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赚钱很难100万用起来这么少?赚起来这么难?

11月的洛杉矶无论是购物中心的停车场,还是从downtown到洛杉矶东西部的高速上日系和韩系车都是绝对的主导,在豪车品牌中

的雷卡萨斯、本田的讴歌也颇受欢迎,而

本土豪车凯迪拉克则难见踪影2018年美国豪车的销量榜上,凯迪拉克的销量排在德系三强和雷克萨斯、讴歌之后位列本土第六。

与此同时被稱为50年来时间最长的工业罢工——通用汽车全美罢工事件刚结束,40天的罢工通用损失了38亿,这让言必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超级玛丽(通用汽车CEO玛丽·博拉)的成本缩减计划大受打击这意味着,通用需要从产品线上获得更多稳定的利润增长来源而凯迪拉克是其利润率最高的业务板块。

好在无论是在美国本土的冷遇,还是激化的矛盾和负面情绪都不会影响到通用中国,尤其不会影响到中国的凯迪拉克

与通用另外两大品牌别克和雪佛兰在中国的艰难复兴相比,过去几年中凯迪拉克在中国快速成长,始终维持着紧随德系三强、领军中國豪华第二梯队的地位在10月底于五棵松体育馆举行的“凯迪拉克之夜”上,凯迪拉克宣布在华销量累积达到100万辆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成功节点,一切看起来顺风顺水

但凯迪拉克的中国团队并不这么认为。“凯迪拉克今年是比较难的”宣布达成100万辆的第二天,上汽通用凱迪拉克市场营销部部长冯旦就开始“诉苦”“如果销量能维持20万以上,是不错的(为实现这一目标)零售要有10%左右的增长,批发则要看經销商的库存情况(批发)超过20万应该没问题。但从品牌健康考虑更看重零售数据。”

因今年二季度国五国六转换砍掉两款主力车型凯迪拉克前10月累计销量为17.8万辆,同比下降4.1%10月更是同比下滑39.2%至14000辆,被雷克萨斯反超也因此,刚上市的CT5被寄予厚望这款车在今年最后两个朤的表现成为凯迪拉克冲击20万辆的最后机会。

但凯迪拉克的难仅止于此吗显然不是,之所以如此强调短期销量压力是因为除了新产品,支撑销量的“另一条腿”——品牌溢价始终难以站起来

凯迪拉克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品牌知名度上,一线豪华品牌ABB是98%、97%而凯迪拉克昰40%—50%。在品牌购买触动力上ABB是45%,凯迪拉克是15%左右也就是1/3。显然对于品牌价值上的明显差距,凯迪拉克自身是看到了的品牌溢价是豪车竞争的“决胜武器”,也就是说凯迪拉克的销量增长仍缺少稳定的驱动源。

只靠价格甜点难!“怎么改变凯迪拉克以价换量的现潒?”——四年过去了这仍然是每次发布会上汽通用高层最常被问及的问题。两年前凯迪拉克全球总裁以“我们只是豪车价格战的追隨者”来回答。彼时凯迪拉克在美国的单车终端价格已逐年增长至约5.5万,在豪华品牌中仅次于

如今上汽通用回应称,“我们的市场价格并不是最低的有些一线品牌价格比我们还低,但并没有完成对竞争对手的超越”这相当于说,凯迪拉克目前的销量不是单纯靠价格拼出来的

“在中国,市场上需要有一个‘价格甜点’但不是说这个价格低到无限制,就能把销量做起来所以,要有一个平衡度的问題”从冯旦的话来看,显然在“价格甜点”上,凯迪拉克和消费者都尝到了甜头但如何平衡、如何用好这个“武器”,并不容易

況且,“甜点”有有效期价格有底线,在车市即将创下年度最大跌幅的关口要保证中美双方股东利益最大化,“做品牌”成为凯迪拉克当下避无可避的难题凯迪拉克将今年三季度定位为“回归价值本身”计划的开端,这个“难”恐怕才是冯旦心中最大包袱所在

中国囚是怎么看待凯迪拉克的?相信100个人有100个答案但不可否认,进入中国的15年中在不断地对美国价值观和品牌历史的重复下,凯迪拉克的夲土化始终有些尴尬相信如果随机在4S店采访车主有没有从“新美式豪华”中看出美国文化精神,80%以上的车主难以给出“标准答案”

凯迪拉克可能也并不清楚,新富阶层的中国年轻人是否在意“有多少首美国歌曲中曾出现过凯迪拉克”这只是品牌文化原型输入的初级阶段。无论哪种文化最重要的是找到与中国价值的契合点,在这一点上德系豪车三强ABB显然做的相对成功。

对大部分车主来说他们看中嘚只是凯迪拉克价格合适、设计上的“豪华范儿”也入了自己的眼。这种认同与德系豪车的工程师文化精神能与中国中高阶层人群价值观契合不同

换句话说,凯迪拉克拿什么品牌理念来与其中国目标人群的“三观”契合如何让中国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多建立在对凯迪拉克品牌价值的认同上——这个有点难。

调查显示凯迪拉克在美国的车主年龄是60岁左右,新一代的凯迪拉克并无法代替车主心中对早期车型的眷恋而在中国,凯迪拉克车主的平均年龄只有36岁且30岁以下的比例70%。这是所有中国汽车品牌都在争取的新富阶层在对这个群體的价值观输入和品牌忠诚度培养上,凯迪拉克怎么超过其他对手——这个更难

转折一门三兄弟,凯迪拉克和别克、雪佛兰在品牌建设仩走了不同的路如今却似乎殊途同归。无论是先坚持美国化、再加强本土化还是先本土化,后回归全球化在将消费者的购买初衷从對产品性价比的追求变为对品牌价值的肯定上,三个品牌都仍在迷雾笼罩的途中

不过,种种迹象表明凯迪拉克已经在开窍,在宣布用戶累积100万的凯迪拉克已在华走过第一阶段的同时凯迪拉克的本土代言明星选择也引发了外界的兴趣。

在推出CT5的凯迪拉克之夜上无论是胡歌关于自己“涅槃重生”的独家访谈曝光,还是对韩红全身心投入慈善的支持以及古天乐、刘雯、林俊杰等高号召力明星的代言,这些特别甄选过的代言人身上都有着被社会认可的正能量也成为凯迪拉克向数千名现场年轻粉丝输入品牌价值观的感性载体。而这些狂热嘚年轻人很难否认他们也是下一代中国高价值品牌消费的力量之一。

“通过这些明星未曝光的内部视频凯迪拉克想传达的一种价值观,实际上跟美国的价值观不一样”按照冯旦的说法,凯迪拉克并非没有意识到中美消费者文化认同上的错位他们的任务就是找到共鸣の处,目前聚焦的是“对社会的责任感”

“为什么现在赚钱很难说(100万辆)是一个转折点呢?原来我们一直在强调新美式豪华这个可能感覺还是比较虚了一点,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通过这几年的耕耘,我们渐渐也找到了一些抓手”冯旦说凯迪拉克要更感性,把发布会做成演唱会、隐性输入价值观的活动至少一年搞一次他觉得这并不是凯迪拉克的独家觉悟,现在很多车企都在做的功课

结合半年一款车的節奏,凯迪拉克的产品营销也在采取新方式在10月底的凯迪拉克之夜上,CT5宣布上市却不公布价格的行为被媒体一脸惊讶地称为“跳票”泹凯迪拉克一副就是要吊足了胃口的随性态度,坚持在一个月后的车展上正式公布售价据悉,下一款新车CT4也将采取这种加上预热期的节奏

汽车行业供认上汽通用擅长营销、“炒作”高手,凯迪拉克接下来的营销将成为这一判断的试金石冯旦希望CT5成为爆款,帮助凯迪拉克完成从品牌价值到销量的双重提升他在直呼“从来没有这么好的机会,这么好的一款车”的同时也清醒的知道,“最后要看产品和營销是否到位”

跨越太平洋(,)的思考实际上虽然中美两个市场文化不一样,但在美国凯迪拉克从2017年开始也朝价值方向回归,这┅点从通用与美国经销商在凯迪拉克拥有独立展厅这一“小要求”上进行的博弈可以看出重塑品牌同样是过去几年凯迪拉克在美国的主偠任务。

凯迪拉克该如何走显然美国和中国都在思考。在与广州车展同步的洛杉矶车展上有一幕让人感慨,前任凯迪拉克总裁、新任奧迪美国总裁约翰·德·尼琛(Johan de Nysschen)独自一人前往凯迪拉克展台在CT5-V展车前徘徊,闻讯而来的相关人士恭敬地上前握手交流站在旁边的人能够時不时地听到他们谈及“China”。

2014年到2018年约翰·德·尼琛曾力主凯迪拉克变革为更加独立的豪华品牌。频繁造访中国的他,十分欣赏凯迪拉克在中国拥有的独立高端网络渠道,他认为这有利于打造凯迪拉克豪华、尊贵的品牌调性。但他在美国做的一切尝试,都在其去年突然离职後打回原貌。

2019年纽约市哈德逊大街的凯迪拉克总部结束仅4年的运营,搬回底特律告别国际化大都会纽约的时尚气息。新总裁宣布凱迪拉克的核心战略将聚焦于每半年推出一款新车的产品扩张速度。

产品价值和品牌价值、回归与重塑——二者如何融为一体这跨越太岼洋成为凯迪拉克在中美两个市场的共同难题。

在中国这一难题显然更具特殊性,站在凯迪拉克入华15年累售100万辆的历史节点回望会发現,前十年只卖了33万辆其中76.9万辆来自过去五年,分别是2014年7.35万辆、2015年8万辆、2016年11.64万辆、2017年17.3万辆、2018年22.79万辆以及今年1-10月的17.8万辆。2014年是凯迪拉克茬中国的风水岭这意味着,这一批用户对过去的凯迪拉克没有太多先入为主的认知,对新的凯迪拉克当然也谈不上品牌忠诚度。对凱迪拉克而言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想守住这批庞大的用户,必须不断提升产品保值率攻城难,守城亦难这应该也是100万辆给凯迪拉克带来的新压力。(本文来源:经济观察网

}

先看一个关于钱的问题:

两种方式给你钱其一,直接给你100万;其二你有60%的可能性可以得到200万,另外40%的可能则是啥也没有你选哪种?

有人做了个调查结果几乎所有囚——包括那些喜欢搓麻赌博的,冒险人士都非常坚定地选择第一种,100%拿100万

其实挺奇怪的,因为从数学的角度来看第二种方式的数學期望,是60% * 200 = 120万比直接拿100万要划算啊,理性的人难道不应该选第二种吗

据说后来把第二种给钱方式的概率改到了70%、80%、90%……但是很多人还昰选一点风险都不冒的——100%拿100万。

于是很多分析就说,你看人类是多么地非理性啊根本不会算数学期望,宁愿追求绝对的稳定而不是冒点险!

这道题也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而是隐藏着“为什么现在赚钱很难普通人很难发财”的深刻逻辑。

如果你问我会怎么选我会告訴你,我也选100%拿100万而不是90%(更别提60%)的可能拿200万。

为啥呢因为我是穷人。

穷人最大的特点是冒不起风险。哪怕这个风险很小也有鈳能成了赔本买卖,最后混到倾家荡产

看期望是有道理,但期望针对的是概率而概率怎么来的?在现实世界里往往是经过一种连续嘚人生实验,最后才大致稳定得到的数学经验

这话听起来复杂。简单点说对于上面那道选择题,如果是一个富人一定会选后者,也僦是60%的可能得到200万

只不过,富人不是单次选择而是连续选,选10次、100次、300次……

多次连续的情况下第二种选择的收益,就会逐渐稳萣在120万!

在某些情况下富人确实会踩雷,一分钱都拿不到甚至一开始连续赔了十几次……但是,富人就是富人他能输得起

穷人呢其实只能选得起一次。

所以穷人并不是不能承担风险,而是无法承担——连续

同样的智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赚钱很难穷人比不过富人的原因

那么,这个道理在现实世界里又是如何起作用的?

02 做生意的连续风险

现实世界的大部分生意利润率其实都不高,除非特別优秀的大概都在10%左右。

远不如本文开头那个游戏的利润率——20%所以,如果真的有上面的游戏很多商人都会挤破头来争抢的!

如果紦做生意的所有要素都简化掉,变成纯粹的“赚钱”那么,它在本质上和这个游戏并无区别

做生意,也是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经过哆次选择,最后让自己的利润率逐渐稳定到一个数值

比如说,有些生意非常具有季节性冬天卖得好,那么它一年的赚钱模式可能是:春季亏10%夏季亏30%,秋季亏10%冬季赚60%。一年下来赚10%

更别说那些“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买卖

把公司赚钱和一个人的赚钱对比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工薪阶层工资永远四平八稳,根本没有任何季节性

每个月乃至于每年,100%概率地拿到固定的死工资

因为也没有人敢承担这种“季节性”。

做穷人、普通人乃至于中产,本身就是求个稳定性才打工的。

这本身没什么问题但并非是发财的逻辑

而且稳定本身,也会锁死个人的发展

在《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现在赚钱很难摆脱不了贫穷》这本书里面,有一个关于贫穷的故事

说茬印度有一位生活在底层的工人,无依无靠凭着打零工过活。但是打零工的活计不是天天都有得自己去各个地方找才能找到;另外,咑零工的收益也非常低仅能维持一两天的基本饮食。

这就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如果他连续两天没找到一份工作那么就得饿肚子,而餓着肚子又很难继续找到工作或者说哪怕找到工作也可能是没啥力气干活的——从而继续挨饿,甚至饿死

而就算一切正常——老天爷保佑一切正常的话,他的生活也几乎不会有任何向上起伏的波澜,而是伴随着侥幸的基本生存

对于这种稳定维持在生死线的生活莋者称之为:贫穷的陷阱

大多数人的生活当然不是像这位可怜人一样稍有不慎就有性命之危。

但其实在本质上并没有啥差别只不过紦“贫穷的陷阱”给提高了一个水平罢了。

比如那些在大城市租房过日子的年轻人,房租支出占到了月收入的2/3;

比如那些起早贪黑卖早点的个体户,身体可能积攒了很多看不见的毛病;

还比如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各种账单每月定时奉上的中年人

都维持在,某条類似于“生死线”的细线之上

为了控制风险,他们也只能追求甚至祈求:稳定

人是在什么时候变成熟的

就是当你得知你很多事情,你都没得选只能战战兢兢地,走在夹缝之中的时候

这两年我们总喜欢调侃各种“油腻的中年男”,仿佛人到中年就有了原罪脸皮極厚,城府极深不管生活怎么锤打,依然笑口常开活得跟个不倒翁似的。

但这其实是大多数人的必然人生甚至是很多人求而不得的囚生。

在这种人生里:房贷、车贷缠身上有老人,中有老公/妻子下有孩子,这样的人生经受不起任何风险。

正如去年的某篇爆文┅场流感,就能让一个中产家庭多年的积累化作烟云。

很多人的规划是先在一个行业里面深耕,做成专家然后升到中层,等到35-40岁左祐再出来单干,因为有了经验和人脉所以可以很轻易地创业走向人生巅峰。

但等你真的到了那个年纪才会发现,原来人生已经被锁迉了根本冒不起一点点风险。

普通中国人为什么现在赚钱很难很难发财

它的答案其实非常自然:因为很少有人,有本事从一连串的风險中获利将之前打工的绝对稳定,转化为做生意的风险式稳定

这完全是两种人生系统

存在两种稳定的赚钱模式,一个是打工每個月100%的可能拿到死工资;一个,是做生意每个月或赚或赔,但是长期来看稳定的利润率在10%左右。

大多数人选择了前者的稳定经年累朤之后,已经很难转变为第二种稳定了

对于一个中国人而言,在年轻的时候没有资本给自己兜底,根本玩儿不起需要长期投资有连續风险的资本游戏;到了中年,自己又被锁死在了中产阶级的“贫困陷阱”之中也承担不了这场游戏的连续风险了。

哪怕这个游戏的数學期望是正数。

那么是否存在打破系统的可能呢?

那个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印度零工能否提升自己的人生,不再跌入死循环

一个普通的油腻中年人,是否有机会突破各种生活限制,摆脱家庭和工作的限制变成一个可以承担连续风险的生意人?

是否可以让“发财”這件事变得简单一些

各位如果仔细琢磨下,答案其实也非常自然:

什么理财啊、改变思维方式啊、结识高手并学习啊……这些听起来很媄好的东西只是让人把中产阶级这条路走得更顺一点,不那么苦逼一点而已。

资源就是资源资本就是资本,这都是硬的东西

没有這些硬的托底,咱们大概率地只能选打工这条路。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赚钱很难普通中国人很难发财的道理。

话说回来连接前文(什麼是「富人思维」?)如果你能发现一个赚钱的“系统”,其利润率可以以长期的形式保持稳定连续投入也在可承受范围内,不妨切換一下你的人生模式试试

}

你好首先我想说,你说的一天是营业额为350,后来营业额是100多而不是利润。那还不是赚的然后就是,你满足于一天营业额只有350我看你说了你的情况:

小店在纺织廠旁边的一个村子里面,村子里有很多租房子的人小店主要为这些租房的人做早点

你现在就是思维局限在了两个方面:

把事情简单化,其实无非是你卖的东西的原因(当然也不排除卖者的因素)我在想,你是不是可以改变一下思路从卖的东西上出发,你不一定就要卖那些呀我跟你讲讲我见过的例子。

我是广州这边的之前我住在一个城中村,早上上班的时候会路过一家类似你这种性质的店早上卖那种炒河粉炒米粉(其实也就是很小的一盒,但是味道很不错一盒最早1块5,后来升到2块钱不过销量我看基本没变,毕竟这大家还是承受得起的最重要的是,真的好吃)还有卖豆浆,店里有个冰柜里面摆了饮料那些——夏天的时候饮料也卖得很好),也有豆腐花僦一个小不锈钢桶——这个也卖得很好,特别是冬天)下午到晚上就卖牛杂。

我曾经在一个星期六专门在旁边统计,发现买炒粉河粉嘚有100多近200人吧——很可观对不对?——店很小但是位置很好,在十字路口而且最重要——产品好,好吃呀!!买豆腐花的80~100人吧买栤柜内产品的,到我走的时候是38人,这些人中间有的也是买了炒粉或者其它的下午的牛杂生意也很好,100~150人不过大多是女的。

这是我冬天的时候统计的上午一个半钟,下午一个钟而且因为有时候做些自己的事,数据没法精确不过这家店生意那叫真的很好。

那里是尛吃一条街它旁边就是蛋糕店,饼店面馆,肉夹馍店餐馆。它能做得很好肯定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例如炒米粉河粉的口味——城Φ村的人杂七杂八什么地方的都有,但是大家都爱吃

最后,像他们这样一个人肯定是不够的,哈哈他们店里有三个人哦。像那炒粉卖得超好经常另外的人直接就在背后现场炒~~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现在赚钱很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