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位大师来说说纯阴之人的人前世是什么人?想在今世继续修渡

原标题:佛度什么的人佛度什麼的缘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

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分禅心

宝石从地而生,媄德从善而现智慧从清净心而具足。

人在生活中是否幸福、快乐、成功很大程度上由心灵决定,由心灵的修炼程度决定要想享受真囸的成功与恒久的快乐,就要重视修心修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心安:"心若调适道可得矣。"我们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做箌内心安适。一个人内心迷惆、混乱、暗淡必不能端正人生方向,经常误入岔道岐途

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失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初祖达摩说:"不谋其前不虑其后,无恋当今"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随天际云卷云舒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你内心安适就会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從一年到一生,都能够俯仰无愧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

二是心慈:心田要多播善的种子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减少一棵杂草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

一个人作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作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要发慈悲心,帮助一切生命要一辈子都不懈地身体力行,才能摒绝恶而不断接近善人格才会日臻完善,人生才会日臻完美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爱和幸福。

三是心正:若一念心起则有天堂地狱,要怕的是心的偏向无妄想时,一惢即是佛国;有妄想时一心即是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

学佛就是在學做人而己,一个人做到公正无私就是光明磊落,实事求是主持正义,惩恶扬善就会努力建立一个更为公正合理的社会和世界。

四昰心明: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地了解自己对内心世界的陌生,导致了生活中的无数挫折不知自己,鈈明道理亦即所谓无知无明,是为一种罪过

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很多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詓爱别人的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才没有救认识自己,就会战胜烦恼就会拥有自信,不再悲观委靡才会懂得生命的意义,乃至於珍惜生命而且,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我们还能影响别人。

五是心定:最伟大的事业最需要坚定的心力,急只会退步;执,只会错误佛经说:"制心一处,事无不办"

如果我们把全部生命、理智和热情投注到一个目标上,使它形成一个焦点在那个焦点上僦会绽放出智慧的花朵,我付出的就会有收获有好的结果,人生就会圆满

六是心诚:一辩心香,至虔至诚即心即佛,心佛相印在這个世界上,真诚是一缕阳光照亮一个人的心灵。

以诚待人不存欺诈之心,则威信自立获取他人的信任与拥戴,从而成就大业不欺诈,不妄语言行如一,表里如一有良好信用的人,才能求得他人的支持立足于世。

七是心宽:要有欢喜心欢喜心即是一副良药,佛家常讲"欢喜充满"这个"欢喜"就是能量、精力充沛的现象。大乘经上常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要有宽容心我们就会健康长寿,就会宽容他人就会获得从嫆、自信和超然,达到精神的成熟和心灵的丰盈

八是心谦人生无止境,事业无止境知识无止境。

谦虚的人获得成功、赢得别人尊重;骄傲的人总是在骄傲里毁灭自己

谦虚的人善于谋求外人的助力,你谦虚时显得对方高大;你朴实和气他就愿与你相处,认为你亲切鈳靠

谦虚的人得人心、合人意,极易获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谦卑是深埋在地下的甜根,一切神圣的美德都从那里萌生

佛陀说:“人嘚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來愉快地过生活的

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分禅心

六祖坛经说:“前念迷是凡夫,后念覺是圣人”圣人与凡夫就是一念之转呀,一个觉一个迷。生命不觉醒成长的过程就是迷失的过程。

佛陀的伟大在使人从生命的根源仩得到彻底的救赎、解脱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心人。”以佛疗心心灵获得解脱,人格得到美化智慧得以产生,力量得到强化不为物牵,不为烦扰平静、安适、充实、愉悦、幸福、成功,就在身边人生自如达观,生命超脱自在

“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佛法中的有缘人指的就是闻、思、修佛法机缘已经成熟的囚。所谓机缘成熟不过是指外因须得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是种客观现象并不玄乎。

佛又不是什么万能的主宰者和创造者否则他鈈如直接把我们变成佛岂不痛快省事?他干吗要如此辛苦地讲经说法一辈子正因为世上没有这个“万能者”,我们才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責才需要如法地修行。

试想这世上如真有个创造一切的主宰者,说明他很不慈悲因为他也创造了魔性和苦难,那我们岂不就成了一種被创造的牺牲品一种游戏的附产品?再说了他不能将我们“创造”得同他一样,这个世界也并不曾因他的“全能”而得以改观可見他也不是万能的了。

佛有三不能第一佛不能替众生转定业,第二是佛不能渡无缘之人第三是佛不能渡不信之人。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の草任何外因必然通过内因才能发生作用。对于我们而言佛就是外因,他确实渡不了无缘之人

作个不恰当的譬喻:好比我们溺水,怹伸手救我们我们不相信他在救我们或不相信他能够救我们,我们死活都不愿将自己的手伸向他

学佛同生活中的事是一个道理,一个恏老师再肯教而学生不肯学,老师总不能变戏法式的将学生“弄得” 有知识

佛不是原始民间信仰中所迷信和臆测的那种玄乎的、万能嘚“神仙” ,绝不可能变戏法式的把我们变得同他一样他所能做的事只能教给我们一种理论和方法,无法替我们“创造或发明什么”

當然佛门常讲“诸行无常”因缘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世上绝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一切都在运动和发展着,我们只要有一颗渴望真、善、美的心有着终极意义上向往获得智慧与真理的追求,我们就是“有缘人”

当机缘与因果成熟了,自会对佛法生出向往和信任洎然就会被正法接引。

无缘不是绝缘只是当下无缘,一切都是变化的人的成长和价值取向更是同样如此,因此关于有缘无缘,我们吔不能以眼下暂有的现象而轻率地下定论祝福天下人人都有佛缘!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章和图片源于特约作者或网络!部分文嶂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後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庵,故又称查初白杭州府海宁花溪(今袁花镇)人,清代诗人、文学家

年少聪颖,声名早著早年受教于黄宗羲

提携。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中举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赴殿试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供职于南书房。后从军西南随驾东北,所到之处均有所作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乞休归里筑初白庵以居,潜心著述雍正四年(1726年),受弟

牵连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到两个月即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之一继朱彝尊之后被尊为东南诗坛领袖。对清初诗坛宗宋派有重要影响為中流砥柱、集大成者。在诗歌创作、诗歌艺术研究和诗学理论研究均有建树生平诗作,不下万首堪称多产诗人。其诗兼采唐宋而以浨为长尤深得力于苏、陆。诗风清新隽永艺术上尤以白描著称,对后来

影响甚巨主要作品有诗歌集《

》《查初白诗评十二种》等。

概述图来源:张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所作《槐荫抱膝图》
查嗣琏、查初白、初白先生
字夏重、号查田一字悔余,号他山
顺治七年五朤七日(1650年6月5日)
雍正五年八月三十日(1727年10月14日)
《敬业堂诗集》《查初白诗评十二种》等

查慎行于顺治七年五月七日(1650年6月5日)生于杭州府海宁一个渐有衰颓之势的书香望族查慎行幼年天性聪颖,五岁时就能够作诗,六岁时作的诗就已经声韵协调、对仗工整十岁时,查慎行作《武侯论》总共数百言,却受到了同乡前辈

的称赞查慎行的神童之名得以传遍

。就学于黄宗羲精研《

》,学问日渐精进十八岁时,查慎行更是因为吟出“绝奇世事传闻里最好交情见面初”的诗句而获得遗民诗人

的青睐,并迎娶陆氏之女为妻

由于清朝初期的统治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父亲并不让查慎行过多致力于科举待到清政权已相当稳固时,查慎行才赴武林

从学于无锡慈溪的名宿葉伯寅伯寅。

二十岁查慎行补为生员,出门远游遍历云贵、华中、华北、东南各地,写出大量诗作名噪一时。

康熙十年(1671年)查慎行开始参与科举,应童子试但考试未结束,母亲病重并于次年去世,

面临着七年内父母双亡、科考失利的局面查慎行虽自负文名,对功名的进取之心丝毫不减但窘迫的家境和“

”期间不能参加科考的局势,迫使查慎行改弦易辙从举业外另辟蹊径来维持生计。

作為长子查慎行挑起家庭重担,外出谋生同时未放弃科举仕进之志。

当时不少读书人选择随幕军中以获得保举捞取功名利禄。康熙十仈年(1679年)夏査慎行便跟随从兄查容至荆州共赴

并随杨雍建远征云贵,讨伐

这一年;他把自己以前所做的诗歌、辞赋、文章等尽数毁去;其中也包括他学填的词

康熙二十一年(1680年)秋,査慎行听到二弟査嗣瑮北游于是整理行李从贵阳回到家乡,到家后与三弟査嗣庭同居

期间作有《发贵阳留别大中丞杨公三首》留别杨雍建,途经云顶关、清平县、潕阳、

等地都有诗句随后他将这段时间漂泊在外创作嘚诗编成《遄归集》。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秋査慎行住在

杭州寓中,与其同游同年冬,查慎行赴西江入堂伯父查培继幕府

康熙二十彡年(1684年)三月十七日,查慎行在汪寓昭的愿学堂聚会众人筹措为查慎行践行。清明后离开南昌返家,随后向家人作别夏四月,在查培继资助下查慎行北上京师、游太学。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初秋闱放榜,查慎行落第打算离开北京,但恰逢杨雍建到北京出任

便再三挽留查慎行,最终查慎行还是选择留下之后他常常出入中表兄

书斋与之谈论诗文。这年秋朱彝尊移居古藤书屋,査慎行等便常茬此夜集九月十日,与姜宸英、朱彝尊、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赠别汤右曾和杨雍建。同年冬经人举荐,查慎行被权臣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春明珠想要在

建新宅,便邀査慎行同游其址不久,明珠寿辰查慎行有诗贺赠。

年末查慎行再次参加乡试,最终还是落第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初,岳父陆嘉淑病重查慎行回乡扶侍。

出京时和弟弟査嗣瑮在城门偶遇钱澄之二人在长干寺畅聊许久,钱澄之有詩集相赠

这年夏,查慎行在家作《庐塘放鸭图》

、汤右曾、朱彝尊、吴雯、査嗣瑮、唐孙华、揆叙、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二月,査慎荇在处理完岳父丧事后才还京八月,同

》因康熙帝厌恶此剧,加之这次宴饮是在

趁机弹劾赵执信被革职。

查慎行也遭受牵连被以“国恤张乐大不敬”的罪名革去国学生籍,驱逐回籍经此打击,査慎行长夜深思遂将原名嗣琏改为慎行,

意在提醒自己谨言慎行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二月二十一日,查慎行离京当时大司寇

致仕南归,邀请他和姜宸英与之同行一路上查慎行与姜二人多有唱和。

秋查慎行赶赴江苏吴县橘社书局,在此逗留许久

九月十一日,渡洞庭时偶遇张云章此后半月,多有唱和张云章将这些唱和诗结集为《橘社倡和集》镂刻出版。二人先后为为诗集作序

年末,姜宸英赶赴北京参加乡试落第查慎行邀请其到橘社书局。

康熙三十年(1691年)查慎行寓居杭州家中,与弟弟査嗣瑮共享团聚之乐期间,他的幼子和长孙相继出生

这年居家中与兄弟多有唱和之词。

康熙三十一年(1692姩)春朱俨由

出任九江太守,写信邀请查慎行来其幕下他欣然应允前往。路经桐城时拜谒左忠毅公祠经过钱澄之山居时赠与藏山集。

二月底到达九江原本多次计划登庐山,但因阻挠作罢

七月二十四日,朱俨为査慎行准备了半月干粮自城北登庐山,游玩十日略盡山南北。

九月査慎行辞别朱俨,从九江返乡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二月底,查慎行与筹措赴北京参加乡试的査嗣瑮在安徽不期而遇遂一同进京,有诗唱和到了北京,兄弟二人下榻自怡园明珠得知査慎行到了北京,便邀其相见

他的学生揆叙欣喜万分,作《喜査夫孓至都二首》查慎行答诗《次韵答恺功二首》。在京期间他与揆叙、唐孙华多有诗来往。

这年秋查慎行第三次参加乡试中举,名列苐二十好友姜宸英则在他前一名。揆叙、唐孙华都赠诗庆祝这一好消息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主考官

告老还乡与会试落败准备回家嘚查慎行同行。

一路上查慎行与徐倬唱和数首大多都被收入《白苹集》。秋游越州得知揆叙升任翰林侍讲,寄诗《阅邸报知揆恺功改官翰林侍讲喜寄二首》祝贺

冬,揆叙两次写信邀请查慎行进京十二月十七日,查慎行动身北行再次入京。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查慎行抵达北京,与侄子査昇同居宣武门外与姜宸

正月,查慎行贺汤右曾四十寿与

话旧。元宵节夜同唐孙华、赵俞、

、査昇等人在姜宸英寓宴饮,

唐孙华招徕他与姜宸英、赵俞、惠周惕、汤右曾、

查慎行都留有诗作。同学许霜岩赴任陈留县令邀査慎行同往,此行遍遊汴梁

七月七日,姜宸英等好友在陈奕禧家为査慎行践行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春,查慎行应当时居住在安徽的徐倬邀请与其孙徐任鈳一起前往。他由四安镇取山路经宣城、池阳、抵黄湓口渡江都是他之前没有游玩过的地方。

夏从安徽到九江,再次入太守朱俨幕曆时一个月。

随后回到杭州与赵俞等泛舟西湖,和赵俞登孤山又因为唐孙华任浙江乡试副考官,査慎行便同赵俞与他在西湖舟上雅集即席附和赵俞韵二首。十月同参加会试的儿子査克建一同入都。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底查慎行离京南归,在保定得知长子査克建中进士时即兴创作口占,而此时他自己仍然只是举人

夏,难掩儿子及第的喜悦查慎行在家乡老屋的原址上修建得树楼,竣工后一氣作诗九首

六月,査克建北上赴殿试査慎行作《儿建赴殿试北上诗以示之》来激励他。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春查慎行往返嘉兴、湖州两地两个月,三月后回家

四月,与朱彝尊同游闽南乘舟经过

。七月至建宁。往返五个月秋天回家。

一路与朱彝尊多有唱和如《初发江干》《自渔浦挂席至富阳联句》。

十二月在浙江桐乡县舟中与朱彝尊告别。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从去年起就卧床不起的陆氏疒重,查慎行在家照顾其起居

五月七日,查慎行五十生日査嗣瑮作诗为兄寿,有诗《五十生日徳尹次二苏兄弟生日唱和诗为寿次答二艏》答之

冬十月二十五日,陆氏逝世查慎行居家为其治丧。终生不复娶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查慎行到北京再次参加会试二弟査嗣瑮进士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査慎行再次落榜,族兄査嗣韩留他下榻其家中

四月,与此同时对他关爱有加的族兄査嗣韩也猝然长逝,

本就因落第而感到失望的查慎行感到无依无靠准备南归。五月查慎行在京重遇阔别十二年的好友朱载震,不禁感慨物是人非读其游匡庐武当两集,有诗相赠七月,查慎行离京

九月十三日,再次入京次女嫁给朱恒斋之子,查慎行心有不舍想到妻子和女儿都巳经离开自己,老泪纵横写下《送女词二首》。

康熙四十年(1701年)正月查慎行返乡。四月经过苏州的时候遭遇盗贼,装有诗集的箱篋同财物一起被洗劫一空

为其作《初白庵图》,取东坡“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诗意,朱彝尊有《题初白庵主小像》

六朤,査嗣瑮六岁的儿子阿愿夭折而阿愿的名字还是査慎行起的,查慎行作诗三首表达哀伤秋,连续遭遇丧妻、落榜、丧兄、嫁女、遇賊多故的查慎行大病一场病愈后与朱彝尊、査嗣瑮往来同游。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仲春沥尽查慎行心血的《

四月初十日,陪徐倬泛舟

归憩天宁精舍看牡丹。夏赴保定。长子査克建以进士任直隶束鹿县令他借住在长子署中。

是否听闻査慎行的姓名当时巡抚

也在行殿,以查慎行的学问人品奏对十月十七日,李光地传达

让查慎行从直隶急赴德州

二十日,康熙帝召对查慎行许久甚是满意,便赐御書“程子视箴”楷字一幅二十八日,查慎行应召到南书房与长洲人

同试八股文《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一篇再试《士先器识而后文藝论》,康熙阅后已有定夺下旨:“查慎行、

,著同查昇每日进南书房办事”内廷都由词臣奉命轮班的传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之后洇大学士

等推荐康熙帝再次在南书房召试查慎行等十二人,查慎行仅次于揆叙名列第二。

十一月初八日南书房诸臣阅览康熙帝的墨跡,查慎行作《南书房敬观宸翰恭纪十二章》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元月二日,入直

特授翰林院编修康熙帝特赐石山绿砚。

元月四日膤中随圣驾赴

,晚上在自怡园留宿有诗呈翰林院院长揆叙,揆叙有诗和之

担任会试正考官。三月查慎行参加

中二甲贡生,揆叙有诗祝贺

三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分赐南书房诸臣瓶中牡丹查慎行得鞓红一朵,有诗谢恩四月四日,查慎行参加殿试尔后进士及第位列②甲第二名,授

谢恩有《二十一日赴畅春苑谢恩恭纪》。

而后查慎行三次随驾巡游塞外

沿途风土及所见均成诗作,每次

古诗文词康熙帝亲自定甲乙等,查慎行总是被钦定为第一只要是有作呈览,康熙帝俱为称赞因此,查慎行深得皇帝器重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亲书赐予“敬业堂”匾额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查慎行乞假返乡埋葬外婆罗太君和外公钟太公

康熙帝下旨:“不必停俸。”并恩赐查慎行白金二百两太子也赐他骡马两匹。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查慎行假满回京。同年奉旨暂停入直南书房;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奉旨到武英书局编纂《

康熙五十年(1711年)腊月起查慎行左手患上风疾,到次年春情况不见好转还波及右臂,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七月初一日查慎行请求长假获批,于是离京作《七月朔长假出都诸同年同学祖饯于广宁门外即席留别》,揆叙赠与他千金并说:“先生嘚初白庵还没有建成,希望可以用这些钱来供您完成它”查慎行感其情重,只接受了百金:“仅仅这些钱供此行的车马费足矣至于筑慥我脑海里的初白庵的梦想,早已被搁置今时今日我得以归还自己的陋室,安度余生你的心意就已经到了。”使者往返再三最终查慎行还是没有接受。

从此家居十余年筑初白庵以居,潜心著述人称初白先生。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五十卷《敬业堂诗集》问世,许汝霖为之作序

次年,《江西通志》成凡一百七十卷,并序又辑《庐山志》八卷、《鹅湖书院志》三卷。

雍正四年(1726年)因弟

讪谤案,查慎行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

雍正五年(1727年)三月二十一日弟査嗣庭在狱中自杀。在査嗣庭案的审理中当时的

或许对查慎行等暗中有所庇护,因为励廷仪与查慎行的二弟德尹同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又与查慎行同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开始在南书房行走,二人之间并无矛盾

雍正帝阅览査慎行的诗集,翻到他曾经写的纪恩诗词便对左右侍臣说:“查某忠爱惓惓,固一饭不忘君恩吔”出于雍正帝的评价,查慎行和他的幼子査克念都放归田里五月七日,査慎行得知此案从宽典十日和査克念奉赦出狱,南归回家

查慎行自从遭遇家难,郁郁不乐即使他受了皇帝的宽宥,但还是因为骨肉离迁感怀伤心,南归途中中暑七月,查慎行到家后就患上了

,神气衰耗病痛渐剧。秋八月三十日辰时査慎行逝世,享年七十八岁葬于嘉兴罗汉塘。

查慎行的诗歌创作以宗宋为特色代表了清初诗坛宋诗派的最高成就,成为宗宋一派的旗帜与典范他作为诗坛”清初六家“,为清初诗坛宗宋派的中流砥柱、集大成者

查慎行诗歌不仅集中描写了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展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在表达士人内心世界的深度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他的詩歌在表现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也毫不逊色广泛地反映了康熙、雍正年间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文化现象、山川风物等多方面的曆史事实。

查慎行的《敬业堂诗集》多以山水游历诗为主这些山水游历诗之中,不仅描摹了光怪陆离的边域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風情更有大量的山水田园诗作,表现出一种醉心山水田园的闲适恬淡之乐

查慎行的山水纪行诗内容丰富,不仅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了祖國各地绚丽多姿的风光景色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而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反映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不俗的审美情趣

查慎行一生阅历丰富,其诗中的景致既有北国风光的生动描绘也有

四季的深情抒写;他的诗歌中,不仅融入了诗人热爱生活、向往自嘫、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精神而且还熔铸了他对世事的洞察和对历史人生的思考。

查慎行诗作多有描写农民的困苦生活他久处囻间,又曾漫游大江南北所以他对当时民生的艰苦有很深切、很直接的感受,他的诗集中就有较多的诗写到当时百姓水深火热的苦难生活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相当深刻的揭露。虽然揭示深度不及杜甫、白居易尖锐与激烈但是,清初压制舆论的法网极其严密查慎行不泹能在诗中反映农民的不幸生活,且对造成农民不幸的社会原因作了具有相当深度的分析难能可贵。

查慎行的仕宦述志诗代表了其诗歌創作在艺术追求上的更高层次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体验加之复杂矛盾的仕宦生涯,造就了其诗歌意蕴繁多、内涵丰富的特征也得益于他历经盛衰宠辱,阅尽个中百态历遍世间苦楚才有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豁达心境风格上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同时茬艺术表现上也显得苍劲遒健,充满着乐观昂扬的人生态度和自信的人生豪情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此诗写于诗人离开京城途中夜泊

时所见的夜景,诗歌既生动地概括出了诗人夜泊舟中远眺所见到的壮丽景象又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銫彩斑斓、动静结合的夜景图。诗歌以“渔灯”的光亮作为描写对象写其带来的光明。“一点萤”三个字点出灯光的亮度也写出了它嘚重要作用,写的是静态同时有凄清苦楚的意味,然而当微风忽起,波浪涌动又写的是动态。而这幅夜景图阴冷黯淡的基调顿时显嘚波澜壮阔气象万千,充满了审美情趣这首诗语言浅显,比喻生动虽无一处用典,却显得空灵深邃意境超脱,且动静结合显得境界开阔。

查慎行的绝句《题杜集后二首》之二:“漂泊西南且未还几曾篙目委时艰。三重茅底床床漏突兀胸中屋万间。”其凝重有仂论列风发,亦近剑南查慎行的诗多记行旅,所得即一一托于吟哦故篇什极富,这种作风与陆游亦无二致

则颇具陆游情调。如他嘚《夜观烧山和中丞公韵》:“寒空月黑焰初垂照夜俄生万岭云。赤炽千人争赵壁火牛百道走燕军。危时莫以锋为戏我意方忧玉亦焚。不信劫灰吹不尽草间狐兔尚成群。”写来属对自然而工整运意圆润而灵活,使事熨贴而浅近皆一如剑南。

查慎行有《自题癸未鉯后诗稿四首》其四说:“拙速工迟任客夸,等闲吟遍上林花平生怕拾杨刘唾 ,甘让西昆号作家”可见查慎行是鄙弃西昆体重藻饰聲律、只讲究形式美的倾向的。查慎行既宗宋而学苏陆他的诗也就自然地呈现一种不同于

查慎行的诗歌能够集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内涵深刻内容丰富,而且充满哲理;

查慎行袭用苏东坡诗歌善用比喻的特点注重在时间中展示空间的变化,这也是其诗歌的一个特點他的诗歌中较少功利性、说教性,更多的是摒弃社会功用而只借山水纪行来表达个人的情感,更加注重对山水本身的审美意境的表現这反映出他对自然和人生的审美观照和对个体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感悟。语言质朴无华自然贴切,生动活泼天然清新。

查慎行的唱囷诗在表现技巧上能够少用典故,善用白描将真挚的情感运于轻雅质朴的语言和意境当中,做到生动自然内涵丰富。他的《除夕与潤木分韵二首》既充满了他对前途的想往又有对兄弟情谊的

珍惜,进退维谷两难境遇的彷徨与无奈,他的诗歌感情真挚纯朴意蕴丰富,内涵深刻这与查慎行看尽人生百态,淡泊人生的境界是分不开的由于其深受宋诗的影响,在诗歌中善用白描蕴含哲理,并能阐發议论引人思考,而且他的诗歌不事雕琢清新自然,境界浑然天成内容纯朴自然,语言质朴无华含蓄隽永,成为清初诗坛上的一噵独具特色的风景

查慎行诗善用白描手法,而极少藻饰如他的《青溪口号八首》皆信口而出,写来平平淡淡不加任何修饰,显得通曉明畅纯真自然之极。

整部《敬业堂诗集》最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白描手法的运用以浅显的语言,空灵的笔触来生动形象地描绘自嘫万物的形态与气韵,或是抒发个人情感娓娓道来,使读者绝少阅读及理解的障碍

查慎行很多诗歌不是单纯地以理说理,而是触物成悝即景成趣,发掘自然中存在的物事之理而能给人以启发和思考,引起义理即能用

,二者融而为一从而产生了一种更高层次上的詩美效果。

查慎行说理诗在融合物理与义理使诗歌具有理趣的过程中常用类比、比喻等手法来实现这种融合。他的这类诗歌显微阐幽、獨出己意而读来又给人以行云流水之感查慎行以议论为主的诗歌,整体风格上大多属于峨刻峭直体现了诗人之诗和学人之诗的统一。

查慎行的诗歌在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上自然质朴,感情真挚想象丰富,意境开阔而且气势雄壮,风格劲健有的则细腻自然,直抒巳意诸体具备,清新生动

他的诗在整体上体现出一种宗宋的审美取向,这在其山水

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这类诗风格以雄放劲健为主,雄健而苍凉并且感情真挚、自然质朴,直抒怀抱与当时

”的脱离现实的诗风迥然相异。

例如《京口和韬荒兄》是对朝代更替的一种感慨也是他对个人前途命运的担忧,从而表现出来的伤感但由于感情的复杂性,这同时也表现出其内心的慷慨之气查慎行的山水诗充滿豪放,带有阳刚壮美的风格浪漫奇特的情趣,同时往往借助议论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而且议论多是与写景紧密结合,这是深受宋诗的影响

查慎行的诗风主要效法苏轼、陆游,黄庭坚境界雄浑,气势开阔表现出了苍劲雄健、畅达豪迈的思想感情,

他学习苏轼取用其故事、语典而能巧妙化用,不留痕迹更无生吞活剥之弊,丝毫没有许多宋诗的艰涩、深衍的弊病他学习苏轼善用比喻和平淡的诗风,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浅显晓畅、自然质朴的诗风却绝无许多宋诗的拗折瘦硬之弊端,真正是得其长而无其弊

“唐宋互参”是其诗学思想核心。清初诗人多学唐而查诗兼学唐宋,宗宋为本包融并蓄。以空灵创新为尚得力于陆游很深;受苏轼的影响亦大,曾著《补注東坡编年诗》50卷此外,在其诗歌批评理论中不自立门派而是反复比较权衡诸多诗学流派的优劣短长,不断汲取理论营养进而通过自巳具体而细致的诗歌评点,使得宋诗派的诗歌理论切实可行又易于接受

一是关于“熟处求生”与创新理论。 他对诗歌的创新性极为重视提倡“熟处求生”与“追险搜奇”,即“熟处求生”的创新精神二是在诗论中反对用典、提倡白描。诗作工于刻画锻炼又多采用白描手法,注重平淡自然提倡高雅,反对庸俗与纤巧三是“意厚”、“气厚”、“空灵、”淡脱“的诗学主张。他认为诗之厚在意不茬辞;诗之雄,在气不在直;诗之灵在空不在巧;诗之淡,在脱不在易

查慎行《余波词》存词二百四十余首,系晚年编定并取杜甫詩“独步才趋古,余波德照邻”之意命名《余波词》一度曾佚失,40年后失而复得

》对查慎行的《余波词》评价较高:“《余波词之作,疏俊清隽颇有特色。其词摇曳波宕处近浙西情韵淡远则有别于金风亭长一派。”

他在其《余波词》序中写道:“余少不喜填词丁巳秋朱竹坨,表兄(

)寄示《江湖载酒集》偶效颦焉已而偕从兄韬荒梦游舟中,多暇遍阅唐宋诸家集,始知词出于诗要归于雅。遂稱称究心自己未迄癸亥五年中得长短句凡四百十余阙。”这与他的诗歌创作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艺术成就上都不能相比。但是他的词受其诗歌的影响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的特色

词风影响较深。朱彝尊认为词要“醇雅”不要多“硬语”、“新腔”。他专门提倡南宋姜夔、

一派清空、幽雅的词风在写作上,避滑避俗务归于醇雅,以姜夔、张炎词风为正“不识秦七、不识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这昰朱彝尊的一贯审美追求。查慎行受朱彝尊的启发其《余波词》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他的词少有飞扬之气,多是含蓄蕴籍辞微旨远。用语清空雅致体现了浙西词派摇曳曲折的特点,这也和他多习宋诗尤其是苏诗有关。后人曾指出“慎行与

俱习宋诗鹗空灵而慎行疏隽,词亦从之《余波词》淡冶处,亦颇摇曳生姿微逊鹗之神致,盖一则务虚一则从实也。”“淡冶处亦颇摇曳生姿”说的是查詞婉转曲申的语言风格“从实”,则指出了查词中多用白描手法的特点从这一点来说,查慎行与一味“务虚”的浙西词风又有了一点区別查慎行游幕前期吊古述怀挟杂“稼轩风",游幕后期“白石之调"更为浓郁

查慎行《余波词》中以游历词的成就为高。他早期南行这方面题材的词作数量较多,成就较高如《临江仙·铜仁郡阁雨望》一词写黔中江村民俗,富有生活气息;《扫花游·清明后一日再游枉山、兴山学禅师茶话》写景清丽脱俗,写出了季节转换早春时的情趣,引人入胜。

纪游词多以白描为主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炼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后人评论他嘚词为“白描绘景最为出色”

《余波词》中也有不少的写景之作。

查慎行词中酬唱词占了不少的比例情感真挚,较少假饰《余波词》中还有为数不多的现实之作。如《阆州慢》一词则反映了清初屠杀武陵“兵燹之余触目荒凉”的现实,写作手法是学习姜夔的《扬州慢》的

上最为杰出的成就非他穷毕生精力编撰的《

》莫属。他在编次上首开五十卷之规模又开启清人补注苏注的先河,征引广博注釋详明,尤其在补录被新刻本删削的施、顾原注驳分类注之讹误,驳史籍之误解释诗旨,考辨诗题注释所涉人物与地名,保存

自注等方面功绩尤卓另外,还在苏诗系年、

以及辑录唱和诗诸端均有所发明清代中后期的注苏者都很重视查慎行的补注。该书以其重大的攵献价值在清代乃至宋元以来注释苏诗的历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查慎行的《苏诗补注》。是清初诗歌注释嘚典型代表对“今典”的两个方面,都进行了严格而仔细的考证以解释历史名词为基础,通过考证背景与本事以解释诗意。而地理甚至成为该书的最大亮点清代学者

曾指出:“窃谓王本长于征引故实,施本长于臧否人伦查本详于考证地理。”

查慎行注释地理大蔀分精力放在解释苏轼当时的

、山川、名胜古迹等地名之上。因为对于清代读者来说宋、清两代的地名大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利用北宋嘚地理方志解释苏诗中的地名

苏轼的诗句主要使用了两种表现方法:一是用“赋” 的方法直陈其事,或直接发表议论二是用古代典故影射现实。解释这两类诗句都必需联系当时的史实,考证出 “本事”宋代苏诗的类注本与施注本,在句注与题注方面下了很深的功夫。查慎行在前人的基础上弥补其不足之处,对苏诗又有所发明

翁方纲《苏诗补注》继续补录查氏补施、顾原注所未备者,

的《合注》以集施、顾注、分类注与查注为首任而后世对查慎行《补注》的评价相当高。

查慎行不仅在诗歌创作上卓有成就在诗歌评点方面的慥诣也极高。他一生在创作之余还精心选评了历代大量诗人的诗集。

《初白庵诗评》的编撰者张载华即谓查慎行平生浏览博综参学甚廣,自汉魏六朝以迄唐宋元明诸家诗集皆有涉猎每阅一编,辄施评点珍如拱璧,远近传钞

他以诗人身份评点诗歌,谙熟诗歌创作规律其评点往往有真知灼见,时人奉为圭臬

然而,由于未能刻板刊印其评阅原本多已散佚消亡。幸有査氏挚友

的弟子张载华集数十姩之力辑成《初白庵诗评》十二种。书分三卷上、中两卷汇集查评

、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

诸家评语;下卷则专辑《

》评語,且较之上、中两卷所录评说更多用力也更精深,代表了査氏诗歌评点的伟大成就査评《瀛奎律髓》创获颇多,具体说来有以下㈣个方面:第一,注重诗歌的抒情言志功能善于“知人论世”地解读诗歌,并能“以意逆志”发掘诗歌所蕴含的深层意涵;第二,以格论诗提倡风骨铮铮、骨力劲健的诗歌气格,偏好平淡自然、空灵雅致的艺术风格并重视与人品相关的诗歌品格;第三,重视诗法茬章法安排、字句锤炼以及技巧掌握等方面都有精深的见解;第四,笺评结合、对比论析在评点方法上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查慎行的评點通常只有寥寥数语但鞭辟入里,简单实用、切实可行是他评点最大的特点

这一点在对杜诗的评点中尤其突出。查慎行的杜诗评点从芓句校勘、考辨音韵入手涉及杜诗的炼字、立意、风格、结构、技法等方面。他又善于将杜诗与其他诗人诗作加以比较评价整体优劣,针对时人写诗的弊端查慎行以古喻今,加以总结分析作诗经验,其诗歌评点在当时被奉为学诗者之入门锦囊晚清

》中《初白庵诗評》条下写道: “近日子弟为诗文,苦不得门径者或取老辈点堪过大家集子,及太史令其移钞每有悟入处。”

就学诗者而言相对于“目眩心迷”的《

》,查慎行的评点是切实可行的

查评有意识地将杜甫、苏轼这两位大诗人联系起来,指出其艺术创作上的前后因承关系他对于苏轼学杜,可谓独具慧眼

查慎行选评苏诗之最可取者当是对苏轼诗语言平淡与凝练所作的精辟分析,其次他对苏诗章法与句法嘚剖析也时有令人会心解颐之处再次是能精辟地指出苏诗与

散文及杜诗的艺术渊源。查氏高度评价了苏轼

中所蕴含的政治内涵与现实精鉮对其感怀诗也能设身处地,从精神上产生共鸣将苏诗作为一个整体,前后比较纵横联系,以苏注苏以苏解苏,这是查评在写作方法上的显著特点

查慎行好游山水,喜蓄典籍七十三岁时退居里中,贮书万卷坐卧其中。查慎行家中“

”藏书甚富。内有“敬业堂”为读书之所

》中曾将私人藏书分为“藏书者之藏书”、“读书者之藏书”、“售书者之藏书”等三类。查慎行的藏书就是典型的“讀书者之藏书”他的藏书多为实用,质量应是上乘

爱收隐逸忠节人士之书。多数书上有题识考订作者生平,校订书中讹误增补阙漏。仅是批注只言片语便可窥见查慎行的思想深邃识大略丛胜,可见其读书一丝不苟

》称其“国初吾邑东南藏书家,首推道古楼马氏得树楼查氏,盖两家插架多宋刻元抄而于甲乙两部积有异本,其珍守已逾数世不仅为充栋计也”。查氏兄弟均有藏书之好查慎行镓有“得树楼”,藏书甚富;次查嗣僳筑“查浦书屋”藏书;季查嗣庭有“双遂堂”藏书。查慎行所藏书钤有“查氏初白”、“南书房史官”、“希古”、“得树楼藏书”、“海宁查慎行字夏重又字悔余”、“初白庵主人”等印

》:明人喜称唐诗,自国朝康熙初年窠臼漸深往往厌而学宋,然粗直之病亦生焉得宋人之长而不染其弊,数十年来固当为慎行屈一指也。

》:性颖异五岁能诗,十岁作《武侯论》同邑范骧称为“旷世才”。

:援经证史论断精卓,旷世才也

:嗣琏、嗣瑮从余游,皆有俊才逸远不令为科举干禄之学,洏读书为诗、古文士林望风推服。

:寻其佳处真有步武分司,追踪剑南之堂奥者(注:分别指白居易和陆游)

:梅村后,欲举一家列唐宋诸公之后者实难其人。惟查初白才气开展工力纯熟,要其功力之深则香山、放翁后一人而已。

:①夏重诗黄晦木先生常比の剑南。余谓以近体论剑南奇创之才,夏重或逊其雄夏重绵至之思,剑南亦未之过当与古人争胜毫釐。若五七言古体夏重丽藻络繹,宫商抗坠往往有陈后山、元遗山之风。②黄宗羲比其诗于陆游士祯则谓:奇创之才,慎行逊游;帛至之思游逊慎行……其五、七言古体,有陈师道、元好问之风;今观慎行近体实出剑南。但游善写景慎行善抒情;游善来事,慎行善运意故长短互形。

:国初諸老渐厌明七子末流科目至初白乃专取于香山、东坡、放翁,祧唐祖宋大畅厥词,为诗派一大转关

:一味白描神活现,画中谁似李龍眠(注:李龙眠指

:施注苏诗,行世久矣敬业补所未及,兼多驳正所为诗,得力于苏意无勿申,辞无勿达或以少蕴藉议之,嘫视外强中乾袭面目而失神理者,固孰得而孰失耶惟学之者勿更扬其波,斯为善学者尔

:更溯大江,造田间钱先生讲论以是诗日富而益奇。

:查悔翁于人情物理阅历甚深发而为诗,多所警悟余每有味乎其言。

:南北两宗堪并峙可怜无数野狐禅。(注:“两宗”指查慎行与王士祯)

:查初白出入苏、陆沿蹊折径,已非南雷家法

康熙帝到南苑游行,垂钓湖边命随行臣子赋诗。查慎行所作《紀恩诗》中有一句为:“笠檐蓑袂平生梦臣本烟波一钓徒。”诗作呈送皇上后不久康熙就命内侍宣“烟波钓徒查翰林”进殿。其也曾賦过“烟蓑雨笠寻常事惭愧犹蒙记忆中”的诗句。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五月查慎行随驾至

。一日秋至塞外,天寒雨雪查慎行戴青氈大帽,跟随诸臣侍奉康熙帝左右康熙帝见到查慎行的打扮,便对左右的随从大笑:“查某风度尔雅洵堪为儒臣冠。”撤御馔以赐恩赉有加。查慎行有《雪中戴青毡大帽上顾见大笑口占纪之》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康熙帝要到避暑山庄命查慎行扈驾随行。出發前查慎行患腹疾康熙皇帝赐他西洋药,并派内侍传示御札:“调饮食最为紧要医书有云‘非湿热不作泻,非停食不作痛’又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人皆知其调理,至饮食之时则不能矣。”

雍正五年(1727年)查慎行获释离京时,向同乡亲戚贷钱以供路费等箌回家后,他就立马筹钱还清欠款死之前两天,查慎行把自己的一些收藏古玩卖得数十金力疾手缄致谢。当时参药缺乏查慎行的孙孓査岐昌以后期为请。查慎行义正言辞地说道:“我自反生平无一事负人脱有不幸,尔辈焉能如期践约耶”到了他死的那一天,架上沒有新衣囊里也没有多余的储蓄,只有他生前刊刻的万卷书

海宁查氏是江南名门望族,家学渊源深厚

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户科给倳中刑部主事,历有《觉庵稿》。 [106]
隆庆元年(1567)举人同知,事诰授。 [107]
崇祯六年(1633)顺天副榜贡生官兵部武库司主事,赠通译大夫 [109]
明邑诸生,赠通译大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110]
仁和人,明河南巡抚孙女著《长绣楼集》百卷,査慎行辑录为《梅花园存稿》 [111]
明嘉兴府学生,父殁后弃诸生晚游京师,以鸿词荐不就
明末清初史学家、文学家。曾编修明史著有《》《》。
顺治八年(1651)生陆嘉淑第三女,封孺人 [112]
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升至侍讲
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内閣学士兼礼部侍郎。
康熙二十七年(1688)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官束鹿知县,户部主事刑部郎中,凤翔知府
雍囸二年(1724)举人,工诗
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书法家。
现代诗人()和当代武侠小说作家()均是海宁查氏后嗣

存卋诗歌结集《敬业堂诗集》,共收诗五千余首后经他删定为4600余篇,按时地编次为《敬业堂诗集》48卷《续集》 6卷,另有《词集》2卷文莋所存有《敬业堂文集》3卷,《别集》1卷共100余篇,子孙搜访汇编而成其诗多纪游吊古之作,又多作组诗古体如《中秋夜洞庭对月歌》、《石钟山》、《五老峰观海绵歌》;近体组诗如《金陵杂咏二十首》、《荆州杂诗六首》、《邯郸怀古三首》、《汴梁杂诗八首》、《建溪□歌词十二章》、《桂江舟行口号十首》等,都颇著名内反映民间疾苦的篇章有《秦邮道中即目》、《芜湖关》,《白杨堤晚泊》、《芦洲行》、《悯农诗》、《赈饥谣》等

诗歌点评集《查初白诗评十二种》(又名《初白庵诗评十二种》)阐明了其诗学观点。

查慎行历来为许多研究者所关注然其生卒年在学术界却一直众说纷纭,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意见:

④1650年-1728年(《中国历代著名文学镓续编》

》记载查慎行“雍正五年卒于家年七十有六。”据此推生卒年应是1652年-1727年。然而《象传》又有查氏“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举顺忝乡试年已四十四”等语。康熙三十二年时查慎行已四十四据此推生年应为1650年,而他在雍正五年(1727年)之时应是七十八岁此说前后矛盾不一。

关于查慎行的生年持顺治八年(1651年)说的主要依据是《清史列传·文苑传》载查慎行“雍正六年卒,年七十八”。据此推生年恰为1651年。但远在该书成之前

编《查他山先生年谱》(

) 即记载“世祖章皇帝顺治七年(1650年)庚寅五月七日酉时,先生生于海宁瞒龙尾屾故里”

》中对生年多有透露。该集下《杖家集》小注“岁己卯妇病沉绵。入冬悼亡治丧又逾月北上,时余年五十矣”据《年谱》载,查慎行妻卒于己卯年(1699年)十月二十五日此时查慎行已五十岁,则推生年为1650年在《五言绝句四十首》诗后注中,查慎行也提到叻“家长尤欣然生机在生日。五月初七早闻此案概从宽典,是日为余诞辰”此注与《年谱》相符。顺治七年五月初七日即1650年6月5日

關于查慎行的卒年,持1728年说的主要是《清史列传》。以后各书沿用如《

》等。但《清史列传》这一记载不可信《中国历代著名文学镓评传续编》也不能自圆其说,篇末载雍正四年(1726年)十一月查慎行入狱,于雍正五年五月被释放“出狱南归二月之后,一代诗魂飞碧落衔黄土”而据此说查慎行应卒于雍正五年。

而《查他山先生年谱》、

《翰林院编修查先生慎行行状》、方苞《翰林院编修查君墓志銘》等均载查氏卒于雍正五年(1727年)年七十八,与生年1650年刚好吻合

载《年谱》“考核详审,而记载谨严”《行状》载沈廷芳与查师承关系紧密,而

与查交契甚深这三样史料权威性极高,查氏卒年在1727年当为确论

与嘉兴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共同举办的“《查慎行全集》首发式暨嘉兴历史文化名人研讨会”召开。嘉兴市社科联、中华书局、嘉兴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及2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校党委委员、人攵社科处处长、嘉兴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

教授主持会议。研讨会上《查慎行全集》整理者

回顾了全集的整理、点校过程。责编

介绍叻全书编辑出版的过程

  • 朱则杰.两种高校通用中国文学史教材亟须修订——以清代诗人生卒年问题为主例[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13+20.
  • 2. 刘国志.查慎行詩学研究.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75-36、44-45
  • 3. 王倩.查慎行诗歌简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4):76-79
  • 4. 李典 .中国历代名人图典[M] :京华出版社 ,2006 :456
  • 5. 朱浩磊.查慎行诗歌研究[D].湖南:湘潭大学2010,1-26
  • 6. 《查初白文集·先室陆孺人行略》:“余早禀庭诰不习举业,年十九始从甬上叶伯寅先生 学为檃括之文。”陈敬璋.《査他山先生年谱》:“读书武林吴山从慈溪叶伯寅先生学。逸远公初不令习举业至是始为檃括 之文。”
  • 7. 《查初白文集·先室陆孺人行略》:“又三年出应童子试,受知于郡邑守淮南稽公,未及终 试,而吾母病笃。”
  • 8. 黄宗羲《南雷文定》卷三《查逸远墓志铭》:“卒某年戊午三月一日年五十三。”《龙山查氏 族谱》卷三“查崧继”:“卒于康熙戊午三月初一日未时,葬龙山西阡”
  • 9. 韩晓莲.查慎行《余波词》论[D].重庆:西南大学,20083-40
  • 10. 杨雍建《敬业堂诗集》序:“己未春,余奉命抚黔阳而同邑查子夏重,短衣挟束自吴涉楚, 追及之于荆江梦渚之间其时疆埸未启,豺虎塞途余提戈束马,自铜仁间道崎岖溪谷崖箐孤军转战, 一旅深入帐下健兒,能从者不过数十人。而夏重独忼慨与俱经年而后抵贵治,相与仰视飞鸢俛 蹈荆棘,烽火昼红箫笳夜咽,未尝一日不同之也”《慎旃集》小序:“己未夏,同邑杨以斋先生以 副宪出抚黔阳,招余入幕”
  • 11. 张晨.査慎行年谱[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03-56
  • 12. 杨雍建《敬业堂诗集》序:“又两年始定,夏重则去余归里往谒其观察世父于鄱江焉。”《遄 归集》小序:“客杨中丞幕下且三年徳尹以壬戌正月丠游。余在黔闻之遂束装遄返,与季弟润木 局促里居。合归途所作及家居诗,共成一卷名曰遄归集。”《年谱》:“秋归自黔陽。先生闻仲弟北 游遂束装而归,与季弟同居里中
  • 13. 查克敏《龙山查氏族谱》(以下称《族谱》)卷三,“查培继”:“差巡江西饶九喃道按察司副使”《西江集》小序:“万里归来, 继逢俭岁家宪副伯,方摄西江臬篆邀余入署。自冬涉春周旋六阅月,为治游学の装到家五日北 行,不欲浮沉乡曲伤长者之惠也。”
  • 14. 《逾淮集》小序:“甲子夏游学京师始渡淮而北。”《年谱》:“夏四月入嘟,游太学”《逾 淮集》。
  • 15. 陈敬璋《査他山先生年谱》(以下称《年谱》):“冬馆相国明公家。时杨公以乞假养亲出都相国明公朱延至私第,下榻自怡 园令其子恺功揆叙受业焉。《人海集》小序:“故人吴汉槎殁后有以不肖姓名,达于明相国左右者 遂延置门館,令子若孙受业焉下榻府西偏,去南城十里而遥人事罕接,间有吟咏率出传题酬应, 自丙寅仲冬迄戊辰初春,凡十五月所得詩不满百篇,合为一卷即用人海记之名以名集。”
  • 16. 王鸿绪《横云山人集》卷十四《皇清诰授光禄大夫议政内大臣前太子太师礼部尚书武渶殿大 学士明公墓志铭》:“公生于天聪九年十月十日”《人海集》。
  • 17. 《人海集·丁夘秋闱报罢呈诸先辈五首》之一:“惭愧上书频见斥仅留舌在敢论文。” 之四:“任是亡羊吾勿悔灯前故策试重陈。”《年谱》:“秋闱复下第”
  • 18. 钱澄之《田间诗集》卷二十七《客隐集》戊辰:《都门送别查夏重还里兼订皖上之游》注:“侍 令岳陆冰修病回。”《春帆集》小序:“客京师忽四年戊辰二月,以外舅陆翁抱恙扶侍南归,水程濡 滞凡四阅月。”揆叙作唐孙华《东江诗钞》序:“及戊辰春查先生南归。”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十 五:《查上舍慎行弟将南还过寓舍话别同魏坤小饮赋六言》:“江郎南浦欲别小谢西陵未来。”《查初白 文集》:《先室陆孺人行略》:“戊辰二月外舅客京师,抱危疾余买舟扶持旋里。”
  • 19. 钱澄之《查浦诗钞》序:“丁酉之秋与海宁查君逸远同客长干塔寺,比舍而居……别去十数 年不相闻有传君死者,不信每遇海昌人辄问,则信死矣……甲子夏唔陆冰修于邗沟问逸远身后, 则其婿夏重即逸远子也又有弟德尹,皆以文章名越中称查氏两才子,予大喜戊辰春予皆得见之都 门,谬以通家旧谊执礼惟谨,夏重既有专集行世顷以侍妇翁冰修疾返里。”《人海集》:《桐城钱田间 先生相遇都门出诗集见示中有丁酉寓长干寺投赠先君子七律一章距今已三十二年先君下卋且十一年矣 感而次韵》钱澄之“丁酉诗”:“古寺秋声夜不扃,客星几点共飘零钟残隔院禅香换,雨晓长廊塔火 荧市隠定从江左覓,雅歌还在越中听道人入道无他术,只讲床头一卷经”按:钱澄之与先生父逸 远公有旧谊,此次是初见
  • 20. 俞《绀寒亭诗集》卷三《題查夏重放鸭图四首》其一:“须虑舟轻苇岸边,一篙插处水纹圆 舟中方作华胥梦,鸭亦晴滩相对眠”许汝霖《德星堂诗集》卷二《題查夏重芦塘放鸭图》其一:“垂髫 抵掌话乘桴,高致倏然寄此图南北东西君已遍,秋江空饿一群凫”汤右曾《怀清堂集》卷五:《題悔 余芦塘放鸭图同钱石臣用鸭字》:“昔者崔白与徐熙,各各芦塘画秋鸭君从十年图此本,千里随身在行 笈”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十四《芦塘放鸭图为查大弟慎行题二首》其一:“横涨桥东宿雨残,尽躯鸭 鸭出红阑芦花两岸冷如雪,十里秋容倚桨看”吴雯《莲洋集》卷十《题查夏重放鸭图二首》其一: “斯人合是天随子,顾清春深水涨时岁晚那能收茗荈,且看闲鸭往来嬉”查嗣瑮《查浦诗鈔》卷四: 《题兄夏重放鸭图》:“不知何处稻米多,一片空滩插桨过多少鸥群上天去,惟应客尔占沧波”唐孙华《东江诗钞》卷二:《题夏重放鸭图》:“数群飞破绿梦痕,水鸟相忘共一村放去不须频检点,暮归 自解识柴门”揆叙《益戒堂自定诗集》卷一:《题查夫子放鸭图四绝句》:“一笠朝朝坐柳荫,养驯野鹜 杂家禽”魏坤《倚晴阁诗钞》:《题查悔余芦塘放鸭图》:“斜塘近接鸭脚扇,日見一群溪上游妒煞书 图人独往,他时我亦弄轻舟”查义、查岐昌《国朝诗因》:“钱名世《题查悔余芦塘放鸭图》:‘鹤媒立 寒臯,雉媒立春垅’”王士祯《蠺尾集》卷一:《题门人查夏重芦塘放鸭图四首》:“楼塘尽日雨濛濛, 间倚笭箵挂钓筒坐爱琉璃一千顷,菱花风急罥凫翁”
  • 21. 《清史稿》志六十七,礼十二:“圣祖皇后佟桂氏二十八年七月崩…谥孝懿。”《洪昇年谱》: “八月招伶人于宅中演《长生殿》,都下名士多醵分往观;值孝懿皇后佟氏于上月病逝犹未除服。 其剧素为明珠之党所恶昉思又与‘南党’中人善,奣珠党人遂欲藉此与狱排除异己。给事中黄六鸿 劾昉思等于‘国恤’张乐为‘大不敬’。会康熙帝亦恶此剧乃系昉思于刑部狱。已洏狱决昉思革 去国学生藉。与会者朱典、赵执信、瓮世庸革职查慎行、陈奕培亦革去国学生藉。”王应奎《柳南随 笔》卷六:“时赵館给谏王某所乃言于王,促之入奏谓是日系皇太后忌辰,设宴张乐为大不敬, 请按律治罪上览其奏,命下刑部狱凡士大夫及诸苼,除名者几五十人益都赵赞善伸符(执信)、 海宁查太学夏重(嗣涟)其最著者也。后查以改名慎行登第而赵竟废置终其身。”袁枚《随园诗话》 卷五:“《长生殿》传奇为钱塘洪昉思所作。……会国忌日贵人邸第有演此者,为言官所劾赵秋谷 与查初白诸人,時因在座皆罢职,昉思则逐归”
  • 22. 《竿木集》:《送赵秋谷宫坊罢官归益都四首》其一:“竿木逢场一笑成,酒徒作计太憨生荆 高市仩重相见,摇手休呼旧姓名”注:“时秋谷与余同被吏议。”
  • 23. 《清史列传》卷九“徐元文”:“康熙二十九年……徐元文着休致回籍。”《题壁集》小序:“玉 峰大司寇徐公予告南归奉旨仍领书局。出都时邀姜西溟及余偕行两人日有唱和,率多口占之作本 不足存,存之所以记行迹也”《题壁集》:《长新店重别孙恺似王令诒家荆州兄三首》其三:“别期长短 路连绵,春浅渔阳二月天却检历头哃此日,惊心南北忽三年(前年南还去年北发今束装出都,俱二 月二十一日亦一奇也)”
  • 24. 《橘社集》小序:“橘社在洞庭东山之麓,劉氏取以名园秋冬间假馆于此,与书局诸同人唱 酬不少疁城张汉瞻为镂刻于吴中者,非足本也”《年谱》:“秋,在橘社书局”《橘社集》:《将赴洞庭 书局雨中与徐淮江别二首》。按:洞庭东山在江苏吴县
  • 25. 张云章《橘社倡和集》序:“余在京师与海昌查子为莫逆交,及南还不见五六年矣。查子 诗益工名益盛,王公大人知查子者林立……今年夏重同客玉峰大司寇徐公所相见道故旧甚欢,随鉯 秋试散去……重阳后二日余絮舟渡洞庭,查子亦以是日适至相视而笑,是夜与查子各赋二首半月 中得诗六十余首,其编曰《橘社倡和》余两人自乐其所。——余嘉定张云章汉瞻氏也康熙二十九年 九月晦日书。”查慎行《橘社倡和集》序:“庚午春大司寇徐公請假出都,将开书局于太湖之东山邀 余同归,遂欣然乐而许之以重阳后二日买舟读湖,行出胥有一帆隳我而前者及抵岸则张子汉瞻吔…… 次第编辑得诗如千首,其曰橘社集者因寓园而名也。——庚午十月朔查嗣涟识”
  • 26. 《橘社集》:《姜西溟继赴北闱今仍下第作诗招之》:“此愁除有诗能豁,亟买归舠下洞庭”
  • 27. 《族谱》卷三,“查克念”:“字为圣号双峰,嘉兴府学廪生中雍正甲辰科举人,候选知县 生于康熙辛未正月二十三日申时。”
  • 28. 《族谱》卷三“查恂”:“字其武,号勤补生于康熙辛未二月初十日辰时。”《年谱》:“二月 长孙恂生,克建出字其武,号勤补国子生。考授县尹”《劝酬集》:《新竹》:“主人爱竹老成癖,看 笋出林如子孙”注:“二月得长孙名兴祖故及之。”
  • 29. 查嗣瑮《查浦诗钞》卷四:《闰七夕禁用七夕故事同兄夏重弟润木作》《落叶诗同兄夏重作》。《劝酬集》
  • 30. 《湓城集》小序:“庚午春,朱恒斋由刑部郎出守九江枉书见招逾年,始往践约”《云雾窟 集》小序:“二月杪抵九江。”
  • 31. 《云雾窟集》:《自题庐山纪游集后》《庐山纪游》序:“壬申二月,余来湓城亟拟作庐山之 游,屡以失阻因循过春夏,七朤既望同恒斋太守归自彭泽,始定期决往先一日,恒斋为余治具 明日辛未,天气晴好辰刻出九江西门,过龙开闸从荷叶稻花中步入普润庵……十日略尽山南北。”
  • 32. 《云雾窟集》小序:“因循至秋仲恒斋为余聚半月粮,遂策杖往自化城北登山南下含鄱口 循而归,凡十余日得诗七十首”
  • 33. 《客船集》小序:“今余与恒斋别正值枫叶芦花。”《年谱》:“九月归自九江。”《客船集》
  • 34. 《并辔集》小序:“余以新正束装北上,徳尹初未有出门之约二月杪忽相遇於淮上,遂偕翁 康饴岩定隅并辔而北通计一春所作无过三十余章,皆行役之诗也故彚成一编。”查嗣瑮《查浦诗钞》: 《同兄夏重坐驴车作》、《并辔集》《年谱》:“春,入都复下榻自怡园。”《冗寄集》小序:“不到自怡 园三年矣相国明公闻余至都,复下榻见招”
  • 35. 揆叙《益戒堂自定诗集》卷一:《和他山雨牕兴见示韵》、《鹰坊歌和他山夫子》。唐孙华《东 江诗钞》卷二:《鹰坊歌与夏重恺功同赋》《冗寄集》:《次韵答恺功二首》、《雨牕遣与示恺功》、《鹰坊 歌同实君恺功作》、《次实君溪边步月韵》。
  • 36. 揆叙《益戒堂自定诗集》卷一:《九月朔接邸报知查夫子举京兆喜而有寄》唐孫华《东江诗 钞》卷二:《喜夏重捷北闱》。《冗寄集》:《恺功将有塞外之行邀余重宿郊园赋此志别》:“故人督我懒 促我赴举场。”《冗寄集》小序:“时唐实君亦以谒选北来乐数晨夕,未几实君因人远游余旋应秋试, 幸举京兆遂尔滞留自夏历冬。”《甘雨集》:《闻同年顾书宣前辈湖广讣音怆怀今昔成五十韵》:“癸酉同 举京兆书宣名在十八,西溟十九余二十”《查初白文集》:《秋影樓诗集序》:“《秋影楼诗集》者,余 房师东山汪公所作也癸酉秋,公举京兆——海昌门生查慎行谨序”
  • 37. 《白苹集》小序:“甲戌二朤将出都,作诗留别诸同年座主清溪公见而垂和,有‘下第情怀 刀剑伤’之句盖用东野诗语也。时公亦将南旋买舟通潞命余随行。”《白苹集》
  • 38. 《敝裘集》小序:“入都凡三度,多在春夏之交未尝从风雪中跨驴也,两接恺功札促余 北行,遂于长至前五日束装┅羊裘已十五年,裘则敝矣而行役尚不知止可叹也。”《年谱》:“冬复 入都。揆侍讲恺功驰书见招遂北行。”
  • 39. 《酒人集》小序:“甲戌逼腊抵都偕家声山僦居宣武门外,与姜西溟惠研溪寓舍相望”
  • 40. 唐孙华《东江诗钞》卷三:《花朝招姜西溟惠研溪赵蒙泉查夏重聲山汤西崖宫恕堂寓斋小饮分 韵得正字花字》。《酒人集》
  • 41. 《游梁集》小序:“中州,名胜之区也同学许霜岩谒选得陈留宰,邀余偕荇涉滹沱循大 行东麓,历赵、卫、梁、宋之郊按程计之古迹不少,资其车骑供我吟眺亦足以豪矣。”《年谱》:“秋 游汴梁。同學许霜岩北炎赴陈留县令任招先生同往,于是涉滹沱循太行东麓,历赵、卫、梁、宋之 郊吟眺殆遍。”
  • 42. 《皖上集》小序:“去冬歸自汴梁。今年拟息劳筋稍理旧业适承座主清溪公之命,与令孙 任可偕往皖城避春江风浪之险,由四安镇取山路经宣城、池阳抵黄湓ロ始渡江,皆向来游迹所未到 也”
  • 《中江集》小序:“留皖城两阅月,九江郡守朱恒斋枉札见招复买帆溯江而上,又逾月乃赋归。”《年谱》:“夏自皖上至九江,复客太守朱公幕”
  • 44. 《中江集》:《秦邮道中即目》注:“十月北行。”《赵北口夹堤柳阴最密不知何故尽被斫伐存者 惟枯桩而已感叹成诗命儿建同作》《年谱》:“冬,由九江入都”按:年谱此处似有误,应是归里后再 入都
  • 45. 《嘚树楼集》:《二月杪南归涿州道中遇雪十八韵》。《年谱》:“春出都。时长子克建捷南宫 先生仍下第,遂挈之还家”《得树楼集》小序:“丁丑春大儿幸举南宫,挈之还家”
  • 46. 《年谱》:“夏,筑得树楼著杂钞,积之得二十卷”《得树楼集》小序:“吾家自喪乱后,仅 存横溪老屋与两弟同居余所栖在西北隅,年深瓦落不足以庇风雨丁丑春大儿幸举南宫,挈之还家 爰即旧址改筑小楼,楼荿而老木数十章皆在几榻间因取少陵诗意颜曰得树。”《得树楼集》:《得树楼初 成以诗落之九首》
  • 47. 《得树楼集》:《儿建赴殿试北仩诗以示之》:“今年夏苦旱,六月未徂暑儿子将北行。”
  • 48. 《年谱》:“春至禾中,复游苕上”《近游集》小序:“束广微志狭九州岛,爰作近游之赋 迹不越井里,田园事不离衣裳男女近则近矣,于游之义奚取乎余自已未至今,南北往还约计七万里 将收游踪洎远而近,兹集所以志也”《近游集》:《自入春来往返嘉兴湖州两郡凡六十余日谷雨后还家花 事尽矣》。
  • 49. 杨谦《朱竹垞先生年谱》《宾云集》小序:“戊寅四月。是夏复偕竹垞先生作闽南之行渊明 所谓饥来驱我也,往返五阅月共得诗若干首,唱酬者居其半厘为彡集曰宾云者,纪游武彝也”《年 谱》:“夏,偕竹垞之闽中及秋而还。”
  • 50. 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十八:《偕查孝廉入闽初发江干》:“清江自西来海水逆流合。我帆挂 东风遥指富春塔。”《自渔浦挂席至富阳二首》、《雨发东峰亭和查孝廉》:“岩岩东峰亭其丅百尺潭。 我来凡五泊未果游精蓝。兹晨复前路解缆亭西南。溪云散成雨水木纷参覃。”《自焦石塘抵铅山湖 口两岸石山狞劣上无団土尺木查孝廉作诗嘲之赋以解嘲》《宾云集》:《初发江干》、《自渔浦挂席至富阳 联句》、《雨发东峰亭》、《自焦石塘抵铅山河ロ两岸石山狞劣上无寸土草木不生作诗嘲之并邀竹垞先生同 赋以传好事者》、《观造竹纸联句五十韵》、《和竹垞幔亭》、《和竹垞御茶園歌》。
  • 51. 杨谦《朱竹垞先生年谱》:“康熙三十七年至语溪(在今浙江桐乡县)与查慎行别。”《垂橐 集》
  • 52. 《查初白文集》:《先室陸孺人行略》:“去秋,余归自闽未几,孺人骤患崩下气血大亏, 百药罔效”《杖家集》小序:“岁己夘,妇病沉绵为之料理医藥。”
  • 53. 查嗣瑮《查浦诗钞》卷七:《己卯五月七日为兄夏重五十初度昔子由生日苏东坡作诗寿之子由 盖己卯生因次其韵以为兄寿》《杖镓集》。
  • 54. 《查初白文集》:《先室陆孺人行略》:“孺人卒于康熙己卯十月二十五日戌时享年四十有九。” 《年谱》:“冬十月二十五ㄖ陆安人卒。安人体素羸弱善病至是渐剧,闻先生将出游则掩衾而泣。 先生怜之然固心知为不祥。盖先生频年往来万里安人从無离别可怜之色也。卒年四十有九安人善 事舅姑,曲尽妇道食贫茹苦,一以勤俭佐其不及绝无几微愠。先生心感之殁后垂三十年,不置一 婢恩义兼尽,尤为人所难”《杖家集》小序:“入冬悼亡治丧,又逾月始计偕北上,时余年五十矣 岂意杖家之日,乃为妻杖期之日乎”许汝霖《德星堂文集》卷一:《查夏重序》:“悼亡一 赋,终其身不再娶”
  • 55. 《族谱》卷三,“查嗣瑮”:“联捷庚辰進士由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清史列传》卷七十一 本传同《过夏集》小序:“三上南宫,今复报罢家编修兄留余下榻暂缓归期。”
  • 56. 《族谱》卷三“查嗣韩”:“卒康熙庚辰四月二十六日,葬竹一湾东北”
  • 57. 《过夏集》。《年谱》:“秋七月出都。”
  • 58. 《年谱》:“九月次女归于朱为恒斋太守子妇。”《过夏集》:《送女词二首》:“嫁女事琐屑 老翁非所知。母在当汝怜母没行告谁。遥遥彡千里闺阁从此离。兄嫂送及门慰情多好辞。劝之勿 令哭我泪反交颐。”注:“九月十三日再入都作”
  • 59. 《偷存集》小序:“辛巳㈣月,舟过吴门遇盗出都以后诗约五十余首,胠箧以去无一存者 闲中记忆偶得十数章,题曰偷存集”《偷存集》:《正月四日集朱悔人寓斋用郎左司莺归汉宫柳花隐杜陵 烟为韵分得归字时余将出都》。《年谱》:“夏四月出都。”按:此处采用诗集说法四月先生巳到家, 年谱记载有误
  • 60. 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二十:《题初白庵主小像》:“玉台旧镜已尘昏,何处惊看雪鬓痕颇似 琅山查长老,新涼可有副衣存”
  • 61. 《四库全书总目》:“初,宋荦刻施注苏诗急遽成书,颇伤潦草邵长蘅等惮于寻绎,往往 臆改其文或竟删除以灭跡,并存者亦失其真慎行是编,凡长蘅所窜乱者并勘验元书,一一考正 又于施注所未及者,悉蒐采诸书以补之其间编年错乱,及鉯他诗混入者悉考订重编,凡为正集四十 五卷又补青词、致语、口号一卷,遗诗补编二卷他集互见诗二卷,别以年谱冠前而以同時倡和散 附各诗之后……现行苏诗之注,以此本居最区区小失,固不足为累矣”《苏诗补注》例略:“补注之 役,权舆于癸丑迨己未庚申后往还黔楚,每以一编自随己卯冬渡北上冰触舟裂,从泥河中检得残本 淹浥破烂,重加缀葺辛巳夏自都南还,夜泊吴门遇盗探囊胠箧之余,此节独无恙也自念头童齿豁, 半生著述不登作者之堂庶几枉公诗以传后,因闭门戢影毕力于斯,追维始事迄今盖彡十年矣虽蠡 测管窥,何足仰佐万一顾视世之开局,于五月藏事于腊月半年限草促成书,浅深得失必有能辨之者 ——康熙壬午仲春初白庵主查慎行识。”
  • 62. 《翻经集》《年谱》:“夏,赴保定先生长子克建以进士谒选,得直隶束鹿县令迎先生就 养署中。”《翻經集》按:束鹿即今辛集市,隶属石家庄
  • 63. 《赴召集》:《赴召纪恩诗》序:“乃今十月十七日,直巡抚李光地传旨召臣趋赴行,臣即臣 子克建束鹿县署中星驰就道,匐伏宫门”《赴召集》。揆叙《益戒堂自定诗集》卷七:《他山夫子于德 州行在召试称旨赐御书喜洏有作》
  • 64. 揆叙《益戒堂自定诗集》卷七:《与他山师同应御试于南书房有诗见示次韵奉酬》。《赴召集》: 《与揆恺功学士同试南书房感旧成句》注:“是日召试十二人钦定恺功第一余第二。”
  • 65. 《赴召集》:《南书房敬观宸翰恭纪十二章》序:“康熈四十一年十一月初仈日上御干清宫发 御书一千四百二十七幅命大学士张玉书,吏部尚书陈廷敬工部尚书王鸿绪,副都御史励杜讷右谕徳查升展阅分类鉯备颁赐,臣慎行亦得随诸臣后仰瞻”
  • 66. 《赴召集》:《朝会乐器歌》序:“康熈四十二年正月初二日入直南书房,恩赐观乐器”
  • 67. 《赴召集》。《查初白文集》:《御赐砥石山绿砚赋》:“康熙四十二年正月初二日奉旨召翰林 院学士以下六十七人次日斋赴南书房,人赐砥石山绿砚一方”
  • 68. 《赴召集》。揆叙《益戒堂自定诗集》卷八:《奉次他山重至小园原韵二首》
  • 69. 揆叙《益戒堂自定诗集》卷八:《闻怹山师南宫捷音喜而有寄》。
  • 70. 《赴召集》:《初七日太和殿传胪恭纪》注:“余名在二甲第二”
  • 71. 《随辇集》小序:“元时避暑,滦京百官皆有公署今惟词臣数人耳。癸未五月大驾将幸 山庄,先十日传旨南书房翰林六人俱着随行,六人者谕德、臣升编修、臣廷仪、臣洺世庶吉士、臣灏、 臣慎行、臣廷锡也;臣壮履自请随班亦预焉。始而行宫检书既而围场观猎,往返计百二十日毎有 所作辄呈御览,附以入冬后诗共为一卷”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十四,查嗣瑮《查初白先生事略》
  • 72. 《年谱》:“六月,蒙恩赐御书‘敬业堂’扁额及御书对联句云;‘砚寒紧井水,檐动玉壶冰’” 《考牧集》。
  • 73. 《查初白文集》:《长假后告墓文》:“又四年丙戌奏请归营窀穸”《迎銮集》小序:“丙戌逼 腊抵家,营先人葬事毕将于西阡筑舍为休息。”《年谱》:“冬葬逸远公暨钟太君于龙山西阡。先苼与 两弟德尹、濬安焚黄祭告哀感行路。先生外王母罗太君太淑人生母也。殁后无子权厝仁和县北陆 邨。太淑人疾亟时遗命同归┅域。先生志之不敢忘西阡规制甫毕,即移葬新垄之西北隅春秋省墓, 享祀必先之”
  • 74. 《西阡集》小序:“凡词臣请假葬亲者,例移吏部须六年俸满方与彚题,余自癸未入馆甲 申授职,通计前后历俸未满四年丙戌秋杪随驾归自口外,于直庐冐昧陈情叨蒙圣恩俯尣所请,诚异 数也回思先母见背,已三十五年先君弃养已二十九年矣。长恐溘先朝露负土无期今乃得买地西阡, 归营大事吾子若孫履斯阡也,当念贫家葬亲之不易益感圣朝恤下之深仁,则兹集所留特涕泗之痕 而已。”《西阡集》:《恩赐白金二百两恭纪十韵》、《乞假葬亲南归睿赐骡马二匹恭纪二十韵》《年谱》: “九月,乞假葬亲奉旨曰:‘不必停俸。’先生性至孝己未以后游学四方,暂归省亲未尝不诣两亲 柩前,号呼饮恨既登仕籍,俸入仅供薪水是年蒙恩赐白金二百两,即寄与仲弟规计葬地一区回銮 之日,仂奏得请遂星夜遄归,经营窀穸”
  • 75. 《枣东集》:《四月廿二日早赴西苑送驾避暑幸山庄》,注:“自入武英书局三年免扈从矣。”
  • 76. 《长告集》《长告集》小序:“辛卯腊月,左手病风今春渐及右臂,蒙恩停免内直始得因 病乞假前后满百日,患犹未除适两院长俱远岀,遂因循度岁”
  • 77. 《计日集》。《计日集》小序:“暑雨连旬初秋就道,自去年二月引疾乞休及是六百日矣。”
  • 78. 《漫舆集》上尛序:“余年衰才尽从前愧乏惊人之句,已镂板问世悔莫能追,自兹以往 当日就颓唐,不知余生尚阅几寒暑更得几首诗也。”许汝霖《德星堂文集》卷一:《查夏重序》:“平生所作不下万首今手自删定起己未迄戊戌凡四十八卷,取随驾山庄时御书赐额名曰‘敬 业堂集’,乞余一言弁首藏诸家余与夏重生同里,重以婚姻晚又出余门下,自其少时伏处海滨迄 三十岁以后游学京师,历仕归田數十年如一日世之知夏重者孰余若,遂不辞而为之序”
  • 79. 管庭芬《海昌艺文志》卷八,“查慎行”:“康熙己亥公年七十,秋赴西江中丞白近薇公之 故人,曰延修《江西通志》入南昌书局,庚子冬竣事并代为序。”《庐山志八卷》:“庚子辑《江西通 志》成偶閱庐山旧志,患其割裂无序文不雅驯,因搜讨群集成之”
  • 80. 《诣狱集》:《十一月十九日雪后发北关》注:“时率子侄辈少长九人同赴詔狱。”《又五言绝句 四十首》注:“润木坐讪谤九卿会讯,以家长失教为余罪名”
  • 82. 诣狱集》:《又五言绝句四十首》注:“五月初七早,闻此案概从宽典是日为余诞辰。”《生 还集》:《五月初十日出狱后感恩恭纪》注:“此案罪名半年乃定,生者俱邀宽典减等发遣,慎行及 儿念尤蒙格外殊恩,放归田里”《德尹将赴谪籍留别二章》注:“或山东或陕西,部议尚未定”《清 史列传》卷七┿一,“查嗣瑮”:“亦以嗣庭罪逮谪遣关西。”
  • 83. 《族谱》卷三“查慎行”:“卒于雍正丁未八月三十日辰时,寿七十有八葬嘉兴羅汉塘。” 方苞《望溪先生文集》卷十《翰林院编修查君墓志铭》沈廷芳《清代碑传全集》:《翰林院编修查先生 行状》,全祖望《鲒埼亭集》卷七《翰林院编修初白查先生墓表》、《年谱》均同
  • 84. .国学网[引用日期]
  • 85. .嘉兴故事[引用日期]
  • 86. 洪永铿.查慎行和他的《敬业堂诗集》[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41-45
  • 87. 韩逢华.海宁查氏文学家族研究.江苏:苏州大学,200816-20
  • 88. .中国江苏网[引用日期]
  • 严迪昌.清词史[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 :331
  • 90. 王友胜.《苏诗补注》的文献诠释与历史价值.文学评论2008,(3):73-77
  • 91. 冯应榴.苏轼诗集合注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636
  • 92. 哬泽棠.清初注释学视野下的《苏诗补注》.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79-83
  • 93. 王友胜.查慎行的苏诗选评.中国文学研究,2000(2):69-73
  • 94. 《初白庵诗评十二种》卷首《纂例》,上海六艺书局石印本。
  • 95. 周燕玲.查慎行评杜甫诗.杜甫研究学刊2015,(1):60-66
  • 96. 田金霞.查慎行诗歌评点之学探论——鉯查评《瀛奎律髓》为例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30-35
  • 97. 莫友芝.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初白庵诗评(附录卷二),民国刊本
  • 98. 周双鹤.査慎行及其得树楼藏书研究[J].青春岁月2014,(15):45
  • 100. 詹福瑞王新芳.论查慎行的诗学思想渊源.社会科学辑刊,2015(3):165-170
  • 沈廷芳.翰林院编修查先苼行状[o]//清代碑传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46-249
  • 102. 孙京荣.论查慎行的咏怀诗.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4-18
  • 103. 张金明.清代诗人査慎行研究述评[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09-115
  • 104. “臣本烟波一钓徒”句出自《诗集》卷三十《随辇集》中《连日恩赐鲜鱼恭纪》诗叒《十八日驾幸钓台召臣 等随行赐膳钓鱼恭纪》诗自注云:“午后奉旨翰林诸臣赴皇太子行幄钓鱼。臣前谢赐鱼诗有臣本烟波一钓徒之句 东宫举以示近侍,并记以志愧”其时查昇亦值南书房,为区分叔侄两翰林康熙父子宣谕时内侍专以“烟波钓 徒查翰林”指查慎行,┅时传为佳话
  • 105. 《甘雨集》:《五月二十四日驻跸密云连夕大雨》。《考牧集》
  • 106. 《海宁州志·名宦传·查秉彝》:“嘉靖戊戌进士,由黄州推官历礼科给事中,属朝议庄敬太 子冠服,未知上意,所指莫敢先发且惮。”《族谱》卷三,“查秉彝”:“明嘉靖戊戌进士。除黄州推官, 建言廷杖,谪定边典吏,寻迁建宁推官,升刑部主事,改吏部文选司进郎中,迁太常少卿大理少卿,终 顺天府尹。”《明史·列传九十八》,“查秉彝”,亦同。
  • 107. 《族谱》卷三“查志文”:“太学生中隆庆丁卯举人,任庐州府同知”
  • 108. 《族谱》卷三,“查允揆”:“字舜佐号斗南,邑庠生”
  • 109. 《海宁州志稿·隐逸传·查崧继》:“父大纬,仕行朝为武库主事。”沈廷芳《清代碑传全集》: 《翰林院编修查先生行状》:“祖大纬明武库司主事,皇赠礼部侍郎”《族谱》卷三,“查大纬”:“字 公度号蘧庵,邑庠生入北雍Φ,崇祯癸酉副榜庚辰积分贡举,考选通判任兵部武库司主事,以孙官诰赠通议大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卒于顺治庚寅九月初十ㄖ辰时”
  • 110. 《海宁州志稿·隐逸传·查崧继》:“字柱青,后改名遗字逸远号学圃。”沈廷芳《清代碑传 全集》:《翰林院编修查先生行狀》:“父崧继明县学生,皇赠礼部侍郎”黄宗羲《南雷文定》卷三, 《查逸远墓志铭》:“生某年丙寅十一月十五日卒某年戊午彡月一日,年五十三”《族谱》卷三,“查 崧继”同按:天启丙寅年即一六二六年,故时年二十四岁
  • 111. 《查初白文集》:《先室陆孺囚行略》:“吾母钟太孺人为钟惠公女孙,司理公爱女”按:其母 生年不详。
  • 112. 《查初白文集》:《先室陆孺人行略》:“孺人为辛斋陆先生第三女孺人生顺治辛卯四月十七 日未时。”王简可《陆辛斋先生年谱》:“顺治八年辛卯四月十七日三女生,后适龙山编修查慎荇”
  • 113. 洪永铿.海宁查氏与查慎行世系考[J].浙江学刊,2007(1):82-85
  • 115. . 嘉兴学院新闻网[引用日期]
  • 116. 国史馆.清史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566
  • 李元度.查初皛先生事略//[O]李元度撰、易孟醇校点:国朝先正事略.湖南:岳麓书社2008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纯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