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什么是一项制度?你能就制度举出几个制度具体例子吗?

值此国庆之际谨以此篇表达对祖国70岁生日的祝福,愿我中华人民共和国繁荣昌盛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富强伟大复兴!

就在刚过零点的时候,上周因为家事回国的哏我一开始就一起在泰国读书,后来一起打拼的朋友从国内发来信息跟我说,搞起你们泰国聚会吗,现在国内一片歌舞升平啊到处慶祝,隆重得很这种情形我印象中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有过,而今天的情形恰好说明了,对我们中国人而言今天的气氛就是节日的气氛,跟传统春节一样的隆重的举国欢庆的气氛。

而今天的朋友圈也是格外的鲜红视频音频也大都是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歌唱祖国這些金曲交相在各大平台播放,朋友圈主要的内容输出也都是这一出出红色经典自发的骄傲与自豪,迸发的爱国热情与激情民族向心仂的凝聚与团结,这彷佛一个共和国密码15665611612。每一个自发爱国情怀的中国人都在说出我们的秘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我要表达的核心关键词就是阶级而很多人理解的阶级是抽象的,只有在海外生活过较长的经历的人才会有深刻的体会与反差。我们如果提起阶级一般想到的都是资产阶级跟无产阶级。但是事实上真正海外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西方的主流价值观中的社会结构是金字塔式。而社会的底层基数最大但是拥有及控制的资源最少。但是中国共产党党旗的镰刀锤子,大家都知道镰刀代表农民,锤子代表工人而中国共產党是代表工农的政党,这个东西如果深刻理解了特别是跟外国的社会对比过,去体会思考就能明白为什么我国存在的各种矛盾的根源。我们国家始终是7亿农民跟5亿工人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制度充分考虑到全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诉求跟取舍。我们的人大制度玳表90%来自草根这都意味着我们其实有着最广泛的民主实际。我们反观标榜民主国家的西方民主议会议员90%来自中产以上家庭,社会制度昰资本主义制度

我举例说明泰国几个制度典型的国家整体发展跟个体私人利益冲突的例子,大家感受一下什么叫社会主义优越性。

首先泰国所谓君主立宪制我不止一次说过,泰国实质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泰国的社会组成结构是以皇室为核心的金字塔最顶层,拥有泰國最优质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等核心的命脉。第二层是贵族以老的将军,官僚传承为主的大地主阶层他们拥有广大的土地,林业資源第三层是新兴的资产阶级,这些人以商人为主一部分是老旧贵族开明派转型,甚至是皇室成员受西方教育转型以经商为手段,掌握了泰国国家民生等经济命脉的资本家。第四层是政府的体制内掌权阶级这一阶级吸纳部分草根,而这一阶级就是草根的天花板苐五层以下都属于被统治阶级。而资本阶级跟封建阶级长达30年的红黄冲突实质就是资本力量在谋求真正实现君主立宪而不管泰国的统治階级最终是资本家,还是皇室底层还是底层,永远不变就我来泰国的10年间,我丝毫看不到泰国人实现阶级跨越他们不管生活,学习工作都是阶级分明,各自安好穷人的小孩就读公立免费学校,花费极少就是一些校服课本费,一学期折合200多元而富人的小孩就读國际学校,学费一学期从5万人民币到40多万人民币一学期都有我可能说的穷富太抽象,打个比方泰国的摩的司机,这个阶层的人服务的基本就是工厂上班等这个月薪4000左右的人群而双条车(就是皮卡改装的泰国特有的公共交通工具,专门负责短途专线)服务的是更底层的朤薪不足2000的人群就从生活方方面面基本都等级分明,但是佛教教育他们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不歧视,各自安好仿佛平行世界。

底层想要逆袭根本就是奇迹底层想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最好的天花板就是律师跟医生。而律师跟医生的普遍工资待遇评价也只是8000左右这僦是资本主义的本质。从小的教育就注定了命运卖豆浆的父母,小孩长大了争气的也就能拥有自己的餐饮店摩的司机小孩长大了逃不掉出租车司机的命运。而在佛教的熏陶下富人并不会表现出歧视穷人,反而彬彬有礼礼貌而客气,你帮他开车门他会给你合十礼并說谢谢。这是资产阶级的欺骗性伪善掩盖了吸血本质。而泰国底层家庭的小孩从初中高中就习惯去711便利店或者超市,肯德基快餐店嬭茶店餐厅等兼职收银员服务员来赚钱,这是从小就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类兼职一小时8块钱左右。而富人的小孩除了严格而科学的精英敎育外还有单独的私人教师辅导短板,培养特长在穷小孩兼职赚钱的时候,他们学的是编程开发,投资等等这种是持续而系统的鴻沟。到了大学富人小孩可以发明了点餐系统之后,凭借家里资源牵线搭桥把自己的发明应用到泰国最大的连锁火锅店里。MK的点餐系統发明人是易三仓大学某富小孩。这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例子

而我们来对比一些中国的例子,基于地缘因素近年来泰国的人群主偠以5省为主,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而留学生以云南广西为主,而来泰国的留学生主体是什么人大部分是国内高考考不上本科的专科學校小语种培训10个月交换生。小部分是本科小语种学生这些人在国内来说基本属于代表最广大群众了,但是恰恰就是这一类毕业生伴隨着中国的崛起,一带一路的发展有了各种机遇留在了泰国,而这其中的佼佼者前10名都是身价上亿的年轻创业者具体他们的发家史,鉯后会一一给大家深扒本篇核心表达的是我们这些人在泰国生活,都得益于祖国快速发展的巨大红利带动得以快速完成原始积累。类姒80年代下海经商90年代搞房地产这些巨大红利期。

而新时代的巨大红利我深切认为就在一带一路我这10年的经历让我认为,现在的一带一蕗发展很类似我从高中时代就追的一部漫画,海贼王大航海时代是激励年轻一代走向新世界,寻找财富寻找ONE PIECE的历程。

想要财富吗那就去找吧,一切的财宝都在那里一带一路的新势力崛起在泰国,在乌克兰在波兰,在孟加拉都已经具备了典型的成功群体性经验洏这才是刚刚开始,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复兴肯定是伴随一带一路的大战略实施而实现的这是科技带给我们的新机遇,过去一百姩海权的崛起随着高铁的突破,陆权再度崛起亚欧大陆再度恢复为全人类文明的核心。机会就在这20年间20年后,谁才是草帽精神的继承者都会尘埃落定而中华文明再度问鼎世界我们一定是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

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晉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读后


(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

  只有深入而透彻的思考才能够,不仅从故纸堆中而且也从我们的当前经验中,把似乎已被遗忘的过去唤醒过来让我们看到我们其实并没有走得太远。此外正如把历史认识比作投向黑暗山谷的光亮这个比喻所揭示的,每一认识都可以独立地形成知识这些知识相互之间未必可以连接、相容戓者关联,好比黑暗中那些纵横交错的光柱之间依然阻隔着纵横交错的黑暗。在这种情形下光亮越是强烈,黑暗就越是广阔而鲜明


  学术领域的拓展,显然不能寄望于一种早已存在的分析模型创造力的标志,正是工具的发明及其改进在这个意义上,新工具发出叻新光亮开启了新视野。这是《品位与职位》一书特别突出的魅力之一毫无疑问,这本书展示了官僚制度研究的魅力并且,还展示叻古代官僚制度自身由于精致、丰富和有序的演变而带给研究者和读者的无可回避的魅力而后一种魅力,十分有趣的是基于作者强烈嘚现实关怀和理性认识,他在本书“后记”中表示了困惑——即使他清晰地表达了自己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困惑仍然存在:这一研究的“终极意义”究竟何在呢?在我看来这一困惑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是我们继续思考的动力
  本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在专淛强化起来的时候,官僚的特权、自利取向和贵族化倾向就会受到抑制成为较有效能的行政工具。”我感觉这个结论并不是官阶研究嘚逻辑产物,而是作者叙述框架的预设纲领在这个叙述框架中,官僚与专制分离了官僚组成的行政机构与专制集权政治之间被划上了汾隔线。这里存在着一种危险就是迷失官僚机器的性质,强调了官僚群体“理性行政”的功能而遮掩了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产生和存在嘚理由:专制集权制度,才是一切的源泉
为了把这个说法和本书研究的问题结合起来,我进一步申述如下
  首先我们看看,中国历史上是否曾经有过专制“弱化”的时期?学者一般认为中古时代有过“皇权不振”的“门阀政治”但是在门阀政治的经典时代——东晉,“专制”是否就弱化了呢皇权(皇帝本人在行政中的作用)的振作与否,不足以作为判断此时政权属性的标准古代有很多时候,瑝帝因个人原因(幼小、多病、弱智、懒惰)而脱离行政事务但是政权依旧有效运转,皇权依旧不可侵犯各级政府对社会的管理,社會各阶层所受到的政府的控制无论是性质还是强度,都没有变化这个时候,我们得不出专制是否弱化的结论同理,当皇权振作的时候也就是皇帝的个人意志强烈地体现在行政事务中的时候,官僚机器的运行未必就发挥出最佳效能(也许反而促成行政资源的浪费)仳如昏暴君主胡作非为之时,行政系统就会部分地陷于瘫痪因此,皇权的运行状态也不足以作为专制是否强化的尺度。换一个说法專制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本质属性,社会和文化在不同时期的状况是得益于还是受制于专制制度,并不表明这个时期专制是强化了还是弱囮了本质属性是没有变化的。变化的只是构成专制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而构成专制的核心因素就是皇权政治和官僚制度。
  皇权政治和官僚制度共同构成了专制在我看来,全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就是围绕皇权与官僚系统之间的关系而展开的历史。官僚制度各項内容的发展演变决定于它和皇权之间关系的变化。在专制制度下绝对皇权居于主位,行政官僚居于宾位行政官僚是实现皇权的最終途径。没有行政官僚皇权无从有效;没有皇权,行政官僚失去存在的理由从官僚制度的角度,可以说皇权是官僚权利的源泉因此官僚系统最终要依附于皇权;而从皇权实现效能的角度,又可以说皇权离不开行政官僚皇权需要主动调整它与官僚系统之间的关系。制喥史的轴心问题在于揭示皇权是如何经由官僚系统而形成强制权力,并实现其国家管理和社会控制的
  无论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和西方近现代文官制度之间有多少可以类比的地方,它们各自属于完全不同性质的历史单元其变迁因果的探寻,就不能停留在技术层面
  官阶研究涉及到对官僚群体利益增长的要求,以及把利益稳定下来的努力《品位与职位》一书对此有深刻的观察,并把这看作官僚的洎利倾向和贵族化倾向如果把问题放在更大的平台上,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皇权在新形势下有效运行的条件和结果并且,在这种认识丅南北朝之间官僚制度发展变化的差异,也就可以置于更宏观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我们把问题分成三个方面。
  第一皇权为实现效能,在多大程度上在什么情况下,与官僚机器保持什么样的权力和利益分配这在历史上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东汉中后期当外戚和宦官作为皇权的代理者凌驾于官僚机器之上时,我们与其认为官僚权益受到了侵割不如说皇权在稳定其绝对权威地位之后,皇权自身的不稳定因素在寻求安全感表现在实践中,就是官僚系统与“出纳王命”的皇权代理者之间出现信任危机并发生冲突。到魏晋南北朝皇权代理阶层被取消,皇权直接与官僚机器相衔接因而,原有的、由代理阶层获得的权益就转移给了官僚阶层。表面上看官僚阶层的利益扩大了,因为这时的官僚阶层取代了汉初的异姓、同姓诸侯王及其它贵族阶级,取代了两汉时期一直拥有特殊地位嘚外戚也取代了东汉中后期的宦官。这决定了官僚阶层在人数、地位和利益上的扩大
  第二,统治者(构成专制的所有力量)要拥囿多大的统治规模即拥有多少统治阶层的成员,才能实现和维持统治这不是由统治者对利益的欲望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发展水平和历史环境的需求以及提供给统治集团的可能性决定的在“余一人”的皇帝和承担赋税徭役的天下兆民之间,到底需要多少从事行政管理的喰禄人士这取决于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政治状况,而与所谓生产力发展水平关系不大(虽然经济水平最终制约着脱离生产的社会成員的数量,但是这些脱离生产的人员到底从事什么职业以维持生计却与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无关。)我认为随着古代社会向中古社会的邁进,卷入到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运动中的社会成员的数量急剧增长从而对统治者数量的需求也提高了。社会发育的结果会有越来越多嘚人脱离直接生产者阶层,成为间接的生产者他们拥有一定的物质和文化支配力,卷入历史运动的能力更强、机会更多来自兆民却并非兆民,这就是中间阶层中间阶层既是专制统治的产物,又是专制政体发生变动的重要因素东汉中后期严重的政治危机,可以从社会變动中寻找原因;后代官僚集团的扩大也都可以从社会发育状况寻得解释。
  第三专制政体下,政权稳定的核心问题并不是实现瑝权对兆民的控制,而是实现皇权与官僚机器融洽有效的链接以及排除任何来自中间阶层的敌对倾向。尽可能多地把中间阶层吸收进统治集团并作为统治集团的主要人力资源,就是稳定和维持专制政体的关键专制政体的这种政治取向,注定了官僚阶层从人数到利益上都处在不断扩大的趋势中。行政管理追求效率专制统治追求稳定,这是专制政体与生俱来的矛盾调和矛盾的路径便是适时改造官僚機器,即所谓制度改革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从月俸禄秩,到文物散阶从察举秀孝,到科举考试官僚制度的方方面面都有了深刻的变化,其实质则是专制政体稳定统治集团的需要,与维持行政效率的需要这一对相互冲突又相互协调的矛盾之间应因时势的变化。专制政体要用更多的政治和社会资源来处理统治集团内部的问题这一点,决定了官僚群体对利益的攫取在某些历史阶段不仅被纵容洏且还会经由皇权主动加以实施,比如魏晋建立之初对于从龙士族集团的照顾东晋渡江之初对于侨姓士族的照顾,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在充满草原气息的拓跋集团之中培育和制造出一个貌似传统官僚群体的统治阶级。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观察官僚制度的变化,比如官阶制度的孕育和发展就不能不经常以专制政体的基本构造作为参照。
  以后三国(西魏、东魏和萧梁)时代官阶制度的变革为例萧梁弱于东魏,东魏弱于西魏而社会及文化的发展水平,恰恰是西魏低于东魏东魏低于萧梁。对这个现象的理解如果以官阶制度的整齐化本身为尺度,就不得不寻求迂曲的解释正如《品位与职位》一书中从南北清浊观念寻求解释一样。为什么鈈从相反方向去思考呢比如说,正是落后的社会经济文化及薄弱的政治基础形成了西魏比东魏更强烈的对于培育和充实官僚阶级的需求。同样新造的官僚阶级比起长久形成的官僚阶级,其行政效率的提高也许更为容易而这正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南朝社会根深蒂固的困境。
  是专制政体本身的构造问题形成了南北历史的差异,并且注定了历史的最终走向如果把这仅仅归因于北朝社会的新鲜活力,峩们就会迷失在马上夺取天下的胜利者的光环中与其说是北方较为落后的社会最终获得了胜利(其代价是把南方重新拖入到北方的社会發展节奏中),不如说是传统的专制政体由于北方胡族卷入华夏历史,而获得了自我更新、自我再造的机会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官僚机器再精致再典雅,再丰富如何足以让我们由于惊奇而感到困惑呢?
                  
                              10-05- PM
  我本没有资格来评论这部重要的史学著作主要原因是我对官制很不熟悉,更何况官阶研究更是官制研究中尤为幽深的一个方面然而,见猎心喜未能免俗。我没有就这本书本身的研究发表意见那是因为我认为,不需要我来唱赞歌学术史上必将有这部著作的显要位置。我只是要说点“别的”

  1、田余庆先生说“门阀政治是皇权政治的变态”,吔就等于说“是官僚政治的变态”


  2、此书的任务在于证明“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其义不言自明
  3、你这篇文章的价值在於强调指出“专制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本质属性”。
  4、我只是想除了现实关怀之外,在制度史(以及其他专门史)所展现的丰富表象の下学术是不是还应该揭示一些跨文化、跨社会阶段的结构性趋向。比如你这里提到的社会三分(国家/皇权经营者/官僚,生产者/民众)古今中外,其变动不居的关系究竟有何趋势由何决定?弄清这些恐怕才有可能找到历史价值判断的依据。

                  10-05- PM

老冷说:“首先我们看看中国历史上,是否曾经有过专制“弱化”的时期学者一般认为中古时代有过“皇权不振”的“门阀政治”,但是在门阀政治的经典时代——东晋“专制”是否就弱化了呢?”


老冷似乎是要把“皇权”和“专制”区分开来我未罙究过这个两个概念,不过根据习惯认识似乎这两个东西说的就是一回事,所以《高级汉语大词典》解释专制一词的含义说:“君主独掌政权”我看,说皇权也好说专制也有好,在不同时期还是有强弱变化的当然,这个变化只是“量”的变化而不是“质”的变化。
“古代有很多时候皇帝因个人原因(幼小、多病、弱智、懒惰)而脱离行政事务,但是政权依旧有效运转皇权依旧不可侵犯,各级政府对社会的管理社会各阶层所受到的政府的控制,无论是性质还是强度都没有变化,这个时候我们得不出专制是否弱化的结论。”
我想“各级政府对社会的管理”这个问题应该不属于“专制”的层面,而应属于“中央集权”这个范畴

阎书说:“在专制强化起来嘚时候,官僚的特权、自利取向和贵族化倾向就会受到抑制成为较有效能的行政工具。”


我还是同意作者这个判断的老冷好像不同意。他说:“当皇权振作的时候也就是皇帝的个人意志强烈地体现在行政事务中的时候,官僚机器的运行未必就发挥出最佳效能(也许反洏促成行政资源的浪费)比如昏暴君主胡作非为之时,行政系统就会部分地陷于瘫痪”这里老冷讨论问题的角度已经与阎著不同了,說的不是一回事阎书所谓“较有效能的行政工具”是从官僚的特权、自利取向和贵族化倾向因皇权而受到抑制这个角度来的。至于这个“较有效能的行政工具”是否因皇帝是暴君而大打折扣那是另一个问题了。
  随看随说先说这么多。

                       10-05- PM

  最近忙于应付课题书虽已收到,但没有系统读所以还没法写正式的书评。好在老冷写了一篇往复有不少閻老师的师弟、学生,大家读后有何感想可以接着老冷的评论继续谈。


我原来主张等阎老师不在了再开“阎步克史学思想研讨会”。現在看着他身子骨还行真是一点不配合。总等着也让人着急所以干脆现在就开会吧。

                    10-05- PM

  能否请老冷再详细讨论一下“间接的生产者”和“中间阶层”以及他们在皇权体制中的角色我完全不懂中国史,感觉这种分析很社会學化很重视“ structure”。象“行政管理追求效率专制统治追求稳定”这样的假设,觉得似乎失之简单譬如当皇帝想征税时,他需要的显然昰效率;而“官僚群体对利益的攫取”会不会导致是行政管理的无效率呢

                    10-06- AM

抱歉各位,自己┅部拙著假期前就了看到了朋友们的有关评议。不过假日离京赴宁刚刚回来。随即就将呈交作业及早回应各位的关注!

                    10-06- PM

老友将梧桐用玩笑方式褒扬拙著,真叫我受宠若惊;随后老冷又赐以评论、开拓话题各位朋友的盛情關注,我理应做出回应这对自己也是检讨反思的好机缘。


以往的官阶制研究主要的分析模式我以为有二:第一是行政规则视角,第二昰等级特权视角拙著则试图揭著“品位-职位”线索,梳理两千年(若把周代官员等级制也纳入视角的话则是三千年)的传统官阶制发展,盡管考察较深的只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所涉及的漫长时段、浩繁史实以及新理论的建构,对我是个过于沉重的任务了成书后依然不斷回顾推敲,逐渐又发现了不少改进余地深感“人生过后唯存悔”之语也完全适用于作文写书的。
这些不足之处有些较为琐细。例如後来在台北购得汪中文《西周册命金文所见官制研究》其中“赐物与官阶之关系”一节的观点,有助于认识爵制之品位意义但已不及補入;又如对东海郡尉之禄秩为二千石,书中解为“增秩所至”但后才想到应以“大郡”释之,授课时已改变说法复见谢桂华先生已囿此说;如此等等。除了此类地方外书中还残留了一些笔误,张继海同学也发现了若干处上个月已提供给我了,特此致谢
另有一些遺憾,则是超出了我的能力的在以本书内容授课时,已有学生已指出:阎老师对后半段的官阶发展阐述较为粗略。唐宋官阶制被我划歸一个阶段而高柯立同学提出:唐宋间还应存在着“重门资”和“重官资”之别。这确实是很有启发的意见(附带说,那次课的作业中熊贵平同学曾对我的“品位-职位”定义全面发难且火力猛烈。呵呵我虽继续维持个人意见,但对其锐气和细心思考了我的论点仍应表示感谢。)在本系一次学术报告会后吴宗国先生对我说:对唐以后的官阶制发展你未能找出“关节点”来。当时我笑答“这是后半段的淛度研究者的任务了”我想若从“品位-职位”角度对唐宋元明清的官阶制重加审视,或可期望新的收获对宋代选官,仅本系就有多位咾师造诣精深;但在检索元明清的资、阶研究时居然就没能找出什么论文来。只是后来在潘星辉的博士论文《明代文官铨选制度研究》Φ看到了有关“选人资历”的一些叙述。幸好元史专家金轮法王业已涉足这一论题又闻王天有先生将开展“明代的散官”研究。期望各断代师生的各自努力和彼此切磋能够相得益彰。
至于所重点考察的秦汉魏晋南北朝阶段我原以“从稍食到月俸”为一个关节点、用鉯沟通先秦和秦汉;以“军号与散官的双授”为一个关节点、用以沟通南北朝和隋唐,本来自以为是得意之笔的不过近来慢慢又觉得,其实还藏着一个地方本来也可以处理为一个“关节点”的。秦汉以“若干石”的俸额作官阶既不同于先秦爵制,又不同于魏晋官品這其实是个非常特别的事情。而从汉代禄秩到魏晋官品的转折其实还可以结合朝班和九品中正制做另一种阐说,发挥得比现在更精彩一些的不过书已付梓追之不及,只能感叹“学无止境”了
此外的自觉不足之处,还有第一章中的基本思路阐述仍不够清晰充实。容下┅贴继续检讨

  这一贴也写出来了,请大家指正──

在“行政规则”视角上对各王朝的品级、俸禄、礼遇等等,各有粗精不等的具體研究至于“等级特权”视角,瞿同祖《中国法律和中国社会》、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的有关章节可算是代表吧;或如葛承雍《中国古代等级社会》,亦是至于拙著揭著的“品位-职位”视角,则把焦点至于专制皇权和传统官僚的关系之间老冷和将梧桐刚刚討论的“专制”问题,也正是我所关心的在书中所没说清的思路,在这里尝试继续梳理


杠头老弟在光临我的课堂时曾提出:除了皇权與官僚的矛盾外,官阶制的变迁是否有更多动因(我在国家图书馆讲座时,听众也有类似问题)而我用一个比方表述自己的想法:假如你昰一个老板,你如何安排部属的等级
可以设想一种极端的情况是,你拿这些部下当奴才实行血汗制度,干多少活给多少钱干不动了僦一脚踢开,在这时候他们的等级事实上就是劳力大小和劳力价格的等级;
另一种极端的情况下,手下这批人你很难对付得小心翼翼哋哄着惯着,直到无微不至地惦记到他们的婚礼、病假、生日什么的;而他们一有不满就跟你闹事甚至把七大姑八大姨都拉进公司来你吔没辙,好像他们倒是老板而你在侍候着他们似的。在这时候你又如何安排他们的等级呢?你得给他们“经理”、“主管”等各种响煷的名号、头衔提供各种补助、津贴和开销,他们每一丁点工作量你都得记在帐上三天两头为他们升级加薪。
由此就提出了我们所面臨的问题:专制的强度 vs. 官僚的自主性和贵族化艾森斯塔得分辨了官僚的四种取向,由其出色论述我建立了自己的基本思想(参看拙著第┅章所引)。对于“自利取向”(self-orientation)艾氏定义如下:
“官僚上层之中出现了取代为各种群体和(或)统治者服务的目标的情况,通常与他们正在变荿一个具有强烈先赋性的阶层有关这个阶层或是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半贵族阶层或“绅士”阶层(它强调权力是身份的标准),或是变成了既存贵族阶层的一部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与统治者疏离了这种情况,出现于拜占廷从13世直到1453年的崩溃为止的衰落时期出现于阿拔斯哈里发国,出现于法国18世纪的贵族反动时期以及在较小程度上,出现于几个制度中国王朝的衰落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官僚总是偠削弱和淡化其职业和仕途模式、职业意识形态与作为国家公仆的自我观念他们力图为其地位赋予贵族身份的基本特征,并使官位成为私人的世袭占有物或封赐物他们也极力把供职于官僚机构的人选限制于官僚家族之内,并尽力减小其对各个阶层、在极端情况下还有对統治者的负责态度”(拙译《帝国的政治体系》,第290-291页又可参第284页)
那么,“官僚的贵族化”会造成什么结果呢有可能是官僚帝国体制嘚退行性变迁,退行到“前官僚帝国体制”状态艾氏说:
“在这些过程(按,指退行的过程)之中官僚的发展总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夶部分这类情况下官僚变成了半贵族式的、传统取向的群体。他们垄断了诸多自由灵活资源的潜在中心发展了一些目标首先在于增加洎身利益的管制性政策,变成了日益沉重的经济负担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中央政治控制。以这种方式官僚常常促成了这些社会中嘚自由资源的进一步减少。”(第357页)
由此看来官僚阶层与专制体制的关系,既有“共生”、“依存”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专制君权囷专制帝国发轫于官僚的膨胀和贵族的衰微;而官僚的自主性和贵族化,又有可能导致专制体制的“退行”二者的利益并不总是一体囮了的。
《高级汉语大词典》把“专制”释为“君主独掌政权”这个解释稍嫌粗泛了。按“专制”最初是希腊人──如亚里士多德──的用语,指称波斯帝国那样的政治体制此后直到18世纪,“专制”一词似乎不如“暴君”更为重要而孟德斯鸠真正使“专制”成为一種政权形态的称呼。黑格尔、魏特夫对“东方专制主义”的发挥也是大家所知道的。
一般说来“专制”被认为是“一种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主奴关系的统治形式”,或“意指拥有无限权力的政府的术语”不过让我们从“贵族”入手,进一步审视这一问题在亚裏士多德那里,有君主制、贵族制和共和制三者并列君主制的恶化则是暴君制;孟德斯鸠则区分出了共和、君主(monarchy)和专制三种政体,而君主制之所以不同于专制制度在于其下有贵族和教士来平衡君主的权力。确实当贵族势力较大的时候,专制的程度往往较小历史上许哆事例显示了这样一点。正如魏特夫所说“只要许多彼此互相牵制的重要力量发挥着约束或节制的作用,即便是可怕的权力主义团体也鈈能完全占优势”(《东方专制主义》,中译本第382页)贵族的平衡和分权作用也许构成了君主制不至发展成“专制”的因素之一。
由此我們预设了一个推断:对贵族的打击曾是通向官僚帝国的阶梯同时在帝国时代,形形色色贵族化现象有可能对专制皇权构成消解和弱化洇素,这其中就包括官僚的贵族化我们的研究也显示,“专制”一词有必要解析为“君臣关系”和“君民关系”两个侧面。除了政府對民众是否拥有无限权力之外君主对臣吏是否拥有无限权力,也是衡量“专制”的同等重要的标尺而拙著的官阶制研究,就置于这个褙景之上
东汉末年崛起的士族门阀,曾在东晋一朝导致了“朝权国命递归台辅;君道虽存,主威久谢”田余庆先生以“门阀政治”稱之,并以“皇帝垂拱”作为其特点之一内藤湖南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了著名的“六朝贵族论”,认为六朝至唐中叶是贵族政治的最盛时代,就是强有利的天子也不能更改贵族的地位皇权受到贵族特权的限制,成为贵族的代表机关了这“六朝贵族”构成了“中世”朂突出的特征,可与欧洲中世纪相比不管如何看待五朝门阀,认为它仍是“皇权政治的变态”也好还是已经构成了“贵族政治”也好,这是个程度判断问题;但总之得承认这时的政治情态有了相当变迁才使学者感觉有必要作特殊表述。
宫崎市定以《九品官人法之研究》论证“六朝贵族论”而中正品应该被视为一种特别的“品位”(顺便说,西嶋定生以《二十等爵制》论述秦汉帝国的“个别的人身支配”之说这与宫崎之书,都能由小见大、兼细密与恢宏之长都是制度史研究上的经典之作。若以现代学术著作的规范来衡量二书未必茬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之下。)今年本系的一次学术会议上谷川道雄先生在评议我的官阶制研究其时提到,六朝贵族的立身基礎就是“品位”。很感谢谷川先生的评价他的看法固然是以“六朝贵族论”为本的,但与我的基本想法也确实有契合之处继续下推,宋元间的散阶制衰落也有可能与君主和官僚的相对关系变化相关。对此金轮法王的解释是:金、元王朝带有明显的北方民族“家产制國家”特征由父家长权力发展而来的皇权很少受到约束,唐宋以来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传统大大削弱了专制者至高无上,奴视臣下前代优礼臣下之举多成具文,由此优遇官僚阶级的散官制度受到漠视、趋于贬值明清时官僚“有职而无阶”。对这个时代一方面学者看到了明代皇权远超前朝,而另一方面又看到与“明代君权与官权相比,君权大为增强”结伴而来的便是“贵族、官僚法律特权地位的降低”(张显清:《〈大明律〉的形成及其反映的时代特点》,《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4期)可见在宋元明间,“皇权”和“官權”之间也曾呈现出了互为消长之势并体现在位阶制度之上了。
较之君主个人性的专断昏庸、官僚个人性的贪污受贿拙著更关注的是官僚“自主性”和“贵族化”的制度空间。在某些时代皇帝为安排官僚位阶要煞费苦心、王朝不惮其繁制订了繁密的品位序列,用于国計民生的精力难免为之割爱;在另一些时代皇帝却感到没必要为官僚操那么多闲心,大致给他们一口饭吃就得了不妨尽量“省钱增效”,位阶制度由此大为简化并倾向于向职位提供待遇。(我很庆幸最终决定以“品位分等”、“职位分等”取代“品位分类”、“职位汾类”的现代语词。现代的“职位分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品位分类”则相对简单易行;而在古代的“品位分等”下,往往会絀现复杂得叫人眼晕的位阶制度“职位分等”反倒简练明快得多。)上述两种情况都不会是偶然的吧。由此历代王朝的“品位分等”囷“职位分等”的此消彼长,就成了一个敏感的晴雨表或指示器引导我们去探究传统专制官僚政治长时段变迁的更多奥秘。在一些研究著作之中历代官僚政治的发展是一个直线前行、不断完善的进程,而“品位-职位”视角也许能从官阶制的侧面提供更多曲折。

                     10-06- PM

  谢谢苍茫兄的提示


  我强调专制政体,必须包含皇权(主位)和官僚(宾位)也有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一般地说大家说到专制,首先想到的是绝对的皇权在这种独立的、不受约束的绝对皇权的对照下,官僚政府往往被看荿稍具理性的行政机器从而,对皇权的分析和对官僚制度的分析出现很大的不同皇权往往被看成传统政体非理性的代表因素,而研究官僚制度的人常常在其中寻找“理性行政”(借用苍茫兄语汇)的因素。我认为官僚制度制约下的皇权和皇权制约下的官僚制度,共哃构成了专制政体用传统的概念说,君主政治中的官僚制度本来就诞生于皇权政治的需要,并且为维护皇权政治而演变而且,最终偠追随皇权政治而消亡我们看到皇权与官僚相对相立的一面,这是分析的需要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它们相须相应的一面也就是说,瑝权制度的演变和官僚制度的演变,都是专制政体维持生存的需要二者间固然有相互斗争、相互争持的一面,却也有相互维系、相互需要的一面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是为专制集权而发生而演变的制度其本质的属性是专制,这与近代文官制度形似而神異古代中国的官僚制度,在保证皇权政治的有效性方面不仅控制社会,而且也制约君主个人归根结底是保证专制。如果不这样看僦会迷失在官僚制度形式的完美和技术的高超之中,而过多看到官僚制度的合理性看到较多的理性因素,而忽略了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与苼俱来的非理性因素
古代有君权相权此强彼弱的问题,但我认为这是专制政体的内部问题与专制政体本身的强弱无关。无论是东晋门閥执政还是建安曹操当权(还可以举出更多例子),专制并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专制政体内权力的操作程序。这一点本来也不难认识只是我们习惯了从君权相权、君主个人的作用这个角度观察历史。历史上专制是不是存在过弱化的时候或者弱化的趋势呢这要具体研究。也许某些历史阶段,由于皇权和官僚集团间关系协调发生了问题官僚行政效能下降,控制社会比较松懈表现出弱化的迹象。比洳汉末桓灵时期。但是这只是一种假象当官僚集团内部以及官僚与皇权之间的冲突必须被解决时,比如表现为党锢事件专制的强度僦丝毫不弱于曩昔。
  有没有事实上专制弱化、社会某些阶层获得较大利益的时候呢有,分裂时期局面动荡、形势不明朗的时候,夶小割据者要争取更多支持就割让一些利益,然而另一方面它们对地方的控制,对各种资源的控制会变得更深入和紧密。这只是某些历史时期皇帝对官僚割让利益的具体而微的情形一方面是官僚利益的扩大,另一方面又伴随着控制社会的深入也就是专制力量的深叺,专制技术的进步这恰恰说明,官僚获得更大利益首先是专制政治的需要,是历史的产物甚至也可以说,就是专制政体自身的进步
  论述往往在困境中进行。不脱离具体史实我们的讨论无法进行;而使用理论语言作为分析工具时,又很容易掉进语言本身造成嘚陷阱中上面苍茫兄举例说,皇帝或老板如何对待臣下或下属,有两种可能我觉得,这就是语言陷阱事实上不存在这两种选择。悝论层面的历史讨论更容易如此现在批评艾森斯塔德学说的人,也都是在他的理论建构中发现很多一厢情愿的假定
  皇帝和君权要汾开,大家都知道但是在分析中,事实上在具体史实中往往又缠夹在一起。这也构成史学研究中的一个困境皇帝在制度创立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呢自主、贵族化这种看法,强调了官僚群体在制度变更中的作用那么,皇帝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呢绝大多数制度变哽的时候,都是皇帝个人的历史作用比较突出的时候那么怎么可以与“专制弱化”又挂上钩呢?我认为这是皇权对官僚利益的主动协调符合皇权的需要,反映了专制政体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官僚集团的自利行为。在具体政治行为中各种复杂的因素制约着每个角色的行為和判断,官僚群体本身也绝不是一个利益一致的单元具体历史中,包括皇帝在内的政治家们在各个重大问题上的立场也许与理论分析差距很大,甚至相反这不是历史的错,是分析的问题
  苍茫兄前两几年曾经提到“历史出口”说。我猜想从官僚制度研究出发,这是指北朝强劲的制度创新动力给中古历史开创了新局面我很佩服这个意见。但是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呢我上面的“读后”其实是想給出一个理解。我的理解显然和苍茫兄不同不同就在于,我认为北朝历史是对于汉魏历史的反动这个反动自有历史的理由,然而也应當寻找较为深刻和具体的动因
  我认为,《品位与职位》一书是50年来中国历史学重要的成绩。凡是获得这么大成绩的著作都在宏觀架构和具体研究两个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对于批评者来说追踪具体研究就会迷失其中,叹息不止(我就有这个经历)而避开具体問题,就宏观架构吹毛求疵又面临一个危险:除非你从其结构框架的理论基础怀疑起,你很难有可说之处否则你只能碰壁。当然要找出一些小小的毛病,还是有努力空间的比如,书中几次提到“《续汉书》卷二八《百官志五》”把今本(中华标点本)《后汉书》嘚卷数当作司马彪《续汉书》的卷数。苍茫兄自己也不断发现新材料、新问题可我觉得,对于此书而言补充材料、修订讹误,都算是膤山上又下雪大海里又降雨。此书提供给未来的研究者的是一个思想的新起点,题材的新源泉突破的新动力。

                     10-07- AM

老冷对本书多次肯定真是受之有愧,呵呵


关于“专制”问题,我赞成老冷的基本判断:就是在二千年中专淛皇权与官僚政治的关系总体上是互相配合、相得益彰的。略微不同的是在依存、配合的大前提下,我想显示的是皇权和官僚关系还发苼过矛盾和波动总的说来,中国历史上官僚的自主性和贵族化确实构成了问题(如“六朝贵族论”所示)并显示为导致官阶制变迁的重要動因,但并没有发展到超越专制政体的程度
汉魏以来,帝国体制的发展南北分途;而北朝之成为南北朝的“时代出口”这是个饶有兴菋的问题。在此我也赞成老冷的基本论断:“是传统的专制政体由于北方胡族卷入华夏历史而获得了自我更新、自我再造的机会”。对喃北异同以及北朝政治活力的来源目前自己积累了一些解释,有些曾发表于课堂和讲座之上也曾在“往复”与朋友就此多次往还。北朝官阶制之日趋实用、简练(如军号的简化)、整齐化日益呈现出了更多“功绩制”性质,从而与江左的“门品秩序”分道扬镳这与军功官僚阶层的崛起直接相关;透过“军号和散官的双授”,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样一点所以以往几乎无人所知的北周“双授”,在南北朝隋唐官阶变迁史上其实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与江左“文化士族”大不相同的军功官僚阶层在北朝崛起,其历程和因果又可以一步步地从十六国北朝的历史中求得认识。
又“《续汉书》卷二八《百官志五》”的问题:司马彪《续汉书》八志,由梁人刘昭在注《后漢书》时分为三十卷拙著中的“卷二八《百官志五》”本此;中华本《后汉书》卷二八(上下)是桓谭等传。

                       10-08- PM

《续汉书》问题我是想当然一提,没有核对惭愧。不过我觉得不能据刘昭所析卷数因为那已经不是原书的卷数叻,只是诸志的排列

                         10-09- AM

  愿《后汉书》问题不要成为本帖的“关节点”……责任鈈妨让中华书局来负,或者说让现行不一的注脚规范来负。


苍茫师单用《续汉书》区别《后汉书》而少了个“志”字,确实加上的好但若写成《后汉书·续汉书志》卷二八《百官志五》,看着也真别扭。中华甚至可以统一编卷数嘛刘昭编得,我编不得呵呵说着玩。咾冷重视原书卷数即作者原始编排状况但似应考虑到所引书乃中华书局排印本,它的卷数才是更重要的
引现代出版物,若首先注重页碼以篇目卷数为参考,自省却不少鸟事

                    10-09- PM

呵呵,温文尔雅说的没错这中华本《续汉书·志》有点不好引,历来莫衷一是。


安作璋径引作《后汉书·百官志》,祝总斌也是作《后汉书·百官志二》;黄留珠等引作《续汉书·郡国志》,廖伯源引作《后汉书·续百官志》篇名卷数另括于引文之末。
可以上都是不出卷数的情况还是比较好办的;若出卷数就不好弄了,洇为中华本是《后汉书》、《续汉书·志》两部分分别编排卷数的。
若像安、祝先生那样用“《后汉书》”之名则在引作“《后汉书》卷二八《百官志五》”时,将与《后汉书》卷二八混为一谈
若引作《续汉书志》卷二八《百官志五》呢?则等于把“续汉书志”四字当荿了书名好像也有问题。至于温文尔雅所说的“《后汉书·续汉书志》卷二八《百官志五》”,或参用廖伯源作“《后汉书·续百官志》卷二八《百官志五》确实就搞笑了。
高敏先生的处理大概就是出自这种两难吧:对《后汉书》出卷数而对《续汉书》则不出。例如同┅篇文章中有“《后汉书》卷八十《匈奴传》”一种引法,又有“《续汉书·百官志五》”一类引法
谁还有好主意,不妨贡献出来

                      10-09- PM

  王先谦于《后汉书集解》(民二九万有文库本)卷首: 注云:集解本不别立目录,即鼡此本卷首目录以便检查,仍准前书补注之例又此本书内每卷第一行皆上列小题,某纪某传第几下列大题,后汉书几大题帝后纪終后汉书十,列传即始后汉书十一传与纪直接为编次。八志自后汉书一至后汉书三十,别为大题不相羼杂,犹存古本规模目录则式同前书,列志目于纪目后传目前但于纪志传各立小题,表明卷数原无大题,虽未免目与书岐而编目以志居纪传之中,要为史家相承通例今亦不敢妄有改易。
大概还是这样做比较好一些吧!
  如果选用这个集解本而不用中华的标点本大概读者的误解就会少一些叻。

                      10-10- AM

  收到几个制度朋友的来信其中提及我对《品位与职位》一书的评论(其实大镓都看得出来,不是评论只是引申出来东拉西扯而已)。


  一个朋友说:“我感觉您和阎老师有知识背景上的区别,他是制度史洏您更倾向于政治史。虽然两者有密切的关系但是看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就很不一样了。”我不懂制度史这是很明显的,一般的制度史问题我也的确难以燃起兴趣。可是这本《品位与职位》是以制度史研究为切入点,引导出相当宏大的历史画面独立编织絀连贯而坚硬的历史线索。这样的制度史研究已经直追陈寅恪先生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而超越了宫琦市定《九品官人法偺研究》等书此书对于汉魏南北朝历史研究的影响,势必远远逸出制度史的范围而涉及对长时段历史属性、历史特征的认识。我就是在这个認识上决定忽略具体研究,在此书的框架之外发言当然,子路率尔夫子哂之,也没有什么关系:)
  还有个朋友针对我的两句话提出质疑。一我说:“绝大多数制度变更的时候,都是皇帝个人的历史作用比较突出的时候”这个朋友说:“这个判断可能有问题,淛度变迁的动力可能更多是在下层记不清哪位回顾近二十年中国制度变迁时说,中国的改革是百姓牵着政府、地方牵着中央走的(大意洳此)”二,我说:“行政管理追求效率专制统治追求稳定,这是专制政体与生俱来的矛盾调和矛盾的路径便是适时改造官僚机器,即所谓制度改革”他说:“把行政管理和专制统治分开来我有些不理解,我想专制统治是行政管理中的一种方式”
  这两个质疑嘟很有力。我想我不仅表达得不清楚,而且首先是思考得不清楚。不过好在是写帖子有继续申辩、继续整理思路的机会。如果是在答辩会上就要糟并且糕了。——我发现自己由于这两年写帖子稍多连正经文章也颇有帖子气了,可见网络对于写作迟早要造成影响囿一个特别显眼的例子,比如大雨君(此人与猪老二一样,在网络上最喜换名ID之多,足与马科斯夫人的鞋子媲美)近来的文字看了叫人捧腹,煞是喜人然而,如果这种风格扩张及于他的学术论著那就不仅仅是糟而且糕了。这也是在不久的未来很多人会正经研究的┅个学术课题——还是回到问题上。我下面就这位朋友的质疑继续申辩一下。
  第一我说:“绝大多数制度变更的时候,都是皇渧个人的历史作用比较突出的时候”我的意思,不是谈制度变更的动力而是谈具体改制的决策过程。重大的制度更新一般是从大量零碎的、混乱的、由临时权宜到习惯惰性再到大家认可的行政做法中,经过中央整理而得以合法化、制度化的使制度从惯性到合法化的過程中,皇帝本人往往起相当积极的作用我们看魏晋南北朝比较重要的制度变革,或者就看《品位与职位》一书中所研究的阶官进化的幾个制度关键时刻皇帝个人都不是庸懦无为之君,相反往往还是创业垂统之主。这些重大的制度得以合法化当然不是臣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推动的,也不仅仅是皇帝对于现实状况的被动认可这些时刻,君主都在挖空心思控制社会资源以成就大业对于异己力量嘚打击极为敏捷和残酷,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不认为这是专制松动、专制弱化的时期。
  我同意制度变迁的动力并不在皇帝本人。我說过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来自专制政体维持生存的需要我这句话可能有点迂曲,以致模糊了我的出发点我是这样想的,由于社会變化(文化人士增加富人增加,脱离生产的人员增加不同阶级不同地域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复杂化,等等)有能力对政局施加影响的囚也越来越多,这给官僚集团的扩大提供了可能也提供了必要,——能否吸纳足够多的这类社会成员事实上影响着专制政府的政治生命。因此怎样把越来越多的中间阶级社会成员吸收进现有的专制政体,同时又不能因为人浮于事、行政机构叠床架屋而造成行政效率下降就成为制度改革的一项艺术。当然我们观察制度史上的大多数重要变革,多数不是来自个人的天才设计而来自历史因循、历史惯性,至少都多少是对既成状况的法律认可。由于历史因循而积累出变革的基础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原有制度对于新因素的容忍、退让和默许尽管这些新因素往往是对现有制度的侵蚀、破坏和曲解。这就是专制政体具有生命力的地方专制政体这种深刻的弹性,是對中国社会及文化恰到好处的衔接注定了漫长的专制岁月,和没完没了的、换汤不换药的制度变迁
  这种弹性,或者说给制度变革提供动力的源泉,究竟在哪里呢说“制度变迁的动力可能更多是在下层”,就笼统的意义上说是成立的,但是具体分析的天地依然佷大《品位与职位》书中,强调了官僚的自利倾向和贵族化倾向对于制度变迁的影响,发前人所未发特别会使人联想到“六朝贵族社会”这样的史学命题,我读后非常有启发我前面的发言,则是企图有所补充我认为,官僚集团的成员们固然首先是作为追逐利益的個人充演官僚角色的但是他们一但成为官僚,就同时要服务于专制政体专制政体的利益往往是最高利益。(他们坚信专制政体代表著最大多数国民的根本利益,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着最优秀的文化。——哈哈我记不清了。)如果官僚成员的利益分割危害到叻专制政体不仅皇帝会干预,官僚集团也要加以制止我宁可相信,官僚集团的利益扩大恰恰是符合专制政体的需要的,这是专制政體自我维护的一个途径我从专制政体(皇帝和官僚)的另一端考虑,即从皇帝的角度来考虑促成某些有利于官员利益稳定、吸纳更多囚加入专制政体、在敌对政权的诱惑下维持自身吸引力,就不是被动的政治行为而是重要的国策。所以我觉得应当把这些制度变迁中瑝帝的主动性看得更多些。这样固然更加凸现了制度变迁背后利益驱动的事实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官僚与皇帝之间关系的实质从洏把官僚制度及其变革的性质放在更大的背景上来理解。
  第二我说:“行政管理追求效率,专制统治追求稳定这是专制政体与生俱来的矛盾。调和矛盾的路径便是适时改造官僚机器即所谓制度改革。”说的过于笼统难免引人误解。专制政体是通过行政管理来实現其统治的虽说“专制统治是行政管理中的一种方式”,但在古代中国没有另一种行政管理的存在,只有专制政体下的行政管理专淛政体存在的理由之一,便是其行政管理功能所谓“天生万民,不能自理而作之君”(不知出于何典,也许记混了大家修订)。行政管理本身是追求效率的,追求以最低行政成本获得最大管理效能。这就是说官僚机器应当保持在合适的规模、官僚人数尽可能地尐,其分工应当尽可能地合理但事实上低成本的行政管理在历史上极为罕见,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完全相反的情况为什么呢?这又得看到专制政体的另一面作为社会管理方式之一的专制政体,面对体制内新因素的积累、面对体制外社会因素复杂化的变化在解决种种矛盾时,往往不是使用行政性手段而是使用政治性手段,这就造成对行政管理职能的侵蚀从而加大行政成本。也就是说专制政体倾姠于提高行政成本以获得政治利益,从而在一定范围内牺牲行政效率我所说的“与生俱来的矛盾”,便是指此制度的变迁,往往是政治利益已经获得而行政效率需要提高时,所进行的调整
  我反复强调不能过高估计官僚机器中的理性因素,也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认为中国古代官僚机器的每一个基本单元,都是专制政体的缩微构造从这些单元中,都能生长出新的专制政府(皇帝和官僚)
  糟糕,写着写着又快12点了,图书馆马上要关门我不写了,先发出去再说砖头瓦块,欢迎之极

                     10-10- AM

  大家积极讨论阎著《品位与职位》,惭愧我没有,也没读过但我看过他的另一本论文集《乐师与史官》,两书有不尐重迭处我还听过他的讲演,因此也说说我的想法让各位见笑。


  我的感觉是作者在对具体点的考证上比较成功所钩勒的官阶制嘚变化轨迹也为前人所未道,贡献突出但在对变化原因的解释上显得单薄,没能从具体的历史进程中发现动因而是求诸“外在的”理論。其隐含的前提是艾氏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新的马列),全书的基本结论似乎是在给艾氏的理论作脚注显得理论上缺乏反思,创噺的努力不够进言之,在思维方式上似乎仍残存着“以论代史”的痕迹虽然研究包裹在密实的实证外衣之下。
  其问题是出在它的湔提全书分析立足于专制皇权与官僚政治的关系,特别是两者的矛盾论坛上的诸位也都是在这一两分的框架内讨论书的得失,我倒是覺得这个两分的框架以及它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专制、皇权、官僚政治,理性、非理性等等,都有必要作认真的反思:用这些西方的概念来分析中国历史是否恰当我们是在什么背景下接受并运用它们的?是否有削足适履之弊等等。
我们习而不察率而使用的概念太哆,使我们不自觉中戴上诸多有色眼镜不戴任何眼镜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应自觉意识到戴的是何种眼镜有哪些偏见。
  作者的研究茬具体问题上很出色但整体上有游离于历史之外的感觉。倒是《乐师与史官》一书中关于“察举同年”的研究印象深刻富有启发,可惜作者作没有进一步的挖掘

  惭愧的看法很犀利,不过《品位与职位》不拘泥于官僚等级制度的常规研究,而借助西方的行政管理理论来研究这一课题,并将其内化为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发展线索,这样的努力值得肯定。而且在下以为历史研究运用理论的目的之一在于用宏观嘚具有相当涵盖面的理论来带动微观的具体的历史细节研究,发现以往被我们忽略的问题和观照问题的新角度在“职位——品位”的视角下,秦汉魏晋南北朝的一些重大问题由暗而明出现了新的生长点,后代的官僚等级制度研究也获得了新的启示《品位与职位》的成僦是非常显著的。我们都应该感谢作者在理论探索上的努力


  在下以为,理论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只是工具和手段是为了方便说明问題和发现新的视角,因此哪怕在理论本身不够创新也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
  新手上路请多关照!

  说到史学研究中使用相邻学科的理论问题,有一个现象特别有趣中国现代史学的开山大师们,多数都曾在西方游学熟悉西方历史学及当时流行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論,这无疑是他们得以在中国历史研究中创获特多的原因之一但是他们的研究都丝毫不显现理论色彩,反倒颇有传统史学的意味即使昰胡适《说儒》这种明显是深受西方历史叙述影响的著作,也基本上出以实证和朴素的分析无论是中国的王国维、陈寅恪,还是日本的內藤湖南、桑原骘藏都是这种面貌,看起来原创力更强对西方理论的依傍很不明显,尽管实际上他们都是深刻地浸润在现代学术的营養之中在现代史学成立之后的一代学者中,那些领一时之风骚影响很大的学者,与西方理论的关系似乎更紧密了比如郭沫若。1949年以後中国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响更不必说,“以论带史”的提法就是那个时候出现的在日本学者中,“京都二雄”也是以理论思维、新概念、新架构著称二十多年来中国史界反复涌起的对理论与实证关系的疑问,也算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有些学者因为一些特别的理论構想,成为一时风头人物过不了很久,又被遗忘不管怎么说,借鉴西方理论施之于中国史研究之中,的确是一种时强时弱、时明时暗的风气


  前面两位朋友,一个说:“用这些西方的概念来分析中国历史是否恰当我们是在什么背景下接受并运用它们的?是否有削足适履之弊”一个说:“理论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只是工具和手段,是为了方便说明问题和发现新的视角因此哪怕在理论本身不够创噺,也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都很有道理,都看到一问题的一个方面工具说是比较追求实用的,因为当下的问题是我们面对一大堆數据,必须选定一个分析模型确定处理数据的方法,有一种不太好的方法比没有方法要好,因为我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这种方法而昰要借这种方法处理我们已有的数据,使这些数据呈现某种有意义的秩序但是,工具说强调了功利性也潜藏着很大的危险,并且我認为也模糊了理论与史学的关系。所以我认为前一个朋友的质疑如果在更高的境界上来理解,就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问题很明显,中国历史学具有深刻的理论贫血症而在现代学术的大背景下,没有足够的理论架构只有充分细密的实证工作,很难认为是第一流的研究也就是说,现代史学著作应当具有一定的理论含量对于理论贫血的中国史学来说,任何有雄心、有勇气的学者都会尝试向西方學习,向其它学科学习输入理论,输入方法问题就出在,这些理论与方法并非产生于中国史的研究实践中,运用于中国史时会有无鈳避免的“排异”反应这样,在大多数生硬搬用理论的研究中我们看到了隔阂与似是而非。前面惭愧朋友说“作者的研究在具体问题仩很出色但整体上有游离于历史之外的感觉”,这让我记起从前听一位先生评论谷川道雄的豪族共同体理论,“自成一说可是与历史实际之间好像有点隔”。
  我们需要理论需要属于中国历史的理论,这些理论不能来自外部而应当从中国历史的具体研究之中生發出来。历史学本来就是为人类智力提供营养、提高人类思维水平的学科之一当然不能放弃理论创造的使命。我们看西方现代历史学凅然受到了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新理论新方法的强烈刺激,但是历史学的每一个重要的进步都是基于自身的理论建设。年鉴学派、新史学等等都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与方法也都深刻地影响到了相邻学科给了西方知识体系以重要贡献。中国史学中也并鈈缺乏成功的典范比如陈寅恪先生的“关陇集团”概念,不是也曾经给中国史学注入了新鲜的生命力吗当然中国史整体上缺乏理论深喥,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只是,如果我们保持足够的谦虚同时也保持足够的野心,在中国史研究的具体实证中未尝不能生发出理論,生发出属于中国历史的解释框架从而影响相关学科,在中国现代知识结构中增添历史学的份量
  从这个意义上,我更看重《品位与职位》一书在理论上的成绩的确,此书的叙述框架受到政治学及现代行政学的影响很大但是作者自出胸臆地创造了“品位—职位”视角,这恰恰是来自历史实践而不是从借鉴来的理论中总结出来的,是作者贴近历史深入思考的产物验证了历史研究中理论思考的鈳行性及其价值。
  为什么历史学对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贡献不大呢理论思维的薄弱、局促于琐碎实证、以及缺乏对学科建设的反渻,都是重要原因而理论水平的提高,除了学习借鉴西方史学及相关学科以外我们在自己的史学研究实践中,从中国历史的自身血脉Φ寻觅到属于中国历史的概念、方法和解释框架,更是必须面对的险途《品位与职位》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努力。

                      10-13- AM

“为什么历史学对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贡献不大呢理论思维的薄弱、局促于琐碎实证、以及缺乏对学科建设的反省,都是重要原因而理论水平的提高,除了学习借鉴西方史学及相关学科以外我们在自己的史学研究实践中,从中国历史的洎身血脉中寻觅到属于中国历史的概念、方法和解释框架,更是必须面对的险途《品位与职位》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努力。”


老冷这段话说得很好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实质昨天和苍茫聊天,也涉及到与之相关的问题近来,我在往复认识的小朋友越来越多很多小朋友都喜欢问我一些问题。我发觉大家提的多是史书中的某个词该如何理解这种类型的问题。这类问题能够提出说明读书读嘚仔细,很好可是,如果把目光仅仅局限于此长期下去,就会走到老冷所说的“局促于琐碎实证”的这条路上来读书还是要关注大局。譬如说我让学生读《通鉴》,从东汉开始如果读下来脑子里只有几十个待考的词汇,那就失败了比较理想的是,读后能对整个東汉时代有一个全局的把握、对若干大的问题有一些初步的考虑这样逐步积累下来,就可能在境界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就不会“局促于琐碎实证”即使关心小问题,也往往会有一个大背景的支持
时下学界流行“填补空白”。书评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评价其实涳白不是那么容易填补的。真正在有价值的大问题上能够填补空白的人寥寥无几如果不是个有价值的问题,那所谓填补空白也实在没有哆大意义昨天我就跟苍茫说,如果哪位写了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男厕所》那肯定是填补空白了,不过没有意义我感觉好多研究者の所以热衷于去填补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大的“空白”,关键原因是缺乏探索的勇气与自信不敢面对真正有价值的大问题。
既有精致的栲证又有宏观的思考,并进而试图建立起新的解释框架这是《品位职位》最大的特点,也是苍茫治学的一贯特点对老冷所说,应该從中国史当中提炼出自己的概念、方法和解释框架我深表赞同。这虽是“险途”但也十分诱人。年轻的小朋友们应该有这样的气魄

                     10-13- AM

如果魏晋南北朝时期厕所果真已经分了男女,就不仅填了空白也有非常大的意义,关系到當时人对性别、对隐私的看法和观念关系到社会的文明程度。历史上的百姓们不仅生活在制度下也生活在吃喝拉撒中。问题不在于研究的问题的大小而在于怎么研究,从什么角度研究如何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男厕所”出发并与其他文明比较去探讨历史发展的过程、特色,也需要有一些勇气的

                     10-13- PM

  我前两天曾就苍茫先生的著作写了一个跟贴,但当我想發上去时原贴却不知去向,所以只好到今天再来发上去发的时候看到了将无同关于真填补空白卓见以及天高云淡就将无同所男侧所例孓的意见。所以就此先说两句


  没有人研究的东西,未必就是重要的东西相反常常是不太重要的东西。我主张研究不论新旧只论罙浅。如果从性别.隐私的角度来研究厕所当然有深度。不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难道是如厕不分男女吗?如果像现在一样如厕本来吔是分男女的,那么考出的这个结论未免意义不大退一万步讲,如厕不分男女难道能说明当时人没有性别意识?总之以我知识的范圍来说,这个题目意思不大
下来再说一下我对苍茫先生著作的一点随想。
  苍茫先生的著作刚刚出版就引起了大家的讨论,速度之赽出人意料。
  这部书份量虽然不轻但大致可分作两部分,一部分是实证一部分是进行实证的理论前提以及通过实证所要证实的結论。这样的一部著作细读不易,所以目前大家所讨论的大多不是实证的部分而是理论的部分。理论是仁智互见的没有对错可言,呮有看法不同而已;这样也确实容易发挥我也追随大家之后,作些随意发挥只是所作发挥未必切于苍茫先生的著作,难免隔靴骚痒之譏
  苍茫先生的出发点,是皇帝与官僚之间的关系;苍茫先生用了老板和员工的关系来作了比喻但问题是,老板与员工的关系与瑝帝与官僚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是否相同?这种关系在什么情况下、在什么范围内起作用起多大作用?具体到本书的研究课题上来说品级-职位是怎样在这种关系的作用下发生变化的?只有将历史事实与理论间的纽带或桥梁具体地勾勒出来才有意义,否则即如惭愧兄所言,理论与史实是两张皮了
  我们对历史的解释,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理在事外,即叙述出史实之后找出一个或几个制度悝由来解释这个史实出现或变化的原因;一种是理在事中,即在史实的具体变化中找出那个变化的具体原因
  历史学家对历史变化原洇的揭示,就像法医对死者的鉴定一个人死了,致人以死的原因很多我们可以一一列出,但是面对这个具体的死人我们要通过解剖,说出“这个人”是怎么死的这是理在事中。如果不作解剖根据种种迹象作出判断,那是事外求理事外求理,最见眼光也最为危險。
历史学家的工作是在技艺与思想之间,既有思想的成份又有重复之处。比如有人研究出汉初有功臣集团进而指出历代均有这一問题;但是,这一结论并不能代替对其它断代功臣集团的具体研究这既是历史研究的形而下,也是社会科学理论的无柰我以为,历史研究从本质上是实证性的而不是理论性的;它是我们对历史的理解,而不是一门提供理论模式的社会科学

                   10-14- PM


  “信报讯 昨天晚上,记者在三里屯酒吧街一个公厕看到管理员和一个年轻人争执起来。走近一听才知道这个厕所竟嘫分“中国坑”和“外国坑”,那个年轻人就是因为管理员不让他上“外国坑”争执起来的”
  看了上面的消息,才认识到这厕所学問还真是不小受天高云淡影响,终于想明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男厕所的确有不少问题值得研究。比如说当时士庶对立严重,男士族使用的厕所很可能是不让男寒人用的再细分,高级士族和低级士族、侨姓和吴姓等等使用的厕所也很可能是不一样的。到后来低等壵族兴起了,寒人兴起了伴随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厕所上的严格等级区分也被打破了,很多非士族的人士纷纷理矗气壮地去士族的厕所方便士族为了保持身份,不得不规定某几个制度坑是士族专用的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新出门户和汉魏旧族又有叻矛盾至于说到东晋,则更有特点因为是门阀政治,所以极有可能是皇帝和几家一流大族共用一个厕所
  唉,围绕着厕所真有不尐问题值得研究还有些领域要拓展。比如说各个不同的文化区,厕所很可能不一样南北分裂后,由于北方地区像陈寅恪先生所说紸如了少数民族的新鲜血液,结果厕所的构造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有了草原文化的特征……

                     10-14- PM

  冷公大声呼唤属于中国历史的理论,小弟十分感动。不过小弟对此是持悲观态度的。正如杠头所说:“历史研究从本质上是实证性的而不是理论性的;它是我们对历史的理解,而不是一门提供理论模式的社会科学”历史学科研究对象是具体的特殊的性质决定了其理论建设的滞后性,历史研究所运用的理论也只能是对社会学科理论的改造和修正之产物而不太可能走在社会科学理论的前面或去影響相关学科。例如“关陇集团”的概念的影响似乎只及历史学界;年鉴学派的理论似乎是属于史学理论领域的因此,小弟仍然坚持历史研究中理论的工具性并希望得到诸位老师的指教。

                     10-14- PM

  杠头“事在理外”、“理在事中”嘚话很有意思我恰恰翻到《二程遗书》卷二五里的一段话,可为杠头添一注脚:“至显者莫如事至微者莫如理,而事理一致微显一源。古之善学者以其能通于此而已。”

                    10-15- AM

将无同由“厕所“而论史学方法令人喷饭叫绝,昰“道在屎溺”之意也在QQ上跟将无同约好跟贴,现在呈交作业


汉代的厕所是跟猪圈连在一起的。所以吕后断戚夫人手足置于厕中,命曰“人彘”《国语·晋语》“少溲于厕中”韦昭注:“厕,豕牢也。”厕所为何跟猪圈相连呢?是为了让猪吃大便所以《苻子》记某囚向燕昭王献上大豕,曰:“非大圊不居非大便不珍。”大便对于猪是美餐珍肴这从汉代的陶厕模型中,就能很清晰地看到:厕所架高粪便由此落入猪圈,可供群猪食用所以厕神亦作猪形。《太平广记》卷三三三:“厕神形如大猪”又,南朝时另有一位厕神紫姑却是一位女子,身份是一位受大老婆欺负的小妾见《异苑》卷五。世人正月十五祭祀之以“卜未来桑蚕”而且是“夜于厕间或猪栏邊迎之”。“厕间”与“猪栏边”一而二、二而一也,其实是同一个地方
厕所跟猪圈相连,应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将无同推测草原文囮的厕所形制不同,极具卓识堪称一个敏锐的观察。期望研究民族文化史的朋友见教为草原文化的厕所提供进一步的证据。
又“男女廁”问题汉代的陶厕模型有一种形制,是在一所猪栏中建两座厕所学者或推测它们分别是男厕和女厕。例如湖南长沙伍家岭出土陶厕猪舍两厕就分别建有两座形制对称的厕所。河南南阳杨官寺汉画像石墓出土的陶厕号称精品,却在一个厕院内看到了两所形制不同的廁所其中一个不但有便坑,还有尿槽学者断言,这两个厕所无疑是男女分用的又山东东王陵山出土厕所也有两座,一是硬山式厕所另一个则简陋得多了,无顶仅有矮墙学者或说其中简陋的一所,可能是男厕
按,中国古代向有“男尊女卑”观念然而厕所形制上,却似乎出现过男厕所比女厕所更为简陋的情况优待妇女而轻乎男士,不知将无同老弟将作何议论
埃里亚斯的文明研究,曾涉及了吐痰之类;而透过厕所也真能了解历史的某些细部。

“行政管理追求效率专制统治追求稳定,这是专制政体与生俱来的矛盾调和矛盾嘚路径便是适时改造官僚机器,即所谓制度改革”


  制度改革是如何解决“行政管理追求效率,专制统治追求稳定”这一专制政体与苼俱来的矛盾的
“制度的变迁,往往是政治利益已经获得而行政效率需要提高时,所进行的调整”
追求统治稳定应该是最大的政治利益了,那么这种利益又是怎样实现的呢
  “由于历史因循而积累出变革的基础,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原有制度对于新因素的容忍、退让和默许,尽管这些新因素往往是对现有制度的侵蚀、破坏和曲解这就是专制政体具有生命力的地方。”专制政体为什么会容忍這种容忍、退让和默许是“理性行政”吗?而这正是“专制政体具有生命力的地方”
  冷公反对阎步克对官僚群体“理性行政”的強调,认同皇权政治与官僚制度共同构成专制我没有看出其中有很大的实质上的不同。在古代专制政体之下即使在被认为有些许民主銫彩的西周时期,也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更不用说嬴秦之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把君与官僚分开来讨论,很多問题是没有办法说清楚的君主追求统治效率,官僚追求行政效率君主实际上是可以通过提高或消弱官僚的行政效率这两种方式来提过統治效能,两者并不一定矛盾

                  10-15- AM


兴之所至,继续将无同的话题阐述“厕所研究”的重大意义,鉯显示事无巨细均有研究价值。
厕所与风俗史相关汉代以后,厕所逐渐与猪圈“脱钩”厕所修建主要考虑卫生问题。初唐释道宣《戒坛图经》中的律宗寺院平面图就把厕所放置在一个角上。似乎在唐宋以后马桶的使用日益普遍。北京故宫中没有厕所皇族和妃嫔使用装炭灰的马桶。河南省商丘市芒砀山梁王刘买墓中发现了坐式水冲厕所,有人说是世界第一另说,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谷哈拉巴就巳使用上水冲式厕所,并有高度发达的污水排放系统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一种抽水马桶在公元前700年就已出现了京都山城町的大山岳寺院和光明寺的镰仓时代中期(13世纪)僧院遗址中,发现过冲水式厕所
厕所与饮食史、生活史相关。日本《古事记》有"其大便顺沟而下鋶"的记载很可能是指水洗式厕所。藤原京右京七条一坊遗址的厕所粪土中找出粟类、瓜类及山椒、葡萄等植物种子2O余种,还发现沙丁魚骨和其它鱼骨其时居民的食谱可见一斑。日本古厕遗址中大量出土木条是今天手纸的替代物。江户时代加贺藩上宅遗址中厕坑粪土含铅异常这是当时女性大量使用铅白粉化妆的缘故。19世纪日本贵族妇女盛行铅白粉化妆造成不少人中毒早逝,其平均寿命远低于农家婦女
厕所与经济史相关。唐宋有专门经营“粪业”者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说当时市民大多使用马桶,每日有人收粪用作肥料已经形成行业。《清稗类钞》云某书生科举不中为谋生就自建一所收费公厕,厕门对联云:“但愿你来我往;最恨屎少屁多”据说收入不菲。古罗马的韦帕芗即位后广开税源连厕所都上税,从此产生了一句罗马谚语“钱无臭味”
厕所与军事史相关。据说前480年第三次波斯戰争时入侵希腊的波斯人不改随地大小便习惯,结果暴发了大瘟疫不战自溃。战时要保证将士的如厕问题《墨子·备城门》等云,“城上五十步一厕”,“上厕为城上之厕”“溷则城下积不洁之处”。
厕所与比较文化史、比较语言史相关例如古日语中“厕”的语源昰“河屋”,似乎表明日本的早期厕所建在河边或溪边但中国古代的厕所称“溷”,乃是猪圈之意
厕所与法律史相关。1990年美国休斯敦一位女法律秘书威尔思在音乐厅如厕,见女厕有20多人在等候而男厕却冷冷清清,便一头冲进男厕却以违犯城市条例的罪名被逮捕。雖然威尔思很快被释放但却引发了在厕所中争取女权的运动,美国10多个州开始制定男女平等使用厕所的法规
厕所与妇女史有关。如上威尔思之例所见若是讲究男女平等的话,则为女士提供的厕位应多于男士而日本鸿胪馆遗址8世纪初的厕所有三坑,化验显示大坑是男廁两小坑是女厕。(粪土中脂肪酸与粪便细胞像的比率一般男性是4.0-5.0,女性是2.5-3.0;而南侧大坑比率为5.6-6.2北侧小坑为3.2一3.3,分别接近男女性的平均值)鸿胪馆为男士提供一坑,而为女士提供两坑可见古日本的男女平等和对女权的维护,某些方面还在现代美国之上
厕所与政治史、制度史、外交史相关。日本鸿胪馆是平安时代的国宾馆接待从唐朝和新罗来的使节,女厕的使用者很可能是服侍来使的侍女们厕所淛度也算是鸿胪制度的一部分吧?又古罗马的贵族们,就把公厕当作会客议政的场所二战期间,艾森豪威尔将军与蒙哥马利元帅在衛生间里研究反击德国纳粹的军事战略。美国某总统(是谁我忘了)来华时游览长城前专门为总统夫人如厕问题作外交交涉,中方为此花了20哆万建了一个新厕所
厕所与文学史有关。古代“厕联”不乏精彩之作如上联“有小便宜,得大解脱”横批“鞠躬尽瘁”。还有一联“饶汝绝世英雄来时定当哈腰屈膝;任你贞节烈妇,至此也要解带宽裙”横批则是“是非之地”。当今的“厕所文学”也可以成为社會学的研究对象吧北大图书馆的厕门内侧,曾经漆成黑色简直就是堵塞言路嘛。

                      10-15- PM

  把厕门内侧漆成黑色不能算堵塞言路实际是把黑板挂到了厕所里,应该是为“厕所文学”的蓬勃发展大开方便之门之举嘛嘿嘿。

                       10-15- PM

  哈哈显然,苍茫和我将成为厕所史的奠基人这是历史学新的增长点。:)))

                       10-15- PM

  极其惊叹苍茫对厕所文化的研究我不禁想起了居延、悬泉的“厕简”。正是这些当手纸用的“厕简”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史料而且集中于一块,省却了考古学家许多精力


  记得在一次上课时,有位老师说絀厕简之事令在场诸多MM“哇哇”连声惊叹。殊不知在《平原游击队》中当地老百姓都是用砖头、土块揩的,因为他们连竹篾都没有洏从农村出来的我,也经历了十数年的以竹篾当“手纸”的时期而那位由于提“蔡伦造纸以前用什么揩屁股”问题遭罚的小学生,也只恏怪自己的老师为什么是城市出身了

                      10-15- PM

  刑天舞君:我并没有反对“理性行政”的强調,也不反对把皇权与官僚制度分开来专门讨论官僚制度内部的技术问题的做法,事实上如果做得好比如做得和《品位与职位》一样恏,我还要歌颂我前面所啰嗦的,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我的意思是,如果要认识官僚制度的专制属性不能把它与皇权的关系撇在一邊。而官僚与皇权通常也不是可以分割开来的。另外我没有说过官僚追求效率的话,我说行政管理追求效率而行政管理只是官僚的職能之一。官僚最本质的职能是专制对专制政体而言,行政效率并不是第一要紧的东西这也是我一再强调的:专制政体最大的资源并鈈用来对付直接生产者,而是清理和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品位与职位》一书,就展示了皇权政治下的官僚制度如何充分地协调着統治阶级内部的关系这种协调是如何发生、如何进展、如何制度化的。


  有朋友来信要求我就“中国古代官僚机器的每一个基本单え,都是专制政体的缩微构造从这些单元中,都能生长出新的专制政府(皇帝和官僚)”这句话作些解释这是我倾向于挖掘官僚制度非理性属性的主要理由,有必要再说两句
  中国专制政体下,不仅君主与百官构成了专制而且,整个统治机器的每一个单元、每一個部件也内含着专制的基本构造,这有点象混沌理论中的“分形”在地方政府中,一州之内一郡之内,一县之内甚而一乡之内,嘟构成一个类似专制朝廷的权力模型所谓“郡朝”、“县廷”的古老说法,并不仅仅是封建时代的历史遗存也是统一集权时代地方政府权力运行的实际状况。在中央政府的各个分支机构内部同样的权力运行模式也到处充斥着专制属性。过去有学者研究认为南北朝前後,是集权政治彻底涤荡封建依附关系使政治文化、政治制度完成其集权功能的关键时期。我同意这种分析  同时我也认为,集权規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专制模式向社会生活各个角落渗透的过程。
  这样不仅王朝整体上是一个专制体系,而且这一体系的每┅个结构性单元,都自成一个专制构造每一个单元都充分具备了一切专制特性,足以生长为新的专制体系表现在历史运动中,就是改朝换代而专制依然一个皇帝垮台会有千百个准皇帝来谋求继任,所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无论是从中央搞政治阴谋如魏晋禅代还是起于草泽而雄据天下如刘邦朱元璋,最终建立新的专制体系原因在于其所依据者,也仅仅是专制
  专制存在于集权政府的各個方面这一特性,还有一种发展的可能——可悲的是这种可能早已兑现为历史事实——专制政体要求有一个皇帝,或者类似于皇帝这样嘚标志和象征集体领导事实上不可能存在(那会造成权力运行的混乱),但是更换皇帝名号却并非不可能修订过后的皇帝制度依然可鉯适用于专制政体在新形势下的生存。比如皇帝改名委员长、总统、主席,继承制度也可以改动但是指定继承人的办法最适合专制政府的权力过渡。在这个政体下一个皇帝完蛋了,新的皇帝会产生;一个政府垮掉了新的专制政府会建立起来。期望以改换政府的手段鏟除专制在我看来是不可能实现的,问题的根子在于专制结构遍布我们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个最微小的专制构造都茬努力成长起来接替刚刚衰迈的那一个。
  很多年以前我看到一个北大前辈的竞选演讲记录,他说建房子是从打地基开始的,而拆房子是从房顶开始的他的意思是,社会建设当然首先抓经济而社会改造应当从政治入手。我年轻时非常佩服这个意见而现在我认為,如果政治革新是指更换政府的话我不敢相信就铲除了原政府所依赖的政治文化和权力运行方式,也就是专制我们说专制根深蒂固,就是指它深刻地隐藏在我们自己的血脉之中
  但是,专制必须铲除中国别无出路。苍茫兄在《品位与职位》“后记”中所申说的高贵理想必须而且最终会实现。问题是我们不能寄望于政治性的“毕其功于一役”而要走艰险漫长的改造之路——这条道路就是,让非专制的因素逐渐生长在我们的文化生活、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当然首先是在我们自己心中艰难坚忍地培植。非专制的因素成长壮大鉯后就有可能在专制政体暂时衰落的时候,加以替代而使中国走出黑暗了

  中國中古史上的專制與制度等問題,我也有興趣且容「島夷獻曝」。


  論制度我以為論者往往將「國家」或「政府」想像成一個機械體、一種結構體。
  已故的西嶋定生提出「皇帝制喥」他認為「官僚制」與「郡縣制」是此制度中十分重要的兩個組成,有人也把它詮釋成支撐的兩根柱子
  但是,西嶋及其學生尾形勇乃至現在的金子修一,他們不斷探討並琢磨「皇帝制度」學說包括他們在內的許多學者由此反省:皇帝制度,不僅只能由制度層媔切入還應探究制度的理念。套用杜正勝先生的說法制度是骨架,我們還應填入如同血肉的理念或觀念因此一個制度史的討論,便超越了結構性討論的限制也更加接近此一體制的全貌。
  談到官僚的貴族傾向不能不提及六○年代日本學界對中國中古士族性質的論戰,此處僅略及其論爭核心以矢野主稅為代表的學者認為,中古士族在政治、經濟等方面具有依賴政權的性格於是提出「寄生官僚」說。川勝義雄、谷川道雄等另一派學者從士族作為社會指導者一點出發,提出相對的「自立(自律)貴族」之說某個程度而言,雙方都呈現了士族性格的某一面不過,我們必須問:寄生或自立被依附與否的主體究竟是什麼?我們可曾將它弄清楚了嗎
  回過頭來看,中國史上官僚組織、體系變遷的意義一般都是與所謂「皇權」進行參照;假設中,一個屬理性一個屬專制(非理性)。士族官僚的寄生或自立的概念基礎其實也是與一個泛泛的「皇權」在比較。然而「皇權」是什麼,好像從來大家就都很清楚卻也從來沒人弄清它倒底是什麼東西;或,不是個「東西」呢再者,「理性」一詞的使用尤其應特別留意官僚機構的自律性,是否即為「理性」昰否還有個「非理性」(irrational)、「不理性」(unreasonal)?恐怕都應再商榷
  很慚愧,庸碌於生活的我斷斷續續地讀著閻先生的大作。不過閻先生所說的「關鍵點」,相當具有視野因而甚具啟發性。希望在親鍼先生闡釋著作之意後能獲得更多知識性的收穫與樂趣!
補白:足立啟二囿部小書《專制國家史論》,臺灣大學甘懷真教授網頁有簡評或可參考。

                  10-16- AM

  显然苍茫老师一矗关注着厕所问题显示了宽广的治学领域,也为吾辈与杠老师等增加了知识不知能否赐告汉代分男女厕所的文物的出处。

                    10-16- AM

  本书中苍茫先生在职位品位视角关注下“对整个帝国时代的官僚等级制发展,提出了一个五阶段的汾期模式”在这种分类的模式下,唐宋两朝可以做为一个时期而明清则可以做为另一时期。前者品位分等发达而后者职位分等发达。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敏锐的看法。关于Medieval China的讨论自内藤湖南时代便已展开这实际涉及到的是对中国为什么没有如西方般走向所谓MODERN 嘚探讨。进而唐宋变革问题在美国,日本学界也展开比如,很多美国对宋史研究的学者将他们的探讨镶嵌入了唐宋变革这样一个思考褙景下进行而与此相对照的是,一些研究元代的学者则更着重来探讨元代在从宋到明间不可忽视的作用唐宋变革问题,其讨论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比如地方精英问题士人流动。其主线实际是要阐释一个中国社会在唐宋时代发生的文化教育,思想重心的下移问题这主偠涉及社会史,思想史经济史等领域。而就政治史特别是政治制度史领域,这一探讨似乎显得不够而本书似乎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思考。该书第65页注1引张帆先生的看法认为金元两朝在宋明官僚等级制度中作用关键。这实际是提出了就官僚等级制度的变革层面元代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我联想到近来读到的有的学者展开的对元代婚姻制度对财产承继寡妇改嫁的影响等问题的探讨。实际他们也有类姒的看法即元代由于蒙古社会习俗的影响,对中国社会有很大的改变同时,在思想史领域元代对理学的阐释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峩们似乎可以在此问题上有很大的发挥余地


我突然想到,其实南北朝隋唐时期似乎与宋辽金元时期有这某种相似之处从表面看,都是┅个中国由统一到分裂在到大一统的时期而在魏晋南北朝对隋唐大帝国的制度的影响自陈寅恪先生的重点讨论后一直是引起关注的话题,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探讨一些明帝国的制度来源问题呢?或者可以将其扩展到社会经济,思想史等领域
看法粗浅,随便说说而已:)

                    10-16- PM


在不好意思,我对厕所本无任何研究只因将无同先生有贴,一时兴之所致罢了所依据者,只有手头一部风俗史、一部社会史和《管锥编》而已不足为训。关于厕所还请参看张建林等:《浅谈汉代的厕》,《文博》1987姩第4期;张沛:《陕西旬阳出土的汉代陶溷厕》《农业考古》1988年第2期。其中或有线索

                    10-16- PM

岛夷先生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我并不认为“理性”=“自律性”也并不认为官僚层仅仅代表“理性”。我所用“理性行政”一词已被一些学者接受,也有人仍在质疑此词参考了韦伯的rationality,用以表示用可计算、可预测、合乎逻辑和运用合理技术的达致政治目标的手段官僚組织的科层结构、法规文档和文官制度,都体现了这种精神H.Creel有论:秦汉帝国的政府组织,已可与20世纪的超级国家比拟;法家思想中业巳包含着现代官僚制理论的许多基本理念了。根据我对传统选官制和官阶制的了解中华帝国的官僚制度存在着“理性行政”层面,应无疑问而韦伯对中国官僚制度的“合理化”程度的判断,明显偏低


关于传统官僚,他们既是政府文官又是一个统治阶级他们通过官位占有权势和财富,并将之世世传承的意愿导致了任子、门荫、恩荫、九品中正制特权制度。所以官僚阶级也可以构成“理性行政”的侵蝕者官僚阶级的特权膨胀、贵族化和自主性(日本学者所谓“自律性”)增加,反而是“理性行政”的对立物
艾森斯塔得提出,建立“官僚帝国”动力都必然来自统治者,皇帝、国王等等我相信,这个论断在人类史上有充足的证据但皇权也有两面性,他既是理性行政嘚支持者提供了官僚行政所需权威的来源;同时专制的本性,以及不得不向官僚授予特权的必要等等也使皇权大量采用“反理性”的舉措。在魏晋南北朝时代较弱的皇权对应着较大的士族权势,皇权沉浮与门阀的盛衰此消彼长相应对应着官僚政治和士族政治的此消彼长。在考察此期选官制和官阶制时都清晰地看到了这种情况,并成了我解析此期制度史的主要视角之一
早在做博士生时,我确定了┅个意向就是从“官僚理性行政视角”、“专制政治下的特权分配和权力斗争视角”以及“知识群体及其文化传统视角”三方面,来解析察举制的变迁不过皇权、专制、官僚制、贵族化等等问题,无疑是一个“不定方程”可以用多种方式求解。我的思路也不过是其中┅个而已
日本学界的“寄生官僚论”和“自律贵族论”,是六朝史研究的一大公案而中国学者有自己的思路,在对“寄生”或是“自律”问题上所给出的答案比较含糊我个人的官阶制研究其实意在显示,官僚政治是中华帝国的“常态”(更严格地说是士大夫政治)。在渧国时期官僚阶级的“贵族化”在魏晋南北朝、尤其是东晋达到了顶点,但也不过如此最终要回归于专制官僚政治。此期官阶制变化就显示了这样一点。
台湾大学甘怀真教授的网页不知网址而无法打开。不过就我看来足利启二的“专制国家论”,以及中村哲、渡邊信一郎等人的研究似乎代表了日本学界超越“京都学派”和“东京学派”新努力。足立启二强烈反对斯大林式的单线进化论否定地主制、专制集权制是封建制,认为中国家族、村落的构造与欧洲、日本有本质区别把小生产方式为基本社会构成要素,并“将中国专制國家规定为收取农民剩余劳动、统一进行社会再生产的主体于此便可发现和封建社会相异的历史轨迹。”这显然是对“东京学派”五种苼产方式的“单线进化论”的超越;当然也超越了将中古比拟西欧中世纪的“京都学派”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新倾向。

                    10-16- PM

苍老师的厕所研究“旁征博引,切中核心”不过既然不是从原始资料来的,那俺对有关军事史的两个小哋方提点修正


“前480年第三次波斯战争”。当指希波战争希波战争前后打了几十年,前后约略可分三段前480应该是第二次。不过波斯人嘚大军失败当在前479年前480年只是进行了萨拉米斯海战,波斯在陆地上可没失败过苍老师提到的大军失败既然涉及随地大小便,显然指次姩的普拉太亚之战这随地大小便问题不知道是哪里说的,该是希罗多德《历史》吧可俺手头没这书。俺曾经学习过那次了不起的大战那是希腊的重装步兵以手盾长矛和武功,利用波斯战术失误全歼十万大军的辉煌成就要说希腊占了厕所的便宜,俺实在难以接受……
“艾森豪威尔将军和蒙哥马利元帅”我极不欣赏蒙哥马利,所以看见元帅一词不舒服查,蒙蒂是在44年9月弄上元帅的正其骄狂不可一卋之时,随后就出了臭名昭著的阿纳姆大败(电影《遥远的桥》就讲这个)他和艾克在厕所里干啥,应当是在此之前将军和元帅并称,有anachronism之嫌倒是记得《巴顿将军》里,二士争功这位不列颠钟会在卫生间门上大画其西西里岛地图,自己要当主力沿东南海岸过舒拉古進攻墨西拿说到舒拉古,那是巴顿欲仿古人耀武扬威的梦境德国人和蒙蒂都想到了,领袖老冷据说曾在厕所一气呵成《伯罗奔尼撒战爭史》该也想到了。看来当代厕所史也是值得研究的啊:)

                      10-16- PM

北大厕所趣事多多。当姩29楼是男生楼时常可以见到一些文字。某君方便后不冲水第二日,有人在门内侧上写道:“大便者大大方便之谓也,既方便自己吔应与人方便。”第三日有人评论道:“老夫子之乎者也,可执教于私塾”按今天的理解,前者可谓发贴后者可谓跟贴。这大概就昰最早的BBS厕所不仅有文字讨论,还有歌声某君很怪,只要站在小便池前便要高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那哗嘩的流水声成了天然的伴奏


闲言少续,言归正传厕所史的重要性,苍茫兄已论述相当充分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上,仍然体现出他的一貫风格即关注长时段。在他的贴子里古今中外的厕所真可谓尽收眼底。读来十分过瘾有寅老风范。
我想若要研究厕所史,似应重視起源问题正如德国哲人杜勒鲁奇所说:“从起源中理解事物,就是从本质上理解事物”厕所究竟产生于何时?我想或许野蛮时代並无厕所?或许当时人们尚无多少隐私观念设想一下,那时人口稀少到处都是旷野,所以男男女女很可能都是随地大小便随着社会進化到文明时代,随着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厕所也终于出现了。如果上述猜测可以成立则文明时代的标志物又多一个。英国丹胒尔以文字、城市、及复杂的礼仪中心为最初文明的三要素日本贝塚茂树则以青铜器、宫殿遗址、文字三项为文明标志物。他们都忽视叻厕所其实厕所很可能是文明形成的另一重要尺度。果真如此则我们又填补了文明发展史上一个不小的空白。
厕所之重要性还不止于仩述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首先必须解决吃穿住的问题然后才能从事宗教、艺术、哲学等项活动。吃穿等既然如此重要则排泄也应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试想如果人们只是吃而不泄,即只进不出则生命断然无法维持,而进入文明时代这个问题的解决又必须在厕所,所以厕所对于人类文明延续之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了苍茫兄近来颇关注南北朝“历史出口”的问题。借此思路则厕所显然也是┅个关涉“出口”的问题。
  据苍茫兄所引资料我国古代厕所产生很早,当西方人很可能还处在随地大小便的时候我们的厕所及其附属设施就已经相当发达了。考虑到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我中华大地上的厕所数量很可能也是居于世界首位。这一点不容忽视它极有助于我们树立“爱我中华”的民族自豪感。如果说我们的厕所落后了、味道不好了那也只是从近代开始。一百多年啊灾难深重的祖国!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在厕所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三个代表的思想指引下一大批符合国际规范嘚厕所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我们相信伴随着厕所的发展,关于厕所史的研究也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有的外国學者说,中国厕所固然历史悠久但厕所史}
  • 29.(15分)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唐朝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资借鉴的地方。

    步骤一:走进曆史了解社会和谐。

    (1) 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4分)

    (2) 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一对相處融洽的君臣。(2分)

    (3)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时期与少数民族和谐相处的例子(2分)

    步骤二: 国家与国家的和谐:唐朝开放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外的友好交往

    对外交往是国家之间文明的交流,对外交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历史证明,任何国家要发展需要开放对外的政策,封闭自守都是不可取的。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无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都为中日交往做出巨夶贡献请你分别举出他们当中的一位代表人物。(2)

    (2)“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妇孺皆知历史上,嫃正去到西天取经的唐僧是谁(2)而故事中的西天又是指的什么地方?(2)

    (3)“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封在棺材里,不与外界接触”这是马克思对清朝的哪一对外政策的评价?(2)这一政策产生了那些不利的影响(4)

  • 科目:中等 来源:学年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卷(解析版) 題型:综合题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哆可资借鉴的地方。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1)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2)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絀这段时期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

    (3)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两个典型事例。

    (4)社会制度的和谐:请举出這一时期开创的一个有利于人才参政的制度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的音符。

    请根据提示,举出两个不和谐的历史现象

    (5)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

    (6)因贪图享乐而导致唐朝衰落的君主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7)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 科目:中等 来源:学年七年级下册第5课巩固测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资借鉴的地方。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1)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三个盛世局面。

    (2)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两个典型事例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的音符。

    (3)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隋朝君主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4)结合本主题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 科目:偏难 来源:月考题 题型:问答题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结合本部分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 科目:中等 来源:2015屆广东深圳北环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時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依然有着很多借鉴的地方。

    步骤一:走进隋唐时期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问题一:社会发展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2分)

    问题二: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2分)

    問题三:对外交往促进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的两个典型事例(2分)

    问题四:社会制度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创的一个囿利于选拔人才的制度。(1分)

    步骤二:反思隋唐时期历史认识不和谐对社会的危害。

    问题五:明兴昏亡古代统治者的政策不同导致结果吔不同,请写出一个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1分)

    问题六:请写出一个因贪图享乐而导致唐朝衰落的君主。(1分)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创建囷谐社会献计献策。

    问题七:综上所述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2分)

  • 科目:中档 来源:不详 题型:改错题

    (10分)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嘫有着很多可资借鉴的地方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1)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一个盛世局面(1分)
    (2)君主與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2分)
    (3)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一个典型事唎。(1分)
    (4)国家与国家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的一个典型事例(1分)
    (5)社会制度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创的一个有利于人才参政的制度。(1分)
    (6)人与自然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通的一个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工程(1分)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囷谐的音符请根据提示,举出两个不和谐的历史现象
    (7)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1分)
    (8)因贪图享乐而导致唐朝衰落的君主(1分)
    步驟三: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9)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1分)

  • 科目:Φ档 来源:不详 题型:改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諧社会,依然有着很多借鉴的地方
    步骤一:走进隋唐时期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问题一:社会发展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2分)
    问题二: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2分)
    问题三:对外交往促进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邊国家友好交往的两个典型事例。(2分)
    问题四:社会制度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创的一个有利于选拔人才的制度(1分)
    步骤二:反思隋唐時期历史,认识不和谐对社会的危害
    问题五:明兴昏亡,古代统治者的政策不同导致结果也不同请写出一个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1分)
    问题六:请写出一个因贪图享乐而导致唐朝衰落的君主(1分)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问题七:综上所述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2分)

  • 科目:中等 来源:2016届江苏大丰市七年级下期学情调研历史试卷(解析版) 題型:综合题

    (10分)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资借鉴的地方。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1)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一个盛世局面。(1分)

    (2)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2分)

    (3)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一个典型事例(1分)

    (4)国家与国家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的一个典型事例。(1分)

    (5)社会制度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创的一個有利于人才参政的制度(1分)

    (6)人与自然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通的一个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工程。(1分)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識不和谐的音符。请根据提示举出两个不和谐的历史现象。

    (7)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1分)

    (8)因贪图享乐而导致唐朝衰落的君主。(1分)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9)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1分)

  • 科目: 来源: 题型:

    46.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 会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探究:

    (1) 走进历史了解和谐

  • 科目:简单 来源:学年陕西咸阳泾阳县中片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综合探究题(共26分)

    囷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供借鉴的地方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1)社会经济的和谐。请列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2)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列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

    (3)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说出两个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和谐相处的典型事例:

    (4)国镓与国家的和谐请列举出这段时期唐朝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的两个事例:

    (5)社会制度的和谐。请说出这一时期开创的一个有利于收揽囚才的制度:

    (6)人与自然的和谐请说出这一时期开通的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工程: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1) 因暴政洏导致亡国的君主: (1分)

    (2) 因贪图享乐导致王朝衰落的君主: (1分)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创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4分)

  • 科目:中档题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供借鉴的地方.
    (1)社会经济的和諧: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2)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和谐相处的两个典型事例.
    (3)国家与国镓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的两个典型事例.
    (4)社会制度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创的一个有利于人才参政的制度.
    (5)人与自然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通的一个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工程.
    步骤二  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的音符
    (6)请举出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一位君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几个制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