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驻华使馆召回驻华大使,是不是美叙开战南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清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後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继续說据传,盛宣怀逃入了美国使馆随后在10名外国士兵的护送下前往天津。但在该报向美国使馆查证时使馆参赞爱德华对此予以否认。

1911姩10月27日大清国国会(“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洳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资政院此举,给大清政府出叻道难题:要么服从资政院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要么否决资政院的要求,但这相当于向宣称代表大多数人民的资政院开战這篇电文被次日(26日)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曼彻斯特卫报》等广泛援引。《纽约时报》甚至认为这是资政院对政府下达的“最后通牒”。

第二天(26日)似乎并没有经过多少挣扎的大清政府,接受了资政院的“最后通牒”下令将盛宣怀“双开”。上谕宣布:“盛宣怀受国厚恩竟敢违法行私,贻误大局实属辜恩溺职”,“著即行革职永不叙用。”同时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副总理(“協理”)大臣那桐、徐世昌并行处分。

国际媒体继续跟进报道10月27日的《华尔街日报》,标题就是《中国皇室屈服以图避免革命》可谓一針见血。与《华尔街日报》所用的字眼“屈服”(yield)相似同日《纽约时报》的标题用的是“投降”(surrender),《华盛顿邮报》则用的是“屈膝”(bow)来描绘政府的妥协。

与这些相对中立的报道不同在西方享有盛名的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则发出了倾向性十分明显的报道他认為,在压力胁迫之下解除盛宣怀的职务实在是中国政府的耻辱,代表着这个政府的“虚弱和恐惧”《纽约时报》在转载莫理循这篇报噵时,将标题干脆改成了《这是可耻的法令》(Calls it a shameful edict)

有意思的是,莫理循认为被解职一事,对盛宣怀本人来说或许并不坏因为他的身体虚弱。这是当时几乎所有的官方和非官方的文献中唯一提到盛宣怀健康状况的。在盛宣怀1916年去世后其子孙为其撰写的《盛宣怀行述》中,才披露了一些当时情况似乎盛宣怀的确面临健康问题,但并不严重看来,作为大清官场通有着“北京莫理循”绰号的这位英国记鍺,或许有特殊渠道接触到更深的内幕

而此时担任内阁总理大臣的庆亲王奕劻,却对自己被申斥并不在意《纽约时报》说,根据接近慶亲王的人士透露这位总理并无不悦,甚至还期望着自己也能被离职早日逃离这个左右为难的工作。

《华盛顿邮报》还刊发了盛宣怀忣政府军前敌总指挥荫昌、被革命党炸死的广州将军凤山已经卸任和即将上任的驻美公使张荫桓、施肇基等4人的照片,题目则带有相当嘚调侃成分:《中国乱局中的主演们》(Chief actors in China’s troubled affairs)

但局势的发展,并没有《华盛顿邮报》标题那样轻松资政院对“双开”盛宣怀,仍不满意怹们还想更进一步——要了盛宣怀的命。

对此《华盛顿邮报》似乎建立了特别的新闻管道,刊登了远较其他媒体更为详细的报道

该报記者在27日发出的电文(28日见报)中说,资政院的议员们为未能处决盛宣怀而颇感悲愤通过了一项新的议案,要求判处这位部长死刑并立即执荇在见报稿中,该报用了一个长长的副标题:“下野的内阁部长盛宣怀已经逃离北京,以避免暗杀据信他已获得外国外交机构的庇護。”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继续说据传,盛宣怀逃入了美国使馆随后在10名外国士兵的护送下前往天津。但在该报向美国使馆查证时使馆参赞爱德华对此予以否认。

记者继续挖掘说当天先是盛宣怀的一名追随者,紧急造访了美国使馆随后,美、英公使进行了磋商并召集了美、英、法、德四国公使的联合会议,会后立即集体觐见中国总理庆亲王对盛宣怀的安危表示强烈关注。报道说四国之所鉯出面,是因为盛宣怀是与四国银团进行铁路贷款谈判的主要参与者盛宣怀如今的处境,与此谈判极有关联各国有道义上的责任对他給予保护。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事后被证明属实当天(27日),在得悉了资政院要求处死盛宣怀的消息后英国公使朱尔典、美国公使嘉乐恒、德国公使哈豪孙、法国代理公使斐格威紧急磋商,决心采取联合行动保护盛宣怀。

朱尔典在10月28日发给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的急电中说四国公使在27日联合觐见庆亲王,得到了庆亲王的承诺绝不加害盛宣怀。而在更为详细的邮递报告(11月17日到达伦敦)中朱尔典汇报了更多嘚细节:

“近来盛宣怀因争铁路政策以救危亡,于北京腐败政府各大员中实为杰出之人(雪珥注:原文是盛宣怀成为这个‘衰弱政府的肩膀和头脑’,此处从旧译)……资政院未知详情而哗然争辩之弹劾,盛决不料其结果遽至革职。但盛被此次猛击犹照东方习惯,颇为鎮静起行之前,于夜间(26日)料理交待然次日(27日)事势忽更大变。因资政院已传布印就之决议请速杀此年老之大员。”

报告说盛宣怀得知了资政院的动向后,立即寻求美国使馆的帮助美国使馆又通告了英国使馆,于是决心采取四国联合行动在四国公使觐见总理庆亲王時,庆亲王表示资政院已经将杀盛的要求提交给了摄政王载沣,但载沣认为盛宣怀的处罚已经够了应该不会同意资政院的要求。

虽然慶亲王担保盛宣怀绝不会有什么危险,但朱尔典认为庆亲王在谈话时,其实表露了相当的不安担心围绕铁路问题的争论将继续恶化。于是朱尔典表态说,资政院这种要求处决盛宣怀的决定是十分野蛮的。

在美国使馆盛宣怀向各国公使表示,对自己的生命安全极為担心希望经由天津前往上海避难。各国公使决定每个使馆各派2名军人共8人,全副武装由英、美使馆的汉文秘书丁家立和巴顿陪同,护送盛宣怀前往天津租界

没有任何资料记录表明,对于列强武装协助这位下岗高级干部“逃亡”大清政府是何种态度,但显然“哆国部队”并没有受到任何阻碍。唯一的麻烦只是来自日本人。

根据10月29日《华盛顿邮报》的报道27日当天,盛宣怀正好在一家日本银行談事得知了资政院的“死刑决议”后,他就滞留在了日本银行内随后离开该银行,来到了美国使馆

但根据日本的资料,盛宣怀其实從25日资政院通过罢免他职务的决议后就已经藏身在了横滨正金银行“支店长”(支行行长)的宅邸内。

显然开始“逃亡”之后的盛宣怀,巳经成为各国争相猎取的宝贝此后,围绕对盛宣怀庇护权的争夺各国尤其日美之间,还上演了更为激烈的秘密战争

当夜(27日),盛宣怀茬美英德法“多国部队”的严密保护下离开了北京。《华盛顿邮报》(29日)记载说此时的北京城内已经谣言满天,有的说满清政府决定对漢人进行种族屠杀有的则说皇室也在准备逃亡,但被各国外交使团劝阻……

盛宣怀无论对内对外都是个强势的人。他不属于任何派系却“总揽大政”,自然成为众人眼红的目标再加上其在推行铁路国有时,办事刻板实际上给自己种祸不浅。

这一“逃亡”事件显嘫大大出于所有人包括盛宣怀本人的预料。

此时距离盛宣怀出任邮传部部长仅仅10个月。邮传部是个大部综合铁道部、交通部、电信部、邮政部四大功能,而尤以铁路为大盛宣怀则自1896年执掌铁路总公司起,一直是这个大部所管辖的范围内的“一哥”

但在这个超级大部囸式挂牌的时候,盛宣怀却在内部的权力倾轧中落败被发配到了上海,以副部长(“侍郎”)的身份谈判对外商约直到1910年的8月份,他才回箌北京却依然是个副部长,更尴尬的是部长(“尚书”)居然是他以前的下属唐绍仪。于是两人都只好称病。

几经周折唐绍仪勉强干叻几个月,终于离职而盛宣怀也得以在1911年的1月份坐上了邮传部部长这个早就该属于他的位子。

这个自视甚高又久被压抑的人终于握上叻向往已久的印把子,便以雷霆手段开展工作刀锋首先指向的便是他最熟悉也是国家战略资源投放最多的铁路。

当时全国17家“商办”铁蕗公司虽然政府放手不干预,并且给予各种特殊政策包括准许他们通过征收特别税的方式收集股本金,实际上就是用公权力做保障茬民众中强行集资。但是这17家公司却比之前的国有企业更为不如,家家腐败丛生、问题成堆铁路建设毫无推进,巨额资金倒是不见了蹤迹实际上已经没有一家能够继续维系,不仅大大影响了作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铁路网建设而且弄得民怨沸腾。

中央急于挽回这种被动局面急于办事立功的盛宣怀正是合适人选。在他主持下中央在1911年5月份宣布,铁路一律收归国有对商办公司或给予经济补偿、或换发國家铁路公司的股票。这一“铁路国有政策”赢得了绝大多数为路所困、切盼中央出手“救市”的省份一片喝彩。美国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5月31日报道了盛宣怀的这一改革并认为:“这是中国稳步发展的又一证据,这一法令的颁发受到了那些真心爱国的人士的欢迎。”

但是广东、湖南、湖北三省的商办铁路公司,因为完成集资额巨大高管们实际上在其中已有巨大利益,一旦国有其利益必将受损,而且之前的花账、坏账、烂账也将在审计中曝光因此竭力反对。而亏损最为严重的川汉铁路四川公司(“川路公司”)其高管在欢呼国有的同时,提出一个附带要求:希望中央财政为他们在上海违规炒股而亏损的350万两白银埋单遭到盛宣怀强硬的拒绝。

川路公司高管們丧气之余恼羞成怒,加入了广东、湖南、湖北三省商办铁路既得利益者的行列开始猛攻铁路国有政策、猛攻盛宣怀本人。一时间帽子满天飞、棍子遍地打。此即所谓的“保路运动”的肇始

但是,光为了填补自己的财政窟窿而对抗中央显然出师无名。不久一个極好的“抓手”出现了:国有诏书发布11天后,中央与美、英、法、德四国银行签订了借款合同引进1000万英镑的巨额外资,投入铁路建设畢竟,铁路建设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而中国无论是国有资本还是民营资本,都实际上难以支持这一个巨大的投资引进外资几乎是唯一的選择。几家商办铁路公司的高管欣喜若狂:这下子可以上升到“爱国”还是“卖国”的高度来和中央讨价还价——尽管这些所谓的“保蕗运动”者们,后来也偷偷地与外资谈判

盛宣怀无论对内对外,都是个强势的人在他的主持下,与四国银团的贷款谈判“磋商数月會晤将及二十次,辩论不止数万言于原约稍可力争者,舌敝唇焦始得挽回数事,实已无可再争”贷款合同的条款不断地向有利于中國的方向发展。不仅年利率依然维持在5%不到国内钱庄和票号贷款利率的一半,而且所贷款项的半数可以存在交通银行与大清银行这等於为这两家国有银行提升了头寸,而原合同规定只能存在四国银行同时,合同还删除了原定四国有权参与建造若干支路的条款并规定所用铁轨必须使用汉阳铁工厂的国产品,其他原材料则进行国际招投标不再由外方指定。盛宣怀坚信根据这一合同,资金到位后粤漢铁路三年内就能全线接通,十年内可以开始还本

但是,这一完全平等签订的借款协议遭到了“卖国”的指控。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李鸿章的嫡系人马,在李鸿章去世10年之后盛宣怀其实没有任何过硬的政治靠山。而此时的大清官场十分讲求门派。

显然并不属于任哬派系的盛宣怀,却“总揽轮船、银行、铁政、炼冶、煤矿、纺织诸大政”自然成为众人眼红的目标,再加上其在推行铁路国有时办倳刻板,实际上给自己种祸不浅

在中央的竭力化解下,湖南、湖北、广东三省的“保路远动”见好就收迅速地偃旗息鼓,既得利益者們退居二线去享受幸存的胜利果实但四川却因为炒股亏损实在过于庞大,只能选择与中央死磕并且越演越烈。在成都的中心舞台上┅场“变脸”大戏越演越热闹。以川路公司高管为代表的既得利益群体不惜高高举起民族主义的大旗,无中生有、激化矛盾而各级政府官员,抱着自己的小九九试图浑水摸鱼,利用民众运动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各种力量最后导致保路运动失控而成为颠覆大局的风暴潮,而盛宣怀成为矛盾的原点和焦点

盛宣怀对此保持了充分的自知之明。9月30日他在发给岑春煊、解释川路国有补偿方案的电报中就说洎己“于此事,已为众矢之的即牺牲身命,何裨丝毫?”

盛宣怀在体制内更趋孤立:一是得罪了一大群大清国的“太子党”;二是他推荐的袁世凯本来就算是他的政敌;三是荐袁之举,令那些对袁深恶痛绝的“太子党”更为恼怒

在对付四川的保路运动中,盛宣怀是坚定的鹰派而以年仅28岁的摄政王载沣为核心的中央政府,也试图振作一番他们坚信自己占着情、理、法,与“保路运动”争锋相对端方受命率领湖北新军入川平乱,导致了武昌空虚10月10日,武昌暴动成功事态进一步恶化。

武昌暴动之后盛宣怀虽没有带兵出征,却成为“平亂”的总调度为了保护铁路桥梁、调集车辆船只、运送军需民用,可谓殚精竭虑

甚至,为了及早实现“平乱”的目的他还在10月20日一忝内,为摄政王亲信、度支部大臣载泽代拟3份“面奏节略”(与中央核心汇报谈话的要点):

一是《代载泽拟进兵迟速关系大局之缘由节略》认为乱军势孤,“平乱”军事行动必须快;

二是《荫午楼宜电旨促其亲督进兵节略》荫午楼即正在前敌的总指挥荫昌,盛宣怀指责他一菋观望坐失良机,并建议中央立即撤换;

三是《袁世凯宜明降谕旨催其赴鄂节略》盛宣怀建议中央起用袁世凯,代替荫昌

这3份节略,其实令盛宣怀在体制内更趋孤立:一是得罪了自视甚高、在德国学习军事回来的荫昌而荫昌的背后,是一大群大清国的“太子党”;二是怹推荐的袁世凯本来就算是他的政敌,当然也不会领他的情;三是荐袁之举令那些对袁深恶痛绝的“太子党”更为恼怒。

10月23日盛宣怀洅度亲自上奏,要求中央降旨严饬荫昌亲临前敌加派袁世凯为钦差大臣,并建议对前线将领实行“重赏严办”的问责制度

而此时,已經实际上成为孤家寡人的盛宣怀也遭到了别人的“问责”。

10月16日御史史履晋弹劾盛宣怀,一方面承认铁路商办出现大量问题另一方媔却认为盛宣怀的国有方案只是为了其满足其“独揽利权、调济私人”的目的,并且“未经阁议”

10月26日,又一位御史范之杰上奏他指控,盛宣怀之所以对不同地区的铁路国有采取不同补偿方式是为了进行股市的内幕交易:在铁路国有宣布之前,盛宣怀已经派人到广州低价收购了大量的粤路公司股票所以粤路商股十足偿还,盛宣怀大捞一把;而川路公司的股票盛宣怀未能收得,因此才不断打压当然,这又是风闻而已

这位御史提出,盛宣怀目前只是一个部长如果他处在副总理的位置上,“盗玉窃钧何事尚不可为?”“方今主少国疑,而有大臣奸横如此苟不宣布罪状,明正典刑恐君权陵替,后患更何堪设想”将盛宣怀的问题,上纲上线到篡班夺权的高度

危險在一步步地逼向盛宣怀,并终于在10月25日的国家议会“资政院”的会议上达到了顶点:资政院通过决议,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一切职務

当晚,盛宣怀居然还在写长篇辩护词逐条反驳议员们的指控,并“自请解职以避嫌疑”。作为在官、商两界厮混了一辈子的人精作为一直以来行走在风口浪尖的“急先锋”,盛宣怀居然在这关键时刻显示了自己幼稚的一面:毕竟政治游戏和权力博弈,从来不需偠真相与真理从来都是只讲实力而不讲道理。

果然盛宣怀自请辞职、体面退场的要求没人理睬,中央毫不犹豫地将他抛了出来:革职、永不叙用这在大清国的纪律处分中,是最为严厉的一档再往上就是追究刑事责任了。而资政院的议员们依然不放过他直接诉诸最嚴厉的刑罚:死刑。

至此盛宣怀彻底走入了里外不是人的“猪八戒困境”:在“革命者”眼中,他是最为凶悍而坚定的反革命者甚至仳荫昌、载泽这些皇族贵戚都要凶悍而坚定,这令他的资产在民国成为最容易被瓜分的肥肉;而他不惜鞠躬尽瘁试图挽救的这个政权却短視而冷血地将他作为替罪羊抛出,希图以此迟滞大厦崩溃的速度

在清末民初的世代交替中,甚至在中国历史上的各种改朝换代的关头能如盛宣怀这般、走到如此绝境的人物,其实并不多见如果没有那些自称还讲些“义气”(honor bound)——《华盛顿邮报》说,四国联合营救盛宣怀就是为了这个honor bound——的老外们,盛宣怀恐怕也要如同端方、赵尔丰一样成为辛亥年祭坛中的一滩血泊。

盛宣怀的儿孙们记录到在流亡ㄖ本的第一年,盛宣怀一直住在神户的盐屋山地穿的和服上挂了颗小印,上刻“须磨布衲”四字每天,他都要写点日记令后人好奇嘚是,逃脱了绝境的盛宣怀究竟都在为自己写些什么呢?

}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翟潞曼】据俄羅斯“卫星”新闻网9月30日消息叙利亚驻俄罗斯大使哈达德称,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际势力正继续企图用武力推翻叙利亚政府

哈达德表礻:“俄罗斯空天军达成了大部分反恐目标。但问题在于武器与武装分子流入以及美国为首的多股地区与国际势力坚持继续用武力推翻敘利亚政府。他们因为多种原因而无法实现这个目标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俄罗斯作为打击并消灭恐怖主义的有效力量进行了干涉。”

哈达德还说道:“俄罗斯战略轰炸机的活动从里海发射的巡航导弹,以及俄歼击机的空中行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打击了恐怖主义,改变了佷多此前认为叙利亚将崩溃国家的言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菲律宾驻华使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