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搜神记没有删改过的作者我记得有一个地方是汉代的干宝(朝代有点记不清反正就是那个搜神记就对了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论《搜神记》的艺术特点论述,论搜神记的,艺术特色,搜神记,艺术特点,搜神记吧,搜神记小说,蛮荒搜神记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论《搜神记》的艺术特点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将本文分享到:
干宝,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生卒年月不详。他是东晋的史学家、文学家、志怪小说的创始人。干宝少年时期就勤学博记,多才卓识,很受东晋元帝司马睿的欣赏,被召为佐著作郎,赐为关内侯爵位。曾任山阴县令、始安太守。后经王导再次建议,元帝把干宝调回朝廷,任司徒左长史,记录朝廷言行,后又升为散骑常侍,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这期间,干宝完成了《晋纪》一书,记载了西晋50多年的历史,他的著作也很多,有《周易宗涂》、《周官注》等书,其中最有价值的当推《搜神记》。《搜神记》是一部志怪小说,内容涉及神祗灵异人物的变化和神仙五行释氏说。其中有些作品是宣扬宗教迷信的,有些则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爱憎和要求,充满了美丽的幻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作品如:《干将莫邪》、《朝凭夫妇》、《吴王小女》、《宋定伯捉鬼》等。请登录会员以观全文。
搜神记(含注释翻译) 的目录:
经库史库子库集库专题库
欢迎加入古籍QQ群:,本群只谈古籍,勿论其他。入群请修改群名片为:正在学习或研究的内容.昵称,如:论语.飞翔,杂学.心在远方。
推荐浏览器版本在IE8.0以上,如此可以使用网页最下方工具条记录读古籍笔记,查字典以及反馈文中错漏之处。浏览器版本过低则无法使用。
如要搜索本页,请按 Ctrl+F 打开搜索输入框。
请修改标题和关键词;讨论求助建议包含上下文,以便网友理解。
搜神记(含注释翻译)
http://guji.artx.cn/article/44927.html
正文中有错误遗漏之处,欢迎指正。请提供错漏处前后数个文字,以便我们快递找到错漏的地方。纠纷处理 (9:00-18:00)
图书审核 (9:00-18:00)
成功加入购物车
服务人文书店
艺术品藏品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请选择所在地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商品分类:
商品描述:
"查询库存最简单的办法:把需要的书拍下来,客服会查询告诉您订单总价、运输方式及需要多少运费、能否免运等问题,不满意您直接关闭交易,保证您轻松购物!因线下同时销售,库存变动大,请您尽量在订单确认当日付款!所有图书均为正品行货全新,与您亲临地面商店选购的商品享有同样的品质保证。基本信息书名:搜神记原价:40.00元作者:饶宗颐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日期:ISBN:6字数:页码:272版次:1装帧:平装开本:16开商品标识:jd编辑推荐\n适读人群&: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国学爱好者及研究者\n★&香港中华书局百年典藏,全套50册;跨越经典巅峰、引领国学变革★&独一无二的权威创作团队,国学泰斗饶宗颐名誉主编,集结两岸三地空前阵容,全球汉学界的顶尖学者倾力打造★&深具国际视野,展现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以现代眼光、世界眼光、未来眼光来抚慰人心的摩登新国学★&贴近当代社会的解读,挖掘古代国学经典的当代意义,浮躁社会的醒世箴言,迷茫心灵的治愈良药★&老少皆宜,修身必读、学习必备,导读、原典、注释、译文、赏析与点评、名句索引、插图等一应俱全,解读全面专业权威。真正读懂伟大思想、受益一生★&诗书传家久、国学继世长,双色印刷,装帧典雅,用纸考究,附全彩阅读指南,馈赠佳品、传世国学典藏内容提要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周易》《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汉书》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搜神记》收录了很多神仙鬼怪、妖精梦卜,还魂报应、人鬼相恋等故事。由于作品多搜集于民间,故保存了不少优秀动人的民间传说。诸如此类的鬼神异事,构成《搜神记》独有的怪异色彩。此浓厚而独特的色彩使它成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目录卷一蓟子训长寿董永与织女卷二李少翁致神卷三隗炤书板卷四戴文谋疑神麋竺逢天使卷五蒋侯与吴望子蒋侯助杀虎张助种李卷六女子化为丈夫儿啼腹中男子化女卷七吕会不学卷八汤祷桑林荧惑星预言卷九张氏传钩卷十孙坚夫人梦周擥啧梦徐泰梦卷十一养由基射猿附更羸射鸟谅辅祷雨何敞消灾白虎墓周畅立义冢王祥孝母蛴螬炙郭巨埋儿王裒守墓东海孝妇犍为孝女乐羊子妻相思树死友卷十二蛇蛊卷十三城沦为湖焦尾琴卷十四谷乌菟嫦娥奔月羽衣女卷十五王道平妻李娥羊祜卷十六蒋济亡儿温序死节鹄奔亭女鬼紫玉与韩重驸马都尉谈生妻鬼卷十七贞节先生范丹费季居楚鬼扮虞定国卷十八树神黄祖张华擒狐魅卷十九李寄斩蛇卷二十苏易助虎产黄雀报恩隋侯珠义犬救主猿母哀子名句索引作者介绍赖庆芳,香港大学文学学士,香港大学哲学硕士,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博士。历任香港大学中文系导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导师、香港城市大学语文学部讲师、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讲师及硕士班导师,北京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等等。现任珠海学院中国文学系副教授、香港作家联会学术部副主席。出版著作有学术论著《南宋咏梅词研究》、教育著作《通识中国文学》及《轻松学写作》等。文摘《搜神记》导读赖庆芳一、《搜神记》的时代背景先秦时期流传的小说,不离神话与传说的色彩。此等神话传说的内容,大多反映初民与大自然搏斗的情况。如《山海经》之奇山异川、半人半兽,盘古开天辟地(见于徐整《三五历记》)、女娲补天(见于《淮南子?览冥训》)、后羿射日(见于《荀子?儒教篇》)、夏禹治水(见于《史记?夏本纪》)等,皆属此类题材。两汉的小说,在精神层面继承了先秦时期的神话传说色彩和述奇志怪的特点,却不再是祖先与大自然搏斗的事迹,而是转向充满了神仙灵异的思想内容。据说此种转变是由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开始,加之汉武帝有相同欲望的推动,形成两汉以后(尤其在魏晋时期)方术之学及符箓炼丹之术盛行。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讫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鲁迅提出:魏晋至隋多鬼神志怪之书,是由于汉末的神仙之说盛行,巫风兴起,以及佛教传入。这些书有出自教徒的,亦有出自文人之手。佛教及道教的神仙故事,是为了弘扬其教派;而文人之所记,因为他们相信生死虽不同,而人鬼实有,故记叙异常之事与人间常事,以说明二者没有太大分别。鲁迅之言揭示了志怪小说盛行的宗教原因,以及干宝创作《搜神记》的时代背景。魏晋时期,充满神仙灵异思想的小说盛行,原因有三:一、政治环境: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之一,朝代及国家不断更替,社会上兵荒马乱,百姓难以安逸生活。文人及百姓只能将自己的反抗情绪和追求理想的愿望寄托在神秘的妖怪鬼神身上,因而创作了不少与鬼神相关的故事。二、宗教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大量涌现,与宗教的传播可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是时,因宗教传播的规模盛大,释、道二家的故事在民间广泛传播,传播者并非有意为小说,其意在宣扬其教派。魏晋时期,迷信的风气超越前代,上自皇帝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多信奉神鬼,社会亦广泛高调谈论鬼神。三、谈风盛行:魏晋六朝,文士之间流行“清谈”和“玄谈”的谈风。所“谈”的内容,主要是品评人物及谈论老庄哲学。品评人物的谈风,是承接汉末清议之风而来,因魏晋时期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而盛行。在“九品中正制”之下,朝廷要求各郡考察正直(中正)之人,以九个级别评定,推选有声望者为官,故评论人物品格学问之风盛行。此外,文人喜爱谈论老庄的哲学,借此逃避混乱而残酷的现实。谈风对小说影响很大,文人聚在一处,或说说嘲笑戏谑之话,或谈论老庄思想哲学,或评论古今不同人物,直接推动了小说的盛行。魏晋时期的小说,有成仙成道的传说,有生死轮回的果报,有俊逸士子的故事,有诙谐幽默的趣事,为后世的小说发展分流了“志人”及“志怪”两个方向。志人小说,开始强调人物言行的描绘,与今之小说内涵较接近。志怪小说,则充满道家的飞升之事,或佛家生死果报之思。此时期的小说,保留了“道听涂说”的传统,用字少而篇幅短。因作品散佚甚多,作者多是伪托。现存作品有佚名的《列异传》、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吴均的《续齐谐记》等等。其中,尤以《搜神记》最为著名。二、《搜神记》的创作《搜神记》主要涵盖神鬼怪异、灵异梦卜、妖精怪物、历史传说等等题材,《晋书》云其撰者乃干宝。干宝,字令升,新蔡人士。大约生活于晋武帝太康至晋穆帝永和年间(二八○至三五六年),曾于晋朝领编国史,著《晋纪》而为人称作“良史”,因为平乱有功而获赐爵“关内侯”。据说他搜集了许多古今怪异故事而编成《搜神记》,其著述动机除了受当时社会信奉鬼神的浓厚风气影响,也为证明世上有鬼神的存在。《搜神记》序云:虽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盖非一耳一目之所亲闻睹也,亦安敢谓无失实者哉!卫朔失国,二传互其所闻;吕望事周,子长存其两说,若此比类,往往有焉。从此观之,闻见之难一,由来尚矣。夫书赴告之定辞,据国史之方策,犹尚若兹,况仰述千载之前,记殊俗之表,缀片言于残阙,访行事于故老,将使事不二迹,言无异途,然后为信者,固亦前史之所病。然而国家不废注记之官,学士不绝诵览之业,岂不以其所失者小,所存者大乎!今之所集,设有承于前载者,则非余之罪也。若使采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愿与先贤前儒分其讥谤。及其著述,亦足以明神道之不诬也。大意是:虽然在记载的典籍之中考究先贤前人的记录,在当今时代收集遗闻逸事,却并非一对耳朵一双眼睛亲耳所听、亲眼所见,岂敢说没有失实的地方。卫惠公姬朔(公元前六九九年登位)失掉卫国,《公羊传》、《谷梁传》两书传记都各有其记录;吕望(即姜子牙,人称姜太公)事奉周天子,司马迁(字子长)保留了两种说法。如此的同类例子,往往都有。由此看来,所听所见很难一致,这是由来已久的。大凡经书有关崩薨祸福赴告之叙述,都是根据记载国史的典籍撰写,其真实情况尚且如此,更何况追述千年以前的事,记录殊异习俗的章表,在残缺之中缀联片言只字,在昔日父老之中采访行迹事实,要使事情没有不统一的事迹,所论述的没有不同的说法,然后才确定为可信,固然亦是前代史书(未能达至而为人所知)的弊病。然而,国家不废置注文记录之官员,文人学士不断绝诵读阅览的学业,岂不是因为它(此弊病造成)的缺损失误小,而所保存获得的好处大。现在此书所搜集的,假若乃承袭前人所载的(个中若有虚言妄语之处),则不是我的罪过。若是我采访得来的近世事情有虚构错误的,愿意与古代的贤者及儒士分担那讥讽训斥。至于此书所述的内容,亦足以证明鬼神之说不是诬罔欺骗之言。然而,据《晋书》所记,干宝之所以撰写《搜神记》,除了他本人喜好阴阳术数之说,好读京房(字明君)及夏侯胜(字长公)等人的传记之外,全乃有感而作。《晋书》记录干宝父亲的婢女曾被埋葬十余年而复生。《晋书?列传第五十二》云:宝父先有所宠侍婢,母甚妒忌,及父亡,母乃生推婢于墓中。(干)宝兄弟年小,不之审也。后十余年,母丧,开墓,而婢伏棺如生,载还,经日乃苏。言其父常取饮食与之,恩情如生。在家中吉凶辄语之,考校悉验,地中亦不觉为恶。既而嫁之,生子。干宝父亲亡故,其母将丈夫生前的宠婢推入墓中。因干宝兄弟年幼而没有去审察。十余年之后,母亲亡故,兄弟开启父墓以安排合葬,结果发现婢女伏在棺上未死,于是带她回家,几日后婢女苏醒,说是他们的父亲取东西给她吃,她又不厌恶墓穴里的环境。后来她嫁了人,生下孩子。为此,干宝深信人可以死而复活。据《晋书》所记,干宝的兄长亡故多日而复生,更诉说各种鬼神事情,仿如做梦而醒,不知自己曾死。《列传第五十二》云:又宝兄尝病气绝,积日不冷,后遂悟,云见天地间鬼神事,如梦觉,不自知死。(干)宝以此遂撰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凡三十卷。其兄病亡气绝多日而身体没有变冷,干宝心有所感,因而搜集古今神灵鬼异、人物变化之事,合编成《搜神记》,共计三十卷。总括而言,若论干宝何以撰写《搜神记》,一乃魏晋时代,信奉鬼神之风气盛行,喜好阴阳学说的干_宝在此环境氛围之下,对鬼神之逸闻产生浓厚兴趣。二乃自身经历所致,其父侍婢被迫陪葬,活于墓中十多年,加上其兄死而复生,令他决心搜集有关鬼神的故事。三乃他有意证明世间确有鬼神,故引前人之记录,探访近世的事迹,借此一一印证。三、《搜神记》的内容《搜神记》全书本有三十卷,&今仅存二十卷。据述乃明万历年间(一五七三至一六二○)胡震亨编刻《秘册汇函》之版本。《四库全书提要?子部十二?小说家类》:《搜神记》二十卷:旧本题晋干宝撰。证以古书所引,或有或无,其第六第七卷乃全钞《续汉书?五行志》,一字不更,殆亦出于依托。然犹为多见古书之人,联缀旧文,傅以他说,故核其体例俨然唐以前书,非谛审详稽不能知其伪也。其大意是:《搜神记》二十卷,旧本题作晋朝干宝所撰。将所述内容,以古书引证,有的故事有出处,有的则没有,书中第六及第七卷是全部抄录自《续汉书?五行志》,一字没有更换,该亦是出于托名之作,非原来作品。作者该是多阅览古书的人,能缀联旧日的文章,辅以其他著述的说法,故此核查其体例风格,发现很像唐代以前的著作,若不仔细审核,实在不能辨别其真伪。现存二十卷《搜神记》的内容,粗略可分成八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卷):论仙人方士、长寿得道者。第二部分(第四至五卷):写预言应验、梦卜成真。第三部分(第六至十卷):录先秦至汉末的奇物奇事、奇梦妖怪。第四部分(第十一卷):写历史人物传说。第五部分(第十二至十四卷):述异人异物异兽。第六部分(第十五至十六卷):记魂魄再世复生。第七部分(第十七至十九卷):论精怪作祟贻害。第八部分(第二十卷):叙救杀奇禽异兽的报应。《搜神记》的记述,有的是传承前人的作品,有的乃干宝当时采访所得,因非亲耳所听、亲目所见,难免有虚构之处,作者甘愿承担讥谤及批评。他在序文已陈述己之心志:“苟有虚错,愿与先贤前儒分其讥谤。及其著述,亦足以明神道之不诬也。”干宝撰录的《搜神记》,其来源主要乃:一、承继前人典籍所载;二、采访近世之事。为此,他录述了不少正史人物的故事,使《搜神记》成为正史的参考注书。如《搜神记》卷十一《王裒》:王裒,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父仪,为文帝所杀。裒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泣着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母殁,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晋书》卷八十《孝友传?王裒》几乎全录其文。而《搜神记》卷十一的《东海孝妇》则承传自《汉书》卷七十一《于定国传》。故事写孝妇被冤枉毒杀婆婆而判死刑,以致东海郡三年大旱,直至新太守上任,于公为她平反:“孝妇不当死,前太守枉杀之。”新太守亲身祭祀孝妇,于墓前立碑表扬其孝行,才降下大雨来。就《搜神记》的小说题材内容而言,优秀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各类:1.&记录忠孝节义的故事作者借着故事歌颂忠孝、贞节、仁义和正直的人物,如《温序死节》写护军校尉温序宁死不降逆贼的事迹。又如《谅辅祷雨》写广汉郡新都县的属官谅辅见天旱无雨,百姓受苦,因而欲显其诚,用自己的身躯求雨。正当他堆积起柴枝准备自焚时,雨水倾盆落下,使万物得到润泽。又如《相思树》写韩凭夫妇对爱情的坚贞专一。故事讲述韩凭妻子何氏长得很美,被宋康王强抢占有,何氏暗传表明心志的书信给夫婿,与夫婿先后殉情。死后,二人墓前长出了两棵梓树,互相纠结在一起,树上更有一对鸳鸯鸟交颈悲鸣。作者借此颂扬夫妻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2.&述说人鬼魂的故事作者借着鬼魅向人的倾诉求助,以及人与鬼魅之交往及相处,印证鬼神的存在。如《鹄奔亭女鬼》写苏娥被杀害而向刺史申诉冤情,《蒋济亡儿》写蒋济已故的儿子向父母求助。然而,最为人赞赏的是人鬼相恋的故事。故事展现人死后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对在世情人的关心和眷恋。如《紫玉与韩重》,写吴王夫差十八岁的小女儿紫玉与书生韩重相爱,因父王不许她下嫁韩重而抑郁至死。紫玉死后,游学回来的韩重到墓前拜祭。紫玉与他尽诉相思之情,行了夫妻之礼,又赠他径寸大的明珠。故事哀怨动人,令人感慨。3.&为民除害救灾的故事主要记述善良仁义的百姓甘愿牺牲自己,为大众消除祸害及灾难,谋求安逸和福祉之事。如《李寄斩蛇》,写十二三岁的李寄自荐为祭祀的童女,一为减轻父母的负担,一为换取金钱补助一家人的生活。李寄以大无畏的精神,带着咬蛇犬杀了大蛇,替将乐县的百姓除害,更得东越王聘为王后。又如《何敞消灾》写方士何敞为吴郡百姓消除蝗蝝之灾后,隐居遁世之事。4.&因果报应的故事故事展示世间因果报应不爽,婉转劝诫世人多行仁义,去除不义之举。如《黄雀报恩》写黄雀夜送四枚白玉环赠予救命恩人;又如《猿母哀子》述猿母断肠而死后,施虐者遭瘟疫灭门之祸;又如《董永与织女》写董永十分孝顺父亲,父亡后卖身葬父,故感动天帝,天帝派遣织女下凡协助他偿还卖身的债务。二十卷《搜神记》,收录了很多神仙鬼怪、妖精梦卜,还魂报应、人鬼相恋的故事。由于作品多搜集自民间,故保存了不少优秀动人的民间传说。诸如此类的鬼神异事,构成《搜神记》独有的怪异色彩。此浓厚而独特的色彩使它成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四、《搜神记》的艺术特点在艺术技巧方面,《搜神记》有以下几项艺术特点:1.&故事完整《搜神记》收录的作品中,有不少故事结构完整而情节曲折,内容趋向丰富充实,篇幅亦较前人作品为长,开拓了长篇幅小说的体制。如《李娥》一故事以倒序法叙述,先写李娥的邻居蔡仲盗墓,令李娥死而复生,再写县使捕获蔡仲,县太守查问李娥复生的经过。李娥解释乃地府司命误召她,故推使邻人盗墓。太守得知真相后,上书朝廷请求赦免蔡仲的死罪。作者再倒叙李娥从地府返回人间途中,遇上表兄,表兄请她带信给在世的儿子,相约儿子一家在城南会面。儿子得信而不解阴间语言,请人解之,再带家人前往赴会,终能会晤亡父,又得父亲赐送药丸,保其一家免受妖疠之灾。故事的结构完整有序,情节曲折离奇,故事的推进合乎情理。2.&细节描写细腻作者注重细节描写,借以推进故事发展和渲染场景气氛。《搜神记》的细节描写出色,可媲美后世的优秀小说。如上文提及的《李娥》,地府司命放李娥返回人间,她立刻反问:其形体已为家人埋葬,如何走出坟墓?不懂返回阳间的路,又因乃弱质妇孺而不能独自行走,能否得一人同行?由此才衍生了盗墓者蔡仲及同期遣返阳间的乡人李黑。又如《相思树》把两棵树的生长描写得十分仔细: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渲染了夫妻不能合葬,只有墓冢可相望的悲伤。故此,墓前的两棵梓树屈曲而行,树根交结于下而枝丫交错于上的凄美之景;又借鸳鸯鸟的交颈悲鸣,揭示夫妻两人死后仍相依不离。3.&善用诗歌韵语作者述写故事之时,在行文之间加插了诗歌或韵语,增添了典雅的文学色彩。如《相思树》写韩凭夫妻殉情的故事,韩妻何氏写的一封信云:“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用的是简洁的韵句。又如《紫玉与韩重》一故事中,紫玉唱的一首歌: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既高飞,罗将奈何!意欲从君,谗言孔多。悲结生疾,没命黄垆。命之不造,冤如之何!羽族之长,名为凤凰;一日失雄,三年感伤;虽有众鸟,不为匹双。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这首歌以韵文诗的格调,展示了紫玉悲苦的心情。故事中加插诗歌及韵语,令叙事的方式富于变化,同时增强了小说的艺术吸引力。4.&善用对话刻画人物作者善于运用对话刻画人物的情感和个性,如《谈生鬼妻》写谈生年轻貌美的妻子斥责谈生以烛火相照时的话:“君负我。我垂生矣,何不能忍一岁,而竟相照也?”充分表现出她愤怒、哀伤和绝望之情。即使谈生道歉谢罪,她仍然哭泣流泪而不可自控。又如《李寄斩蛇》写李寄自荐为祭蛇童女的一段对话:“……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在表现了李寄至诚的孝心之余,亦展示了她坚决果敢的个性。她欲卖掉自己来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并借此获取少许金钱以供养父母。父母纵然不让她去,她还是偷偷地前往应征。五、《搜神记》的价值《搜神记》影响深远,及至六朝志怪作品、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长篇小说,在艺术手法方面可谓继承了《搜神记》的发展方向。有的作品甚至在体制及内容上,明显沿用了《搜神记》的故事。例如梁朝吴均《续齐谐记?杨宝》乃出自《搜神记?杨宝》,唐代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记》可谓源于《搜神记》的《焦湖庙巫》及《审雨堂》。至宋明时期,话本流行,《清平山堂话本》中《死生交范张鸡黍》亦不外取自《搜神记?死友》中范巨卿及张元伯的故事。元代,关汉卿(约一二二○至一三○○)的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也源于《搜神记?东海孝妇》。明朝汤显祖(一五五○至一六一六)的《邯郸梦》源于唐传奇《南柯太守记》,而《南柯太守记》则源于《搜神记》的《焦湖庙巫》。《搜神记》在当时的影响已很深远,故出现续写的著作《搜神后记》,共十卷。不知何许人所撰,只能肯定乃隋前之作品。清代《四库全书?子部十二?小说家类》:《搜神后记》十卷:旧本题晋陶潜撰。考潜卒于宋元嘉四年,而书中有元嘉十四年、十六年事,其伪可不待辨。然其书文词古雅,体例严整,实非钞撮补缀而成,亦非唐以后所作,故《隋志》著录,而唐人所引文,亦一一相合,盖犹隋以前之完帙也。时至现代,《搜神记》的影响依然恒久不衰。如五十年代的戏剧电影《天仙配》,六十年代的电影《七仙女》,皆源自《董永与织女》的故事。从国际视野而论,《搜神记》印证了很多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巧合。例如,丹麦安徒生(一八○五至一八七五)的童话《野天鹅》、德国的天鹅故事(据悉被译为《被施法的面纱》),以及后来衍生的俄国芭蕾舞剧《天鹅湖》,乃十八九世纪西方著名的童话。原来在我国早于四世纪的晋朝,已有鸟儿化为美女的故事,《搜神记》的《羽毛女》便是一例证。西方的《圣经》故事里,耶稣行神迹,以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恰巧中国则有《蓟子训长寿》,述蓟子训以斗酒片脯令京城数百名公卿大夫吃饱饮醉。此外,中国对日本的文化影响深远,如现代日语里,有不少字词乃传承中国古代汉语而来的,例子可见于《搜神记》。日语的“仆”(ぼㄑ,boku)是男子谦称“我”的意思,实乃晋朝时期已通用的自称,如《鬼扮虞定国》一故事中,虞定国在苏公面前谦称自己为“仆”。六、笔者絮言此书之撰写,除了笔者的查核推论,亦参考了北京中华书局二○一二年出版,由马银琴、周广荣注译的《搜神记》,以及台北三民书局二○一○年出版,由黄均译注的《新译搜神记》,特此鸣谢。……媒体推荐暂无"
搜神记 饶宗颐 6(基本全新)
饶宗颐 编,赖庆芳 注
艺术品收藏搜神记【白话译文】(一)
我的图书馆
搜神记【白话译文】(一)
&&&&&&&&&&&&&&&&&&&
搜神记,人家都知道他是中国小说界里一部名著。不过,人家误认他是文人编造的“神怪小说,”其实,他是一部古代的民间传说,是一部古代的神话。
我们要研究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及神话,除了楚辞,淮南子等几部书而外,就要说到他了。他中间所收的传说,有许多至今还流传在平民口上。例如“蚕神的故事,”(卷十四)如“盘瓠的故事,”(卷十四)“如颛顼氏二子的故事,”(卷十六)如“细腰的故事:”(卷十八)或至今整个的流传于民间,或经过许多变化,而演成今日流行的传说。我们只要留心考察,就可以看得出。总之:他是古代民间传说的总汇,而有一部分是后来民间传说的根源。
搜神记的作者,是晋朝时候的干宝。不过,现在流传的二十卷本搜神记,并非干宝的原书,有后人增改的地方。这是民间传说常有的事。他的原文,也有许多,不是自己写出来的,是抄录他人的作品。这也是民间传说的通例。如四库目录提要说:“第六卷,第七卷,全抄续汉书五行志。”对于他很不满意。其实,当他民间传说看,抄不抄就不成问题。他全书中间,有几个故事,大同小异的,他也兼收并载。这尤可以看得出是民间故事的本色。如“丹阳道士谢非的故事,”(卷十九)和“魏郡张奋的故事,”(卷十八)和“安阳书生的故事,”(卷十八)三个是从一个演绎出来的。“古巢老姥的故事,”(卷二十)和“由拳老妪的故事,”(卷十三)两个也就是一样。“晋时吴兴人父子的故事,”(卷十八)和“北平田琰妻的故事,”(卷十八)两个妖怪:一冒充人父,一个冒充人夫,也是一样的结构。这几个故事,很可以做我们研究的数据,不但供我们的赏鉴。
当然,全部搜神记中,并不全是有价值的民间传说,而大部份却是好的。不幸为旧文学家当作谈神说怪的小说而屏弃,又不幸为新文学家当作文人编造的神怪小说而不屑一读。这真是冤枉了。
在搜神记以后,再有一部后搜神记,十卷,旧题为陶渊明撰。这当然是后人假托的。就说不假,也没有前搜神记好,所以我们没有注意的必要。
搜神记的作者,是干宝,可以说是真的。不过,今二十卷本搜神记,已非干宝的原文,这话也不错。但是我们现在当他是古代民间传说看,只知赏鉴作品,不必问作者;那么,作者的问题,就不成问题了。
搜神记原序
--------------------------------------------------------------------------------
&&& 晋散骑常侍新蔡干宝令升撰
虽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盖非一耳一目之所亲闻睹也,又安敢谓无失实者哉。卫朔失国,二传互其所闻,吕望事周,子长存其两说。若此比类,往往有焉。从此观之,闻见之难,由来尚矣。夫书赴告之定辞,据国史之方册,犹尚若此;况仰述千载之前,记殊俗之表,缀片言于残阙,访行事于故老,将使事不二迹,言无异途,然后为信者,固亦前史之所病;然而国家不废注记之官,学士不绝诵览之业,岂不以其所失者小,所存者大乎。今之所集,设有承于前载者,则非余之罪也。若使采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愿与先贤前儒,分其讥谤。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群言百家,不可胜览;耳目所受,不可胜载。亦粗取足以演八略之旨,成其微说而已。幸将来好事之士,录其根体,有以游心,寓目,而无尤焉。
搜神记卷一
--------------------------------------------------------------------------------
&&&&神农鞭百草
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
&&&&神农用赤色鞭子鞭打各种草木,周而全部了解了它们的无毒、有毒、寒热、温凉的性质,以及酸、咸、甘、苦、辛等五味所主治的疾病(酸主肝、成主肾、甘主脾、苦主心、辛主肺),然后根据这些经验再播种各种谷物,&所以天下的百姓叫他
“神农”。
雨师赤松子
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冰玉散,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烧。至昆仑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游人间。今之雨师本是焉。
赤松子,是神农时候的雨师。他服用一种用王屑等浸泡在水中而制成的使人发热的药物,并把它教给了神农。他能进入火中而不被焚烧。他到昆仑山,经常进入仙女西王母的石室之中,随着风雨来来去去。炎帝的小女儿追&求他,也得了仙道,跟他一起走了。到高辛帝的时候,他又做了雨师,曾到人间游玩。现在的雨师即来源于此。
赤将子舆者,黄帝时人也。不食五谷,而啖百草华。至尧时,为木工。能随风雨上下。时于市门中卖缴,故亦谓之缴父。
赤将子舆,是黄帝时候的人。他不吃五谷,而吃各种草木的花。到唐尧时代,他做了木工,能随着风雨来来去去。他又经常在集市中的商店门口卖缴(拴在箭上的生丝绳),所以人们也叫他“缴父”。
宁封子自焚
宁封子,黄帝时人也。世传为黄帝陶正,有异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视其灰烬,犹有其骨。时人共葬之宁北山中。故谓之宁封子。
宁封子,是黄帝时候的人。历代都传说他是给黄帝管制造陶器的陶正。有一个神异的人来拜访他,为他掌管火候,能在五彩缤纷的烟火中进出。过了一段时间,这人就把这法术教给封子。封子堆起了柴火自焚,却只能随&着烟火上下飘动,结果被烧成了灰烬。人们仔细察看那灰烬,还有他的骨头在里面呢。当时的人就一起把他埋葬在宁北山中,所以人们叫他宁封子。
偓佺者,槐山采药父也。好食松实。形体生毛,长七寸。两目更方。能飞行逐走马。以松子遗尧,尧不暇服。松者,简松也。时受服者,皆三百岁。
偓佺,是槐山的采药老人。他喜欢吃松树的果实,身体上长着七寸长的毛,双眼变成了方形;能飞也似地奔走,追赶那奔跑着的马。他曾用松子赠送给尧,尧来不及服用。这种松树。都是大松,当时所服用的松子树,都已长了三百年了。
彭祖七百岁
彭祖者,殷时大夫也。姓钱,名铿。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中子。历夏而至商末,号七百岁。常食桂芝。历阳有彭祖仙室。前世云:祷请风雨,莫不辄应。常有两虎在祠左右。今日祠之讫地,则有两虎迹。
彭祖,是商代的大夫,姓钱,名铿,是颛顼帝的孙子、陆终氏的第二个儿子。他经历过夏朝,一直活到商朝末年,号称活了七百岁。他常常吃桂花和灵芝草。安徽历阳山有彭祖的仙室。前代的人都说:在那仙室中祈求风雨,&没有不马上应验的,在这祠堂的旁边还经常有两只老虎。今天祠堂已经没有了,但地上倒还有两只老虎留下的足迹。
师门者,啸父弟子也。能使火。食桃葩。为孔甲龙师。孔甲不能修其心意,杀而埋之外野。一旦,风雨迎之。山木皆燔。孔甲祠而祷之,未还而死。
师门,是啸父的徒弟。他能使唤火,吃桃花。他是孔甲的龙师。孔甲不能遵循他的意志办事,所以把他杀了埋葬在郊外的荒野之中。有一天,大风大雨把他接了来,山上的树木全都烧光了。孔甲因而去祭祀,向他祈祷,但还没有回家就死了。
&&&&葛由乘木羊
前周葛由,蜀羌人也。周成王时,好刻木作羊卖之。一旦,乘木羊入蜀中,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绥山多桃,在峨眉山西南,高无极也。随之者不复还,皆得仙道。故里谚曰:“得绥山一桃,虽不能仙,亦足以豪。”山下立祠数十处。
周代的葛由,是当时蜀国羌族人。周成王时,他喜欢把木头雕刻成羊卖掉。有一天,他骑了木羊进入蜀国之中,蜀国里的王侯贵族追他,便一起上了绥山。绥山上面多桃树,位于峨眉山西南,高得没有个尽头。跟随他去的人不再回来了,都得了仙道。所以乡间的谚语说:“得到绥山上的一只蟠桃,即使不能成仙,也足以使自己成为英豪。”山下儿十个地方都为他建起了祠庙。
&&&&崔文子学仙
崔文子者,泰山人也。学仙于王子乔。子乔化为白蜺,而持药与文子。文子惊怪,引戈击蜺,中之,因堕其药。俯而视之,王子乔之尸也。置之室中,覆以敝筐。须臾,化为大鸟。开而视之,翻然飞去。
崔文子,是泰山郡人。他曾向王子乔学习仙道。王子乔变成了一只白色的寒蝉,拿了药给文子。文子十分惊奇,便拿起长戈向寒蝉刺去,把它刺中了,因而它的药就掉下来了。文子低头看那寒蝉,竞是王子乔的尸体。于是把他放在屋子里,用破竹筐盖好。过了一会儿,他却变成了一只大鸟。文子打开竹筐去看它,大鸟竟扑打着翅膀飞走了。
冠先钓鱼&&&
冠先,宋人也。钓鱼为业。居睢水旁,百余年,得鱼,或放,或卖,或自食之。常冠带,好种荔,食其葩实焉。宋景公问其道,不告,即杀之。后数十年,踞宋城门上,鼓琴,数十日乃去。宋人家家奉祠之。
冠先,是宋国人。他以钓鱼为职业,住在唯水边上已有一百多年了。他钓到了鱼,有的放掉,有的卖掉,有的自己吃掉。他经常戴着帽子,束着带子,穿得十分整齐。他喜欢种荔枝,吃它的花和果实。宋景公曾向他求教,他不肯说,于是宋景公就把他杀了。又过了几十年,他竞坐在宋国的城门上弹琴,弹了几十天才离去。于是宋国的百姓家家都祭他。
琴高取龙子
琴高,赵人也。能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术,浮游冀州、涿郡间二百余年。后辞入涿水中,取龙子,与诸弟子期之。曰:“明日皆洁斋候。”于水旁设祠屋。果乘赤鲤鱼出,来坐祠中。且有万人观之。留一月,乃复入水去。
琴高,是赵国人。他会弹琴,是宋康王的侍从宾客。他奉行涓子、彭祖的道术,在冀州的涿郡之中漂泊了二百多年。后来他告别众人到涿水中去擒捉小龙,与徒弟们约定说: “明天你们都整洁身心,等候在涿水岸边,并在岸边设置一所祠堂。”第二天他果然骑着红鲤鱼出水,来到祠堂中坐下,当时还有上万人来围观他。他逗留了一个月,才又潜入到水中去。
&&&&陶安公骑赤龙
陶安公者,六安铸冶师也。数行火。火一朝散上,紫色冲天。公伏冶下求哀。须臾。朱雀止冶上,曰:“安公!安公!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至时,安公骑之,从东南去。城邑数万人,豫祖安送之,皆辞诀。
陶安公,是六安县的金属冶炼师。他经常用火,有一天火焰突然发散上去,紫色的火光直冲天空,陶安公害怕得趴倒在冶炼炉下向老天恳求哀怜宽赦。过了一会了,一只朱雀停在冶炼炉上,对他说: “安公安公,你的冶炼炉与天相通。六月七日,迎接你的是条赤龙。”到时候,安公骑上了那红色的龙,从东南方离地而去。城内几万人,事先为安公祭祀路神、饯行送别,一一和他诀别。
有人入焦山七年,老君与之木钻,使穿一盘石,石厚五尺,曰:“此石穿;当得道。”积四十年,石穿,遂得神仙丹诀。
有一个人,进入长江中的焦山已七年了,太上老君给他一个木钻,让他去钻穿一块大石头,这石头厚五尺。太上老君对他说: “这块石头钻穿了,你就会得到仙道。”这人一共钻了四十年,石头被钻穿了,结果便得到了炼丹成仙的秘诀。
鲁少千应门
鲁少千者,山阳人也。汉文帝尝微服怀金过之,欲问其道。少千拄金杖,执象牙扇,出应门。
鲁少千,是山阳县人。汉文帝曾经隐瞒了身份穿着平民百姓的服装携带了黄金去拜访他,想向他求教道术。鲁少千撑着黄金拐杖,拿着象牙扇子,走出家门来迎接他。&
淮南八公歌
淮南王安,好道术。设厨宰以候宾客。正月上午,有八老公诣门求见。门吏曰王,王使吏自以意难之,曰:“吾王好长生,先生无驻衰之术,未敢以闻。”公知不见,乃更形为八童子,色如桃花。王便见之,盛礼设乐,以享八公。援琴而弦,歌曰:“明明上天,照四海兮。知我好道,公来下兮。公将与余,生羽毛兮。升腾青云,蹈梁甫兮。观见三光,遇北斗兮。驱乘风云,使玉女兮。”今所谓淮南操是也。
淮南王刘安喜爱道术,聘请了厨师来迎候宾客。正月上旬的辛日,有八位老人(《小学绀珠》所载淮甫八公为: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登门求见。看门人报告了淮南王,淮南王让看门人自己出主意去难住他们。这看门人就对他们说:“我们的王爷向往长生不老,各位老先生没有防止衰老的方法,所以我没敢把你们求见的消息报告给我们的王爷。”老人们知道不会被接见了,就变成了八个小孩,面色就象桃花一样。淮南王就接见了他们,礼节十分隆重,还配备了音乐,来让这八位老人享用。淮南王拿过琴来边弹边唱道:“光明的上天,照耀四海啊;知道我喜爱道术,让老人下凡来啊。老人们将和我一起,身上长出羽毛啊;腾空登上青云,把梁甫山踩在脚下啊。观望日月星辰,与北斗相遇啊,乘风驾云,使唤神女啊。”今天所谓的《淮南琴曲》,就是这首歌。
刘根,字君安。京兆长安人也。汉成帝时,入嵩山学道。遇异人授以秘诀,遂得仙。能召鬼。颍川太守史祈以为妖,遣人召根,欲戮之。至府,语曰:“君能使人见鬼,可使形见。不者,加戮。”根曰:“甚易。”借府君前笔砚书符,因以叩几;须臾,忽见五六鬼,缚二囚于祈前。祈熟视,乃父母也。向根叩头曰:“小儿无状,分当万死。”叱祈曰:“汝子孙不能光荣先祖,何得罪神仙,乃累亲如此。”祈哀惊悲泣,顿首请罪。根默然忽去,不知所之。
刘根,字君安,是京兆长安人。汉成帝的时候,他曾到嵩山学习道术,碰上一个神异的人,把神仙的秘诀教给了他,于是他就得到了仙道,能召见鬼。颖川太守史祈认为这是妖怪作祟,便派人召见刘根,想杀死他。刘根到了太守府上后,史祈便对他说:“您能让人见到鬼,必须让人看见鬼的形状,否则就杀了你!”刘根说:“这很容易。请借一下您面前的笔墨让我写一下符箓。”他写好后将这符箓敲了一下桌子。一会儿,忽然看见五六个鬼绑着两个囚犯来到史析眼前。史祈仔细一打量,竟是父母亲。他父母亲向刘根磕着头说:“我儿子无礼,罪该万死。”又训斥史祈说:“你们这些子孙不能光宗耀祖,为什么还要得罪神仙,让你父母亲也受到这样的拖累!”史析惊恐万状,悲哀地哭泣着,向刘根磕头请罪。刘根一声不响地忽然离去了,不知到了什么地方。
汉明帝时,尚书郎河东王乔,为邺令。乔有神术,每月朔,尝自县诣台。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候望之。言其临至时,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因伏伺,见凫,举罗张之,但得一双舄。使尚书识视,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
汉明帝的时候,尚书郎河东郡人王乔做邺县县令。王乔有仙道,每月初一,常常从邺县到尚书台来。汉明帝对他来得这样频繁而又看不见他的车马感到很奇怪,就秘密地命令太史监视他。大史汇报说,王乔将来临的时候,总是有两只野鸭从东南方飞来。汉明帝便派人埋伏下来伺侯,看见野鸭再来,就拿起网把它们罩住,结果却只得到一双木履。让尚方令辨认,原来是明帝四年(公元61
年)时赐给尚书台官员们的鞋子。
蓟子训遁去&&&
蓟子训,不知所从来。东汉时,到洛阳见公卿,数十处,皆持斗酒片脯候之。曰:“远来无所有,示致微意。”坐上数百人,饮啖终日不尽。去后,皆见白云起,从旦至暮。时有百岁公说:小儿时见训卖药会稽市,颜色如此。训不乐住洛,遂遁去。正始中,有人于长安东霸城,见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相谓曰:“适见铸此,已近五百岁矣。”见者呼之曰:“蓟先生小住。”并行应之。视若迟徐,而走马不及。
蓟子训,不知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东汉时,他到洛阳,拜见了几十个大官,每次拜见时都拿了一杯酒一片干肉款待他们,并说: “我远道而来,没有什么东西,只能用它来表示一点小小的心意。”宴席上几百个人,吃吃喝喝整天没个完。离开后都看见有白云升起,从早晨直到傍晚都这样。当时有个百岁老人说:“我小时候,看见蓟子训在会稽集市上卖药,面色也象这样。”蓟子训不喜欢住在洛阳,就悄悄溜走了。正始年间(公元240—249),有人在长安东面的霸城,看见他与一位老人一起在抚摸铜象,并对老人说: “当时看见铸造这铜象,到现在已快五百年了。”这看见的人向他喊道: “蓟先生等一等。”他一边走一边答应着,看上去好象在慢吞吞地走,但奔跑着的马也追不上。
汉阴生乞市
汉阴生者,长安渭桥下乞小儿也。常于市中丐,市中厌苦,以粪洒之。旋复在市中乞,衣不见污如故。长吏知之,械收系,着桎梏,而续在市乞。又械欲杀之,乃去。洒之者家,屋室自坏,杀十数人。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汉朝的阴生,是长安渭桥下讨饭的小孩,常常在市场上讨饭。市场上的人觉得讨厌,就用大粪泼他。但一会儿他又在市场上乞讨,而衣服就象原来那样没被搞脏。官吏知道后,用刑具拘捕了他,给他带上了手铐脚镣,但他又继续在市场上讨饭。官吏又拘捕了他,并想杀死他,他就逃跑了。向他泼大粪的人家中,房屋都自己倒塌了,压死了十几个人。长安城中流传的歌谣说:
“看见讨饭的小孩儿,快点给他喝美酒,以免塌房的灾祸再临头。
平常生复生
谷城乡平常生,不如何所人也。数死而复生。时人为不然。后大水出,所害非一,而平辄在缺门山上大呼言:平常生在此。云复雨,水五日必止。止,则上山求祠之。但见平衣杖革带。后数十年,复为华阴市门卒。
山东谷城县乡下小卒常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他几次死而复生,当时的人认为不会有这种事。后来洪水暴发,遭灾的地方不止一处,而他总是在缺门山上大喊,说: “小卒常生在这儿。”又说:“还要下雨,洪水过五天一定会退下去的。”洪水退后,人们就上山向他析祷,只见他穿着整齐,手持拐杖,束着皮带。过了几十年,他又当了华阴县城的守门人。&
左慈使神通&&&
左慈,字符放,庐江人也。少有神通。尝在曹公座,公笑顾众宾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者,吴松江鲈鱼为脍。”放曰:“此易得耳。”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于盘中,须臾,引一鲈鱼出。公大拊掌,会者皆惊。公曰:“一鱼不周坐客,得两为佳。”放乃复饵钓之。须臾,引出,皆三尺余,生鲜可爱。公便自前脍之,周赐座席。公曰:“今既得鲈,恨无蜀中生姜耳。”放曰:“亦可得也。”公恐其近道买,因曰:“吾昔使人至蜀买锦,可敕人告吾使;使增市二端。”人去,须臾还,得生姜。又云:“于锦肆下见公使,已敕增市二端。”后经岁余,公使还,果增二端。问之,云:“昔某月某日,见人于肆下,以公敕敕之。”后公出近郊,士人从者百数,放乃赉酒一罂,脯一片,手自倾罂,行酒百官,百官莫不醉饱。公怪,使寻其故。行视沽酒家,昨悉亡其酒脯矣。公怒,阴欲杀放。放在公座,将收之,却入壁中,霍然不见。乃募取之。或见于市,欲捕之,而市人皆放同形,莫知谁是。后人遇放于阳城山头,因复逐之。遂走入羊群。公知不可得,乃令就羊中告之,曰:“曹公不复相杀,本试君术耳。今既验,但欲与相见。”忽有一老羝,屈前两膝,人立而言曰:“遽如许。”人即云:“此羊是。”竞往赴之。而群羊数百,皆变为羝,并屈前膝,人立,云:“遽如许。”于是遂莫知所取焉。老子曰:“吾之所以为大患者,以吾有身也;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哉。”若老子之俦,可谓能无身矣。岂不远哉也。
左慈,字元放,是庐江郡人。他年轻时就很有神通,曾出席曹操的宴会,曹操笑着环顾各位宾客说:
“今日贵宾聚会,山珍海味大致齐备了。所缺少的,只是吴国松江中的鲈鱼做的鱼末子了。”元放说: “这容易搞到。”于是他要了一只铜盘,装满水。用竹竿安上了鱼饵在盘中垂钓。一会儿,便钓出一条鲈鱼。曹操热烈鼓掌,宴会上的人都惊讶不已。曹操说:“一条鱼不能使宴席上的宾客都吃上,有两条才好。”元放就又下饵钓鱼,一会儿,又钧出一条,与前一条一样,都有三尺多长,新鲜得十分可爱。曹操便亲自走上前去把它做成鱼末子,赐给宴席上的每个人吃。曹操说: “现在已经搞到了鲈鱼,遗憾的只是没有蜀国的生姜作佐料。”元放说:“这也是搞得到的。”曹操怕他在近处买,就说: “我过去曾派人到蜀国买锦缎,你可以命令别人告诉我委派的人,让他多买二端(西丈为一端)。”元放走了,一会儿就回来了,搞到了生姜,又对曹操说:“在卖织锦的启铺里见到了您所派遣的人,我已命令他多买二端。”后来过了一年多,曹操所委派的人回来,果然多买了二端织锦。曹操问他,他说: “过去某月某日,我在店铺里遇见一人,他把您的命令传达给了我。”&
后来,曹操外出到近郊游玩:陪同他的士大夫有一百多。元放就送来一瓶酒。一片干肉,亲手倾倒酒瓶,向每个官员敬酒,官员们没有不吃饱喝醉的。曹操觉得奇怪,派人追查其中的缘故。走访了卖酒的店铺,原来他们的酒和干肉昨天全部丢失了。曹操大怒,暗中打算杀掉元放。有一次,元放在曹操的宴席上,曹操正要逮捕他,他竟退进墙壁里,忽然不见了。曹操就悬赏搜捕他。有人在集市上看见了他,正要捕捉他时,集市上的人却都与元放一模一样,不知道哪一个才是元放。&
后来,有人在河南阳城山顶遇见元放,就又追赶他,他就逃进了羊群。曹操知道抓不到元放了,就命令部下到羊群中去告诉元放说:“曹公不再杀你了,原来不过是试试你的道术罢了。现在已经揖到了验证,所以只想和你相见一面。”忽然有一只老公羊,屈起前腿的两膝,象人一样站着说道:“何必忙乱成这样!”人们立刻说:“这只羊就是元放。”便争着跑过去捉它,可是这群羊几百只,都变成了公羊,也都屈起了前腿的膝关节,象人一样站着说:“何必忙乱成这样!”于是人们就不知道该捉哪一只羊了。&
老子说:“我之所以有大的祸患,是因为我有身体。等到我没有了身体,我还有什么祸患呢?”象老子这种人,可说是能把身体不当作一回事了,但与元放相比,难道不是差得远吗?
孙策欲渡江袭许,与于吉俱行、时大旱。所在熇厉,策催诸将士,使速引船,或身自早出督切。见将吏多在吉许。策因此激怒,言:“我为不如吉耶?而先趋附之。”便使收吉至,呵问之曰:“天旱不雨,道路艰涩,不时得过。故自早出,而卿不同忧戚,安坐船中,作鬼物态,败吾部伍。今当相除。”令人缚置地上暴之,使请雨若能感天,日中雨者,当原赦;不尔,行诛。俄而云气上蒸,肤寸而合;比至日中,大雨总至,溪涧盈溢。将士喜悦,以为吉必见原,并往庆慰。策遂杀之。将士哀惜,藏其尸。天夜,忽更兴云覆之。明旦往视,不知所在。策既杀吉,每独坐,彷佛见吉在左右。意深恶之,颇有失常。后治疮方差,而引镜自照,见吉在镜中,顾而弗见。如是再三。扑镜大叫,疮皆崩裂,须臾而死。(吉,琅琊人,道士。)
吴国孙策想渡过长江袭击魏国首都许昌,于是带着道士于吉一起走。当时天气十分干旱,他们所在的地方炎热得厉害。孙策就催促全体官兵,让他们快一点把船拉来准备渡江进军。他又亲自一早出去督促,却看见将宫们多聚集在于吉那里。孙策因此而被激怒了,说:“我做得不及于吉吗?你们倒先去依附他!”就派人去抓于吉。于吉被抓来了,孙策就责备他说:“天气干旱得一直不下雨,水遭受到阻碍,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拉齐船只渡过江去,所以我一早出来动员大家。但您不和我共患难,却安心坐在船中,装神弄鬼,败坏我的部队。今天该把你宰了!”就命令部下把他绑了扔在地上,让太阳晒他,并命令他求雨。如果他能感动上天,中午就下雨的话,就宽大赦免他;否则,就执行死刑。一会儿,云气向上蒸腾,一块一块地合拢来。等到中午,倾盆大雨一下子倒了下来,河流山川都满得溢出来了。官兵们十分高兴,认为于吉一定能被宽大了,就一起前往庆贺慰问。孙策却在这时把于吉杀了。官兵们都很悲痛惋借,就把他的尸体藏了起来。那天夜里,忽然又有乌云升起,把他的尸体盖住了。第二天一早跑去一看,不知道于吉的尸体到什么地方去了。
孙策杀了于吉以后,每当一个人坐着,就仿佛看见于吉在他的旁边。他心里非常厌恶于吉,精神也有点失常了。后来他治疗伤口刚刚痊愈,便拿起镜子来照自己,却看见于吉在镜子中,他便转过头不看。象这样照了好几次,他突然扑倒在镜子上大叫大嚷、伤口便都溃裂开来,一会儿就死了。
介琰变化隐形&&&
介琰者,不知何许人也。住建安方山,从其师白羊公杜受玄一无为之道。能变化隐形。尝往来东海,暂过秣陵,与吴主相闻。吴主留琰,乃为琰架宫庙,一日之中,数遣人往问起居。琰或为童子,或为老翁,无所食啖,不受饷遗。吴主欲学其术,琰以吴主多内御,积月不教。吴主怒,敕缚琰,着甲士引弩射之。弩发,而绳缚犹存不知琰之所之。
介琰,不知是什么地方人。他住在建安郡的方山,跟随着他的老师白羊公。杜契曾从他那里学到了
“玄一”、“无为”等道家学说,能变化或者是隐去自己的身体。介琰曾去东海郡,短时间经过吴国首都秣陵,与吴国大帝孙权认识了。孙权留住了介琰,就给介琰建造了道观庙宇。一日之中,多次派入去问寒问暖。介琰有时变成小孩,有时变成老头,没有吃的,却从不接受人们送去的饭菜。孙权想学他的道术,介琰因为孙权的宫妃太多,所以过了几个月也没有教给他。孙权生气了,下令绑住介琰,让身穿盔甲的士兵拿箭射他。箭射过去了,缚他的绳子还在,却不知道介琰到什么地方去了。
徐光复仇&&&
吴时有徐光者,尝行术于市里:从人乞瓜,其主勿与,便从索瓣,杖地种之;俄而瓜生,蔓延,生花,成实;乃取食之,因赐观者。鬻者反视所出卖,皆亡耗矣。凡言水旱甚验。过大将军孙綝门,褰衣而趋,左右垂践。或问其故。答曰:“流血臭腥不可耐。”綝闻恶而杀之。斩其首,无血。及綝废幼帝,更立景帝,将拜陵,上车,有大风荡綝车,车为之倾。见光在松树上拊手指挥嗤笑之,綝问侍从,皆无见者。俄而景帝诛綝。
吴国有个叫徐光的人,曾在街坊上表演法术。他向卖瓜的人要瓜吃,那卖瓜的不给,他便向卖瓜的要瓜子,然后用拐杖在地上打了个洞把它种上。一会儿瓜子发芽,爪蔓延伸,开花结瓜,他就摘下来吃,又送给观看的人吃。卖瓜的回头看看他卖的瓜,都没有了。徐光说到的水灾旱情,都很灵验。有一次他经过大将军孙綝的门口,提起衣服急匆匆地跑过去,鄙弃地向两边吐唾沫并用脚践踏着。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回答说:“那里流血的腥气,实在让人不能忍受。”孙綝听见了这话,十分憎恨他,就把他杀了。砍去他的头,却没有血。到后来孙綝废除幼帝孙亮,改立孙休为景帝,将要拜谒皇陵让景帝登基,刚上车,忽然有大风摇荡着孙綝的车子,车子被大风刮倒了。孙綝只见徐光在松树上指手划脚地讥笑他。孙綝问随从人员看贝徐光没有,大家都说没看见,不久景帝就把孙綝杀了。&
葛玄使法术
葛玄,宅孝先,从左元放受九丹液仙经。与客对食,言及变化之事,客曰:“事毕,先生作一事特戏者。”玄曰:“君得无即欲有所见乎?”乃嗽口中饭,尽变大蜂数百,皆集客身,亦不螫人。久之,玄乃张口,蜂皆飞入,玄嚼食之,是故饭也。又指虾蟆及诸行虫燕雀之属,使舞,应节如人。冬为客设生瓜枣,夏致冰雪。又以数十钱使人散投井中,玄以一器于井上呼之,钱一一飞从井出。为客设酒,无人传杯,杯自至前,如或不尽,杯不去也。尝与吴主坐楼上,见作请雨土人,帝曰:“百姓思雨,宁可得乎?”玄曰:“雨易得耳!”乃书符着社中,顷刻间,天地晦冥,大雨流淹。帝曰:“水中有鱼乎?”玄复书符掷水中,须臾,有大鱼数百头。使人治之。
葛玄,字孝先,曾跟随左元放学习《九丹金液仙经》。他曾与客人面对面吃饭,谈到变化的事情,客人说:“等吃完饭,先生作一个变化来玩玩。”葛玄说:
“您为什么不想马上看一下呢?”就喷出嘴里的饭,那饭粒全都变成了大胡蜂,一共有几百只,都聚集在客人身上,也不刺人。过了些时候,葛玄就张开嘴巴,胡蜂都飞了进去。葛玄咀嚼着,仍然是原来的米饭,他又指挥蛤蟆以及各种爬虫燕雀之类让它们跳舞,这些动物跳起舞来就象人一样合乎节奏。他冬天为客人置办新鲜的瓜果、枣子,夏天给客人们献上寒冰白雪。他又曾用几十个钱币,让人乱丢在井里,然后他拿了一只容器在井上面呼唤它们,这些钱币就一个一个地从井里飞出来了。他为客人置办酒宴,没有人送杯子。杯子会自己来到客人的面前,如果没喝完,杯子就不会离去。
有一次,他和孙权坐在楼上,看见人们在做求雨的泥人。孙权说: “百姓盼望下雨,但做些泥人难道就可以得到吗?”葛玄说:
“雨水倒是容易搞到的。”就写了道符箓放在土地庙里,顷刻之间,天阴地暗,大雨瓢泼,积水流淌。孙权说:”水中有鱼吗?”葛玄又写了一道符箓扔进水中。一会儿,水里就有大鱼几百条。孙权就派人抓了这些鱼来烧吃。
吴猛,濮阳人。仕吴,为西安令,因家分宁。性至孝。遇至人丁义,授以神方;又得秘法神符,道术大行。尝见大风,书符掷屋上,有青乌衔去。风即止。或问其故。曰:“南湖有舟,遇此风,道士求救。”验之果然。西安令于庆死,已三日,猛曰:“数未尽,当诉之于天。”遂卧尸旁,数日,与令俱起。后将弟子回豫章,江水大急,人不得渡;猛乃以手中白羽扇画江水,横流,遂成陆路,徐行而过,过讫,水复。观者骇异。尝守浔阳,参军周家有狂风暴起,猛即书符掷屋上,须臾风静。
吴猛,是濮阳县人,在吴国做官,任西安县令,因而家住分宁县。他本性极为孝顺,遇到圣人丁义,丁义把仙道教给了他。他又获得了秘诀神符,于是他的法术十分畅行。他曾经碰上大风,就写了符箓扔在屋上,便有一只三脚青鸟衔去,大风马上停息了。有人问其中的缘故,他说:“南湖有条船,遭到这大风的袭击,船上的道士正在求救呢。”人们去验证了一下,果然是这样。西安县令干庆,死了已经三天了,吴猛说:“他的气数还没有到头,应该向上天申诉。”于是就躺在尸体旁边。几天后,就与干庆一块儿起来了。后来他带领徒弟回豫章郡,长江水流十分湍急,人们无法摆渡。吴猛就用手中的白羽扇对着江面一划,江水就横着流动了,他划的地方就成了陆路,他们就慢慢地走着过了长江。他们走过后,江水又恢复成老样子,观看的人都很惊奇。他曾经在浔阳县任职,周参军家中矣然狂风大作,吴猛即写了符箓扔在屋上,一会儿风就静止了。
园客者,济阴人也。貌美,邑人多欲妻之,客终不娶。尝种五色香草,积数十年,服食其实。忽有五色神蛾,止香草之上,客收而荐之以布,生桑蚕焉。至蚕时,有神女夜至,助客养蚕,亦以香草食蚕。得茧百二十头,大如瓮,每一茧缫六七日乃尽。缫讫,女与客俱仙去,莫知所如。
&&&&&园客,是济阴郡人,容貌长得很美,同邑的人大多想把女儿嫁给他,但园客始终不讨老婆。他曾经种了五彩缤纷的香草,让它一直长几十年,然后吃它的果实。忽然有一只五彩缤纷的仙蛾停在香草上。园客把它捉起来放在布上,这仙蛾就在布上产下了蚕卵。到养蚕的时候,有个仙女夜里来到园客家,帮助园容养蚕,她也用香草喂蚕。他们后来获得蚕茧一百二十个,个个都大得象酒瓮。每一只蚕茧,缫六七天才能把丝缫完。这所有的蚕丝都缫完了,仙女就和园客一起成仙而离开了人间,没有人知道他们到了什么地方。
董永与织女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疋。”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而去,不知所在。
汉朝的董永,是千乘县人。小时候就死了母亲,和父亲一起生活。他尽力种田,用窄小的车子让父亲坐在里面伴随着自己。父亲死了,没有钱埋葬,他就把自己卖给人家当奴仆,用得到的钱来办理丧事。买主知道他贤能孝顺,就给了他一万个钱,叫他回家去守丧。董永守完了三年孝,想要回到买主那里去干劳役,在路上碰到一个女子,对他说:“我愿意做您的妻子。”就和董永一起到买主家去了。主人对董永说:“我已经把钱奉送给您啦。”董永说:“承蒙您的恩德,我父亲死了才得到安葬。我虽然是个卑微的人,也一定要尽心竭力来报答您的大恩。”主人说:“这女人会干什么呢?”董永说:“会纺织。”主人说:“您一定要这样来报答我的话,就只要让您妻子给我织一百匹双丝细绢。”于是董永的妻子为主人家纺织,十天就织完了。这女子出门后对董永说:
“我是天上的织女。只是因为您极其孝顺。天帝才命令来帮您偿还欠债的。”说完,就腾空而去,不知到了什么地方。
钩弋夫人之死
初,钩弋夫人有罪,以谴死,既殡,尸不臭,而香闻十余里。因葬云陵,上哀悼之。又疑其非常人,乃发冢开视,棺空无尸,惟双履存一云。昭帝即位,改葬之,棺空无尸,独丝履存焉。
当初,汉武帝夫人赵婕好(住在鉤弋宫,故称鉤弋夫人)犯了罪,因为受到责罚而忧死在云阳宫。当时已经把她放进柏材准备埋葬了,她的尸体却不发臭,反而香飘十多里,因此就把她埋葬在云陵。汉武帝哀悼她,又疑心她不是个普通的人,就发掘坟墓开棺验看。棺村里空空的没有尸体,只有两只鞋还在。还有一种传闻说:汉昭帝即位,重新埋葬她,棺材里空空的没有尸体,只有一双丝鞋还遗留在里面。
杜兰香与张传
汉时有杜兰香者,自称南康人氏。以建业四年春,数诣张传。传年十七,望见其车在门外,婢通言:“阿母所生,遗授配君,可不敬从?”传,先名改硕,硕呼女前,视,可十六七,说事邈然久远。有婢子二人:大者萱支,小者松支。钿车青牛上,饮食皆备。作诗曰:“阿母处灵岳,时游云霄际。众女侍羽仪,不出墉宫外。飘轮送我来,岂复耻尘秽。从我与福俱,嫌我与祸会。”至其年八月旦,复来,作诗曰:“逍遥云汉间,呼吸发九嶷。流汝不稽路,弱水何不之。”出薯蓣子三枚,大如鸡子,云:“食此,令君不畏风波,辟寒温。”硕食二枚,欲留一,不肯,令硕食尽。言:“本为君作妻,情无旷远,以年命未合,且小乖,大岁东方卯,当还求君。”兰香降时,硕问祷祀何如。香曰:“消魔自可愈疾,淫祀无益。”香以药为消魔。
汉朝时有个叫杜兰香的人,自称是南康人氏。在建兴四年(公元316 年)春天,她屡次来找张傅。张傅当时十七岁,望见她的车子停在门外,而她的丫鬟来传达她的话说:“我娘生了我,让我嫁给您,我哪能不恭敬从命呢!”张傅先前已把名字改成了张硕。张硕便呼唤这女子走上前来,打量了一番,大约十六七岁,而她谈到的却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她有丫鬟二人,大的叫萱支,小的叫松支。装饰着金花的车用青牛拉着,车上吃的喝的都齐备。她作诗道:“我娘住在神山上,经常游览九重天。羽毛仪仗婢女持,宫墙外头不露面。飘飘车轮送我来,难道再羞住人间?依我幸福不寓身,嫌我祸患在面前。”到那一年八月初一,她又来了,作诗道:”自由往来天河间,呼吸散发九嶷山。追求你呵不停步,穷乡僻壤何处不跑遍?”她拿出山药果三个,象鸡蛋一样大,对张硕说:“把这吃了,让您不怕风浪,不受冷暖的影响。”张硕吃了两个,想留一个。她不肯,让张硕吃光。她又对张硕说:“我本来要给您做妻子,感情可别疏远了。只因为我现在年龄还没有到数,其中稍微有点不协调。等到太岁位于东方卯次的单阏年,我会回来追求您的。”杜兰香降临时,张硕问:
“祈祷祭祀的事怎么样?”兰香说:“消魔本来就能治好疾病,过分的祭祀并没有好处。”兰香把药物称为
“消魔”。
弦超与神女
魏济北郡从事掾弦超,字义起,以嘉平中夜独宿,梦有神女来从之。自称:“天上玉女,东郡人,姓成公,字知琼,早失父母,天帝哀其孤苦,遣令下嫁从夫。”超当其梦也,精爽感悟,嘉其美异,非常人之容,觉寤钦想,若存若亡,如此三四夕。一旦,显然来游,驾辎軿车,从八婢,服绫罗绮绣之衣,姿颜容体,状若飞仙,自言年七十,视之如十五六女。车上有壶榼,青白琉璃五具。食啖奇异,馔具醴酒,与超共饮食。谓超曰:“我,天上玉女,见遣下嫁,故来从君,不谓君德。宿时感运,宜为夫妇。不能有益,亦不能为损。然往来常可得驾轻车,乘肥马,饮食常可得远味,异膳,缯素常可得充用不乏。然我神人,不为君生子,亦无妒忌之性,不害君婚姻之义。遂为夫妇。”赠诗一篇,其文曰:“飘浮勃逢敖,曹云石滋芝。一英不须润,至德与时期。神仙岂虚感,应运来相之。纳我荣五族,逆我致祸菑。”此其诗之大较,其文二百余言,不能尽录。兼注易七卷,有卦,有象,以彖为属。故其文言既有义理,又可以占吉凶,犹扬子之太玄,薛氏之中经也。超皆能通其旨意,用之占候,作夫妇经。七八年,父母为超娶妇之后,分日而燕,分夕而寝,夜来晨去,倏忽若飞,唯超见之,他人不见。虽居闇室,辄闻人声,常见踪迹,然不睹其形。后人怪问,漏泄其事;玉女遂求去。云:“我,神人也。虽与君交,不愿人知,而君性疏漏,我今本末已露,不复与君通接。积年交结,恩义不轻;一旦分别,岂不怆恨?势不得不尔。各自努力!”又呼侍御下酒,饮啖,发簏,取织成裙衫两副遗超。又赠诗一首,把臂告辞,涕泣流离,肃然升车,去若飞迅。超忧感积日,殆至委顿。去后五年。超奉郡使至洛,到济北鱼山下,陌上西行,遥望曲道头有一马车,似知琼。驱驰至前,果是也。遂披帷相见,悲喜交切。控左援绥,同乘至洛。遂为室家,克复旧好。至太康中,犹在。但不日日往来,每于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旦,十五日辄下,往来经宿而去。张茂先为之作神女赋。
魏朝济北郡主管文书、检举非法的从事掾弦超,字义起,在嘉平年间 (公元249——254
年)的一个夜晚独自一人睡觉,梦见有一个仙女来眼他,自称是天上的神女,东郡人,姓成公,字知琼,早年失去了父母,无帝哀怜她孤昔伶仃,就让地下凡出嫁,跟从丈夫过日子。弦超在梦见她的时候,神志很清楚,还夸奖她漂亮得出奇,说她不是普通人的容貌。但睡醒以后再认真想想,又觉得这件事似乎有似乎没有。象这样过了三四夜。
&&&&有一天,分明是知琼来游玩了,她驾着有帷帐的车子,跟着八个丫鬟,穿着绫罗绸缎做的衣服,体态容色,就象神仙一样。她自己说已经七十岁了,但看上去好象只有十五六岁。牢上有壶、榼等用青色、白色的琉璃宝石做的酒器五件。吃的喝的都非常奇特,她准备了饭菜和美酒,和弦超一起吃喝。她对弦超说:
“我是天上的神女,被派到人间嫁人,所以来跟您。不是因为您有什么特别的德行,而是有感于前世的缘分,我俩应该结为夫妻。我们做了夫妻,不能得到多少好处,但也不会有什么害处。不过,以后出门经常可以驾着轻便的车子,让肥壮的马拉车,吃的经常可以有远方的山珍海味和非同寻常的饭菜,绸缎常常可以任你做衣服而不会缺乏。但我是仙人,不能给您生儿子,也没有妒忌心,不妨害您正常的婚姻。”于是就和弦超结为夫妻,并赠送诗歌一篇,歌词写道:
“飘游在渤海蓬莱仙境中,喧闹着吐云之山更繁荣(一说“云石”指古乐器“云板”与“石磐”,则可译为“云板石磐响叮咚”)。灵芝不靠雨露润,德高到时会亨通。神仙感应岂凭空?顺应命运来帮兄。娶我亲属都富贵,违背我意灾祸凶。”这不过是那篇诗歌的主要几句。那首诗有二百多字,不能全部抄录在这里。她又注释《易经》,共七卷,她的《易经》注释,既有卦、爻,又有说明卦、爻含义的象辞,她的注释都以录辞为根据。所以,她的解说,既阐述了其中的涵义道理,又可以用来预卜吉凶,就象扬雄的《太玄经》、薛氏的《中经》一样。弦超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根据它来观察天象变化而预测吉凶。
两人做夫妻一起过了七八年,弦超的父母亲为弦超娶了媳妇以后,她就隔一天来和弦超吃饭,隔一夜来和弦超睡觉,夜里来早晨走,来去时快得象飞一样,只有弦超看得见她,别人都看不见。弦超虽然住在关闭得紧紧的房间里,但人们总是听得见里面有人声,也常常看见有人来过的痕迹,但就是看不见知琼的身形。后来人们奇怪地问弦超,弦超泄露了她的情况。知琼就要求离开弦超,她说:
“我是仙人,虽然与您私通,却不愿让别人知道。而您的性子太粗疏,藏不住话,现在我的底细已经被你泄露出去了,我不再与您交欢了。多年来和您云雨相欢,恩爱不浅,一旦分离,难道不悲痛?但情势不能不这样,我们就各自珍重吧!”她又叫来仆人,斟酒端菜,一同吃喝;又打开竹编的圆箱,取出用一种名贵的丝织品做的裙子和衣衫两套送给弦超,又写了一首诗赠送给他。她挽着弦超的手臂和他告别,泪水纵横,泣不成声,然后谨慎地登上车子,象飞一样地走了。弦超天天忧虑,几乎到了卧病不起的地步。
知琼离开后又过了五年,弦超受郡里的委派出差到洛阳去,来到济北郡鱼山脚下的小路上时,一边向西走着,一边遥望前方,只见前面道路拐弯的地方有一辆马车,好象是知琼。他马上赶着马向前追去,果然是知琼。知琼就拉开车帐相见,真是又悲又喜。知琼勒住了左边的马,让弦超拉着车绳上车,两人一起乘车到洛阳,就又成了夫妻,恢复了过去的恩爱生活,到太康年间(公元280—289
年)知琼还在,只是不天天来往,但每逢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以及初一、十五日,她总是会来的,住上一夜就又走了。张华为她写了篇《神女赋》。
[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搜神记歌词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