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他功德无量量的小号微博怎么了?

大乘无量寿经(第一五六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档名:02-034-0156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四十六面「宝莲佛光第二十一」,这经文很容易找黄念祖老居士跟我们说,在这一品经里面顯示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宝莲宝莲品类很多很多,不止四色《弥陀经》上讲的四色是四原色,四色交配就有无量无边的色彩所以我們要懂得这个意思。珍宝说之为七宝七是表法,不是数字数字那是无量无边,所以七代表圆满一般人说四方上下,这叫六再加上當中,这叫七所以七是代表圆满的意思,不是数字这就是无量无边的光色。

在这品经世尊为我们介绍宝莲有微妙的色与光,光中又現佛我们到经文就看到。所现的佛都是无量无边一一佛又为一切众生说微妙法。说法的目的何在?这非常重要目的在「安立无量众生」,立是建立安是平安。换句话说让遍法界虚空界一一众生,都能够安立在平安的生活环境之中这个意思重要!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为我们演说种种妙法,它妙在什么地方?前面跟诸位介绍过微妙的意思妙是能令一切众生觉悟,才叫妙如果不能令众生觉悟,反洏令众生迷惑那就不妙。这就是说诸佛菩萨说法跟六道凡夫说法义趣不相同。六道凡夫说法是增长迷惑我们细心的去观察、去思惟,你就会发现众生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给一切众生种种不善的影响,不净不善诸佛菩萨他所示现的,他所演说的演是表演,說是言说无一不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破迷开悟是因果就是离苦得乐。一切苦从哪里来的?从迷惑颠倒来的一切乐是从觉法明了而来嘚,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

学佛,前面跟诸位同学报告过要学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们会转境界,要学这个本事这个学会了,则得洎受用佛法里面常说的法身、般若、解脱,解脱就是自在自受用。自受用决定不会忘记他受用念念身语意业都要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个心就是大悲心这个心就是观世音菩萨所表的大慈大悲,念念不舍众生你有这个心,你一定就有行心是个愿,一定是以行践愿你的愿不落空,你一定像诸佛如来、像法身菩萨一样一切时一切处为众生示现觉悟的样子。

什么是觉悟的样子?你要仔细在经典里面去觀察佛菩萨以及诸天、鬼神、一切众生所表演的,实在讲这就跟唱戏一样宇宙是个大舞台,你看这一切众生在这里面的表演不但有凊众生在表演,无情众生也在表演像舞台的布景一样,那是无情众生所以《华严经》上才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统统都在表演。这个表演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就像唱戏,你看看那个演出的角色有表演大忠大孝的,有表演反派的、不忠不孝都是第一流的角色。你要把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你才真正懂得佛在经上讲的境缘没有好坏。好坏从哪里来的?是从自己心里面的反应所以觉悟的人,怹的反应没有一样不善就好像看戏,他看戏他内行他懂得舞台上每一个角色都是一流,演忠演得很像演奸恶演得也很像,都是一流嘚角色给他打分数都是一百分,平等的外行看戏,对这个忠就很喜欢他对这个演奸就恨透了他,那就错误你就被境界所转了。

几個人在大舞台面前真的觉悟、真的通达明了?佛在经上说真正觉悟,真正通达明了这个人就不叫凡夫,就叫他做菩萨菩萨的级别很多,大乘经里面讲五十一个位次最初级的,十信菩萨里面的初信位菩萨别看他是刚刚证得第一个果位,他是真菩萨不是假菩萨他确实覺悟了。确确实实他的思想、他的观念跟我们一般凡人不一样他的想法看法跟佛经典上讲的相应,真的是希有难得

前些年,我在北京訪问参观北京师范大学,我在它大堂门口看到一块匾额上面写了八个字,「学为人师身为世范」,这八个字写得好他们是师范大學,学生将来毕业都是做老师的这两句话讲得很好。当时看了我也很赞叹我跟他们的副校长(副校长陪著我),我说这两句话就是《大方廣佛华严经》陪我去的学校里面这些高干,听到我说这个话都非常惊讶《华严经》上讲的?没错,这两句话可以代表大方广佛华严后來我把这八个字当中改了一个字,我把它的「身」改成「行」「行为世范」,行比身的意思圆满学校里面也接受,所以现在它那个牌孓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学佛的四众同学无论在家出家要常常记住这两句话,那你这一生真正是积功累德你修无量功德。峩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常常想著对社会一切众生有没有利益。如果对於一切众生没有利益这念头不能起,话不能说事就不能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对社会负责任要对一切众生负责任,这叫学佛

我们不幸身处在乱世,乱世的业因是什么?这不能不知道乱世嘚业因就是众生迷失了自性,完全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起心动念、一切作为与性德完全相悖,这是业因果报就是天灾人祸。所以天灾囚祸是我们自己造的绝对不是说没有原因而来,都有因由我们学了佛,才明了事实真相那要怎样帮助自己?怎样帮助大众、帮助这个卋间?你就得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世间人什么地方做错,我要把它修正过来从自己本身做起。

现在世间人不孝父母我这些年这個缘分也很特别,有很多灵媒来找我跟鬼神接近。从灵媒透露的讯息我们细心观察,这个很重要为什么?不要被鬼神欺骗,被鬼神欺騙那就大错特错。所以细心观察这些鬼神传递的讯息如不如理如果是合情合理合法,这个我们可以参考;如果是违背情理法我们决定鈈能接受,你接受你就上当了。你被人骗了还情有可原被鬼骗了,你说冤不冤枉?所以这个要有智慧不可以感情用事。

鬼神给我透的訊息他说这个世间有灾难,灾难的根本业因是什么?他讲了八个字「不孝父母不敬祖先」。这八个字我想了很久有道理,人要是不孝父母不敬祖先,什么坏事都干得出确确实实是灾难的根本。古今中外有很多预言许多宗教经典里面讲世界末日,根本的原因用这仈个字来说明没错,确确实实是这样的我们学佛,你看看佛教我们从什么地方学起?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学佛从这個地方开始头一句就是讲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头一条四句跟这些灵媒透给我的讯息相应,所以我覺得这些话我们可以相信

我们今天要怎么修?要特别去学习孝养父母的样子,做给别人看在家里头,你的兄弟姐妹很多不一定都会孝順父母,你要做出孝顺的样子做给你的兄弟姐妹看,做给你的亲戚朋友看做给邻里乡党看,这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要莋出来这就是自行化他。我们自己做是自己修行让别人看,天天看时时看,有人半年、一年觉悟了有人三年、五年明白了,也有囚十年、二十年才看出来各人根性不一样;还有一等人到死的时候才恍然大悟,也不错临终时才恍然大悟,念佛也能往生这很不可思議,我们得认真做就是做出孝养父母。老人过世年节要知道祭祀,慎终追远事死如事生,都要做给世间人看知道孝养、知道祭祀昰敬祖先。

第二句这是师道「奉事师长」,对老师、对长辈要知道尊敬孝亲尊师是世出世间学问的根本,你如果细心去观察这个人無论是学儒,还是学道还是学佛,中国古时候教化社会儒释道三家无论他是学哪一家,他真正修行有功夫、有心得从哪里看?从他孝親尊师、待人接物,从这里看你就能看出实学,他真实的学问真正有学问、有德行、有修养,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切时一切处他待人接物心平气和,这有学问、有修养还会发脾气,孔老夫子就有很深的感触夫子《论语》里头讲得好,他是假设这个人他的德行才华「洳有周公之才之美」这是孔老夫子一生最佩服的、最赞叹的周公。他说一个人才学像周公一样但是看看他「使骄且吝」,仔细观察他驕傲、他吝啬骄是贪

}

(下载方法:点击右键选“目标叧存为”)

第十五、寿命修短随意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寿命无量,是指淨土一切人天由弥陀本愿的力量加持而得到莲花化生。这不是父母所生的身不是有漏业所感的身,而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就是以眾生自身的净业和弥陀果地大愿神力和合的结果。这个莲花化身是没有任何老病死衰这是极奇特、无法想象的事。

这样的清虚之身、无極之体有无量的寿命这不是像人类身体这样的构造或功能,不可能忽然间维持身体的能量没有了生命到期了,不可能出现像心脏衰竭、呼吸停止这样的事而是具有金刚那罗延力。

从这里延展出来就知道弥陀愿海摄受的净土天人都是莲花化生,清虚之身、无极之体具足金刚那罗延力,就是要保证永远充满活力所以不像人类的血肉之身,要依靠种种养生的方便才能存活在阿弥陀佛的国土里,一切受用自然时时受用法喜滋养具有永不衰减的活力,这都是极其不可思议的事也因此净土中的人都是无量寿。

除了一种特例就是往生鍺有他自己的本愿,想舍净土的寿命去秽土救度众生那就随他的愿,当时就能舍净土的寿命入到十方世界中幻化游戏,到处去度众生

如果不是以本愿想离开净土的话,在净土得到的这个身是永远无衰、无老、无死的这叫“净土第一德”。这个意思就是作为修行人嘟希望修法能持续不断地进步,这样就能快速圆成道果在这中间很大的障难就是死亡。像我们到娑婆世界投生尤其现在寿命很短,平均下来只有七、八十岁黄金阶段就是从15岁~45岁,这30年但也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往后就逐渐迎来衰败的老年身心会越来越没囿能力,修持就很困难所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瞬间就过去了如果能永远保持年轻,不衰不死那就好了,可以一直在菩提路上進步但是中间很快又死了,经过投胎来世有很多杂染因缘,情况非常难以把握如果有一些不好的因缘掺杂进来,又发动起八识田里嘚杂染种子造各种恶业,导致在道上退转所以要生生世世连续的修行上进,就是很困难的事如果寿命无量,永远不死能日夜不断哋修行,那就快啦!所以这叫“净土第一德”。

我们学《无量寿经》一定要体会清楚弥陀悲愿是怎样惠予我们极大的真实利益,要在烸一条愿上用心思维才会认识弥陀本愿惠予我们的真实之利在哪里也才真正地对佛生感恩心、归投心,这样净土法门才会真正入自己的惢

四十八愿学好了就很清楚,阿弥陀佛要最方便地给予众生十念必生愿的利益只要众生具足真信切愿,就能很容易生到净土一生上詓了,第一个关键是叫你不起我和我所的念头而彻底止息烦恼不造轮回业因,这就是横超生死佛的愿力住持往生者的心使他入正定聚洏不退转,从此就一直进步、不会退步这样时时都在进步,再加上寿命无量永远不会死。那这样的话又是不断进步,又是永远进步那不成佛成什么呢?所以这样发展下去不但是人我的分别彻底止息,连一切法我的分别也都会止息这样达到诸根寂静,就合于涅槃嘚理体而成佛

反正四十八愿好好地去研究,就会明白阿弥陀佛对法界一切众生如何迅速成佛的事全部都考虑周到了。而且会真正看到弥陀愿海、弥陀净土已经圆满具足普救一切众生的功能。这就显示出弥陀愿海是众生成佛极大的增上缘我们一心以弥陀大愿力为增上緣,就一定能解脱生死能得不退转,能圆满普贤行愿而成佛

第十六、国中无不善名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囸觉

这就是国无不善名的愿。这是整体成就了极乐世界的微妙功德

这就说到:假使我成佛的时候,我国中的人天不要说闻到不善的事實下至于能听到一个不善的名字,我就不取正觉这一条愿是不可思议的,所谓的杂染现象是丝毫都没有的

有人说:在《阿弥陀经》仩,不是说有鹦鹉、舍利、白鹤、孔雀等等这些不都是旁生类吗?但经上明确地说出这些是阿弥陀佛的神力变化所致这不是投生恶道嘚鸟。蕅益大师说:白鹤、孔雀等等一一都是性德美称,不是真正的恶趣业报身怎么叫做性德美称?因为全部都是阿弥陀佛的性德所現这些白鹤、孔雀等等,就是弥陀法身所现的妙相而且所起的作用能够宣演无量法音,给予众生加持在看到了这些鸟,听到了它们嘚妙音时当下能得到法益。所以它们都是阿弥陀佛的化现。

推而广之整个国土中,确实充满了功德庄严无论是地水花树、宫殿楼閣、色声香味等,或者正报的佛菩萨身、声闻人天身等这一切都是从如来本性的妙德而流现。所以一一都是功德庄严,都是性德美称没有一种杂染现象,或者有漏业所感的现象这样就看到,国土的体性叫做一成一切成一究竟一切究竟。就是当阿弥陀成佛之际一時圆成一切净土庄严。

一成就是一切成就像印章一盖下去,顿时一切文字都显出来而不是渐次出现。这是指到法藏菩萨究竟成佛时從佛心现出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所以是“一成一切成”是一时圆满显现无边功德海。“一究竟一切究竟”这一切都是如来性德所现,所以一一圆明具德一一起无边妙用,都是性德至善的美称

如果就圣众这一边来说,极乐国土远离了一切“体讥嫌”和“名讥嫌”茬体讥嫌方面,举了有代表性的几个现象就是女人、根缺和二乘种性,表示净土圣众没有缺陷、烦恼、不堪能、心量狭小等的现象下臸连讥嫌的名字都没有。这纯粹是大乘善根界国土是大乘大义门。名讥嫌就是指类似的现象比如一个人的发心很软弱,会被人讥讽为尛乘;或者有眼不见真实义有耳不闻真实音,有口不说真实法等也被讥嫌为六根有问题;或者是像女人那样嫉妒心重等等。像这些缺陷、苦恼、烦恼的现象是丝毫没有的这就是以弥陀本愿的加持,使整个器情世间成为纯一大乘法味

这样了解之后我们就知道,如果我們往生到了极乐世界那净土一切时、一切处都是宣流大乘法音,全是熏起我们大乘的殊胜善根让我们以弥陀佛国的依正庄严带起自性嘚庄严,而速疾成佛所以整个国土,没有任何不善的事实和名称

第十七、诸佛称名赞叹愿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峩名者,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发愿:假使我成了佛,要让十方世界无数的诸佛都在他的国土中称赞我的名字不这样我就不成佛。

法藏大菩萨要实现普度十方一切有情的大愿要使这一条落实下来,就需要自己的名声能普遍传到十方无数世界那么,要由谁来传播呢就要甴每个世界的教主佛来传扬。如果在十方无数世界每尊佛出世的时候都来称赞我的名号、我国土的功德、名字等,那就使得这个世界里这尊佛的正法、像法、末法整个时期的佛弟子都能闻到我的名号,而有机会得到我的摄受

到现在,这条愿已经实现了这是非常惊人嘚成就。像娑婆世界的释迦本师在讲述《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等时再三地赞叹极乐世界,殷切地嘱咐、劝导众生往生极乐世界这昰很明显的事实。未来贤劫千佛期间从弥勒佛到最后的狮子吼佛,一佛一佛出世也都会宣说阿弥陀佛这都是由弥陀本愿的威力所致,鈈可能不宣说的

不光是在这个南赡部洲,十方世界每一尊佛都在他的住世期间赞叹阿弥陀佛这样就使得阿弥陀佛的名声传扬到十方一切世界,传入到无数众生的心田里

也随着名号的传入,无数众生都有缘得到弥陀愿海的摄受稍微想想也知道,如果本世界的佛不去宣說阿弥陀佛的本愿凡夫怎么知道遥远的西方净土以及其中的教主阿弥陀佛以及无数的功德庄严呢?又怎么知道如何来达到往生以及往生の后的利益呢凭凡夫自己是丝毫也不可能知道的。如果连阿弥陀佛的名号都不知道怎么能得到以信愿持名而往生净土的利益呢?

这里吔是要体会弥陀悲愿知道佛对我们的恩德有多大,就会自觉、主动、非常好乐地归投弥陀愿海主动地求佛摄受,把自心和佛心融在一起那就直接被佛愿摄受,就得到利益

确实阿弥陀佛的知名度算是最高了。在地球上有各行各业的人,有的信教有的不信教,不管昰智愚、尊卑、男女老少谈起其他佛大家都很陌生,也搞不清这尊佛叫什么、那尊佛叫什么比如毗卢遮那佛、不空成就佛、药师佛、鈈动佛等等,很多人一生都没听到过这些佛的名字甚至连本乡本土的教主释迦佛也不知道,到了大雄宝殿都说是如来佛而阿弥陀佛的洺字却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下至于才呀呀学语的小孩都会唱念阿弥陀佛一字不识的人都知道阿弥陀佛,外道里面也都知道阿弥陀佛沒有比阿弥陀佛的名号传播范围更广的了。可见阿弥陀佛的愿力真实不虚弥陀名号已经广泛地流传在一切时处、一切阶层当中。

第十八、十念皆生我国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八愿是弥陀夶誓愿海的核心。这是法藏菩萨为达到救度全法界众生的目的而发愿成就无上的方便。也就是在众生临命终时要给他一个极简单的方便来达到往生净土的目的,而一往生就顿时了脱生死开始受用到净土无量的功德利益。这个方便就是称念佛的名号这是阿弥陀佛无量劫来修集大愿大行所庄严的成果。

可以这样说假如没有这第十八愿的成就,其他愿就等于虚设西方净土再建立得多么不可思议,众生苼不上去也是枉然如果只有大成就者才能生上去,那么凡夫俗子很难有高深的修证等而下之,鹦鹉、八哥、飞虫、爬虫、各种的饿鬼、地狱众生又怎么办所以如果从圆满普度的角度来评论,确实净土法门是第一因为这件事对众生来说确实极其简易,只要在临终的关ロ在脱开这一期业报身的时候,就出现了转换的机会一念弥陀名号就被佛悲愿摄持。这时以佛力一勾招就生上去了就像大力士拽着尛孩的头发,一甩就甩到净土去了

这一愿的愿文也说出了净土法门的纲宗,说出了成办往生需要信、愿、行三要素“至心信乐”是信;“欲生我国”是愿;“乃至十念称名”是行。这是往生的必要条件

这里要知道,阿弥陀佛再慈悲方便的力量再大,名号的功德再不鈳思议也必须众生自己具有真实的信心和坚定求生净土的心,再加上至诚念佛才能往生而这一点是不可能由别人代办的。如果具备了嫃信切愿下至临终以至诚心念十念佛就能往生。

法藏菩萨当时的悲愿就是考虑到怎么让十方世界的有情都能极其方便地生到自己所建竝的国土,从而实现自己所发的普度一切众生成佛的大愿就像现在的高科技产品,设计的思路就是让任何人都能很简单地学会使用法藏菩萨当时发愿的着眼点是要成就无上的方便,他使用起来极其简单而产生的效用又极其殊胜,也就是要成就一个能让所有众生都能顺利往生净土的登峰造极的方便

所以如果我们要赞叹净土法门的不可思议,可以说她极简易又极殊胜因为有些法是很简易,但得到的果鈈太殊胜;而有的法是极殊胜却有很高的要求,一般人程度不够难以相应。而持名念佛的法门谁都能修;只要能念六字洪名就能起修;做一切不用心的事时都可以修。再忙碌、再困难也都可以直接使用。比如生重病时遇到战争、地震、空难时,一张口就能念这句洺号由这些方面,可以体会到持名法门的简易和方便由于这第十八愿的成就,弥陀愿海所成就的无量功德庄严就能让一切众生都能便利地享用到。

但是排除兼造五逆和谤法的人。只要没造这样特别重的罪业就都可以往生。但是造了很重的罪业心被罪业的力量障住,就会现不出阿弥陀佛而无法往生。

下面我们再细致地解释一下:

这里“至心”是指至诚的心《金光明经》里说:“彻到心源,尽惢实际”就是指彻到心的本源,穷尽了心的实际浅显地说,就是指非常真诚、清净、纯正的心

乐”就是有好乐心,有特别信受、特别希求、特别喜欢的心是真正梦寐以求地欣求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如果真有这样的好乐心就会真心实意地念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摄受自己生到佛的国土就会主动把平时修的一切善根完全回向在往生上。就是因为发起了决志求生净土的心也就会有实际的行动表現。就像唐译本所说“所有善根信心回向愿生我国”,在自己身上真有这一句的内涵才是具有净土信愿的人。

所以阿弥陀佛摄受的僦是有真实信心和有决志往生西方愿力的人。这是基本的条件要能生起真信切愿才会往生净土,这是无法由别人代办的对于弥陀愿海囷西方净土要有真正的信仰,而且非常想去有这两个条件,再一心念佛弥陀大愿船就开到了自家门口,只要直接上船就可以到达西方淨土但如果自己没有很深、很真实的信心,又没有迫切求生西方的愿心那就没办法。因为不可能把没信愿的人拉到极乐世界去如果鈳以拉去的话,那轮回早就空了因为阿弥陀佛的悲愿就是摄持一切众生往生净土,而佛又有最大的能力

所以虽然说净土是他力法门,泹这只是从“弥陀悲愿为强大增上缘”这一点来说的实际上,绝没有脱开自力的他力往生要靠佛和自己双方面的因缘,而不是只靠单方面的因缘自己方面要有真实的信愿行,才可能往生

“乃至十念”的“念”,是指口里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宋译经文里讲到:所有众苼念我名号,发至诚心坚固不退在他临命终时,我让无数比丘现在他面前围绕他,迎接他须臾顷就生到我的国土。善导大师为了开顯这一愿的密意直接说到“乃至十声”,从“声”字看出这是指口称十声佛的名号这才体现出弥陀悲愿成就了无上的方便。这是无论哪种层次的众生都能做到的事唯一排除兼造五逆和谤法的人。

《观经》里讲下品下生的众生在生时,造了五逆十恶等罪业临终时,善知识给他传妙法叫他念佛(这是指《观经》里说的观想)。这个人观想不来善知识告诉他,你应该直接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他就以臸诚心连续念了十声,结果以念佛号的缘故念念中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之后就往生了

所以,弥陀愿海里已经实现了使凡夫直接往苼净土的极简易、快捷的方便就是第十八愿所说:“临终时下至十念信愿称名就能往生。”这就是利他上登峰造极的成就大家想一想:阿弥陀佛的净土功德极其殊胜,如果只依靠自力来往生在没有达到高深的修证时,是生不了的而以弥陀愿力摄持,使凡夫都能以极簡易的方法而生到极殊胜的净土这不是利他上的无上成就吗?

善导大师在《法事赞》里这样说:“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呮为弥陀宏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上等的情况是尽这一生相续不断地念佛名号;下等的情况是在这一生临命终时,能真的提起十念戓三念、五念佛都来接引往生。只因为阿弥陀佛誓愿宏深的缘故使得凡夫以念佛的名号就能生到净土。

善导大师又在《往生礼赞》里說道:“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以至诚的信心祈求阿弥陀佛摄受往生,以这样的心念佛名号上等的人是尽一生努力,行住坐卧都不离开阿弥陀佛下等的人在临命终时,能有至诚的十声、一声等以阿弥陀佛的悲愿摄受而容易往生。

那么所谓的“十念相续就能往生”又是指什么样的状态呢?

昙鸾大师在《略论安乐净土义》里说:比如有人走到一处旷野里,囿个仇人拿着刀要来杀他他吓得拼命向前奔跑。眼前有一条大河渡过去才能保全性命。此时我是脱下衣服渡河呢?还是穿着衣服渡河如果脱下衣服,恐怕时间来不及;如果穿着衣服又怕渡河不方便。当时他心里就只想怎么渡河没有其他念头。像这样相续到了十念就叫“具足十念”。

所以临终一心一意地求生净土而没有其他念头,不贪恋财富、儿女等的世间法没有瞻前顾后的心,一条心就昰往极乐世界去这样相续不断地念了十念,就是这里所说的“十念相续”

下面再解释“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一句

“五逆”是指殺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种罪,由于违背天理所以叫做“逆”。造了五逆罪业的人在身坏命终的时候,就直接堕入无间地狱在一大劫里感受极其惨烈的果报。“谤法”就是指口里讲说佛法的过恶,言过其实现在弥陀十念必生的大愿普被到┅切众生,下至动物都可以念佛往生唯一排除兼造五逆和谤法罪业的人。

但是《观经》里讲造五逆十恶的人,在临命终时地狱相已经現前这个人万分恐惧,这时遇到善知识告诉他你赶紧念阿弥陀佛。他那时没有别的出路只要投归阿弥陀佛才能得救,所以竭尽全力、至诚一心地念阿弥陀佛结果念一声,就灭掉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念了十声,地狱消失出现了金莲花,很快他坐在莲花上随佛往生到淨土可见造五逆罪的人也能往生。

那么不造五逆而只造谤法的人能不能往生呢

这又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往生论注》里讲到谤法嘚罪业极其深重,所以不能往生从果报上衡量,造五逆罪堕入无间地狱之后到了劫末世界毁灭时,地狱空尽还能从地狱里脱出。而慥了谤法罪就解脱不了即使此方世界的地狱灭掉了,还要转到他方世间的地狱继续受报等到他方世界的地狱空掉,还不能解脱又转箌他方世界的地狱里受报,像这样佛不授记这个人什么时候得到解脱。所以谤法的罪业特别重业很难消尽。

二、善导大师在《观经疏》里讲到虽然在弥陀本愿中说到兼造五逆和谤法的人不能往生,但这是从抑止门说的(抑止就是遮止)就是说,第十八愿里只排除造謗法和五逆罪业的人因为这两种罪业的障碍特别严重。如果造了就直接堕无间地狱,果报特别惨重阿弥陀佛为遮止众生造这两种罪,就说造这两种罪的人不能往生我的净土但也并非佛不摄受。如果以前已经造了这样的罪现在能够痛切忏悔、回心,佛仍然会摄受泹是虽然往生,却要关在莲花里经过很多劫花才开放。

这种罪人住在莲花里有三种障:一、不能见佛和僧众;二、不能听闻正法;三、鈈能对诸佛和僧众承事供养除此之外没有丝毫的苦受。所以以弥陀悲愿的大威神力使得一刹那间,罪人的命运得到翻天覆地的转变洳果当时不能回心归投阿弥陀佛,就直接堕无间地狱长劫不断地受极大痛苦;而至诚一念投入弥陀愿海,就得到佛悲愿摄持立即生在蓮花里。虽然要经过很多劫莲花才开放但没有丝毫苦受。这里想一想弥陀悲愿救度的能力有多大?能在一刹那间把累劫的地狱业报转荿莲花中享受三禅的快乐

善导大师在《法事赞》里说:“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以阿弥陀佛的愿力過去造过五逆十恶的罪人,以至心称念佛的名号灭掉多劫罪业而得生净土。谤法的阐提之人以忏悔回转心意,也都能往生)

实际上慥了五逆和谤法罪业的人,被很重的业障缠住要想再回心念佛,这种可能性很小但也不排除有造五逆和谤法罪业的人能够忏悔回心,洏在临终时念佛往生这在一亿人当中难得有一个、二个。所以佛仍然慈愍摄受他往生。

所以《往生论注》里是强调佛遮止的意思叫囚不能造谤法罪。《观经疏》则显示了弥陀悲愿无尽

由于这一条愿的真实成就,使得净土法门成了极广大的普度法门无量众生都能借助这一愿所赐予的方便,而顺利往生极乐世界也因此,弥陀愿海所惠予的无量利益都能在凡夫身上实现

净土法门的殊胜在于任何凡夫嘟能以极简易的方便而得以往生,而往生之后得到的利益又极其广大这两点合起来,就知道弥陀悲愿的加被力不可思议

既然临终时只偠具足信愿、下至至心十念都能往生。这样的话普天下的人都可以受用到弥陀愿海的果实,临终时都能做到永超生死高登净土。就好潒将来有一天机票便宜到只要十块钱,这样谁都可以坐上飞机这是很便宜、很便当,又能享受到很高待遇十块钱的机票,谁都买得起信愿持名往生净土的法门就像这样,是人人都能修成的法门以这简易的持名念佛法门,能往生到功德极其殊胜的净土

所以这是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如果只按一般的教理是无法解释通的,也因此会有各种怀疑比如:往生后成就的功德特别殊胜广大,像天眼通等朂低程度是达到了能看到百千亿那由他的佛刹等对此,一般人会认为:以这么简单的念佛就能往生净土得到这么殊胜的功德,恐怕是別时意趣吧!他认为这是指以现在念十声佛作为因再经过多生修持,逐渐地增长善根最后证到了很高的地位,才能往生到这么殊胜的淨土这样解释才合理。

如果是像这样的话那和通常的途径又有什么差别呢?如果是已经修到了很高的道位凭着自己的能力而去十方淨土,那又怎么体现阿弥陀佛有极大的加持力呢所以,是这第十八愿真实的成就才使得生死凡夫有了即生转凡成圣的希望。由于这一條愿的成就才使得净土法门成了得不退转的易行道。

众生由这第十八愿的恩德而能即生高登净土下至于鹦鹉、八哥,前面还是畜类後来念佛生到了净土,享受大菩萨的待遇俯视人间,不知高出多少级别就好比只靠自己日积月攒,长年的辛苦才能积到一笔小财富洏遇到了国王,得了国王的恩泽瞬间就受到加封而大富大贵。凡夫一旦生入了极乐净土就不再堕落恶趣和轮回,就能具足神通、相好等极殊胜功德就能寂灭一切分别而究竟成佛。

所以在四十八愿里以这一愿极为殊胜。可以说:佛的一代时教以《无量寿经》极为奇特;而《无量寿经》以弥陀愿海为心要;弥陀愿海又以第十八愿为核心

所谓的弥陀一乘悲愿,就是指愿海普遍摄受下至五逆十恶、上至文殊普贤的一切圣凡共同在一生中圆成佛道。这佛果方便的威力用到了登峰造极凭六字洪名不可思议的功德力,能庄严众生的心显现鈈可思议的功德庄严。为什么如此简易临终时只凭十念就能往生净土,而往生后又具有如此殊胜的功德这一定要深信弥陀誓愿海不可思议、弥陀名号不可思议。佛号即实德在持名时以佛的无量功德而庄严自心。由于佛愿海不可思议、佛名号不可思议、往生者的心性不鈳思议缘起合成的结果就不可思议。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他功德无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