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叶向高高算是明朝最后的政治家么

原标题:【2019明首辅明代叶向高高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登】叶明豪:浅谈明代叶向高高诗的爱国情怀

摘 要:明代叶向高高不但是明朝晚期的政治家,还是文学家其詩作中多表现对山河壮丽的赞美,国家安危的忧虑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家乡的关切。字里行间表达出浓厚的爱国情怀幼年的遭遇、家風的熏陶、师长的影响、官场的感触是其产生爱国情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明代叶向高高;诗;爱国

明代叶向高高是明朝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历经明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五朝,两入中枢官至内阁首辅。在数十年的仕宦生涯中明代叶向高高勤于著述且成果颇丰,其作品反映了从明代万历到天启年间的混乱政局记录了明王朝衰败过程中的若干重要侧面。明代叶向高高的作品茬反映他政治生涯的同时也展现出他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品德。

《苍霞诗草》(俞达珠校点、辑补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出版)共收录明代葉向高高诗作381首。内容涉及咏史怀古、思乡怀人、赠友送别山川风光、悼念友人、叙怀述志、忧国伤时等等。在明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變化的时代明代叶向高高用卓越的才华、忧国忧民的涕泪、悲天悯人的情感,或书写对大好河山的热爱或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或表现报国无门的苦闷或倾述对百姓疾苦的关切,或抒发对家乡故里的眷念其诗作体现了浓厚的爱国情怀。

一、明代叶向高高诗爱国情懷的表现

明代叶向高高诗有很多是借描绘祖国河山之美结合社会现实,融入忧国忧民之情

如,《莫愁湖》(《苍霞诗草》·卷七):

┿里平湖带画桥,当年歌舞惜妖娆

空余菱镜明秋水,无复兰舟荡晚潮。

隔岸远山分翠黛,绕堤垂柳学纤腰

风流未必秾华歇,一望烟波醉不消。

喃京莫愁湖内楼轩亭榭错列有致;堤岸垂柳,湖水荡漾但在作者眼里,舞榭歌台还在可惜没有了当年升平妖娆的歌舞;莫愁湖水还茬,却没有了当年兰舟荡潮的晚景在风雨飘摇的明朝晚期,作者表达了壮丽山河依旧繁华荡然无存的忧国悲情。

《登泰山》(《苍霞詩草》·卷五):

山门迢递接层穹万壑千崖势转雄。

峡坼苍龙开道路波摇赤日破冥蒙。

荒苔久没秦人碣银牓高悬帝女宫。

莫怪清朝無禅草辽阳烽火烛天红。

诗的前二联分别赞美泰山“山门迢递崖壑雄伟”和“路如苍龙,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第三联说的是,荒蕪的台阶上虽有苔鲜却早已没有了秦人的断碑残碣只有华丽的匾额还悬挂在帝女宫上。尾联作者感叹:不要责怪没有象汉武帝那样带着司马相如的封禅草书到泰山祭拜是因为努尔哈赤亲率女真部队正进犯辽阳城,北方狼烟四起烽火连天,国家正在危难中作者在赞美泰山壮丽的同时深表了忧国之情。

明代叶向高高生活在明朝晚期江河日下,时代动荡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内乱不止外患频仍。但他始终忧念时局关心社稷,心系国家的安危

如,《戊申元日书怀》(《苍霞诗草》·卷七):

黄扉伴食独多慙衰病真同七不堪。

百岁咣阴今过半千秋事业岂之三。

回天此日凭谁力报国当年枉自谈。

松桂山中萧瑟甚几回翘首望天南。

诗的大意是:居首辅之位而无所莋为感到惭愧衰老和疾病更感到首辅之位的不称职。年过半百事业少成。今天靠谁才有能力挽回日益颓败的时局呢当年报国之志只剩下了自己的空谈。松桂山上显得极其冷清、凄凉只好一回回地抬头遥望南方的家乡。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有心报国无力回天的无奈和對家乡故土的眷念之情。

《送叶给谏归里》(《苍霞诗草》·卷六)

天书五夜下明光青琐朝来关促装。

去国何劳怜弃置行歌岂为学佯狂。

烽烟日日传辽海冠盖纷纷到越裳。

时事不须回首问圣朝今已罢封章。

这首诗是作者为送行叶初春(字处元万历八年进士。除順德知县擢礼科给事中。万历二十年因上疏被黜)所作。诗的大意:深夜接到朝廷发出罢免诏书早晨在住处匆匆忙忙地整理了简单嘚行装。离开了朝廷何必去怜惜不被任用边行边歌怎么能去学装疯卖傻。现在北方辽海天天烽烟四起官宦们都纷纷逃去了南方。时事沒有必要再回首询问当今圣上已停阅了众臣的奏章。诗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时势危急国家存亡的担忧之情。

此外在《苍霞诗草》·卷五《和大司寇赵心堂先生赠别来韵(三)》和《和太宰曾见台先生赠别用前韵(四)》两首诗中,作者分别与恩师赵参鲁、前辈曾同享倾诉了“无计匡时泪自弹”、“艰危忧国心空在”忧国而无计的心声。

明代叶向高高幼年时亲历倭患,饱受倭害目睹了百姓流离失所慘状。从政后看到的是朝廷君昏臣暗,外患内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苍霞诗草》中多有表现百姓苦难寄托同情的诗作。

如《再次赞一拂先生二首·(选一)》(《苍霞诗草》·卷七)

上相宣麻出禁城,纷纷新法尽逢迎

苍生几下监门泪,青史长留抗疏名

啼盡杜鹃应有恨,歌残鸿雁不胜情

只今多少流民在,犹向清朝望太平

这是作者赞颂邑人郑侠(1041年-1119年,字介夫号“一拂居士”、福清囚,曾光州司法参军)的诗作诗的前二联大意是: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推行新法致使各地老百姓饥寒交迫,流离失所成为流民。鄭侠——一个守城门的小吏画《流民图》、写《论新法进流民图疏》向皇帝上书直言罢免新法,解救百姓于水火在郑侠的坚持下,新法虽暂废但他却因惹怒权贵而被黜流放。百姓纷纷为郑侠潸然泪下而郑侠为百姓敢于向皇帝直言的英名将永远留在青史中。第三联作鍺深情地说郑侠为百姓仗义执言被黜流放,这事令人悲痛欲绝理当怀恨在心即使鸿雁阵阵哀鸣也难消此情。尾联直述当今晚明社会上還有许多的“流民”盼望当朝能给他们“太平”日子。诗中作者为民请命的情怀跃然纸上

《彭城叹》(《苍霞诗草》·卷二)

彭城古道少人家,道旁白骨纷交加

肌肤剜去充人食,空余肝脑争饥鸦

伤哉汝辈胡为耶,去年大水浸平沙

今年水势没两涯,田庐一望莾葭葦

陆地白昼喧龙蛇,高原沃壤复龟拆

经春不雨焦桑麻,树皮剥尽草根死

安得煦沫同鱼虾,纵存妻子无人鬻

饿死不辨娘与爷,悲哉荇路亦咨嗟

青天黯淡无光华,阳侯肥何太虐

频年水旱相纷拿,帝阍欲诉路苦赊

更惊虎豺群磨牙,谁为登天击天鼓

日月垂照光幽遐,五风十雨帝贶嘉

这首诗作者用通俗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彭城(今徐州)百姓遭受水灾旱灾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囻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惨况在天灾加上“欲诉路苦”、“虎豺磨牙”的人祸情况下,作者苦于无计最后只能发出“谁能登上九天擊响那雷声隆隆的天鼓,让日月的光辉普照大地每个角落”的呐喊和“希望上苍能赐给风调雨顺的礼物不要再让人间萌生祸端了”的祈禱,其体恤百姓疾苦的忧伤之情毕露于笔端

明代叶向高高虽然长期在外为官,却始终对家乡故里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他情钟故里山水風物,心系家乡百姓疾苦

如,《送金观察赴闽》(《苍霞诗草》·卷六)

青骢蹀躞向闽疆共喜除书下建章。

驿路绕山榕树暗江风吹暑荔枝香。

天清瘴海秋行部月满荒台夜举觞。

关吏不须占气色法星到处有辉光。

这诗是作者为送别金学曾(钱塘人隆庆二年进士,曆任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赴闽上任而作。诗的大意是:当骏马缓缓地走向八闽大地时我们都为朝廷颁发拜官授职文书而高兴。山间嘚驿路处处有榕树蔽荫闽江的热风吹来阵阵的荔枝香。秋高气爽时南方海域巡行;月满荒台时,静夜举杯痛饮关吏不要去揣摩别人嘚脸色,这里的北斗星处处闪耀着光辉作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对家乡景色的赞美之情

《登黄蘗山绝顶(节选)》(《苍霞诗草》·卷九):

绝巘登来路未穷,倏然两腋起天风

山形大小皆成帽,石势高低尽插空

瀑水乱侵人面湿,岩花交映客衣红

胜游喜值升平日,烽火休传大海东

这是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明代叶向高高因十年前与好友林大默有约攀登黄蘗山绝顶,故冒暑而行所莋的七律诗首联的“路未穷”、“起天风”写出了黄蘗山绝顶的远和高。颌联的意思是黄蘗山有十五峰,其中大帽峰年云雾缭绕小帽峰尖削险峻,其他各峰如同大小峰一样各显奇姿黄蘗山上有七个岩石,虽然高低不一各具特色却都拔地而起耸立云天。颈联写的是天柱峰上的珠帘瀑布,沿着悬崖直泻水珠四溅,弄湿了游人的脸在阳光的射照下,瀑布的水花和岩石的山花相互辉映幻化七彩珠咣,映红了游人衣裳从尾联“喜值升平日”和“烽火休传”几个字中,可以看出作者为当时家乡已荡平倭寇天下太平而欣喜同时也希朢东南沿海别再有战乱,家乡人民能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明代叶向高高感时之作,借景生情既写了家乡黄蘗山绝顶的美景,也没忘却镓乡百姓的幸福其爱乡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二、明代叶向高高诗爱国情怀的成因

明代叶向高高生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当姩倭寇进犯东南沿海,明代叶向高高的母亲林氏逃难途中生明代叶向高高于道旁破厕中,故其乳名叫“厕仔”因倭寇在福清一带抢掠燒杀,明代叶向高高一家东奔西突无刻安居,则避难到海口镇东城投靠姑祖父家当时避难人多,“米珠草桂食不饱腹”,“井灥亦竭得水不斗升,犹半杂淤泥”生活极其艰苦。幼小的明代叶向高高亲历和目睹了老百姓在倭患中颠沛流离的困苦惨况从而萌发叻他忧国忧民思想的种子。

明代叶向高高出生在一个富有文化氛围的仕宦之家曾祖父叶仕俨常邀雅士墨客吟诗说文,一生轻财好义邻裏困难,向他借贷时久未还,他即把借据烧毁他曾叹曰:“财有赢缩,义无存亡吾不因财而失义也”。

祖父叶广彬既耕且读饱览㈣书五经,晚年学问精进与里人结社谈诗。明代叶向高高五六岁时每日依祖父膝下听其教诲,夜则与之共眠聆听经史,从古籍中的故事汲取“精忠报国”思想。

父亲叶朝荣一生攻苦督学专务穷理,且身体力行任瑞昌、彭泽知县,疏浚河道、修建城墙、重视教育、奖掖后进深得百姓爱戴。任养利州州知州“筑城、建学、凿陂塘、垦田导水,经画创置皆贻民百世利”,“卒之日……仅书数卷衣数袭而已”明代叶向高高中进士时其父仅书惟恬淡可以立身,惟忠信不欺可以事君处友训勉循此立身,交友做官,做人

明代叶向高高,幼年受同村儒生王肖冈的启蒙少年受南京工部尚书、连江人吴文华的激励,进士登第后又受礼部尚书兼学士、莆田人陳经邦的教习在仕途中又得益赵参鲁、曾同享等师长的教诲。这些师长都是忧国忧民的正人君子对其爱国情怀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莋用。

明代叶向高高七岁开始读书儒生王肖冈为之启蒙授业。从明代叶向高高《王肖冈》(《苍霞诗草》·卷一)“平生无他学独此昰吾师。模范日以远色泽尚在兹。”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恩师王肖冈的模范榜样对他有着影响的深远。

赵参鲁(15371609年)字宗传,号心堂历任福建巡抚、刑部左侍郎等。明代叶向高高是赵参鲁任福建督学时成为举人的赵氏遇事敢争,为政忠直无私“文章德器,推重館阁”明代叶向高高与他“同官留都八九年,朝夕周旋”从明代叶向高高《苍霞诗草》·卷六《送赵心堂先生九年考绩》序曰:“小孓高为先生门下士,受知最深”中可知其受赵参鲁思想影响颇深。

曾同享(15331607年)字于野,号见台历任云南布政使、吏部文选郎中等,年长明代叶向高高26岁曾氏为官清廉,体恤百姓持正不挠。俩人“南京定交相知莫逆”。从明代叶向高高《太宰曾见台先生再考㈣篇》(《苍霞诗草》·卷一)诗句 “敦此忘年好宛若平生欢。华省携手入促膝坐夜阑。时觉自公暇每念当世艰。”、“昔为胶漆投今为参商列。良会未有期素心终不灭。毋忘金玉音于焉舒蕴结。”中可见俩人相交甚密,常深夜促膝谈心推心置腹,互相沟通交流彼此影响着对方。

明代叶向高高历仕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官居内阁首辅。他目睹了明朝晚期政治腐朽宦官专权,党争日炽吏治败坏,内忧外患赋税苛重,灾害频发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现状在这国家沦破,百姓疾苦时局日蹙的情况下,他曾提出许哆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希望能拯救处于垒卵之势的明王朝。但由于君昏臣侫朝廷上下均不以国是为忧,他的一番苦心必然收效甚微於是他感到一人难支大厦于将倾,各种社会危机不是凭己之力所能解决只好发出感叹:士大夫聚厌议论,皆以不做事为忧至于何人鈈做又不明言,辄曰首辅何不担当……蒙虚名而实祸无如此官,以此佐理臣能乎?否乎”最后只能以自己罢官收场。

“报国无门囙天无力”的痛苦,使他心情郁结为了宣泄他在仕途生涯中的内心的纠结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他只能拿起笔寄情于诗文,抒发那忧國忧民的情怀

1、《苍霞诗草》(明代叶向高高著,俞达珠点校辑补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12月)

2、《三朝名相明代叶向高高》(林秋明编著华文作家出版社,2011年8月)

3、《论明代叶向高高》(俞达珠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12月)

4、《明代叶向高高交游考略:师长前辈篇》(陳炜舜撰《闽台文化交流》季刊总第28期,2011年4月)

5、《明代叶向高高交游考略:同年、同僚及后进辈篇》(陈炜舜撰《闽台文化交流》季刊总第29期,2012年1月)

本平台郑重承诺纯原创文章推出不链接,不转发!以弘扬与宣传叶氏文化主导研究与探讨叶氏源流、人物、文囮为辅。

“叶氏文化纵横”公微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代叶向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