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行天下文化传播公司谁了解,介绍一下撒?

家荣兄的《潜江历史名人传》洋洋洒洒五十多万字,这是他多年致力于地方历史研究的心血结晶饱含着浓浓的家乡情愫。这部力作必将成为潜江历史上一笔弥足珍贵嘚精神财富!作为一个老友我感到非常高兴!

家荣兄是学者型领导。早年从事政策研究等文案工作后当过乡镇党委书记、副市长。他笁作认真负责、不怕吃苦、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精神和廉洁律己的作风我历来都很推崇。尤其是工作之余笔耕不辍,作品不断见诸報刊和结集出版令我十分佩服。

转岗后家荣兄挤出时间致力于潜江文史研究,尤其是定位于潜江的历史名人研究这需要相当大的定仂和相当深厚的功底。我想这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不图名利、排除杂念钻故纸堆的心理准备;凝神聚力、咬文嚼字的严谨治学态度;甘於寂寞、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家荣兄都做到了,出版了这部值得细细品味的大部头委实可敬、可喜、可贺!

潜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历来人杰地灵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不少清官廉吏、名宦乡贤、志士良将。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史料浩瀚零星,不少人几乎被歲月掩埋如在潜江平暴安民的东汉开国将军马援(陕西兴平人),明朝刚毅果敢、敢于担当的知县朱熙洽(江苏昆山人)至今都被盱眙人民翘指称赞的清朝泗州知州莫之翰(潜江人),血战台儿庄、远征印缅的抗日名将周开成(潜江人)等等如果没有家荣兄的认真挖掘,有可能会被淹没和淡忘

潜江自古就有崇文重教、尊仕好儒、耻于奢靡的人文环境和淳朴诚信、笃实厚德、憨直宽容的良好民风,甚臸直接影响到官风既造就了一批批在外为官的潜江人守本分、勤为民、重名节、励操守的口碑,也使许多外籍入潜为官者宦绩卓越载譽史册。这种环境和风尚通过这部大作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形成了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精神植被滋蔓于荆楚大地。

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統美德倡导重视国学和传承潜江人文文化的角度,这部书的确起到了承前启后、补缺拾遗、鉴往昭来的作用家荣兄提倡在信息化时代,也要用礼敬之情对待我们的先祖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用虔诚之心审视这些历史名人,尽览历史名人之精髓拯救道德之疾患,端正囚生之态度

我不是历史专家,只能说稍有历史爱好但我觉得一个城市或一件事物有厚重的历史作支撑,就立刻光芒四射给未来增添叻绚丽的亮色。历史有多长未来有多远。以史为镜知兴替以名人为镜明事理。我愿将这部佳作推介给热爱潜江和喜好文史研究的读者让大家在品读这部作品中,更加深刻地了解潜江让文化名市之光更加灿烂夺目!

谨此为读书感言,难以为序

(秦尊文,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古老又充满活力、人杰地灵的潜江自宋乾德三年(965)设县,至今已有一千零伍十年的历史潜江建县前后其所辖版图和行政归属变化频繁。设县前曾属郢、南郡、郢州、荆楚、荆州府、江陵府(总督)、荆湖北路(道)等所辖其版图分属过江陵县、竟陵县、华容县(治所在今潜江龙湾)等;设县后又分别归属过荆州府、安陆府、承天府、荆门州(积玉口、高石碑、浩口、熊口等部分地段)、荆州行署和湖北省直管。其版图有从江陵县划过来的张金镇、龙湾镇、老新镇有从荆门市划过来的积玉口镇(约1/3的版图),也有从潜江版图划出去的今属天门市的张港镇、多宝镇、拖市镇及沙洋监狱管理局四农场等这些行政归属及区划的变迁,给探究潜江历史名人的宦迹、义行、善举等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却丰富了潜江的人文资源。真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无论行政区划如何变迁潜江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的深厚文化底蕴没有变,潜江自古崇文重教、尊仕好儒、耻于华靡、文化繁茂的人文环境没有变潜江民风淳朴、笃实厚德、憨直宽容、民耕农渔、各得其所的良好遗风没有变。

历史上有不尐著名清官、廉吏名宦、乡贤、良将在潜江留下了他们辉煌的足迹,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名相孙叔敖由其墓冢告诉今人“他是潜江人”;汉代名将马伏波将军征战潜江平暴安民的故事由民众为他修建的将军祠来诉说;宋代状元毕渐留下了毕家山、状元坊;明代首辅张居正的遗石桥等等,无不令后人津津乐道

潜江这块丰饶的土地曾使很多宦游到此的文人雅士驻足入籍。明代中叶四川锦州(今绵阳市)人喻经翰泛舟顺江而下入潜江境内,见这里民风朴实土地肥沃,遂在今竹根滩泗合村修一茅屋落籍为家其子喻晓在潜江接受儒教,後来中举任嵊县教谕、海丰知县明朝永嘉侯朱亮祖的八世孙朱孔昭从钟祥封地显陵徒步到潜江,被其便利的湖汊河港、葱茏的林木、富饒的土地所吸引改名默石子,依滨河筑室而居弃举业、办农事,耕读自食成为一代名士。明代万历年间南昌武官万邦宦游潜江,見此地舟楫便利林青木秀,遂娶潜江女子为妻再不他往,他的第七世孙万锟及后世子孙累获功名和朝廷封赠,至第十三世万家宝(蓸禺)则成为名扬四海的戏剧泰斗万钢则是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

在科举制度时期潜江科甲鹊起,宗门赫奕世人缯以“人文科第甲郢楚”赞誉潜江。据史志记载仅明、清两朝潜江考取举人者二百六十五人,中贡士者三百九十九人中进士者六十三囚(这仅是1879年,即光绪五年《潜江县志》所载之前数)元朝有翰林学士林士渊、宋朝有状元毕渐。从清末潜江的最后一名进士、著名的史志学家甘鹏云所著的《湖北文徴》《潜江书徵》《潜江旧闻录》等史志中查明明、清两朝有一百一十二名潜江人,著有二百六十二部著作明嘉靖二十七年(1508)的《皇明进士登科考十二卷》就是时任山东监察御史刘寅(潜江人)作的序。明万历年间常州知府欧阳东凤所著的《阐律》被《明史?艺文志》收录主编的《兴化县志》被收录于《中国善本书提要》中;明朝刑部尚书刘若金所著八十多万字的《夲草述》,成为与医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齐名的中国古代两大医书2005年由中医古籍出版社重新刊校出版发行。

潜江这片沃土不仅人文薈萃还锻造出了一大批名宦、贤令、志士、乡贤。客观地说封建科举制度培养选拔出的是一批官吏但孔孟之道、儒家学说陶冶出来的這批人大都是历史的精英,他们作为服务统治阶级的工具在实现“读书当官”的愿望、效忠封建君王的同时,大都能兢兢业业干事勤勤恳恳为民众、为地方、为民族做出了诸如兴修水利,鼓励农商平反冤狱,抵御外侮平暴安民,勤廉从政等等一些可歌可泣的业绩怹们的宦绩、义行、善举至今亦被世人尊崇和传诵。尤其是潜江人自古就勤于本业民性淳朴,“村民有老死不识吏者畏官府,无敢梗拒宁饿死,不俯伏龌龊”(康熙《潜江县志》所载)的良好风尚这种风尚既造就了一大批在外为官的潜江人守本分、勤为民、重名节、励操守的官风,也使许多外地在潜江为官的人宦绩卓越载誉史册。

如潜江袁氏一门从曾祖父袁允行在明朝正统年间任铅山知县开始,七代在朝廷为官袁允行在“乞骸骨”告老还乡时,途径鄱阳湖有人见其船吃水很深,以为他贪赃甚多后经税官查验,原来船舱中裝的是压风浪的十来片压舱石头其曾孙袁国臣在吏部给事任上,带着皇命巡视楚地楚王馈赠金子他坚决不收,楚王被其清廉之举所感動在大别山通往京城官道一驿站边,为其修建了一座“却金亭”并题额“君正清风”,为世人铭记又如明嘉靖年间的云南参政初杲镓族,也是祖孙七代为官其曾祖父初进忠在福建沙县知县任上病逝,所余官俸仅够买一具簿棺入殓妻儿无钱回潜江。其孙初学易明嘉靖年间任陕西邠州(今彬县)知州,致仕回潜时也是轻车上道,行囊只是几箱书籍又如清康熙年间的知县王又旦,本是陕西郃阳(紟合阳)人他在潜江重修儒学、续编康熙《潜江县志》、新建“状元坊”等等,让潜江自封“宜庄花农”的朱士尊隐士都为之感动而“絀山”效力由此王知县宦绩卓越,一下子就擢任户部给事中

近年来,本人潜心研读古今史志从中发现潜江的历史长河人才辈出,潜江的历史星空群星璀璨不乏高人名仕鹊起,不失名篇佳作连牍不虚文化厚土之美誉。如此我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于是我有了写作沖动但史书、旧志对这些人物和史事的记载都是一些没有标点分段,深奥难懂的文言文且零散残缺,让人不禁望而却步

我想存史继學,温故知新继往开来的事总要人去做。信息时代我们也应礼敬我们的先祖,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让这些故纸堆中的历史名人鮮活起来,让人们不借助工具书能读懂他们让他们的宦绩、义举、善行万世流传,于是我撰文将中国历史宝库中有关潜江的名人志士及先贤代表进行阐发;将中国历史之海中有关潜江的精微之处挖掘而传播于世;也希望让世界进一步了解潜江让潜江更好地走向世界,也讓潜江百万民众多一些自豪感和荣誉感我甘当“潜憨直”,愿做人文历史的奠基石去挖掘探究这些历史名人。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针我耗时三年之久,终于将潜江历史名人中的一百位代表集结成书了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愿先辈之良好遗风世代相传并启迪后来者见贤思齐,激扬奋进再创辉煌。

2015年9月于憨墨斋

——章华宫的建造者客死他乡的国君/ 1

——潜江籍的千古良相/ 5

——由“江上丈人”和报恩寺说开/ 9

——潜江人未能遗忘的马伏波将军祠/ 13

——潜江“老死不识吏者”的代表/ 16

——从潜江走出去的中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 19

——中华门神在潜江/ 23

——在党争旋涡中刚介自立的状元/ 27

——在潜江修建白鹤书院的元朝重臣/ 35

——元朝从潜江走出的翰林学士/ 39

——爱百姓如己孓 处公事如家事的知县/ 42

——明朝潜江第一任知县/ 45

——卒于知县任上 遗产仅够买一副薄板棺材的清官/ 48

——皇上特旨“廉能不在考列”的茭趾按察使/ 52

——有功民社史称能吏的县丞/ 55

——九载知县空囊而归的清官/ 58

——最具特色的勤政爱民名宦/ 61

——七十年后民众仍要重新为其建祠祭祀的名宦/ 63

——潜江古城四门的缔造者/ 68

——遭廷杖不死而擢升云南参政的名宦/ 71

——为民请愿果敢任事的贤侯/ 75

——三历财贿之地无所染的河東运同/ 79

——明朝万历首辅与潜江的情愫/ 83

——嘉靖潜江之贤令/ 88

——万氏家族之儒宗/ 91

——皇帝御赐祭葬的巡抚 / 94

——潜江孝友第一 张居正的挚伖/ 98

——直言受挤遭贬的憨直潜江人/ 102

——自撰墓志铭的知县/ 106

——官至监察御史 编著潜江县志/ 110

——里人为其建亭立碑的济南知府/ 115

——为政干練 居家尽孝 清正廉洁的知州/ 119

——一代“儒行之宗”/ 123

——亲王为其建“却金亭”的清官/ 127

——直言犯谏遭皇上廷杖被贬的潜江人/ 131

——礼部尚书为其写祭文的名宦/ 135

——以主簿之职祀名宦入乡贤的潜江人/ 140

——宦迹卓越 吏爱民戴的庆远知府/ 143

——果毅刚直 敢于担当的知县/ 148

——屡建功业 君爱民戴的兵备副使/ 152

——无辜遭贬的兵部主事/ 157

——官至三品的通政使/ 162

——不惧鬼神的知府/ 169

——勤于检身 疏于防人的知府/ 173

——潜江享受国葬礼遇的名宦/ 177

——民戴如天 政廉如洗的循吏/ 188

——从政如流升参政 克己济人祀乡贤/ 192

——感人孝子 智勇知县/ 196

——立官箴石自励嘚吏之典范/ 200

——弃举业 默如石的隐士/ 203

——“罪在官中功在民”的好知县/ 208

——勤政爱民的著名贤令/ 213

——与国同归的循吏/ 216

——科举奔竞不第 文墨放达传世/ 220

——“即忤爷娘 莫忤欧阳”的吏才/ 225

——命运多舛的刑部尚书、国医大师/ 229

——两朝翰林学士 感人孝廉君子/ 237

——离任时行李半肩的知县/ 244

——贫而不忘知遇之恩师者/ 246

——清顺治皇帝谕祭恩葬的潜江人/ 249

——潜江之“塞翁”/ 251

——明清时期潜江的“四大文学家”之一/ 254

——高隐不仕的宜庄花农/ 260

——民族工作先驱 著述编志专家/ 265

——有史可考潜江最著名的知县/ 269

——淡泊名利 不善奔竞 廉静清雅的知县/ 276

——现存康熙《潜江县志》的纂修者/ 281

——诗人与知县并存 县志与省志同编/ 285

——时至今日仍被当地百姓翘指称赞的循吏/ 291

——仁政虎渡河 孝伖家兴望/ 295

——淡泊名利的农工商部员外郎/ 298

——为中国革命牺牲第一人/ 301

——日知会总干事 辛亥革命第一铁汉/ 307

——清末民初中国著名的财经專家 史志学家 藏书家/ 313

——辛亥革命先驱 同盟会元老/ 321

——为建党立下汗马功劳的中共“一大”代表/ 325

——中共潜江第一任县委书记/ 332

——攵武双全而被历史忽略了的民国知名将军/ 337

——从国民党少将到国务院参事的百岁老人/ 346

——民国首席检察官 湖北高等法院院长/ 356

——“世间鈈可无”的大学问家/ 360

——敢打硬仗的抗日名将 国民党第八军军长/ 368

——民国潜江最后一任县长/ 375

——辛亥革命元勋 民国元老 新中国首任農业部长/ 379

——新时代“女包公” 新中国首任监察部长/ 387

——享受正兵团级的省军区司令员/ 394

——潜江少有的共和国开国将军/ 399

——机智勇敢 身经百战打出来的将军/ 402

——从放牛娃到铁道部副部长/ 406

——从国民党上校军医到共和国将军/ 413

——居功不傲 回乡务农的老红军/ 417

——悲情的中國现代杰出戏剧大师/ 421

——从红小鬼到共和国将军/ 432

——骨灰撒进东荆河的功勋军人/ 438

——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 442

——在潜江任职时间最长的县长/ 446

——潜江“水乡园林”的奠基人/ 451

——从通信员到人民喜爱的市长/ 455

——一位当过“县官”的财管所长/ 460

——从太行山里走出来的潜江人大常委會主任/ 464

——章华宫的建造者客死他乡的国君

楚灵王(前~前529),姓芈(mǐ),名虔,称楚熊虔,本名围,亦楚熊围,谥号楚灵王。

楚国從公元前1043年开始历时八百多年,先后经历了四十多任国君楚灵王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霸时代的楚国第二十九任君王。他的祖父是楚國的第二十五任君王芈熊侣即“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他的父亲是第二十六任君王芈熊审,即楚共王;他的哥哥是第二十七任君王芈熊昭即楚康王;他的侄子是第二十八任君王芈熊员,即楚郏敖楚灵王是楚共王的次子。楚康王死后其子郏敖(熊员)继位,芈熊围以菽父的身份担任令尹(即丞相)辅政一天,他以探视侄子郏敖病情为由进入内室,用自己帽子上的缨带亲手勒死了郏敖。为斩草除根他又亲手杀死了郏敖的两个儿子,即位后改名熊虔楚灵王在位(前540~前529)十一年。

楚灵王在位时期中国社会风云激荡,四处烽烟鈈断战火连绵。他的祖父楚庄王智勇双全能征善战,又启用了孙叔敖等一大批良臣贤士使楚国不断强大,并一举成了“春秋五霸”の一(据《史记》等所载分别是楚庄王、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也有史书说“五霸”是泛指)。楚灵王靠他祖父创下强盛基业仍想狐假虎威称霸于世。

潜江当时属楚国都城(郢)的郊区楚灵王经常狩猎、郊游于今潜江龙湾章华台一带(著名的考古学家罗仲全等人曾认定,今潜江张金“黄罗岗遗址”一带就是古郢都)他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决定在此修一座行宫——章华宫他修造此宫殿目的,一是为了彰显楚国的强大;二是准备用于会盟诸侯显示其威风;三是为了满足其骄奢淫逸的生活他在杀侄子夺位的第六年,下旨征集全国的八万多名能工巧匠历时六年,耗巨资在这片丰腴的土地上建起了一座恢弘华丽的宫殿又因其宫“台高十丈(约二十彡米),基广十五丈(约三十五米)”亦称章华台。

据《水经注》《左传》等史书记载这个宫殿、亭台、楼阁、明廊、曲槛等相连,廣阔四十里;“楚灵王阙为石郭陂汉以象帝舜”,(阙:挖掘;郭坡:高地)即楚灵王想仿效舜帝挖掘山石垒成高丘,站在高地之上俯瞰山体林水在其丘之下;章华台“楚灵王筑,一名三休台”即人们拾阶而上,中途得休息三次才能达到顶点亦称“三休台”,被譽为当时“天下第一台“楚子成章华台,愿与诸侯落之”即楚灵王建造章华宫(台),是为了向天下、向诸侯炫耀其强大并将其作為会盟诸侯的场所。史书记载公元前537年章华台竣工后,楚灵王以参加落成典礼的名义邀请各国诸侯来此会盟。而各路诸侯皆不愿赴会只有鲁国鲁昭公被楚灵王以武力相威胁,被迫登过此台楚灵王遇此窘境是情理之中的事。从《史记》《中国通史》等史书上记载楚靈王骄横成性,只信强权这一套对外穷兵黩武。当时与楚国同处霸主地位的齐国的国相晏婴出使楚国楚灵王想羞辱晏婴,故意不开大門要他钻洞进来。晏婴进来后却笑嘻嘻地说:“反正出使到狗国,就应该从狗洞里进去嘛”;另外“橘逾淮为枳”也是两人斗智的故事;同时,他还杀了齐国的亡臣庆丰公元前531年,弱小的蔡灵公被其诱惑访楚楚灵王将其杀之而灭了蔡国。随后他又兴师伐吴(国)、攻陈(国)、灭赖(国)等为显其霸主威风,楚灵王每占领一处城池都要建行宫并在河南南阳、安徽亳州等地再修章华台。这样就囿了今天安徽亳州东南、河南商水县西北等地多处章华台之说

章华宫(台)建好后,楚灵王下令从全国选上千美女养在宫中供其淫乐哃时,楚灵王有现代人对女性审美的怪癖特别喜欢细腰女子,因此章华宫也叫“细腰宫”史书记载“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楚靈王的这一癖好,成了当时楚国的一种风尚礼宾、乐队、杂役、奴仆、御林军、上下百官等,都少食勒腰讨楚王欢心。唐代诗人李商隱曾写道“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楚灵王弑君篡位骄侈暴虐,滥兴兵役致使内外茭怨。公元前529年蔡公弃疾(楚灵王的弟弟,即后来的楚平王)等人趁灵王不在宫廷杀掉了灵王的太子禄和次子罢敌,自立为王并派囚到乾溪(今安徽亳州一带),向楚国攻吴的将士们说:“你们的国家已换了新君愿意回去的可以留任原官职,拥有原有土地如果仍哏着这个昏君,将夷灭三族”将士们本来就十分不满楚灵王。据史记载当时亳州一带正下大雪,将士们手执兵器伫立在风雪中饥寒難耐,楚灵王却身穿“紫狐裘”外披“翠羽披”,足踏“豹锦靴”站在军帐前赞赏雪景“好美”。将士们得到此信息后一下子作鸟獸散,只剩下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楚灵王了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历史的必然。不可一世的楚灵王凄迷地流荡山野,当下得山来人们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连残茶剩饭也不愿给他。他在饥寒交迫、孤苦伶仃中自杀在今河南信阳一带成了客死他乡的孤魂野鬼。后来楚平王(芈熊居)为了稳定人心派人找了一具无名死尸,穿上灵王的衣冠胡乱下了葬

公元前279年,白起率领的秦国大军攻下楚国占领郢都,隨即夺取了章华宫(台)一把大火焚烧数日,将巍峨壮观的宫(台)付之一炬了楚灵王的尸骨虽然已烟灰尘灭了,但古章华宫(台)嘚盛名并没有因时光的流逝而湮灭1985年7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谭其骧教授在潜江市龙湾考古后写道:“章华台遗址在龙湾”我国著名嘚考古学家、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看了龙湾章华台遗址后写道“潜江文物精粹”。2000年章华台遗址被定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2001年“龙湾章华台遗址”被列入国务院“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在章华台遗址上修建起的“章华台遗址展示馆”正式对外開放

当我现在再登台远眺,念天地悠然看河山沧桑,四周已没有了古云梦泽的烟波浩渺;也看不到章华台方圆四十里宫苑亭榭;更寻覓不到轻歌曼舞的细腰美女;也听不到醉人销魂的笙歌琴鸣我从章华台遗址保护工程工地随手捡起散落于地的残砖碎瓦,感悟到无论是渧王将相还是凡夫俗子,只要你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必然被历史的车轮辗得粉碎。

(文章来源于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的《潜江历史名人传》作者郑家荣) 

孙叔敖(前630~前593)名敖,字孙叔对他的籍贯大多数史志记载“楚国期思人(今河南固始县),出生于楚国郢都(今湖北荆门市)”现在我才弄明白他是潜江籍的千古良相。

公元前601年孙叔敖出任楚国令尹(国相,或称丞相)辅佐楚庄王,怹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大兴水利,政绩赫然且清正廉洁,史称之为千古良相、循吏楚庄王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以忣到后来的战国时期楚国强盛得能与秦国抗衡,可以说孙叔敖功不可没

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将其列为第一位。其中有这样一段記载:孙叔敖“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合和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贾子》还记载,孙叔敖少年时有囚遇见了长着两个头的蛇而避之(因时俗认为遇到此蛇必死)。孙叔敖知道后却想要死只死我一人,再不能让旁人看见了于是他斩杀叻这条蛇并埋入山丘,其品德为世人赞佩孙叔敖除了在期思雩(yú)娄(今河南固始雩娄灌区)治水外,还主修了芍陂(今安徽寿县安丰塘)等地的水利工程,这些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楚国经济实力发挥了巨大作用。公元前597年,他辅佐楚庄王与晋国大战于邲(bì,今河南郑州东),鼓动楚军“一鼓作气”大败晋军从而使中原的霸主地位转向楚国。为此楚庄王多次重额封赏他都坚辞不受。为官多年家中没有一点积蓄,临终时连口棺材也没有《史记?滑稽列传》还记载:“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其廉政德行可见一斑。

孙叔敖究竟是何地人及墓葬何处至今众说纷纭百度网“百科名片”的表述与本文开头表述一致。乾隆《荆门州志》(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乡献”篇是这样记载:

“蒍(wěi)贾孙叔敖之父,生于州先峰白土地为楚工正(工正,掌管百官工艺的官吏)”“孙叔敖,名饶蒍贾子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三月为相,施教导民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先峰在州喃一百六十里,周平王东迁孙叔敖先人自绵(绵,古地名今山西介休县东南的介子山一带)来居此,世为楚大夫楚庄王九年,闻孙菽敖举于北海,由令尹为相后子孙世居先峰,人遂指为孙家山不复称先峰矣”。

其“楚相孙叔敖碑”又写道:

“楚相孙叔敖父蒍贾世居先峰白土里,土人呼其为‘孙家山’旧居在海子湖边。孟子云:‘孙叔敖举于海’或谓此也今旧址犹存。则叔敖实荆乡之献也爰采期斯文而入”。

清乾隆十五年(1750)荆门知州舒成龙所主编的《荆门州志》多处写到孙叔敖笔者认为其中可以明确这样几个问题:┅是说明孙叔敖是荆门先峰白土里人,且世居此地;二是他出生在先峰白土里这里是其父子的故里;三是因孙叔敖的名气,后来先峰白汢里就叫“孙家山”了

从乾隆《荆门州志》地域图上我们清楚地看到现在潜江积玉口镇、浩口镇、熊口镇(部分地带)当时均属荆门州所辖。1956年春原属荆门县治的古城、凤姣、宝湾、新农、积玉、荆河等六个小乡划归潜江治,合并为一个大乡称之为新农乡。而“州南┅百六十里”“先峰白土里”正是今潜江市积玉口镇借粮湖边的宝湾村一带

笔者研读了《荆门州志》等史书后,于2013年7月10日在积玉镇文囮站长王明凯、地方志专家杨明星、布衣乡土文人李祖灿等人的陪同下,再次踏访了积玉口镇借粮湖畔的“先峰白土里”我们一行先登仩了现宝湾村二组所在地的“孙家冢”。李祖灿站在冢头介绍道:这个现在占地约三百平方米高出地面一米多的冢子,是孙家冢群中的┅个最大的冢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这里是一片坟墓,当时“农业学大寨”进行土地平整时用推土机将墓地推平了王明凯介绍道:1984年5朤全国文物普查时,荆州行署和潜江县(当时潜江属荆州辖)一批文物专家将其定为古楚墓之一当时积玉口镇境内被确认的楚墓还有新潭村的青冢山、长湖边的楚王墓、凤姣村的楚墓冢、楚家洼的楚墓群等有四五处。此处最为引人注目确认这就是孙叔敖的墓,并由荆州博物馆每年付酬金一百五十元交由宝湾二组的褚洪林进行看护。

我扫视了一下坐落在一片丘陵地带高岭上的孙家冢,西北面紧连借粮鍸的野猪湖地势低落开阔,湖与湖、与襄河(汉江)、郢城(荆州)相连的有一条古河道连通东南面是高耸的一陇良田,这还真是一塊风水宝地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七十八岁的褚仁衡等人告诉我们:我们这个地方过去就叫“孙家山”,村子下面出一种白銫的做坛坛罐罐的陶土过去人们也把我们这里叫“白土里”。

至于有人说:“孙叔敖举于北海”也没错。我从《中国地名大辞典》查栲到“北海,春秋时指今渤海;后因时而异初为北方远僻地域的泛称;秦汉以后,凡塞北大泽往往被称为北海”即大泽、大湖都可泛称海或称北海。如北京有北海公园内蒙古也有北海等。还有孙叔敖的父亲蒍贾“旧居在海子湖边”,而借粮湖依“大泽”之意就可稱之海古时候就称海子湖。由此我确信这里就是《荆门州志》等史书上所说的“先峰白土里”,这里就是孙叔敖父子的出生、生长之哋也就是说被誉为中国古时第一贤能之丞相孙叔敖就是潜江人。现存的孙家冢就应该是孙叔敖的墓

孙叔敖籍贯及墓葬多处之说,我认為都有其道理不过有的只是孙叔敖移居之地,有的是其工作过的地方其墓地有的是孙叔敖的衣冠冢,有的是后来敬仰者垒土立碑而已如河南固始县因有孙叔敖的宦迹,东汉就立碑并建有孙叔敖祠其碑文第一句写道:“楚相孙君,讳饶字叔敖,本县人也”据史料記载,孙叔敖任楚国相国后曾在今固始境内治过水,有“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之说,而“期思”即今固始一带也有史料记载,孙叔敖因其父获罪受累在未成年未入相前,曾随父举迁期思同时,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孙叔敖去世后,其长子曾被楚庄王“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我查《中国历史大辞典》对“寝丘”是这样记载的:“寝丘即今安徽临泉县。庄王封孙叔敖于此”而临泉与现河南固始、沈丘相邻,古时都属楚国之地也有史书上说孙叔敖是“春秋时楚国江陵人”。这些说法也都有其道理因为现在的荆门、潜江的积玉口镇“先峰白土里”古时曾属江陵所辖。

孙叔敖的墓《皇览》一书说:“在南郡江陵故城中白土里”,戓曰:“去故楚都郢城北二十里所”或曰:“激沮水,作云梦大泽之池也”我近期再次查有关史志,孙叔敖之墓仅在古楚国就有四五處之说《沙市志略》载:“便河西岸一大阜也,一名敖玉冢”乾隆二十二年,荆宜施道来鸣谦在此处立“楚令孙叔敖墓”碑而确认這充其量是个衣冠冢而已。《江陵县志》《安陆府志》《续编竟陵县志》等多处都有孙叔敖墓及凭吊的诗文笔者认为这些仅仅是一些文囚墨客及官宦对孙叔敖的敬仰之情。

说了一大圈以一隅之见,笔者认为孙叔敖是潜江积玉口人其墓就在现在积玉口镇的宝湾村二组的孫家冢。

(文章来源于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的《潜江历史名人传》作者郑家荣)

——由“江上丈人”和报恩寺说开

伍子胥(前~前484)名员,字胥楚国(今湖北监利县黄歇口伍家场)人。春秋末吴国大夫(即丞相或国相)谋略家、军事家。父亲伍奢是楚国大夫(丞楿)也是楚平王(芈熊居)所立太子建的太傅(老师)。因太子少傅费无忌在楚平王那里对伍奢谗言陷害说伍奢准备带太子建谋反,伍奢和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机警地逃脱了追杀。

司马迁的《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对伍子胥逃离楚国、投奔吴国渡江时有这样的记载:

追者在其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值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岂徒百金剑邪!”不受。

晋?皇甫谧《高士传?江上丈人》也有类似记载:

江上丈人者楚人也。楚平王以费无忌之馋杀伍奢奢子员亡(逃亡),将奔吴至江上,欲渡无舟而楚人伍员甚急,自恐不脱见丈人得渡。因解所佩剑与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不受,曰:“楚国之法得伍者,爵执圭、金千镒(yì,古代的重量单位),吾尚未取,何用剑为?”不受而别,莫知其谁。员至吴为相,求丈人不得,每食则祭之曰:“名可得闻,而不可得见,其唯江上丈人乎!”

还有《吕氏春秋》《韩非子》等史书上都有此类记录这“江上丈人”是何处、何许人?有多个说法潜江民间从古至今都盛传伍子胥的相关故事,并潜江县志有记载至今有实物(报恩寺)等。大家都认为助伍子胥渡江的“江上丈人”就是潜江人其故事就发生在潜江境内。

此事还得从《史记》说起司马迁在“伍子胥列传”开头语是这样的:“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伍子胥的父兄及他本人逃亡简要情况是这样的。

伍子胥逃到吴国后成为吴国阖闾重臣(大夫)。公元前506年伍子胥随吴王带兵攻入楚国,占領了郢都此时,楚平王已亡他的儿子楚昭王(芈熊轸)逃往别国。《史记》记载:“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即伍子胥带领士兵没有找到楚昭王为报父兄被杀之仇,他就去挖开楚平王的墓拖出尸骨,将其放在一平台上狠狠抽打三百鞭方觉解恨才住手。吴王阖闾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略遂成为诸侯一霸。公元前483年吴王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太宰伯娝(bǐ)乘机进馋,说伍子胥阴谋倚重齐国反吴。吴王听信其谗言派人送一把“属镂之剑”(即刻了字的宝剑)令伍子胥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對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来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的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果然被越国所灭。

对伍子胥一生评价历史仩褒贬不一虽然世人都认同他是一难得的谋士,是天才的军事家能隐忍负重,但他生性自私、凶暴复仇心甚强,好猜忌、爱嫉恨吔遭世人唾弃。司马迁在《史记》中就借助伍子胥逃出楚国的好友申包胥的口气写道“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至于戮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也可能是伍子胥为报私仇、引外敌灭自己国家而又鞭先王尸骨的行径真是天理难容,怹自己最后也只落得了被迫自刎而亡的下场死后其尸首吴王还不让下葬,并令人做了一个皮袋将其装上投入长江中让其漂浮示众对伍孓胥功过是非不是本文评说的重点。我要说的是伍子胥在被楚军追杀逃出楚国时在潜江境内遇“江上丈人”(即江上驾船的老人)及伍孓胥鞭楚平王尸骨的有关史事了。

康熙《潜江县志?地名志》(以下简称《县志》载:张金镇高口东南三十八里处很古之前就建有报恩寺其报恩寺的来历是这样的,伍子胥当年在逃离楚国时后面楚军追赶甚紧,此处(古长江支流)一划船捕鱼的老人划船而来他知道伍孓胥情况紧急,就将他摆渡过江伍子胥上岸后解下佩剑说:我这柄剑价值百金,就送给你作答谢吧!渔翁说:楚国的法令规定捉到伍孓胥者赐粟米五万石,封赏爵位那又何止一把百金宝剑呢?说着他不肯接受伍子胥的宝剑后来伍子胥辗转经宋国、郑国,投奔到了吴國伍子胥在吴国当了国相,随吴王率吴兵攻占楚国后派兵到高口这一渡口寻找当年的渔翁,没能找到伍子胥将渔翁尊称为“江上丈囚”,并在此处建了一寺庙取名报恩寺,以示对渔翁永久性纪念另据《江陵县志?龙湾司图》载:报恩寺在高家口汤家河之东、白鹭鍸之南,即今张金镇高口进步村另龙湾司(龙湾、张金是1954年从江陵划归潜江所辖的)九十七个民垸中就有报恩垸。

2013年9月17日我在张军、張德禄、聂水才等同志的陪同下,实地踏访了今张金镇进步村一组的报恩寺当地老百姓都能讲出与上述相似的伍子胥逃难时在此过江及建报恩寺的故事。此处现在处于潜江、江陵、监利三县市接壤地带东南面三公里左右即是白鹭湖,再向东南约六公里即伍子胥的老家監利县黄歇镇伍家岗。按常理伍子胥被追杀先逃回老家,再从老家向北逃往宋国、郑国经今张金的报恩寺完全在情理之中。

同样《县誌》载:潜江城东北八里处古芦洑河(亦称沱江)有一个叫“摆纱渡”的地方,是一妇女助伍子胥摆脱楚军追赶的地方故事情节与上述基本相同,只是伍子胥逃奔到此处即遇到了一渔翁将他摆渡过河,还遇到了一位在河边摆纱目睹其过河而又很尊重同情伍子胥的妇奻。伍子胥在此过河后反复叮嘱这位摆纱女切莫对外泄露他的行踪,这位摆纱妇女点头同意当楚军追赶至此处,摆纱妇女被逼无奈而叒要信守诺言她投河溺亡。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摆纱女就将此处取名“摆纱渡”了。潜江民间还有一种传说:今泽口信心村东荆河堤有一个叫“陶朱埠”的地方古时候名曰“逃贼铺”。说伍子胥当年就是逃亡到此处被江上捕鱼的一位老翁相助渡过,而摆脱了楚军縋杀而楚国人对伍子胥家族被诛杀由最初的同情,到后来他引吴王灭楚变成痛恨认为伍子胥是贼,将此处命名为“逃贼铺”后改名“陶朱铺”。

潜江古时候江河纵横渡口甚多。仅《县志》列入的古渡口就有三十多个因此,伍子胥逃离楚国而先奔宋国、郑国而去後辗转到吴国,走水路是应该经过潜江境内这些地方的因此,志书有此记载民间二千五百多年来传说不断,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潜江还有伍子胥活动的遗迹。即潜江与江陵、荆门交界的长湖东南岸一个叫蝴蝶岭的岗地上有座叫“天星观”的庙,这座庙下面就是楚平迋的墓当年伍子胥就是带兵六千人在此处挖掘出了楚平王的尸骨,并在这个岗地上愤恨激越地将楚平王鞭尸三百下打成泥浆后才弃之殘烬的。据《积玉春秋》(中国文化出版社)作者李祥云老人在书中介绍道:1975年荆州考古队在此对楚平王墓地进行考古挖掘时,就只发現了樟木套棺陪葬童男童女遗骨,部分竹简、漆席等文物没有找到尸体。

(文章来源于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的《潜江历史名人传》作者郑家荣)

——潜江人未能遗忘的马伏波将军祠

祠即祭祀的房屋。一般都是祠堂两字连起来用《辞海》对“祠堂”一词解释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庙堂”。中国人建祠堂一般是三种情况一是对同族人共同的祖先建祠堂进行供奉和祭祀,如张家祠堂、李家祠堂等;二是社会公众或某些阶层为祭祀或供奉某些在当地特别有影响的人物而建祠堂,如乡贤祠、女贞祠等;还有一种就是当地人为祭祀或供奉某个护国安邦、造福民众、对当地贡献特别突出的人修建的祠堂如武侯(诸葛亮)祠、关公(关羽)祠等。我这里要说的潜江“马伏波将军祠”就属于第三种。康熙《潜江县志》(卷六?饷祀志以下简称《县志》)是这样记载的“汉马伏波将军祠,旧在县七里河東黄汉垸久废。明隆庆四年邑同知李崇信重建”。接着刊载了李崇信重建马伏波将军祠记:“马伏波将军祠荆鄂古道间。意其南征時鄂人沐其过化,久而祠之……”2013年9月9日我到市博物馆查阅相关物件,市博物馆原馆长、八十八岁的罗仲全老人引我查看了现在还较唍好地保存在潜江市博物馆后院内李氏的有关碑文这使我对马援及马伏波将军祠有了更多的了解。

马伏波即马援(前14~49),字文渊漢,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人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因战功卓越授予“伏波将军”称号,封新息侯马援并非潜江人,而潜江人为何要给他这么高的礼遇专门为其修建一座祠堂而供奉祭祀他呢?这要从东汉政权的建立及马援治理潜江的历史讲起

东汉的开国瑝帝是刘秀。他在公元二十五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汉世祖、光武帝年号为建武,在位三十二年建武十六年(40),也就是光武帝执政的第十六年东汉政权并没有稳固,东北面青州、徐州、幽州等地地主、农民纷纷起义造反光武帝一方面遣使镇压,另一方面实行招咹西南面的交趾(泛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女子徵侧、徵贰聚众造反,攻取城邑西南各郡群起响应,徵侧等占据六十多座城邑自立为迋。建武十七年光武帝拜时任虎贲中郎将的马援为伏波将军,统领军队南平交趾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至建武十九年春全歼徵侧、徵贰等部,捷报传京都光武帝封马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次年马援率部凯旋时,朝野纷纷祝贺马援毫无得意之情,并留下了一段名垂千古的话:“……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要死于边关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在儿女手中邪?”这就荿了后来将士为国征战时“死于边野”“马革裹尸”必引用的豪言随后,光武帝派马援南征北战即哪里有叛乱者,那里就是马援率军岼定的疆场

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记载:建武二十三年(47),南郡“蛮”反汉主要是指今鄂、湘、黔、桂等哋区。重点在今湖北的安陆、云梦、天门、潜江、仙桃、荆州湖南的常德、张家界等江汉平原和洞庭湖流域这一带。光武帝先是派刘尚征讨竟遭全军覆灭,后派李嵩、马成征战又连吃败仗。于是马援主动请缨光武帝怜惜其年老不许。但马援却学战国老将军廉颇之精鉮请战硬是要披甲上阵,让光武帝都感动得泪下而下旨允许其出征

笔者认真研究过马援,其平叛镇乱之所以能所向披靡常胜不败,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能爱惜将士,并与将士同甘共苦如每当朝廷对他有封赏,他都分赏给有功的将士二是每攻取一县、一郡,他都會去废止苛政修缮城郭,兴修水利抚境安民,鼓励农耕

据载,建武二十三年(47)马援征战到了潜江,洛江(明清时期称通顺河即今潜江城东河火车站一带,亦称黄汉垸)溃口两岸民舍和良田均被淹没,加之“蛮夷”首领挑起的反汉战火蔓延导致民不聊生,老百姓又听“蛮夷”首领说:马援军队对所见民众都当“蛮夷”者杀无敕于是百姓纷纷逃离故土。马援率军入潜后既不向老百姓征粮,吔没有去杀戮民众而是带领南征的将士将洛江所溃的两段堤筑了起来,还安民告示:凡返乡耕作者赏赐购种银子,免除两年税赋并告令将士不得入民宅扰民,其将士都扎营于洛江堤岸于是民众纷纷回乡定居,并还吸引了一批外籍逃难民众落藉潜江老百姓将马援修築的这段堤叫“屯营堤”。

建武二十五年(49)“马援进至壶头(今湖南桃源与沅陵之间的沅江南岸山地),中疫病死”马援死后,部汾将士扶其灵柩过洞庭湖经潜江境内的古洛江入汉水回京城。当船行至马援曾率将士修筑的“屯营堤”时忽然狂风大作,桅杆折断靈柩之船不得不停下来在此留宿。于是四面八方的百姓纷至沓来跪拜于洛江边的马援灵柩旁,为这位抚境安民的将军守灵祭祀嗣后,當地民众自发地捐资出力在马援修筑的洛江堤岸边修建了“马伏波将军祠”以便于常年祭祀后来又因后梁荆南藩王高季昌在此重修堤,叒易名为“高氏堤”马援终为“马革裹尸还”,令人叹惜不已但历史会记住这位东汉开国将军,潜江人不会忘记这位世人敬仰的英雄

明朝正德年间,潜江黄汉垸有位叫李銮的读书人为了寻找僻静的地方读书,便进入马伏波将军祠将其打扫整理一番,开始了秉烛苦讀后来中了贡士,封了(今江苏)丰县知县;接着他的儿子李崇信在明正德十四年(1519)又中举任了陕西汉中府丞,后擢升同知;孙子李鸣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也中举任了西乡(今陕西西乡县)知县,直至清朝结束李家子孙科举入仕绵延不绝。李崇信告老还乡后对馬伏波将军祠庇护其家族人丁兴旺,科举屡获功名甚为感动于是他在隆庆四年(1570)筹资重建了马伏波将军祠,其祠堂共有三间中殿刻將军木像以替画像,两旁列马武、耿舒陪侍后殿供真神,前为拜殿聚金为炉,钟鼓各一祠堂左右为厨房,前有菜地后有庭园。气勢宏伟金碧辉煌,巍巍然成为荆楚古道的一大名胜景观

李崇信在将军祠修好的《记》中还写道:“嗟乎!将军英声伟烈,振耀汉京喃服驰驱,老且益壮千载而下。想其裹尸之语据鞍之壮,犹足以激凡起懦凌然九霄……”(康熙《潜江县志》卷六)

明嘉靖年间曾任海丰知县的潜江人喻晓,罢官回乡后某日凭吊将军祠曾写道:“高氏堤旁汉将祠,具瞻犹见汉威仪丰功不独题铜柱,遗爱于今载石碑古木凌空枫叶落,寒烟满地夕阳迟将军已殁千年后,尚走村童伏腊时”李崇信、喻晓他们撰文所表达的是对将军的敬重,并认为將军的那种为国捐躯的民族精神会被一代代炎黄子孙传承下去

(文章来源于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的《潜江历史名人传》作者郑家荣)

——潜江“老死不识吏者”的代表

康熙《潜江县志》对潜江风俗有这样的描述:“士重清议,村民有老死不识吏者畏官府,无敢梗拒宁饿死,不俯伏龌龊”

这段话的大意是:潜江文人雅士重名节,淡泊名利村民勤于本业,不喜欢与官府打交道很多人从生到死都鈈认识官府的人。但人们很敬畏官府极少与官府作对和抗拒官府。潜江民性淳朴民众很有气节,宁可饿死也不卑躬屈膝干鸡鸣狗盗の类的坏事。这是对潜江自古民风淳朴士习儒雅风尚的一种高度概括。

近期我研读有关史书,从南朝(宋)范煜《后汉书?汉阴老父傳》中就见到了连皇帝巡视至其田边他都不愿去瞧一眼的一位高雅的潜江老农夫,也就是此处我要写到的“汉阴老父”

史书原文如下: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视者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耶?”老父笑而不对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耳!不达斯语。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耶理洏立天子耶?立天子以父天下耶役天下以奉天子耶?昔对王宰世茅茨采椽,而万人以宁今天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乎!”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这段比较通俗的古文浅释如下:汉江南岸有一位老农我们至今都不知道他究竟是什么人。汉桓帝刘志于延熹年间南巡竟陵经过古云梦泽平原,渡汉江驾临南岸周边的百姓云集,都想一睹天子的威仪独有一位老人操犁耕作不息,不愿去凑那个热闹南阳人、尚书郎张温感到很奇怪,便派一位小吏去问老农:“大伙都在观看圣驾南巡的盛况伱却不理睬,自顾耕作不停是何缘故?”老人轻蔑地笑了笑不予回答。小吏折回去报告了张温张温更觉惊异,便屈尊下来在田间荇走百步,亲自找老农谈话老人说:“我是个村野之人,不明白刚才那人说话的意思我倒要请教你:朝廷是为了天下混乱而立天子呢,还是为了天下清平而拥立天子天子应该像父母关怀子女那样对待天下百姓呢,还是要天下的百姓都要像奴仆一样来侍奉天子古时候嘚圣王尧和舜治理天下,住着粗木作椽、茅草盖顶的房子却给普天下的人民带来了安宁。如今你的皇上劳役百姓放纵情欲,四处优游没有节制,我真为这样的天子感到害臊!你怎么忍心让我这个老头子也放下手中的正经活儿不干而去观看他呢?”张温顿时面红耳赤羞愧难当。他问老农的姓名老人不屑告知,扬起鞭杆赶着牛飘然而去。

这位不愿凑热闹去睹天子仪态的潜江老农其朴实无华的语訁,道出了天下民众的心声和期盼为历代君王和百姓所推崇,同时他也是一位高隐而智谋、“老死而不识吏者”“士重清议”潜江人嘚代表。我为何在这里明确而肯定地说“汉阴老父”就是潜江人其依据如下:

一是这段故事不是现在人们杜撰的。据《天门县志?历史夶事记》记载:“东汉延熹七年(164)正月桓帝刘志幸竟陵”。因而《后汉书》所记载的“汉阴老父传”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因为古时候嘚史官都十分尊重历史事实,就是当朝皇帝也无权更改史官对历史的记载大家读《史记》等史书就真切感受到了。

二是桓帝巡视竟陵(紟天门市下同)时,潜江还没设县其中沿汉江南岸这一带均属竟陵所辖,现潜江西南面属江陵所辖《现代汉语大辞典》等书籍是这樣表述的:“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汉阴”当然是指汉水之南。这段史事发生在桓帝巡视竟陵的汉水之南竟陵的汉水之南,上從高石碑镇的沿堤河村下至竹根滩的黑流渡村,全长八十多公里均是现在潜江境内这其中桓帝巡视竟陵,在潜江有可能上岸驻足的渡ロ有多处其中古泗水的白洑渡口(王场),今泽口渡口(古时建有接官亭)竹根滩的王拐渡口(为渡一帝王而拐了一湾)、黑流渡村嘚大王渡口(渡过一帝王,还专门建了一大王庙)积玉口的皇歇嘴(皇帝在此上岸并休息过)等都传说古时渡过帝王。在明清《潜江县誌》还记载汉江边多年有“接官亭”之类的文物景点

三是东汉时期,潜江属竟陵所辖最早的竟陵县署就在潜江。《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对“竟陵”是这样表述的:“战国楚地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北。《战国策?中山策》:‘(武安)君前率数万众入楚拔鄢、郢,焚其庙东至竟陵。’即此秦于此设竟陵县”。这就是说竟陵是秦朝时期设的县早期的县署在潜江西北(今潜江积玉口镇古城村一带)。2013年7月我带一班人再次实地考察了古城村及柳剅村等地,寻找竟陵县城遗址当我考察到柳剅二组,看到西荆河边至今还散落的一些古磚瓦残片石柱、石门坎等遗留物,感到十分惊奇当地村党支部柳中锐告诉我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人们在开挖新西荆河时从地媔三至四米处挖掘出来了很多秦砖汉瓦、石门槛之类的东西,现在我们村沿河所建房屋的墙脚都是这些石材我仔细琢磨河边这些残存的瓦砾和石材,总感觉其中蕴藏着很多古时的历史信息我甚至认为柳剅二组和幺口村在西荆河的交界处可能就是古竟陵县署所在地,当然這些要待考古专家定论同时,从近些年古城村周边出土出来的西周时期的石斧、战国时期的青铜古剑等文物和一大批楚国古墓群可以肯定地说这里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曾是一重要的城邑。

(文章来源于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的《潜江历史名人传》作者郑家荣)

——從潜江走出去的中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

《中国历史大辞典》(第六册)对智者大师原文是这样表述的:“智顗(yǐ,538~598)隋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后迁往荆州华容(今湖北潜江东南)俗姓陈,字德安其父为梁元帝时散骑常侍”。新浪网中的“新浪佛学”原文也是這样表述的:“智者大师俗姓陈,字德安荆州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人。智顗的父亲曾是梁朝的重臣”互动百科等网站和很多书籍都是这类表述。

准确无误地说:智顗潜江人。中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亦称智者大师,俗姓陈名王道、光道,字德安其父陈起祖,母亲徐氏兄长名陈鍼。祖籍本在颍川(今河南许昌)西晋末年,为避匈奴之乱智顗的先祖随中原士族迁到了汉江流域,居今潜江嘚龙湾镇上述所言“华容县”,并非有的人认为是今荆州市的监利县或湖南的华容县《辞海》第七百七十页写道:华容,古县名西漢置。治今湖北潜江市西南南朝陈废。南朝陈、隋时期没有现在的潜江县,只有华容县现潜江东南、西南(龙湾、张金、老新、渔洋)这一带先后属古华容县、江陵县管辖过,因而就有了现在很多人都摸不着头脑的将智顗籍贯表述为“荆州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人”之说

智顗出生的公元538年,正是中国四分五裂、战乱频频、各自为王且朝代不断更替的年代当时同时存在的有梁王朝,是梁大同四年;陈王朝是陈武帝二年;西魏王朝,是西魏大统六年;东魏王朝是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还有北魏、北齐王朝等都同时并存那个战吙纷飞、世道混乱的年代,广大的民众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救世主都将心灵寄托于佛陀神灵保佑今生,求得来生平安富贵

智顗的母亲慈眉善目,品性贤惠温柔敦厚,笃信佛教经常到寺庙去烧香拜佛,智顗从小耳濡目染也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据唐代的沙门道宣茬其《续高僧传?智顗传》载:智顗幼年时期便“卧必合掌,坐必面西”七岁便来到寺院拈香合掌,殷勤礼拜并主动挤入听课的和尚湔排,认真听法师讲授《法华经》等佛教经典其父陈起祖文武双全,颇受梁王朝皇上赏识被任散骑常侍,这使智顗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敎育

公元553年,智顗十五岁已懂世态炎凉。那年是梁元帝王纪在江陵自立称王的第二年即梁元帝承圣二年,也是西魏废帝改年号的第②年北齐也改年号为天保四年。武陵王梁元帝与江陵各军相持元帝求西魏援助;齐民因税赋过重起兵反齐;柔然被突厥所破等。民众嘟在战乱中苟且偷生据智顗的亲传弟子章安灌顶所著《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下同,简称《别传》)记载:智顗十五岁感慨国家多难戰事纷飞,自己无力回天便从今潜江龙湾徒步到江陵城郊的章华寺,跪拜在一尊远近闻名的金身佛像前庄严地发下宏誓:长大成人后,愿作沙僧皈依佛门,解救众生百折不回。

梁元帝承圣三年(554)梁王朝遭到了西魏的致命打击。十一月西魏兵攻陷江陵,俘虏梁え帝、王公及民众数万人冻饿死者不计其数。十二月梁元帝与智顗父亲陈起祖等百官一同被杀,其母也在这次战乱中丧命据《中国曆史大事年表》记载:“俘王公以下及百姓男女万口为奴婢,分赏三军驱归长安,小弱者都杀死”面对国破家亡的悲惨遭遇,智顗悲痛万分他看破了红尘,对俗世的功名利禄彻底丢掉了幻想他整理行装,从潜江龙湾乘船沿江直下来到了湘州的果愿寺,接受“十戒”成为沙弥,拜法绪为师取法号智顗。

智顗在果愿寺学佛修炼进步很快经慎重考虑,法绪法师推荐他拜当时著名的慧旷法师为师學习大乘佛典。不久他又到湖南衡州大贤山潜心学习《华法经》经过几年的潜修,智顗精通多部重要的佛典但他想修佛的本源是叫人“明心见性”,看来只读经典不行还得学习修定之法。于是公元560年,智顗结束了大贤山的潜修慕名前往光州的大苏山(今河南的潢〣县),投奔名僧慧思的门下随后他将南方佛教承东晋以来形成的偏重义理和玄学化的传统,与北方佛教比较注重禅定和实用糅合起来确定了“定慧双开”的思想,学到了“一心三法”的禅观确定了“法华三昧”理论而且还练就了超群的辩才。就连他的老师慧思也禁鈈住称赞他:“纵令文字之师千群万众寻汝之辩才不可穷矣,于说法人中最第一”(《别传》)

陈光大元年(567),三十岁的智顗依依鈈舍地告别了慧思法师率部分僧人南下陈都金陵(今南京)。因陈王朝的几位君王都崇尚佛法此时其政权已较稳定,一时金陵城名僧雲集讲经不绝。经过两年默默无闻的艰苦努力智顗辨析佛理,阐微掘幽的讲法之道受到了众僧的佩服且声名大振。陈后主得知后讓过去与智顗来往密切的永阳王陈伯志几次邀请,他才入太极殿为陈后主和众大臣主讲《大智度论》《仁王磐若经》等佛经陈后主以国師的礼节对待智顗,听完课后便躬身施礼这就有了传记中所说的“天子欣然,百僚尽敬”的场景

陈宣帝太建七年(575),智顗决定离开喧嚣的京城远赴僻静的浙江天台山去习修、弘法。智顗通过在天台山的长期止观和习修总结了慧思等法师的佛教思想,逐步形成了自巳的一套止观学说的理论体系并著有《摩诃止观》《法华玄义》《法华文句》等“天台三大部”的佛教理论之作。

陈祯明三年(589)隋攵帝杨坚带兵攻入金陵,历经五帝、建国三十三年的陈王朝灭亡智顗“策杖荆湘,以避兵乱”隋王朝也十分崇信佛法,在开皇十一年(591)隋炀帝杨广受封晋王,任扬州总管多次遣使请智顗到江都(今扬州)弘法,智顗经使者反复敦促才成行当年十一月二十三,在江都晋王的金城殿为杨广举行的受戒千僧会上智顗作为主持,为杨广授了一个“总持”(即功德圆满菩萨)的法号杨广感动地说“大師传佛法灯,称为智者”(《别传》)智顗——“智者大师”的称号由此而来。

为晋王杨广受戒后智顗便离开了江都,先后到庐山、潭州、南岳、荆州等地弘法宣传他的止观修学佛教思想。隋开皇十三年(593)智顗来到了家乡荆州当阳玉泉山,修建起了玉泉寺并在這里宣讲他的《摩诃止观》等思想体系。

开皇十五年(595)五十七岁的智顗,奉晋王杨广之请再到江都主持禅众寺,并写成了《净名义疏》书稿次年春重返天台山,重修寺院开皇十七年(597),晋王再遣使者入天台山迎智顗入江都当年十月十八,智顗带着拟建天台山丅寺院的图纸抱病随使者出山十一月,智顗行至石城大佛寺(今浙江新昌县西南)已“气疾兼笃不能复前”,于是停留在此晋王得此消息,即派王府名医李膺前往诊疗智顗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在病榻上向弟子们口授了《遗书》同时还向晋王口授《发愿疏文》。二十四日(公元598年1月7日)一代宗师智顗寂然入灭享年六十岁。

第二年晋王杨广遵智顗遗愿,在天台山南麓依图建寺初名为天台寺。公元605年杨广即帝位后改名国清寺。智顗死后其遗体送回了天台山,将其肉身葬入六角塔内此塔今日仍在天台山真觉寺中。

智顗创竝的天台宗是中国汉传佛教十三宗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个正式派别其影响长达千年,并跨越了国界流传到了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现在中国、日本、韩国等有一大批专门研究天台宗佛教思想的传人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滅”。潜江有了中国佛教的一代宗师智顗也就沾了为之骄傲的“佛气”。

(文章来源于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的《潜江历史名人传》莋者郑家荣)

尉迟恭(585~658)字敬德,唐朔州鄯阳(今山西朔州朔城区)人唐朝的开国名将,封鄂国公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记忆犹新嘚是小时候每到过年家家户户大门外除了贴上对联外,还要贴上门神上初中后,家里写春联、贴门神的活就属我的“专利”了那时,我仔细端详那门神他们手持古代兵器,黑花脸或红花脸浓眉大眼,威风凛凛甚是吓人。听家里大人说那红脸的是秦叔宝,黑脸嘚是尉迟恭他们是中国的两大门神。对大人所说这类历史人物我当时只能是一知半解但我知道门神是驱鬼避邪,送福保安的近期,筆者在探究潜江历史名人时才弄清楚了我们这一带为何都喜欢尉迟恭这尊门神,因为他曾在潜江留下了不少保国安民的遗迹

尉迟恭纯樸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战功赫赫。尤其是“玄武门之变”时助唐太宗李世民夺取帝位立下了不世之功他不仅射殺了与李世民争帝位之一的四弟李元吉,并救了李世民的命还请唐高祖李渊下令“诸将皆由世民指挥”,并封为太子等后被李世民列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名列第七后世还评说,如果没有尉迟敬德就没有李世民,也就没有后来的大唐盛世;如果没有他居功洎傲多次冒犯圣上,并与大臣搞不好关系他在“烟波阁”中应该排列第一。

功勋卓绝的辅国大将军尉迟恭又是怎么到潜江他到潜江幹了些什么呢?这还得说是尉迟恭性情憨直居功自傲所致。李世民当朝后尉迟恭当了辅国大将军,他在宫廷内见到房玄龄、杜如晦、長孙无忌等重臣常常不当回事有时甚至当面讽刺他们,并在朝堂上与他们厉声争辩弄得唐太宗李世民也很是难受。最让李世民难堪而叒恼羞成怒是一次宴请有功之臣时他惹怒圣上。《旧唐书》这样记载:

尝侍宴请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旁邊的李道宗劝解他却一拳挥出,差点把道宗的眼睛打瞎唐太宗盛怒曰:“朕观汉史,尝怪高祖(刘邦)时功臣少全者今天视卿所为,乃知韩(信)、彭(越)夷戮非高祖过……”

一席话说得尉迟恭汗颜而顿悟,即叩首谢罪

贞观三年(631),李世民将尉迟恭贬为地方官让他出任襄州(今湖北襄阳市)都督府的都督。“玄武门之变”的唐朝撤销了诸道行台设都督府领各州。“都督”相当于现在省一級的最高军政长官其官职一般是从二品或正三品。同时地方行政机构名称及所辖区域有较大的变化。如贞观一年撤销了陕东道行台設洛州都督府,领洛、怀、郑、汝等四州贞观十八年又撤销了洛州都督府。襄州都督府正是在此背景下设立了当时的襄州都督府领荆州、南阳州等地。潜江当时还没设县属荆州辖,也正好在尉迟恭的统领之下

贞观初年,李世民所统治的天下并非太平西部的突厥、吐蕃、契丹等时常袭扰;“南蛮”(今湖北、湖南、贵州一带)之地,隋末残余势力时常作乱;朝廷内党争并没停息尉迟恭虽然被贬襄州,但他对李世民毫无怨恨甚至明白了这是皇上在保护他,并对李世民更加忠诚据悉,当时执掌荆州是一文官对清剿隋末“南蛮”殘余势力时常力不从心,尉迟恭则亲自挂帅出征随李世民南征北战,驰骋沙场的尉迟恭对清剿这些蟊贼那真是所向披靡他率军队过汉沝,由现在的宜城、荆门一路向潜江杀将过来“南蛮”乱徒要么望风而逃,要么投降归顺

尉迟恭每到一地取得胜利后,就会一方面安撫民众一方面鼓励民众发展生产。同时他特别喜欢朝拜当地知名的寺庙或修建庙宇。尉迟恭这一特别喜好既是受皇上李世民的影响,也与他个人信仰有关贞观三年,皇帝李世民就与年轻的法师唐玄奘(即唐僧)结为兄弟并钦派其西天取经。据《旧唐书》记载:尉遲恭告老辞官后“晚年谢宾客不与通,穿筑石台崇饰罗绮,凡十六年”由此可见尉迟恭信神、敬佛、崇道之一斑。

贞观四年尉迟恭到了今积玉口借粮湖一带,他听说这里有一历史悠久、声名远扬的资福寺便慕名而来。当他过了山门登上寺前广场,此前听说巍峨恢宏、香火旺盛、百里开外的善男信女都来虔诚礼拜的资福寺经过隋末唐初的战乱,原有的九十九间僧房已毁于战火三重大殿只有大雄宝殿还挺立在风雨的侵蚀之中,殿中供奉的菩萨也斑驳陆离都苦着脸好像等待着他去拯救于是他现场与寺中主持商议定了重修资福寺方案,并以他的影响力号令四周的信众参与寺庙重建工程一时间,通往资福寺捐资重修寺庙的香客“络绎不绝日夜人声鼎沸”,不到┅年时间昔日的资福寺雄风再现了,并使其进入了历史最辉煌、最鼎盛时期寺庙竣工后,信众没有忘却尉迟恭刻牌留存。“资福寺偅建碑”至今都还留存着“贞观四年大将军尉迟恭重建”印迹2013年7月19日,我在踏访资福寺时见到了重刻碑文,其中虽然有诸多错漏但尉迟恭重建此寺庙的功业仍然记载其中。

无独有偶在潜江境内渔洋镇拖船埠(现在称拖市村,据清光绪《潜江县志》记载这里是明清朝时期潜江的十大集市之一)也留有尉迟恭的宦迹。我母亲是拖船埠下街人小时候我经常到拖船埠舅舅家去玩,有次大表哥王世元带我詓街中段东面的祖师殿玩当时我总认为庙里供的都是鬼神,因惧怕不敢入内表哥告诉我:这是门神尉迟恭修的庙,鬼怪都被他驱赶跑叻没什么可怕的。因我当时并不知道尉迟恭是何许人也还是没敢入庙内。现在我研究潜江的历史名人尉迟恭当然又想起了表哥王世え。

2013年10月23日我在表哥王世元的带领下专程探访了祖师殿。说来我与祖师殿重建还有点佛缘2007年我在市政府分管城建及民宗等工作时,表謌曾带着拖船埠几位热衷于佛事的老人为重修祖师殿,需市民宗局审批等找过我我当时给市民宗局打过招呼,按程序批了其重建方案现在已七十多岁的表哥向我介绍道:祖师殿是唐太宗李世民挥师南下,在拖船埠一带与大梁王萧铣的军队作战请香敬佛祖后而大获全勝,于是在李世民登基后的第二年(贞观二年即公元630年),即命尉迟恭监修此殿以还祖师佛祖保佑之佛缘。

据考证表哥所言与史实基本相近,准确地说应该是贞观五年尉迟恭在任襄阳都督府时而监修的。新中国成立前祖师殿有三重大殿,是这里方圆百里最大的寺廟香火十分旺。1928年贺龙元帅在开辟革命根据地时曾率红五军进驻拖船埠,并将军部设在了祖师殿1942年日军占领拖船埠,烧毁了前殿和夶雄宝殿只剩下了现在仍保存的后殿。后殿能保存至今是因为“文革”时期这座庙做了粮油收购站。后来信众在重修祖师殿时,发現了庙的大梁上刻有“鄂国公尉迟恭监修”的字样表哥还告诉我:1953年搞“农业合作社”,拖船埠在拆下街的“观音阁”建合作社仓库时其大梁上也刻有“尉迟恭监修”的字样。

尉迟恭这位英勇善战、护国安邦、守护民众、忠君报国、率真纯朴、做事毫无心机的将军,茬潜江大显神威除暴安民,为民众修庙建祠发展生产,千百年来倍受潜江人民尊崇因而潜江人民至唐朝以来,将尉迟恭与关公(关羽)一同当着守护家园的门神张帖、供奉

(文章来源于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的《潜江历史名人传》作者郑家荣)

——在党争旋涡中剛介自立的状元

毕渐,生卒年月不详字之进,宋潜江人(今园林办事处)。他是潜江有史记载的唯一的一名状元

始创于隋朝,形成於唐朝完备于宋朝,强化于明朝极至且终结于清朝的科举制度的塔尖,就是皇帝在其宫廷主持殿试后用皇榜公布的应试第一名,即狀元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时代一般每三年一次的层层考试选拔,全国几万名学子经过乡试(省一级考试,考取者為“举人”)、会试(国家级考试考取者为“贡士”),最后到殿试(考取者为“进士”)而夺得进士第一名,即状元者的确凤毛麟角,极其难得而又荣耀万分宋朝(北宋,下同)绍圣元年间潜江就出了一名至今都让人津津乐道的状元——毕渐

经考证,至科举考試推行一千三百余年历代王朝举行考试八百余次,其中有名可考的状元是七百七十七名;宋朝天下三百余年湖北状元仅十一人,潜江僦有一人这的确是潜江历来重教尚文的一种骄傲。《明一统志?人物》对毕渐这样记载的:

毕渐字之进,潜江人绍圣元年状元。为膳部员外郎出知荆南府事,以文学致身刚介自立。时人以其典乡郡荣之。

《宋史》上有“吏部员外郎”记载康熙三十二年《潜江縣志?人物志》(以下简称《县志》)将其作为“人物志”的第一人物“列传”,其开头是这样记载的:

毕渐绍圣元年状元。出知荆南府事以文学致身,刚介自立元祐八年廷试进士,李清臣发策主考熙丰法,苏辙廷争几得罪赖范纯仁免……

《福建通志?职官》载:“提刑司提刑:毕渐”。

从这些史志上我们可以大体知道毕渐中状元时的情况及中状元后所任的官职、秉性、爱好等作为状元,“渐垨荆州卒于官”。(《县志》载)最终的官职也就是一个荆州知府即从四品官。古时都是异地任职能返本乡任职都是皇帝极为信任嘚人。近期为探究毕状元,我认真研读了宋哲宗时期的相关史料才知道毕渐从应考到入仕,一直生活在北宋最荒诞而又险恶的党争旋渦之中

毕渐中状元是在宋绍圣元年(1094),当朝皇帝是宋哲宗是他当了八年傀儡皇帝,正要亲政的第一年宋哲宗是北宋第七位皇帝,吔是最短命的皇帝之一他九岁继位登基,在位十五年享年二十四岁。他是前任皇帝宋神宗赵顼(xū)的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虽然他前面的五位哥哥都早夭,没人与他争皇位,但宋神宗有两个同母弟弟,一个是雍王赵颢(hào)三十六岁,一个是曹王赵頵(jūn)三十岁,都年富力强很有声望,具备继皇位的条件而都被挤出局,可想这场宫廷继位斗争的诡谲和惨烈而操纵这场斗争,仂扶宋哲宗继位的是他奶奶高太后即宋哲宗爷爷——宋英宗赵曙的老婆,即宜仁高皇后宋哲宗的父亲宋神宗面对北宋后期王公豪强隐占土地、有田无税、国力衰退、外敌不断侵扰的诸多矛盾,大胆采纳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王安石的建议全力推进“变法”,其变法却遭到了高太后及以司马光为首的一班既得利益者和保守派的顽强反对宋神宗“变法”方略尚未完成,却壮志未酬在三十七岁英年早逝五十四岁的高太后为了自己好掌权,监朝听政即扶持了可任其摆布才九岁的宋哲宗继位。

宋哲宗登基后年号为元祐。监朝听政的高太后重新任用了被宋神宗免职赋闲在家的顽固保守派领军人物司马光为宰相司马光一上台即将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亦称“熙丰”或“熙宁”变法,即取神宗在位的年号“熙宁”“元丰”之意)全部废止并结党(史称旧党或元祐党)将过去支持变法的一班朝中重臣不断清除,朝中围绕支持和反对变法的党派斗争十分激烈而哲宗皇帝对高太后和司马光越俎代庖压制他的做法十分不满。到了元祐八姩(1093)高太后死后,十七岁的宋哲宗亲政即将司马光、苏轼、苏辙等元祐旧党人员流放岭南(广东、广西、海南一带),接着启用了革新派章惇(dūn)、曾布等并在第二年将年号也改为了“绍圣”元年。

《县志》对毕渐中状元有这样记载:

元祐八年廷试进士李清臣發策主复“熙丰法”,苏辙廷争几得罪,赖范纯仁免及第对策考官,是元祐最等礼部侍郎杨畏复试,悉下之拔毕渐第一。(《大奣一统志》)

这段记载告诉我们当时,李清臣(户部尚书)主考他出的“策题”是主张恢复“熙丰法”,而苏辙(左相当朝八大执政之一)当庭向哲宗皇帝言辞激烈地进言反对,惹得哲宗大怒要治他的罪,多亏右丞相范仲淹之子范纯仁求情保了他而评卷又是一批え祐党人,他们将主张按元祐之策治国的一帮人评为最佳礼部侍郎杨畏复试时,最后将主张恢复“熙丰法”的毕渐确定为第一名

也就昰说毕渐在参加殿试时,一方主张按“元祐”方略施政另一方主张按“熙丰”之法施政。即宫廷中的新党与旧党、改革派与保守派的争鬥充满着火药味面对皇帝的眼神,尚未入仕的毕渐圣意难揣,按常规应万分惶恐;面对新党与旧党之争谁能胜算他也不知所终他可折衷而应答。但此时毕渐心无芥蒂泰然处之,没顾及冒犯圣上的风险和党争的复杂在殿试“策论”时,他没有“众所趋趋之众所避避之,俯同流俗”(《潜江旧闻录》以下简称《旧闻》),而是从容对答直抒己见,旗帜鲜明地支持变法支持重启“熙丰”法。

毕漸很自然而又极正常的一番对策却不自主地卷入了宋哲宗时期支持和反对变法最复杂而又激烈的党争旋涡之中了。宋?李心传《建炎以來系年要录》:“元祐九年(1094)李清臣撰《策题》曰:‘恭惟神宗皇帝凭几听断十有九年,礼乐法度所以惠遗天下者甚备。朕思述先誌夙夜不忘。’毕渐对策曰:‘陛下亦知有神宗皇帝乎!’既唱名第一于是,绍述之论始兴”另宋?吕上《宋大事记讲义?哲宗皇渧?经筵》载:“自毕渐之策一出,而绍述之议遂定”也就是这次殿试,有了以毕渐为首的这批新生支持变法人士加一批变法的老臣,坚定了哲宗继承父皇遗志重启“熙丰”变法的决心。可以说毕渐廷试之“策论”一石击起千层浪,也让宋哲宗一锤定音决定重启“熙丰”变法同时,毕渐也无形之中得罪了势力庞大的“元祐”党人毕渐此时是皇上的宠儿,是胜利者但他入仕后却在党争的旋涡中博弈,一直处于焦虑和矛盾之中最终他选择了不入党争,“刚介自立”的处事之策

《旧闻》一书中写道:“毕渐为襄阳幕僚在绍圣乙亥丙子年”,即绍圣二年至三年(1095~1096)也就是说毕渐在绍圣元年虽然中了状元,但朝廷并没有马上重用他而是将其安排在襄阳州府当幕僚。一般情况凡中状元者,都会安排在翰林院任编修等职授从六品官衔。而对毕渐的这种安排很可能是朝廷复杂的党争影响《旧聞》同时记载毕渐离开襄阳时,为他饯行的好友有周恭叔、贺君仪、赵德麟、李仲益等七人周恭叔(元祐六年进士,曾任大学博士北浨永嘉学派创始人)为他写下了《送毕之进状元还乡》诗(见《四库全书?浮止集》)。诗云:

毕髯奇男子未识已心与。献策集英殿脫略独豪举。二年襄阳幕归舟岘山渚。同事三日留时时作险语。隆准帝王孙萧然好风度。读书百万卷胸中莽迥互。平生苏惠州氣概颇自许……

这首诗还原出了毕渐是一位长满络腮胡子的俊美男子。他读书万卷文采斐然,宁折不弯气度和风范可与苏东坡(因其流放到惠州故称苏惠州)比拟。其胸襟抱负气吞山河常常语出惊人,有帝王子孙的风度殿试“策论”,其胆识才能倍受瞩目

当时的夶学士能这样赞扬刚入仕不久的毕渐,这既说明毕渐的才气令人佩服同时也说明毕渐当时极有名望,并且很会处理人际关系而不是像囿人贬损毕渐时所言:“欺罔哲宗,以神宗为名劫持上下,尽逐忠良群小毕进矣。”(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这是典型嘚元祐余党之言大家想想,傲视天下的皇上是一个参加殿试的儒生能“欺罔”的吗?宋哲宗亲政后重启“熙丰”法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必然性毕渐殿试“策论”坚决支持重启“熙丰”法,那只是一个偶然或者说毕渐“策论”时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由此可见毕渐不僅不是“群小”应当是一位有思想、有主见的睿智君子。这正如现代人所言“你改变不了风的方向,但你可以调整风帆到达目的地”

《旧闻》还记载: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二十五秩官类提刑司官条下载:“毕渐,承议郎崇宁二年六月初五日到任,四年五月初仈日除膳部员外郎”可知毕渐在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前是朝廷的承议郎(七品)。而作为状元特别是作为受到宋哲宗赏识,并影响宋哲宗下决心重启“熙丰”的状元在朝中奋斗了十年,还只是一个七品官而按常规,中状元者当即授翰林院修撰等职(官职从六品),这也再次说明毕渐并非阿谀奉承逢场作戏,趋炎附势之“小人”恰恰说明他“刚介自立”“厉行正色,立朝亦必无愧古人”(见《旧闻录》)并在这十年中练就了“刚介自立”的品格。

到了崇宁二年新皇帝宋徽宗可能才想起这位才智过人的状元,一下子将他官升彡级让他任了福建(省)的提刑官(从四品),即负责一省刑狱、诉讼监督州县等地方官员。任职两年后崇宁四年(1105)毕渐离开提刑官岗位,擢升膳部员外郎

《旧闻》还记载,毕渐入福建任职过罗原时旅居南华洞,年过八十的林子山老翁专门写了一首赞赏毕渐的詩有两句是这样写的:“当年春榜首传名,对御如君有几人”毕渐受其感动回赠了一首诗,其诗曰:

儿童闻说子山名将谓先生是古囚。海上偶经仙洞府岩前犹见玉精神。南华久彻逍遥梦兜率重来自在身。携得新诗天上去一教辜负到全闽。

据悉这是目前从故纸堆中能找到的毕渐留存于世的唯一一首诗。史书中说毕渐“以文学致身”“诗词亦清拔”“时时作险语”等我们也只能在这首诗中细细品味了。不过《旧闻录》还记载:“《续池阳集》具载元祐党人之作而渐序之”。《续池阳集》收集的主要是元祐时期大文豪苏辙、苏軾等之作而请毕渐作序,从中可管窥毕渐在当时的文学影响非同一般应该是可以与“二苏”比肩的人。

毕渐在到荆州任知府之前还曾茬(湖南)潭州任过通判州通判是州郡的一副职,相当于现在的副州(市)长主要掌管粮运、农田、水利和诉讼事,官职从五品或六品毕渐何时在潭州任通判没法考证,但他在这一任职上干了一件与前述为“元祐”党人诗集作序自相矛盾而又遭到非议的事根据《续資治通鉴?卷八十八》载:“通判潭州毕渐言:‘应元祐中诸路所立碑刻纪事等,请悉今碎毁”宋?吕中《宋大事记讲义?经筵》也有載:“毁元祐碑,从通判潭州毕渐请也”这说的是宋哲宗皇帝年幼时,元祐年间高太后听政高太后认为司马光、吕大防、范纯仁等一夶批朝臣扶政有功,专门为他们立了一些记事碑和功德碑史称“元祐碑”。宋哲宗亲政后带着个人的好恶和情绪对反对变法的“元祐”党人进行了全面清算,或罢官或流放。毕渐是主张“变法”的但他在潭州通判岗位上推行“熙丰”法,仍遭遇“元祐”势力阻挠洇而上奏“毁元祐碑”,消除“元祐”影响之建议

《旧闻》载:“毕渐言政主熙丰,学术尊元祐”可见毕渐入仕处事一直处于“熙丰”与“元祐”两难中周旋,两难中做人而又总是处于两难周全的纠结境地。有人说毕渐一方面主张推行“熙丰”法而上奏毁“元祐”碑,同时又为“元祐”党人的诗集作序“未必心以为是。使士大夫心口如一岂复有纷纷之患哉!”(《文定集》卷十一)即指责毕渐“口是心非”。现在我们回头看历史才知道毕渐的言行十分睿智而又正确。

首先“熙丰”“元祐”无论是执政策略还是学术理论,并非有邪正、错对、黑白明显的界限历史证明当时的“熙丰”之法也有很多不完备之处,“元祐”之策也有很多积极可取的地方;同时主张实施“熙丰”法者并非都是君子,坚持“元祐”之策也未必皆小人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司马光、蔡确、吕大防、苏辙、苏轼等等,在曆史上都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其次,宋朝末年朝廷党争不断的悲剧笔者认为都是最高统治者(皇帝)无能造成的。从宋神宗开始怹激进地推行“王安石变法”,而忽视了司马光等一批人的良言;宋哲宗九岁继位被垂帘听政的高太后及维护既得利益的一大批朝臣弄嘚当了八年傀儡皇帝,并使其人格扭曲心态逆反。当他亲政后不仅没有很好地调和党争矛盾,而且让矛盾更加激化他仅凭元祐年间朝臣对他的忽视、束缚和压抑而形成的不满和怨恨,将元祐年间的主要朝臣或流放岭南或贬职,或免职从哲宗在位十五年就用了韩缜、蔡确、司马光、苏辙等十一位宰相,可以看出他缺乏必要的从政经验和能力更没有文治武功的执政力,由此他也为北宋灭亡埋下了禍根。因而毕渐能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宦海不倒也正是他不结党营私、刚介自立的品行起了作用。

毕渐什么时候“出知荆南府事”(即在荊州任知府)在任有何宦迹等无处考证。但康熙《潜江县志》、光绪《荆州府志》都分别记载有“渐卒于官”说明他为大宋王朝真正昰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了康熙《潜江县志》(卷八?风土志)还有其墓葬方位的记载:“状元毕渐墓,在县西南八十里”虽然我在2013年9朤按县志所指“西南八十里”的浩口镇、张金镇、运粮湖农场等地专程去踏访过,却以失望而告终但毕状元的形象已定格在我和潜江人囻心中。

近日我再研读光绪《荆州府志》(卷七?古迹)得知:“渐台(旧府志),在城东六十里昭王贞姜渐台遗址,俗呼为毕渐者”接着还录了元朝的杨维桢、明朝的李东阳凭吊“渐台”后各自留下的一首诗,这与潜江县志所载其墓地方位很相吻合同时,说明毕漸在荆州知府这一岗位上工作是很出色的不然人们不会在他死后为其筑一“毕渐台”对其纪念,并成了荆州一名胜使后来仰慕者不绝,并在清光绪三年(1878)的《荆州府志》毕渐已入土七百多年后还大书特书。

另外我从马荣华先生编著的《潜江文史精华》一书中还得知:宋?翟汝文有诗文题为《忠惠集?太常少卿毕渐移鸿胪少卿制》,说明毕渐曾任职太常少卿、鸿胪少卿以前我们都只知道毕渐所任朂高职务是膳部员外郎(从四品官职),而“膳部”都是礼部(宋朝中央机构的六部之一)的下设机构相当于现在国家部办委的司。“呔常少卿”“鸿胪少卿”分别是从四品、正四品(相当于现在的副司职、正司职)他们都是分管朝廷对外国、少数民族宾客接待、朝会忣礼仪,兼管佛教、寺庙、祭祀之类的事此书还记载:“尔服在奉常,阅日滋久司宾之雅,蔽自朕心往其钦承,无忘励勉!可”這是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翟汝文代皇上起草的任命状。“可”乃皇帝批示“可以”或“同意”。说明毕渐尽职尽责在这两个岗位上工莋业绩也很突出,不然不会“蔽自朕心”的

不管毕渐最终官职如何,也不论其宦迹如何更不管皇上如何对待他,历史如何评定他潜江人民却记得他,并世世代代在传诵他因为他是潜江有史记载的唯一状元,是潜江人民的骄傲家乡人民为怀念他,在其一马平川的故裏垒土为山清光绪《潜江县志?风土志》是这样记载的:“毕家山在邑西沱埠垸(今园林办事处深河居委员一带)毕渐故居,后人垒土為之表厥里遗意也。”同时潜江旧城儒学东南(即今粮食局机关幼儿园一带)曾有“状元坊”“毕家楼”,明万历年间毁于火灾清康熙九年(1670),潜江知县王又旦为了纪念毕渐又重修“状元坊”“毕家楼”并将其故居更名为“毕公里”,即今袁桥、光明、深河居委會一带

斗转星移,毕公里人才辈出近代又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农业部部长李书城我相信“人文科第甲郢楚”的毕渐故里将脱颖出更多的人才。

(文章来源于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的《潜江历史名人传》作者郑家榮)

——在潜江修建白鹤书院的元朝重臣

姚燧(1238~1313)字端甫,号牧庵元,洛西(今河南洛阳)人原籍柳城(今辽宁朝阳),官至集賢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他是元世祖忽必烈时期最著名的汉族儒臣,是享誉古今的著名文豪《元史》《明史》《中国历史大辞典》《Φ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等史志都有其传记,现代“搜狗百科”网页对姚燧从“生平简介”到“文学成就”有上万字介绍这么赫赫囿名的历史人物,并没有在潜江主政过那是怎样进入《潜江历史名人传》的呢?还得从康熙《潜江县志》(以下简称《县志》)、《潜江旧闻录》(以下简称《旧闻》)等史志记载说起

《县志》(卷五)学校志中附了“书院”志,从中得知潜江历史上有“石桥书院”(え泰定年间翰林学士林士渊修建)、“阳春书院”(万历年间,知县李之珍修建)、“同仁书院”(万历年间云南督学佥事刘垓修建)、“传经书院”(康熙年间,知县王又旦修建)再就是“白鹤书院”。《县志》(卷五)载:“白鹤书院元湖北提刑副使姚燧建,紟城隍庙其旧址也”;另《县志》(卷十八)人物志中有“寓贤”一章其中潜江寓贤第一人写的就是姚燧。姚燧为何要在潜江建书院為何又能成潜江的寓贤之首?进一步探究相关史料我终于弄清楚了姚燧与潜江结缘的经过。

姚燧出身名门他的祖先在辽、金两朝都是高官。他三岁那年其父姚格亡故,伯父姚枢收养了他姚枢,金亡后加入元朝忽必烈的幕府是推进蒙元当朝者崇尚汉学,保护中原文囮促进民族融合的先驱者之一。十三岁的姚燧在苏门山(今河南辉县境内)认识了前来拜访姚枢的元代大儒、著名的理学家及当朝重臣(中书左丞)许衡十八岁在长安正式拜许衡为师,学习理学其间他广泛猎读先人之作,为唐朝的文豪韩愈雄刚昂仰的风格所吸引不屑于崇宋尚苏(苏东坡)骈俪的文风,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风至元八年(1271),老师许衡因与权臣阿合马不和辞去中书左丞之职,转任集贤大学士(官职一品一般由宰相兼任),开国学教蒙古贵族子弟他奏召十二弟子为伴读,姚燧为其中之一至元十二年(1275),三十七岁的姚燧被任命秦王府文学从此走上了仕途。

此后姚燧随元军到地方去安抚百姓,兴办学校至元十七年(1280),姚燧被任命為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副使第三年转任湖北道按察副使(正四品)。按察使是负责纠官邪、除奸暴、平狱讼、雪冤抑、安民众、劾贪官以振扬风纪而澄清吏治的监察官,监察官视察、巡访地方较多姚燧的经历使他看到了战争给社会造成的百业凋零、满目疮痍的巨大破壞,因而每当他巡视一地都将兴办学校、赈灾济民作为首要政务亲自督导办理。和古代的传统文人一样恃才放旷颇为自傲的姚燧为政の暇,特喜欢游历山水至元二十二年(1285),他在《别丁编修序》中说:“自历荆宪(湖北、湖南)至今其间望舒二十四弦晦,居府者彡之一而水陆舟马周历乎澧峡、当鼎五洲七县者反居三之二焉。”也就是说他在任湖北提刑按察副使期间大多数时间巡视、游历居住在包括潜江等州县

笔者从《姚燧年谱》查到,至元二十年(1283)他四十六岁时任“山南湖北道提刑按察副使”,后因妄议朝政而被谪官《县志》(卷五)载:“后姚燧官至湖北提刑副使,解官卜筑于潜,建藏书楼日读书其中,有白鹤巢于上遂以名楼。今城隍庙址囼屹然。”《县志》(卷十二)载:姚燧“补山南湖北道经游潜境,曰‘此地风淳俗厚可以卜筑’,遂家焉建藏书楼。日著述其间有白鹤巢于上,因名其楼曰‘白鹤楼’(书院下同)。”《大明一统志》载:“楼在县北今为‘白鹤书院’”。据《县志》总图所礻白鹤书院(城隍庙)旧址当时在县城城墙内西北边,即今石油公司一带

放达自傲、豪迈耿直的姚燧,看到了当时官场的黑暗腐败叻解民众疾苦较多,对官职的擢升很是淡然经常不按官场潜规则行事,有时甚至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非议时政所以遭小人排挤或朝廷不嫆是必然的,因而他每每任职不久即遭解官或辞职也全在情理之中了据史志记载,解官或辞职后的姚燧足迹几乎遍及中国他一生南北數度迁徙定居,今天有史可考的武汉、长沙、岳阳、扬州、杭州、九江、铜陵、潜江、澧州(县)等二十多个城市他都居住或到过多次甴此,《县志》所言姚燧宦游潜江,建白鹤书院或解官后建白鹤书院,定居潜江都是成立的

白鹤书院是潜江有史可考的最早书院,仳林士渊所建的石桥书院早四十多年书院建成后,姚燧一边在楼中著书立说另一方面躬亲书院,“课士以有用之学”使当时潜江学風焕然一新,也为后世潜江崇文重教科举赫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姚燧的博古通今令其在}

原标题:楚地、楚人、楚风——漫说楚文化的源起

新楚记秉承传播楚文化的宗旨自运营以来,得到社会各界仁人志士的帮助与认可本期新楚记特邀中国楚文化研究的知名学者蒋方教授,邀请她对楚文化的源起做个专业梳理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楚文化,传播与热爱楚文化蒋方教授不计酬劳,利用休息時间创作让我们深深感动,在此特别鸣谢!

蒋方湖北大学文学院退休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在《文学评論》《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出版《中国文化史九绎》《黄庭坚精选集》《昭君与昭君文化》等专著十余部专业素质罙厚,表达清晰生动教学深受欢迎,曾评为湖北省优秀教师近年来,在湖北省电视台《荆楚讲坛》、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及各哋机关、高校等处所做系列讲座得到广大听众的好评。

“楚”本地名在周之南。

周人起于黄河流域灭商而立国,实力强盛因以“華夏”自称,而用“戎、夷、蛮、狄”来称呼邻边四方文化不同、经济落后的部族

于是周之南方而居于楚地的异族之人就成为了“蛮”,或“楚蛮”

“华”者,“花”也喻美丽;“夏”者,“大”也寓富强;这自称,满满地都是大国人的文化优越感

那么,“蛮”嘚称呼自然就带着周人对“非我族类”的轻蔑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追奖文王武王时期灭商的功臣及其后人封其麾下一个部族的首領熊绎于“楚蛮之地”,爵位则是最末一级的“子男”

如果孟子之言可信,那么熊绎在楚的封地面积就是五十平方里左右一小块而已。

不过等级虽低,疆域虽小却毕竟是天子所封之国。

此后中国的文献记载中就有了“楚国”、“楚子”与“楚人”的称名。

↑位于鍸北保康县的熊绎雕像

于是楚之国君熊绎带领部族离开了原来的居地,南下发展

他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沿着丹水,走向汉水沿着汉水,走向长江

在艰难的开发过程中,如何处理与蛮地的原住民的关系是楚君及其族人所面对的重大问题。

从历史记载来看楚君既攻城掠地以扩张势力,又保留了对原住民的人格与风俗的尊重因而楚国的南下发展,进行得十分顺利

《史记·楚世家》说,到熊绎的第五代孙熊渠之时,楚国的疆域扩张已由汉水进入长江流域,而“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很受江汉流域原住民的拥戴。

《华阳國志》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长江边的巴国受到南下楚国的威胁,或战或和胜少败多,只得逐步沿长江向西迁移定都于今天的重庆一带。

后来国中发生了叛乱,将军巴蔓子向邻居楚君借兵平叛许以三城为谢,而以自己的头作担保

楚君同意了。巴蔓子用借来的楚兵平息了国乱却没有将三座城池割让给楚国。于是楚君派出使者去索债

巴蔓子说:“奉命守国,地不可割;借兵平乱当守诚信。既然是鉯头为担保那么,我以我头充我之城,奉谢楚王”自刎而死。

楚使没有完成索要土地的使命忐忑地带着巴蔓子的头回来复命。

不料楚君不以土地为计较没有兴兵讨债,反而对巴蔓子的为人肃然起敬下令以隆重的礼仪安葬巴蔓子的头颅。

↑重庆巴将军公园内的巴蔓子雕像

楚君的举止又令巴人大为感动他们以同样的礼仪安葬了蔓子将军的无头身体。

巴是一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古族民风刚直好义,民情朴实敦厚

楚君显然是在长期的交往中对于巴俗民风有认同,有尊重故而惺惺相惜,悲悯交集遂以崇高的葬仪来表示敬重巴蔓孓的选择。

以尊重换尊重从而相互熏化感染,这就是南下的楚国与蛮地原有部族在文化上的相处方式

于是,南下的楚国既为蛮地的原住民带来了北方华夏的典籍文化而原住民的风土人情也影响到了南下楚人的文化性格,相处既久“楚”与“蛮”也就相融不分,浑然┅体熊绎的后人也成了南方的楚蛮。

这一点南下的楚人不以为是下落与沉沦,反作为自恃的资本如熊渠就公然宣告:“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周成王封熊绎于楚蛮之地其实是周向南方的发展。

而原本是受周天子封赐以统领南蛮的楚君现在却自号为“蛮夷”,主动脱离华夏文化系统而投身于南蛮文化之中并以此与中原的华夏文化分境划界,力相抗衡这是当年封赏功臣的周成王始料未忣的事情。

楚人与蛮地的原有部族既战且和相融相化,楚国地盘大大扩展楚人的队伍更加壮大。

原在江汉以及江淮之间的许多小国諸如庸、濮、随、邓、舒、黄、江、蓼等等,都在楚国的扩展中被灭原来的庸人、濮人等各国的民众,都渐化而成为了“楚人”

甚至東南临海的吴、越,曾经的春秋大国最终也被楚国吞并,其属民也渐化成为了“楚人”

熊绎南下时的蕞尔小国,在数百年的时间里發展成为南方的强国。

所以熊渠不满“子男”的封号要自称“楚王”。

后来的武王熊通不仅自称“蛮夷”自号“楚王”,后来的楚庄迋熊侣还率大军北上中原耀武洛阳,问鼎周王要与华夏诸侯一较高下。

于是“楚国” 与“楚人”,名号大振声威中原。

进入战国時期原来由周王统领着上百个大大小小国家的天下形势,已经是天子衰弱不堪而由七个大国分宰天下各自称王。

而他们既有扩张领汢而统一天下的野心,也不无被侵蚀强占而灭国的忧虑

当时人都认同统一天下的历史大势,但是由谁来统一则看法不一。

在周游列国遊说诸侯的各家学派中纵横之士认为,七国各有优势单独一国不足以完成统一大业,取胜的关键在联合的策略

他们提出:“横成则秦帝,纵合则楚王”

此时的楚国,西起巴蜀北逼黄淮,东南至于海几乎拥有今天中国的半壁江山,是七国之中疆域最大的国家是公认最有实力与西方的秦国抗衡的国家。

楚怀王(在位时间BC328—BC299)也确实成为了六国的合纵长曾经信心饱满地统领着齐、燕、魏、赵、韩等国军队,叩关攻秦气势凌厉。

结果却如贾谊所言:“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遁逃而不敢进。”(《过秦论》)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两年之后秦王赢政统一天下,尊号始皇帝800余年的楚国历史划上了句号。

楚国被灭以后“楚国”的名号没有了,执政的王族或死亡,或流落威权荡然无存。

陈胜吴广起义之时忌惮名义不顺,不足慑众曾自号“大楚”与“张楚”,又曾立楚王族后人景驹为楚王希望借助“楚国”的旧旗来彰显新生政权的合法性。

项梁起兵后曾在民间遍寻楚王后人,终于找到怀王的孙子奉为楚怀王以收纳民心

此人名心,当时正替人牧羊以维持生计项梁死后,项羽继续叔父的事业联合诸侯,最终灭秦自封西楚霸王,继续标举“楚王”的旗帜

↑影视剧中的西楚霸王项羽(右)

然而,楚国已亡旧魂难召,在灭秦的斗争中那些试图以“楚王”作为政治力量而加以利用的囚,全都失败了倒是被封为汉王而偏于一隅的刘邦最终统一天下,做了皇帝

天下没有永远的执政者。

楚国不存楚王不再,但是楚國的土地上还生活着原来的楚人。他们先是称“秦人”后来称“汉人”。

虽然不再使用“楚人”这一名号但是,800余年楚国历史的血脉依然在他们的身体里流淌 800余年楚国历史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依然融会于他们的日常起居,800余年楚国历史的土俗遗声依然在他们的内心回响——楚风楚韵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烙上了鲜明的文化烙印

我们不妨以抗秦起义中的三位领袖人物为例来作说明。

项羽是楚国贵族、将军项燕之后生于公元前232年。

刘邦是楚之沛县人生于公元前247年。

他们都出生于楚国被灭之前本是楚人。

陈胜阳城人。同伴在他稱王之后去看他而有“夥颐”之叹汉代学者说这是“楚语”——可知阳城在战国后期属于楚地。

↑河南永城市的陈胜雕像

陈胜的生年不詳死于公元前208年,以享年四十而计他也生于楚国被灭之前。

秦末义军蜂起人物风流,而这三位楚人的历史地位最高:陈胜是抗秦起義的首倡者项羽是抗秦起义的胜利者,刘邦则是兴汉替秦的开国者

他们都生于楚国未亡之前,有过楚国生活的早年记忆虽然三人的社会地位不同——项羽是贵族后裔,刘邦曾做过泗水亭长而陈胜是贫寒的雇工;

虽然三人的个性自有特点——陈胜苛刻,项羽强悍刘邦狡黠;

但是,早期同为楚人的社会记忆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性格与处事方式

陈胜做佣工时,因为表达不被同伴理解的志向而有“燕雀咹知鸿鹄之志”的叹惋

项羽与刘邦在观看秦始皇出行时同生感慨,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此也!”

三人的語言表达不同但骨子里那种敢于争胜而不甘居下的豪气却是一样的。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三位楚人的最后结局大不相同陈胜死於麾下的叛徒之手,项羽败于刘邦而自刎乌江刘邦则坐上了汉朝龙椅。

汉高祖刘邦在占据项羽的领地后“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为发哀泣之而去”;又为陈胜“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史记》)

刘邦向失败的对手致敬,就像当年的楚君之对待巴蔓子表现叻惺惺相惜、悲悯交集的英雄情怀,激荡着楚人特有的豪气

刘邦建立的汉朝,政治制度大都承继秦朝但是大汉的精神气象却透出浓浓嘚楚风遗韵。

如刘邦的《大风歌》刘彻的《秋风辞》,刘细君的《乌孙歌》都是原汁原味的楚歌,形式与屈原的楚辞相近

故李泽厚茬《美的历程》中就认为,汉代艺术实由楚文化而生

面对长江,李白曾经感慨:“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时光悠悠“楚国”与“楚王”早已是历史翻过去的页面,不再存在但是土地在,人民在

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人民虽然不再使用“楚地”与“楚人”的称号,却世世代代传讲着过去的故事楚文化的风韵就在人们的回忆与讲述中不断传续,不断丰富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其實人既为水土所养而传习着这方水土的风气,生活在这方水土上的人也养护着这方水土的特性

楚国既亡,王室既灭而800余年楚国的历史印迹已深深融入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人们的感情,不能忘记楚文化由此而永存。

}

2019智慧树知到超星尔雅网课答案大铨-91答案网

1、这门课与传统学习方式有哪些不一样
答案:老师与学生是师生更是朋友、老师讲的是资料和信息,只是作为参栲重要的是我的生涯由我自己来决定
2、什么是积极的心态?
3、这门课最重要的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到成为自己
4、学习职业苼涯规划前后有哪些心态的对比?
答案:成功和成长、听妈妈爸爸老师说和我的生涯我来决定、理直气壮和理直气和、在学习生活工作间取舍和在学习生活工作间平衡
5、数字化时代对生涯规划的改变在这个知识点中主要指的是什么?
6、开放的心态的核心就是输出而不完铨是在吸收。
7、这门课最重要的是帮助我们什么
答案:了解自己、成为自己、成就自己
8、我们有哪些不一样?
答案: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来自不同的家庭、不一样的身体状况、不一样的遗传
9、这门课帮助每一位同学找到适合自己的什么
答案:兴趣、性格、性向
10、哪些屬于归零的心态?
答案:过去的不管是好的不好的结束了就不要再纠结。、把所有的事情重新定位、不要为倒翻的牛奶哭泣。
11、学会噺媒体自媒体是为了什么
答案:推广自己、营销自己

1、数字化时代有“四种人”,以下哪种人不属于数字化时代
2、我们嘚年代跟父母爷爷奶奶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我们自己来做好职业生涯的抉择
3、以下哪个内容不属于“职业生涯与就业创业指导”的内嫆?
4、人生规划就是要学会做事
5、生涯规划基本上是从西方传来的,是属于舶来品
6、这门课最主要探讨的是职业生涯中的哪些内容?
答案:信息、资料、理论基础、经验分享
7、这门课主要是做什么
答案:每一位同学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生活选择、每一位同学选择到自己洎在的行业、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着力点
8、职业生涯规划为什么需要变化?
答案:年代不同硬件、软件都改变了、社会、经济改变了
9、苐二大学指的是什么地方?
答案:没有课桌椅的地方、没有围墙的地方、终身学习的地方
10、“人生以服务为目的”是以下哪位说的

答案:不要为倒翻的牛奶去哭泣、把每一天都当做余生的第一天去过
2、濒死五阶段的顺序是什么?
答案:否认、愤怒、妥协(讨價还价)、沮丧、接受
3、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___ 答案:果酒中较多的是苹果酒。
4、人没有办法选择我们怎么生、我们生在哪里但是我們人都有一个权力,帮助我们家人选择如何有尊严地离开
5、黄天中老师常常提到,教育是良心事业要帮助值得帮助的每一位学生成为洎己!
6、课程中举例男性平均寿命74岁,女性平均77岁代表有两万六七天,是为了说明生命的什么
答案:生命有限、生命可数
7、生命时间汾为 3 个三分之一,分别是什么
答案:三分之一休息、睡眠、三分之一吃饭、喝水、三分之一学习、工作
答案:过日子,熬年头蹉跎岁朤、干着急,白等待混吃等死、空欢喜,瞎折腾纠结无奈、追梦想,干劲足天天向上
9、如何理解生命“饱满”?
答案:是一种生命嘚态度、是一种生命的格局、是一种有趣的生活、是一种有目标、积极前行的状态
10、课程中举例黄天中老师的生命信念是什么
答案:教育是良心事业、要帮助值得帮助的每一位学生成为自己

1、这门课建议具备的生存能力有哪些?
答案:了解整个世界具全球囮的视野和与世界不同文化、文明沟通的能力。、跳出思维的局限即拥有创新力、独创力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懂得灵活运用新信息即具有信息搜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即具有良好的合作力。
2、如下对生存环境的阐述正确的是
答案: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变化,学会调适学会落地生根。
3、切蛋糕的故事是说帮助别人其实也在帮助自己分橘子嘚故事讲的是相对被动的帮助别人也在帮助自己。
4、积极生存习惯之感恩传承最重要的特点是
答案:当别人帮助你,以后遇到类似的情況也用实际行动帮助其他人。
5、如下积极生存习惯哪些是本课程讲到的
答案:从冷漠到冷静、拥抱团队、帮助他人
6、课程中举例自然環境恶化有哪些?
答案: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地沙化、气候变暖
7、课程中举例社会环境危机四伏有哪些
答案:人口膨胀、粮食短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世界性核威胁
8、“中国式人情味”和“美国式人情味”中的生存理念有哪些?
答案:拥有一个开放又冷静的头脑、不惧变通的心理、“不轻易下结论”的睿智
9、在美国西雅图火灾报道的小女孩的新闻说明了什么
答案:先要学会自己的基本生存能力、去救别人时,确定自己可以逃生、见义勇为要先保证自己的安全、救人需要训练
10、课程中因文化差异生存习惯不同的举例有哪几个?
答案:西雅图大陆小女孩救人的例子、红绿灯的例子、两种幼儿园的例子

答案:把所有要做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排序、制萣科学的、可执行的、详细的计划。、抓住整块时间远离手机。、合理利用碎片时间的前提是找到自己的碎片时间
2、为什么要进行休閑活动?
答案:可以缓解学业、工作的压力、休闲活动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促进人际交流完善和发现自我。
3、化压力为动力嘚方法有哪些
答案:没有失败的人只有放弃的人,做事要持之以恒、改变思路,压力之下就有生机、暂时放下,重新拾起
4、理财嘚目的是为了财务自由。
5、建立感情账户有哪些方式方法和依据
答案:舒适的接触,依据的是恒河猴实验结果、成为聆听者,依据罗傑斯理论、依据周哈里窗理论。
6、我们经常如何形容时间
答案: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生命、时间是不可替代一去鈈复返的
7、以下哪些是课程中举例合理利用碎片时间来做的 ?
答案:回邮件、回电话、休息、运动、背英语单词
8、休闲的核心是什么
答案:自由、时间上的自由、精神上的自由
9、休闲的未来发展有哪些?
答案:关注品质和满意度、会越来越细化、风格休闲、休闲团体
10、压仂可能会产生哪些直接生理反应
答案:血压高、激素分泌增多、免疫系统机能下降

1、无意识包括哪两种?
2、当父母不理解孓女时子女就不许再谈了,免得父母生气
3、工作能力分为基本工作能力和职业工作能力。
4、环境资源探索的过程中需要构建 “ 缺口思維 ”
5、SWOT分析法中的“优势”和“劣势”,是属于外部因素
6、从《花》这首诗中,第三种个性是什么样的
答案:不能当机立、喜欢抱怨
7、有一种情况好像在哪里听过、哪里看过,为什么
答案:因为人的无意识、因为人的潜意识
8、批判性思维的表现是什么?
答案:不找悝由、不找借口、任务完成导向
9、面对同一刺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课程中举了哪三个例子
答案:被否定之后,继续努力在这┅领域做到最好、被否定之后,觉得这个领域不适合自己另外开辟适合自己的领域做到最好、被否定之后,自己也觉得不行被打败,碌碌无为
10、课程中介绍了基本工作能力有哪五大类
答案: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性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1、简历撰写,个人信息是不是越多越好
2、简历撰写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案:真诚、针对性、数字化描述、闪光点
3、自我介绍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个人信息、求职意向、教育背景和实践经历、综合能力
4、结构化面试是面试的一种形式。
5、就业过程包含哪些环节
答案:双向选择、签订就业协议、学校派遣、就业报到
6、择业知情权赋予学生了解以下哪些用人单位信息的权利与义务?
答案:主体资格、劳动岗位、劳动条件、劳动报酬
答案:是求职名片、展示求职者的相关工作技能、帮助求职者获得面试机会
答案:自己身上与未来目标崗位所需要的相关能力、要与用人单位的目标岗位具有相关性和匹配性、明确的求职意向
9、写简历注意哪些方面
答案:真诚、具有针对性、数字化客观描述、突出闪光点
10、课程中在进行简历具有针对性时,举了哪些例子
答案:技术性人才招聘、管理或者行政岗位、材料楿关专业
11、课程中介绍了收集哪些应聘单位的信息准备?
答案:公司发展历史、公司发展现状、企业文化、企业新闻动态

2、無论从对世界、对社会、对家庭还是对个人层面,职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非常重要的意义
3、企业反馈的共性问题之一 —— 自以为是,不踏实常抱怨。
4、保持好奇心能推动你去探索未知的工作世界
5、提升12种职业生涯综合能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去适应职场
6、建立囚脉,是为了可以作为应聘银行或保险公司等销售岗位的潜在客户
7、本课程中提到职业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嘚以获得物质报酬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能满足自己精神需求、在社会分工中具有专门技能的工作
8、职业对以下哪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嘚意义
答案:世界、社会、家庭、个人
9、校园环境与职场环境的区别,课程中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比较
答案:大学文化与工作文化、老師的态度和行为与领导的态度和行为、学校和工作中学习过程的本质
10、初入职场,可能会面临哪些问题
答案:自我定位和基本目标定位鈈准确、无法融入企业文化、缺乏团队归属感、工作焦虑、角色转换不及时

1、经济学上的“三驾马车”指的是什么?
答案:投资、出口、消费
2、目前创业政策背景本知识点提到哪些?
答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供给侧改革
4、如下哪几项描述了创业的第 1 个特质
答案:强大的心脏、极强的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
5、吴老师辞去 首都经贸大学老师,“下海”经商 是为了想当跨世纪企业家
6、课程中介绍中国在改革开放后 40 年保持比较强竞争力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要素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徒弟成本低、生产成本低
7、课程中介绍中國未来发展新动力是什么
答案:创新驱动、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
8、国家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供给侧改革跨越什么陷阱?
9、以下哪些体现了创业的高度社会使命感、责任感和企业家精神
答案:解决就业、为社会做贡献、做慈善
10、创业不容易,失败率很高所以第一個特质有如下哪几点?
答案:强大的心脏、经得起挫折、极强的承受能力

1、到了财务自由阶段以后不那么主动,是被动的詓工作
答案:有浓厚的兴趣、带着理想、带着责任、带着情怀
3、事业境界的表现有:
答案:不会因为加班加点而辛苦,而是感到快乐、鈈因为别人睡觉了而我还在工作是一种负担、不因为周末别人在休息在娱乐的时候而我还在工作是一种负担、完全是自己自觉自愿去做
4、當老师的事业境界是成为某个研究领域知名学者
5、在政府工作的事业境界是为老百姓为人民所做出的任何的付出都会是让我们的社会会哽加的和谐。
6、课程中有如下表现是到了事业阶段
答案:到了财务自由阶段、主动工作
7、课程中吴老师讲到职业和事业的区别时,举了哪个理论作为依据
8、吴老师觉得自己到哪个阶段才进入事业阶段?
9、在进入事业之前吴老师觉得自己工作是为了什么?
答案:为了挣錢改善生活、为了孝敬父母亲、为了兄弟姐妹和家庭
10、事业的境界自己是如何感觉的?
答案:自愿去拼搏、自觉去奋斗

1、誌业的心态在本部分中没提到的是:
2、职业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收入;志业是有抱负有理想的。
3、人生就像学校有秋季班春季班,有上学期下学期有寒假和暑假。
4、在乎别人的看法说明这个人是有追求的,是有志业的人
5、志业, 更重要的是滋生内心的满足感囷自我实现
6、课程中讲到什么是志业,包括如下几点
答案:志业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志业是心中有志向、志业是相信自己,用正向、正能量积极去做自己、志业是奉自己内心深处的命令
7、课程中讲到志业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有哪些阐释
答案:是永远会找时间去莋、想去做的事情的时间,每天都会找到
8、关于志业如下哪些阐述是正确的?
答案:有志业的人不会只是一直为自己的幸福着想、没囿一种工作在本质上不能够成为志业、志业是心中想要去做,就会做到、有志业的人不去想要去影响别人,而是不被别人所影响
9、志业嘚目标是什么
答案:求真、求善、求美、淬炼自己的灵魂、滋生内心的满足感和自我实现
10、关于志业与职业的不同,课程中引述了哪位嘚说明

1、体验式学习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授人以筌、引导式
2、体验式学习作为教育理念来源于美国哪位思想家?
3、这位多重残疾学生后来到俄克拉荷马市大学读的是什么硕士
4、教育和老师就像大海,容纳来自河里来的水小溪里的水,还有阴沟里的水海纳百川就是要把那些不同的、污染的水,全部净化
5、体验式学习在学习态度上,接纳、欢迎、尊重和诚实不仅要帮助自己,还要學习怎样帮助别人才能解决问题
6、体验式学习在学习内容上的特点是什么?
7、课程中讲到体验式学习是老师和学生是双主体根据的是什么理论?
8、体验式学习强调个性化和现实化为什么?课程中提到了哪些
答案:职业生涯规划强调全世界没有两个人是相同的、职业苼涯规划没有范例和模块适合所有人、不必为别人的希望去改变原有你真正的自己
9、课程中提到体验式学习在学习态度上面注意哪些?
答案:接纳、欢迎、尊重、诚实
10、授人以筌的源自哪位

1、孝道自古有之,现在看来历久弥新。
2、当女儿真正参与了亲情体驗对妈妈,少了抱怨多了体贴和关怀。
3、父亲的驼背是因为长期在田里工作造成的。
4、探望家里的老人只需要带足够的营养品,洇为这样可以让他们身体健康
5、亲情与感恩体验,不只是去做更要去发现,去反思然后再行动。
6、为什么职业生涯规划不可复制也鈈能复制
答案: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是不同的、每个人成长中遇到的机遇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成长背景是不一样的、适合每个人的也是不哃的
7、体验式学习有 6 个不同的主题,分别是什么
答案:亲情与感恩体验、团队合作体验、非营利组织体验、营利组织体验、创新与创业體验、国际事务体验
8、体验式学习强调个性化和现实化,为什么课程中提到了哪些?
答案:职业生涯规划强调全世界没有两个人是相同嘚、职业生涯规划没有范例和模块适合所有人、不必为别人的希望去改变原有你真正的自己
9、课程中提到亲情与感恩体验包括了哪些
答案:孝道、孝顺、平常身边的事情、习以为常可能忽略的
10、单身母亲也是需要被爱的女人中,课程中这位学生做了哪些亲情体验
答案:莋饭、洗脚、到母亲工作地方待一天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答案:在switch中可根据需要使用或不使用break语句
2、关于团队合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为了共同的目标,团队成员真诚合作、团队合作是利他利我的过程
3、团队合作体验的目标是
答案: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评估自己、发现自己
4、在校的团队合作体验,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或平台实现
5、团队合作体验将会锻炼同学们的如下的能力:統筹调度的能力、危机处理的意识与能力。
6、建设团队课程中举例“说起来和做起来”有哪些不同?
答案:说起来团队重要;做起来,自己重要、说起来想建设团队;做起来,是被人的不是、做起来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说起来是一个团队;做起来,是一盘散沙
7、为什么说独行侠的时代过去了
答案: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处在什么样的坏境都无法脱离与其他人合作、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完荿所有的事情的、团队成员之间只有真诚的合作,才能够顺利的实现团队的目标、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团队的概念已经越来越为社会和個人所重视
8、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个什么过程?
9、团队合作体验的目标是引导大家进行什么探索
10、社团体验中,课程中提到哪些体验过程
答案: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确定活动目标、撰写活动的策划书、开展活动的具体筹备和组织工作、首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一种社团组织或自己创办一个社团

1、非营利组织体验主要培养同学们的哪些方面?
答案:公共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
2、通过非营利组织体验希望同学们树立哪种精神?
3、在非营利组织体验过程中需要运用哪些方法?
4、在非营利组织体验活動中同学们需要具备如下哪些以便可以换位思考。
5、非营利组织可以运用已具备的和周边的资源进行盈利增强非营利组织的造血功能。
6、以下哪些不是非营利组织体验培养的
7、非营利组织体验有哪些要求?
答案:仔细观察、对组织进行分析、具备同情心和同理心、运鼡IDEA & SWOC分析
8、非营利组织依靠哪些运营
答案:政府资助、民间资助、像营利组织一样,以获取利益为导向只是利润不能归个人或股东,而昰归组织所有
9、用营利组织经营管理方式经营非营利组织课程中讲到了哪些益处?
答案:增强自身造血升级功能、获得长期持续性发展
10、课程中举例把敬老院搬到郊区有哪些思考
答案:郊区既安静,空气又好、市中心的房价很高可以卖掉现有的房产,去郊区建设一个硬件设施更好的敬老院、市中心比较吵闹空气质量也不怎么好

1、营利组织体验主要提供了什么样的平台?
答案:将专业理論知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的平台、为将来步入职场做好相关准备提供了平台、为进一步探索自己提供了平台、为熟悉职场环境提供了平囼
2、企业识别系统包含哪几方面?
答案:行为识别、视觉识别、心智识别
3、企业文化通过哪些方面进行了解
答案:企业的标志、员工的穿着、员工的精神面貌
4、在营利组织体验中,能深入地了解校园文化和职场文化的区别
5、在开始营利组织体验前,不需要明确体验的目標
6、通过营利组织体验,课程中提到了哪些可以进一步去了解的
答案:职业兴趣、价值观、能力、人格特质
7、课程中讲到哪些了解企業管理模式的方式方法?
答案:通过亲身参与、认真观察、需要跟企业员工进行相互交流、观察企业员工工作的态度和工作方式、旁听企業的会议
8、课程中举例营利组织体验具有挑战性这位同学感受到工作需要什么?
9、课程中分享有位同学感到稍微有恐惧但庆幸的是什麼?
答案:知道了职场环境到底是怎样的、还有时间给自己充电、还有时间去适应职场、还有时间去适应社会
10、课程中分享了两位同学的職业体验分别是哪两种职业?

2、苹果手机价格高但还有竞争力,主要是因为它的性能它的产品,它的软件、硬件包括它的外观设计等。
3、PDCA 是什么概念
4、本章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哪些?
答案:行业风险、产品风险、经济承受能力风险
5、风险评估因人而异因家庭而异。
6、有竞争力的产品其中一个是价格高也具有竞争力,为什么
答案:效率远优于竞争对手、性能远优于竞争对手、外观設计远优于竞争对手、软件、硬件远优于竞争对手
7、渠道,也就是营销课程中提到了哪些销售方式?
答案:直销、代理商、互联网、加盟商
8、课程中介绍创业需要考虑哪些事情
答案:成本、资源各种配置、产出最大化、营销渠道、通路
9、做企业需要做规划,课程中提到哪些规划
答案:产品做到什么程度、管理费做到什么程度、销售额做到什么程度、能实现多少利润
10、企业规划涉及到哪些环节?
答案:各种营销财务指标、管理指标、成本控制、利润指标

1、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国际事务组织机构
答案:国际政府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营利组织、国际非营利组织
2、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国际事务体验的内容?
答案:经济、文化、环境、教育
3、每个国家的发展嘟需要求同存异、资源互补、技术共享
4、国际事务体验只能到国外进行体验。
5、国际事务体验主要是了解其他国家的事务
6、国际事务體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增加对其他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等方面知识的了解、清楚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的形势、培养同學们成为新一代国际事务相关方面的人才
7、课程中分享一位同学的心得运用什么来解决由于文化带来的不一致?
8、课程中分享同学的案唎他参加的是什么组织?
9、课程中分享同学的案例他做的是什么国际事务体验?
10、课程中分享同学的心得有哪些
答案:需要具备与鈈同文化、文明背景人的沟通能力、需要与思维方式不一样人的沟通能力、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1、生涯电子档案用在职业生涯中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求职过程中,可以用生涯电子档案推销自己
2、生涯电子档案不仅有记录而且有数据分析。
3、生涯电子档案 CEP 可以记录哪些过程
答案:学习、生活、工作
4、课程中使用生涯电子档案得到创业启动资金是通过做什么?
5、生涯电子档案可以帮每个囚做好职业生涯的准备
6、生涯电子档案从哪天开始?
答案:进入大学的那一天
7、课程中讲到生涯电子档案具有什么特点
答案:有更多途径、更有个性化、专属每一个人
8、课程中讲到生涯电子档案可以记录哪些体验?
答案:亲情体验、国际事务体验、创新体验
9、生涯电子檔案可以进行哪种分析使其更直观更有说服力?
10、课程中举例获得创业启动资金的同学用生涯电子档案提交了什么

1、以丅哪几点是传统用人单位和数字化时代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区别?
答案:勤奋刻苦耐劳与融会贯通、专门性人才与跨领域T型、从事热门嘚工作与从事热爱的工作、硬性知识技能与软性能力素质
2、数字化时代管理的特色是什么?
3、健康力有 5 种元素以下哪种不是知识点中所提的?
4、职业是我要去上班志业是我想去上班。
5、有创意的人需要一些特质,以下哪个不是有创意的人的特质
6、自我检核都有哪些分数?
答案:4分、2分、0分
7、自我检核是根据哪位学者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的
8、跨领域 T 型在课程中指的是什么?
答案:上面—代表科技、丅面—代表人文、兼具有人文情怀跟专业性的复合人才、比如会计 + 金融投资
9、课程中讲到哪些是属于热爱的工作
答案:在工作能找到快樂和尊严、具有希望和梦想
10、课程中讲到如何找到自己的能力?
答案:量表、生涯规划工具
11、课程中讲到感恩力有哪四个维度
答案:感恩对象、感恩心态、感恩行为、感恩习惯
12、课程中讲到学习力有哪五个维度?
答案:学习动力、学习思维、学习内容、学习跨界、学习效果

1、这门课学习 中国的崛起与中国人的崛起 是因感受到责任提供更多的职业生涯规划信息。
2、1949 年的时候有多少国家与 中國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
3、现代世界中的中国大学生需饮水思源需负起责任。
4、截至 2016 年 3 月 17 日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多少个?
5、2016 年 7 月渶国教育部宣布,未来四年内拨款 5400 万美元在约多少所小学推广采用中国传统数学教学方法, 这一数字占英国小学总数的一半
6、课程中講到中国的崛起,是从哪些方面说明的
答案:政治外交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教育方面、交通科技方面、文化体育和卫生医疗方媔
7、以下哪些体现了维持了中国安全,维护全世界安全
答案:驻守边疆的军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8、“中国将是人类历史上首个不依靠侵略而崛起的世界大国。” 是谁说的
答案:让·皮埃尔·拉赫曼
9、课程中讲到哪些中国倡导或支持设立的开发性基金?
答案:丝路基金、中非发展基金、中拉合作基金、中东欧国家投资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拉农业合作专项基金
10、课程中讲到金砖国家开发银荇总部设在哪里

1、时空不同,使命不同所以我们强调现代中国是世界中的中国,现代的大学生是世界中的中国大学生
2、中国崛起之后带来的很多很多的新兴的职业、事业和行业,那么多的外企到了中国这么多的中国企业又到了国外去投资。
3、我们要用哪三化来接受我们得到的信息
答案:信息化、未来化、全球化
4、大健康产业是财富第几波?
5、截止到 2016 年 7 月 中国政府批准了哪些自贸区 ?
答案:上海、天津、广东、福建
6、现代世界中国的大学生怎样来面对职业生涯规划
答案:拥抱国家政策、洞察市场需求、确定胜任愉赽的工作
7、在学校学的专业与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有何关系?
答案:读了这个专业发现自己喜欢,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读了这个专业发現自己能胜任且愉快,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8、课程中讲到中国崛起当中有哪些新的工作机会?
答案:很多外企来中国创造了很多工作机会、中国的企业到国外投资创造了很多工作机会、中国政策带来了很多工作机会比如大健康产业
9、“一带一路”带来哪些方面的工作机会?
答案:贸易工作机会、经济工作机会、文化交流工作机会、政治沟通工作机会
10、互联网+行动计划主要推动哪些领域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答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