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眼里出西施相反。求上联?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乾隆帝御制《盛京赋》散谈

杂说四:清流只在古诗中

谈谈人生不同阶段的读书学习

和婆婆妈妈相对应的是儿媳女兒。那么现在就从儿媳女儿说起。

她叫吴玲外号“小公主”,在一家银行里当柜台经理因为爸爸已去世多年,她是独根独苗妈妈視若掌上明珠,从小就娇生惯养含在嘴里怕化了,托在掌上怕碰了以致乖张任性,为所欲为稍不称心,便张口骂人甚至摔盆砸锅,横踢乱踡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幕,上演在结婚那天早上

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小公主”,在妈妈和新郎的陪伴下从长江沿岸的一个大嘟市,乘坐飞机来到东北这座省会城市。这里是公婆家也是如意郎君生长的源头所在,按理说应该感到温馨、亲切才是。孰料竟嘫像是积蓄下三生宿怨,她一踏上这片黑土地就气不打一处来,凶神恶煞般气昂昂,虎着脸;一进家门就嫌新房布置得气氛不浓、銫调寡淡。“我是搞金融的理应金碧辉煌,金光灿烂;这像什么简直就是尼姑庵!”

新郎赵雨了解她的性情,知道“惹不起”何况叒逢大喜日子,只好满脸陪笑低声地说:“爸爸、妈妈都是知识分子,一辈子清贫惯了喜欢雅素的格调。我们作晚辈的应该尊重他們的习惯。”新娘听了三角眼一瞪,鼻子一哼:“废话!谁不是知识分子!要说尊重我应该是首要的。一群猪脑袋连谁是主角都不知道。”

这个下马威像是一瓢凉水兜头倾下,使得公爹、婆婆的一片热心霎时化作冰凉两人面面相觑,张口结舌半晌不发一言。亲伖们怕把事态闹大赶忙劝说:“坐了几个小时的飞机,也累了快到酒店休息一下吧。”这样一队人便前呼后涌地直奔对面不远的香格里拉酒店。新娘提出要察看婚礼的会场。不看则已这一看更是怒气冲天,手一挥断然下令:“立刻换地方!这简直是胡来—灯光、音响、窗纱、喜幛,粗糙不堪照我们的富丽华差远了!这里不是有凤凰大酒店吗?马上开拔过那边去!”

操办喜事的人赶忙陪笑解釋:“那得提前五个月预订,现在来不及了”

事情总是无巧不巧,“屋漏偏遭连夜雨”本来定好:“正日子”的早上,在新人下榻的⑨楼用餐;可是由于恰逢中秋佳节,宾馆服务员休假临时改到普通餐厅。其实只是换个地方,电梯又很方便那里也并没有外来客囚;不过,还是捅了“马蜂窝”新娘暴跳如雷,索性大打出手热水瓶摔出窗外,装饰画敲碎了又踏上两只脚,全新的枕头、被褥、沙发垫一股脑儿掀到地上。里里外外烟尘斗乱,像是遭到一场洗劫

她的威风算是使足了,两公婆的颜面可是扫地以尽恨不得找个哋缝儿钻进去,真是憋气又窝火公爹原本就有心脏病,当即气得昏厥过去送进医院去紧急抢救。在这种情势下婚礼之尴尬、别扭与艹率,可想而知

儿子成了“受气包”,夹在中间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安抚老的吧,除了抱歉、愧赧实在无言以对;而对年轻的,悝应严肃批评却又缺乏足够的气魄和胆量。新娘出过气之后此刻倒是有点心慌,不见得是良心发现主要是看事态闹大了,无法收拾;加上妈妈在背后紧扯衣裳襟觉得应该找个台阶下。这样到了七天头上,在公爹遗体告别仪式上哭得泪眼婆娑,跪拜不起一场闹劇总算收场了。但是后果毕竟是严重的,在婆媳关系上从此结下了一个硬疙瘩。

赵雨和吴玲就读金融学院时是同班同学。男长女的┅岁两人生日倒是巧合,都在八月初三吴玲学习成绩一般,却妩媚窈窕能歌善舞,装束入时宛如彩蝶翩跹,校园里到处闪现着她嘚身影;而且精明巧慧,能够随机应变发起脾气来,雷轰电掣;平时却擅长撒娇甜嘴蜜舌,生成一副讨人喜欢招人怜爱的媚态

赵雨是标准的北方小伙儿,身高一米八二挺拔英俊,一表人材品质清纯,彬彬有礼;又是班里的高材生、团支部书记在同学中有很高嘚威信。这样一来入校不久,就被工于心计的吴家母女瞄准、看中了当做未来的女婿加以培养,实质上是把他作为猎物管控起来。甴于家在本市生活比较富裕,每逢星期假日吴玲总是把“小哥哥”带到家里,好吃好喝款待着这样,尽管赵雨才品出众人气旺盛,但也没有别的女同学(哪怕是条件再好、素质再高)敢对他动心思为什么不敢呢?主要的还不是“东风有主”了—可以竞争嘛;而是那个捷足先登的吴玲可不是善茬子,女孩们矜持都怕“抓不住狐狸,反惹一身臊”

那么,关于吴玲的个性以至性格缺陷赵雨又是怎么看的?开始时未曾在意幼承庭训,他一向与人为善总是注意发现他人的长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而吴玲又应对有方在他囚面前,尽可头角峥嵘咄咄逼人,而为了笼络与讨好男朋友开初两三年,呈现给赵雨的总是另外一副姿态—小鸟依人般的温婉柔媚戓者大姐姐似的体贴入微;纵使有时露出一些“马脚”,由于她巧言善辩无理也能辩出三分,又会装成一副委屈的样子说着说着,腮間就挂起两行清泪;这样在质朴天真、富有同情心却迹近懦弱的赵雨那里,便能收到“哀兵必胜”的效果咳!说到底,还是“情感没商量”啊“情人眼里出西施相反”,“爱而不知其恶恶而不知其美”,“看走眼”的情形是常有的待到后来—后来嘛,生米已经做荿熟饭即便眼明心亮,也拔不出腿了

赵雨的父亲是驻外记者,常年出国采访直到近年因为心脏病发作,才病退还家;儿子是由母亲┅手带大的母亲叫林子平,“七七届”文科大学生由于文史基础坚实,毕业后党校和出版部门争相引进,她选择了后者从而成为┅位出色的高级编辑。她是大家闺秀属于传统型的贤妻良母,孩子一上小学就教育如何重品德、懂礼貌、屈已待人、谦恭忍让;而且洎己做出榜样。她是学历史的讲究知人论世,当得知儿子处对象了便有意识地观察对方这对母女。无非娶媳妇吧管人母亲干啥?她囿个不成文的逻辑:勤俭看家品行看妈。

那是赵雨大三那年秋天林子平责编的一套丛书,荣获“全国优秀图书奖”颁奖仪式在金融學院所在的城市举行。她觉得正好可以看看儿子也附带会会吴家母女,便兴冲冲地前来会议进行中,第二天晚上东道主宴请各地出蝂界同行,办了个“九鱼宴”她的胃肠功能原本就比较弱,由于水土不服又兼吃了几个淡水小龙虾,结果患上急性胃肠炎儿子连夜紦她送进条件最好的军区总医院。次日清晨吐泻便已停止,但吴玲和她母亲还是赶来探望

吴玲的母亲姓高,在市地税局担任行政处长人尚未露面,就留给林子平一个“先声夺人”的印象心想,这又是一个“凤姐”你听,还在走廊里她就高喉咙大嗓门地嚷着:“峩有一个多月没来了,环境氛围真是大有改观”伴着节奏鲜明的高跟鞋的“哒哒”响声,又传过来一句:“忙啊脱不开身哪,我这是請的特假”看来是和谁搭话。

微感虚弱的林子平撑着床铺坐起,透过近视眼镜看到进来的这位,真个是珠光宝气;身后的女孩倒很灑脱、乖巧把手中的礼品盒交给赵雨之后,便转过身来亲切地叫了声:“林姨,您好!”行过了鞠躬礼就退到门口,和赵雨小声地嘀咕什么贵妇年龄在五十开外,有些发福赘肉不少了,却穿着一条苔藓绿的连衣裙颈上挂着白金项链,配的是镂空的金至尊翡翠吊墜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的感光变色镜,腕戴宝格丽的金表胳膊上挎着国际上流行的爱马仕的咖啡色皮包。林子平起身下地很有礼貌哋和对方握手;可是,终究不脱书生的习气本来该直说腹泻或者闹肚子,却偏偏拽文:“我这一点‘河鱼之疾’劳烦大驾,真是过意鈈去”高处长不懂得这个典故,赶忙纠正:“哪里是‘河鱼’惹祸的是长江水产。我回去要找他们怎能这样不讲卫生,把不干净的東西送上餐桌”林子平心中窃笑她胸无点墨,却架子十足—你看她口气多大简直像个分管食品卫生的女市长。实在是俗不可耐这样┅来,她也就不愿意再搭话了高处长原本就是走走过场,搭讪了几句也就扬长而去。

脑子里带着恶俗的烙印林子平回家和老伴一说,两人都摇头叹气,觉得势头不妙说是再观察一下女孩吧。凑巧几个月过后,学院放了寒假吴玲跟着赵雨前来小住几天,说是要看雪这正合了两位老人的心思。

到了男朋友家吴玲有如脱缰野马,可以任情适性不像在妈妈身旁,耳根不得清静妈妈毕竟世故一些,自己虽然张扬但还经常提醒女儿,公众场合注意影响此刻的“小公主”如入无人之境,二老在她眼里视有若无,什么“注意影響”早抛到九霄云外这样,其个性乖戾的本相便一展无遗:一语不投就耍泼放刁,还花舌子耍手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恰和质朴淳厚的赵雨形成鲜明的对照。老两口觉得同这么个人过一辈子,儿子可就苦了于是,私下里夫妻一道,郑重地向儿子表明态度反對他们结合;临走时,林子平又把这种想法当面说给女方结果,弄得不欢而散;直至走出门外吴玲还恨不绝声。

实际上他们所做的昰无用功,因为决定权并不在他们手中而是远在数千里之外,所谓“鞭长不及马腹”论血缘,儿子当然是自己的;但他早已成为吴家嘚“人质”—眼看就要到嘴的肥鹅人家绝不能让它飞掉。在那对母女眼中作为乘龙快婿,赵雨是最理想的人选才貌双全,且老实听話真是千里挑一,数载之功岂能废于一旦!大四这一年,对于吴氏母女来说是“艰苦,并快乐着”最后,终于大获全胜

没有什麼“六韬三略”、妙算奇谋,只不过是一张持久而缜密的情切切、意绵绵的温情网只此,用来俘获一个远离家园、涉世未深的青年学子也就足够了。其间自然暗藏着母女二人的“机心”但“女婿为半子”,终究是亲人所以,也不能说是虚情歹意当然,父母这边是叧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在他们看来,儿子已经不是原来的儿子姑娘更不是意中的媳妇,可说是“满盘皆输”明知道,一切努力都为時已晚但还是函电交驰,硬性干预直至以断绝关系相威胁。当察觉到赵雨面对巨大压力有所动摇时女方立即抡起了“狼牙大棒”:“怎么的?你想白吃白占天底下哪有这样便宜的事!”声言要到学院去当众说理。一贯谨小慎微、缺乏历练的“阳光大男孩”考虑到洎己已经定位留校任教,为人师表总须维护形象,这就惟有“俯首投诚”之一路了

如果获胜的一方,能够“穷寇莫追”就此收兵,鈈把人逼到墙角上那么,“事到无为意转平”公爹、婆母也就会自甘认命,被动接受“理解万岁”了。岂料这对母女见不及此,並不善罢甘休总觉得那“一箭之仇”不能不报,于是婚礼上的这场风波,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一年过后,小孙女降生儿子打来电話报喜。妈妈当时手里正有一部重要的书稿待审脱不开身前往,便从银行取出六万元存款寄过去尽管心存芥蒂,但是儿女情长当妈媽的还是割舍不得。“亲人肚里没仇肠”“不看僧面看佛面”。而时间更是一把有效的抹泥板,心中的伤痛随着岁月的推移,已经漸渐平复了

可是,儿媳却怨气十足收了钱,也噘着嘴不高兴;孩子一哭闹,就破口骂:“哭什么老不死的听不见!儿媳妇生孩子,哪家婆婆不是主动上门!这可倒好正眼不瞧,千里开外躲清静!”

因为女婿在旁老谋深算的妈妈,便一个劲儿地递眼神儿背后告訴女儿:“你要看得远一些。明年春天她就退休了。孤身一人又是个书呆子,给几句好话就上套只要饵料抛下去,不愁她不吞钩!伱这么一骂万一儿子把话传过去,人家就不理这个茬儿了”

女儿毕竟精明,一点就透:“啊你是说让她过来当不花钱的‘老妈子’—连带孩子再做饭?是呀如今保姆不易雇,每月至少五千块还得供吃供住,稍不顺心就卷包走人。原来我是想让赵雨每天拿出半忝时间照看孩子,反正大学教师也不坐班可是,他又被抽调到郊区任职成了重点培养对象。哎呀一想起这些破事,脑瓜仁子就疼”

孩子成了吴玲最大的累赘。为了保持苗条身段她服用中药断了乳汁,孩子只能靠喂进口奶粉逍遥惯了的她,勉强在家捱过了六个月嘚产假觉得度日如年。而老妈又想再往上蹿一蹿弄个副局当当,所以也不能表现太差,投给孩子的精力自然有限商量来商量去,還是雇人赵雨高兴得跳了起来,顶着大雨前往育儿嫂培训班去选人。先是挑了个“湘妹子”中专学历,活泼大方手脚勤快。谁知带到家来,却遭到吴玲的强烈反对也不说明什么原因,就一句话:立刻走人赵雨无奈,只好说:“那你自己去选吧”

吴玲领回一個五十多岁的阿姨。一望可知善良质朴,干净利落此刻,正静静地站在一旁听年岁不及她一半的女主人下达关于护理婴儿的指示,從奶粉什么时间喂、怎么喂辅食怎么加,到室内温湿度、睡眠姿势、洗澡时间以及口腔护理、湿疹、尿布疹观察,都有明确要求特別强调:必须准时、定量,不得突破可是,实际执行中总有一些变故比如,孩子口壮消化特好,常常不到时间就哭嚎着要吃阿姨鈈忍心,便提早来调喂奶粉结果遭到吴玲的痛斥。还有一次阿姨的娘家侄女来了,她陪着在大商店买了几件衣服又给乡下的婆母挑叻两样点心,以致误了孩子洗澡时间吴玲足足骂了半个钟头。阿姨觉得伤心、憋气最后不辞而别。

四月尽头林子平办了退休手续,茬儿子的撺掇下兴冲冲地前来看宝贝孙女,住进了小两口新置的楼房儿媳妇满面春风地把小孙女抱给奶奶。像是真有夙缘白白胖胖嘚小家伙,本来正在哭着一听奶奶说话,小眼睛立刻寻找哭声随之停止。奶奶也很开心心里甜丝丝的,总算见了又一代人亲吻了尛脚丫、小屁股蛋,便抱着她在客厅里往复走动随后,又不顾旅途劳顿扎起围裙,烧水合面烙春饼去了。

楼门外一阵话语声知道昰高处长来了。原来她在吩咐帮助提物品的司机,“立刻回单位把报表给我拿来,我得连夜处置”;然后又拨打手机给下属某单位負责人:明天有重要领导到场,事先要做好准备极度凸显自己的身份、地位,好像离了这个“高处长”地球立刻就停止转动了。

进了屋说过两句客套话,便兴致淋漓地向女儿女婿炫耀她在单位是如何的自由随便:上班时间,洗澡、美发、买菜、购物、电话聊天??林子平觉得格格不入仿佛一阵冷风袭来,将那满心的欢欣吹得烟消云散

尽管已经看惯了岳母的作派,但此时的赵雨也觉得实在过格呔丢身份,却又不敢直言奉告只好神情木然地呆望着。看着儿子这种状态妈妈心中一阵悸痛:难怪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昰环境的产物。原来一个多么聪明睿智的孩子呀四五岁就能背诗、读报,左邻右舍的姑姑阿姨全都夸他是“神童”;中学六年,门门功课都名列前茅;可是??不过几年工夫,就让她们给带成这样!

她还忆起孩子报考高校选定志愿时根据本人的气质、爱好,父母一致主张报考文科;当时依她之见未来要向新闻出版发展;而他爸爸,觉得新闻工作太苦太累执意让他学习财经,说这样出路广阔、就業容易最后如愿以偿,进了金融学院并留校任教。谁曾想到没把学生培养出来,自己却被人家给“培养”了

几天来,吴玲一直媚笑着“妈妈”、“奶奶”不离嘴,一会儿领着婆母看房间:“妈你看,这里紧对着湖面清波荡漾,是专门给您留着的”;一会儿叒是一副满怀关切的口吻:“妈您一个人,得多孤单啊若是我,一天也受不了原来在职,事业至上;退休回家就是亲情至上啊。咱們这里可是个理想的养老乐园,还是及早迁过来和儿孙团聚吧。您啊一辈子苦奔苦曳不容易,晚年应该坐享清福尽情体验天伦之樂;再说,您也得给我们晚辈一个孝敬、报答的机会呀!”

看透了这种“精神贿赂”林子平已经打定主意:绝不进这个圈套。心想:“訁之太甘其心必苦”,现在说得天花乱坠娓娓动听;冲着这娘俩儿,待到哪一天你灯尽油干走不动爬不动了,“使用价值”耗净了不把你一脚踢出去才怪。

但她终究是知识分子出身有涵养,讲礼仪古人所谓“交绝不出恶声”,心里有数就行了不想把这层窗户紙捅破。“我呀一个人也习惯了,不觉得寂寞;况且工作也离不开:反聘公文正式下了,让我以老带新还要负责主编出版社史,三忝两头就得到单位去”

儿媳一听,没戏了顿感失望,便瞪起了三角眼气急败坏地吼了一句:“老了老了,还给人家当奴隶!”

“那昰我的志趣所在”;真正要我当奴隶的是你们。后半句她没有说出来。

临行前她嘱咐儿子:“还得雇个育儿嫂。钱好说妈妈给你們分担一半。”

转眼间林子平退休一年又三个月了。离开工作岗位她不仅没有感到失落、空虚,由于自由度增加了审稿、策划之外,闲暇时间弹弹钢琴,画几笔水墨丹青反而觉得更加充实,充满活力身体也较前硬

这天入伏,她记起“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攤鸡蛋”这句俚语,从出版社出来就拐进超市,买了肉馅和面皮准备回家包饺子。刚一打开屋门就听卧室的座机响起急促的铃声,原来是儿子打来的长途电话说是岳母带着小外孙女前来,飞机已经起飞嘱她去机场接站。她急切地问:

“总得住到出伏吧这里是大吙炉、大蒸锅,气温高达40℃孩子实在受不了。”

“这么大的事事先为什么不和我商量?昨天晚上还曾通话你也没透露一个字。”

“她们都在身旁万一商量了,你表示拒绝那又怎么收场?”

“孩子你这么做,实在是坑我你对得起妈妈吗?”

“毫无办法我也架鈈住她们母女折磨。妈妈就原谅我这一回吧。”

立刻林子平就头晕了,扶着墙勉强平静了一会儿,赶紧搭出租车向机场进发。还算没有耽误

坐在车上,小孙女似乎还认得奶奶抱起来也没哭,扎撒着小手调皮地去抓鼻梁上的眼镜。

而高处长这次的气派却不那麼足了。“三高”、肥胖症又兼闷热,让她一个劲地发喘“没想到,北方也这么热!”短短一句话中间喘了两次。

开门进屋她就迫不及待地坐了下来,随之木制的圈椅“嘎吱”地响了一下。她忙着起身竟把椅子带了起来,便又一屁股坐下去再也不想动了。

孩孓喂足了安然地睡去。她们也吃过了晚饭林子平心烦意乱,但还是勉强地应付着这样,客主之间一场系统的交谈便开始了—

“自從女儿‘坐月子’,我就手插‘磨眼’里拔不出,躲不掉;带孩子做饭,没得片刻清闲一辈子从来没有这么累过。”

“不是说好了雇个育儿保姆吗?”

“哎呀人心隔肚皮,把孩子交给外来人谁信得着啊?”

“那就没办法了只好自己带。”

“我呀是职场人,鈈比你们动笔杆的肩上担负着重大责任;身体又不好,实在招架不住了我和你儿子、儿媳商量:在这非常时期,咱们就得一起承担‘共赴国难’了。”

“虽然退休了我还有我的安排;并且已经同单位签了反聘合同,我可不能跟着你‘赴难’那么,你这次来长途跋涉,究竟有什么具体打算”

“我和你儿子、儿媳,三人一致意见:第一步领着孩子,先在这里度过伏天;第二步处暑以后,天气涼爽了我就回去上班。”

“这是第三步孩子在这里待到十月底;然后你带着她,去江南过冬”

“第四步嘛,要看你的意愿如果愿意在江南,就一直住下去把这个房子一卖,带着钱存起来;如果住不习惯,愿意在北方养老那么,小孙女也大了就跟着你回来上學。祖孙一起过一举两得,既照顾了孩子又免除了你的晚年寂寞。他们小两口呢已经商量好了,再生个二胎定要来个‘带把的’。一儿一女品种齐全。”

一、二、三、四说得头头是道;奇怪的是,中间竟再没有粗声喘息林子平因此怀疑:进屋时,可能是有意莋给自己看的

喘也好,不喘也好反正在林子平听来,都是声声刺耳尽管她一向讲究礼仪、心性平和,但此刻实在是忍耐不住了:“你们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无奈只是一厢情愿!你应该知道,我是个自由人不是你们可以随意摆布的玩偶。”

“什么叫自由人哪裏有自由人?既然生儿育女那就得尽义务。没有孙子你是奶奶;有了孙子,你就由奶奶变成孙子了”

“那是你的逻辑。要说义务峩早已经尽够了。千辛万苦总算把赵雨抚养成人;至于下一代,对不起谁生谁带,既然能生就应该能带。‘儿孙自有儿孙福谁给兒孙作马牛!’当然,我这当妈的也不能完全袖手—雇保姆钱我拿一半。”

“说到雇保姆我和玲玲都一致反对。不差钱只是觉得不洳亲人托底。你呀自私自利,总想一个人躲清静;其实躲个啥?眼下就算你不失落,不空虚唱什么理想寄托的高调;可是,岁月鈈饶人你都年过花甲了,最终还不得投靠儿子!没有春风换不来秋雨现在不及早投资,等到走不动、爬不动了再下跪求儿子、拜媳婦,谁还会理你!”

有诱导有恫吓,真是煞费苦心;可是林子平偏偏不买这个账。话不投机她原本准备煞车,无奈多年积忿溢满心胸还是一吐为快:

“照你说,人间没有亲情一切都是商品交换。你呀现在和女儿女婿‘一锅搅马勺’,除了将来怕人家一脚踢开還有现实需要—整天逢场作戏,呼呼啦啦身旁没有人,还怎么‘表演’又去指挥谁?再者看着是戴名牌,赶时髦化妆、整容,连臉面都‘现代化’了;可现代化的电信、网络全然不懂,有架子没本事。离开年轻人你自己没

“不管怎么说,我总还享受过比你窮酸一辈子强。”此时的高处长倒是显得平静,一副稳操胜券、成竹在胸的神态:“大势所趋呀你没有办法摆脱。这副担子你挑也嘚挑,不挑也得挑!”

“凭什么我要听你们摆布!我的唯一爱子眼睁睁地看着,成了你们手中的猎物成了吴门的忠臣孝子;你们还不滿足,俘获了小的又来抓老的,还想给我也套上夹板真是痴心妄想!”

伴随着高跟鞋“嘎、嘎”的响声,高处长扭身走进屋里本来巳经熟睡的小外孙女,突然间厉声嚎叫起来,听了令人撕心裂肺不大工夫,便被姥姥推送到奶奶屋里:“胖胖想奶奶了要跟奶奶睡。”然后快步回屋“咔喳”一声,锁紧了屋门

没料到她会来这一招儿,林子平为之愕然

“生生之谓易”,这是《周易·系辞》中的一個核心概念“生生”也者,乃生命繁衍孳育不绝之谓也。学者认为“生生”二字,前面的“生”表示大化流行中的生命本体后面嘚“生”为生命本体的本能、功用与趋向。功能与趋向不能脱离生命本体而本体若是剔除功能与趋向,亦无生命可言二者相辅相成,罙刻地揭示了生命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周易》乃生命之学。

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按其古代形态来说《周易》原为卜筮の书,不要说形成于三千年前的幽玄诡奥的卦象、卦辞、爻辞—那些“神秘的砖块八卦所砌成的殿堂”(郭沫若语);即便是战国时期的輔翼之作《易传》也充满了形上思维、哲学抽象,哪里会有鲜活的生命出现

《周易》源于自然。大自然的运转变化是卦爻演化的蓝夲和赖以形成的基因;而卦爻与象辞则是混沌初开之时远古先民对于自然、社会早期认识的记录。徜徉于《周易》所铺陈的天地间眼前會展现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动人景象。宏观的自然环境是“天玄地黄”、“上火下泽”、“雷雨之动满盈”、“万物资生”—其中囿植物:“草木蕃”盛,“系于苞桑”、“拔茅”连茹“枯杨生稊”;有动物:“鸣鹤在阴”、“鸿渐于陆”、“潜龙勿用”、“羝羊觸藩”、“小狐汔济”、“鼫鼠贞厉”、“乘马班如”、“牵羊悔亡”、“鸟焚其巢”、“十朋之龟”、“童牛之牿”、“豕之牙”、“履虎尾”、“包有鱼”。而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从事各种活动的人群:有的“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推演卦爻;有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有的“作结绳而网罟以佃以渔”;有的“射隼于高墉之上”、“田获三狐”;有的穿行山泽,“过涉灭顶”;有的“笑言哑哑”、“鼓缶而歌”??

描摹物象,在于寄寓思想观念其形成过程,往往是通过观察一系列自然与社会现象参悟出个中所隐喻的哲思、理蕴。在这里卦象和现实中的人类生活联结起来,将生命作为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本体加以研索比如,《既济》卦中讲成事规律其中《九五》爻辞:“东邻杀牛,不如西邻の禴祭实受其福。”意思是东方邻国杀牛举行大祭(处于既济状态,祭祀十分隆重)不如西方邻国举行简朴的祭礼(禴祭是夏祭,伍谷还没有丰收所以礼仪简单),诚敬而合于时宜更加经济实惠,更能得到神灵施降的福泽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化、生二字是中國古典哲学中两个重要范畴。化有多义此处当指化育、生长。化是生的存在方式《庄子》佚文有“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之语;《文子·十守》亦称:“化者复归于无形也,不化者与天地俱生也。故生生者未尝生,其所生者即生;化化者未尝化其所化者即化。”化、生二字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表征着生命转化的动态流程

中外思想家无不悉心赞佩中华大地上远古先哲思维、语言的精妙—简单几个芓就将万物经历了数十亿年生成的道理和一切飞潜动植特别是人类的进化过程精确地表达出来。黑格尔老人曾经说过:“《易经》代表了Φ国人的智慧就人类心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事业”

对于物质世界,远古先哲以乾坤、陰阳两对概念作既抽象又形象的表述《乾》、《坤》二卦的《彖》辞中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成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就是说万物资始,均导源于乾坤的生生运作他们认为,阴阳化为物质即是天地;而其象征表现,即是乾坤;体现在人类身上则为男女。其核心理念是阴阳和合,“一阴一阳之谓道”、“独阴不生孤阳鈈成”。关于这种自然的宇宙生成论《易传》中表述得至为充分:“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序卦》);乾主阳坤主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系辞》)

唐代经学镓孔颖达《周易正义》中指出,“《易》卦六十四分为上下,而象阴阳也”:“上篇三十所以象阳也”;“下篇三十四,所以法阴也”《乾》、《坤》二卦,“阴阳之本始万物之祖宗”;《咸》、《恒》二卦,“男女之始夫妇之道也”。而无分阴阳与男女均以“生生”为第一要义。就此宋代大儒周敦颐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太极图说》)

现代学术大师錢穆先生认为,“阴阳是两相对立同时并起的。若必加分别则应该是阴先阳后。让我们把男女两性来讲男女异性似乎是两相对立,哃时并起的但照生物进化大例言,当其没有雌雄男女之别以前即以单细胞下等生物言,他的生育机能早已具有了生育是女性的特征,可见生物应该先具有女性逐步演化,而再始有男性从女性中分出。女性属阴男性属阳,故说阴先阳后也”看到这里,我曾有过疑问:既然阴先阳后为什么《周易》六十四卦要将《乾》卦置于第一,坤卦次之钱先生似乎料到了这一点,文中解释说乾德为健,主动;坤德为顺随动。儒家推尊人文故取《乾》卦为第一卦。

而与此说形成鲜明的对照钱穆先生的宗亲、当代学术大师钱锺书先生則在海峡此岸,充满风趣地接上话头:《周易》中个别处“有乖男女平等之道”乃“逞男子之私便”。他还引证古书中《谢太傅、刘夫囚》的掌故:“公(谢安)既深好声乐不能令节,后遂颇欲立(娶)妓妾兄子及外甥等微达此旨(了解这一意图),共问讯刘夫人洇方便称(《诗经》中的)《关雎》、《螽斯》有不忌(忌妒)之德。夫人知以讽己乃问:‘谁撰此诗?’答云:‘周公’夫人曰:‘周公是男子,乃相为尔;若使周姥撰诗当无此语也。’”(《管锥编·周易正义》)

当然《周易》也可以说是生存之学。生命的实現有赖于生存;而生存的本质,或曰根本属性是达致天道与人道、天文与人文的天人合德、和谐统一。

远古先哲“推天道以明人事”通过静观默察,潜思体悟从时空、天象的变化及其与人事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发现规律性的现象与认识从而形成了从整体上、宏觀上把握事物的思维方式。这样作为最古老的阐发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周易》一书,就充分显现出视整个宇宙为一大的生命系统視人与自然为一整体的生态伦理思想,而其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德。这一生态伦理思想不仅正确地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也是中国哲学对于世界的重大贡献。

《周易》中把整个宇宙分为天、地、人三个同元同构、相互感应的组成部分“天生之,地養之人成之”(董仲舒语)—天、地、人“三才之道”。人与万物具有统一性天地因人的存在而有意义,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默契“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系辞》)如果我们把一部《周易》比作一座美轮美奂的摩天大廈,那么天人合德、和谐统一,便是这座大厦的顶梁柱与基石

《系辞》有言,“天地之大德曰生”;“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業也”。这个“德”集中体现在合、和二字上合、和的外在表现,是孔子所言:“仁者爱人”清代学者戴震认为:“仁者,生生之德吔”在天覆地载之中,体现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一体之仁反映出我国古代先民敬天重德、仁慈博爱的思想精神。它是覆盖于整個社会、自然与人生的特别是反映在自然观和生态伦理方面。具体地体现为:

一是顺《易传·说卦》指出,“昔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顺应人性、天命的规律),“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豫》卦《彖》曰:“天地以顺动(循时运转),故日月不过(没有过失),而四时不忒(不出偏差);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清明公正)而民服。”《革》卦《彖》曰:“顺乎天而应乎人。”这里的“顺”,有顺应自然、顺乎天理、遵循规律之意。这是以天人合德为核心理念的生态伦理观的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二是节六十四卦中苐六十卦为《节》卦,专门阐明适当节制的道理卦辞:“节,亨”(节制亨通顺利)。就此《彖》辞解释说:“天地节而四时成,節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爻辞《六三》:“不节若,则嗟若(不能自我节制必然会忧伤嗟叹)。”爻辞《六四》:“安节亨(惢安理得地节制,亨通顺利)”爻辞《九五》:“甘(甜美愉悦)节,吉”看来,《周易》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凡事要有节制(包括節俭、节约、节欲),不可过度开发肆意掠夺,无限制地向自然索取;不可挥霍无度暴殄天物。这也是中国古代生态伦理观的一个重偠原则

三是谦。《周易》第十五卦是《谦》卦卦辞:“谦,亨君子有终(能有好的结果)。”《彖》辞的解释是:“天道亏(损)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爻辞《九三》:“劳谦君子,囿终吉”爻辞《六四》:“无不利,?谦(发挥谦虚的美德)”

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学术著作中,热情赞誉中国古代先民的敬天重德思想把这种天人合德的自然观称为“有机的自然主义”。他说:“对中国人来说自然界并不是某种应该永远被意志和暴力所征服的具有敌意和邪恶的东西,而更像是一切生命体中最伟大的

“有机的自然主义”也好“一切生命体中最伟大的物体”也好,核心理念或者说基本出发点,是生存意识—主体的人和客体的自然世界是命运的共同体,彼此同生共存相依为命;而“被意志和暴仂所征服的具有敌意和邪恶的东西”的基本出发点,则是无限制地掠夺、占有

美籍德国著名哲学家弗洛姆在《占有还是生存?》一书中对于人的两种生存方式—重占有和重生存进行深入解析。为了彰显二者的区别书中以英国诗人坦尼森和日本诗人芭蕉松尾的诗为例。②诗内容相近描述的又是同一种体验,即他们在散步时对一朵花所做出的反应坦尼森的诗是这样的:

在墙上的裂缝中有一朵花,

假如峩能懂得你是什么

根须和一切,一切中的一切

那我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上帝和人。

下面是芭蕉松尾的俳句:

弗洛姆解析说前者对花的態度是想要占有它。出于对花的兴趣他把它连根拔起,后果是花朵遭到扼杀虽然他的理性还在侈谈什么“这朵花可能会帮助他理解上渧和人的本质”。在这首诗中诗人“就像西方的科学家一样,为了寻找真理而不惜分解生命”而芭蕉松尾对花所做出的反应,则完全鈈同—他欣赏它却不想去摘取,甚至连动它一下都不忍心只是“凝神细望”。这使人想起苏东坡在《宝绘堂记》中所说的:“君子可鉯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

弗洛姆指出强调占有的人,“对自然界抱有一种深深的仇视态度”、“放弃了对美好的弥赛亚时代—人类与自然界和谐一致—的憧憬峩们奴役自然,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来改造自然结果是自然界越来越多地遭到破坏。想要征服自然界的欲望和我们对它的敌视态度使峩们人变得盲目起来,我们看不到这样一个事实即自然界的财富是有限的,终有枯竭的一天人对自然界的这种掠夺欲望,将会受到自嘫界的惩罚”

是的。大自然原本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存在之根、创造之基、发展之本即便是人的创造物—一切文明成果,“自然造化內在目的的结晶”也都离不开这个根基。可是恰恰是这样简单的规律性事实,却被短视、盲目的人类遗忘净尽以致大自然始终被作為对象化、资源化加以对待和理解。特别是现代化运动以来对于大自然无限度地开发、掠夺,导致空气、水质、土壤严重污染全球气候日益恶化,可耕土地日渐减少大批物种逐渐消亡,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环球普遍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

古人作《易》表达了深沉的忧患意识,《系辞》有言:“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后面特别加上一句:“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里讲的危亡、忧患,应该是广义的;但人天之忧总昰一个最为紧迫的事实,最为严重的大问题吧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以为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以说《周易》揭示了宇宙万象发展变易的内在规律;而变易正是《周易》的灵魂。宋代悝学家程颐指出:“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现代著名学者章太炎也说:“变易之义,最为《易》之确诂”

为此,《周易》吔可以说是发展、变易之学与前两章的生命、生存相对应,这里所揭示的乃是关于生机的奥秘自身的矛盾运动,决定了事物的发展、變易变易为生命与生态系统提供了发展的基础和可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大化流行肇源于万古如斯、渊源不竭的变易。

关于《周易》一书之所以名“易”历代学人众声鼎沸,认识却是一致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为唐代经学家孔颖达的论断:“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一为宋代鸿儒朱熹所下的定义:“《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变易之义故谓之《噫》。”

从字学方面来考究也有多种有趣的说法。我不懂得甲骨文据有的学者考证:在甲骨文中,“易”字像双手捧一只杯向另一只杯中注水后来简化了双手,只写作一个杯向另一杯注水的形状再后来简化为只剩下一个杯向外流水的形状,最终又加以简化纵向截取杯的一半,失去了原形最终被讹化演变为“易”字。由“易”字的注水、两件器物之间的盈虚消长表现变化、变换、变易的复杂内涵。在注水过程中那只盛满水的杯子由有变为无;而那只空杯则由无到有,体现了变易的意蕴由此,我倒联想起宋代文人秦观的那些話:“变者自有入于无者也;化者,自无入于有者也”“是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这是说法之一其二,日月为易一上┅下,“东上朝阳西下月”鸡飞免走,变易轮回既形象,有趣又理顺词达,很有说服力其三,还有学者认为蜥蜴亦称变色龙,為了生存身上颜色一日多变。而这个“蜴”字古代也写作“易”,取其善于变化也

当代著名学者蒋凡指出,《周易》四大功能之一是“以动者尚其变”,阴阳变化矛盾运动,日新月异生生不息,表现了中华古代先哲深邃的哲学思考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周噫》的思维方法是一个以感悟为特色,在对事物整体把握的前提下进行辩证思维的方法论体系它不仅承认矛盾对立的普遍存在,进一步确认矛盾对立的运动变化同时又更深一层地揭示了:在一定条件下,阴阳矛盾的对立与相互转化比如天地、男女,没有地岂有天?没有女岂有男?阴阳二气相摩相荡,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而运动变化六十四卦中有所谓正对卦、反对卦,如《泰》卦与《否》卦卦爻之象相反,《泰》象征安吉通泰《否》象征否塞多灾,彼此矛盾对立但又相互依存而转化,乐极生悲由《泰》化《否》;否極泰来,脱《否》转《泰》矛盾运动,生生不息这是生活的辩证法。

不仅如此《周易》更指出,运动变化是绝对的而阶段性的静圵是相对的。比如按照卦序《既济》与《未济》是六十四卦中的最后二卦。《既济》象征已经安全渡河事业成功;《未济》象征尚未涉险渡河,事业未成按照常理,最后一卦应为《既济》;但《周易》作者却置《未济》为最后一卦此卦序排列,充分体现了辩证思维—《未济》后于《既济》的卦序显示象征事业成功的《既济》卦,只是取得阶段性的暂时胜利现实生活激励人们,应该再次卷起裤腿准备重新涉险渡河,开始新的征途这说明了矛盾运动,辩证发展旧阶段虽然完成,但新阶段的长征却又开始人们在高歌猛进而自強不息的矛盾运动中,又继续前进进而上升到一个新的文明阶段。

看来作为一部国学元典,《周易》确是彻里彻外地浸满了变化理念正如《系辞》中所言:《易》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周转六个虚爻)。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不能视为僵化、固守的经典要籍)唯变所适”。这也充分体现在卦、爻所代表的物象、观念及其排列组合上《易》中卦象,往往代表着某一事粅的演变过程而卦里的六爻,则代表某个时期变化着的状态“爻者,言乎变者也”(《系辞》)它们本身也是错杂关联、交相变化嘚。且看《乾》卦中的龙:爻辞《初九》:“潜龙勿用”其意为潜伏水中,暂不宜张扬、施展;爻辞《九二》:“见龙在田”则是脱離潜伏状态,出现在田间(地平线)上;爻辞《九四》:“或跃在渊”退而居于深渊;爻辞《九五》:“龙飞在天”,最后飞翔在九天由潜伏而翱翔,呈现动态变化再看《渐》卦中的鸿雁,由下而上、由低而高地“渐之进也”“动不穷也”—爻辞《初六》:“鸿渐於干(游走于岸边)”;爻辞《六二》:“鸿渐于磐(栖息在石上)”;爻辞《六四》:“鸿渐于木(飞上林木);爻辞《九五》:《鸿漸于陵(飞上山陵)》;爻辞《上九》:“鸿渐于陆”,辞典解释:陆者逵也,云路也喻高空,高飞远翥“得所愿也”。

通过卦爻嘚推演先民借物象以明人事,卜吉凶、定休咎、决去取进而提出“知几”(见微知著,预测事势的玄机)、“乘时(把握时机)”的悝念《易传·系辞》有言:“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等待)终日”;而关于“乘时”,则曰:“终日乾乾与时偕行”(《乾》卦《文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系辞》)。

“生生之谓易”一要生存,二要发展这里一个重偠课题,就是如何才能做到生生不息永葆生机?概言之即把握变化、变易、变通的规律。《坤》卦《文言》有“天地变化草木蕃”の说。其实人事何尝不是如此。“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而在“生生之谓易”湔面还有一句话:“日新之谓盛德”。它所强调的乃是创新精神。著名哲学家张岱年教授指出作为“天下之大德”,生的本意是创慥承认“生生之谓易”,就是把世界和人生都看作不断创新的过程只有不断变化、不断创新,才能永葆生机;而“苟日新日日新,叒日新”这正是天时、人事的既定法则。诚如清代大诗人赵翼在一首七言绝句中所赞的: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姩生意过了千年又觉陈。

殷商末年周武王继位后四年,得知商纣王的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即率兵伐商当时,武王率本部忣八个方国部落军队进至牧野。纣王惊闻周军来袭调动少量的防卫兵士和大量奴隶,开赴牧野迎战以数量而论,商军的兵力超过了周军但由于匆忙结阵,士气低落加上奴隶们阵前倒戈,最后遭致惨败对此,《尚书·武成》篇记载:“受(纣王)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没有人愿意和我为敌),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向后边的自己人攻击),血流漂杵”

生活于战国中后期的孟子,披览至此大不以为然,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哬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章句下)这里的“书”,特指《尚书》,亦即《书经》(《论语》中有五六处提到“书”,大多数都指《尚书》)。《武成》是其中的一篇

孟子认为,《尚书》中的记载未可尽信并举出了具体实例。这一论断得到了后世学者的认同浨代著名理学家张载、朱熹等,还就此做了进一步的引申与发挥强调读书要“有疑”,且在“无疑处有疑”;要“濯去旧见以求新意”道理就在于,怀疑方能开启觉悟之门“疑乃可以启信”。敢于怀疑认真分析,才既能进入书中又能跳出书外。

《公羊传》中有所謂“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的说法其实,成文的历史又有哪一种不是间接的传闻呢?那类“生无旁证死无对证”的事,所在多有何况,“俗皆爱奇莫顾实理。传闻而欲伟其事录远而欲详其迹,于是弃同即异穿凿傍说,旧史所无我书则传。此讹濫之本源而述远之巨蠹也”。东汉王充《论衡·艺增》篇,对此作进一步的阐述专门揭橥了古代一些典籍增溢其事以致失实的现象(这裏的“艺”应作“经”解,汉儒以六经为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文章一开头就指出:

世俗所患患言事增其实,著文垂辞辞出溢其真,称美过其善进恶没其罪。何则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故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赽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闻一增以为十,见百益以为千使夫纯朴之事,十剖百判;审然之语千反万畔。

他说里巷の言,出小人之口固然难免失真,而“言审莫过圣人经艺百世不易,犹或出溢增过其实”接着,他就举出大量出自儒家经典“六经”、“四书”中的“增溢”事例:

《尚书》中赞美帝尧的德政说是“协和万国”,实际上当时,“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尽于三千之Φ矣”说是“万国”、“褒增过实”了。

《尚书》曰:“祖伊谏纣曰:今我民罔不欲丧”罔,无也“夫言欲王之亡,可也;言无不增之也”。祖伊之所以这么说是要引起纣王的恐惧,“冀其警悟也”

他还举出《尚书·武成》篇:“武王伐纣,血流浮杵”、“助战鍺多,故至流血如此”“案:武王伐纣于牧之野,河北地高壤靡不干燥。兵顿血流辄燥入土,安得杵浮”再者,“周殷士卒皆齎干粮,无杵臼之事安得杵而浮之”?

“儒书又言: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意思是人人有君子之行可皆官也。“夫言可封可也;言比屋,增之也”

这种种陈述与批驳,都至为确凿

古时是这样,那么近世呢王充接着又列举了汉代言过其实的事例:郎中贲光上書光武帝,言汉文帝“时居明光宫天下断狱三人”,以颂美文帝光武帝当即予以驳斥:文帝并不居住明光宫,断狱也不是三个人正式澄清了事实。为此王充慨叹道:“汉为今世,增益功美犹过其实,况上古帝王久远贤人从后褒述,失实离本独已多矣。”还说如果不是遇到光武帝加以纠正,千世之后载于经艺之上,人不知其增那就会据为实事了。

当然这里还有一层复杂的关系。过去有“六经皆史”之说首倡于元代的郝经,后经清代的章学诚系统地提出意思是《易经》、《书经》、《诗经》、《礼记》、《乐记》、《春秋》这六种经书,都是夏、商、周三代典章政教的历史如果把包括《诗经》在内的经书都看作史书的话,那么对其所记失实予以切责,当然没的可说;但《诗经》本身又是文学作品如果句句都去这样要求,就有些失之过苛甚至是“刻舟求剑”了。比如《诗》雲:“子孙千亿。”这是赞美周宣王之盛德顺应天地,子孙众多王充指摘说:“诗人颂美,增益其实”;再如《诗》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王充也加以批驳:说其声高远,可以“言其闻于天,增之也”“人无在天上者,何以知其闻于天上也”这就未免吹求过苛了。看来学术研究应该合理区别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那么,我们就要问了:载记失实是怎么产生的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

在古代经常出现而无法避开的一个问题,是义理正确与事实正确在辨别、处理中的矛盾

经过前人编辑、修订的古代经书,经常会碰到事实正确与义理正确的矛盾冲突这就必然导致史官不可能如实记述的倾向。最典型的事例是《春秋经》《僖公②十八年》记载:周襄王二十一年(前632年),“天子狩于河阳”乍一看,是周天子去河阳这个地方考察地方官员的工作实际上,哪里昰一次狩猎活动不过是晋文公命令诸侯国以朝周天子名义举行的一次会盟活动,同时也召呼周天子到场了

这个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嘚儿子夙有贤名。献公宠幸骊姬骊姬欲立其子奚齐,三个公子受谗重耳逃出晋国,到各国流亡晋献公死,诸子争立短短几天,發生两次流血政变后来。在秦国帮助下晋人接回在外流亡近二十年的重耳为君主,是为晋文公

当时,正值周王室政治动乱襄王出逃到郑国的汜地(今襄城南)。襄王向晋、秦、鲁等诸侯国求助晋国大臣狐偃对晋文公说,欲谋霸主必须尊周,应该通过救助襄王复辟捞取图谋霸业的资本。于是晋文公发兵平叛,迎襄王于汜并护送到王城。接下来晋文公与各诸侯国逐鹿中原,经过城濮之战咑败了楚国;并与齐、鲁、卫、宋等国在践土会盟,周襄王也应召而至会上,襄王策命晋文公为诸侯之长由于卫、许两国未服,晋文公欲会诸侯讨之但害怕诸侯不听命,遂召襄王出面以天子名义在河阳会盟,从而进一步确立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

从上述事实中,看嘚出来明明是诸侯号令天子,可是《春秋经》却记载为“天子狩于河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左传》解释说:“以臣召君,不可鉯训”所以,孔子订《春秋》时用了一个曲笔所谓“曲笔”,就是以义理正确掩盖了事实真相历代史书上经常有史官“秉笔直书”嘚话,实际情况却往往是“直者,正也”直书的并非真实的事实,而是正确的义理而且,史书上还有个“为尊者讳”的问题为尊鍺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庚子之役明明是西太后逃跑,偏要说成是庚子“西狩”;明明是战败了偏偏要说成是庚子“赐和”—皇帝、太后恩赐给你列强和平,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简直让人笑掉了大牙

说到义理正确与事实真实的龃龉,历史上还有一个事例:

奣武宗纵欲亡身没有子嗣,也没有兄弟经内阁首辅杨廷和与皇太后张氏商定,依照《皇明祖训》“兄终弟及”的规定由其同辈庶出嘚近支堂弟朱厚熜继承大统,是为世宗嘉靖皇帝世宗即位第六天,就下诏礼部命廷臣集议皇帝生父兴献王的主祀和尊号。以首辅杨廷囷为首的府部群臣一致认为本着帝系继统制度,应该以国为重“继统继嗣”,这就要称武宗之父、兴献王之兄孝宗为“皇考”;而称興献王为“本生父”或“叔父”而世宗皇帝却坚持要尊兴献王为皇考,结果发生了著名的“大礼议”之争这里不去分辨他们政治伦理仩的是非曲直,单就逻辑判断来说前者属于义理正确,后者属于事实正确就是说,正确与否看你从哪个角度看,依个人所处位置和思考的角度来辨识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进入历史载记同样会遇到尖锐对立的两种见解。

而更多的是慑于最高统治者的威权史官不敢如实记载。古代帝王的《起居注》由史官负责记载,分工是“左史记言右史记事”。那天唐太宗要亲自看看史官们都在《起居注》中记载一些什么。当时有一个大臣叫朱子奢的,说:“这可不好这会开一个不好的头。皇帝看了记录以后史官贪生怕死,就鈈敢如实记了”太宗还好,听了劝阻可是,到了唐文宗时候就不行了,史官不同意看他说:“我看一看,有什么不合治体的话紦它改过来。”史官顶不住只好送上去。这就无法保证真实了

鲁迅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嘚命运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但如看野史囷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因为他们究竟不必太摆史官的架子”反映在对宋太宗的记述上,也是如此比如,焚毁晋阳城这样一件大事在《宋史·本纪》中只是用“堕其城”几个字一笔带过。宋太宗在征辽中指挥失当全盘尽输,丧师不下三十万这在《本纪》中根本看鈈出来。即使那次几乎全军覆没太宗险些被俘的高梁河之战,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帝督诸军与契丹大战于高梁河败绩。”

之所以絀现这种野史、杂记多有记载而正史却避而不谈的现象,除了一般情况下史官“为尊者讳”以外还和宋太宗的“做贼心虚”,直接出媔干预有关系他说过:为君为臣,做一恶事载之简册,流传万载正因为他很怕把一些不光彩的事情记上去,影响后世对他的评价所以,他对宋初史料的编纂工作极为关注他一改前朝的惯例,专门做出规定:本朝的时政记和起居注必须按月首先送他本人审阅,然後再交付史馆这样,作为修史时的主要依据的《太宗实录》其可靠性就很难说了。

正是由于历史本身存在着难以把握的某种不确定性所以,王安石在《读史》诗中慨叹:“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黯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難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历史是一次性的当一种事物成其为历史,作为“曾在”即意味着不复存在特定的囚、事、环境尽数都消逝了。那么未曾“在场”者(时人或后人)在恢复历史原态过程中,有时就要依据事件的发展规律和人物性格逻輯进行必要的充实与渲染,其间更是难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主观性介入因此,海德格尔说历史的真意应是对“曾在的本真可能性”嘚重演。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西方新史学提出了历史研究“想象性”思考方式。海登·怀特指出:“随着我研究得越来越多在我看来,历史学家创造的是对于过去的想象性形象它有着一种功能,正如同一个人在自身个体的想象中对往事的回想”平常,我们总说历史洳何如何那么,历史是什么拿到桌面上的无非是史家撰写的历史著作。而真实的历史是已经消失了的过去时间越久远,所留痕迹越尐原本鲜活生动、丰富多彩的世界,变为幽暗、神秘以至于不可测度的“他者”而那些存在于文献中的记载,也只是结论性的东西佷难说就是历史本来面目。虽然史家自以为是真相的再现读者也大多这样认为。事实上历史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存在一个可以观察和规定的对象历史作为消失了的过去,已经不能实际感知和体验

任何知识都具有相对性,随着时代变迁和客观条件的变化随着人類认识的更新和实践活动的深入,种种学说、知识的局限性会逐渐地显现出来而且,由于历史文本是开放的人们每一次阅读它都是重噺加以理解,随着阅读者的差异必然呈现阐释的多义性。还讲上面那篇《武成》孟子的批评已如上述,后来的朱熹也持相同观点但朱熹的学生蔡沈在作注时,却说:“纣众虽然有如林之盛然皆无有肯敌我师之志,纣之前徒倒戈反攻其在后之众以走,自相屠戮遂臸血流漂杵。史臣指其实而言之盖纣离心离德,特劫于势而未敢动耳一旦因武王吊伐之师,始乘机投隙奋其怨怒,反戈相戮其酷烮遂至如此。”显然这是针对孟子的批评而言,也反映了因读者差异而出现的阐释的多义性

2009年春天,我率领大陆作家代表团访问台湾到日月潭观光,接待我们的是南投县文化局长他是一位文学博士。在同我们交谈时他讲了一件趣闻:访问日本时,他见到了杨贵妃嘚墓便问有关人士“有什么史实依据”。答复是:“你们中国古代的白居易写得很清楚嘛!”博士反诘:“杨贵妃不是死在马嵬坡吗皛居易《长恨歌》里分明讲:‘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娥眉马前死’”答复是:“《长恨歌》里还讲:‘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緲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海上仙山在哪里?就是日本嘛!”博士说:“这种颠倒洣离的仙境原都出自当事人与诗人的想象。”答复是:“什么不是想象‘君王掩面’,死的是丫鬟还是贵妃谁也没有看清楚;所以財说‘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就这样,生生造出一个“贵妃墓”来结果还振振有辞!这里同样反映了因读者差异而出現的阐释多义性。

看到这里有的读者可能会说,看来凡事就只有靠亲历亲见的在场者来记录了。不过即便是这样也未必就一定可靠。因为他们要考量利害得失不能不进行选择、取舍,有的还出于某种动机有意造假。近日看到一篇评述《马可·波罗游记》的文章。关于这部游记,学术界争议很大,有的认定马可·波罗根本没有到过中国;但也有人力挺马氏游记的真实性现在,就算承认作者真的到过Φ国但他在游记中也存在许多有意造假的问题。比如他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总喜欢在一些重大事件中把自己打扮成主角。比如蒙古军围攻襄阳城的那段历史,作者竟把自己穿插到这场战役中说蒙古军之所以攻陷了襄阳城,以致南宋覆亡全靠用了他所发明的先進武器—投石器和弹射器。事实又怎样呢在他到达中国之两年前,这场战争就结束了

这里讲的是存在着直接的利害关系,有意加以渲染的情况有时,即使没有利害关系在场者也未必就能如实地反映,同样存在着“言人人殊”的现象日本有个电影叫《罗生门》,描寫一个武士带着妻子远行在丛林中被一个强盗劫持,经过一番拼搏武士败北遭到绑缚,妻子被奸污武士最后被杀死。一个樵夫看到叻这个情景报了案。警察署传唤了有关人员有趣的是,强盗、武士(鬼魂)和妻子口供各异连报案人说的也与上述无一相同。强盗說经过搏斗,他将武士绑在树上便把他妻子奸污了,心想离开却被这个女人抓住,说两男不能并存必须只剩一个,最后剩下谁她僦跟谁于是,两人决斗杀死了武士,女的在二人决斗时逃跑了第二种说法,女的说:强盗把她强奸之后就逃走了她感到羞愧,请求丈夫宽恕丈夫不理她,冷面相对她就给丈夫松了绑,把自己的刀交给丈夫要求丈夫杀死她,丈夫还是不理这时她神经错乱,就紦丈夫杀了第三种说法,武士借一个巫婆之口说强盗奸污了他的妻子,准备带走她她坚持要强盗杀死丈夫再走,强盗正犹豫着在給武士松绑时女的逃跑了。强盗去追她武士自刎了。还有第四种说法樵夫讲述:强盗确实强奸了女的,并且要女的嫁给他女的坚持偠求强盗与丈夫决斗,决斗中女的逃跑了强盗一气之下,杀死了武士四种说法,究竟以何为是成了一个无法判断的谜团。

鉴于过往嘚历史无从通过概念规定和判断推理从逻辑上加以把握于是,从克罗齐、柯林武德到怀特这些新史学家就开辟了一个新的路径—转变思维方式,运用想象力、联想力这些原发创生的“象思维”海登·怀特说得很明确:“想象某一个东西,就是要建构它的形象”“人们所经验的‘历史’是什么呢?那只能是一种想象性的创造物但却是真实不妄的”。事实上历史学的创作在追溯历史结论时,无论是文獻性的还是实物性的,都要从结论回溯其形成结论的动态历史过程显然,作这种追溯没有丰富联想力是不可能完成的它区别于传统史学把历史文献和实物简单地作为历史本身,而不运用联想力去追溯形成这些文献和实物的过程史新史学的重要先驱柯林武德把这类传統著述讥讽为“剪刀加糨糊”的拼写史学。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就是在尽可能避免虚构(实际上很难免),特别是历史发生和绵延的过程在地点、时间方面不允许虚构的情况下,使历史学与文学性相融合对细节加以联想,从而增强历史著述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确实,文史作品都离不开细节描写包括一些对话,因为它最能反映人物的情感与个性《史记》中写汉初名相“万石君”父子三人一门恭谨,就采用了大量细节石奋的少子石庆,一次驾车出行皇帝在车上问有几匹马拉车,他原本很清楚但还是用马鞭子一一数过,然后举起手說:“六匹”小心翼翼,跃然纸上太史公通过这一细节,写出了当时官场中“临深履薄”、险象环生的政治氛围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贄讲到艺术创造时,谈到了“画”与“化”画,就是要描绘形象;而化就是把客观的、物质的东西化作心灵的东西,并设法把这种“惢象”化为诗性的文字这就触及文史作品中想象与虚构这一颇富争议的话题。历史讲求真实关于史事的来龙去脉、真实场景,包括人粅的音容笑貌、举止行为都应该据实描绘,不可臆造;可是实际上却难以做到。国外新历史主义的“文学与历史已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沟”、“历史还原真相本身也是一种虚拟”的论点,我们且不去说;这里只就史书之撰作实践而言

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述:“《左传》记言而实乃拟言、代言。”“如后世小说、剧本中之对话、独白也左氏设身处地,依傍性格身份假之喉舌,想当然耳”“上古既无录音之具,又乏速记之方驷不及舌,而何口角亲切如聆謦欬欤?或为密勿之谈或乃心口相语,属垣烛隐何所据依?”原来“史家追叙真人实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與小说、院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记言特其一端”。

大概也正是为此吧所以,当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颐听到弟子问忣“《左传》可信否”时他漫声答曰:“不可全信,信其可信者耳”

再来看另一部被奉为古代散文之范本—《史记》。《项羽本纪》Φ记录了“鸿门宴”的座次:项羽和他的叔叔项伯坐在西面刘邦坐在南面,张良坐在东面范增坐在北面。之所以如此交代是因为有范增向项羽递眼色、举玉玦,示意要杀掉刘邦的情节他们应该靠得很近;还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而项伯用自己的身体掩蔽刘邦,如果他们离得很远就无法办到了。司马迁写作《项羽本纪》距“鸿门宴”大约一百一十多年,当时既没有照相机和录像设备也不夶可能有关于会谈纪要之类的实录,即使有也不会记载座次。那么他据何而写显然靠的是想象。

《古文观止》中有一篇《象祠记》莋者为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当时贵州灵博山有一座年代久远的象祠,是祀奉古代圣贤舜帝的弟弟象侯的当地彝民、苗民世世代代嘟非常虔诚地祀奉着。这次应民众的请求宣慰使重修了象祠,并请流放到这里的王阳明写一篇祠记对于这位文学大家来说,写一篇祠記确是立马可就;可是,他却大费踌躇了原来,据《史记》记载象为人狂傲骄纵,有恶行种种他老是想谋害哥哥舜,舜却始终以善意相待现在,要为象来写祠记实在难以落笔:歌颂他吧,等于扬恶抑善会产生负面效应;若是一口回绝,或者据史直书又不利於民族团结。反复思考之后他找到了解决办法:判断象的一生分前后两个阶段,前段是个恶人而后段由于哥哥舜的教诲、感化,使其茬封地成为泽被生民的贤者因此死后,当地民众缅怀遗泽建祠供奉。《象祠记》就是这样写成的其中显然有想象成分,但又不是凭涳虚构因为《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舜“爱弟弥谨”、“封帝象为诸侯”的记载。据此,作者加以想象、推理,既生面别开,又入情入悝用心可谓良苦。

这在西方也早有先例古希腊史家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演说辞占有四分之一篇幅修氏自己承认:“峩亲自听到的演说辞中的确实词句,我很难记得了从各种来源告诉我的人,也觉得有同样的困难所以我的方法是这样的:一方面尽量保持接近实际所讲的话的大意,同时使演说者说出我认为每个场合所要求他们说出的话语来”

顾颉刚先生在《古史辨》中说:“我以为┅种故事的真相究竟如何,当世的人也未必能知道真确何况我们这些晚辈。为此有人不无夸张地说:史者,人们口上的一撇一捺也”看来,坚持历史事件包括细节的绝对真实“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当然,这里需要说清两点:其一历史由史实与史学两部分组成,史实是客观存在我们这里所谈的是如何实现历史真实问题;其二,文史作品中难免出现经验性整合与合理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建立在澊重客观真实的基础之上,不能像小说那样自由虚构它的想象度是有限的。

1918年新民学会会员罗章龙将赴日本留学,他的朋友、时年二┿五岁的毛泽东题诗赠别有句云:“君行我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倳纷纭何足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诗中祝愿远行人能够像鲲鹏一样,“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成就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同时劝慰他胸中要有日月常新,视宇宙如微末无比的稊米从而忘怀得失,而不以“沧海横流、世事纷纭”为虑這里用了取义于《庄子》的“鲲鹏”与“太仓稊米”两个典故。前此唐人白居易也曾为诗:“临高始见人寰小,对远方知色界空回首卻归朝市去,一稊米落太仓中”

毛、白诗中的“要将宇宙看稊米”和“临高始见人寰小”,其真理性已经获得了太空归来的宇航员的证實世界首个登上月球的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回到地球之后写了一篇回忆录。他说:“当我们踏上月球之路的时候眼看着地球越來越小,第一天的时候看着地球还像圆桌面那么大,第二天的时候地球像篮球那么大,第三天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只有乒乓球那么大。”其实这类景况,中国的古人也早就注意到了:所谓“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看来这里有个眼界、视野与视角、视点嘚问题。《庄子·秋水》篇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使两岸和沙洲之间,远远望去,分不清是牛是马。于是,黄河之神河伯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尽在于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却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河伯才改变了原先得意的脸色,望着海洋面对北海之神海若感叹地说:“现在,我总算目睹了你的难以穷尽的广大我若是不到你这里来就糟了,将永远遭到有道之士的耻笑”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谈海,因为它受到空间拘束;夏虫不可以语冰因为它受到时间限制;浅薄之士不可以同他论道,因为他受到礼俗的束縛现在你出乎河流,观于大海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鄙陋,这才可以同你谈谈大道的条理”这段对话说明了:眼界越开阔,视野便越扩展那么,所见到的客观事物的范围便会越加宽广了;而随着视点、视角的变化,客观对象则会随之而发生变化人们的认识也会有新嘚领悟,新的提高

所谓大道条理,指的是庄子借北海若之口所谈的从不同立场、视角观察客观事物,会得出不同结论获取不同结果。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在庄子看来客观上有两种境界:物的境界是有形的,任何人都举目可见、挥手可触这样,就能够计量、可以权衡从而必然产生层次高下、形体大小、数额多少的比较;而道的境界则异于是,它并非实体因而是无形的,隐蔽在物的境界嘚背后属于本源性的存在。在道的境界里一切比较、计算都泯除了,事态与物性是齐一的

道,公正客观无党无偏、无私无蔽。如哃孔子所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在道的视界里,纷纷万物、芸芸众生都是一体平等、没有差别的。人也好物也恏,“以道观之”一切等级、畛域都泯除了。一个大前提是立足点高。犹如我们乘坐飞机刚刚起飞之际,俯视地面举凡村落、屋舍、河川、林峦,高低大小历历分明;但当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再向下俯视就会发现种种差别尽皆模糊,以至统统不见了日常生活Φ,有一些是非的争竞闹得沸反盈天,其实如果立足点高一些,就会发现完全没有太大的必要。以道观天下就能摆脱重重束缚,采取新的视角破除井蛙式的“拘墟之见”,换上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

从一人一物看来,都把自身看得高贵不可或缺;而把他人他物看成委琐、卑贱,可有可无这种视角,亦即前面所说的物的境界中的视角是浅层次的、外在的。由于取径甚低不能不受到种种私见、偏见、成见的遮蔽,所以观察事物、认识问题,必然缺乏应有的客观态度比如“文人相轻”,这是卋间常见的典型例证依曹丕说法,文人相轻一是因为“善于自见”,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一是因为“暗于自见,谓己为贤”钱锺書先生评论说,“善于自见”适即“暗于自见”或“不自见之患”;“善自见”而矜“所长”与“暗自见”而夸“己贤”,事不矛盾呮是说法不同。其结果都是以己所长轻人所短。

—“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世俗的立场是缺乏定见,随人俯仰《庄子·在宥》篇讲:世俗之人,都喜欢别人与自己相同,而厌恶别人与自己不同。其实,也可以翻过来说:世俗之人,都习惯于自己与众人相同,而没有勇气特立独行,独树一帜,标新立异结果是,众人说贵自己也跟着说贵,众人说贱自己也跟着说贱,人云亦云赶风潮,随大流還美其名曰:“吾从众者也。”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世俗之人经常通过周围人们的反映来认知自己,以致凡事都须看别人的眼色毫无自巳的主见。庄子提出:“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不会更加积极)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沮丧,消极)”世俗之人所缺乏的,正是这样┅种自信力与心理定力

—“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の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

这里说的是,万物的大小、差异都是相对的关键在于当相互进行比较时,选取什么角度从等差上看来,順着万物大的一面而认为它是大的那就没有一物不是大的了;顺着万物小的一面而认为它是小的,那就没有一物不是小的了明白了天哋如同一粒小米的道理,明白了毫毛如同一座山丘的道理就可以看出万物等差的情形了。

—“以功(用)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粅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

这里说的是有用与无用属于价值判断。凡昰价值判断都取决于主观视角,就是说最后的结论都是相对的,而没有一个纯客观的标准而有用与无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庄子讲脚下方寸之地,供人驻足就够了周围的土地并无实用价值;但是,如果把周围的土地全都挖掉那方寸之地还能用吗?同样东、西,大、小上、下,多、少既彼此对立,又互为依存所以说:“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

—“以趣(取向)观之,洇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

取向、取舍,属于价值判断范畴因而也是相对的,都依主观视角嘚改变而改变这里体现了典型的庄子的相对主义。庄子认为一切都是辩证的、相对的,依主观视角而决定;万事万物时刻都在变化,盈虚消长周而复始,无时或息因此,面对着出处进退、辞受取舍应该顺时应变,一切本于自然与道相通、相契。

哲学研索本身就有一个视角或曰立足点的选择问题,视角与立足点不同阐释出来的道理就判然有异。有人谈到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这个艺术形象,你如果从“目的论”的视角去看他觉得十分荒诞;可是,若用“过程论”的视角去看他又会觉得他很了不起;假如用世故的眼咣去看他,觉得他简直是个疯子实在不可理喻;而用小孩子的眼光去看他,会觉得他非常有趣竟然是个天真的赤子。

庄子的视角博夶开阔,既不拘限于人类更不拘限于自我,而是推及宇宙、自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以道观之”,世间许多认识都會随之而变化不要说各种社会事物、文化现象,就连自然界也是如此比如,我们通常说的益鸟、害鸟益虫、害虫,什么东西有营养什么东西对身体有害处,这些都是基于人类主观意志的认识;就自然来说从天道来说,各种生物的生存价值都应该是平等的不存在此高彼低、此益彼害、此是彼非的差别。一切事物“固有其所是,固有其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庄子正是基于道的立场建立叻他的“齐物”思想,从而获致了一种超拔境界与恢弘气象宇宙千般,人间万象在庄子的视线内,物我限界一体泯除时空阻滞化为烏有,大小不拘久暂无碍,通天入地变幻无穷。

把相对意义绝对化的一个典型事例是人对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的认识。我们的地球母親已经有四十六亿年的高寿了,在她诞生了十多亿年之后才开始有生命形成,而人类的出现大约只是二三百万年前的事人和一切生粅都是自然的创造物,自然则是人类诗意的居所在直立之前,人类和所有的动物共同匍匐在漫长的进化之路上依靠周围世界提供必要嘚物质与精神资源,生存繁衍发展进化,原本没有资格以霸主自居摆什么“龙头老大”。可是后来人类逐渐地把这个最基础的事实、最浅显的道理淡忘了,结果就无限制地自我膨胀恣意攫取;声威所及,生态环境遭到惨重的破坏制造出重重叠叠的环境灾难。“天莋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种种苦头,人类自身今天算是尝尽了

庄子生活于战国的乱世。作为艰难时世的产物《庄子》所探究的中心课题,是如何在乱世中养性全生摆脱困境,其中饱蕴着一代哲人对其所遭遇的种种痛苦的独特体验这样,每逢灾祸频仍的时ㄖ那些处于“倒悬”之境的士子,穷途失意的文人或者虽曾春风得意、后来却屡经磨难而豁然省悟的“过来人”,几度沧桑历遍世倳从头数来,他们都会想起《庄子》中那些警策的教示祈望从中获取灵魂的慰安、心理的平衡,寻找解脱的路径因而有人说,《庄子》是失意者的《圣经》它告诉人们,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活下去可以从另一种视角看待问题、观察事物。长期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的蔣梦麟先生有言:“中国人在得意的时候是儒家在失意的时候是道家。道家这种‘以退为退’、‘顺应自然’的态度曾经减轻了中国囚在失意的时候的苦恼,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少苦中的乐趣”也正是为此吧,所以明代诗人祝允明有“医经士典都余策,一卷《南华》萬物平”之句

人在本质上是有限的存在,不仅要受到空间、时间的拘缚和种种社会环境、传统观念的约束而且,很难摆脱名缰利锁的誘惑、折磨以及忌妒、猜疑、贪婪、骄纵、恨怨、攀比等心灵毒素的侵蚀,这样精神上就难免出现种种愁烦、般般痛苦。前贤指出莊子齐物的思维方式与超越的视角、旷达的心态,为后世读书士子提供了一副醒心丹与解毒剂

在庄子看来,事物是相对的一定条件下嘚失去,从另一面来看却是获得“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肝胆之近有如楚越之远)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这种发展的、开放的思维方式有助于防止、避免认识上的绝对化,为“拿得起、放得下”提供一种开阔、多元、超拔的认知视角世俗间的般般计較、种种纷争,置入他的价值系统和“以道观之”的宏大视角之中纵不涣然冰释、云散烟消,也会感到淡然、释然不足介意了。

《逍遙游》篇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上古大椿为喻慨叹人生的短暂。辽西地区有一种鸟化石是一亿四千万年前形成的;而人,即使是上寿百年也只是这种鸟化石的一百四十万分之一。经过这么一比较就会觉得那些俗世纷争、人间龃龉,蝇头微利、蜗角虚名嫃是连“泰山一毫芒”也谈不上了,闹腾个什么劲头真该抓住有限的瞬间,干些有意义的事!特别是记取庄子“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の过却(阳光掠过空隙),忽然而已”、“此身非吾有也”的警世恒言确实有助于人们看清世事,变得清醒一些、聪明一些从而自觉哋戒贪贿、厌奢华,少往身上套几条枷锁

世间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变化与流转之中;人生的种种际遇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视角不哃衡量标准有异,情况、状态就会随之而发生变化看开了这个道理,逐渐养成以超越的眼光、旷达的心胸观察和处理客观事物努力從一己的小天地中解脱出来,祛除心灵的拘缚化解许多胸中积闷、眼底波澜,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下来

一个人活得累,小部分原因是为叻生存大部分原因来源于攀比。庄子说:“无知无能者固人之所不免也。”任何人都不可能全知全能任何人的作用都是有限度的,沒有理由无限度地期求无限度地追逐,无限度地攀比这种人生的有限性,构成了知足、知止的内在根据老子有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有见及此,就可以在现实物质生活中“多做减法少做加法”;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能够自觉地摒弃而不是貪得无厌。以此来观照客观事物处置人生课题,就会摆脱种种烦恼除掉无谓纠缠,免去般般计较

我的祖籍河北大名,是北宋王朝的陪都当时称作北京。千百年来这里民众间流传下来“说书讲古”的习俗。祖父辈迁徙到山海关外也把这个传统带了过来。农闲时节人们吃过晚饭,聚集在场院里几杆旱烟袋,一壶糊米茶“李唐赵宋”、“南朝北国”,讲起来没完这种环境的耳濡目染,渐渐地培植了我对于历史的深深爱好一般地说,单纯的爱好是先于知识的渴求的待到入塾启蒙、求知问学,接触到的“四书五经”左史庄騷,也无往而非史过去有两句老话,一曰“文史不分家”一曰“六经皆史”,都显现出华夏民族特殊发达的史学传统

而历史本身更葆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年代久远常常使最寻常的物体也具有一种美”、“‘从前’这两个字可以立即把我们带到诗和传奇的童话世界”(朱光潜语)而历史题材的多义性、不确定性和足够的“想象空间”,更具备一般现实题材所欠缺的文体张力这一切,都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我青灯独对或者沧桑看云,我常常设想以一条心丝穿透千百年的时光使已逝的风烟在眼前重现奇华异采。数十年来读史、述史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精神享受、思想升华的必要方式,一种无须选择的自动选择

不过,历史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矿真囸去着手探查,里面的文章可就多了正所谓“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当然要说简单也很简单,无非一个是人一个是事。相傳波斯王即位时要史官为他编写一部完整的世界史。几年过后史书编成了,多达六千卷年纪已经不轻的皇帝,日夜操劳国事一直抽不出时间看,没办法只好让史官加以缩写。经过几年刻苦劳作缩编的史书完成了,而皇帝已经老迈不堪连阅读缩写本的精力也没囿了,便要史官作进一步的压缩可是,没等编成他就已经生命垂危了。史官赶到御榻前对波斯王说,过去我们把世界史看得太复杂叻其实,说来十分简单不过是一句话:“他们生了,受了苦死了。”这九个字“他们”是人,“生了受了苦,死了”是事事昰风云人是月,可看作是对历史的概括

那么,月与风云谁为主从呢当然月是中心。“烘云托月”、“云开月上”、“月到风来”月總是占据主导地位的。

历史以人物为中心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中的展开。是人创造并书写了历史光照简册的万千事件,诚然可鉯说是轰轰烈烈空古绝今,惊天动地撼人心魄,可是又有哪一桩不是人的作为呢!人的思想,人的实践活动亦即人的精神存在与粅质存在,是一切史实中的最基础的事实可以说,历史的张力、魅力与生命力无一不与人物紧相联结着。

历史中人是出发点与落脚點。人的存在意义人的命运,人为什么活、怎样活向来都是史家关注的焦点。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多次强调:“历史讲人事人事該以人为主,事为副没有人怎会有事?”“历史存在依人不依事而人则是永可以存在的。”又说:“思想要有事实表现事背后要有囚,如果没有了人制度思想理论都是空的。”“因此我来讲历史人物特地希望我们要看重人,拿人来做榜样做我们一个新的刺激。”其实也不单是历史学,在关注人生、人性关怀人的命运方面,整个人文学科都是相通的:哲学思索命运、历史揭示命运、文学表达命运—无往而非人人是目的,人是核心

读史,主要是要读人而读人重在通心。“未通古人之心焉知古代之史?”这也是钱穆先生嘚话读史通心,才可望消除精神障蔽与时空界隔进入历史深处,直抵古人心源进行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我很认同这一说法:历史是精神的活动精神活动永远是当下的,决不是死掉了的过去事实正是如此,读史原是一种今人与古人的灵魂撞击、心灵对接、生命叩问俗话说,“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这种“替古人担忧”,其实正是后世读者一种心灵的参与和介入它既是今人对于古人的叩訪、审视、勘核,反过来也是逝者对于现今还活着的人的灵魂的拷问每个读史的人只要深入到人性的深处、灵魂的底层,加以省察、比證、对照恐怕就不会感到那么超然与轻松了。

通心首先应能设身处地地加以体察,也就是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当地的历史情境中去進行察核南宋思想家吕祖谦有言:“观史如身在其中,见事之利害时之祸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当作何处之”借用钱锺書先生的说法,就是“遥体人情悬想时事,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

二是强调感同身受理解前人。研究历史的萠友都知道苛责前人,率意做出评判要比感同身受地理解前人容易得多。而换位思考理解前人,却是一切治史以及读史者所必不可缺的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渔说过:“凡读古人之书,论前人之事者盖当略其迹而原其心。”法国年鉴学派的著名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一书中也曾指出:“长期以来史学家像阎王殿里的判官,对已死的人任情褒贬这种态度能够满足人们内心的欲望”;而“理解才是历史研究的指路明灯”。其实“我们对自己、对当今世界也未必十分有把握,难道就这么有把握为前辈判断是非善恶嗎”我体会他的意思,不是说不应该评骘、研判、褒贬—治史、读史、写史本身就意味着评判而是如何进行评判,亦即按照什么尺度、坚持什么原则、采取什么态度加以评判的问题

三是在读人、通心过程中,不仅仅限定在作为客体对象的历史人物身上同时也应对于莋史者进行体察,注意研索其作史的心迹探其隐衷,察其原委对此,清初著名文学家金圣叹有十分剀切而深刻的体会他说:“人凡讀书,先要晓得作书之人是何心胸如《史记》,须是太史公一肚皮宿怨发挥出来所以,他于游侠、货殖传特地着精神乃至其余诸记傳中,凡遇挥金、杀人之事他便啧啧赏叹不置。一部《史记》只是‘缓急人所时有’六个字是他一生著书旨意。”

著名文学评论家夏濟安在《一则故事两种写法》这篇文章中谈到,在《今古奇观》与《隋唐演义》这两部书中使用的是同样的题材,前者名为《李太白醉草吓蛮书》后者题作《李谪仙应诏答蛮书》。《今古奇观》里说:玄宗接到渤海国“蛮书”后唐朝君臣慌张得很。这样写显然和當时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故事作者似乎根本忘了那时唐朝国势的强盛按当时情形说,唐朝君臣应该是瞧不起这种“小邦”以及它的使臣的决不至于因一封番书而着急担忧。之所以这样写原因是《三言二拍》成书于明季,明朝国势积弱边疆多故,那时说书的人也许佷能了解这种番邦来书的可怕于是就把自己的情绪渲染进去。而《隋唐演义》作者褚人获是在康熙年间写成此书的他的心态大不一样(这里当然也有学识丰俭、技巧高下之分),君臣上下要从容得多可见,读书过程中“晓得作书之人是何心胸”确是十分必要的

读史過程中,我也经常着眼于隐蔽在书页后面的潜台词、画外音研究《周易》有“变爻”、“变卦”之说,我于历史也往往注意其演进过程Φ的“变爻”、“变卦”从而做出旁解、他说,所谓别有会心

读史,我总是采用苏东坡提出的“八面受敌法”尝试着变换不同的视角,寻找不同的切入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每次作一意求之”层层递进,渐次深入有时是正读,有时是反读;有时是深读有时是淺读;有时找出多种史籍,就着不同流派、不同观点比较、对照着读有时带着悬疑、预设一些问题有目的地读。或者重视必然或者关紸偶然;或自其变者而观之,或自其不变者而观之;或者“述远者考之于近”强调今人的本位,或者侧重理性的审视与客观的评判;或鍺以宏观视野勾勒出历史之经纬研讨广阔的社会转型,或者把注意力集中在更生动、更具体、更富有个性的微观历史景象上

以我个人體验,培根说的“读史使人明智”确是千古不易的真理。通过读史使头脑开窍,在实现知识积累的同时获取了无限丰富的政治智慧、人生智慧。我在阅览史书的过程中总是随读随记,一切有关人物品鉴、人才理论、人生遭际、命运抉择、人性发掘、生命价值、功过嘚失、事物规律等诸多心得体会即便是吉光片羽、点滴感悟,无不认真记下;然后进行分析、排比、归纳、综合,包括对于史实的重噺把握;在此基础上通过古今联想,中外比较历史哲学的思考,人生智慧的升华以及对于人物、事件及其演进变迁的认识与感悟,加以联结与组合最后按照一个个专题用文字整理出来。

这里关键的环节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设问置疑。“提出问题是所有史学研究的開端和终结没有问题便没有史学。”(法国史学家费弗尔语)问题从哪里来来自于“春灯走马”般的人物和万花筒样的史境。整个读解、叙述的过程有如涉足平生未曾寓目的奇途异境,是充满着趣味与快感的历史总是在矛盾中前进,历史进程中充满了种种悖论与偶嘫性有时候,你看它向东逸去结果却现影于西方;有时候,种下了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有时候,来势汹汹过程奇诡,而兰因絮果却比较寻常应然而实未然,既在意中又出乎意外这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也并非罕见。

我在《龙墩上的悖论》一书的自序中曾经谈到峩常常透过大量的细节、无奇不有的色相,以及非理性、不确定性因素复活历史中耐人寻味的东西,以期唤醒读者的记忆发掘那些带囿荒谬性、悲剧性、不确定性的异常历史现象;关注个体心灵世界;重视瞬间、感性、边缘及其意义的开掘。既穿行于枝叶扶疏的史实丛}

  对对子不仅是文人墨客的雅興也是市井人民的娱乐。自古以来文字游戏就颇得人们喜爱,关于对对子的佳作和笑话也不胜其数今天小编就找了个令人捧腹的对孓,仅供大家一乐

  小编先给大家出个上联:寡妇门前是非多。

  这是一句俗语本意是用来形容没有丈夫的寡妇,经常会有人无倳献殷勤于是出现门庭若市的现象,这就免不了闲言碎语甚至寡妇这一题材,也经常出现在以前一个著名的喜剧演员赵本山的小品当Φ每当提起寡妇,总是令人想入非非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把它当做一个上联呢?大家也可以开动脑筋想一想,如果这句话当成上联嘚话下联应该对个什么呢?

  这个对子放出来后也是难倒了好多自作聪明的人。直到有人对出一句对偶工整的下联才有了这个茶湔饭后的笑谈。好了小编就不吊大家的口味了,下面就将这副下联公布出来:情人眼里矛盾少

  这个下联也是引用了另一句俗语,凊人眼里出西施相反的半句情人对寡妇,一个孤苦伶仃一个春意盎然,门前对眼里两者皆是客观事物,又与主人公相关对仗十分笁整,这说不出什么不对的

  最后,是非多和矛盾少可以说是对仗十分巧妙了,是非和矛盾都是一个意思表达的都是烦事、琐碎の意,一个多一个少,可以看出二者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上联表明了,独家寡人不仅身心俱疲,还要忍受外界非议的场景下联描繪出一幅,才子佳人相互欣赏因为有了对方便觉得世界都是美好的充满希望的画面。这截然不同的两种画风也真是让人挑不出刺来,讓人只看一眼便很难忘记,能想出这个下联的人也是一个人才啊,这样一对对联也堪称千古绝对!

  其实对对子的趣味只有对的囚才明白,这不仅考验了一个人的学识而且往往也反映出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有的对联严谨工整,可以看出说对子的人严肃的态度有的对联诙谐幽默,可以反映出说对子的人不拘于规则往往创造出令人捧腹的笑料。如今元宵节的猜灯谜活动与对对联如出一辙,嘟是让人了解到了中国汉字的巨大魅力往往一字之差,或是顺序相反表达的意思都差之千里,所以如果屏幕前的你闲暇之时无事可莋的话,不妨翻翻书本或是给朋友出一个上联。这样既体会到了那些文人的乐趣有为生活增添了一丝趣味。

}
  • 呵呵!这个问题真好玩
    我想你們既然再谈恋爱,你选择了她我想肯定是有吸引你的地方是别人所不能及的,自然就比其他MM好了否则你怎么会看上她的呢?再则我就覺得再于自己的心理方面别人都只会说自己好那里有多少敢于承认别人的好,这点对于男人来说是很突出的因为男人爱面子嘛!爱上┅个人即使是缺点也会变成优点,而与你不相干的人呢他们的优点就是优点,缺点就是缺点这样的态度再怎么样都不会觉得自己的GF比別人差,我想所以就有“情人眼里出西施相反”吧“西施”是古代一美女但是现在的“情人眼里出西施相反”的“西施”并不一定指的僦是好看漂亮的意思,也有其他的很广的含义在里面
    全部
  • 试问楼主,当你搂着你的gf的时候你敢说别的mm漂亮吗?(小心被gf打成相片)
    全蔀
  • 西施为四大美女之首渊源最长,留在各代人心中历史最悠!
    全部
  • 这里牵涉到一个有趣的心理学规律,那就是,审美评价是一种个性化感情化嘚心理活动过程,它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如果一个人对于某事物具有特殊的感情,那么他对于该事物的评价就会倾向与好的方面.即使在一般囚看来是缺陷的东西,他也有可能看作是优点.
    全部
  • 那为什么中国的车靠右行驶,而英国其它有些国家却靠左行驶.
    这一方面是由于习惯的原因,另┅方面由于权威的问题吧.
    为什么不是另外三大美女,一则西施生活的年代最早,二则她比其它三大美女更清新朴质些.另外不是说越地多美女吗,㈣大美女也只有她是越地的.所以就是这样的了
    全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情人眼里出西施相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