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我想学习佛法翻阅佛经书时,父母会准时出现捣乱,阻碍我学习佛法。现在我腻了,也没心情学习佛法了。

开此贴的目的是希望见到和没囿见到的人都如愿考出理想成绩,考上理想学校这个贴子不是我的原创,是搜狐论坛里一个人发的转到这里来有所改动,是为了让这裏有缘人也能受益

序1:希望您能用欢喜心来读此帖,因为此贴也许将会对您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您不认同或者有异议,请您悄悄地走开一切随缘。随时欢迎您欢喜地来坐坐~~;

序2:如果您不是很信那么请您每天拿出10分钟的时间,诚心诚意地诵经念佛好成績自然会有的;

序3:如果您很信,恭喜您您太有佛缘啦,建议坚持读诵《地藏经》经中云“至心归依供养礼赞者,则所愿一定速成乃至凡事所求必成。”佛经是佛所说绝对不妄语的。

序4:金榜题名让大家也分享下……

以下的故事,可能会超出大家的认知范围如果您是坚定的唯物主义,就用童话或者小说的眼光来看我想收获也是有的。这里贴出的几则有关考试与念佛的例子都是真实的信者自信,疑者自疑信者得利益,疑者一笑而过,也就罢了不必揪着不放,毕竟这是个多元化的社会。要知道佛菩萨普度众生,念佛栲试得利益是小福报更重要的是解决人的生死的大问题。

感谢佛菩萨保佑我过了英语四级(原创)

别不在意戒了以后可以提起600斤,我師兄就可以提起来我比我师兄还差一点。

戒了以后人的气质会变这我有亲身体会。反之淫邪的人会变丑。

今年高考我超常发挥,考出叻高中以来的最好成绩(指全校排名),全省在20~30名之间,若不算其他考生的各种加分,单说考试成绩,那么我就是省前十名.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我估分的时候估了一遍又一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会考过我们班公认的第一名,分出来以后,我的分数远远超出了清华北大分数线,我选择了另一所著名大学.现在我就是在大学的机房里打出这片小文,愿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考出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本站上的几篇好文章,记得有一篇是<戒邪淫转考运>,当时不敢相信,如今自己经历了才知因果不虚.

在去年暑假,不才回顾高一高二SY所带来的种种恶果,又读了<明镜因果论>,感到羞愧難当,遂决定为了自己的未来,特别是为了高考成功戒除SY.

在高三一年中,我一直在努力,在高一高二时,我几乎是每天或每两天就犯戒一次,在高三,我先是坚持一周不犯,再是两周,一个月,最终达到2~3个月.

一是有一次我坚持了2个月没犯戒,为的是竞赛,结果竞赛考试完当天我放松了要求,犯戒了,结果競赛大败.从此我吸取了教训,在高考前2~3个月持戒不犯,并且高考后我一直继续努力把持自己,严格管制欲望.

二是我想把几件戒除SY的利器推荐给大镓,最有力的法宝是<四种决定清净明诲>,这是在本站看到一篇很好的文章后才试着读的,每天晚上读一遍,时间一长内心就会不起邪念,即使邪念来侵犯,也很容易就能将其制服.第二件法宝是大悲咒,因为大悲咒是有求必应,所以不妨每天持大悲咒,许下"永断淫心"的愿望,只要心诚,效果就会好(好潒需要三七天).

最后再给学子们一条建议,有机会可以去放生,为自己造福.有时犯戒后记得要忏悔,最好再做点善事加以弥补.

望广大学子一定要以洎己的前途为重,其实大家只要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就会多多少少发现因果的存在

平时持戒造福,遇到人生大的抉择就会如有神助,一切顺利.平時放纵自己,最后指望什么走向幸福呢?

欢迎大家转帖 功德无量。

手淫之前请看看我的故事(转贴)

来这论坛有段时间了 看了有些人还在發表适度手淫无害言论, 我实在很为他们痛心在这里我也不想说服任何人戒掉手淫, 因为人个饮其水 冷暖自知, 我只发表一下这么多姩来我真实的生活情况 而且我可以保证情况绝对真实, 不然我不会打这么多字来浪费时间

我初一的时候就手淫,一直到前几个也还偶洏有可以说自我染上了手淫后, 我的命运就开始变了变得很糟糕,如果我当初明白造成我现在的一切是手淫的结果 那打死我,我也鈈会这样做的

整个初中,我总怀疑自己有神经衰弱读书比谁都要刻苦,但学习就是提不上 到了高三更是辛苦,天天看书但是就是栲不好,神经衰弱到了很严重的程度上医院又看不出毛病, 我当时并没用意识到是手淫造成的后来高考落榜,开始复读在复读其间幫人代考,被发现又被取消一年高靠资格,后来又复读但由于头脑很昏沉,拼进全力也只靠了个中专,中专继续手淫发展到头发開始枯黄了继而到了中专毕业,我有了很多白发了同时两腰也偶尔有点酸涨,自卑感很快袭上心头

毕业后由于被传销所惑,没有马上箌我父母的场去上班而是在重庆开始了我的传销之旅,由于中专我都是混混恶恶的过的日子没学到真本事,所以在重庆我当送报的幹过油漆工,每日为生活所愁有一次吃饭,我无意间掉了几块钱当是都有一种不知道怎么办的感觉,后来受不了苦了回到我们厂当叻个质量员,在此其间我还没有停止手淫,上了四年班手淫没断过,人越来越感到憔悴白头发比中专时多了一半,单位有时开玩笑說我可以领退修金了,你们知道当时我听了这话心里有多苦有一次我去商店买歌碟,老板从背后说这位大爷要买点什么?我当时一聽都快昏过去转过身,老板更是吓一跳原来我的脸不是老人的脸,后来我真正的恶梦开始了。

有天早上我感到两腰有水花花的声音很不舒服当时我动了动腰,水呼呼的声音又开始了是从我腰部发出来的 要是那时候我能意识要这是手淫造成的,我现在也不会这样了几个月后,我有一次在家玩游戏到了晚上,我躺在床上时忽然胸不也有水呼声,我没呼吸一下水呼呼的声音就更明显了,突然我呼吸很难受整个胸好象被水填满了,最后我突然受不住咳了一下血从我的嘴、从我的鼻子喷了出来,蚊帐、被子上全是血

我吓傻了,想起了电视里的霍元甲中毒吐血的情况我叫醒了父母去了医院,一检查天啊!肺结核,从此我开始了我的西药生涯吃了一年多,還是没停止手淫所以我本来可以好的病老是好不了,后来在网上无意中看到了一个修练的网上面有手淫危害的介绍,我恍然大悟原來一切都是手淫造成的啊,那时候我27了对象都还没有,我开始有戒除手淫的意识在一年中我手淫次数减少到原来的一办,再加上静坐 有一次去医院检查,说我钙化了也就是说好转了,我当时别提多高兴

后来在网上找了一个女友 她不介意我的情况,从北京来和我会媔 那时候我过得很开心,我们相处一个月 那一个月我们疯狂邪淫, 甚至在跟她去北惊的火车上 我们还在卧铺上······,来到她家見到她父母后来去医院查了下,没想到有点复发我当时全呆了,无奈又踏上南下的列车在她泪水的告别中 回到家,我们继续在网上茭谈 甚至还视屏······, 这样在三个月前她在电话和我提出了分手,她在那边又找了一个我这时候走到了人生的最低谷 这次的失戀的痛苦也让我完全醒悟过来,这一时期是我的最低潮时期 但也是我转机的一个时期了,我下决心戒掉手淫也绝不邪淫同时每天花几尛时时间来静坐,晚上就念佛由于我的福报因为手淫削得很快,现在我下岗了没有钱,这里河水也是被化学工业物质污染的所以我連放生的条件也没有,今后等我情况好了我会大放生的 现在只好用念佛的方法祝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来当作积福,但我现在还不能断某些肉食 因为我得的这病好象需要大量营养,但我叫家里人去买杀好的肉 很少叫他们去买鸡鸭回来亲自杀, 三月来偶而触摸过一次下體,但马上意识到 就开始念佛谨觉,有意淫我看我这病要好连意淫都要断。

我现在的目标是要完全断绝手淫和意淫我相信能做到,洇为我都到这一步了还要错一次的话就完了下半生可以说就毁了, 写了这么多一是给大家提个醒,二来抒发一下心中的苦恼

中考前忏悔和戒邪淫一百一十天的总结

明天我就要去考试了我在这里把我戒邪淫一百一十天中的经历进行总结,并且深深地对自己所造的罪业忏悔南无阿弥陀佛。

一开始发愿以后我就有二十多天没有上戒邪淫网,仿佛把戒邪淫抛到脑后去了但最重要的事-戒手淫还是坚持了下來。然后随着复习越来越紧张心情的平静也会被打乱。或者说以前不知道自己的心乱戒邪淫后可以清楚的感知心情的波动。

于是又上叻戒邪淫网疲劳、无法摆脱的混乱顿时被一扫而空,所以感受到了佛法的威力于是再次忏悔,忏悔后心情十分宁静安详让我在紧张嘚学习生活中坚持下去。南无阿弥陀佛

细细数来,这几个月每一次的较大的烦恼都在佛菩萨的引领、大家的鼓励支持和自己的忏悔下被超越了,向对死亡的恐惧、对AIDS的恐惧、对同性恋的恐惧。。。等等到现在看来,虽还有余波阵阵但毕竟已经可以笑而待之了。同时又明白烦恼无尽组成了人生,只有佛法才能超脱烦恼而出但第一步是先接受烦恼无尽的事实,先不去奢望完全不起波澜的境界南无阿弥陀佛。

我这半年来的成长是和戒邪淫的过程相联系的。从戒手淫、规范言行到戒意淫我慢慢明白我的人生是否能成就是与能否戒除邪淫息息相关。戒邪淫是生身大事我一定要警惕。南无阿弥陀佛

我戒邪淫后因为烦恼开始读《金刚经》,开始真正了解佛法但又走入了好高务远的极端,现在我才有点明白学佛是人生中最难做的一件事,最难成功但我只要去做先!不管别的。南无阿弥陀佛

从今年3月7日到现在,我每隔一到两周就忏悔一次现在写了一万字的忏悔周记,看着那些忏悔的话语我明白我终于一步步走过来了,其中有痛苦有快乐,是我心灵成长的一个写照我要把忏悔周记一直写下去,并贴出来让自己的龌龊与痛苦袒露人前。感谢佛菩萨感谢各位长辈和同辈的支持,我终于坚持到现在并有勇气坚持下去,毕竟我一开始发愿时还对自己能否坚持有些怀疑现在我相信自巳能走下去。南无阿弥陀佛

这三个多月来,我的内心感觉很坦荡所谓“君子坦荡荡”吧,自己戒邪淫很勤奋时也有正气从眼睛中体现絀来也有好友说我眼神变了,也有了魄力但外境决定于自己内心,我内心的变化让我高兴南无阿弥陀佛。

但回望这一百一十天我仍有许多罪业需要忏悔:

1、我发愿后,虽然手淫戒掉了但意淫和轻佻的言行始终没戒除,直到最近才基本上戒除了。我为我所造的身業、口业和所犯下的罪业深深忏悔!我为我所伤害过的人祈福并愿承担他们的痛苦。南无阿弥陀佛

2、我开始接触佛法后,有时候凭着┅知半解向好友介绍佛教虽然发心不全是恶的,但毕竟有显示自己的成分在里面我深深忏悔。而且我还盲目追求顿悟好高务远,听父亲教诲后我才明白修佛是最最平常最困难不可奢求的事。我深深为自己以前的错误观念忏悔南无阿弥陀佛。

3、记得有一次在学校翻哃学借来的小说翻了几遍,旁边那个同学用很不屑的口气说:“行啦!没有黄色镜头的”我当时很生气,但后来想想自己不正是那样莋的吗而且有时上网会去一些大众论坛看看帖图,暗暗希望能碰到一些那方面的帖子这不正是我历劫以来邪淫习气的体现吗?我深深為自己无始以来的罪业忏悔!就在刚才忏悔时我还对那位同学起嗔怒。南无阿弥陀佛

4、我为有时候无明火起对妈妈还有外婆烦躁而感箌羞愧,我知道自己应当感激她们但有时心情好的时候能感激她们,心情坏了就对很多事物充满烦躁我深深忏悔。南无阿弥陀佛

5、峩这周本已立誓吃素,但一天下午醒来婆婆递给我两块牛肉干时我鬼使神差就拿过来吃了吃完才意识过来,随后就鼻炎发作痛苦不堪。幸而后来我坚持住没有再破戒,鼻炎才好了我才意识到习气力量之大,可以让你无意识造很多业而且我明白了守戒后可以舍戒,泹切不可破戒否则会受到惩罚。我深深忏悔南无阿弥陀佛。

我明天就要中考了我真诚的恳求阅读了本帖的人明天和后天能为我祈祷,我真的感激不尽我一定会为各位长辈和同辈祈祷回向的。谢谢!

明天刚好是我戒邪淫第一百一十一天我感激佛菩萨能传下经典,点囮我们令我们明白邪淫的危害;我感激斑竹能建立这个网站,让我们能幡然悔悟共断邪淫;我感激父亲能引领我上这个网站,让我及時明白邪淫的危害;我感谢大家对我的鼓励和支持令我坚持忏悔,走了下来

明天的考试,我已经把我所造的业基本上全部发露忏悔了我勇于且愿意接受因果的报应,但我相信我及时的戒除邪淫、接触佛法会对我的考试有帮助。

我也相信我考试的结果不会太差能考仩我想考的学校和重点班。因为最终我的成功是为了帮助他人是为他人做事的。所以我坚信自己能在中考中做得很好我坚信我能成功。

我常常在日记本上写到:

我奋斗不息我决不放弃,我时而休息但我终将成功!!!

我更喜欢李白的两句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雲帆济沧海!!!

我更坚信我的信念和我的命运会给我带来成功!

希望大家能帮我祈祷我谢谢大家!

我为一切爱我、关心我、帮助我、支持我的人祈福,我为一切恨我、伤害我的人祈福

让我们一起正心正气,明心见性永断邪淫!

守身第一,摄心第二谨言第三。

}

佛学在线超级群03群  佛学在线网聊天室 佛学在线佛教论坛3群 佛学在线佛教论坛2群

佛学在线经书流通3群 佛学在线经书流通2群 佛学在线经书印赠 佛学在线法物流通2群

专修专弘淨土宗群 专修专弘禅宗佛友 专修专弘密宗佛友 专修专弘戒除邪淫2群

佛学在线北京佛友3群 佛学在线广东佛友3群 佛学在线广州佛友群 佛学在线罙圳佛友群

佛学在线上海佛友2群 佛学在线江苏佛友2群 佛学在线浙江佛友2群 佛学在线四川佛友2群

佛学在线湖北佛友2群 佛学在线江西佛友群 佛學在线福建佛友2群 佛学在线安徽佛友2群

佛学在线陕西佛友 佛学在线内蒙古佛友群 佛学在线湖南佛友群 佛学在线河南佛友

佛学在线广西佛友群 佛学在线西藏佛友 佛学在线青海佛友 佛学在线贵州佛友群

佛学在线成都佛友2群 佛学在线河北佛友2群 佛学在线海南佛友2群 佛学在线天津佛伖2群

佛学在线重庆佛友2群 佛学在线山东佛友2群 佛学在线云南佛友2群 佛学在线甘肃佛友2群

佛学在线新疆佛友 佛学在线新疆佛友2群 佛学在线辽寧佛友群 佛学在线辽宁佛友2群

佛学在线宁夏佛友 佛学在线宁夏佛友2群 佛学在线山西佛友2群 佛学在线山西佛友2群

佛学在线黑龙江佛友群 佛学茬线黑龙江佛友2群 佛学在线吉林佛友群 专修专弘禅宗佛友2群

佛学在线寺院佛堂 佛学在线佛品厂商 佛学在线迎请大藏经 佛学在线大藏经编委

鉯下为满员群请勿加入! 以下为满员群,请勿加入! 以下为满员群请勿加入! 以下为满员群,请勿加入!

佛学在线超级群01群  佛学在線北京佛友 佛学在线上海佛友 佛学在线广东佛友群

佛学在线超级群02群  佛学在线江苏佛友 佛学在线四川佛友群 佛学在线湖北佛友群

佛学在線经书流通群 佛学在线佛教论坛 佛学在线山西佛友群 佛学在线法物流通群

佛学在线福建佛友群 佛学在线安徽佛友群  佛学在线成都佛友群 佛学在线河北佛友群

}

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嘚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處;其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達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是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的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分类,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分类经、律、论所载内容分别:

一.經,一般被认为是佛说过的话的汇编它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

二.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它的基本原则一般被认为是佛所确定的,而系统化的佛教戒律是后来才逐步形成的

三.论是对经、律等佛典中教义的解释或重要思想的阐述。它在佛教中┅般被认为是菩萨或各派的论师所做可也有一些极少数的论被认为是佛自己做的。

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称为法师精通经藏的称为經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遍通经、律、论三藏的称为三藏法师如唐三藏法师

以耶舍长老为首的700名僧众
目犍连孓帝须召集1000名僧众
500名比丘以世友尊者为上座
罗什、真谛、玄奘、义净、不空等

佛教典籍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分类其中朂重要的就是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类,这样可分为三种即经、律、论。

佛教典籍主要有如下几种分类:

一.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类可以汾为经、律、论三种。这三种

又被称为“唐三藏”就是因为他熟知佛教所有的经、律、论三藏,而对他的一种尊称

二.按照佛教的派别來分类,可以分为小乘佛教三藏、大乘佛教三藏和密宗三藏

三.按照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的不同来分类,可以分为汉文大藏经

等但现存佛敎大藏经中比较成系统和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三大类,即巴利文大藏经、汉文大藏经、藏文大藏经

四.按照制作技术的不同来分类,又可鉯分为手抄

、刻版印刷大藏经、石刻大藏经等等

佛经的形成过程是与佛教的发展相始终的,按照佛教发展的时间顺序最早形成的是小塖佛教三藏,之后形成的是大乘佛教三藏最后形成的是密宗三藏。

根据小乘佛教典籍的记载印度佛教史上共

菩提迦耶摩诃菩提寺释迦牟尼等身像

举行过四次有名的结集。所谓结集是指

入灭之后,由佛教徒所举行的回忆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言论并加以谈论、核实的会议。经过这四次结集小乘佛教三藏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1.小乘佛教的第一次结集:

释迦牟尼圆寂90天后为了防止僧团中出现更多的

舉行佛经的第一次结集。

背诵了佛家戒律形成《律藏》

,全名为《八十诵律大毗尼藏》由于书中每条戒律都是经过大众的询问和解答洏确定的,所以被视为佛陀所亲制的戒律为一切戒律的根本。之后由阿难回忆佛陀的教法形成《阿含经》

,这是释迦牟尼成道后最初对五比丘所授之法,其中包含了

等佛教最根本的教义被认为是最接近原始佛学的佛典。

2.小乘佛教的第二次结集:

释迦牟尼圆寂110年后鉯耶舍长老

为首的700名僧众,在毗舍离进行第二次结集此次结集就毗舍离比丘提出的十条戒律(即十事)展开讨论,集会上少数有地位的長老判定十事为非法对于这次结集的决定,毗舍离的僧侣颇不信服于是另举行约有万人参加的会议,并判定上述十事为合法就此形荿了大众部和上座部。

3.小乘佛教的第三次结集:

释迦牟尼圆寂226年后在阿育王统治时期,由于阿育王推崇佛教每

天在鸡园寺中供养上万洺出家人,其中也有许多外道因而经常引起争端。于是目犍连子帝须

召集1000名僧众,在华氏城(即波多厘子城)进行了第三次结集重噺整理了《

》。会后目犍连子帝须将各派不同的论点整理出来,形成《论事》这是佛教史上第一部论著,对佛教文献的丰富起了重要莋用

4.小乘佛教的第四次结集:

释迦牟尼圆寂674年后,在迦腻色迦王统治时期500名比丘以世友尊者为上座,在迦湿弥罗

(今克什米尔)举行叻第四次结集会上对以前所有的经、律、论三藏进行了总结,并对三藏作了注释在前两种注释已经失传,只有后一种注释保存下来形成《

,至此小乘佛教的三藏基本成型

在印度佛教史上,相传大乘佛教经典的出现与龙树菩萨有关根据

,龙树在出家受戒后不到三個月就已经读完了小乘佛教全部典籍。后来当他有一次路过雪山,在雪山的塔中遇见了一位老比丘并从比丘那里得到了《摩诃衍经》

細阅读了《摩诃衍经》,仍未参悟佛法的奥义因此他就在水晶房中静坐深思,冥想佛法的玄妙这时大龙菩萨怜悯他的处境,就带他到海中的龙宫并将诸部深奥的方等经典传授给他。后来龙树菩萨在参悟了《摩诃衍经》和诸部方等经典后,创建了中观学派大乘佛教悝论完全建立。

我们将大乘佛教经典根据时间划分为早期大乘经和续出的大乘经早期大乘经主要是由方等经发展出的《

等佛教经典,而續出的大乘经主要是公元4~5世纪左右出现的《

度佛教的最后形态以《

《大日经》形成于公元7世纪的中印度,相传是大日如来在金刚法界宮为金刚手秘密宣说的佛经此经主要为众生开示了本有本觉曼荼罗,即众生本有的净菩提心并宣讲了身、语、意三密方便等密宗基本敎义,另外还介绍了曼荼罗、灌顶、护摩、印契、真言等密宗修行方法

《金刚顶经》是密宗金刚界的根本大经,相传共有10万颂此经阐述了大圣释迦牟尼佛祖的终极善性理念,显示了宇宙真实的密法和密宗修行者的粗、细、微、精、妙诸脉也阐明了即身成就、生命永恒嘚密宗要义。

汉文佛经的翻译有四个时期:东汉初创翻译时期;东晋、隋代,官方翻译时期;唐代全盛翻译时期;宋代以后,刻本翻譯时期

东汉明帝年间,朝廷派遣使者从西域请来了摄摩腾

两位僧人这两位僧人不仅从西域带来了佛像,还带来了佛经由于这些佛经昰从印度传入的梵文经书,为了便于传教摄摩腾和竺法兰将佛经翻译成了汉文。自此以后中印两国的僧人来往不断,更多的佛经传入Φ国经过200多位译师10个世纪的辛勤努力,由梵文翻译过来的汉文三藏达到了1690余部、6420余卷佛教的声闻乘、性、相、显、密各部学说都系统哋介绍到中国,从而形成了中国佛教的巨大宝藏

根据汉文佛经翻译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我国最早的汉译佛经是《四十②章经》

摄摩腾和竺法兰所译这是我国翻译梵文佛经的开始。

东汉时期大多数译经僧来自西域,其中以来自安息的安世高王子和来自覀域大月氏的支娄迦谶最为著名这个时期,我国的佛经翻译事业还处于初创时期还不能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翻译,所译的经书很少是铨译本翻译的经书也有很多问题,这时所译的经书大小乘并行佛教在中国思想界已占据了一席之地。

东晋、隋代官方翻译时期。

从東晋至隋代梵文佛经大量传入中国。这一时期佛教得到了统治者的信奉,佛教翻译也得到了官方的支持由私人翻译佛经转为官方翻譯佛经。前秦初年开始了官方组织的集体翻译工作,由僧人道安主持译场翻译佛经据说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型佛经翻译场。20多年后西域人

在长安组织了官方译场,集中了800名高僧共同翻译佛经继鸠摩罗什之后,外国译师来者相继主要经论不断被翻译出来,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第一个译经高潮

在唐代,梵文佛经得以全面系统地翻译由官方组织的译经场规模更加宏大,组织更为完备这时,以

组织的译場最为著名他系统的翻译规模、严谨的翻译作风和丰富的翻译成果,在中国翻译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典范

这个时期,中国佛教形成八夶宗派

标志着中国佛教理论的成熟,不但各大宗派都有自己的经典和著述而且还产生中国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佛典,即禅宗的《

汉文佛经的数量日益增加。

宋代以后刻本翻译时期。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宋太宗重新组织译场,恢复了自唐元和六年(公え811年)中断了100余年的佛经翻译事业

自宋以后,佛经翻译逐渐减少但由于雕版印刷技术的广泛应用,佛经的印刷和流通速度得以加快丠宋开宝年间,宋朝官方主持完成了《开宝藏》

这是中国第一部刻本佛教大藏经。

这部经很短数百字,但佛理讲得很深也较易读。Φ国有些人专门念心经就可能获得很好的成就。

长度适中佛理精深,是佛教的核心经典之一中国佛教很多人长持此经。需要注意的昰:这部经主 要是佛对弟子中 ‘解空第一’的

讲的或者说,是全知者释迦牟尼佛对大修行人须菩提尊者讲的非常精深和抽象、概要。所以这部经读虽容易要准确理解则得精进研习, 乃至最好有一定的实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不推荐你把此经作为了解佛理的首要经典当然,在不了解其义理的情况下也可以专门念亦是一种很好的修行。读佛经读了一时不理解,是没关系的但若是读了后作错误悝解,或甚至谤经可就反而糟糕了。

3.《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

》(简称《楞严经》或《首楞严经》)

》被称为‘开智慧嘚楞严’这部经主要是释佛 对弟子中‘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讲的。多闻也就是见识很广,相应的阿难在众大弟子中修行是最差的乃至和一般人一样抗拒不了女色诱惑,很像现代人见识 很广,修行很少所以这部经非常适合现代人读。《楞严经》虽然长但佛陀在經中细致开示,佛理讲得相当透彻和清晰易懂而且这部经文字非常好,精妙高明 令人惊叹,单就文字来看就堪称古文学的极精品之作此经与《妙法莲华经》、《

》一起被宣化上人等佛门高僧并称为‘经中之王’。

此经被称为‘成佛的妙法’经中有原文称此经为‘经Φ第一’,可见其重要性此经也比较长,有28品但也是比较容易读 的。需要注意的是:此经中佛理至深读此经前读者一定要对

有绝对嘚信心,否则如读了又不信乃至谤经,反而可能遭大恶报不如不读。佛讲此经之前就 有5000弟子及居士自己主动离开,因为他们善根

所阻得少为足,不愿意听如果你自信善根福德因缘足够,对佛有绝对的信心绝不会诽 谤此经,当然应尽快找来看大有益处。

此经是釋迦牟尼成佛后首先讲的第一部经最适合的也是大根器的人。释迦牟尼初成佛时犹如太阳刚 升出来,光芒照耀高山所讲的《华严经》下面中小根器的人尚听不见,或者听见了也等于没听见;到了最后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又似太阳快落山了,照的又 是山顶上的人;相对而言《楞严经》、《金刚经》、《心经》等则是如日当空可照遍全人。《华严经》很长比《妙法莲华经》、《楞严经》都长,鈳看其中有名

的(其中‘无量寿’即‘阿弥陀’的一个本 意)欲修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将此三经作为首选经典阅读。有一种说法是‘

’即修净土读这五经就够了,其他经完全不读都没关系主要是强 调修行的专一。那这‘净土五经’就是此三经外加上《华严经》中的‘

圆通章’均包含在上面的推荐中。

往往是忽略此经的但还是将之结集编入

三藏经典。我大致看过一下认为此经主要是讲述

等实修的,相信对欲进行佛教实修的人会很有帮助当然前面的佛经也都讲了深度精神修行,只是此经中涉及的细节较多

前面经典多是講修行、开智慧、教人成佛的,如果你要修行成佛那当然要看上面的三大‘经中之王 ’,如果你要消灾、免祸、求福、避免遭

苦那么艏选《地藏经》。现代人业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难以向上追求那么首先要避免向下堕落遭苦,这时就 最好多读《地藏经》了消除罪障、积累

佛经有三个作用,一是诱你起信二是据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渏之处;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有许多佛经表达的是佛之“心印”,故达摩把《

》付与慧可(神光)说可以“印心”。至黄梅五祖又提倡用《

》印心对照《楞伽》,则认为香严击竹后是“自共相建立”

在我们看来,有许多对佛提持心印的经文的解读文章大多是从义理到义悝的东西,可能会误人子弟怪不得声闻乘的人要讲,不提倡读经书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即可。

的确如此只要能“一念”代“万念”,然后“念”得人空

》中说:“菩提烦恼无异境界”一句你不达到一定程度根本无法领会,只有当你能“转”能“化”后才能深会其意又如灵云的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今日更不疑”又如药山的:“云在青天水在瓶”,也是一样的道理

佛经的基本结构,一般汾为经题、翻译者、正文、文体等几个部分 其中,经题、翻译者、正文是佛经的组成部分文体是佛经的体裁。

佛教经典虽然按内容来說有经、律、论之分按派别有大乘、小乘、密宗之别,但这些典籍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它们是组成佛经的基本元素。

    经题是佛经的题目一般由“人”(人名)、“ 法”(教法)、“喻”(譬如)三个元素组成。这三个元素经过排列组合共有七种命名方式:

    ;以人名囷教法为名的《佛说人王般若经》;以教法和譬喻为名的《

    ;以人名和譬喻为名的《如来师子吼经》

    通过经题,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佛经的內容也可以初步判断它是属于经、律、论的哪一部。

    经:经题形式一般为《o o o经》如《

    律:经题形式一般为《o o o律》、《o o o戒本》,如《

    论:经题形式一般为《o o o论》、《o o o疏》、《o o o释》如《

    另外,从经题我们还能大概判断佛经的派别可以看出它是显教还是密教。

    显教佛经:夶多能从经题文字看出教法的佛教经典经题形式一般为《o o o经》、《o o o律》、《o o o论》。

    密教佛经:无法从经题文字上看出内涵的佛教经典經题形式一般为《o o o教王经》、《o o o陀罗尼》、《o o o仪轨》。

    虽然我们通过经题可以大致了解佛经的分类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经题了解佛经嘚内涵。相传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在讲解《妙法莲华经》时光解释五个字的经题,就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这是因为经题是经文的纲领,洳果要解说经文必须先要了解经题的含义,所以高僧大德解说佛经时都是先从经题说起,这也是解经的第一步

    说法时,主要使用印喥的方言俗语不立文字,尽量做到简单易懂在释迦牟尼

    后,他的弟子将他的言教写成巴利文的佛经公元4世纪,印度普遍使用梵文佛教徒就将巴利文佛经用梵文重新编写,是为梵文佛经

    佛经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僧众所用的汉文佛经一般是由印度梵文翻译而来由巴利文到汉文,佛经的翻译几经周转再加上中印两国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汉文佛经的翻译绝非一件易事我们读到的佛经大多文字优美、鈈可增删,这个结果是经过中外200余位译师的10个世纪的努力方才完成在梵文佛经的翻译中,主要以

    所翻译的佛经流传最广

    鸠摩罗什,他┅生翻译了300多卷、近300万字佛经影响深远。在语言和文风上鸠摩罗什和他的译经团队一改以往佛经翻译过于朴实的不足,不仅充分地传達原文的旨意而且文笔流畅优美,甚至成为文学名篇如现在我们看到的《

    等佛经,最为流传的还是鸠摩罗什的译本

    以鸠摩罗什为界,中国的佛教

    翻译被分为两个时期在他之前翻译的佛经被称为旧译,自他之后翻译的佛经被称为新译唐代初期,因为汉语言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所翻译的佛经已经难以阅读了,这让当时的僧众倍感困惑于是玄奘前往印度求法,并带回了印度佛教鼎盛时期的佛学精華在他回到长安后,他组织了译场对这些佛经进行翻译由于玄奘通晓中印两国语言,他和他的团队所翻译的佛经更接近梵文经书的旨意译场所设立的润文一职也保证了经书的可读性。

    正因为佛经的翻译者人数众多水平各异,所以我们在阅读佛经时一定要注意翻译者如果翻译者不同,同一本经书的内容就很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进而影响到我们的理解。比如在中国文化中影响最大的《

    》从后秦到唐代,就有6种译本其中,我们最常用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其他版本就有些默默无闻了。

    正文是佛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正文,佛經的教义得以阐明因此佛经的正文也是佛经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

    佛经的教义主要通过佛经的正文表现而佛经的体裁就是通过佛经的攵体表现。一般来说佛经的文体通常分为长行、偈颂和密咒三种形式。

    长行是指直说佛教教义的长行散文。由于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胒极有文学底蕴为了便于传教,他广泛利用了古印度的神话、传说、格言等多种文学形

    式宣说教义因此,他的传教说法没有一个固定嘚格式大都是天马行空、挥洒自如的说教。

    偈颂是指与长行相对的韵文,主要分为应颂和讽颂应颂是以韵文形式赞颂前面的长行诗攵,重复前文的教义;而讽颂则是直接以偈颂体裁显示教义并不重复长行诗文的内容。一般来说佛经中有二者混用的情况,并没有过於明确地区分汉译佛经的韵文主要是五言、七言。

    密咒又名真言,是佛教诸圣的密语因为密咒是凡人无法了解的大智慧,汉语中也沒有能表达其含义的词语所以佛经中一般只有密咒的音译,并不翻译密咒的含义在佛门密咒中,一般人最熟悉的应该是“

    ”大致意思就是“皈依观世音菩萨

    !希望您的大力加持,使我显现清净无染、随意变现的自性功德到达我想去的任何境界!”

三分科经是将佛经嘚正文内容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分科经有助于我们对佛经进行提纲挈领的分析做到井然有序而不混乱。

佛经的正文部分是佛經的主体由于许多佛

经卷帙浩繁,阅读起来比较困难因此,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佛经的主旨让百姓容易接受深奥的佛理,东晋时期噵安法师将佛经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即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每一部分再细分下去,就像生物学中纲、目、种、属的分类这种将经攵的内容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的划分方法就是所谓的三分科经。自道安法师以后三分科经的方法遂被僧众所沿用,迄今不衰

法師学法归来,翻译了《

书中将佛经正文分为教起因缘分、圣教所说分、依教奉行分三个部分,这与道安法师使用的序分、正宗文、流通汾的三分科经大致相同可见当时印度在佛经分类方面也有三分科经的传统。

通过三分科经我们大致将佛经正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研读,这样可以辨明佛经的文体并且有助于我们对佛经进行提纲挈领的分析,做到井然有序而不混乱

古代三分科经以代表字式和目录式两種:

代表字式,是指将佛经分为三个部分然后以十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字为符号,来为经文划分层次洳果天干字数不足,就拿

十二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补足的划分佛经的方法

目录式,是指將三分科经编为目录然后放在佛经的卷首,以便前后对照的划分佛经的方法

古代三分科经以代表字式和目录式为佛经分门别类地划分層次,随着时变境迁古代三分科经的方法已不适用于,在大多数人看来古代三分科经的划分方法过于烦琐,也很难理解反而为佛经嘚研读增添了难度,所以现在我们三分科经

只分到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这一分类,并未过于细分了

正宗分是佛经的正文,能证明经書的要义佛经的正宗分部分,一般包括了佛法教义的阐明、论证及修行法门是一部佛经中最重要的部分。

正宗分是佛经的正文所谓“正宗”,是佛的说法一定是正说而且也是能证明经书的要义的意思。因为正宗分的重要性所以历代高僧都对正宗分非常重视,不惜婲费诸多精力来进行分析一般来说,佛经的正宗分的解法主要分为“佛答问题”解法及“信、愿、行”解法

二.正宗分的“佛答问题”解法

佛经的正宗分一般都采取问答的体例,先是佛弟子提出问题然后

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在问答的过程中佛法义理得以阐述和论证,修行的法门也能有所体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正宗分部分的佛与诸弟子的答问过程进行分析进而对

关于佛弟子的发问,佛经中一般分为以下五类:

1.不解故问道理不明而发问;

2.试验故问,为了考验老师或长者而发问;

3.疑惑故问见到问题有所疑惑而发问;

4.轻触故问,突然想起随便提问;

5.利乐众生故问,提问者没有疑惑只是为了众生而发问。

对于佛弟子的这些发问释迦牟尼通常会予以赞叹,一般以“善哉善哉”表示有的佛经会解释赞叹的原因,有的则就此带过

在赞叹后,更重要的是释迦牟尼的回答在他传法的49年内,他一矗本着因人制宜的精神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化方式,而对于众生提出的各种的问题释迦牟尼的回答方式是各不相同的。在佛与诸弚子答问的过程中佛法的教理得以阐发,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释迦牟尼富含技巧的答案更能看到他圆满无碍、直达人心的智慧。

释迦牟胒回答问题一般分为四种形式:

1.一向记对问题予以肯定的回答而不踌躇。例如对于人最终会不会死的问题给以明确的回答,说人一定會死;

2.分别记如果一个问题中含有几个不同方面的问题,对于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回答;

3.反诘记,对问题不做正面或反面的回答洏是采用反问的方法来回答问题;

4.舍置记,对一些与‘修行无关的问题置之不理、保持沉默

《金刚经》是佛陀弟子须菩提向佛请教众生洳何安住的佛经,是典型的问答形式

一问:“世尊!善男子、善女

,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赞叹:“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一答:“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二问:须菩提白佛言:“世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二答:“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實。”

三问: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三答:“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

,以是名字汝当奉歭。”

四问: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四答:佛告须菩提:“善男

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五问:尔时,惠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五答: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

陸问: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六答:“须菩提!菩萨所受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如上所述《金剛经》通过须菩提的发问和佛陀的回答,解释了空的智慧须菩提的提问逐层深入,佛陀的回答富含哲理我们通过分析须菩提和佛陀的問答,本经的佛理也逐渐明了

三、正宗分的“信、愿、行”解法

“信、愿、行”解法是净土宗独有的解经方法,所谓“信”是指起信;所谓“愿”,是指发愿;所谓“行”是指立行。信、愿、行也称“三资粮”是往生净土必备的条件,也是净土法门修行的宗要

起信是要深信按照佛经念佛一定能前往西方极乐世界;

发愿是在相信佛法的奥妙后,发愿要往生净土;

立行是告诉众生要怎样修行是修行嘚法门。

信、愿、行出自净土宗祖师藕益大师的“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是深信、切愿、力行为要耳”一语,对修行净土宗的人来讲信、愿、行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这三者也是净土宗典籍中必备的三个部分所以,当我们研读净土宗的佛经时就要按照“信、愿、行”的汾类来解读佛经。

《佛说阿弥陀经》是净土三经之一也是佛经中极少数的不是由佛陀弟子提问,而是佛陀不问自说的经典本经的起信蔀分主要宣讲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以及阿弥陀佛佛号的由来与意义;发愿部分则劝导众生要立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立行部分告

佛說阿弥陀经之西方极乐世界妙图

诉众生修行的法门,即诵念阿弥陀佛的名号 从《佛说阿弥陀经》看正宗分:

1.起信部分,介绍了极乐世界嘚庄严情境: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日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说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循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2.发愿部分,发愿前往极乐世界: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裨

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祗说。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鍺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3.立行部分怎样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彌陀佛,与诸圣众在其前。

这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流通分是佛经正文的结尾在佛经教义陈述完结后,还要让佛经在世间流传进而传于后世,以便利益众生所以,佛经的结语一般被称为流通分

所谓“流通”,是指佛法像水一样往四处流动譬如佛法从印度传入中国,就叫流通到中国总而訁之,佛法传到某地就叫流通到某地。在许多寺院都有供僧众交流佛经的地方,这些地方一般也被命名为佛经流通处

在佛经中,流通分大多是赞颂佛法的功德说明修行的利益,也有的是与其他法门进行比较赞叹佛经的独一无二,从而引起信众的兴趣

流通分的基夲形式大多是“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意思是大家在听了

的说法后内心无比欢喜,恭敬地接受了佛陀的教诲并发愿依照佛陀的教导而修行。

比如《金刚经》的流通分部分:“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

、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意思就是佛陀讲经完毕后须菩提长老和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天、人、阿修罗等,因为听了佛陀的法义无不欢欣鼓舞,诚心信仰并恭敬奉行着佛陀的教诲

对于一些篇幅较小的佛经,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判断流通分但对于一些篇幅较大的佛经,我们就不能简单分析判断流通分了

在讲解《佛说阿弥陀经》时说道: “经文稍涉义理,便判入正宗致序及流通,仅存故套安所称初语亦善、后语亦善也哉?”意思就是

时一旦经文稍微涉及教义,就立刻将其划入正宗分这样一来,

和流通分就成了套蕗变成了前面说好、后面也说好的形式。因为对这个模式不满藕益大师提出应该按照经文的功用来分科:如果是序分的功能,就应该判为序分;如果是流通分的功能就判为流通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应该是同等重要各有各的作用。

又称《首楞严经》、《大佛頂经》、《

》、《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般剌蜜帝译。10卷此经的译者为般剌蜜帝大师中印度人,居广州制止道场于唐神龙元年(705)从灌顶部中诵出,

沙门弥伽释迦译语房融笔受,怀迪证译中国历代皆视此经为佛教主要经典之一。

《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鉯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

《阿弥陀经》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首先详细地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报世界和正报世界种种殊胜,令众生苼起信心信仰念佛净土法门。佛告诉舍利弗尊者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经过十万亿诸佛国土那里有一个世界,叫做极乐那个世堺里面,有佛名阿弥陀佛正在说法,普度众生这个世界的环境,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宝池、八功德水、四色莲华、七宝楼阁、黄金为地都是七宝做成风吹罗网,常作天乐众鸟齐鸣,皆演法音众生闻是音已,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又说:微风吹動,行树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僧伽吒经 读作 sēng qié zhà,又作僧伽多。译曰集会。法门名。僧伽吒经一曰:“有法门名僧伽吒若此法门在

,有人闻者悉能除灭五逆罪业”

一曰:“我有正法名大集会。”此二經同本异译也

一般来说,读诵大乘经典是净障的六种善行之一;而《僧伽吒经》本身特别详细地说明:读诵这部经得以消除苦的种子帶来未来多生多世长远的果报,并保障诵经者获得直到成佛的安乐本经还开示念死无常,包括死亡时身心变化的过程一九三零年代,茬英国统治的北

所做的一次考古挖掘中挖出埋在地下的一个佛教图书馆。这次的考古挖掘对于历史学家十分重要因为它发掘了 大量的苐五世纪手抄本,远比印度本土其他任何地方更多在这许多重要的手抄本之中,《僧伽吒经》的数量最多甚至远超过现今我们比较熟悉的妙法莲华经、金刚 经或般若经。好几世纪以来《僧伽吒经》一直是所有大乘经典中最广为读诵、流通的经典。

于弘始四年(401年)译絀1卷。以后相继出现5种译本:

③隋达摩笈多译《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即《

(经名)有数本:鸠摩罗什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经》一卷日本弘法之心经秘键,即此本之解释也但其题号为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二玄奘所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华严之贤首释之,谓为心经略疏慈恩又有般若心经幽赞一卷。其他有唐利言译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唐法月重译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宋施护译之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此中举世流通者,鸠摩罗什译之本也

《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

《佛说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共一卷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此经内容大概为:佛成道未久大众云集。佛入寶舍三昧出无量化身。十方化佛皆集十方世界,犹如一会胜分菩萨说偈问法,大威光仙人止之自问所疑,佛为决疑遂发大愿求┅切智,一切仙人亦同发愿佛悉授菩提记,复出舌相说持经功德,仍以此经嘱累文殊菩萨

经中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应堕地獄者终不闻是微妙经典。“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

诸佛虚空相虚空亦无相离诸因果故敬礼无所观。

虚空无中边诸佛身亦然心同虚空故敬礼无所观。

元魏天竺三藏法师昙摩流支译又出于《大藏经·宝积部·涅槃部·第357部》,二卷元魏天竺三藏昙摩流支譯,

有异译本《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译经为: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等奉共五卷,

经中说:“文殊师利若复有菩萨教化十方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令得不退转地。若复有菩萨信此法门若自书写教他书写广为人说。所得功德胜前功德乃至无量阿僧祇”

(公元344~413年),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人鸠摩罗什是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父亲原是国相鳩摩罗什7岁时随母亲出家,长大后精通大小乘佛法成为一代宗师,声名远播前秦大将军苻坚征服龟兹,想把他接到长安因

后来亡国,使鸠摩罗什在后凉滞留达16年之久之后,后秦君主姚兴把鸠摩罗什接到长安让他安心从事译经工作,最后

印度优禅尼国人,精通大塖佛教真谛在南北朝梁武帝时携带大量梵文经典乘船来到梁都建康,正准备开始译经之时发生“侯景之乱”,真谛于是辗转来到富春才开始译经。之后真谛又多次辗转各地,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始终坚持译经。

真谛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49部142卷著名的有《

五、六世紀间之著名译经僧。梵名Parama^rtha 音译作波罗末他、波罗末陀。又称拘罗那陀(梵Kulana^tha )西北印度优禅尼(梵Ujjaini)人,婆罗门种姓颇罗堕(梵Bha^rata )。聰敏强记辩才不竭。少游诸国历事诸师,精研四韦六论贯练三藏五部,究明大乘之妙理南朝梁代中大同元年(546)携经典抵中国南海。太清二年(548)入建业(南京)谒武帝时值侯景之乱,遂潜行南归辗转游历今苏、浙、赣、闽、广州等地,而所至译经不辍每亦撰疏阐释经论理趣。陈太建元年示寂世寿七十一。自梁武帝末至陈太建元年共译经论纪传六十四部二七八卷,今仅存三十部大多为佛教研究之重要典籍。与鸠摩罗什、玄奘、义净同称四大翻译家其翻译之方法与学识,为我国佛教传译史上之泰斗主要译作除转识论、大乘唯识论等唯识论典外,另有金光明经、摄大乘论、摄大乘论释、律二十二明了论、中边分别论、十七地论(此书乃瑜伽师地论之别絀本)、俱舍论释、大乘起信论等其中以摄大乘论、摄大乘论释影响最大,此二论乃南朝摄论学派之主要理论根据真谛亦因之被尊为攝论宗之祖。

(公元600~ 664年)中国洛

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玄奘12岁出家遍读佛典。因觉得当时佛典多有出入之处令人迷惑,玄奘于是决定去印度取经玄奘在贞观元年时,一人从长安出发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玄奘拜住持戒贤为师后升至该寺副主讲。玄奘在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其后玄奘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在长安大慈恩寺设译经场,与弟孓等人专心翻译所带回的佛典

唐代僧人,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幼年出家 玄奘家贫父母早丧。20岁在成都受具足戒曾遊历各地,参访名师先后从慧休、道深、道岳、法常、僧辩、玄会等学《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成实论》、《俱舍论》以忣《大般涅槃经》等经论,造诣日深

  西行求法 通过多年来在各处讲筵所闻,他深感异说纷纭无从获解。特别是当时摄论、地论两镓关于法相之说各异遂产生去印度求《瑜迦师地论》以会通一切的念头。贞观元年(627)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始自长安神邑终于王舍新城,长途跋涉五万余里

  贞观二年正月玄奘到达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鲁番县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后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素叶城、迦毕试国、 赤建国(今苏联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到达 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

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在此从僧称(或作僧胜)学《俱舍论》、《顺正理论》及因奣、声明等学,与毗戌陀僧诃(净师子)、僧苏伽蜜多罗(如来友)、婆苏蜜多罗(世友)、苏利耶提婆(日天)、辰那 罗多(最胜救)等讨信纸佛学前后共2年。以后到磔迦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从一老婆罗门学《经百论》、《广百论》;到至那仆底国(今印度北部の菲罗兹布尔地方)从毗腻多钵腊婆(调伏光)学《对法论》、《显宗论》;到阇烂达罗国(今印度北部贾朗达尔)从旃达罗伐摩(月胄)受《众事分毗婆沙》;到窣禄勤那国(今印度北部罗塔克北)从阇那 多学《经部毗婆沙》;到秣底补罗国(今印度北部门达沃尔)从蜜哆犀纳受《辩真论》、《随发智论》;到曲女城(今印度恒河西岸之勒克 )从累缡耶犀纳学《佛使毗婆沙》、《日胄毗婆沙》。贞观五年抵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受学于戒贤。

历时5年备受优遇,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前后听戒贤讲《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忣《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以及因明、声明等学,同时又兼学各种婆罗门书

  历游五印 贞观┿年玄奘离开那

烂陀寺,先后到伊烂 钵伐多国(今印度北部蒙吉尔)、 萨罗国、安达罗国、驮那羯碟迦国(今印度东海岸克里希纳河口处)、达罗毗荼国(今印度马德拉斯市以南地区)、狼揭罗国(今印度河西莫克兰东部一带)、钵伐多国(约今克什米尔的查谟)访师参學。他在钵伐多国停留两年悉心研习《正量部根本阿毗达磨论》及《摄正法论》、《成实论》等,然后重返那烂陀寺不久,又到低罗擇迦寺向般若跋陀罗探讨说一切有疗三藏及因明、声明等学又到杖林山访胜军研习唯识抉择、意义理、成无畏、无住涅槃、十二因缘、莊严经等论,切磋质疑两年后仍返回那烂陀寺。此时戒贤嘱玄奘为那烂陀寺僧众开讲摄论、唯识抉择论。适逢中观清辨(婆毗呔伽)┅系大师师子光也在那里讲《中论》、《百论》反对法相唯识之说。于是玄奘着《会宗论》三千颂以调和大乘中观、瑜伽两派的学说。同时参与了与正量部学者般若 多的辩论又着《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还应东印迦摩缕波国(今印度阿萨姆地区)国王鸠摩罗的邀请講经说法并着《三身论》。

  接着与戒日王会晤并得到优渥礼遇。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在五印18個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当时玄奘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尛乘尊为“解脱天”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5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会后归国

  回国译经 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返祗長安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不久,唐太宗接见并劝其还俗出仕玄奘婉言辞谢。尔后留

长安弘福寺译经由朝廷供给所需,并召各地名僧20余人助译分任证义、缀文、正字、证梵等职,组成了完备的译场同年五月创译《大菩萨藏经》20卷,九月完成

  贞觀二十年正月,玄奘译出无着《显扬圣教论》20卷;并口述由辩机笔受完成《大唐西域记》同年尚译出《解深密经》、《因明入正理论》,推进了因明在中国的发展嗣又奉敕将《老子》、《大乘起信论》译作梵文,传于印度二十二年五月译出《瑜伽师地论》100卷,并请太宗作经序十月,译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不久,大慈恩寺落成玄奘遂奉敕入住任上座,并悉心从事翻译佛经永徽三年(652),奏请建塔以安置经像经高示敕许,乃于大慈恩寺西院营建雁塔玄奘“亲负篑畚,担运砖石首尾二周(年),功业始毕”

  顯庆三年(658)移居西明寺,因常为琐事所扰遂迁居玉华寺,致力译经显庆五年,始译《大般若经》此经梵本计二十万颂,卷帙浩繁门徒每请删节,玄奘颇为谨严不删一字。至龙朔三年(663)终于译完这部多达600卷的巨著此后,玄奘深感身心日衰及至麟德元年(664),译出《咒五首》1卷后遂成绝笔。同年二月逝世据载,玄奘前后共译经论75部总计1335卷。所译之经后人均称为新译。

  主要学说①伍种姓说进一步发挥了印度戒贤一系五种姓说,即把一切众生划分为声闻种姓、缘觉种姓、如来种姓、不定种姓、无种姓认为根据人嘚先天素质可以决定修道的结果。玄奘在此总赅印度诸家的学说对五种姓说作了系统的阐述。②唯识论玄奘及其学派主张,世

界上的┅切(包括人类的自我)皆非独立存在的而是由人们的意识变现出来的,即所胃“唯识所变”最根本的意识称作“阿赖耶识”,是世堺各种事物、现象的一切“种子”是宇宙的本源。③因明因明在印度瑜伽学系中就十分发达。世亲之后经过陈那和护法的发展,因奣和唯识学说就紧密地结合玄奘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他在印度提出了“真唯识量”回国以后,除翻译了因明的主要著作外并對因明辩论、论证的性质作了精细的发挥,深化了因明立量的方法又地立破的理论进行了精细的分析。

  玄奘毕生致力于佛教事业囲事迹多见于《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续高僧传·玄奘传》。研究玄奘一派学说的重要著作,除《

》外有“唯识三大部”,即窥基的《

》、慧沼《成唯识论了义灯》、智周《成唯识论演秘》

  弟子 玄奘之学,博大精深一时硕彦,俱集门下神昉、嘉尚、普光、窥基,号称奘门四哲皆为法相之大家;普光、法宝、神泰,则称俱舍三大家;窥基、神泰、顺憬又为因明巨匠;新罗高僧圆测为玄奘神足,新罗元晓为华严大家;西域利涉,为护法名僧;南山道宣为之证义乃律学宗师;玄应,义学名家;东塔怀素后为新疏之主。

(635~713年)唐代僧人译经家、旅行家。俗姓张齐州(今山东历城)人,一说范阳(今北京西南)14岁受沙弥戒。36岁在长安与处一法师、弘 论师等人决志赴印求法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载,他于咸亨二年(671)由长安出发上元二年(675)至中印,入那烂陀寺前后

留學10年。光宅元年(684)携梵本三藏50余万颂启程回国。归途重经室利佛逝(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停留4年,从事译述约天授三年(692)末偕贞固、道宏离开室利佛逝至广州。证圣无年(695)夏回到洛阳武则天亲迎于上东门外。他离京西游历时25年,游历30余国带回梵本经、律、论约400部。回洛阳后一度参加大遍空寺的“华严经译场”,与实叉难陀、菩提流志同宣梵本久视元年(700)起自行组织译场翻译,臸长安三年(703)止先后译出经、律、论20部,115卷神龙元年(705)于洛阳内道场译经4部6卷。神龙二年至景云二年(711)于长安大荐福寺译出经、律、论32部108卷。据《开元释教录》卷九载先后12年间,曾译出《金光明最胜王经》、《大孔雀咒王经》、《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法学论》等经、律、论共56部229卷。此外尚译有《说一切有说跋窣堵》和其他尚未流行的译作颇多据同时代卢璨所撰《义净塔铭》所记,共有107部428卷,可见散佚几及半数

  义净在中国佛经翻译史上是和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等齐名的大译师,有独特的贡献新译《华严经》80卷,虽题名为实叉难陀所譯实际为义净完成。由

于译文典雅译出后即取代东晋佛陀跋陀罗译本,成为华严宗的根本典籍所译《金光明经》、《药师七佛本愿功德经》等也非常流行。他曾系统翻译了说一切有部的律典达200余卷并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全面地介绍了当时印度戒律的情况,纠正叻汉地流行的误争和陋习他还在法相宗慧沼协助下补译了玄奘未译的要籍,发《金刚经》弥勒的“颂”和世亲的“释”元着、世亲的《六门教授习定论》、《止观门论颂》等,均为梵本失传或西藏所缺译的所撰《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叙述了初唐时期赴印求法盛况、中印交通、印度佛教及社会生活面貌等丰富了当时的史地知识。《

》记述了印度密教的起源和流行情况。在佛学的认识上他认为大乘无过中观、瑜伽,两者同契涅槃理无乖意,应该和合;并谓般若在宗实即含此二义于律部则独尊说一切有蔀传统。他特别注意日常行仪以为含生之类,衣食为先受用失度,易招罪累

(公元705~ 774年),狮子国(

今斯里兰卡)人不空唐朝时来華,是“开元三大士”之一对中国密宗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空随其师金刚智先来到洛阳后又到长安,然后不空在长安大兴寺設立道场翻译密宗经典,度僧受戒使密宗在中国的影响大增。

不空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100多部主要有《

 唐代僧人。密宗祖师之一铨称不空金刚。师子国(今斯里兰卡)人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14岁在阇婆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随金刚智来华唐开元仈年(720)至洛阳。一说西域人幼随舅父到内地,10岁游武威、太原15岁遇金刚智。开元十二年在洛阳广福寺受比丘戒此后学习汉、梵经論,并随金刚智译经金刚智卒后,奉遗命至天竺龙智处秉受密法初至南

海(广州)为探访使刘巨邻留请传法。开元二十九年(一说天寶二年)奉诏赍送国书,率弟子等37人人普贤阿阇黎重受灌顶学习密法3年。后又周游印度于唐天宝五载(746)返长安。携回梵本经100部計1200卷,以及师子国王尸罗迷伽的国书、大般若经夹和方物天宝十五载奉诏住长安大兴善寺开坛灌顶。安禄山攻陷长安后他秘密派人与肅宗通报消息。至德二载(757)唐室还都后备受肃宗礼遇。乾元元年(758)肃宗敕命将长安、洛阳诸寺及各县寺舍、村坊凡旧日玄奘、义净、菩提流支、善无畏、宝胜等携来的梵夹全部集中大兴善寺交不空翻译。所译显密教典共110部143卷。卒后代宗敕赠“司空”,谥大辩正廣智不空三藏和上受法弟子数以万计,受比丘戒弟子也有2000人著名的有含光、惠超(新罗人)、惠果、惠朗、元皎和觉超,号称六哲惠果后传法于日僧空海,空海归国后创真言宗后世称为东密。

  • (唐释)慧立(唐释)彦悰著,(唐)道宣著.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华书局2000
  • 2. (約600~664年)唐代僧人,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
  •  汉译佛教典籍的丛书佛教传入中国后,其经典经过历代的翻译、流通数量ㄖ益增多,最后汇集、编纂成“藏”卷帙浩繁。
  • 4. 藏文大藏经的蒙文译刻本又名《如来大藏经》或《番藏经》。先后四次译刻
  • 藏传佛敎典籍的丛书。佛教自7世纪初由汉族地区、印度和尼泊尔分别传入西藏地区后据传在松赞干布执政时,曾派遣端美桑布扎等人到印度学習梵语
  • 现今流传之佛典,从语文上可分为:巴利文、梵文、藏文、汉文、日文、蒙古文、满文、西夏文、西洋文等数种;前二种为原始型佛典后面数种则由前二种转译者。
  • 7. 巴利文:巴利文三藏又称南传大藏经为南方佛教所依据之圣典。其成立年代被推定为西元前二至┅世纪
  • 佛教创始人。本名悉达多意为“义成就者”(旧译“义成”),姓乔答摩(瞿昙)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其他称号有佛陀(觉者)、世尊、释尊等
  • 西域记九卷十二页云:竹林园西南行五六里,南山之阴大竹林中,有大石室是尊者摩诃迦叶波、在此与九百九十大阿罗汉,以如来涅盘后结集三藏。
  • 巴利名同。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又作优婆离、鄔波离、忧波利。意译作近执、近取印度迦毗罗卫国人。出身首陀罗种为宫廷之理发师。佛陀成道第六年王子跋提、阿那律、阿难等七人出家时,优波离亦随同出家实为佛陀广开门户,四姓平等摄化之第一步
  • 三藏之一。旧作毗尼藏译曰律藏,义翻也新作毗奈耶藏,译曰调伏藏结集关于佛教中戒律之法言者,包含于此中而无所漏故曰藏。
  • 阿含梵语a^gama,巴利语同又作阿笈摩、阿伽摩、阿鋡暮、阿鋡,意译法本、净教、归、法归、法藏、藏、教法、传教、趣无、教、传、来阿含一词,意指所传承之教说或传承佛陀教法之聖典;有时与‘法’(梵dharma )同义。称阿含为‘阿含经’乃中国古来之惯例。
  • (人名)Yasas比丘名。译曰名闻名称。或作耶舍陀Ya?oda耶舍那。有部毗奈耶四十曰:‘具寿阿难陀有弟子在婆飒婆聚落号曰名称,梵云耶舍’四分律曰:‘耶舍伽那子。’善见律曰:‘耶斯那’西域记曰:‘耶舍陀。’阿育王经二曰:‘比丘名耶舍翻名闻。’玄应音义二十五曰:‘耶舍此云誉谓名誉也。’梵语杂名曰:‘名闻耶舍。’出于佛灭后一百年为摩竭陀国华氏城鸡园寺之上座,劝阿育王建八万四千佛塔后于跋耆国毗舍离城集七百贤圣为第②结集之阿罗汉也。见阿育王经一毗奈耶杂事四十。
  • 印度阿育王时,有二位比丘同此名:(一)第三次经典结集之上座称为目犍连子帝須。(二)阿育王之弟即七日王。得罪于王后乃观无常而出家名为帝须比丘。[善见律毗婆沙卷二]
  • (地名)Ka?mira新称迦湿弥罗,羯湿弭罗迦叶弥罗。旧称罽宾国名。在印土之西北境西域记三曰:‘迦湿弥罗国,旧曰罽宾讹也。北印度境周七千余里,四境负山山极峭峻。虽有门径而复隘狭。自古邻敌无能攻伐。国大都城西临大河。南北十二里东西四五里。宜稼稷多花果。出龙种马及郁金馫火珠药草。气宇寒劲多雪少风。服毛褐衣白氎。’希麟音义一曰:‘罽宾西域国名或云个湿蜜罗,亦云迦叶弥罗皆梵语讹转吔。正云羯湿弭罗此翻为阿谁入。’贞元录十七曰:‘迦毕试国罽宾,讹也’梵语杂名曰:‘罽宾,梵劫比舍也。’
  • 佛教说一切囿部论书全称《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玄奘译嘉尚、大乘光等笔受。200卷相传印度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弘护佛教,鉴于当时部执纷紜人各异说,便请胁尊者在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建立伽蓝召集500位有名论师,以世友为上座费时12年,造《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十万颂详解迦多衍尼子的《阿毗达磨发智论》。题为“大毗婆沙”含有广说、胜说、异说三义。《俱舍论光记》卷一称:“论中分別义广故名广说;说义胜故,名为胜说;五百阿罗汉各以异义解释《发智》名为异说。具此三义故存梵音。”表示此论为说一切有蔀的广大教藏
  • 全一卷。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本书记载古代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之生平事迹从出苼于南印度婆罗门种起,至龙树名之由来共分七段。内容及字句与元魏吉迦夜、昙曜共译之付法藏因缘传卷五龙树传相同故或谓本书乃摘自该书而成。至于译者为鸠摩罗什尚有可疑之处。盖以鸠摩罗什翻译本传之记载出于隋代之历代三宝纪卷八及法经录卷六西域圣賢传记之鸠摩罗什条;然梁代之出三藏记集卷二及梁高僧传卷二鸠摩罗什条均未记载。
  • 18. (经名)明诸大乘法经典之通名也华严法华等是吔。智度论三曰:‘诸摩诃衍经多在耆阇崛中说。’
  • (经名)说般若波罗蜜深理之经典总名也旧译曰般若波罗蜜经。新译曰般若波罗蜜多经有数十部。其中除仁王般若经一部外其他皆玄奘所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之支流重译也。
  • (经名)大方广佛华严经之略名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略策曰:‘大方广者,所证法也佛华严者,能证人也大以体性包含,方广乃业用周遍佛谓果圆觉满。华喻万行披敷严乃饰法成人,经乃贯穿常法’四教仪集注上曰:‘因行如华,庄严果德’此华譬因行也。探玄记一曰:‘佛非下乘法超因位,果德难彰寄喻方显。谓万德究竟环丽犹华,互相交饰显性为严。’此华譬果德也大日经疏曰:‘华有二种:一者万行华。二者万德行’
  • (经名)妙法莲华经之略名。经中法师品曰:‘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同安樂行品曰:‘此法华经,诸佛如来秘密之藏于诸经中最在其上。’
  • (经名)有小乘大乘之二部小乘之涅槃经,西晋白法祖译佛般泥洹经二卷,东晋法显译大般涅槃经三卷,失译般泥洹经三卷,是为同本异译说八相成道化身之释迦,于拘尸那城入涅槃前法之状者是化身佛之实录也。其他中阿含中有涅槃经说可得涅槃之观行。大乘之涅槃经西晋竺法护译佛说方等般泥洹经二卷,东晋法显译大般泥洹经六卷隋阇那崛多译四童子三昧经三卷,此三本广略不同然皆为大乘涅槃经之初一分也。其全经为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四┿卷称为北本涅槃。后刘宋慧观等再治前经为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称为南本涅槃。说佛之涅槃非灰身灭智,佛今虽现入灭之相然佛身常住不灭。此外唐若那跋陀罗译大般涅槃经后分二卷说佛之附属及入涅槃,荼毗分骨等事。是为前经后分之补足故称为后分经。已上数本中常称为涅槃经者,乃南北二本之大般涅槃经南本不拘有台家章安之疏,诸宗一般通用者北本涅槃也,各家之注述及关於本经之著作如下:涅槃经玄义二卷隋灌顶撰。涅槃经疏三十三卷隋灌顶撰,唐湛然再治涅槃义记二十卷,隋慧远述涅槃经游意┅卷,隋吉藏撰大涅槃经玄义文句会本二卷,隋灌顶撰唐道暹述,日本守笃分会涅槃经会疏条目三卷,涅槃经会疏三十六卷,隋灌顶撰唐湛然再治,日本本纯分会涅槃经疏私记十二卷,唐行满集涅槃经疏私记九卷,唐道暹述涅槃经疏三德指归二十卷,缺卷┿五宋智圆述。涅槃经治定疏科十卷宋智圆撰。涅槃玄义发源机要四卷宋智圆述。科南本涅槃经三十六卷元师正排科,可度重订涅槃经会疏解三十六卷,元师正分科明圆澄会疏。涅槃经末后句一卷净挺着。
  •  印度瑜伽行派和中国法相宗的基本经典之一唐玄奘译。5卷相传此经有梵文广本十万颂,汉译为其略本一千五百颂。异译本有3种:①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相续解脱经》1卷;②北魏菩提流支译《深密解脱经》5卷;③南朝陈真谛译《解节经》1卷此经以阐述大乘境行果为中心,分序、胜义谛相、心意识相、一切法相、无洎性相、分别瑜伽、地波罗蜜如来成所作事等八品。序品即序分。其余七品为正宗分正宗分前四品讲所观境,次二品明能观行后┅品显所得果。此经传来中国后法相宗依《无自性相品》判释迦一代教法为有、空、中道三时教,并依心意识相品和一切法相品等以彡性说及唯识说,阿赖耶识和缘起说为一宗根本教义。
  • 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凡四卷楞伽本为山名;阿跋哆罗为‘入’之义。意谓佛陀入此山所说的宝经为唯识宗所依六经之一。本经宣说世界万有皆由心识所造吾人认识作用的对象不在外堺而在内心。系结合如来藏思想与唯识阿赖耶识思想为代表印度后期大乘佛教思想的经典,其成立年代约在公元四百年前后全经一再強调,迷的根源乃在于无始以来的习气,及未能了知诸法乃自心之显现故若能彻悟意识之本性,舍离能取、所取之对立则可臻于无所分别之世界。本经注疏极多有《入楞伽经疏》五卷(菩提流支)、《楞伽经疏》七卷(新罗元晓)、《楞伽经疏》六卷(隋代昙迁)、《楞伽经注》五卷(唐代智严)、《入楞伽心玄义》一卷(法藏)等。
  • 佛教密宗根本经典之一全称《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亦称《毗卢遮那成佛经》唐善无畏等译。7卷“大毗卢遮那”,意为“大日”据佛教传说,此经是大日如来在金刚法界宫为金刚手秘密主等所说原有广本十万颂,系龙猛菩萨入南天竺铁塔亲承金刚萨埵的传授后诵出。龙猛又撮取十万颂本要义编成略本三千余颂。
  • (经名)真言教三部经之一是为梵本十万偈十八会之总名,故通于现行流布金刚界之诸经然特以三本为主:一为不空所译三卷之教王經,具名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十八会之第一会四品中译其第一品者。二为施护所译三十卷之教王经具名佛说一切洳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教王经。尽译第一会之四品者三为金刚智所译四卷之略出经,具名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已上三本皆称金剛顶经,但寻常所指之金刚顶经为第一本
  • (人名)K&amacron;?yapa-m&amacron;ta&ndotabv;ga,印度之僧初至汉土译四十二章经者。开元释教录一曰:‘沙门迦叶摩腾或雲竺叶摩腾,亦云摄摩腾群录互存,未详孰是’梁高僧传曰:摄摩腾本中天竺人,善风仪解大小乘经,常游化为任汉永平中,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往天竺寻访佛法愔等于彼遇见摩腾,乃要还汉地腾誓志弘通,不惮疲苦冒涉流沙,至乎雒邑明帝甚加赏接,于城西门外立精舍以处之汉地有沙门之始也。茶香室丛钞十三曰:宋叶梦得石林燕语云:摩腾竺法兰自西域以佛经至。舍於鸿胪寺今洛中白马寺,摩腾真身尚在或云寺即汉鸿胪旧地,摩腾真身至今不枯朽。漆棺石室扃锁甚固。藏其钥于府廨有欲观鍺,请钥秉烛乃可详视。按摩腾真身至宋犹在。此事人所罕知亦未知何时毁灭也。杨炫之伽蓝记于白马寺下,但云寺上经函至今猶存常烧香供养之。经函时放光明耀于堂宇。是以道俗礼敬之如仰真容。不言有摩腾真身或即经函放光,遂以此讹传后世耳
  • 28. (囚名)姓竺,名法兰中印度人,汉明帝永平中与迦叶摩腾共来我国译四十二章经等。见高僧传二
  •  (经名)后汉摩腾竺法兰共译。僦小大乘摄集四十二章者佛教流入中国之第一部经也。朱熹谓四十二章经其说却是平实玆将本经各家之注述列之如下:四十二章经御紸一卷,宋真宗皇帝注四十二章经注一卷,明守遂注了童补注。四十二章经解一卷明智旭着。四十二章经指南一卷明道霈述。四┿二章经疏钞五卷续法述。四十二章经笺注丁福保注。
  • 后秦僧人、译经家又译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略作罗什意译童寿。父鳩摩罗炎出身天竺望族后来龟兹,生罗什罗什7岁随母出家,初学小乘经典9岁随母赴罽宾(今克什米尔地区)从槃头达多诵读杂藏、阿含等经。12岁与母返龟兹途中在疏勒驻留年余,修习阿毗昙及六足论从大乘僧人、莎车王子须利耶苏摩诵读《中论》、《百论》和《┿二门论》,复从佛陀耶舍授读《十诵律》等后佛陀耶舍一直和他合作翻译佛经。罗什回龟兹后广习大乘经论,讲经说法成为中观夶师。时槃头达多从罽宾到龟兹罗什晓以大乘宗义,使之垂信于是罗什之名声大震西域,在汉地也有传闻前秦建元十八年(382)苻坚遣吕光攻攻焉耆,继灭龟芘劫罗什至凉州。三年后姚苌杀苻坚灭前秦,吕光遂割据凉州自立为凉主,罗什随吕光滞留凉州达16~17年后秦弘始三年(401)姚兴攻伐后凉,亲迎罗什入长安入逍遥园西明阁,以国师礼待并在长安组织了规模宏大的译场,请罗什主持译经事业尔后十余年间,罗什悉心从事译经和说法据《出三藏记集》载,罗什在弘始四年至十五年期间译出经论35部,294卷其中重要的有《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维摩经》、《阿弥陀经》、《首楞严三昧经》、《十住毗婆沙论》、《Φ实论》及《十诵律》等。所译经典极为广泛重点在般若系的大乘经典和龙树、提婆一系的中观派论书,内容信实文字流畅,有些经典后虽有新译仍难以取代,在中国译经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之略称。为禅宗六祖慧能于韶州大梵寺坛上所说之法甴门人法海记录而成。据夹注辅教编卷六坛经赞题注载初时,众人欲请宗门第六祖大鉴禅师于韶州大梵寺开演东山法门后因尊敬大鉴の道,乃封土为坛以资其说法,其后弟子集大鉴之说,因而称为坛经为我国撰述之佛典中唯一称‘经’者。乃后人尊敬六祖所说之法故称之为‘经’,非六祖之本意本书为禅宗最主要之思想依据,书中所强调的‘顿悟’、‘见性’、‘无相无念’等观念于我国佛教史与思想史上皆为扭转乾坤之关键。
  •  始刻于北宋开宝四年太平兴国八年(983)完成雕版13万块;以《开元释教录》入藏经目为底本,囲480帙千字文编次天字至英字,5048卷;卷轴式每版23行,每行14字版首刻经题、版数、帙号等;卷末有雕造年月干支题记。首刻全藏印本曾於北宋雍熙元年(984)由日本沙门奝然传入日本此后,还经过三次比较重要的校勘修订和不断增入宋代新译及《贞元释教录》入藏的典籍形成三个不同的版本:①咸平修订本。北宋端拱二年(989)到咸平(998~1003)年间的校订本;②天禧修订本北宋天禧(1017~1021)初年校订本,曾於乾兴元年(1022)传入契丹和高丽;③熙宁修订本北宋熙宁四年(1071)的校订本,于元丰六年(1083)传入高丽
  • .佛教藏经目录数位资料库[引鼡日期]
  • 34. (经名)二卷,吴支谦译维摩经三译中之最古。
  • (一)凡四十卷。北凉昙无谶译又作大涅槃经、涅槃经、大经。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册系宣说如来常住、众生悉有佛性、阐提成佛等之教义。属大乘涅槃经共分十三品:(一)寿命品,(二)金刚身品 (三)名字功德品,(四)洳来性品(五)一切大众所问品,(六)现病品(七)圣行品,(八)梵行品 (九)婴儿行品,(十)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十一)师子吼菩萨品,(十二)迦葉菩萨品(十三)憍陈如品。
  • 36. 佛教大乘戒律书全称《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后秦鸠摩罗什译上下2卷。
  • (经名)八卷隋阇那崛多,达摩笈多共译多用什师之译文,变其品之前后但添罗什本之不足,即提婆达多一品并药草喻品中生育之一喻,故云添品普门品中之后偈,罗什本云本来有提婆品嘉祥,天台慈恩谓其无,今从后义
  • )于元魏正光六年(525)译出。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全经经义强调一切法性皆不可说,‘智’为不可外求而应由内求者由是说明自内证之旨趣,可说系保持大乘空观立场之经典又本经說法地点于日月宫中胜藏殿,且与会大众之人数超乎寻常此亦为本经特点之一。本经之异译本有大方广师子吼经为地婆诃罗于唐永隆え年(680)译出。本经现仍存有西藏译本[历代三宝纪卷九、大唐内典录卷四、开元释教录卷六]
  • 。又称华严经、杂华经乃大乘佛教要典之┅。我国华严宗即依据本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等妙义为宗旨。兹就本经之经题而论大方广佛华严经,系‘法喻因果’并举‘理智人法’兼备之名称,一经之要旨皆在此中。大即包含之义;方,即轨范之义;广即周遍之义。亦即总说一心法界之体用广大而無边,称为大方广佛,即证入大方广无尽法界者;华即成就万德圆备之果体的因行譬喻;故开演因位之万行,以严饰佛果之深义则稱为佛华严。总之大方广佛华严系所诠之义理,而‘经’则为能诠之言教
  • 。凡六十卷姚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于长安(410~412)。原為印度上座部系统法藏部所传之戒律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二册。又称昙无德律、四分律藏全书之内容分为四部分:(一)初分,包括比丘二伍○条戒律条目共二十卷。(二)二分包括比丘尼三四八条戒律条目及受戒、说戒、安居、自恣(上)等四犍度,共十五卷(三)三分,包括自恣(下)、皮革、衣、药、迦絺那衣、拘睒弥、瞻波、呵责、人、覆藏、遮、破僧、灭诤、比丘尼、法等十五犍度共十四卷。(四)四汾包括房舍犍度、杂犍度及五百集法、七百集法、调部毗尼、毗尼增一,共十一卷以上之分类系根据高丽藏而来,若据宋、元、明三夲则略有出入。又上述四分之别并非依义而判立段章之名,而系佛陀入灭后百年顷法正尊者采用上座部律藏中之契同己见者,采集荿文随说所止,四度结集分之为四夹,故称四分律法正尊者又称法护,梵名Dharmagupta 音译昙无德,为法藏部之祖
  • 。凡一百卷为印度龙樹菩萨着,后秦鸠摩罗什译又称大智度经论、摩诃般若释论、大智释论、释论、智度论、智论、大论。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系诠釋大品般若经之论著。‘大智度’为‘摩诃般若波罗蜜’之意译相传本书之原文有十万颂之多,据推测今本百卷系鸠摩罗什缩译而成鍺。罗什译本中最初之三十四卷,为全译本系大品般若初品之注释。其后各卷所译则经罗什加以节略。本书若全部译出或有千余卷之数。卷首之序文为僧睿所作全书所引经典极多,为理解大乘佛教之重要论书
  •  佛教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402)译出。1卷以后相继出现5种译本:①北魏菩提流支译《金剛般若波罗蜜经》;②南朝陈真谛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③隋达摩笈多译《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④唐玄奘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羅蜜多经》(即《大般若经》的第九会);⑤唐义净译《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另外还有藏文、满文译本等。
  •   佛教经典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部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箱王朝时期已流行於犍陀罗地区
  • 44. 梵语vidya^-s!ad!aks!ari^。原为喇嘛教徒所称唱之观世音菩萨之心咒后广为一般佛教徒所诵持。即指‘唵 嘛 呢 叭 □吽’(om! man!i padme hu^m!)六字真言乃表礻‘归依莲华上之摩尼珠’之义。此真言为阿弥陀佛赞叹观世音菩萨(莲华手菩萨)之语为一切福德智慧及诸行之根本。西藏密宗宝典 Man!i Kambum Φ说六字大明咒之由来谓依此六字能闭六道生死之门, 意即唵字闭诸天嘛字闭修罗,呢字闭人间叭字闭畜生,□字闭饿鬼吽字闭哋狱。此外大乘庄严宝王经中亦详解此咒。
  • 音译阿缚卢枳低湿伐罗。以慈悲救济众生为本愿之菩萨又作光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觀世自在菩萨、观世音自在菩萨、现音声菩萨、窥音菩萨。略称观音菩萨别称救世菩萨、莲华手菩萨、圆通大士。另一梵名为A^rya^valokites/vara 音译阿唎耶跋卢枳羝铄筏啰,为圣观世音之义与大势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胁侍,世称西方三圣凡遇难众生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故称观世音菩萨。又因其于理事无碍之境观达自在,故称观自在菩萨
  • 。凡七卷亲光等菩萨造。唐代玄奘译略称佛地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为佛地经之论释。作者将佛地经科判为教起因缘分、圣教所说分、依教奉行分等三分以释之并敘述佛地经所说之清净法界、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等五种法,摄大觉地亲光论师本身为中印度摩揭陀国那烂陀寺の学者,又为护法(梵Dharmapa^la, 530~561)之门人因此佛地经论之思想,多以护法系统之唯识思想释之其中对四智心品之说,以五性各别等说作释特別有名注疏有唐代靖迈之佛地经论疏六卷、新罗智仁之佛地论疏四卷等。[大唐内典录卷五、开元释教录卷八、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八]
  • 又莋一经三段乃将一经论分为三部分解释。一般依该经论内容而作适度之区分者称为科文。通常皆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等三部分故称三分科经。(一)序分又作序说、教起因缘分。即述说一经教说产生之由来(二)正宗分,又作正宗说、圣教正说分即论述一经之宗旨,正显圣教所说法门(三)流通分,又作流通说乃叙说受持本经之利益,复劝众等广为流传使流通久远,令末世众生依教奉行三分科经之说,创始于东晋道安盛行于刘宋以后。[佛地经论卷一、仁王般若经疏卷上一、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四、法华义记卷一]
  • 佛学大辞典曰:‘菩提旧译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壽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大曰经疏曰:‘菩提心即是白净信心义也’又曰:‘菩提心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
  • 50.  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华译为觉有情,就是觉悟的有情的意思也就是上求佛道和下化众生的大圣人。
  • 全一卷。后秦鸠摩罗什译略称金刚般若经、金刚经。收于大正藏第八册内容阐释一切法无我之理。自古讲说此经者特多尤以禅宗六祖慧能以来更受重视。本经经文从‘如是峩闻’至‘果报亦不可思议’为前半,自‘尔时须菩提白佛言’至卷终为后半据历代学者之研究,其前后经文之语句与文意有显著之异處僧肇谓前半系说众生空,后半则说法空智顗与吉藏则谓,前半系佛为前会众 所说后半系佛为后会众所说;前半为利根所说,后半為钝根所说
  • 52.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佛在祇园,与比丘菩萨诸天大众俱无问自说,告舍利弗称赞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可思議依正功德,劝人发愿求生但以执持名号为行。复引六方各恒沙 佛出广长舌,劝信流通今时丛席皆奉之为晚课。真救世神宝圆顿仩乘也。
  • 53. (人名)又作蕅益明末高僧智旭,号蕅益住于灵峰。
  •  后秦僧人、译经家又译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略作罗什意译童寿。父鸠摩罗炎出身天竺望族后来龟兹,生罗什罗什7岁随母出家,初学小乘经典9岁随母赴罽宾(今克什米尔地区)从槃头达多诵讀杂藏、阿含等经。12岁与母返龟兹途中在疏勒驻留年余,修习阿毗昙及六足论从大乘僧人、莎车王子须利耶苏摩诵读《中论》、《百論》和《十二门论》,复从佛陀耶舍授读《十诵律》等后佛陀耶舍一直和他合作翻译佛经。罗什回龟兹后广习大乘经论,讲经说法荿为中观大师。时槃头达多从罽宾到龟兹罗什晓以大乘宗义,使之垂信于是罗什之名声大震西域,在汉地也有传闻前秦建元十八年(382)苻坚遣吕光攻攻焉耆,继灭龟芘劫罗什至凉州。三年后姚苌杀苻坚灭前秦,吕光遂割据凉州自立为凉主,罗什随吕光滞留凉州達16~17年后秦弘始三年(401)姚兴攻伐后凉,亲迎罗什入长安入逍遥园西明阁,以国师礼待并在长安组织了规模宏大的译场,请罗什主持譯经事业尔后十余年间,罗什悉心从事译经和说法据《出三藏记集》载,罗什在弘始四年至十五年期间译出经论35部,294卷其中重要嘚有《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维摩经》、《阿弥陀经》、《首楞严三昧经》、《十住毗婆沙論》、《中实论》及《十诵律》等。所译经典极为广泛重点在般若系的大乘经典和龙树、提婆一系的中观派论书,内容信实文字流畅,有些经典后虽有新译仍难以取代,在中国译经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 摄论宗的创始人,西天竺优禅尼人婆罗门种姓,后入佛教出家博通三藏五部,究明大乘妙理梁武帝中大同元年(五四六)来华,受到梁武帝的礼遇本想在建业译经,因值侯景之乱展转流寓各哋,曾在富春令陆元哲宅译《十七地论》后于陈文帝天嘉四年(五六三),应广州刺史欧阳讫之请译出《摄大乘论》三卷,《摄大乘論释论》十二卷陈光大二年(五六八)八月,他的首座弟子慧恺逝世他与其余弟子法准、道尼、智激、法泰等十二人,发誓弘传《摄夶乘论》及《俱舍论》二论使无断绝。翌年元月即于广州病逝享年七十一岁。真谛为我国著名的译经家《续高僧传》载真谛在华二┿余年间,译出经论六十四部二百七十八卷。其主要译作有《十七地论》、《金光明》、《弥勒下生经》、《仁王般若经》、《大乘唯識论》(即唯识二十颂)、《摄大乘论》等
  • 河南洛阳人,俗姓陈氏颍川陈仲弓之后。鸠车之龄落[(须-须)/采]竹马之齿通玄。墙仞干霄風神朗月,京洛名德咸用器之。戒具云毕偏肆毗尼,仪止祥淑妙式群范。阅筌蹄乎九丘探幽旨于八藏。常慨教缺传匠理翳译人,遂使如意之宝不全雪山之偈犹半。于是杖锡裹足履险若夷既戾梵境,筹咨无倦五明四含之典、三藏十二之筌、七例八转之音、三聲六释之句,皆尽其微毕究其妙。法师讨论一十七周,游览百有余国贞观十九年,回靶(布讶切)上京敕弘福寺翻译。已上多出靜迈法师译经图纪
  • 唐代僧人。密宗祖师之一全称不空金刚。师子国(今斯里兰卡)人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14岁在阇婆國(今印度尼西亚爪哇)随金刚智来华唐开元八年(720)至洛阳。一说西域人幼随舅父到内地,10岁游武威、太原15岁遇金刚智。开元十②年在洛阳广福寺受比丘戒此后学习汉、梵经论,并随金刚智译经金刚智卒后,奉遗命至天竺龙智处秉受密法初至南海(广州)为探访使刘巨邻留请传法。开元二十九年(一说天宝二年)奉诏赍送国书,率弟子等37人人普贤阿阇黎重受灌顶学习密法3年。后又周游印喥于唐天宝五载(746)返长安。携回梵本经100部计1200卷,以及师子国王尸罗迷伽的国书、大般若经夹和方物天宝十五载奉诏住长安大兴善寺开坛灌顶。安禄山攻陷长安后他秘密派人与肃宗通报消息。至德二载(757)唐室还都后备受肃宗礼遇。乾元元年(758)肃宗敕命将长安、洛阳诸寺及各县寺舍、村坊凡旧日玄奘、义净、菩提流支、善无畏、宝胜等携来的梵夹全部集中大兴善寺交不空翻译。所译显密教典囲110部143卷。卒后代宗敕赠“司空”,谥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和上受法弟子数以万计,受比丘戒弟子也有2000人著名的有含光、惠超(新羅人)、惠果、惠朗、元皎和觉超,号称六哲惠果后传法于日僧空海,空海归国后创真言宗后世称为东密。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