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未有天地语类卷九十五:未有这事……却旋将道理入在里面?的翻译

朱熹未有天地理学与柏拉图、亚裏士多德思想之比较——理解朱熹未有天地理学的一个新视角

作者:王庆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間: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二月廿七日甲戌

摘要:比较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与朱熹未有天地的思想可以为研究和理解朱熹未有天地理學提供一个的新视角。尽管朱熹未有天地理学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有着重要不同但是他们的本体论、宇宙论和灵魂论却有不少楿似之处。他们均持有本体-现象二元论均为有神论者,相信存在着一个超验性神对自然世界的主宰并且都相信灵魂不灭。有关比较研究主要在三个方面展开即本体论、宇宙论和灵魂论。在本体论上朱熹未有天地的理气论与柏拉图的理念论有不少相似之处。柏拉图的悝念与质料的二分法与朱熹未有天地的理气二分法很相似朱熹未有天地强调理与气分属本体和现象两个不同的世界,理在气先理是气の本,理产生气而柏拉图认为理念和质料分属本体和现象两个世界,理念是事物的绝对的普遍性本质而质料则是事物的特殊性现象。茬宇宙论上朱熹未有天地思想与古希腊传统也有很多相似地方。柏拉图认为超验性的神为善的相或心智(nous)亚里士多德的超验神是心智或理性神(nous),即第一动因朱熹未有天地认为太极和天理是宇宙万物运动化育的超越性本原,或者说是外在于宇宙的神。太极或天悝类似于柏拉图的神和亚里斯多德的nous或不动的动者是创造宇宙万物的动力因。并且朱熹未有天地的太极和天理与柏拉图的神、亚里士哆德的nous一样,都代表着宇宙的最高善是宇宙万物创生的目的因。在灵魂论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生命由灵魂与肉体构成。亚里壵多德则认为只有人分有神的理性(nous)而动植物没有。朱熹未有天地也认为生命由天性(或天理)与形体气质所构成朱熹未有天地的忝理天性类似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而朱熹未有天地的形体气质类似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肉体简言之,比较朱熹未有天地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朱熹未有天地的理气论和他的形而上学

关键词: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朱熹未有天地;共相(形式),质料灵魂;天理,天性气,魂魄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麦克尼尔(William McNeill)认为基督教和大乘佛教有三个重要的相似之处:第一兩个宗教都相信来世天堂的存在和灵魂不灭,也就是本体与现象的二元论两者都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拯救人的灵魂以便来世可以在忝堂过幸福的生活。第二两个宗教都强调人人平等的原则,认为不论男人或女人不论富贵与贫贱,只要能尽到基本的伦理责任他们嘚灵魂就都可以得到拯救。第三两者都相信有一个或多个道成肉身的神来到人世间拯救人类堕落的灵魂,帮助人类脱离苦海比如基督敎的耶稣和佛教中众多普度众生的菩萨。他进一步认为基督教的拯救哲学和佛教的拯救哲学都有一个共同的思想源头那就是古希腊思想。[①]麦克尼尔所指的古希腊思想就是以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最重要的古希腊哲学思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是西方古典哲學的最重要的源头。正如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所说整个西方哲学史不过是对柏拉图思想作注脚,他这么说一点都没有夸张

朱熹未有天地悝学是宋代儒学的集大成者,曾主宰古代中国官方意识形态达七百年众所周知,大乘佛教的华严宗对二程有很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古希腊哲学和朱熹未有天地理学有可能存在着某种重要的渊源过去几十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朱熹未有天地理学的研究有很大争议一些学者认为朱熹未有天地是唯心主义有神论者,而其他一些学者则认为朱熹未有天地是唯物主义无神论者[②]本文的目的是提供一个研究囷理解朱熹未有天地理学的新视角,也就是比较朱熹未有天地理学与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主要思想,并寻找二者之间的异同点以便更恏地理解朱熹未有天地理学的原本真面目。

本文的结论支持朱熹未有天地是唯心主义有神论者的观点本文认为尽管朱熹未有天地理学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有着重要不同,但是他们的本体论、宇宙论和灵魂论也有不少相似的思想他们都持有本体-现象二元论,都相信存在着一个全能的超验性神对自然世界的主宰并且都相信灵魂不灭。

本文的比较研究主要在三个方面展开即本体论、宇宙论和灵魂論(即肉体与灵魂的关系)。本文的比较研究的主要论点如下:

在本体论上朱熹未有天地的理气论与柏拉图的理念论有不少相似之处。朱熹未有天地与柏拉图都持有本体-现象二元论的观点柏拉图的理念与质料的二元论与朱熹未有天地的理气二元论很相似。朱熹未有天地強调理与气分属本体和现象两个不同的世界理在气先,理是气之本理产生气。而柏拉图认为理念和质料分属本体和现象两个世界理念是事物的绝对的普遍性本质,而质料则是事物的特殊性现象

朱熹未有天地的宇宙论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论也有很多相似地方泹也有重要不同。柏拉图称这个超验性的神为善的相或心智(nous)亚里斯多德的超验神是心智或理性神(nous),即第一动因或不动的动者。朱熹未有天地认为太极和天理是宇宙万物运动化育的超越性本原或者说,是外在于宇宙的神也就是说,太极或天理类似于柏拉图的《蒂迈欧篇》的德穆尔革神(Demiurge)、亚里斯多德的努斯(nous)或不动的动者是创造宇宙万物的动力因。而且朱熹未有天地的太极和天理既包含有宇宙和万物生成化育的所有规则和规律,包括物理学意义上的规则和规律也包含有伦理学意义上的道德规范如仁义礼智等。也就昰说朱熹未有天地的太极和天理,与柏拉图Demiurge、亚里士多德的nous一样都代表着宇宙的最高善,是宇宙万物创生的目的因

在灵魂论问题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生命由灵魂与肉体构成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只有人分有神的理性(nous),而动植物没有朱熹未有天地的“理┅分殊”概念也认为生命由天性(或天理)与形体气质所构成。朱熹未有天地的天理天性类似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而朱熹未有忝地的形体气质类似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肉体。朱熹未有天地认为人与物都分有太极或天理天性天理包括仁义礼智等伦理原则。但昰他认为人与动物有重要区别人分有较多的仁义礼智等天理,而动物与植物分有很少的仁义礼智等天理而且,就像亚里士多德灵魂中嘚理性(nous)是可以与或肉体分开的一样朱熹未有天地天性可以与形体气质分开。人死后朱熹未有天地的天性(魂气)离开形体气质,升入天上形体气质则沉降地下。

本文的第一部分首先简单地勾勒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宇宙论和灵魂论的主要观点第二部汾介绍朱熹未有天地在这三个问题上的相关思想,并比较和分析朱熹未有天地思想与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思想的异同

一、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的本体论、宇宙论和灵魂论

(一)柏拉图的本体论和宇宙论

柏拉图将以古希腊的爱尼亚学派的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万物皆变论的唯粅主义观和巴门尼德的万物不变论相结合,提出了对西方古典哲学和宗教影响巨大的理念论(theory of forms,或翻译为形式论或相论)柏拉图认为世界Φ不断变化的是现象,而永恒不变的是共相(形式或理念eidos,idea或form)。柏拉图在《巴门尼德》和《斐多篇》里详细地讨论了相论(理念论)[③]

他區分了质料和共相(形式或理念)。质料(matter)是可以用肉体感官来感知的现象或具体事物质料是可以变化或消亡的。共相或理念或形式(ideas,forms)則是同一类事物共有的绝对不变的属性或本质是肉体感官不可感知的,但是可以通过智慧或理性来理解世界上有无数的同类事物就有無数的理念或共相。每类事物都有它自己绝对的不变的属性本质,或理念或共相:大有大的相小有小的相,美有美的相善有善的相,正义有正义的相人有人的相,火有火的相水有水的相。热的东西有热的相冷的东西分有冷的相,所有的奇数都分有奇数的相所囿的偶数都分有偶数的相。很多人或很多景观看上去很美是因为这些人和事物分有了美的共相;很多人很善良是因为这些人分有了善的囲相。共相好像是模型这些具体事物和人分有了共相,就好像这些事物和人是按照共相临摹或造出来的并且,这些事物的共相与具体倳物是可以分离的

柏拉图在《理想国》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善的相他说人的眼睛视力是造物主创造的,用来观看美丽的事物的耳朵的功能是用来听的。而视力是用来看的但是我们之所以看到世界上如此多的美丽事物是因为除了我们视力和这些可见的事物的存茬之外,我们还需要一个关键的条件那就是太阳光。世间万物只有在太阳光的照射之下人的视力才能起作用,才能看见可见的事物呔阳光是连接视力与可见的世间万物的关键因素。在夜晚没有太阳光肉眼是看不见任何东西的。太阳光和视力都有点像太阳但都不是呔阳,只有太阳才是视力看见事物的真正原因人的灵魂对知识的对象的认知方式与视力看到事物的方式很相似。人的灵魂就如同人眼的視力一样知识的对象如同世间万物。人的灵魂获得真理和知识需要第三者来连接灵魂与知识的对象或启发灵魂接受真理或知识。这个潒太阳一样的东西就是善的相善的相所起的作用和太阳让视力看到可见事物的作用一样。当善的相照射在知识对象上的时候灵魂中的悝性就受到启发而能认识真理和知识。当善的相没有照射在知识对象上的时候灵魂就没有受到启发而不能认识和感知真理或知识,就只囿意见而没有理性。善的相(Form of Good,or Principle of Good)是人的灵魂获得知识和真理的原因和动力也是知识和真理产生的最终原因。善的相赋予人认识真理的朂终原因善的相是永恒的,也是超越于所有的真理和知识的也就是说,柏拉图的善的相是一个外在于人类世界的永恒而拥有绝对真理嘚神[④]

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和神学主要体现在《蒂迈欧篇》(Timaeus)。它是一篇对西方宗教和科学影响深远的作品对宗教的影响主要是通過后柏拉图主义如奥古斯丁对基督教的影响。作品中详细描述德穆尔革神(demiurge)创造宇宙和万物(包括人和动物的过程)德穆尔革神(demiurge)所创造的宇宙是按照既定的模板或共相而创造出来的。德穆尔革神即是心智或努斯(mind或nous)或共相的体现他根据自己的模板,运用四个基本元素(土火,水气),根据数学原理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了四个基本元素而创造了世界建造了太阳,地球和其他天体神并赋予了宇宙天体的灵魂,即宇宙灵魂让灵魂渗透到宇宙的每一个角落、让宇宙有序地运转的理性和和谐。宇宙灵魂就是构成各个天体的不同元素(土火,水气)之间混合的比例,以及天体运行的轨道和不同天体之间轨道的距离这些比例和轨道最终使得宇宙间各个天体的运行非常地和谐和有序。[⑤]

柏拉图在《法律篇》提出了另外一个神即努斯神(nous),或理性神柏拉图认为努斯神主宰着宇宙万物的生成和运動变化,包括天体运行和生命的生成化育没有努斯神的主宰,宇宙万物都无法生成和运动变化努斯神也存在于人的灵魂当中,是从外蔀进入人的肉体的并主宰着人体各个部位的活动。并且努斯神对人类社会有满满的关爱。努斯神是可以干预人类社会和历史的人们通过祈祷可以与神沟通。[⑥]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善的相《蒂迈欧篇》的德穆尔革神(Demiurge)和世界灵魂以及《法律篇》中的努斯神在柏拉图的鉮学体系中到底起怎样的不同作用?如何定义努斯神这些不同的神之间的关系是怎样?这些问题是研究柏拉图神学体系很困难的重要问題

对于努斯神的定义问题,大多数西方学者都将nous理解为理性和智慧也就是理性思维的能力,而与美德无关但是最近有些西方学者认為nous包含有道德内涵,也就是秩序和正义。而且nous不仅有理性和智慧的意思而且包含有美德和正义和秩序等至善至美的道德内涵。[⑦]

对于囿关nous和Demiurge与宇宙灵魂的关系问题上世纪初以来的大多数的西方学者都认为柏拉图的努斯神就是柏拉图神学中众多的灵魂的其中一个而已,洏不是一个单独地存在于柏拉图的众神之外的神而且他们认为Demiurge和nous是不是同一个神不重要。即使Demiurge就是nous在柏拉图的神学中也没有起很大作鼡,柏拉图的神学还是以灵魂(各种各样的灵魂包括世界灵魂和善的相)为主nous只是世界灵魂的一个部分而已。也就是说灵魂和共相通過提供宇宙万物的模板而创造宇宙万物,这就是亚里斯多德后来说的形式因这个观点主要是根据亚里斯多德对柏拉图相论的批评而得来嘚。

但是近年来西方学界的有一个新观点认为nous与灵魂不同它是比灵魂更高级的非物质性实在。Nous是最高超验性实在其次是灵魂,也是超驗性的实在但比nous低一等,其次才是可见的现象界的宇宙万物Nous主宰灵魂,灵魂象征着秩序可以有好秩序也可以有坏秩序,nous代表好的秩序正义的秩序,有德性的秩序有nous主宰的灵魂就是好秩序,正义的秩序没有nous主宰的秩序就是败坏的秩序。也就是说nous通过它的力量来主宰灵魂和宇宙万物,使得灵魂和宇宙万物都有好的正义的秩序这个新观点认为柏拉图的《蒂迈欧篇》中的Demiurge就是nous,两者是同一个Demiurge就是潒征着nous行使它的力量来创造宇宙万物,也就是说Demiurge或nous是完全独立于世界灵魂的创造宇宙的行动者或造物主,是创造宇宙的动力因这个demiurge或nous為后来的亚里士多德的神学奠定了主要基础。亚里士多德抛弃了柏拉图的最高神(即善的相)而将nous当做宇宙第一动因,或不动的动者吔就是上帝。换句话说柏拉图的神与亚里斯多德的神是同一个,都是nous这个神即是创造宇宙万物的形式因,也是动力因还是目的因(囿关亚里斯多德的神学,是下一节的讨论重点)[⑧]

(二)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思想的修正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相论进行了重要修正。他在《范畴篇》中批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有共相(形式)的观点亚里士多德区分了实体(substance,或ousia)和附属特征(accidental properties)。实体是那些可鉯独立存在的主体(subject)如具体的人或马附属特征是那些依附于主体而存在的特征,如人的高矮和马的颜色这样的属性离开了人和马就不能独立存在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具体的人和马才有共相(形式)。高矮大小和颜色是附属特征,是没有共相(形式)因为颜色和大尛不能独立存在,只有依附于如人或马这样的实体才有意义

并且,亚里斯多德在《形而上学》中重点研究实体和共相并对共相(形式)重新做了定义。他认为共相就是一类具体的个体所拥有的共同属性或本质人之所以为人,或者人之所以区别于人是因为人有区别于动粅的一些共同属性如果将人定义为“两条腿的动物’,以区别于“四条腿的动物”那么“两条腿的动物”就是人的本质,也就是人的囲相(形式)两条腿的动物恰好也是人这个物种(species)的定义。也就是说共相(形式)类似于物种的定义。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推导出一个重偠结论:即共相(形式)是存在于现象界并与质料是融合在一起,或相辅相成而不可分离的这点与柏拉图认为共相不存在于现象界而昰与质料相分离的观点大相径庭,这也是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相论的最重要的修正之一[⑨]

亚里斯多德在《物理学》第二卷第三章研究事粅的运动变化与原因。他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和生成是可以由四个原因来解释的结论:形式因(formal cause)质料因(material cause),动力因(efficient cause)目的因或功能洇(final cause,或functional cause)。形式因类似于柏拉图的共相或形式质料则类似于柏拉图的质料。他用一团没有形状的铜材料变成铜雕像的变化过程来说明导致这個变化的四个原因没有形状的铜是雕像的原材料,也就是质料而雕像的形状就是形式或相。因为形状的改变铜材料就变得雕像。铜材料是雕像的材料来源是质料因。工匠是直接将铜材料作成雕像的人是动力因。形状是关键形状是规则,是形式或共相所以形状昰导致铜材料变成雕像的形式因。而雕像的功能是来做展览给人看的展览目的是目的因或功能因。[⑩]

亚里士多德重新在《形而上学》第┅卷和第十二卷10章专门批评柏拉图的相论他认为柏拉图的相不能解释万物的运动和生成化育,因为相只是为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提供模板即形式因,而不能作动力因因为相与具体事物相分离,相不能直接作用于具体事物而改变事物的生成化育柏拉图的善的相可能是包含着宇宙创造和万物生成化育的所有规则和规律的模板,但是善的相没有提供创造宇宙的动力因和目的因也就不能解释宇宙万物是如哬创造生成的。

亚里斯多德重新构建了柏拉图的理性神学即善的相。亚里斯多德认为柏拉图的神学包含两个神最高神是善的相,而nous只昰一个低级神亚里斯多德反对柏拉图将善的相看作是最高神,因为有很多不同的善所以很难有一个共同的善的相。

亚里斯多德在《形洏上学》第八卷认为宇宙万物中每一个物体的运动都是由其他物体的运动所带动的每一个物体都是有生命的,每一个物体的运动只能推動一些物体在一定的时候运动那个推动其他物体运动的物体要么由于某些原因慢下来,要么就停止运动或消失了如果没有一个永恒地嶊动着所有物体运动的力量,宇宙的运动就会在某个时刻停止下来但是宇宙的运动是永恒的,如果宇宙运动要永远保持下去就必须有┅个不需要其他物体来推动但却是永远地推动着其他物体运动的动者,这就是不动的动者(unmoved mover)或第一动因(first cause)。这个永恒且不动的动者嶊动了宇宙中日月星辰等天体的季节性的永恒变化和运动后者又推动地球上动植物的生成化育和运动。亚里斯多德的不动的动者是源自於柏拉图《法律篇》第十卷中的有神性灵魂或努斯(nous)的自我运动是宇宙运动的第一动因的论点[11]

再者,亚里斯多德引入目的论以及潜能(dynamis戓potential)和生命动力源(energia或entelechy)两个重要概念。他认为自然界每个事物都包含潜能和生命动力源两个部分生命动力源本身含有既定的内在目的,最終将生长成完全的个体实现其既定的内在目的。生命动力源类似于共相(形式)而潜能类似于质料,是促成生命动力源实现其内在的既定目的所必须的物质条件比如人和动植物都包含有生成动力源和潜能,使得人和动植物都从很小的胚胎长成完整的个体人和动植物嘚生成动力源就是灵魂,而潜能就是人和动植物的肉体与精子和种子等从现代人的经验来看,潜能似乎先于生命动力源比如先有精子囷种子这样的潜能,才有精子和卵子结合生成胚胎再成长为成年个体才有种子发育生长为完整的植物。但是亚里士多德认为生命动力源茬时间上先于潜能潜能总是由另一个实现内在目的成熟个体生成,如作为实现了内在目的的谷物生出作为潜能的种子种子才能发育生長为完整的谷物;只有先有实现了内在目的的人(也就是完整的成年人),才能生出精子这样的潜能然后才有精子与卵子结合而生长发育成为实现的成年人。

有两个原因使得亚里士多德认为生命动力源在时间上先于潜能第一,生命动力源包含所有事物(也就是潜能)运動变化是最终目的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生命动力源是造成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也就是目的因,所以生命动力源在时间上是先于潛能的第二,所有包含潜能的事物都是不完美的都是可以变化或消亡的,而纯粹的生命动力源是永恒的东西是不会改变或消亡的,所以永恒不变且完美的东西一定是在时间先于可以变化或消亡且不完美的东西[12]

依此类推,就可以推导出一个结论:宇宙万物都是质料和共楿(形式)组合而成即同时包含有潜能和生命动力源,所以是不完美的是可以被破坏和改变的。每个潜能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生命动仂源的既定的内在目的宇宙万物都是朝着由一个外在于宇宙的神所预定的目的而生成运动变化。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个神就是阿纳萨戈拉斯(Anaxagaras)所说的宇宙万物的主宰或本原即理性或心智或努斯(mind或nous)。理性神通过自身的理性思维而推动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运动它让宇宙万物都有一个既定的目的或功能,以实现有条不紊的宇宙秩序理性神如此的安排宇宙万物使得每个潜能按照从高级到低级的顺序,朝著既定的最终目的而生成化育和运动也就是说,理性神推动地球太阳和其他天体沿着既定的轨道运动,而后带动地球上四季的变化洅促进生命的产生和运动变化,让人和动植物都按照内在于每个个体的生命动力源(entelechy)中的既定目的而有秩序地生长发育并且和谐地相互交往,最终实现理性神所设定的最高善理性神为了共同善而主宰宇宙,并为宇宙提供秩序就像军队里的将帅为了共同目的而统领军隊为军队安排秩序一样。这个神是最完美最纯粹且永恒的生命动力源(entelechy)类似于朱熹未有天地所说的太极和天理,没有质料不是潜能,不会被破坏和改变是所有宇宙万物中的潜能所追求和模仿的对象,也就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目的因[13]

并且,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神(nous)就昰推动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第一动因或不动的动者。换言之nous既是宇宙的模板,也是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最终推动力还是宇宙万物追求的最高善。也就是说nous既宇宙创造的形式因,又是动力因也是最终的目的因。[14]

所以亚里斯多德的神学要比柏拉图的神学更完善亚里斯多德的理性神就是善本身,理性神和善本身是同一个神的统一体而不是柏拉图的善的相。亚里士多德认为作为宇宙本原的理性神(nous)玳表着宇宙的最高善这与下面要讨论的朱熹未有天地关于宇宙本原的太极和天理就是体现着最高善,即仁义礼智有着很大的相似性。

(三)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

柏拉图在《斐多篇》里通过苏格拉底的话第一次提出人的灵魂不朽的概念。苏格拉底用相论来解释靈魂不灭的论点苏格拉底认为肉体与灵魂的关系就是质料与形式的关系。他认为灵魂只是含有理性部分而认为激情和欲望来自肉体。禸体是会腐败消亡的而灵魂主宰肉体,是不朽的

苏格拉底强调灵魂是肉体的共相或形式(form),而肉体是分有了灵魂的质料(matter)而肉體作为质料原本没有生命,分有了灵魂的形式才有生命也就是肉体与灵魂的结合才产生生命,或者说灵魂是肉体生命的最终驱动力。靈魂和肉体的关系与美的共相和具体的美如美女或风景的美的关系是一样就像美的共相或形式与具体的美的关系是绝对对立的,不可相嫆的一样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也是绝对对立的,不可相容的即然肉体是会死亡的,那么灵魂就绝对是不会死亡的所以,灵魂是永生不滅的不会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消亡。[15]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一个新的灵魂观。他修正了苏格拉底的灵魂理论《理想国》里灵魂论囿两个重要特点:第一,柏拉图将灵魂分成三个部分理性(nous或reason),勇气(spirit)和欲望(appetite)他的灵魂论增加了一个新的功能,即勇气勇氣的功能是尊重别人或取得别人的尊重。第二柏拉图在《理想国》将理性对勇气和欲望的主宰和统摄与人的正义与幸福生活联系在一起。理性是灵魂里三者中最重要的部分理性主宰和统摄并协调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当理性主宰和统摄着勇气和欲望人的灵魂就是有秩序和有正义的,人就可以过上正义和幸福的生活反之则不然。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是古希腊灵魂论研究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基督教神学嘚灵魂论有深刻的影响。他的灵魂论建立在柏拉图的灵魂三分论的基础上他将灵魂分为三个不同等级的功能。他认为植物的灵魂只有提供最低级的营养性功能;动物的灵魂提供营养性的功能以及能够感知自然世界的感官性功能而人类的灵魂是最高级的,它不仅有营养性功能和感官性功能而且还有最高级的理性思维功能(intellect或nous),即心智动物和人都有感知和想象的能力,但只有人有心智所以才有思维嘚活动。[16]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第三卷第5章是有关灵魂不灭的著名篇章亚里斯多德在这个只有半页字的章节中含混地说明了心智如何運作,为后世留下很多疑问和争议亚里斯多德说心智有两个部分,一个是被动心智(passive intellect)一个是主动心智(active intellect)。被动心智是一种被改变的能仂或功能主动心智是一种创造性的能力和功能。相对于被动心智主动心智是与肉体相分离的,纯粹的不可能被改变的。也就是说被動心智是肉体的或者是与肉体混合的,可以被改变的亚里斯多德还说主动心智的创造性功能就好像太阳光照在潜在的颜色上,而使得潛在颜色变成实际的颜色他并且说主动心智是不随肉体消亡而消亡的,是永生不灭的[17]

后世很多基督教神学家例如中世纪的阿奎那将亚裏士多德有关主动心智的不朽性与他的《物理学》和《形而上学》中的第一动者或不动的动者联系起来,认为亚里士多德的主动心智支持基督教的上帝的存在和灵魂不灭论[18]

二、朱熹未有天地理学及其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异同

朱熹未有天地的理学是宋明理学的集大荿。朱熹未有天地继承了北宋主要儒学家的哲学思想包括周敦颐的太极学说,以及张载的太虚-气二元论、程颐程颢的理气论

北宋哲学镓张载对朱熹未有天地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张载持有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类似的本体-现象二元论他认为天、神、太虚都是指同一个夲体,天性与太虚一样也是等同的本体。他们都是万物生成化育的最终动力和源泉气则是现象界的万物生成化育的基本材料,万物生荿化育都离不开气的变化用张载的话说,“散殊而可象为气清通而不可象为神”(太虚和神,是看不见的不可象的,而气是现象界嘚是可见,可象的)(《正蒙太和》)

张载认为人的生命是由来自本体界的太虚与现象界的气结合而形成的。人的天性就是来源于本體界的太虚每个人的天性就是每个人在自然世界中分有的太虚。天性就是太虚在自然世界里每个个体中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说,太虚既超越于气(transcendent)又以天性的形式存在于气,呈现于气中(immament)他说:“天性在人,犹水性之在冰凝释虽异,其实一物也”(《正蒙诚明》)(太虚与人的天性的区别就好像液态的水处于稀释的状态但遇到降温,就凝结成冰后的区别一样其实太虚与天性是同一种东西,就像沝与冰是同一种的东西一样只不过状态不一样而已)。[19]

张载并且认为天性就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体现人活着时候,性与气相聚集着这時候的个体自我意识存在着,当人肉体死亡之后性与气则相分离,但是人的天性会回到太虚世界而继续存在着(“聚亦吾体散亦吾体,知死之不亡者可以言性矣”)(《正蒙太和》)。所以“道德性命是长在不死之物也己身则死,此则长在”(人的天性就像是太虛一样,不生不灭永远地存在着)(《经学理窟·义理》)。

程颐程颢的理气论对朱熹未有天地的思想也有很大影响。二程认同张载的呔虚与气的本体现象二元论他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天理天理是宇宙万物的终极本源,也就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即类似于张载的呔虚和天性的概念,也类似于先秦儒家的天道概念天理是形而上的本体,气则是形而下的现象宇宙万物生成化育都是气的变化的结果,而现象界万物生成化育的最终来源是天理和天道天理天道和天性都是天和神的体现。他们认为天理天道是气的创造者气本身不会创慥世界,必须出自于天理天道天理天道是永远存在不会消亡的,而气是经常周而复始地生成变化产生后又再消亡,消亡后再产生比洳程颐说:“天地间如洪炉,虽生物消烁亦尽况既散之气,岂有复在天地造化又焉用此既散之气?其造化者自是生气…天地之化,洎然生生不穷更何复资与既毙之形,既返之气以为造化?…近取诸身百理皆具,屈伸往来之义只于鼻息之间见之,往来屈伸只是悝”[20]

程颐程颢的天理有三个含义:

第一,天理是宇宙万物的终极本原和创造者就是神的体现。按照二程的话说“万物皆只是一个理。”程颐在《伊川易传》中强调天理能够支配和主宰宇宙万物所以天理既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又是主宰者。

第二天理还是规范人的行為的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原则的总称,是社会伦理秩序或礼教的总称也就是说,理是人之所以为人或人之所以区别与禽兽的仁义礼智等朂基本伦理准则,天理就是建立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五伦的儒家社会伦理纲常秩序所以程颐写道:“上下之分,尊卑之义理之當也,礼之本也”所以天理就是神圣化了的儒家伦理纲常,就是天经地义的绝对真理类似于基督教旧约的十诫,也就是宇宙中的绝对善[21]

第三,天理与先秦儒家的天类似是有目的、有灵觉的,可以干预人类社会也就是宇宙万物的主宰者。所以程颐说“天,专言之則道也天且弗违是也;分而言之,则有形体谓为天以主宰谓为帝,以功用谓之鬼神以妙用谓为神,以性情谓之乾”[22]

(一)朱熹未囿天地的本体论:太极、理与气的关系

朱熹未有天地的理气论是他的本体论。他认为气是建构自然世界的基本物质元素也就是水、木、汢、火、金等五行。而理则是不同的五行元素之间相搭配相结合而构成宇宙万物的规则和规律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一组事物的普遍性本质,而质料则是分有理念的本质是事物的具体表现。朱熹未有天地对理气关系的理解与柏拉图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理念(共相)与质料的關系有不少相似之处这个相似性可以从三方面看出:第一,朱熹未有天地认为理在气先理产生气。比如朱熹未有天地说:“太极只昰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动而生阳,亦只是理靜而生阴,亦只是理。(引者按:“。。”表示表示引者省略了中间一段不重要的话下同)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悝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有是理后生是气。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伊川说的好曰‘悝一分殊,’和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在人则有各自有一个理。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23]

第二,朱熹未有天地继承二程嘚理无存亡的观点认为太极和天理是永恒的存在,物有生灭理无生灭。比如朱熹未有天地的《知言》卷一说:“生聚而可见则为有,死散而不可见则为无夫可以有无见者,物之形也物之理则未尝有无也。”[24]所以太极和天理的永恒性与张载的太虚也是一样的

第三,就像柏拉图认为理念(共相)与质料可以分离一样朱熹未有天地也认为理与气是可以分离的。比如他认为理与气的关系就像是江水与盛沝容器的关系,理或性必须在气上面安顿没有气,天理天性就没有地方安顿就不能来到这世界中存在。就像是没有盛水容器来盛水沝就不能被带回家(天命之性,若无气质却无安顿处。且如一勺水非有物盛之,则水无归者)[25]

不少国内学者出于各种原因经常把太極或天理解释为在世界之内,先有世界才有太极和理这是不准确的。还有一些学者把朱熹未有天地的天理看作是社会发展规律这也是鈈准确的。[26]朱熹未有天地的天理是超验性的存在是在宇宙和地球存在之前就有的天理。而不是后天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而产生嘚规律

朱熹未有天地的宇宙论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论有不少相似之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宇宙本原都是来自于一个蕴含各種生成化育所需的规则规律的理性神或心智(德穆尔革神或努斯)也就是说,努斯是宇宙万物生成化育的模板是创造宇宙万物的形式洇。朱熹未有天地的宇宙论把太极和天理比喻为蕴含宇宙万物生长化育所需要的各种物理规则和伦理规则的种子就像种子发芽成苗一样。天理有绝对不变的属性和本质天理在气产生之前就规定和规范了气的形体,而不是由气质来规定和规范天理的变化他说天地万物中嘚人物草木禽兽的出生,都必须依靠相应的种子发育而成如果没有种子,就不可能平白无故地生长发育出人物草木禽兽这些种子包含著不同生命的规律和规则。宇宙天地万物被创造之前也有一个类似种子的终极本原。这个推动宇宙创造的种子蕴含着所有有关宇宙天地萬物被创造和运行的总规律和总规则这个宇宙万物的种子就是太极。没有这个种子就没有宇宙的创造,就没有天地万物的生成化育(“只此气凝聚处,理便在其中且如天地间人物草木禽兽,其生也莫不有种,定不会无种子白地生出一个物事这个都是气。若理則只是个净洁空阔的世界,无形迹他却不会造作;气则能酝酿凝聚生物也。但有此气则理便在其中。”)[27]

也就是说朱熹未有天地认為太极是宇宙万物的超验性终极本原,也就是天理是宇宙天地万物产生的模板或天理。宇宙天地万物是根据天理而创造出来的换言之,太极和天理和张载的太虚一样是在宇宙或世界之外,而不是在世界之内是气的终极源泉。

朱熹未有天地的宇宙论在《太极图说解》體现得更加清楚朱熹未有天地对周敦颐《太极图》的阐释,体现了周敦颐《太极图》原本的宇宙论与二程的理气二元论相结合的结果《太极图说解》开头说道:

无极而太极。上天之载无声无嗅,而实造化之枢纽品汇之根也。故曰:无极而太极非太极之外,复有无極也

朱熹未有天地这里说,太极是形而上的本体太极就是蕴含宇宙创造和万物化育的各种各样的规则规律,也就是宇宙万物生成化育嘚最终本原朱熹未有天地在给陆象山的信中解释说极就是标准,太极就是宇宙万物的最终标准“极是名此理之至极,中是状此理之不偏虽然同是此理,然其名义各有攸当虽圣贤言之,亦未尝敢有所差互也如皇极之极,民极之极乃为标准之意。”[28]

也就是说朱熹未有天地的宇宙生成论强调宇宙万物是由类似于种子的太极和天理所生成化育出来的,即宇宙本身是由先于宇宙而存在的类似于种子或模板的太极和天理所创造出来的并且朱熹未有天地强调太极是创造宇宙万物的标准。朱熹未有天地对太极描述和定义类似于柏拉图《蒂迈歐篇》中创造宇宙万物的理念(或共相)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形式因。

朱熹未有天地认为无极是修饰太极的形容词无极的意思是無形不可象的,没有形状也没有声音没有味道(“无方所,无形状无声臭”)。“无极而太极”的意思是无形无声无臭无踪无影的太極也就是,朱熹未有天地将无极解释为太极的修饰词这一点成为他与陆象山的心性论一个重要的争执焦点。[29]换言之太极与《易经系辭传》中“神无方,易无体”的神和易同一个意思太极与神和易一样,都是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外的

太极和天理所设定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按照特定的比例来结合水、火、木、金、土等五行,以便创生宇宙万物朱熹未有天地在《太极图说解》中写道:

盖五行异质,四時异气而皆不能外乎阴阳;阴阳异位,动静异时而皆不能离乎太极。至于所以为太极者又初无声臭之可言,是性之本体然也天下豈有性外之物哉!然五行之生,随其气质而所禀不同所谓“各一其性”也。各一其性则浑然太极之全体,无不各具于一物之中而性の无所不在,又可见矣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吔就是说阴阳之气的相互交感和作用而产生水、火、木、金、土等五行,五行之间再以不同的形式和配比相结合即所谓“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从而产生天地万物,以至变化无穷可以看出,朱熹未有天地的“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与柏拉图的《蒂迈欧》中的德穆尔革神(Demiurge)将水、土、火、气等四元素按照数学比例凝合在一起,而创造了宇宙万物的情形非常相似所以有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的五行与古唏腊的四元素非常的相似。[30]

朱熹未有天地认为天理和太极不仅为宇宙万物的生成化育和运动设定标准和模板太极和天理并且无时无刻不嶊动着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是宇宙万物生成化育和运动的最初始和最终的推动力他用人跨马的比喻来形容理对气的推动和主宰作用。鼡他的话说“有这动之理,便能动而生阳有这静之理,便能静而生阴…太极力也动静气也;气行则理亦行,二者常相依而未尝相离吔太极犹人,动静犹马马可以载人,人所以乘马马之一出一入,人亦与之一出一入”[31]

同样地,朱熹未有天地在《太极图说解》也寫道: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太极之动静,是天命之流行也所謂“一阴一阳之谓道。”诚者圣人之本,物之始终而命之道也。其动也诚之通也,继之者善万物之所资以始也;其静也,诚之复吔成之者性,万物各正其性命也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命之所以流行而不已也;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分阴分陽,两仪立焉分之所以一定而不移也。盖太极者本然之妙也;动静者,所乘之机也太极,形而上之道也;阴阳形而下之器也。是鉯自其著者观之则动静不同时,阴阳不同位而太极无不在焉。自其微者而观之则冲漠无朕,而动静阴阳之理已悉具于其中矣。。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生焉。。

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朱熹未有天地的太极就是天理,就是主宰和規范着宇宙生成和万物化育的规律就是宇宙生成和万物化育的本体,或张载的太虚宇宙万物生成化育都是来源于太极和天理。太极和忝理的活动就产生了阳气静止则产生了阴气,一动一静相互影响,阴阳互为动静的规律或频率也就是太极之理也就是《易传》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32]

虽然万物的动静不同时候发生阴阳之气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但是太极和天理是永恒的无时无刻不在规范着主宰著万物的动静,推动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虽然太极无形无象,冲漠无朕但是万物的动静和阴阳的规律,都包含在太极和天理中气化嘚万物运动万千变化,有生有灭但是太极和天理随时推动和主宰着万物生成运动变化,永远都在场永远都不缺席。所以可以说太极即是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本原,也是万物生成变化的永恒的推动力类似于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动因或不动的动者。

朱熹未有天地还将仁与怹的宇宙论相联系在一起朱熹未有天地认为仁包含着万物生长化育的原动力,也就是生生之理也就是说,仁就是道体就是天的创造苼命的原动力。这个说法来源于《易传》的“天地之大德曰生”董仲舒后来又把天的生生之大德比喻成天有仁爱之心。他说:“仁天惢也。”[33]周敦颐《通书·顺化》也说:“天地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成,义也。故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

朱熹未有天地将太极和天理等同于天地之心好像是天地拥有人那样有灵觉能思考的心智。朱熹未有天地说天地之心有四德即元亨利貞,与人心所体现出来的仁是对应的人的天性或人心也有四德,即仁义礼智[34]

当朱熹未有天地的学生问仁者是否就是天地之心?朱熹未囿天地的回答是:“天地之心只是个生。凡物皆是生方有此物。。人物所以生生不穷者以其生也。才不生便枯杀了。这个是统論一个仁之体其中又有节目界限,如义礼智又自有细分处也。”[35]也就是说仁就是天地生物之心,是生命的原动力和源泉

朱熹未有忝地又说,“天地生物之心是仁;人之禀赋接得此天地之心,方能有生故恻隐之心在人,亦为生道也”[36]也就是说,天地生物之心就昰仁就是太极和天理天性,就是生生之理就是万物生长化育的原动力。

也就是说太极和天理不仅是宇宙万物生成变化和运动的形式洇,也是宇宙万物生成变化和运动的动力因这个动力因类似于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动者或不动的动者。

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在《Φ国人的自然神学》一书中所认为的理学是超验性的自然神学,这个超验性的神就是早期儒教的天也是后来理学的天理和太极。天和悝存在于世界之外也存在于世界之内,并且是至善至美的象征和体现他将理在气先解释为宇宙万物都是由质料(即气)和理所构成,所有的质料都是同样的只是因为秉赋有不同的理而显示出各自的不同。并且这些宇宙万物的质料本身也是来自于天理因为天理为质料嘚构建提供了组织原则或形式(organizing

并且,莱布尼茨认为太极和天理是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最初始的推动力宇宙万物中生成变化的动力和道德规范都是从天理和太极衍生出来的,并且受天理支配和控制的而且这些宇宙万物因为分有了天理和太极,也就是分有了神的本质所鉯拥有运动变化的活力。也就是说天理充满了宇宙万物,或天理体现在宇宙万物中而万物也存在于天理当中。也就是说天理和太极與巴门尼德的“一”,古希腊哲学家Anaxagoras的nous以及亚里士多德的生命动力源(entelechy)都是同一个道理。[37]

(三)天理天性的道德内涵

天理除了是宇宙萬物生成化育的最终原动力以及为宇宙万物生成变化提供模板之外天理还有具体的道德内涵。朱熹未有天地继承了先秦儒家和二程关于忝是道德至善的体现的观点先秦儒家认为天为人类制定道德标准。所以周武王认为“天命靡常”“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他坚信自己昰奉天命讨伐纣王

朱熹未有天地将仁义礼智等道德伦理上升为神圣的天理天道来信仰。因为人是由神圣的至善至纯的天理进入宇宙与肉體之气相结合所以人心秉承着神圣的天理。朱熹未有天地将进入人体与形体气质相结合的天理称为天性

他在解释《中庸》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谓道”时说人和动物植物从天那里所禀受的天理就是叫性,而天理或天性的道德内涵就是仁义礼智信等五常之德天理天性就是天落实在人心里的命令,或道德律令(“性,即理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于是人物之苼,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38]

那么,什么是仁仁义礼智这四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朱熹未有天地在《论語集注》中解释仁的时候说:“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39]换句话说,所谓的爱之理就是一个存在于超验世界的抽象的爱的概念,或臸善的概念而爱则是超验性的至善的概念在人身上的体现,也就是说爱是仁之用。

朱熹未有天地的超验的抽象的爱之理(或天地之心)对应于人身上的爱或仁之用与苏格拉底在《斐多》中的回忆说很相似。苏格拉底说人之所以有善和美的概念(form of good和form of beauty)是因为在人的灵魂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就有一个超验性的至善至美概念,当人说一个人很善或一个事物很美是在回忆灵魂里那个超验性的至善至美概念,戓者说是在和灵魂里那个超验性的至善至美概念做比较

朱熹未有天地认为仁包容义礼智三者。或者说义礼智是从仁流动出来的理所以仁义礼智等四德是浑然一体的。他用身体与手脚的关系来比喻天理天性与仁义理智的关系他说天性是身体,仁义是左右两手而礼智是咗右两脚。太极和天理与仁义礼智都是浑然一体的。[40]

用朱熹未有天地的话说:“天理之浑然既谓之理,则便是个有条理的名字故其Φ所谓仁义礼智者合下便有一个道理,不相混杂以其未发,莫见端绪不可以一理名,是以谓之浑然非是浑然里面都无分别,而仁义禮智却是后来旋次生出四件有姓有转之物也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理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性是太极浑然之体,本不可以以洺字言但其中含具万理,而纲领之大者有四故名之曰仁义礼智。”[41]

他又说仁义礼智就像四个谷物种子而恻隐之心、羞愧之心、恭敬の心、是非之心则是心之用,是仁义礼智四个种子生出了的苗[42]他引用二程的话“心臂如谷种,生之性便是仁”来说明天理天性与仁的关系[43]朱熹未有天地又说,“仁义礼智皆天所与之良贵。而仁者天地生物之心得之最先而兼统四者”,所谓“元者善之长也”[44]

朱熹未囿天地把天理和仁义礼智比喻成待发育的种子,与孟子在夜气说中把人的天生善性比作“牛山之木”的“萌蘖”基本是一致的[45]孟子也认為天是至善至美的体现,人的最高目的是要实现天的至善至美的目的所以,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尽心上》)。根据已故美国著名汉学家史华慈(Benjiamin Schwartz)的解释,这句话重新确认了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强调的人心所禀受的仁义礼智等四端只是潜在的善(potentialiality)而不是完全实现了的善。人只有尽心地修身养性才能完全实现心的潜在的善才能事奉天,也就是与天的纯然善合二为一[46]所以说,朱熹未有天地的“万物各具一太极”的“理一分殊”思想继承了先秦儒家的同┅思想朱熹未有天地认为万物一体,宇宙万物也都禀受同一个太极和天理他们都有同样的善的潜能,所有宇宙万物生成化育都是为了┅个同样的目的那就是要实现天和天理的至善至美的最终目的,即仁义礼智也就是说,朱熹未有天地的“理一分殊”类似于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万物的生成化育都有一个目的因或功能因,每一个事物(包括人)的潜能都朝着一个共同目的而变化运動最终就是实现理性神(nous)所体现的至善至美的宇宙最高目的。

总而言之朱熹未有天地对太极和天理的理解至少有三层意思:

第一,呔极或天理是世界的终极本原和原动力用朱熹未有天地的话说,“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也就是说,太极是宇宙和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换言之,太极天理类似于亚里士多德的推动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动力因或者说,第一动因

第二,太极或天理还体现為天为宇宙万物的生成运动变化所制定的物理学意义上的规则和规律这些规律包括天体运行的规律、四季变化的规律。用朱熹未有天地嘚话说理在气先,“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也就是说理为气提供规则规律,气根据理而生成或者说,太极和天理像是┅个种子生长成为宇宙和天地万物。换言之太极天理类似于柏拉图《蒂迈欧》中按照自己的模板创造宇宙的德穆尔革神,或是亚里士哆德所说的提供创生宇宙万物形式因的努斯神

第三,太极和天理也为人类制定了最高伦理道德原则比如仁义礼智和三纲五常。并且太極和天理是有意志的有灵觉的天地之心可以无时无刻地干预着人世间的事务,类似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体现最高目的因的努斯神也类姒于基督教的上帝,以便维护这个世界的普遍性伦理道德规范或最高善。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太极和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最终目的因。

簡言之,朱熹未有天地的太极和天理与亚里士多德的努斯神都是宇宙万物的最终推动者或第一动者;宇宙万物都分有太极和天理或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生命动力源(entelechy),这些内在于宇宙万物的太极天理或生命动力源为宇宙万物提供生成化育和运动的模板和规律规则以及最终目的或最高善。

明末清初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正是从亚里士多德学说的角度来对宋明理学特别是朱熹未有天地的宇宙生成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怹认为宋明理学中的太极和天理不可能是宇宙的本原,他认为理学的理是事物的附属之理不能作为创造宇宙的原动力的,也就是动力因而且利玛窦认为天理没有动静,没有灵觉也没有人格化的意志和目的,所以也不能作为宇宙主宰者他认为基督教的上帝创造世界既囿动力因和目的因,也有形式因所以是更完美的信仰。[47]

实际上利玛窦对宋明理学的太极和天理有很大的误解。可以从两方面看:

其一他错误地将朱熹未有天地的理解释为类似于白马的颜色这样有附属性属性,或用他的话说是“虚理”,而不是将朱熹未有天地的天理解释为马的本质或本原而实际上朱熹未有天地的天理是宇宙和万物的本质,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话说是创造宇宙万物的形式因。

其二利玛窦说朱熹未有天地的天理完全没有灵觉和意志也是不准确的。诚然朱熹未有天地有时将天解释为没有灵觉和意志的天理,将天与天悝等同比如朱熹未有天地在《论语集注·八佾第三》说:“天,即理也。”[48]

但是利玛窦并没有注意到朱熹未有天地和二程对天的理解的叧外一个方面,即他们经常将天和天理区别开来而认为天是有灵觉的,而天理没有灵觉《尚书·皋陶谟》的“天叙有典…天秩有礼…天命有德…天罚有罪”就是把天表述为一个可以为宇宙万物制定秩序,可以给人类立下道德律令并且可以惩罚有罪的全能全知至善至美的慥物主。这个天是有意志有灵觉的天二程和朱熹未有天地对天的概念也体现了他们继承了《尚书》中有灵觉的天。

程颐认为天、天道、渧、神、鬼神、天性都是指同一个超越性的对象他说:“天,专言之则道也天且弗违是也;分而言之,则有形体谓为天以主宰谓为渧,以功用谓之鬼神以妙用谓为神,以性情谓之乾”[49]而且人心与天性,天理都是同一样东西心就是人体中存放天理和天性的地方。(“心也性也,天也一理也。自理言而谓之天自禀受而言谓之性,自存诸人而言谓之心)[50]他又说:“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51]

朱熹未有天地对天的理解与二程和先秦思想家的理解是基本一致的朱熹未有天地很多时候也说天理出洎于天,或者天产生天理也就是认为天是有灵觉有意志的全能全知的造物主。比如他以下的话:

“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倳者也性则心之所具至理,而天又理之所从以出者也”这里的天就是理产生的场所,是制定天理的行动者[52]

“天命者,天之所赋之正悝也知其可畏,则其戒谨恐惧自有不能己者。而付异之重可以不失矣”[53]天命就是天所制定并赋予人类的天理,也就是说天也是有主观知觉的行动者,才能为人类制定天理天所制定的天理值得人类畏惧。

当他的学生又问天是否像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忝佑民作之君”“作善则降百善,作不善则降百殃”具有意志和有主宰能力能够无时无刻不干预人间事务,朱熹未有天地回答说这些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说天就是理,就是天命虽然天不能像人那样的思虑,但是天的意志和命令可以从世道的气运盛衰循环来判断天要降非常之福祸于世界,必然生出非常之人来完成天的使命伏羲轩辕黄帝降生于世,商汤王周文王带来的改朝换代齐桓公晋文公的称霸Φ原,都是天的意志的体现都是天命天理的体现。并不是说天上有一个人在上面发号施令评判人间罪恶,但也不能说天没有主宰和干預人间事务的能力[54]

(四)人性和动物之性的区别

朱熹未有天地在《太极图说解》认为人和世间万物都或多或少的禀受着太极和天理。而忝性指的就是人和动物所禀受的天理也就是落实到人和动物身上的太极或天理。所以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太极或天理

五行之生也,各┅其性五行具,则造化化育之具无不备矣故又即此而推本之,以明其浑然一体莫非无极之妙;而无极之妙,亦未尝不各具于一物之Φ也。然五行之生,随其气质而所禀不同所谓各一其性也。各一其性则浑然太极之全体,无不各具于一物之中而性之无所不在,又可见矣。盖合而言之,万物统体一太极也;分而言之一物各具一太极也。

朱熹未有天地认为人是由天理和气相聚合而产生的忝理是由外在于宇宙的地方来到宇宙中与由阴阳二气化生而成的形体气质相结合,就产生了人阴阳二气的感应结合之后产生形体气质,忝理才会附着到形体气质之上也就是仁义礼智等天理才能停泊在气上。(“人之所以生理与气合而已。天理故浩浩不穷然非是气,則虽有是理而无所凑泊故必二气交感,凝结生聚然后是理有所附着。凡人所能言语动作思虑营为,皆气也而理存焉。故发而为孝悌忠信仁义礼智皆理也。”)[55]

朱熹未有天地这段有关人的构成的表述与明显受张载的影响也与苏格拉底在《菲多篇》中有关人的由肉體和灵魂所构成的表述很相似。

朱熹未有天地认为人既禀受有阴阳五行之气所以有情绪与欲求,人也禀受了太极的精华也就是天理。洏人心就是禀受太极精华的部位所以,人心能够分辨善恶能够思维。如果人不能够用天理来压抑自己的情和欲则与禽兽相差不远。聖人是人中最有灵性最有悟性的不需要修身养性就可以自然地可以得到太极的整全,就可以自然地抑制自己的情欲也就是获得中正仁義之道;而君子只是得到一部分太极,所以君子之道天理需要修身养性,才能得到上天的保佑和庇护而小人不懂上天的道,总是与上忝的道相悖逆所以非但得不到上天的庇护,还可能得到上天的惩罚(“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此言众人具动静之理而常失之于动也。盖人之生莫不有太极之道焉。然阴阳五行气质交运,而人之所禀独得其秀;故心最灵而有以不失其性之全,所谓天地之心而人之极也。。人极不立,而违禽兽不远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矣,而主静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盖人禀阴陽五行之秀气以生而圣人之生,又得秀之秀者是以其行之也中,其处之也正其发之也仁,其裁之也义。”)(《太极图说解》)

朱熹未有天地在《太极图说解》的“万物各具一太极”的论点推到极致就是人与动物和植物似乎都有完全相同的天理天性。所以就有朱熹未有天地的学生提出“枯槁有性否”的问题朱熹未有天地的回答是枯槁与人一样都禀受有五常之性。这似乎与儒家传统中人为万物之靈的观点相矛盾但是正如陈来先生所说,这种矛盾是不存在的朱熹未有天地早期是用人与动物所禀受的天理相同而禀受的气质不同论點来解释人与动物的区别,即所谓“理同气异”的论点而后朱熹未有天地又提出人与动物所禀受的气质不同而导致人与动物所禀受的天悝也不同的论点来解释,也就是“理异气异”的观点朱熹未有天地认为人所禀受的气质清晰光明,而动物所禀的气质浑浊昏暗朱熹未囿天地认为虽然人与动物和植物都分有同样的太极和天理,但是因为所禀受的气质很不相同所以人与动物和植物所禀受的天理的质和量吔有很大区别。人对五行之气的禀受对应着五常或四德等天理的禀受如木气多则偏仁,金气多则偏义但这并不是说人所禀受的是仁义禮智等四德,而动物所禀受的只是其中的三德或二德而植物只禀受一德。朱熹未有天地认为人与动物和植物都禀受的四德但人禀受的㈣德在质和量方面都大大优于动物,而动物所禀受的四德的质和量则大大优于植物[56]

朱熹未有天地又写道:“天之生物,有血气知觉者囚兽是也,有无血气知觉而但有生气者草木是也,又生气已绝但又形质臭味者枯槁是也。是虽其分之殊而其理则未尝不同。但以其汾之殊则其理智在是者不能不异。故人为最灵而备有五常之性禽兽则昏而不能备。草木枯槁则有并与其知觉而亡焉但其所以是物之悝则未尝不具耳。”[57]

朱熹未有天地认为人是天下最有灵性的生物因为人的形体得到阴阳五行之气的最中正的配比。人的头圆像天一样足平像大地一样平整端宜,所以可以接受天理所接受的天理没有受到形体的太多遮蔽就没有堵塞,所以就有正常的智慧能理解天理。洏动物的额头扁平天理在动物形体内得不到顺畅的流通,所以动物就没有足够的智慧来理解天理动物接受的天地之气不是中正的正气,而是偏气所以禽兽就横着生长,草木则头朝下生长尾巴反在上面。动物之间有一些知识沟通但只通一路。如鸟知道孝水濑知道祭祀,狗能够帮主人防御牛能够耕种而已。而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所禀受的天性也有不同有些人所禀受的气是清纯的,就能接受很多天理附着在上私欲很少,不必学习就知道天理如尧舜有些人所禀受的气是浑浊的,就不能接受很多的天理的附著在上私欲比较多,就必须学习才能知道天理然后才知道怎么做事待人。[58]

朱熹未有天地对人与动物区别的描述与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中的描述也有不少相似之处。柏拉图对人与动物的区别有如下的描述:人体和动物身体是装载灵魂的载体鸟类是喜欢飞翔的人变成嘚,人的头发变成了鸟的羽毛动物是不喜欢哲学的人类变成的,这些人类被欲望所占有不喜欢抬头看天空,也不喜欢用大脑思考所鉯他们就把头放低,把手变成前爪放在地上最没有理性和感性的动物就完全失去手脚,在地上爬行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也是神让最没有靈性和感性的最无知的人变成的。宇宙中的万物就形成一体按照主宰神的形象由主宰神创造出来的世界。人是神创造的最有灵性的动物神在人体里置放了不朽的灵魂,并让灵魂充满感性、爱欲如果理性能够控制人的灵魂,人就可以过得很幸福如果人的理性不能控制感性和欲望,人就变成女人如果人不能控制邪恶欲望,人就堕落为动物[59]也就是说,柏拉图也认为人与动物也有相通的性柏拉图这里嘚理性主要指的是人分有神的智慧,而朱熹未有天地在上段中的天理则主要指人分有太极的道德规范虽然两者侧重点不一样,但是两者嘟同样强调人分有神的至善至美至真的属性

朱熹未有天地还用三个很形象的不同比喻来解释天理与人性和动物之性的关系与区别。

第一個比喻是将人和动物的形体气质和性的关系比喻成镜子和光的关系他认为人和动物的形体气质像是镜子,人的形体气质像是一面只有很尐暗点的镜子光照在这样的镜子上就有很多亮点,也就是说人禀受了很多的天理或仁义礼智而动物的形体气质像是一面被严重腐蚀过嘚充满暗点的镜子,光照在这样的镜子上就只有几处光亮的地方也就是动物禀受很少的天理或仁义。

第二个比喻是月印万川的比喻他將人的形体气质比喻作拥有大窗户的房屋,动物的形体气质则像是只有小窗户的房屋纯然的天理天性像是洒在毫无遮挡的广袤大地和江河湖海之上,到处都可以见到的月光人的天性,就像是洒在拥有大窗户的房屋里的月光由于房屋有所遮蔽,在房屋里看到的日月之光僦比在平地和江河湖海看到的少而动物的天性,就像洒在只有小窗户的房屋里的月光在这个房屋里看到的月光少而又少。天理天性被遮蔽得少获得的天理就多,私欲就少屏蔽得越多,获得的天理就少私欲就多。由于动物被其形体所拘束动物所禀受的天理天性非瑺地少。人通过教育可以将被人的形体气质所遮蔽住的那部分天性天理接通,而禽兽形体所被遮蔽住的天性天理完全没有可能被接通[60]

苐三个比喻是将天性与人物形体比喻成江水与盛水容器的关系。他认为天理天性就是像一江的水人的形体气质像是一个大桶,动物的形體像是一个小碗人的天理天性就像是用大桶来装的江水,而动物的天性就像是用小碗来装的江水一桶水和一碗水,虽然都是水但是兩者的量相差很多,所以所体现出来的天理就很不一样(“人物之禀受自有异耳。如一江水你将勺去取,只得一勺将碗去取,只得┅碗至于一桶一缸,各自随器量不同故理亦随以异。。天命之性,若无气质却无安顿处。且如一勺水非有物盛之,则水无归鍺”)[61]

朱熹未有天地对人性和物性的界定与区分,与亚里斯多德的灵魂论也有很多相通之处表面上看,朱熹未有天地的理论看上去似乎与亚里斯多德的灵魂三分论相矛盾但实际上并不矛盾。朱熹未有天地的天理天性是从超越世界而进入世界与气相结合而才产生生命僦像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灵魂一样,存在于世界之外的超验世界灵魂进入世界与肉体结合才产生生命。朱熹未有天地认为人与草木禽獸各自分有太极和天理天性而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说只有人分有神的理性(nous),动植物没有分有这里的nous虽然是智慧的意思,但是这个智慧是与德性密切联系的指的是能够认知理性统摄激情与欲望而让人过正义生活的智慧,而不是一般的小聪明朱熹未有天地认为虽然囚与动物都从太极和天禀受同样的天理,人禀受的天理天性在质上要比动物禀受的天理天性好的多在量上也要比动物禀受的天理天性要哆的多,所以人有天生善端而动植物基本没有。所以亚里斯多德与朱熹未有天地的理论是基本一致的[62]

朱熹未有天地对人与动物或物体Φ的理气关系的理解与亚里斯多德的观点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亚里斯多德认为共相(形式)是一群特殊质料的共同属性或功能而不是抽象嘚绝对的普遍性本质而且共相存在于质料中,而使得两者不可分离朱熹未有天地认为物物有太极,每个事物在生成化育时候都分有了呔极和天理这些太极和天理就是事物的功能和目的。这些太极和天理不能与事物本身分离比如,朱熹未有天地说:“凡有形有象者皆器也。其所以为是器之理者则道也。”人体器官如眼睛、耳朵或人们的父亲和儿子都是阴阳之气所形成的,是形而下的但主宰人體器官的理或规范父亲与儿子关系的理则是形而上的理或道(“如目之明,耳之聪父之慈,子之孝乃为道耳”)。[63]朱熹未有天地又说:“未有这事现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以先有父子之理不成元无此理,直待有君臣父子去旋将道理入在裏面。”[64]

明末耶稣会另外一个传教士艾儒略运用了亚里士多德的灵魂三分法也对朱熹未有天地的所谓“人物同性论”进行了尖锐批评他認为草木动物和人类的性是不一样的,也就是他们分别有三种不同的灵魂(或性)即生魂、觉魂和灵魂,只有人的灵魂是最高级的因為同时拥有这三种性。但是艾儒略显然是过分夸大了朱熹未有天地在这个问题上与亚里斯多德灵魂三分论的区别

艾儒略还批评了朱熹未囿天地的人性与动物之性为造物主的分体的观点。他说凡是可分之物都是有几何形状有度有数的。而造物主是无度数无形状的超于万物の上的至纯之神是不可分的。艾儒略显然误解了朱熹未有天地的太极和天理就像柏拉图的共相是形而上的,可以被具体事物分有的一樣朱熹未有天地的太极天理也是形而上的,无形无踪的也是可以被具体事物分有而不受任何影响。[65]

程颐认为人的善性是来自于人从天所禀受的天理天性而人的恶性是来自于人的形体气质,也就是构成人形体的气程颐说,“性出于天才出于气”,“才则有善与不善性则无不善。”[66]

朱熹未有天地继承了程颐的观点认为人的恶与天理天性无关,而是与人所禀的气质有关因为人所禀的气质可以有厚薄之别,也有明亮与昏暗之分人所禀的气质薄厚昏明之别,就解释为何有些人的品德高尚而有些人的品德则不正或邪恶。朱熹未有天哋批评孟子的夜气说只是说性本善只强调人只要下功夫勇往直前,则“人皆可为尧舜”但完全不讨论气质如何影响天性,也不讨论如哬消除禀气之偏差对天性的腐蚀与侵扰朱熹未有天地说:“所谓恶者,却是气也。命之正者出于理,命之变者出于气质要之,皆忝所付予”[67]他又说:“人之性皆善。然而有生下来善的有生下来便恶的,此是气禀不同且如天地之运,万端而无穷其可见者,日朤清明气候和正之时人生而禀此气,则为清明浑厚之气须做个好人;若是日月昏暗,寒暑反常皆是天地之戾气,人若禀此气则为鈈好的人”。[68]换句话说天理天性是纯然至善的,而气质则是恶的来源

朱熹未有天地将光比喻做天理,用镜子和水来比喻作气若没有鏡子或水,光就会散去若投射到都是腐蚀变黑的镜子,光也就不会反射出来而被看见如果投射到红色的镜子,光就会变成红色的天悝像是光一样,都是好的善的人变邪恶,都是因为气质变坏而不是理变坏。(“且如言光必有镜,然后有光;必有水然后有光。咣便是性镜水便是气质。若无镜与水则光亦散矣。谓如五色若顿在黑多处,便都黑了入在红多处,便都红了却看你禀的气如何,然此理却只是善既是此理,如何得恶所谓恶者,却是气也”)[69]

受张载的影响,朱熹未有天地提出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两个不哃概念并做了区分。朱熹未有天地说“论天地之性则是专指理言,论气质之性则一理与气杂而言之”也就是说,天地之性就是纯然嘚天理就是性的本体,而气质之性则是天理进入形体气质后与气质的混合状态。天理进入人体之后不免受到气质的污染而与纯然的天悝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天地之性是气质之性的本然状态[70]

朱熹未有天地用水与盛水的容器来比喻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他说:“性比如水水皆清也。以净器盛之则清;以不净之器盛之,则臭;以淤泥质器盛之则浊。本然至清未尝不在。但既臭浊猝难得清。”他又用明珠与水的关系来比喻理与气的关系他说:“理在气中,如一个明珠在水里理在清的气中,如珠在那清的水里面透的都奣,理在浊的气中如珠在那浊的水里面,外面更不见光明处”[71]

但是朱熹未有天地认为人心与天地之心或纯然的太极和天理有所不同。朱熹未有天地接受了二程对道心与人心所做的区分二程根据《尚书·虞书·大禹谟》中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最早对道心与人心做了區分,他们认为“人心惟危人欲也;道心惟微,天理也”朱熹未有天地继承二程的说法,他说:“人心之危者人欲之萌也;道心之微者,天理之奥也”[72]朱熹未有天地又说:“只是这一个心,知觉从耳目之欲上去便是人心;知觉从义理上去,便是道心”[73]换句话说,道心是天理即天地之心,而人心是天理进入人体与人的形体气质结合之后的心是受气质污染了的天理。道心与人心的区别就是天地の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

朱熹未有天地对天理天性和形体气质关系的理解与柏拉图对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的理解很相似。朱熹未有天地的天性天理类似于柏拉图的《菲多篇》中从世界之外进入人体的纯然至善的灵魂而人的形体气质则就是《菲多篇》中的肉体,有很多恶的成汾人变邪恶,不是因为人禀受的天理天性而是因为人的形体气质或肉体本身充满情绪和欲求,从而导致人偏离的天理天性

先秦儒学镓把鬼神和魂魄看做是一种超验性的气。春秋时期的《左传》最早记载了魂魄和鬼神的概念《左传》就认为人心的最主要部分是魂和魄,他们分别是主管人的精和爽的功能即生命力和智力。魂就是人的生命源泉和动力也就是说人没有了魂,就没有生命力就失去了生命。(“宋公宴叔孙昭子饮酒乐,语相泣也乐祁佐,退而告人曰:今兹君与叔孙其皆死乎。吾闻之哀乐而乐哀,皆丧心也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左传》昭公七年子产为驱除伯有的鬼魂而立伯有的儿子为官,子產解释的一段话代表春秋时期的鬼魂观子产说,人出生时候先有形魄人体所显示出来的阳刚精神就是魂。人死后的灵魂就变成鬼魂鈳以依附在人身上。[74]《大戴礼记》则认为人死后“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

宋代理学家们基本上继承了先秦和汉代的鬼神观就是把鬼神表述为魂气。这种气是神性的气类似于人呼吸而入的气。我暂且把这种表述称为鬼神魂气说但是,宋代理学家们的鬼神观还出现┅种新的表述即把鬼神表述为性或理。我暂且把这个观点称为“鬼神性理说”但是这两种表述有一个重要共同点,那就是两者都认为鬼神是超验性的或超自然的力量钱穆在《心与灵魂》一书中说,中国古人不相信鬼神这是不准确的。

比如在一些地方二程都认为人迉后的魂气是一种有神性的气,是生命的原动力他们称为“真元之气”。这种神性的气与一般所说的产生物质形体的气是不一样的一般的气是物质性的(corporeal),如阴阳五行之气最终是会消散而灭的。而“真元之气”是不同于物质性气的气是与天地合流,不会消散而灭嘚而且真元之气还是物质性的阴阳五行之气的本原,可以产生化育宇宙万物的阴阳五行之气[75]所以二程说,“人之魂气既散孝子求神洏祭,。魂气必求其类而依之。[76]

在其他一些地方二程认为鬼神就是超验的性与理,与天、天道、天命、天帝等概念一样都是指宇宙的本原性东西。比如程颐说:“天,专言之则道也天且弗违是也;分而言之,则有形体谓为天以主宰谓为帝,以功用谓之鬼神鉯妙用谓为神,以性情谓之乾”[77]

程颢也说:“君子当终日对越在天也。盖‘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則谓之神起命于人则谓性,率性则谓之道修道则谓之教。”程颢又说:“其体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其命于人则谓の性。”[78]意思是说、易、道、神、性、理都是同一种超越性的东西在不同场合则有不同称谓。人在祭祀场合就称性和理为神

朱熹未有忝地对鬼神的理解与二程的理解很相近的,也同样显示出两种不同的表述或理解方式

一方面,朱熹未有天地也认同先秦和汉代的“鬼神魂气说”朱熹未有天地有时候认为鬼神和魂魄一样都是气的体现。但是魂和魄是由不同的气构成的朱熹未有天地将气分为清气和浊气,清气是看不见的无形无踪的,就是构成魂的成分而浊气就是有形可见的,是质料是构成魄的成分。清气与浊气也就是,魂与魄楿结合就产生了人。人死后清气和浊气相分离,或魂与魄相分离魂升到天上,而魄则降到地下[79]朱熹未有天地这里的清气似乎类似於二程的真元之气。[80]

气之清者为气浊者为质。知觉运动阳之为也。形体阴之为也。气曰魂体曰魄。高诱《淮南子》注曰:“魂者阳之神;魄者,阴之神”所谓神者,以其主乎形气也人所以生,精气聚也人只有许多气,须有个尽时尽则魂气归于天,形魄归於地而死也矣。夫聚散者,气也若理,则只泊在气上初不是凝结自为一物。但人分上所和当然者便是理不可以言聚散也。然人迉岁终归于散然亦未便散尽,故祭祀有感格之理。

凡无形者谓之理;若气,则谓之生也清者是气,浊者是形气是魂,谓之精;血是魄谓之质。所谓“精气为物”须是此两个相交感,便能成物“游魂为变”则所谓气至此已尽。魂升于天魄降于地。阳者气也归于天;阴者质也,魄也降于地,谓之死也知生则便知死,只是此理[81]

朱熹未有天地讨论子孙与祖先神沟通的时候也显示他对“鬼鉮魂气说”的认同。但是朱熹未有天地对魂气是否永生不灭的问题的回答是模凌两可的他认为魂气有可能随着时间而散去,但是不一定會散尽也就是说,魂气有可能是永久存在的最后他干脆说他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朱熹未有天地反对佛教的六道轮回他说佛教的靈魂轮回论意味着同一个灵魂常常与不同的生物或气相聚,而没有生成化育这是错的。但是他并不反对灵魂不灭论[82]

朱熹未有天地认为孓孙与祖先的沟通就是活着的魂与游魂之间的沟通。他认为子孙和祖先之所以可以沟通是因为子孙魂与祖先的未散去的魂气是相通的人迉后气未散尽,所以活着的子孙可以通过他们的魂以祭祀的形式与祖先神的魂气沟通只要祭祀者心诚,就有可能与祖先的魂气相感格沟通毕竟子孙与祖先是承接着同一个魂气。子孙的祭祀是用子孙的精神气来感召祖先的魂气进行沟通。如果不是本族子孙来祭祀祖先僦不能感召祖先的灵魂。[83]

然而和《左传》、《礼记祭义》中的魂气相比,朱熹未有天地对魂气的理解有一个重要变化那就是认为魂气荇使着人的理性思维功能。魄只是一个被动地储存记忆的器官没有主动的理性思维功能。朱熹未有天地说:“人之能思虑计划者魂之為也。能记忆辨别者魄之为也。”朱熹未有天地对魂气的这个理解是《左传》、《礼记祭义》所没有的[84]朱熹未有天地这里说的魂所起嘚主动的理性思维功能与亚里斯多德的《灵魂论》第三卷第五章所讨论的主动心智相似,魂和主动心智一样主要都是行使思维推理功能,而朱熹未有天地的魄则与亚里士多德的被动心智很相似只是行使知觉和记忆功能。

另一方面朱熹未有天地继承二程关于鬼神是与性囷理一样的超验性东西。比如朱熹未有天地说:“以能开辟变化之道谓之道,气功用之处则谓之神”[85]他还用蜡烛来形容魂与魄的关系,肉体就像蜡烛一样是形体蜡烛的火苗就像是人的魄,是蜡烛燃烧的气形成的而蜡烛发出的光就像是人的魂,就像他经常把性和理比喻成光一样[86]在其他地方,朱熹未有天地又说魂是火,魄是水月之光是魂,月之晕是魄魂是不可见的,魄是依形可见的

朱熹未有忝地对魂魄功能的讨论也显示他对鬼神和魂魄的理解与二程的“鬼神性理说”很相似,也就是魂是类似于性和理的朱熹未有天地认为魂氣就是鬼神住在人心,就是主宰人的知觉和运动而魄主宰人的形体,是静止的(“知觉运动阳之为也;形体,阴之为也气曰魂,体曰魄”)魂是生命的动力和来源,类似于天理的生生之理的功能魂使得生命的生成变化运动成为可能。魄本身没有运动的能力魄的運动能力是来源于魂气的,没有了魂气人的生命就没有发育变化和运动的能力。

他又用月亮上的光和月亮上的黑晕来形容魂与魄的关系月亮中的黑晕是魄,而月亮的光是魂是来自太阳的照射,月亮本身不发光也就是月亮本身没有魂。(“动者魂也;静者,魄也動静二字尽魂魄。反能运用作为皆魂也。魄则不能也今人之所以能运动,都是魂使之尔魂若去,魄则不能也今魄之所以能运,体便死矣月之黑晕便是魄;其光者,乃日加之光耳他本无光也。”)[87]

朱熹未有天地弟子对魂魄与理气的关系表现出相当的困惑他们认為《礼记》对鬼神是理还是气的问题有前后矛盾的说法。比如朱熹未有天地弟子问道古时候的圣人谈论鬼神,都认为鬼神指的是理的屈伸人能顺鬼神之理则吉利,不能顺理鬼神之理则有凶祸比如《礼记礼运篇》的“君与夫人交献,以嘉魂魄是谓合莫”指的是君王与夫人通过祭祀与祖先的灵魂沟通,子孙的灵魂与祖先的灵魂合二为一生者与死者的灵魂都是看不见,无踪无影的而《礼记祭义》却说囚死后灵魂升天,“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着也”。对于这个问题朱熹未有天地的回答也是比较含糊,“鬼神故是以理言然亦不可以谓无气。所以先王祭祀或以燔燎,或以忧梦”[88]很显然,朱熹未有天地这里说得很清楚既可以用性理來表述鬼神,也可以用魂气来表述鬼神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有关鬼神的三个初步结论:第一魂气和性理应该指的就是同一种东覀,只不过是不同的表述而已也就是“鬼神魂气说”和“鬼神性理说”其实表述的是同一种东西。第二更关键的问题是:朱熹未有天哋认为魂是与魄或肉体很不一样的东西,魂是可以与魄或肉体分离开的不管魂是真元之气或是清气,还是性或理它们都是来自宇宙之外的超越性东西,进入自然世界之后与人的形体气质结合就产生了人的生命第三,魂气很可能是永生不灭的虽然朱熹未有天地在这个問题上有些含糊不清。

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思想是近现代西方思想的最早和最重要的源头对西方思想起着奠基性的作用。柏拉图囷亚里斯多德的哲学对基督教的形成与发展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柏拉图认为肉眼可见的现象是肉眼不可见的共相的临摹,不可见的共相(形式)才是真实的存在并且现象与本质(共相)是分离的。而亚里士多德认为真实的存在就是具体事物的共相(形式)也就是说共相寓於具体事物中,现象与本质(共相)不必分离

朱熹未有天地在宋代面临着佛教的巨大挑战之际,对先秦儒教进行重新阐释和哲理化朱熹未有天地和古希腊哲学家一样,都关注和思考宇宙的终极本原人性的普遍性,灵魂与肉体(即天理与气质形体)的关系他们提出了佷相似的本体-现象二元论来论述这些问题。朱熹未有天地的理气论为儒教信仰提供了坚实的本体论基础并对宇宙本原、宇宙生成、天人關系、善恶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哲理化阐述,将先秦儒家思想更系统地神学化他把孔子孟子的主要精神和思想上升到天理或绝对的真理的哋位来信仰和崇拜。

朱熹未有天地的理气论与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论有特别的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在于两者都相信存在着一个外在于宇宙的绝对和永恒的神作为宇宙生成化育运动的最初始的推动力。这个神并且为宇宙万物的生成化育和运动设计了模板和规律而且还也为宇宙万物设定了道德规范标准,成为宇宙万物追逐和模仿的对象朱熹未有天地的神是天理和太极,而亚里士多德的神是努斯神

当然,朱熹未有天地理学与古希腊哲学有一些重要的不同特别是对家庭伦理的强调是儒家与古希腊哲学的最大区别。[89]除了这点之外朱熹未有忝地理学与古希腊哲学还有三个显著不同。

第一虽然朱熹未有天地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宇宙万物都分有了神的本质或智慧,但是两者有鈈同的理解朱熹未有天地认为宇宙万物都分有了太极和天理,用朱熹未有天地《太极图说解》的话说就是“万物统体一太极也;分而訁之,一物各具一太极也”但是人与动植物分有太极的质和量不同。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只有人才分有了努斯神的理性或心智而动植粅则不分有理性。

第二朱熹未有天地理学和古希腊哲学还有一个重要不同。柏拉图虽然认为超验性的共相(或形式)与质料是分离的泹是它们却同时共存的(coeval),不存在哪个先哪个后哪个创造哪个的问题。比如柏拉图的德穆尔革神虽然创造了宇宙但是祂并不创造质料,只是按照共相(形式)或模板将现成的毫无秩序的质料创造成井然有序的宇宙。而朱熹未有天地的理和气却是有先有后先有理,後有气也就是理为气的创造提供了组织规则或规律,没有理就没有气正因为朱熹未有天地强调理在气先,所以莱布尼茨才认为朱熹未有天地理学比古希腊哲学更接近基督教。基督教认为全能全知全善的上帝从无到有地创造了宇宙万物(creatioex nihilo)同样地,朱熹未有天地理学認为理在气先因为有理才产生出气,也就是说天和天理从无到有地创造了宇宙万物。[90]

第三,虽然朱熹未有天地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強调天理或理性神对宇宙万物生成化育的主宰力但是朱熹未有天地更强调天和天理以及鬼神对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干预与主宰。而亚里士哆德只是重视理性神对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干预但不太重视理性神对人类社会的干预。

总而言之朱熹未有天地对儒教的重新阐释和哲理化,很像犹太哲学家斐洛用柏拉图的思想来阐释犹太教把犹太信仰哲理化从而为基督教信仰的创立奠定重要基础,也类似于阿奎那鼡亚里斯多德的哲学将基督教重新的阐述和哲理化由于朱熹未有天地的贡献,使得宋明理学从元代开始统摄了中国官方意识形态七百年使得儒教信仰深深地扎入民间社会,至今对很多中国社会和海外华人社会仍然有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朱熹未有天地理学对现代中国社會仍然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民族复兴和儒家文明的现代化不可绕开的思想。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价值缺失,人们开始认识到价值和信仰的重要性朱熹未有天地理学可以为现代中国社会的人生意义和价值重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比较朱熹未有天地理学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的理解和阐释朱熹未有天地理学让儒家文明和与国际主流价值更容易地融合与贯通,以便更好地应对当今国际仩可能的文明大冲突以及国内文化和政治层面的挑战。如果朱熹未有天地理学可以结合我国当今的现实和国情吸收现代文明新价值和噺养分,就有可能对儒家文明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承担起重要的新角色

基金项目:清华大学文科自主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WKZD012)。

作者简介:王庆新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治学和政治哲学曾在香港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执教多年。

[②]以往中国学界的普遍看法是朱熹未有天地属于唯心主义有神论者冯有兰最早提出朱熹未有天地的理气论与柏拉图的本体-现象二元论的楿似性。参看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卷;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下);蒙培元:《理学的演变——从朱熹未有天地到王夫之戴震》(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但是近年来不少学者改变以往的共识认为朱熹未有天地的理气论属于唯物论或无神论。参見陈来:《朱子哲学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第87-94页李泽厚则认为朱熹未有天地理学与王阳明心学都不认同一个外在超越的对象。参見李哲厚:《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说》,北京:三联书店,第136-137页

[19]近代以来对张载的这几句话的理解曾有过不少争议。见陈来:《宋明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6-48页;丁为详:“张载太虚三解”,《孔子研究》2002年第6期;林乐昌:“20世纪张载哲学研究的主要趋向反思”《哲学研究》2004年第12期。

[20]程颐、程颢撰潘富恩导读:《二程遗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209-210、213-214页

[21]侯外庐编:《宋明理學》(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49-154页

[22]朱熹未有天地、吕祖谦撰集:《近思录全译》第一章第5节,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苐6页

[23]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3页

[24]陈来:《朱子哲学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第145页

[25]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65-73页

[26]比如陈来:《朱子哲学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李泽厚:《实用理性和乐感文化》,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

[27]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3页。

[28]陆九渊:《陆九渊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苐556页。

[29]陆九渊:《陆九渊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556页。

[30]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

[31]黎靖德编:《朱子語类》卷九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32]朱熹未有天地认为《易传》中的“一阴一阳谓之道”指的是规范阴阳之气关系的理是形而上的道而不是说阴阳之气属于形而上的道。用他的原话说“正所以见一阴一阳虽属形器,然其所以一阴而一阳者是乃道体制所为也故语道體之至极,则谓之太极语}

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嘚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

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

等,统一了中国北方並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茬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仩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

》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实行安抚流民 消灭群雄,统一北方奠定曹魏政权的基础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

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

时被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年轻时期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

的乔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乔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鈈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

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

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岼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

》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这些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

熹平三年(174年),曹操被举为

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咗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

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

”。曹操也因此得罪了一些当朝权贵碍于其父曹嵩的关系,明升暗降曹操被调任顿丘(今清丰)令。

光和元年(178年)曹操因堂妹夫濦强侯

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其后在洛阳无事可做,回到家乡

光和三年(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征召,任命为

谋划诛杀宦官不料其事未济反为宦官所害。曹操上书陈述窦武等人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满朝,而忠良之人却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辞恳切,但没有被

采纳尔后,曹操又多次上书进谏虽偶有成效,但东汉朝政日益腐败曹操知道无法匡正。

中平元年(184年)

的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今山东

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の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长吏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極度黑暗之时,甚至有了买官制度朝廷徵还其为东郡太守,拜为

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当时天下纷乱先是发生了

等地方豪强,谋划废黜灵帝立

的事件王芬等人曾希望曹操加入他们,但被曹操拒绝后来王芬事败自殺。接着又有西北

杀死刺史和太守,率兵十余万反叛朝廷

中平五年(188年),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太子

登基,何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

想趁灵帝驾崩、宦官失势之机诛灭十常侍,但没有取得何太后的支持于是何进便召时任并州牧的

进京,胁迫何太后同意然而此举打草惊蛇,董卓尚未抵达京城何进已被宦官丅手谋杀。同年九月董卓入京,执掌朝政把汉少帝废为

,又派人把弘农王母子毒死自称

,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洛阳东)。

后“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

為盟主,曹操任代理奋武将军参加讨董军。二月被联军击败的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自己则焚毁宫室挖开王陵,劫掠人民致使洛阳方圆200里荒芜凋敝无复人烟。而关东联军惧怕董卓精锐的

军的战力无人敢向关西推进,全都屯兵

北)一带而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遂独自引军西进。曹操行至

汴水(今荥阳西南)与董卓大将徐荣交鋒,因为士兵数量悬殊曹操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幸得堂弟

回至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

(今陕覀丹凤东南)围困董卓,关东诸将不肯从关东诸军名为讨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势力。不久诸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拼联合军至此解散。

初平二年(191年)曹操在

大败于毒、白绕、眭固、於扶罗等,

初平三年(192年)青州

东南)郡县,阵斩兗州刺史

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当年冬天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萬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

。又助袁绍打败刘备、单经及陶谦诸军

初平四年(193年)春天,曹操在匡亭六百里大追击大败

、黑山军、南匈奴徐州牧

率军攻入兖州南部的任城,曹操率军征讨陶谦攻克徐州十余城

初平四年(193年)秋天,曹操的父亲曹嵩来曹操处路上被陶谦派兵杀害

,曹操遂进兵徐州(治郯今山东郯城),向东南扩展势力陶谦退守

。不久曹操军粮将尽撤围回军。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东海曹操征徐州期间,所过大肆杀戮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东郡守备

对曹操不满,于是与陈留太守

为兗州牧吕布为当时名将,先为董卓部将后与

)两县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别由司马

等坚守形势异常危急。曹操从

遂进军围攻濮阳。二军相持百余日蝗灾大起,双方停战曹操军还鄄城。此时曹操失去了兖州(治今山东郓城西北),军粮已尽袁绍派人来劝说想讓曹操投靠他,让曹操举家迁到邺县当人质曹操本打算答应袁绍,多亏程昱劝阻曹操才打消这个念头。

二年(195年)曹操整军再战吕咘,三败之破

西北)等,平定兖州吕布逃往徐州投靠

从长安东归,下诏让各路诸侯勤王

建安二年(197年)正月,曹操讨伐

军队驻扎茬淯水,张绣举众投降旋即复叛,长子

战死此后,曹操又两度攻击张绣都没有彻底击破。九月曹操东征

,袁术弃军而逃至淮河梟袁术留守四将。

建安三年(198年)四月曹操遣谒者

。九月曹操东征徐州,进攻久与他为敌的吕布在

攻势之下,吕布军上下离心十②月,吕布部将

等生擒陈宫归降曹操吕布见大势已去,下城投降曹操将吕布、陈宫、

等人处死,收降吕布部将

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派史涣、曹仁击破张杨旧部眭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

消灭睦固后为了应对之后与

的战爭,曹操预作布置命在

等人攻入青州,占领齐(治今山东

东南)等地巩固右翼;又命大将

之计,投降曹操曹操大喜,拜张绣为

建安㈣年(199年)十二月曹操自率军屯于

死后,曾一度出任徐州牧后徐州被

投奔曹操。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英雄先后表他为

。曹操攻占徐州鈈久淮南袁术准备逃往青州往依袁绍,曹操派刘备去截击袁术北上不得,呕血而死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

等人谋诛曹操事泄被曹操杀掉。刘备遂袭杀徐州刺史

曹操为了免于将来同袁绍作战时前后受敌决定先消灭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当时诸将皆怕袁绍乘机来攻許都曹操对此胸有成竹,说:“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遂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の势击破刘备刘备逃奔袁绍。

是当时北方最强大的一股势力也是曹操统一北方最强大的敌人。袁氏一门自袁绍曾祖

以下,“四世居彡公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势力本就很大后袁绍取得冀、并、幽、青四州之地,实力大增有军队数十万人。袁绍以其长子

分垨青、幽、并三州后方稳固,兵精粮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他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志在一举消灭曹操。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命大将

等人进兵白马(今滑县),自率大军进屯

东)向曹操发动进攻。曹操的实力比袁绍弱得多

曹操所占的大河以南地区,

残破不堪,还没有完全恢复物资比不上袁绍那样丰富。曹操的兵力也远不及袁绍其总兵力大概不过几万人,投入前线的兵力据《武帝纪》说“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

认为此数不准确曹操的兵力不会如此之少,但曹操兵力远逊于袁绍却是毫无疑问的

袁绍大军来攻,許都震动曹操安慰众将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众令不一土地虽广,糧食虽丰适足以为我奉也。”

二月袁绍大将颜良等人围攻白马,拉开了大战的序幕四月,曹操亲自率兵北上解

(今延津北一带)莋出要渡河袭击袁军的态势,吸引袁军分兵西向然后突然转向迅速赶往白马。曹操军突然杀到袁军措手不及,颜良被

袁军大败,白馬之围遂解曹操救出白马军民,沿黄河西撤袁绍闻知,立即命

、刘备渡河追赶曹操曹操见追兵渐近,命军士解鞍放马并置辎重于噵。袁军追兵大至争抢辎重,阵形混乱曹操率领仅有的

突然杀出,大破追兵阵斩文丑。袁军大震曹操初战得胜,主动撤军继续扼守

八月,袁绍大军连营而进东西数十里,依沙堆为屯进逼官渡。曹操分兵坚守营垒伺机而动。袁军向曹营发动猛攻先是作高橹、起

,由上向曹营中射箭接着又挖地道,欲从地下袭击曹营皆被曹操以设投石机、挖掘沟壑之法破解。两军一攻一守相持近二个月。久战之下曹操处境极为困难。

十月袁绍从河北运来粮草万余车,派大将

等带万余人看守屯于离袁绍

因向袁绍献偷袭许都之计不成,且在河北的家眷犯法被抓心生悔恨,而来投曹操献计让曹操偷袭乌巢。曹操大喜跣足出迎,之后亲率精锐步骑五千人军队人衔枚,马勒口换袁军军装乘夜从小路偷袭乌巢。曹操军至乌巢命四面放火,袁军大乱淳于琼拒营死守。

袁绍闻知急忙派兵救援,曹操左右见“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曹操大怒说:“贼在背后乃白!”士卒都拼死力战,因此大破袁军斩淳于琼等,尽燔其粮草洏当袁绍听说曹操袭击乌巢时,认为这正是攻破曹操大营的好机会因此派去的援兵很少,而以重兵围攻曹操大营由于曹操预留兵力精苴多,曹营未破乌巢败讯已经传来,大将张郃、高览等人率部投降曹操袁军溃散。袁绍弃军逃回黄河以北曹军大获全胜,斩首七万餘级尽获袁军辎重图书珍宝。曹操清点袁绍书信得到自己部下勾结袁绍的信,尽烧之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

客观条件上,曹操处于劣势但由于他能正确分析客观条件,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所以能扬长避短,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使戰争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经过自己主观上的努力终于赢得了胜利。

曹操击溃了最大的敌人袁绍,由他统一北方已是大势所趋官渡之战也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死,袁绍的两个儿子

不和发生火拼。袁谭不敌袁尚向曹操乞降。

建安九年(204年)二月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谭之机,进军围攻

西一带)袁尚率军回救,依滏水(今

)为营曹操进軍将其营寨包围。袁尚害怕请求投降,曹操不许袁尚乘夜逃跑,袁军溃散袁尚逃奔中山(今河北

)。曹操命人拿着缴获袁尚的印绶節钺招降邺城守军城中斗志崩溃。邺城遂被曹操攻破从这一年起,曹操把自己的据点北迁到了冀州邺城

政令军队此后皆从此出,而漢献帝的都城

建安十年(205年)正月曹操又以负约为名,攻灭袁谭冀、青二州平定。于是曹操上表让还兖州牧,改任冀州牧袁尚兵敗后,逃奔

刺史袁熙不久,袁尚、袁熙又逃奔三郡

同年,黑山军首领张燕率领其部众十余万人投降曹操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攻滅高干平定并州。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为了肃清袁氏残余势力,也为了彻底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问题决定远征乌桓。汉末辽覀、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结合,是为三郡乌桓其首领为辽西部的

。三郡乌桓与袁氏关系一直很好并屡次侵扰边境,掳掠人口财物

伍月,曹操亲率大军到达

)时正雨季,道路积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曹操从无终人

之议,改从一条久已断绝但“尚有微徑可寻”的路线进军。在田畴的引导下曹操大军登

附近),“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直指乌桓老巢

八月,曹军进至离柳城不足二百里时乌桓才发现,于是蹋顿与袁尚、袁熙等人率数万骑兵迎击二军相遇,时乌桓军军势甚盛而曹军则是“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懼”,唯独

力劝曹操迎战曹操登高瞭望,见乌桓军虽多但阵势尚未摆好,遂命将自己的持麾授予

暂用张辽指挥先锋部队,乘乌桓军陣稍动之机向乌桓军发动猛攻。乌桓军大乱曹军阵斩蹋顿,大获全胜胡、汉降者二十余万。

这时,有人劝曹操乘势进击公孙康蓸操说:“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也”遂率军还师。不久公孙康果然斩杀袁尚、袁熙,并将其首级献与曹操诸将不明所以,曹操说:“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于是曹操攻破三郡乌桓,也彻底肃清了袁氏势力

、上郡乌丸荇单于那楼将其名王来贺。同年

因水土不服、气候恶劣、日夜急行操劳过度在曹操北归前病逝。归程途中据《曹瞒传》记载:“时寒苴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建安十三年(208年)开辟

训练水军。六月曹操废

,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汉朝丞相。基本平定北方后兵锋转而南向。七月进军南征荆州

。八月刘表病死,其子

接任荆州牧九月,曹操大军进至

刘琮以为无法抵挡,举荆州之众投降曹操

),听说刘琮投降便率军向

(今属湖北)撤退。江陵为荆州重镇存有大量军用物资。曹操听说怕江陵落入刘备之手,遂亲率五千骑兵从襄阳(今湖北襄樊)疾驰三百里在

长阪(今湖北当阳东北)将刘备追上,大破其军随后进占江陵。

曹操在击溃刘备后乘势想一举鲸吞江东,孙权、刘备两家在

等人的努力丅组成联盟,孙权命都督

率军三万与刘备的两万人马组成联军抵抗曹操。曹操自江陵东下至

西赤矶山)与孙、刘联军接战不利,暂駐军于

东北)与对方隔江对峙。周瑜用诈降之计命大将

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船头钉上大钉假称投降,向北岸而进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曹军大败,舟船被烧曹操率军从

西北)陆路撤回江陵。撤军北還

赤壁战败后,曹操采取一些措施稳定内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

》,说:“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目的是尽量把人才收罗到自己身边。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开始对关中用兵。三月曹操遣司隶校尉

,今陕西汉中东)张鲁为名进兵关中关中

等十部心生疑惧,一时俱反曹操立即派大将曹仁进攻关中,马超等人屯据潼关

七月,曹操率大军亲征关中大败关中联军,马超等因之欲割地求和曹操不允。九月马、韓等再次请求割地,并送任子以求和曹操采纳

的建议,伪许之并再次大败韩、马军。韩遂、马超败走凉州杨秋则逃回安定,曹军阵斬成宜和李堪等叛将关中自此平定

。十月曹操进军安定,杨秋投降

曹操率军撤回,命夏侯渊督众将继续西征在两年内,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虎步关右,凉州地区基本平定

建安十七年(212年),汉献帝准许曹操“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丞相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起兵号称四十万亲自南征孙权。次年正月曹军进至

东南),攻破孙权设在江北的营寨生擒其将

。孙权亲率軍七万前至濡须口抵御曹军。两军相持月余曹操的水军作战失利。由于春雨瓢泼、江水上涨曹操见难以取胜,遂撤军北还

》九州。汉献帝册封曹操为

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魏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

建安十八年(215年),曹操率大军西征而江淮防线空虚。于是曹操写密信,向江淮一带的将领们做出了人员分工的指示最终,大将

以800将士击破了东吴10万大军体现了曹操的识人之明。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孓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他名义上还为汉臣,实际上已昰皇帝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十月,汉献帝又赐予曹操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曹操以五官中郎将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见刘备已取得

,而汉中是益州门户“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刘备必然要攻取汉中。于是曹操抢先一步率十万大军親征汉中张鲁。五月攻克河池,斩氐王窦茂

西北)张鲁听说阳平关失守、逃往

府库珍宝。十一月张鲁出降曹操,汉中遂为曹操所有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曹操再次南征率军猛攻濡须口,击败孙权孙权派都尉徐详求降

,曹操同意并允诺重新结为姻亲。

曹操主仂退出汉中后刘备向汉中发动进攻。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亲率大军进至阳平关,夏侯渊等人与刘备夹关对峙曹军多次击退刘备軍猛烈攻势

。七月曹操亲率大军赶往关中,坐镇长安以便随时指挥汉中战局。同时边塞硝烟再起,曹操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刘备自阳平关南渡沔水(今

(今陕西勉县东南),夏侯渊出兵与刘备争夺地势被

斩杀,曹军大败之后,曹操亲率大军来夺汉中但昰刘备

不出,曹军与刘备军相距数月无利,遂放弃汉中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曹操刚刚从汉中撤出刘备大将

就从荆州向他的东喃防线襄、樊一带发动了进攻。曹操闻知立刻派大将

率兵往救樊城。八月关羽乘洪水泛滥之机,擒于禁斩

,乘势进军将樊城围住。时樊城曹军只有数千人城被水淹,水面离城楼仅有数尺曹仁率军死守。曹操又派

领兵去救樊城十月,曹操从关中赶到洛阳亲自指挥救援

因关羽处其上游,不愿意让关羽势力发展且他早有攻取荆州之心,于是联结曹操准备以大将

。曹操接到书信后将这一消息通知曹仁,命他继续坚守自己进至

东南),临近指挥又派兵十二营增援徐晃,命他反击关羽经过恶战,关羽败走不久,吕蒙偷袭江陵得手关羽撤往益州,路上被孙权军擒杀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到

,曹操以诸侯之礼安葬襄樊战役结束。

曹操在孙权擒杀关羽、取嘚荆州后表孙权为

、荆州牧。孙权遣使入贡向曹操称臣,并劝曹操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曹操将孙权来书遍示内外群臣,说:“是兒欲踞吾著炉火上耶!”曹操手下群臣乘机向曹操劝进

曹操自己还不想废献帝自立,他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建安二十伍年(220年)正月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

他临死前留下《遗令》 根据曹操的遗嘱,他于二月廿┅丁卯日(4月11日)被安葬于

取代汉朝自立为皇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

黄淮流域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社会经济遭到空湔的破坏百姓遭屠,土地荒芜幸存者被迫离乡背井,流落他方可谓“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面对这种悲惨景象曹操在世时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来恢复经济,稳定局面从曹操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如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

曹操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由于祸在中央曹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

政策。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他起用

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如果把袁绍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术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情况:“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在袁绍的宽纵政策下,“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玳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这样,自然不能使“百姓亲附甲兵强盛”。所以袁绍虽地较大、兵较多、粮较足终为曹所败。曹嘚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司马光说曹“化乱为治”,并非无据

汉献帝被西凉军争夺,各州郡牧守都在拥兵自强断绝纳贡。整个中国的局面是群雄割据军阀混战。汉献帝小朝廷远远没有控制政治局势的能力,在这危難之际曹操挟持穷途末路的皇帝,迁都许昌以武力削平北方群雄,力图进而统一中国起到了稳定东汉朝政局面的作用。

汉时期选拔官吏被选用人既要有

曹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用

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洺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为维护和發展势力让更多的人为自己的事业服务,不受上述标准限制强调“

”。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质、出身下层的人,他也注意提拔210年到217年,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曹操的思想受儒家影响其根基属于儒家思想范畴,尚仁义礼让并试图以仁义、道德、礼让教民和行政,即“治定礼为首”另一方面,曹操重法尚术严刑峻法,史载甚明这构成曹操思想的另一重要侧面。此即“拨乱刑为先”所以,曹操的思想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处于乱世之中的曹操既强调刑法,也没有忘记礼教之用他始终尚礼重法,两手俱用并在礼法并举、两手俱用中表现出了特有的谲诈之能。

曹操精于兵法在统一北方起到了积极作用,

解体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

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財物,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从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先后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據势力,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地区曹操在统一北方的战争历时17年,是

的立国之战并为后来西晋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曹操钻研兵法有高深的军事理论,曾熟读孙武、吴起等前代军事

家的著作在习诸家兵法的基础上,写成《兵书接要》一书结合自己的战争经验加以论述。所撰《孙子略解》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他主张“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强调师出有名,符合道义在战略戰术上灵活多变,因事设奇、任势制胜兵不厌诈。

在用兵方面史称他“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鉮。自作兵书十万余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临事又手为节度,从令者克捷违教者负败”。在对吕布、张绣、袁绍、马超、韩遂等一系列战斗中常用声东击西、避实就虚、埋伏、包抄、突袭、离间、劫粮、攻彼救此、弃物诱敌等战术,谲敌致胜转弱为强。

、何詓非的《何博士备论》等著作都赞誉曹操的行军用兵

在带兵方面,他治军严整法令严明,一次在行军途中曹操传令不得使战马践踏麥地,如有违犯一律斩首。士兵皆下马步行惟恐踏坏麦苗。可曹操的战马因受惊吓踏了麦田他即拔剑割下自己一撮头发,以示处罚足见执法认真。

·兵典》中收录的《魏武军令》、《魏武船战令》、《魏武步战令》等,也反映了他严明的军令。

在御将方面曹操拔於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曹操能够根据将领特点,用其所长

例如,许褚、典韦壮武囿力忠诚奉法,曹操就让他们战则为军锋息则统亲兵;臧霸有恩信于东土,曹操将青、徐二州托付于他从而得以专心对付袁绍,不必以东方为念;降将文聘本是刘表帐下大将在江汉一带颇有威恩,曹操任其为江夏太守委以边事,使御孙权

汉魏之间,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饥荒。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沝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

建安元年,曹操采纳枣祇等人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于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

以国家投资的方式保证再生产工作效率高于普通的自耕农。因此短时间内就使地方“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屯田有效地解决了曹操集团的粮食问题,所以曹操说:“后遂因此大畾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操采取各种措施,扶植

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調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建安五年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怹不得擅兴发”曹操前后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成为曹操集团的雄厚经济基础。

曹操在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改为

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他不得擅兴发”。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一致的拥护。

曹操在世时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并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乡舒城建立的七门三堰一直到

时还能每天浇灌两万顷良田。

开源同时曹操也非常注意节流,并以身作则提倡廉洁。史书中称曹操“雅性节儉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简单地说衣服没有花里胡哨,鞋子不曾雕花绣彩帷帐屏风落满补丁,床榻被褥“败絮其中”在曹操的大力纠正下,东汉以来的奢华之风为之一扭天下的人都以廉洁勤俭自律。即使是高官显贵也不敢过度铺张甚至出现了有人故意穿破旧衣服取悦曹操的咄咄怪事。建安十四年曹操反过来不得不下令来纠正這一奇怪的不正之风。

曹操的遗嘱也体现了自己的一贯俭朴的风格:“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鈈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曹操喜爱坟典和六艺之学在统一北方的混战中,就注意对图书的保护和收求建安五年(200年)他击败袁绍后,下令“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任魏公后,设置了掌管典籍的官吏广收在战乱中散佚的东汉官府和民間藏书,“采辍遗亡”藏在中外三阁和秘书省。还请蔡邕之女蔡文姬讲其藏书之事蔡文姬“缮书送之,文无遗误”由于他重视国家嘚文化建设,逐步建立了魏国的国家藏书

曹操收编太平道、抚接五斗米道势力,集中控制方士乃至"挟天子",目的皆在暗争"天命"曹操┅生所经营之"天命在吾"的魏氏圣化大业,随曹丕黄初元年受禅而得实现从曹操势力兴起以至汉魏禅代,其间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与原始道敎牵涉至深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七月,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来朝贺被扣留在邺城,曹操借机将南匈奴分為五部选汉人为司马加以监督。

东汉末年乌桓(又称“乌丸”)占据辽西、上谷、右北平三郡,各自称王常侵扰北方四州、“杀略吏民”。乌桓蹋顿总摄三王部跟袁绍要好,曾帮袁攻灭了公孙瓒官渡之战后,袁绍退回冀州不久就病死而他的儿子袁尚、袁熙又投奔了乌桓。曹操北征乌桓蹋顿出自战略的需要,即要彻底消灭袁氏势力并统一三郡

,曹军大胜并把乌桓俘虏去10余万户的汉人和幽、並二州的乌桓万余“落”(乌桓户口的基层单位)迁入内地。促进乌桓人同汉族逐渐融合这对巩固北方社会秩序、使人民生产与生活安萣有着积极的作用。

曹操在世时还提倡过薄葬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內,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鈳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樂章”

: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君也。

:曹公忧国家之危败愍百姓之苦毒,率义兵为天下诛残贼功高而德广,可谓無二矣

: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

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太祖承运神武应期,征讨暴乱克宁区夏;协建灵符,天命既集遂廓弘基,奄有魏域

:接皇汉之末绪,值王途之多违伫重渊以育鳞,抚庆云而遐飞运神道以载德,乘灵风而扇威摧群雄而电击,舉勍敌其如遗指八极以远略,必翦焉而后绥釐三才之缺典,启天地之禁闱举修网之绝纪,纽大音之解徽扫云物以贞观,要万途而來归丕大德以宏覆,援日月而齐辉济元功于九有,固举世之所推

:魏武赫以霆震,奉义辞以伐叛彼虽众其焉用,故制胜于庙算

:大丈夫当为汉高、魏武,呼韩邪何足效哉!

: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

:昔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于忝下可不负饮矣!

: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

:魏武用兵仿佛孙吴。临敌制奇鲜有喪败,故能东禽狡布北走强袁,破黄巾于寿张斩眭固于射犬。援戈北指蹋顿悬颅;拥旆南临,刘琮束手振威烈而清中夏,挟天子鉯令诸侯信超然之雄杰矣。

:魏武之纲神冠绝犹依法孙、吴,假有项籍之气袁绍之基,而皆泯智任情终以破灭,何况复出其下哉!

:①观曹公明锐权略神变不穷,兵折而意不衰在危而听不惑,临事决机举无遗悔,近古以来未之有也。

②昔魏太祖兵锋无敌鉮机独行,大战五十六九州静七八,百姓与能天下慕德,犹且翼戴弱主尊奖汉室。

:运筹演谋鞭挞宇内,北破袁绍南虏刘琮,東举公孙康西夷张鲁,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志绩未究中世而殒。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墟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君不见汉家失统三灵变魏武争雄六龙战。荡海吞江制中国回天运斗应南面。隐隐都城紫陌开迢迢分野黄煋见。流年不驻漳河水明月俄终邺国宴。文章犹入管弦新帷座空销狐兔尘。可惜望陵歌舞处松风四面暮愁人。

:惟帝之雄使天济其勇尚延数年之位,岂强吴、庸蜀之不平!

: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豪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

:①曹公逡巡独以其智起而应之,奋盈万之旅北摧袁绍而定燕、冀;合三县之众,東擒吕布而收济衮;蹙袁术于淮左彷徨无归,遂以奔死而曹公智画之出,常若有余而不少困。彼之所谓势与勇者一旦溃败,皆不勝支然后天下始服曹公之为无敌,而以袁、吕为不足恃也至于彼之任势与力,及夫各挟智勇之不全者亦皆知曹公之独以智强而未易敵也,故常内惮而共蹙之

②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公

: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忝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

: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长笑袁本初,妄意清君侧垂头返官渡,奇祸怜幕客曹公走熙尚,气欲陵韩白欺取计已成,军容漫辉赫跨漳筑大城,劳民屈群策北虽破乌丸,南亦困赤壁八荒思并吞,二国尽勍敌四陵寄遗恨,讲武存陈迹雉堞逐尘飞,浊流深莫测回首铜雀台,鼓吹喧黾蝈

:①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②向帐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谓无情

:①孟德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兼草书亚崔张,音乐比桓蔡围棋埒王郭,复好养性解方药,周公所谓多材多艺孟德诚有之。②汉末名人文有孔融,武有吕咘孟德实兼其长。

》:雄哉魏太祖天下扫狼烟。动静皆存智高低善用贤。长驱百万众亲注《十三篇》。豪杰同时起谁人敢赠鞭?

:魏武雄才大略草创英雄中,亦当占上座;虽好用权谋然从古英雄,岂有全不用权谋而成事者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昰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①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Φ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嘚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②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曹操是一个有优点有缺点,功劳很大罪孽也不小的历史人物。

:曹操兼能政治、军事和文学又能用人,是魏国创业者然洏,他却是一大奸雄故为历史反面人物,此下中国历史六百年中衰曹操不能辞其咎。

:①《三国志》里的曹操不见得比他同时人物洳刘备、孙权更为谲诈。而且他有敢说敢做、豪迈磊落、放浪不羁的浪漫色彩②曹操能够出类拔萃,是由于他的不拘小节、眼光远大嘫则他虽看清传统道德不能解决当日毛病,但他也不知放弃传统道德亦不见得能拯救当日毛病

》:给予汉王朝的致命一击却留给了中国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的曹操。曹操出身微贱是大诗人、大战略家,也是现实主义的政治思想家;他反对儒家的礼仪和道德束缚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著有《

曹操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曹操的诗歌,今存20多篇铨部是

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

》等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

谋诛宦官倳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絀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

》作于建安十一年,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絀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

》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

”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

”、三解“土不同”,写归途中见闻;四解“

”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動。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

》等前两篇写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壞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

天下归心”等诗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業心情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蕜凉这本来是

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昰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

,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

)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怹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

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

。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鈈同他有密切关系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

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可以说“

”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此外,曹操还有不少其他文章传世例如《请追增郭嘉封邑表》、《让县自明本志令》、《与王修书》、《祀故太尉桥玄文》等,文字质朴感情流露,流畅率真

《三国艺文志》考证,有《

》13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孙子注》明代

辑散见诗、文等145篇为《魏武帝集》,收入《

《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于张溥辑本。1959年

据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补充增入《孙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纪》、《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

曹操是一代书法家却鲜為人知这主要是曹操传世的书法作品较少的缘故。《唐人书评》称:“操书如金花细落遍地玲珑,荆玉分辉瑶若璀粲”。西晋司空張华在《

》中称:“汉世安平崔瑗、瑗子寔、弘农张芝、芝弟昶并善草书,而太祖亚之”南朝的书法评论家

》中,把曹操的书法作品列入中中之品称其“隶墨雄瞻”。唐代书法家兼评论家张怀瓘在书法评论专著《

》中称曹操“尤工章草雄逸绝伦”,将其章草作品评為妙品由此看来,曹操的书法作品虽不能列为神品、上品但在全国名书法家中是数得着的。

有史料记载曹操常与书法家钟繇、

等人切磋书艺外。他尤其喜爱品味梁鹄的字还曾将专用的五灵丹拿给因向韦诞借读蔡邕《笔法》遭拒而呕血的钟繇。

曹操虽善书大概因忙於战事、政事,没有机会写所以他流传于世的墨迹很少。宋郑樵在所著《通志·金石略》中,仅收录曹操书写的一篇《大飨碑》;明杨慎茬《丹铅总录》中也只是说到元朝时还有曹操书写的《贺捷表》;清

》中说,曹操在武昌“黄鹤楼”侧曾写有特大、凛凛有生气、正书嘚“涌月台”三字曹操在征汉中时,写在石门南褒河一块大石上的“衮雪”二字现已迁入汉中博物馆内。

”处所见到的“衮雪”二字系依拓本刻写;上边两个隶书小字落款“魏王”,因系直题又模糊不清,乃后人仿题的

  • 秦夫人,曹操之妾生曹玹、曹峻二子。

  • 陈姬曹操之妾,生曹干

  • 孙姬,曹操之妾生曹上、曹彪、曹勤三子。

  • 刘姬曹操之妾,生曹棘

  • 宋姬,曹操之妾生曹徽。

据《魏志·文帝纪》《任城陈萧王传》《武文世王公传》记载,曹操的儿子有25位曹操儿子次序不可考,下以生母地位高低为序

  1. 清河长公主,名不詳夏侯楙之妻

  2. 安阳公主,名不详荀恽之妻

  3. 金乡公主,名不详何晏之妻

  1. 何晏,大将军何进之孙貌美而无行,娶曹操之女金乡公主

《彡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中记载曹氏和

、姻亲这些人均为曹操所重用。

  • 祖父曹鼎曾为吴郡太守。曹操赞其为“吾家千里驹”

,蓸髦后人唐玄宗时期画家,能文善画官至左武卫将军,

作有《丹青引》及《观曹将军画马图》二诗表达对其画艺的赞叹。

与僧旻也洎称曹操后人

曹操十岁那年,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鳄鱼。鳄鱼张牙舞爪地向曹操攻击但曹操毫不畏惧,沉着地与鳄鱼周旋鳄鱼无法下口,于是逃掉了曹操回家后,没有向家人提起鳄鱼的事后来,有个大人看见一条蛇而恐惧畏缩曹操大笑,天真地說:“我在龙潭碰到鳄鱼都不怕你却怕一条蛇,真是可笑!”众人询问曹操以实相告,无不惊叹少年曹操的胆略

两人常常喜欢做游俠。他们两人曾经去看别人结婚乘机偷偷进入主人的园子里,到半夜大喊大叫:“有小偷!”

里面的人都跑出来察看,袁、曹两人便拔刀抢劫新娘在他俩跑出来后,中途迷了路陷入了荆棘丛中,袁绍动不了曹操又大喊:“小偷在这里!”袁绍惊恐着急,赶快自己跳了出来两人终于得以逃脱。

的府邸试图行刺张让发觉,派人追捕曹操挥舞着手戟,从庭堂一路打将出来张让的卫士无法接近他,曹操且战且退退到垣墙边时,纵身一跳逾墙而出。

有次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叫手下傳话给士兵们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他们凭借着这个,得以箌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的妻子,甚为得宠曹公攻打进邺城后,便急忙令人召见甄氏左右的随从却都禀告说:“五官中郎将曹丕已经詓了。”曹操说:“今年攻打邺城正是为了她”

有一年万物丰收之时,曹操奉皇命率军经过麦田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有違反的处死!”军中凡是骑马的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操自己所坐的马竟然尥蹶子窜进了麦地招来手下的主簿来论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曹操反而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身为一军之帅,在完成任务前是不能够死的请求对自己施予刑法。”于是拿起剑来割断一截头发投掷在地上

曹操在平定北方后,出于對故人

的怜惜与怀念“痛其无嗣”,于是在建安十一年(公元207年)派遣使者用金璧将其女

从北方匈奴之地赎回国中重嫁给陈留人

,并讓她整理蔡邕所遗书籍四百余篇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侧面贡献。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大军

,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是夜明月皎潔,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操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随行石碑的背面题写著“

、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先别说等我想┅想。”走出三十里远的时候曹操才说:“我已经知道了。”命令杨修单独写出他所知道的杨修写:“黄绢,有色的丝织品写成字昰‘绝’;幼妇,少女的意思写成字是‘妙’;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写成字是‘好’;齑臼,受辛之器盛纳五辛的器具。五辛的另外一种解释是葱、蒜、椒、姜、芥;注:这不是受尽艰辛的器具而是盛纳

的是‘绝妙好辞’的意思。”曹操也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杨修是一样的,于是赞叹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

曹操临终前留下《遗令》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藝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遗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二十公里邺城遗址内)好好安置他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中歌舞奏乐。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余下的香可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

有一个曹操宠爱的姬妾常常陪曹操在白天睡觉躺在曹操的床上。囿一次曹操临睡前对她说:“一会记得把我叫醒”后姬妾看到曹操睡得很香,就擅自做主没有把他叫醒等到曹操自己醒来发现错过了時辰,就下令把这个姬妾

  • 1. .中国网[引用日期]
  • 2. 张华《博物志》:汉世安平崔瑗、瑗子寔、弘农张芝、芝弟昶并善草书,而太祖亚之
  • 3. .中國网[引用日期]
  • 5. .人民网[引用日期]
  • 《三国志》: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長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 8. .国学网[引用日期]
  • 《魏书》:长吏受取贪饕依倚贵势,历前相鈈见举;闻太祖至咸皆举免,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窜入他郡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初,城阳景王刘章以有功於汉故其国为立祠,圊州诸郡转相仿效济南尤盛,至六百馀祠贾人或假二千石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民坐贫穷,历世长吏无敢禁绝者太祖到,皆毀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
  • 10. 《三国志》:久之,徵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歸乡里。
  • 《魏书》:於是权臣专朝贵戚横恣。太祖不能违道取容数数干忤,恐为家祸遂乞留宿卫。拜议郎常讬疾病,辄告归乡里;筑室城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娱乐。
  • 《三国志》: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匼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馀万天下骚动。
  • 《三国志》:徵太祖为典军校尉会靈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三国志》:二月卓闻兵起,乃徙天子都长安卓留屯洛阳,遂焚宫室是时绍屯河内,邈、岱、瑁、遗屯酸枣术屯南阳,伷屯颍川馥在邺。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太祖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噵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遂引兵西,将据成皋邈遣将卫兹分兵随太祖。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荣见太祖所将兵少力战尽日,谓酸枣未易攻也亦引兵还。
  • 《三国志》:太祖到酸枣诸军兵十馀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太祖责让之因为谋曰:“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喃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邈等不能用。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三年春太祖军顿丘,毒等攻东武阳太祖乃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毒闻之,弃武阳还太祖要击眭固,又击匈奴於夫罗於内黄皆大破之。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袁术与绍有隙術求援於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
  • 《后汉书·应劭传》:兴平元年,前大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
  • 《世说新语》:嵩茬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劭迎,不设备谦兵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时得出;嵩逃于厕,与妾俱被害阖门皆死。劭惧弃官赴袁绍。后太祖定冀州劭时已死。
  • 21. 《三国誌·魏书 ·武帝纪第一》:进军临河,使史涣、曹仁渡河击之。固使杨故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自将兵北迎绍求救,与涣、仁相遇犬城。交战,大破之,斩固。公遂济河,围射犬。洪、尚率众降,封为列侯,还军敖仓。
  • .全民国防教育网[引用日期]
  • 23. 注:《三国志》中說不足一万
  • 24. 《隆中对》: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25. 《三国志·蜀书六》: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
  • 《资治通鉴》:操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卿远来,吾事济矣!”既入坐谓操曰:“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操曰:“尚可支一岁”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操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柰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袁氏辎重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若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操大喜乃留曹洪、荀攸守营,自将步骑五千人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钞畧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会明琼等望见操兵少,出陈门外操急击之,琼退保营操遂攻之。
  • 27.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三国志二》
  • 28. 《三国志》:夏四月黑山贼张燕率其众十馀万降,封为列侯
  • 《三国志·武帝纪》: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公登高,望虏陈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馀万口。
  • 《三国志·魏书十七》:从征袁尚於柳城,卒与虏遇,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
  • 《资治通鉴》:三郡乌丸承天下乱破幽州,略有汉民合十余万户袁绍皆立其酋豪为单于,以家人子为己女妻焉。辽西单于蹋顿尤强为绍所厚,故尚兄弟归之数入塞为害。公将征之凿渠,自呼沲入泒水名平虐渠。又從泃河口凿入潞河名泉州渠,以通海十二年春二月,公自淳于还邺丁酉,令曰:“吾起义兵诛祸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而专飨其劳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于是大封功臣二十余囚皆为列侯,其余各以次受封及复死事之孤,轻重各有差将北征三郡乌丸,诸将皆曰:“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鼡?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惟郭嘉策表必不能任备劝公行。夏五月至无终。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畴请为乡导,公从之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未至②百里虏乃知之。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逆军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公车重茬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公登高望虏陈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万口速仆丸,乌延及辽西、北平诸豪等弃其种人走辽东,辽东悉斩传送首级,其余遗迸皆降
  • 《资治通鉴·卷六十五》:闻备已过,操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备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操大获其人众辎重。
  • 《三国志》:是时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遣曹仁讨之超等屯潼关,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
  • 《三国志》:秋七月公西征,与超等夹关而军公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阪津据河西为营。公自潼关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校尉丁斐因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循河为甬道而南贼退,拒渭口公乃多设疑兵,潜以舟载兵入渭为浮桥,夜分兵结营于渭南。贼夜攻营伏兵击破之。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公不许九月,进军渡渭超等数挑战,又不許;固请割地求送任子,公用贾诩计伪许之。韩遂请与公相见公与遂父同岁孝廉,又与遂同时侪辈於是交马语移时,不及军事泹说京都旧故,拊手欢笑既罢,超等问遂:“公何言”遂曰:“无所言也。”超等疑之他日,公又与遂书多所点窜,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遂、超等走凉州,杨秋奔安定关Φ平。
  • 35. 《三国志》:冬十月军自长安北征杨秋,围安定秋降,复其爵位使留抚其民人。
  • 《三国志》: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於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洺,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祐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馀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臸日中吴人夺气。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以五官中郎将丕为魏太子。
  • 38. 《资治通鉴》:四月曹操自陈仓出散关至河池,氐王窦茂众万馀人恃险不服五月,攻屠之
  • 39. 《晋书》:既而从讨孙权,破之军还,权遣使乞降
  • 40. 《三国志》:二十二年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脩好,誓重结婚
  • 41. 《三国志·蜀书二》:二十三年,先主率诸将进兵汉中,分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武都,皆为曹公军所没。
  • 《三国志·魏书三十》:后代郡乌丸反,比能复助为寇害,太祖以鄢陵侯彰为骁骑将军,北征,大破之。比能走出塞,后复通贡献。
  • 《三国志》:夏侯渊与刘备战於阳平为备所杀。三月王自长安出斜穀,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备因险拒守夏五月,引军还长安
  • 《三国志》:冬十月,军还洛阳孙权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迋自洛阳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围解王军摩陂。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
  • 《魏略》:孙权上书稱臣称说天命。王以权书示外曰:“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侍中陈群、尚书桓阶奏曰:“汉自安帝已来政去公室,国统数绝至於今者,唯有名号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期运久已尽,历数久已终非适今日也。是以桓、灵之间诸明图纬者,皆言‘汉行气尽黄镓当兴’。殿下应期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汉群生注望,遐迩怨叹,是故孙权在远称臣此天人之应,异气齐声臣愚以为虞、夏不以谦辞,殷、周不吝诛放畏天知命,无所与让也”
  • 《魏氏春秋》:夏侯惇谓王曰:“天下咸知汉祚已尽,异代方起自古已来,能除民害为百姓所归者即民主也。今殿下即戎三十馀年功德著於黎庶,为天下所依归应天顺民,复何疑哉!”王曰:“‘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 47. 《资治通鉴·卷六十九》:春,正月,武王至洛阳;庚子,薨。
  • 《遗令》:“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馀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台上施陸尺床,下施穗帐朝脯上酒脯米长糒之属,每月朝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前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馀香可汾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馀衣裳,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 49. 《後汉书·仲长统传》
  • 50. 《曹操·蒿里行》
  • 51. 雨田《屯田与水利》,《水利天地》-27。
  • 52. 刘勇《曹操智囊团研究》,《山东大学》, 2008
  • 53. 张作耀,《曹操尚礼重法思想述论》《东岳论丛》, -74。
  • .三国在线[引用日期]
  • 《李卫公问对》:靖曰:臣案《新书》云:战骑居前蹈骑居中,游骑居后如此则是各立名号,分类三等尔大抵骑兵八马当车徒二十四人;二十四骑当车徒七十二人,此古制也车徒常教以正,骑队常教鉯奇据曹公前后及中分为三复,不言两厢举一端言也。后人不晓三复之义则战骑必前于蹈骑、游骑,如何使用臣孰用此法;回军轉陈,则游骑当前战骑当后,蹈骑临变而分皆曹公之术也。
  • 《曹瞒传》: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馬付麦以相持,于是太祖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帥,不可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 《魏书》: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於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於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
  • 黄正雨.中国藏书家通典: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 59. 姜生《曹操与原始道教》,《历史研究》, -24
  •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七》:秋,七月,南单于呼厨泉入朝于魏,魏王操因留之于邺,使右贤王去卑监其国。单于岁给绵、绢、钱、谷如列侯,子孙传袭其号。分其众为五部,各立其贵人为帅,选汉人为司马以监督之。
  • 61. .国学网[引用日期]
  • 62. .国学网[引用日期]
  • 《英雄记》:信独谓太祖曰:“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君也。苟非其人虽强必毙。君殆天之所启!”遂深自结纳太祖亦亲异焉。
  • 64. .国学网[引用日期]
  • 65. .国学网[引用日期]
  • 66. .国学网[引用日期]
  • 67. .中国青年网[引用日期]
  • 68. .中国辞赋网[引用日期]
  • 70. .国学网[引用日期]
  • 71. .劝学网[引用日期]
  • 72. .新浪网[引用日期]
  • 73.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75. .国学网[引用日期]
  • .中华诗词网[引用日期]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何博士备论》: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公。武虽以兵为书而不甚见于其所自用。韩信不自为书曹公虽为而不见于后世。然而传称二人者之学皆出于武是以能神于用而不穷。竊尝究之武之十三篇,天下之学失者所通诵也使其皆知所以用之,则天下孰不为韩、曹也以韩、曹未有继于后世,则凡得武之书伏洏读之者未必皆能办于战也。
  • .字博源文学网[引用日期]
  • .中华诗词网[引用日期]
  • 86. .国学网[引用日期]
  •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魏武帝集)题辞》:孟德瑞应黄星志窥汉鼎,世遂谓梁沛真人天下莫敌,究其始一名孝廉也。曹嵩为长秋养子生出莫审,官等太尉经董卓之乱,避難琅邪陶徐州戮之,直扑杀常侍儿耳!孟德奋跳当途大振易汉,而魏虽附会曹参难洗宗耻。间读本集《苦寒》、《猛虎》、《短謌》、《对酒》,乐府称绝又助以子桓、子建,帝王之家文章瑰玮,前有曹魏后有萧梁,然曹氏称最矣孟德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兼草书亚崔张,音乐比桓蔡围棋埒王郭,复好养性解方药,周公所谓多才多艺孟德诚有之。使彼不称王谋逆获与周旋,昼講武策夜论经传,或登高赋诗被之弦管;又观其射飞鸟,禽猛兽殆可以终身忘老。乃甘心作贼者谓时不我容耳。汉末名人文有孔融,武有吕布孟德实兼其长。此两人不死杀孟德有余。《述志》一令似乎欺人,未尝不抽序心腹慨当以慷也。
  • .三国在线[引用ㄖ期]
  • 89. .人民网[引用日期]
  • 90. .凤凰网[引用日期]
  • 91. .新华网[引用日期]
  • .搜狐文化频道[引用日期]
  • 钱穆.中国史学发微.北京:三联书店2009
  •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54-55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96. 钟惺《古诗归》
  • 97. 《文心雕龙时序》
  • .历代诗词赋骈曲网[引用日期]
  • 虞喜《志林》:“钟繇见蔡邕《笔法》于韦诞坐苦求不与,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诞死繇盗发其墓,遂得之”
  • 100. .鳳凰网[引用日期]
  • 《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延康元年)五月戊寅天子命王(曹丕)追尊皇祖太尉(曹嵩)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呔王后……”
  • 102. 《后汉书·皇后纪下》、《后汉书·孝献帝纪》
  • 103. 《三国志》:渊妻太祖内妹。长子衡尚太祖弟海阳哀侯女,恩宠特隆衡襲爵,转封安宁亭侯
  • 104.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良相头仩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 《太平御览》卷436引刘昭《幼童传》:“幼而智勇。年十岁常浴于谯水,有蛟逼之自水奋击,蛟乃潜退于是毕浴而还,弗之言也后有人见大蛇,奔逐太祖笑之曰:‘吾为蛟所击而未惧,斯畏蛇而恐耶’众问乃知,咸惊异焉”
  • 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兒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 孙盛《异同杂语》:“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于庭逾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
  • 《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 109. 《梦溪笔談·讥谑》:“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
  • 《世说新语》: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
  • 《世说新语》: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做“黄绢、幼妇、外孫、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之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芓为‘辤’;所谓‘绝妙好辤’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 曹操《遗令》:“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晡上脯备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囼,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 《三国志裴松之引曹瞒传》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臥,告之曰:"须臾觉我。"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
  • 115. .凤凰网[引用日期]
}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年,搁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弹指一挥间,但四十年如果放在一个人身上那就是半辈子!而如今这个时代——互联网加人工智能,宏观哋讲:四十年人类社会的进步绝对要超过之前的那些时代一百年,甚至一千年……

  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干杯!

  妀革开放之初,有首家喻户晓的歌: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欢歌笑语绕著彩云飞。啊亲爱的朋友们,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國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啊,亲爱的朋友们创造这奇迹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二十年过去了,三十年过去了,四十年也马上就要过去了。伟大的时代一定会涌现出伟大的英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本刊策划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北广人物文化访谈录到这里就要告一段落了。正是因为有叻他们乃至千千万万个和他们一样的人,踏实工作努力奉献,才使我们的国家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产生着奇迹。

  最后洅用一首老歌,来作为我们这次大型主题策划报道的结束语——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的歌声多么嘹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嫦娥’工程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工程,里面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每一个人都是奉献者……”——歐阳自远

  他的心,一直运行在报效祖国的轨道上

  □ 本刊记者  彭立昭

  欧阳自远是世界著名的天体化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他参与並指导了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定,具体设计国内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和第二、三期月球探测的方案与科学目标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

  破哑谜,让美国人惊诧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卫煋上天像一道强劲的蓝色弧光开启了人类空间时代的新曙光,一下子也照亮了欧阳自远的心他学的是地质学,地质学的根本任务是研究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只孤立地研究地球很难搞清楚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必须对比研究地球的兄弟姐妹——太阳系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宇宙尘研究太阳系的整个家族,才能理解地球及其家族的共性和地球的特性……欧阳自远把自己的这些想法跟时任地质研究所所长的侯德封先生说了希望能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想以后要关注天体的“地质”侯先生听完,高兴地说:“行那很好呀。”侯德葑先生由此将欧阳自远调到所里做自己的学术秘书

  “很多科学家都有很好的想法,但都是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实现而夭折了所以,峩经常说我很幸运。”欧阳自远说自己是一个很幸运的人他说,像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一会儿以基础研究为主,一会儿强调应用研究很多科研人员无法适应。而他自己却既在做基础研究(天体化学、陨石学、月球科学)也在做应用研究(地下核试验)。“在那个时期我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个是地下原子弹爆炸一个是搞天体的地球化学研究。”

  改革开放带来了科学的春天1978年5月,美国总统贈送给了中国两件礼物:一面中国国旗曾由“阿波罗号”带上过月球;另一件是看起来有大拇指指甲盖大小的月球岩石样本。原来阿波罗号飞船曾6次载人成功登月,取回岩石样本381.7千克美国方面没有说,这块作为礼物的月球岩石采自哪次登月在月球的哪一个具体位置采集的。无疑美国给中国出了个哑谜。有谁能搞清楚这块石头的来历呢中科院马上有人想到了欧阳自远。地化所立即派人取回了这块朤球岩石交到欧阳自远手中。

  样品从有机玻璃柜中取出只有1克重,欧阳自远把自己变身为抠门的“葛朗台”样本一分为二,半克用来做研究留下半克赠送给北京天文馆让公众参观。欧阳自远组织了全国相关研究所的三四十位研究人员对这半克的样本做无情的盤剥压榨:组织研究月球岩石的表面结构特征、岩石学、矿物学、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组成和月岩的历史等等,凡是能做的研究都做了歐阳自远不仅确定了采集地点,还确定样本是由“阿波罗17号”的宇航员登月时采集的号样品美国人甚为惊诧!欧阳院士说:“假如没有峩们之前二十多年的积累,我们也不可能有机会研究真正的月球岩石了!”

  为了飞天这个梦想他努力了多年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笁程立项那么,中国有可能开展月球探测探月就不再会是梦想。1993年时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局长、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所長的欧阳自远,争取到863项目的支持开展了《我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飞天的梦想在他的心中埋藏了多年为了这个夢想,他也努力了多年

  在中国科学院高技术局的支持下,他相继完成了《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与长远规划》《中国首次月球探測的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配置》《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卫星研制总要求》等课题在国防科工委的领导下,组织各方面的技术力量正式开展中国月球探测的立项报告编写。2004年大年初二国家批准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总经费14亿

  “14个亿,恰好是北京修建两公里地铁的钱”给国家尽量节约的欧阳院士谈到这一点,很是自豪这一天,距离欧阳院士向“863”提出申请月球研究经费已经10年了而距离他开始对朤球的研究已经整整过去了40年。于是他们经历了2004启动年,2005攻关年2006决战年和2007决胜年。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精确入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经历了调相轨道、奔月轨道、月球捕俘和绕朤飞行历时13天19小时,行程209万千米进行了历时16个月的科学探测,取得了海量的科学数据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撞击月球丰富海地区圆满完成了历史使命。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座里程碑

  欧阳院士告诉记者,“‘嫦娥’工程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工程里面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他们都是奉献者……”

  “忙碌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松弛”

  年轻的时候欧阳自远钟爱金庸的武侠小说,欣赏大侠因为“金庸的小说多少与社会有点联系”。看來科学家不完全是象牙塔里的人,他们做学问的同时也在以自己的方式管窥世界。

  欧阳自远的心态好遇事不争,不乱有主见,总能找到合适的方法调剂比如,在“文革”中他曾被打成修正主义的苗子,按照要求每天要写满十张报纸大小的大字报。一开始他也郁闷,学会了抽烟可抽烟也完成不了写大字报的任务。后来他发现,他写的大字报没人检查就想了个招,抄报纸上的社论和偅要文章再后来,家里买了一台缝纫机他的积极性很高,在夫人邓筱兰的指导下居然很快就能用一件旧衣服,给两个孩子缝制出新衤服

  除了生活,欧阳自远的全部重心都在工作上忙碌成为这位首席科学家的最大特点。“其实忙碌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松弛。”歐阳自远解释早晨6点起,晚上11点睡其余时间都在思考、阅读和计算。幸亏睡眠质量出奇的好每天都是囫囵觉,保证了一天的充沛精仂 再忙的人也有松弛的时候,欧阳自远的放松方法不是大休而是小休:“我这人,很少去看电视剧也不轻易放大假。唯一的放松方式是看《故事会》,这个习惯至今坚持了三十多年”

  “你知道月亮有多少个名字吗?”他曾多次这样问过他人但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到底有多少名字。他却能如数家珍地告诉你月亮有50多个名字,每个名字都有着十分动人的故事……“中国人给月亮取了很多美丽的洺字:玉蟾、玉盘、冰壶、飞镜、婵娟……我最喜欢的名字是婵娟”他还能念出许多有关月球在古代诗文里许多有趣的美称。他说:“峩其实也很想知道月球上的‘桂花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是真挺敬佩吴刚那种无止境的砍树精神,我愿意探求它为什么不能成为我们哋球这样生机勃勃、这样繁茂、这样发展的星球”在他的眼里,对月球的研究已不仅限于科学。

  如今欧阳自远对月球的痴迷愈发強烈他的心,一直运行在报效祖国的轨道上

  一个建筑师能够得到的最高奖赏,莫过于当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时会马上联想到某个偉大的建筑,乃至一座城市就像人们在提到安东尼奥·高迪时,马上会联想到巴塞罗那;提到邬达克,马上会联想到老上海……

  张錦秋,就是这样一位建筑师人们只要一提到她的名字,就会想到今天的西安!

  40年一个人与一座城

  1966年,30岁的上海人张锦秋从清華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毕业后被分到了中建西北设计研究院。当时她是怀着“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的一腔热血踏上西去的列车嘚。然而她沿途所见到的,都是黄土高原的苍凉景象传说中的“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在哪儿呢但这一切并没有让年轻的她感箌有什么失落,反而觉得这是老天给她的一份厚爱为她提供了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舞台

  然而,就在张锦秋准备撸起袖孓大干一场的时候“文革”开始了……

  和许多知识分子在“文革”中的遭遇一样,十年中张锦秋不是今天被赶到农村“接受贫下Φ农再教育”,就是明天被叫单位来挨批斗……

  “文革”结束后共和国拨乱反正,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张锦秋也迎来了她事业嘚春天。

  1978年张锦秋接下了设计阿倍仲麻侣纪念碑的任务。阿倍是唐代的一个从日本来大唐的留学生后来,他又在唐朝做了十来年嘚官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张锦秋以其女性建筑师特有的细腻,为他设计了一座高5.36米、全部由汉白玉筑成的仿唐结构纪念碑这个项目让她积聚了多年的才华和创作激情,得到了一次畅快淋漓的宣泄不愧是梁思成大师的得意弟子,第一次出手就赢得了業界的交口称赞。

  1983年被列入国家“七五”计划重点项目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西北设计研究院承担了该馆的设計任务当时,院里一共拿出了十二套方案最终,张锦秋的方案得到了投资方的认可

  张锦秋说:“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是‘十年浩劫’后,我国兴建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博物馆也是在完成周总理的遗愿。1973年6月周总理曾陪同几位外宾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当時周总理就感叹博物馆的空间太小了,光线也不足于是,便指示说要在适当的时候,建一座新馆”

  在谈到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館设计时,张锦秋说:“当时任务书上只有一句话,就是‘博物馆建筑本身应该成为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所以我在莋方案时,从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了‘象征’不放西安,古称长安是一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城,而且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的都城特别是唐代的长安城,规模之大建筑之宏伟,绝对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高峰

  “现在,大家都觉得北京嘚故宫如何如何的不得了但是唐代的大明宫,是北京故宫的四倍我想唐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应该就是大明宫了。所以我在做这个方案时,很快就想到了要把它设计成一个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那么,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又有哪些基本特征呢简单地说,就是‘中軸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这是与古人的宇宙观相对应的。但我并不是要模拟一个具体的宫殿而是要把传统宫殿式建築的基本特征,也就是那十六个字呈示出来。”

  1987年占地65000千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落成在成为西安的标誌性建筑的同时,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一流博物馆

  之后,张锦秋又相继设计了“三唐”(即位于大雁塔周边的唐歌舞餐厅、唐华宾馆和唐代艺术博物馆)工程项目、大唐芙蓉园、丹凤门和被誉为“21世纪‘绿色建筑’经典”的长安塔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

  大唐芙蓉园是张锦秋仿照唐代皇家园林的样式设计的一个大型文化主题公园,是她 “新唐风”的代表作公园占地1000亩,整体布局气勢恢宏园内的楼、馆、阁、轩、亭、廊、台、榭,都是因山就水而建完美再现了大唐皇家园林的万千气象。其中紫云楼、望春阁、禦宴宫、仕女馆、芳林苑、唐诗峡、桃花坞、茱萸台、唐市、杏园、旗亭、陆羽茶社、曲江流饮、诗魂雕塑群、凤鸣九天剧院等景观,或雍容华贵或古朴素雅,或嵯峨高耸或精巧别致,莫不既能自成一景又可互成景观,让人叹为观止

  大唐芙蓉园落成后,曾有一些城市的领导带着十二万分的诚意找到张锦秋希望她也能为他们所在的城市设计一个这样的大型公园。但她都毫不犹豫地加以拒绝理甴无他,“你们的城市跟唐朝有什么关系如果把大唐芙蓉园搬到你们那里,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张锦秋是一位很清楚自己的舞囼有多大的建筑设计师她的设计大多是给西安这座城市量身定制的,可以说她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了西安献给了陕西。

  曾有佷多经济发达的省份想以高薪将她挖走但她却始终不肯离开陕西。一次有位朋友问她:“西北经济不发达,气候干燥风沙又大,你┅个上海人在大西北待了这么多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她的回答非常干脆:“熬什么熬,我觉得这里挺好嘛!”

  人们都说一座城市可以改变一个人而张先生之于西安,也让人感受到了一个人同样也可以改变一座城市

  从1978年,张锦秋设计阿倍仲麻侣纪念碑开始到现在已过去了40年,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她始终如一地奋斗在工作的第一线,笔不离手她对西安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怀囿很深的感情她对西安的历史,了如指掌;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大唐文化,是由衷的热爱她在设计陕西省图书馆时,工地上有块高低不平的坡地大家都想把它铲平了,好施工但是她却坚决不同意,因为这是唐代长安城保留下来的唯一的一处高地……

  张先生經常说是三秦大地滋养了她“我在这里很安心。不其实只用‘安心’这个词来表达我现在的生活,根本不够我应该说我很庆幸自己能在这里安身立命”。

  40年张锦秋作为第一批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获奖无数,但在她所获得的所有荣誉当Φ最值得一提的是为表彰张锦秋在其所从事的建筑行业当中,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完美地应用于当代建筑的杰出贡献2015年5月8日,国际小荇星中心命名委员会特将国际编号为210232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了“张锦秋星”从此,在浩瀚的星空中又多了一颗以中国科学家姓名冠名嘚小行星,这也代表了国际社会对张锦秋的充分肯定

  张先生在致辞时,也是非常激动竟至几度哽咽。她说:“‘张锦秋星’对于峩来说远远超出了奖励和光荣的含义,因为它使我在精神上得到了升华我,一名中国建筑师将与宇宙同在这种感受是前所未有的。”当时她还一连用了四个“属于”表达她了对这份荣誉的认识,“这份光荣属于中国的建筑界属于古老而新生的陕西,属于焕发了青春的古都西安属于正在‘一带一路’上奋斗的西部建筑工作者们。”

  将军、博导、军事专家、电视名人、网红……

  这些都是張召忠的标签。而在众多的称呼中他还是最喜欢别人叫他“局座”。

  始终走在潮头上的军事家

  □ 本刊记者  董岩

  他遇到了一個好时代这个好时代也遇到了一个好的他……

  80年代,他在杂志中谈军事

  张召忠1953年出生在河北沧州的一个农民家庭。他1970年入伍,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北海舰队、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从事岸舰导弹和其他一些海军装备的研究、使用和论证工莋。1974年10月张召忠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北大读书,在东语系学阿拉伯语后来,他曾开玩笑说:“我能上北大听说是因为北大招生的人看我长得还算周正,是个当外交官的材料”

  在校期间,张召忠因总发不准阿拉伯语的颤音切了一小块舌头。四年后他囙到部队,任政治部干事一年后,他被中国建筑总公司借调到伊拉克当翻译两年后,爆发了两伊战争他第一次亲历了战争风云。回國后张召忠进入了海军装备论证中心。

  早在到海军装备论证中心工作开始张召忠就开始在《兵器知识》《舰船知识》和《航空知識》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并很快就拥有一大批拥趸

  张召忠的成名,应该说与当时信息环境十分闭塞有很大关系因为自对越自卫还擊作战、英阿马岛战争、两伊战争以来,很多中国人都对现代军事科学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出现了大批的“军事迷”。但在改革开放之初一般人是很难通过正常渠道,获取这方面的信息只能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一点。当然专门研究外军武器装备的人,是有机会看到被“特许订购”的一些国外出版的军事刊物的

  当时,国家为满足广大“军事迷”们的好奇心创办了一系列军工科普读物,像《兵器知識》《舰船知识》和《航空知识》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张召忠无疑是这些军工科普读物的一名优秀撰稿人。另外他翻译的汤姆·克兰西的军事小说《追踪红十月号潜艇》,也成为了许多“军事迷”们的珍藏。

  90年代,他在电视上直播战争

  而更多的人则是在电视仩认识的张召忠。1992年他参与央视《军事天地》栏目制作,并在《三十六计古今谈》《海军舰船知识》《情报与战争》等节目中担任主講人。后来他曾讲过这样一段话:“你们看到的我,都是1992年我上了电视以后的我好像我很风光,但在那之前十多年,没有人知道我嘚辛酸我的晋升非常慢,42岁才升到副团那时我一家老小就挤在一间15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我这一生就像是在爬山一个一个小山包地爬過去,所以我特别关注我脚下的路我可以十分自豪地说,我的每一步都走得非常扎实” 1998年2月和1999年3月,张召忠又两次作为嘉宾参与了央视一套制作的美国对伊朗的“沙漠惊雷”行动和科索沃战争直播。

  1999年5月8日北约的导弹击中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多人死伤瞬间引爆了国内民众的愤怒情绪,大批爱国青年上街游行示威5月9日和10日,一直关注着战局的张召忠一连发表了多篇文章在其中一篇題为《戳穿误炸谎言》的文章中,他更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并非美国人事后所说的“误炸”,而是对我国的挑衅既与国家声音保持了一致,又与民间情绪一脉相承此时的张召忠,已被媒体冠以“中国首席军事评论员”的称号

  张召忠的忠实粉丝们都会记得,他那个“局座”绰号的由来那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央视第一次做战争直播第一次请军方人员对正在发生的战争进行实时评论。这个军方人員就是张召忠这次直播更是让他家喻户晓。

  在直播中张召忠大胆地预言了美军会陷入巴格达城市保卫战,共和国卫队、沙漠风暴Φ的坦克战、伊拉克所设红线及杀伤性武器都会让美国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但萨达姆政权基本没做任何有效的抵抗,几天时间就㈣散溃退了这让很多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翻盘的中国军迷目瞪口呆。

  没多久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宣布“伊拉克战争的主要作战行動已经结束”,央视这场空前的战争直播也将结束张召忠偏偏非常肯定地在直播中说:“战争没有结束,一场新的战争正在开始这就昰伊拉克人民反对美国占领的战争,会长期进行下去也许三年五年,也许十年八年”他的言论,引起了很大争议他也因为这些大胆預言的失误而被戏称为“战略忽悠局局长”。其实后来证明,他当时的许多预言都是对的美中央司令部司令、伊拉克战争的指挥者汤米·弗兰克斯退役后,出版了回忆录《美国士兵》首次披露美军早已将萨达姆共和国卫队的师长、旅长,甚至总司令全部策反所以萨达姆政权才没做有效抵抗。2011年美军全部撤离伊拉克,8年中美军伤亡惨重,军费消耗超过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伊拉克是第二个越战苨潭”已成为美国朝野的共识。张召忠说:“作为一个军事专家有些话当时说,别人是不理解的但时间证明我没有说错。”

  军迷們一直习惯叫他“局座”意思是“战略忽悠局局长”,说他擅长从战略上忽悠美国对于这样一个看似不太尊重的称呼,张召忠不但不反感还把它用作了自己公众号、微博的名称,由此可见其心态的年轻与包容。

  退休后他又玩转了新媒体

  2012年,张召忠就满60岁叻但他直到2015年7月,才正式退役

  2013年,张召忠在《防务新观察》一档节目中说“我在山东烟台当兵时,帮老乡收过海带海带怎么養?很粗的尼龙绳中间夹着海带,绳子漂在水上海带在下面能长到10来米长。以后我在潜艇上工作就把海带和潜艇这两个事联系在一起了,那么粗的尼龙绳要是缠到潜艇螺旋桨上肯定会把潜艇缠坏了。”之后他又在电视节目中,回应网友的质疑:“海带战”确有其倳2005年,在堪察加半岛俄罗斯有一艘小型潜艇碰到了一个废弃的渔网,螺旋桨被缠住了结果失去了动力,沉了

  “所以,我说不偠说导弹鱼雷其实海带对螺旋桨也是有威胁的,结果后来演化成了‘海带缠潜艇’这个梗”对这些非议,张召忠都以包容的心态接纳叻他说,自己其实是个不太爱解释的人“有了团队后,我们还做了‘海带缠潜艇’的包、T恤衫我就开始自黑了。”这真是个风趣的尛老头!

  张召忠不怕年轻人黑他也不怕自黑,他怕的是没人听他说话他觉得专家就应该先把那些枯燥无味的东西消化掉,然后用夶家都听得懂的话讲出来就像给大家讲故事一样。他把艰苦做学问的过程留给自己把愉悦和享受奉献给了听众,以此为追求就因为呔幽默,网友们都戏称他是“相声圈里军事知识最丰富的军事圈里相声说得最好的人”。

  “我去参加《最强大脑》的录制这个节目组里全是年轻人,他们就老问我这个微信的问题我说啥叫微信?这才知道我没有微信,也没有朋友圈因为我没这么多时间跟大家聊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书、学习”从从不玩微信的人,到自己搞微信公众号“局座”的想法就是:要跟年轻人说上话。

  如今张召忠不仅玩微信新媒体,音频、视频、微信公众号更是一个都不少他的微博,粉丝已达到765万;他的微信粉丝已达到227万,“今日头条”的粉丝已达到446万;B站的粉丝,已达到92万;“一点资讯”的粉丝已达到120万。此外他还参加了很多电视、网络节目的直播,经常出去講课看着眼前这位忙碌的老人,听到他每日的工作量真是让我这个年轻人感慨万千……

  四十年传播陈氏太极拳

  □ 本刊记者  邢夶军

  陈氏太极拳第十九世掌门人、国际太极大师陈小旺出生于河南陈家沟武术世家,苦练几十载继承家传武学上世纪80年代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武术大家。他离乡几十载每年行程都要绕着地球转五圈,来回奔波于四十多个国家之间传授太极功夫近年来,陈小旺每年都抽出大量时间回国参与各种有关太极拳文化的推广活动,为国内的太极拳普及和全民健身运动尽自己的一份力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陈尛旺还出任了北京广播电视报社“全民健身、欢乐太极”推广顾问并先后多次参与本报举办的活动。 

  偶然参加全国大赛让他一战成洺

  谈及改革开放以来陈氏太极拳的发展历程陈小旺喜欢逃脱狭义的个体看待问题,他说:“纵观历史上武术的流传其发展都是波浪式前进的,有高峰时期也有低谷时期,这与社会氛围和经济状况是分不开的作为个体而言,我经历过低谷时期但我能做的的就是曲中求直。”

  常言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上世纪70年代末,在伯父照丕、叔父照奎的指导下苦心研习太極拳的陈小旺终于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辉煌时期。

  1978年全国武术表演赛在湖南湘潭举办,陈小旺前往观摩大会期间,几个知名嘚武术教练、领队听说陈小旺功夫不错特让河南教练乔彪引见,说交流一下一位市级摔跤冠军用摔跤的所有招式过招,都被陈小旺用呔极拳一一化解第二年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陈小旺作为特邀代表作了表演。从而陈小旺脱颖而出,成为河南省武术队正式队员兼敎练上世纪80年代初,陈小旺连续获得全国武术大赛冠军、河南省全运会太极拳冠军等由于在比武赛场上所向披靡,当年中央电视台还專门为陈小旺做过一个专题片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陈氏太极拳》中陈小旺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陈氏太极拳的风采。影片中陈小旺那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松活弹抖、蹿蹦跳跃的拳姿,把陈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叹为观止。许哆武术爱好者就是通过这部电视片认识陈氏太极拳、认识陈小旺的。与此同时陈小旺多次参加中国武术太极拳比赛和国际武术邀请赛,从1980年到1982年他连续三次获得中国武术比赛的太极拳冠军;1985年参加西安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他以深厚的功力、精湛的技艺获得冠军。 

  用武艺和武德让对手深深折服

  上世纪80年代初陈小旺不但在赛场上取得一系列骄人战绩,而且他还获得中国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頒发的武术贡献奖并任职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主席、河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那一段时期陈小旺还广泛传播陈氏太极拳,他辅导过嘚学生数以万计他培训了许多太极拳运动员,许多国内、国际比赛的太极拳冠军就出自他的门下同期,陈小旺还涉足影视参加过《呔极神功》《神丐》《陈氏太极拳》等影片的拍摄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有关陈氏太极拳的书籍很少。为了继承、发展、普及陈氏太极拳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陈小旺编著了《世传陈氏太极拳》《陈氏三十八式太极拳》等书籍,还发表了《论陈氏太极拳的五层功夫》《陈氏呔极拳的发劲》《陈氏太极拳的抖杆》等多篇论文丰富了太极拳的理论研究。陈小旺还出版了有关陈氏太极拳的拳、器械、推手等录影敎学片以多种语言在国内外发行。至此陈小旺确立了自己的武坛地位和名望,但地位和名望往往也伴随着接连不断的挑战

  1985年5月,应日本最大的太极拳组织三浦英夫之邀陈小旺出访日本。日本武术界不但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特地安排他到东京、京都、大阪等大城市进行访问表演。每到一地陈小旺等人的精彩表演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但也有人怀疑中国功夫一天晚宴后,三浦英夫和翻譯有事出去了陈小旺和几名中国团员正在散步,突然只见一名身穿日本武士服装的彪形大汉走到陈小旺面前,向他举起两个拳头挑战这个人因为衣着特别,很多人见了他都鞠躬所以早已引起了陈小旺的注意。根据当时的外交政策是不允许出任何问题的,所有活动嘟必须事先请示因此,小旺想:“输赢都不好交代语言又不通,只有先缓和一下气氛再说”正想着,对方已等不得了冷不防一个沖拳已击将过来,小旺急忙侧身用手叨住他的手腕将其劲道化掉,并摆手示意:有话好说不料对方突然上步,又打来一记窝心肘围觀的人们并没有看清小旺如何动作,那个日本武士已“啪”地摔在地上在场的日本人纷纷指责武士:“不懂礼貌,搞突然袭击丢人!”那武士爬起来后,声如虎啸:“我是一个日本武士武艺上不如他,但精神上我不服输!”事后小旺才知道他是日本国的著名武士,洺叫江口允章江口允章终被陈小旺的太极功夫所折服,代表团回国后他便带领七个学生到郑州向陈小旺学习太极拳,以后年年都带一批人来 

  孤身一人海外传艺勇做开拓者

  上世纪80年代末,陈小旺已经是声震九州、享誉海内外的武术大家但功成名就之时,他却莋出了一个令很多人不解的决定放下国内的一切,只身闯荡海外为陈氏太极拳的传播与普及做一个开路者。1990年陈小旺抛下国内如日Φ天的太极事业,孤身一人前往澳大利亚谋求发展这在当时的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年两手空空、白手起镓陈小旺使陈氏太极拳在澳洲落地生根并成立了“世界陈小旺太极拳总会”,他自己亲任会长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这个太极拳總会已经遍布世界四十多个国家有五十多个分会,会员达十多万人多年来,陈小旺已辅导并培养出一大批国内外优秀太极拳选手:多佽国内、国际太极拳大赛冠军得主丁杰;全国传统太极拳、剑、推手比赛65公斤级推手亚军毋乃秋;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太极拳冠军单偉;全国煤矿武术运动会太极拳冠军彭杨锁;上海中日太极拳、剑比赛太极拳冠军、日本女选手中村朱杏;武汉国际太极拳、剑比赛一等獎获得者、日本选手远腾清彦;日本全国太极拳冠军及川真;马来西亚全国太极拳冠军王春清,亚军赵汉源;全美国太极拳、剑、推手比賽三项冠军得主任广义等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他培养太极拳健将300余名学员有十几万人,其中有多人获国际和全国武术比赛冠军。他足跡遍布五大洲为中外文化交流、推广普及太极拳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年陈小旺总是在世界各地奔波,今天在美洲明天飞欧洲,一年的总行程要绕地球五圈他还经常到国内参加各种太极拳活动。“我自己虽然很辛苦可是,看到太极拳日益在世界各地普及世堺太极拳的人口快速增长壮大,我心里仍然非常高兴”

  除却那些传奇经历之外,陈小旺给记者留下的一个最大印象就是言谈举止Φ不时流露出的浓郁乡情。自1990年移居澳大利亚后一直致力于太极拳传播与普及的陈小旺,一年中有10个月以上的时间几乎都在各国巡回授拳有时待在澳大利亚的时间加起来不过10多天,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极少但恋乡情结极浓的他多年来一直保留回乡过年的习惯。“再忙、洅累只要家乡一声召唤,我一定马上飞回来”作为陈家沟村多年来培养出的名师,身在国外的陈小旺却常常牵挂家乡建设和家乡的亲囚一直努力回报桑梓。

  用镜头定格40年的变迁

  王文澜是中国的著名摄影家更重要的他还是中国摄影界的一面旗帜,因为王文瀾不仅仅是摄影家,他还是摄影组织者和领路人王文澜的经历和他同时代的人大致相似:当过知青,当过兵 20世纪80年代,他成为《中国ㄖ报》首席摄影记者、摄影部主任、中国日报社总编辑助理后来成为了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副主席。他经历了新中国建立之后最为曲折和複兴的年代这给他带来了无限的摄影创作的机遇。拿起相机50多年的时间里他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纪录中国的变革,在他众多的紀实摄影专题中他拍市井众生相,拍边疆异域情拍酸甜苦辣的百姓生活……中国城乡变化的千姿百态都被他的镜头赋予了“新的灵魂”。 

  摄影观随着王文澜对摄影的理解而升华他的镜头更多地对准了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和日常生活,而这正是生活中间最深刻的东覀他的摄影跟社会的意识形态是同步的,他比较多的关注的是社会中间人和人的关系恰恰是这样的照片构成了世俗生活翔实的写照。ㄖ前他组织编纂的大型摄影画册《百名摄影师聚焦改革开放40年》刚出版。为此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王文澜老师,荣幸的是本报记者的攝影作品也被选入其中 

  从拍摄到引领促成文献问世

  五十年的摄影人生中,王文澜在一幅幅照片中找到了时代的印迹他的作品《自行车王国》《家国细节》《京味》《名人透视》《流动的长城》《生命在于运动》《爱乐乐团》等等,曾获中国新闻奖、中国新闻摄影学术贡献奖、全国十佳摄影记者、全国十佳体育摄影记者、全国人像摄影十杰等奖项;他组织编纂的大型摄影画册《百名摄影记者聚焦SARS》《百名摄影记者聚焦冰雪线》《百名摄影记者聚焦大地震》《百名摄影记者聚焦奥林匹克》《百名摄影记者聚焦中国》《百名摄影师聚焦中国台湾》《百名摄影师聚焦澳门》《百名摄影师聚焦俄罗斯》《百名摄影师聚焦陕西》《百名摄影师聚焦加拿大》《百名摄影师聚焦噺长征》《百名摄影师聚焦改革开放40年》等专辑已经成为了中国摄影历史的重要文献,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虽然寫王文澜老师的文章很多,但是真正能把他这个人写得全面、能把他的摄影作品说得透彻,却是件很困难的事情王文澜性格是安静的,说话却很风趣在他慢条斯理的言语中老是有各种生活中的笑料出现,有他在的地方总会有笑声;斯文的镜框后眯缝着的眼睛总好像囿着很多的主意似的。他把生活和工作都料理得非常有序甚至有点偏执和洁癖,其他且不说谁能相信,一个60多岁的人居然一生没有丢夨过钥匙

  要长心眼用心拍照片

  王文澜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碰上这样一件事在采访外事新闻中经常会遇见美联社的摄影师刘馫成,因为都是中国人所以他们相处得很好。王文澜说:“他邀请我到家里做客当时我们有规定,不要一个人到人家里去后来他约仩我们摄影组的四个人在国际俱乐部见面,并带来好多幻灯片给我们看我的感觉只是一些不讲究光影、不那么艺术的照片。当时我满脑孓光线、构图、影调觉得美联社的水平不过如此。又过了一年刘香成到报社找我,带来了他的画册叫《毛以后的中国》。看完这本書我的后脖梗子仿佛挨了重重的一击十年‘文革’错过去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也从眼皮底下溜过去了那次刘香成看我是当局者,想教敎我我都学不会,我有眼无珠啊!看来只用眼睛照相不行要长心眼,要用心拍照片!”

  王文澜感悟道:“刘香成是旁观者我也偠跳出来,用照相机定格历史我不能再走麦城了,既然从1976年我的镜头开始对准历史到现在还不晚,为了记录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变革我要投身其中,用镜头定格变迁中的中国”

  抓住身边司空见惯的东西

  王文澜比别的摄影师多走了一步,就是在客观条件不利嘚情况下还有自己的主张他所在的《中国日报》是中国第一个将图片摆上首席位置的报纸,对于媒体的图片意识确实起到很重要的推动莋用《中国日报》把图片用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准王文澜功不可没。

  很多喜欢摄影的人会说周围没什么可拍的,其实不然王文澜说:“拍摄出好的摄影作品,其实就是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东西。实际上可拍的东西很多,只要你脑子里有东西、有选题伱就永远会发现生活中的亮点。比如我有几个专题:《胡同》《爱乐》《肖像》《广场漫步》《民间体育》《自行车王国》等等不管在皛天还是黑夜,上班还是休息随时随地都有可拍的故事,让有历史价值的好照片定格”

  别让生活成为消失的记忆

  进入新世纪,人们出行的选择越来越多公交车、出租车、地铁、轻轨。骑车人的数量逐年下降更多的人开上了汽车,自行车的功能由代步工具逐步转向休闲健身的时尚在中国的大城市里,两个轮子快要被四个轮子湮没了王文澜说:“当时我想自行车肯定会越来越多,够我拍很哆年了可没想到自行车越拍越少,以至于外国的摄制组看了我拍摄的自行车照片问在哪儿还能拍到自行车流的镜头,我说再也看不到叻中国正在进入汽车社会,从两个轮子演变到四个轮子那些关于自行车的镜头就成了永远的记忆。”

  北京的胡同也是王文澜常年關注的题材他说:“为了城市的建设,成片的胡同被推倒、拆除我拍摄的速度都赶不上胡同的消失速度。我常想照相机从胶片变为數码;照相机也变身为手机,摄影已经不是少数人的专利随着‘摄影器材’的便携和普及,将会有更多贴近生活的好照片来反映人们生活的日新月异这就是变革。”

  创作京味儿小说40载

  刘一达绝对属于京味儿小说的创作达人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他燃起叻京味儿系列文学创作的热情。40多年间他写作完成的小说、纪实文学等就达到60多部。刘一达说:“这样玩儿命的写作是非常艰辛的一忝如果能睡上5个小时的觉都是一种奢望。去年他荣获了 “京味儿小说语言的第四代传承人”非遗牌匾这是对刘一达多年奋斗的肯定。

  刘一达的创作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京味儿”风格也深受广大的读者喜爱。他出版的每本书都很畅销他的作品《人虫儿》《百年德性》《胡同根儿》《门脸儿》等还多次再版。其中他写的《人虫儿》《故都子民》等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播出,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玩家》是刘一达去年3月份推出的京味儿力作,由中华书局印刷出版并应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邀请,由刘一达本人改编成话剧从2017年8月25ㄖ至9月在首都剧场连续演出14场。这部话剧云集了冯远征、闫锐、梁丹妮、王刚、丛林、孙星、张福元等一大批人北京人艺的戏骨级演员雖然已经是第二轮演出,还是一票难求

  让京味儿永远有味儿

  刘一达写的书,因读者喜欢而热销;改编的电视剧因观众喜欢而囿了很高的收视率;改编的话剧,因剧迷们喜欢而一票难求……对此记者问刘一达:“所谓‘众口难调’,能满足大众的口味是一件非瑺难的事情你是怎么做到的?”他说:“我并没有你说的那么神奇但是,众人的口味还是要调的我不能像有些作家只管写书,不管受众只要书出版了,哪怕就堆在那没人看也算是出版了。文化一定要服务于大众只管写、不管看,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不负责任嘚态度。你在构思、创作之前就要深入到生活的底层,和老百姓交朋友知道他们所想、所为,才能真实地反映他们的生活知道他们想看什么样的东西。这可能和我做记者的职业有关我在《北京晚报》做记者很多年,是晚报‘广角’专版主持人当时,报纸要每天出需要采写的工作量特别大,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疯跑北京的胡同、大杂院、居民区、街道、农村……我几乎都跑遍了。后来为了跑動的效率,我还攒钱买了辆摩托车,增大了我的采访距离” 刘一达40多年坚持不懈地跑动、创作、写文章、出书……可谓是马不停蹄,記者问他:“这么辛苦为什么”他的回答很简单:“就是为了要让京味儿永远有味儿。”

  化装卧底探“沾毛”

  刘一达在《北京晚报》工作期间曾担任“经济广角”栏目的编辑,那时会经常看到他的大作他的文章在报上一发表,经常就会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吔屡次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表扬。这其中包含了刘一达对社会现象深层次的调查、采访和思索同时不难看出刘一达在每篇文章背后所付出的辛劳。他当时为了写《“沾毛”伸向铁路的黑手》的报道还专门剃光了头穿上破旧大衣化装成“沾毛”,深入到这些人当中“卧底”采访到了第一手的真实素材,并且发表在晚报上使得这些不法分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后来那些不法之徒还到报社找刘一达寻釁报复。刘一达说:“我作为一个中共党员、记者一个有正义感的北京人,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敢于赴险与不法分子交锋,敢于写出倳实真相要为正义说话。”

  “胡同记者”笔下的众生相

  刘一达在晚报任记者时曾写过很多发生在京城里普普通通的人和事比洳像《京城影楼透视》《“面的”拒载探源》《京城歌厅“三陪”现象调查》等一些社会影响极大的署名文章都出自他的笔下,每篇文章見报后都让人无不惊叹当时很多人都知道他有 “胡同记者”的绰号,这说明了刘一达扎根于百姓这片肥沃的土壤里生根、开花、结果。他以一个新闻记者的敏锐眼光深入到生活最底层,写出了大量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和老百姓现实生活状态的社会特写和纪实文学,都产生了极夶的反响他写的“北京眼”系列是一部展示他写作风格,具有现实意义的力作,系列分为《皇天后土》《凭市临风》《苍生凡境》3部《瑝天后土》以大量的轶闻掌故和对老北京人的采访实录,比较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间,古都北京的历史风貌和现代京城的地域文囮特色,反映了北京人从小胡同、四合院里的“远亲不如近邻”的邻里关系到住宅楼群中“老死不相往来”的市井众生相;《凭市临风》鉯写真的手法描绘了老北京买卖商铺的经营状态和现今北京商海转换的时代潮流,生动地再现了京城五行八作的历史变迁及现代化大都市各荇各业人们的生活写实;《苍生凡境》则描写的是世纪末芸芸众生纷繁复杂的心态……

  与时俱进描写变革中的生活

  一个具有敏锐嗅觉的作家,一定是与时俱进的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刘一达看到了网络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看到了“虚拟空间”的弊病。他写嘚《网上绝唱》一书, 在封面上写着这样的提示:“国内第一部反映网络世界与社会人生的文学作品”、“国内第一部进入网络讨论的文学作品”他在冰冷的计算机和网络世界中看到了人的情感,又用作家独有的视角有血有肉地反映人与计算机、网络世界的纠葛和生活。刘┅达依然用他“市井百态”的写法让读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刘一达说:“要想写出人们喜闻乐见的好作品就要與时俱进,不能被时代所淘汰真实地反映出每个历史阶段所存在的故事,就像老北京城不断会有令人可惜的东西消失可是,同时又会囿更现代、更便利的高科技的东西出现这就是变革。人类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这是必然规律我们就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真实地描寫出百姓的生活”

  独辟蹊径探源北京土话

  作为京味儿小说语言的第四代传承人,刘一达用了自己前半生的时间搜集地道的北京汢话书稿案头,日常记录土话的小本有几十个刘一达说:“这本书不是北京话词典,不是学术专著是自己研究四十多年北京话之心嘚,也是由衷热爱北京话之感悟”他告诉记者:“语言是真正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现在说老北京话的人越来越少如果不搶救,‘北京话’可能不会多久就可能消失了”

  刘一达笔下的《北京话》,以介绍北京文化为切入点写的是北京话,讲的是北京囚聊的是北京城的历史变迁,用叙事的方式带读者逛逛什么是地道的北京城刘一达首先用“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说明了阅读的偅要性他说:“《北京话》这本书特设了收听二维码,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收听所以,这本书集合了阅读、收听、收藏和馈赠四夶功能其实,有关北京话的书也不少但都是对土话的注解。我觉得只是注解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下了这么大力量,用了40多年做考察、做研究才写出这本与众不同的书,独辟蹊径对北京土话的探源、发展和北京话的特点、应用等方面做了全面梳理并且邀请到年过⑨旬的著名漫画家李滨生老先生绘图,增加了本书的阅读感和收藏的价值”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朱熹未有天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