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进口的喀秋莎火箭炮成名,当年到底拥有多大威力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专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您的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请使用高级浏览器,谢谢

曾重创希特勒,苏联制造喀秋莎火箭炮究竟有多强?

《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

}

苏联火箭武器的研制可以追溯到沙俄时代。一战爆发后,苦于飞机装备的武器威力不足,俄国人便想在飞机上安装大威力的航空武器。喀秋莎火箭炮研制成功后,在战场上发挥了强大的作用。据说喀秋莎火箭炮的名字来源于发射筒上的英文标志“k”字。看见发射筒上的“k”字,索性想起了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她淳朴,善良,是一位才华显著的女子,她的故事一直激励着后人。喀秋莎还是一首歌曲,这首歌曲,节奏明快、简捷,旋律朴实、流畅,在苏联的卫国战争时期被广泛传唱。后来就把这种火箭炮铭名为“喀秋莎”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在航天火箭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1921年,专门研制火箭的第2中央特别设计局成立。经过不懈努力,苏联设计师先后研制出了可以稳定飞行400米的固体火箭,射程1300米的火箭弹,以及РС-82毫米和РС-132毫米航空火箭弹。在实战中发现,БМ-13在泥泞路况下的越野机动性不够,便想开发一种履带式的火箭炮。但是,能够搭载132毫米火箭发射架的履带底盘只有Т-34和КВ。显而易见,在当时急需坦克的战况下,炮兵是不可能获得这些底盘的。无奈,他们只好选择了过时的Т-40水陆坦克底盘,安装了БМ-8-24 24联火箭炮发射器。БМ-8火箭弹则是由РС-82 82毫米航空火箭弹改进得来。不过Т-40在1941年秋已经停产,车况和数量都远不能满足要求。所以定型生产的БМ-8-24是以新的Т-60轻型坦克为底盘的。БМ-8-16的威力比БМ-13小,射程也近些,不过它的机动性更好,火力密集度更高,适合打击近距离的敌有生力量和轻型野战工事。   到了1942年,美国正式参战,大批美援物资源源不断运抵苏联。其中最珍贵的当属各种运输车辆了。美国的通用GMC 6X6 卡车的性能比苏联自己的ЗИС-6卡车好的多。因此,1943年以后生产的火箭炮几乎都是以通用GMC 卡车为底盘,这种型号的火箭炮改称БМ-13Н。不过由于绝大部分的БМ-13都是以通用GMC 为底盘,所以后来БМ-13Н就统称为БМ-13。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会战的伟大胜利。1531门喀秋莎在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对付德军的坚固火力点,苏军投入了刚刚研制成功的М-31-4火箭炮。这是一种架在地上发射的火箭炮。发射М-30 300毫米火箭弹。为了减少研制难度,М-30是一种超口径火箭弹,战斗部的口径是300毫米,后部发动机的直径只有152毫米。这样就相当于减少了火箭弹发射药的药量,导致М-30的射程只有2800米。不过М-30火箭弹战斗部装药达28.9千克,比203毫米榴弹的威力还大,可以摧毁战争后期德军的坚固火力点。1944年,出现了采用М-31-4发射架的БМ-30-12 12联装自行火箭炮。БМ-30 火箭炮在布达配斯、布拉格、科尼斯堡和柏林等城市攻坚战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规模   苏联总共生产了2400门БМ-8系列,6800门БМ-13系列和1800门БМ-30系列火箭炮。其中有3374门是装在卡车上的。到战争结束时,苏军已拥有7个火箭炮师,11个火箭炮旅以及38个独立火箭炮营,一大半的火箭炮都是БМ-13。苏联红军的火箭炮部队已经成为整个炮兵中最具威力的部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喀秋莎火箭炮成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