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三部曲 十日谈 Il Decameron丨1971 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集 I racconti di

赵登禹路甲80号80 Music Center
信息提供者:&&
69 人感兴趣 &
18 人要参加 &
影片簡介:
十日谈 Il Decameron (1971),编剧/导演:帕索里尼。
影片取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的著名小说集《十日谈》,帕索里尼从中挑选了8个(亦有说10个)发生在那不勒斯等意大利南部地区的故事进行拍摄(原著中以佛罗伦萨地区故事为主),这些故事大多以揭露教会虚伪丑恶本质为宗旨,并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人性解放的肯定态度。
原著《十日谈》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它以十四世纪黑死病横行的时期为背景,通过十位青年所讲述的一百个故事,大胆鞭挞了当时天主教会的种种丑行,表现出平民阶层追求自由、摆脱宗教束缚的渴望。这部现实主义风格明显的作品堪称欧洲古典文学的杰作,被后人誉为和但丁《神曲》齐名的& 人曲&。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后期崛起的导演帕索里尼,延续了自己六十年代以古代神话题材警醒当今世人的创作路线,以相对通俗化的手法连续改编拍摄了《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和《一千零一夜》三部古典名著影片,合称&生命三部曲&。因为这三部影片中裸露镜头较多,又采用了较为通俗的娱乐片路线,有的电影学者也称之为帕索里尼的&色情三部曲&。对此帕索里尼本人阐述了自己的创作观点:&我向观众表现的是整个世界,封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情欲极其深刻而狂热地起着支配一切的作用。……我要推出这个世界并且说:你们可以比较一下,我要向你们表明,我要向你们诉说,我要向你们提醒。&
观影分级参考:
血腥★☆☆☆☆
情色★★★★☆
恐怖★☆☆☆☆
恶心★★☆☆☆
坎特伯雷故事集 I racconti di Canterbury (1972),编剧/导演:帕索里尼。
本片取材自文学著作《坎特伯雷故事集》,影片则在原著众多独立的小故事中选取八段故事,以短小精悍、赤裸露骨的叙事风格,反映了中世纪英国的社会百态。这部强调性爱作为反抗宗教束缚、争取人性自由武器的电影,逼真的刻画了一个个迥然不同的众生相,穷奢极欲的城主,专营告密敲诈的小人,故弄玄虚勾引邻家少妇的学生,放荡荒淫的女财主,以及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无赖等等。
由意大利著名导演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执导的影片《坎特伯雷故事集》,改编自十四世纪英国诗人杰弗雷·乔叟的同名诗体小说集。导演帕索里尼亲自扮演乔叟。本片是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的中第二部,另外两部分别为《十日谈》和《一千零一夜》。影片荣获1972年第2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观影分级参考:
血腥★☆☆☆☆
情色★★★★☆
恐怖★☆☆☆☆
恶心★★☆☆☆
放映地点:80 Music Center(北京西城区赵登禹路甲80号)
具体路线:地铁6号线平安里站E口出,十字路口向北200米(临街门脸房地下,WIFF/移动,联通,电信全网覆盖)。东邻西四,南邻西单,西邻官园桥,北邻新街口。
放映厅座位:40人
谘询电话010-
======================================================================
【重口味觀影會】由三個志同道合的類型片愛好者水罌粟(潘思夷)、柳飛.華(華本度)、乖乖的鬼魂(李帥帥)創辦。出於多年的追影經驗,在國內觀 影活動組織規模越來越豪華的時機,低調開鑼。我們秉行的原則是:由衷的熱愛是一切的基礎。不追求喧嘩吵雜,只想保持一份徹底純粹的姿態。
∵水罌粟(潘思夷)
∴柳飛.華(華本度)
∴乖乖的鬼魂(李帥帥)
【嘉賓主持人】
∴ plutoth(郭亞非)
∴水印(楚俊山)
【網路推廣專員】
∵咬咬(劉平)
∴時光二十年(王丹青)
∵逆戟(陳溯)
【美术设计】
主 辦:壞電影工作室、恐怖王朝、幻像居電影工作室、CCM低成本製片小組
【重口味觀影會】微博
【重口味觀影會】豆瓣小站
【重口味觀影會】豆瓣小組
活动相关舞台剧/电影/专辑/图书
意大利/法国/原西德
剧情/喜剧/情色
意大利/法国
剧情/喜剧/情色/同性
活动相关艺术家
出生日期:
愤怒的帕索里尼Open Your Eyes!
活动相关小站
活动照片 &&&&&&&&&&&&
活动讨论区
活动相关标签 &&&&&&&&&&&&
活动地图 (
活动组织者
活动成员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请问你找谁??)
(走路去阿美莉卡)
链接打不开?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日,由美国20世纪福斯公司出品的科幻大片《X战警:逆转未来》正在内地热映,本片是福斯公司建立...
当有人问到昆汀·塔伦蒂诺和乌玛·瑟曼的合作关系,昆汀说:“瑟曼是我的女主角,就像巩俐之于张艺谋或让娜·莫罗之于...
当前位置 :
帕索里尼生前最后访谈:我应该是卡珊德拉而非忒瑞西阿斯”
By 2014 . 12 . 12
& & & & &日,遇害前的三天,他到瑞典斯德哥尔摩为新作(Salò o le 120 giornate di Sodoma)做宣传。在当地,他接受了瑞典影评人的圆桌群访,采访全程录音,计划稍后在电台播送。三天后,从意大利传来帕索里尼遇害的噩耗,出于种种考虑,瑞典方面取消了播放录音的打算。直到1981年,电台方面曾打算找出这盘录音带来制作特别节目,结果却发现已经不知所踪。一晃又是30年,大家都以为这珍贵的资料早已消失人间,帕索里尼访问瑞典时担任翻译的卡尔·亨利克·斯文斯特德(Carl Henrik Svenstedt)成为创造奇迹的关键。他习惯把自己做过的翻译工作都录音保存起来,前不久竟从自己几十年积攒的海量资料中找出他保存的那份拷贝。消息传到意大利,《快报》率先在官方网站上放出长达75分钟的全本录音,顿时引来全球帕索里尼影迷的关注。网站上的录音分四部分,叫人吃惊的是,访谈竟以法语开始,双方操着不太熟练的法语艰难交谈。八分钟后,在某位女士的建议下,帕索里尼才改用意大利语回答问题,由斯文斯特德再译成瑞典语。去年12月16日,《快报》全文刊出这篇访谈。导演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Q= 记者提问P= 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一千零一夜》电影海报“我要呈现的是一个世界的末日,荣光不再”Q :各位来宾,今天帕索里尼先生来这里,为我们介绍他的新片,影片才刚完成不久,是关于索多玛的。P :这是我拍电影以来,第一次出现电影的原始创意并非来自于我自己的情况。有人向Sergio Citt(i 译注:意大利导演、编剧,时任帕索里尼的助手)推荐了这个故事,和往常一样,我和他一起完成了剧本,但在此过程中,他渐渐对这项目失去了兴趣,而我却越来越有兴趣,特别是因为我想到了,可以把这故事设定在1945 年的时代背景中,萨罗共和国的末日(译注:即意大利社会共和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墨索里尼建立的法西斯傀儡政权,灭亡于1945 年4 月25 日。因其政府所在地为萨罗,亦称萨罗共和国)。故事以萨德作品为蓝本,围绕着对于性的刻画而展开。但相比我之前三部作品,即被我称作“生命三部曲”的《十日谈》(Il Decameron)、《坎特伯雷故事集》(I raccontidi Canterbury)和《一千零一夜》(Il fiore delle mille e una notte),新片在这方面有了变化。在这里,性只是被权力操控的肉体实现商品化的寓言。我相信,消费主义对于肉体的操控和侵犯绝不亚于纳粹。本片呈现的正是纳粹主义与消费主义的这种可怕巧合。但我不清楚观众能否抓住这一点,毕竟这片子拍得挺有神秘感的,几乎就像是一出中世纪奇迹剧,那些神圣的字眼也都保留着它们在拉丁文中关于“被诅咒的”的本来意思。Q :为何要挑选1945 年这个特定年份?P :我要呈现的是一个世界的末日,荣光不再。这是个诗意的选择,当然也可以选1938 年、1939 年或是1937 年,但那样就不够诗意了。Q :为什么说那个时代具有诗意呢?P :颓废堕落和薄暮之光,原本就有种诗意在。倘若我将影片设定在纳粹全盛时期,那势必会叫观众看了无法忍受。而把它设定在纳粹穷途末日之际,告诉观众这一切马上就要成为过去了,才能让他们有所释然。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部关于“真正的无政府”的电影,即权力的无政府状态。Q :这部新片的片名是?P :萨罗,那是加尔达湖边一座小城的名字。以此作为片名含有多重目的,带有一种模糊的感觉:完整的片名是“Salòand the 120 days of Sodom”,但片中并无意对那个时代的历史重建,并不存在真正的历史关联,你看不到墨索里尼的画像,也没有人用纳粹的致敬手势。这完全只是一种历史假设。“我的训练都来自于观看电影”《寄生虫》捷克版海报Q :你拍电影没遇到过资金困难吗?P :只有(Porcile)和(Medea)票房失败了,其余的都很不错。(Accattone)十分关键,虽然谈不上超级成功,但对于新手来说,已经很不错了。所以打那之后,我在资金方面没遇到过什么麻烦。Q :你的作品完全都按商业片制作发行那一套来操作吗?P :没错,完全都是。Q :也就是说,即使在体制之中,照样也能拍出十分个人化、十分诗意的作品来?P :是的。在意大利,这是有可能的,而且我并不是唯一的,比如说费里尼,他也是那么做的。Q :但你们俩都是名导了,对于才25 岁的年轻导演来说,也一样吗?P :对年轻人,要困难一点,但各行各业不都这样嘛。比如年轻大夫,也一样要靠自己奋斗。很多时候我们这些导演都会给予正在起步的年轻人一些帮助,比如我帮过,或许也可以帮一下他看好的年轻导演。Q :那你是如何挑选拍摄主题的?在体制中拍片的自由,和你写诗歌的自由一样多吗?还是你心里有观众,因此产生了某种束缚?P :这不是一个道德层面或是政治层面、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这是一个美学问题,涉及的是电影的诗歌韵律,而它又反过来影响了电影的可读性和“简单性”。说得更明白点:假设某个极端例子,一部前卫影片,就像是菲利普.索莱尔斯(译注:Philippe Sollers,法国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著有小说《天堂》、《时光旅者》等)所说的那种“难以辨认”的作品,再有是同样程度的一个文学作品。两者相比,肯定是电影更易看懂。因为摄影本身就有一种更高层次的简单性和可读性。Q :你早年的作品具有某种现实主义色彩,现在是否已经彻底告别那个阶段了?P :我不这么看。在意大利,十五年过去了,他们终于在电视上播出了《寄生虫》。这时才发现,它根本就不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它是一个梦,这是一部与梦有关的电影。Q :在你们国内,《寄生虫》不被看作是现实主义作品吗?P :确实也那么看,但那是出于误解。我当初拍的时候,心里很清楚这是一部十分抒情的电影,虽然不像现在这样觉得它与梦有关,但确实拍得非常抒情。音乐和镜头的选取,都有我自己的理由。但随着时间流逝,作为我拍《寄生虫》灵感来源的那个现实世界,如今已消失不见,所以它成了反映那世界的一个梦。《罗马妈妈》正式海报Q :(Mamma Roma)总是现实主义了吧??P :《罗马妈妈》可能要比《寄生虫》现实点。我要重看一遍才能确定。相比之下它的完成度不如《寄生虫》,也没它美,因为《罗马妈妈》没有《寄生虫》那么像是个梦。Q :你拍电影前接受过哪些培训?P :完全没有。我的训练都来自于观看电影,我一开始就对卓别林和沟口健三(译注:原文如此,疑为帕索里尼口误)产生极度热爱,至今依然如此。他们俩截然不同,就像是两极,在这两极之间的所有东西都可以在我的电影里找到。事实上,我的电影将批评家所谓的“滑稽”风格与“崇高”风格混杂在了一起,例如在《俄狄浦斯王》(Oedipus Rex)这样一部被认为是高度风格化的、崇高的作品中,也能看到滑稽的细节。事实上,我一直觉得,电影里的现实就是一个滑稽元素。不过要注意的是,别把“滑稽风格”给平庸化了。Q :你最初是个作家,怎么会决定要拍电影的?P :说来话长,十八九岁时我曾一度想过要当导演,但不久战争爆发,理想只能暂搁。之后我出版了小说处女作《Ragazzi di Vita》,在意大利国内还算成功,于是又有人找我写剧本。拍《寄生虫》的时候,是我人生第一次亲手触摸到摄影机。在那之前我连照相机都没用过。直到现在,我仍旧拍不出好照片来。Q :你对于自己未来的定位是什么?更偏向于电影还是文学?P :目前为止,我的打算是要再拍上几部电影,然后就可以全身心回归文学世界了。Q :你更偏爱非职业演员,你是怎么选人的?有目的地找一群同样背景的人来,再从中筛选吗?P :不是这样。如果影片设定的是工人阶级背景,我会选再普通不过的男性和女性工人来做非职业演员,因为我不相信中产阶级演员能假扮成农民或是工人。那感觉太假了,没法忍受。但如果拍的是布尔乔亚,不可能找到真正的律师或是工程师愿意来替我演戏,所以只能用职业演员。当然,我这里说的是大约十年前意大利的情况。如果把我放在瑞典,或许我一直都会用职业演员来演,因为在这里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本来就没什么区别。我说的是外形上的区别;在意大利,这两个阶级之间的差异,就像是白人和黑人一样。“消费主义是比古典法西斯主义更加糟糕的一种法西斯主义”Q :你最近几部作品中并没有宗教元素出现,是吗?P :我不敢肯定。例如《一千零一夜》中,贯穿全片都有种宗教色调。虽没有指名道姓提出什么宗教信仰或主题,但某种神秘、非理性的情形肯定存在着。比如尼内托(NinettoDavoli)演的那一段,那是影片的核心部分。Q :你是否参与了意大利国内马克思主义者和天主教徒之间的对话?P :意大利已经没有马克思主义者,也没有天主教徒了。Q :能否解释一下?P :在意大利有过一场革命,那也是整个意大利历史上的第一次,相比之下,其余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有过至少四五次革命了,并且通过革命获得统一。我指的是路德宗教改革、法国大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而在意大利,第二次工业革命即消费主义的革命,这才是它经历的第一次革命,这对意大利文化构成了人类学意义上的剧烈变革。在那之前,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泾渭分明,但现在几乎已经不存在区别了。而受摧毁最厉害的就是农村的文化,就是农民。所以梵蒂冈已经失去了这个巨大的教徒群体。教堂空空荡荡,神学院也是一样。如果你来罗马的话,路上已经看不到神学院的学生了。过去两次大选,无宗教色彩的一方都大获全胜。马克思主义也是一样,也因这场消费革命而发生人类学意义上的改变。他们过的生活和以前不同了,生活方式变了,文化模式变了,所以意识形态也变了。Q :这些人既是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又是消费主义者?P :对,就是这样的矛盾,那些自认为是马克思主义者或共产主义者的人,同时又都成了消费主义者,甚至于意共也接受了这样的现实。Q :你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者,指的是意共还是其他什么小集团?P :都一样。意共,社会党,极端派。意大利的极端派别分子,白天扔炸弹,晚上回家照样看电视。Q :以阶级作为区分的社会,是否仍旧存在?P :阶级仍旧存在,但阶级斗争仅存于经济层面,而不存在于文化层面了,意大利尤其是这样。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区别,仅仅是经济上的,而不再是文化上的了。消费主义是比古典法西斯主义更加糟糕的一种法西斯主义Q :你是不是认为,今天意大利社会整体已经腐败不堪了?P :我认为消费主义是比古典法西斯主义更加糟糕的一种法西斯主义,因为教权法西斯主义没有从根本上使意大利人发生变化。过去的意大利确实是个极权国家,但却不搞集权化。举个例子,法西斯为消灭方言而努力了二十年,最终都没能成功。相反,消费主义装出保护方言的样子,实质上却在消灭方言。Q :在这些不同力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平衡?&那是一种混乱的平衡。混乱来自哪里?P :来自于意大利的“成长”危机。意大利迅速地从欠发达国家转变为一个发达国家,仅仅只花了六七年时间。就像是天降横财、穷人乍富,他们会因此丧失自我身份。这正是每个意大利人正在经历的事。看看其他国家,要不很早就成了发达国家,要不是在过去两百年中逐步完成这过程的,要不就是第三世界国家,还没开始发展。Q :请你当一下先知忒瑞西阿斯(译注:希腊神话中无所不知的盲人预言家),预言一下,未来还会有希望吗?P :我应该是卡珊德拉(译注:希腊神话中的女预言家,但受阿波罗诅咒,被人当做是胡言乱语的疯子)而非忒瑞西阿斯。我今天遇到两个瑞典人,我问他们感觉如今的社会更接近人道主义文明还是科技文明。他们相当悲哀地回答我说,他们觉得之前几十代人都代代相传,和前人没有什么不同,到了他们这代,第一次有了那么多变化。总结我今天在这里说的话,那就是“一家之言”。换了别的意大利人,他们会告诉你,“噢,帕索里尼啊,那个疯子?? ”&11 月1 日下午4 点,在遇害前,帕索里尼接受了意大利记者弗利奥.科隆博(Furio Colombo)的采访,那成为他人生最后一次访谈。访谈后,科隆博请他草拟一个标题,好方便发表。帕索里尼略带勉强地说:“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此时此刻,或许就有什么人想着要杀了你。喜欢的话,就用这个当标题吧——我们都危机四伏。”来源:外滩画报 &文:韦伊&
对本文章有疑问,或者想提出意见。请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转载自新浪影音娱乐】情色电影大师--大享床笫之乐的影像时代
人类社会是由男性与女性构成的,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不停地寻找着自己的另一半。寻找本身构成了人类最原始的冲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是欲望的产物。电影作为纪录人类生活最直接的手段,也顺理成章地纪录了人类本能的欲望行为。&  然而&性&在大多数时候是私密的,这与电影这种公开的、社会化的表达方式形成了某种矛盾。正是这种矛盾使描写性行为的影片倍受关注,成为经常引起人们争论的话题。随&&&着这种关注和争论的不断升级,情色片渐渐在荧幕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一种独立的类型,跻身各大电影节、影展。&  在电影史上,有一些导演和某种特定类型的影片往往是同时出现的,比如希区柯克和悬疑片。同样也有不少如雷贯耳的名字成为情色电影的代名词:帕索里尼、阿尔莫多瓦、大岛渚、丁度&巴拉斯&&&帕索里尼&  意大利导演帕索里尼日生于意大利波伦亚。他的父亲是一名法西斯军官,母亲是一位反对墨索里尼的敏感的农村妇女。他上过战场,1947年加入共产党,拥护马克思。而在1949年意大利共产党却以同性恋为由将他开除。&&  帕索里尼一生作品不少,而使其名扬世界的恰恰是他的情色片。根据名著改编的&生命三部曲&(《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是帕索里尼送给电影观众的一份厚礼。帕索里尼一改往日对严肃宗教问题的追问和对古代传奇的现代意义的探究,以一种世俗的视角创作了这组民众狂欢式的影片,以此来向提倡人性解放的启蒙思想家致敬,也以此唤起民众革命的热情。1975年,帕索里尼完成了自己最警世骇俗的最后一部电影《萨罗,又名索多玛120天》。&  帕索里尼将原本并不明确的时代背景定在法西斯统治时期,以象征的手法影射了纳粹灭绝人性的残暴统治。片中催残肉体、逼食大便等惊世骇俗的场景放在了二战集中营的大环境下,不能不令人联想到导演的政治意图,强权下的施虐者与受虐者的人性似乎都产生了一种本质的变异。大量暴力与色情相结合的镜头使观众难以接受,也使该片遭到查禁。有人称这部影片&不可不看,却不可再看&。&  帕索里尼始终在他的生命激情、性意识形态和政治两极之间摇摆撕裂,一边是美学、异教、隐逸,一边是现实、大众和革命;一边是弗洛伊德,一边是马克思。他不断地否定自身,超越自身,抛弃自身,直至死亡。&阿尔莫多瓦&  阿尔莫多瓦的电影和毕加索的绘画、塞戈维亚的吉他曲、歌剧《卡门》、唐&吉珂德、洛尔卡的诗歌、瑞奇&马丁的拉丁舞曲等一起成为西班牙文化的象征。与其他情色电影大师相比阿尔莫多瓦似乎最受主流观众的青睐,《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更是为他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殊荣。各大电影节也频频向他挥手,观众总是热切地期待他新作的问世。&&  在他所有的影片中,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基调,那就是对女性的顶礼膜拜,特别是那些伤痕累累的女性。主流电影呼唤男性,认同男主角。女性则认同女性角色的被动性,于是任何主动欲望都被驱逐、消逝了。而阿尔莫多瓦影片中的女性也许有些粗俗、平凡、神经质、脾气暴躁,但她们有自己的欲望和烦闷,并且敢于抗争,她们共同的品质是"独立自主、坚强、有决定事物的能力"。她们的性格、行动和不计后果的天然率真看起来仿若那位吉普赛女子卡门的后裔,可是她们内心深处那独特的柔情却是任何极端做法所无法掩盖的,事实上,导演所要表现的正是这种蹂躏于这个疯狂世界却毫不泯灭的稀有物质。&  阿尔莫多瓦的影片中时常表现出塞万提斯式的&幽默。如《高跟鞋》中的电视招供,《神经近于崩溃的女人们》中带有安眠药的凉汤被警察误喝等等。这恐怕也是他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大岛渚&  大岛渚与寺山修司、神代辰己、若松孝二一起,被称为日本四大情色大师。比黑泽明晚生二十多年的大岛渚,是日本新浪潮电影的开山鼻祖。从1959年首部电影《爱与希望的街》开始,大岛渚便树立了向传统艺术观念与社会公开宣战的立场。其电影作品通常以&性与暴力&为主题,强烈表现了他的反体制意识,其对于日本传统的颠覆,几乎到了惊世骇俗的&&&地步。&  大岛渚最著名的作品无疑是那部几乎家喻户晓的《感官王国》。每个人都有施虐与受虐的性倾向,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人的这种潜能就会被激发,而缺乏必要的控制会使其发展到自我毁灭的极端。在日本情色电影里虐恋、宿命和唯美反射了日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追求极致的美感和暴力虐恋方面有着完美的和谐。正是甘于忍受命运的性格这个民族坚强起来。&丁度&巴拉斯&  听到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发出欢呼或惊叫。丁度&巴拉斯是当之无愧的情色片皇帝。在他的镜头之下世界发生了变异。&  丁度&巴拉斯生长于水城威尼斯,浪漫的环境加上意大利人文主义的文艺传统的熏陶&&&使他生来就对人类最大的快乐有着非同寻常的敏感。丁度&巴拉斯在自己的每部影片中都着重强调了女人的性感魅力,并且在片中经常运用多变的摄影技术,将美女和美景拍得浑然天成、美仑美奂。而且他在影片中最惯长表现女性对情欲的渴望,以及对女性身体的赞美,对男性身体的丑化和讽刺。他的影片无论是主题还是情节都有一定程度的失真,然而这反而使其有了一种唯美的基调。在丁度的影片里,女性可以毫无顾忌地表现对性爱的渴望,丝毫不掩饰对情欲的追求。因此爱情出轨者往往都是女方。而男主人公要么是性变态,要么就是小气鬼最后还愉快地戴上绿帽子。丁度影片的女主角无一不是丰乳肥臀的意大利女郎,他对女性的美化突出表现在他对女性乳房、臀部、阴部的展示上,运用镜头、光线、色彩、环境等对女性的胴体进行夸张唯美的体现。看丁度的作品一方面能引起观众性的欲望,而另一方面又让人始终保持轻松、和谐的心态。&  丁度&巴拉斯恐怕是上述情色片导演中最高产的一个,而且每一部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然而这位表面看上去温和慈祥的导演也有冷酷、残忍的一面。鸿篇巨制《罗马帝国艳情史》不仅是丁度一生中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情色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这这部影片中作者不再仅仅向观众提供愉悦感官的影像,更多的是震撼。透过古罗马从皇帝到贵族骄奢淫逸的生活刻画,展示了重重宫闱中的血雨腥风,表现了权势者的转瞬成空。宏大厚重的历史背景,纷纭复杂的矛盾冲突,纵横捭阖,但拍错落有致,详略得当,举重若轻,堪称经典之作!
【热映厅】《云图》:六道轮回
【文:图宾根木匠】小说作者大卫·米切尔年轻时曾在日本呆了八年,并曾在中、韩等地广泛游历。
2012年来参加上海书展时,米切尔明言自己早在1997年就来过中国,所以,他的写作受到东亚文化的影响,不言而喻——由此来看,《云图》中出现未来的首尔和中国演员周迅,也不难理解。
小说《云图》由发生在不同时空的六个小故事组成,这些小故事又通过某些细节巧妙的呼应在一起,有点《蝴蝶效应》的意思。
但是,原作中的六个小故事之间并非因果勾连,坦率的说,其联系甚至不无牵强,不过在被沃卓斯基姐弟和提克威搬上大银幕后,却有了惊人的质变。
六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出现了同样的演员,一人分饰多角,再通过胎记等视觉符号的强调,从而给电影赋予了某种生命轮回的意涵,而且正好是六个故事,冥冥中似乎正呼应着亚洲佛教中六道轮回的理念。
其实影史上集短片而成长作的作品不胜枚举,早在1916年,格里菲斯就拍出了《党同伐异》这样的“四合一”电影,四个小故事的年代跨度超越两千年,《文心雕龙》里说“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格里菲斯倒是真的做到了——而且,《党同伐异》采取了交叉剪辑的方式,让四个故事平行推进,这比线性叙事的《云图》还大胆些。
不过《云图》毕竟是商业大制作,大明星、大导演、大场面,故事本来就很驳杂,势必要在叙述方式上照顾下观众,这很正常。
但在三位怪咖导演的操控下,常规线性叙事的《云图》还是在视觉效果上散发出浓厚的“cult”味——一人分饰多角并不稀奇,但同一位演员在银幕上眼花缭乱的“变脸”,这就比较少见了,譬如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周迅,在片中甚至作为土著人和男性角色出场,要不是看到片尾字幕,估计她妈妈也认不出来。
有趣的是,这一处理也让汤姆·汉克斯和哈莉·贝瑞饰演的一组主人公成为全片最主要的贯穿人物。
虽然不是六个小故事照单全收,但这一对转世鸳鸯接连出现,让全片有了几分《古今大战秦俑情》式的爱情轮回意味,对于“孟婆汤”传说家喻户晓的中国观众来说,显然很容易在本土文化中找到文本参照。
六个故事中,基本上是两个过去时、两个现在时、两个未来时的“平均分配”,横跨了六种电影类型。
第一个讲述黑奴贸易背景下谋财害命的故事,算是历史片; 第二个讲述同性恋情和音乐家老少相残的故事,算是文艺片。
第三个讲述记者调查大公司的阴谋,然后被大公司追杀,典型的动作片;第四部讲述被黑帮追债的潦倒出版商“飞越老人院”的故事,是个温情轻喜剧片。
第五个克隆人反叛的故事,则是司空见惯的好莱坞科幻动作巨制;最后一个故事则设定在末世后的蛮荒世界里,是一个寓言型的科幻故事。
不得不叹服于大卫·米切尔的惊人想象力和沃卓斯基姐弟与提克威的执行力,其实这几个小故事,每一个单拿出来都是制作精良的小电影。
从古代到未来,美工、道具、服装,沃卓斯基姐弟和提克威精耕细作,让每一个小故事都挑不出毛病来,尤其是第五个克隆人反叛的故事,故事跌宕起伏,特效炫目亮眼,完全是一副好莱坞科幻大片的面貌。
换作别的导演,光拍出这一个就可以坐收票房,但对沃卓斯基姐弟和提克威来说,不放在《云图》的“轮回”中,单个故事都没有预期的意味。
2005年,在《V字仇杀队》的拍摄现场,娜塔莉·波特曼把一本《云图》原著交到了拉里·沃卓斯基手里(那时他还是个男人),拉里一口气读完此书,就萌生出了改编电影的想法。。
七年之痒已过,小说变成了电影,拉里叔叔也变成了拉娜阿姨——或许,这也是一次注定的轮回
看截图猜电影。
这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唱戏就是把人生拖拖拉拉的痛苦直截了当地给演出来。不过戏演完了还不是人生拖拖拉拉的痛苦? ——《胭脂扣》
&&来自&&的投稿
http://movie.readself.com/
很好用的电影网站。
许多平时下载不到的邪典都被发现了。
【盘点】电影上的“三部曲”系列~(一)
托纳托雷“回家”三部曲:一. 天堂电影院 Nuovo cinema Paradiso (1988)
如此美丽,如此悲伤。那些吻戏,那些青春,都在影院的黑暗里被泪水冲刷得无比清晰。
托纳托雷“回家”三部曲:二. 海上钢琴师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1998)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一艘船 一个近乎偏执的小归宿 只是因为它让我们感到实实在在的安全 不致无枝可依。
托纳托雷“回家”三部曲:三.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Malèna (2000)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人私有的欲望不能得到释放,虚荣心不断作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悲剧。战争逼迫的不只是人类的性命安危,还有灵魂的尊严。彻头彻尾关心他的人也只有那个十三岁守在窗边偷窥一切,回家性幻想手淫的小男孩吧。
基耶斯洛夫斯基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Trois couleurs: Bleu (1993)
蓝,是倔强、沉稳的,是人用进化的感受向一个“情”字的无声致敬。以沉默以眼泪。
基耶斯洛夫斯基蓝白红三部曲之白 Trois couleurs: Blanc (1994)“卑微者祈求的是什么? 我看到的不是对平等的追求,而是卑微者以最极端然而也是最卑微的方式祈求爱的努力,而一切的一切,却只不过证明了自身的卑微而已。
基耶斯洛夫斯基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Trois couleurs: Rouge (1994)
影片的整个基调是红色的,莫名,猜不到的结局,费解的过程。然而,当我再回过去看前面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如此,整个过程,是一系列紧密相扣的环。其实,在我看来,三部曲中,〈红〉是最难解读的,它涵盖了人生的迷茫,感情的机缘巧合,以及,宿命的救赎。
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
十日谈 Il Decameron (1971)
获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影片取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的著名小说集《十日谈》,帕索里尼从中挑选了8个(亦有说10个)发生在那不勒斯等意大利南部地区的故事进行拍摄(原著中以佛罗伦萨地区故事为主),这些故事大多以揭露教会虚伪丑恶本质为宗旨,并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人性解放的肯定态度。
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
坎特伯雷故事集 I racconti di Canterbury (1972)
本片是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的第二部,取材于十四世纪英国诗人乔叟的同名诗体小说集。文学原著由23篇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在题材、结构上都与《十日谈》有相似之处,同时又充满英国人特有的严谨不失幽默的味道。本片强调了性爱作为反抗宗教束缚、争取人性自由的武器。
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
一千零一夜 Il fiore delle mille e una notte (1974)
负心汉被阉割痴情郎得真爱的故事,印象最深的还是难逃宿命被刺死的无辜少年。帕索里尼对性赤裸裸的展示以及生殖器崇拜个人觉得非常猥琐,完全没有美感可言,虽据说这是生命三部曲里面最不猥琐的一部。
朴赞郁“复仇”三部曲:我要复仇 ??? ?? ? (2002)朴赞郁片子中最爱,也是他的片子中唯一一部让人无话可说、戏写的心服口服的片子,从人物和剧情设定到剧情推进结构,拧成一股绳戏剧力量强大,充满劲道。
朴赞郁“复仇”三部曲:老男孩 ???? (2003)
影片涵盖了太多复杂元素,而把这些复杂元素揉搓一起却没有感觉半点生硬且让人觉得深刻,没什么理由不去看。当然,还有最后时刻的那一抹温情。
朴赞郁“复仇”三部曲:亲切的金子 ??? ??? (2005)
这回是SM式的集体复仇,手法够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人报起仇来也可以这么凶残,跟整部电影干净唯美的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陈英雄“越南”三部曲:青木瓜之味 Mùi ?u ?? Xanh - L'odeur de papaye verte (1993)
层层景象如同苏州园林一般别致,有着浓浓的东南亚风味。潮润的桑巴斯溪蟾,针灸细烟仿佛可以闻到淡雅的药香。导演喜欢回廊景象的描写~动、静之间有着别样风味,青木瓜是什么味道?可能是酸涩是清酸略涩吧如同电影里的爱情一般。
陈英雄“越南”三部曲:三轮车夫 Cyclo (1995)
通过堕落的腐死看到生活的希望。全片压抑沉闷,导演在用一种快感丧失的方式表达,遭受后殖民文化侵袭严重的第三世界国度(东方文明),在现如今西方文化所主导的强势话语权下,其自身现状的混杂、迷失、不再纯净;而传统的诗意的深情的“越南”(东方文明)或许将永远只能存在于“导演”通过想象所建构的画面(文化层面)中。
陈英雄“越南”三部曲:夏天的滋味 Mùa hè chi?u th?ng ??ng (2000)
三个女人一台戏么?何止是一台,洋洋洒洒热闹闹的一大家子,关系也似乎来得暧昧和混乱。景色依旧呈现出江南小景别致又雅静,色彩的搭配,屋内的配饰有着一种温柔却又潮湿缱绻的气息,细节的特写、局部再到整体但又因为过分强调画面感而失去了中心显得有些空平,但这也许就是夏至的味道吧。
李安“父亲”三部曲:推手 (1991)李安第一部剧情长片,就已经有了他一直以来最让人心动的温柔和细节。剧情方面或许有点把中国功夫太神话了,不过郎雄确实演得好。很多时候啊一家人的关系还真不是绑在一起就能解决的,当然推手的概念用进来不错啊。
李安“父亲”三部曲:喜宴 (1993)李安总是善于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表现中国文化的细枝末节。被放大致喜剧形式所表现的那场中国婚宴,反讽了中国文化中对于性的压抑…而中国最传统的家庭、家族理念,也在这一场假结婚的风波中进一步深化。隐忍的情感,家庭中的冲突,最终在爱与理解中得到化解。接受了一切向前走,这终是一场喜宴。
李安“父亲”三部曲:饮食男女 飲食男女 (1994) 李安这次不仅把所有的细节都拍进了我的心坎,还给了一个“惊喜”。电影中复杂的菜式我们没法尝到,但他用镜头让我们把生活的酸甜苦辣都一一尝遍。最后的那个味儿,就是“幸福”,看他的电影,那也是我的幸福。
【盘点】电影上的“三部曲”系列~(二)
拉尔斯·冯·特里厄“良心”三部曲:破浪 Breaking the Waves (1996)
任何一个人把爱情当作信仰,最终都会有悲剧的结局。
拉尔斯·冯·特里厄“良心”三部曲:白痴 Idioterne (1998) “白痴的形象是这帮人的精神面具,同时也成为了他们种种越矩行为的盾牌”;切入点准确犀利;凯伦一抬眼,恩,拉斯·冯·提尔的电影里总是有这样天真眼神羞涩面容的女孩儿,黑暗舞者中的塞尔玛,破浪中的贝丝,以及狗镇中过于漂亮的妮可·基德曼。
拉尔斯·冯·特里厄“良心”三部曲:黑暗中的舞者 Dancer in the Dark (2000)故事沉重到让人觉得有点故意,最后的段落颇像《死囚漫步》。善良过了头就是愚蠢了,智商情商都很低,注定了塞尔玛这个结局,我想她根本就不清楚她要的是什么,她儿子要的是什么吧。
比加斯·鲁纳“伊比利亚”三部曲:火腿,火腿 Jamón, jamón (1992)
青涩的巴登与性感的克鲁兹,情欲的世界远比我们想像的匪夷所思.
比加斯·鲁纳“伊比利亚”三部曲:猛男情结 Huevos de oro (1993)
一般的导演只会将性作为人生际遇的一种隐喻,而鲁纳的中心议题就是性,事业的失败和生活的不幸反而成了性能力丧失的一种隐喻。
比加斯·鲁纳“伊比利亚”三部曲: 乳房与月亮 La teta i la lluna (1994)
电影好像在诠释叔本华的一个理论:男人离不开女人,否则他的童年不堪想象,中年失去欢乐,老年失去慰籍。小男孩需要一个乳房,青年需要一个情人,老小丑需要一个晚年的伴侣。三个男性不同年代的需求,因一个乳房饱满的年轻女人而同时满足了。
费里尼“孤独”三部曲:大路 La strada (1954)
费里尼一生情人无数,却从不曾离开他的妻子。那个天真善良,始终忍受着他的滥情任性与坏脾气的小个子女人。他以这部《大路》表达对她的爱与歉。尽管费里尼拥有那样华丽的盛名,但也许在他的心中,他始终不过是一个在世间颠簸的流浪艺人,而只有他的妻子,才是他在流离世间最忠诚的,唯一的旅伴。
费里尼“孤独”三部曲:骗子 Il bidone (1955)这部片子可以读成一部“幕后故事”,于是台上的成功和台下的寂寥形成鲜明对比,而热闹聚会散场后是深夜的踽踽独行。三人各有各的心事,奥古斯特写得最细,既是道德,又是年纪。
费里尼“孤独”三部曲:卡比利亚之夜 Le notti di Cabiria (1957)费里尼是坏人。作为情节剧和苦情戏,此片已是登峰造极之作。费里尼相信上帝么?他无数次质疑过,但是他影片中永远有那么一些神启的时刻,人性的光芒忽然散发出来。费老师是相信人类的。这部影片总把人导向谈论一些崇高的东西。朱丽埃塔一直小丑扮相,最后的笑容那么美。电影明星和催眠术两场是华彩段落.
费里尼“背叛”三部曲:甜蜜的生活 La Dolce Vita (1960)影片以一种罕见的冷峻、辛辣的笔触,以男主人公玛尔切洛的个人感情经历和记者生涯为线索,揭示了潜藏在这种社会状态背后的“一种复杂的精神错乱症”,并通过巧妙的设置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细致剖析了玛尔切洛的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心理结构层次,挖掘出人物的精神魂灵。
费里尼“背叛”三部曲:八部半 8 1/2
(1963)艺术即生命。生命即艺术。两者都在不断的萌生,却又在不断的衰竭。臆想、回忆、梦魇不断交杂,故事中镶嵌着故事。
费里尼“背叛”三部曲:朱丽叶与魔鬼 Giulietta degli spiriti (1965)费里尼拍摄了另一部自传性很强的电影《朱丽叶与魔鬼》,在这部电影里,费里尼过分追求求神秘主义的梦境空间,在影片里极尽详能的描述描写一个资产阶级的女人遭到丈夫的欺骗,精神迷惘,陷于离奇古怪的幻觉,最后终于清醒的故事。虽然费里尼和茱莉埃妲两人携手共度一生,而且费里尼也从来没有传出与其他女人的诽闻,但是我想所有对费里尼非常熟悉的影迷都不相信费里尼从没有出轨的行为。
阿德里安·莱恩“外遇”三部曲:致命吸引力 Fatal Attraction (1987)老片子了。故事很简单。最普通的中产家庭,一个男人有着体面的工作,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只是有一天昏了头红杏出墙(或者应该说绿桃?),哪知比较倒霉,遇上的是个女变态,从此一家鸡犬不宁。结尾是女变态死了,世界清静了,镜头最后定格在一家三口的合影上,似乎一切归于平静,什么也不曾发生过。
阿德里安·莱恩“外遇”三部曲:桃色交易 Indecent Proposal (1993)精彩独白
  Diana : &If you ever want something badly, let it go. If it comes back to you, then it's yours forever. If it doesn't, then it was never yours to begin with.&  
阿德里安·莱恩“外遇”三部曲:不忠 Unfaithful (2002)一个本分严谨的男人,一个规矩到随时要爆发的女人,李察吉尔和戴安琳恩基本上不二之选。
瑟吉欧·莱昂“往事”三部曲:西部往事 C'era una volta il West (1968)意大利西部片宗师瑟吉欧·莱昂的传世经典之作,继与克林伊斯威特合作「镖客三系列」之后,瑟吉欧·莱昂这部近三个小时的长篇钜作,被称之为影史上最伟大的西部片。
瑟吉欧·莱昂“往事”三部曲:革命往事 Giù la testa (1971)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可看起来比吃饭有意思多了。莱昂内的片自然有许多撩人心弦招人欢喜的元素。
瑟吉欧·莱昂“往事”三部曲:美国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1984)浪漫主义者对于友情与爱情的憧憬和背叛交织于跨越美国四十年历史的梦里。闪回结构。电话铃。垃圾车。各种隐喻。
“往事”如烟。&&转自&
【盘点】电影上的“三部曲”系列~(三)
伍迪·艾伦“伦敦”三部曲:赛末点 Match Point (2005)这部电影无疑刷新了我对这个老头的认识,并让这种喜欢迈上了新的台阶。“有人说‘本事好不如运气好',说得一点也不错。”
伍迪·艾伦“伦敦”三部曲:独家新闻 Scoop (2006)每次都低估小伍迪笑对人生的勇气,他玩着生死交错的巧合游戏,用奇松怪石的铺垫过程娱乐了所有人。斯嘉丽没有变身梦幻女神,魔咒解除,黑天鹅从水下复苏。
伍迪·艾伦“伦敦”三部曲:卡珊德拉之梦 Cassandra's Dream (2007)为什么Woody Allen的片子非得幽默?他执念于“罪与错”之间,深知这是最勾人心的戏剧元素,一出小型的舞台悲剧,但不沉重,常人走错路。节奏极佳,最刺激的都以幕后和暗示进行,如冰山一角。
陈果“妓女”三部曲:榴莲飘飘 榴槤飄飄 (2000)关于内地人对南方,对香港,对花花世界“闯荡”的向往以及现实的出入,我觉得这部片子是很不错的。正如阿芬被遣送回大陆后说的:其实这样才好呢,因为这里才是我的家。不过,有多少人能明白呢?主角回到山东后的那一段,我个人感觉太长太散漫。如果着重香港多一点会更紧凑更有中心感。
陈果“妓女”三部曲:香港有个荷里活 (2001)入侵者打破平衡的宁静,于是好与坏接踵而来。这片子和岩井俊二的《燕尾蝶》有异曲同工之效。不同的是,那是被禁忌的青春里一片闭塞的世界。当时我们都在忙,但是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盲目与迷乱就是最好的事情。欲望是心底最莹润的偷渡者,它烧光了一切。利益与爱恨情仇。最后被瓦解。
陈果“妓女”三部曲:人民公厕 人民公廁 (2002)生屎尿药死 寻找和回归。马桶里看世界。
贾樟柯“故乡”三部曲:小武 (1997)血淋淋的现实里,有个贫穷的理想主义者。可能在当年出来这么一部片的确能震住一批人,现在看来实在不足为奇。
贾樟柯“故乡”三部曲:站台 (2000)一切时代的、国家的、个人的巨变,散开在普通人的生活里,却是节奏平缓的,随着时间的精确刻度平板行进。但同时,它也是影响深远的。
贾樟柯“故乡”三部曲:任逍遥 (2002)县城青年的迷茫青春,电视机里反复播放的法轮功新闻和流行歌曲,昭示时代,感知青春。
库布里克“未来”三部曲:奇爱博士 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1964)很多政治隐喻,与其说黑色幽默,不如说是荒诞剧。
库布里克“未来”三部曲:2001太空漫游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原作作者克拉克:“如果有人觉得完全弄懂了《太空漫游2001》在讲些什么,那一定是我和库布里克弄错了。”
库布里克“未来”三部曲:发条橙 A Clockwork Orange (1971)再次证明了这是一个神经病的世界;行为矫正是没有前途的;意志与生理从来都是不同步的
法斯宾德“女性”三部曲: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 Die Ehe der Maria Braun (1979)法斯宾德似乎特别偏爱这个女演员。的确,她的身上果敢与柔情并存,那种粗糙如树干的温柔独特而迷人。
法斯宾德“女性”三部曲:罗拉 Lola (1981)人物性格、时代特色、社会角色、情节变化设置简洁鲜明。50年代的大摆裙,金发碧眼的德国女人疑似ISFP,E/INTJ的建筑负责人,INFP的人道主义者+业余鼓手,ESTP的暴发户。看似皆大欢喜的婚姻成了最终拖下水的诱饵。
法斯宾德“女性”三部曲:维洛妮卡佛丝 Die Sehnsucht der Veronika Voss (1982)法斯宾德拍的是一种社会恐怖片。无感伤和异常冷静的手法,他把社会看作是人的敌人,想要僭入这个堂皇、无形、闭密的社会的病理结构和权力症结。
张婉婷“移民”三部曲:非法移民 (1985)和宋家王朝一样,情节处理非常生硬幼稚,想当然,所以然,处女作,张婉婷水准也就如此了。
张婉婷“移民”三部曲:秋天的童话 秋天的童話 (1987)周润发还是年轻时候更可爱一些,同时期的《阿郎的故事》如是。钟楚红束起发髻、穿上碎蓝花旗袍的样子很美。连青春时代的陈百强都是靓仔。金表与表带的细节最唏嘘。这部香港爱情片1987年上映,像我们的同龄人。
张婉婷“移民”三部曲:八两金 (1989)张婉婷“移民三部曲”之一,时间背景为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初期。还是极尽香港人对大陆现状的种种不满与嘲讽,却又混杂了对故土血脉的复杂心情。张婉婷最擅长的当然还是爱情故事,最后的十八相送终须一别,却又骤见古龙舟,沧海桑田,永不相逢。
未来三部曲有一部找不到、不高兴了!&&转自&
永不褪色的朱砂痣——历数电影胶片中绝代风华的法国女演员
苏菲·玛索 Sophie Marceau 那是1980年,《初吻》是苏菲献给全世界一个甜美清纯的额前吻。兼有西方人的性感、东方人的神秘,她可以自如的游走于各类女性角色中。一下子是坚贞圣洁的王妃,一下子是野性纵情的女摄影师。谁也不关心她演的好不好,他们只要看到她,就足够了。代表作品:《初吻》 《狂野的爱》 《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 《芳芳》 《豪情玫瑰》 《云上的日子》 《勇敢的心》 《浮世一生情》 《心火》 《忠贞》 《卢浮魅影》 《逃之夭夭》
凯瑟琳·德纳芙 Catherine Deneuve
童话世界里,公主应该是这样的:皮肤如牛奶一样白皙、嘴唇如玫瑰花一样娇嫩、头发如黄金一般耀眼。这种理想之美只能想象,却遥不可及,直到德纳芙的出现。凯瑟琳·德纳芙是法国国宝级的演员,在她身上,美丽与高贵达成了完美的统一。代表作品:《秋水伊人》 《冷血惊魂》 《白日美人》 《驴皮公主》 《最后一班地铁》 《美国旅馆》 《我最爱的季节》 《旺多姆广场》 《印度支那》 《夜风》
碧姬·芭铎 Brigitte Bardot那时候,上帝创造了碧姬·芭铎,罗杰·瓦迪姆用镜头看着她。于是,全世界都看见了她。彼时,好莱坞女明星也黯然失色,她们大多过于精致完美,完美得不像是真实的存在。而BB赤着脚,顶着高耸蓬松的金发,对着镜头搔首弄姿,让所有人心痒难挠。有人恶意中伤她,说她脸上永远只有一种表情。这样的说法实在是误解了她,事实上,她的脸上有两种表情,那就是色情和稚气。代表作品:《上帝创造女人》 《野猫痴情》 《轻蔑》《勾魂慑魄》
伊莎贝尔·阿佳妮 Isabelle Adjani这张面孔,将内心细语放大到呐喊的地步。她被全世界的导演视为一个可以被理想地诠释为“歇斯底里、贵族神经质和迷人的错乱”的演员。所以,饰演历史中那些激烈、绝决的女人,就像是演她自已一样。“她以一次次的疯狂将法国电影带入另一个辉煌。”代表作品:《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怪房客》 《勃朗特姐妹》《诺斯法拉图》《安东妮塔》 《地铁》 《罗丹的情人》 《玛戈皇后》 《孽迷宫》 《悔过的女人》
玛丽昂·歌迪亚Marion Cotillard一部&的士速递&让她名声鹊起,一部&两小无猜&让她渐渐被世人熟知,《玫瑰人生》为玛丽昂赢得了奥斯卡影后,让人惊叹她的美丽的同时,更为她不凡的演技大声叫好。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出生演艺世家的玛丽昂·歌迪亚已晋升为国际巨星。代表作品:《的士速递》 《玫瑰人生》
《午夜巴黎》 《小小的白色谎言》
《盗梦空间》
《酒 一年好时光》 《漫长的婚约》 《两小无猜》 《大鱼》
《乱世情缘》
奥黛丽·塔图 Audrey Tautou 提到她,首先想到就是那个天真烂漫,古灵精怪的天使爱美丽.她美丽,她精灵古怪,她那眼神中流露着少女般的哀愁—一个女人的美丽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代表作品:《天使爱美丽》《天使爱过界》《漫长婚约》《只要在一起》《巴黎拜金女》《时尚先锋香奈儿》《达芬奇密码》《西班牙旅馆》《肮脏甜美的事》
朱丽叶·比诺什Juliette Binoche
她有一张有灵魂的面孔。知性与感性在比诺什的脸上势均力敌,水火不容,最终化成一个深邃的眼神,一个勉强的微笑。在银幕上,这张脸会散发一种柔和的智慧光芒,让人屏住呼吸。她的身体并不匀称、欠缺精巧,却能爆发出摧毁性的激情,代表作品:《坏血》《布拉格之恋》《新桥恋人》《烈火情人》 《蓝》 《屋顶上的轻骑兵》 《英国病人》 《甜蜜爱丽丝》 《雪地里的情人》 《浓情巧克力》 《隐藏摄像机》 《解构生活》 《巴黎》 《夏日时光》
朱丽·德尔比Julie Delpy真正的法国大才女,美丽与才情兼备的典范。朱莉·德尔佩不仅在编导、演戏有专材,她也涉猎摄影、作曲及演唱。朱丽自导自演《巴黎两日游》,延续日出系列的清新知性风格,却似乎比《日落》更灵动智慧。2009年2月的第59届柏林电影节上,朱丽带着新作《女伯爵》入围全景单元,她在该片中可谓是全能上阵,担任编剧、导演、制片、配乐并担任主演。代表作品:《蓝白红三部曲之白》《日出之前》 《日落之前》《巴黎两日游》
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她不是公主,也永远当不了大家闺秀。但是,她身上难能可贵的混杂了放荡与野性的天真,这为她带来了一系列具有深度的边缘少女角色。年纪轻轻,就凭着杀父弑母的叛逆少女角色获得威尼斯大奖,她天赋异禀,对演戏这件事驾轻就熟。这个法国女人一点一滴浸入你的心扉而成为一种永恒的隽永。也许它不够广阔,但是根深底厚,绵绵不绝。代表作品:《茶花女》《维奥莱特·诺齐埃尔》《人人为己》 《包法利夫人》《女人韵事》 《冷酷祭典》 《钢琴教师》 《八美千娇》
艾曼纽·贝阿Emmanuelle Béart她的性感是冷感的。她骄傲、冰冷、眼神空寂而茫然,似乎对一切都满不在乎。但是,她又在处处挑逗着你,用她冰冷的眼神融化你。有时候,她如坚冰一样不可动摇,也可以转眼间马上融化挥发。艾曼纽的所有角色,都是为让人嫉妒和争夺而生的。她是迷人危险的潘朵拉。代表作品:《甘泉玛侬》 《烈焰红唇》 《不羁的美女》 《冬天的心》 《小妖精》 《一生的爱都给你》 《情感的宿命》 《八美图》 《玛丽与朱利安的故事》 《情狱》 《爱情的羁绊》
伊莲娜·雅各布Irène Jacob《两生花》将这位从影仅有4年的女演员推上了巅峰,25岁的伊莲娜震惊了法国,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奖。眼角眉梢的忧郁神情,你不知道她在荧屏上那眼神流露的是悲伤还是喜悦,绝望还是希望,又似乎都是了。代表作品:《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蓝白红三部曲之红》《云上的日子》
伊娃·格林 Eva Green法国女影星中不缺乏美丽的女子,而这朵法兰西的黑玫瑰,近似有毒,却让人欲罢不能。潇洒,个性,有时又太过于惊艳,迷离的眼神、极致的烟熏妆容、带有浓重法式口音的英式腔调、奇怪的穿衣风格,我行我素,特立独行。 你是亦正亦邪的女巫,你是能把哥特诠释到底的女王。代表作品:《裂缝》《戏梦巴黎》《子宫》《富兰克林》《黑影》《完美感觉》《影片未分级》
凡妮莎·帕拉迪丝Vanessa Paradis她有多重身份,而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约翰尼·德普的妻子”。而其实,早在20 年前,她演唱的单曲 “Joe le Taxi”就已红遍欧美。1998年,Vanessa Paradis在法国拍摄《第九道门》时结识Johnny Depp,之后相恋10年,育有一子一女,感情甚笃。代表作品《花神咖啡馆》《白色婚礼》《怪兽在巴黎》《芳心终结者》《桥上的女孩》《艾丽莎》《二分之一的机会》
梅拉尼·罗兰 Mélanie Laurent通过在《无耻混蛋》中出众的表演,让我记住了这个原本知名度并不算高的法国演员.她不能算很漂亮,但绝对属于很有气质,很有味道的女生。梅拉妮坚持着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去表演,去成长。成功已是其次。“我有太多创作的欲望,总觉得时间飞逝不够用。我不害怕变老,只怕没有完成自己的梦想。”年仅28岁的梅拉尼必将成为法国影坛未来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代表作品:《无耻混蛋》《初学者》《直到遇见你》《我会好起来》《巴黎》《杀手挽歌》《为你而生》
蕾雅·赛杜 Léa Seydoux她有种懒洋洋的睡莲似的美,洁白质地映出千般颜色。自08年带着克里斯托弗·奥诺雷执导的《美丽的人》亮相欧洲各电影以来,蕾雅·赛杜迅速成为法国各大时尚杂志的新宠,被誉为“下一个克蕾曼丝·波西”毫不为过,最近她又加盟了两部备受关注的英语影片,分别是塔伦蒂诺的《无耻混蛋》和雷德利·斯科特的《罗宾汉》。2011年大热全球的《碟中谍4》正式将蕾娅推上最广阔的银幕和舞台。代表作品《美丽的人》《午夜巴黎》《再见我的皇后》《无耻混蛋》《碟中谍4》《山上的孩子》
维吉妮·拉朵嫣 Virginie Ledoyen维吉妮俏丽的瓜子脸,乌黑美丽的双眸和深沉、神秘且感性的声音令她在全球家喻户晓。是当今法国新生代女星中的佼佼者。13岁的维吉尼开始涉足影坛,拍摄的第一部影片连获法国“恺撒新人奖”三次提名,1998年又获巴黎影展最佳演技奖,在法国深受观众和影评人士的欢迎,并被公认为法国电影界最有前途的女演员。代表作品:《八美图》《海滩》《请吻我》《谁主名花》《霍利》《悲惨世界》《谁能色放你》《冷酷祭奠》《单身女郎》
露易丝·布尔昆 Louise Bourgoin 露易丝·布尔昆原本是法国一家有线电视台的气象主播,每次节目开始前都来一段音乐走秀吸引眼球,她在谈话性节目中的表现更是自信而幽默,美丽难以抵挡,大胆的穿著也常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2008年她被被相中出演了影片《摩纳哥女孩》,跃上大银幕。代表作品《阿黛拉的非凡冒险》《小淘气尼古拉》《另一个世界》《一件幸福的事》《三年之爱》《摩纳哥女孩》《雪白》
罗珊娜·马奎达 Roxane Mesquida 在法国, 有气场的女演员太多, 像她这样长着萝莉脸蛋的女孩子并不出挑, 但经过情色教母的调教, 冷艳小美女一跃成为法国的性感尤物。她几乎像是什么都不在想的面孔和眼神,却使人读出更多的东西。代表作品:《姐妹情色》《绯闻女孩》《无暇的色彩》《性喜剧》《性的对抗》《老爸的圣朝之旅》
朱莉·德拉姆 Julie Delarme 如果你看过《沉静如海》这部片子,那么你一定记得这张面孔,以及在影片中沉稳内敛真挚的表演和流泪的神情。代表作品:《近乎真相》 《农场露营》 《失去的土地》
《沉静如海》
西尔薇·泰斯图德 Sylvie Testud拥有出众气质和浑然天成的精湛演技,同时身兼演员、作家、编剧和导演的西尔薇·泰斯图德,从影 21 年演出 66 部电影,不但广受国际名导青睐、出演多部文学改编电影,更屡次挑战不同戏路,角色向度横跨知名历史、艺文人士到囚犯、人魔,堪称法国影坛最活跃的当红女星。代表作品:《神迹疑云》《我之所见》《玫瑰人生》《法兰西》《遗产》《幸运星卢克》《围捕》《复仇》《蜡烛》《萨德侯爵 》《迷惑》《独一无二的女孩儿们》
她的微笑温暖了上个世纪的整个九十年代——美国甜心梅格·瑞恩
在好莱坞,默片时代的女明星玛丽·平克馥曾享有“甜心”美誉。时至20世纪末,同样以浪漫喜剧见长的梅格·瑞恩,其“甜度”早已超过了老前辈。
这位金发碧眼的女演员以她塑造的众多可亲可爱的“甜女”形象征服了亿万观众,成为名符其实的新一代“甜心影后”。
梅格·瑞恩日出生在康涅狄格州的费尔菲尔德,从小在纽约长大。十五岁时,她的妈妈苏姗为了自己的演员梦弃家而去,留下作中学教师的父亲哈里抚养四个孩子。梅格能成为一名演员,也许是受了母亲的影响,但儿时的这段记忆并不美好,她一直不能真正原谅自己的母亲。读中学时,梅格是个品学兼优的女生,毕业后,她进了康涅狄格大学读新闻专业,由于母亲的关系,她那时就加入了“演员同业工会”。
所以瑞恩从小时起就不希望走演员的道路,使梅格走上演艺这条路的可以说是“经济原因”。 1978年当年的梅格在纽约大学念新闻,为了赚取自己的学费经常去拍广告。后来,在她天赋就有的表演才能的支配下,她在一些电视剧中的演出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
浪漫喜剧奠定了梅格·瑞安成功的基础,最终使她成为最受观众和评论家喜爱的女明星。尽管作为一名女演员她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才能、个性和勤奋,但瑞恩似乎并不满足,1993年她建立了自己的影片公司“FandangoFilms”,1995年,她制作了第一部影片《法兰西之吻》,作为制片人还推出了一部超级惊险片《LostSouls》。也许这位好莱坞的“甜心影后”并不想“一甜了之”,她正在试着努力创造更多的奇迹。
1993年,瑞恩与诺拉二度合作,大胆出演了在当时被不少公司不看好的惊人之作《西雅图夜未眠》这样一个超乎现实的浪漫爱情传奇。不料影片一经上映,观众反响如潮,立刻创下辉煌票房,瑞恩真正成为浪漫爱情喜剧片的女王。
 至此,瑞恩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戏路,她又拍了几部爱情片。《当男人爱上女人时》,《IQ情缘》和《法兰西之吻》。这三部影片题材各不相同,瑞恩的演出干净漂亮,到处洋溢着浪漫温情,时时透露出瑞恩式的灿烂微笑。
当哈利遇到莎莉 剧照
天使之城的剧照
西雅图夜未眠的剧照
电子情书的剧照
当男人爱上女人的剧照
情定巴黎的剧照
穿越时空爱上你剧照
挂线未了情剧照
严肃的月光剧照
在她的电影里,不止是主人公令人羡慕的背景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或浪漫或温情的故事(这方面绝对的前辈),而那些被赋予了幽默和智慧的大段对白、Meg看似随性实则恰到好处的表演才是让我独爱她的主要原因。是的,那是属于Meg的电影,甚至那儿有一个时代是属于她的,她时而甜美,时而大条一下,时而深刻,时而很受伤,看着她摇摇摆摆、迈着外八字走路的样子,高昂起头、吊起嘴角、挑挑眉毛的样子,我偶尔会在心里生出一股冲动,那就是赞一句“嘿,瞧瞧你!”
《天使之城》画面好唯美的~!推荐下!治愈系的。&&转自&
好莱坞独树一帜的西班牙废墟野蔷薇——佩妮洛普·克鲁兹
佩妮洛普·克鲁兹,带着西班牙女郎特有的狂放不羁的野性美,光滑亮泽的长发,勾魂摄魄的眼神,性感丰满的红唇,浓郁的异域色彩。她从一踏入影坛就光芒四射,只是因为她令人叹为观止的美丽。有西班牙郁金香之称,她的美丽令无数人倾倒,因此也有个“绯闻女优”的称号。
曾经跟克鲁兹数度合作的导演阿莫多瓦,对她有着高度的评价:“在人们的眼中,西班牙真正的公主不是西班牙国王的女儿,她才是!她可以是19世纪浪漫悲剧中的悲情少女,也可以是e时代前卫大胆的新新人类。”而一旦得悉佩内洛普要离开西班牙到美国发展,他如同失去了情人般痛苦:“他们偷走了我的克鲁兹!偷走了西班牙!我就像一个被人抢走妻子的嫉妒的丈夫!”
佩内洛普·克鲁兹,来自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在她的身上,能够找到西班牙女郎特有的“野性美”,眉宇眼角不经意流露出的狂放不羁,足以勾魂摄魄,再加上浓黑的眉毛、性感艳丽的嘴唇、一头上了黑漆般的长发,勾勒出的异国气息,让她在一众模板复制般的美国女星中,独树一帜。
1998年她主演的《睁开你的眼睛》赢得了影迷的一致赞誉并一跃成为国际明星。
1999年她再次与阿莫多瓦合作的《关于我的母亲》为她带来莫大荣誉,她的身影出现在戛纳、柏林、威尼斯和奥斯卡等众多奖项的领奖台上,佩内洛普·克鲁兹也成为继同胞安东尼奥·班德拉斯之后,又一位成功进军好莱坞的西班牙人。
在好莱坞奋斗的几年中,2006年,她和阿莫多瓦合作影片《回归》,该片为她赢得包括奥斯卡影后提名在内的诸多荣誉。
2008年,与伍迪·艾伦合作的《午夜巴塞罗那》中美丽、疯狂的女画家为她赢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
《加勒比海盗》安吉莉卡 Angelica(佩妮洛普·克鲁兹 Penélope Cruz 饰)
而作为一个演员,她知道自己的美,也深知美丽是她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演艺生涯的阻碍。
  于是,她说:“世界上最最困难的事情莫过于,你试图把仅仅因为美丽而开始的演员生涯转变成为一份严肃而认真的职业。一旦你成了一位著名的美女,就没有人会认真严肃地看待你了。”
在拍完《骏马》之后,佩内洛普成为了一名素食者。
并曾在位于加尔格达的修女特雷萨开办的儿童避难所义务劳动一周,之后她把自己拍摄《乡间高低路》的片酬全部捐献给了避难所。
克鲁兹的美貌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少谈资,先是和马特·达蒙传出绯闻,然后是尼古拉斯·凯奇,而后又是大情圣汤姆·克鲁斯,两人已经要谈婚论嫁,后又忽然宣告分手,合作《撒哈拉》的男主角马修·麦康纳也曾经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而现在她的男友是凭借《老无所依》夺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西班牙演员哈维尔·巴登。
她总是有一股战胜自我的力量,无论是早前与阿汤哥那段轰轰烈烈的旧情,还是与美国男演员马修·麦康纳刚拉下帷幕的爱缘,我们都无法捕捉到她自暴自弃的一面,她似乎早已经在百转千回的感情中学会了全身而退。荣登法国戛纳影展影后,爱情的失意,似乎反而促成了她在事业上的发力,只见她从“西班牙公主”摇身为“欧罗巴影后”,来去自如,风一样自由。
《午夜的巴塞罗那》值得一看!&&转自&
《霸王别姬》《英雄本色》《倩女幽魂》《春光乍泄》《纵横四海》《东邪西毒》《胭脂扣》太多太多,哥哥、谢谢你!
从早安后的早餐到晚餐后的晚安。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世人梦寐以求的荣誉、财富、美貌和爱情她全部坐拥,格蕾丝o凯利,童话的代名词。
大哥!你是了解我的!如果我出手,趴在桌子上的,应该是他老公……
大哥!你是了解我的!我喜欢……被动……
一个男人,谁让他吃两家饭呢?!——《双食记》
【高智商的罪犯都是洗脑专家。】
你想知道为什么我用刀么?用枪杀的太快了!你无法体会那种细微的情绪。你看,在他们最后的时间,人们才会展现他们的真面目。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比你更了解你的朋友们。你想知道他们中哪个是懦夫么?
但我可以证实你一直想占有我,而此刻,你仍想占有我。第一次见面我已能嗅到你的欲念,动了情的男人会散发特别的体味,会分泌荷尔蒙,就像所有哺乳动物。——《芳芳》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坎特伯雷故事集英文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