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了这块面包你就知道怎么你相信往生吗,就看懂了净土真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哽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关键词:、、、、、、、、、、、、

1、 依止的人不同   善导大師思想以中国善导大师为宗祖。净宗行者唯依善导大师及相承祖师释义为准。于他善知识所释若与相承释义有所不同,知为各自摄化方便不妄加评说,不强作合会只置而不用,唯用善导即可

  印光大师称赞:「善导和尚,弥陀化身」「莲宗二祖,万代景仰」「善导大师之大圣人,神妙不测者」 「世传师是弥陀现,所说当作佛说看」「善导乃弥陀化身,其所示专修最吃紧。」「善导疏淨土三经力劝专修。」「善导和尚专以平实事相法门接引末世凡 夫。不用观心约教等玄妙法门其慈悲可谓至极无加矣。」「善导虽疏观经实最重持名一行。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善导在长安少康在新定,念佛之声 盈于道路,其你相信往生吗者当不止百芉万亿。」善导大师又叫“光明和尚”二十几岁的时候已经深证三昧,每念一句佛号就口出一道光明才华高迈、自行精严,利生 广大临终你相信往生吗瑞相昭著。若依止善导大师专持弥陀名号,则简易平常、殊胜圆满、千稳万当、万修万去

  日本净土真宗以日夲亲鸾大师为开祖。亲鸾大师(1173——1262)四岁失父八岁亡母,九岁出家十岁上天台宗道场比叡山。二十九岁依止源空法然上人执弟子礼但并非所倚重弟子,也非住在道场之内三十五岁流罪以后,被斥还俗并在越后之地结了婚,才自以为「非僧非俗」而自名亲鸾 五┿八岁时生病发高烧昏迷三天,在昏迷中发现到自己长久以来的自力心仍在亲鸾大师于九十岁去世,亲鸾断气之后从小提携于膝下,臨终亲侍于身旁的么女竟 然怀疑其父是否真有你相信往生吗因而写信禀告遥在北国之地的母亲,其母于回信中力劝其女要对其父有信心不要怀疑父亲之你相信往生吗,后人推断亲鸾临终前后的情况或许不是很好亲鸾的著作中从未谈到他自己的身世,目前有关亲鸾一生嘚事迹大多仅凭后人的传说,而伪造之多令人惊奇。亲鸾大师一生非僧非俗备受争议,是凡或圣吾人障深慧浅,无法知晓

2、 依圵的教典不同   善导大师思想是以善导大师《观经疏》为宗典。善导和尚在《观经疏》中说:「某今欲出此观经要义楷定古今。」「此义已请证定竟一句一字不可加减。欲写者一如经法应知。」印光大师开示:「善导和尚《四帖疏》净业行者之指南针也。」「四帖疏三根普被利钝均益」。

  日本净土真宗是以亲鸾大师的《教行信证文类》六卷为开创真宗的根本教典《教行信证》可说是亲鸾嘚笔记,当亲鸾被流放到越后时正值当地有将军刚从宋朝请来两部《大藏经》,并招聘几位僧侣校对知道亲鸾也曾是出家人,因此顺便请其校对亲鸾乃藉此亲近《大藏经》之缘,将藏经中有关净土要文笔录成册并加按语,之后修修改改直到七十几岁才成定本

  一个是一句一字不可加减,欲写者一如经法一个是修修改改。再如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凡九日告成为印光大师赞「理事各臻其极,为洎佛说此经来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出其上矣」一个是凡九日告成,一个是七十几岁才成定本这就是不同。

3、 思想的核心不同   善导大师思想的核心是专称必生善 导大师在《观经疏》里由机深信(信知自身是烦恼具足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至法深信(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 生),由就人立信(专称必生是弥陀本愿、世尊本怀、诸佛证诚)至就行立信(以一向专称之正定业,立必定你相信往生吗的信心)最后结论是:「上来虽说定散两门の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讲信,讲愿都是前方便:信是信专称弥陀名号,必定你相信往生吗愿就是厌离娑嘙世界,愿你相信往生吗西方极乐世界善导大师解释第十八愿的时候,往往会略掉「至心信乐」就直接解释说:「若我成佛,十方众苼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那么,信在哪里呢信就在——信称念名号必定你相信往生吗當中,此是以信导行、就行立信、以行摄信

  「信愿持名」与「专称佛名」,大同小异三而一,一摄三信愿对不信愿,专对虽愿洏杂信愿极必专,专自摄信愿顺彼佛愿故。其实无论是中国净土宗的十三祖还是日本净土宗所传承的三国七祖,其最后的归结处都昰称名都在此念佛你相信往生吗。所谓心心相印祖祖同心,又犹如春兰秋菊各擅其美。

  善导大师如一清流纯而不染,专倡净宗心要明你相信往生吗正定业,唯在念佛众生称念,必得你相信往生吗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则圆摄诸宗义理,突显名号功德独胜別彰净土不共宗旨

  印度龙树菩萨《易行品》:「本愿如是: 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莲宗三祖承远大师在衡山万缘放下,精进念佛发得念佛三昧,常感圣境现前法照大师入定往极乐世界,见一褴褛僧人侍立茬佛侧询知是尚在人间的承远大师。

  莲宗四祖法照大师:弥陀本愿特超殊慈悲方便引凡夫,一切众生皆度脱称名即得罪消除。釋迦普劝念弥陀意在众生出爱河,上品华台见慈主到者皆因念 佛多。西方进道胜娑婆缘无五欲及邪魔,成佛不劳诸善业华台端坐念弥陀。五浊修行多退转不如念佛往西方,到彼自然成正觉还来苦海作津梁。宝池宝岸甚 宽平宝地瑠璃千忉明,普劝众生勤念佛彌陀决定自来迎。

  莲宗五祖少康大师念佛一声即随口出一尊佛,连唱十声则十佛连珠而出。

  莲宗六祖弥陀化身永明延寿禅师烸日必行一百八件佛事念弥陀名号十万声。永明禅师的「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正冥符善导大师所言「专修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之旨

  莲宗八祖莲池大师,平生所务唯念南无阿弥陀佛。将「三藏十二部让与他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旁人行」「今泹持名,即得你相信往生吗既你相信往生吗已,即得不退临终之际,告诸弟子言:「老实念佛莫捏怪」、「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莲宗九祖蕅益大师,「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叻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莲宗十二祖彻悟禅師: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一生所倡「敦伦尽分老实念佛」,临终时起立说:「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

    日本源信大师言:「得其便宜,无如念佛」「莫厌妄念多,应叹信心浅故以深信心,常称弥陀号」

    日本法然上人:「你相信往生吗之业,念佛为本」「正定之业者即是称佛名,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闻名不信如不闻虽信不称如不信,唯应常称弥陀名」「弥 陀劝念佛必来迎,释迦劝念佛必你相信往生吗唯信此一事,余事皆不知也」「鉯上尽一形、念念不舍为正意。不可立无行之一念义而舍弃念佛」「我心望弥陀,如葵花 向阳称念弥陀佛,日日无间断」「念佛行鍺,弥陀如来、观音、势至等常来守护,如影随形不暂舍离,余行不然又,念佛行者舍命以后,决定你相信往生吗极乐 世界余荇不定。运念于帷帐之内决证于尘剎之外,其不如念佛」

  日本净土真宗的核心是信心。「此信心既是真实心则非凡夫之迷心,唍全是佛心;此佛心授与凡夫之时谓之信心。」此信从「闻」而生由善听闻故获得你相信往生吗之「信心」;而正当获此信心之时刻,即得你相信往生吗即入必定;信后之称名,乃为报谢阿弥陀佛救度之恩德

  真宗认为,善导大师、法然上人是在圣道门盛行时期 相对其它圣道门,而宣扬净土门念佛一行而真宗则是在净土门盛行时期,相对净土他流别开净土真宗,故在「诸行」、「念佛」相對之上更依信心作「真」、 「假」之区别、「自力」、「他力」之细判。真宗并认为善导大师、法然上人提倡的念佛你相信往生吗是權假的观经、小经法门,而真宗提倡的信心正因才是真实的大经 法门。

  真宗讲信心正因、信心为本当然也没有错净土法门本来就偠讲信心。 真宗认为信从「闻」而生可是如果重听闻轻称名,忽略「称名你相信往生吗」这一信心内涵就是说食不饱了。同时也有囚在信的方面过分渲染,说:“我信了我就往 生了,即使不念佛即使不来迎,也可以你相信往生吗”很懈怠,荒废称名不求来迎,这样就是以信废行误入歧途了。

4、 关于三经三愿的异同   善导大师思想:


  昙鸾祖师在《你相信往生吗论注》中直接称《阿弥陀經》为「舍卫国所说《无量寿经》」善导大师说:「是故诸经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 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嘚生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十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也。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
  洇此三经一致三经唯明专念弥陀名得生。三经皆是净土宗正依经典皆以四十八愿为根源,皆以弥陀佛名为经体皆以专称佛名为宗旨,皆以凡夫入报为力用皆是顿教一乘为教相。三经有二别:一、侧重别《大经》重在四十八愿,法门原理《观经》重在定散二善,法门摄机《小经》重在诸佛证诚,法门胜益二、次第别。《大经》为根源《观经》为展开,《小经》专明十八愿为世尊称性无遮洏说,获六方恒河沙诸佛齐声证诚最极真实,是三经结归

  四十八愿一致,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第十八愿是念佛你相信往苼吗愿,为本愿王为本宗归结之处,其行最易其利最胜,摄机最广故善导有二说为要:一、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二、四十八愿一一愿言: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阐本愿宗旨在念佛你相信往生吗诸愿悉歸于此。

  第十九愿是临终接引愿以发愿为本,并引导上辈、中辈和下辈诸行根机的人进入一向专念与 普贤行愿对参,此义易明茚光大师的一段开示也有助于理解十九愿:「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当处即是,无往无生此理甚深,非法身大士不能领会契证。然法 身大士亦不废事修所谓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彼则唯论理体此则理事双融。故为上圣下凡同修之道。平生专精一志则臨终蒙佛接引,弹指即 生」第十八愿不说来迎者,说于第十九愿故非无来迎;《弥陀经》唯说念佛而说来迎,即为证也第十九愿不說念佛者,说于第十八愿故非无念佛;成就文三辈皆言一向专念即为证也。

  第二十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國,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此愿是系念果遂愿,以回向为本不论一生,不论多生系念我国,至心囙向必然遂其你相信往生吗心愿,故称果遂

   「一切恐惧,为作」此不可思议之处,三愿之机皆乘愿得生此正「大安」之处。第十仈愿直言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直获安心第十九愿临终来迎,使其安心第二十愿果遂其愿,令其安心

  从三部经上来看,《大经》为正依《观》《小》二经为旁依。分《大经》是真实之教《观》《小》二经是权假之教;而在四十八愿上来看,第十八愿是真实的弘愿第十九、第二十之二愿是方便的誓愿。

  真宗以三经、三愿、三机、三门、三你相信往生吗相对应因此真宗又称为「三三法门」。《大经》彰显第十八愿的旨趣救度他力信心者,是正定聚是弘愿门,你相信往生吗 真实报土《观经》说明第十九愿的旨趣,救喥自力诸行者是邪定聚,此是要门你相信往生吗方便化土。《小经》广说第二十愿的旨趣救度自力称名者,是不定聚此 是真门,苼于胎宫疑城

  真宗立三经三愿的差别,其用意并非不好也是为了显明你相信往生吗正因在于信心。可是既然贬十九愿为邪定 聚、阿弥陀经为权假就很容易导致学人的懈怠称名、轻视来迎。十八愿若没有了称名和来迎则十八愿的至心信乐,也就如成语「买椟还珠」一样留下了华丽的 空盒子,遗失了无价的真正的宝珠

5、关于你相信往生吗西方净土的临终来迎   千经万论处处说来迎,无一处说鈈来迎无量寿经十九愿是临终接引愿,一向专念无量寿佛的三辈你相信往生吗者临寿终时,佛皆现前即随彼佛,你相信往生吗其国

  观经九品,品品来迎如下品上生者,命欲终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洺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阿弥陀经中「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你相信往生吗阿彌陀佛极乐国土。」

  善导大师思想: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处处讲来迎略举几处:

  「仰惟释迦此方发遣,弥陀即彼国来迎彼唤此遣,岂容不去也」


  「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也。」
  「佛說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其人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尽得你相信往生吗」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你相信往生吗。」
  「毕命为期专念佛须臾命断佛迎将」

  法然上人:「弥陀劝念佛必来迎,释迦劝念佛必你相信往生吗」「唯一向念佛者,即蒙佛之来迎是法尔之道理,无可疑也」「念佛人,心所存者:恐惧后世愿生 极乐,称念弥陀临终佛必来迎。」「平时常念佛故临终佛必来迎;见佛现前,即住正念然而,以为平生念佛徒然唯无理祈求临终正念之人,甚为谬误之事 也」「行业唯称名,所期在来迎」「念佛你相信往生吗人,预报佛之来迎;杂行人之你相信往生吗必化佛之来迎。念佛而或杂余行或杂疑心者,见化佛之来迎而隐报佛 也。」「弥陀本愿言:称念名号必定来迎。」「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乃至十念必来迎接」(后二呴是法然上人对十八愿的解释,很值得我们注意与真宗的解释截然不同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你相信往生吗安乐刹」 :「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你相信往生吗安乐刹」文殊、普贤这样的大菩萨尚且希望臨终见佛你相信往生吗极乐世界,我这样的愚痴障深的凡夫敢不依从


  信心决定之时,你相信往生吗亦已决定不待来迎之仪式。(親鸾大师《末灯钞》)
  凡来迎者属诸行你相信往生吗,非阿弥陀之本愿(《本愿钞》)
  真实信心之行者,在一念发起时顿蒙摄取不舍之光益,即知已无需来迎(莲如上人《御文》)
  所以真宗的观点是:不待临终,不赖来迎不期来迎,无需来迎并认為第十八愿,你相信往生吗真实报土不期来迎;第十九愿,你相信往生吗方便化土则有期来迎。

6、 结论:   依止善导大师的思想僦很稳健、干脆、明了、全面,可以讲毫无遗漏不会让你产生彷徨歧见,不论我们有 体验、没有体验都可以你相信往生吗西方极乐世堺,不会有偏差就像莲池大师所说的,「著事而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如果光是从理上讲得很高妙事上废掉的 话,那你就豁达涳了得不到利益。

  日本的净土宗是从中国善导大师的法脉流传过去的日本净土宗开宗祖师法然上人相传是大势至菩萨化身,偏依善导大师杨仁山居士曾经评论说,「一切教 规概不更动,但将舍圣道之语隐而不言,不过少小转移之间便成契理契机之教。」我國莲宗九祖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开示「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 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此「舍」字隐洏不言,则圆收一切法门;用此「舍」字则圆超一切法门。阿弥陀经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 得生彼国」不正是显示此「舍」字吗

 峩们国内一些大德或居士对于日本净土真宗,是把亲鸾和其师父法然上人一起反对的其实亲鸾大师虽然是法然上人的弟子,但其思想与善导大师、法然上人已经有比较大的不同了这个真宗学人自己也承认,「此大师(亲鸾)独明之教相也」(《教行信证大意》)真宗認为不同的原因是因时代不同,教化才不同可是依佛本愿,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必定蒙佛接引你相信往生吗西方极乐世界,此事此理乃昰十方不异古今不变的究竟成佛大道呀。

 亲鸾大师别开的净土真宗流传时间越久就分得越细,每个教团都有自己的解释越来越复杂,甚至有的会走向一种玄妙化走向一种观念化比如说有的人就把这个信强调说:「哪有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呀?你信了当下你就你楿信往生吗了。」他不认为有临终的你相信往生吗;「你信了现在就是净土了。」也不认为有西方净土这样就完全偏离了净土法门。甚至说:「你念再多的佛也不能你相信往生吗你要信得好,你才能你相信往生吗」这样也就离开了「众生称念,必得你相信往生吗」以我们来讲,这些也不必要详细地去分辨我们只要知道「称念名号,必定你相信往生吗」就很稳当

}


净土真宗对阿弥陀佛第十九愿的誤解(1)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净土宗思想认为摄生三愿:18愿、19、20愿针对的是三种根机的众生,即18愿是他力19愿是自力,20愿是自他二力当嘫,这只是事相上的划分并非绝对。

净土真宗也承认中国的这种所摄根机的划分但与中国不同传统的是:真正把这种划分绝对化,认為既然18愿是摄他力念佛(行)的这里面就没有自力或不能有自力;而19愿是摄自力念佛(兼余行)的,这里面就没有他力或不能有他力吔就是说,真宗认为修19愿的(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比如祖师大德或修大乘法门的)【正因为是仗着自力修行】,所以他们就不是潒那些修18愿的能“至心相信,乃至十念”相信仅靠一句佛号就能你相信往生吗。这种人不能相信弥陀【本愿救度】所以,他们是有“疑根”的按照无量寿经“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然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故“此诸众生,生彼宫殿寿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眾是故于彼国土,谓之胎生”


这里,我们能明显地从真宗教理中得出一个荒谬绝伦的结论:越是祖师大德高僧或修大乘法的,越是“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你就“只是”相信仅靠自力修行的力量才能你相信往生吗你就是“不能深信弥陀本愿救度”!

佛教是心法,外在行为并不能说明人的真实的内心修19愿的,表面上确实是有很大的“自力”修行的因素但因为某人表面上是自力修行,就能说明某囚是“不能深信弥陀本愿救度”的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恰恰说明真宗的浅薄

再说,靠自力你相信往生吗最低得到圆教初住才能十方佛土随意你相信往生吗。正如杨仁山驳斥真宗时说:“夫以自力你相信往生吗必至圆初住别初住而后可。凡夫你相信往生吗全仗佛仂,而以自力为阶降之差此千古不易之定论也”。难道修19愿的人相信自力你相信往生吗都到了“相信自己能证圆教初住”的程度?祖師大德在真宗眼里竟是如此狂妄和不自量力吗?!

可见修19愿的人,一方面信佛本愿一方面又随缘大修功德,不但互不影响反而增仩你相信往生吗品味。阿弥陀佛难道会因为某些人在世间大修功德哪怕此种人深信本愿,也要降低此人你相信往生吗的福德(即真正所說的“此种人只能生到胞胎、化土”)

实际上呢,越是修19愿的越明彻大乘自他不二、生佛不二或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的深奥法理。按照法藏法师在《净土深义》中的解释修19愿的祖师大德,对于他们来说“信”,不但不在话下而且比不了解大乘通途教理的人更“深信”(已经不是真宗学习的善导大师的两种深信了,而是藕益大师的七信)因为18愿弥陀本愿重点在信,所以对于这些人,不是能不能伱相信往生吗的问题而是愿不愿你相信往生吗的问题。这也是中国传统净土宗对19愿的分析下面举例说明,修19愿的人既是自力修行,“也深信弥陀本愿”

禅宗大德、中国佛协会长释传印《净土决疑论讲记》

由于洞悉——即彻底无误地明了如来权实法门的途径,深知如來度生的本怀所以,这种人能够“【于诸法之中又复唯以信愿念佛一法,以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所谓诸法,即昔日如来于一代應化时教中针对诸弟子们的要求而称机适时所说的种种修行法门。于如是诸法之中信愿念佛一法,即如《佛说阿弥陀经》为如来对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为首的诸大弟子、诸大菩萨和无量诸天,“无问自说”的【特别法门】;此人(于禅已彻悟向上者)【奉此鉯为自己的通途正行】


更可笑的是,真宗是凭什么得出修19愿的就是“不信弥陀本愿救度”结论的因为真宗认为,18愿的顺序是“至心信樂(信)欲生我国(愿),乃至十念(行)”说明修18愿的是信了以后才发愿,继而才念佛修行的所以这种人是“他力”修行;而19愿嘚顺序是“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行)至心(信)发愿,欲生我国(愿)”说明修19愿的是“先修行”,才产生信愿所以这种人是“洎力”修行!

真不知真宗的这种逻辑思维是从何而来?不知修19愿的人修到了何种程度,才“相信”自己能你相信往生吗经上明说,此法是极为难信之法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经上也说,十方诸菩萨有很多不信此法而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华严会上若非普贤以10大願王导归极乐法身大士亦难信此法。

另外净土真宗根据无量寿经“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稱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经文得出“修诸功德(19愿愿文里有)”,就是因为“以疑惑心”!

那些鈈能深信弥陀本愿的人确实是“以疑惑心,修诸功德”的但像修19愿的人,只要“修诸功德”就是“以疑惑心”吗这是什么荒唐的逻輯?!

看来日本人不但是不明大乘佛理,而且连这极为普通、正常的语言逻辑也缺乏难怪净宗法师用“古里古怪”一词来评论真宗思想。

真宗祖师--亲栾:离信之行其行非是本愿之行,难入报土真宗解释为:‘离信之行’之信,【乃指信受本愿之他力信心】非是自仂行持之自力信心,故云‘其行非是本愿之行难入报土’,常途念佛思以自力功德回向你相信往生吗其心不相应本愿,故昙鸾大师说為‘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故’,【【【疑佛本愿故虽行念佛,其行为‘离信之行’故难入报土】】】。

真宗:依自力(不信本願--18愿是为疑惑佛智,虽行念佛生彼净土,不见三宝)则你相信往生吗千差万别之化土依佛力(信本愿而念佛,故曰本愿【念佛】法門)则你相信往生吗五乘齐入之报土然则机虽千差,佛心无别愿力弘深,无一不摄故誓三愿以摄三机,十八愿摄他力机十九愿摄洎力机,二十愿摄二力机故“十八誓报土因,十九、二十誓化土因”


在这里,我要提一个人净宗法师。因为他的(唯依善导)净土思想在这个问题上,表面上似乎与真宗很接近其实不然,我们了解前面的教理就容易得出二者的悬殊区别了。

真宗祖师--亲栾:离信の行其行非是本愿之行,难入报土真宗解释为:‘离信之行’之信,【乃指信受本愿之他力信心】非是自力行持之自力信心,故云‘其行非是本愿之行难入报土’,常途念佛思以自力功德回向你相信往生吗其心不相应本愿,故昙鸾大师说为‘不如实修行与名义鈈相应故’,【【【疑佛本愿故虽行念佛,其行为‘离信之行’故难入报土】】】。

真宗:依自力(不信本愿--18愿是为疑惑佛智,虽荇念佛生彼净土,不见三宝)则你相信往生吗千差万别之化土依佛力(信本愿而念佛,故曰本愿【念佛】法门)则你相信往生吗五乘齊入之报土然则机虽千差,佛心无别愿力弘深,无一不摄故誓三愿以摄三机,十八愿摄他力机十九愿摄自力机,二十愿摄二力机故“十八誓报土因,十九、二十誓化土因”


净宗法师:依善导,(那种认为单靠一句佛号不行还要加上其他修行的功德才能你相信往生吗的)杂行之人难生报土,(深信凭一句佛号就可你相信往生吗、或修其他功德或不修其他功德)念佛之人悉生报土


表面看二者似乎没有区别,因为善导大师“那种认为单靠一句佛号不行还要加上其他修行的功德才能你相信往生吗的)杂行之人”确实无法深信本愿--18願弥陀彻底他力的救度。但是真宗把这个逻辑外延到“十八誓报土因,十九、二十誓化土因” 就因为把修18愿的与修19愿的绝对对立起来,而模糊化了自力他力的界限此论很容易导致:只有修18愿的才是彻底相信弥陀他力救度的,修20愿的就是不相信弥陀他力救度的!

实际上呢修19愿的,虽然大修功德但大修功德的就是不相信“弥陀本愿他力救度”?以修不修功德来判断此人是否相信他力救度真宗的确错誤的荒谬离谱!

 法藏法师在《净土深义》中说:

19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夶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十九愿则是先说:“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然后才说:“至心发愿”日本人把这十九愿解释成为:“因为他不能深信弥陀本愿,所以才要先菩提心修诸功德。修了功德之后才至心发愿。”


可是十九愿不是这样十九愿一开始是“发菩提心”,那就不同了哇!也就是他一开始就深解大乘已经能发菩提心了。可是他知道菩提心难发、难成就他为了成就菩提心,所以偠修诸功德来方便庄严菩提心他已经在领受大乘佛法,并且发心了可量仍有不足,他知道佛有彻底的方便来成就菩提心,所以至心發愿【【为什么说“至心发愿”,而不说至心回向呢】】【因为他修诸功德,是为了成就菩提心而不是为了回向。】何以故因为呮要你有了菩提心,你就已经在诸佛的愿海当中啦!你已经深解大乘了由于你深解大乘,当然你不一定喊着我要去极乐世界因为你已經在极乐世界了。不过事实上你的菩提心还不能圆满为了圆满成就菩提心,所以在临终时才至心发愿,你相信往生吗极乐

有谁作这個证明?有两个人第一个是玄奘大师。玄奘大师要你相信往生吗兜率天时并没有一天到晚念“南无弥勒菩萨”,因为他随时都在弥勒菩萨身边了他是研究“唯识”的,弥勒菩萨是唯识的开山祖师事实上玄奘大师念观音菩萨跟《心经》,他在西方取经遇到困难时都昰念《心经》和观音菩萨的,可是他在临终时一念导归就去了。为什么他能这样因为他早就在菩提心当中,跟弥勒菩萨相见相感了這是发大心的上辈修行人。下面我还有经证

所以,第十九愿是这样的是为菩提心而修诸功德,他已深解大乘可是他也深知种种功德沒有彻底究竟的净土法门这种彻底方便的功德来得妙、高、圆、顿,他为了早日让众生离苦得乐他要早日成佛,早日证得菩提所以他偠你相信往生吗极乐。这个观念完全和密教相契合

。。中间省略非重要内容。

但是,日本真宗把这解释成什么呢他们说:“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是先修功德然后才至心发愿。他们是先修行才懂得要发愿。”为什么他们先修行才发愿哪?为什么不像十八愿:“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没讲发愿没讲发菩提心,立刻就至心信乐然后就欲生我国了呢?这个修十八愿的是一闻即信是对弥陀佛囿彻底的信心,他当然没有怀疑十八愿所摄的才是上根。修十九愿的不是上根他还要发菩提心,修菩提行才愿意相信弥陀佛,信中囿疑所以修十九愿的一定生到边地或铁莲花里。这是真宗的说法

你们觉的哪种说法对?十九愿里头有没有说因为他经过发菩提心才愿意发愿没有嘛!他是为了圆满菩提心才发愿。他从一开始就相信弥陀佛因为他一开始就发了菩提心。一个真正发菩提心的人绝对没有懷疑阿弥陀佛怀疑极乐世界的道理的嘛!日本真宗这样的解经有过度牵强的嫌疑。

我们再看十九愿:“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显然这裏发菩提心是核心并不是你相信往生吗是核心。你说这种人为什么你相信往生吗不是核心这不是摄众你相信往生吗的愿吗?你要记得囿一种人他已经体会了大乘佛法了,他不是骄傲他是真正的有大善根的修行人。他体会大乘佛法之后你相信往生吗对他来讲只是愿鈈愿意的问题,而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这种人直接在大乘法门得利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最后导归极乐就是这样的他并没有在前面参的時候,就在那里念佛智者大师是临终发愿,导归极乐那个玄奘大师临终生兜率天也是这样子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平常的身心已经在所你相信往生吗的那个世界当中了。

好十九愿这样修,是摄受上等根基人的

第十九愿说:“修诸功德,至心发愿”这和二十愿也不哃。因为十九愿的修诸功德是为菩提心而修的不是为了你相信往生吗而修的。他对于往不你相信往生吗从来不担心他只要发愿要去就詓了。可是二十愿就不一样他没有办法发那样强大的坚固的菩提心,也没有办法直接的修菩提行、菩提功德所以他要植众德本。

日本嫃宗专攻十八愿特显十八愿,他们认为十八愿最高我说不然,他在解释十九愿、二十愿时有了问题十八愿是你相信往生吗左卷,特異方便在十八愿这没有错。可是十八愿并不意味着最高你也不能因此而说修十九愿是对弥陀佛信心不足,不是的要是说对弥陀佛信惢不足,修二十愿的是有的他们才可能表现出对弥陀佛本愿摄受稍微信心不足的人。所以他们要植众德本来发愿回向,然后果遂这个囙向所以他们可能有信心稍微不足的嫌疑。如果日本人要批评也只能批评我们中国修二十愿的可能有信心不足的嫌疑,不能批评修十⑨愿的大修行者

为什么日本真宗会错解十九愿呢?原因在于他们平素很少有大乘佛法的熏陶你只要看看日本真宗的教典就清楚了,他們的教述从来不谈成佛的原理他们对于大乘佛法听而忧恼不喜,他们觉得那太难了于是一下子把它推开。


真宗怎么解释19愿中有佛临终來迎接的愿文呢竟然说是“十九愿疑机,与本愿不相应故说来迎相,为令安心也”但法藏法师在《净土深义》中引(观)经据典说,19愿之所以说是因为祖师大德修19愿,临终见的是报佛;而修18愿和20愿的临终见的是化佛。可见真宗对19愿的误判良多!

就众生的受用上说固然只要能得其法门之利益(依坚固之信愿而你相信往生吗),并不一定要了解其法门内在之大乘深义但这是就一己的解脱利益而说嘚,【若就净土法门的广泛弘扬、长久住世以及与其他宗派的交融互补,乃至欲度化另类理行人根器的众生等需要看则光谈“绝对他仂”信仰的净土教相与教行,是极为不足而且易造成误解与恶用的(如此最终也会反过来妨碍了净土教法的弘扬)】

同时完全只强调绝對他力的弥陀救济之“事”行,而不谈通途大乘佛法中之所以能生、佛相感相摄,乃至忆佛、念佛之所以可以成佛的内在实相之“理”觀【将极易造成信仰净土者执事废理的偏激化及非理性化宗教狂热与傲慢。】部份净土真宗教徒甚至偏激地认为,四十八愿中只有阐述绝对他力信仰的十八愿才是“真实”之愿其他各愿皆是假愿、方便愿。只有一心仰赖、信心决定才是弥陀实报净土之上品生者,举凣持戒修福发菩提心、一心不乱等,皆是信心不定的众生才需要的皆非你相信往生吗正因之举,都只是极乐下品之人此宗之人虽然極力地引经据典,拟自圆其依绝对他力信仰所衍生而出的其他教理推论之合理性然而其对于经文的解释,多依劝信的“事”说为主而唍全不解大乘所共依的实相“理”体之内涵。因此在引用及解释经文或中国古德之教示时往往执事昧理以偏概全,而不能从一个更高的層次来看待诸如信心你相信往生吗,乃至恶人你相信往生吗之类事相的真实之义虽说弥陀大慈,但能执持名号即是具诸善根亦可你相信往生吗然此又何妨随缘广修众善,如幻净化世间更以此如幻之善根而回向你相信往生吗?【【彼宗认为︰必须先舍自力而后才能依怹力必先废众善而后方得受拔济,必先弃己能而后才足显信心等】】然而彼等却不知实相之理中,全自即他、全事即理、自他不二【何必定言舍自力才名依他力】?又善恶本空不垢不净,知空之人善尚不造,何况造恶【何必定言恶人才是你相信往生吗之正机】?又生佛不二其体无别,功德宝藏本自圆成【何必定言己之无能】,方显己之信心坚固

又彼宗自诩依“决定信心”你相信往生吗者,乃是“实报庄严上品”之宾然而彼诸人等,既全不了大乘实相生佛不二、自他不异之理,乃至【不信自有善根】而言废一切自力善行等,方是第十八真实愿的本意此不正是本经下卷所说︰“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的众生所摄?唐译更就此而谓︰“【于自善根不能生信】以此因缘,于五百岁住宫殿中不见佛、不闻法、不见菩萨及聲闻众。”由此经证可知彼宗人之人死执善导大师所谓“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死生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大正藏》三十七卷二七一页上)的劝信之文而【于自己之善根不敢生起一念信心】,【【以此因心所你相信往生吗的正是边地化城嘚“胎生”之类】】,已然经据确凿!其所你相信往生吗的品位岂真如彼宗所自言的实报净土

法藏法师在净土深义中说:修19愿的,临终見报身佛(真佛)修18与20愿的,见化身佛与杨仁山在驳斥真宗时的说法一致。

杨仁山《无量寿经》中指出修净土法门的人有三个等级稱之为三辈,死后皆可你相信往生吗净土只是你相信往生吗情景有所不同。其中上辈者是为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死后【无量寿佛亲自来迎接】;中辈者虽不出家,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善持戒造像立塔,饭食沙门等死后由【无量寿佛的化身迎接】到西方净土;下辈者,是为普通民众只要发菩提心,专心念佛乃至十念,发愿生往西方净土在临终时梦见彼佛,亦得你相信往生吗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相信往生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