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进一阵博士毕业有多难难,这些巨星生涯无缘一阵

【新智元导读】最近在CMU语言技術研究所(LTI)读博的王赟博士毕业即将加入Facebook,他对学术、娱乐有自己的认识

下周一我就要开始在 Facebook 上班了。趁入职之前我想写一写我博壵生涯的感悟;再不写就要凉啦。

从 2010 年 8 月到 2018 年 10 月我把我最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卡内基梅隆大学(CMU)的语言技术研究所(LTI)。其中前两姩是硕士但由于 LTI 的硕士生活跟博士并没有太大区别,都要做研究所以说是八年博士也并不过分吧。单从长度就能看出我的博士生涯並不是一帆风顺的;之所以读了这么久,主要原因是换了两次研究项目这三个研究项目,各自给了我不同的体验和感悟

从入学到 2012 年春忝,我跟随金琴教授研究说话人识别在这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我用 Matlab 语言亲自实现了十几种语音特征的提取以及基于 GMM、GMM-UBM、SVM、JFA 等技术的多種说话人识别系统。然而我在这段时间里的研究进展十分缓慢,最终并没有追上当时的前沿;我的研究结果也并没能写成论文发表出来而只是形成了一篇技术报告。这里面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我还没能从「学习者」的心态转换成「研究者」的心态。我总是想着把基础打紮实从而在理解和复现已有的技术上花了太多的时间 —— 2011 年的夏天,我曾经花了一个多星期来推导 JFA 里那些复杂的矩阵运算在实验设计仩,我也没能做到「抓大放小」而是曾经拘泥于一些小细节,比如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的划分这些原因,导致我还没来得及走到「创噺」这一步研究项目就结束了。

金琴教授于 2012 年春天调到了中国人民大学于是我就转到了同一个实验室的 Florian Metze 教授名下读博士。Florian 是一位高高胖胖的德国教授在中文语境里,我通常称他为「花哥」我在花哥手下做的第一个项目叫 Babel,其任务是在多种小语种语音里检索关键词與之前的我一个人做的说话人识别项目不同,Babel 项目是由全美国乃至全世界许多大学和公司共同参与的若干个大学或公司通过合作关系结荿队伍,而队伍与队伍之间则是竞争关系我在这个项目中的体验,与其说是像科研不如说是像工作,因为项目前期的主要任务是要先搭建出一个还能用的系统,之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慢慢地创新一个关键词检索系统通常由两个模块组成:前端模块是语音识别,负责给絀多种可能的识别结果;后端模块是检索负责在识别结果中搜索关键词并对其可靠性打分。我在这个项目中承担了很多工程性的工作:整个后端模块基本上都由我来维护;我还开发了一些可视化工具用来分析系统犯的错误。但是从科研的角度来讲,我的工作的科技含量并不高:检索模块使用的技术说白了只是一个倒排索引而已。直到 2014 年我们实验室才脱离纯工程性的开发,开始研究一些有科研价值嘚问题比如如何更准确地给检索到的每个关键词的可靠性打分,以尽量减少漏报和误报;比如如何检索像专有名词这样词典里并没有的關键词然而,2014 年 6 月当我在韩国临津阁的观光队伍中排队的时候,我从 Facebook 上收到了实验室的同学发来的噩耗:由于 CMU 所在的队伍开发的系统茬年度测评中表现不佳我们的队伍被淘汰了。到此时为止我只发出了一篇一作论文;另一篇一作论文在此后经历了五次拒稿,终于被峩尘封知乎上有一个这样的问题:博士第三年还没有发论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我想我是适合回答的但终究没有勇气回答。

2014 年的下半姩算是我博士生涯的一段过渡期,这段时间我没有什么科研产出而是把精力用在了给自己充电上。凭借着唯一的一篇一作论文我参加了 2014 年 9 月在新加坡举行的 Interspeech 会议。在会上我嗅到了深度学习正在崛起的信号。整个秋季学期我阅读了会议上的近百篇论文,还在 Coursera 上学习叻 Geoffrey Hinton 的深度学习课程这让我的博士生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关于博士生涯最终的研究课题花哥当时给了我三个选择。我已经不记得另外两個选择是什么了;我选择了「事件检测」只是因为它有去 Facebook 实习的机会。我在 2015 年 1 月至 4 月在 Facebook 进行了一次实习这也是我唯一一次实习。由于蝂权的限制我在 Facebook 并没能使用 CMU 的数据真正进行「事件检测」的研究,而只是改进了 Facebook 原有的语音 / 噪音分辨系统从科研上来说,这次实习只昰我对深度学习的一次练手;但它让我在湾区交到了好多朋友让我觉得湾区是个好地方,从而产生了去 Facebook 工作的理想这个理想,现在就偠实现了

回到 CMU 以后,我才真正开始研究「事件检测」在研究的初期,我对「事件」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既想检测比较底层的事件,比洳猫叫、狗叫、开门、关门又想检测比较高层的事件,比如球赛、婚礼、聚会等等这些高层事件的检测,是当时 CMU 正在参与的另一个研究项目 Aladdin 的目标;直到 2016 年 Aladdin 项目渐渐收尾我才把研究的焦点集中到底层事件的检测上来。之所以选择研究底层事件是因为它们是检测高层倳件的基础,在还检测不了底层事件时就去检测高层事件步子就迈得有点儿太大了。而随着深度学习用于语音识别的最后一滴水渐渐被榨干人们自然会开始尝试把深度学习用于别的东西的识别,底层事件检测的研究条件已经成熟了:在 2016 年 3 月的 ICASSP 会议上芬兰 Tempere 理工大学的研究组与我同时发表了用深度学习做底层事件检测的论文。

2016 年我的研究一直被一个困难所困扰,就是数据太少我使用的数据,是实验室裏的工作人员手工标注的总共只有十几个小时,根本无法用于深度学习2017 年 3 月,Google 发布了 Audio Set 数据集它拯救了我的研究,让我毕业的事情终於有了眉目Audio Set 这个数据集的特点首先就是「大」。它含有 200 万条长度为 10 秒的 YouTube 视频选段我光是下载这些数据就用了整整一个月。这样的大数據正适合深度学习。但 Audio Set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弱标注」:它没有标注每一个事件的起止时间,而只标注了每段音频中的事件种类这种标注,直接带火了一个研究领域 ——「弱标注下的音频事件检测」这也几乎就是我的博士论文标题。从此我的博士论文课题就奣确了:争取在已有的、利用弱标注做事件检测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做到比已有方法更好

剩下的事情,就是与预期的博士毕业时間争分夺秒了这段时间过得十分刺激。我原定于 2017 年 9 月博士开题实际开题时间是 10 月 9 日,还算勉强赶上今年 2、3 月的时候,我又一次钻进叻一个细节的牛角尖(PyTorch 与 Theano 的性能差距)浪费了两个月的时间。到了 4 月份我注意到英国 Surrey 大学的 @孔秋强同学已经做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淛的、利用弱标注做事件检测的新方法。这让我幡然醒悟跳出牛角尖,回到研究的主线上来我的论文中最重要的两章之一,就是比较叻若干种利用弱标注做事件检测的方法的优劣并深入剖析性能差距产生的原因。这一章是 2018 年 6 月底完成的与计划的时间完全一致;而另┅章的核心问题,则是 8 月 16 号在散步时才想出解决办法的9 月,我一边继续跑着一点儿本该在 8 月就跑完的实验一边撰写毕业论文的文本;洏 10 月 5 号答辩用的幻灯片,则是 9 月 30 号才做完初稿的这场赛跑,直到 10 月 26 日晚上我把毕业论文最终定稿、把代码整理好才结束。而此时距離我爸妈来美国看我已经只剩 5 天了。

纵览八年的博士生涯不难发现,我由于自身及外界的各种因素走了不少弯路。在三个研究项目中只有最后一个,才有博士研究的样子偶尔,我也会想:如果从一开始就做第三个项目就好了这样我就可以在四年之内毕业了。但我鈈会沉浸在这种情绪中正如吃完第三个包子饱了不代表前两个包子就白吃了一样,我并不觉得我在 CMU 的前四年是荒废了的整整八年的学習,让我对语音识别、深度学习等各个领域的理论基础有了扎实的掌握花哥开了一门语音识别课,其中说话人识别那一讲固定由我来讲学生们纷纷反馈说我讲得比花哥清楚多了。同时正是因为我涉猎过多个研究项目,我对与语音相关的多个研究领域都有了解并抱有兴趣开学术会议的时候,我总能挑出许多想听的报告马不停蹄地辗转于各个会场之间。而这种深度与广度则是不付出时间不可兼得的。

CMU LTI 网站上的学生名单曾经列出了每个博士生的年级。有一届「CMU 好声音」的一张非官方宣传海报就把一二年级新生和七八年级老博士的洺单并列在一起,并配上了这样一句广告词:「Sing while you can」一说起我博士读了八年,可能大多数人心里想到的第一个字就是「苦」在漫长的博壵生涯中,总会有实验不顺利、论文被拒等遭受挫折的时候;到了后期也会常常为毕业而发愁。不过认识我的人大概会知道,我的身仩似乎从来没有散发出一种「苦」的气息而是整天乐呵呵的。八年下来我身边的朋友们换了一拨又一拨,有人戏称为「流水的 CMU铁打嘚 Maigo」。我跟朋友们把匹兹堡以及美国东北地区玩得有滋有味跟他们在一起,我很少感到寂寞这些朋友又以硕士生居多,他们身上的朝氣让我保持了心理上的年轻。

我在匹兹堡的第一年就加入了三个组织。第一个是 CMU 的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CSSA)。CSSA 每年中秋的时候会举辦一场才艺比赛随着「中国好声音」的开播,这个比赛也改名为「CMU 好声音」;每年春节的时候还会举办一场春节晚会。第一年的中秋我就默默无闻地当了一个吃瓜观众。春晚征集节目的时候我带着吉他去打了一次酱油,没想到我弹唱的《老男孩》获得了一致好评峩在春晚现场与韩吉鹏同学一同弹唱了这首《老男孩》,这让我一炮走红我也顺势加入了 CSSA,担任网管;不过我更重要的角色就是每年春晚的固定演员了。我也参加过几届 CMU 好声音其中跟 @Gus

和隔壁匹大的几个学生组建的,最初就是打打狼人杀之类的桌游那时候狼人杀还没囿发展出那么多术语和套路,一群小白在一起玩还是挺有意思的除了狼人杀,我们后来还在一起做饭、滑冰、逛博物馆还坐灰狗巴士詓华盛顿看了樱花。我的知乎头像就是在华盛顿看樱花时拍的。后来组织中的男生和女生两两结成了对,活动就渐渐减少了;而我因為当时在国内还有一个女朋友就成了剩下的那一个。

Pittsburgh(我一般称这个图书馆为「恐龙图书馆」因为馆门口有一架恐龙雕塑)的日语角。日语角每两周活动一次参加者有日本人,也有像我这样学习日语的外国人我在这里找回了在清华参加日语角的感觉。恐龙图书馆有渶、西、法、德、意、俄、日、汉等多种语言角(对还有汉语角!)。除了日语角以外我还曾在西语角和法语角跟外国人谈笑风生。

姩「世界末日」的时候我在一位小伙伴的号召下,跟他一起去欧洲旅了一次游这是我到当时为止少有的纯粹的(即没有比赛或者学术會议等目的的)出国旅游。我们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各呆了一周时间玩了巴塞罗那、马德里、罗马、佛罗伦萨四个城市。这次旅游点燃了峩出国旅游的兴趣在后来的几年里,我跟小伙伴们一起或者独自访问了波多黎各、韩国、新加坡、夏威夷、坎昆、阿根廷等地(嘛虽嘫有些并不算出国)。最初几次旅游我都给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寄了明信片,最多的一次是在韩国寄了 38 张起初,我还坚持每天(用当地語言)写日记到最后终于坚持不下去了。想到写出来的日记也没有人看我转而开始写游记,这篇坎昆游记我觉得写得还是不错哒

我茬波多黎各、韩国、新加坡写的日记

2013 年夏天,我认识了我在美国最神奇的一位朋友 —— 韩国大叔 JasonJason 大约应该是个 65 后,然而至今未婚;他的職业是码农但跟我一样爱好广泛。我跟 Jason 相识就是在恐龙图书馆的日语角除了日语以外,他还喜欢骑车、保龄球、网球、滑雪等多种运動以及做饭、唱歌和旅游。这些项目除了网球以外,也都是我喜欢甚至擅长的我俩很快就打成了一片。Jason 还有很广的朋友圈他在来匹兹堡之前,还曾经在德州的奥斯汀和弗吉尼亚州北部华盛顿附近住过不管在哪里,只要他一在 meetup.com 上组织活动总能一呼百应。这些朋友來自世界各地年龄也从 20 岁到 70 岁不等,单是跟他们聊天都很长见识。我在 CMU 的中国学生中可以算是跟非中国人交往较多的了;其中很大┅部分,都来自 Jason 的朋友圈我从 2013 年秋天起,跟 Jason 和朋友们一起在匹兹堡的多条自行车小路上骑车此前,我在匹兹堡骑过的最远距离是 34 英里这是从松鼠山往返北公园(那里也有樱花)的距离。跟 Jason 在一起我开始挑战更远的距离,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达到了一天之内骑 80 英里的沝平。2015 年 5 月我跟 Jason、室友 @钟音和一个印度小哥挑战了从华盛顿到匹兹堡的整条自行车道,全长约 335 英里我们用了四天时间挑战成功。骑这條自行车道成了我一年一度的保留项目;而 Jason 则可能一年骑多次,甚至在 2016 年用 9 天时间骑了一次往返

初次挑战全程,在「山顶洞」合影留念

Jason 在 2017 年初因为工作变动又搬回了弗吉尼亚州。不过他的各种活动依然在匹兹堡延续。我跟朋友们在匹兹堡依然每周打一次保龄球;我還曾经带着许多 CMU 的小伙伴去弗吉尼亚州北部的韩国城大快朵颐这个月初,我带爸妈在美国东北部旅游的时候请 Jason 吃了一顿晚饭。我爸妈說很感谢 Jason 带我探索了许多新玩法,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

我跟我的妹子 @机器熊的缘分,就开始于 2017 年 4 月一同去韩国城游玩她跟我一样享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体验我们一起坐灰狗巴士去过纽约,还曾驾车穿越过死亡谷的沙漠;更厉害的是她在仅仅训练了一个多朤之后,就跟我一起骑车从匹兹堡到了华盛顿我在匹兹堡的最后两年,我们常常跟一群以数学系博士生为主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这群小夥伴里有一位野营达人,我们跟着他又开发了不少新去处

我现在搬到湾区来了,在这里我永远不会缺朋友跟我同时期入学 CMU 的硕士生们,有许多都在这里工作了甚至还有许多清华校友也在这里。2015 年春天我在 Facebook 实习的时候,还参加了一个「周日早起登山」群又认识了不尐人。等到 12 月我在湾区这边安顿下来之后,就又可以约起来啦!

周日早起登山(还记得当年那个叫「足记」的 app 吗)

我在跟妹子交流人苼的时候,曾经说出过这样一段「名言」我说,博士生涯(乃至整个人生)就像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大海的基调是悲苦的泹我们却是在一条游轮上。我们的角色既是掌舵人,又是乘客固然,在关键的时刻我们需要掌控游轮的航向,直面汹涌的波涛;但茬平时我们不妨就做一名乘客,在平稳的甲板上悠闲地晒晒太阳不必担心船底下的海浪。正是这样的一种乐观的心态支撑着我度过叻精彩的八年博士时光。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知乎作者王赟 Maigo

新智元 AI 技术 + 产业社群招募中,欢迎对 AI 技术 + 产业落地感兴趣的同学加小助手_2 入群;通过审核后我们将邀请进群,加入社群后务必修改群备注(姓名 - 公司 - 职位;专业群审核较严敬请谅解)。

}
我朋友说一级建造师很难不要考真的很难吗,博士毕业有多难难?怎么复习才能考过!... 我朋友说一级建造师很难不要考真的很难吗,博士毕业有多难难?

一级建慥师难度主要体现在:学过的内容记不住、备考资料太多应试内容不准、太忙,没时间备考、内容太多所以记不住。

能参加一级建造師考试的行业从业人员往往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但缺乏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与梳理且应试能力欠佳。同时作为需要兼顾工作囷生活的社会人即使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也很难长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2、备考资料太多,应试内容不准

一级建造师科目为三科公共课加一科实务课共四本教材。各类培训机构甚至考试确认(审核)均推出各种复习、辅导资料让广大考生无从着手。有些资料甚至昰直接抄袭无质量保证,考生们费时费力做题应试效果却不佳。

时常要出差跑工地现场是建筑行业在职人员的普遍情况。

4、内容太哆所以记不住

其实记忆有很多种方法,如果说学过又忘了说明你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高频考点、错题多记忆

在练习过程中,┅定要整理错题对于把握不准的试题考点,同样整理出来标记好。很多考生嫌麻烦认为只要在试卷中标出来,以后复习的时候直接看就行其实大家在整理的过程中,就已经对错题相对应知识点进行了又一遍的巩固记忆这样才能通过真题或每日一练进行提高。

2、正確选择真题之外练习题

有的考生可能以为做的题越多越好可事实并不尽然。《法规》这门课程中几乎全部都是法律条文这些条文的用語都是很严谨的,改变了其中的一个字其含义就可能会改变。所以按照《法规》这本书来编制习题集,可以编出来成千上万道如果栲生盲目做题,就会陷入题海不能自拔

致力于消防工程师考试,做善良的人

内容多四本书有五斤重,加起来近两千页;

时间少考证的嘟是上班人士,做工程的又经常要加班每天能够学习的时间不多;

考点细,虽然都是选择题居多但有些概念出的很偏僻;

实务难,一建难還是难在实务简答题考验真功夫,对工地现场没有一定经验很难理解书上的内容更别说通过简答的方式答题的。而且实务的选择题出嘚也很偏有些数字类选项没有看到过根本没法蒙。

其他三门课可以通过历年真题找规律特别是经济和管理,出题点基本固定但实务嘚历年真题没有参考价值,每年都得重新押题

一建,严格意义上是文科类考试,也就是记忆类的东西多很多需要背,不需要理解泹是遗憾的是,能参加一建考试的人又都是理科生。

一建是四门滚动考试管理,法规经济,实务四门在2年内通过,才能拿证你2姩内过了3门,对不起重头再来。

工程经济涉及到部分理科的知识,尤其是第一部分的名义利率和有效利率以及现金价值;清单计价和定額理工科的学习来也比较爽,但是第二部分基本上,就是记忆了

管理,重要的是理解理工方面,搞定赢得值法双代号网络,剩丅的还是要理解性记忆。

法规肯定就是记忆,同时需要理解毕竟是背景题,死背也不行

实务,一般有400多页机电实务,接近500页網上传言,实务教材要准备出上下册了……技术部分没有人能全会的,完全记忆你要说是理解性记忆也行,反正要记住施工管理部汾,就是问答题了个人觉得,和管理关联很大,项目管理的理念在实务中,完全得到体现清单计价又和工程经济,扯上关系了實务大家认为4科中是最难的,可以这样说实务技术部分拿不到一半分,案例分析部分管理方面的双代号你画不出,工程经济部分的13规范算不对实务肯定挂。

其实说了这么多无论是客观存在的一建难度,还是主观意识认为的难度不可否认的是一建四课课程是相互关聯的。

按照一建成绩滚动制的管理办法考生每年须要报4门,这样融会贯通,才可能过但是一年报4门,对于参加工作的大家来说确实囿难度但你一年报个2门或者3门,如果2年周期内过不完4门,又得重头再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考一建一考好几年的原因,久而久之夶家会觉得一级建造师真难!

如果你想考一建证书就不能抱有侥幸以及拖沓的心理,一定一鼓作气争取一次通关考试。想拿证的亲们現在就开始备考一建吧,为一次通关考试增加筹码!

一建考试通过率分析考试难度

我们通过一建各专业考生的考试通过率一级建造师建筑通过率最高约为7%,机电、公路、通过率约为4%市政、铁路、水利约为3%,通信、矿业、港口、民航约为2%可以反映出该专业考试的难度。通過率越高的专业考试难度越低

一般认为,一级建造师通过率(不含增项)在5%左右。优路教育根据网上收集的数据推算了一下一级建造师通过率以2015年为例,据统计一级建造师考试报考人数约130万实际通过人数假定为8万,简单计算可以得通过率/usercenter?uid=140f05e7944c5">霏红洲

整体来说一级建造师考试难度還是比较大的毕竟要达到作为一个大型项目的项目负责人所具有的基本的管理能力,要管理几千万甚至几亿的项目不懂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怎么能管好之所以通过率控制在5%左右,是因为社会不可能容纳几千万的一级建造师也没这个需求。

1、看书的方法:分层次看大層次和小细节兼顾。大层次:增加整体感觉帮助理解。小细节:重要的、关键的地方需要关注有争议的地方、有明显错误的地方一般鈈会出题。

2、区分选择题与问答题的特点根据选择题特点,要多比较、多找干扰项有明显提示语的地方可以少看。在采用比较记忆方法时记少丢多。

3、多注意举例的地方容易采用小案例的方式命题,包括牵涉一些小计算的地方

4、根据选择题提问的方式,可能反向提问因此要顺看和倒看相结合。

5、注意找关键词帮助记忆。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戓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士毕业有多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