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溪迂曲是什么意思?

原标题:于慈江|杨绛与诗的交集、纠结及态度

杨绛与诗的交集、纠结及态度

对于一生为文几达90年的杨绛而言诗似乎离她最远,但这并不表明她对诗包括新诗不持肯定态喥杨绛16岁时发表的处女作便是两首五古。杨绛弃世前发表的最后的作品也包括诗——旧体诗6首杨绛对现代汉语新诗的态度也允称正向洏积极,不仅直接间接地写过几首更以新诗笔法移译(包括以写代译)过不少外国诗。本文即分析杨绛与诗的交集及其背后的复杂心态

关键词 新诗;译诗;旧体诗;以写代译

1997年11月21日,已届86岁高龄的作家兼学者、翻译家杨绛(1911—2016)曾以替自己的丈夫、病重在床的学者兼作镓钱锺书(1910—1998)书面代言的方式郑重其事地这样谈论对方的文集与相关的文学创作:“他酷爱诗。我国的旧体诗之外西洋德、意、英、法原文诗他熟读的真不少,诗的意境是他深有领会的所以他评价自己的《诗存》只是恰如其分。他对自己的长篇小说《围城》和短篇尛说以及散文等创作都不大满意。”[1]

杨绛替彼时已病入膏肓的钱锺书代为言说的这段话十分清楚地表明与坊间的习见或大众浮光掠影的印象相左,毕生“酷爱诗”的钱氏对自己早年创作的小说和散文等篇什其实并不太以为意反倒是更为认可自己锱铢累积一辈子,反复修润、删削和审定的薄薄一小册诗集(《槐聚诗存》)这一倾向性或偏爱显然不是浮泛的一句“敝帚自珍”可以了得或搪塞,反倒嘚确可能与硕果仅存的所谓老派文人的习性或坚执有一定干系杨绛这一段话也似乎在约略地暗示,钱锺书的立场虽然不见得一定能照猫畫虎地翻译为杨绛对自己作品的看法或态度(因为不仅她本人的诗歌作品存世实在太少亦未成册成集,而且她受钱锺书影响对自己的散文创作成果也明显更为看重[2]),但不难验证的至少是杨绛自己对诗的看法或态度会夫唱妻随。

这由晚年的杨绛继早年不惮繁难、為防离乱散佚而替钱锺书手抄其手录诗集(《中书君诗》)三册珍藏之后不仅一再力劝钱锺书生前尽早亲自编定诗集《槐聚诗存》能公の于世的规范文本,更不避老迈衰病再度勉力为之工楷手抄等行为——其难能可贵之处,比之早年为助力钱锺书写长篇小说《围城》而咁做所谓灶下婢有过之而无不及——即可略见一斑[3]而杨绛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洗澡》的读者当能记得,这部小说三大部的标题《采葑采菲》《如匪浣衣》《沧浪之水清兮》套用的正是《诗经》的素材和意境这也能部分地佐证杨绛对诗态度的正向、积极和自觉。

从另┅个角度来看经由诗这扇看似毫不起眼、与杨绛的文学生涯离得也明显最远的窄门一窥杨绛其人其文,即便不能坐收奇兵之效起码可能会因视角弥足新颖而不无斩获。

容或有人会问:杨绛最早发表的文学创作究竟是哪一篇首先,杨绛自己说了不算因为时过境迁,年玳久远一个作者个人的回忆不仅会越来越模糊,也每每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性原是不大靠得住的——譬如,在收入花城出版社1992年版《雜忆与杂写》一书的《收脚印》一文的附记里杨绛就曾说过如下不甚精准的话:“这是我在朱自清先生班上的第一篇课卷,承朱先生称許送给《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为我第一篇发表的写作。留志感念”[4]其次,杨绛在世时编定的《杨绛全集》说了也不算一如钱鍾书1990年左右在给江苏一位出版社编辑的信中所说:“……古今中外作家生时编印之‘全集’,事实上证明皆非‘全集’冒名撒谎而已。”[5]而钱锺书本人也曾假借杨绛之口明确表达过自己不出全集的意愿[6]。为钱先生不幸而言中的是这套九卷本的《杨绛全集》缺漏与错谬所在着实不少,已为各地学者陆续诟病[7]

就散文而言,杨绛曾以“含真”为笔名写就的千字散文《倒影》便比已收录于《杨絳全集》的《收脚印》一文起码早问世3年彼时的杨绛尚未满19岁,在这篇短短的千字文中已能将人物乃至对话老练自如地引入,见出她後来散文中惯熟的小说笔法的些微影像来——

……现在又是新黄的秋草伸头在岸边摇曳。绿波上明织地映出了长短倒影。……流水似嘚过程中回忆啊,恰似倒影般悄悄映上心来

好像是不多几天以前,我还垂着短辫和友伴在河滨“削水片”。我拾得大砖小砖尽望河心抛,守着水花飞溅拍手嬉笑。端还说:“这河终有一天要给我们填满。”恳嗔我拉痛了她辫子泼起水花溅我。权尽在浅水处挖苨弄了一手泥浆……[8]

不完全是题外话,杨绛后来将她主要写于20世纪70年代的《鬼》《“玉人”》《“大笑话”》等几篇短篇小说纂成《倒影集》出版时曾特意写下这样的序言:“故事里的人物和情节,都是旧社会的……这里收集的几个故事好比是夕照中偶尔落入溪鋶的几幅倒影,所以称为《倒影集》”[9]这和她上举《倒影》这篇散文中的那句“回忆啊,恰似倒影般悄悄映上心来”堪称近曲同工可堪对勘。至低限度可以说杨绛对“倒影”这一颇具象征和忆旧感怀意味的意象的印象和惦念之深由来已久,始自她20岁之前

就诗歌洏言,1927年杨绛曾创作两首五古——《斋居书怀》《悯农》,表达彼时的沉静淡泊心态以及悲悯的感时伤怀情怀。

松风响飕飕岑寂苦影独。破闷读古书胸襟何卓荦。有时苦拘束徘徊清涧曲。俯视溪中鱼相彼鸟饮啄。豪谈仰高人清兴动濠濮。世人皆为利扰扰如逐鹿。安得傲[10]游此翛然自脱俗。染丝泣杨朱潸焉泪盈掬。今日有所怀书此愁万斛。——《斋居书怀》

日出荷锄作日暮归家中。间立柴门外叙话数老翁。年年收成薄无以度残冬。苦耕了一世何岁免饥穷。鸟类一饮啄较吾或犹丰。今年复明年嗷嗷皆哀鸿。世事舟移壑天道太不公。——《悯农》[11]

杨绛这两首诗又比她散文方面最早问世的《倒影》一文早问世3年当然,晚年的杨绛是以囷钱锺书相仿佛的“悔其少作”的调侃心态面对自己十几岁时的旧作的[12]或者更准确地说,她是将自己被国文老师首肯过的少作一言鉯蔽之地戏拟为宋朝辛弃疾所描述的“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杨先生重读少时旧作不禁莞尔,自批道:“‘潸焉泪盈掬’押韵而已哪儿来的泪。‘书此愁万斛’其实还不识愁滋味哩。”[13]

这两首五古诗应该是截至目前发现的问世最早的杨绛为文之莋它们至少应能说明如下两点:一,杨绛虽然一生倾情小说写作并最终在广义的散文特别是怀人忆旧散文的写作上得获大成,起步时卻还是不出常情常规从虽不易做到精深、却因篇幅较短而最易上手的诗歌开始(当然,想来有其精通声律的父亲杨荫杭直接间接的影响[14]);二杨绛为文一如为人,虽天生恬淡隐忍却又绝不愿受形式束缚不像钱锺书那样,一向专注于格律要求严格的律绝之类而是哽愿意效法唐朝的诗人孟郊,向五古等看齐

拿她的《悯农》一诗来说,整首诗写来一本正经、中规中矩朴实的诗风和晓畅直白的用语讓人很自然地会想起唐朝李绅那两首家喻户晓的同名诗《悯农》。虽然这首少作后来连杨绛自己都不以为然但“年年收成薄,无以度残冬”“鸟类一饮啄较吾或犹丰”等诗句着实体味深切,朴质如钝刀所刻

无独有偶,得享百年嵩寿的杨绛弃世前两年发表的最晚近的作品里也有诗这便是写于2010年9月至10月间的所谓《诗六首》。这几首诗应系首次正式面世也是截至目前收入《杨绛全集》的仅有的几首诗。除了最后的一题两首怀念的是杨绛当年的中学校长王季玉而外其他4首描摹或怀想的全都是杨绛所说的“我们仨”——钱锺书、钱瑗和杨絳本人,正应了杨绛在其长篇散文《我们仨》中所说的那句话:“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忽见窗前月玲珑,秋风竦竦吹病松心胸郁结囚知否,怀抱凄清谁与共离合悲欢世间事,阴晴圆缺凭天公我今无意酬佳节,但觉凄凄秋意浓——《中秋》二〇一〇年九月

圆圆去卋已多年,老母心犹恨绵绵学校尽责又尽义,家人相思不相见昔日灯前共笑语,今朝彼此各一天不由自主真可怜,堪叹往事已如烟——《哀圆圆》九月二十九日

与君结发为夫妻,坎坷劳生相提携何意忽忽暂相聚,岂已缘尽永别离为问何时再相见,有谁能识此天機家中独我一人矣,形影相吊心悲凄——《忆锺书》十月二日

双颊肥满面团团,两眼小如花椒丸老友相见不相识,杨绛面貌怎这般——《自嘲》十月十三日

状元宰相之夫人,毁家兴学事可珍继往开来待阿谁,广大教化有先生小过何辜遭重罚,一帚扫出如轻尘含冤悒悒意莫伸,嗟夫天地胡不仁——悲王季玉先生(一)十月十五日

季玉先生心已寒,欲归不能徒心酸实验室里日月长,虚度人世瞬息间忽闻文化遭大劫,溜回学校立门前左右石狮兀无恙,手抚旧物泪阑干——悲王季玉先生(二)十月十五日[15]

乍看之下,杨絳这6首貌似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节点(中晚秋)诗兴大发、一挥而就的悲秋怀人诗属于仄起或平起且首句用韵的5首七律、1首七绝。但若仔細端详或诵读则会发现,它们很大程度上只是徒有律绝其表却并无律绝之实。

首先是平仄多有不调。譬如看似最具律诗气象的《Φ秋》首联“忽见窗前月玲珑/秋风竦竦吹病松”中的“玲”字应仄实平、“病”字应平实仄。其次颈联与颔联的对仗不仅多不工整,且烸每有缺失像《哀圆圆》一首里的“学校尽责又尽义/家人相思不相见”和“昔日灯前共笑语/今朝彼此各一天”两个对子只是有些影像而巳,却绝不严整其中,在暂时忽略对得不甚工的“学校”“家人”两个句首词的前提下第一联的工整度看似比第二联好一些,偏生两個尾字又是仄声对仄声极为扞格。再次若严格按宋末开始刊行的权威的平水韵来判断,韵脚也每每成问题、押不上即便退一步,以後起的中华新韵为标准也存在不小的问题。像《中秋》一首里“怀抱凄清谁与共”句中的“共”字《哀圆圆》一首里“家人相思不相見”句中的“见”字,均是仄声韵不符律诗通常用平声韵的要求。又比如即便按最宽松的用韵标准来要求,《忆锺书》的“坎坷劳生楿提携”一句中的尾字“携”与同一首诗其他韵脚中的“妻”“离”“机”“凄”等字也押不上同理,《悲王季玉先生》其一的“广大敎化有先生”句中的尾字“生”与同一首诗其他韵脚中的“人”“珍”“尘”“仁”等字亦押不上这后两种情形多半可能与杨绛难得地保留了一辈子的残余南方口音有关——像“生”字,可能就是把鼻音韵母eng读成了非鼻音韵母en所致

那么,能否把杨绛这几首诗视为七古或類七古细审似仍觉勉强。形格之外它们缺乏杨绛早年的《悯农》等两首五古所体现的那份原生的朴拙格调与古色古香气韵。最为合适嘚或许是将这6首诗一体按打油诗来看待。毕竟打油诗也是旧体诗的一种——连鲁迅也写过打油诗《南京民谣》[16]。无疑《自嘲》這首自我调侃和漫画式写照意味浓重(“双颊肥满面团团/两眼小如花椒丸”)、看似七绝实则满是通俗大白话的诗风格谐谑恣肆、最有打油气息。其他各篇其实也打油气味十足譬如,《悲王季玉先生》其一首联“状元宰相之夫人毁家兴学事可珍”中的第一句,完全是一個名词性组合不具有一句律诗应有的五脏俱全的相对独立性。再譬如《悲王季玉先生》其二首联“季玉先生心已寒,欲归不能徒心酸”不仅“心”字属重字,意思也有重复和粘连之嫌

鲁迅《南京民谣》(1931年12月25日《十字街头》第2期)

当然,撇开形式上的诸般纠结单論真情实感的抒发,杨绛这几首诗尽自平直淡白、了无含藏迂曲是什么意思却还是哀切可感,实打实一句是一句的。特别是《中秋》囷《忆锺书》这两首读来悱恻低回,凄楚真切总体而言,杨绛这几首诗写得不好处是四平八稳、了无新意、过于中规中矩缺乏警句、诗眼与修辞的讲究;好处是苍凉质直、微有回甘、具散淡之美。

当然人们有理由相信,杨绛毕生写过的诗歌应不止上面讨论的这8首譬如,学人钱之俊在讨论杨绛生前亲自编定的《杨绛全集》的缺漏时便曾十分肯定地这样说过:“杨先生的日记、书信、诗歌、笔记、各时期的检查书、声明等,《全集》多付之阙如”[17]坊间以杨绛为传主的几本传记也都曾提及杨绛20世纪30年代在清华读书期间做旧诗的凊景。譬如孔庆茂的《杨绛评传》这样说:“杨绛在清华私下里也做了一些旧体诗与钱锺书相唱和。从《槐聚诗存》可以得知钱锺书畢业后,1934年又北游至清华杨绛曾做《玉泉山闻铃》,钱锺书有和作1935年春,杨绛春游塞外做旧体诗《溪水四章寄恩钿塞外》,曾寄给錢锺书和她的同班好友蒋恩钿”[18]杨国良、刘秀秀的《杨绛:“九蒸九焙”的传奇》则说:“1934年春假时,钱锺书经泰山到北京春游拜会师友。杨绛陪他游览北京各处名胜作有旧体诗《玉泉闻铃》,今不存钱锺书和作《玉泉山同绛》……”[19]叙述得比较准确的,還是吴学昭撰写的杨绛审定本《听杨绛谈往事》:“阿季春游中也作了旧体诗《玉泉山闻铃》等多首;锺书有和作《玉泉山同绛》等……”“阿季今年(注:1935年)没有出游而留校读书。她的好友蒋恩钿1933年从清华毕业后去绥远教书,寄来她骑骆驼照的照片一派塞外风光。阿季写了《溪水四章寄恩钿塞外》七律四首自觉写得不错,可惜原诗丢失已久而钱锺书的和诗犹存。”[20]

钱锺书作《北游纪事诗》(1934年6月1日第4卷第11号《国风》第50-51页)

大家之所以会比较一致地认定,杨绛曾写过名为《玉泉山闻铃》或《玉泉闻铃》的旧体诗很大程喥上可能是因为,1934年春钱锺书重游北京、看望未婚妻杨绛时曾作过一首七律《中书君诗·和季康玉泉闻铃》[21]:“已息人天籁,而无車马音数铃闲[22]偶语,众窍答还沉久坐槛生暖,忘言意转深颠风明日[23]渡,珍取此时心”而这首《和季康玉泉闻铃》[24]在收入钱锺书晚年编定的《槐聚诗存》时,不仅改题为《玉泉山同绛》[25]诗本身也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润和改动:

欲息人天籁,都沉车马喑风铃呶忽语,午塔鬜无阴久坐槛生暖,忘言意转深明朝即长路,惜取此时心

笔者以为,当人们按阅读惯性或语感把钱锺书《囷季康玉泉闻铃》诗题的首字“和”读为动词、读为唱和的“和”(去声)字时,“和”字后面的“玉泉闻铃”便很自然而然地会被理解荿钱锺书赖以写出和诗的杨绛的诗《玉泉闻铃》(至于多出一个“山”字的《玉泉山闻铃》无非是想当然尔的以讹传讹)。然而问题在於这里的“和”字怎么看、怎么读,怎么像一般的连词或介词“和”(阳平)也就是唐朝杜荀鹤“时挑野菜和根煮”(《山中寡妇》)、宋朝文天祥“满地芦花和我老”(《金陵驿》)两句诗中的那个“和”字,语义类似“同”“与”“偕”等字也即是说,“和季康玊泉闻铃”云云说白了其实就是“同季康玉泉闻铃”“与季康玉泉闻铃”或“偕季康玉泉闻铃”而这也正是后改的“玉泉山同绛”的意思,只是包含的信息更为详尽些罢了钱锺书后来之所以会将这首诗的题目《和季康玉泉闻铃》改为《玉泉山同绛》,一是为了把杨绛早姩的本名季康统一地换成她后来更为知名的笔名绛(《槐聚诗存》中类似的诗名还有《赠绛》《上元寄绛》《对月同绛》《松堂小憩同绛》等)二也可能正是为了要避免理解上的歧误。如果这一分析成立那么,所谓杨绛写过《玉泉闻铃》或《玉泉山闻铃》一诗便是子虚烏有、以讹传讹

至于组诗《溪水四章寄恩钿塞外》,虽然在谁当时在塞外(是杨绛还是杨绛的同学兼好友蒋恩钿)这一细节上,孔庆茂的《杨绛评传》与吴学昭的《听杨绛谈往事》的表述南辕北辙正相抵牾(后者的说法更可采信),但可以肯定的是杨绛的确写过这4艏旧体诗,有钱锺书当年的和诗为证1935年3月1日,钱锺书曾发表过一首七律《中书君诗·季康示溪水四章寄恩钿塞外,亦简一首,以当远招》:

长歌当哭梦当归役役劳生告向谁。年少休为轻别误愁多不与远游宜。寒花自傲朱颜暮塞草将催绿鬓衰。流水陇头呜咽甚吞声寄泪带澌澌。[26]

钱锺书《季康示溪水四章寄恩钿塞外》《和季康玉泉闻铃》(1935年3月1日的《国风》半月刊第6卷第5、6号合期第45页)

所谓“季康示溪水四章寄恩钿塞外”,字面意思即杨绛见示她自己的《溪水四章寄恩钿塞外》诗给钱锺书也即是说,钱锺书这首诗的标题或称提示语等于极清晰地、板上钉钉地提示了杨绛曾撰诗《溪水四章寄恩钿塞外》且是一题4首这一事实。当然孔庆茂的《杨绛评传》只笼統地说其是旧体诗,吴学昭的《听杨绛谈往事》却明确说其是七律四首根据目前的材料看,后者的判断是可疑的杨绛当时写的可能仍昰不甚讲究平仄的打油式旧体诗。

杨绛自己曾经这样描述当年夫妻两人在英国牛津留学时一起问诗、读诗的情形:“锺书几次对我说我敎你做诗。我总认真说:‘我不是诗人的料’我做学生时期,课卷上做诗总得好评但那是真正的‘押韵而已’。我爱读诗中文诗、覀文诗都喜欢,也喜欢和他一起谈诗论诗”[27]这段话至少说明两点:一,杨绛是律绝的门外汉最多只是稍通律绝,否则也就不会几佽三番地挑起钱锺书在写诗方面“好为杨师”的冲动;二杨绛承认,她做学生时期所写的诗虽屡获老师好评却最多只是做到了押韵——其潜台词是,包括平仄在内的其他方面皆不擅长、亦不讲究

这样算下来,杨绛所作诗歌(旧体诗)至少已有12首

那么,人们可能不禁偠进一步问:旧体诗之外杨绛写过新诗吗?接触过新诗吗她对新诗究竟持什么态度?

在2016年应约为纪念鲁迅诞辰135周年而写的《鲁迅之于楊绛》[28]一文中笔者曾以鲁迅与杨绛遥相比对的方式,专门就此发表过看法笔者写道,无论是作为前辈的鲁迅还是作为晚辈的杨绛两个人对现代汉语新诗的态度均堪称欲语还休,耐人寻味拿鲁迅来说,他的的确确说过“也做了几首新诗我其实是不喜欢做新诗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诗……我更不喜欢徐志摩那样的诗……”[29]一类话,但他不喜欢的只是“做新诗”或最多是某一个人、某几个人寫的特定的新诗,而非整个“新诗”——这其间的分野其实很大同时,尤其不能忘记的是恰恰是鲁迅本人,曾明确地将写作《昨日之謌》(1927)和《北游及其他》(1929)两诗集时期的诗人冯至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30]这与其说是肯定冯至的抒情诗人地位及其抒情诗,毋宁说更是肯定彼时正蹒跚起步的现代汉语新诗

至于杨绛,揆诸其毕生写诗几希的现实鲁迅那句“我其实是不喜欢做新诗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诗”的自白可能也或多或少地适用于她。不过杨绛虽然可能因对著有近体诗集《槐聚诗存》的丈夫钱锺书抱有萧规蓸随的礼敬态度,而似乎很少染指新诗但她不仅从未像钱锺书那样公开或半公开地贬损过新诗[31],更曾以“道道地地的现代汉语新诗筆法”极其完美地译有英国诗人兰多尔(Walter Savage Landor1775—1864)的《我和谁都不争》一诗,堪称汉译外国诗的一则译诗范例说到杨绛这首译诗《我和谁嘟不争》,译得可说气定神闲近乎天成,体悟之妙、文笔之佳堪称此诗所有汉译本之最:“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嘫,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32]有兴趣的读者无妨以抽样的方式将其与英文原诗、王佐良的译本和笔者的译本比较一下,便可粗知端的:

不与人争也无人值得我争;/爱的是自然,其次是艺术;/生命之火前我把双手烤烘;/火焰低落了我准备离去。[34]

我与世无争无人值得一争;/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为生;/火头小了我也正要上蕗。[35]

杨绛手迹:《我和谁都不争》,参见罗俞君选编《杨绛散文》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细心的读者当会发现,英文原诗有两个韻脚-ife和-art隔行押一个,系ABAB模式王译押得宽:“争”(-eng)/“烘”(-ong)通押,“术”(-u)/“去”(-ü/iu)通押于译隔行押的是“争”(-eng)/“苼”(-eng),“术”(-u)/“路”(-u)不知是有意抑或无意,杨译则完全放弃了对于原诗韵脚的追随这自然有伤对原诗的“信”,亦有悖於现代作家成仿吾于1923年提出的所谓“理想的译诗”的第四个要素或条件:“它应取原诗的形式”[36]而杨绛显然不是因为韵太难押而放棄这首译诗的韵脚的,因为她曾明确地说过:“我国文字和西方语文远不相同同义字又十分丰富,押韵时可供选择的很多……译诗之难鈈在押韵”[37]比较而言,看起来不免多少有些任性的杨译显得更为松弛、更富于诗意和张力也似乎反而更为贴合原诗的命意和情绪。尤其是杨译不惟在内在的节奏与起伏上,而且在外在的句子与长短上也与兰多尔的原诗差相仿佛,贴合得极其松垂自然——这首化囿韵为无韵的译诗的近乎完美说明杨绛有写好一首现代汉语新诗的全部素质和条件。

与钱锺书相比杨绛的文字偏于散淡蕴藉,缺乏漫忝挥洒的才子气与惊艳感但往往更隽永、更有回甘。这最典型地体现在《我和谁都不争》这首诗的写译上——“不屑”云云或许过于意譯、过于率性却反而成就了杨绛,使这首译诗鲜明地打上了杨绛自己特有的印痕凸显了她作为一名既沉潜又不凡的女性特有的一份决絕与孤寒感。而最后悄没声息的一个“萎”字、一个“走”字——所谓火萎而去——淡极生趣尽显达观,最终在很大程度上让这首译詩成了杨绛自己的诗,成了她自己一生的写照特别是人生态度的写照。杨绛自己显然也十分满意和重视她这首译诗——她不仅同意以手跡影印方式将这首《译蓝德诗》用为《杨绛散文》一书卷首语[38],更曾将该译诗的后半部分用在散文集《杂忆与杂写》(1992)的《自序》里:“我近来常想起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蓝德(W.S.LANDOR)的几行诗: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因此我把抽屉里的稿子整悝一下,汇成一集”[39]

其实,杨绛“以道道地地的现代汉语新诗笔法”翻译过的诗远不只英人兰多尔这一首——熟悉杨译《堂吉诃德》的人都知道这本享誉世界的西班牙长篇小说名著中有不少风格各异的诗和歌谣,都由杨绛按现代汉语新诗的风格和标准译出之所以會选择这种自由诗而非旧体诗的体式,杨绛显然有自己的考量和依据:“我只翻译过《堂吉诃德》里的诗我所见的法译本都把原诗译成忠实的散文,英译本都译成自由的诗……”[40]无论是法译本译诗所选择的散文体还是英译本译诗所选择的自由诗体,不仅都有其各自の所以这么做的内在逻辑在也都和现代汉语新诗的形式有着天然的联系和相似度,杨绛萧规曹随、有样学样地选择以汉语新诗体来译《堂吉诃德》一书中的诗也就自然而然了譬如,杨译《堂吉诃德(下)》第38章里有这样两首小诗就译得极具现代汉语新诗风采——

是我那位甜蜜的冤家,/给了我沁人心魂的痛苦;/我只能感受不能吐露,/痛苦更在隐忍中增加[41]//悄悄地来吧,死的幽灵/不要让我知道你來,/保不定死亡的愉快/又会给我新的生命。[42]

以第一首为例同样一首诗董燕生的《堂吉诃德》译本则译为:“我的沉疴来自甜蜜的冤家,/它刺伤我的心灵如同刀扎/我感受到痛苦却不能呻吟,/而这正是对我最大的刑罚”[43]撇开内容和意思上的细微差异姑且不论,單看诗歌形式如果说董译很大程度上是诗行整齐、韵律流畅的顺口溜或歌谣体,杨译则是典型的自由诗是参差其表的汉语新诗体。纯僦译诗而言除了嵌在小说中无法视而不见的诗歌之外,杨绛还曾有意专门翻译更多的英诗终因自觉达不到预期的水准而告放弃:“我缯妄图翻译莎士比亚或雪莱的诗。一行里每个形容词、每个隐喻所包含、暗示并引起的思想感情无穷繁富要用相应的形容词或隐喻来表達而无所遗漏,实在难之又难”[44]

2001年,时年90岁的杨绛因却不过一家通俗文化期刊的盛请勉力发表《故事二则》[45](为《杨绛全集》所漏收),讲述英国两位经典诗人的故事——第一则讲述17世纪诗人马韦尔(Andrew Marvell1621—1678)蔑视权贵、人穷志不短、视嗟来之食的富贵若敝屣;苐二则讲述横跨18世纪和19世纪的诗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在剑桥上学期间因情场失意而投军在部队里跌跌撞撞、荒唐百出后又被好友发现,“押回”剑桥两则故事一短一长,都讲得津津有味尽显杨绛善写掌故的散文功力和善讲故事的小说笔法。而在第二则故事的末尾杨絳似乎言犹未尽,又特意用现代汉语新诗笔法翻译了柯勒律治最长的一首诗《古舟子咏》(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1798)尾声的两句(For the dear God who loveth us/He made and loveth all):“创造万物由慈悲的上渧/他善爱众生,不分巨细”这其实也等于持续地向诗致敬,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杨绛对诗与诗人终其一生的默默爱重与推许杨绛在《故倳二则》文末特意标注的题解里说:“(故事)取材于《英国文坛掌故》(The Oxford Book of Literary Anecdotes),但不是翻译是我自己的叙述。”[46]此话可视为杨绛洋為中用、以写代译行为的自我写照或非正式宣言

就诗歌而言,最著名的一例或许是杨绛曾应钱锺书之请替其代笔,以写代译过长篇小說《围城》里一篇体式十分自由的所谓“歪诗”——这首诗号称是小说主要人物之一苏文纨所写题在她的折扇上:“难道我监禁你/还是伱霸占我/你闯进我的心/关上门又扭上锁/丢了锁上的钥匙/是我,也许你自己/从此无法开门/永远你关在我心里。”[47]在拙著《杨绛走在尛说边上》(2014)一书中,笔者不仅条分缕析过这首仅只八行的小诗的来龙去脉而且也曾就其质地予以过细致评价[48]。笔者写道有关這首诗的出处,钱锺书在小说《围城》里曾借苏文纨之口向方鸿渐承认,她这首诗模仿的是法国古跳舞歌方鸿渐自己则认定,苏这首所谓的诗是抄袭的德国民歌。而杨绛在小说《围城》问世多年之后曾亲自撰文《记钱锺书与〈围城〉》,这样披露道:“苏小姐做的那首诗是锺书央我翻译的;他嘱我不要翻得好一般就行。”[49]不过杨绛后来又为钱锺书的旧体组诗《代拟无题七首》(1991)[50]写过┅则《缘起》,无巧不巧地再度谈起《围城》中这首托名苏文纨的诗:“尊著《围城》需稚劣小诗大笔不屑亦不能为,曾由我捉刀……”[51]由是观之这首号称代译而来的诗又极有可能实系代拟代写。而所谓代译如果不是虚应小说之景的一句托词,也起码该是本节一開始就讨论过的所谓“以写代译”正如笔者曾指出的:“无论如何,这首出自杨绛之手的诗虽然据称是刻意未往好里译诗的原文也始終是云里雾里,难究真确性和翔实出处但却的确称得上诗趣盎然、像模像样。它不仅把在两性的拉锯、逗弄或爱恋中摇摆、挣扎的一个刁钻、古怪、敏感的女性迂曲是什么意思复杂、无可救药的心理衬托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也颇得现代汉语新诗的三昧——行文既相当松弛自然,浑然天成又能暗嵌uo和i两个韵脚。”[52]

钱锺书和杨绛在牛津大学公园的合影(1936年冬)

要认真说起来在“以道道地地的现代漢语新诗笔法”翻译(包括以写代译)过不少外国诗之外,杨绛还至少实打实地写过两首现代汉语新诗

其一,是一度热播的10集电视剧《圍城》每集的片头语据称,在钱锺书写于20世纪40年代的长篇小说《围城》被包括旅美华人学者夏志清在内的学界中人重新发掘出来并作为電视连续剧搬上荧屏热播前杨绛曾因却不过子侄辈儿的导演黄蜀芹敦请,亲自操笔为该剧剧本把关提供修润意见。而该剧上映后那段醒目之至复又意味深长、以画外音和字幕的形式出现在每集片头的旁白正是出自杨绛的手笔——“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沖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53]杨绛既是钱锺书夫人又曾写过名传遐迩的长篇传记散文《记钱锺书与〈圍城〉》,因而在《围城》的权威解读上被普遍认定为当仁不让的最佳人选。其实她为电视剧《围城》所总结的这段提纲挈领、言简意赅的题旨大略分行后,完全可以当一首现代汉语新诗来读:“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朢大都如此。”众所周知钱锺书这部《围城》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孤岛”上海(租界),男女婚姻的甜酸苦辣与人生行路的颠簸飘摇叒正是其主线之一杨绛经由这首片头小诗,由婚姻而职业而人生将小说或电视剧版《围城》所演绎、展示甚或嘲讽的愿望或希冀的质哋冷静地掰碎了让人看,让人看清人生的底里堪称言浅而意深,耐人反复寻味

其二,是杨绛在其短篇小说《“玉人”》里托名小说侽主人公郝志杰写的一首情诗《玉人何处》:“常记那天清晨,/朝霞未敛余晕/她在篱旁采花,/花朵般鲜嫩!/冰雪般皎洁!/白玉般莹润!/洳初升的满月/含苞的青春,/美好的想望/蠢动的欢忻!/几度星移月转,/往事皆已成尘/伊人今复何在?/空自怅惆怆神”[54]杨绛这首託名而作的新诗《玉人何处》不论在语言上,还是在意境上固然有着较为浓重的旧体诗痕迹——最后4句尤其如此,但总体上以白话为主是一首比较道地的现代汉语新诗。当然作为具有一定戏拟和嘲谑意味的小说的组成元素,这首诗最后4句同全诗其他部分的风格反差或反衬可能是杨绛为了更好地替小说题旨服务而有意为之这首《玉人何处》的写作特点是,气氛上一唱三叹的烘托、节奏上促迫紧致的排仳铺陈以及比较细密的韵脚和一韵到底(en/in/un通押)。杨绛在描写小说男主人公郝志杰“写作”此诗的心态时曾特意提及“他”患得患失嘚内心纠结与所押的韵:“他读了两遍,自觉不妥……可是他押了那几句韵又舍不得扔掉,便拿来夹在书里……”[55]

总之在本节讨論的杨绛的三首现代汉语新诗或准新诗里,第一首“折扇诗”以写代译、暗嵌欧洲民歌母题有类乎心理独白或虚拟对话的戏拟倾向;第②首作为影视“片头语”,有沉凝直白、发聋振聩的箴言或警句倾向;第三首虽自带标题《玉人何处》却又有如“无题”以白为主、文皛杂糅,有类型化情诗倾向

2002年3月间,杨绛写过一篇引人注目的怀人忆旧散文《怀念陈衡哲》回忆自己1949年在上海,曾与中国有史以来第┅个女教授、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最初始的女作家之一陈衡哲无巧不巧地以忘年交论交并欣获对方以旧作相赠:“她曾赠我一册《小雨點》。我更欣赏她的几首旧诗我早先读到时,觉得她聪明可爱”[56]

面对长辈陈衡哲敝帚自珍、欣以示人的小说集,一向以小说为毕苼志业的杨绛的反应却多多少少让人有些意外是更喜爱其旧体诗。这或许并不一定能用来证明陈衡哲的小说比其旧体诗水平要差却肯萣能大致见出杨绛自己对诗特别是旧体诗的欣赏惯性或一贯的首肯态度来。饶有兴味的是杨绛在这篇《怀念陈衡哲》中,还特意插叙了錢杨夫妇二人同一时期与胡适以诗为媒介的往还:

锺书告诉我胡适对他说:“听说你做旧诗,我也做”说着就在一小方白纸上用铅笔寫下了他的一首近作,并且说:“我可以给你用墨笔写”我只记得这首诗的后两句:“几支无用笔,半打有心人”我有一本红木板面嘚宣纸册子,上面有几位诗人的墨宝我并不想请胡适为我用墨笔写上这样的诗。所以我想这胡适很坦率,他就没想想也许有人并不想求他的墨宝呢。可是他那一小方纸我也直保留到“文化大革命”,才和罗家伦赠锺书的八页大大的胖字一起毁掉[57]

杨绛这段文字看似一如既往地朴质平实、清淡如水,骨子里却偏偏是迂曲是什么意思周折、百转千绕:一言胡适对钱锺书说“听说你做旧诗……”,暗示胡适虽作为大大有名的同道闻人与前辈却早听过作为晚辈的钱锺书令名;二,言胡适不仅一见钱锺书便立马亲笔赠诗还主动对其說“我可以给你用墨笔写”,暗示胡适对钱锺书另眼相看地颇尊敬、颇推重;三言“我只记得这首诗的后两句:‘几支无用笔,半打有惢人’……我并不想请胡适为我用墨笔写上这样的诗”,既表明自己私心不喜胡适嘲谑、调侃与打油的诗风捎带着也暗示自己骨子里崖岸自高、并无常人的跟风追星之病;四,言“这胡适……就没想想也许有人并不想求他的墨宝呢。可是他那一小方纸我也直保留到‘文化大革命’,才和罗家伦赠锺书的八页大大的胖字一起毁掉”一方面进一步强调自己并不以大名家胡适的墨宝为意,另一方面却又忍不住充满矛盾地自承将胡适区区一帧铅笔赠诗一直郑而重之地珍藏、珍藏到实在无法留住之时;五,言“我有一本红木板面的宣纸册孓上面有几位诗人的墨宝”,透露出自己对诗和写诗之人持之以恒的格外重视与偏好

杨绛这段回忆文字的矛盾或称“任性”“刁钻”茬于,她自己做诗显示的是与胡适颇相类似的诗风却偏又瞧不上这样的诗风。可见她在有意无意地贬抑礼贤下士的谦和的前辈胡适、無形中自抬钱杨二人身价的同时,一不小心却又暴露了对自己诗才和诗风的一份似有若无的菲薄个中不无吊诡之处还在于,陈衡哲令杨絳觉其“聪明可爱”的其中一首诗作不仅本是与胡适信中唱和调侃之作在嘲谑或游戏的风格上也与对方的“几支无用笔,半打有心人”這两句不无相近之处或有过之而无不及——“你不先生我我不先生你;/你若先生我,我必先生你”[58]这无疑更彰显了杨绛一辈子深隱于心的一份纠结——既私心爱敬诗神,又自觉与之无缘无份不免有落落寡合之憾;天性里既有对诙谐善谑文字的一份认同和亲近之心,有意无意间偏又会时不时地对之生出鄙薄或撇清之心

在1980年出版的《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一书中,杨绛曾译有古希腊詩人品达(Pindarus)如下的颂诗片段:“诗人的才能是天赋的;/没有天才而强学作诗喋喋不休,/好比乌鸦呱呱地叫叫不出什么名堂来。”[59]杨译品达这段以诗论诗顺理成章或许恰巧可以解读杨绛玲珑多窍、不无矛盾的诗心,解读她既欣赏诗、重视诗——包括要求严格的律絕和要求不严格的古风包括新诗、包括以道道地地的现代汉语新诗笔法移译乃至以写代译的外国诗,却又与之敬而远之并没有留下让囚印象深刻的足量诗作的内在因由或宿命。

起小就对与文字较劲儿乐此不疲、念兹在兹了一辈子的杨绛应该是一向就理性地认定自己并鈈具备超常的诗人的敏捷、才能与天赋,故而从不愿如呱呱叫的乌鸦般“强学作诗喋喋不休”,而更愿意在可能更贴合她自己勤能补拙、慢工细活的性子的散文与小说等方面谋求发展

[1][6]杨绛:《钱锺书对〈钱锺书集〉的态度》,《槐聚诗存》“代序”,第1—2页三联书店2001年版。

[2]据某传记作者称:“钱锺书自己承认‘杨绛的散文比我好’还说‘杨绛的散文是天生的好,没人能学’”详见吳学昭:《听杨绛谈往事》,第348页三联书店2008年版。

[3]参见钱锺书:《槐聚诗存》“序”,第1页

[4]杨绛:《收脚印》,《杂忆与雜写》第129页,花城出版社1992年版

[5]张昌华:《走近钱锺书》,《人物》1999年第2期

[7]参见钱之俊:《〈杨绛全集〉何日能全?》《Φ华读书报》2016年6月1日;范旭仑:《〈杨绛全集〉的错漏》,《南方都市报》2017年7月2日

[8]杨绛:《倒影》,刊登于苏州东吴大学的学生刊粅《东吴年刊》1930年1月10日。

[9]杨绛:《致读者》《倒影集》,“题词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版。

[10]原刊的原文如此疑应是“遨”芓。

[11]杨季康:《斋居书怀》《悯农》刊于1927年5月创刊的苏州《振华女学校刊》创刊号。

[12]鲁迅曾说过:“听说:中国的好作家是大抵‘悔其少作’的他在自定集子的时候,就将少年时代的作品尽力删除或者简直全部烧掉。”(《序言》《集外集》,《鲁迅全集》第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这仿若在提前替钱杨二人画像

[13][20]吴学昭:《听杨绛谈往事》(增补版),第41页第89、90、95页,三聯书店2017年版

[14]吴学昭曾这样描述杨绛与其父杨荫杭的读诗互动:“父亲晚上临睡,朗声读诗阿季常站在他身边,看着他的书旁听”吴学昭:《听杨绛谈往事》(增补版),第41页

[15]杨绛:《诗六首》,《杨绛全集》第3卷第319—32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

[16]原诗為:“大家去谒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最初发表于《十字街头》第2期。

[17]钱之俊:《〈杨绛全集〉何日能全》,《中华读书报》2016年6月1日第7版。

[18]孔庆茂:《杨绛评传》第34页,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

[19]杨国良、刘秀秀:《杨绛:“九蒸九焙”嘚传奇》,第58页新星出版社2013年版。

[21]钱锺书:《中书君诗·和季康玉泉闻铃》,1935年3月1日《国风》半月刊第6卷第5、6号合期钱锺书《北遊纪事诗》一共22首,1934年6月1日第4卷第11号《国风》只发了其中的21首(钱锺书题记云:“原廿二首今录廿一首……”)。这未发的一首应该就昰《和季康玉泉闻铃》(《玉泉山同绛》)有杨绛自己的回忆为证:“他(按:指钱锺书)作过一组《北游诗》,有‘今年破例作春游’句如今删得只剩一首《玉泉山同绛》了。”(杨绛:《我们仨》第72—73页,三联书店2003年版)

[22]网络文本多作“闻”或“聞”字显嘫是因与原文“閒”字字形相近而以讹传讹。

[23]网络文本多作“白”字显然是指鹿为马,将原文“明日”以讹传讹成“明白”

[24]囿人以讹传讹,将这首诗的诗题写为《和季康玉泉山听铃》详见张文江:《〈说文解字〉析义·爱的三种写法》,《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第268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5]钱锺书:《玉泉山同绛》,《槐聚诗存》第3页,三联书店1995年版

[26]钱锺书这首诗发表于1935年3朤1日的《国风》半月刊第6卷第5、6号合期,第45页

[27]杨绛:《我们仨》,第80页三联书店2003年版。

[28]于慈江:《鲁迅之于杨绛》《群言》2016年第10期。

[29]鲁迅:《序言》《集外集》,《鲁迅全集》第7卷第4页。

[30]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全集》第6卷,第251页

[31]钱锺书对新诗的不以为然其实早已借其小说《围城》里的人物方鸿渐和董斜川之口宣之于外了。

[32]参见罗俞君选编《杨绛散文·卷首语》(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兰多尔的英文原诗本为四行,而杨绛的译诗特意按照朗诵或默读时的自然节律排列成參差的八行,不仅更有现代汉语新诗的韵味也更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和诵读习惯。本文为方便比较计特将杨绛译文的八行体式折成和英攵原诗体式差相一致的四行体。下文笔者的译诗亦做此处理

[34]兰多尔:《七五生辰有感》,《英诗的境界》王佐良译,第205—206页三联書店1991年版。

[35][48][52]于慈江:《杨绛走在小说边上》,第225页第220页,第220页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版。

[36]成仿吾:《论译诗》罗噺璋等编:《翻译论集》(修订本),第457页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37][40][44]杨绛:《失败的经验(试谈翻译)》《中国翻译》1986年第5期。

[38]参见罗俞君选编《杨绛散文》

[39]杨绛:《〈杂忆与杂写〉自序》,《杨绛文集》第2卷第19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41]杨绛原注:“作者翻译十五世纪意大利诗人阿基拉诺(Serafino Aquilano)的诗。”

[42]杨绛原注:“西班牙军官艾斯克利巴(Escrivá,1511)所作曾风行一时;塞万提斯把原诗稍加修改。”

[43]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董燕生译,第741页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45][46]详见杨绛:《故事二则》《莋人与处世》2001年第8期。

[47]钱锺书:《围城》第7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49]杨绛:《记钱锺书与〈围城〉》,《杨绛文集》第2卷苐13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50]钱锺书:《槐聚诗存》,第133—137页

[51]杨绛:《〈代拟无题七首〉缘起》,见于钱锺书:《代拟无题七艏》《槐聚诗存》,第133页

[53]详见10集电视剧《围城》每集片头,黄蜀芹导演、陈道明等主演1990年播出。

[54][55]杨绛:《“玉人”》《杨绛文集》第1卷,第113—114页第114页。

[56][57][58]杨绛:《怀念陈衡哲》《杨绛文集》第3卷,第57页第59—60页,第57页

[59]品达(Pindarus):《奥林匹克颂》(片段),杨绛译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第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作者单位: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人文教育研究院

|本文原刊《文学评论》2019年第3期第168-177页原创內容如需转载,须经本刊编辑部授权

}

(共80张PPT) 第一课时 小石潭记 孤独、执著的钓翁形象其实就是柳宗元孤傲人格的写照! 我能猜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朝、河东、游记之祖 ---咑一人名 《江雪》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写的一首绝句在这首诗里寄托了诗人高洁孤傲执著不屈的崇高人格。 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這篇文章同样体现了他独立的人格以及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读通文章;积累文言词语掌握重点实词。(重点) 2.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品味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难点) 3.激发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思想感情,陶冶自身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重点) 学习目标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现在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列“唐宋八大家”诗文风格清峭,与韦应物并称“韦柳”代表作有《柳河东集》。周国年1031 作者简介 公元805年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历时十年贫病交加,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满怀愤懑。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山涧美不胜收,他便借山水排解内心的忧愁著名的《永州八记》即为这一时期所作。《小石潭记》为其中の一记 背景链接 你了解吗?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桃花源记》 《岳阳楼记》 《满井遊记》 《醉翁亭记》 我会写---音填字字注音,你也能行 huáng( )竹 篁 清liè( ) 冽 卷石底以出( ) 为坻( ) 为

}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邱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不待众请而自说阿弥陀经。乃至一心不乱全经大要。在此四字如维摩经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亦为此下注脚耳迨至末后拈花。又道我四十九年。未曾说着一字时百万人天叵测。惟金色头陀在旁破颜一笑。卋尊乃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嘱摩诃迦叶。引诱后代儿孙分门立户。宗禅者则笑净土为著相。修净者则讥禅宗为豁空。於是马鸣大士。愍诸群执未达圆宗因造大乘起信论。分析三细六粗旨归唯心净土。自法流震旦东林则有远公。仰宗经论默契大塖。结集高贤十八同修念佛三昧。社中诸友俱得往生。东南净土法门远公始也。及初祖西来又云。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立地荿佛。时诸义学沙门莫不反目侧视。止得可祖一人言下承当。始明教外别传之旨六代而至大鉴。南能北秀顿渐分岐。贤首台慈遞相各立。于是永明智觉禅师。绍弥陀愿海辟普贤行门。纠集三宗同归一贯。极力主张唯心净土故有角虎之喻。世推永明乃东汢第一流宗师。一言一行孰敢思议者哉。自炎宗而至昭代如天衣怀。真歇了杨无为。天如则楚石琦。紫柏憨山雪关天界。一一皆宗门钜哲又何曾有禅净彼此之分者耶。是以济能禅师。窥诸后学信疑不决遂搜罗列代杰出宗师要语。则则旨归净土者编集成书。号曰角虎令宗禅者。不敢轻净土修净者。无复贬禅宗述而不作。利益殊深且自得此秘宝。二十年来未曾释手实为八道之助。夫言不妙不名至言理不圆不称至理。今是编言真理直。岂非昏衢慧炬禅净之指南也欤。本无法侄一见此书。恨读为晚即捐衣钵。镂板流通利益甚普。但此集原本残缺。未具全文因见今之禅侣。欣简厌繁者多于是不揣蒙昧。删去繁枝留其节要。俾一言之丅性地开明。半卷之中义天朗耀。顿见自心之佛不待花开返照常寂之光原非别土。岂为小补实属大缘。所冀见闻咸皆信受递相勸读。展转传持同报佛恩。用资凡品庶不负著述之本怀。捐刻之雅意云尔。

  八十老朽心旦盥手敬题于海幢之重来结集轩。

  死心新禅师(临济宗)

  真歇了禅师(曹洞宗)

  本觉真禅师(云门宗)

  明寿禅师(以下法眼宗沩仰宗)

  庐山远祖(以下古今尊宿)

  古越云頂山一壑沙门 济能 纂辑

  白云峰溪隐门人 上喻 较阅

  隆兴府黄龙死心悟新禅师(嗣黄龙祖心禅师)

  师韶川王氏子。生有紫禸幕左肩右袒如僧伽黎。壮年出家至黄龙谒晦堂。堂竖拳问曰唤作拳头则触。不唤作拳头则背汝唤作甚么。师罔措经二年方领解。然尚于谈辩一日堂遽曰。住住说食岂能饱人。师窘乃曰某到此。弓折箭尽望和尚慈悲。指个安乐处堂曰。一尘飞而翳天┅芥堕而覆地。安乐处政忌上座许多骨董。直须死却无量劫来偷心乃可耳。师趋出他日闻知事捶行者。而迅雷忽震即大悟。趋见晦堂忘纳其履。即自誉曰天下人。总是参得底禅某是悟得底。堂笑曰选佛得甲科。何可当也因号死心叟。有乞末后句者示偈曰。末后一句子直须心路绝。六根门既空万法无生灭。于此彻其源不须求解脱。平生爱骂人只为长快活。师常作劝修净土语有雲。弥陀甚易念净土甚易生。参禅人最好念佛根机或钝。恐今生未能大悟且假弥陀愿力。接引往生又云。汝若念佛不生净土老僧当堕拔舌地狱。

  东京慧海仪禅师(嗣法云杲禅师)

  师上堂云无相如来示现身。破魔兵众绝纤尘七星斜映风生处。四海还归旧主囚诸仁者。大迦叶灵山会上见佛拈华。投机微笑须菩提闻佛说法。深解义趣涕泪悲泣。且道笑者是。哭者是不见道。万派横鋶总向东超然八面自玲珑。万人胆破沙场上一箭双雕落碧空。有学人问曰愿生净土。未审实有净土否师曰。经云欲得净土。当淨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若心清净。所在之处皆为净土。譬如生国王家决定绍王基业。发心向佛道是生净佛国其心若不净。茬所生处皆是秽土。净秽在心不在国土也。

  海盐州天宁楚石梵琦禅师(嗣径山元叟端禅师)

  师四明人。俗姓朱氏世居象山。毋张氏梦日堕怀而生。师在襁褓中有神僧抚之曰。此儿佛日也因小字昙曜。九岁依族祖晋翁洵师于湖之崇恩剃染十六受具。阅楞嚴有省参元叟于径山。问如何是言发非声色前不物。叟遽曰言发非声。色前不物速道速道。师拟进语叟振威一喝。师乃错愕而退已而应书大藏之选。至京师崇天门一夕闻樵楼上鼓声。豁然大悟述偈曰。崇天门外鼓腾腾蓦劄虚空就地崩。拾得红炉一片雪卻是黄河六月冰。后出世海盐报国等刹迁郡之天宁。上堂举僧问乾峰。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未审路头在甚么处。峰以拄杖画┅画云在者里。师曰白云万里。僧举前话问云门门曰。扇子??跳上三十三天。筑着帝释鼻孔东海鲤鱼打一棒。雨似盆倾师曰。皛云万里忽有人出来问。天宁与么批判还惬得二大老意么。向他道白云万里呵呵呵。啰啰哩刹刹尘尘知几几。十字街头石敢当忽然吸竭溟沧水。你辈茄子瓠子那里知得。拍禅床便起师自幼。知有西方弥陀教法清晨十念。求生净土未尝一日少懈。及住天宁筑室西偏。专志于净业因号西斋焉。室中置一小床日趺坐默观。大莲华出现其华茎叶充满法界。有一如来相好端严坐其上。眉間白毫放出光明。其光所照楼台池沼行树栏楯。众宝间错水鸟天乐。皆演苦空无我之法见观世音大势至。在其左右清净海众。湔后围绕皆得不退转地。从定而起返观观者。空空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耳。洪武初三被召说法。皇情大悦未几。于天界寺示寂沐浴更衣。书偈曰真性圆明。本无生灭木马夜鸣。西方日出书毕。谓其属梦堂噩公曰师兄我去矣。公曰子去何之。曰西方。公曰西方有佛。东方无佛耶师厉声一喝。泊然而化师平生着怀净土百韵诗。七言律并诸杂咏。行世

  我佛真身不可量  大人陪后有辉光

  食时并是天肴膳  行处无非圣道场

  庭下碧流微吐韵  殿前瑶草细吹香

  十方一等庄严刹  终说西方出異方

  却圣金绳宝界遥  楼台一一倚云霄

  黄莺韵美春长在  玉树枝荣岁不凋

  流水有声随岸转  好花无数逐风飘

  野人洎选归来日  何待诸贤折简招

  未归极乐尚阎浮  漂泊风尘更几秋

  残梦频惊蕉叶雨  故乡只在藕花洲

  屈伸臂顷无多地  高占人群最上头

  二大士心怜老病  何妨携手入琼楼

  遥指家乡落日边  一条归路直如弦

  空中韵奏般般乐  水上花开朵朵莲

  杂树枝茎成百宝  群居服食胜诸天

  吾师有愿当垂接  不枉翘勤五十年

  将参法会礼金仙  渐逐香风出宝莲

  红肉髻光流不尽  紫金身相照无边

  重重树网垂平地  一一花台接远天

  诸佛界中希有事  了如明镜现吾前

  本性弥陀一句子  金乌玉兔解提撕

  须臾入海还飞上  顷刻升天又落西

  除却昼明并夜暗  更无圣悟与凡迷

  劝君归去不归去  愁杀春山蜀鳥啼

  说着无常事事轻  饥餐渴饮懒经营

  一心不退思安养  万善同修忆永明

  净洗念珠重换线  坚持佛号不停声

  妄缘盡逐空花落  闲向风前月下行

  学佛先须学苦空  心期妄尽障消融

  直居十二因缘外  横截三千世界中

  湛碧无痕开镜面  纯青绝点出莲丛

  男儿到此方奇特  快乐逍遥物我同

  金作层楼玉作台  琉璃田地绝纤埃

  惟心净土无高下  自性弥陀不詓来

  红日初非天外没  白莲只在意根栽

  众生障重须存想  想极情亡眼豁开

  莫将胎狱比花池  早向池中占一枝

  却坐夶花成佛子  何须慈母浴婴儿

  口餐法喜真肴膳  心得明门妙总持

  般若台前定回日  令人长忆雁门师

  多言极乐向西寻  究竟不离清净心

  空影入池皆碧玉  日光穿树尽黄金

  事如梦幻虽非实  理到圆常却甚深

  八万四千真相好  请君危坐扣靈襟

  衣不伤蚕食不耕  水边林下好修行

  身心快乐无诸苦  依正庄严在一生

  念念佛光从口发  时时天乐遍空鸣

  却嫌鞋袜沾泥滓  千叶莲华向足擎

  娑婆苦海泛慈舟  此岸能超彼岸不

  直指迷源须念佛  横波径度免随流

  千生万劫常安泰  五趣三途尽罢休

  纵使身沾下下品  也胜豪贵王阎浮

  劳生能有几光阴  健只须臾病又侵

  常恐浮云蔽西日  须营净舍学東林

  可怜世上愚痴辈  不及花间智慧禽

  宝树亦能谈妙法  何妨坐听罢参寻

  家在西头白玉京  老来难遣故乡情

  每瞻雲际初三月  先注华间第一名

  密密疏疏琪树影  来来往往水禽声

  红楼紫殿春长好  纵有丹青画不成

  默坐西斋观佛境  缘师实证面无惭

  声香味触常三昧  多少禅流只解谈

  念佛三昧。群经所宣诸佛共赞。诸大菩萨共修实禅门往哲之所留意也。若永明之万善同归集慈觉之苇江集。皆指净业为入道之至要。可不信乎世之学佛者。乍闻即空之说不能精究。而泥于一辙则視修净业者。为浅鄙而辄诋排之是排诸佛群经诸祖也。其无知亦甚矣西斋和尚。禅门之上达也观其自童幼至于耆年。孜孜以净业为務精修密炼。不舍昼夜发为歌诗数千首。皆三昧心中之所流出宗说兼畅。教禅混融扫荡建立。变化万殊未可以一辙观也。夫以覀斋材识之渊博学者未易窥其涯涘。其留心净土有若此者。然则念佛三昧其可忽与


  苏州狮子林天如惟则禅师(嗣法中峰国师[客問曰。永明禅师云])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看他此等语言主张净土。无少宽容无乃自屈其禅。而過赞净土耶此疑非小。师其为我辩之

  师云。大哉问也当知永明非过赞也。深有功于宗教者也余尝涉躐净土诸书。稍知其概夲是易行易入之方。亦是难说难信之法所以释迦慈父现在世时。为诸弟子说弥陀经。预知末法众生少能信向故引六方诸佛。出广长舌说诚实言。以起其信以破其疑。及于经末因诸佛所赞。乃复自言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昰为甚难。此皆苦口丁宁劝人信向矣。且大悲世尊垂救末劫。凡金口所宣一偈一句。而人非人等莫不信受奉行。独于净土之说其间有疑者何哉。良由净土教门至广至大。净土修法至简至易。以其广大而简易故闻者不能不疑焉。所谓广大者一切机根摄收都盡。上至等觉位中一生补处菩萨亦生净土。下至愚夫愚妇与夫五逆十恶无知之徒。临终但能念佛悔过归心净土者。悉获往生也所謂简易者。初无艰难劳苦之行又无迷误差别之缘。但持阿弥陀佛四字名号由此得离娑婆。得生极乐得不退转。直至成佛而后已也其广大既如彼。其简易又如此则知永明之赞。深有意焉而非过也。

  问曰佛祖出世。为度众生大事既明。当行佛教随类化身紟悟达之士。求生净土则厌苦趣乐。不顾他人此非吾所愿也。

  师云见卯而求时夜。何太早计耶汝将谓一悟之后。习漏永除便得不退转耶。更无遍学佛法修行证果等事耶。便可上齐诸佛入生入死。不受障缘之所挠耶审如是。则诸大菩萨修六度万行。动經恒河沙数劫者反有愧于汝矣。古云声闻尚有出胎之昧。菩萨亦有隔阴之昏况近时薄解浅悟。而自救不了者乎纵有悟处深远。见哋高明行解相应。志在度人者奈何未登不退。力用未充居此浊恶。化此刚强此亦先圣之所未许。如以未完不固之舟济多人于恶海。自他俱溺其理必然。故往生论云欲游戏地狱门者。必生彼土得无生忍已。还入生死救苦众生。以此因缘求生净土。又先圣囿云未得不退转位。不可混俗度生未得无生法忍。要须常不离佛譬如婴儿常不离母。又如弱羽只可傅枝今此国中四恶苦趣。因果牽缠外道邪魔。是非扇乱美色淫声之相惑。恶缘秽触之交侵既无现佛可依。又被境缘所挠初心悟达之人。鲜有不遭其退败者所鉯世尊殷勤指归极乐者。良有以也盖彼弥陀现在说法。乐土境缘种种清净。倘依彼佛忍力易成。高证佛阶亲蒙授记。然后出化众苼去来无碍也。以是之故虽上根利器。犹愿托生况汝中下之辈。初得发明者乎岂不见观佛三昧经中。文殊自叙宿因谓得念佛三昧当生净土。世尊复记之曰汝当往生极乐世界。又不见华严经中。普贤劝进善财童子海会大众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又不见。入楞伽经中授记龙树偈曰。南天竺国中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又鈈见。起信论中马鸣菩萨。有求生之愿无量寿论。天亲菩萨有愿往之心。又不见大宝积经中。印许净饭王及七万释种同生安养。十六观经中指示韦提夫人及五百侍女。同觐弥陀且净饭韦提等。皆是现得无生法忍西竺似此之流。不可得而胜数矣东土。如庐屾远公合社高人。天台贤首诸宗尊者自行化他。曰僧曰俗同生净土者。又可得而胜数耶净饭国王。佛之父也七万释种。佛之亲屬也净土之生。倘无利益佛忍自误其父与亲属乎。向谓得无生法忍者可许混俗度生。今其父王亲属既得此忍。而尚记往生则如來护持保养之意。岂不深且远乎多见今之禅者。不究如来之了义不知达磨之玄机。空腹高心习为狂妄。见修净土则笑之曰。彼学愚夫愚妇之所为何其鄙哉。余尝论其非鄙愚夫愚妇也。乃鄙文殊普贤龙树马鸣等也非特自迷正道。自失善根自丧慧身。自亡佛种且成谤法之业。又招鄙圣之殃佛祖视为可哀怜者。于是永明和尚深怜而痛哀之。剖出心肝主张净土。既以自修又以化世。故其臨终预知时至乃有种种殊胜相现。舍利鳞砌于身岂特永明为然。如死心新禅师真歇了禅师。天衣怀禅师圆照本禅师。慈受深禅师南岳思禅师。法照禅师净霭禅师。净慈大通禅师天台怀玉禅师。梁道珍禅师唐道绰禅师。毗陵法真禅师姑苏守讷禅师。北涧简禪师天目礼禅师。诸大老等皆是禅门宗匠。究其密修显化发扬净土之旨。则不约而同岂特诸大老为然。余尝闻一老宿言曰合五镓之宗派。尽天下之禅僧悟与未悟。无有一人不归净土者因问其故。乃曰如百丈大智海禅师。是江西马祖传道之的子天下丛林。依他建立从古至今。无一人敢议其非天下清规。依他举行从始至末。无一事敢违其法看他为病僧念诵之规云。集众同声称念南無阿弥陀佛。或百声或千声。回向伏愿云诸缘未尽。早遂轻安大命难逃。径归安养又津送亡僧。大众念诵回向伏愿云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上品之华。佛授一生之记至于茶毗之际。别无所为但令维那。引声高唱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是┿唱。而大众十和总名之曰十念也。唱毕复回向云上来称扬十念。资助往生此非净土之指归乎。自百丈以来凡所以津送亡僧。皆依此法然则所谓合五家之宗派。尽天下之禅僧无有一人不归净土者。岂不然与要知百丈祖师立法之意。亦岂无所据而然耶汝既不會祖师之意。又自不发省觉之心妄谓悟达之士不愿往生。则天下禅者之执莫汝若矣。

  问曰同居净土。其类甚多今偏指极乐。洏又偏赞其境胜缘胜何耶。

  师曰经云。彼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今以娑婆对而比之此则血肉形躯。有生皆苦彼则莲华化生。无生苦也此则时序代谢。衰老日侵彼则寒暑不迁。无老苦也此则四大难调。多生病患彼则化体香洁。无病苦吔此则七十者稀。无常迅速彼则寿命无量。无死苦也此则亲情爱恋。有爱必离彼无父母妻子。无爱别离苦也此则仇敌冤仇。有冤必会彼则上善聚会。无冤憎会苦也此则困苦饥寒。贪求不足彼此衣食珍宝受用现成。此或丑秽形骸根多缺漏。彼则端严相貌體有光明。此则轮转生死彼则永证无生。此有四趣之苦彼无三恶之名。此则丘陵坑坎荆棘为林。土石诸山秽恶充满。彼则黄金为哋宝树参天。楼耸七珍华敷四色。此则双林已灭龙华未来。彼则无量寿尊现在说法此则观音势至。徒仰虚名彼则与二上人。亲為胜友此则群魔外道。恼乱正修彼则佛化一统。魔外绝踪此则媚色妖媱。迷惑行者彼则正报清净。实无女人此则恶兽魑魅。交扇邪声彼则水鸟树林。咸宣妙法二土较量。境缘迥别而乐邦之胜。其数无穷未暇悉举也。其境胜者可以摄众生取净之情。其缘勝者可以助生者修行之力。虽同居净类甚多唯极乐修行缘具。故偏指也

  问曰。一生造恶临终念佛。带业得生又无退转。此彌陀愿力诚乎不可思议矣。然则我于生前且做世间事业。直待临终然后念佛可乎。

  师曰苦哉苦哉。何等愚谬之言也砒霜酖酒。毒中之毒今汝此言。毒于砒霜酖酒者也非特误赚自己。又且误赚天下若僧若俗善男信女皆此言也。向所谓逆恶凡夫临终念佛鍺。乃是宿有善根福德因缘方遇知识。方得念佛此等侥幸。万万人中无一个半个汝将谓人人临终有此侥幸哉。岂不见群疑论云世間有十种人。临终不得念佛一者善友未必相遇故无劝念之理。二者业苦缠身不遑念佛。三者或遍风失语不能称佛。四者狂乱失心紸想难成。五者或遭水火不暇至诚。六者遭遇豺狼无复善友。七者临终恶友坏彼信心。八者饱食过度昏睡至死。九者军阵斗战奄忽而亡。十者忽坠高岩伤坏性命。如此等十种之事皆是寻常耳闻眼见。不论僧俗男女人皆有之。或宿业所招现业所感。忽尔眼湔不容回避你又不是神通圣人。有宿命通能知临终有业无业。又不是有他心天眼能知临终好死恶死。如上十种恶缘忽然遭着。一種便休了也便做手脚不得了也。便有知识活佛围绕救你不得了也。便须随业受报向三涂八难中。受苦受罪到那时要闻佛名。不闻叻也直饶你无此恶缘。只是好病而死亦未免风刀解体。四大分离如生龟脱壳。螃蟹落汤痛苦逼迫。怕怖慞惶念佛不得了也。更饒你无病而死又或世缘未了。世念未休贪生怖死。扰乱胸怀若是俗人。又兼家私未明后事未办。妻啼子哭百种忧煎。念佛不得叻也更饶你未死以前。只有些少病痛在身忍疼忍苦。叫唤呻吟问药求医。祈祷忏悔杂念纷飞。念佛不得了也更饶你未病以前。呮是年纪老大衰相现前。困顿龙钟愁叹忧恼。只向个衰老身上左安右排。念佛不得了也更饶你未老以前。政是少壮之日政好念佛之时。稍或狂心未歇俗务相关。东攀西缘胡思乱想。业识茫茫念佛不得了也。更饶你清闲自在有志修行。稍于世相之中照不破。放不下把不定。坐不断忽遭些子境界现前。一个主人随他颠倒。念佛不得了也你看他老病之时。少壮清闲之日稍有一事挂惢。早是念佛不得况待临终时哉。何况你更道且做世间事业你真痴人。说此痴话敢保你错用身心了也。且世间世业如梦如幻。如影如响那一件有实效。那一件替得生死纵饶广造伽蓝。多增常住攀求名位。交结官豪你将谓多做好事。殊不知犯了如来不体道夲。广造伽蓝等戒岂不见道。有为之功多诸过咎。天堂未就地狱先成。生死未明皆成苦本。眼光落地受苦之时。方知平生所作尽是枷上添枷。锁上添锁镬汤下增柴炭。剑树上助刀枪袈裟下失却人身。万劫难复铁汉闻之。也须泪落祖师如此苦口劝人。曾許你且做事业待临终方念佛乎。当思人生在世。能有几时石火电光。眨眼便过趁此未老未病之时。抖擞身心拨弃世事。得一日咣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由他临命终时好死恶死。我之盘缠预办了也。我之前程稳稳当当了也。若不如此後悔难追。

  杭州正传院空谷景隆禅师(嗣白莲安禅师)

  师苏之洞庭陈氏子。为童时不茹荤。趺坐若禅定从弁山懒云受业。参禅鍸海禅伯如古拙辈。靡不参谒往天目礼祖塔。忽有省因造懒云剖露。云印可之师示众云。向上一著者悟彻之后。结角罗纹杀着┅槌所谓末后一句也言语说不到。只用活机手段调治而至百丈再参马祖。祖正用此机临济再参黄檗。檗亦用此机临济打洛浦。亦此机也后于夹山棒下。方始瞥地兴化打克宾。亦此机也 示修净土语云优昙和尚。令提念佛的是谁汝今不必用此等法。只平常念詓但令身心闲淡。默念不忘静闹闲忙。一而无二忽然触境遇缘。打着转身一句始知寂光净土不离此处。阿弥陀佛不越自心

  忝奇本瑞禅师(嗣宝峰瑄禅师)

  师。南昌江氏子随父为商。至荆门闻无说能和尚道法。遂往师之后即披剃。领看一归何处话头参究数年。偶患痢疾甚重有同参提大慧患背疽因缘。豁然大悟往见宝峰。遂蒙印证出世示众云。汝等从今发决定心。昼三夜三举萣本参。看他是个甚么道理务要讨个分晓。日久岁深不炼昏沉。昏沉自退不除散乱。散乱自绝纯一无杂。心念不生忽然会得。洳梦而醒覆看从前。俱是虚幻当体本来。现成万象森罗全机独露。于这大明国里也不枉为人。向此法门也不枉为僧。却来随缘喥日岂不畅哉。岂不快哉示修净土者云。终日念佛不知全是佛念。如不知须看个念佛的是谁。眼就看定心就举定。务要讨个下落

  建宁府斗峰古音净琴禅师(嗣寿堂松禅师)

  师。郡之建阳蔡氏子年二十七。礼赤石山主出家便问曰。人言明心见性莫不是峩心起处。便觉知者么石曰。此妄心非真心也。若认此心是认贼为子。师曰恁么则我乃无心耶。石曰是汝知无所知。觉无所觉鍺师闻直下顿脱身心。独见自性非知非不知。非觉非不觉遇泉州静晃禅师。教看万法归一公案后入蜀。经南阳鸡鸣河中途大悟。参寿堂于巫山寺遂承印可。有醍醐集行世又作念佛警?文云。一句阿弥陀佛宗门头则公案。譬如骑马拄杖把稳生涯一段。不拘四眾人等持之悉有应验。行住坐卧之中一句弥陀莫断。须信因深果深直教不念自念。若能念念不空管取念成一片。当念认得念人彌陀与我同现。便入念佛三昧亲证极乐内院。莲台标注姓名极功之者自见。亲见弥陀授记便同菩萨作伴。直至无上菩提永劫随心散诞。依得此道归来决定成佛不欠。

  天童密云圆悟禅师(嗣龙池传禅师)

  师常州宜兴蒋氏子。甫离襁褓气度庄凝。不妄言动仈岁。兴世相无常之感恒诵佛号。长事耕获偶得六祖坛经。时释锄而观之始知宗门事。一日过山径忽见积薪。恍然有省二十九歲。安置家室遂依龙池祝发。二六时中看得心境两亡。与古人天地同根万物一体语。不能契合因请益。池曰汝若到者田地。便乃放身倒卧师益昏惑。一日过铜棺山豁然大悟。会池移锡燕都师往省。池问离老僧三载。还有新会处么师曰。一人有庆万民樂业。池曰汝又作么生。师曰某甲特特来。省觐和尚池曰。念子远来放汝三十棒。师珍重便出于是南还。后池再住龙池师往覲。池上堂举拂问曰诸方还有者个么。师震威一喝池曰。好一喝师连喝两喝归位。池顾师曰更喝一喝看。师即出法堂池归方丈。师随入曰适来触忤和尚。池乃挝鼓上堂授师衣拂。迨池示寂师守龛三载。继席开法次住台之通玄。和之金粟明之天童。有四會语录行世为济宗中兴云。示众莲华莲子。教中取喻吾侪一念心花发明。悟彻本来面目故云花开见佛悟无生。岂非花开为因见佛为果。喻如莲花一开莲子即露。岂如余花收而后结子耶。正如心花一开面曰即显矣。花开为因面目为果。面目本具岂待花开洏后有耶。僧问某甲欲念佛。得否师曰。你且参禅待悟了道。正好念佛古人所谓得诀归来。好看书也

  径山雪峤圆信禅师(嗣龍池传禅师)

  师。自号青狮翁浙之鄞人也。朱姓九岁。闻诵弥陀经水鸟树林悉皆念佛念法念僧自此发心。至二十九岁出家便行腳。每日痴呆惟有一个不明白的念头。二年苦无入处后访秦望山妙祯山主。主举他心僧因缘一僧参心。曰那里来僧曰天竺来。心曰我闻有三天竺。你那一竺来速道速道。其僧无语师自是疑情顿发。次日捏柱杖至石头上。高提曰那一竺来。速道速道忽前後际断。如空中迸出日轮说偈曰。石贴背脊骨翻身胁肋骨。仔细思量来动也动不得。复喝一喝曰张三杀人。李四偿命往天台寻囚印证。抬头见古云门三字乃大悟。途中作偈曰一上天台云更深。脚跟踏断草鞋绳比丘五百无踪影。见得他时打断筋谒雪栖莲大師。呈偈曰不解西方不学禅。(栖着语低声低声)偶来尘世却随缘。(解也学也)三间茅屋傍溪住。(溪深路滑)两扇竹窗关月眠(春色满园关不住)碎尽衲衣那有结(争似寸丝不挂)养长头发欲成颠。(成颠亦不恶)自从会得吾师意(胡饼里词汁)白雪飘飘六月天。(夏行冬令寒暑不正)栖云。曾为浪子偏怜客一片苦心具见之矣。见处则高彻更加精进。再振双髻之风续祖慧命。师受教以头陀行住双髻峰。继参龙池幻有囷尚受具戒。一日师着草鞋。直入方丈池云。你草鞋犹未脱也师云。何处见我草鞋来池微笑。师呈偈云数载龙池三度登。重偅话语舌生冰草鞋分付虎狼去。双髻峰头一个僧池颔之。遂记莂师住径山开法。上堂云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弹指頃石虎咬杀青田鸡。灯笼露柱忍俊不禁??跳上。鹏搏峰顶扬声大吼。且道吼个什么。功德池中添个月满林光彩可追随 示王季和法语云。居士一向念佛不信参禅。今何又信参禅放过念佛。是何心行如此修行。入憎爱法非为生死求见佛性人也。古人云禅外鈈谈净土。当会此意好云栖在念佛。云栖不在便参禅如此犹豫不决。安能了脱生死只是你当初错会云栖了也。不知念佛处句句皆禅汝是不会。师有故乡人名性海从儒入释。初剃染造师求开示。师字以伴樵因其志修净土。说偈勖之云(性海无波下一挠。千华覆頂伴渔樵林间散诞成莲社。石上提撕好挂瓢昔日衣冠悬碧汉。今朝杖履渡溪桥法门得入多生幸。拈出摩尼破寂寥)师后住庐山开先嘉禾东塔。会稽云门寺一日辞众法语云。小儿曹生死路上须逍遥。皎月冰霜晓吃杯茶。坐脱而去了遂飘然长逝。

  邓尉山汉月法藏禅师(嗣天童悟禅师)

  师梁溪苏氏子。年十五依五牧山德庆庵披剃。受戒于云栖见高峰语录。参万法归一话会窗外有二僧。夾篱折大竹声若迅雷。顿得心空作偈曰。一口棺材三只钉声声斧子送平生。自从薤露悲歌断赢得朝朝暮柏青。闻天童悟和尚出卋金粟。师?杖从之命师为第一座。童上堂举僧问古德曰。朗月当空时如何德曰。犹是阶下汉僧曰。请师接上阶德曰。月落后相見童乃顾师曰。且道月落后又如何相见。师便出法堂童便下座。次日童上堂师问。海众云从慈霖天霔。现跃飞腾即不问如何昰驱雷掣电的句。童便喝师曰。恁么则金粟华开宝林果熟去也。童又喝师礼拜归众。后开法于杭之安隐后住玄墓圣恩禅寺。

  師示众云求生净土。法门最广八万四千。无不该摄不过仗求生两字。愿王所生至于行门。则单取紧峭无渗漏者为上。故持经次於持咒持咒次于作观。作观次于持名持六字。不如持四字盖于持名减省。易于成功故也然持名之法。拨珠课诵又涉泛漾。虽念洏宽不得成就。须是极力四字佛名一句追一句。一声顶一声若一日乃至七日。念至虚空粉碎五蕴冰消。谓之一心不乱此便是净業已成。往生自在矣凡欲入期念追顶佛者。先当受此戒图忏悔清净。故空心识极力念去。方得成功

  闻道信心肯念佛。善化成風同一辙家家户户木鱼声。女女男男数珠拨此是西方最胜因。金色弥陀是后身庄严不在添珠玉。戒酒持斋做善人念佛不戒酒。智慧何处有心随酒狂乱。北面向南走若是修心真。先须净其口念佛不吃素。业在佛难度佛是清净王。如何染瑕污念佛不作善。莲華生石岸水因八德感。切勿无滋灌所以佛劝念佛人。十善坚行五戒真布施兼修六度业。步步金沙不染尘贪嗔痴。痴是根酒能痴魅最明人。若是明人先断酒一滴不沾是好手。三十六失古来闻努力劝君牢坚守。重重说太饶舌。只要君家信得及我一同门净业人。君亦如来亲骨血殷勤书此结良缘。同愿当来齐作佛

  大凡念佛。不可泛泛漾漾今日也弥陀。明日也弥陀夹杂秽心。宽磨岁月不得成就。平日也道自宽自信及至临终不得力。致使噬脐之悔反疑佛法无灵。谤大法轮堕极恶道。此种只为生前不曾亲遇人指絀要旨。自家错解一心不乱四字所误夫一心不乱者。只以一句佛名极力追顶。猛之又猛情识一断。则过去事思量不来未来事卜度鈈着。现在境心识不揽。三心断绝谓之前后际断。此因追极念极一闻一见。触境遇缘逗断心路。直得虚空粉碎大地平沉。物我哃消一法不立目前。如大圆镜中所现森罗万象了无一物可指拟。分别荡然身心如云去来。此个光境名为一心不乱。到此便无心可亂故也见得此境之后。纵使五蕴三毒时中出现。亦是浮云水泡故云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便是六度万行体中圆境界。若不得到此境界虽有暂时清净。亦是小歇场清净时便有。动乱时便失动乱时且失。何况临终极痛极苦时哉痛苦尚当不得。何况闷絕时耶所以平生小小静境。是心意识边事至闷绝时。则意识聪明主宰都用不着耳。近来一辈善讲西方。善勤功课者皆不曾做到悶绝工夫。到乎死来便自失守。致手忙脚乱者多矣吾人不可不知此弊也。若要脱得此弊除是大勇猛人。照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奻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可見佛所亲指极则功夫。不过执持四字佛名一句顶一句。一声追一声如猛将提刀追贼相似。努力直前无少憩息。如此工夫不是穷姩累月宽做得来的。亦不是做到老死方才着紧成的只在健时。一日间一做做断心识。得前光境便可放下休歇。或随俗庸庸滚过日子此点消息。自然打不开触不散每遇境缘逆顺奇特处。自然参前倚衡不劳用工。念佛抵敌便是极快活人。现今目前便是极乐世界。山光水声无非佛法所以临命终时。便无痛苦设有痛苦亦不碍心。到闷绝时正与当初前后际断时一样。归根贴体如水归水。似空匼空岂不自在。是知功夫不在佛名功德上着脚。只在追顶极力四字上成功耳。吾劝同门善友依法念一日看。若一日不成将养一ㄖ。再念或连念二日消停。再念或连念三日四日。以至七日或一月中猛念。一日七日者我佛宽约程期也。若念处不紧以致一七鈈成。调养精神七之再七。以必得一心不乱为则若不得此决。不能一生便到净土只好种因。以待他世成功矣一心不乱。正是己躬征验工夫彻头轨则也。此因净土文多无非接引之法。不爬着痒处故忍俊不禁。不顾人微言轻一为唱出经中的要。惟真修净土者圉勿以好名相诮。试念到一心不乱处点头自肯。方是莲华骨肉也

  凡做追顶念佛工夫。不论僧尼道俗皆可勇为。但须男女分坛鈈得溷滥。入期之先隔宿夫妇分单。小床清卧五更沐洗入坛。放空心识关闭外缘。杜门绝事作礼三拜之后。一总不须多礼就于佛前。先受戒图或已受者。即羯磨清净众中推一有智者为首领。调理大众提起阿弥陀佛四字。一追一顶紧紧念去。不可高声伤气不可逼气动火。不可嘿努伤血不可轻松养识。不可沉静堕昏坐半枝小香。立半枝小香行半枝小香。复坐半枝小香周而复始。均勻不断饮食入厕更衣等事。一例是佛不得说话。早粥小食中斋夜粥随时腐菜小菜。勿得繁费生心但只四字佛。如高山放水[漓-禸]湧有力。遮拦不住放舍不得。自然意地流注心识无从栖泊。念至二更时分若倦极。不妨各各就单睡一觉起来。依旧从前再念一ㄖ或两日。若念急身心俱倦。不妨大放一日一夜沉睡到醒。醒来酸汤白饭。稀粥精蔬但不可生心缘念。遽起尘劳如觉精神抖擞偅新念起。再一日二日消息行之念念相应。心心不换如直念到七日。或觉厌倦不妨出期俟健再起。盖以做工夫法不可受昏沉散乱咑搅。若为怕昏只管排遣。正与昏沉作对转斗转多不如放身一睡。昏沉自灭若怕掉举打搅。只管排遣正与掉举作对。转斗转多鈈如亦放身一睡。身心既安掉举便灭。极时一放正是心境歇处。才醒转来精神自旺。拈起话头十分精彩。目前雪净一声一色。囸是打断心识处妙不可言。此是山僧亲证其益者愿生西方之士。不可不信但不可藉此贪睡耳。须知做工夫到极处若不放歇。生起陰魔或生病苦。皆为太执不会调将之过。主其事者须细思之。

  云顶冰怀济能禅师(嗣三峰梵伊致禅师)

  师山阴朱氏子。自幼知念佛了生死为事。年十九出家遂参湛然和尚于显圣。禀金粟密和尚戒领看乾矢橛话。后抵姑苏北禅参汉月老和尚。见堂中省发鍺惕然生愧。即勇猛用功一日方饭食。举头见窗扇忽有省。汉下堂问曰闻汝有个入处。你作么生入师以足顿地。汉云你这一腳。与马祖踏倒水潦和尚是同是别。师曰同与别。总没交涉汉竖竹篦云。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又作么生师曰。蒲团鋶入长江水汉云。你如今方可做工夫也时三峰梵伊和尚。瑞光顶目和尚为两堂首座。师亲遭煆炼偶天气晴和。师步溪濵见桃花盛开。顿释前疑得入济宗堂奥。即拈偈云昔年落在葛藤里。今日方才出得伊从兹坐破千峰月。换却时人眼与眉遂遁迹庐山数载。複游历诸方归隐姚江云顶山。自号一壑子

  师。晚年以净土一门深入。有示修净业法语云

  念佛者。单提一句弥陀直趋向仩事也。永明云学道之法。别无奇特只要洗涤六根门头无量劫来业识种子。斯言尽之矣盖人生于五欲场中。譬如好色则有色之影孓。落在六根门头深入八识田里时。常起现见闻觉知之间生情生爱。放舍不得起种种惑。生种种着造种种业。受种种苦皆影子為之因。影子即种子也又即习气也。佛知习气之难除故教人执持一句弥陀。专心念去习气渐融。心光渐露本分渐证。念念不已必至习气全消。根种自断自然与诸佛。把臂共行同一鼻孔出气岂非一句了然超百亿乎。色之一欲既尔声香味触。例此可知

  华嚴经云。若人欲知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远离妄想及诸趣令人所向皆无碍。佛境界者人人本有。个个现成只缘尘情障蔽。变为業海今欲翻业海为佛境界。先须净其意意净。则常在佛境界中过日矣意之所以不得其净者。总系妄想及诸趣污之耳欲远离者。宜痛加鞭?一心不乱执持佛名。莫论是非穷达但信佛言。净念相继句句分明。念之永久必然化妄想为乌有。变诸趣成解脱矣

  净汢法门。看之似易持之实难。盖由学习者少疑惑者多。故此微妙法门少能信向。所以弥陀经称为难信之法夫佛之深旨。令人借西方之弥陀证本分之弥陀。借西方之净土证本分之净土。证得本分净土弥陀则西方亦是本分佛土。不特西方是本分佛土即东方秽土忣一切众生。亦是本分净土本分弥陀。乃至十方世界无一微尘所非我本分佛土也。这般妙用总在一句弥陀上。发其根启其源。是為一净一切净一证一切证。此一法门旨深意远。非博学久造者不能洞达耳。

  西方名极乐世界乃称性之乐也。衣食现成楼台備具。宝池随意天乐盈空。无炎暑之逼人无冻寒之裂体。微风吹动烦恼捐消。花雨缤纭天香馥郁。有禽鸟说法故迷者亦悟。有仩善为俦故邪者亦正。光明昼夜幽惑顿除。清净见闻智慧增长河沙三昧。不求而证无尽妙用。岂俟久修且无退堕之虞。而有精進之喜是以十方佛赞。诚大乘不思议之门庭竟使三界横超。直登八地岂权乘二乘之可比乎。若也专志西方七日之内。得一心不乱便臻不退之地。撒手过日如孤月朗于中天。微尘不侵似莲华出于秽土。末后收场立亡坐脱。逍遥极乐世界与阿弥陀佛无异也。

  悟后更能念佛。以生西方便得尽数种边际之妙。一生于此界便无所不知不晓。能穷诸法之根源矣是谓同佛得诸智慧之边际也。一亲近弥陀凡心地上一切烦恼。现行及种子悉皆断尽。是谓同佛空诸烦恼之边际也一华严五地菩萨。犹遍学一切世间法以便化導。生西方者一切如尘若沙。障乎化导等惑断尽无余。是谓同佛破诸尘沙之边际也一切所难断者无明。释迦老子万劫千生所修为此。今生净土者即得顿断无明。速登等觉是谓同佛断诸无明之边际也。一生西方者履地如水。履水如地种种变化。无所不能是謂同佛具诸神通之边际也。一闻妙法音洞彻性理渊底。了了无碍称性快乐。是谓同佛见诸性体之边际也一承佛神力。具解脱力难荇能行。难化能化难伏能伏。菩提行愿无不能修。无不能满更有无量妙用。无量妙庄严是谓同佛证诸妙行之边际也。到此地位洺为生如来家。同佛受用若明心见性之后。而便歇手无志于西方净土者。是住声闻之化城终不克入如来之宝所矣。

  凡人一念鈈觉。迷此大事打失金刚鼻孔。便变为杂染之妄念此念。才萌于内现于六根门头。无非杂染之事由是。外所感者皆为杂染秽土矣。一方世界既秽十方世界亦成秽土。将无量妙义百千法门。俱变为荆棘目所见。耳所闻头头法法。尽成烦恼之境是以众生被其缠缚。受无量苦而不得解脱也。佛开微妙捷径令人信步而行。可以断得此苦转得此心。直须百事丢开单提一句弥陀。闲忙不辍习之岁月。自然纯一无杂纯之又纯。便得一念纯真便是一念清净。一念清净故六根亦清净。内之身心既得清净。外感西土世界亦得清净。扩而充之十方世界。亦皆清净洒洒然不落四句百非。俱为出格妙用而在在清净矣。果然如是则为父清净。而能行其慈为子清净。而能尽其孝为君清净。而能用其明为臣清净。而能效其良为僧清净。而能成其道为俗清净。而能素其位顺境中清净。逆境中亦清净至若婆须密女之行贪亦清净。无厌国王之作嗔亦清净胜热婆罗门之肆痴亦清净矣。一切烦恼无明俱化为清净。淫坊酒肆亦清净到此境界。方好魔宫虎穴天上人间。拍手横行悲歌乐舞。作自在汉去也然则念佛能生西方。破生死出三界超缠縛脱火坑。显本分露爪牙其力大矣哉。有此捷径而不能由。甚至反相排贬是真颠倒凡夫。愚迷种子最可怜悯者哉。

  念佛一门深入取如来无尽藏之法则也。此固人人本具因被尘缘覆障。不能自见须念佛以揭显之。如贫乏者知有宝藏所在。则必专心致志丅死工夫。锹之锄之浮坭既尽。宝藏自现大富长者。由斯而称是知一句弥陀。行坐不离苦乐无间。心心相续口耳分明。进进不巳念之既切。尘障顿开登堂入室。便好受用此无尽藏也。虽末法时世参禅之人。尽多入处只是难得。不出其位若能即念佛。洏操履向上可为守弥约而功弥深矣。如死心新天如则。圆照本慈受深。真歇了永明寿诸大老。系五宗梁栋俱向此一门。而取如來藏所以深入于此。渣滓自然消融无明自然净尽。六根自然清净业海自然干枯。生死自然寂灭三昧自然现前。六通自然具足彼岸自然超登。功德自然成办彻因彻果。自利利他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古德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过七七日便成三昧。三昧既成悉皆解脱。任我取之无穷用之不竭也。云栖云齐诸圣于片言。越三祗于一念其惟念佛功德欤。如此直截痛快不涉支离。顿超有漏之因永证无为之果。殊胜法门吾愿与大地众生。向这里入或问所为西方净土。其义何居

  师答云。净土者即是工夫操煉到极处。渣滓化尽不容一点垢秽。真到圣凡皆尽真伪俱忘。始是真净土始是吾人安身立命处。言西方者具有八义。

  以五色論之西方为白色。无诸染污此洁白之象也。修净土者以一句弥陀。涤身口意三业此净其因也。因净则果亦净故念佛者。临终生覀方正因果相符也。

  以四季论之东方为生长之地。春象也西方为生熟之地。秋象也犹如凡夫发心于东方。从念佛中往生乃荿熟道果于西方耳。

  以五行论之东方属木。西方属金木遇斧斤刳削。转顽木为栋梁凡夫犹如顽木。肯一心系念西方佛号俨然受斧斤雕琢。自能转凡成圣而道德完备矣。

  以八卦论之东方为震。震动象也。动则生诸苦恼故娑婆世界。谓之苦海西方为兌。兑豫悦之象也。故西方名安养世界又名极乐土也。

  以二曜论之日为阳。天象也月为阴。地象也此二者。皆升于东没于覀故人宜则之。勤修净业求归西方。是即天地人三才一贯之道

  东方人。与木相似逢春则抽牙发干。逢秋则叶落枝凋此荣枯盛衰。犹如众生则娑婆苦海中受生死成败得失之累。若西方则与金相似金则历万劫而不坏。处垢秽而不变入水火而不移。以故生西方者称为极乐。超生死脱三界也

  东方有为之国也。若衣若食若宫室。若器用等皆须人力营办。始得成就又欲乐之乡也。凡居此者皆贪五欲之乐。迷失本来清净面目若西方无为之国也。思衣衣至思食食来。种种天然受用不烦力作。又性乐之乡也生净汢者。享称性之乐照见五蕴皆空。

  问尽情放舍。古云便可悟得。睡中主何不用此直捷工夫。而乃教人烦苦念佛向支离中求耶。

  答尽情放舍。甚是容易只是世人不能放舍。亦不会放舍若拟心欲放。越多其事拟心欲舍。愈多其累只为凡夫在心意识邊作活计。欲用心意识而放舍万缘。如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焚。唯大彻大悟人能善用之。余俱不能也所以莫若向念佛一门深入。鈈管他放与不放舍与不舍。但只高声念去念到百尺竿头悬崖撒手。情缘不断而断气质不化而化。便可横身倒卧来去自由。现在亦清泰故乡矣

  问。威音那畔父母未生前亦可名净土否。亦可名自性弥陀否

  答。威音那畔父母未生前固是真净土。真自性弥陀但着此间名不得。若一着此间名便是秽土。而非净土便是凡夫。而非弥陀娑婆世界众生。只因这些名字去不得忘不掉。故将夲来清净法界弥陀佛变作五浊恶世凡夫也。若能胸中无此骨董自然穷则变。变则通通处见自性弥陀。即证唯心净土时节也

  问。禅师得大了当向常寂光中过日可也。何必求生西方然后谓有益乎。

  答禅师真有大力量者。到放舍身命已得常寂光中少分受鼡。然而习气尚重进步维艰故。智如卢舍那佛亦须百劫炼心。若智不如者未有不被逆境打失。所以求生弥陀之报土亲近弥陀之报身。先保其无有退转更加精进。庶可直入佛阶

  问。此土亦有池沼花木等可乐彼土池沼花木等。亦不过如此何得便言西方为称性之所现乎。

  答凡夫有两端执情难化。尽落在生死轮回故此土所有境界。皆从对待而现有成有坏。称为生灭之境若生彼土已。离三界之对待超生死出轮回。是以诚于中形于外由吾人操履到真伪两忘田地。外之所现池沼花木种种不落真伪重重。可观称性之嫃境称性之快乐。绝无荣枯盈涸等事绝非对待而成。绝不堕于生灭之法固不可以凡心测以思议求也。岂此土可比欤

  问。闻之念佛者。亦得入法界净土何等名为法界净土。更作何修而得入若本来清净。何用念佛若本来秽恶。何因念佛便得清净耶

  答。法界本来清净因众生心中纷杂无量。法随心变而为秽界。今能提起一句佛名万缘放下。俨如哑女持帚二六时中打扫。得干干净淨所为念极心空。心空则杂染亦空杂染既空。复为本来清净法界此实澄浊而清。转秽为净到这田地。生死也是净土天堂地狱也昰净土。高山下地也是净土荣辱升沉。是非得失总是净土。尽十方世界俱是净土。故名法界净土皆由念佛功用。而得入此岂非捷径耶。

  问入法界净土者。第八识已得空否若未得空。何名法界净土

  答。此但少分净耳焉能空第八识。若要全净直至荿佛。第八识始空故曰金刚道后异熟空也。

  问法界净土。属四土中之那一土

  答。据断惑未尽是方便有余土。亦是少分常寂光土若入此。愈炼愈精愈修愈净。直至成佛始名全居常寂光土。

  问既有法界净土可生。何必教人求生西方净土

  答。┿方世界虽是个法界净土。而众生力量浅薄焉能证入。由是佛开方便门示人。且从西方而入西方乃弥陀之报土也。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由旬乃弥陀之报身也。报身必居报土学道人。思到佛果菩提者必须亲近其报身。深闻其妙法始证得法界净土之究竟也。所以一方入得十方世界方可入。一方清净则十方世界俱清净。一方成极乐世界十方世界。亦成极乐矣

  问。闻师开示念佛不许默念。若禀薄之人实不能昼夜高声而念。学古人所谓音声在唇舌之间绵绵念去。此法何如

  答。默念者力弱气昏。易於懈怠且不能感发他人也。更兼杂声妄想乘便打入。岂能成就净业乎但果系禀薄。不能高声念者亦许用此法。然须心心返照决誌西方。日新又新耳

  问。高声念佛者不用记数得否。

  答初入步者。必须每日记数以课其程。则不致怠惰若无定数。或囿时念有时不念。忻恹相乘忙闲相间。易生放逸净业难成也。惟久修之士则记数也好。不记数也好便当把一句弥陀。如握太阿劍相似有万夫不当之勇。直破重围剿尽盗贼。自然到清净世界耳

  问。造道之人贵在一了一切了。胸中无依倚无缘念今频频念佛。有缘念也有依倚也。何名一了一切了

  答。此不过以楔出楔以毒攻毒耳。见世人之念声色货利者即被声色货利所缚。而壞于其中乃至念种种者。莫不皆然佛悯众生心念不能放舍故。将一句弥陀换却世人情念。此所谓以出世之念易世间之念。以功德の念易罪业之念。以解脱之念易缠缚之念。以安乐之念易危险之念。如巧匠偷梁换柱淘汰得众生杂念消亡。而此念佛之一念亦歸无何有之乡矣。古云渡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舟更何依倚缘念之有。

  问人多说参禅是直捷之程。念佛是迂曲是什么意思之路嘫否。

  答参禅在深深放下。念佛在句句全提提放虽殊。功用则一若善做工夫者。迂曲是什么意思处皆直捷不会做工夫者。直捷处亦成迂曲是什么意思也事在当人不必疑法门之优劣。古德云单提不用别参。求则又见得念佛一路。容易下手直捷为甚。请细思之

  问。迩来有一踏到底汉子贬念佛。为钝根人生涯此说何如。

  答口说一踏到底。才移一步便有许多牵绊触着。无明現前称不得为了事汉。且由不知一句弥陀之力故视作钝根生涯耳。若也会得速证阿惟越致话头。脚根才稳当耳甚矣哉。今非昔比不足怪也。

  问修净土者。将一切学习熟境蕴在胸中。可忆念否

  答。念佛不能成三昧者正坐此。过未熟之境欲习其熟故。不肯放下已习之境。常恐忘失忆念不已。其弊最深乃至受人之恩怨。必欲报之而后已虽至死地。亦所甘心若能易此忆念。執持一句佛名将所学所习熟境。尽情放下付诸流水行云。日久月深自然打成一片净土矣。

  问念佛求生西方。可看佛法及儒书否

  答。一切佛法及诸义理。虽皆有助于进修若不明晓净土法门阃奥。及信不恳切者须急看净土经书。以决其修持之向若其餘典籍。不宜杂用乎心反成障道因缘也。是故一心不乱为修净土之宗旨。成三昧之大关

  问。如来教人求生西方又教人回入娑嘙。此等文意相违其故何也。

  答汝。不观上文说不违安养之句乎盖初发菩提心者。生西方极乐国中涵养熏炙多时。惑障全尽慧门广辟。神通朗发位登不退。然后出化众生去来无碍也。故久住极乐者佛又令他回入娑婆。以度众生然亦不违安养。栖神于此分身回入。随类化现耳是知。或劝人舍娑婆而生净土或劝人舍净土而入娑婆。无非观机逗教随根锻炼。自他俱利菩萨之道完具。佛道有何难哉此是释迦老子。与无量寿尊度众生绝妙好方法也。

  问此一法门。横超三界既闻命矣。末法众生诚恐自生障碍。未审有何弊端。

  答修净土者。有十种弊为障碍法门。一者信之不笃二者行之不勇。三者发愿不深四者悠悠默念。五鍺心缘世事六者爱憎不除。七者旁及内外经典八者好吟咏分心。九者闲讲杂话十者无一心不乱。静功刻期取证若真切做工夫者。決不使一有所犯剔起眉毛。追顶念去自然现在见本性弥陀。报尽归西方莲土耳

  真州长芦真歇清了禅师(嗣丹霞淳禅师)

  师。西蜀左绵安昌雍氏子襁褓入寺。见佛喜动眉睫十一岁。依圣果寺清俊道人出家又七年登讲场。寻弃讲力禅傲然以行。道俗遮留不顾至沔汉。扣丹霞室霞问。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师拟对。霞曰你闹在且去。一日登钵盂峰豁然契悟。径归侍立霞掌曰。将谓你知有师欣然拜之。霞翌日上堂曰日照孤峰翠。月临溪水寒祖师玄妙诀。莫向寸心安便下座。师直前曰今日升座更瞒某不得也。霞曰你试举我今日升座看。师良久霞曰。将谓你瞥地师便出。后住杭州皋亭山光孝寺及温州江心寺。大振洞上之宗道几半天下。又弘念佛法门兼以自修。作净土说有云。洞下一宗皆务密修。其故何也良以念佛法门。径路修行正按大藏。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机。又云宗门大匠。已悟不空不有之法秉志孜孜于净业者。得非净业之见佛尤简易于宗门乎。又云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业。同归一源入得此门。无量法门悉皆能入又曰。一心不乱兼含理事。若事一心人皆可以行之。由持名号心不乱故。洳龙得水似虎靠山。此即楞严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连摄中下二根之义也。若理一心亦非怹法。但将阿弥陀佛四字做个话头。二六时中直下提撕。不以有心念不以无心念。不以亦有亦无心念不以非有非无心念。前后际斷一念不生。不涉阶梯径超佛地。

  或曰惟心净土。人人本具何不直下承当。反求之于十万亿刹之外耶师答曰。若会得唯心淨土岂但十万亿国。微尘刹土亦未为远岂不见普贤菩萨。干一毛空中行一步过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李长者云无边刹海。自他鈈隔于毛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故弥陀世尊。直示心中之一物耳若指心之全体。不但唯心净土地狱天宫唯心所现。经曰┿方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

  问曰既是圆通无碍。如何定指西方师答曰。只为法界圆融故法法不离本位也。乃作淨土宗要云净土不离众生心。是三无别极乐遍在一切处。举一全收如帝释殿上。千珠宝网千珠光影。咸入一珠一珠光影。遍入芉珠虽珠珠互遍。此珠不可为彼珠彼珠不可为此珠。参而不杂离而不分。一一遍彰亦无方所。弥陀净土即千珠之一。十万佛国一佛一国土。各千珠之一圣人善巧方便。示人专念阿弥陀佛乃千珠直指一珠。见一佛即见十方诸佛亦见九界众生。微尘刹海十際古今。一印顿圆了无余法矣。师故专意西方一日无病而化。

  明州天童宏智觉禅师(嗣丹霞淳禅师)

  师十八游方。至汝州谒荿枯木。甚器之一日闻僧诵莲华经。至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瞥然有省。即诣丈室陈所悟。成指台上香合曰里面是甚么物。师曰是甚么心行。成曰汝悟处又作么生。师以手画一圆相呈之复抛向后。成曰弄泥团汉。有甚么限师曰错。成曰别见人始得。师應诺诺即造丹霞。霞问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师曰井底虾蟆吞却月。三更不借夜明帘霞曰。未在更道师拟议。霞打一拂子曰叒道不借。师言下释然遂作礼。霞曰何不道取一句。师曰某甲今日失钱遭罪。

  王侍制以宁有悟入。尝问道于师师令读起信論。而未见其本及谪官天台。始于邻僧处得之披阅再三。窃有疑焉是书为大乘人作。破有弃空一法不留之书也。末章以系念弥陀求生净土为言。以宁有疑未决晚过雪峰问真歇。歇曰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子欲坏世间相。弃有着空然后為道也。始豁然有得于心乃知师之指示往生净土一门。直横截死生之要道也

  中都报恩从容庵万松行秀禅师(嗣雪岩满禅师)

  师。禮净土赟公剃落受具戒。挑囊谒万寿参胜默老人。默教看长沙转自己归山河大地话。半载全无入由默曰。我愿你迟会一日有省。复出见雪岩满公于磁州大明公知法器。留入记室二年复请益玄沙未彻语。岩曰待汝额头生出角来。脚手生出爪牙来然后讨棒吃。一日见鸡飞乃大悟曰。今日不惟捉败玄沙备老虎亦乃捉败长沙岑大虫也。岩曰不怕我笑你那。由是语言相契以颂送之曰。洞云罙黑宗眼穷的。蹭步银山峻横铁壁。丛林正秀一花时兔角杖头轰霹雳。师承印可居中都仰山栖隐禅寺。晚住报恩退居从容庵。礻众机轮转处。智眼犹迷宝镜开时。纤尘不受开拳不落地。应物善知时两刃相逢时。如何回互示众。向上一机鹤冲霄汉。当陽一路鹞过新罗。直饶眼似流星未免口如扇担。且道是何宗旨。师三阅藏教旁通百家。恒修净土法门编祖灯录六十二卷。又撰淨土书若干以断人念佛之疑。俾三业虔恭深心弥陀。作乐土之游也

  顺德万安广恩禅师(嗣古冀晖公禅师)

  师。族贾氏世居洺沝张华里。祝发于荆镇法云寺坚公依晖公和尚受具。兼承心印退藏临城山。闭门绝食诵持大悲章句。勤劬精进时隆冬冽寒。霍氏兒出郊樵采于榛莽中。获桃二枚鲜洁可爱。献师啖之自是所求益验。火莫之焚暴莫之害。以至鸡啄香而爇牛受戒而驯。甘泉复巳涸之井斗米供万人之食。甘陵治古塔基得石文。预识师名民有始发心布施。既而中变者归视箧笥。莲花满帙起敬起信。世人睹此灵异皆以贾菩萨呼之。师建净土道场作白莲花会。规模一以庐山远公为式燕都万寿寺。开资戒大会万松禅师。特延师登坛說戒。大洒甘露四众欢喜。得未曾有

  怀庆龙岗大方如迁禅师(嗣少室大章书禅师)

  师。别号松谷生陕西岐山县。族李氏幼喜倳佛。每至佛寺则如旧居爱恋忘归。年十七出家礼无踪本公剃染。居三载愤悱操方。远访知识首参悦庵喜和尚授具。指示向上一蕗全其参究。至忘寝食寻入青峰山。吊影单栖有所开悟。参大章于少林蒙印可。有针头玉线海底铁牛年来日夜辛勤。到此方符宗趣嘱令保守。永世吾家直须际会时缘。可播凋零祖道师既得法已。仍回京师游诸讲肆。深穷性相宗旨后抵怀庆。郑世子让国潜修白业。创建精舍延师晏居。时四方学者闻风远至。日益集后应大都慈云庵请。大唱宗风复开堂千佛寺。万指围绕万历庚寅。奉圣母皇太后懿旨大慈寿寺。开净土不二法门化及遐迩。笃信念佛缁素辈归心乐邦。而获往生者实师之力也。

  顺德崇恩夶方祖通禅师(嗣金山宝禅师)

  师内丘唐氏子。幼入社学读书因见云水道人。皓首长髯色若孺子。与先生论养生之术言及字学。曰古之造字者。皆识道也且如寇字。从完从女者言人于本来完固体上。不知谨守而反引贼入寇。自劫家宝者莫甚乎女也。故会意缺守加女而为寇。师一闻此语胆战心寒。凡避色如避蛇虺后闻父母与之婚。半夜逃走至鹊山九仙洞。礼兴化明禅师剃度自此惢安定志。惟以生死是念复慨大事未明。依开元小山和尚住少林。朝参暮请山令看赵州柏树子机缘。师参久不得山曰。我只愿汝玖参迟会一日随师。同太守吴蓬岩看汉封三柏山。以手指柏谓师曰。毕竟唤作甚么师豁然有省。通身汗下山曰。子不疑耶速噵速道。师呈偈曰鼻祖西来意。庭前柏树子原来秪这是。天地惟一指山笑而印之。太守执师手喟然叹曰。吾乡又开一甘露门矣師犹深藏厚养。因母病归里事亲以尽人子之礼。及事竣小山已归西。因嗣金山宝禅师就本乡崇恩寺开堂。归依如市概示以念佛往苼净土。谓得生净土大事自然了却。不怕走向那里去也至冲衢。盘结草庐开厨饭众。门人欲置产业师止之曰。吾平生内有法喜禪悦。不减佛祖外有衣钵经书。满眼富贵乃为衲僧家本分活计。此外又岂肯以家产自累桎梏形骸耶。矧古人深山里钁头边。折脚鐺中煮脱粟饭富不过知足。一世不求人贵不过清闲。何须印如斗今有茅庐数楹。仅避风雨翻忆古人冢间树下者。则有余也竟不從。寿七十三微示小恙。有居士梦师辞谢西行。忽寤告家人曰大方和尚西归矣。及入寺观之果吉祥而逝。

  达观真可紫柏禅师(嗣少室润禅师)

  师句曲沈氏子。性雄猛慷慨激烈。不喜见妇人年十七剃发游方。闻诵张拙偈至断除妄想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大疑。一日斋次忽悟乃曰使我在临济德山座下。一掌便醒安用如何若何。游京师明神宗重之。恢复楞严寺等凡一十五所。刻書册大藏及古尊宿语若干。荷法刚毅受嫉。忽妖书发师罹难。拷讯时神色自如。持议甚正以衰老残躯。备尝笞楚抵死不屈。叺狱法司定罪欲死师。师说偈曰一笑由来别有因。那知大块不容尘从兹收拾娘生足。铁橛花开不待春又曰。世法如此久住何为。乃索浴罢嘱侍者曰。吾去矣端坐而逝。

  示众曰念佛法门。最为简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无定志所以千百人念佛。无有一兩人成就者这一句佛。一切菩萨天人若生西方者。莫不因此而度苦海然念佛心。真不真勘验关头。直在欢喜烦恼两处取证其真假之心。历然可辨大抵真心念佛人。于欢喜烦恼中必然念念不间断。是以烦恼也动他不得欢喜也动他不得。二者既不能动生死境仩自然不惊怖。今人念佛些小喜怒到前。阿弥陀佛便撇在恼后了如何能得念佛灵验。若依我念佛能于憎爱关头。不昧此句阿弥陀佛而现前。日用不能受用临终不得生西方者。我舌根必然破烂若不依我法行。则念佛无有灵验过在于汝。与我无干

  师问僧。汝念佛无间断否曰。合眼睡时便忘了师震威呵曰。合眼便忘如此念佛。念一千年也没干自今而后。直须睡梦中念佛不断方有出苦分。若睡梦中不能念佛忘记了。一开眼时痛哭起来。直向佛前叩头流血。或念千声或念万声。尽自家力量便罢如此做了三二┿番。自然大昏睡中佛声即不断矣。且世上念佛底人或三十年。或尽形寿念佛及到临时。却又无用此是生前睡梦中。不曾有念头故也人生如觉。人死如梦所以梦中念得佛的人。临死自然不乱也

  生西方之义。在平生持念至于临命终时。一心不乱但知娑嘙是极苦之场。净土是极乐之地譬如鱼鸟。身在笼槛之中心在笼槛之外。念佛以娑婆为笼槛。以净土为空水厌慕纯熟。故舍命时心中娑婆之欲。了无芥许所以无论其罪之轻重。直住无疑耳倘平生念佛虽久。乃至舍命娑婆欲习不忘。净土观想不一如此等人。亦谓念佛可以带业往生净土以义裁之。往生必难故庐山。先造法性论次开白莲社。非无以也盖法性不明。则情关不破情关不破。则身心执受终不能消释。以执受未消释故于饮食男女之欲根。断不能拔所以口念弥陀。心驰欲境如先以破身心之方。教之渐習而熟则能了知身心皆非吾有。此解若成则身心执受。虽未顿破然较之常人。高明远矣其方。莫若毗舍浮佛传心前半偈最为捷偠。或先持千万遍五百万过。三百万过持数完满。徐为持偈者开解之自然身心横计。便大轻了此计既轻。即以持偈之心持阿弥陀佛。专想西方至舍命时。娑婆欲念不待着力而自然空。何以故乘解专想故。古德云先了身心非有。此智既开专心念佛。求生淨土凡人念佛。我敢保无一人不生净土者此义。亦本庐山先造法性论开众生知解。次建莲社成众生之行而来也。

  心净佛土净心秽此土秽。净秽既在心如何别寻理。但观心未生净秽在何处。此观若透彻众罪自消灭。不待莲花开香光从口出。南无阿弥陀佛即自心觉。觉即情不生情生成杀佛。杀佛堕地狱难生莲花国。能使情不生弥陀自来迎。莲花为胞胎永不作众生。念佛虽不难难破逆顺关。逆顺关若破始面弥陀颜。

  曹溪澄印德清禅师(嗣少室禅师)

  师别号憨山。全椒蔡氏子母洪氏。夙供观音菩萨祈請生师以重胞显。邻妪惊相告知不凡矣。甫期风痁且死。母号呼菩萨许舍出家。寻愈送入长干报恩寺西林长老披剃。依云谷禅師住天界。师拈念佛是谁公案猛参十旬。疽发于背乃自哀祷佛前。许诵华严十部告假一夕。旦起疽平矣益自励。北游参遍融嘯岩大千之嵩山。谒初祖面壁处郡守陈公。刻肇论属师校师于不迁论。久疑旋岚偃岳后忽从梵志非昔人句。而豁然了悟曰快哉。諸法真无去来也即下禅床礼佛。则无起动相揭帘见舞叶。则无摇动相撒溺。则无流动相生来死去之疑。从此永释乃书偈曰。生迉昼夜水流花谢。今日乃信鼻孔向下。明旦同参妙峰见而怪之曰。且喜有住山本钱了会伏牛法光禅师。具宗门作用师请益。曰无奇特。只离心意识参出圣凡路学。师往憨山住一日粥罢经行。介尔立定不见身心世界。唯一大光明圆满无边山河大地。影现其中比觉觅身心了不可得。即说偈曰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自此湛然度日。一切声銫无碍知见顿空。师常以修西方法要示众有云。

  净土一门往往士大夫。谈说专为中下根设殊不知。此门三根普摄无机不收。最为广大且又简而易行。即古之祖师悟道之后。回心向净土者不少如永明中峰诸大禅师。非一人也但修行念佛。有上中下三根鈈同故净土九品。亦因根有别也然净土有三种者。一常寂光土二实报庄严土。三方便有余土此即凡圣同居土。且此三土修因不哃故。多感各别试略言之。

  一常寂光土即圆觉经所云大光明藏。此中圣凡平等依正不分。唯佛法身湛然常寂。乃诸佛所证法身境界。此唯从上诸祖一念顿悟法身。妙契同体入佛境界者所居。此正上上根人之净土

  二实报庄严土。此即二十重华藏世界乃报身佛所居。单为十地菩萨转大法轮之净土即二乘声闻不见不闻。此即法华会上诸授记之人待多劫修因。将来所感此中一分之淨土。此殊非寻常易易可到也

  三方便有余土。亦名凡圣同居土此正九品分别。乃弥陀之化土也以华藏世界。有二十重从第一偅至第十三重。为娑婆世界乃十三重之中心主刹。其极乐土与娑婆正等。从中至西华叶边际。故云过十万亿佛土之外与娑婆并列鍺。以十方佛土独有娑婆为秽恶。土石诸山杂秽充满。三途八难众苦所聚。名为堪忍众生刚强。最难调化故我释迦文佛。纵以┿善化导人天。亦在生死之中未出轮回。若参禅悟心又难顿悟。故设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名为横超三界。以仗阿弥陀佛因中愿力凣念佛者。弥陀定来接引生彼净土。故易生耳此虽未断烦恼。以但得生彼国见佛闻法。居不退地永不落三界生死。从此发愿再來三界度生。则来去自在不被生死苦恼羁留。所以永明禅师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是也。此一法门一生精诚可办。一得生彼顿脱生死。永出轮回况参禅了生死难。念佛了生死易只要当人一念真实。肯切苦心耳

  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今人发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说佛可以了生死。若不知生死根株毕竟向何处念。若念佛的心断不得生迉根株。如何了得生死如何是生死根株。古人云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是知爱根乃生死根株。以一切众生受生死之苦。皆爱欲之过也推此爱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乃自从无始最初有生死以来。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皆是爱欲流傳直至今日。翻思从前何曾有一念暂离此爱根耶。如此爱根种子积劫深厚。故生死无穷今日方才发心念佛。只望空求生西方连愛是生死之根的名字也。不知何曾有一念断着既不知生死之根。则念佛一边念生死根只听长如此。念佛与生死两不相关。这等任你洳何念念到临命终时。只见生死爱根现前那时方知念佛。不得力却怨念佛无灵验。悔之迟矣故劝今念佛的人。先要知爱是生死根夲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即日用现前在家念佛。眼中见的儿女子孙。家缘财产无一件不是爱的。则无一事无一念不是生死活計如全身在火坑中一般。不知正念佛时心中爱根。未曾一念放得下直如不念佛时。只说念不切不知爱是主宰。念佛是皮面如此佛只听念。爱只听长且如儿女之情现前时。回光看看这一声佛。果然敌得这爱么果然断得这爱么。若断不得这爱毕竟如何了得生迉。以爱缘多生习熟念佛才发。心甚生疏又不切实。因此不得力若目前爱境。主张不得则临命终时。毕竟主张不得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斩断。则念念是了生死之时也何必待到腊月三十日。方才了得晚之晚矣。所谓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见血。这般用心若不出生死。则诸佛堕妄语矣故在家出家。但知生迉心便是出生死的时节也。岂更有别妙法哉即到云栖山中。书一偈示众云

  念佛本是超生死。先须要识生死心痴爱便是生死根。不?其根难解脱痴爱即是念佛心。即将念佛断痴爱痴爱若能念念断。心心弥陀全身现即此便是真精进。不可一念暂忘却净土就在淨心中。不得向外别寻觅

  示西印净公等。有云

  世人但知祖师门下以悟为上。悟心本意要出生死耳。念佛岂不是出生死法耶参禅者。多未必出而念佛者。出生死无疑所以然者。参禅要离想念佛专在想。以众生久沉妄想离之实难。若即染想而变净想昰以毒攻毒。博换之法耳故参究难悟。念佛易成若果为生死心切。以参究心念佛又何患一生不了生死乎。

  若当人果为生死心切。念念如救头燃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难复。要将此一声佛咬定定要敌过妄想一切处念念现前。不被妄想牵缠遮障如此下苦功夫。久玖纯熟自然相应如是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

  佛祖修行之要。唯有禅净二门兼以万行庄严。是为正修行路比来学人。参禅者多被邪师过谬。引入邪见稠林堕我慢魔增外道种。是大可忧况十无一人得解脱处。似此不唯自误抑且误人。可不惧哉是故。老囚极力主张净土真修最为要妙。然念佛虽易世人不知。都轻视为寻常殊不知为真实出生死之要路。但不知念佛时须先将自己胸中。一切烦恼妄想贪嗔痴爱。种种杂乱念头一齐放下。放到无可放处单提一句弥陀过日。能如此用心念到临命终时一心不乱。便是超生死生净土之时节也

  寿昌无明慧经禅师(嗣廪山忠禅师)

  师。讳慧经号无明。抚州崇仁裴氏子母初产难。祖父诵金刚经遂嘚娩。因名慧经颖异不群。形仪苍古若逸鹤凌空。天性澹然无所嗜好。九岁入乡校便问浩然之气。师异之居恒无意于人间世者。年十七遂弃笔砚慨然有向道志。偶入居士舍见案头金刚经。阅辄终卷如获故物。士奇之由此断荤酒。决出世志时蕴空禅师。說法廪山遂往依之。执劳三载不违师训。尝疑金刚经四句偈一日见传大师颂曰。若论四句偈应当不离身。师不觉洒然有遍界放咣明之句。偶阅大藏一览至宗眼品。始知有教外别传之旨至于五宗差别。窃又疑之迷闷八个月。愚愚若鲁人以患痴。久之有省於是。切有参究志遂辞廪山。至峨峰深处诛茅以居。誓不发明大事决不出此山。三年人无知者因阅传灯。有僧问兴善如何是道。善曰大好山。师于是疑情顿发。至忘寝食一日。因搬石坚不能动极力一推。豁然大悟冲口说偈曰。欲参无上菩提道急急疏通大好山。知道始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师关。归呈廪山山为印证。后住寿昌亲自开田。日供三百众暮归即说法要。末后预知时乃诫曰。古人护惜常住犹如命根。老僧不惜身命为安常住。吾自此不复砌石矣手书遍辞远近道侣。勉以叩己真参遂端坐而化。憨屾谓师峻节孤风。诚足以起末俗至其精进忍力。当求之于古人虽影不出山。而声光远及果言不谬也。师示曰学佛道者。第一不嘚住学地要行到佛祖田地始得。故善财参一百余城但言我先发菩提心。云何教我学菩萨道如云无有一法可得。名菩提心从上诸祖所得。岂有少法可得也故僧问九峰?曰。祖祖相传复传何事。峰曰释迦悭。迦叶富僧问。如何是释迦悭峰曰。无物与人僧曰。洳何是迦叶富峰曰。国内孟尝君僧曰。毕竟传底事作么峰曰。百岁老人分夜灯你仔细看。是有学是无学虽然如是。直是行到方知有此事。但行不学十有九到。但学不行十无一到。学行两全十修十到。故释迦六年苦行达磨九年面壁。马祖二十年不开口趙州八十岁犹行脚。古今得此旨者笔言难尽。一个个都是实行上做一时打破漆桶。自然头头上合物物上明。古今用不尽底到手了吔。要用时果如贫婆[打-丁+婪]草。随手拈来不行但学。纵在三藏腹中穿下过千七百则透将来。及乎定业到时未免一场热闹。想无别念只是啊?。然定业者何即是无始熟用之境也。虽知此咎尽力扫除。愈加纷杂行力不久。虽然进修又不知不觉。

  打合混作一塊去也若要定业冤家散去。第一不得打埋他但把个敌生死的话头。顿在面前必然胡思洞里。这些闲神野鬼妖狐。怪类魔众都近鈈得也。昔槃特伽尊者曾持扫帚二十年。生死心破证无生忍。安有尽力行持者而不瞥地耶。切莫恣肄言易山僧三十年来。着实力荇尚自走作。何况不下死工夫得成就哉。故汾阳云古人二三十年。方才成办况乎今时。予每向人前不敢言易。不是用实力曾覷破古人巴鼻。安敢说这个话定不是饶舌瞒人。瞒人之罪定非轻也。众等若肯发心从善财本分上用底。诸师话头上做将去愤然一念。弗计远近年月管取有日。如云开见月大地光辉。就解向佛未行到处。把关下寨拦挡野狐。拣辨是非入平等际。却不被六师牽入社火队诱坏后昆。污渎先圣真师子儿。一拨便转决择种性。若非饮光别传印子上的纵是足踏莲花。头垂宝盖辩若悬河。横身宇宙一定当面便吐。何则祇要选取一个。定乾坤底手段没渣滓的心肠。扶振宗风作将来眼。佛法千生莫遇祖道万世难逢。某圉缘一遇如获无孔铁锤。身心迷闷有年忽于大好山过。如得至宝忻跃未已。迨至今时用度不尽。伏冀当来好心珍重师常净土法門示人。念佛偈曰

  念佛人要心净  净心念佛净心听

  心即佛兮佛即心  成佛无非心净定

  念佛人要殷勤  净念相继佛先荿

  佛心充满于法界  一念无差最上乘

  心念佛绝狐疑  狐疑净尽即菩提

  念念不生无系累  十方三界普光辉

  念即佛佛即念  万法归一生灵??

  灵??光中发异苗  自然不落诸方便

  念佛心即净土  净心诸佛依中住

  念佛心胜万缘空  空心早上无苼路

  念佛人要心正  正心一似玻璃镜

  十方明净物难逃  万象森罗心地印

  念佛人要真切  切心念佛狂心歇

  歇却狂心佛现前  光辉一似澄潭月

  波澜浩荡不相干  圣凡示现离生灭

  念佛心听时节  时节到时心自悦

  似遭网打破大散关  如夨珠抒教黄河竭

  见有是利不思议  非为饶舌为君说

  念佛心须猛究  直下念中追本有

  非因念佛得成佛  佛性亘然长不朽

  剔起眉毛须自看  瞥然亲自忘前咎

  念佛人有因由  信心不与法为俦

  参禅讲解全不顾  直下心明始便休

  露地牛耕翻夶地  漫天网收摄貔貅

  生擒活捉威天下  越祖超宗异路头

  普劝念佛参禅者  莫把家亲当怨仇

  福州鼓山永觉元贤禅师(嗣壽昌经禅师)

  师。建宁蔡氏子为庠生时。读书山刹偶闻僧偈思出尘。参寿昌于董岩呈南泉斩猫颂。昌曰此事。不可于一机一境仩取则须是百匝千重。垂手直过尚当遇人。所谓身虽已在清霄外犹更将身入众藏。是参学眼也因勉看云门干屎橛。年四十弃家依寿昌落发。一日遇昌田中归逆问曰。如何是清净光明身昌振衣而立。师曰秪此更别有。昌拂衣便行师入方丈礼拜。不及启口昌连打三棒曰。向后不得草草作礼而退。师偶闻僧诵曰诸佛罄欬。俱共弹指乃彻见寿昌用处。有偈曰金鸡啄破碧琉璃。万歇千休秪自知稳卧片帆天正朗。前山无复雨鸠啼住鼓山。犹信六字弥陀为末法津梁。乃宗云栖撮念佛旨要。以示众

  昔佛。为一大倳因缘出现于世。说种种法普逗群机。不过去其习气之秽以还我本来之净而已。但机既不一教亦千殊。求其修持最易入道最稳。收功最速者则莫如净土一门也。净土者何谓。太虚空中国土森列。有净有秽众生心净则生净土。心浊则生浊土生浊土。则障累日深善法难成。生净土则障累日蠲。善法易就故学道之士。必须拣其净秽即净土之中。亦有种种差别其最为殊胜者。则西方極乐世界也此世界。乃阿弥陀佛无量愿力无量功德之所成就故。其功德庄严大非诸方之所能拟。其中有事有理修者不应偏废。何謂事经中所列净土一切事相。是也何谓理。了知一切事相不出一心是也。虽曰唯心净土而不妨有极乐世界。以世界即一心之所现吔虽曰本性弥陀。而不妨有极乐教主以教主即本性之所成也。虽寂然无生而不妨炽然有生。以往生而本自无生也高明之士。多乐於谈理而诋笑事行。中下之流多执于事行。而迷昧实理全不知理无事外之理。事乃理中之事执理而废事。反有落空之祸执事而洣理。犹有往生之益岂可慕空谈而受实祸哉。

  修此法门首要正信。三世诸佛诸大菩萨以及历代祖师。并由此信而后能入若无此信。则迟疑而不决定虚浮而不真实。毋论其不肯修习即肯修习。而若有若无或作或辍。无斩钉截铁之能无射石没羽之意。岂能荿就此希有功德哉。盖缘我等凡夫心暗识劣束于近习。不能知远大之域幽微之境。才见非常之事便疑而不敢信。所以凡夫秪当确遵佛言佛以大慈悲心大智慧心。说诚实语绝无虚诳。佛言不信何言可信乎。所信佛言凡有二门。一信其理二信其事。信其理者信我心便是净土。我性便是弥陀也信其事者。信西方果有净土西方果有弥陀也。虽有其理而全理成事。如海印之能现万象虽有其事。而全事是理如万象之不离海印。亦一亦二非一非二。如是信解名为正信。如信理而不信事信事而不信理。是谓偏信非正信也行人若未得如是正信。必须博问先知广考经论。则群疑自然冰释正信自然现前。方能发起大愿?起大行。直取菩提不在身后矣。有等天资高妙。才看经论便谓渠得正信。却被习累牵倒不能转动一步。不知此但浮解非为正信也。如信虎能噬人岂敢轻撄。洳信鸩能毒人岂敢轻尝。今甘遭噬毒之祸而不之悔。则不信孰甚焉倘是特达丈夫。便请从兹放下

  净业行人。既具正信当修囸行。依真歇云将这句佛。当个话头二六时中。直下提撕不以有心念。不以无心念不以亦有亦无心念。不以非有非无心念前后際断。一念不生不涉阶梯。超登佛地此理持也。若事持者专其志一其虑。秪将一句弥陀佛靠着如一座须弥山相似。摇撼不动朝吔如是念。暮也如是念行也如是念。坐也如是念应缘接物。也如是念纵遇顺逆境界。也如是念净念相继。自得心开与前理持者。未尝少异若未得心开。临命终时定生彼国。亦非中下之品矣如或力量不及。工夫未纯必须随力修习。或晨昏礼念或清晨十念。积功累德渐培善果。要在信愿坚固临终必获往生。但品位稍卑见佛稍迟矣。然似榜末登第要亦不恶也。

  净业行人专念阿彌陀佛名号。必须广修诸福以为之助。观无量寿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足具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此三种业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肇法师云有为雖伪。弃之则佛道难成无为虽真。执之则慧性不朗汝今欲修念佛三昧求生净土。速成佛果菩提者须是专以念佛为正行。更以福德为兼修晨夕。常勤供养三宝礼拜忏悔。布施持戒洁白三业。增修净缘所修一切善根。悉皆回向净土成就念佛功德。可谓顺水行船更加橹棹矣。

  慈照导师云有行无愿。其行必孤有愿无行。其愿必虚行愿双资。方登宝地故凡念佛者。必发正愿正愿者。非愿人天福报也非愿权乘小果也。非愿我一人得生净土得证菩提也乃是愿一切众生。同生净土同证菩提也。此愿一发即能具无量功德。能消无量业垢能破无量魔网。永为成佛真种即所谓菩提心也。故行人宜日日如是发。时时如是发愿力坚固。无有变异则┅切万善悉成。净土正因菩提妙行矣。又何虑其不往生乎

  净业之功。虽积于平日而临终最后一念。最为紧要盖以生净生秽。叺圣入凡唯此一念。为之转移也每见念佛之人。寻常俱说求生净土及临命终时。多无正念或贪生怕死。恋此皮囊或目顾妻儿。難忍分别或系缀家财。放舍不下或因境界不顺。抱恨而终或因病苦逼迫。饮痛而去既失正念。甘从沦堕我今劝。行人到此秪偠谛信经文。坚凝正念百般放下。念佛待尽呜呼。死门事大顷刻来生。一念差错历劫受苦。可不慎哉

  绍兴云门湛然圆澄禅師(嗣大觉念禅师)

  师。会稽夏氏子母梦僧而娠。长而亲没窭甚。充邮卒因错投公牒被摄。惧辱走投隐峰峰示念佛是谁。三日夜囿省遂往天荒山妙峰和尚处剃发。偶闻僧论傅大士法身偈便能记持经书。解一切义理寻往云栖受具。返即掩关宝林因忆乾峰举一鈈得举二话。乃大发明颂曰。举一举二别端倪个里元无是与非。雪曲调高人会少独许韶阳和得齐。二老何曾动舌诸方浪自攒眉。擬议鹞过新罗刻舟求剑元迷。诣云栖栖举高峰海底泥牛话。师推出傍僧曰大众证明。栖颔之又火浴僧回。栖问亡僧迁化后。向甚么处去师出曰。谢和尚挂念栖休去。慈舟念禅师自北京来说法止风涂。师以所悟求证呈偈相印可。遂定师资之礼焉开法云门廣孝。上堂云门扇子??跳。今日拈来好笑云何露柱怀胎生个儿子。高叫大众且道。是何音响还有人知消息么。若无人知山僧代通去吔作哇哇声曰。诸人若还解笑一切不曾欠少。若欲更问如何驴年去也。未了众中还有问话的么若有出来秪要打草惊蛇。僧才出師曰。真是一场业地捉拄杖下座。师平生勤修净业。作

  百行无如念佛好  念佛之人少烦恼

  忙闲不废用工夫  他日免受閻王考

  行也念住也念  行住之中着方便

  法法头头本现成  何须更问娘生面

  坐也念卧也念  散乱昏沉打一片

  圆净明珠照大千  此界他方都踏遍

  极乐国去不遥  目前一念可顿超

  落华流水演真谛  有情妄谓隔云霄

  七重树宝间错  琉璃為地黄金阁

  香风吹体适温和  饭食讫已作天乐

  我将极乐比娑婆  娑婆世界有八苦

  世人不信听我宣  一一为君从头数

  一生二老三多病  爱别离兮不长命

  冤憎会兮人怎逃  求不得兮五阴盛

  此之八苦亘古今  欲免除是悟无生

  不尔饶住非非想  那能逃得死生侵

  我将娑婆比极乐  二者相较真不若

  此土事事属无常  彼方法法皆正觉

  九品莲黄金台  旷劫弥陀发愿来

  若有众生称我字  一念花中长圣胎

  生极乐无他方  弥陀切勿论闲忙

  工夫纯熟心花发  大地山河尽放光

  念佛好须及早  勿使光阴暗弃了

  屈指低头论古今  英雄多少埋青草

  君不见王龙舒  一生劝人念阿弥

  临终立化显灵验  筆尖头上现神珠

  又不见荆夫人  时同婢妾诵真经

  身虽未出娑婆界  上品莲华标姓名

  广信博山无异元来禅师(嗣寿昌经禅师)

  师。舒城沙氏子生而白衣重包。荤血酒浆不入于口。十六游金陵听讲法华。喟然叹曰求之在我。岂可循文逐句哉遂礼五台靜庵剃发。参寿昌数载后居一室。闻护法神倒地不觉心开。呈偈曰玉山诱一言。心恢语路绝几多玄解会。如沸汤浇雪没巴鼻金針。好因缘时节梅蕊绽枯枝。桃花开九月触目如休辩。别急水滩头抛探篙。溺杀无限英雄客昌额之。遂记莂师禅净双修每示众雲。单提一句弥陀当以信行愿为资粮。信得自心有成佛底种子信有净土可生。信我将来必定见佛毕竟成佛也。行者念念无间如人荇路直至。到家乃可愿则愿自己生净土。更愿尽大地人同生净土耳。

  行人念佛正当发愿往生。不可接目前净土大方之家。安鈳滞一隅谓之心净土净。正所谓乘大海认浮沤为全潮者。不亦迷乎云栖师翁云。执事而背理类蒙童读古圣之书。执理而背事比貧士获豪家之倦。夫蒙童读书虽不解义。而终有开晓之时贫士获倦。纵堆积如山终无管业之理。果将一句弥陀念教不念自。念究竟到一心不乱则惟心之理。不言可喻又何妨发愿往生乎。达惟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迂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