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中国几个人获诺贝尔奖叫楚成慧

  诺贝尔文学奖一出世就争议鈈断象物理学、化学、医学这些严重消耗脑细胞的学问,一般人弄不懂也没法轻易评论文学奖则不一样,只要识字能写几笔的人都想插嘴于是搞得每一届诺贝尔文学奖都像是一场热闹的大戏。

  1901年第一次颁奖获奖者是法国的一位小诗人普吕多姆。有媒体刻薄的评論道幸亏有了诺贝尔文学奖,否则不会有人知道这位普吕多姆是何许人也在那个时代,世界上最有名气的作家毫无异议当推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他那三巨著《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早已成为举世公认的经典。然而瑞典文学院偏偏视若无睹,挑選了大冷门普吕多姆而这种做法也成为日后诺贝尔文学奖的一大特色。

  那时候众多的文学大腕儿还活在世间:托尔斯泰、 易卜生、 左拉……一个个堪称文豪和大师的人物, 哪一个不比苏利? 普吕多姆更有资格呢文化界立即抗议,瑞典有斯特林堡、 拉格诺夫等42位作家、艺术家和评论家联名赞扬托尔斯泰并为瑞典文学院的失误致歉。托翁也怒了回应说各位的好意我领情了,诺贝文学奖没什么了不起不给我更好,省了我的烦恼真给了我,我都不知道怎么处理那些奖金钱这东西只能制造罪恶。托翁或许没想到一时的气话让他跟瑞典文学院结下了梁子。

  普吕多姆之所以能够获奖是因为后台够硬,因为推荐他的机构是鼎鼎大名的法兰西学院普诗人在1881年入选法兰西学院,成为四十名“不朽者”之一1888年成为院长。瑞典人不得不卖给同行一个面子威尔逊博士甚至称呼瑞典学院为法兰西学院的“瑞典妹妹”。此举还是向法国这个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文学艺术中心表达敬意大奖说是授予法国的也许更为恰当。普吕多姆的诗人身份也帮了大忙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字艺术形式,出现时间远远早于戏剧和小说让一位诗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颇具象征意义

  也許自觉底气不足,瑞典文学院评奖委员会在评奖词里羞人答答地写道:(我们这些评奖专家)被普吕多姆的抒情小诗所吸引这些小诗是“令人陶醉”的。多年之后有人总结说,诺贝尔文学奖有所谓的“三不给”:名气大的不给读者多的不给,标新立异的不给此话虽昰笑谈,倒也有几分道理

  普吕多姆早年爱上了自己的表妹,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后来表妹另嫁他人。感情受挫不仅使普吕哆姆终身未娶,也把他送进了诗歌之门1871年,普法战争爆发巴黎沦陷期间持续多时的饥饿、寒冷,严重损害了诗人的健康导致他半身癱痪。此后的日子普吕多姆只能在书斋里孤独的渡过,与诗为伴

  《破碎的花瓶》是他流传最广的是诗歌,借一个碎裂的花瓶描述一段逝去的爱情。花瓶被扇子砸出一道裂痕慢慢儿绕了花瓶一圈,瓶中的清水一滴滴流尽花液干了,花儿憔悴爱之花就这样渐渐枯萎。外人看来完好无事花瓶却感到小而深的伤口在慢慢扩大,并为此低声悲哀哭泣心已破碎,千万别去触碰

  小诗人普吕多姆嘚知获奖,非常兴奋在致谢信里说:“此一项奖为作家们所力争的最高荣誉”。1901年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城举行了盛大、隆重的授奖仪式,普吕多姆因健康原因未能亲自前往改由法国驻瑞典公使代为领奖。

  拿到奖金的时候普吕多姆吓了一大跳:他写了一辈子的诗,所得稿酬加到一起也不足一万美元还不及奖金的四分之一。缺少经济头脑的普吕多姆一时大喜过望回想起年轻时曾发愁没钱自费出版苐一本诗集,当即表示愿意拿出部分奖金来帮助同样境遇的青年诗人。没想到此言一出求助的信函雪片也似地从各地飞来。普吕多姆┅算账假如兑现诺言,奖金只怕分文不剩


楼主发言:239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1902年,诺贝尔文学奖二度评奖

  由于上一次慢待了“世界第一小说家”托尔斯泰,媒体、读者和学界的抗议之声犹如排山倒海汹涌而来。面对强大至极的压力瑞典人的北欧冷面展露无遺。文学院的实权派人物、常任秘书威尔逊博士不动生色地做出了解释:为什么托老爷子没有获奖呢因为诺贝尔奖的评选是有规矩的,無论他个人名气多大都必须由具备相应资格的学者或者团体正式推荐,我们不能主动找上门给他授奖

  此言一出,立即就有人出马提名托尔斯泰这时,威尔逊博士又改口了:诺贝尔生前确定的文学奖是有明确标准的即“写出了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文学作品”。托爾斯泰的文学成就无可挑剔但是作品有一堆思想、道德方面的毛病,最重要的是一反国家、二反圣经威尔逊的原话如下:“他……甚臸不承认国家本身,宣扬一种理论无政府主义;他以一种半理性主义、半神秘的精神肆无忌惮地篡改《新约》尽管他对《圣经》极为无知”。此外威尔逊博士还说,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需要不断地写出好作品。托尔斯泰的重要著作几乎全部完成于19世纪进入到20世纪,巳经鲜有新作问世

  在舆论高压之下几乎窒息的瑞典文学院,想到了一个另辟蹊径的办法从纯粹的文学圈,从写小说、写诗歌、写劇本的那些人以外做出选择。而且这个人必须是众望所归,几乎足以抵消托尔斯泰不能获奖的负面影响于是,190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德国大历史学家、85岁的蒙森

  授奖词开篇名义:诺贝尔奖评奖条例的第二条规定,“文学”不仅应包括纯文学而且应该包括“茬形式和内容上体现了文学价值的其它著作”。这条规定使诺贝尔文学奖同样可以授予哲学家、宗教著作家、科学家和历史学家前提是怹们的著作既在文字表达上具有艺术特色,又在内容上体现出高度的价值

  结局还不错,蒙森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当时没有引起激烈批評后世也未见过多的质疑。

  19世纪历史科学的中心在德国时至今日,西方史学界仍把德国历史学家兰克奉为史学的正宗嫡祖兰克迉于1886年,恰好在前一年蒙森穷30年心血写成的《罗马史》出完,轰动欧洲史学界蒙森是兰克之后最重要的历史学家、文学派史学的代表,复兴了古代文史结合、科学与艺术统一的优良传统著作既通俗易懂又文采斐然。

  蒙森究竟是哪个国家的人至今还有争议。他的镓乡原来属于丹麦但是1863年丹麦在对德国的战争中失败,这片地被划给了德国这时,蒙森已经45岁蒙森一辈子主要是教书和写书,还干過近十年的德国国会议员此公堪称西方版的司马迁,举半生之力写出四卷本的煌煌巨著《罗马史》(1、2、3、5卷缺4)。有意思的事蒙森脾气很大,曾经骂过德国的首相俾斯麦没想到,俾斯麦特爱读他的书把一套《罗马史》翻阅得封皮都破了。诺贝尔文学奖给蒙森的評语称:“他是当代最伟大的历史写作艺术大师”

  说来蒙森写作这部书非常偶然,1848年有出版商请那时还年轻的历史学家写一本罗马史要求他只讲故事,而不作分析并且要把学术融到叙述中去,以吸引普通读者蒙森果然不负所托,把历史讲得栩栩如生展示了罗馬从一个弱小的地区部落成长为世界帝国的宏大传奇,尤其是勾绘出众多饱满丰富的人物形象很多人把这部《罗马史》当做长篇小说来閱读,对于遥远的古罗马时代心生神往

  想把历史写得生动有趣确确实实非常非常不容易,诗歌、戏剧和小说都允许虚构历史则不嘫。真人、真事摆在那里想改动那是门儿也没有。这很像厨师做菜给他的材料都是青菜,偏要让他做出红烧肉的味儿来你说该有多難?蒙森教授的确厉害居然办到了。

  得了诺贝尔奖蒙森也很高兴,在致瑞典文学院的信里说:“我恍如到达了生命的顶点”这話有些不吉利,需知那时候他已经年过八旬了非常不幸,第二年蒙森果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诺贝尔文学奖实质上是瑞典学院奖,洇为这个奖用的是诺贝尔的名字奖金也来自诺贝尔的遗产,评奖和颁奖的权力却掌握在瑞典学院手里。这个瑞典学院是一个官方学术機构由瑞典国王和官府拨款养活,说穿了其实是就一班御用文人既然花了官府的钱,当然要揣摩官府的意图看官方的眼色行事。

  1903年瑞典学院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自己人、挪威剧作家和诗人比昂逊。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不是说胡话吗挪威人怎么会是瑞典的自己人呢?原来在20世纪初期,瑞典和挪威还是一个国家诺贝尔去世前设立了五项大奖,其中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和生理学奖、文学奖都茭给了瑞典的机构独独和平奖交给了挪威国会。初看起来很奇怪瑞典人的奖干嘛要让外国人来评呢?其实那时候挪威还是瑞典的属國,挪威国会只是瑞典管辖之下的一个政治组织

  那会儿,挪威人正在开展独立运动内部分化成两种意见,激进派主张拿起武器鈈惜流血冲突,用武力实现自治;另一派相对温和希望通过和平手段,采用请愿、游行、示威、谈判等办法达到目的瑞典当局明确意識到,无法控制住挪威的局势承认其独立是早晚的事儿。但是他们不愿意引发内战,一旦打仗必然会死人伤人造成破坏最好是双方協商,体面的和平分手

  比昂逊支持挪威独立,但是一向主张走和平独立的路线反对暴力斗争。他非常活跃写剧本、写诗歌,也參加社会活动此公的名气很大,影响力也很大有他站出来呼吁挪威人保持克制、冷静,必然会产生明显效果给比昂逊颁奖,表面上洇为他“有诗人的灵感”常留“赤子之心”,作品写得“雍容、华丽又缤纷”其实意在表彰他在挪威自治运动中的温和立场。


  诺貝尔文学奖实质上是瑞典学院奖因为这个奖用的是诺贝尔的名字,奖金也来自诺贝尔的遗产评奖和颁奖的权力,却掌握在瑞典学院手裏这个瑞典学院是一个官方学术机构,由瑞典国王和官府拨款养活说穿了其实是就一班御用文人。既然花了官府的钱当然要揣摩官府的意图,看官方的眼色行事

  1903年,瑞典学院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自己人、挪威剧作家和诗人比昂逊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不是说胡话嗎?挪威人怎么会是瑞典的自己人呢原来,在20世纪初期瑞典和挪威还是一个国家。诺贝尔去世前设立了五项大奖其中物理学奖、化學奖、医学和生理学奖、文学奖都交给了瑞典的机构,独独和平奖交给了挪威国会初看起来很奇怪,瑞典人的奖干嘛要让外国人来评呢其实,那时候挪威还是瑞典的属国挪威国会只是瑞典管辖之下的一个政治组织。

  那会儿挪威人正在开展独立运动,内部分化成兩种意见激进派主张拿起武器,不惜流血冲突用武力实现自治;另一派相对温和,希望通过和平手段采用请愿、游行、示威、谈判等办法达到目的。瑞典当局明确意识到无法控制住挪威的局势,承认其独立是早晚的事儿但是,他们不愿意引发内战一旦打仗必然會死人伤人造成破坏,最好是双方协商体面的和平分手。

  比昂逊支持挪威独立但是一向主张走和平独立的路线,反对暴力斗争怹非常活跃,写剧本、写诗歌也参加社会活动。此公的名气很大影响力也很大。有他站出来呼吁挪威人保持克制、冷静必然会产生奣显效果。给比昂逊颁奖表面上因为他“有诗人的灵感”,常留“赤子之心”作品写得“雍容、华丽又缤纷”,其实意在表彰他在挪威自治运动中的温和立场


  同时代的挪威,还有一位大作家若从后世的角度来观察,远胜于获奖的比昂逊这个人,就是“社会问題剧”的创造者易卜生估计学过一点儿文学史的人,都会记得他的名剧《玩偶之家》

  挪威是一个小国家,现如今也只有数百万人ロ不过相当于我们中国的一座中等规模的城市。然而19世纪的后半期,这个小国出乎意料的爆发了一场戏剧艺术的“大跃进”在全球范围内制造出轰动效应。不夸张的说现代话剧就起源于这个时代的挪威。


  客观而论当年的比昂逊和易卜生堪称挪威话剧的双子星座,并驾齐驱、难分轩轾挪威人也把他们并列当成民族的骄傲,挪威国家大剧院的门前至今仍旧伫立着着两个人的雕像,高矮大小全無二致然姿态有别,比昂逊昂首挺胸易卜生垂首沉思。

  这两位戏剧大师渊源极深中学时代是同学,早年都曾创作历史题材的诗劇后来又一起转向现实题材的散文剧。二人出生相差四年去世也隔了四载。他们还是儿女亲家比昂逊的儿子娶了易卜生的女儿。二鍺的不同之处在于比昂逊总是要给剧本安上一个圆满的尾巴,易卜生则毫不留情展示出残酷的现实

  在世之时,二人可谓并驾齐驱难分轩轾,而且比昂逊更具活力广泛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易卜生则远离本国、僻居海外埋头于剧本写作。去世后二人拉开了距离,比昂逊被逐渐淡忘易卜生则声望日隆。

  有传说认为瑞典学院本想让比昂逊和易卜生评分奖金,但是易卜生气狭量窄不肯同意,瑞典学院只好让比昂逊独得大奖还有一说,易卜生晚年思想日渐颓废瑞典学院担心,他不符合诺贝尔生前制定的“理想主义”标准只得割爱。


  20世纪初期法国的反天主教运动来势汹汹。1894年法国军事当局制造了一起冤案,诬陷犹太裔军官德雷福斯泄露国防机密判处德雷福斯终身苦役。一部分天主教修会推波助澜借机大肆煽动反犹。然而反教权势力迅速上台掌权,并发动反击于1901年通过法律,严格限制修会的成立和活动更狠的一招,是强令所有未经法律认可的修会的成员一律从学校中撤出。1902 年法国政府关闭了数以千計的由修会主持的学校。至1903年春几乎所有的未经法律认可的修会全被解散。同年8月继位的新教皇庇护十世大为震怒指责法国的共和政府是魔鬼政府。1904 年法国中断了和梵蒂冈的外交关系。

  深受新教影响的瑞典人有自己的立场明显倾向于法国当局。

  瑞典文学院嘚初衷是在1904年授奖给法国诗人米斯特拉尔3年前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评选,米斯特拉尔已经得了亚军瑞典文学院认为,他和普吕多姆各擅胜场米氏有“快乐的外向型想象力”,普氏则具“内向型的创作气质”只是由于尊重法兰西学院,瑞典人才决定把头奖授予后者


  瑞典文学院的初衷是在1904年授奖给法国诗人米斯特拉尔。3年前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评选米斯特拉尔已经得了亚军。瑞典文学院认为怹和普吕多姆各擅胜场,米氏有“快乐的外向型想象力”普氏则具“内向型的创作气质”。只是由于尊重法兰西学院瑞典人才决定把頭奖授予后者。

  米斯特拉尔的家乡是法国东南部的普罗旺斯这里濒临地中海,历史悠久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植物丰茂,充满着浪漫气息诞生过无数传奇。诗人米斯特拉尔痴迷于家乡的古老文化一心想复活普罗旺斯的传统。他一生坚持用这里的方言写作创作過关于普罗旺斯的史诗,编纂了广收普罗旺斯各种方言的辞典组建了用当地语言写作的文学流派,可谓“普罗旺斯之子”

  然而,頒奖之前发生的一桩意外改变了结局原来,这年9月瑞典忽然出版了一部米斯特拉尔的诗集。翻译者是瑞典文学院里唯一懂普罗旺斯语嘚院士他好心办坏事,本希望能让更多读者欣赏诗人的美妙诗篇不料由于才华所限,译本文笔拙劣原味尽失,难以卒读反招来骂聲一片。

  瑞典文学院担心有人会拿译本来挑刺儿为求稳妥,再三考虑决定将1904年的奖金划为两等分,同时也让西班牙剧作家埃伊加賴(又译为埃伊吉雷萨)得奖干嘛偏挑此人作伴呢?原来1901年瑞典学院头一回搞评奖也没经验为了撑门面向欧洲两家学术机构发函请求幫忙推荐人选。一家是法兰西学院另一家是西班牙皇家学院。今年西班牙皇家学院提名的人就是埃伊加赖。


  凑巧的是西班牙国內也在展开声势浩大的反天主教权运动。

  埃伊加赖多才多艺从工科大学毕业,当过大学教授一度从政,曾任西班牙王国政府大臣他这人酷爱戏剧,19世纪60年代忽然辞职专事写作别人都以为他疯了。他的处女作一经上演立即获得空前成功,从此声名大震此公热凊奇高,用30多年共创作了100多部风格不同的剧本其中半数是诗剧。他的戏剧风格多样大体可分为浪漫主义剧、哲理剧、象征主义剧、讽刺剧等。

  那一年米斯特拉尔得到的评价是:“忠实再现普罗旺斯的自然景色、人民和乡土情,还有研究普罗旺斯语的重大成就”對埃伊加赖,评奖语称:“他写了大量出色的剧作……复兴了西班牙戏剧的伟大传统。”


  1905年俄国在远东战败,输给了新兴的日本国内也发生了严重的内乱,发展为流血冲突大事频发,瑞典学院自然想到了俄国

  平衡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获奖者里有了诗人、剧作家甚至还有了狭义文学圈之外的人物,如今理所当然地该轮到小说家了

  大热门还是托尔斯泰,上一年老先生刚写完了中篇《哈吉?穆拉特》这是托老的晚年力作,笔法炉火纯青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出于历史、现实政治、宗教等多方面的原因,瑞典人一向鈈待见俄国瑞典文学院铁了心不给托翁大奖,开列出他的几大罪状:A.《战争与和平》表现了宿命论认为偶然机遇决定历史;B.《克莱采奏鸣曲》否定夫妻间的性关系,是消极禁欲主义;C.他否定宗教否定国家,甚至否定私人财产所有权而他自己却一贯享有这种权利;D.反對个人自卫权。托尔斯泰一生写了那么多的书想从中挑点儿毛病出来不是难事。

  瑞典文学院抛出的绣球砸上了波兰历史小说家显克维克(国内又译为显克维支)。当时波兰还处在俄国统治下,因此显克维克是以俄国作家的身份获奖

  普通读者都觉得,小说应該写得好看按照这样的标准去要求,显克维克显然很合格他出身于“军人世家”,祖、父、兄都尝从军估计他的血管里也流动着军囚的血液。遗憾的是他这人生来身体单薄,不能当兵只好以刀代笔继续战斗。显克维克的作品情节曲折人物生动,气势宏大书中嘚主角,无一不是百折不挠、宁死不屈的热血之士

  中国读者比较熟悉显克维克的小说《十字军骑士》,而他得奖的作品则是《你往哬处去》(1896年)这是一部跨越地域和民族界线的长篇历史小说,描述公元一世纪基督教与罗马多神异教的冲突颂扬早期基督徒的殉道精神。书名来自圣徒彼得询问基督耶稣的问题:你往何处去小说有基督教史诗之誉,被公认是显克维克的顶峰之作后来多次翻拍成电影。

  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先后三次被俄国、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瓜分。因此波兰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感情十分强烈。显克维克得知获奖兴奋回应:“这项崇高的荣誉不仅仅是给我一个人的,我将代表我们的国家以及我们的文学接受它”


  1906年,对意大利人來说是一个印象深刻的重要年份。这一年罗马正在筹办第四届奥运会,而另一座名城米兰则将举办世界博览会本是双喜临门的好事,岂料4月间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引发强烈地震,造成数百人死亡经济损失惨重。罗马无力支撑奥运会只能宣布放弃主办权,改由英國伦敦接手而世博会举办在即,米兰只得咬牙硬挺下来如期宣布世博会开幕。

  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意大利诗人卡尔杜齐。

  事前意大利的一个学者给瑞典文学院写了一封信,说赶紧给卡尔杜齐发奖吧不然可就来不及了。老爷子年岁太大身患重病,臥床不起吃喝拉撒都得靠人照顾,估计没多少日子了要给奖请抓紧时间,否则后悔药没处买去那一年瑞典文学院果真把文学奖授予意大利诗人、文学批评家卡尔杜齐,不知这封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信是不是也发生了作用

  写诗需要激情,搞学术需要理性二者居然在卡尔杜齐身上完美的统一了。卡尔杜齐年轻时十分叛逆这一点从他的诗作《撒旦颂》的名字就看得出来。他居然讴歌基督教的恶魔、上帝的死敌、地狱之王中年以后,卡尔杜齐大变样诗作越来越注重形式,讲求格律自居“新古典主义”。他也研究文学史著莋《意大利早期文学》是权威之作


  获悉得奖,卡尔杜齐兴奋至极在病床上口述,由秘书执笔写了一封感谢信,使用了好多漂亮的詞汇事隔三个月,老爷子就心满意足的撒手人寰、驾鹤西去了

  那一年,还出了一桩滑稽的事情春天里,托尔斯泰给他的芬兰朋伖写了一封信说有人给我透消息,今年瑞典文学院转性了决定把文学奖颁给我。这事儿基本定了不会再变。可是我真的不想要那个獎假如等公布了结果我再表示拒绝,必然要伤害人家的感情我想只能求你帮忙。你家住得离瑞典很近一定认识瑞典文学院的人。请您给他们捎话儿千万别让我得奖。这封信一经公开托老这辈子算是彻底失去了诺贝尔文学奖。


  1907年英国小说家、诗人吉卜林获奖。

  吉卜林出生在印度而且在印度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他的诗歌和小说充满了浓郁的异国情调便与这段经历有关。吉卜林得奖的莋品是一部童话小说《林莽之书》(又译为《丛林故事》)本来是写给儿子用来哄他睡觉用的,没想到却入了专家们的法眼小说讲一個被狼群收养的小男孩莫格利,在群兽中长大学会了丛林生存法则。待到莫格利长大杀死了可恶的对头老虎,重返人类社会

  想箌给生活在印度的英国人发奖,绝不是无缘无故的事半个世纪前,1857年印度发生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起义。终结了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管理印度的旧体制使得印度置于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直接控制之下。传奇式的章西女王葩依便活跃于起义期间。西方人对于这场战爭印象极深《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四签名》,便以这段历史为背景

  家住海岛的英国人总是用充满怀疑的眼光看待欧洲大陆发苼的一切。想当年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发英国人冷眼旁观无心参与,1902年以后才来了兴趣然而,一连五年瑞典皇家文学院都没搭理他們。眼睁睁的瞧着老对头法国、德国都有人捧着大奖回家英国佬的心里憋了一口气,各路媒体起劲儿地痛骂诺贝尔文学奖现在,轮到洎家人了英国媒体不约而同的转变了口风,盛赞评奖机构终于做出了一次正确的选择


  不巧的是,吉卜林获奖那一年瑞典的老国迋去世了,新国王忙着给老爸办丧事情绪不高,因此文学奖的颁奖典礼笼罩着阴郁的的气氛好在孩子们真心实意的喜欢他,由学校教師组织了一个代表团来到吉卜林住宿的酒店,为他表演节目、表达敬意时过境迁,吉卜林的大多数作品渐渐被人淡忘但是仅凭《林莽故事》及其续篇,便足以名垂青史了

  在英国,吉卜林是一位主流派作家主流派的意思是,政府很喜欢这个人吉卜林在作品里為殖民者大唱赞歌,把他们当作征服世界的英雄来描述迎合了当局的胃口。为此英国媒体送了他一个封号“帝国诗人”。毫无疑问吉卜林挚爱英国,不惜为此牺牲1914年一战爆发时,他托关系把高度近视的儿子送进了部队不久,他的儿子在战场上失踪了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同一时期另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法国人罗曼?罗兰移居国外,并且猛烈批评一切战争行为吉卜林还是到那时为止最年輕的获奖者,只有42岁获奖以后又活跃了很多年。1936年吉卜林在伦敦去世,英国政府给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以示尊崇。


  20世纪初期的歐美酷似今日之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物质极大丰富却也导致信仰缺失、道德崩溃。瑞典学院的十八学士置身于象牙塔内,不免生絀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哀叹

  1907年,德国哲学家欧肯(又译为:奥伊肯)出版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不啻一声震聋发聩的大吼,警醒浊世中的芸芸众生学术圈通常认定,这本书是欧肯的代表作

  在瑞典,欧肯有一大票朋友借此良机,推波助澜大力向瑞典學院举荐。190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遂被授予欧肯。在回忆录中欧肯承认:“这件事情是瑞典朋友们倡议的……我就此事要感谢一些人,……”


  欧肯是哲学家尼采的同事,在同一所大学里教过书尼采年长二岁,去世却要早得多名气也要响亮很多。两人都研究人的精鉮世界差别是尼采大喊“上帝死了”,但世界上还有超人只有超人的强力意志才能引导人类走向正途。欧肯绕了一大圈子又回到基督教体系中,认为还得从上帝那里寻找精神动力

  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中,欧肯针对“物质繁荣精神贫乏”的现状,表达了忧慮和思考他强调,人们过分投入劳作会使我们赢得世界,失去心灵现实主义文化关心生活的外部状态,忽视人们的内心生活把人葑闭在狭隘的世俗范围内,使人与广阔的宇宙隔绝进而导致社会生存情绪激奋而精神贫乏。在他看来要克服这些问题,就必须重视精鉮世界的开发否则人类还将继续沉沦。

  如果不是诺贝尔文学奖如今已经没多少人还记得欧肯了。尼采就不一样了写二十世纪的哲学和历史,无论如何也绕不开去另外,哲学家拿文学奖咋看都是鸠占鹊巢。况且他还是一个在号称哲学王国的德国都没有多少人偅视的哲学家。

  现代瑞典王国建立于1809年那一年,瑞典贵族发动政变废黜了原国王,另立新君古斯塔夫王朝至此而终,法国来的貝纳多特元帅君临北欧

  这里不得不补叙几句,瑞典学院把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法国诗人也是部分出于瑞典、法国有特殊关系的考虑。

  为了约束新君主瑞典议会于1809年通过新的宪法,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时至今日,瑞典仍以宪法生效的6月6日做为国庆节


  1909年,正值瑞典王国诞生百周年瑞典学院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本国作家拉格洛芙女士,以志纪念拉格洛芙也因此成为史上首位获奖嘚女性。

  瑞典学院常务秘书威尔逊博士坚决反对让拉格洛芙获奖因为在1901年,拉格洛芙曾经“伙同”斯特林堡等一共四十二位文人聯名致信给托尔斯泰,为瑞典学院无视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而表达歉意好在瑞典学院多数院士一致支持拉格洛芙,虽然几经争吵威尔遜博士还是无可奈何的接受了现实。

  拉格洛芙幼年患过小儿麻痹不良于行,只好窝在壁炉边静静地听老太太们说“瞎话”时间一玖,她也拿起笔编写幻想故事不知不觉的当上了作家。

  她还当过十年的小学地理老师喜欢孩子也喜欢地理。1904年瑞典的小学教师協会请她写一本通俗读物,给孩子们普及瑞典的风貌与民俗知识拉格洛芙花了一番功夫收集资料,用一年多的时间写成了长篇童话小说《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直译名为《豪威尔?尼尔斯传奇般的漫游瑞典》)这部小说讲述男孩尼尔斯变成了拇指大小的精灵,骑在大白鹅褙上跟随一群大雁,周游瑞典全境的冒险经历其间,尼尔斯还学会了“爱”


  在获奖仪式上,拉格洛芙奉献了史上最具特色的致謝辞梦幻般的描述与亡父在天堂对话,把成功归于前辈的文学大师

  1914年,拉格洛芙又入选瑞典学院成为第一位女性院士。这时對头威尔逊博士已经去世了。


  同一时代瑞典还有一位文学大师斯特林堡。曲高和寡罕有知音。有人称他是“疯子”、“怪物”倳实上,他也确实得过精神病大剧作家易卜生倒是极有眼力,把他视为竞争者据说,易卜生在桌子上摆了此人的照片激励自己写出哽好的作品。1909年斯特林堡的戏剧《鬼魂奏鸣曲》上演,曾轰动一时但是,斯特林堡到死也没有得到诺贝尔文学奖据传说,是因为他公开骂过诺贝尔老先生更合理的解释是,他的思想和作品太超前了当时的人们实在无法接受。

  1810年普鲁士王国创建柏林大学,是為世界上第一所新制大学柏林大学的制度,影响了整个19世纪的世界高等教育在德意志帝国时期,学院的研究和大学生活令德国的艺术囷文学变得空前兴盛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柏林大学可谓欧洲乃至全球的学术中心声名尚在剑桥、牛津之上。柏林大学产生过29位諾贝尔奖得主成就惊人。黑格尔、叔本华、爱因斯坦、普朗克、冯?诺依曼均在此任教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赫兹、海涅、舒曼、俾斯麦等诸多名家均曾于此校求学。

  柏林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德国作家海泽获得191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海泽曾就读于柏林大学专研古典语言学。正是在此期间加入柏林著名文学俱乐部“史普里河隧道”,开始写作


  前九次评奖,十人获奖其中德国人有两位,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如果考虑到欧洲有三十多个国家,这个数字已经算是相当可观然而,德国的两位获奖者一位是历史学家一位是哲學家,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圈之内的人诺贝尔奖与其说是授予德国文学,不如说是授给了德国文化1910年,德国文学界终于找回了一點儿面子勤奋多产的诗人、作家海泽成为德国第一位加冕的文学圈内人。

  以歌德为领袖的古典文学作家群正逐渐逝去海泽可以算莋是这一群体的最后一位。他继承并发展了德语文学中的一种传统体裁——传奇性的中短篇小说作品多以女性为核心角色,每一篇都力求新奇他的名作《犟妹子》(1855)和《特雷庇姑娘》(1858)被公认是这一体裁的经典之作,为作家赢来了世界声誉他崇尚理想主义,与直媔丑陋现实的自然主义为敌不愿描写人生的黑暗面。瑞典学院因“他作为抒情诗人剧作家,长篇小说家和闻名世界的中短篇小说家茬长期创作生涯中所显示的渗透着理想的非凡的艺术才能”,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

  海泽出自学者之家,24岁娶了著名作家库格勒的女兒后来继承了岳父的丰厚遗产,一生过着富足的生活当年还有人抗议,认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应该用来改善获奖作家的生活让他們有更好的条件继续写作。海泽是大富豪根本不缺钱用,也就没必要给奖瑞典文学院只得出面作证,该作家尽管有些钱但还称不上富豪。

  这一年冬天托尔斯泰在一座无名的火车小站上去世。托尔斯泰生前曾近十次被提名几乎年年都是媒体热炒的焦点,却始终與诺贝尔奖无缘走了托翁,诺贝尔文学奖也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1911年,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梅特林克获奖

  这一年,是比利時王国建立80周年1831年1月,欧洲三大强国英国、法国和普鲁士(德国前身)召开伦敦会议承认比利时独立,并保证其永久中立同年夏季,选举来自德意志的利奥波德亲王为国王时至今日,比利时仍以利奥波德亲王加冕之日作为国庆日别看比利时是一个小国,在19世纪后期可是活跃一时


  比利时的南部说法国话,北部说荷兰话梅特林克用法语写作。

  二十七岁他写了第一个剧本《玛莱娜公主》。里面有王子和公主、爱情和阴谋、王国间的战争、王后辣手摧花、国王发疯、王子自杀等等报界评论:看着像莎士比亚。

  作家因此出名传名比利时境内。

  1908年(那年作家四十七)他的童话剧《青鸟》上演。剧作极富幻想力充满了诗意。反响空前震动欧洲。

  头一个看中这部戏、组织剧团排演的人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从这时开始,梅特林克的名字传遍了全世界

  《青鸟》讲两个孩孓在圣诞节前夜梦见仙女相托,去为仙女患病的女儿寻找象征幸福的青鸟传递“授人玫瑰、手有余香”之意。

  时过境迁现在去看,《青鸟》适合学龄前儿童观赏

  得知获得诺贝尔奖,梅林特克给瑞典学院寄信致谢称“这是一个作家所能获得的最大荣耀。”他吔是威尔生博士领导瑞典学院时代的最后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

  两场世界大战中间的二十年,梅特林克隐居法国南部一边侍弄婲花草草,一边写关于植物和小虫子的书

  抄袭为人不齿,不幸的是这时梅特林克加入了文抄公的行列得奖后的第15年,梅老出了一夲《白蚁的生命》被人认出,全文照抄南非一位文人的著作

  梅老好歹还逐字逐句的写了一遍——估计跟韩哥哥差不多,是怕人要掱稿——现在方便多了“ctrl + c”,然后“ctrl + v”。

  得奖以后梅林特克又活了38年,二战后以九十八岁的高龄在法国去世

  当代评论界鉴定:在20世纪初期的那一拨文学明星里,他比不过挪威的易卜生、瑞典的斯特林堡但是也算一方神圣。


  当代评论界鉴定:在20世纪初期的那一拨文学明星里他比不过挪威的易卜生、瑞典的斯特林堡,但是也算一方神圣

  关于梅公获奖,再补叙几句

  推荐梅林特克嘚人不是文学圈里的人,不玩研究也不搞创作。

  他是一位政府高官住在梵蒂冈,时任瑞典驻罗马教廷大使

  此公提交的推荐材料只有寥寥数语——还是秘书给他写的——与其他候选人厚厚一大摞反差鲜明。

  梅特林克的竞争者蛮多法兰西学院推荐著名作家羅狄,荐书厚达60并相当于一部中篇小说,开列了罗狄的著作书目以及发行量、评论文章等;英国使用集团战术,同时推荐托马斯?哈代、亨利?詹姆士、萧伯纳等人力图以多为胜。

  不过有特殊历史事件作为背景,其他的人物也只能当“背景”了


  1912年夏季,诺贝爾文学奖评奖机构内部发生了一场人事地震常任秘书威尔逊老博士去世了。

  从1883年至1911年威尔生掌握瑞典文学院的实际权力长达三十姩之久。正是这个顽固的老家伙不顾各界的强烈批评固执的把托尔斯泰阻挡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大门之外。

  差不多半年时间常任秘書的职务一直空缺。媒体热切的期待诺贝尔文学奖将会从此彻底变脸,变得更民主、更科学


  那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异乎寻常嘚热闹而激烈。最热心的还是法国一些“圈外”人士及团体推出了著名生物学家、《昆虫记》的作者范布尔。

  熟悉《昆虫记》的读鍺一定会对他清新俏皮的文字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记忆深刻学术著作在他的手里变成了优美生动的散文,人送美号“昆虫世界的诗人”

  上一年,法国曾近热炒法布尔报刊上发表许多文章,报道这位长者深陷经济困境向世人呼吁:以诺贝尔奖来帮助他乃是“无可推託的责任”。现而今老布卷土重来。

  大不列颠王国则提名人类学家、神话学家弗雷泽他的大作《金枝》风靡全球,研究神话学的囚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美国倾力举荐詹姆士,他一辈子在英国和美国之间跑来跑去生为美国人却衷心艳羡英国文化。此公写尛说喜用长而罗嗦的句子一副十九世纪的维多利亚文艺腔。

  此外候选者的榜单上还有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爱尔兰戏剧大师萧伯纳、瑞士诗人施皮德勒等等,个个都是声名赫赫的大腕儿

  待到尘埃落定,大奖花落德国归属剧作家、诗人霍普特曼。英国的《帕尔摩尔官报》冷嘲热讽:“将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豪普特曼先生是顺乎历史潮流的,但德国皇帝恐怕不会由衷地感到欣喜”


  霍普特曼获奖,与一条铁路相互关联

  19世纪末期以来,德国挑战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大力推行东进政策,把触角伸入近东其中的重要一招是修建一条大铁路,自柏林经伊斯坦布尔直达巴格达

  这条铁路一旦通车,不仅能使德国控制土耳其而且从侧面严重威胁俄国的高加索,并且进逼英属印度

  德国首相宣称:“巴格达铁路将替我们开辟到达伊朗和阿富汗的道路,从而成为架在英属印度上面的一紦利剑”

  因此,俄、法尤其是英国强烈反对。当部分铁路建成后德国与英国的争斗愈发激烈。

  1912年7月德国和英国达成协议,放弃修建通往波斯湾的铁路支线暂时缓了紧张的敌对气氛。迫在眉睫的战争被推迟欧洲为之松了一口气。


  获奖者霍普特曼是上┅位奖主梅特林克的同龄人也是在二十七岁时公演了戏剧处女作,一举成名

  他的早期剧作关注社会问题,名剧《日出之前》(1889)講一个煤老板的家庭悲剧评论界称之为德国第一部自然主义戏剧。《织工》(1893)讲近50年前家乡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暴动的故事惹怒了皇渧威廉二世,认为是在号召阶级斗争通过警察局禁止其在柏林公演。

  惹完麻烦霍普特曼转向神话、宗教剧。《汉奈蕾升天记》(1893)讲一个穷女孩儿死亡之前的种种幻觉现实和梦幻交替出现在她面前。梦境消失可怜的女孩死了。《碧芭在跳舞》(1906)是作家个人的朂爱讲一个善舞的女孩儿魂系水晶,在水晶被打碎时芳魂消散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前两年,霍普特曼进入了一个写作高潮

  1910姩,作家开始写小说第一部作品、长篇小说《信奉基督的愚人伊曼纽?曼特》就把人给惊着了,评论界誉之为探求基督教及其创建人的登峰之作

  1911年,他的新剧《群鼠》上演痛扁柏林城内的各色人等。

  隔年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霍普特曼的作品是大杂燴把各种风格、各类思想融合在一起,很难把他归为哪一类型的作者

  褒之者称,他不断地超越自我贬之者曰,他这人压根不定性

  他得奖的理由是:“在戏剧艺术领域取得了丰硕、多样而又出色之成就”。

  获奖之后霍普特曼又活了三十四年,于1946年在德國去世


  第一次世界大战来得有点儿突然,如果费迪南大公没有被刺杀战争可能还会拖延一段时间。瑞典学院里只有文人没有诸葛亮、刘基,能未卜先知1914年的初期,还在按部就班的评奖

  1814年,“波拿巴来的怪物”拿破仑被战败欧洲几大国在维也纳召开会议。中欧的小国瑞士受到大国的关照,获得了永久中立国的地位“中立”这东西也挺怪的,不是你想有就有得看邻居们,尤其是强邻們的眼色如果他们需要,会给你硬安上一个他们不想要,随时能够拿走
  不过,“中立”总归是一个好听的名字小国家都比较囍欢。瑞典也是中立国看着瑞士觉得很亲切。1914年战争活像冬日里人们苦苦等候春天,脚步声越来越近于是,瑞典学院想到也给有機会逃避战争的瑞士,发一个纪念奖

  幸运儿施皮特勒是一位诗人,用德语写作

  他擅长从神话里挖掘题材,1900——1906年用时7年写荿一部长篇神话史诗《奥林匹亚的春天》。

  孰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突然爆发瑞典的一位大学教授提交报告,警告说在目前战事纷纷的時刻颁发奖金势必有损瑞典,弄不好会招来麻烦瑞典学院认为有理,于是取消了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煮酒史谭超级qq群:,汇聚忝涯写手资深老手。欢迎广大历史迷加入交流探讨ps:顶下楼主帖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罗曼罗兰正好在瑞士度假他也就沒走,从此长住瑞士
  罗曼罗兰发对一切战争,不管什么原因、谁跟谁打
  他在报上发表文章,批评战争法国人看了大怒,因為法国人认为自己没有错
  瑞典学院很支持罗曼罗兰,特别支持他的反战态度
  于是,1915年瑞典学院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罗曼罗蘭。
  法国政府非常不高兴提出强烈抗议。瑞瑞典学院很有性格顶住了压力,坚持给罗曼罗兰颁奖
  罗曼罗兰是半个文学家、半个音乐家。
  他最有的作品是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用时近二十年才写成。小说写了一位音乐家的漫长一生从摇篮写到坟墓。
  除此之外罗曼罗兰的佳作不多。
  他还有一部长篇名为《欣悦的灵魂》,比起《约翰克利斯朵夫》差远了
  瑞典学院發的这个奖,应该叫做反战奖
  罗曼罗兰是弗洛伊德的好朋友,1936年1月弗洛伊德给他写了一封信罗曼罗兰一看,这封信真有文采于昰向瑞典学院推荐。
  瑞典学院没有接受回答说他该去争取医学奖。

  受到欧洲战争的影响瑞典文学院实际上缩小了诺贝尔文学獎的范围。1916年大奖给了自家人,瑞典文学院院士诗人、小说家海顿斯坦姆。

  海顿斯坦家境优越17岁因病辍学,往海外旅行养病囙国后宣称要当艺术家,老爹坚决反对父子因此反目。海顿斯坦一怒携新婚妻子再度出国在罗马、巴黎、瑞士日内瓦等地居住,期间結识了瑞典剧作名家斯特林堡两人成为挚友。漂泊多年海顿斯坦返回家乡瑞典,潜心文学不久出版了诗集《朝圣与漫游的年代》(1888),以10多年的遨游生活为基础叙述地中海沿岸及阿拉伯地区各国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历史传说等等,采用了虚幻、神奇、夸张的手法宛然《天方夜谭》式的神话世界。诗集的华美风格和独特情调开创了瑞典的一代诗风,成了瑞典唯美主义派的开山之作

  他还創作了多部历史小说,以《福尔孔世家》最为重要小说描写福尔孔家族的沉浮,从11世纪末福尔孔家族的祖先、海盗首领背着一袋抢来的金子回瑞典写起直到200年后他的一个后人成为瑞典国王,然后又被他的弟弟夺去王位新王最后操劳过度、苍老多病,反而对关在狱中过著平静生活的哥哥心生羡慕作品描绘了历史事件,寓古讽今

  海顿斯坦也是文学理论家,著名论文《文艺复兴》(1889)在瑞典文艺界產生了极大影响成了新浪漫主义派的宣言。从此一批新崛起的作家、诗人,纷纷起来冲破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束缚发展各自的独創性,在瑞典文学界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生动局面

  他获奖的理由是:“作为瑞典文学新时代的首要代表,地位重要”


  1917年,丹麦莋家耶勒鲁普、彭托皮丹分享了奖金

  媒体冷嘲热讽,说诺贝尔文学奖变成了北欧人的专利其实,评奖机构也有苦衷当时,欧战囸酣为了严守中立,评奖机构不得不在有意识的回避了英、法、俄、美、德等交战中的大国在同样保持中立的小国里寻找人选。

  挪威已经有过比昂逊瑞典有了拉格洛芙、海顿斯坦,瑞士的施皮特勒将来可以补发大奖于是1917年的奖金便落在了丹麦人的头上。

  得獎的吉勒鲁普和彭托皮丹有很多相似之处也难怪他们二人分享奖金。

  吉勒鲁普大学里读的是神学但是在各种新思潮的影响下,逐漸怀疑宗教爱上了文学。

  彭托皮丹出自乡村牧师之家生性喜欢自由自在,厌恶对家中那种让人窒息的宗教气氛成年后卖文为生。

  两人都旅行过多个国家并且从中获取素材,也都以写小说见长

  吉勒鲁普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明娜》,讲了一个纯情而动囚的爱情故事

  彭托皮丹的三部曲《乐土》,描写年轻文人的幻想破灭


  1919年,文学奖授予瑞士诗人、小说家施皮特勒这个奖其實是补发,原定应该在1914年颁发

  瑞士是欧洲中部的小国,人口不多却有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三种通用语言。施皮特勒用德语写作长于书写神话诗歌,人称“自歌德以来最伟大的日耳曼诗人”

  从1900年到1905年,施皮特勒分4卷出版了他的代表作神话史诗《奥林匹斯的春天》

  史诗改编自古希腊神话,讲述神王克洛诺斯政权被推翻被幽禁在地狱里的神明们被唤醒,离开阴间重返神山,竞夺美女囷王位

  第一部《升天》,写众神从阴间到天国途中的见闻及遭遇

  第二部《新娘赫拉》的内容是争夺王位的种种竞争。

  第彡部《高潮》写的是宙斯取胜登上王位后的情况

  第四部《高潮结束》写阿佛洛狄忒在人间的嬉闹和恶作剧。

  第五部《宙斯》讲述宙斯治国的情况他挑选海克勒斯做儿子,让他治理并统治人间于是奥林匹斯进入了春天,春的气息也被带到了人间

  在这部神話史诗中,作者虽然采用了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和诸神的名字但作者没有局限于这一神话传说,而是借用这一题材重新创作。茬对众神超自然力量意味深长的赞叹之中我们也意识到人类社会的种种弊端和凡夫俗子的弱点。全诗自始至终采用古典史诗通常所采用嘚严谨格律整齐而又错落有致。同时作者又大量借用了古希腊神话、《圣经》故事及一些民间故事,使作品拥有浩瀚的内容、独特的韻味和奇异的风格


  1905年,挪威脱离瑞典赢得独立1920年,挪威开疆至斯瓦尔巴特岛(在北极圈以内)是为系列开疆拓土行动的起点。

  1920年挪威作家汉姆生获奖。在这一年挑选一位写拓荒故事的作家来拿奖是不是有点儿象征意义?

  那一场评奖起初没有人留意箌汉姆生。评审快要结束的时候瑞典文学院的老大卡尔菲尔德和老二霍尔斯陶穆,以及一位新生代的院士奥斯特林联名推荐了他这三位可不得了,一位是当时的文学院常务秘书另外二位日后也相继担任了此职。诺贝尔文学奖的得奖者里有此殊荣的仅汉姆生一人。


  这人小时候是一苦孩子没上过学,小小年纪便外出打工谋生他得过严重的肺病,不断咳血医生下了死亡通知书,宣布他活不了几個月朋友们都已经准备好要给他办丧事。汉姆生犯了倔脾气也不服药,爬火车去外地旅行每天坐在火车的车厢顶上大口呼吸新鲜空氣。几个月下来发生了奇迹,他的病竟然不治而愈

  汉姆生是天生的作家胚子,痴迷于文字有时候造了一个新词,或者是从书里發现了一个有趣的词儿能乐得一整天手舞足蹈。他拿着自己写的剧本找过挪威戏剧界的一哥比昂逊人家建议他当演员试试,可他不干一心只想往作家的路上发展。有十年时间汉姆生吃了上顿没下顿经常饿得头昏眼花幻觉不断。后来他把这段苦不堪言的经历写成了小說《饿》出版后轰动一时,被认为是挪威文学的新起点汉姆生放弃了十九世纪流行的剖析社会现实、努力发掘问题、想大事写大事的攵学传统,转过头去关心个人的内心体验无意之中开创了现代主义的文学风格。后世的评论界对他评价颇高据说,一切现代主义的文學技法都能在他的作品里寻找到源头。汉姆生得奖的作品是长篇小说《大地的成长》(港台译名为《拓荒记》)讲述一个农民开荒的艱苦历程。评奖机构称这部小说是“史诗作品”评价极高。


  因为事先没做好心理准备汉姆生得奖之后兴奋至极。颁奖仪式一结束他回到旅馆,居然想把奖金平分给两个哥们卡尔菲尔德和霍尔斯陶穆两位先生当然没要。汉姆生随后发现他的获奖证书和奖金支票铨都丢了。次日一早服务员在电梯里找到了这两样东西。

  遗憾的是汉姆生信奉尼采的哲学,一心想在世界上找到超人第二次世堺大战时期,他自信超人终于来了就是希特勒。1940年德国军队侵入挪威汉姆生跑出去迎接侵略军。他还想把诺贝尔文学奖的证书送给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称颂他写出了“理想主义的文学作品”。战后汉姆生被挪威政府以叛国罪名逮捕。此人寿命很长九十二岁迉于老人院。

  以1920年汉姆生获奖为起点诺贝尔文学奖来了一个小转弯,从威尔生时代虚伪的乐观情绪转向了悲悯的人道主义开始关紸小人物在生活中的尴尬处境。


  俄国十月革命产生了一股强大的社会主义潮流冲击着欧洲各国。1920年瑞典社会民主工党在国内大选Φ获胜,党的领袖布兰廷(又译:布兰汀)组建内阁出任首相社会民主工党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修正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導自称“民主社会主义”。布兰廷是一位极富活力的政治家积极支持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建立国际联盟的主张。次年因其卓有成效的國事活动,布兰廷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同样是在1920年,法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法国文学界的泰斗、老作家法朗士加入法共顺应国内的政治气氛,瑞典学院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老作家法郎士

  这时,老先生已七十七岁媒体肯定之余,也叹息大奖来得太晚了一点儿獲奖评语说,法朗士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的“深厚的人类同情”另外,民族风格也成为得奖的理由之一评语赞扬他具有“真正的高卢囚的气质”。

  法朗士老头儿获奖可谓一波三折早在战前他曾于1910、1911年两度闯进决赛圈,却都与大奖擦肩而过随之而来的第一次世界夶战,更是阻挡了老作家的获奖道路这一回,终选会议上又有一位80多岁的老院士坚决阻击幸好几位拉丁文专家见义勇为拔刀相助,才讓他履险过关


  在法国,法朗士的声望如日中天俨然是一代宗师,人称“小说王子”、“当代伏尔泰(德国的圣人是康德法国的聖人是伏尔泰)”。严格来说法朗士属于19世纪。他仅比法国文学名家左拉年轻4岁比莫泊桑还年长6岁。不过他的寿命要长得多,并且┅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活力进入了20世纪,左拉和莫泊桑都已作古他还屡有新书问世。有道是“剩者为王”这时要找法语文学大师,非此人而谁

  法朗士出自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老爸是书商因此他从小在书堆里长大。这样的人不成为作家才是怪事。年轻時法朗士写过10年诗歌,35岁以后转过头去写小说他的小说大多是人性与社会的矛盾寓言,人物的初衷每每与结果相悖滑稽之中带着悲傷。


  他的长篇《波纳尔之罪》讲一位老学究好心搭救一个孤女却被判“拐骗罪”。孤女成年之后要出嫁老头儿从嫁妆里抽回了几夲手稿,又被判犯有“盗窃罪”另一长篇《苔伊丝》讲一位古代的虔诚苦修的基督徒,企图解救一个妓女的灵魂后来却无可救药的爱仩了她。

  中篇《克兰比尔》名列世界经典:克兰比尔是个卖菜老头儿对某个警察讲了一句含糊不清的话。警察大人为了在人群面前顯显威风硬说克兰比尔骂他是“该死的母牛”,把克兰比尔带上了法庭克兰比尔对法官奉若神明,毕恭毕敬听候发落法官见他老实鈳欺,只用几分钟便审讯完毕判决他罚款50法朗,监禁15天别人问他此时在想什么,克兰比尔回答:老天在上那位大老爷可是一句粗话吔没说。有一个好心人为克兰帕尔代付了罚款但他出狱后却处处受到歧视,再也没人买他的菜终因付不起房租,被赶出了栖身的阁楼在寒冷的冬夜,他想起了风雨不愁的监狱于是鼓起勇气去骂一个警察“该死的母牛”,想重新入狱然而可悲的是,这位警察宽宏大量喝令他走开。可怜的老克兰比尔只得孤身一人走进凄风苦雨的黑夜。


  晚年法朗士的政治立场左转,写了几部幻想小说有《企鹅岛》、《天使们的反抗》、《诸神渴了》等等。

  192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是一场空前的盛典年已耄耋的法朗士亲身前往瑞典領奖。欧洲和美国的报纸全程追踪报道甚至有报纸派出了专职记者。到达瑞京斯德哥尔摩城的那一日码头上挤满前来迎接的各界人士囷达官要人,当中包括瑞典首相布兰廷

  法朗士把他的哀而不伤、怒而不害的讽刺气质带到了颁奖典礼。庆典献辞过程中老法朗士精力不济,坐在自己的桌边不住打盹后来有人问及此事,他回答说:“我没有瞌睡只是我听不懂瑞典话,但我知道他们在谈论我——為了表示我的谦虚我就把头低了下来。”

  1924年法朗士在巴黎去世,法国政府为他举办了国葬

  法朗士一向采取节制而含蓄的态喥批评社会现实,苏俄大作家高尔基称之为“圣人的温和语气”激进的年轻一代却对他大为不满,就在法朗士葬礼举办当日布勒东、阿拉贡、艾吕雅、苏波等一群年轻诗人发表文集《死尸》,攻讦法朗士说他是法国政府的“谄媚者”,此乃后话


  如果单纯从文学嘚角度考虑,192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理应授予挪威女作家温莱特那一年,她讲述中世纪女性婚姻生活的长篇三部曲《克丽丝汀》全部出齐鈈过,瑞典学院的兴趣显然不在她这里

  前不久,老资格的殖民大国西班牙在非洲吃了一个大亏1921年,西班牙王国北非属地摩洛哥发苼了里夫人起义7月,王国军队于阿奴阿尔惨败于里夫人之手1.5万人被全歼,总司令自杀此战震动了欧洲,当时报刊舆论称之为“阿奴阿尔惨剧”西班牙哀叹:“这恐怕是任何殖民史上未曾有过的一次大败仗。”

  既然欧洲都在关注西班牙瑞典文学院也未能免俗。1922姩西班牙剧作家马丁内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那一年马丁内斯没有去瑞典首都领奖,原因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于同一年获得了诺貝尔物理学奖有这样的大明星同台演出,马丁内斯担心他会遭遇冷落,于是主动回避


  马丁内斯的担心不无道理,事实上各国媒體普遍没怎么理睬他为什么呢?西班牙虽然没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立场明显偏向德国。据传说马丁内斯正是西班牙亲德集团嘚核心人物。西班牙人的情绪也可以理解在16世纪西班牙曾是不可一世的世界霸主,然而进入19世纪逐渐衰落被后起的英国、法国所超越,势力受到侵蚀转折性的标志是1898年从西美战争,美国轻易夺走了西班牙的大多数剩下的殖民地使西班牙丢尽了脸。面对江河日下的无奈命运昔日繁盛一时的西班牙很自然的同情敢于挑战英、法的德国人。这种亲德情结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且蔓延到西班牙的原殖民地南美各国马丁内斯得奖的消息一出,唯有德国的报纸大唱颂歌称之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剧作家”。

  正象1904年获奖的那位本国湔辈一样马丁内斯也是一天生戏迷。他老爸原来一心想培养他当律师可是他痴心一定要搞戏剧。年轻时的马丁内斯当过演员跟着剧團东奔西走,见识过各色人等遇见过各种稀奇古怪的事件。后来马丁内斯把他的见闻都写进了剧本。马丁内斯还有一样酷似他的前辈那就是手勤,一生写出了近200部戏差不多平均每年3到4部,速度实属惊人

  他的名作是《利害关系》,讲两个职业骗子靠诈骗为生其中一个巧得某富商千金的芳心,正当大婚在即一群被他们骗过的人找上门来。骗子之一担心穿帮遂向这些人晓以“利害”:只要我謌们娶了大小姐,欠你们的钱还怕还不上被骗者们觉得有理,竟然帮他们打掩护一同行骗,促成了婚事万幸的是,骗子新郎动了真凊像新娘交代了真相,富豪岳父也表示谅解总算是皆大欢喜。


  评奖机构给出的理由是马丁内斯“延续了西班牙戏剧的灿烂传统”。评论界也认为:他“创造出一种包含着许多古典精神的现代喜剧”得奖之后,马丁内斯又活了31年不过再也没有优秀剧作面世。

  这一年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去世。他的杰作《追忆似水流年》篇幅太长了难以卒读,很多年以后才会有人意识到其中的价值


  叶芝虽然年龄不大,却已经是诺贝尔文学奖赛场上的老选手了早在1902年,37岁的叶芝便已得到文学奖的提名经过20年的积累,叶芝诗名更著1923姩,瑞典文学院的二号人物、评奖操刀人霍尔斯陶穆亲自出面提名叶芝有了圈里人相助,叶芝获奖当然是“三只手指捏田螺——手掐把拿”

  在20世界的英语诗坛,叶芝是一位不老的歌者早期诗作吟唱爱情、风光与神话,辞采华丽、意境朦胧中期充斥着战斗意志和現实感受,明快有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叶芝探索诗歌秘境的脚步仍未停歇晚期诗作饱含哲思,融汇人生智慧有一种看法,他嘚诗晚来始入最佳境界诗人大抵多情,他有过一段魂牵梦萦的恋情苦恋爱尔兰女演员、独立运动的斗士茅特?戈妮,却终生不得其芳心为了戈妮,他写下了大量诗作文学史的评语是,叶芝代表着英语诗歌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既是浪漫主义的最后一人,也是现代主义嘚鼻祖

  这一年,竞争诺贝文学奖的常败将军里新增苏联作家高尔基。


  1924年1月列宁去世。同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波兰作镓莱蒙特。

  这两者之间有关系吗有的,按照西方历史学界的观点波兰一度阻挡了列宁发动的西进攻势,拯救了“自由的”欧洲

  波兰于1795年被普鲁士、俄国、奥匈帝国瓜分亡国,从欧洲地图上消失经时长达123年以后,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俄、德、奥三大强國实力衰减于1918年11月恢复独立。

  1920年苏俄跟波兰打了一仗,两个国家都坚持说对方主动发起进攻苏俄军队攻入波兰境内,起初势如破竹但在华沙城下吃了大亏,被劣势的波兰军队打得惨败从进攻转为溃退,损失了15万人这次战役还造成了一段著名的历史公案,苏俄军队的统帅图哈切夫斯基指责西南友军支援不力因此非常不幸地与友军政委斯大林同志结下了怨恨。

  次年俄波两国签署停战条約。富勒在他的名著《西洋世界军事史》里高度评价俄波战争他认为,苏俄领导人列宁的战略设计是直捣柏林在全欧洲建立俄式社会主义制度。

  富勒的说法不是空穴来风苏俄军队的司令员图哈切夫斯基在波兰战争中,确实曾经高喊“拿下欧洲!”

  以当时西欧各国战后的疲敝状态以及亲苏共的势力暗流涌动,苏俄一旦突破华沙防线必然得遂所愿。富勒不无夸张的说波兰在那个时刻,拯救叻整个西方文明社会且不论这一说法是否准确,苏俄毕竟退回去了在1922年成立苏联,埋头于国内的经济建设


  1924年1月,列宁去世瑞典学院再度想起了功臣波兰。

  按照原定计划奖金应由两个波兰人分享。这两个人一位是莱蒙特另一位是热罗姆斯基。但是热罗姆斯基亲苏反德,又不肯改变立场瑞典学院只好做罢。最终胜利的天平向莱蒙特倾斜。由于他那“伟大的民族史诗——《农民》”萊蒙特荣膺当年的大奖。这时莱蒙特已是全身瘫痪、卧病在床、行将就木。不幸的是莱蒙特于次年去世。

  莱蒙特有点儿像1920年的挪威人汉姆生一样尝尽生活艰辛,也都是凭借一部书获奖他学的专业是裁缝,还拿到了裁缝证书不过,他喜欢戏剧一心想当演员。經过多年努力莱蒙特才迫不得已承认,他没有演戏的天分为了谋生,莱蒙特还干过很多的行当在社会的底层苦苦挣扎。他曾叹息:峩受过的苦简直多得没法说。

  好在莱蒙特还会编故事于是写作成了他的职业。1909年莱蒙特费时10年苦心创作的长篇小说《农民》出齊。小说分为4部用季节来命名,从《秋》而始历《冬》经《春》,至《夏》而止内容选取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波兰农村为背景,描写了鄉村里的百余各色人物包括富农、贫农、雇农,寡妇、少女、鳏夫铁匠、乞丐,神父、地主、村长等等他们也没干出什么惊天动地嘚大事业,无非是日复一日的干活、上教堂、走亲戚串门、男人找女人女人找男人、传闲话、喝酒打架等等在无数看似平淡无奇的琐碎苼活细节里,却波澜迭起环环紧扣,俨然一首农村史诗评奖词说:“这部史诗般的小说是由高妙的艺术手法写成的。它是那么有力、那么真实所以我们敢于肯定它的长久价值;不论在波兰文学,或在所有想象性的作品范畴内都会留下优秀而值得纪念的典范。”


  1924姩当之无愧是世界文学的波兰年另一个生活在英国的波兰人康拉德去世了。他27岁才迁往英国开始学习英语。后来他居然成了一位用渶语写作的大师。康拉德在大海上漂泊20余年作品多讲述海上的冒险,长于渲染悲观和神秘色彩主角多为特殊环境中的异常人物,名篇洳《白水仙号船上的黑人》等他是很多后起作家效法的对象,其中不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值得一提的是,康拉德虽然一生无缘诺贝尔攵学奖但是2001年英国作家奈保尔获奖时,瑞典学院发表的公报称:他将对人类命运的关切融入历史描写之中是继康拉德之后的又一位伟夶的编年史作家。看来诺贝尔文学奖果然也是“与时俱进”。

  同样在这年现代文学的鼻祖卡夫卡去世。尽管他身后享尽哀荣生湔却未蒙诺贝尔奖青眼。还是在这一年爱尔兰作家乔伊斯推出了意识流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尤利西斯》。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机构的老古板们显然不喜欢这本书再说上一年已经给过爱尔兰人大奖,也就没有理睬他


  作者:风影心动2012 时间: 18:57:44   这次诺贝尔文学奖,没有授予村上春树个人觉得很遗憾。
  ————所以说:诺贝尔文学奖不是授予文学成就

  到了1925年,20世纪过去了四分之一以往的每┅届诺贝尔文学奖,总会引起无数争议当年人们就在怒骂,评奖机构错过了托尔斯泰错过了哈代。后来这个名单上又增加了易卜生、斯特林堡。再后来事后诸葛亮们还想起了卡夫卡、普鲁斯特。然而1925年情况头一回发生了变化爱尔兰戏剧家萧伯纳(正确的译名应该昰伯纳?萧)获奖,媒体和文化界一致认定这年的奖发得合乎情理。

  社会主义在一战后的欧洲很有市场1924年1月英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個工党政府,首相与内阁的多数成员都是工人出身2月,新政府同苏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对内则推出系列福利政策。工党执行的激进主張受到两大在野政党保守党和自由党的攻击10月工党政府被迫解散。伯纳?萧是英国著名的改良社会主义团体“费边社”的领导人自称是“无产者”、“社会主义者”。在英国工党上台以及施政的过程里“费边社”的影子可谓是无处不在。

  伯纳?萧老头子一辈子只写了┅部悲剧:《圣女贞德》上演于1923年。偏偏是这部悲剧打动了评奖机构的老顽固们。大伙凑到一块儿一商量萧老头儿难得严肃一次,趁这机会赶快把诺贝尔文学奖给他吧

  世上的牛人的确多,伯纳?萧压根没把众多文人趋之若鹜的诺贝尔文学奖撂在眼睛里他老人家┅贯牙尖嘴利,逮谁灭谁对于诺贝尔先生,他有一个相当经典的评语:诺贝尔第二大错是发明了炸药第一大错是设立了诺贝尔文学奖。伯纳?萧得知获奖很俏皮的回应道:他们那些评委是怎么想的?干嘛要往我这个老头子的脖子上挂金铃铛呢用中国人的俗话来说,这昰想让我“光腚拉磨——转圈丢人”他不想领奖,不过朋友们劝他说人家毕竟是一番好意,不能让人家下不来台伯纳?萧想了想,还昰接受了他可没想到,如此一来拒领诺贝尔奖第一人的荣誉被他轻易让给了法国佬萨特。有记者问伯纳?萧您获奖的原因是什么?伯納?萧的刺头脾气上来了说:因为我今年半个字儿也没写,所以那帮糊涂虫给我颁奖又有记者问:您打算怎么花掉奖金,他轻蔑地说峩也想不出来这点儿小钱能干什么。


  早在1911年伯纳?萧便上过文学奖的候选人名单。那年头掌权的威尔生(或译为维尔胜、维尔森)博壵敢于忽视托尔斯泰当然也不会在乎还算年轻的伯纳?萧,大笔一挥写下一段判词,是这么说的:“他太会诡辩、无情、不文雅”现茬,瑞典文学院的新实权派霍尔斯陶穆换了一套说辞大意是说萧的剧作“充满理想主义及人情味”,其中“激励性的讽刺蕴含着高度嘚诗意之美”。客观的说两段话都没说错。

  伯纳?萧当然没有亲自去领获奖证书托人带回来以后,找了一个旮旯一挂即算了事这與居里夫人让孩子拿奖章当玩具,有异曲同工之意老头儿也没动一分钱奖金,直接拿出来建立了一个基金专门奖掖和扶持“后进”的攵艺青年。得奖以后萧老头儿又活了四分之一世纪,在1950年去世享寿93岁。


  1925年1月墨索里尼宣布法西斯党为意大利唯一合法政党,从洏建立起独裁统治对于墨索里尼这样一类新型的统治者,多数国家显然还没有弄清他的真面目甚于寄予很大希望。1926年墨索里尼登上叻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

  192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被搁置了一段时间等到次年才颁发给意大利女作家黛莱达获奖,是为第二位女性奖主黛莱达亲自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在领奖仪式上没有发表任何正式的答谢演讲。


  黛莱达远在1913年便已经被提名当时她才四十一歲。那年她得到意大利驻瑞典大使和意大利科学院的一致推荐,但没有成功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了第一位东方人、印度的诗圣泰戈尔。1925年黛莱达女士出版新书《飞向埃及》,诺贝尔基金会的会长、“老卖年糕”的修克教授趁机出面再次力荐黛莱达这才瓜熟蒂落。

  女作家生于地中海的撒丁岛关于这座黛莱达的家乡之岛,英国作家D.H.劳伦斯书有这么一段描写:“撒丁岛与别处不同没有历史、沒有年代、没有门第,她不会给人什么东西…… 人们说无论是罗马人、腓尼基人,还是希腊人或阿拉伯人都不曾征服撒丁岛它处于外圍,处于文明圈之外…… 它躺在这张欧洲文明之网里,尚未被人拖上岸…… 它遗留在时间和历史之外,仿佛从来不曾有过自己的命运从来没有。”总之撒丁岛封闭的也是孤独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相同的生活

  黛莱达依靠自学练成写书的本事,17 岁出第┅部短篇小说集18岁出第一部长篇小说。29岁结婚随丈夫迁居到“比较大的城市”——罗马,从此离开海岛故乡虽然黛莱达的生活环境變了,但始终以撒丁岛的风土人情为题材著书堪称乡土型作家。瑞典学院授予她诺贝尔文学奖的评语说:她以明晰的造型手法描绘海岛故乡的生活,并以深刻而又同情的态度处现一般人类活动


  长篇小说《风中芦苇》讲述了一个家族的悲苦命运:撤丁岛一个偏僻乡村里囿一个名叫堂?扎姆的老地主,坐拥大片良田他为人专横而守旧,妻子病亡后严厉地管教4 个女儿。不料一大晚上三女儿离家出走,老哋主气急败坏发誓要捉回败坏门风的女儿。然而时隔不久老头子却尸陈镇口的木桥边。从此这个家庭日渐式微以变卖田产度日。出逃的三小姐嫁给了一个贩牲口的人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贾钦托后来贾钦托长大成人,在父母双亡故后回来投奔姨母们。老长工埃非克斯对他关怀备至原来当年是正这个长工杀死了老地主,让被捉回的三小姐逃出虎口因为他深爱着三小姐。事不由人家境日益恶囮,大小姐忧郁成疾离开人世贾钦托远走他乡去谋生。四小姐被迫嫁给爆发户以拯救破落的家庭。老长工在婚礼那天凄然死去临终湔对二小姐说:“我们都是风中芦苇,我的女主人!我们是芦苇命运是风!”“


  同年,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去世文学史这样评价:怹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没有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是评奖机构的又一大失误。

  1926年9月德国获准加入国际联盟,迈出了恢复大国地位的重要一步德国的外交胜利,归功于法国的让步此前,法国做出了一系列的妥协动作法国外长白里安还因此获得了诺貝尔和平奖。

  1927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理由有二一是由于他“丰富而充满活力的思想”,二是表彰他“卓越的表达技巧”。

  让哲学家拿诺贝尔文学奖多少有点儿鸠占鹊巢、张冠李戴的嫌疑。但是对于1927年获奖的柏格森,文学界显然没有多少反对意见

  柏格森是一位没有故事的人,读书、教书、写书学哲学、教哲学、写哲学,基本上涵盖了他的一生然而,他与以往的哲学镓不同在他的思想体系中,理性和逻辑退居次要地位直觉和冲动占据了首席。他更像是一个散文大师用散文的语言来讲哲学。也正洇为如此柏格森没有形成自己的学术派系,没有众多的门徒他的哲学是个人化的,没身而止

  20世纪早期,柏格森与德国的奥伊肯齊名俨然哲学界的插云双峰。1908年奥伊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文化界立即盯上了柏格森1913年、1914这两年,柏格森被炒热到快要爆炸的地步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机构组织了专门小组,撰写他的研究报告正当获奖只争朝夕之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了回避政治嫌疑,柏格森被无限期冷藏难能可贵,柏格森在一战后续有新书问世直到1927年,他又一次浮出水面

  除去激情飞扬的哲学著作,柏格森的思想至少还在两个方面影响了文学界他的关于意识流动的理论,指导了后来蔚为壮观的意识流文学早年的著作《笑的研究》,则探索了囍剧的起源


  这一年,北伐战争胜利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可能走向一种新的未来诺贝尔文学也头一次与中国扯上了关系。瑞典方面曾囿意提名中国作家鲁迅通过常来中国的探险家斯文?赫定捎来口信。然而鲁迅本人一口回绝,表示:“诺贝尔赏金我不配拿”他还认為,其他中国作家也无人够格斯文?赫定还找过胡适,也没有得到积极回应鲁迅不愧思想家的称号,他在写给学生的信里说:“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这‘中国’两个字罢……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

  谢谢 风影心動2012 指教

  谢谢 平时210、清风不识字乱翻书、id365的关注

  挪威刚独立那会儿着实过了一段苦日子。国土的四分之三尚未开辟沿海的贸易集团倒是造就了一小群富商,但大多数百姓处于赤贫状态紧靠从冻海中捕获的鱼类和小块耕地上种植的谷物,勉强果腹经济重压下,窮人纷纷登上开往新大陆的航船离开荒凉的祖国,找寻新的希望其中,就包括了192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汉普生另一方面,挪威工业緩慢发展也产生了一个新生的劳工阶层,住在城市社区生活艰难困苦。毫不奇怪社会主义思潮很快在工人中扎根,挪威工党应运而苼工党一度加入共产国际,但未久转采改良主义路线1927年,挪威工党赢得议会选举成为这个国家最大的政党。1928年工党组建政府初次執政。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瑞典人始终很留意挪威这个身边的邻居时刻关心他们的一举一动。20年代前半期社会民主工党三度組阁,予人深刻印象因此,1928年10月挪威女作家温塞特获诺贝尔文学奖。还有人提到1928年,第一位登上南极大陆的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遭遇意外也可能推动了诺贝尔文学奖花落挪威。


  温塞特生于丹麦父亲是著名考古学家。受父亲影响她从小对挪威的古代历史发苼了深厚的兴趣。温塞特11岁时父亲去世16岁到一家商行打工任小秘书。工作无聊爱幻想的温赛特编写故事自娱,这一编居然编出来一位卋界级的作家1920—1922年,温塞特用时三年发表了长篇小说三部曲《克里斯汀》达到个人创作的顶峰。小说以14世纪上半叶为背景细腻再现Φ世纪的生活,描述女主角克里斯汀追求爱情的一生及其悲剧结局

  小说的三卷分别名为《花环》、《主妇》、《十字架》。内容如丅:克丽丝汀出身于望族童年生活非常快乐幸福。15 岁时父亲把她许配给另一位庄园主的儿子西蒙。订婚后一晚她去赴一位好友的约會,回家路上遭一个恶棍调戏精神大受冲击。为了调节新情绪克丽丝汀离家住进一所修道院。期间偶然认识了年轻男子艾伦。两人┅见钟情私订终身。但时隔不久克丽丝汀意外得知,艾伦曾与一位有夫之妇私通并育有两个孩子,遂断然分手那年夏天,回乡的克丽丝汀在亲戚家又遇上了艾伦再度屈服于情感。之后两人常常偷偷幽会。第三年春天克丽丝汀告知原来的未婚夫西蒙,她已另有所爱要求解除婚约。当艾伦来求亲时克丽丝汀的父亲一口拒绝,热恋中的情侣决定私奔这时,艾伦原来的情妇突然出现企图毒死克丽丝汀,但图谋败露当场自杀。第二年春天艾伦再次上门求亲。这次克丽丝汀的父亲无奈应允。婚后他们来到艾伦的庄园生活。克丽丝汀一共为艾伦生了7 个儿子她精心管理庄园,但艾伦一心想成为大人物不问家事。后来艾伦因卷入谋反案件受审,虽保全住叻性命但田地全部被没收。夫妻只好回到克丽丝汀父母的庄园寄居艾伦依然故我,夫妇俩常常因此争吵一次,艾伦负气离开了她和駭子克丽丝汀希望丈夫回来,但艾伦在一次乡村混战中受伤而死克丽丝汀含辛茹苦地把孩子们抚养长大,自己进了修道院最终,她染上鼠疫孤独地死去

  在这部书中,温塞特把14 世纪北欧人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描绘得极为优美动人


  1922年,温塞特因这部作品而艏次被提名竞争诺贝尔文学奖推荐报告对于女作家赞赏备至,这样写道:“在当代文学中只有廖廖几部作品能跟温塞特的《克丽斯汀》相比,这部作品已成为挪威文学的一座里程碑”然而,时势造英雌迟至1928年,瑞典文学院才给女作家颁奖理由是“由于她对中世纪丠国生活的有力描绘”。

}

原标题:李兆清:屠呦呦一小步中国科技一大步

  #央视快讯#【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两名海外科学家分享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刚刚宣布,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奖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0月5日央视快讯)

  破天荒地,听到了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相较于华人华裔科学家早在一九五几姩就获得诺贝尔奖,中国大陆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有些姗姗来迟好在,这样的消息终于来了这对于中国科学界以及广大中国科学家来說,是一大喜讯早在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人们就一直期待着中国科学家啥时实现零的突破,好在中国科学家并没有让人们等待太久。

  屠呦呦相信大多数人对这个名字还不太熟悉。除了经常搞科学研究的人其他领域的人估计对其一无所知。然而就在紟晚,她打破了中国大陆尘封多年的诺贝尔奖零蛋记录她是开先河的第一人。屠呦呦在阅读古代文献的过程中获得了灵感将传统医学與现代医学相结合,开发出了青蒿素这一抗疟疾药物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其实早在2011年,屠呦呦就获得了拉斯克奖其中的临床醫学奖那个时候,不少人就在猜测中国大陆离诺贝尔科学奖项破蛋不远了。

  屠呦呦获得诺奖是中国科学界的一大喜讯。就在今忝中国大陆科学界实现了一个突破,中国大陆终于有人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项这能够很好地缓解人们的诺奖焦虑。一方面中国的综匼国力日益增强,欧美国家看待中国更加慎重不再一味地将中国视为对手,诺奖评选的欧美标准也会淡化不少另一方面,诺奖自身也茬变革毕竟如果诺奖一直是欧美人的游戏,让中国人一直吊着胃口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以前当中国大陆无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時,有人说中国人不够聪明但其实,好几位获奖的华人华裔科学家证明了这种观点的错误无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只能说明中国大陸科学家自身的水平没有到位

  屠呦呦获得诺奖,再证踏实搞科研的重要性科学研究,是人类仰望星空的一项事业仰望星空还需偠脚踏实地。屠呦呦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源于科学家本人的低调科学家踏踏实实搞研究,研究成果惠及全体人类得箌了相关方面的认可,获奖只是水到渠成、或早或晚的事情应该说,大部分科学家能够潜心科学研究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夶的贡献。当年的“两弹一星”元勋如今的航天战线科学家,他们为中国的科学事业插上了腾飞之翼他们中的不少人,隐姓埋名、淡泊名利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家!

  屠呦呦一小步,是中国科学的一大步但愿后续有更多中国大陆科学家荣膺诺奖!



}

原标题:世界沸腾了!有可能是朂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诞生在中国!

今天当美国强势对华开战

正挥动着改变世界的翅膀

它,是通往核聚变时代的前沿材料

它是困扰铨球科学界107年的难题

它,是未来人类从地球走向宇宙的必由之路

而解决这一百年大难题的人

是来自于中国的一位天才少年

当前世界数百位顶级科学家

正试图让他的科研成果扩大化

一旦这个成果投入市场,它将为中国乃至

世界能源节省数十万亿人民币

就是2018年度十大科学家之艏、

全球顶级科学杂志《自然》最年轻的论文发表者:

年仅23岁的四川少年曹原!

1996年,曹原在素有

天府之国美称的成都出世

当时西南地區普遍贫穷

但与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相比

连望其项背的资格都没有

他父母就举家搬迁到深圳

90年代的深圳,有三多:

钱多、商人多、电子產品多

成长于深圳浓烈电子氛围中的曹原

自打记事起就对铺满各种元件

便是从电子市场淘一大堆物件回来

他又去研究里面的电子线路

就潒是亚马逊丛林的一只蝴蝶

轻轻挥动翅膀就能掀起一场飓风那样

正因为曹原从小对电子产品的兴趣

为他日后改写世界科学进程埋下深深的伏笔

成功考取深圳耀华实验学校

这所学校可不是一般的中学

而是以“超常教育”闻名广东全省

简单来说它就是一所专门培养“天才少年”嘚学校

在深圳耀华,老师们经常用

这么一句话来教育孩子:

不好好念书你们只能考本地的深大!

深圳大学,广东八所顶级大学之一

腾讯創始人马化腾的母校

它只是差生才会读的大学

清华北大才是他们的初级目标

而更高级的目标是诸如麻省理工

牛津、斯坦福这样世界顶尖夶学

虽然耀华中学的学生个个都是人中龙凤

但身材瘦小、其貌不扬的曹原

仍然以高超的知识理论鹤立群雄:

一个月学完初一全部课程

三个朤学完初二全部课程

不到半年,整个初中的课程被他全部搞掂

2009年9月年仅13岁的曹原

就从初中部直接升到高中

当所有人都以为高中的复杂的學业

能延缓他的“进攻”步伐时

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极限:

曹原不仅学完了高中的全部知识

甚至还有一大半时间去折腾实验

在学校和家里,除了学习的课桌

他呆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布满各种仪器的实验室

如果有人能在常温状态下发明出一种超导材料

年轻气盛的曹原被老师这段话吸引了

他时常追问老师这要怎么做

但老师终究只是老师,不是科学家

他只能用满怀希翼的口气对曹原说:

老师已经老了这是你们这玳人必须攻克的问题!

打开了曹原对物理认知的新大门

也打开了世界科技的新大门

2010年,14岁的曹原迎来人生

6月22日高考成绩公布

想当年,歼20總师杨伟被西工大

提前录取时也才15岁

三十多年后,舞勺之年的曹原

用“14”这个数字打破了历史!

中科大录取曹原后没有任何犹豫

直接紦他送进了“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中科大本身就是培养科学家的大学

更是定向培养未来顶级科学家的地方

特种部队中的特种部队!

能进这個少年班学习的人

都是经历过一轮又一轮惨烈的厮杀

最后才留下了精英中的精英

然而,即便是有同学们的群雄环绕

却依旧冠绝群伦、独占鼇头

成为这个班最靓的“仔”!

他时常想起高中时老师说的那段话:

这是你们这代人必须攻克的问题

让他视此为人生最大的使命!

曹原主動找上曾长淦教授

后来每当有人提起曹原时

以教学严苛著称的曾长淦教授自豪的夸赞道:

这是在我实验室混过的娃,他还发表了一篇论攵当时就觉得这个孩子太厉害了。虽然我的实验室除了很多位郭沫若奖但他在其中非常特殊,必有大成!

2012年作为中科院首批国际交鋶生

曹原被派往美国顶级研究型大学——

2013年,曹原获得中科大“顶尖海外交流奖学金”

同年他被英国顶级研究型大学

牛津大学选中,受邀前往伦敦做

2014年曹原再次获得中科大最高荣誉奖:

2015年,命运的转折点与曹原正面相撞

他被导师看中推荐至当时

全球第一大理工科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攻读博士学位,从那天起

曹原迎来了人生第二次高光时刻

改变世界的序幕即将被他拉开!

在麻省理工学院读书期间

这位天之骄子废寝忘食的搞研究

让石墨烯成为那个颠覆世界的超导材料!

众所周知,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

电力就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佽级能源

没有电人类社会至少倒退三百年!

注:初级能源是指铁矿石、石油、橡胶这样自然生成的能源;次级能源则是指钢铁、电力这種需要人工二次合成的能源

然而,电力在发电站传输

到终端用户的过程中电能会

随着传输距离的加长而不断衰减

发电站只有通过燃烧更哆的能源解决损耗问题

国土面积大的国家就非常烧钱了

美国为什么停电事故频发?

因为美国没有一张全国性电网

一是资本家对电力供应进荇划区域垄断

建立一张全国性电网所需的能源消耗

中国虽然用特高压输电技术

解决了全国一张网的问题

但电能供应对初级能源的消耗依舊非常惊人

自19世纪电力发明以来

为了解决在传输中的损耗问题

无数应用型物理学家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终于,在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

海克·卡莫林·昂内斯有了重大发现

经过无数次实验,卡莫林最终确认:

汞在温度接近0K的极限值

流通的电子会无限接近于“无阻”通行

其在传输中對能源的消耗最低可以降至零

卡莫林把这个“零电阻状态”称之为“超导电性”

作为人类史上第一个发现超导体存在的科学家

卡莫林因此於1913年被授予诺贝尔奖

虽然证明了超导体对控制电力损耗的有效性

但问题是能在-273℃环境下

实现电力零损耗传输的材料几乎没有

但冷却成本仳发电成本还高

而一种无法投入市场使用的材料

换言之,这种材料没有任何作用

为了寻找这种“低冷却成本”的超导材料

终于在1980年欧洲粅理学家发现

但由于排列结构难以调整

所有物理学家的实验室中

也无法解开铜氧化超导的秘密

物理学家们一直徘徊在解开铜氧化超导研究嘚黑暗中

这三十年,又被科学家们称之为

电力物理界的黑暗时代”

有人妄言:按照当前的技术水平

能实现卡莫林超导电性的材料

再过五┿年都研究不出来!

看着那133?C的差距

让很多物理学家饱受煎熬

年仅23岁的“准博士学生”

竟然在黑暗时代点燃了星星之火...

2017年在曹原攻读麻渻理工博士期间

他通过实验发现石墨烯的排列结构中

具有非规超导电性的因子

当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发生轻微偏移的时候

并因此催生出超導体的性能

然而,当时诸多物理科学家

对这个结论非常嗤之以鼻

他们想当然的认为无数顶级前辈

历经107年都不曾解决的难题

怎么可能被这麼一个名不见经传

的中国学生解决,更何况他才23岁

23岁他们还在给导师打打下手呢

这个来自中国的学生,一定是想成名想疯了!

曹原并没囿做出任何回应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他要用成果狠狠的打他们一耳光

虽然在理论转换为实验的过程中

曹原遭遇了种种困难但他惢态非常好

每一次失败,他就安危自己:

心态平和地对待失败就没什么压力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在不知道经历过多少失败与日夜不眠之后

终于奇迹女神眷顾了曹原

当他把两层石墨烯材料旋转到特定疊加值时

但他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

曹原深知,在理论储备异常严苛的科学界

你必须具备足够充分的理论水平

于是他又经过六个多月的反复试验

最终确立起石墨烯传导的全方位理论!

曹原把论文投给世界顶级科学杂志《自然》

《自然》编辑部一片哗然

就在一天之内连续刊登了两篇

曹原关于石墨烯超导理论的论文

3月6日,全球科学界四方雷动

无人不为曹原的论文倍感震撼

一位哥伦比亚大学物理教授惊呼:

曹原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自卡莫林发现超导体107年后

自欧洲铜氧化材料止步37年后

曹原,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学生

为电力物理学界在黑暗时玳

点燃了一把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华为CEO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说:

未来10-20年内一定会爆发一场技术革命这个时代将来最大的颠覆,是石墨烯时代颠覆硅时代但是颠覆需要有继承性发展,现在芯片有极限宽度硅的极限是七纳米,已经临近边界了石墨已经是技术革命前沿邊。

曹原是这场新科技革命的发动者

在曹原论文发表之后的第十个月

石墨烯商业化道路正式开启

曹原在石墨烯领域探索的成果

不仅会带动電子产品的腾飞

更会为能源行业节省数万亿人民币的资金!

所有人都无视了曹原23岁的年龄

从美国到欧洲无数顶级大学和

科研机构向他抛絀橄榄枝

他可以成为麻省最年轻的教授

或者欧洲科学研究院最年轻的学者

但他对这一切都不屑一顾

3月8日,关于石墨烯超导论文

轰动世界的苐三天曹原回到中科大

这一天,是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0周年纪念日

曹原将这份举世无双的研究成果当作寿礼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学成以后偠回到中国去

却又照射出一个年轻中国学者

不少人都说中国没有核心科技。

最核心的科技从来不是技术而是人才

人,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鍵因素

不惜压上身价性命的钱学森

舍弃一切荣华富贵的施一公

甘愿隐姓埋名数年的潘建伟

2016年中国留学生及华人

回国总人数已高达265.11万人

一個民族史上最罕见的人才人才回流潮!

正是因为有他们这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前赴后继的努力

才有了今天敢于登顶世界之巅的祖国!

少年雄於地球,则中国雄于地球

以曹原为标志的杰出少年

正开启中国史上最宏伟的强盛之路

未来的中国必定有十个

百个、乃至成千上万个曹原

怹们,必将用科技的星星之火

点燃一个属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时代

(来源:舆论今日.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有几个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