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女性如何平衡女人工作和家庭的平衡

“老板还没走……我大约半小时后能出门,帮我点个炒面吧!”这是今年以来,张薰第三次对同一拨朋友说类似的话。

张薰2013年本科毕业后在北京某银行工作。她和学校里的一帮朋友每个月都固定聚一次。她几乎只有两种模式:周末聚会,永远是第一个到;而工作日聚会,永远是最后一个露面,多数时候大家等她来了吃个炒饭或者炒面然后就散了。渐渐地,大家也熟悉了她的下班时间——没有最晚,只有更晚。

张薰说,毕业前,没想过这会是自己工作的“日常”。而做人力资源工作的她在招聘新人的时候,也从没有告诉过应聘者一个“潜规则”:如果柜台有一个人账算错了,哪怕是一毛钱,也要全体柜员集体等着他,直到把账算平为止。

日前,一份《职场女性健康调查报告》发布。加班、睡眠障碍、健康状况下降、熬夜等关键词赫然在列。

调查显示,职场女性加班情况非常普遍,8小时工作制只是空想,接近一半的职业女性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有11.74%的人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

张薰就是其中之一。朋友聚会迟到是家常便饭,加班对她生活影响最大的是她无法保障正常的生活状态。

“我总觉得,下了班,看一集电视剧,给家里打个电话,才是一天的结束。”张薰说,由于加班时间过长,回家时间受到影响,本来应该在下班时间做完的事被严重延后。

“本来晚上5点下班,我大约晚上11点就可以上床睡觉了。但是晚上9点才下班,你说我要几点睡觉?”张薰抱怨。

调查显示,接近90%的职场女性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11.42%的女性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

张薰现在后悔自己当初“太实在”。她说,她工作的银行不算大,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公司文化是把一个人当好几个人用。“应该一开始就表现出这个活儿不是由我一个人就能完成的,或者说我没法在一个工作日就完成。”张薰说自己现在陷入恶性循环,如果领导交办的工作做不完,就说明自己能力不行,失去领导信任,所以她只能继续咬牙做下去。

潘玥在香港凤凰卫视做出镜记者,这份工作忙起来顾不上吃饭睡觉。尤其是有突发新闻的时候。今年大年初一,沙巴沉船,她立刻停止休假,奔赴马来西亚。

她曾在新东方教过(),也经历过职业迷茫期。对她来说,职业黄金期就是30~35岁,而现在的她正处于从迷茫中找到了方向又有精力为事业奋斗的阶段。

除了加班,她还自学了新媒体技能,并在知乎上试水Live,自己给自己加班。她担心,有一天自己会不掌握最新的职业本领,被时代淘汰。

担任影视公司执行制作的陈敏说自己身边有不少人都长期承担着巨大压力。最近刚刚有一位女性编剧患了严重的抑郁症,可能和她长期黑白颠倒、劳累过度有关。

但陈敏强调,这些压力和性别无关,只关乎行业。而想要在职业生涯上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就,这些都是必经之路。

在浙江某地市级事业单位工作的王蔚坦言,工作让原本性格开朗的她变得焦躁很多。“很多事情在期限之内要完成,又要经过层层汇报层层请示,程序性事务很多,久而久之人就会很烦躁。”王蔚说,工作之后不久自己就做了一次手术。而平时身体仍频亮红灯:例假不准、皮肤粗糙。看中医时也被告诫要保持好心情,压力不要太大。

调查显示,65%的女性用户认为自己遇到过心理方面的问题,22%存在情绪管理问题,23%有睡眠障碍,16.2%存在焦虑。

在律所工作的张思琦坦言,女性有时候可能会情绪化一点,要找到自我排解的方式。

在学会控制情绪上,张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说,自己常常为琐事抓狂,有时甚至还会怀疑生命的意义。但张薰吐完苦水,也会很快恢复HR的理智和冷静。“如果不是看到清晰的升职路径,我也是不可能做到每天加班的。”张薰说,如果不出意外,再过五六年,升职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儿了。

“算是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吧。”张薰说,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更多时候都是个人选择。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在用相同的节奏工作。如果不想这么做,也有很多轻松的方式。她笑说:“机会都是留给我们这种优秀还努力的人的,哈哈!”(应采访对象要求,张薰、贾莹、陈敏为化名)

}

1、在每个年龄段顺其自然,不去刻意逆着行事

2、时间的管理要认真,在哺乳期间,将时间计算好,虽然累些,还是有效率的,自己也开心

3、不断地进修,学习,用工作质量来节约出时间

4、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自己自发地制定,不管上司要不要,自己都主动提交,高质量与上司沟通

5、对于老公家里的风俗慎重对待

6、对于孩子的教育,顺其自然,不去特别安排什么钢琴课等

}

近日,世界科技新闻资讯网报道称,一项研究显示,女性很难平衡好工作与家庭的重要原因是性别偏见。

教授露易丝?克鲁()表示,年龄、性别和家庭劳务分工共同加剧了行业内性别不平等的现象。这些因素让女性在职场上的工作安排缺乏灵活性,致使女性很难平衡好高强度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尤其在广告界,这些因素阻碍了女性在该行业的前进步伐。

克鲁认为,广告行业是一个特别需要洞察力的行业,能够帮助人们探索性别、空间等诸多层面的问题。但像广告和媒体等被认为代表着时代进步和开放性的行业中,女性所获得的待遇依然极不平等。上存在的“男孩俱乐部”文化使得同性之间的交流更加稳固,并对女性形成显而易见的歧视,这让女性进入男性世界表达观点变得困难,性别间的平等交流很难实现。在这种环境下,女性创意人员很难真正受到欢迎。在男性世界里,女性“假性出席”变得常见。这种模式已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存在的,并且没有消退的迹象。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侯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人工作和家庭的平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