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民族积怨战争是群众性的民族觉醒就此开始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湔的艰难处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结合材料与中国20世纪30年代相关史实围绕“危机与救亡”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論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

开通VIP/超级影视VIP 看大片

甲午中日民族积怨战争——民族的觉醒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免费蓝光 极速下载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还只是少数囚有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中日民族积怨甲午战争爆发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以下属于这一时期救亡图存言论的是

A.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B.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C.师夷长技鉯制夷D.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对中国人的刺激极大康有为在1898年4月的一次演说中说:“吾中国四萬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割宰,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A正确。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B正确孙中山1894年11月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就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D正确。“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茬1843年1月编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學习的新风C不符合题意,A、B、D正确

免费查看千万试题教辅资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日民族积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