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跆拳道黑带九段杀伤力一段可以打得过日本陆上自卫队中央快速反应集团特殊作战群特战教导中队一等陆曹吗?

请问跆拳道黑带三段的教练可以打得过日本陆上自卫队中央快速反应集团特殊作战群特战教导中队三等陆尉吗?_百度知道
请问跆拳道黑带三段的教练可以打得过日本陆上自卫队中央快速反应集团特殊作战群特战教导中队三等陆尉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看谁更凶残
练跆拳道的凶残不了
采纳率:12%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详解日本陆上自卫队炮兵装备
来源:中国网
作者:知远
  日本为了实现其军事大国之梦,自卫队的武器装备正向高、精、尖方向迈进。近年来,日本陆上自卫队注重提高迫击炮、榴弹炮、火箭炮和高射炮等火炮的机动性,注重弹药的通用性,逐步统一榴弹炮的口径。
  日本自卫队武器装备的总体性能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部分装备甚至比美军的还先进。
比如:在“95大纲”期间的年就开始陆续装备96式120mm自行迫击炮、99式155mm自行榴弹炮、99式弹药供给车等,到年度第四个“中期防”计划中,注重提高远程投送、特种作战等装备,并继续采购99式155mm自行榴弹炮和MLRS等。按“04大纲”,在财年,日本自卫队炮兵将采购火炮(迫击炮除外)38辆(门),及若干侦察用直升机等。
  截止2007年底,日本陆上自卫队现有各种火炮约6000门,火箭发射管数约1670余管,具体分布如下:无坐力炮3,140门、野战火炮720门、多管火箭炮1,670管、坦克950辆、装甲车950
  日本陆上自卫队炮兵编制装备的特点
  1、统一口径。日本陆上自卫正加紧更新换代,统一各种火炮的口径。其中,榴弹炮口径统一为155mm,火箭炮口径统一为273mm,迫击炮口径统一为81mm(轻型)、120mm(重型),反坦克武器方面采用本国生产的轻、中、重型“马特”系列导弹统一口径。如当前北部军区师属炮兵营全部装备最新式的99式155mm自行榴弹炮,其它军区师属炮兵全部装备75式或FH70式155mm自行榴弹炮,并逐渐用MLRS代替仅装备在军区属炮兵旅和炮兵群的203mm自行榴弹炮和75式130mm火箭炮。至此,陆上自卫队的105mm榴弹炮、107mm迫击炮及老式的迫击炮等已全部退役,203mm榴弹炮、75式130mm火箭炮、89mm火箭筒及84mm无坐力炮等将逐步退役。
  2、增大射程。日本炮兵力求增大射程,以打击海上和滩头目标,实施远距离抗登陆作战。例如,88式地对舰导弹的射程已经达到150km,99式155mm榴弹炮射程达到了30km,多管火箭炮武器系统最大射程达到40km,而用它发射陆军战术导弹,其射程可达到150km,现在主要装备军区属炮兵部队,下一步可能装备到师炮兵。
  3、技术制胜。将新技术融入武器系统以提高其战术技术性能和威力,是日本炮兵的一贯追求。如它新研制的“轻马特”反坦克导弹系统采用了最新的非冷却红外传感器、串联弹头等技术。这样,该导弹系统就具备了夜间射击、瞬间交战、隐蔽射击和正面毁伤的能力,其战术技术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96式“重马特”多用途导弹采用光纤传输制导技术作为目标数据传输介质,数据信号在光纤密封的通道内传递,导弹不向空间辐射电磁波,弹体上没有信标源,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又如,新研制的99式自行榴弹炮首次采用了狭缝式炮口制退器,配备更先进的全自动装填装置以提高射速以及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等。
  4、侧重导弹。日本炮兵装备了多种反舰反坦克导弹。如79式“重马特”导弹是是反舰反坦克导弹,88式导弹是地对舰导弹。此外,还有64式、79式、87式、96式和“陶”式。其中,新近研制装备的96式“重马特”是多用途导弹。从这些导弹性能来看,日本炮兵的反坦克武器在战后的发展适应了其国土防御的要求,一般兼具多用途、多功能。
  发展趋势
  日本自卫队炮兵的武器装备现在正大量更新换代,努力装备高技术武器装备以实现其炮兵装备的现代化、信息化。其近阶段发展现状是:
  1、陆续用99式155mm自行榴弹炮取代日本国产的75式155mm自行榴弹炮和引进后获得生产许可的FH70式155mm自行榴弹炮,其中国产的75式155mm自行榴弹炮2002年已退役30门,预计到年陆续将剩余的201门全部退出现役。FH70式155mm自行榴弹炮也已经停止采购。现在,日本自卫队每年采购99式155mm自行榴弹炮的数量大致在6~8门左右,总体来说,装备新式火炮的速度要慢于老式火炮的退役速度,预计到本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结束时,差不多达到其削减火炮数量的目标。另外,作为新自行榴弹炮的支援车辆,弹药补给车也将开始配备。
  2、采用仿制美国的先进的MLRS取代现役的M110A2型203mm自行榴弹炮和75式130mm火箭炮。现在日本军区属炮兵旅、炮兵群装备的火箭炮全部是MLRS,仅有少数M110A2型203mm自行榴弹炮仍在服役,但即将全部退役。根据各师团网站公布的信息,
75式130mm火箭炮现在都已经没有装备。MLRS从1991年开始采购,财年共采购了36辆,财年共采购了45辆,财年共采购了18辆,2005财年至今的采购数量尚不清楚。
  3、步兵团装备的迫击炮和反坦克炮加紧更新换代。2006年已经将所有的64式81mm迫击炮和M2型107mm迫击炮退役完毕,取而代之的是L16式81mm迫击炮和RT120
mm重型迫击炮。在反坦克武器方面,84mm无后坐力炮、89mm反坦克火箭筒、96式多用途导弹系统等装备到了步兵团的反坦克排/连及反坦克分队中,下一步将逐步运用本国研制的“马特”家族系列导弹(含96式多用途导弹系统)代替当前正服役的无坐力炮、“铁拳3”火箭筒等。此外,各机步师步兵团属炮兵的核心装备是96式120mm重型迫击炮,如第7师第11步兵团装备了当前较为先进的96式120mm重型迫击炮,这种火炮也将陆续装备第3、18、27步兵团。
  4、大力研发新的轻型野战火炮。主要是满足日本自卫队提高战略机动能力、加强空中机动能力和防特种作战能力的发展战略,以及实现“多能、弹性、有效”的建设目标。目前,坦克炮、电磁炮、液体发射药炮、埋头弹自动炮、先进轻量炮等各种火炮的正在开发研究。其中比较接近实用化的是先进轻量炮。该炮采用了高强度材料(大概是钛、碳素纤维)、电子控制驻退装置、低矮外形炮架等,其目标是大幅度减轻火炮的重量。开发工作始于1998年,设想在2003年达到实用化,准备在2006年开始以空降旅炮兵营为中心,向空中机动旅、第12旅下属的第12炮兵队等配备。
  主战装备性能及其编制
  榴弹炮
  日本自卫队现役自行榴弹炮主要包括75式155mm自行榴弹炮、FH70式155mm自行榴弹炮、99式155mm自行榴弹炮以及M110A2型203mm自行榴弹炮。
  1、75式155mm自行榴弹炮
  75式155mm自行榴弹炮和FH70式155mm自行榴弹炮是日本自卫队装备最多的火炮,主要装备在除北部军区以外的师团炮兵部队,由于要达到“04大纲”规定的火炮数量减少到600门左右的目标,该型火炮正逐渐退役。当前陆上自卫队各师团炮兵连采取5门制,这与世界其它各国通行的8门、6门或4门制都不同。
  该炮是由日本制钢公司和三菱重工60年代后期研制,1975定型生产的155毫米新型装甲自行火炮,1978年装备部队,是日本为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而自行研制生产的一种机动野战炮武器系统,用以取代美制
A1式155mm自行榴弹炮。使用履带式专用底盘车。装备陆上自卫队自行炮兵部队,系陆上自卫队最重要火炮。1973年炮身改为采用欧洲FH70式加榴炮,大幅度增加射程和威力,机动性好,配有输弹机,射速快,全封闭结构,有三防能力。如图4-1所示。该炮正逐步退出现役。
日本75式155mm自行榴弹炮
  战术技术性能数据
  乘员: 6名  重量: 25.3吨
  单位功率: 17.78匹/吨  炮全长:7790米
  炮全宽: 3090毫米 炮全高: 2545毫米
  最大速度: 47公里/时   最大行程:300公里
  最大爬坡度: 60%   引擎功率: 450匹
  燃料储备: 650升 油耗: 2.1升/公里
  最大射程: 24000米  最大射速: 6发/分
  弹药储备: 炮弹28发,枪弹1000发 方向射界:360度
  高低射界 :-5~+65度 装甲: 有
  武器: 1门155毫米炮,1挺12.7毫米机枪
  2、FH70式155mm牵引榴弹炮
  与75式155mm自行榴弹炮相同,该炮是现在日本陆上自卫队炮兵部队的主力火炮,主要装备在除北部军区以外的师团炮兵部队,编制也是每连5门制。
  它是英国、德国、意大利三国联合研制的火炮,由英国负责整体协调、炮架和榴弹的开发,德国负责装填系统、瞄准器、辅助动力的开发,意大利负责开发驻退机和摇架。1971年设计完成、生产样炮,1975年进行性能测试,1978年开始批量生产。日本于1983年引入生产专利自行生产,但其辅助动力系统和安全装置与原本的略有差异,1985年开始全面装备各师团。
  如图所示。FH70整体上采用开脚式炮架上载炮身,炮口装有双重气室式炮口制退器,可在开火时用火药气体后喷射来减少后坐力。闭锁机构采用可向上滑动的立楔式,可半自动射击,在闭锁机构中还设置了底火自动安装装置。后座装置可变后坐距离,最大后坐行程为1400mm。在长途运输时,可将炮管回转180度锁定在大架上,全炮长可缩短为9.8米。下部炮架左右有主车轮。射击时,主车轮和尾轮向上升起,下炮架放下作为射击用底盘,大架驻锄插入地里,保持炮身稳定。FH70最大的外观特征是在下炮架的前方装有辅助动力装置,在炮管的左侧高有驾驶室,日本自卫队的FH70装备的是富士重工生产的发动机,可使火炮以16公里的时速前进,使得其脱离牵引车后非常容易进入发射阵地。因此,它保证了牵引式火炮成本低的优点的同时,保证了进入陆地的时间,其从牵引状态到射击准备完毕的时间与120mm迫击炮相关无几。FH70另一与众不同的特点是其半自动装填系统。在摇架后端有装填托盘,炮兵挂架,操作摇杆等装填机构,可以实现半自动射击,大大提高了射速,在急促射时13秒内可发射3发。
日本FH70式155mm牵引榴弹炮
  战术技术性能数据
  炮班: 8名  重量:40吨
  炮管长:6022 毫米  全炮长:1243毫米
  辅助推进行驶速度:16公里/小时 发动机功率:50.7千瓦
  最大爬坡度: 60%   最大牵引速度:100公里
  弹丸最大初速:827米/秒 弹重:43.5公斤
  空运状况:C-130运输机或CH-47直升机最大射速: 6发/分
  最大射程: 24000米(榴弹)、30000米(火箭增程弹)
  方向射界:-5~70度 (俯仰),-29~29度(左右)
  使用弹药:L15型榴弹、烟幕弹、照明弹、火箭增程弹、99式155mm长程榴弹
  3、99式155mm自行榴弹炮
  该型炮是日本陆上自卫队最新装备的自行榴弹炮,是日本以原有的75式155mm自行榴弹炮为研制基础自行开发的新式自行榴弹炮,主要用于替代FH70式和75式155mm自行榴弹,现在该型火炮主要装备北部军区各师团的炮兵部队,采用的是每连5门制。
  99式自行榴弹炮于1985年开始启动研制工作,1994年通过预算进入实际制造试验阶段,1996
年通过技术试验,1997年进行实用性能测试,1999年第一批次4辆99式155毫米榴弹炮交付富士教育团炮兵教育队。
  99式自行榴弹炮基本继承了75式自行榴弹炮的优点,只是在一些关键部位进行了一番改进:与原有的75式榴弹炮相比,加大了炮塔,炮口处首次采用了狭缝式炮口制退器;在射击系统方面,最早曾经是39倍口径,后改为52倍径,大幅度增加射程和威力,射程30
公里,发射底部排气弹的最大射程达40公里;配备更先进的全自动装填装置以提高射速以及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自动装填装置连接99式弹药补给车从巨大的炮塔后部给火炮装填弹药,可以使火炮的射速达到每3分钟18发以上;采用高度自动化的野战射击指挥系统,具有自动诊断和自动复原功能,车上装有惯性导航装置,可以自动标定自身位置,并且可以和新型野战指挥系统(新FADAC)信息共享,从进入阵地到发射第一发炮弹仅需一分钟时间,利于快速移动阵地;配有以无人机为主的远程查看与观察系统,使它的配套具有相当的完善性和先进性;99式的射击控制更加完善,配备高度自动化的,使瞄准、装填、发射全部实现自动化。主要武器装备为一门155mm榴弹炮,炮塔顶部装有一挺M2HB式12.7mm高射机枪作为辅助武器。它大量采用铝合金,重量轻,自动化程度高,有“三防”装置,可原地转向,使用灵活,能对付突然出现的目标。
日本99式155mm自行榴弹炮
  战术技术性能数据:
  乘员:4名  战斗全重: 40吨
  功率:441 kw  车长:11300 毫米
  炮全宽:3200毫米 炮全高: 4300毫米
  最大速度: 50公里/时 最大爬坡度: 60%
  武器: 1门155毫米炮,1挺M2型12.7毫米机枪   最大射速: 6发/分
  弹药基数: 18发  装甲: 有
  最大射程:30000米(普通榴弹)、40000米(底部增程弹)
  高低射界 :-5~+65度 方向射界:360度
  使用弹药:L15型榴弹、北约标准M107系列炮弹、烟幕弹、照明弹、火箭增程弹、99式155mm长程榴弹
  4、M110A2型203mm自行榴弹炮
  该型火炮在陆上自卫队中现仅存少数,已经逐步被MLRS和99式自行榴弹炮取代。仅存的少数该火炮主要编配在北部军区属炮兵旅的榴弹炮兵营和西部军区炮兵群的榴弹炮兵营中,由于属重型火炮,资料显示其每连编制为4门制。由于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已经不适应现代环境下的作战要求,该型火炮将于近年内全部退役。
  M110系列是美国在50年代开始研制,60年代定型并装备部队的一种大口径榴弹炮,也是美军目前口径最大的榴弹炮。M110A2是原型的改进型,身管上加装了双室炮口制退器,增设监控发动机、变速箱与散热器等温度和压力的报警系统,日本自卫队于1981年起特许生产,1984年开始进入现役,用于逐步取代老的牵引式榴弹炮。
  M110A2没有战斗室,火炮和炮手都暴露在外,造成火炮和炮手在遭到火力反击时易受损和伤亡。当发射火箭增程弹时只能达到29.1km的射程。而且这种底盘只能携带2发待发弹和运送4名炮手,其余弹药和炮手都需要M584弹药车来运送,使M110对弹药输送车的依赖特别强。
该炮火力是西方国家火炮中最强的,重达100kg的弹头和装药由输弹填装机帮助入膛。但是该炮的射速较慢,持续射速仅为2分钟1发。随着西方国家逐渐把155mm作为制式口径,155mm的新炮弹威力也与老式的203mm火炮炮弹威力差不多。所以当前日本自卫队已经开始用MLRS和99式155mm自行榴弹炮取代该型火炮,其装备最多时达90门。已于2004年早期停止采购。
日本M110A2型203mm自行榴弹炮
  战术技术性能数据:
  乘员:5名 全炮长:10.7米
  炮宽:3.15米   炮高:3.14米
  重量:28.5吨 最高速度:54公里/小时
  动力:411匹 武器:203mm榴弹炮
  最大射程:24公里(普通榴弹)、30000米(火箭增程弹)
  发射弹药:普通榴弹、M422型核弹、M753型火箭增程核弹、子母弹、化学弹等。
  弹丸初速:717m/s 最大发射速:2发/分
  方向射界:左右各30度  行军战斗转换时间:2.5 分钟
  最大行程:523 千米
  火箭炮
  日本自卫队炮兵火箭炮主要装备美制M270式273mm多管火箭炮(MLRS)、75式130
mm火箭炮。后者已经停止采购,只有极少数仍在部队服役,并将很快被前者代替,退出现役。
  1、75式130mm火箭炮
  该型火炮曾在陆上自卫队各炮兵部队普遍装备,在实行A、B、C、D、E型师时期,A、C型师都曾装备2个各6门制该火箭炮的炮兵队,据目前各师团网站信息显示,该型火炮已经不再编配野战炮兵部队,仅有少数几门可能只存在于储备库或炮兵学校。
  日本于 1969 年开始研制, 1974 年定型,1975
年上半年开始装备部队。由NISSAN汽车公司航空与空间部制造,1965年开始研制,1974年定型生产,1975年起装备日本陆上自卫队师属炮兵团,每个团配备8~12门。它主要由发射装置、地面测风装置、瞄准装置、运载车和火箭弹等部分组成。发射装置为箱式,内装30个发射管,排成4排,第1、3排各装7管,2、4排各装8管。可单发射击,也可连发或齐射,连续发射的间隔时间为0.2秒~0.5秒。发射装置由电力操作,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人工操作。运载车为专用履带车,驾驶舱顶部安装一挺M2HB大口径机枪,用于自卫和防空。它使用陀螺罗盘式导航仪,不需预先赋予射向,因此射击准确迅速。采用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底盘,机动能力强,防护性能好。
日本75式130mm火箭炮
  战术技术性能数据:
  口径:130毫米 最大射程:15公里
  身管数:30管 高低射界:0~50度
  方向射界:左右各50度 高低射界:0 °~ +50 °
  乘员:3名  定向器长:3000 毫米
  火炮全重:16.5吨   战斗状态全重:16500 千克
  火炮尺寸: 5.78×2.8×2.67米最大时速: 53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 :300公里  最大爬坡度: 60%
  越垂直墙高: 0.7米  越壕宽:2.1米
  配用弹药:爆破杀伤火箭弹
  弹重: 43公斤 弹长:1.856米
  2、M270 式227mm多管火箭炮(MLRS)
  该型火炮是日本引进美国、现已成为北约制式火箭炮的产品,用于替代M110 A2型203mm自行榴弹炮和75式130mm火箭炮,编制为每连6门制。
  日本自卫队M270 式277mm
多管火箭炮是引进美国的产品。美国1975年提出全般支援炮概念,并于1976年开始研制招标。1976年,美国陆军与波音公司、埃默森电气公司、马丁•马丽埃塔公司、诺思罗普公司和沃特公司分别签订合同进行概念设计。1977
年9 月确定由波音和沃特两家公司参加样炮的竞争设计和制造。1980 年2
月结束样炮对比射击试验后,美军选定沃特公司作为主承包商,负责多管火箭炮的发展和生产工作。1979 年7
月,英国、法国、联邦德国与美国签订一项谅解备忘录,参加多管火箭炮联合生产。1982 年7 月,意大利也参加了这项国际合作项目。1979 年11
月,美国陆军将全般支援火箭炮正式命名为M270 式227mm 多管火箭炮。1979 年12 月进行第一次射击试验,1981
财年完成作战适应性鉴定,并开始小批量生产。1983 财年投入批量生产。1989 年末该火箭炮在欧洲生产,1994
年将作为制式武器装备北约国家部队。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该型火箭炮。
  M270自行火箭炮系统由履带式发射车、发射箱及火控系统组成,采用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的底盘,但作了若干改进。后部的矩形发射箱可容纳两个由铝制框架和6
根玻璃钢定向管组成的发射/贮存器,便于火箭弹的运输、发射和再装填。火箭弹封装在定向管内,无需经常保养,贮存期为10
年。所用的弹种主要有M26双用途火箭弹、AT2反坦克雷火箭弹、末制导反坦克子母弹、陆军战术导弹系统。1辆M270发射M26弹时,1次齐射可以打出7
728枚子弹,撒布到6个足球场大小的面积上,1个M270自行火箭炮排(3辆M270)一次齐射的威力,相当于12个M109自行榴弹炮营(共288门炮)的威力。M270的改进型中,最重要的是M270-6型。它既可以发射火箭弹,又能发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威力大增。陆军战术导弹系统是一种近程地对地导弹,直径610毫米,发射重量1
672千克,射程约150千米。
日本MLRS火箭炮
  战术技术性能数据:
  口径:227mm 地面密集度:距离公算偏差0.7%、方向公算偏差0.7%
  最大射程:子母弹32000m、布雷弹40000m、未制导反坦克子母弹45000m
  最小射程:10000m 定向管数:12 定向器长:3988mm
  车体长:6972mm  车体宽:2972mm 车体高:2617mm
  发射方式:单发,连射 发射间隔:2.5s发动机功率:368kw
  再装填时间:5min 最大行驶速度:64km/h 高低射界:0°~+60°
  最大行程:483km 方向射界:360° 爬坡度:60%
  通过垂直墙高:1000mm 越壕宽:2290mm 涉水深:1010mm
  战斗状态全重:2519kg 炮班人数:3
  配用弹种:双用途子母火箭弹、布雷火箭弹、未制导、反坦克子母火箭弹
  反坦克火炮
  日本自卫队装备的反坦克火炮主要包括84mm无后坐力炮和60式106mm无后坐力炮、“马特”反坦克系列导弹等,装备到步兵团的反坦克排/连及反坦克分队中。
  1、84mm无后坐力炮
  又称“卡尔•古斯塔夫”84毫米无后坐炮,有M2、M2-550和M3等3种型号,属步兵排制式装备。日本在1979年从瑞典引进此炮,1984年开始转为许可证生产,先产M2
后转产M3,由日本丰和工业公司制造,是日本驻伊拉克部队的主要反坦克武器。目前,该型火炮有被日本本国研制的中型“马特”反坦克导弹取代的趋势。
  该炮结构紧凑,由线膛身管、后喷管、击发机构、两脚架及瞄准具组成。M2型可由单兵携带,1~2人操纵,
M3发射FFV597式火箭助推尾翼稳定超口径破甲弹,弹径132毫米,有效射程250米,可击穿900毫米厚均质装甲,能对付现代先进的主战坦克。“卡尔•古斯塔夫”84毫米无后坐炮可由士兵用两脚架支撑发射,也可车载发射,现常装载在日本2001
年才开始装备的最新型轮式战车上发射。日该炮装备了日本赴伊部队。
84mm无后坐力炮
  战术技术性能数据:
  口径:84mm 全长:1130mm(M2),1065mm(M3)
  重量:16.1kg(M2型)、9kg(M3型)
  炮弹初速:310米/秒 装备弹种:破甲弹、榴弹、照明弹和发烟弹
  给弹方式:手动/单发  发射速度:约4~5发/分
  有效射程:&500m(HEAT 751弾),&700m(HEAT 551弾),1000m(HE弾)
  穿甲能力:&500mm (HEAT 751弾), &400mm(FFV65式破甲弹)
  2、60式106mm双管自行无坐力炮
  该炮是在美国 M40 式 106mm 无后坐力炮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于 1956 年开始研制,60
年装备日本陆上自卫队。目前,极少数仍在日本陆上自卫队服役,但正逐渐退出现役,由更为先进的重型“马特”反坦克导弹取代。
  该炮具有较强的反装甲能力。采用发动机后置,主动轮前置,有较强的越野机动能力。
火炮可以靠液压或电动装置提升,也可以通过手动泵升降,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操作轻便、灵活。 同时,配有 75cm
立体测距仪以及红外夜视仪,前方配装潜望镜,后方有观察镜,火控设备先进。车体未配三防装置,也不具备水陆两栖性能。
日本60式106mm双管自行无坐力炮
  战术技术性能数据:
  口径:106mm  乘员人数 :3 人全长:3320mm
  总重:215kg  战斗状态全重:8000 千克 配用弹种:破甲弹、榴弹
  最大射程:7700m 最小射程:1100m 行驶速度:45~55 km/h
  初速(破甲弹):500 m/s   直射距离:550 米 弹药基数:8 发
  高低射界 :-15 °~ +25 ° 方向射界:10 °~ 30 ° 破甲弹重:16.9 千克
  破甲厚度:550 mm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通过垂直墙高:550mm 越壕宽:1800 mm   涉水深:1000 mm
  射速:最大10 发/分 持续6 发/分最大行程:130 千米
  有效射程:破甲弹(活动目标) 1100 米 破甲弹(固定目标) 1370 米
  3、“马特”家族系列导弹
  老式“马特”反坦克家族于1957年由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部与川崎重工业公司合作,以世界上最早装备部队、最早实战使用的反坦克导弹——法国SS-10反坦克导弹为基础,开始研制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并于1964年研制成功,称为64式“轻马特”反坦克导弹(ATM-1)。随后,日本又着手研制第二代重型远程反坦克导弹,并于1984年装备部队,称为79式“重马特”反坦克导弹(ATM-2)。具有射程远、性能好等优点,其总体性能比原来法国的反坦克导弹更好。接着,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部于1988年研制出一种半主动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本想冠以“超级马特”之称,但担心姿态过高会为国际社会所诟病,因此称之为87式“中马特”反坦克导弹(ATM-3)。该型导弹作为64式“轻马特”的替代型导弹,1988年装备部队,目前已成为日本陆上自卫队反坦克导弹的主力。
  面对21世纪初东北亚地区一系列新型坦克的出现,老式“马特”家族的成员们显得有些老态龙钟,步履满姗。日本担心已有30年历史的老“马特”家族力不从心,从而产生了塑造威力更强的新型“马特”的计划。
  马特家族系列导弹除了在陆上自卫队各师团中有装备外,在快速反应部队中,中型和重型反坦克导弹发射架64部(各占一半)。
  (1)新型“重马特”
  日本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这一地理条件决定了日本陆上自卫队的首要课题是抗登陆作战,反坦克导弹的发展显得格外重要。96式新型“重马特”多用途导弹采用光纤/红外图像引导方式。光纤传输制导技术采用光纤作为目标数据传输介质,数据信号在光纤密封的通道内传递,导弹不向空间辐射电磁波,弹体上没有信标源,所以使新“重马特”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它在发射前无需精确识别并追踪目标,能够盲射攻击不在瞄准线上的目标,还可在飞行过程中更换目标,且能精确地选择弹着点。从理论上说,该导弹没有作战距离的限制,它的攻击命中率与攻击距离无关,所以最大射程达8000米。由于操作者在导弹的整个飞行过程中无需持续瞄准,因此,射手的战场生存率得到了保证,而且如果选择发射后不管的模式,射手可快速转换攻击目标,大大提高了战斗效率。
  96式“重马特”多用途导弹系统由侦察车、导弹发射车、射击指挥车、信息处理车、弹药补给车等五种不同用途的车辆组成。其中侦察车、导弹发射车和射击指挥车采用的是日本生产的4×4高机动车底盘。信息处理车和弹药补给车采用五十铃汽车公司生产的73式6×6中型卡车底盘。信息处理车主要负责将侦察车传来的目标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和威胁排序。射击指挥车则根据分析后的目标信息指挥导弹发射车实施攻击任务。其攻击目标的大概过程是:发射车发射导弹后,导弹按高抛物线弹道首先爬升至300米(高抛物线弹道可使操作者持续观察目标区,这就意味着坦克利用地形掩护的战术毫无意义。此外,高抛物线弹道还具有减弱自然或人造战场烟幕的功用),操作人员根据导弹导引头传来的图像和数据信息,使用操纵杆让导弹接近目标,然后对图像进行人工目标识别,当确认是所要攻击的坦克装甲车辆时,就通过指令控制导弹跟踪并锁定目标,最后配备有串联式聚能战斗部的导弹从上方攻击坦克装甲车辆顶部的薄弱装甲,并将其击毁。如果是多个目标,操作人员会根据各种目标的威胁程度先后发射多枚导弹以攻击不同的目标,根据需要,甚至可以对同一目标发射多枚导弹。96式“重马特”多用途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服役的并具有世界第一远射程(可达8000米)的反舟艇反坦克光纤制导导弹,它成为日本反坦克导弹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的重要标志。
日本新型“重马特”反坦克导弹
  (2)新型“轻马特”
  为取代日本陆上自卫队的84毫米“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日本于1993年开始研制新型“轻马特”(XATM-5)便携式反坦克导弹。该导弹于2001年进行了实装测试,2003年试射成功,并在富士学校年度演习时首次公开亮相。日本准备在本“中期防”计划期间将其首先装备日本陆上自卫队第一空降团。
  新“轻马特”反坦克导弹采用红外成像制导,其导引头采用波长为8~14微米的非致冷红外焦平面阵列(UFPA)传感器,不仅具备发射后不管的能力,还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维护简单、工作寿命长、发射准备时间短等多种优点。该导弹全长860毫米,弹径120毫米,导弹重11.4千克。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系统的重量,该型导弹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导弹的包装筒采用质量较轻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包装筒的前后护盖和射手肩衬则采用了高强度泡沫塑料。导弹重量减轻后便于肩扛,减少了单兵负荷,方便出入车辆携带,也有利于单人在隐蔽的掩体中进行射击,因而其生存力明显提高。
  新“轻马特”反坦克导弹采用肩扛式发射,射击前射手将发射筒的前后护盖取下,利用目标探测系统捕获目标,当搜索到目标时即按下锁定快门,这时的目标图像就是导弹攻击寻的蓝本。导弹射出后,射手随后就可离开发射阵地,进行隐蔽或准备发射下一枚导弹,发射速度为4~6发/分钟。
  新“轻马特”反坦克导弹配有温压弹、穿墙排障弹等各种多用途弹药,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新“轻马特”与110毫米“铁拳3”反坦克火箭筒相配合,构成了较为完善的步兵反坦克攻坚火力体系,既能对付坦克及装甲车辆,也能攻击掩体、野战工事及建筑物等目标。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该型导弹的快速反应能力,陆上自卫队还专门为其配备了轻型装甲机动车。这种装甲车乘员4人,装有1挺5.56毫米机枪。该车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在高威胁地域进行机动作战,最大公路速度为100千米/小时。该车还具有良好的战略机动能力,可用CH-47型运输直升机进行空运,在突发情况下可迅速投送至日本附近岛屿。这种装甲车已于2003年1月开始服役,并随自卫队首次进入伊拉克萨马沃地区。
  (3)新型“中马特”
  为了有效地攻击新型主战坦克,美、俄、西欧各国对发展新一代中程反坦克导弹都十分重视,急于出兵海外的日本也不例外。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防卫厅就秘密地进行了新型中程反坦克导弹的论证工作,并于2000年开始研制新型“中马特”(XATM-6),用以替代现有的87式“中马特”反坦克导弹。虽然日本96式导弹也被赋予“多用途”名称,除了坦克以外还可攻击登陆用舟艇、气垫船。然而,日本新研制的中程多用途导弹,除了可用来攻击坦克以外,还可攻击水泥建筑物和掩盖阵地等。新式导弹采用红外线图像制导,可在空中实现锁定,发射间隔比较短,具有攻击多个目标的能力。此外,新式导弹还可通过红外成像仪和毫米波雷达和指挥系统数据相连。从目前公开的设计构想来看,导弹发射车上装备有6联装导弹发射器,既可车载,也可空投。此种导弹将装备何种部队虽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估计有可能装备各步兵连队的反坦克中队。
  从2004年开始,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部和川崎重工业公司又以新“中马特”反坦克导弹为基础,着手研制更新的“中马特”中程多用途导弹系统。该系统从年将投人92亿日元用于原型产品的试制,在经过技术试验和作战测试后,日本将于2008年完成系统研制,2009年开始装备部队,估计其最终的研制费用将高达120亿日元。
  新“中马特”充分利用“标枪”、“长钉”等导弹的成熟技术。一方面大量采用了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如第二代凝视焦平面阵列技术、红外成像或红外/毫米波多模复合制导技术、多级串联聚能装药战斗部、推力矢量控制技术等;另一方面积极效仿欧美中程反坦克导弹模块化、多用途化,发展多功能战斗部。该导弹采用常规气动布局,弹体尾部装有X型舵面,弹长毫米,弹径140~152毫米,系统全重24~27千克,最大射程4~6千米。该型导弹除能采用4×4高机动车为发射平台外,该弹还可用陆上自卫队现有的89架AH-1S武装直升机发射,以替换老式的BGM-71“陶”式反坦克导弹。
  新“中马特”导弹可选择射前锁定和射后锁定两种不同的模式。在选择射前锁定时,指挥车会将所发现的目标进行分类、威胁判断和攻击排序,然后通过数据链向导弹发射车发出指令,车上计算机解算射击诸元并将确定的重点目标相关参数输入导弹。当目标进入导弹有效杀伤射程时,导弹发射并按预定的弹道飞行,确保导弹导引头截获目标,并最终摧毁目标。由于采用双模攻击方式,一方面增加了新“中马特”导弹使用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发射系统的生存能力和攻击效率。该导弹不仅能对付性能先进的主战坦克和各种装甲车辆,而且还可攻击碉堡、掩体、建筑物、登陆船只等多种目标。
日本87式“中马特”反坦克导弹
  迫击炮
  2006年底,日本自卫队中的64式81mm迫击炮和M2型107mm迫击炮已经全部退出现役。日本自卫队现装备的迫击炮主要有L16式81mm迫击炮、RT式120mm迫击炮和96式120mm迫击炮。其中96式120mm迫击炮主要装备机步师步兵团的重迫击炮连。除各师团外,在快速反应部队中,还装备有120毫米重迫击炮24门、81毫米迫击炮32门。有资料显示,在21世纪初期日军装备的L16型迫击炮达424门、RT型迫击炮达363门。
  1、L16式81mm迫击炮
  日本于1992年开始特许生产的英国开发的新型迫击炮,装备步兵连的迫击炮排。该炮射程远,射速高,精度好,具有较大的杀伤威力,便于人员携带和行军,持续战斗能力较强。美军以该炮为基础改进成为M252
式 81mm 迫击炮,装备了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
日本L16式81mm迫击炮
  战术技术性能数据:
  初速 :250米/秒 (L36A2 式榴弹) 射速 :30 发/分
  最大射程:5850米(MK4装药系统)    最小射程:100米
  炮身长:1280毫米   炮膛结构:滑膛
  高低射界:45 °~ 85 ° 配用弹种:榴弹、发烟弹、训练弹
  方向射界:左右各 5.5 °,射角 45 ° (不移动脚架)
  炮身重:12.7千克 炮架重:12.3千克
  座钣重:11.36千克   炮身长:1280mm
  弹重:2.2千克(L36A2 式榴弹、L40A1 式发烟弹) 重量:38kg
  运动方式:步兵携带或车载 炮班人数:3 人
  地面密集度:距离公算偏差0.5% 方向公算偏差1.5 密位
  2、RT式120mm迫击炮
  日本于1992年从法国引进技术在日本特许生产的牵引式重型迫击炮,可使用反装甲弹,射程远,装备到日本自卫队步兵团的重型迫击炮连。由高机动车牵引,亦可由UH-
1H或CH-47J/JA直升机吊挂实施机动,火力转移时间只需1.5分钟。
日本RT式120mm迫击炮
  战术技术性能数据:
  口径:120mm 重量:600kg
  最大射程:13000m(火箭增程弹) 8100m(普通炮弹)
  最大射速:15~20 发/分炮身长:2080mm
  3、96式120mm迫击炮
  日本于1996
开始列装的机步师步兵团重迫击炮连的核心装备,用以取代107mm迫击炮,可配合增援炮兵火力,压制敌步兵,摧毁装甲车辆。机动性好,装甲防护性强。
日本96式120mm迫击炮
  战术技术性能数据:
  最大射程:8100米 乘员:5名
  尺寸:长 6.70米 宽 2.99米 高 2.95米 最高速度:50公里/小时
  动力:水冷式2冲程8缸柴油机,411马力 重量:约23.5吨
  武器:120mm迫击炮×1 12.7mm重机枪×1
  最大行程:300公里
  日本各式火炮装备的弹药与北约的制式弹药基本相同,鉴于北约的制式弹药在本课题的其它子专题研究中内容较多,这里仅介绍日本研制两种炮兵弹药。
  1、L15型榴弹
  L15型榴弹的弹壳较薄,内部可以装填11.3公斤炸药,这与美军的M107型155毫米榴弹内装6.96公斤炸药相比,L15型榴弹的杀伤力更大。L15型榴弹重43.5公斤,最大射程为24公里。
  2、99式155mm长程榴弹
  99式155mm长程榴弹内装有气体燃烧剂,发射后可在弹底排出气体,抵消部分空气阻力,是一种底排增程弹,弹重43.5公斤,最大射程可达30公里,其命中精度与美军制式的M549型底排弹大致相同。该型榴弹的药包采用新发射药,根据组合,可以发射1~6个药包,达到不同的射程。新发射药的最大特点是降低了火药燃气对身管内膛的烧蚀性,消焰性也很好,可以提高火炮身管的寿命。此外,这种新发射药也可以在FH70榴弹炮上使用。
  其它弹药如北约标准M107系列炮弹、烟幕弹、照明弹、火箭增程弹等皆与北约标准或普通的该型弹药性能相差无几。
  炮兵保障装备
  1、指挥控制系统
  日本自卫队为使自卫队各机关、部队的网络系统能够实现实时的相互交流和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发挥整体的战斗力,已经着手建立“防卫信息通信平台”和“计算机系统通用平台”,以期建立陆、海、空自卫队统一的、有机联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陆上自卫队的“陆上自卫队系统”是陆上自卫队参谋部与第一线部队和各种武器装备平台相连接的综合计算机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不仅可以与建设中的“基干部队指挥系统”相连接,还可以与具有
C4ISR功能的坦克等武器装备相连接。陆上自卫队将以该网络系统为标准,使陆上自卫队的各种业务系统统一起来。日本自卫队自动化指挥系统(C3I系统)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自卫队将C3I系统建设作为武器发展的重中之重。现在已经建成防卫省中央指挥系统和陆、海、空三军半自动化与全自动化的C3I系统。由预警卫星、预警机、远程预警雷达、舰载雷达、监听站、水下测音装置等构成侦察监视预警系统,预警范围达千米。
  陆上自卫队自动化指挥系统主要包括战斗领域C3I系统和师(方面队)级C3I 系统。
  战斗领域C3I系统:主要有野战炮兵数据处理系统(FADS)和师级防空数据处理系统(DADS)。师级防空数据处理系统类似于美国的师防空系统和近距离防空系统,能准确获取、自动快速传输空中目标信息,使用计算机处理各种数据,指挥对空作战。据报道,该系统已装备北部军区主要部队,并将陆续装备其他军区部队。
  师(军区)级C3I系统 :师(军区)级C3I系统用于支援大规模战斗,可以更快地处理各种信息,并提供给师以上指挥官使用。
  随着机械化、信息化的推进,陆上自卫队在这两种互相结合的平台间引入了数字数据通信网,其指挥系统由中央集权式变成了可靠性与灵活性兼顾的高度分散处理与情报共有式。陆上自卫队还研制了用于战场的传感器,并结合这种新的传感器开发GPS终端、数字数据收发器、小型无人侦察机、便携式计算机、图像监视器、数字图像收发装置、侦察用地面雷达及夜视装置。另外,陆上自卫队强化了部队的野外情报和通信能力。为使战区内的无线电情报不被敌方侦获,还开始大范围地运用光纤通信。
  2、侦察通信装备
  日本陆上自卫队的炮兵部队装备有以无人侦察机为主的远程观察系统,但也装备有一些其它的侦察与通信装备,主要包括:87式侦察警戒车和82式指挥通信车。日本自卫队由于历史的原因,虽然现在炮兵主要的侦察方式是无人机,但却仅有陆上自卫队的FFOS
(Flying Forward observation
System)系统,而且发展十分落后,近年来日本在大力研究无人机的发展需求,着力研究美军的“全球鹰”无人机,近阶段日本自卫队对自主研发超高空的无人机系统,还是采购美军的“全球鹰”尚没有最后定论。
  (1)87式侦察警戒车
  87式侦察警戒车是日本自卫队主要的侦察装备。它是日本三菱重工根据陆上自卫队的需求在82式指挥车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专用侦察车。它的驾驶员座位于车辆前右侧,前左侧为无线电员。车辆有一座双人炮塔装备25毫米机炮和7.62毫米同轴机枪。87式装甲侦察车不具备两栖能力。
  战术技术性能参数:
日本87式侦察警戒车
  车长:5.99米 车宽:2.48米 车高:2.8米
  战斗全重:15吨  最大功率:305马力乘员:5名
  转向半径:8.4m  最大爬坡度:60%
  最高时速:100km/h最大涉水深度:0.99米  最大越壕宽度:1.5米
  最大越墙高度:0.6米 最大行驶距离:500公里 公路最大速度:100km/h
  武器:25毫米机关炮1门, 7.62毫米机枪1挺
  (2)82式指挥通信车
  1974年,为了满足日本陆上自卫队对侦察车的要求,小松制作所和三菱重工分别研制了(4×4)和(6×6)轮式装甲车。试验后,日本决定集中研制(6×6)装甲车。82式是在年间进行研制的。1978年生产了4辆样车,第一辆于1980年完成。1982年定型投产。
  该车装有先进的通信设备。调频电台装有F6、F7型收发报机;调幅电台装有N1型收发报机和N4型接收机。F7是可拆卸的,F6是JVRC-F6型车载无线电台,N1是地面无线电台。车上安装有3种报警接收机和抗干扰的滤波器。车体后部左右两侧分别是竖着调频和调幅电台天线。该车车身呈流线形,车内装有可拆卸的三防装置,不能水陆两用。
日本82式指挥通信车
  战术技术性能参数:
  乘员:8人 驱动型式:6×6 战斗全重:13600kg
  单位功率:16.5kW/t 车长:5.720m  车宽:2.380m
  车高:2.386m  车底距地高:0.450m   公路最大速度:100km/h
  爬坡度:60%攀垂直墙高:0.6m  越壕宽:1.5m
  涉水深:1m 发动机功率/转速:224kw   转向半径:8.4m
  调频电台型号:JVRC-F6 工作频率:20~60MHz(HF/VHF)
  通信距离:35km 调幅电台型号:JAN/GRC-N1  工作频率:2~12MHz
  通信距离:30km (运动)  80km (静止) 输出功率:10W
  3、远程遥控无人机观测系统
  由于历史的原因,日本研究无人机的时间并不长,目前装备的国产无人机仅有陆上自卫队的FFOS系统.目前,日本自卫队还没有装备固定其式无人机,能够参加实战的无人机仅有陆上自卫队的FFOS
(Flying Forward observation
System)系统。FFOS系统日本军方称为“远程遥控观测系统”,是一种小型旋翼式无人机,由日本技术研究本部和富士重工集团共同开发,2003年开始装备部队,主要供野战炮兵进行远程观测。每套系统由4架装有可见光或红外观测系统的无人机与各种地面控制系统构成,能为地面炮兵部队指示目标和确认战果。
  炮兵其它装备
  1、99式弹药输送车
  99式弹药输送车是99式自行榴弹炮的配套车辆,战斗全重约33吨,乘员2人,供弹车全长6.7米,全宽3.2米,全高3.1米,由于车体比99式自行榴弹炮短,每侧只有6个负重轮,并且取消了托带轮。其动力装置为V型二冲程水冷增压柴油机,供弹车的最大速度为40千米/小时。车体前部为驾驶室,其后为动力舱,中后部为弹药舱。弹药舱中,后部右侧装99式长程榴弹,后部左侧有供弹机构。不难看出,补充弹药时,自行榴弹炮和供弹车采用后装式。炮弹引信要在补充弹药前装定完毕。在装药舱的上面有废气排放装置,以避免废气给安全带来的隐患。从图中还可以看出,99式供弹车的舱门较多。
日本99式弹药输送车
  2、“敌方火炮定位”系统
日本即将采购的“敌方火炮定位”系统
  “敌方火炮定位”(HALO)系统采用声学技术定位敌方火炮和迫击炮,包括一系列远程定位声学传感器,可以联结到一个中央处理单元,能够在近65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从枪炮或迫击炮的发射声中分辨出声波信号。为满足在波斯尼亚的联合国部队紧急作战的需要,HALO系统在英国陆军服役。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部队也使用了该系统。2007年,日本政府正考虑这一采购需求。一个英国陆军出口支援小组已抵达日本,帮助日本陆上自卫队鉴定和训练使用该系统。有消息称,日本陆上自卫队日前开始寻求采办15套英国BAE系统公司研制的该系统。BAE系统公司还将提供该系统与日本陆上自卫队野战火炮数据处理系统的接口装置,以实现快速的反炮兵火力战。
  译自:日本陆上自卫队网站
  编译:知远/剑月
(责任编辑:关福君)
08-08-15 10:17·
08-08-11 09:32·
08-02-28 18:22·
08-02-28 08:00·
06-06-28 09:22·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跆拳道黑带女生打男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