与秀骨清像两种。现存最早的雕塑以074、078二窟为代表。仅就佛与菩萨的造型来看,受西域风格的影响。佛穿袈裟,内着僧祇支,右肩遮覆偏衫;体格健壮,造型敦实,神态庄严。艺术手法上注重整体效果,发纹作得极浅,有规律的波纹富有装饰性,鼻头下作整块的面。表现出庄重、不可动摇的感觉。
074窟 佛像 北魏
078窟 佛像 后秦
北魏后期,统治者进一步推行汉化政策,加之南朝士大夫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种“秀骨清像”型雕塑,以“瘦”突出人物峭健的气质。这时期的造像风格上,可以看到很多北方的“体魄健壮”和南方的“秀骨清像”相融合的许多新特点。匠师们运用朴实简洁的造型和阴刻线条来表现人物内心微妙的情感。
087窟的迦叶,是典型的西域少数民族高僧的形象,长眉深目,高鼻薄唇。使用圆中带方的对比手法,来加强体积感和雕塑感,突出人物个性。
087窟 迦叶 北魏
121窟 胁侍菩萨与弟子 北魏
142窟 阿难 北魏
142窟 弥勒菩萨 北魏
127窟 胁侍菩萨 北魏
131窟 正壁主佛 北魏
127窟 佛与胁侍菩萨 北魏
世俗的微笑
&&&西魏&&&
背景:西魏(535-557)的统治虽然只有短短二十余年,由于文帝和丞相宇文泰崇尚佛法,继续推行汉化政策,麦积山石窟在这一时期开窟造像更盛,题材日趋多元化,在美术发展史上进入重要阶段。碑刻记载,“西魏大统元年,麦积山再修崖阁,重兴寺宇”。 西魏文帝文皇后乙弗氏亦葬于此,“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后号寂陵”。统治者对麦积山石窟的重视为从事佛教艺术创作的匠师们提供了施展技艺的沃土。
123窟 侍者 西魏
西魏造像风格仍沿袭魏晋以来“秀骨清像”的特点,然技艺更为精湛。主要特点是体面造型运用写意手法,简练概括;形象俊美潇洒,对人物内心情绪的刻画更趋成熟。艺术匠师们冲破造像仪规的藩篱,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创造出许多充满浓厚世俗生活情趣的佳作,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宗教艺术的神秘感,作品更为亲切可人。
123窟的童男童女,有着时代风格鲜明的世俗形象,稚气而虔诚。童男戴着圆形毡帽,清秀的脸上塑有细长动人的眼睛,薄薄的嘴唇露出天真的微笑;童女挽着双环发髻,身穿简练的上紧下松的长袍,充满了生活趣味,这显然是雕塑家所熟悉的真实人物的写照。
044窟的一佛二菩萨一弟子,神情生动、雕工细腻。佛的发纹旋转如盛开的花朵,面形修长、凤眼下视、嘴含微笑,散发出善良慈祥的神态。衣裙褶纹繁密厚重的处理,加强了雕像整体的稳重感。
044窟 主佛 西魏
102窟 阿难 西魏
123窟 胁侍菩萨 西魏
&&&北周&&&
背景:北周也是一个历史短暂的政权(557-581),鲜卑族采取大量吸收中原文化,又与西域通好的政策。石窟寺艺术经过武帝灭佛的短暂阶段,又重振旗鼓、更加兴旺起来。在二十多年间,开窟造像、兴修庙宇达到空前地步。
虽然北周时代转瞬即逝,但麦积山石窟的北周雕塑却能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建树,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造型敦厚、简练,人物形体饱满,面形渐趋丰颐,表情生动自然,衣纹更加简洁。造像风格既不同于西魏的修长婉丽,也不像隋唐那般丰满润媚。可以说,北周造像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变革阶段。这种艺术上的创新精神无疑为后来隋唐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012窟 阿难 北周
012窟 胁侍菩萨 北周
135窟 坐佛 北周
062窟 胁侍菩萨 北周
著名的七佛阁(一称“散花楼”)就凿于该时期。七佛阁是麦积山现存最大的洞窟,窟凿七开间、宽达三十余米,塑造佛像七十余身,但其中大多已为宋、明重塑。
龛楣的几组飞天仍为北周原物,造型丰满、姿态动人,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壁画与浅浮雕相结合的手法,称为“薄肉塑”。其精妙别致为其他石窟所罕见,飞天的脸面、手臂、脚踝等裸露处以浅浮雕塑制,泥层最厚处仅五毫米,变化极为微妙,除此之外的其他部分则用绘画的手法来表现。
004窟 薄肉塑飞天 北周
&&&隋唐&&&
背景:政治统一、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时代,莫高窟就保存了大量这一时期的雕塑。麦积山在这一时期的作品却并不多。或因如下原因:一、多次地震致使石窟严重崩塌;二、统治者发布禁令造成不良影响。杜甫在安史之乱后避难秦州时,所写的“野寺残僧少”描写的就是当时麦积山僧侣逃散、寺院荒废的凄凉景象。
隋唐时期的雕塑手法朴实、造型敦厚。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大”!该时期民富国强,佛教兴旺,造大像之风盛极一时。如龙门卢舍那佛、乐山大佛、敦煌莫高窟大佛,都是十几米乃至几十米高的佛像,规模浩大,气势豪迈。
莫高窟大佛
龙门卢舍那大佛
麦积山东崖大佛
麦积山现存最宏伟的东崖大佛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他高达十六米,从残破处可辨认石胎雕制的粗型,虽表层塑泥几经后代重修,但仍具隋代风格。它以薄而粗犷的塑造技巧,完美地表现了佛的腿部,是非常大胆的处理手法。早期那种紧靠墙面形体扁平的样式在隋唐已很少出现,而代之以体积饱满厚重、造型简洁概括的类型。
013窟 佛与菩萨 隋
014窟 菩萨与金刚 隋
037窟 菩萨 隋
037窟 菩萨手部 隋
&&&宋元明&&&
背景:随着佛教渐趋衰微,麦积山石窟艺术在五代、宋、元、明、清这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建造不多,仅有二十多个窟,且造像多是在前代洞窟的基础上进行重塑或装修。
133窟 佛与罗睺罗 宋代
从艺术表现的总体上看,逐渐追求细致、写实,衣褶也渐趋装饰。133窟正中的佛与罗睺罗,高约3米的大佛顶天立地,姿态优美,罗睺罗侧立,双手合十于胸前,两佛呼应关系处理地非常和谐。043窟窟内两身胁侍菩萨,技巧娴熟,同样也是承继唐代风格的佳作。
043窟 胁侍菩萨 宋
043窟 胁侍菩萨 宋
004窟 天龙八部 宋代重塑
004窟 力士 宋代
001窟 涅磐佛与弟子
麦积山石窟从后秦以来的1600多年内,我们可以发现,其雕塑最辉煌的主要集中在北朝时期,即我们上面所提到的北魏、西魏、北周,尤其以早期彩塑著称于世。他们不仅数量宏富,而且技艺精湛,有着浓厚的世俗气息和地方特色,是国内保存早期雕塑最为丰富的石窟。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四大石窟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