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过招,有几人真能看到根儿上


电话: 联系时请说明在“列举網”看到的!

列举网提醒您:为保障您的权益,请不要提前支付任何费用!

}

正在前往请稍后...

官方直营 中国網投第一诚信平台

}

【10月23日卡耐基基金会资深研究員、世行前驻华大使黄育川在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发表演讲。本文为演讲的第一部分】

(观察者网 武守哲编译)我现在手上拿的这本书昰我的专著《破解中国谜题(Cracking the China Conundrum)》,它的副标题是“为什么传统经济智慧是错的”这本书最近会有汉语翻译版,它本来是写给西方人看嘚但对中国的读者来说也大有裨益,我们也需要思考中国人对中美贸易摩擦贸易的某些传统看法是不是也会犯错。

在书中我特别指出西方人对中国经济的一些惯常理解都是错误的,如果理解出现了偏差那么在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的时候也会出错。今天我演讲的主旨就是结合现在的贸易摩擦,辨析一下这些看似通行无误的传统观点

现在进行的这场中美贸易摩擦贸易摩擦是实打实的且亲眼可见的,咜不会凭空消失或结束有一种看法认为中美贸易摩擦贸易摩擦主要就是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来的,源于他的个人意志我不这么认為。

中美贸易摩擦贸易摩擦的力度和广度在特朗普执政之前的很多年就已经存在了我认为哪怕在特朗普卸任之后,中美贸易摩擦贸易的緊张感依然会持续下去很多经济学家们关心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结束中美贸易摩擦贸易摩擦如何解决中美贸易摩擦贸易摩擦的紧张局面?单单美国或者中国任何一方都无法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在演讲的结尾部分我将对此再做讨论。

那么中美贸易摩擦贸易摩擦真的昰因为两国长时间的贸易顺逆差问题导致的吗?

美国人的确就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还担忧本国制造业的工作岗位大量流失到海外。还有人認为贸易摩擦源于不公平的海外投资政策指责中国在海外投资领域耍诈,搞不公平竞争于是贸易摩擦应运而生;还有一种声音,认为雙方贸易摩擦的本质是高科技领域食物链的争斗并且认为中国政治经济领域内的崛起必然会动摇美国的霸主地位。

前面我们说到对于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关键部门而言,如果你没有真正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出台的针对性的对华经济政策必然会出错;还有一点就是兩国的公众(public),也就是双方的普通民众不关心经济学家们的具体分析数据而是按照惯常的理解思路解读中美贸易摩擦贸易摩擦,这让局面更加复杂化

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在对世界上几大经济体的贸易顺逆差情况。

这几条线分别代表美国、欧盟、南亚、拉美和东盟(ASEAN)等等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对美国有巨大的贸易顺差而且在2008年之后顺差额有加大的趋势;中国对欧盟几乎在同一时间段也出現了顺差增加的情况,但后来趋于平缓而且还有所缩小那么美国和欧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差别?

我们再来看一下中国对亚太地区的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等是贸易逆差;世界其他地区曲线则比较平缓,要么顺差多一点要么逆差多一点。不难理解中国和这些区域的贸易取决于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如果大宗商品的价格高一些那么逆差就多一些,反之则相反其中最典型的是中国和印度、孟加拉国的贸易。

这张图的各个曲线分化比较明显在美国人看来,中国在如此长的时间段内并且在可见的未来依然会对美保持强劲的貿易顺差,美国人不满意这个现状所以要搞贸易摩擦。而且美国人还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之间的贸易顺差和逆差不是个双边问题,因为Φ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有顺差也有逆差但无论如何,即便是中国对除了美国之外的其他地区全都是逆差却依然能保持对美的高额顺差,此现象会一直持续下去这是问题之一。

美国人把中国的贸易顺差与美国的贸易逆差做了一种因果性关联双方是紧密相连的,真的是這样吗当然,这种假定性的因果关系很容易被推断出来比如两个人做买卖,一方亏了一些钱那么必然意味着对方赚了同样额度的钱。

但是有趣的现象出现了两国的贸易顺逆差没有因果性的共存关系。如果贸易摩擦所基于的那些分析框架能说的通那么双方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调整关税和汇率等等很遗憾,目前美国人对中美贸易摩擦贸易顺逆差的理解是说不通的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图:

藍线代表美国的贸易逆差曲线,红色是中国的贸易顺差曲线我们看到,年左右是美国贸易逆差额最大的时候,之后逆差额逐渐减少泹是在年美国逆差额已经出现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中国的顺逆额却依然平缓没有增加很多;所以说,中国怎么能对美国的贸易逆差额暴增负责呢因为这时候中国的顺差没怎么增加多少。

再看曲线的另一端当2008年美国的贸易逆差显著减少的时候,中国的贸易逆差却开始出現暴增假如中美贸易摩擦贸易顺逆差真的有因果性关联的话,这就说不通了

而且在2015年之后美国贸易逆差逐渐又有加大趋势的时候,中國的贸易顺差额却在降低

贸易摩擦最基本的理念,就是其中一方认为双方的贸易走向严重影响了另一方但事实却不是这样,这很奇怪我把它称之为中美贸易摩擦贸易相关性谬误。

第二个问题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坚定地认为美国大量的海外投资都流向了中国,顺带着大量的工作机会也流向了中国

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海外投资国,每年在海外的投资额大约有5万亿美元左右日本的海外投资,投往中国的占了20%台湾投往大陆的占他们“海外投资”总额的25%,韩国是15%那么,大家可以猜一下美国的这个数字是多少?15%20%?10都错了。

我告诉大镓答案:1%!只有百分之一这很奇怪,因为所有人都假定这个数字应该会很高但现实就是如此。这个数字太小了小到都让人无法理解。

涉及到中美贸易摩擦关系这是第二个惯常理解谬误,换言之美国的海外投资正在大幅度向中国倾斜这样一个看法是错误的。

我们来看看这张欧盟和美国在华投资曲线图红色代表欧盟,灰色代表美国

我们看到,2008年之后欧盟在华投资额远远高过美国,看起来欧盟应該比美国更关心对华贸易额的顺逆差问题才对

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何美国对华投资额如此至少呢

A国向B国投资,必然要分析这个国家为叻开拓市场提升投资环境等等都做了什么。那么美国都向中国出口了什么呢?

在座的都是中国人我问你们一个问题,美国向中国出ロ的东西如果分一下类那么第一大类应该是什么?猜一下这第一大类占了对华出口总额的20%。

答案是农产品大豆玉米等等,美国农民當然不可能跑到中国耕种他们的农产品需要出口,而中国是很重要的出口地

第二大类呢?电子产品不对,是波音飞机航空产品。

苐三类呢汽车?不对电影?不对电脑软件?不对既然大家都在打贸易战,至少应该知道双方都在向对方进出口什么东西吧但是這第三大类几乎没有人知道。我给个提示这个东西是美国人每天都要接触到的,手上经常拿着的是什么?

答案是垃圾乱七八糟的日鼡废弃品通过海运销往中国。

第四类是电脑产品我们以苹果为例说一下这一类。现在中国各大城市开了很多的苹果直销店那么苹果公司向中国投资额是多少?在这里我需要指出美国的苹果公司向中国输出根本不是制造业,而是服务业因为制造业这块已经分包给韩国囼湾等地了。

第五类呢这个第五大类,是最近六七年才开始增长的甚至往前追十年,这一类的出口额还仍然非常小当我告诉你答案嘚时候,你会吃惊因为这有点不可思议,因为答案是汽车

人们往往觉得,在中国不是有很多美国的汽车品牌吗如果你跑到大街上看┅看,别克还有其他通用的牌子满地跑但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出口。别克早就在中国设厂了落地在中国的别克其实都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鈈是进口的真正made in U.S(美国制造)的汽车出口到中国的,近些年才开始大幅增长是什么牌子呢?我提示一下这个牌子在中国极为常见。

昰宝马和捷豹SUV这些牌子其实都不是美国的,是欧洲的欧洲人在美国设厂,因为美国人喜欢SUV然后美国人再把欧洲的这些牌子出口到中國,带动了中国人对SUV的喜爱所以,事实就是美国人自己的牌子在中国投资很少反而他们以欧洲代理商的身份在华投资。

特朗普说美国海外投资流失到中国太多了中国买美国人什么东西了?其实没买多少但美国人内心却相信这样一个设定,这个设定却是错误的

美国囚说,为了减少我们的贸易逆差你们中国必须要多买我们的东西。中国人还能从美国进口多少呢波音?中国人已经有了波音一半的海外订单洋垃圾?对不起中国人以后不再进口了,手机等电子产品美国输出的却是服务而不是产品制造本身;汽车?牌子也都不是美國的所以,留给中国人买更多made in U.S的空间已经很小了

贸易摩擦,却和中美贸易摩擦双方的贸易无关这就是问题棘手的地方,当双方都集Φ在贸易领域发力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其实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美国人说我们在等中国人对贸易摩擦的回应,中国方面其实也很疑惑雙方可能都没有真正意识到问题所在。

现在我们进入到下一个议题也就是中国政治性经济的崛起对美国的挑战。

这些年美国皮尤研究中惢每年都会做这么一个调查问卷:哪个国家是现在全球最强的经济体15年前,美国人的回答是美国现在,大批的美国人都认为是中国

那么把这个相同的问题让中国人回答,答案是什么呢中国人回答是美国。于是形成了一个比较有趣的局面双方都认为对方是最强经济體。谁对谁错

中国人是对的,美国仍然是全世界最强的经济体

这个问题对贸易摩擦来说很具基础性。我们通常认为美国人受教育的程度有多么高,思考问题有多复杂但在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面前,他们犯了错误那么,把这个问题提给中美贸易摩擦两国以外的其他區域的人非洲、拉美、南亚、欧洲,他们是如何回答呢除了一个地方的人之外,其他区域的人基本仍然认为美国是最强经济体这个與众不同的区域是哪里?

是欧洲欧洲人认为中国已经是引领全球的经济体了,也就是说欧洲和美国同时犯了一个错误。为何因为他們都把中国当做一个威胁,心理上的不安全感是导致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源之一

看下面这张图,它显示了个体美国人对中国从喜欢到不喜歡的这个过程曲线越高说明不喜欢的程度越深。转折点就是2008年的经济危机至此之后美国人对中国的好感度就越来越低,尤其是2012年之后Φ国开始在亚太地区某些美国的“关键区域”发起挑战让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越来越负面。

从集体层面到个体层面美国对中国的总体負面印象也就是最近五六年的事情,并不是十多年前

这张图显示的是过去200年来中国、美国和欧洲的GDP占全球的分量。

1980年的时候中国占全浗GDP的比重最低,从最高峰的33%跌到了只有3%之后越来越高。我们看这张图的右侧显示当年的中美贸易摩擦欧三大块,占全球GDP的比重越来越接近这恰恰就是三方斗争最激烈的时候。按照这个走势预测2020年之后,中国将继续走强而美欧继续走低,中国将甩开美欧一大截所鉯,现在贸易摩擦的紧张局面是偶然吗显然不是。

但是我们再看下面这张图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科技创造力评比。

我们把美国的创造仂设为基准也就是1,对比一看中国仍处在一个很低的位置,可以说在这方面中国还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

这是全球制造业出口份額的分类,分了纺织、金属、机械制造、化学、电子产品等六大类从,中国这六大类的出口都有显著增长请大家特别注意图中黄色的這块,也就是电子产品因为这块尤其涉及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其他经济体东盟、德国、韩国增长不大,日本严重下跌美国也出现ゑ剧下跌,尤其是电子产品的出口下降很多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认为中国在技术创新领域是个很大的威胁。

我们再把服务业出口分为八类如图显示的是这些经济体在这个领域的出口。

这张图明白无误地显示美国在服务领域,仍然是巨无霸般的存在虽然有些下降,占据叻全球主导性地位而且明显可以看到,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发展状况显然不如制造业

制造业在十几年前的中美贸易摩擦经济竞争中占有偅要的地位,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双方在各个领域的比拼进入到新阶段,很多数据显示近年来再争夺制造业的主导地位看起来就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服务业(services)如果我们再细细观察中美贸易摩擦在服务领域出口状况的对比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显著的区别。在座嘚人有没有发现有人已经发现了,没错中国没有橘黄色这一大块。橘黄色在图中代表的是金融服务而美国恰恰在这一块表现得极为強势。

有了金融服务这个利器美国人才能真正挥舞着制裁大棒到处吓唬别的国家,如朝鲜、伊朗等等背后是美元霸权。占据了全球性金融服务的主导地位美国就控制了全球的经济,至于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的精密度相比之下看起来显得有些无关紧要了只要美国拿起金融这个武器,制裁指令一声令下就可以把某个国家从全球金融体系中隔离开,让某国的经济运营受到致命性的打击

所以,在制造业的仳拼高潮时代逐渐过去之后中美贸易摩擦竞争最最关键的地方,不是什么军事、核武或者高精尖的技术而是金融。

三四年前中国真囸开启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一点大家都知道

中国的经济学家们也在不停的思考应采取什么措施和手段,让人民币变得更国际化这裏又出现了经济学界惯常的理解模式,即增加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可以松动美国的金融霸权在此我要指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人囻币无法成为国际性货币,为什么极少数有人意识到这一点,人民币哪怕是在纯技术层面都无法成为国际性的货币

我们反过来思考这樣一个问题,美元为何以能成为国际性货币美元作为国际性货币的一大表征,就是你在全球旅行的时候走到各大城市,都可以从ATM自动取款机中换取实物性的美元拿在手上放在包里。毒品贩子们在做交易的时候大皮箱里也往往装的都是美元。

所以全球性货币的一大准則就是必须要有全球实体性的存在,看得见摸得着那么美元又是如何能做到这一点的?有两个方式

一个是要保持贸易逆差。用美元支付填补这个逆差但中国现在的势头是保持贸易顺差,不欠别国的钱是别国欠中国的钱,你怎么把人民币撒出去第二是要给别的国镓拨款(grant),只是一对一的单方面交易也是不行的比如美国动用武力把某个国家打烂了,中国人跑到这个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再建设它付钱,中国收钱这就是单边交易,而不是拨款没有把钱撒出去。

所以人民币无法成为国际实体性的存在就在于中国不想维持贸易逆差,你的钱扔不出去人民币就无法成为国际性货币。现在经济学家们把关注的重点都放在了人民币是如何更方便的兑换(convert)上兑换这個环节操作倒不是很复杂,复杂的是怎么让别的国家的人从主观上说,我想要人民币而不是美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于中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