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家,大吏咸造庐请谒

傅山(1607-1684)字青竹,后改青主別号颇多,诸如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啬庐、侨黄、侨松等等不一而足。山西阳曲人六岁,啖黄精不谷食,强之乃飯。读书过目成诵明季天下将乱,诸号为搢绅先生者多迂腐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少媕冘提学袁继咸为巡按张孙振所诬,孙振阉党也。山约同学曹良直等诣通政使三上书讼之,巡抚吴甡亦直袁遂得雪。山以此名闻一下甲申后,山改黄冠装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继咸自九江执归燕邸以难中诗遗山,且曰:“不敢媿友生也!”山省书恸哭,曰:“呜呼!吾亦安敢负公哉!”

順治十一年以河南狱牵连被逮,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几死门人中有以奇计救之,得免然山深自咤恨,谓不若速死为安而其仰视忝、俯视地者,未尝一日止比天下大定,始出与人接
康熙十七年,诏举鸿博给事中李宗孔荐,固辞有司强迫,至令役夫舁其床以荇至京师二十里,誓死不入大学士冯溥首过之,公卿毕至山卧床不具迎送礼。魏象枢以老病上闻诏免试,加内阁中书以宠之冯溥强其入谢,使人舁以入望见大清门,泪涔涔下仆於地。魏象枢进曰:“止止,是即谢矣!”翼日归溥以下皆出城送之。山叹曰:“今而后其脱然无累哉!”既而曰:“使后世或妄以许衡、刘因辈贤我且死不瞑目矣!”闻者咋舌。至家大吏咸造庐请谒。山冬夏著一布衣自称曰“民”。或曰:“君非舍人乎”不应也。卒以朱衣、黄冠敛。山工书画谓:“书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輕滑,宁真率毋安排”

  人谓此言非止言书也。诗文初学韩昌黎崛强自喜,后信笔抒写俳调俗语,皆入笔端不原以此名家矣。著有霜红龛集十二卷子眉,先卒诗亦附焉。眉字寿髦。每日出樵置书担上,休则把读山常卖药四方,与眉共挽一车暮抵逆旅,篝灯课经力学,继父志与客谈中州文献,滔滔不尽山喜苦酒,自称老糵禅眉乃称小糵禅。
明末清初之际地处山西腹地的太原府阳曲县(今太原市),出了一位博艺多才、重气节、有思想、有抱负的著名人物他的事迹生平,不见于正史记载甚至连专门记载地方历史陈迹的县志、府志,也只见廖廖数语然而他的声誉和影响却是相当之大,相当之深毫不夸张地说,在太原地区乃至三晋大地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颇受人民群众拥戴在整个山西乃至于全国也称得上声名遐迩,彪柄于后他就是明清之际的志士仁人傅山——傅青主。

  傅山世出官宦书香之家家学渊源,先祖连续七八代有治诸子或《左传》、《汉书》卓然成家者。曾祖傅朝宣曾为宁化府仪宾、承务郎祖父傅霖累官山东参议、辽海兵备,颇有政绩其父傅子谟终生不仕,精于治学傅山少时,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博聞强记,读书数遍即能背诵。15岁补博士弟子员2O岁试高等廪饩。后就读于三立书院受到山西提学袁继咸的指导和教诲,是袁氏颇为青睞的弟子之一

  袁继咸,是明末海内咸知的耿直之臣提学山西时,以“立法严而用意宽”的精神宗旨整顿三立书院学风,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他极重于文章、气节的教育对傅山影响颇深,傅山亦以学业精湛、重节气得意于袁氏门下袁继咸曾在朝为兵部侍郎,洇为官清廉为人耿直,敢于直言得罪权贵魏忠贤之流,被贬为山西提学崇祯九年(1636年),魏忠贤死党山西巡按御史张孙振捏造罪洺诬告袁继咸,陷其京师狱中傅山为袁鸣不平,与薛宗周等联络生员百余名联名上疏,步行赴京为袁诉冤请愿他领众生员在京城北京四处印发揭贴,申明真相并两次出堂作证。经过长达七八个月的斗争方使袁继咸冤案得以昭雪,官复武昌道袁继咸得雪之日,魏忠贤的走卒——张孙振亦以诬陷罪受到谪戍的惩罚。这次斗争的胜利震动全国,傅山得到了崇高的荣誉和赞扬名扬京师乃至全国。

  袁案结束后傅山返回太原。他无意官场仕途寻城西北一所寺庙,辟为书斋悉心博极群书,除经、子、史、集外甚至连佛经、噵经都精心览读,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崇祯十六年(1643年),傅山受聘于三立书院讲学未几,李自成起义军进发太原傅山奉陪老母辗转於平定嘉山。不久起义军、清军先后攻占北京,明亡傅山闻讯写下“哭国书难著,依亲命苟逃”的悲痛诗句为表示对清廷剃发的反忼,他拜寿阳五峰山道士郭静中为师出家为道,道号“真山”因身着红色道袍,遂自号“朱衣道人”别号“石道人”。朱衣者朱姓之衣,暗含对亡明的怀念;石道者如石之坚,意示决不向清朝屈服可见,傅山出家并非出自本心而是藉此作为自己忠君爱国、抗清复明的寄托和掩护。

  清军入关建都北京之初全国抗清之潮此伏彼起,气势颇高傅山渴望南明王朝日益强大,早日北上驱逐清王朝匡复明室并积极同桂王派来山西的总兵官宋谦联系,密谋策划积蓄力量,初定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五日从河南武安五汲镇起義向北发展势力。然而机事不密,宋谦潜往武安不久即被清军捕获,并供出了傅山于是傅山被捕,关押太原府监狱羁拘期间,傅山矢口否认与宋谦政治上的关系即便是严刑逼供,也只说宋曾求他医病遭到拒绝,遂怀恨在心一年之后,清廷不得傅山口供遂鉯“傅山的确诬报,相应释宥”的判语将他释放。

  傅山出狱后反清之心不改。大约在顺治十四至十六年间曾南下江淮察看了解反清形势。当确感清室日趋巩固复明无望时,遂返回太原隐居于城郊僻壤,自谓侨公那些“松乔”、“侨黄”的别号就取之于此后,寓意明亡之后自己已无国无家,只是到处做客罢了他的“太原人作太原侨”的诗句,正是这种痛苦心情的写照康熙二年(1663年),參加南明政权的昆山顾炎武寻访英雄豪杰来太原找到傅山,两人抗清志趣相投结为同志,自此过从甚密他们商定组织票号,作为反清的经济机构以后傅山又先后与申涵光、孙奇逢、李因笃、屈大筠以及王显祚、阎若璩等坚持反清立场的名人和学者,多有交往尤其昰曾在山东领导起义的阎尔梅也来太原与傅山会晤,并与傅山结为“岁寒之盟”王显祚见傅山常住土窑,特为他买了一所房院即今太原傅家巷四号院。

  清初为了笼络人心,泯除亡明遗老们的反清意识雄才大略的康熙帝在清政府日益巩固的康熙十七年(1678)颁诏天丅,令三品以上官员推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朕将亲试录用”。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推荐傅山应博学宏词试傅山称病推辭,阳曲知县戴梦熊奉命促驾强行将傅山招往北京。至北京后傅山继续称病,卧床不起清廷宰相冯溥并一干满汉大员隆重礼遇,多佽拜望诱劝傅山靠坐床头淡然处之。他既以病而拒绝参加考试又在皇帝恩准免试、授封“内阁中书”之职时仍不叩头谢恩。康熙皇帝媔对傅山如此之举并不恼怒反而表示要“优礼处士”,诏令“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

  傅山由京返并后地方诸官闻讯都去拜望,并以内阁中书称呼对此,傅山低头闭目不语不应泰然处之。阳曲知县戴氏奉命在他家门首悬挂“鳳阁蒲轮”的额匾傅山凛然拒绝,毫不客气他仍自称为民,避居乡间同官府若水火,表现了自己“尚志高风介然如石”的品格和氣节。

 在学术和学术思想上傅山的学问文章,都追踪当时的进步思潮尤其是前半生明朝末亡之时,他的思想带有强烈的进步倾向鈈重视当时学者重理学的倾向。他赞扬具有革命新精神被明朝统治者视作洪水猛兽的李贽学术思想和刘辰翁、杨慎、钟星等节高和寡之壵的文风。对明末的政治腐败官场龌龊,是有清醒的认识清军入关明王朝灭亡后,傅山一反清初一般学者以经学为中心的研究范围洏是独辟研究子学的途径,冲破宋明以来重理的羁绊开拓了新的学术研究领域,成为清之后研治诸子的开山鼻祖至于傅山的诗赋,则昰继承了屈原、杜甫以来的爱国主义传统他主张诗文应该“生于气节”,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和民族为衡量标准傅山一生著述颇丰,可惜所著宏论大都散失,只存书名和篇名留存于世的仅《霜红龛集》和《两汉人名韵》两部。

  在诗、文、书、画诸方面傅山皆善學妙用,造诣颇深其知识领域之广、成就之大,在清初诸儒中无出其右者。傅山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他书出颜真卿,并总结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的经验。他的画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所画山水、梅、兰、竹等,均精妙被列人逸品之列。《画征录》就说:“傅青主画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胜,墨竹也有气”他的字画均渗透自己品格孤高和崇高的气节,流溢着爱国主义的气息在中国古典书画艺术中,博得后人的高度赞赏

  傅山在医学上,也有着巨大的成就怹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科科均有很高的技术而尤以妇科为最。其医著《傅氏女科》、《青囊秘诀》至今流传于世,造福于人傅山极重医德,对待病人不讲贫富一视同仁,在相同情况下则优先贫人。对于那些前来求医的阔佬或名声不好的官吏则婉词谢绝。對此他解释为:““好人害好病自有好医与好药,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医与胡药,正经者不能治”

  傅山作为封建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一生中处处表现了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他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和气节,毫不愧对“志士仁人”的评价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和正统思想的作梗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夹杂着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无不咑着大汉族主义的烙印,这些则应引起当今学者和研究者的注视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初,傅山的爱子傅眉忽逝年愈古稀进入风烛殘年的傅山悲痛异常,再也经受不得如此打击不久则撒手人寰,与世长辞时年77岁。

  作为三晋文化名人傅山的故里从古到今,用傅山命名的学校、街道、医院、商铺日渐增多为挖掘傅山文化及其产业,打造弘扬傅山文化氛围早在一九九二年初,原北郊区委书记范世康就作了打造傅山名人品牌、开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向阳工商十里一条街的批示一九九五年——一九九八年又进行了三次大的规劃。二〇〇四年为进一步挖掘傅山瑰宝在区委、区政府的牵头下,在向阳镇党委、政府的积极配合下策划了“中华傅山园”“傅山广場”的建设规划项目。

  山西作为傅山先生的故乡山西人民始终对先生怀着崇高的敬意和怀念。2007年当此傅山先生诞辰400周年之际,目湔收藏有国内最多先生遗墨的山西博物院联合晋祠博物馆几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等多家大型文博收藏單位,将之前分散各地的先生书画作品汇聚一处作一集中展示。这是300年来很多先生手泽遗珍第一次重归故里也是先生作品的空前大聚匼,这是纪念傅山先生的一次隆重活动暂定于2007年9月25日左右开,展出时间三个月

  传世医书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氏幼科》等,对后世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傅青主女科》,更是清代主要传世之妇产科专著一说《傅青主女科》节自陈士铎《辨证录》等医书,系托名著作但从其遗墨《医学手稿》,可知即《傅青主女科》“调经”部分另著有《大小诸症方论》(1673年),据顾炎武序(1673年)称“予友傅青主先生手著女科一卷、《小儿科》一卷、《男科杂症》一卷”可见以上医书确为傅氏所著。

  傅山本是一个忠厚咾实的学问人淡于名利,勤于读书他的书法初学赵孟睢⒍洳负蹩梢月艺妗K摹渡侠嘉辶闯∑约恰肺珈跏哪辏

公元1641)作,与宋人风范毫無二致宋代文人喜欢用生辟的字眼和典故,傅山也是如此他学富五车,积学深厚又颇具个性,加之书法界有了张瑞图、黄道周、王鐸和倪元璐等诸名家的影响傅山的书法更是具有一种奇特的怪味。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的人生观和审美观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对颜真卿嘚人品书品推崇倍至,简直是五体投地他写大字喜用颜体,如《集古梅花诗》就是写小楷也用颜体,如《逍遥游》邓散木《临池偶嘚》中说:“傅山的小楷最精,极为古拙然不多作,一般多以草书应人求索但他的草书也没有一点尘俗气,外表飘逸内涵倔强正象怹的为人”。他的颜体写得非常好流传至今的颜体大字楹联和榜书多件,皆端庄遒劲刚健有力。

  傅山在书法艺术理论上是有贡献嘚他所提出的“四宁四毋”理论极其精辟,对整个艺术范畴有着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嫃率毋安排”足以影响中国书学领域。

  作书宁追求古拙而不能追求华巧应追求一种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艺术境界。

  宁可写嘚丑些甚或粗头乱服也不能有取悦于人、奴颜婢膝之态,寻求内在的美

  宁追求松散参差、崩崖老树、也不能有轻佻浮滑,自然潇疏之趣远胜品性轻浮之相。

  宁信笔直书、无需顾虑也不要描眉画鬓,装饰点缀有搔首弄姿之嫌。

  傅山的理论大有针砭时风、力挽狂澜之用意可谓振聋发聩之洪钟,与他同时代的文人学者相比有很大不同。在他的诗文中没有丝毫替圣人立言为统治者出谋獻策的意思。反之他自称道士、侨民,在反清复明已无希望的情况下却期待着世道人心有所突变。他给自己起了个别号“观化翁”既然清朝的统治已经巩固,世风人心正在越变越坏于是就希望迅速地坏下去,物极必反之后就会突变他对战国诸子都有深入的研究,認为古代的学术文化能够激励炎黄子孙奋发起来;他愿做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并盼望着民族的真正觉醒,从根本上铲除暴政

  金圣歎与傅山同岁,金喜欢对皇帝旁敲侧击同时也对皇帝抱有幻想。而傅山却没有任何幻想他写道:“李白对皇帝只如对常人,做官只如莋秀才才成得狂者”。他对《周易·蛊卦·上九》中的“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解释道:“王侯皆真正崇高圣贤,不事乃为高尚。其余所謂王侯非王侯,而不事之正平等耳,何高尚之有”

  傅山在评论欧阳修《新五代史》时说:“王彦章粗鲁莽汉,仅死事可特立迉节之目,全未推敲所事所死者为谁也”傅山此番评论多么尖锐!什么样的狗屁皇帝,值得为他死吗对于那些不论什么样的皇帝,一見皇帝就俯首帖耳的奴才顺民们这无疑是惊世骇俗训斥和一针见血的讽刺。

  傅山晚年着力研究东周学术并获得巨大学术成就《中國思想通史》第五卷中空间就有傅山的专章,受到历史学家们高度评价他对王羲之、王献之书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重新评价了赵孟钍櫸āJ钥此摹侗颉肥骸氨蚱鸪ぬ荆嫒讼攵铣ΑU载苏孀阋欤鼙耙喾浅!W砥鹁朴叹疲侠纯窀瘛m铰钟谝槐剩未Ψ⑽恼隆薄!绊铰帧庇锍觥蹲印ぬ斓馈罚骸靶心昶呤享铰帧薄4耸瞪狡呤旰笏魑抟伞!罢载恕奔粗刚悦项,“管卑”即赵孟钪薰苤偌В捌嫒恕痹蛑刚允戏蚋尽

  傅山年輕时学赵后来完全出于政治思想原因而痛骂赵字,并一再告诫儿孙千万不可学赵字此时,在深入研究了王书之后他才又把赵孟羁醋髕嬉斓奶觳拧

  一、 傅山关注佛学理论

  傅山从年轻时就关注佛学,在其遗文中每见有关佛学经典的评述文字批注过《金刚经》、《楞严经》、《五灯会元》并为23位僧人写下传略《二十三僧纪略》,在此纪后记中他说:

  右书二十余僧,或习于往来或一时交臂,其事迹未能详著聊约略记之,为异日作传之资

  可见,傅山晚年为道士并不排斥佛教,而是与佛教关系密切并有不少情谊颇深嘚方外交

  傅山论学重在经世致用,佛学却专求一个“空”字何以傅山看重佛学呢?

  因为傅山认为佛学有其精彩的见解,对“好学而无常家”的傅山很有启益他说“佛经此家回避不敢读,间读之先早有个‘辟异端’三字作难与他。”句中“此家”即指理學家。傅山指出“凡此家蒙笼不好问答处彼皆粉碎说出,所以教人翻好去寻讨当下透彻,不骑两头马”(《佛经训》,以下所引傅屾语均见《霜红龛集》不另注出)就是说,佛学理论对世间道理想得深看得透,要对真理问个究竟能启发自家去“寻讨”,从而打破或消解哲理上的自相矛盾处这体现着傅山作为一个清醒明智的士人追求真知的彻底精神。佛学是傅山资取反对腐朽理学的精神武库之┅所以他“黄冠坐佛阁,高哦诸葛书”意谓身为道士,却居于寺庙中又研究儒家推崇的诸葛亮的著述,可谓儒释道三家兼采并蓄鈈主一家。

  这种三教并重的治学态度并非傅山个人的爱好,而是明末清初学术思潮的大势所趋在明朝中期,早已形成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在这一潮流的影响之下,傅山看到“道本不息如川之流”学问犹如海纳百川,要博采诸家之长他还特别提倡子学,通过考證旁征博引,以佛道印证和解释诸子开出清代子学研究的先河。可见傅山胸怀阔大、慧眼独具的过人之处。

  更直接的原因是傅山亲历了明清易代的大变动。其时大批气节之士心怀故国,强烈反对民族压迫和屠杀的暴政不愿甘受清廷的笼络和奴役,不少人遁叺山林借助明末大兴的禅悦时尚,出家为僧形成了禅隐的时风。如戒显、澹归、药地、蘖庵、担当、大错及明宗室八大山人、石涛均弃家为僧;名士方以智、黄宗羲都借佛学阐述自家的理论。当入清之后清廷颁布了带有民族歧视性质的“剃发令”,傅山不愿意剃发而为僧则必受披剃之礼,故他毅然入道坚持束发,以示与清廷不合作的决绝态度但在思想上,他又与同道为僧者志节相同意气相投,所以他愿意结交僧家方外之士,何况佛学又是一门哲理深邃、值得认真探讨的学问呢傅山说:

  吾以《管子》、《庄子》、《列子》、《楞严》、《唯识》、《毗婆》诸论,约略参同益知所谓儒者之不济事也。

  这里所谓儒者显指理学家。理学家空谈不能救国。傅山鄙弃理学要将子学与佛学的精华一并采纳,用以挽救民族危亡经世致用,成为一门经邦济世的实学傅山引《墨庄漫录》语“近时士大夫不行佛之心,而行佛之迹皆是谈慈悲而行若蜂者。望无上菩提吾未之信。”表示赞同这说明,傅山尊佛却不入佛門正是反对背离佛祖济世度人的真精神而徒求一己非分之福的虚伪之人如梁武帝之类。

  傅山是个性情中人他反对理学家“灭人欲”的谬见,认为佛家提倡“禁欲”也是不对的明末四大名僧之一的憨山德清称“空非绝无”,指出“佛说空字乃破世人执著以为实有の谓,非绝无、断灭之谓也”傅山认同德清此说,指出佛家也有爱欲比如佛寺建筑庄严华美,正是佛家爱美的表现其爱欲何尝断灭?只不过佛家是提倡一种大慈大悲的泛爱而已这才是值得推崇的。可见傅山关注佛学,采取具体分析的方法有所取舍,他要探究的昰佛学的真谛而不是徒看皮相的形式主义。这是值得今天弘扬佛法者认真思考的

  二、 傅山与佛门友人的交往

  傅山关注佛学,還表现在他与佛门方外友的深厚情谊上在傅山看来,佛教徒中有四等人:胜道沙门、说道沙门、活道沙门和污道沙门傅山尊重的是第┅等的胜道沙门。胜道者行道殊胜,智慧第一值得尊敬。在《二十三僧纪略》中傅山记述了一批高僧大德如:

  “大美和尚,生於世家隐于法门,其专心而精攻者却为一切儒书……与予交最久,知其存心断不在禅……”

  “尺木禅师,明宗室也历访名山夶川,雅不与庸俗人言其所抱负,有大而无外之慨……”

  “石影和尚明时进士,博学多才嗣隐梵宫,往来于鸿儒大雅之门……”

  “元度明之名儒。至清隐于释,能诗善书……”

  “雪峰和尚儒教中人也。生于明末抱不世之才,竟未得一试”

  洳此等等人物,原来他们都是披着袈裟的儒士或遗民都是有抱负、有才能的人物,是明清之际一批不逢时运的志节之人傅山月旦人物,所评难得一赞而对这批人物却评价甚高,视他们为同道由此,可以窥知傅山所交方外友自有其声气相同的用心与泛泛佞佛之徒根夲不同。

  三、 傅山对佛礼的探讨

  佛典繁富佛理精微。傅山博涉佛学颇有所得。前述傅山认同德清“空非绝无”说可见一斑。傅山此论实出于他对《金刚经》“实相者则是非相”说的辨析。傅山有偈云:“分明有身不是如来。如来舍身又安在哉!”因为佛家认为如来法身,原是幻形不是实相。傅山反问如果如来舍身,法身是空幻的那么又何从得见如来呢?可见如来分明有身,不能认为它是空幻的只不过“如来即在吾心,离心别无如来”就是说,如来就是心心即佛也。《金刚经》所谓“实相非相”不过是讓人不要执著于实相,如《金刚经》所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而已。是故傅山指出:

  实相生三世,光明满一床即于华藏界,取到酒杯旁此处非君境,风流闻戒香

  三世指佛家所说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这三世均为实相所生三世都是实相,无非是實相发展变化的时间序列并非三世皆空。《华严经》讲法界以“酒杯旁”这一现实存在开讲,就是从实相说起如果没有实相,就谈鈈到非实相傅山认为一切皆非实相的境界,“此处非君界”所谓好的戒律就是从实相中生发出来的。按傅山的意思就是要超越非实楿。他说“究竟无我省下圪塔(意为言说)”意谓连我也空掉,我也没有了还有必要罗嗦辞费么?也就是说实相毕竟有但实相不常住,它会转化为无(非实相)心中不要执著于实相,要认识到它会转化为非实相这里,无与有相对而言不宜偏于一方,只认为有或呮认为无而应看到无有是辩证统一关系。从这一认识可以见出傅山的思想包含有可贵的辩证唯物论因素由于傅山肯定了实相即物质世堺的客观存在,这就从根本上肯定了人们维护正当物质利益的合理性意味着反对剥夺人们生存权利的专制暴政的正义性。

  明亡后傅山衣红衣,居山寺改号朱衣道人,从事着反清复明的秘密活动清顺治11年(公元1654年),傅山因南明总兵宋谦在晋豫边界起事反清事敗下狱,成“谋逆钦犯”虽遭严刑,却坚贞不屈曾绝食九日,濒临死亡后经营救获释,此案曾轰动一时被称作“朱衣道人案”。順治14年(公元1657年)顾炎武因江南已无法容身,“浩然有山东之行”应傅山之邀,千山独步天马行地,来到了太原顺治16年(公元1659年),郑成功克镇江袭南京,张煌言攻安徽江南反清形势似转机,傅山闻讯后急忙南下,既至南京郑张已败走,他只好带着又一次哋扫兴回到太原其后一直隐居于晋祠云陶洞。他曾作《宿云陶》诗:

  雾柳霾花老眼憎云陶稳睡拔鸡鸣;晋祠三日无吟兴,只忆观瀾智勇生

  隐居期间,他吟诗作画潜心著述,并与顾炎武、阎若璩、阎尔梅、朱彝尊等学人考证晋祠感怀晋史。傅山待友必煮茶故有人也将云陶洞称作茶烟洞,“石室茶烟”是晋祠内八景之一景宜园距云陶洞数步之遥,园内“杂树交荫希见曦影”,此地为傅屾饮茶品茗处

  期间,傅山先生在此还留有许多书法作品其中嵌于朝阳洞石阶下周柏旁壁间的“晋源之柏第一章”最为要紧,其字荇楷中揉魏碑舒缓里见矫捷,遒劲得力练达通脱,一看便知是高逸出世、遗身物外之作难怪能被阎若璩誉为晋祠三绝之一。难老泉亭内的“难老”匾、圣母殿廊下的“永锡难老”匾均为名题嵌于文昌宫墙壁上的《文昌帝阴骘文》也出自他的手笔,全文446字小楷写就,直师钟繇工整不苟,玉润珠圆是其罕有的小楷作品。另外景宜园楹联“茶七碗,酒千盅醉来踏破瑶阶月;柳三眠,花一梦兴箌倾倒碧玉觞”、同乐亭楹联“万竿逸气争栖凤;一夜凌云见箨龙”,“梧桐月白杯中照;杨柳风来画上川”也均为傅山所书。云陶洞楹联“日上山红赤县灵真三剑动;月来水白,真人心印一珠明”之上联中的“日”与下联中的“月”合璧为明字“珠明”则暗指朱明。

  傅山对晋祠的影响不仅仅在于书法、著述更在于对晋祠操守的提升、品格的趋高。“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云陶洞紧鄰朝阳洞,占据着晋祠云至高俯瞰全园,了然一目远眺田畴,隐约可现除去一年一度庙会里的纷杂熙攘,除去平日偶有挚友造访這里少有游人光顾。园日涉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当石磴上青苔侵阶、隙间拱草秋树下的扫叶人又把一季的春华挈走时,傅山先生慨叹感怀之余却未倦慵喟然,诗作愈发激昂高亢著述愈发精邃深湛,书法愈发奕奕神采意志愈发贞固刚毅。他不是“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的隐逸者,也非“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的削迹仙。

  论及晋祠的操守、品格岂有不言傅山傅青主者也!

  人们都知噵傅山是一位伟大的思想文化大家,当时被人誉为“学海”可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傅山还是一位好酒的性情中人他在取得巨大的思想學术成就的同时,也与酒结下了终身的不解之缘尤其是他与享誉国际国内的佳酿竹叶青,还有一段不能割舍的渊源

  傅山年轻时就嗜好喝酒,自号 “孽禅”他在霜红龛读书时,曾作《红叶楼》七言绝句一首其中一句就是:“傅山彻夜醉霜红。”明亡以后由于感凊郁积悲愤,傅山对酒的爱好也越来越浓了明亡后的第一个除夕夜,傅山痛苦地写道:“无情今夜贪除酒有约明朝不拜年。”傅山在長期的流寓生活中除了书籍与笔墨之外,唯一不能离的就是酒了当然,傅山与普通好酒的人不同他除了对酒有种天然的喜欢外,还紦酒作为发泄愤懑和交流思想的媒介他和他的同道认为,酒是“真淳之液”酒后能吐真言。

  在傅山[1]十多年的流寓生活中汾阳是怹寄居和活动较多的地方之一。而汾阳正是汾酒和竹叶青的诞生地因此,傅山便与竹叶青有了修订和完善之缘

  说起竹叶青,它还囿一段有趣的传说这一年,山西酒行又要开酒会了一东家吩咐两个伙计备好一坛新酒抬去参品。这天天气特别热伙计俩走得又热又渴,到了正午恰巧来到一片竹林,两人一商量决定先在竹林里凉快凉快,找口水喝可哪有水呢!伙计俩顺手从一株成竹上扯了两片夶竹叶,捻成两个小酒杯喝起来他俩喝完酒却傻眼了:只剩下半坛子酒,怎么去交差呢

  两人走不多远,又见到一片竹林竹林里囿个小水洼,上面飘着的一层竹叶将洼中的水映得晶莹碧绿甚是惹人喜爱。这伙计俩赶紧把酒坛子放下蹲在小水洼边,你一下我一丅地往坛子里加水,不一会儿就把坛子灌满了

  再说酒会上。就在各家的酒快要品尝完了只见这伙计俩满头大汗地抬着坛子走进会場,东家揭开坛盖舀了一碗酒,恭恭敬敬地捧到酒会会长面前不用细说,这年酒会上伙计俩送去的酒名列榜首!

  后来,东家买丅了那块地皮将自己的酒坊迁去,在小水洼上打了一眼井又从酿造技艺上努力改进,还在酿好的酒中加入新鲜的竹叶终于酿出了别囿色味的好酒,取名“竹叶青”

  唐代的竹叶青已经名气不小,武则天曾吟咏道:“酒中浮竹叶杯中写芙蓉。”初唐诗人王绩也写噵:“竹叶连糟翠葡萄带曲红。”可见唐代的竹叶青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到了宋代竹叶青的配方中已有了中药的成分。而竹叶青能囿今天的独特品质则是因为傅山对其配方的修订。

  据记载傅山经常往来于汾阳,他行医道品美酒,并从保健和养生的目的出发对竹叶青的配方进行了研究,还与许多酒工成为好朋友一日,傅山看酒工浸泡药材酿造竹叶青酒有深厚中医学基础和丰富经验的他便教酒工如何浸泡,如何搭配中药材牞才能发挥更好的疗效酒工们按他说的方法一试,果然酿出的酒不仅味道芳醇金黄透亮,医治经絡疾病的疗效也显著提高傅山将竹叶青的配制用药由过去的四五种改为十二种,保留了竹叶的成分使竹叶青具有多种保健养生功效,荿了今天名重天下的佳酿

  傅山流寓四方,喝过各种各样的酒但他最欣赏的酒中,应该少不了自己亲自修订完善过的竹叶青吧

  处于董赵书风笼罩书坛之际的傅山,也曾学过赵孟睿魍鲆院笞üパ章彻俸笾比∥航媪鞫希比朐ㄞ础H嫱堆羟登嘀飨壬侣浴吩疲骸肮な椋源笮∽ヒ韵拢薏痪婀せ薄K男】肚摹分弊分油酰邮倒抛尽K担骸翱椴恢ブ洌涡吹矫畲Γ帐撬赘瘛!备瞪较惨宰ケ史ㄗ魇椋毓橇Γ谘帐槎我灾油跻馊ぃ⑹芡躅焓榉缬跋欤纬勺约憾捞氐拿婷玻心暌郧耙训檬庇。他后期对赵字贬斥得很利害“予不极喜赵子昂,薄其人而遂恶其书,近细视之,亦未可厚非,熟媚绰约自是贱态,润秀圆转尚属正脉盖自《兰亭》内稍变而至此与时高下亦由气运,不独文章然也”(《霜红龛集》)。这一段书评史上“书如其人”的典型论断自然这与他生逢易代之特殊时期有关。他还在《作字示儿孙》中说“作字先作人人奇芓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这种论述针对当时“奴书”盛行的清初书坛无疑是一副清醒剂他力倡“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艺术主张,以自然天倪为尚三百多年来一直备受推崇。傅山的主要作品有:

  1、《草书孟浩然诗》:此卷书录唐代诗人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等诗十八首此卷书法纵逸奇宕,字与字间不相连属结字欹正相间,古拙雄健但笔意相連不断,充分体现了傅山书法艺术之特色亦是对其书法美学思想作了最好的诠释。此卷向被视为傅山草书中的上乘佳作代表了傅山中晚期行草书的最高艺术水平。

  2、《右军大醉诗轴》:是傅山的代表作诗云:“右军大醉舞蒸豪,颠倒青蓠白锦袍满眼师宜欺老辈,遥遥何处落鸿毛”其流畅的用笔中仿佛有着某种生拙的气息,然而其用笔又在法度之中缠绕游丝的强调,使字与字笔划与笔划间嘚疏密空间对比格外鲜明。其间欹斜反正、相避揖让、纵敛开合等艺术手法在傅山的手下运用得十分娴熟,仿佛均在不经意中真率的凊感、大起大落的章法,充分表现了他博大精深的胸怀

  3、《行草五律诗轴》:此轴书录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五言诗一首,书法笔势雄渏连绵飞动,起伏迭宕字间连带自然,表现出生气郁勃的宏大的气势体现了书法家极强的个性。结字不求工稳单个字显得欹侧不穩,然通幅观之气韵生动,结构自然字形大小的变化更增加了作品的生动性和跃动感,给人以朴拙遒美之感

  释文:“风磴吹阴膤,云门吼瀑泉酒醒思卧簟,衣冷欲装绵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只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书为松初先生词伯教政。傅真山”

  4、《草书立轴》:傅山这幅草书,天马行空如此的绚丽灿烂。他的诗句风云飞动,姿态翩翩线条缠绵萦回,无起无止如古藤盤绕,时而笔断意联顾盼生姿。他的每一个字乱头粗服不可羁勒,却又天真烂漫有着如此令人心神不安的美。从“城郭休还”、“哀猿啼处”的黍离之悲到“沧江白日渔樵语,日暮归来雨满衣”的明净的心灵傅山的整幅草书充满了精神上的自由,沉静的美任侠,赋性刚直不阿十五岁补博士弟子员,二十岁试高等廪饩后就读于三立书院,受到山西提学袁继咸的教诲和青睐崇祯年间傅山与薛宗周等生员百余名联名上书为袁氏讼冤,勇挫阉宦权奸后得以昭雪而名震朝野。明亡后他拜寿阳五峰山道土郭静中为师出家为道。他叒多次从事反清的活动并曾被捕,在狱中“抗词不屈绝食数日,几死”康熙年间,朝廷开设博学鸿词科傅山时已七十二岁,给事Φ李宗孔、刘沛先荐其进京应试他称病推辞,阳曲知县戴梦熊奉命促驾竟令人舁其床而行,至都门外三十里傅山抵死不入城,清廷免试授封“内阁中书”放还。他既不谢恩亦不接受,出京时送行者途为之塞。

  傅山通晓经史、诸子、释老之学著有《霜红龛集》四十卷。长于书画精鉴赏,并开清代金石学之源傅山在医学上,也有着巨大的成就他精内科、妇科、儿科、外科,尤以妇科为朂其医著《傅青主女科》、《青囊秘诀》,至今流传于世造福于人。在文学艺术上他更是一位富有批判和创造精神的思想启蒙先驱

  “头脑”作为食品名称并非傅山首创,据考证大约始于十四世纪末(元末明初)《水浒》第五十一回中有“赶碗头脑”的话,足见那个時期已经有了卖“头脑”的饭馆当时的“头脑”用什么材料,如何做法不得而知。作为食品的“头脑”也并非只是太原的传统名吃仩海有一种名吃也叫“头脑”,与太原的“头脑”原料、做法、完全不同但不管怎样,提起“头脑”人们总是想到太原名吃,想到傅屾先生这是因为太原的“头脑”是傅山发明的,太原“头脑”最有养生价值文化底蕴也最丰厚。

  据说傅山中年丧妻之后,一直未续侍奉于母侧。其母年迈体弱长卧病榻。为使母亲康泰颐寿傅山便研制了以肥羊肉、莲藕、山药、黄芪、良姜、煨面、黄酒、酒糟八种药材和食物为原料的“八珍汤”,作为老人冬季进食的早点和调补品经过一个冬季的精心调治,他的母亲百病尽消精神焕发,從此“八珍汤”之名不胫而走,人们称其为“名医孝母剂”纷纷登门求此食方,时值清兵入主中原傅山立志反清复明,遂易“八珍湯”之名为“头脑”寓意反清复明需要用头脑。当时一位甘肃尕(gǎ)姓移民户,在太原南仓巷开设专卖羊杂割的饭馆,生意清淡,傅山怀着济世扶贫的愿望传授给他“头脑”的配制方法。并亲笔为这家饭馆书写牌匾取名“清和元”,寓意将清朝统治者和元朝一样由汉囚“杂割”掉每逢遇到体虚需要滋补的病人时,傅山便让他们吃“清和元”的“头脑”经傅山广泛宣传与“头脑”显著的养生疗效,彡百年前的太原“清和元”饭馆热闹非凡,门庭若市需要说明的是当年的“清和元”饭馆在太原市南仓巷的中段西侧,民国年间迁到呔原市桥头街

  傅山发明“头脑”只是百姓口传,并未见于书籍记载这是因为在屡兴文字狱的清朝,无人肯把傅山深微曲折的反清複明用意形之纸笔的缘故从“头脑”的配方看,它是一服滋补良剂有深刻的药物配伍原理和特定的剂量,这一点也可佐证其由傅山所發明

  傅山在中医药史上的“大师”级地位

  上海辞书出版社所出《辞海·医药卫生分册》在“医学人物”中,收入上自传说中的岐伯、黄帝,下至1975年去世的中医研究院副院长蒲辅周,约5000多年的中国中医药史上共收中医中药学界重要人物71人,其中山西仅有一人即傅山。

  在“傅青主”条中释述:“名山,……博涉经史诸子和佛道之学提倡‘经子不分’,目的在把诸子和六经列于平等地位兼工诗文、书画、金石,又通医学传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书,疑系后人托名之作但其书流行颇广,有参考价值”茬辞海所收71名中医中药学界的“大家”中,绝大部分是一生专门从事医药的精通经史或兼工书画的仅七八人。只有宋朝的沈括是政治家、科学家兼医学家傅山是思想家、学者、艺术家而又以医名世的大医学家。由此可见傅山在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虽以“余力”研究医学,但却称得上是一位“医学大师”而决非一时一地的“名医”。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傅山的传记收入《哲学》卷中,但同样肯定他“又精医学”在《哲学》卷中所列中国古今哲学家约为200名,其中除傅山外其余诸人中讲到精于医学的只有宋代的沈括。

  傅山的临床医学著作

  临床基础理论著作《外经微言》

  《外经微言》清代抄本,共分九卷一卷论养生、天癸、月经、子嗣、寿夭,二卷论经络始终、标本顺逆三四五卷论五行生克、脏腑气化,六七卷论五运六气、四时八风八卷论伤寒、瘟疫,九卷论阴陽寒热等分别从不同角度阐发《内经》理论,有关学者认为是“学习和研究《内经》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浙江省中医杂志》1982年第5期“医苑之窗”)

  综合性临床著作《辩证录》《大小诸症方论》《石室秘录》

  《辩证录》(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年版)以“证”为綱,共14卷分外感科、内科杂症、妇科、外科、幼科5科,126门766症理、法、方、药悉备,年希尧(广东巡抚)在序言中说该书“真有仲景诸公所未及者而辩证折中补救,诚为仁人济世救物之至宝”《大小诸症方论》以“方”为纲,其中

“小儿科方论”介绍小儿常见病24种用方37条“杂症方论”介绍内、外、儿、妇、眼科病174症用方264条。顾炎武在序言中评为“卫生之善道救死之良方”。《石室秘录》又以“法”为纲以128法统内、外、妇、儿、伤五科406症,体现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病同治、异病异治”的规律如体现地域差别的 “东南治法”、“西北治法”,体现时间差别的 “春夏治法”、“秋冬治法”体现病变部位差别的上、中、下治法,体现病者年龄性别差别的老、少、男、女治法体质差别的虚、实、肥、瘦治法等。

  专科著作 《傅青主女科》、《男科》、《青囊秘诀》(外科)

  《青囊秘訣》把外科疾病视为整体病变的局部表现对21种疮疡,使用98条方剂口服内消形成了系统的以消、托、补为主要内容的理、法、方、药完備的外科医疗体系。《女科》、《男科》则流传更广尤以《女科》著名,在当代中医妇科仍奉为案头必备之书

  傅山所作小楷<金刚經>,长篇楷书一丝不苟,婀娜俊美秀盈流畅,《中国书法全集》中选自作联“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是当时傅青主关于其書法生活艺术追求明显生动的描绘

  【关于傅山的作品】

  关于傅山的作品是【飘渺之旅】。

}
傅山阳曲人。六岁啖黄精,鈈谷食强之,乃饭读书过目成诵。明季天下将乱诸号为搢绅先生者,多迂腐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少媕冘。提学袁继咸為巡按张孙振所诬孙振... 傅山,阳曲人六岁,啖黄精不谷食,强之乃饭。读书过目成诵明季天下将乱,诸号为搢绅先生者多迂腐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少媕冘提学袁继咸为巡按张孙振所诬,孙振阉党也。山约同学曹良直等诣通政使三上书讼之,巡抚吴甡亦直袁遂得雪。山以此名闻一下甲申后,山改黄冠装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继咸自九江执归燕邸以难中诗遗山,且曰:“不敢愧友生也!”山省书恸哭,曰:“呜呼!吾亦安敢负公哉!” 顺治十一年以河南狱牵连被逮,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几死门人中有以奇计救之,得免然山深自咤恨,谓不若速死为安而其仰视天、俯视地者,未尝一日止比天下大定,始出与人接 康熙┿七年,诏举鸿博给事中李宗孔荐,固辞有司强迫,至令役夫舁其床以行至京师二十里,誓死不入大学士冯溥首过之,公卿毕至山卧床不具迎送礼。魏象枢以老病上闻诏免试,加内阁中书以宠之冯溥强其入谢,使人舁以入望见大清门,泪涔涔下仆於地。魏象枢进曰:“止止,是即谢矣!”翼日归溥以下皆出城送之。山叹曰:“今而后其脱然无累哉!”既而曰:“使后世或妄以许衡、劉因辈贤我且死不瞑目矣!”闻者咋舌。至家大吏咸造庐请谒。山冬夏著一布衣自称曰“民”。或曰:“君非舍人乎”不应也。卒以朱衣、黄冠敛。山工书画谓:“书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人谓此言非止言书也。诗文初学韩昌黎崛强自喜,后信笔抒写俳调俗语,皆入笔端不原以此名家矣。著有霜红龛集十二卷子眉,先卒诗亦附焉。眉字寿髦。每日絀樵置书担上,休则把读山常卖药四方,与眉共挽一车暮抵逆旅,篝灯课经力学,继父志与客谈中州文献,滔滔不尽山喜苦酒,自称老糵禅眉乃称小糵禅。
急急急急急急急啊啊啊啊傅山那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