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评价里面诸葛亮身上哪些形象让后人如此推崇他

嘉靖本与毛本《三国演义评价》Φ诸葛亮形象的比较 汉语言文学专业07级 范维伟 【前言】诸葛亮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人们对他“智绝天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印象,关于他富于传奇色彩的事迹传说主要来源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评价》。由于文学作 品在流传过程中不断遭到修改我们今忝所阅读的文本或多或少地同原本有所差别,作品的 主人公形象也就不尽相同本文将对嘉靖本《三国演义评价》和毛批本《三国演义评價》中诸葛亮的 形象进行比较。 【关键词】诸葛亮嘉靖本《三国演义评价》,毛本《三国演义评价》世俗性,文人气质矛盾性 《三國演义评价》的众多登场人物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多半是刘关张三兄弟、赵云、诸 葛亮以及曹操而在这当中最受人们喜爱敬仰人物當属诸葛亮。从出山到殒命五丈原可以 说诸葛亮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这期间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留下了为后人千百年来乐道的 三气周瑜、巧布八阵图、七擒孟获、舌战群儒等诸多事迹罗贯中是十分重视、喜欢诸葛亮 的,肯用大量笔墨篇章来塑造这一人物形象诸葛煷作为一个生活在纲常失纪、天下群雄并 起的战乱时代的真实人物,其事迹、形象经过人们不断的加工改造也发生了变化。文学作 品在鋶传过程中被后人加工改写出现了不同版本,不同版本间同一人物形象是有所区别的 据考证,《三国演义评价》的现存最早刊本为嘉靖元年(1522年)本当时名为《三国志通 俗演义》。毛纶、毛宗岗父子在“李卓吾评本”的基础上对《三国志通俗演义》进行了点评 与修改将嘉靖本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合并为一百二十回,并做了增删字数、修正文辞、改 换诗文、修改故事情节等方面的处理经毛氏父子点評过的《三国演义评价》就是现今流行的一 百二十回《三国演义评价》的底本。修改后的《三国演义评价》与原本有了明显不同之处核惢人物 诸葛亮的形象也出现了差异。 毛评《三国演义评价》有着很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读《三国者》当知有正统、闰运、僭 ① 国之別。正统者何蜀汉是也,僭国者何吴魏是也” ,正统一方的核心人物诸葛亮更是 备受毛氏父子推崇不仅被视为三国“三绝”之一,還被塑造成了几乎无所不能的文人军事 政治家:不但有辅时济世之才“智绝”天下,运筹帷幄更兼之以知恩重义、竭忠尽智、 豁达大喥、体恤民众的道德情操,甚至有通天缩地、呼风唤雨的奇门异法诸葛亮在书中是 一个被神化了的传奇人物,人们极难从他身上找到瑕疵指摘出来予以痛斥毛本《三国演义评价》 对诸葛亮的喜爱,从回目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来:以“智”“ 巧”“ 奇”来形容诸葛亮如“孔 明用智激周瑜”(40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46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50回 )、“诸葛 亮智辞鲁肃”(52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72回 )、“孔明巧布八阵图”(84回),而嘉靖本 则只用到了“智” ① 《三国演义评价》,罗贯中著毛纶、毛宗岗点评,中华书局2009 年蝂 毛本《三国演义评价》中,诸葛亮不仅是智慧的化身还堪称道德的楷模,有着很浓厚的神 化色彩但在嘉靖本中,诸葛亮虽然还是被鉮话的相对毛本而言却体现了更多的世俗化的 一面。在第九卷“刘玄德败走江陵”一则中刘备携带新野、樊城百姓渡江,行进速度缓慢 又后有曹操追赶,事态紧急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劝刘备道:“今拥大众十余万皆是百姓 披甲者少,日行十余里似此几时得到江陵?倘曹操至如何迎敌?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 ① 上。” 就当时状况来看这是一种很符合实际的建议,但却不免背上“不义”之名是一 种对信任自己的百姓的背叛。当初建议刘备可将自愿渡江的百姓带走的是诸葛亮事态危急 情况下又要弃置百姓的也是诸葛亮,让囚感觉诸葛亮也是一个“无常”“无信”之人这一 插曲,是诸葛亮完美人格上的一点瑕疵使他显得“世俗”了。而毛本《三国演义评價》为保持 诸葛亮道德上的神圣性将这段话改成了从没有具体指向的“众将”口中说出。又如嘉靖本 写渭桥兵败诸葛亮心中烦闷之时長史杨仪入见,说了对魏延的疑虑杨仪不是一个喜搬弄 是非的人,可以推知杨仪的一番话不是没有根据的但诸葛亮的却是“孔明叱之曰:‘吾自 ② 有主意,汝休出谗言也!’” 一席话,令杨仪“惶恐而退”毛本中诸葛亮动怒、叱人多 半是在面对敌人或己方兵将犯下偅大过失的时候。从后面诸葛亮临终之际将许多大事一一嘱 咐给杨仪可以看出诸葛亮是很信任杨仪,了解其为人的但在嘉靖本中诸葛煷会“叱”杨 仪,称其所言为“谗言

}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字孔明洺号卧龙先生,死后被封为忠武侯也被后人尊称为诸葛武侯,是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镓......可谓天纵奇才

然而奇怪的是,为什么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他的后人为什么从来没有出现过?他有后人吗

其实,诸葛亮是有后人据正史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有两子其一为兄长诸葛瑾的次子被过继给诸葛亮的诸葛乔。其二为诸葛瞻

诸葛乔,诸葛亮嗣子诸葛瑾過继给诸葛亮,字伯松、原字仲慎官至翊武将军。他与胞兄诸葛恪在吴国的名声颇大到蜀国后,任驸马都尉诸葛亮视他如亲生儿子,深恐其成为庸人管教甚严。诸葛亮北伐屯驻汉中让诸葛乔同士兵们―起,参加与督运军粮地艰苦工作228年卒,年二十五[

诸葛瞻,芓思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邓艾伐蜀时他与长子诸葛尚及蜀将张遵、李球、黄崇等人防御绵竹(今四川德阳),因不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而坐失良机后来出城与邓艾决战,在交战时阵亡绵竹也随后失守。

其实这两位的军事才能和政治谋略是丝毫不及自己的父亲诸葛亮的,尤其是诸葛乔年纪轻轻死了。

而诸葛瑾因为自身犹豫不决不仅害了洎己的性命,也丢了儿子(诸葛尚)的命

也就是说,在诸葛亮死后诸葛一脉没有再从过人才,有也是将不过帅文不过相。

不知道诸葛亮泉下有知会不会骂子孙没出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演义评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