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觉太霉了,想去国恩寺上为什么一上香就感觉到师傅在身边,不知道怎么走


问:请法师开示修持楞严咒的一些要点答:一些佛友提出修持楞严咒的一些问题,现列举如下:

问:持咒时是否需要盘腿?
答:这个没有一定的要求,看每位佛友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
问:网上有楞严咒的手印图,问持咒时是否要结手印?
答:这个没有一定的要求,要是您的老师有传授,可以根据您的老师要求来做;
问:持咒时间有没有限定?
问:持梵音楞严咒可以吗?
问:持多少遍比较合适?
答:这个没有一定的标准,看每个人的时间和愿力。但至少一天一遍,可能的情况下做到3遍、5遍、7遍、14遍、21遍;在家居士能做到7遍已经不错了,要是21遍那就更好。
问:不吃素可以持咒吗?
答:可以。持咒之后,自然会慢慢做到吃素的。

有些初学者想了解楞严咒的修持方法,基本上可以按照早晚课读本的程序来进行,兹将方法介绍如下。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合掌)(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祇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  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 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金刚藏菩萨

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顶放十道,百宝光明。
一一光明,皆遍示现,十恒河沙,金刚密跡,擎山持杵,遍虚空界。大众仰观,畏爱兼抱。求佛哀祐,
一心听佛,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放掌)
念楞严咒咒文(1、2、3 、5、7、14、21 …… 遍)
念十小咒一遍(可念可不念)

补阙真言(3遍或7遍,可念可不念)南谟喝啰怛那,哆啰夜耶。佉啰佉啰。俱住俱住。摩啰摩啰。虎啰,吽。贺贺,苏怛拏,吽。泼抹拏,娑婆诃。

念完上述咒文后的回向偈

(若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加念下面的回向偈)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遍数自己定)
南无观世音菩萨(三称)
南无大势至菩萨 (三称)
南无清静大海众菩萨(三称)(放掌)

问:念阿弥陀佛和持楞严咒有没有冲突?
佛说阿弥陀经里有这样一段经文: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佛在经里明确地告诉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要有定力。而楞严咒是佛法里最长的一个咒,是专门用来修定力的。有些修行人误以为修行“一门深入”,所以只念“南无阿弥陀佛”,那是片面的理解。

要是有些修行人觉得念佛不得力,不妨可以兼持楞严咒,来增加定力。有个60岁的老居士,多年来一直专修净土法门,开始担心持诵楞严咒是否修杂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持诵楞严咒,发现效果非常好,尤其在参加了一次楞严法会后,定力增加很快,现在每天有时候可以持楞严咒60多遍。

问:如何戒除邪淫之心?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学过楞严经的同修知道,佛讲楞严经是因为阿难堕入淫舍,佛说楞严咒并派文殊菩萨去救度阿难而讲的。

淫欲是轮回之门,要一生成就,跳出六道轮回,必须断除淫心,作为在家人,第一步要断除邪淫,第二步要断除心淫,最后可以断除身心。

在楞严经里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方法,那就是持楞严咒,久而久之,淫心会逐渐变淡。我们可以根据修行时间得长短,每天持咒1遍、3遍、5遍、7遍、14遍、21遍。

首先呢,我们今天跟大家同时来学习六祖坛经,我们就不讲太多的啰嗦话,我们讲第一品的行由品 是介绍六祖大师怎么样求法,怎么样悟道的,我来自六祖的家乡,广州新兴县,六祖住在广州新兴县,而且我就住在六祖的家乡。我天天面对着六祖,如果大家有机会,我希望大家到那里去旅游,一切我来安排。六祖的家境不是很好,他以卖柴为生。他有一天呢去卖柴的时候听到人家颂《金刚经》,他有所领悟,所以他就想去求法,到哪里求法呢?到五祖黄梅寺去求法。他到了五祖黄梅寺,见了五祖之后呢,五祖见他根基大利啊,把他安排到后面去做粗活。那后来六祖到底呢,怎么样接到五祖的法呢,是有一段因缘的。五祖要传法,但他不能说单独我提出一个人来传给你,这是不公平的,大家要公平来对待这件事情。五祖要他所有的徒弟都呈偈,也就是把你修行的心得体会写出来给他看,他认为你合格了,就把衣钵呢传给他。

 首先呢,是神秀上座写了一首诗,写了一首诗什么诗呢?说诗也可以说偈也可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哎呀,这首诗一听很好啊,我们现在修行都是用的这个方法阿,那五祖呢,一看这首偈呢,他说你这首偈呢,没有见性,只在门外呀!所以我说吗,你们修行啊不叫修行,叫造善恶业,学佛的人呢在造善业,没有学佛的人呢,善恶业参杂。

你看,他这首偈写的这么好,他师傅说你还在门外呀,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他师傅告诉他了,到底什么样是真正入门了呢,他说如果你想用你这个方法见无上菩提是不可能的,那无上菩提到底要怎么样才能见到呢?要当下眼下,也就是当下。那好了,那你们念佛是不是当下一句弥陀,自心清静平等呢,如果是的话,你就是弥陀。如果不是的话,你在想我在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来接我,我还有很多业障,我还有很多罗罗嗦嗦的事情,想成佛呢,很难啊!

    他说你想成无上菩提啊,了不可得,是不可能的。我想如果大家明白了这个方法去念佛,更能得心应手。

那好了,六祖一听这首偈之后呢,六祖对上了一对,他怎么写的呢?这样,你看人的见地就不一样了。我们看神秀大师那首偈感觉已经很好了,我们也做不出来,可是一看六祖这个呢,感觉真透彻。六祖这样写的,因为这首偈是针对神秀那首偈对上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样一相对,大家一感觉,这首诗比那首诗感觉是更好,这种味道更滋润了,感觉很柔和。那我们现在的修行,你能不能今生成佛,就在于你对这个修行方法见地的认识。神秀认为修行要慢慢的来,慢慢的消除自己的业障,六祖大师讲的我们的自性本自清静,我们本自具足一切,我们当下就是,所以他说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谁在惹尘埃”就是何处惹尘埃。

那好了,五祖一听,很厉害,五祖其实就是为什么要这么做,就是要把他引出来,六祖很老实的,他师傅要他上后面去干活,他没有踏进前院一步啊,半步啊!现在我们都不老实啊,所以不能成就啊。他师傅三更叫他入室,叫进他的房间。为什么要三更呢,因为谁都想得法阿,谁都想得到衣钵啊。不敢让人知道啊,所以不令人见。说的是什么法呢,<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六祖忽然眼下大悟,他悟到了什么道理呢,他说一切万法不离自性,悟到这个道理,所以就跟他师傅讲,就是五祖“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他呢对他师傅讲了这样一番话,他师傅知道他已经见性,这一段呢,我给大家讲一讲,就是六祖悟到了什么,我们本来具足自性,我们本来是佛,我们只要是眼下不离自性,我们就是了。

到底什么是自性呢?讲“自性”这个字呢,好像是大家呢,很模糊,好像很遥远,不可靠近的这种感觉,平等自心清静,就是啊。六祖说念念不离自性,我们念念不离清静平等。就是啊,这个大家就感觉很亲切了,是不是呀?

    所以他师傅知道他见性了,就告诉惠能说。惠能就是六祖啊。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他说:“如果不识本心,学法是没有用的”。如果一个人不明白道理,你学佛是乱学的,叫盲修瞎练,大家呢不知道承不承认,但我认为是,一个人没有明白道理之前,听人家这个人讲,哎呀,也挺好,也去做,听那个人這么一讲,又很害怕,我该不该做呢。听这个人一讲,那我这怎么办呢,两面全错了。自己又做了,没法处理了。是什么呢。东一头西一棒啊,就想一只苍蝇撞来撞去,撞得头晕眼花,搞得呢自己上天堂也不是,下地狱也不是,成佛呢好象是更没有这个希望了。啊,这就是没有明白道理。学法不会受益,只能带来痛苦与烦恼。五祖是说六祖,是这个意思,那我们现在是不是,也是。包括你们念佛的,也要听师傅开示一下,回去呢,念佛有劲呢。要不在家天天坐着念着阿弥陀佛念着没劲啊,念念念成什么呢,哎呀,我講这个人不好,那个人不好,这个人影响我了,那个人造业了,今天他吃肉了,明天他杀生了,尽搞这个,念成这东西了,这就是念念离开自性了。知道吧?所以得不上力。听师傅开示一下,大家互相学习一下,对学习对念佛是很有帮助的。

“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大丈夫、天人师、佛”如果你要是真是做到了,你就是大丈夫,你就是人天师,人天师,大丈夫是佛的别名,你就是佛。“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你看,成佛要惊天动地吗?不需要,五祖传授给六祖法的时候,三更传法啊,谁都不知道啊。人家就这样轻松的已经成就了。传的是什么法呢?啊,传的是顿教及衣钵,顿教的法门。那我们现在学得是不是顿教呢?是不是?念佛也是顿教法门啊。一句阿弥陀佛。当下平等,就是啊。你要知道传的是顿教法门及衣钵,告诉六祖呢,你为第六代的祖师。第六代的祖师就这样诞生了。

这是六祖呢现在开始真正的第六代祖师了,他师傅跟他讲,你要好好的护念,“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那你怎么样去护念呢?悟到的这个东西永远不要失去呢?他师傅告诉了他一个方法,四句话。大家好好听,这个对你们很有益。“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他说如果你情执太重,如果你像世人一样,世人为什么会来投胎转世啊,为什么啊,情啊,这个情啊太多了,亲情,父母之情,兄弟之情,朋友之情,包括我们出家人,同修之情,兄弟之情。有这个情呢,你就是来下了一粒种子啊,你还要来的。因地果还生。你只要有情就是在因地下了一粒种,将来以后也还是要来生的,还是要来这个世间的。无情就没有这个种子了,大家说这不是很绝情吗?绝情就变成慈悲了。绝情不是像你们说的世间不近人情,绝情是不动心了,对任何事与物都不能动你的心了。这是定力。你们念佛没有定力是往生不了的。你们能不能对任何事与物都放得下呢。如果放不下的话还是有情啊,还是要来投胎转世啊。那你要真的放得下,无情可以说放得下。你要真的放得下了,那你就不来了,没有这个种子了。这个无情指的是禅定。“无性亦无生”这个“性”指的有:狭义广义两种,狭义指的我们世间的这种人性。广义指的是万物的本性,万物都没有自性,都是依他性而起。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要缘起。它自己不会起的,要依个缘才起,所以才叫依它性而起,那它就是没有自己的主体自性,没有自性呢称为万物的本性。讲这个经典啊比较深。从自性讲起,所以我们就知道,这个无性指的是性空,指我们的自性,也就指我们的定力,我们定住的时候,心不动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是不是啊,因为我们心一动的时候,什么都有,这样大家都明白了吧。这样的时候,有了这个定力的时候,你就不会来这个世间呢受轮回了。听懂了吗?这段,听不懂也没办法,我们继续往下讲。

六祖接到这个法以后,按照他说的这个方法去修,一修多少年呢,在猎人堆里十五年,加上逃难,一直到他家乡呢,一共十七年,养道十七年,练成了,练成了到哪呢,就到现在的广州法性寺现在改了叫光孝寺,我希望将来以后你们到广州去旅游,六祖的家乡,六祖剃头的地方,六祖的现在的肉身,都在那里。所以是现在的广州的光孝寺,那个时候是印宗法师讲《涅磐经》 ,当时风在吹,一个僧人说风动,一个僧人说帆动,议论了很久,当时呢,六祖就讲了不是帆动,也不是风动,是仁者心动阿。讲这句话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阿弥陀佛的事,也不是我们周围的怨亲债主的事,是我们心的问题,是我们的心在动啊。其实道理是一样的。这个印宗大师一听就知道,他说“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莫非就是)是你吧,那麼六祖怎麼說的呢,六祖说不敢,他又问“黄梅付嘱,如何指授”他说五祖嘱咐了你什么,他怎么教你去做呢。六祖说“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没什么,只讲见性,不论禅定解脱。讲到这里的时候,很多人都讲了,世上的人都要练禅定解脱,为什么在这里禅定解脱还是二法,不是相对之法,见性才是绝对之法。超越相对,进入绝对,才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所以六祖说,五祖说只讲见性,不讲禅定解脱。他们问师傅你学禅的,打不打坐。我说你不要打错,我干么,我睁着眼睛都看不明白,为什么要闭着眼睛呢,我天天出去大千世界都看不清楚,我还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呢?要观的是自己的心,不是把自己关起来。这个肉体不用观障碍都很多了。还要观它?最主要的是观注自己的心。

印宗法师说了,为什么不论禅定解脱呢?六祖说因为是二法不是佛法,讲法是要有根据的,所以我说你们练的不是佛法,就因为我一直在学习六祖坛经,因为不是佛法是二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印宗大师又问了,何为佛法是不二之法呢。六祖说“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教你见性成佛,就是不二之法,如果我教你啊求福报,求名利,求金钱,求长寿,那不是佛法,我教你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是不二之法。教你们成佛之法啊,就是不二之法。如果教你们有求啊贪嗔痴,那就不是了,坐禅也是贪啊,他贪那个境界啊,我们管他禅不禅的,反正我不禅,我只想呢见性成佛。我就一个目标,目标锁定了,去努力,ok了。不要天天目标还没有乱搞乱搞,先找到目标,目标锁定了,只管去努力,绝对有收获的。那你们都找没找到目标呢,发现昨天都找到目标了,好像都要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目标找到了,就要去努力啊。努力就有结果。后来六祖打了个比喻,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戒,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就是不可忏悔的罪,这是当时问佛的话。那佛怎么回答的呢?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

    你善根有常有无常,佛性根本没有常和无常。所以不断。所以我说呢不要怕,将来以后个个都是佛。只是时间的问题,人家当下就去了。六祖24岁就成佛了,就进入寂静光土了。我呢64岁也不一定能进去,时间的问题。为什么?因为我们根基的问题。

    二者呢?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

佛性哪来的善与不善,哪里来的,哎呀,你们真聪明,所以呢我发现了,你们都是我师傅了。分别来的啊。善与不善就是我們的分别来的,所以叫什麼呢?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凡夫呢,誰是凡夫?谁分别谁就是凡夫,智者呢,人家不分別了,智者当下就明白了,所以,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大家听一听,好像跟成佛阿越来越近,越来越亲切了。我们都不用说死了上西方极乐世界,现在就去,所以我说我不死,为什么呢,死了就去不了,所以呢,我今生不成佛我不死,成佛我更不死了。是不是,因为我要成佛,所以我才不死,因为佛根本就不生不灭么,所以不成佛我也不能死,那我死了我来世上哪里去了,我想你们可能没那么慈悲,你们一看师傅没成佛,你不成佛,你来拽我,是不是?我还是,生死路上没伴侣,靠自己吧。好!

这是第一品我们就简单的介绍到这里。

   第二品般若品,什么叫般若品,就是智慧,什么是智慧,运用,运用什么?一切事与物。先给你解释一下。

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哎呀,(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难道你们离开事与物了吗?六祖说本来都有的。谁离开了事与物,谁也没离开吧,只一种人可以离开,那是什么人,死人。所以我们都没有离开。我们本来具备。只缘心迷,只因为你心迷,不能自悟,佛法讲究一个“悟”字。就因为你迷,所以不能明白。 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见性就是智慧。我再告诉你,一讲自性的时候你们就害怕了。自性就是佛。我行吗。就是智慧,你有智慧你就是佛,你没智慧你就是众生。因为你迷,所以要找善知识。善知识是什麼呢,就是教你的人,来开导你,让你明白。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你们现在跟佛根本没有差别,跟我也没有差别,只是我的发型和你们不一样,我穿的古装,你们穿的现代装,所以我是古人,比较古董。所以你们都喜欢我,现在哪有不喜欢古董的嘛,古董比较值钱嘛,所以称为宝嗎,佛法僧三宝。只缘迷悟不同,就因为你们迷和悟有了差别,知道吧?就像我们家出家四个,大家说哎?都出家了?因为什么?因为没饭吃吗?大概吧,因为没有智慧之资粮,就是没饭嘛。这个五谷杂粮吃了还会死,但是吃了智慧资粮不会死,所以我们都因为没有智慧资粮所以出家。所以大家問,人问你家是不是活不了了,是的,因为要死了,干吗?要上六道轮回去了,我不想去了。所以,有愚有智,那大家都想想,你是当愚人还是当智人呢,自己选择吧,啊。这个时候呢就像商品的东西,商场的东西,你是选择智慧呢还是选择愚痴呢,你自己去购买“此须心行,不在口说”他說了,智慧在心行,不在口念,我们的错误犯在哪里?就犯在只说不做。所以我昨天讲了嘛,我也在念佛,但是我们的念佛方法是什么呢,四种念佛当中的最后一种,实相念佛。我们是只干不说,我们是力行亲身做到,你们是只说不干。你们就错在这里。所以六祖说智慧需要你的心去行。你心到了行为就到了。不是在口上说。口念心不行,这是假的呀。不是真的啊,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你的智慧就是佛,离性无别佛啊,如果你有了智慧你还要去找佛的话,上哪去找啊 ,“世人妙性本空”我们的妙性本空,那你想想你的心空不空呢,如果你的心真的放下了,没有挂碍了,那就是妙性啊。妙性哪里去找,就这么来的,不用找,你本来就具备。“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大家很多人修行,以为修行,空就是修行,六祖说了,你别认为我说空,你就开始就执著空了。告诉你,第一,不要住空。空心静坐,那很危险的。“即著无记空。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包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他教你的空是什么呢,是让你的心能包容这一切,这一切在你的心中不曾障碍,这种空法啊,不要以为这个空是心里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不要悟错了这个意,真正的空是什么呢?让你的心量广大,去包容一切。“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如果你见一切善恶呢,不要去取舍,也不要染着,就是不要生烦恼,心如虚空 ,这个才是真空。大家不要以为说空的时候呢,我啥也不干了,我呢明天呢也不烧香拜佛了,你烧你的香拜你的佛,回家该干什么干什么,跟修行呢,不相妨碍的。运用一切法的时候怎么运用呢,运用的时候要了了分明。你们就差在这里啊,人家讲什么,你们没有这个智慧来分别啊,你们不明白啊。了了,了是什么, 了是放下的意思,明是明白。可是你们遇到什么事情,你们都不明白,都放不下,就像昨天讲那个鬼一样,最后他不明白,他也放不下了,我去了怎么办,凉拌,什么叫凉拌,放到一边去,凉快了。放下嘛。是不是,所以这是我的口头禅,怎么办,凉拌。他们说师傅回去拌凉菜吃嘛?也许你火气太大了。拌一点就拌一点吧。

“应用便知一切”,所以呢,用一切法的时候很清楚,不能成为障碍,而且一切法现前,要用,用什么来什么。不用思维的,这个是什么,当时五祖对六祖讲的,不能思维的。

 怎么运用呢,你们就差在这里阿,你们没有这个智慧。

凡夫即是佛,烦恼即是菩提。人家说师傅啊我想去烦恼,我说哎呀,那个东西是好东西啊,不要去掉啊,去掉就没有智慧了,烦恼是智慧的根本啊。他说师傅你怎么这样说呢。一棵树没有肥料它会枯萎的,那烦恼就是肥沃的土壤啊,污泥里才生出漂亮的莲花,如果你把这个水搞的很清,莲花放到里头没有营养它会死掉了么。智慧来自于哪里,来自于烦恼么,知道吗? 没有智慧要烦恼干么,没有烦恼要智慧干什么。他俩是相对产生的,烦恼即是智慧。那谁是佛,你們現在看看,凡夫就是佛,这不是我讲的话,这是我们的祖师六祖讲的。现在你们看看,谁是佛,大家都是佛,他骂你一句,他在给你消业障,他在试探你,让你超越,他在历练你,让你成就,在成就你的功夫啊,你的功夫一成就,你的德行就出来,德行一出来,你的福德因缘就到了。这个人要骂你的时候呢,你应该感激他,应该欢喜。啊。

菩提,什么是菩提呢?前念迷就是凡夫,后念悟就是佛。 你只要呢一迷了智慧就变成愚痴了,就是凡夫。你只要悟了,那烦恼呢就变成了智慧了,你就是佛,那好了,所以人家说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昨天啊你们啊哈哈哈哈,那一刹那,你们都是佛,那回家以后是不是佛就不知道了,我让你们搞得发现了你们活的真快乐,我就不如你们,你们才是真正佛啊,我还跟你们差得很远,今天是不是,那就不知道了。

“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是烦恼;后念离境,即是菩提。”所以我们修行就要这样修,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你呢?起了妄念不要紧,要马上转,提起正念,就觉悟了。什么叫觉悟,就是放下。

“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我们)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这样的修行,六祖给我们呢授记了,定成佛道,什么叫授记,这就叫授记,如果你按照他这个方法修行,你一定成佛道的。昨天阿弥陀经,释迦牟尼佛也给我们授记了,按照那个方法做,无上菩提,永远不退转,所以叫一生不处,一生绝对成佛的,一生不处,就是证了不退位了。什么时候证的呢,你只要对阿弥陀经对净土法门没有怀疑,就证了不退位。绝对相信清静平等觉,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用你求,就来找你。你要是求来的是假的,不用求,才是真弥陀现前了。“唯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有法,修行觅佛”。所以我们现在都是啊,因为心外有法,我们自己不行,就像昨天那个人想讲法一样,我说他行,他说不敢,因为他自己不是佛,它自己不行,他不具备这个智慧,它本来就具备,只要打造一下就行了,磨一下就咣了。就是这样,他想心外求法,以为心外有佛,未悟自性。

这就是小根小器,那你就是渐修了,慢慢的来了。

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痨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六祖讲了,怎么样是见性呢?他说只要你明白这个道理,不要执著外修,但是在自己心里常起正念,烦恼尘痨不能污染你,就是见性成佛。就这么简单,听起来很简单呢,可是做起来很难呢。我回家呢,什么都是真的,上了寺院呢,慷慨激昂,什么都是假的了,我也犯这个毛病,一做什么事情,好好好,捐款捐款,干干干,回去躺着越寻思越烦恼,那一刹那的时候全都放下了,连自己舍掉也可以。回到房间里一躺下,什么都来了,什么都是真的了。就是这么回事,做起来是很难的。

“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就是这些经典,还有咒语,还有一切文字,就像我们現在所说的文字,是因人而讲,不要执著,今天在这里讲这个六祖坛经适不适合你们呢?不适合,但是没办法,今天的这个因缘就是这个因缘。那明天对他讲,要他去布施供养,超度做佛事,为什么要这样讲呢,方便善巧,因为他就是这个因缘。那见到一个出家人讲呢,放下见性成佛,那他又是一个因缘。大家只需要听,听干什么,听了之后吸取智慧,不要执著这些语言文字相,这里头讲了,连十二部经都是因人而置。

      “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这句话说得究竟啊,如果没有世间的人呢,一切万法本来就不存在的。就因为有世间人的烦恼才有了一切法。是不是这样?

如果你要起真正的智慧关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我们净讲好的啊,如果你真正的起了智慧般若,在一刹那之间,你的妄念消灭阿,你就能“若”它是什么呢,可能你就会真正见到智慧本性,“一悟”干么呢?直至佛地,直达佛地的,你看看,所以六祖叫顿教,我们就冲这个顿教,跑到他家乡去了。就像现在,为什么去拜祖师啊,当时我们每个出家人的目的是什么,肯定是想成佛啊。那谁最厉害呢,那个时候大概和大家都一样,哪个最厉害去找哪个,那一乘师跑印度去了,跑印度去干嘛?上佛成道地去了,去了那么多年,回来了还是这模样,为什么呢?自性不变么,悟到这个道理了,跑了一圈。那你们现在也是,跑了一圈,也许悟到这个道理了,安下心了。哪一个道场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哪一个方法因人而异,哪一个方法都能成佛,对不对自己,那是你选择的问题,跟任何人没有关系,你能不能成佛跟任何人也没有关系,是你自己心地的问题,迷悟的问题,这样一想,可能心里安慰多了,原来是这么回事。如果不这么想的话,没听讲课的时候,以为自己没成佛全是别人造成的,怨天尤人,好像别人都成了你成佛的障碍了,其实别人全是你成佛的助缘。没有别人你怎么成佛,没有别人怎么能显出你的伟大啊,没有石头怎么能显出来黄金啊,黄金的可贵啊。

“但净本心”这里讲但净自己的心,不要去净别人的心,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我们现在不是啊,六识啊,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我们是一出门,就是分别执著。人家六祖告诉怎么修行呢,这六根六识除去之后,于六尘中根本污染不了。来去自由,没有执著,没有障碍。不能说这人骂我一句,我就有烦恼,这就有障碍了,你越骂我呢我越开心,开心过头我想也是障碍,人家以为你精神病呢。所以在修行中离开喜怒哀乐,赞叹你也不能高兴,不赞叹你呢你也不能烦恼,诽谤你呢你也不要烦恼,也不要生气,这样才行,所以这样做呢,有的时候世人经常说你神经不正常。所以我说了世人个个都是颠倒,都是神经不正常,所以我呢,比你们更不正常一点,因为我比你们多一点,不是多一点,是多好几点。

“若百物不思” 如果修行什么都不去想,“当令念绝”你呢就已经执著了,“被法缚”就是被法所困扰了,我们修行千万不要被法所困扰。

是有一个人问六祖,他说你现在讲的是否是达摩大师的宗旨呢?就像现在问你讲的是不是佛法呢?一个道理。六祖说是,我闻达摩刚来中国的时候初化梁武帝,梁武帝问达摩“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这个以前我也讲过了,当时梁武帝问达摩说我做了这么多好事有什么功德。当时达摩怎么回答的,因为自心是道场,老实人么,达摩说没有功德。这个人也不明白,他说为什么没有功德呢?所以这段我要好好讲一讲,你们现在修行啊,很多人就把布施供养当成修行,布施供养是福德不是功德,但是修行离开了福德是成就不了的。但是光有福德没有功德也是成就不了的。为什么这样讲呢。福,去培植福德是慧。功德是定力。有定有慧才能成就,你光呢,去布施供养,你的福报很多的,可以说。你想发财,是不是,布施供养,你想身体健康,放生,超度,法布施,无畏布施,你的身体就会很健康。可是呢,你有智慧,你没有定力,叫愚智,是愚蠢的智慧,你的福报越来越大,可是你的身体你的烦恼,你的业障不会消除。功夫是什么呢,功夫是心地清静平等,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念念不被一切所束缚,这才是功夫啊。这样你才有定慧才能成就啊。很多出家人光修定,不修慧,好了,坐在房间里天天打坐,或是天天诵经念佛,一出来就说他不持戒、他不持戒、他不持戒……这毛病多了,很多小寺院,大寺院这个毛病少点,小寺院就一个师傅两个师傅,就在那念佛啊,打禅坐啊,人家有点弟子去供养下。等他上别的寺院,或别的师傅一去,一看完全不顺眼,好像个个呢,所作的一切都不如法,这是什么呢,没有智慧,为什么说他没智慧,因为他在分别执著。他不分别执著怎么知道别人不如法,最不如法的就是她自己。所以这点我们要知道,我们修行一定要福慧双修。如果你没有福报,你的生活你的环境改变不了,你为生活去奔波,你为周围的环境家庭所束缚。哪有心思去练定力啊。你布施供养了之后呢,你的一切有求必应,顺得不得了啊,这时候干吗,心情顺啊,这叫什么呢,四大调节啊,身体的经络全通畅啊,这时候自然没有烦恼了啊,没有烦恼,你这时候才能做到清静平等觉啊。所以佛说先是自利利他,你先要自利,再利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点我们要知道,不要呢,有的人光作福德,不做功德;有的人光作功德,不做福德。功德是出家人干的事情,福德是在家人干的事情,好像你们分成两份了。在家人有钱,出家人有定,那怎么用啊,分开两下了,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不管你是出家人在家人,必须福慧双修。你们福报这一面,不能欠缺。定力这一面,在智慧这一方面呢,你也不能被出家人落下。我可不会被你们落下啊,我也要极力的去培植福报。不培植福报,那我除來没人供养怎么办呢,所以也要培植,我们出家人培植福报,怎么培植呢?你们供养我们的钱我们去用在大众当中,建寺院啊,为大众服务,还有我们有法布施,你们有劳力,有金钱布施。是不是,那你们也可以法布施啊。我们呢,佛给我们现成的宝,我们天天拿去布施,这是法布施.

   “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你看看“自修身是德”自己修自己的身体是德。“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这功德是布施供养求不了的。“以福德与功德别”这就是福德和功德之别,你布施供养的是福报,是求功德求不来的。

“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接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又讲这一段。这一段就是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城,就是昨天我们讲的那个《阿弥陀经》在讲这一段经文的时候说,去西方极乐世界不远,那为什么有这么大距离呢,因为我们有十恶八邪,你要去掉十恶,你就离西方极乐世界就在当下了。

“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那我们想去西方极乐世界,很简单的。只要你把心中的十恶八邪去掉了,自己净自己的心,你所在的地方就是净土。所以我说,要活着上西方极乐世界,不要死了。你活着心不净,你死了心怎么能净呢?是不是?活得心净,死了心还是净的。你活得烦恼,死了还是烦恼。

不断十恶之心”见西方极乐世界是不可能的,如果呢只行十善,断了十恶,西方极乐世界刹那就在眼前,刹那,比马上还快啊,当下就是,马上就在你眼前,所以我说你們这两天呢,你们都是佛,我一看你们呢,真快乐,你们才叫真正的佛,叫什么,天真佛,我不行呢,我还烦恼一大堆呢。所以我们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就这么快就现前了。

自性要是迷了呢,就是众生。什么是自性?再提醒一遍,就是智慧。如果你要没有智慧,你就是众生了,如果你要有了智慧,那你就是佛,慈悲就是观音。大家想不想见观音菩萨啊,看看谁慈悲,谁慈悲他就是观音,啊。

“喜舍名为势至”哎呀,我听昨天那些人布施啊,布施的慷慨激昂啊,我真佩服。大势至菩萨啊,慈悲喜舍啊。就是势至。势,有势力,有一股劲。至,绝对的做到。我发现他们布施得慷慨激昂,我一看,觉得在他们面前很渺小很惭愧啊,所以不讲话了,告你们讲吧,我都做不到呢,真的。哎!他就是大势至。“能净即释迦”这一点我还可以,我能做到寂默,释迦是寂默能仁,“平直即弥陀”这一点,不知道大家和我怎么样了,我尽量去做到平等,没有高下之分。好,休息十分钟。

我们讲到呢“平直”“直”是直上直下的那个直,平直即是弥陀,那我们呢,好了,好像修行越来越看得清楚了,越来越找到目标,越来越简单,越轻松了,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每一念要做到平直,你就是弥陀佛啊。谁是啊。你们没有做到,你天天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不会来接你的,因为你考入他这所学校不合格。“人我是须弥”须弥山不可倒啊,因为人我倒不了,我们无量劫以来以我为主啊,造成了这个大的障碍阿,我们现在为什么有山有水,高低不平,因为我们的心不平,因为我们坚固的执著,自私心,有山,因为我们的欲望贪心有水,里面产生的一切都是我们变化出来的,这么严重啊。

      “邪心是海水”你看看,我们每个人都有邪心,那海水啊,我们都说呢海没有底。我们的邪心就像大海那么深。可是呢,淡水清净的水,一看到底的呢,好像是没有那么多。你看大海。

   “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以前我们寺院里很多毒蛇的,自从我们寺院,我开法会,而且讲法修行,毒蛇少了,只要是谁烦恼谁就能看到蛇,很灵验的,哪里来的,他跟它沟通来的。他的业力跟它相沟通才来的,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业障,包括现在的癌症啊,各方面,那癌症都是毒虫阿,那毒虫是谁造出来的,是自己坚固的贪嗔痴造出来的,任何药物杀不死的,我非要把你干死不可,为什么,因为你把我干死了。现在这癌症哪里来的,饮食造成的,我们的欲望造成的,多数都是吃,吃出来的,就是饮食造成的。

   “虚妄是鬼神”有一个人问我,师傅我没见过鬼。我说是吗?你就是鬼。因为你现在都不知道你在干什么,变化无穷,你就是鬼。因为你现在业力没有尽,所以你还是人,等到业力一尽的时候,寿命一尽你就是鬼。鬼哪里来的,就是这么来的。虚妄妄想,缥缈不实的东西。

   “尘劳是鱼鳖”你看那个鱼和乌龟,它要沉到水底,为什么,欲望永远没有止尽啊,是不是呀,永远都在那种欲望水里浸泡啊,不能出来,出来就死了,世间人没有欲望,活得没意思了,它要不在水里,就会干死了。世间的人好像没有欲望,没有物质,没有金钱,没有名利地位,死了。是不是?如果一个人真的能跳出来,不死,这不是人,是佛菩萨。

   “贪嗔是地狱”我们的贪嗔痴造成了地狱,“愚痴是畜生”所以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啊,你这一念觉悟你是佛,一念愚痴你就是畜生。所以有的人说,师傅,为什么我运气不好。我说因为你乱性阿。我的徒弟就是,为了表现一下自己,因为有钱没地方花了么,不像你们这么有智慧,有钱上寺院来培植福德,干嘛出去表现一下,运气马上跌下去,他问我,我说因为你是快到畜生了,你乱了,只有畜生才是这样做,表现什么呢。所以大家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自己呢,老天对你不公,你更倒霉了,怨天尤人,你不会得到利益的,你会更往下堕,要检查自己,这就是智慧。一个人会检查自己,他已经觉悟了。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如果你常行十善,你就在天堂之间了,为什么,谁都说你好,一切一切随心应手,天人想什么来什么,那就是天堂啊。

  “除人我,须弥到。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哪六门,眼耳鼻舌身意“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 六欲诸天哪里来的,你还求天人呢,六欲天就是你造出来的。我们的六门能造六欲诸天。我们要知道。

“自性内照”我们千万不要去外求,以为什么都要别人给我们,我们什么都是自己去干,佛是人,他能成就。为什么我们不能成就。多问问自己,别人能做到,我差什么。像人家说男的能成佛,女的不能成佛,我不服,我一定要成佛。我去查缉经典,原来龙女八岁成佛,原来地藏菩萨也是女的,原来观世音菩萨也是女的,原来剃了头就是男子大丈夫啊。我剃头了。终于找到了,原来我今生也能成佛。要把自己的疑问破掉,如果自己的这种疑虑破不掉,我是女的,不能成佛,那我能成佛嘛?怀疑心,原来找到了,原来一出家,一剃头,就是男子大丈夫,称师兄师弟了,奧,我很开心的,原来我今生选的这个行业绝对是好的,我要把它干好。

所以我们要知道“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到。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就这么快,不是说灭你现在的罪,前面这两个字要注意,地狱等罪啊,所有的一切。大家说了,我想把我的业障消除,业障太多了,怎么消除啊,明白了自然就没了,明白了心不动一切都没了。

“一时消灭。内外明彻”这个时候呢,就是呢,唵嘛呢叭咪吽,什么啊,摩尼宝珠在这里,是观音菩萨灵感真言,你们念这句话知不知道,唵嘛呢叭咪吽,就是摩尼宝珠在这里,摩尼宝珠是什么,智慧之光,在这里,观音灵感真言,不要去指着它,是在这里,上外是找不着的。

“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一个人有定力运用一切的时候就没有障碍,就是智慧。一个人运用一切的时候没有障碍必须是定力,是不是?就是的嘛。如果人没有智慧见了东西就有障碍,就烦恼了,因为什么,没有定力。他有了定力呢,一切看透就是智慧。定是慧体,慧是定的之用。啊,如果离开定就没有智慧了,离开慧就没有定了。叫什么呢?理事圆融。定是理,慧是事,所以理和事是不二的。不要认为这个是理,那个是事。这面听得这个头头是道,回去这个地方该干嘛干嘛,那不行的啊。理和事本来就是一,理通了事就通,理不通事也不通。

好,我们再讲“一行三昧”什么叫一行三昧呢,这个对大家都很重要。“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你看这个好像和你们净土法门完全好像符合的。一直心是什么?平等心啊。所以阿弥陀佛可以代替一切佛,为什么?我们每个人不修平等心,怎么能成就啊。所以,这就是阿弥陀佛伟大之处,为什么佛没让你念释迦牟尼佛念地藏菩萨呢,念阿弥陀佛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因为阿弥陀佛就是平等心啊。你不管哪个法门,一定要进入这个,所以阿弥陀佛代表一切法门代表一切佛。好了.

“《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什么啊,净土啊。你只要是平等心就是净土。你看越听越简单了,那就抱着这个原则去做吧,为什么做不到,做不到的时候跟你讲就停下,停下什么,包括行为,包括思想,包括动作,一切一切全停下,我以前刚修行的时候在九华山,做不到是不是,我就停下了,连走路都停下了,什么都停下,就一个人站着,为什么做不到,全静止了。我再重来,重新运作,就像一台电脑一样,启动起来不好用,关掉重来。我把我的思想完全一切关掉。我重新启动再重来,做不到再重来。什么叫修行,高度的训练自己。训练自己的克制能力,如果你没有理智克制能力怎么行呢?那玩意谁看见手都痒痒的,谁不知道钱好花啊,谁不知道物质,各方面,条件好,享受啊,是不是,你得克制自己。那不是说改掉就能改掉的,所以叫业力。无始劫以来我们的习惯性不是那么容易改掉的啊。所以叫理上可以,马上明白,在事上明白以后才叫进门,干什么呢?才真修行阿。东一耙子西一耙子,那还不叫修行呢。我希望讲完这次《六祖坛经》后呢,希望大家个个都真修行。我下次来的时候,我看你们哈哈哈笑,哎呀,我真的是感觉有一种自豪的感觉,为什么,因为你们真正受益了,这样呢,我呢上西方极乐的力量就来了,因为你们收益,我上西方极乐世界的能量是你们来铸成的,就来了。如果你们不受益,我也不能受益。

     “于一切法,勿有执著。迷人呢就是著相”执著一切啊,那你到底是迷人是悟人,自己去衡量一下吧,悟的人不执著一切,迷的人就执著一切,就这么简单。好。

“本来正教,无有顿渐”真正的佛法没有顿渐的,那顿渐哪裡来的呢?很多人说师傅啊,我能修禅宗吗,师傅,我能成佛吗?他不相信自己,本来佛法没有顿渐的,所以我曾经讲过么,至于你今生能不能成佛,看你遇到的师傅怎么教你,为什么你没有遇到好的师傅呢,佛一句话,业障因缘没到,你为什么遇到一个好的师傅呢,因为你福报因缘到了。遇到这个师傅很关键啊,这个师傅教你方法捷径,你就快。这个师傅教你绕一个大弯子 ,坏了,那就慢了,无量劫修不出去啊。人性有利顿,哪里来的顿渐,是人的差别。迷人呢,要慢慢的来,他不相信,啊。

所以迷人要渐修,你不能太急了,你现在马上要他成佛,就像厕所里的蛆一样,你马上把它捞出来洗拨洗拨用布包上,哎呀,这幼宝宝啊,我很疼你啊,对你慈悲,它都死啦。现在我要你们马上一切都舍掉,房子卖了,离婚出家,你们都得跳楼自杀。天下大乱了,是不是。要慢慢的来么,是不是呀。就因为这个才有了顿渐。所以迷人就要慢慢的来,悟的人呢,马上契机,就像现在你们要是有智慧,马上契了这个机,师傅这么讲了,我就这么做。是师傅讲的么,不是,噢,原来是祖师,祖师谁讲的,佛讲的。好,我就这么做了,你马上,你就成就了。所以,是你们自己造成的差别。

“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现在告诉你了,这个顿渐原来是个假名,现在好像自己呢越来越感觉得伟大了,原来我跟师傅差不多啊,不是差不多,是你很伟大。为什么?因为呢,你们来听法,我要讲给你们听,你们都是什么呢,你们都是我的增上缘,你们都是裁判,你们要是鼓掌,我考试才合格呀。你们要是全不放聲啊,我没合格啊,你们是考官啊,这么多人考我,是不是这样啊,哎呀,我压力很大啊,早上起来就在看看看。好。

“此门坐禅”这个方法呢,我们这个坐禅的法门可不是你们想象的啊,现在我比较自私了,说我的了啊,因为讲到了这一品,我是修禅宗的,但是我绝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跑在你前头啊,你别以为我不上西方极乐世界,到时候你别跟阿弥陀佛告状啊,不好使的。

我们这个法门,坐禅呢,“元不著心”就是本来是不著心,所以现在我不说么你们打坐,打什么坐,打错,原来是不著心,那那些人坐着干什么呢? 他有没有著心呢,大家就知道了。“亦不著净”你在这坐着呢,以为很清静,又是不行“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原是妄”我们这个心本来就千变万化的,你执著它,那本来就是假的了。

“知心如幻,故无所著”知道这个心是假的,你还去执著它,想抓住它,那你不是很蠢吗?所以不能执著这个心。

  “若言著净”有的人说,好,那我著这个净吧,“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净是哪里来的,因为你呢想执著这个净相,所以是你的心产生的。“妄无处所”这个净本来就没有什么东西,是你的心,因为有个净相去执著,“著者是妄”本来没有净,结果你去着这个净相,自己立了一个妄想,立了一个法,在那执著。

“净无形相,却立净相”是不是这样,如果清净的时候本来就是清净,自己心里想,我要执著这个清净自相,马上不清净了,是不是,本来不动心的时候还蛮清静的,哎呀,我要永远清净下去,我不要烦恼马上就烦恼了,不清净了。

“若修不动”你要真想修不动行呢。怎么修?其实,我从来不叫人家打坐,我说你不要打错,你不要走火入魔,他说怎么走火,因为你的妄想纷飞,四大虚火上升,折磨你自己,反正折磨不到我。我们寺院里有禅堂,我从来不让他们坐的,让他们一进去坐,不是放屁就是打嗝,为啥?心不净啊。四大不调啊,那到底怎么修行呢?是坐吗?坐只是一个助缘。到底怎么样去修行,看这底下怎么样告诉我们的:

      “但见一切人时”但见一切人和时间“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 这是真的不动了,是不是啊 “即是自性不动”你在那坐的妄想纷飞,说没有相,我说是有相,是妄想执著呢影尘,执著你呢,过去未来的一切幻觉,所以呢哪是真正的净啊,真正的想修禅定功夫,就是“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一切人时,一切一切的时间都是这样做到,这个时候是真的自性现前了。叫自性不动。

 “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著心著净,即障道也”障碍我们的智慧,我们都犯了这个病啊。在家呢念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开口“喂,某某某,那谁受了五戒又吃肉了”是不是,我们都犯了这个毛病,是不是,就是这样啊,真正的禅定在哪里,六祖从来没教我们打坐。达摩祖师刚来中国的时候,打坐一坐三天。啊,不准讲话的,不准出去的,那个风一动灯灭了,那个师傅说灯灭了,那个师傅说不是不要你讲话么,他说你不是也讲了吗。后来呢,达摩就进去了也跟着坐着,进去拿块砖刺棱刺棱在那磨,“干嘛影响我们打坐”“你们在干嘛呀”“我们在成佛啊”“我在磨镜子啊”“你磨砖能成镜吗”“你打坐能成佛吗”一样的么,干嘛,真正想成佛,是在每一件事与物上去超越它。去历练自己不动心,不要被他所束缚,所牵引,超越它。哎,这就是真正的功夫啊。

是这么来的,你天天在房间里坐着,坐着干嘛?这人身来的不容易啊,你不好好利用这个人身,竟然把它浪费了,把它关在房间里,玩命的干都干不完了,你在那坐着干嘛?所以上寺院去,我就说,你们来到寺院里,你们想干嘛?想到房间去修行?我问你,你拉屎要不要别人帮你擦屁股。什么叫修行?为大众服务,你把你关在房间里要人家叫,吃饭要人家请,我问你了,你最好是死人。死人才这样,什么都不想干,所以这不叫修行。我们寺院的每个师傅不准在房间里坐着的,你在房间里坐着干嘛?打妄想?所以要知道怎么样去修行。上寺院去做的啊,不为大众服务,消不了灾,业障就现前了,就着魔了啊。消不起那个供养啊,为大众服务,才能消得起那个供养啊。所以我们吃饭的时候有那个什么五观堂,吃饭的时候先观察观察自己有没有那个德行,能不能吃得下这顿饭,能不能消得起啊,所以你们上寺院去吃饭,为什么会放个功德箱,如果你消不起的话就把钱放上,如果你认为消得起啊就不要放钱了,啊,认为自己消不起,赶紧趁早把钱放上,干吗?给伙食费。要不我们都消不起,那你回家能消得起吗?也消不起。

 “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你看看人家这个坐,可不是要你坐着不动啊,“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这才是真的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这叫坐禅。有的人说师傅,我上你寺院去闭关吧,我说哎呀,可惜啊,不知道谁伺候你啊,为什么?没为大众付出,想让大众为他服务,大众不安心,他的业障就来了,他就会烦恼在里头啊,坐不下去的啊。一般闭关的人都是很有德行的人,才进去闭关的。在修持各方面有人护持才行啊。不是像你想象的,哎呀,我出家讨个清静,哪来的清净,凡有人的地方就不会清净。有本事离开地球,上哪,上西方极乐世界去,他们说师傅,你不出国?我出国还没离开地球,我出国干嘛?如果出国能离开地球的话我就去,我想出去旅游啊,但是我的旅游是离开地球啊,离开地球才是真本事,你没离开地球走来走去,像蚂蚁一样还在本处转来转去,以为走了很远,原来是原地踏步。

“外离相名为禅,内不乱名为定”才叫禅定啊。外要离相,内不乱。你看看对你们念佛啊很有帮助啊。我们也念佛啊,我们不念佛怎么能学佛,不学佛怎么能做佛。都要念佛,念什么,念佛就是这么做的才成佛了。是不是?所以,念佛,学习佛的行为然后努力的去实践在自己的身体上,叫力行体证。在佛法上,我们亲自去做到,然后身体亲自感受到了,这样才是你的。

“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这个才是真正呢禅定的功夫来了,我可不坐,为什么呢?我觉着坐着没有躺着舒服,所以呢我一般都是躺着,我上床的时候躺下得了,我坐着干嘛呢,坐着怪累的。不要折磨自己了,这个身体已经为自己付出了很多了,折磨它是不会成佛的。成佛关键是在于这个地方,这个里头出了问题了啊,我们要修理这个地方,主要的零件,要把它修理好。这个身体跟你成佛有什么关系,它只是给你用。好。

第一个,六祖教我们了,什么是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就是名戒香”所以呢,我现在很提倡不点香,为什么呢?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也提倡这种的方法,我首先带头,我在寺院里都不点香的。但我们寺院里上殿的时候点的是檀香,那点的呢也是三支。就算了。我房间里也不点。见着徒弟我也会讲,为什么呢,现在的香都是化学品,对我们的身体不太好。真正的香是什么呢,是我们修出来的,叫戒定真香。我们要知道不是你点一大把的香佛菩萨就灵啊,去年我不是上南华寺他们问我么,师傅,他们烧这么多香灵不灵,我说最好是烧人民币更灵。拿着那个钱不能捐到功德箱里面去么,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你烧得乌烟瘴气的,师傅烧得搁那苦啊,你一来师傅就要热泪盈眶啊,师傅要对你这样了你才高兴啊?哎,怎么搞得么。那师傅天天眼泪往下流,拿的灭火器,水桶。就是你们造出来的,你们有那个钱,去干一点真实的意义的事情,做点功德,你把它烧了干嘛,我说你烧人民币更过瘾了。是不是?他说你怎么这么说,那个香不是钱买来的嘛?是不是,所以我们要明白要怎么样来培植自己的福德。这里就告诉我们了,没有是非,善恶,嫉妒、没有贪嗔痴,没有劫害,这样就是真正的供佛了,供法了,供僧了。

第二个呢,是定香 什么叫定呢,就是“睹诸就是看见一些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我们对的事与物,善恶,自性如如不动,不乱,这就是了。

第三个是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用智慧来运用一切,运用生活。这就是智慧之香,不是说你要去点多少。

第四个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很多人呢说什么呢,我要多做善事,今天我做了恶事了,不要这样想。你不管是做善事还是恶事,只要起心动念了,那都是罪。这句话来自于哪?《地藏经》,《地藏经》曾经这样讲过,“阎浮提众生动念,无不是罪”为什么是你分别了,我们怎么来修行呢? 随缘。今天我来到这个寺院里,寺院在搞建筑,大家等一下呢如果想供养我的话,全捐给这个寺院搞建筑,为什么,这个寺院也是我的道场,都是我师傅的道场,这就叫随缘。那你到了这个寺院呢,这个寺院在建什么东西呢,你可以随喜功德。在路边,看到一个乞丐,不要把他当作乞丐,把他当作什么,最起码也是一尊未来的佛,或是呢?一尊现在的佛在试探你,供养他。你给他的钱起了供养之心功德就不一样了。你是在供养三世诸佛呀,啊。你要把他当成乞丐,那就不要给了,你是在干么?慢啊,功高我慢啊。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攀缘,不求缘,做到随缘。但是不要随恶缘,人家做恶事情的时候呢,合掌阿弥陀佛,为什么念阿弥陀佛呢?平等,再也不动念了,但我不去做,给他一句加持。不要去诽谤,不要说,但是合掌,阿弥陀佛,然后也不在动念,不去随喜了。光随喜善的,不随喜恶的。那快啊,很快就成就了。你们现在是随喜恶的多,随喜善的少啊。人家说布施十万块钱,你应该赶上,起码我也要布施八万,这样才行啊,那肯定才快啊。人家随喜十万,人家布施十万,你布施一块,还说什么,那个人真蠢,把钱都舍出去了,那么多钱都拿出去了,不知道钱好花啊。那坏了,所以我们呢要随喜一切功德。我们是不是讲到第四个。该讲第五个了。

第五个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既然自己没有攀援心了,不要认为不需要修行了,哪里都不要去了,也不要做功德了,其实都是平等的么,我就在家里么,那不行。要什么?要广修供养,不要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什么都不成为你的障碍,这时候才是真修行啊。看不出来你是修行,这叫无心伴道,没有心,但确确实实你走的是光明大道。这时候真修行了,不要有的人说修来修去没意思了,不要去了,哪里都不要去了,那不行。我们要广修供养,要博学多闻,要明白佛的理,达佛诸理,然后对一切事与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你看人家六祖告诉,不能停下,干吗?趁热打铁,直至菩提是什么,直到成佛。“真性不易”真性从来没有动过,只要我们到那,ok了。所以这叫“名解脱知见香”

我们下一个教大家授无相忏悔法,什么叫无相忏悔法呢,这个无相忏悔法呢“能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那我们大家呢都怕自己有罪,我们听法之后,六祖既然教我们呢,当下就可以把我们的三世罪忏悔掉,灭掉,那我们就把它忏悔掉,灭掉,从现在开始重新做人,干么?直至菩提,直成佛。

我们开始,第一个“弟子”,大家可以好好听着啊“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忏悔,忏悔文啊,这是,而你就这样想,就真能灭罪啊。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骄诳染;从前所有恶业骄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今天我希望你们忏悔完了之后,真的不要起了,起了没意思,我们都是人,我们都可以成佛,佛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人家六祖是一个卖柴的都能做到,我们怎么做不到?所以说,永不复起。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永远不再起“善知识,以上是为无相忏悔。”我们有的时候也回去可以自己呢,唠叨唠叨,不要让我们的那种习气再燃烧起来。

       到底什么叫忏呢,什么叫悔呢,“忏者,忏其前愆”就是忏其前过,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就是永不再起了,也不再去做了“是名为忏”。“ 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这句话很重要,今天觉悟了,永远断尽了,不再起了“更不复作,是则名为真正的忏悔。”这是六祖教我们的,这个就很简单,就不深说了。

    “自心众生”那好了,我们要成佛呢,必须要明白道理之后呢,然后呢要发愿,要忏悔,要发愿明白道理之后才知道原来错了,什么叫忏悔,就知道自己错了,不再做了。那不再做了干吗呢?发愿。发什么愿呢?做好的事情。所以一部经典都会这样,现在就教我们发愿,这个发愿是怎么发的呢?我觉得这个对我们念佛就很好。我们念佛呢是一生求生净土。

    它说了“自心的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的众生是什么?是我们的妄想烦恼贪嗔痴,它说无边啊,我呢发愿,愿意把它度尽。“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发的是这个愿,然后后面两个就不一样了,那断了呢,我们呢,众生度了,烦恼断了,那怎么办呢?“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什么叫自性法门,智慧啊,只要是能让我们了脱生死,超三界,不再堕入轮回,能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种方法。再困难,再难学,再难遇,再多,都愿意把它学尽。你们是不是这样,绝对的,要不的话,你们这么辛苦在这里坐着干什么?是不是,所以我们呢,智慧的法门,我们要誓愿发这个愿把它统统学尽,你的智慧就开了。“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如果有了智慧之后,我们的智慧要达到究竟圆满,绝对不是得少为主。就是“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我们有了这个智慧之后,我们要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绝对不到目的地不要半路停下。不要得少为主。

    发完愿之后,干什么呢?皈依。大家可能都皈依了,我们今天皈依,皈依的谁啊,皈依自己,什么都向自己找,不向外求了。今天的皈依是什么呢?“归依觉,两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从今日起”就是从今日开始“称觉为师”。你不要认为某某是你师傅,为什么称觉为师呢,昨晚上呢,我讲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师傅。他是什么呢?他是我们的接引师。迷时师度,悟时自度。我们迷的时候呢,释迦牟尼佛呢接受我们,接引我们,我们觉悟的时候呢,就要自度了,“称觉为师”,要念念觉悟,“更不皈依邪魔外道”。

那好了,昨天讲的那个,什么啊,鬼婆啊,你们说的附体啊,那些什么东西,它也是众生。但是我们起慈悲心敬而远之,发愿我们一定要成佛,干吗?度尽众生。我现在没有这个能力啊,不要去惹这个马蜂窝啊,免得你肿脸啊,干吗?敬而远之,不要惹他,恭敬他。他也不会惹你的。干吗?这地方讲了,不皈依邪魔外道,你要去的话,你就是皈依了邪魔外道了。“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刚才讲了,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这就是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就是常常的看一下,对照一下,我是不是离开了,我是不是差得很远啊。这样的话,你要不成佛的话,你来找我。我都敢跟你下这个保证,绝对的,绝对成就的。如果你不按这个方法呢,我不保。释迦牟尼佛也是这样讲的,阿弥陀佛也是这样讲的。

“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你看看我们要皈依佛,怎么皈依呢, 我们“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就是两足尊。

        “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大家懂吧?懂我就不多解释了。

“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好,这个我就多说几句了,为什么这些人会上寺院里来供养,恭敬这些出家人呢?为什么,就因为他心地清净,就因为这么一点,他能做到你做不到,在这个五浊恶世,这个五欲的世间,他能做到心地清净,你做不到,你到师傅身边你会感觉到安心。你会感觉到自在快乐。就因为这么一点,你来寺院里供养师傅,恭敬师傅,尊重师傅,你能做到的话,你就是的。僧,谁能做到这个净谁就是,僧不是出家人的专称。每个人能做到,每个人就是。所以从前呢,我不是说么,哎呀,你心地这么清净,我应该供养你,为什么?我没有做到啊,应该惭愧啊。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要检查自己,到底错在哪里?“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归依”好,我们今天知道怎么修行了,知道我们自己身上就具备了三宝,这三个宝如果你得到了,你是无比的快乐,什么东西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叫什么呢,有求皆应,所以才称为宝。原来这个宝不是外求的,我们自身就有啊,那为什么你不拿出来用呢,实在抱歉,为什么呢?是因为不是你没有,是因為你不用会。就这么可怜,所以佛说了可怜悯众生。大家听了之后,回家都挖宝去了。

机缘品是六祖大师接引学人的,接引学人呢就是对根基而施教。六祖成就以后呢剃了头,然后呢,开始再震东山之门,也就是这个中国的国土,在这里宣扬禅宗,学人来参学他的时候呢,他因人根基而接引,我们在这里就主要的选几个主要的给大家讲一下,就不一一都讲了。

第一个呢,我们讲一下,“僧法海”为什么讲他呢,因为这部书就是他摘录的,就是六祖讲,他记录的。是“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将来以后你有机会的时候,你也去看看哪个师傅有德行去参拜参学下。什么叫参拜参学,也就是去考试,看看你呢,合不合格,能打几分。不是像你们似的见了师傅乱问一通

“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是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六祖说听我给你说一首偈,这偈是什么偈呢,他说“即心名慧,”大家说要把自己的心停止了,他就没有智慧了,明白的人呢运用一切就是智慧,这一切哪里来的呢,就是我们心所起的,所以既假既真,所以“即心名慧,”“即佛乃定。”佛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定力。本体是佛的别称,自性也是佛的别称,智慧也是佛的别称,所以说“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意中清净”定和慧一定呢,它两是一不是二,运用的时候呢这样呢才会得心应手。用完了怎么办呢,意中要清净,意是我们的意念,用完之后放下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如果你能悟了这个方法呢,是因为你无始劫以来熏修的因缘到了。“用本无生,双修是正”你用的时候也没有生,你不用的时候呢这个法是灭了吗?也没有灭。所以我们用的时候呢一切现前,不用的时候意不住于一切,双修是正。法海言下大悟,他开悟了。你们开没开悟?没开悟那就吃饭吧,因为我们是凡夫,还要吃饭。

法海问六祖大师,六祖大师给他讲完之后呢,他当下就证悟了,他回了一首偈,是这样写的,他说:“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他说,噢,原来我自己的心就是佛,我要是自己悟不到的话我很委屈啊。大家也是一样,“我知定慧因”他说现在我明白了定和智慧的这个因缘,“双修离诸物”我两样都去修,但是我离开一切事与物,我不执著,大家都知道。后面又有一段,我们再讲一个例子阿。

这位师傅呢叫法达,法达师傅见了六祖之后,顶礼,头没有着地,六祖说,你头不着地不如不礼。你心中必有一物。你是干什么的,心中有什么东西。他说我颂持法华经,三千余部,这么一个物,恭高我慢。六祖说,原来你颂持法华经这么多部,如果你能于理相应,跟我同行,如果不是的话呢,你的贡高我慢这个业障是消不掉的。后来六祖呢,给他写了个偈,是这么说的“礼本折慢幢”你这个顶礼啊本来是折你的慢幢 。不是给我顶礼,就像现在我们礼佛一样,那天来了一个人见我,说:哎呀,我不能礼佛啊,我的官位很高啊。我这样讲,不管你什么官位,来到这里都是平等的,实际就是。所以六祖说了“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 因为你的头不至地,因为是有我执啊,所以你的罪是必然会生起来的,“忘功福无比”如果你忘了你自己有这个本事,有了这个功夫的话,你的福报是无比的。你的福报他没说他有功德,因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明白。他诵经三千余部,六祖给他打了个分,福报是无边的,还要幹什麼,還要去掉功高我慢,才有福报,如果不去掉的话,还是罪啊。你看看,那我们修行是不是修对了,没修对的话赶快改过来。所以这段我们加上,那么我们有的人很骄傲,我干了什么干了什么东西,以为自己很厉害,其实你再厉害,想成佛都是要平等。不平等是不能成佛的。好了

法达呢,答了这么一首偈“汝今名法达”他说我名叫法达“勤诵未休歇”我呀,勇猛精进的都没有休息过,“空诵但循声”我只是随着这个声音啊白颂了,“明心号菩萨”我如果要明白了怎么修行才是菩萨“汝今有缘故”如今我有这个缘分,和谁啊,六祖。“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我今天有这个缘,听你讲说,我绝对相信,没有疑惑,“莲花从口发”莲花代表着智慧,是什么,是从六祖口中讲出来,他才能产生这个智慧,莲花是代表没有污染,出淤泥而不然,我从此以后从污泥里产出来莲花,这个莲花是六祖大师给他开示而产生的。我们讲重点啊。这一段。后来六祖给他开示之后,六祖怎么说呢,六祖说“心迷法华转”如果你的心是迷的,你被法华转啊“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你颂经这么长时间了还不明白,“与义作仇家”你和真正的佛的道理成了冤家啊。为什么?贡高我慢,你说是不是成了冤家?“无念念即正”如果你没有念头的时候啊,你这个时候念才是正的。才是正当的,“有念念成邪”有念的时候念什么念无明吗,念就开始分别了“有无俱不计”如果呀你去想着要有念要无念,那还是执著分别,有无啊,你不要去计较它,就这样就好了。“长御白牛车”你这个时候,白牛车代表着智慧,大乘,真正的佛法,也就是真正的智慧,这个时候就是不用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我们现在修行很累啊,这个时候呢,就像我们说真正修行的时候,才觉得潇洒啊。没修行的时候觉得很累啊。突然感觉到世间最好干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作佛。作佛没有牵挂,没有痛苦,没有烦恼,没有分别,没有负担,没有压力,这件事情最轻松了。干什么都很复杂,干什么都很辛苦。所以六祖说了,如果你真想修行的话,你不去计较有念无念,不去计较有功无功,你这个时候你就没有这么辛苦了。这时候你的大智慧真正升起了,叫“长御白牛车”。好了。

他怎么樣回答的呢?他说“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哎呀,我颂了三千部啊,到了曹溪,六祖一句话,没有了,等于没干,从零开始。“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他说虽然我没有明白出世间的这个宗旨这个道理,但是我宁愿把我累劫的狂妄现在马上消除,“羊鹿牛权设”他说不管你是哪个乘,六祖说的么,“长御白牛车”是大乘,羊鹿牛代表三乘佛法,他说不管哪个乘都是权设,善巧方便,接引众生“初中后善扬”将来以后我们人的根基而去呢弘扬这个方法,因机而施教。后面说的这两句话我觉得就非常非常好了,“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谁知道你们现在在烦恼当中,原来是智慧的根本。就是这么个意思。好,这一段呢,这个师傅,“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证明他明白了是不是。好。我们继续往下讲。

 为什么会有个顿渐品呢,这个时候呢,六祖大师在曹溪宝林寺,宝林寺就是现在的南华寺,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在这个时候呢,两宗盛化,两个宗都非常兴盛。人皆称南能北秀,南方是慧能大师,北方是神秀大师,这五祖一下子有两个这样的奇才徒弟,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就在这个时候,当然门人他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就在分别执著,神秀大师经常讲,他怎么讲,他说六祖大师没文化,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我不如他,可是门人呢老是呢想给师傅争脸,耍小聪明,后来神秀大师就派了个弟子,叫志诚,这个志诚非常聪明,他说你聪明多智,你可代我去曹溪听法。因为那个时候,神秀年纪已上涨了,已经到了晚年了,他说你替我去听法,“尽心记取”到时候回来讲给我听。他那个徒弟呢可能也很傲慢,到了也没说自己的来处,潜在众中,就和大众一样来听法了。六祖说,今天有来盗法之人。让他站出来,这个时候呢,志诚就站出来了。六祖说你为什么来盗法啊?他说我不是来盗法的,我是来学法的。六祖说那你不是来盗法是什么,他说我现在出来说了就不算盗法了,那不管是盗不盗法。六祖不讲,六祖说了,你师傅怎么去教别人的呢?他说我师傅“常指诲大众,住心观净,长坐不卧”六祖说“住心观净,是病非禅”我们上午不是讲了吗,他说我师傅这么教的,六祖说这是病啊,“长坐拘身,于理何益?”长坐,把这个身体绑起来和道理没什么啊。没什么关系没什么利益的,他说听我给你讲一句偈,什么偈呢,六祖讲了“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那至诚一听了,非常惭愧,就下跪礼拜六祖,他说弟子在神秀大师那里学道九年啊“不得契悟”没有明白这个道理,今闻和尚一说呢,便明白了,弟子生死事大啊,哎呀,这个生死的事情很大啊,和尚能不能发发慈悲心,再开示开示我啊,开上瘾了。六祖怎么开示他的呢?为什么六祖这么开示呢?就因为两面的弟子啊心不平。六祖怎么开示的呢?六祖这样讲“心地无非自性戒”你心地当中没有是非人我啊,你这个就是真正的戒,“心地无痴自性慧”这个家伙来了之后呢本来就是愚痴的,六祖一针见血给他点破,他说你要心地无知就是真正的智慧了阿“心地无乱自性定”你不要乱麽,你看我一讲你就害怕了,你不是盗法是什么,六祖抓住他的要害说,如果你的心地要是不乱呢,你就是真正的定力了,你还没有定力,我一讲你就乱了,“不增不减自金刚”如果你不去思量这些东西,根本就不存在,这个时候呢你就是金刚身,你就是真正的智慧了,金刚代表不可坏的意思。“身去身来本三昧”你来我这里本来就是三昧么,是谁在动啊,是你的心在动,没有来去的,至诚呢,听六祖这么一开示呢,回了一首偈“五蕴幻身,幻何究竟”他说五蕴幻身,幻呢,有什么究竟的呢?“回趣真如,法还不净”你看人家高啊,噢,原来他说五蕴的幻身,这个幻啊,有什么究竟,研究它有什么用呢。不是坐么,他师傅教他观心打坐么,你搞来搞去有什么究竟的, 这回趣真如啊,他说我想回趣真如,想证真如,法还不净,因为你还有一个取真如的三法。法还不净,至诚呢,在六祖的开导下成了一位有名的禅宗师傅。下面又有一段,这一段呢,顿渐的时候呢,这一段就平息了。

  六祖那么大的本事,也有事情啊,搞出来这么多事情啊,你看,什么事情呢?“僧志彻,江西人”这个时候呢他们徒弟当中,时北宗门人,自立神秀大师为第六代祖师,那南方六祖接了衣钵,没办法了呢,就派了志彻来杀六祖,这个六祖大师,你想一想,如果一个人真的能真正明白了起心动念,了如指掌,所以,六祖知道了这一天他要来,他就准备了十两金子,放在身边,在大殿里坐着等着他。这时候呢,晚上的时候,这个刺客来了,这个刺客叫行昌(志彻)一看,他入到主室当中,一看,看到六祖在那,而且六祖把脖子伸给他,连砍三刀,那肯定是,快刀斩乱麻么,赶快做完好跑么,连砍三刀,六祖的脖子还在那,當時怎麼樣呢,当时就吓得晕倒了,这里就讲了“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正剑不邪,邪剑不正”还在说话啊,你说吓不吓死人“只负汝金,不负汝命”只给你金子不给你命,这个行昌呢,吓了一下子等倒了,好久才醒过来啊,哀求在六祖面前出家,六祖说我给你金子你赶快走,免得我徒弟知道了不得了了,你看,这才叫真正的慈悲。将来改头换面了再来找我,那我们现在能不能做到呢?所以,这一段告诉我们了。我们修行的时候,往往啊,修行不是一切都顺的么?为什么我还不顺呢?你看还有取六祖命的呢,那你的冤亲债主会不会来找你呢?像六祖这样对待呢,对冤亲如同似佛呢,要他的命不说,还要给他十两金子,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啊,我们肯定也不差起六祖,可是我们没有做到,我们没有成为七祖。所以为什么没有七祖,就是我们都没做到。好了

讲的是神龙元年,就是武则天执政的时候,武则天非常的虔诚,信仰佛法,她请所有的高僧大德进京跟她谈禅论道,供养,后来他们就推荐六祖,她马上派她的伺者薛简,去请六祖大师。六祖怎么讲的呢,六祖说我呢,已经老了,身体已经不行了,我愿意终老在这个山下,不愿意走。那武则天派去这个人呢他说,那你总得给我个答复吧,不然我怎么给皇上交待呢。后来六祖怎么说,他说,我们把这段经文读一下,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他说如果你想明白这个道的道理,道,是大道的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習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不知道师傅你所说的法如何啊?那六祖怎么说,他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他说道本来是有在心悟,怎么能关于坐呢?

这一段经文大家肯定都知道,六祖指的是金刚经。“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人家六祖拿金刚经来对他,那个时候啊,以金刚经为禅门的验证品。也就是说,你想验证,就拿金刚经来验证。六祖拿金刚经的话来回答他,他说金刚经讲了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你這樣講怎麼是呢?“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诸法空寂才是如来真正的坐位,“究竟无证,岂况坐耶”那好了,武则天派来的这个使者呢,他說,弟子回京以后必须要向皇上启奏,愿师傅慈悲指示一下弟子怎么向皇上启奏,以免呢错怪了师傅。后来呢,怎麼說,他說如果指示好以后呢“可以传奏两宫,及京城学道者。譬如一灯能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 冥是没有光明的意思,没有光明的呢能让他得到光明,明者呢再让他继续前进。


问:请法师开示修持楞严咒的一些要点答:一些佛友提出修持楞严咒的一些问题,现列举如下:

问:持咒时是否需要盘腿?
答:这个没有一定的要求,看每位佛友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
问:网上有楞严咒的手印图,问持咒时是否要结手印?
答:这个没有一定的要求,要是您的老师有传授,可以根据您的老师要求来做;
问:持咒时间有没有限定?
问:持梵音楞严咒可以吗?
问:持多少遍比较合适?
答:这个没有一定的标准,看每个人的时间和愿力。但至少一天一遍,可能的情况下做到3遍、5遍、7遍、14遍、21遍;在家居士能做到7遍已经不错了,要是21遍那就更好。
问:不吃素可以持咒吗?
答:可以。持咒之后,自然会慢慢做到吃素的。

有些初学者想了解楞严咒的修持方法,基本上可以按照早晚课读本的程序来进行,兹将方法介绍如下。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合掌)(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祇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  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 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金刚藏菩萨

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顶放十道,百宝光明。
一一光明,皆遍示现,十恒河沙,金刚密跡,擎山持杵,遍虚空界。大众仰观,畏爱兼抱。求佛哀祐,
一心听佛,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放掌)
念楞严咒咒文(1、2、3 、5、7、14、21 …… 遍)
念十小咒一遍(可念可不念)

补阙真言(3遍或7遍,可念可不念)南谟喝啰怛那,哆啰夜耶。佉啰佉啰。俱住俱住。摩啰摩啰。虎啰,吽。贺贺,苏怛拏,吽。泼抹拏,娑婆诃。

念完上述咒文后的回向偈

(若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加念下面的回向偈)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遍数自己定)
南无观世音菩萨(三称)
南无大势至菩萨 (三称)
南无清静大海众菩萨(三称)(放掌)

问:念阿弥陀佛和持楞严咒有没有冲突?
佛说阿弥陀经里有这样一段经文: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佛在经里明确地告诉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要有定力。而楞严咒是佛法里最长的一个咒,是专门用来修定力的。有些修行人误以为修行“一门深入”,所以只念“南无阿弥陀佛”,那是片面的理解。

要是有些修行人觉得念佛不得力,不妨可以兼持楞严咒,来增加定力。有个60岁的老居士,多年来一直专修净土法门,开始担心持诵楞严咒是否修杂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持诵楞严咒,发现效果非常好,尤其在参加了一次楞严法会后,定力增加很快,现在每天有时候可以持楞严咒60多遍。

问:如何戒除邪淫之心?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学过楞严经的同修知道,佛讲楞严经是因为阿难堕入淫舍,佛说楞严咒并派文殊菩萨去救度阿难而讲的。

淫欲是轮回之门,要一生成就,跳出六道轮回,必须断除淫心,作为在家人,第一步要断除邪淫,第二步要断除心淫,最后可以断除身心。

在楞严经里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方法,那就是持楞严咒,久而久之,淫心会逐渐变淡。我们可以根据修行时间得长短,每天持咒1遍、3遍、5遍、7遍、14遍、21遍。

首先呢,我们今天跟大家同时来学习六祖坛经,我们就不讲太多的啰嗦话,我们讲第一品的行由品 是介绍六祖大师怎么样求法,怎么样悟道的,我来自六祖的家乡,广州新兴县,六祖住在广州新兴县,而且我就住在六祖的家乡。我天天面对着六祖,如果大家有机会,我希望大家到那里去旅游,一切我来安排。六祖的家境不是很好,他以卖柴为生。他有一天呢去卖柴的时候听到人家颂《金刚经》,他有所领悟,所以他就想去求法,到哪里求法呢?到五祖黄梅寺去求法。他到了五祖黄梅寺,见了五祖之后呢,五祖见他根基大利啊,把他安排到后面去做粗活。那后来六祖到底呢,怎么样接到五祖的法呢,是有一段因缘的。五祖要传法,但他不能说单独我提出一个人来传给你,这是不公平的,大家要公平来对待这件事情。五祖要他所有的徒弟都呈偈,也就是把你修行的心得体会写出来给他看,他认为你合格了,就把衣钵呢传给他。

 首先呢,是神秀上座写了一首诗,写了一首诗什么诗呢?说诗也可以说偈也可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哎呀,这首诗一听很好啊,我们现在修行都是用的这个方法阿,那五祖呢,一看这首偈呢,他说你这首偈呢,没有见性,只在门外呀!所以我说吗,你们修行啊不叫修行,叫造善恶业,学佛的人呢在造善业,没有学佛的人呢,善恶业参杂。

你看,他这首偈写的这么好,他师傅说你还在门外呀,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他师傅告诉他了,到底什么样是真正入门了呢,他说如果你想用你这个方法见无上菩提是不可能的,那无上菩提到底要怎么样才能见到呢?要当下眼下,也就是当下。那好了,那你们念佛是不是当下一句弥陀,自心清静平等呢,如果是的话,你就是弥陀。如果不是的话,你在想我在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来接我,我还有很多业障,我还有很多罗罗嗦嗦的事情,想成佛呢,很难啊!

    他说你想成无上菩提啊,了不可得,是不可能的。我想如果大家明白了这个方法去念佛,更能得心应手。

那好了,六祖一听这首偈之后呢,六祖对上了一对,他怎么写的呢?这样,你看人的见地就不一样了。我们看神秀大师那首偈感觉已经很好了,我们也做不出来,可是一看六祖这个呢,感觉真透彻。六祖这样写的,因为这首偈是针对神秀那首偈对上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样一相对,大家一感觉,这首诗比那首诗感觉是更好,这种味道更滋润了,感觉很柔和。那我们现在的修行,你能不能今生成佛,就在于你对这个修行方法见地的认识。神秀认为修行要慢慢的来,慢慢的消除自己的业障,六祖大师讲的我们的自性本自清静,我们本自具足一切,我们当下就是,所以他说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谁在惹尘埃”就是何处惹尘埃。

那好了,五祖一听,很厉害,五祖其实就是为什么要这么做,就是要把他引出来,六祖很老实的,他师傅要他上后面去干活,他没有踏进前院一步啊,半步啊!现在我们都不老实啊,所以不能成就啊。他师傅三更叫他入室,叫进他的房间。为什么要三更呢,因为谁都想得法阿,谁都想得到衣钵啊。不敢让人知道啊,所以不令人见。说的是什么法呢,<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六祖忽然眼下大悟,他悟到了什么道理呢,他说一切万法不离自性,悟到这个道理,所以就跟他师傅讲,就是五祖“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他呢对他师傅讲了这样一番话,他师傅知道他已经见性,这一段呢,我给大家讲一讲,就是六祖悟到了什么,我们本来具足自性,我们本来是佛,我们只要是眼下不离自性,我们就是了。

到底什么是自性呢?讲“自性”这个字呢,好像是大家呢,很模糊,好像很遥远,不可靠近的这种感觉,平等自心清静,就是啊。六祖说念念不离自性,我们念念不离清静平等。就是啊,这个大家就感觉很亲切了,是不是呀?

    所以他师傅知道他见性了,就告诉惠能说。惠能就是六祖啊。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他说:“如果不识本心,学法是没有用的”。如果一个人不明白道理,你学佛是乱学的,叫盲修瞎练,大家呢不知道承不承认,但我认为是,一个人没有明白道理之前,听人家这个人讲,哎呀,也挺好,也去做,听那个人這么一讲,又很害怕,我该不该做呢。听这个人一讲,那我这怎么办呢,两面全错了。自己又做了,没法处理了。是什么呢。东一头西一棒啊,就想一只苍蝇撞来撞去,撞得头晕眼花,搞得呢自己上天堂也不是,下地狱也不是,成佛呢好象是更没有这个希望了。啊,这就是没有明白道理。学法不会受益,只能带来痛苦与烦恼。五祖是说六祖,是这个意思,那我们现在是不是,也是。包括你们念佛的,也要听师傅开示一下,回去呢,念佛有劲呢。要不在家天天坐着念着阿弥陀佛念着没劲啊,念念念成什么呢,哎呀,我講这个人不好,那个人不好,这个人影响我了,那个人造业了,今天他吃肉了,明天他杀生了,尽搞这个,念成这东西了,这就是念念离开自性了。知道吧?所以得不上力。听师傅开示一下,大家互相学习一下,对学习对念佛是很有帮助的。

“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大丈夫、天人师、佛”如果你要是真是做到了,你就是大丈夫,你就是人天师,人天师,大丈夫是佛的别名,你就是佛。“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你看,成佛要惊天动地吗?不需要,五祖传授给六祖法的时候,三更传法啊,谁都不知道啊。人家就这样轻松的已经成就了。传的是什么法呢?啊,传的是顿教及衣钵,顿教的法门。那我们现在学得是不是顿教呢?是不是?念佛也是顿教法门啊。一句阿弥陀佛。当下平等,就是啊。你要知道传的是顿教法门及衣钵,告诉六祖呢,你为第六代的祖师。第六代的祖师就这样诞生了。

这是六祖呢现在开始真正的第六代祖师了,他师傅跟他讲,你要好好的护念,“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那你怎么样去护念呢?悟到的这个东西永远不要失去呢?他师傅告诉了他一个方法,四句话。大家好好听,这个对你们很有益。“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他说如果你情执太重,如果你像世人一样,世人为什么会来投胎转世啊,为什么啊,情啊,这个情啊太多了,亲情,父母之情,兄弟之情,朋友之情,包括我们出家人,同修之情,兄弟之情。有这个情呢,你就是来下了一粒种子啊,你还要来的。因地果还生。你只要有情就是在因地下了一粒种,将来以后也还是要来生的,还是要来这个世间的。无情就没有这个种子了,大家说这不是很绝情吗?绝情就变成慈悲了。绝情不是像你们说的世间不近人情,绝情是不动心了,对任何事与物都不能动你的心了。这是定力。你们念佛没有定力是往生不了的。你们能不能对任何事与物都放得下呢。如果放不下的话还是有情啊,还是要来投胎转世啊。那你要真的放得下,无情可以说放得下。你要真的放得下了,那你就不来了,没有这个种子了。这个无情指的是禅定。“无性亦无生”这个“性”指的有:狭义广义两种,狭义指的我们世间的这种人性。广义指的是万物的本性,万物都没有自性,都是依他性而起。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要缘起。它自己不会起的,要依个缘才起,所以才叫依它性而起,那它就是没有自己的主体自性,没有自性呢称为万物的本性。讲这个经典啊比较深。从自性讲起,所以我们就知道,这个无性指的是性空,指我们的自性,也就指我们的定力,我们定住的时候,心不动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是不是啊,因为我们心一动的时候,什么都有,这样大家都明白了吧。这样的时候,有了这个定力的时候,你就不会来这个世间呢受轮回了。听懂了吗?这段,听不懂也没办法,我们继续往下讲。

六祖接到这个法以后,按照他说的这个方法去修,一修多少年呢,在猎人堆里十五年,加上逃难,一直到他家乡呢,一共十七年,养道十七年,练成了,练成了到哪呢,就到现在的广州法性寺现在改了叫光孝寺,我希望将来以后你们到广州去旅游,六祖的家乡,六祖剃头的地方,六祖的现在的肉身,都在那里。所以是现在的广州的光孝寺,那个时候是印宗法师讲《涅磐经》 ,当时风在吹,一个僧人说风动,一个僧人说帆动,议论了很久,当时呢,六祖就讲了不是帆动,也不是风动,是仁者心动阿。讲这句话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阿弥陀佛的事,也不是我们周围的怨亲债主的事,是我们心的问题,是我们的心在动啊。其实道理是一样的。这个印宗大师一听就知道,他说“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莫非就是)是你吧,那麼六祖怎麼說的呢,六祖说不敢,他又问“黄梅付嘱,如何指授”他说五祖嘱咐了你什么,他怎么教你去做呢。六祖说“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没什么,只讲见性,不论禅定解脱。讲到这里的时候,很多人都讲了,世上的人都要练禅定解脱,为什么在这里禅定解脱还是二法,不是相对之法,见性才是绝对之法。超越相对,进入绝对,才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所以六祖说,五祖说只讲见性,不讲禅定解脱。他们问师傅你学禅的,打不打坐。我说你不要打错,我干么,我睁着眼睛都看不明白,为什么要闭着眼睛呢,我天天出去大千世界都看不清楚,我还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呢?要观的是自己的心,不是把自己关起来。这个肉体不用观障碍都很多了。还要观它?最主要的是观注自己的心。

印宗法师说了,为什么不论禅定解脱呢?六祖说因为是二法不是佛法,讲法是要有根据的,所以我说你们练的不是佛法,就因为我一直在学习六祖坛经,因为不是佛法是二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印宗大师又问了,何为佛法是不二之法呢。六祖说“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教你见性成佛,就是不二之法,如果我教你啊求福报,求名利,求金钱,求长寿,那不是佛法,我教你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是不二之法。教你们成佛之法啊,就是不二之法。如果教你们有求啊贪嗔痴,那就不是了,坐禅也是贪啊,他贪那个境界啊,我们管他禅不禅的,反正我不禅,我只想呢见性成佛。我就一个目标,目标锁定了,去努力,ok了。不要天天目标还没有乱搞乱搞,先找到目标,目标锁定了,只管去努力,绝对有收获的。那你们都找没找到目标呢,发现昨天都找到目标了,好像都要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目标找到了,就要去努力啊。努力就有结果。后来六祖打了个比喻,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戒,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就是不可忏悔的罪,这是当时问佛的话。那佛怎么回答的呢?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

    你善根有常有无常,佛性根本没有常和无常。所以不断。所以我说呢不要怕,将来以后个个都是佛。只是时间的问题,人家当下就去了。六祖24岁就成佛了,就进入寂静光土了。我呢64岁也不一定能进去,时间的问题。为什么?因为我们根基的问题。

    二者呢?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

佛性哪来的善与不善,哪里来的,哎呀,你们真聪明,所以呢我发现了,你们都是我师傅了。分别来的啊。善与不善就是我們的分别来的,所以叫什麼呢?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凡夫呢,誰是凡夫?谁分别谁就是凡夫,智者呢,人家不分別了,智者当下就明白了,所以,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大家听一听,好像跟成佛阿越来越近,越来越亲切了。我们都不用说死了上西方极乐世界,现在就去,所以我说我不死,为什么呢,死了就去不了,所以呢,我今生不成佛我不死,成佛我更不死了。是不是,因为我要成佛,所以我才不死,因为佛根本就不生不灭么,所以不成佛我也不能死,那我死了我来世上哪里去了,我想你们可能没那么慈悲,你们一看师傅没成佛,你不成佛,你来拽我,是不是?我还是,生死路上没伴侣,靠自己吧。好!

这是第一品我们就简单的介绍到这里。

   第二品般若品,什么叫般若品,就是智慧,什么是智慧,运用,运用什么?一切事与物。先给你解释一下。

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哎呀,(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难道你们离开事与物了吗?六祖说本来都有的。谁离开了事与物,谁也没离开吧,只一种人可以离开,那是什么人,死人。所以我们都没有离开。我们本来具备。只缘心迷,只因为你心迷,不能自悟,佛法讲究一个“悟”字。就因为你迷,所以不能明白。 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见性就是智慧。我再告诉你,一讲自性的时候你们就害怕了。自性就是佛。我行吗。就是智慧,你有智慧你就是佛,你没智慧你就是众生。因为你迷,所以要找善知识。善知识是什麼呢,就是教你的人,来开导你,让你明白。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你们现在跟佛根本没有差别,跟我也没有差别,只是我的发型和你们不一样,我穿的古装,你们穿的现代装,所以我是古人,比较古董。所以你们都喜欢我,现在哪有不喜欢古董的嘛,古董比较值钱嘛,所以称为宝嗎,佛法僧三宝。只缘迷悟不同,就因为你们迷和悟有了差别,知道吧?就像我们家出家四个,大家说哎?都出家了?因为什么?因为没饭吃吗?大概吧,因为没有智慧之资粮,就是没饭嘛。这个五谷杂粮吃了还会死,但是吃了智慧资粮不会死,所以我们都因为没有智慧资粮所以出家。所以大家問,人问你家是不是活不了了,是的,因为要死了,干吗?要上六道轮回去了,我不想去了。所以,有愚有智,那大家都想想,你是当愚人还是当智人呢,自己选择吧,啊。这个时候呢就像商品的东西,商场的东西,你是选择智慧呢还是选择愚痴呢,你自己去购买“此须心行,不在口说”他說了,智慧在心行,不在口念,我们的错误犯在哪里?就犯在只说不做。所以我昨天讲了嘛,我也在念佛,但是我们的念佛方法是什么呢,四种念佛当中的最后一种,实相念佛。我们是只干不说,我们是力行亲身做到,你们是只说不干。你们就错在这里。所以六祖说智慧需要你的心去行。你心到了行为就到了。不是在口上说。口念心不行,这是假的呀。不是真的啊,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你的智慧就是佛,离性无别佛啊,如果你有了智慧你还要去找佛的话,上哪去找啊 ,“世人妙性本空”我们的妙性本空,那你想想你的心空不空呢,如果你的心真的放下了,没有挂碍了,那就是妙性啊。妙性哪里去找,就这么来的,不用找,你本来就具备。“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大家很多人修行,以为修行,空就是修行,六祖说了,你别认为我说空,你就开始就执著空了。告诉你,第一,不要住空。空心静坐,那很危险的。“即著无记空。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包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他教你的空是什么呢,是让你的心能包容这一切,这一切在你的心中不曾障碍,这种空法啊,不要以为这个空是心里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不要悟错了这个意,真正的空是什么呢?让你的心量广大,去包容一切。“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如果你见一切善恶呢,不要去取舍,也不要染着,就是不要生烦恼,心如虚空 ,这个才是真空。大家不要以为说空的时候呢,我啥也不干了,我呢明天呢也不烧香拜佛了,你烧你的香拜你的佛,回家该干什么干什么,跟修行呢,不相妨碍的。运用一切法的时候怎么运用呢,运用的时候要了了分明。你们就差在这里啊,人家讲什么,你们没有这个智慧来分别啊,你们不明白啊。了了,了是什么, 了是放下的意思,明是明白。可是你们遇到什么事情,你们都不明白,都放不下,就像昨天讲那个鬼一样,最后他不明白,他也放不下了,我去了怎么办,凉拌,什么叫凉拌,放到一边去,凉快了。放下嘛。是不是,所以这是我的口头禅,怎么办,凉拌。他们说师傅回去拌凉菜吃嘛?也许你火气太大了。拌一点就拌一点吧。

“应用便知一切”,所以呢,用一切法的时候很清楚,不能成为障碍,而且一切法现前,要用,用什么来什么。不用思维的,这个是什么,当时五祖对六祖讲的,不能思维的。

 怎么运用呢,你们就差在这里阿,你们没有这个智慧。

凡夫即是佛,烦恼即是菩提。人家说师傅啊我想去烦恼,我说哎呀,那个东西是好东西啊,不要去掉啊,去掉就没有智慧了,烦恼是智慧的根本啊。他说师傅你怎么这样说呢。一棵树没有肥料它会枯萎的,那烦恼就是肥沃的土壤啊,污泥里才生出漂亮的莲花,如果你把这个水搞的很清,莲花放到里头没有营养它会死掉了么。智慧来自于哪里,来自于烦恼么,知道吗? 没有智慧要烦恼干么,没有烦恼要智慧干什么。他俩是相对产生的,烦恼即是智慧。那谁是佛,你們現在看看,凡夫就是佛,这不是我讲的话,这是我们的祖师六祖讲的。现在你们看看,谁是佛,大家都是佛,他骂你一句,他在给你消业障,他在试探你,让你超越,他在历练你,让你成就,在成就你的功夫啊,你的功夫一成就,你的德行就出来,德行一出来,你的福德因缘就到了。这个人要骂你的时候呢,你应该感激他,应该欢喜。啊。

菩提,什么是菩提呢?前念迷就是凡夫,后念悟就是佛。 你只要呢一迷了智慧就变成愚痴了,就是凡夫。你只要悟了,那烦恼呢就变成了智慧了,你就是佛,那好了,所以人家说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昨天啊你们啊哈哈哈哈,那一刹那,你们都是佛,那回家以后是不是佛就不知道了,我让你们搞得发现了你们活的真快乐,我就不如你们,你们才是真正佛啊,我还跟你们差得很远,今天是不是,那就不知道了。

“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是烦恼;后念离境,即是菩提。”所以我们修行就要这样修,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你呢?起了妄念不要紧,要马上转,提起正念,就觉悟了。什么叫觉悟,就是放下。

“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我们)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这样的修行,六祖给我们呢授记了,定成佛道,什么叫授记,这就叫授记,如果你按照他这个方法修行,你一定成佛道的。昨天阿弥陀经,释迦牟尼佛也给我们授记了,按照那个方法做,无上菩提,永远不退转,所以叫一生不处,一生绝对成佛的,一生不处,就是证了不退位了。什么时候证的呢,你只要对阿弥陀经对净土法门没有怀疑,就证了不退位。绝对相信清静平等觉,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用你求,就来找你。你要是求来的是假的,不用求,才是真弥陀现前了。“唯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有法,修行觅佛”。所以我们现在都是啊,因为心外有法,我们自己不行,就像昨天那个人想讲法一样,我说他行,他说不敢,因为他自己不是佛,它自己不行,他不具备这个智慧,它本来就具备,只要打造一下就行了,磨一下就咣了。就是这样,他想心外求法,以为心外有佛,未悟自性。

这就是小根小器,那你就是渐修了,慢慢的来了。

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痨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六祖讲了,怎么样是见性呢?他说只要你明白这个道理,不要执著外修,但是在自己心里常起正念,烦恼尘痨不能污染你,就是见性成佛。就这么简单,听起来很简单呢,可是做起来很难呢。我回家呢,什么都是真的,上了寺院呢,慷慨激昂,什么都是假的了,我也犯这个毛病,一做什么事情,好好好,捐款捐款,干干干,回去躺着越寻思越烦恼,那一刹那的时候全都放下了,连自己舍掉也可以。回到房间里一躺下,什么都来了,什么都是真的了。就是这么回事,做起来是很难的。

“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就是这些经典,还有咒语,还有一切文字,就像我们現在所说的文字,是因人而讲,不要执著,今天在这里讲这个六祖坛经适不适合你们呢?不适合,但是没办法,今天的这个因缘就是这个因缘。那明天对他讲,要他去布施供养,超度做佛事,为什么要这样讲呢,方便善巧,因为他就是这个因缘。那见到一个出家人讲呢,放下见性成佛,那他又是一个因缘。大家只需要听,听干什么,听了之后吸取智慧,不要执著这些语言文字相,这里头讲了,连十二部经都是因人而置。

      “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这句话说得究竟啊,如果没有世间的人呢,一切万法本来就不存在的。就因为有世间人的烦恼才有了一切法。是不是这样?

如果你要起真正的智慧关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我们净讲好的啊,如果你真正的起了智慧般若,在一刹那之间,你的妄念消灭阿,你就能“若”它是什么呢,可能你就会真正见到智慧本性,“一悟”干么呢?直至佛地,直达佛地的,你看看,所以六祖叫顿教,我们就冲这个顿教,跑到他家乡去了。就像现在,为什么去拜祖师啊,当时我们每个出家人的目的是什么,肯定是想成佛啊。那谁最厉害呢,那个时候大概和大家都一样,哪个最厉害去找哪个,那一乘师跑印度去了,跑印度去干嘛?上佛成道地去了,去了那么多年,回来了还是这模样,为什么呢?自性不变么,悟到这个道理了,跑了一圈。那你们现在也是,跑了一圈,也许悟到这个道理了,安下心了。哪一个道场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哪一个方法因人而异,哪一个方法都能成佛,对不对自己,那是你选择的问题,跟任何人没有关系,你能不能成佛跟任何人也没有关系,是你自己心地的问题,迷悟的问题,这样一想,可能心里安慰多了,原来是这么回事。如果不这么想的话,没听讲课的时候,以为自己没成佛全是别人造成的,怨天尤人,好像别人都成了你成佛的障碍了,其实别人全是你成佛的助缘。没有别人你怎么成佛,没有别人怎么能显出你的伟大啊,没有石头怎么能显出来黄金啊,黄金的可贵啊。

“但净本心”这里讲但净自己的心,不要去净别人的心,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我们现在不是啊,六识啊,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我们是一出门,就是分别执著。人家六祖告诉怎么修行呢,这六根六识除去之后,于六尘中根本污染不了。来去自由,没有执著,没有障碍。不能说这人骂我一句,我就有烦恼,这就有障碍了,你越骂我呢我越开心,开心过头我想也是障碍,人家以为你精神病呢。所以在修行中离开喜怒哀乐,赞叹你也不能高兴,不赞叹你呢你也不能烦恼,诽谤你呢你也不要烦恼,也不要生气,这样才行,所以这样做呢,有的时候世人经常说你神经不正常。所以我说了世人个个都是颠倒,都是神经不正常,所以我呢,比你们更不正常一点,因为我比你们多一点,不是多一点,是多好几点。

“若百物不思” 如果修行什么都不去想,“当令念绝”你呢就已经执著了,“被法缚”就是被法所困扰了,我们修行千万不要被法所困扰。

是有一个人问六祖,他说你现在讲的是否是达摩大师的宗旨呢?就像现在问你讲的是不是佛法呢?一个道理。六祖说是,我闻达摩刚来中国的时候初化梁武帝,梁武帝问达摩“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这个以前我也讲过了,当时梁武帝问达摩说我做了这么多好事有什么功德。当时达摩怎么回答的,因为自心是道场,老实人么,达摩说没有功德。这个人也不明白,他说为什么没有功德呢?所以这段我要好好讲一讲,你们现在修行啊,很多人就把布施供养当成修行,布施供养是福德不是功德,但是修行离开了福德是成就不了的。但是光有福德没有功德也是成就不了的。为什么这样讲呢。福,去培植福德是慧。功德是定力。有定有慧才能成就,你光呢,去布施供养,你的福报很多的,可以说。你想发财,是不是,布施供养,你想身体健康,放生,超度,法布施,无畏布施,你的身体就会很健康。可是呢,你有智慧,你没有定力,叫愚智,是愚蠢的智慧,你的福报越来越大,可是你的身体你的烦恼,你的业障不会消除。功夫是什么呢,功夫是心地清静平等,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念念不被一切所束缚,这才是功夫啊。这样你才有定慧才能成就啊。很多出家人光修定,不修慧,好了,坐在房间里天天打坐,或是天天诵经念佛,一出来就说他不持戒、他不持戒、他不持戒……这毛病多了,很多小寺院,大寺院这个毛病少点,小寺院就一个师傅两个师傅,就在那念佛啊,打禅坐啊,人家有点弟子去供养下。等他上别的寺院,或别的师傅一去,一看完全不顺眼,好像个个呢,所作的一切都不如法,这是什么呢,没有智慧,为什么说他没智慧,因为他在分别执著。他不分别执著怎么知道别人不如法,最不如法的就是她自己。所以这点我们要知道,我们修行一定要福慧双修。如果你没有福报,你的生活你的环境改变不了,你为生活去奔波,你为周围的环境家庭所束缚。哪有心思去练定力啊。你布施供养了之后呢,你的一切有求必应,顺得不得了啊,这时候干吗,心情顺啊,这叫什么呢,四大调节啊,身体的经络全通畅啊,这时候自然没有烦恼了啊,没有烦恼,你这时候才能做到清静平等觉啊。所以佛说先是自利利他,你先要自利,再利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点我们要知道,不要呢,有的人光作福德,不做功德;有的人光作功德,不做福德。功德是出家人干的事情,福德是在家人干的事情,好像你们分成两份了。在家人有钱,出家人有定,那怎么用啊,分开两下了,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不管你是出家人在家人,必须福慧双修。你们福报这一面,不能欠缺。定力这一面,在智慧这一方面呢,你也不能被出家人落下。我可不会被你们落下啊,我也要极力的去培植福报。不培植福报,那我除來没人供养怎么办呢,所以也要培植,我们出家人培植福报,怎么培植呢?你们供养我们的钱我们去用在大众当中,建寺院啊,为大众服务,还有我们有法布施,你们有劳力,有金钱布施。是不是,那你们也可以法布施啊。我们呢,佛给我们现成的宝,我们天天拿去布施,这是法布施.

   “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你看看“自修身是德”自己修自己的身体是德。“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这功德是布施供养求不了的。“以福德与功德别”这就是福德和功德之别,你布施供养的是福报,是求功德求不来的。

“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接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又讲这一段。这一段就是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城,就是昨天我们讲的那个《阿弥陀经》在讲这一段经文的时候说,去西方极乐世界不远,那为什么有这么大距离呢,因为我们有十恶八邪,你要去掉十恶,你就离西方极乐世界就在当下了。

“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那我们想去西方极乐世界,很简单的。只要你把心中的十恶八邪去掉了,自己净自己的心,你所在的地方就是净土。所以我说,要活着上西方极乐世界,不要死了。你活着心不净,你死了心怎么能净呢?是不是?活得心净,死了心还是净的。你活得烦恼,死了还是烦恼。

不断十恶之心”见西方极乐世界是不可能的,如果呢只行十善,断了十恶,西方极乐世界刹那就在眼前,刹那,比马上还快啊,当下就是,马上就在你眼前,所以我说你們这两天呢,你们都是佛,我一看你们呢,真快乐,你们才叫真正的佛,叫什么,天真佛,我不行呢,我还烦恼一大堆呢。所以我们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就这么快就现前了。

自性要是迷了呢,就是众生。什么是自性?再提醒一遍,就是智慧。如果你要没有智慧,你就是众生了,如果你要有了智慧,那你就是佛,慈悲就是观音。大家想不想见观音菩萨啊,看看谁慈悲,谁慈悲他就是观音,啊。

“喜舍名为势至”哎呀,我听昨天那些人布施啊,布施的慷慨激昂啊,我真佩服。大势至菩萨啊,慈悲喜舍啊。就是势至。势,有势力,有一股劲。至,绝对的做到。我发现他们布施得慷慨激昂,我一看,觉得在他们面前很渺小很惭愧啊,所以不讲话了,告你们讲吧,我都做不到呢,真的。哎!他就是大势至。“能净即释迦”这一点我还可以,我能做到寂默,释迦是寂默能仁,“平直即弥陀”这一点,不知道大家和我怎么样了,我尽量去做到平等,没有高下之分。好,休息十分钟。

我们讲到呢“平直”“直”是直上直下的那个直,平直即是弥陀,那我们呢,好了,好像修行越来越看得清楚了,越来越找到目标,越来越简单,越轻松了,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每一念要做到平直,你就是弥陀佛啊。谁是啊。你们没有做到,你天天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不会来接你的,因为你考入他这所学校不合格。“人我是须弥”须弥山不可倒啊,因为人我倒不了,我们无量劫以来以我为主啊,造成了这个大的障碍阿,我们现在为什么有山有水,高低不平,因为我们的心不平,因为我们坚固的执著,自私心,有山,因为我们的欲望贪心有水,里面产生的一切都是我们变化出来的,这么严重啊。

      “邪心是海水”你看看,我们每个人都有邪心,那海水啊,我们都说呢海没有底。我们的邪心就像大海那么深。可是呢,淡水清净的水,一看到底的呢,好像是没有那么多。你看大海。

   “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以前我们寺院里很多毒蛇的,自从我们寺院,我开法会,而且讲法修行,毒蛇少了,只要是谁烦恼谁就能看到蛇,很灵验的,哪里来的,他跟它沟通来的。他的业力跟它相沟通才来的,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业障,包括现在的癌症啊,各方面,那癌症都是毒虫阿,那毒虫是谁造出来的,是自己坚固的贪嗔痴造出来的,任何药物杀不死的,我非要把你干死不可,为什么,因为你把我干死了。现在这癌症哪里来的,饮食造成的,我们的欲望造成的,多数都是吃,吃出来的,就是饮食造成的。

   “虚妄是鬼神”有一个人问我,师傅我没见过鬼。我说是吗?你就是鬼。因为你现在都不知道你在干什么,变化无穷,你就是鬼。因为你现在业力没有尽,所以你还是人,等到业力一尽的时候,寿命一尽你就是鬼。鬼哪里来的,就是这么来的。虚妄妄想,缥缈不实的东西。

   “尘劳是鱼鳖”你看那个鱼和乌龟,它要沉到水底,为什么,欲望永远没有止尽啊,是不是呀,永远都在那种欲望水里浸泡啊,不能出来,出来就死了,世间人没有欲望,活得没意思了,它要不在水里,就会干死了。世间的人好像没有欲望,没有物质,没有金钱,没有名利地位,死了。是不是?如果一个人真的能跳出来,不死,这不是人,是佛菩萨。

   “贪嗔是地狱”我们的贪嗔痴造成了地狱,“愚痴是畜生”所以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啊,你这一念觉悟你是佛,一念愚痴你就是畜生。所以有的人说,师傅,为什么我运气不好。我说因为你乱性阿。我的徒弟就是,为了表现一下自己,因为有钱没地方花了么,不像你们这么有智慧,有钱上寺院来培植福德,干嘛出去表现一下,运气马上跌下去,他问我,我说因为你是快到畜生了,你乱了,只有畜生才是这样做,表现什么呢。所以大家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自己呢,老天对你不公,你更倒霉了,怨天尤人,你不会得到利益的,你会更往下堕,要检查自己,这就是智慧。一个人会检查自己,他已经觉悟了。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如果你常行十善,你就在天堂之间了,为什么,谁都说你好,一切一切随心应手,天人想什么来什么,那就是天堂啊。

  “除人我,须弥到。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哪六门,眼耳鼻舌身意“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 六欲诸天哪里来的,你还求天人呢,六欲天就是你造出来的。我们的六门能造六欲诸天。我们要知道。

“自性内照”我们千万不要去外求,以为什么都要别人给我们,我们什么都是自己去干,佛是人,他能成就。为什么我们不能成就。多问问自己,别人能做到,我差什么。像人家说男的能成佛,女的不能成佛,我不服,我一定要成佛。我去查缉经典,原来龙女八岁成佛,原来地藏菩萨也是女的,原来观世音菩萨也是女的,原来剃了头就是男子大丈夫啊。我剃头了。终于找到了,原来我今生也能成佛。要把自己的疑问破掉,如果自己的这种疑虑破不掉,我是女的,不能成佛,那我能成佛嘛?怀疑心,原来找到了,原来一出家,一剃头,就是男子大丈夫,称师兄师弟了,奧,我很开心的,原来我今生选的这个行业绝对是好的,我要把它干好。

所以我们要知道“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到。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就这么快,不是说灭你现在的罪,前面这两个字要注意,地狱等罪啊,所有的一切。大家说了,我想把我的业障消除,业障太多了,怎么消除啊,明白了自然就没了,明白了心不动一切都没了。

“一时消灭。内外明彻”这个时候呢,就是呢,唵嘛呢叭咪吽,什么啊,摩尼宝珠在这里,是观音菩萨灵感真言,你们念这句话知不知道,唵嘛呢叭咪吽,就是摩尼宝珠在这里,摩尼宝珠是什么,智慧之光,在这里,观音灵感真言,不要去指着它,是在这里,上外是找不着的。

“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一个人有定力运用一切的时候就没有障碍,就是智慧。一个人运用一切的时候没有障碍必须是定力,是不是?就是的嘛。如果人没有智慧见了东西就有障碍,就烦恼了,因为什么,没有定力。他有了定力呢,一切看透就是智慧。定是慧体,慧是定的之用。啊,如果离开定就没有智慧了,离开慧就没有定了。叫什么呢?理事圆融。定是理,慧是事,所以理和事是不二的。不要认为这个是理,那个是事。这面听得这个头头是道,回去这个地方该干嘛干嘛,那不行的啊。理和事本来就是一,理通了事就通,理不通事也不通。

好,我们再讲“一行三昧”什么叫一行三昧呢,这个对大家都很重要。“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你看这个好像和你们净土法门完全好像符合的。一直心是什么?平等心啊。所以阿弥陀佛可以代替一切佛,为什么?我们每个人不修平等心,怎么能成就啊。所以,这就是阿弥陀佛伟大之处,为什么佛没让你念释迦牟尼佛念地藏菩萨呢,念阿弥陀佛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因为阿弥陀佛就是平等心啊。你不管哪个法门,一定要进入这个,所以阿弥陀佛代表一切法门代表一切佛。好了.

“《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什么啊,净土啊。你只要是平等心就是净土。你看越听越简单了,那就抱着这个原则去做吧,为什么做不到,做不到的时候跟你讲就停下,停下什么,包括行为,包括思想,包括动作,一切一切全停下,我以前刚修行的时候在九华山,做不到是不是,我就停下了,连走路都停下了,什么都停下,就一个人站着,为什么做不到,全静止了。我再重来,重新运作,就像一台电脑一样,启动起来不好用,关掉重来。我把我的思想完全一切关掉。我重新启动再重来,做不到再重来。什么叫修行,高度的训练自己。训练自己的克制能力,如果你没有理智克制能力怎么行呢?那玩意谁看见手都痒痒的,谁不知道钱好花啊,谁不知道物质,各方面,条件好,享受啊,是不是,你得克制自己。那不是说改掉就能改掉的,所以叫业力。无始劫以来我们的习惯性不是那么容易改掉的啊。所以叫理上可以,马上明白,在事上明白以后才叫进门,干什么呢?才真修行阿。东一耙子西一耙子,那还不叫修行呢。我希望讲完这次《六祖坛经》后呢,希望大家个个都真修行。我下次来的时候,我看你们哈哈哈笑,哎呀,我真的是感觉有一种自豪的感觉,为什么,因为你们真正受益了,这样呢,我呢上西方极乐的力量就来了,因为你们收益,我上西方极乐世界的能量是你们来铸成的,就来了。如果你们不受益,我也不能受益。

     “于一切法,勿有执著。迷人呢就是著相”执著一切啊,那你到底是迷人是悟人,自己去衡量一下吧,悟的人不执著一切,迷的人就执著一切,就这么简单。好。

“本来正教,无有顿渐”真正的佛法没有顿渐的,那顿渐哪裡来的呢?很多人说师傅啊,我能修禅宗吗,师傅,我能成佛吗?他不相信自己,本来佛法没有顿渐的,所以我曾经讲过么,至于你今生能不能成佛,看你遇到的师傅怎么教你,为什么你没有遇到好的师傅呢,佛一句话,业障因缘没到,你为什么遇到一个好的师傅呢,因为你福报因缘到了。遇到这个师傅很关键啊,这个师傅教你方法捷径,你就快。这个师傅教你绕一个大弯子 ,坏了,那就慢了,无量劫修不出去啊。人性有利顿,哪里来的顿渐,是人的差别。迷人呢,要慢慢的来,他不相信,啊。

所以迷人要渐修,你不能太急了,你现在马上要他成佛,就像厕所里的蛆一样,你马上把它捞出来洗拨洗拨用布包上,哎呀,这幼宝宝啊,我很疼你啊,对你慈悲,它都死啦。现在我要你们马上一切都舍掉,房子卖了,离婚出家,你们都得跳楼自杀。天下大乱了,是不是。要慢慢的来么,是不是呀。就因为这个才有了顿渐。所以迷人就要慢慢的来,悟的人呢,马上契机,就像现在你们要是有智慧,马上契了这个机,师傅这么讲了,我就这么做。是师傅讲的么,不是,噢,原来是祖师,祖师谁讲的,佛讲的。好,我就这么做了,你马上,你就成就了。所以,是你们自己造成的差别。

“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现在告诉你了,这个顿渐原来是个假名,现在好像自己呢越来越感觉得伟大了,原来我跟师傅差不多啊,不是差不多,是你很伟大。为什么?因为呢,你们来听法,我要讲给你们听,你们都是什么呢,你们都是我的增上缘,你们都是裁判,你们要是鼓掌,我考试才合格呀。你们要是全不放聲啊,我没合格啊,你们是考官啊,这么多人考我,是不是这样啊,哎呀,我压力很大啊,早上起来就在看看看。好。

“此门坐禅”这个方法呢,我们这个坐禅的法门可不是你们想象的啊,现在我比较自私了,说我的了啊,因为讲到了这一品,我是修禅宗的,但是我绝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跑在你前头啊,你别以为我不上西方极乐世界,到时候你别跟阿弥陀佛告状啊,不好使的。

我们这个法门,坐禅呢,“元不著心”就是本来是不著心,所以现在我不说么你们打坐,打什么坐,打错,原来是不著心,那那些人坐着干什么呢? 他有没有著心呢,大家就知道了。“亦不著净”你在这坐着呢,以为很清静,又是不行“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原是妄”我们这个心本来就千变万化的,你执著它,那本来就是假的了。

“知心如幻,故无所著”知道这个心是假的,你还去执著它,想抓住它,那你不是很蠢吗?所以不能执著这个心。

  “若言著净”有的人说,好,那我著这个净吧,“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净是哪里来的,因为你呢想执著这个净相,所以是你的心产生的。“妄无处所”这个净本来就没有什么东西,是你的心,因为有个净相去执著,“著者是妄”本来没有净,结果你去着这个净相,自己立了一个妄想,立了一个法,在那执著。

“净无形相,却立净相”是不是这样,如果清净的时候本来就是清净,自己心里想,我要执著这个清净自相,马上不清净了,是不是,本来不动心的时候还蛮清静的,哎呀,我要永远清净下去,我不要烦恼马上就烦恼了,不清净了。

“若修不动”你要真想修不动行呢。怎么修?其实,我从来不叫人家打坐,我说你不要打错,你不要走火入魔,他说怎么走火,因为你的妄想纷飞,四大虚火上升,折磨你自己,反正折磨不到我。我们寺院里有禅堂,我从来不让他们坐的,让他们一进去坐,不是放屁就是打嗝,为啥?心不净啊。四大不调啊,那到底怎么修行呢?是坐吗?坐只是一个助缘。到底怎么样去修行,看这底下怎么样告诉我们的:

      “但见一切人时”但见一切人和时间“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 这是真的不动了,是不是啊 “即是自性不动”你在那坐的妄想纷飞,说没有相,我说是有相,是妄想执著呢影尘,执著你呢,过去未来的一切幻觉,所以呢哪是真正的净啊,真正的想修禅定功夫,就是“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一切人时,一切一切的时间都是这样做到,这个时候是真的自性现前了。叫自性不动。

 “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著心著净,即障道也”障碍我们的智慧,我们都犯了这个病啊。在家呢念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开口“喂,某某某,那谁受了五戒又吃肉了”是不是,我们都犯了这个毛病,是不是,就是这样啊,真正的禅定在哪里,六祖从来没教我们打坐。达摩祖师刚来中国的时候,打坐一坐三天。啊,不准讲话的,不准出去的,那个风一动灯灭了,那个师傅说灯灭了,那个师傅说不是不要你讲话么,他说你不是也讲了吗。后来呢,达摩就进去了也跟着坐着,进去拿块砖刺棱刺棱在那磨,“干嘛影响我们打坐”“你们在干嘛呀”“我们在成佛啊”“我在磨镜子啊”“你磨砖能成镜吗”“你打坐能成佛吗”一样的么,干嘛,真正想成佛,是在每一件事与物上去超越它。去历练自己不动心,不要被他所束缚,所牵引,超越它。哎,这就是真正的功夫啊。

是这么来的,你天天在房间里坐着,坐着干嘛?这人身来的不容易啊,你不好好利用这个人身,竟然把它浪费了,把它关在房间里,玩命的干都干不完了,你在那坐着干嘛?所以上寺院去,我就说,你们来到寺院里,你们想干嘛?想到房间去修行?我问你,你拉屎要不要别人帮你擦屁股。什么叫修行?为大众服务,你把你关在房间里要人家叫,吃饭要人家请,我问你了,你最好是死人。死人才这样,什么都不想干,所以这不叫修行。我们寺院的每个师傅不准在房间里坐着的,你在房间里坐着干嘛?打妄想?所以要知道怎么样去修行。上寺院去做的啊,不为大众服务,消不了灾,业障就现前了,就着魔了啊。消不起那个供养啊,为大众服务,才能消得起那个供养啊。所以我们吃饭的时候有那个什么五观堂,吃饭的时候先观察观察自己有没有那个德行,能不能吃得下这顿饭,能不能消得起啊,所以你们上寺院去吃饭,为什么会放个功德箱,如果你消不起的话就把钱放上,如果你认为消得起啊就不要放钱了,啊,认为自己消不起,赶紧趁早把钱放上,干吗?给伙食费。要不我们都消不起,那你回家能消得起吗?也消不起。

 “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你看看人家这个坐,可不是要你坐着不动啊,“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这才是真的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这叫坐禅。有的人说师傅,我上你寺院去闭关吧,我说哎呀,可惜啊,不知道谁伺候你啊,为什么?没为大众付出,想让大众为他服务,大众不安心,他的业障就来了,他就会烦恼在里头啊,坐不下去的啊。一般闭关的人都是很有德行的人,才进去闭关的。在修持各方面有人护持才行啊。不是像你想象的,哎呀,我出家讨个清静,哪来的清净,凡有人的地方就不会清净。有本事离开地球,上哪,上西方极乐世界去,他们说师傅,你不出国?我出国还没离开地球,我出国干嘛?如果出国能离开地球的话我就去,我想出去旅游啊,但是我的旅游是离开地球啊,离开地球才是真本事,你没离开地球走来走去,像蚂蚁一样还在本处转来转去,以为走了很远,原来是原地踏步。

“外离相名为禅,内不乱名为定”才叫禅定啊。外要离相,内不乱。你看看对你们念佛啊很有帮助啊。我们也念佛啊,我们不念佛怎么能学佛,不学佛怎么能做佛。都要念佛,念什么,念佛就是这么做的才成佛了。是不是?所以,念佛,学习佛的行为然后努力的去实践在自己的身体上,叫力行体证。在佛法上,我们亲自去做到,然后身体亲自感受到了,这样才是你的。

“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这个才是真正呢禅定的功夫来了,我可不坐,为什么呢?我觉着坐着没有躺着舒服,所以呢我一般都是躺着,我上床的时候躺下得了,我坐着干嘛呢,坐着怪累的。不要折磨自己了,这个身体已经为自己付出了很多了,折磨它是不会成佛的。成佛关键是在于这个地方,这个里头出了问题了啊,我们要修理这个地方,主要的零件,要把它修理好。这个身体跟你成佛有什么关系,它只是给你用。好。

第一个,六祖教我们了,什么是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就是名戒香”所以呢,我现在很提倡不点香,为什么呢?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也提倡这种的方法,我首先带头,我在寺院里都不点香的。但我们寺院里上殿的时候点的是檀香,那点的呢也是三支。就算了。我房间里也不点。见着徒弟我也会讲,为什么呢,现在的香都是化学品,对我们的身体不太好。真正的香是什么呢,是我们修出来的,叫戒定真香。我们要知道不是你点一大把的香佛菩萨就灵啊,去年我不是上南华寺他们问我么,师傅,他们烧这么多香灵不灵,我说最好是烧人民币更灵。拿着那个钱不能捐到功德箱里面去么,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你烧得乌烟瘴气的,师傅烧得搁那苦啊,你一来师傅就要热泪盈眶啊,师傅要对你这样了你才高兴啊?哎,怎么搞得么。那师傅天天眼泪往下流,拿的灭火器,水桶。就是你们造出来的,你们有那个钱,去干一点真实的意义的事情,做点功德,你把它烧了干嘛,我说你烧人民币更过瘾了。是不是?他说你怎么这么说,那个香不是钱买来的嘛?是不是,所以我们要明白要怎么样来培植自己的福德。这里就告诉我们了,没有是非,善恶,嫉妒、没有贪嗔痴,没有劫害,这样就是真正的供佛了,供法了,供僧了。

第二个呢,是定香 什么叫定呢,就是“睹诸就是看见一些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我们对的事与物,善恶,自性如如不动,不乱,这就是了。

第三个是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用智慧来运用一切,运用生活。这就是智慧之香,不是说你要去点多少。

第四个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很多人呢说什么呢,我要多做善事,今天我做了恶事了,不要这样想。你不管是做善事还是恶事,只要起心动念了,那都是罪。这句话来自于哪?《地藏经》,《地藏经》曾经这样讲过,“阎浮提众生动念,无不是罪”为什么是你分别了,我们怎么来修行呢? 随缘。今天我来到这个寺院里,寺院在搞建筑,大家等一下呢如果想供养我的话,全捐给这个寺院搞建筑,为什么,这个寺院也是我的道场,都是我师傅的道场,这就叫随缘。那你到了这个寺院呢,这个寺院在建什么东西呢,你可以随喜功德。在路边,看到一个乞丐,不要把他当作乞丐,把他当作什么,最起码也是一尊未来的佛,或是呢?一尊现在的佛在试探你,供养他。你给他的钱起了供养之心功德就不一样了。你是在供养三世诸佛呀,啊。你要把他当成乞丐,那就不要给了,你是在干么?慢啊,功高我慢啊。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攀缘,不求缘,做到随缘。但是不要随恶缘,人家做恶事情的时候呢,合掌阿弥陀佛,为什么念阿弥陀佛呢?平等,再也不动念了,但我不去做,给他一句加持。不要去诽谤,不要说,但是合掌,阿弥陀佛,然后也不在动念,不去随喜了。光随喜善的,不随喜恶的。那快啊,很快就成就了。你们现在是随喜恶的多,随喜善的少啊。人家说布施十万块钱,你应该赶上,起码我也要布施八万,这样才行啊,那肯定才快啊。人家随喜十万,人家布施十万,你布施一块,还说什么,那个人真蠢,把钱都舍出去了,那么多钱都拿出去了,不知道钱好花啊。那坏了,所以我们呢要随喜一切功德。我们是不是讲到第四个。该讲第五个了。

第五个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既然自己没有攀援心了,不要认为不需要修行了,哪里都不要去了,也不要做功德了,其实都是平等的么,我就在家里么,那不行。要什么?要广修供养,不要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什么都不成为你的障碍,这时候才是真修行啊。看不出来你是修行,这叫无心伴道,没有心,但确确实实你走的是光明大道。这时候真修行了,不要有的人说修来修去没意思了,不要去了,哪里都不要去了,那不行。我们要广修供养,要博学多闻,要明白佛的理,达佛诸理,然后对一切事与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你看人家六祖告诉,不能停下,干吗?趁热打铁,直至菩提是什么,直到成佛。“真性不易”真性从来没有动过,只要我们到那,ok了。所以这叫“名解脱知见香”

我们下一个教大家授无相忏悔法,什么叫无相忏悔法呢,这个无相忏悔法呢“能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那我们大家呢都怕自己有罪,我们听法之后,六祖既然教我们呢,当下就可以把我们的三世罪忏悔掉,灭掉,那我们就把它忏悔掉,灭掉,从现在开始重新做人,干么?直至菩提,直成佛。

我们开始,第一个“弟子”,大家可以好好听着啊“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忏悔,忏悔文啊,这是,而你就这样想,就真能灭罪啊。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骄诳染;从前所有恶业骄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今天我希望你们忏悔完了之后,真的不要起了,起了没意思,我们都是人,我们都可以成佛,佛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人家六祖是一个卖柴的都能做到,我们怎么做不到?所以说,永不复起。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永远不再起“善知识,以上是为无相忏悔。”我们有的时候也回去可以自己呢,唠叨唠叨,不要让我们的那种习气再燃烧起来。

       到底什么叫忏呢,什么叫悔呢,“忏者,忏其前愆”就是忏其前过,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就是永不再起了,也不再去做了“是名为忏”。“ 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这句话很重要,今天觉悟了,永远断尽了,不再起了“更不复作,是则名为真正的忏悔。”这是六祖教我们的,这个就很简单,就不深说了。

    “自心众生”那好了,我们要成佛呢,必须要明白道理之后呢,然后呢要发愿,要忏悔,要发愿明白道理之后才知道原来错了,什么叫忏悔,就知道自己错了,不再做了。那不再做了干吗呢?发愿。发什么愿呢?做好的事情。所以一部经典都会这样,现在就教我们发愿,这个发愿是怎么发的呢?我觉得这个对我们念佛就很好。我们念佛呢是一生求生净土。

    它说了“自心的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的众生是什么?是我们的妄想烦恼贪嗔痴,它说无边啊,我呢发愿,愿意把它度尽。“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发的是这个愿,然后后面两个就不一样了,那断了呢,我们呢,众生度了,烦恼断了,那怎么办呢?“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什么叫自性法门,智慧啊,只要是能让我们了脱生死,超三界,不再堕入轮回,能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种方法。再困难,再难学,再难遇,再多,都愿意把它学尽。你们是不是这样,绝对的,要不的话,你们这么辛苦在这里坐着干什么?是不是,所以我们呢,智慧的法门,我们要誓愿发这个愿把它统统学尽,你的智慧就开了。“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如果有了智慧之后,我们的智慧要达到究竟圆满,绝对不是得少为主。就是“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我们有了这个智慧之后,我们要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绝对不到目的地不要半路停下。不要得少为主。

    发完愿之后,干什么呢?皈依。大家可能都皈依了,我们今天皈依,皈依的谁啊,皈依自己,什么都向自己找,不向外求了。今天的皈依是什么呢?“归依觉,两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从今日起”就是从今日开始“称觉为师”。你不要认为某某是你师傅,为什么称觉为师呢,昨晚上呢,我讲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师傅。他是什么呢?他是我们的接引师。迷时师度,悟时自度。我们迷的时候呢,释迦牟尼佛呢接受我们,接引我们,我们觉悟的时候呢,就要自度了,“称觉为师”,要念念觉悟,“更不皈依邪魔外道”。

那好了,昨天讲的那个,什么啊,鬼婆啊,你们说的附体啊,那些什么东西,它也是众生。但是我们起慈悲心敬而远之,发愿我们一定要成佛,干吗?度尽众生。我现在没有这个能力啊,不要去惹这个马蜂窝啊,免得你肿脸啊,干吗?敬而远之,不要惹他,恭敬他。他也不会惹你的。干吗?这地方讲了,不皈依邪魔外道,你要去的话,你就是皈依了邪魔外道了。“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刚才讲了,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这就是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就是常常的看一下,对照一下,我是不是离开了,我是不是差得很远啊。这样的话,你要不成佛的话,你来找我。我都敢跟你下这个保证,绝对的,绝对成就的。如果你不按这个方法呢,我不保。释迦牟尼佛也是这样讲的,阿弥陀佛也是这样讲的。

“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你看看我们要皈依佛,怎么皈依呢, 我们“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就是两足尊。

        “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大家懂吧?懂我就不多解释了。

“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好,这个我就多说几句了,为什么这些人会上寺院里来供养,恭敬这些出家人呢?为什么,就因为他心地清净,就因为这么一点,他能做到你做不到,在这个五浊恶世,这个五欲的世间,他能做到心地清净,你做不到,你到师傅身边你会感觉到安心。你会感觉到自在快乐。就因为这么一点,你来寺院里供养师傅,恭敬师傅,尊重师傅,你能做到的话,你就是的。僧,谁能做到这个净谁就是,僧不是出家人的专称。每个人能做到,每个人就是。所以从前呢,我不是说么,哎呀,你心地这么清净,我应该供养你,为什么?我没有做到啊,应该惭愧啊。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要检查自己,到底错在哪里?“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归依”好,我们今天知道怎么修行了,知道我们自己身上就具备了三宝,这三个宝如果你得到了,你是无比的快乐,什么东西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叫什么呢,有求皆应,所以才称为宝。原来这个宝不是外求的,我们自身就有啊,那为什么你不拿出来用呢,实在抱歉,为什么呢?是因为不是你没有,是因為你不用会。就这么可怜,所以佛说了可怜悯众生。大家听了之后,回家都挖宝去了。

机缘品是六祖大师接引学人的,接引学人呢就是对根基而施教。六祖成就以后呢剃了头,然后呢,开始再震东山之门,也就是这个中国的国土,在这里宣扬禅宗,学人来参学他的时候呢,他因人根基而接引,我们在这里就主要的选几个主要的给大家讲一下,就不一一都讲了。

第一个呢,我们讲一下,“僧法海”为什么讲他呢,因为这部书就是他摘录的,就是六祖讲,他记录的。是“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将来以后你有机会的时候,你也去看看哪个师傅有德行去参拜参学下。什么叫参拜参学,也就是去考试,看看你呢,合不合格,能打几分。不是像你们似的见了师傅乱问一通

“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是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六祖说听我给你说一首偈,这偈是什么偈呢,他说“即心名慧,”大家说要把自己的心停止了,他就没有智慧了,明白的人呢运用一切就是智慧,这一切哪里来的呢,就是我们心所起的,所以既假既真,所以“即心名慧,”“即佛乃定。”佛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定力。本体是佛的别称,自性也是佛的别称,智慧也是佛的别称,所以说“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意中清净”定和慧一定呢,它两是一不是二,运用的时候呢这样呢才会得心应手。用完了怎么办呢,意中要清净,意是我们的意念,用完之后放下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如果你能悟了这个方法呢,是因为你无始劫以来熏修的因缘到了。“用本无生,双修是正”你用的时候也没有生,你不用的时候呢这个法是灭了吗?也没有灭。所以我们用的时候呢一切现前,不用的时候意不住于一切,双修是正。法海言下大悟,他开悟了。你们开没开悟?没开悟那就吃饭吧,因为我们是凡夫,还要吃饭。

法海问六祖大师,六祖大师给他讲完之后呢,他当下就证悟了,他回了一首偈,是这样写的,他说:“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他说,噢,原来我自己的心就是佛,我要是自己悟不到的话我很委屈啊。大家也是一样,“我知定慧因”他说现在我明白了定和智慧的这个因缘,“双修离诸物”我两样都去修,但是我离开一切事与物,我不执著,大家都知道。后面又有一段,我们再讲一个例子阿。

这位师傅呢叫法达,法达师傅见了六祖之后,顶礼,头没有着地,六祖说,你头不着地不如不礼。你心中必有一物。你是干什么的,心中有什么东西。他说我颂持法华经,三千余部,这么一个物,恭高我慢。六祖说,原来你颂持法华经这么多部,如果你能于理相应,跟我同行,如果不是的话呢,你的贡高我慢这个业障是消不掉的。后来六祖呢,给他写了个偈,是这么说的“礼本折慢幢”你这个顶礼啊本来是折你的慢幢 。不是给我顶礼,就像现在我们礼佛一样,那天来了一个人见我,说:哎呀,我不能礼佛啊,我的官位很高啊。我这样讲,不管你什么官位,来到这里都是平等的,实际就是。所以六祖说了“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 因为你的头不至地,因为是有我执啊,所以你的罪是必然会生起来的,“忘功福无比”如果你忘了你自己有这个本事,有了这个功夫的话,你的福报是无比的。你的福报他没说他有功德,因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明白。他诵经三千余部,六祖给他打了个分,福报是无边的,还要幹什麼,還要去掉功高我慢,才有福报,如果不去掉的话,还是罪啊。你看看,那我们修行是不是修对了,没修对的话赶快改过来。所以这段我们加上,那么我们有的人很骄傲,我干了什么干了什么东西,以为自己很厉害,其实你再厉害,想成佛都是要平等。不平等是不能成佛的。好了

法达呢,答了这么一首偈“汝今名法达”他说我名叫法达“勤诵未休歇”我呀,勇猛精进的都没有休息过,“空诵但循声”我只是随着这个声音啊白颂了,“明心号菩萨”我如果要明白了怎么修行才是菩萨“汝今有缘故”如今我有这个缘分,和谁啊,六祖。“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我今天有这个缘,听你讲说,我绝对相信,没有疑惑,“莲花从口发”莲花代表着智慧,是什么,是从六祖口中讲出来,他才能产生这个智慧,莲花是代表没有污染,出淤泥而不然,我从此以后从污泥里产出来莲花,这个莲花是六祖大师给他开示而产生的。我们讲重点啊。这一段。后来六祖给他开示之后,六祖怎么说呢,六祖说“心迷法华转”如果你的心是迷的,你被法华转啊“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你颂经这么长时间了还不明白,“与义作仇家”你和真正的佛的道理成了冤家啊。为什么?贡高我慢,你说是不是成了冤家?“无念念即正”如果你没有念头的时候啊,你这个时候念才是正的。才是正当的,“有念念成邪”有念的时候念什么念无明吗,念就开始分别了“有无俱不计”如果呀你去想着要有念要无念,那还是执著分别,有无啊,你不要去计较它,就这样就好了。“长御白牛车”你这个时候,白牛车代表着智慧,大乘,真正的佛法,也就是真正的智慧,这个时候就是不用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我们现在修行很累啊,这个时候呢,就像我们说真正修行的时候,才觉得潇洒啊。没修行的时候觉得很累啊。突然感觉到世间最好干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作佛。作佛没有牵挂,没有痛苦,没有烦恼,没有分别,没有负担,没有压力,这件事情最轻松了。干什么都很复杂,干什么都很辛苦。所以六祖说了,如果你真想修行的话,你不去计较有念无念,不去计较有功无功,你这个时候你就没有这么辛苦了。这时候你的大智慧真正升起了,叫“长御白牛车”。好了。

他怎么樣回答的呢?他说“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哎呀,我颂了三千部啊,到了曹溪,六祖一句话,没有了,等于没干,从零开始。“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他说虽然我没有明白出世间的这个宗旨这个道理,但是我宁愿把我累劫的狂妄现在马上消除,“羊鹿牛权设”他说不管你是哪个乘,六祖说的么,“长御白牛车”是大乘,羊鹿牛代表三乘佛法,他说不管哪个乘都是权设,善巧方便,接引众生“初中后善扬”将来以后我们人的根基而去呢弘扬这个方法,因机而施教。后面说的这两句话我觉得就非常非常好了,“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谁知道你们现在在烦恼当中,原来是智慧的根本。就是这么个意思。好,这一段呢,这个师傅,“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证明他明白了是不是。好。我们继续往下讲。

 为什么会有个顿渐品呢,这个时候呢,六祖大师在曹溪宝林寺,宝林寺就是现在的南华寺,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在这个时候呢,两宗盛化,两个宗都非常兴盛。人皆称南能北秀,南方是慧能大师,北方是神秀大师,这五祖一下子有两个这样的奇才徒弟,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就在这个时候,当然门人他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就在分别执著,神秀大师经常讲,他怎么讲,他说六祖大师没文化,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我不如他,可是门人呢老是呢想给师傅争脸,耍小聪明,后来神秀大师就派了个弟子,叫志诚,这个志诚非常聪明,他说你聪明多智,你可代我去曹溪听法。因为那个时候,神秀年纪已上涨了,已经到了晚年了,他说你替我去听法,“尽心记取”到时候回来讲给我听。他那个徒弟呢可能也很傲慢,到了也没说自己的来处,潜在众中,就和大众一样来听法了。六祖说,今天有来盗法之人。让他站出来,这个时候呢,志诚就站出来了。六祖说你为什么来盗法啊?他说我不是来盗法的,我是来学法的。六祖说那你不是来盗法是什么,他说我现在出来说了就不算盗法了,那不管是盗不盗法。六祖不讲,六祖说了,你师傅怎么去教别人的呢?他说我师傅“常指诲大众,住心观净,长坐不卧”六祖说“住心观净,是病非禅”我们上午不是讲了吗,他说我师傅这么教的,六祖说这是病啊,“长坐拘身,于理何益?”长坐,把这个身体绑起来和道理没什么啊。没什么关系没什么利益的,他说听我给你讲一句偈,什么偈呢,六祖讲了“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那至诚一听了,非常惭愧,就下跪礼拜六祖,他说弟子在神秀大师那里学道九年啊“不得契悟”没有明白这个道理,今闻和尚一说呢,便明白了,弟子生死事大啊,哎呀,这个生死的事情很大啊,和尚能不能发发慈悲心,再开示开示我啊,开上瘾了。六祖怎么开示他的呢?为什么六祖这么开示呢?就因为两面的弟子啊心不平。六祖怎么开示的呢?六祖这样讲“心地无非自性戒”你心地当中没有是非人我啊,你这个就是真正的戒,“心地无痴自性慧”这个家伙来了之后呢本来就是愚痴的,六祖一针见血给他点破,他说你要心地无知就是真正的智慧了阿“心地无乱自性定”你不要乱麽,你看我一讲你就害怕了,你不是盗法是什么,六祖抓住他的要害说,如果你的心地要是不乱呢,你就是真正的定力了,你还没有定力,我一讲你就乱了,“不增不减自金刚”如果你不去思量这些东西,根本就不存在,这个时候呢你就是金刚身,你就是真正的智慧了,金刚代表不可坏的意思。“身去身来本三昧”你来我这里本来就是三昧么,是谁在动啊,是你的心在动,没有来去的,至诚呢,听六祖这么一开示呢,回了一首偈“五蕴幻身,幻何究竟”他说五蕴幻身,幻呢,有什么究竟的呢?“回趣真如,法还不净”你看人家高啊,噢,原来他说五蕴的幻身,这个幻啊,有什么究竟,研究它有什么用呢。不是坐么,他师傅教他观心打坐么,你搞来搞去有什么究竟的, 这回趣真如啊,他说我想回趣真如,想证真如,法还不净,因为你还有一个取真如的三法。法还不净,至诚呢,在六祖的开导下成了一位有名的禅宗师傅。下面又有一段,这一段呢,顿渐的时候呢,这一段就平息了。

  六祖那么大的本事,也有事情啊,搞出来这么多事情啊,你看,什么事情呢?“僧志彻,江西人”这个时候呢他们徒弟当中,时北宗门人,自立神秀大师为第六代祖师,那南方六祖接了衣钵,没办法了呢,就派了志彻来杀六祖,这个六祖大师,你想一想,如果一个人真的能真正明白了起心动念,了如指掌,所以,六祖知道了这一天他要来,他就准备了十两金子,放在身边,在大殿里坐着等着他。这时候呢,晚上的时候,这个刺客来了,这个刺客叫行昌(志彻)一看,他入到主室当中,一看,看到六祖在那,而且六祖把脖子伸给他,连砍三刀,那肯定是,快刀斩乱麻么,赶快做完好跑么,连砍三刀,六祖的脖子还在那,當時怎麼樣呢,当时就吓得晕倒了,这里就讲了“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正剑不邪,邪剑不正”还在说话啊,你说吓不吓死人“只负汝金,不负汝命”只给你金子不给你命,这个行昌呢,吓了一下子等倒了,好久才醒过来啊,哀求在六祖面前出家,六祖说我给你金子你赶快走,免得我徒弟知道了不得了了,你看,这才叫真正的慈悲。将来改头换面了再来找我,那我们现在能不能做到呢?所以,这一段告诉我们了。我们修行的时候,往往啊,修行不是一切都顺的么?为什么我还不顺呢?你看还有取六祖命的呢,那你的冤亲债主会不会来找你呢?像六祖这样对待呢,对冤亲如同似佛呢,要他的命不说,还要给他十两金子,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啊,我们肯定也不差起六祖,可是我们没有做到,我们没有成为七祖。所以为什么没有七祖,就是我们都没做到。好了

讲的是神龙元年,就是武则天执政的时候,武则天非常的虔诚,信仰佛法,她请所有的高僧大德进京跟她谈禅论道,供养,后来他们就推荐六祖,她马上派她的伺者薛简,去请六祖大师。六祖怎么讲的呢,六祖说我呢,已经老了,身体已经不行了,我愿意终老在这个山下,不愿意走。那武则天派去这个人呢他说,那你总得给我个答复吧,不然我怎么给皇上交待呢。后来六祖怎么说,他说,我们把这段经文读一下,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他说如果你想明白这个道的道理,道,是大道的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習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不知道师傅你所说的法如何啊?那六祖怎么说,他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他说道本来是有在心悟,怎么能关于坐呢?

这一段经文大家肯定都知道,六祖指的是金刚经。“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人家六祖拿金刚经来对他,那个时候啊,以金刚经为禅门的验证品。也就是说,你想验证,就拿金刚经来验证。六祖拿金刚经的话来回答他,他说金刚经讲了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你這樣講怎麼是呢?“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诸法空寂才是如来真正的坐位,“究竟无证,岂况坐耶”那好了,武则天派来的这个使者呢,他說,弟子回京以后必须要向皇上启奏,愿师傅慈悲指示一下弟子怎么向皇上启奏,以免呢错怪了师傅。后来呢,怎麼說,他說如果指示好以后呢“可以传奏两宫,及京城学道者。譬如一灯能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 冥是没有光明的意思,没有光明的呢能让他得到光明,明者呢再让他继续前进。

方,特别失落,心情很不好,怎么办,会有什么关系吗?... 方,特别失落,心情很不好,怎么办,会有什么关系吗?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恭喜!过了,就是考试通过了,大吉大喜也。阿弥陀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一上香就感觉到师傅在身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