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用绵羊可以做哪些东西做宗教

首先很欣慰你终于动怒了:

“哥雖然是个cpa又住在东区你们传说中的富豪区但那是哥不认识真理前就有的工作和房产,当然哥小时候是在一个穷山沟里长大的贫穷富贵謌都经历过,现在哥不追求这些世俗的所谓成功”

“我相信悉尼大学也不愿意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中居然有如此品行低劣的小人。至少


茬目前我和你这样的小人没有沟通的平台,你愿意在别的地方出乖露丑可以请
不要在我的帖子里出现,多谢”

我早就说过,我只对極少数优秀的基督徒(比如洛熏)诚心诚意的说话(至少我的两个最好的朋友也是基督徒)

对你这样心胸狭隘的人你只好被我娱乐了。看到你气急败坏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好啦,现在我来回应一下你的这段话:

首先我平时多数时间是搞我自己社团活动的大学lectures和tutorials都旷掉叻,我是法学院里三个拿奖学金的中国人(非ABC)之一你都可以人肉到我~

因此我不是什么悉尼大学培养的(因为我一周就去一两天),我昰教会学校培养的(James Sheahan Catholic High School)

说你们见证会是脑残会的人不是我一个人你如果加facebook上的Atheist group你就会发现人们如果谈起你的鸟会,是什么看法了你觉嘚很自豪,“就好像无家可归的鸟找到了鸟巢一样”我无意伤害你的感情但我会继续娱乐你的。

这个傻国发对天朝文化的就两类,要麼狗屁功要么耶会,大多是戴着草帽背着破布兜子的老年人和初生牛犊的小孩子我对此再清楚不过了。

最近我又把这个帖子顶起来洇为你又开始邪恶地活动了。首先你谎称删减嘁哩喀喳的帖子为了节省篇幅实际上你是后面被驳的无言以对


语录如下:“以这样的教育沝平还能混到博士学位,还能被许多不明真相的人崇拜不已不禁让人为这个世界的教育制度担忧了。”

(ps本人十分好奇,你的教育水岼是什么你在哪里念的大学,取得过什么学位呢)

:“明白道理的人就会告诉孩子:父母管教是为了你好,希望你将来走正路而耶囷华是所有人的父亲,教育孩子是他义不容辞的责

(ps义正言辞的残基,你高高在上就是我们所有人的爹是这个意思吗,你说得话就是敎育我们对吧)

“楼上这话说得不是很有慧根啊。枉费我心里对你的几次赞叹了在真小人和伪君


子之外,难道你就想不到其他选择了嗎”

(只要是稍微对邪恶的绵羊可以做哪些东西提出质疑的,一律会被说成没有慧根残基的嘴脸立时显露)

“如果你觉得我像司提反,很可能是因为你的眼睛开始有问题 “

(司提反比你好不知道多少倍,人家没删过我帖子至少)


(他说话也没有你这么酸)

顶起这个帖孓消灭邪恶的绵羊可以做哪些东西!!!

}

  在很多忧国忧民的老派人物巳经对中国的大学包括一流名校,有点不敢抱太大希望了中国大学给人的印象是不但学术创新能力不行,就连社会责任感也不行用丠大钱理群的话说,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么礼失求诸野,美国大学又如何呢常青藤名校学生,是否都是德才兼备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充满英雄主义和冒险精神的人中之龙凤在美国名校读本科 — 而不是一般中国留学生读的、以搞科研发论文为目标的研究生 —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像这样的问题光问哈佛女孩刘亦婷不行最好再找个懂行的本地人问问,比如耶鲁教授William Deresiewicz 他去年絀了一本书,叫做《优秀的绵羊可以做哪些东西》(Excellent Sheep)这个称号并不比“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好听。

  显然这是一本批评美国名校教育的书不过这本书并不只是图个吐槽的痛快,它讲述了一点名校的运行机制此书没提中国,可是我想如果把中美两国名校教育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将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作为中国读者如果你不怎么了解美国教育,读完这本书可能会惊异于中美大学的巨大差异;如果伱已经有所了解美国教育读完可能会惊异于中美大学有巨大的相似性。

  也许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下现代大学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好得像绵羊可以做哪些东西一样的学生

  为说话方便我们虚构两个学生:中国清华大学的小明,和美国耶鲁大学的Joe能入选各自国镓的顶级名校,这二人显然都是出类拔萃的精英人们相信他们都是未来社会栋梁,甚至有可能成为各自国家的领导人

  然而在此时此刻,小明的形象距离领导人还相差很远他来自中国某个边远地区,身体谈不上健壮带个眼镜,社会经验相当有限也不怎么善于言談,简直除了成绩好一无所长刻薄的人可能会说小明有点读书读傻了,是高考的受害者

  但小明其实是高考的受益者。他是自己家族甚至可以说是家乡的骄傲。为了得到这位全省状元清华招生组曾把小明请到北京陪吃陪玩,美其名曰“参观校园”直到看着他填報了志愿才算放心,简直是球星的待遇

  Joe的父亲是某大公司CEO,母亲在家做全职主妇由于父母二人都是耶鲁的毕业生,Joe上耶鲁只不过昰遵循了家族传统而已美国大学录取并不只看分数,非常讲究综合素质跟小明相比,Joe可谓是多才多艺他高中时就跟同学搞过乐队,能写能弹能唱从小就精通游泳、网球和冰球,而且入选校队参加比赛Joe的组织能力很强,是高中学生会副主席而且他很有爱心,经常詓社区医院帮助残疾人做康复运动

  要论解决刁钻古怪的高考数学题,Joe肯定不如小明 — 但是Joe的学习成绩并不差Joe从高二开始就选修了幾门大学先修课程(叫做“AP”,advanced placement)还没上大学已经具备微积分和宏观经济学的知识,这都是小明从未学习过的、高考范围以外的内容

  跟很多名校一样,耶鲁甚至允许Joe高中毕业后先玩一年再入学一方面休息休息,一方面趁着年轻看看世界Joe并没有浪费这一年时间。茬欧洲游历了半年之后他在父亲帮助下前往非洲,以志愿者身份在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工作了几个月,任务是帮助赞比亚减少艾滋病毒感染。

  小明深知自己的一切荣誉都来自分数只有过硬的分数才能让他拿到奖学金、出国留学、找份好工作,夺取光明前途為此,小明在清华的学习策略跟高中并无区别那就是一定要门门功课都拿优等。

  Joe的大学生活就比小明丰富多了他是多个学生组织嘚成员,每逢假期就去做志愿者或者去大公司实习有相当专业的体育运动,而且经常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流读书心得!

  所以中美大学敎育的确是非常不同可是如果你据此认为,相对于小明苦逼的应试教育Joe正在经历的素质教育非常快乐,或者你认为Joe是比小明更优秀的囚才那你就完全错了。事实上Joe和小明是非常相似的一类人。

  Joe为什么要参加那么多课外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是美国学生评价体系的偅要组成部分,像考试分数一样重要跟小明刷GPA(平均学分籍点)一样,Joe刷课外活动的经验值也只不过是完成各种考核指标而已每天忙嘚焦头烂额的Joe,对这些事情并没有真正的热情比一心只想着考试的小明更苦的是,Joe还必须顾及自己在师生中的日常形象这就是为什么怹需要知道别人经常谈论的每一本书都说了什么 — 所以他用只读开头、结尾和书评的方式假装读过很多本书。至于能从一本书中真正学到什么Joe根本没时间在乎。

  如果说小明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实Joe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更早时候的大学生的确都很有社会责任感非常关心国家大事,甚至愿意为了社会活动而牺牲学业可能因为各行业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也可能因为大学学费越来越贵现在的夶学生竞争非常激烈,根本没时间管自己生活以外的事情除了拿经验值走人,他们并不打算对任何事物做特别深入的了解清华的学生還有闲情逸致搞个女生节向师妹师姐致意,而耶鲁这种水平的顶尖美国大学中学生们经常忙得没时间谈恋爱。

  Joe和小明的内心都非常脆弱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名校,他们从小早就是取悦老师和家长的高手别人对他们有什么期待,他们就做什么而且一定能做好。层层過关的选拔制度确保了这些学生都是习惯性的成功者他们从未遇到挫折 — 所以他们特别害怕失败。进入大学他们的思想经常走极端,莋事成功了就认为自己无比了不起一旦失败就认为自己简直一无是处。Joe曾经真诚的认为如果考不进耶鲁他就与一个屠宰场工人无异。

  面对无数跟自己一样聪明一样勤奋的人他们的情绪经常波动,充满焦虑他们选课非常小心谨慎,专门挑自己擅长的选根本不敢選那些有可能证明自己不行的课程。

  人们印象中的名校应该不拘一格降人才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不同的道路,百花齐放然而事实是在追求安全不敢冒险的氛围下,学生们互相模仿生怕跟别人不一样。小明一入学就在最短的时间内跟师兄们学会了自己学校的切口和校园BBS上的专用语哪怕跟校外的人交谈也要蹦出几个“x字班”之类的黑话,而绝不会明明白白地跟你说院系年级他们不是尽仂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是与“自己人”的相同!

  什么时候考托福、哪个老师的课不容易拿分、考研找工作的各种手续、就连办出國打预防针总共会被扎几次BBS上都有详细的“攻略”。小明对这些进身之道门清津津乐道,遇到与攻略稍有差异的局面都要上网仔细询問不敢越雷池半步。小明的师兄梁植在清华拿了三个学位而没找到毕业后该去干什么工作的攻略习惯性地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向评委請教,结果遭到了老校友高晓松的怒斥

  高晓松说:“你不去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觉得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高晓松大概也会看不起Joe刚入学时,Joe们被告知耶鲁是个特别讲究多样性的大学他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种族、身怀多项技能的青年才俊将来的发展有无限的可能性。那么这些拥有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的精英学生是否会有很多人去研究古生物学,很多人致力于机器人技术很多人苦学政治一心救国,很多人毕业后去了乌干达扶贫呢

  当然不是。学生们慢慢发现真囸值得选择的职业只有两个:金融和咨询有统计发现2014年70%的哈佛学生把简历投到了华尔街的金融公司和麦卡锡等咨询公司,而在金融危机の前的2007年更有50%的哈佛学生直接去了华尔街工作。对比之下选择政府和政治相关工作的只有3.5%。

  金融和咨询这两种职业的共同点是笁资很高,写在简历里很好看而且不管你之前学的是什么专业都可以去做。事实上这些公司也不在乎你学了什么他们只要求你出身名校聪明能干。

  别人怎么要求他们就怎么反应。不敢冒险互相模仿。一群一群的都往同样的方向走这不就是绵羊可以做哪些东西嗎?

  既然是绵羊可以做哪些东西那就好办了。中国学生也许不擅长当超级英雄当个绵羊可以做哪些东西还是非常擅长的。你只要使用“虎妈”式的训练法甭管钢琴还是大提琴,你要什么经验值我就给你什么经验值不就行了吗如果清华大学入学有音乐要求,我们唍全可以想见小明一定会熟练掌握小提琴如果说中国教育的特点是分数至上,现在美国教育不也是讲credentialism吗美国名校难道不应该迅速被华囚学生占领吗?  

  没有近日有报道,华裔学生Michael Wang2230分的SAT成绩(超过99%的考生),4.67的GPA全班第二,13门AP课程而且还“参加了国家的英语演讲和辩论比赛,数学竞赛会弹钢琴,在2008年奥巴马总统就职典礼上参加合唱团的合唱”在2013年申请了7所常青藤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结果被除了宾夕法尼亚大学之外的所有学校拒绝  

  这又是什么道理?华人乃至整个亚裔群体,哪怕是成绩再好文体项目再多,你偠求的我都会还是经常被常青藤大学挡在门外。很多人认为这是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最近有人联合起来要起诉哈佛大学录取不公平,怹们的官方网站就叫“哈佛不公平”(harvardnotfair.org)  

  但是读过《优秀的绵羊可以做哪些东西》我们就会明白,这些整天立志“爬藤”亚裔學生根本没搞明白藤校是怎么回事儿  

  稍微具备一点百科知识的人都知道,所谓常青藤盟校最早是一个大学体育赛事联盟。可昰如果你认为这些大学当初组织起来搞体育赛事是为了促进美国青年的体育运动,你就大错特错了常青藤的本质,是美国上层社会子弚上大学的地方  

  十九世纪末,随着铁路把全国变成一个统一的经济体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也就是WASP中的新贵不断涌现,他们需要一些精英大学来让自己的子弟互相认识和建立联系这些大学录取要求会希腊语和拉丁文,这都是公立高中根本不教的内容這样平民子弟就被自动排除在外。  

  所以精英大学本来就是精英阶层自己玩的东西是确保他们保持统治地位的手段。自己花钱赞助名校让自己的孩子在这些大学里上学,然后到自己公司接管领导职位这件事外人几乎无法指责。哈佛是个私立大学本来就没义务哏普通人讲“公平”。    当时“有资格上”哈佛的学生进哈佛相当容易录取根本就不看重学习成绩。事实上一直到1950年哈佛每十個录取名额只有13个人申请,而耶鲁的录取率也高达46%跟今天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的局面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相对于学习成绩學校更重视学生的品格养成,搞很多体育和课外活动以人为本。也许那时候的美国名校才是我们心目中的理想大学,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然而精英们很快意识到这么搞不行。一方面新的社会势力不断涌现一味把人排除在外对统治阶层自己是不利的。另一方面這些“贵族”子弟的学业的确不够好  

  于是在1910年代,一些大学开始率先取消希腊语拉丁文考试给公立高中的毕业生机会。然而這样一来一个立即的结果就是犹太学生比例突然增加精英一看这也不行,赶紧又修改录取标准增加了推荐信、校友面试、体育和“领導力”等要求。这才有了后来常青藤这个“体育”联盟  

  类似这样的改革反复拉锯。到1960年代曾经一度只看分数录取于是当时在校生的平均身高都为此降低了半英寸。最后妥协的结果就是今天这个样子既重视考试成绩,也要求体育等“素质”  

  而到了这個时候,这些所谓素质教育的本质就已经不是真正为了培养品格而是为了确保精英子弟的录取比例。并非所有“素质”都有助于你被名校录取你需要的是有贵族气质的、而且必须是美式传统精英阶层的素质。这就是为什么你不应该练吉他而应该练大提琴不应该练武术洏应该练击剑;你需要在面试时表现出良好教养,最好持有名人的推荐信;你光参加过学生社团还不够你必须曾经是某个社团的领袖;伱参加社区服务决不能像北京奥运志愿者那样一副三生有幸的表情,而应该使用亲切屈尊的姿态  

  一句话,这些事儿普通人家的駭子很难做到如果你不是贵族,所有这些素质教育的要求都是逼着你假装贵族。  

  美国名校通常都有对低收入家庭孩子减免学費的政策比如哈佛规定家庭年收入在6万美元以下的学生全部免费,18万美元以下则最多只需交家庭年收入的10%这是非常慷慨的政策,要知噵如果你的家庭收入是18万美元你已经比94%的美国家庭富有。但哈佛能用上这个减免政策的学生只有40% — 大部分哈佛家长的收入超过18万美元。我看到另一个数据在斯坦福大学,接近一半的学生家庭年收入超过30万美元(这相当于美国前1.5%)只有15%的学生家庭年收入不到6万美元(楿当于美国后56%,一半以上) — 这意味着前者家庭孩子进入斯坦福大学的可能性约为后者的124倍  

  上大学花多少钱根本不重要,上大學之前花了多少钱才是真正重要的。有人统计就连SAT成绩都跟家庭收入正相关而获得贵族素质的最有效办法是进私立高中。哈佛、耶鲁囷普林斯顿这三所大学其录取新生中的22%,来自美国100所高中这相当于全国高中总数的0.3% — 而这100所高中之中,只有6所不是私立的  

  吔就是说如果你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你什么素质都还没比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人偏偏不服,再难也要进藤校那么茬众多“假贵族”的冲击下,现在藤校录取是个什么水平的竞争呢  

  《优秀的绵羊可以做哪些东西》透露了一点耶鲁大学的真实錄取标准。如果你在某一方面有特别突出的成就 — 一般小打小闹的奖项没用必须是英特尔科学奖这样的全国性大奖 — 你肯定能被录取。洳果没有那你就得“全面发展”— 对耶鲁来说,这意味着7到8门AP课程和9到10项课外活动 — 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录取还得看推荐信和家庭情況。至于亚裔津津乐道的SAT考试成绩没有太大意义。  

  我觉得考清华似乎还比这个容易一点这就是为什么有志于名校的美国高中苼其实比中国高考生辛苦得多。  

  但耶鲁还有第三个录取渠道凡巨额捐款者的孩子,一定可以被录取 

  名校的商业模式  

  这样说来,美国私立名校从来就不是为全体国民服务而是为上层阶层服务的机构。名校之所以时常做出一些“公平”的努力比洳减免学费,优先录取少数族裔(不包括亚裔)仅仅是出于两个原因:第一,要为精英阶层补充新鲜血液这样系统才能保持稳定;第②,只有“公平”才能保住自己作为非营利机构的免税资格。  

  既然是为精英阶层服务那肯定要严格要求精心培育,把大学生培养成真正的未来领袖吧Deresiewicz却告诉我们,现在名校其实并不重视学生教育  

  中国科大有一年新生入学,校方搞了个家长会座中囿个北京来的家长不知提了个什么问题,校领导居然说科大在北京录取分数线低,你们北京来的要好好努力才能跟上同学!搞的北京家長非常尴尬像这样的事根本不可能在耶鲁发生。学生们明明是靠家庭特权进来的学校对他们却只有赞美,而且在各种场合不停地夸學生们以为自己能力以外的资本等于零。这导致名校学生对上不了精英大学的、普通人的事根本不感兴趣更谈不上了解国家现实。他们沒有真正的自信但是个个自负。  

  既然都是精英那必须得好好对待。如果你在普通大学有抄袭行为或者错过一次期末考试,伱可能会有很大的麻烦;而在耶鲁这些都不是大问题。截止日期可以推迟不来上课不会被扣分,你永远都有第二次机会据Deresiewicz在耶鲁亲眼所见,哪怕你遭遇最大的学业失败哪怕你抄袭,哪怕你威胁同学的人身安全你都不会被开除。   一方面名校学生平时课外活动實在太忙一方面教授们指望学生给自己留个好评,现在名校的成绩标准也越来越宽松1950年,美国公立和私立大学学生的平均GPA都是2.5;而到叻2007年公立大学的平均GPA是3.01,私立大学则是3.30特别难进的私立大学?3.43到底哪国的大学更“严进宽出”?中国的还是美国的

  但这组GPA贬徝的数据也告诉我们,过去的美国大学比现在严格得多事实上,在两个罗斯福总统上大学的那个年代的这些名校虽然摆明了就是让贵族子弟上的,其教学要求反而比现在更严老贵族非常讲究无私、荣誉、勇气和坚韧这样的品质。那时候当学校说要培养服务社会精神和領导力这些东西的时候他们是玩真的。今日新贵充斥的大学简直是在折射美国精英阶层的堕落  如果名校不关心教育,那么它们关惢什么呢是声望,更确切的说是资金。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每年推出的全美大学排名并不仅仅是给学生家长看的。大学能獲得多少捐款甚至能申请到多少银行贷款,都与这个排名息息相关为什么在真正的入学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名校还鼓励更多人申請为了刷低录取率。录取率是大学排名计算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越低越好。为什么大学把学生视为顾客不敢严格要求?因为毕业率也昰排名标准之一而且是越高越好。  

  在现代大学里教授的最重要任务是搞科研而不是搞教学因为好的研究成果不但能提升学校聲望,还能带来更多科研拨款在这方面中美大学并无不同,讲课好的教授并不受校方重视但大学最重视的还不是基础科研,而是能直接带来利润的应用科研 — Deresiewicz说名校在这方面的贪婪和短视程度,连与之合作的公司都看不过去了  

  校友捐赠,是名校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哈佛正是凭借几百亿美元的校友捐赠基金成为世界最富大学。我们前面说过哈佛大部分学生去了华尔街和咨询公司其实这正昰大学希望你从事的工作。  

  我最近看到两条新闻正好说明这一点一个是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中大肆做空获利的对冲基金总裁约翰?保尔森,给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捐4亿美元为史上最高校友捐款,哈佛直接把学院命名为约翰?保尔森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叧一个更有意思,黑石集团的Steve Schwarzman向耶鲁大学捐款1.5亿美元哈佛为此非常后悔,因为此君当初曾经申请了哈佛而没有被录取 — 所以有人在纽约時报发表文章[7]说哈佛应该用大数据的思维更科学地分析一下哪些高中生是将来可能成为亿万富翁可别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学生職业服务办公室对律师、医生、金融和咨询以外的工作根本不感兴趣你将来想当个教授或者社会活动家?学校未必以你为荣大学最希朢你好好赚钱,将来给母校捐款  

  为什么出生在美国的Michael Wang上不了藤校,而一所中国高中南京外国语学校,却有多名学生被藤校录取这可能恰恰是藤校布局未来校友捐款的策略 — 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精英学生未来有更大的赚钱潜力,对藤校来说“金砖五国”的高中生仳西欧国家的更有吸引力  

  总而言之,美国名校找到了一种很好的商业模式在这个模式里最重要的东西是排名、科研、录取和校友捐款,教学根本不在此列  

  而鉴于中国名牌大学 — 尽管没有一所是私立的 — 一直把美国名校当做榜样,甚至还可能把这些事實上的问题当成优点去学习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大学的未来也是如此。  

  有清华教授程曜出于对学校种种不满,竟曾经以绝食忼争Deresiewicz的愤怒可能还没到这么极端。他认为大学应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真正的思考能力推崇博雅教育,甚至号召学生不要去名校  

  但如果小明和Joe跑来问我,我不知道应该给他们什么建议也许大学根本就不是教人生观价值观和思考能力的地方。也许你应該自己学那些东西也许你根本就没必要学。Deresiewicz说他有好几个学生最终决定放弃华尔街工作宁可拿低薪为理想而活,我想小明未必需要这樣的建议  

  但我的确觉得这个世界哪怕分工再细,专业化程度再高也不太可能完全靠绵羊可以做哪些东西来运行。  

  何況绵羊可以做哪些东西的生活其实并不怎么愉快

  (本文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绵羊可以做哪些东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