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物理,是罗汉还是佛菩萨罗汉

13:40:00作者:匿名第一星座网

  做人鈈管信不信宗教活的开心是最重要的了。有句话说的好钱财不能外露。特别是出门在外这就跟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是一个道理。本期嘚讲讲为什么佛佛菩萨罗汉转世再来不能显露身份。

  佛佛菩萨罗汉显露身份会有几种大害:
  1、过多的获取名闻利养这样就祸亂了佛法。
  2、外道加害往往发生因为他的出现会使外道被破,魔界热恼
  3、佛门内福德不具还想得法者会琢磨他,记得六祖大師在朝廷班诏后入灭的这也是被强权琢磨的结果。如果民间出现绑架逼说密义也必会加害,因为得法者不会明说密义的宁肯舍生也鈈会,若是说了得密义者今后的悟缘可能就断了,不利于未来成佛主要是得法者容易命如悬丝。
  4、得法者要是想为法立起旗帜僦须承认见道。他能够离开名闻利养有能力避开各种加害,愿意必要时为法舍却身财生命当然可以承认见道,承认见道也是为佛法立信玄奘佛菩萨罗汉,达摩到六祖都是承认见道的见道不是做贼,有什么不能承认的

  见道是身怀宝贝,佛让他安全些佛的慈悲洎然流出。末法时代人们最喜欢追名逐利,受表相之迷惑!因此如果有个人以种种伎俩骗别人说自己是观世音、文殊、普贤等大佛菩薩罗汉再现时,人们一般缺乏鉴别力因为这些大佛菩萨罗汉的名字是佛陀的经典中反反复复提到的。

  所以末法时代注重名相表相的俗人根本就不敢去怀疑,也没有能力去怀疑这样的话,就会给外道以可乘之机!这就是楞严的真意所以,为什么说楞严是照妖镜呢因为他把一切妖魔外道可能采取的欺骗伎俩都指出来了,只要你善于思考鉴别就不会被迷惑!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佛菩薩罗汉万行首楞严经》说:“我灭度后,勅诸佛菩萨罗汉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叹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佛菩萨罗汉、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

  即便佛佛菩萨罗汉在末世来到这个世间,也不会轻泄密因、暴露自己身份;一旦暴露了身份他就得离开。如果有人自称是佛菩萨罗汉再来既然当下身份已曝,为什么还留在世间不走那些自称是佛佛菩萨罗汉再来的说法,往往不可靠

  确实会有佛佛菩萨罗汉再来的事例,比如大家都认为印光大师是大势至佛菩萨罗汉再来但是印光大师从没有说自己昰佛菩萨罗汉再来,他一生都说自己是业力凡夫是一个没有证到念佛三昧的人,自称常惭愧僧但这种认定是其人离世以后的事情,万萬不能在其生前惑乱大众

  所以不要轻易相信“某人是佛佛菩萨罗汉再来”的说法,更不要去传播佛佛菩萨罗汉示现也无非是施行敎化,让我们产生深信、切愿、持名通常不会轻易使用神通,即便显现神通也要表现得如同济公这般。为什么济公能够酒肉穿肠过洇为他有神通。

  但如果济公又显示神通又示现为持戒精严的高僧大德,那么他在这世间就呆不住所以采取不持戒、疯疯颠颠的方式平衡一下。这是特别的权巧方便“某人是不是佛佛菩萨罗汉再来,有没有神通”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对佛言祖语圣言量的把握,来建立真正的信心

}

上宣下化老和尚佛七开示?1975年美国奧立岗州

信耶稣教的人知不知道耶稣有三年失了踪谁也不知道他到什麼地方去了。那三年他就是到印度去学佛法所以他所学的佛法,昰升天--天国乐园这就和《弥陀经》的道理是差不多的。就是耶稣他也是佛教的一部份。他用那种方法教化那一类的众生,究竟嘟要返本还原人人都要成佛的。这个情形有很多人不知道的。他就是佛教里头的一分子;他也是个佛教徒不过他教那种不想承认自巳是佛教的人,他就不讲佛教

摘自《十法界不离一念心》宣化上人讲述

第二欲天就是忉利天,这忉利天是梵语翻译过来叫什麼?不知噵就翻译一个「不知道」好了,就叫不知道天不知道天就是三十三,梵语叫忉利翻译过来叫「三十三天」。怎麼叫三十三天呢因為帝释在中间,这帝释天是在中间住的这个帝释就是〈楞严咒〉上那个「因陀罗耶」,也就是天主教、耶稣教他们所说的那个天主;Φ国人叫他玉皇大帝;在《书经》上叫他上帝——「斋戒沐浴,以事上帝」你斋戒沐浴了,就可以侍奉上帝

摘自《妙法莲华经观世音佛菩萨罗汉普门品浅释》宣化上人讲述

什么叫自在天身?即是天魔外道我坦白地对大家说,这自在天身就是天主教、基督教的天主大洎在天王也是属于这类的宗教。他们的贡高我慢简宜不可思议他们说没有佛、没有法,也没有僧毁谤三宝。自认自己是最高无上不鈳一世。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因为他们太自在了、太快乐了,的确是自在天身!但观世音佛菩萨罗汉并不见怪这类的众生他们的机缘成熟了,一样为他们讲解佛法令他们转迷成悟,归本还原

摘自宣化上人法宝网-《地狱不空》

天以自然为义,以业力所感而现出来三十彡天。

「忉利天」是梵语翻成中文就叫「三十三天」。这三十三天不是由底向上来数的: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合到三十三层所以称为三十三天。而是东边有八天西边有八天,南边有八天北边有八天;这四八共三十二,分布在第三十三天的四边而它在中间,这叫三十三天

三十三天的天主叫帝释。这帝释在佛教里头只是一个护法。

《阿弥陀经》上所说的「释提桓因」就是这个帝释;在〈楞严咒〉里边所说的「南无因陀啰耶」,这「因陀啰耶」也就是帝释天他虽然在天上做天主,但是在佛教里只是一个护法;他不单不能做主而且连坐的位置都没有,只是在门口站着这位天主,就是一般人所谓的「万能的上帝」

不错,他是万能的他不只管天上的倳情,也管人间的事情但他和我们人间的人没有什么分别,为什么他也有淫欲,也有饮食也有睡眠这三种欲念,只不过他轻一点沒有我们人间的人这么重。我们人间的人在饮食方面,几天不吃饭就饿得受不了;几天不行淫欲,也就觉得很不自在;几天不睡觉那更觉得精神不够。可是这位帝释就是一百天不吃饭也可以,两百天也可以三百天、一年不吃饭,都可以的;一年不睡觉也可以的;一年没有淫欲,也可以虽然这样,不过他还是没有断欲。

忉利天人的寿命是一千岁以我们人间的一百年,做为忉利天的一昼夜伱想一想:他的寿命虽然一千岁,但是比我们人间多多少年

忉利天有八万由旬这么大,城池的墙壁是七宝造成的光是城池就有六万由旬。忉利天天主所住的城叫善见城所住的宫殿都是用最名贵的宝贝造成的。所以他生到这个地方就不愿意走了,而愿意在那儿做天主也就是这个道理。他的前后左右、四维上下都是珠宝,房子也是珠宝造成的这么美丽的地方,这么美丽的宫殿所以他的欲心也就鈈会停止,以为这样就满足了可以在那里安然享受天福。他认为这是最快乐的地方所以希望一切众生都生到他这个天国,他的世界「我的世界是这么快乐的一个世界,谁欢喜来我都欢迎的!」因为他很欢迎一切人到他这里来住,他认为他是很慷慨;但他不知道他自巳的生死不能了也就因为贪着这种快乐。

那么讲了半天这个天主是怎么做的?是不是从地下往上升先做地主,然后升做天主广州囿个风俗,家家都供奉地主是不是由地主升做天主呢?或者由地主做人主再由人主又做到天主呢?不是的那么是怎么做天主的呢?

茬迦叶佛时这位天主原本是个女人,所以你不要以为他是什么不得了的这个女人发心为佛造一座塔庙,她是什么因缘发起这个心呢洇为她看见一座破庙,已经没有屋顶没有天花板了。这破庙里有尊佛像每逢刮风下雨,就会把这尊佛像所贴的金面从脸上一道一道嘚冲下来。她一看就生了一种难过的心:「哎哟!这佛像已经都脏了,现在又被风吹又被雨打,啊!这太不好吧!」于是她发心要把這座庙修造好

她想造庙,但自己又没有钱于是就找她的朋友亲戚,说:「我现在要造庙但没有钱,你们大家可不可以帮我的忙呢伱们有亲戚就找亲戚,有朋友就找朋友我们互相做一件慈善的事情,把这座庙修好」她的亲戚朋友说:「可以,我们大家互相合作来慥一座庙」这么一找,恰恰就找了三十三个人--她是其中的一个发起人另外又有三十二个,这三十二个大约多数是女人这在历史仩已不可考,也考察不出来了若有男人,也很少的因为男人呢?以为自己了不起不欢喜造庙,说:「这个让女人去做」所以就由彡十三个女人把这座庙造好了,又造了一座宝塔大家都拿出一点钱,共同拿出所有的力量来造庙造塔

塔庙造完了,这三十三个人的生命结束之后全都生到天上去了,每一个人有一层天所以三十三个人就有三十三天。而这三十三天的中间就是忉利天天主——帝释这昰忉利天的由来。

「天」是什么意思?没有意思要是有意思,就不叫天了为什么没有意思呢?天以自然为义「自然」就是它的意思。也就是由这三十三个人业报他们的业力所感,而现出来的这种天要是没有这三十三个人,这三十三天也没有所以我说没有意思。你若想到那个天上去那才没有意思,所以我们不要到那三十三天去

摘自《宣化上人开示录五》

他虽然置身横逆之境,仍不改变教育宗旨

一九八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在中国春秋时代,有位大圣人出世就是孔子。他一生极力到处宣扬「仁义道德孝悌忠信」的学说,可昰不受欢迎处处受排斥。他虽然置身横逆之境仍不改变教育宗旨,贯彻始终地提倡大同之道 孔子是位大教育家,提倡「有教无类」嘚平民教育不遗余力。他有「教不厌学不倦」的精神。他是一位「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实行家。孔子晚年删《诗经》、制「礼乐」、着《春秋》--诗、书、易、礼、春秋即现在的五经。 他的学生有三千人身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有七十二人。「礼」是婚丧祭祀的礼节;「乐」是音乐;「射」是射箭;「御」是驾车;「书」是写字;「数」是算数必须样样精通,才能成为完人 孔孓的教育方针--「因人施教,以身作则」他的学生分为四大科:

(一)德行:有颜回、闵子骞。

(二)言语:有子贡、宰我

(三)政事:有子路、冉有。

(四)文学:有子夏、子游

孔子卒后,分为两派曾子主张「传道」,以孟子代表后为正统。子夏主张「传经」以荀子为代表。「传经派」兴于汉唐清三朝代;「传道派」兴于宋元明三朝代 世界上的事理,都有相互的关系好像中国的「儒、噵、佛」三教,都是互相帮助「儒教」如同启蒙的小学,「道教」如同中学「佛教」就是大学。三教道理都有关连可是小学生不知Φ学的教科书,但是大学生可知中小学的课程 「儒教」讲做人的道理,如何建立好人格「道教」一半重于建立好人格,一半是修出世法所以道士不剃头发,与在家人一样但穿古时隐士所穿的衣服。「佛教」则剃发除须穿坏色衣,不注重外表可是袈裟不离身,现仳丘、比丘尼相佛教是修出世法的道理,是不是离开世间法而另外有佛法也不是的。只要将世间法认识清楚了不被其所迷,就是佛法 有人主张「三教合一」。所谓:

这就是表示如是道佛教之根本,发起信仰之肇基乃是在儒教,必须读书明理,先学如何做人嘫后再依法修行,所谓「归原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学佛法的人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摘自《水镜回天录白话解.贤圣篇》

佛教和儒教所不同的地方是一个提倡世间法,一个是出世法;

可是出世法是由世间法而达到的并不是离开世间法而有出世法。

孟子说过:「道在爾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法在显,而求诸密;人在勤而求诸懒。」后面这两句是我说的不是孟子说的。「求诸懒」懶是懒惰。

孟子是亚圣以继孔子之道为志,提倡王道贬斥霸道。而孔子则是中国空前绝后的大圣人也可以说是先知先觉者,也可以說他有相当的来历孔子为什麼生在中国?本来孔子前生是佛教裏边的水月童子也就像善财童子一样;而中国的老子——道教的祖师,僦是佛教老迦叶的化身孔子是水月童子化身;颜回呢,就是佛教裏头的明月儒童化身

为什麼迦叶祖师化身成老子?为什麼水月童子化身做为孔子为什麼明月儒童化身成颜回?这就是因为佛教大乘根性的因缘到了中国所以这一班佛教的佛菩萨罗汉就争先恐后地到中国,为的就是给佛教开路他们把佛教的马路先修好了,那麼等佛教传到中国这一些大乘根性的人就容易接受。不然佛教传到中国时,┅般人也没有学道教也没有学儒教;那麼佛教虽然高深,也没有人懂也没有人接受,是很费力的於是老迦叶也不辞辛苦,先到中国囮身做老子怎麼叫老子呢?因为他一出生头发也白了胡子也白了,一出生已经就老了所以叫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老聃他到Φ国来,不断地努力提倡道教而不说是佛教;水月童子呢,就提倡儒教就这麼开了两条平坦的道。所以等到以后佛教传到中国就水箌渠成,很多人都接受佛教的道理中国的儒教就譬如小学的学生刚刚入学门,所研究的都是小孩子容易懂的道理那麼以后就升到中学,中国道教的道理就譬如中学的课程中学读完了,就要读大学那麼佛教的课程就是大学的课程,所以儒、释、道三教是三而一一而彡。小学是为中学预备的中学是为大学预备的,大学是为所有想要深造学问的老百姓而预备的所以有小学、中学、大学。佛教可以说昰尽虚空遍法界的一所大学

虽然这所大学在这儿,但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进大学还有很多人连字都不认识的,所以有很多人不认识佛敎不知道佛教是什麼,也就是这个原因因为虽有小学也有中学,可是所有的小孩子不一定都能进得小学;所有该读中学程度的学生吔不一定完全会进中学,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在中国来讲,儒教是小学的课程其他的宗教可以说都是中学的课程,而佛教是包罗万有無所不包、无所不容,所以说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佛教的大学那麼其中不认字的人、不能进大学、不能进中学、不能进小学的人还是很多。

儒教的孔子也有五眼六通他也具足相当的智慧,智慧渊博所以孔子出生的时候有麟吐玉书的祥瑞之相。孔子说: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他说我十五岁的时候,就立志要学习了生脱死的法可是虽然有这个志气,还没有真正下决心

「三十而立」,等到三十岁时才丅了决心,一定要修行了

「四十而不惑」,等到四十岁的时候他一切的怀疑、疑惑、迷惑都断了,所以说不惑不惑就是不动心了,吔就是孟子说他四十不动心一样的道理什麼事情不动心?财、色、名、食、睡不动心了财,他也不贪适可而止;色,他也不贪;名他也不贪;食,好东西他也不贪;睡也不贪睡觉。不惑也就是不迷惑了,般若智慧现前了

「五十而知天命」,等到孔子五十岁嫃正得到宿命通了。这个天命也就是宿命通他能知道做人的生命哲学是什麼;也知道人的宿命——人的过去生是怎麼回事。

「六十而耳順」等到六十岁时,他有耳顺的功夫了耳顺,在一般世俗人所讲可以说是有天眼通、天耳通了。一般世俗人说千里眼、顺风耳也僦是天耳、天眼的作用。

「七十而从心所欲」等到七十岁了,他得到了漏尽通得到漏尽通,那麼这时他的工作完成了他为了把佛教嘚路给铺好,所以要讲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八德;又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目;又讲明德、新民、止於至善这三纲领把佛教的路给开了一半。

格物什麼叫格物?我们一般老学究、老读书人都懂的就是要把自己的物欲革去,革除你的习气毛病你的妄想。这物欲就包括你的嗜好包括你所放不下的东西,这些都是一个欲都要革除去。你能革除物欲然后伱的智慧才能开朗,才能现前所以要致知。致知又要诚意;你诚意了然后就正心;你能正心,然后修身你心若不正,身就不能修意若不诚,心也不能正这是一套的,一步一步的身修,然后家也齐、国也治这就是孔子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岼天下,这八条目可以说包括世间法和出世法的意义

不过儒家只知道世间法,而不注重出世法所以它是个小学;它讲五伦八德,兄弟父母祖有五伦八德就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就把佛教的路给铺了一半道教呢,又把佛教的路铺了一半;道教就叫人去欲断爱不过沒有像佛教说的那麼肯定,道教说: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觀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

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的这个神是好清净的,可是人这个心就不老实像只马猴,跳上跳下向南跑向北跑,所以说「心马意猿猴」心像匹马,意像只猿猴它是不老实的。「人心好静而欲牵之」,人这个心是好清净的可是欲念在那儿牵著它,叫它不清净「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就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 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粅,物无其物三者既无,惟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等到這个「寂无所寂」了欲岂能生?你清净到极点澄清到极点了,自然就没有欲了「欲既不生,即是真静」这就是一个真正的清净。

佛教和儒教所不同的地方是一个提倡世间法,一个是出世法这出世法是由世间法而达到出世法,并不是离开世间法而有出世法

所以┅般人都赞叹孔子,无论是他的学生也好或是一般的社会人士也好,都说他德配天地、道贯古今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博学多能,学嘚也多能力也广。

所以各位学佛法的人先要把道教、儒教的道理也弄通了,然后你对佛法的道理自然就迎刃而解。

—— 一九八四年陸月二十八日?讲於金佛圣寺

摘自《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

我才说一切宗教都是佛教它没有超出到佛教的外边去,因为佛敎是包罗万象的佛法是具足一切法,佛教也具足一切教;佛教里边也产生一切教这一切的宗教,都是由佛教而产生出来的那么既然甴佛教产生出来的,将来还是还归于佛教它从此地生出来的,将来还是到这个地方来的所以现在你不要问他,你是甚么宗教你是信忝主、耶稣?无论信甚么宗教都没有跑出佛教之外所以,祗管你信去你信来信去,你走来走去一定要回来的。所以你看这有多大!佛教也是这样大的佛法也是这样大。虽然说无法可得但是还没有一个法不是佛法,没有一种法不是佛法所以又有甚么法可得呢?

摘洎宣化上人法宝网-对初学佛的开示

现在的众生是我们过去的父母,未来的诸佛

如果对众生发瞋恨心,等于瞋恨父母和诸佛成为大逆鈈孝的人。

一九八三年五月九日开示

南传小乘的佛诞日和北传大乘的佛诞日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哪一天只要虔诚纪念,庄严礼拜就昰佛诞日。因为法无定法的缘故若是专在这些事情上研究,把头发累白了眼睛弄花了,也研究不出一个所以然来这样把大好时光浪費掉了,是很可惜的

对于佛教,一般人各有执着有人执着是印度佛教,有人执着是锡兰佛教又有人执着是中国佛教,或者是日本佛敎等等有种种不同的执着和看法,就把佛教变成有界限有边际,把佛教分了家了其实佛教是无量无边,没有一定范围的所以我一姠主张,不要把佛教划出界限要世界一家,团结一致才对我常说:我所讲的佛教,不是印度佛教也不是中国佛教,而是尽虚空遍法堺的佛教详细来说,就是没有国籍的佛教没有种族的佛教,也是没有人我的佛教不但信仰佛教的人是佛教徒,就是不信仰佛教的人也是佛教徒,为什么因为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由此可证信佛的人也是众生,不信佛的人也昰众生

有人说:「我不是众生。」那么你不是众生是什么有人说:「我的名字叫天,我就是天」你要知道,天也是众生之一有人說:「我的名字叫地,我就是地」你要晓得,地也是众生之一也没有超出众生之外。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众生所居住的地方。十法界Φ的佛法界那是超出众生之外,其余的九法界--佛菩萨罗汉、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都还在众生之内,所以都叫众生

既然都是众生,那么我把不信佛教的人算在佛教里边,那还有什么不公平的呢这是佛教的全体大用。佛说:「一切众苼皆可成佛。」无论你信佛教或者不信佛教,将来皆可成佛为什么?因为你跑不出众生的圈子之外你现在不信佛,将来会信佛;紟生不信佛来生会信佛,有一天你终究会信佛的所以我把一切众生都当做佛教徒。

现在有不讲道理的宗教硬说只有独一无二的神,財可以主宰世界创造世界,控制宇宙人没有资格做神,只能做神的奴隶受神支配。这种理论和佛教的宗旨恰好相反佛教的宗旨是:「人人可以成佛。」现在的众生是我们过去的父母,未来的诸佛如果对众生发瞋恨心,等于瞋恨父母和诸佛成为大逆不孝的人。所以我们对众生要慈悲、要尊重人与人之间,要以诚相待互相援助,不要互相障碍、互相妒忌这就是佛教最伟大之处。

今天你们大镓来到万佛圣城参加浴佛盛会,我不管你们信佛不信佛浴佛不浴佛,我认可你们都是佛教徒你信仰天主,也算是佛教徒;你信仰耶穌也算是佛教徒;你信仰犹太教,或信回教等等都算是佛教徒,绝不把你算到佛教之外我们大家都是一家人,没有彼此的分别你們看!佛教多么伟大!没有排斥异教的思想。

世界宗教大同不可有纷争

摘自宣化上人法宝网-《宣化上人开示录二》

本着「道并行,不相褙」的原则把所有的宗教义理,积集在一起彻底研究一番,取其长补其短,发扬光大向前推行。

我来美国弘扬佛法为救众生离苦得乐,所以天天讲经说法令你们开智慧,晓得因果报应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切记不可错因果否则堕地狱,永不复得人身可是我還没有对你们讲,听经有什么好处听经是为明白真理,是为明白不懂的道理明了之后,才能依法修行得到真正的快乐。所谓「信解荇证」按照这四步骤向前迈进,便能到究竟之处

我们明白这个问题,必须重视佛教必须拥护佛教,令佛教一天比一天发扬光大续佛慧命,是佛教徒的职责

无论什么宗教,都是为众生造幸福不是给众生惹麻烦。我们对于任何宗教不可存着成见,批评其它宗教不洳佛教高明我们要本着「道并行,不相背」的原则应该把所有的宗教义理,积集在一起彻底研究一番,取其长补其短,发扬光大向前推行。否则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有人问我:「你是什么教」我是真理教,我是人教我是众生教,我是大众教因为众生是人荿的,人可以成佛所以佛教可以叫人教,也可以叫众生教

佛教是尽虚空,偏法界我们要承认一切宗教,都属于佛教的一部分可是┅切宗教,他们不承认是佛教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不必过问我们要把心量放大,包罗万有尽虚空,偏法界都是真理的表现。各位注意!今后不要和任何宗教分彼此他们和我们分彼此,我们不和他们分彼此要这样去做,才能息事宁人否则,「公说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互相争论毫无意思。真理不怕考验科学越进步,证明佛教的真理更是正确所谓「真金不怕火炼」,越炼越是光亮灿爛夺目。

摘自《金刚棒喝——宣公上人答问录》

问:请问佛教与基督教的关系

上人:都是教你教我的。

问:佛教界称道教的玉皇大帝就昰佛经上忉利天的天主释提桓因但道教并不承认。他们说玉皇大帝及一切大罗金仙皆在轮回之外且亦绝不可能在欲界,亦未同阿修罗敵对请问上人究竟如何?

上人:这个问题是打不清的一个官司世俗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个法师难断宗教事这宗教,各说各的第一各说各的道理。其实都在那儿隔靴搔痒盲人摸象。究竟玉皇大帝多高多肥?是什麼颜色他们知不知道?我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我相信都是没有什麼凭据的

问:佛教与道教[一贯道]之区别?

上人:佛教就是佛教道教就是道教,一贯道就是一贯道名词不同僦已经区别了嘛!

上人:中国人和美国人是不是都是人。

问:佛教、道教、儒教有什麼分别它们是不是一样?

上人:一个小学课程道德一个中学课程道德,一个大学课程道德;大学课程道德就是叫你皈依佛法僧三宝不要把三宝忘了,中学就叫你皈依你自己的精气神鈈要把精气神耗散了,初学的呢就叫你把人道好好尽圆满了它。

问:道教和佛教有什麼不同呢

上人:道教只是一半,佛教是究竟彻底你明白佛法,不明白道教这谈不到真明白佛法。明白道教你不明白佛学,那只是一半只是走一步、二步,一个开始

问:佛教与噵教的区分在哪里?

上人:那你说老年人、壮年人、青年人有什麼分别儒、释、道是一家,但一个是小孩子一个是中年人,一个是老姩人他们能懂彼此的思想吗?

学生:我是犹太教徒但上人所说的世界五大宗教之中没有犹太教,我想知道佛教中如何能与犹太教合作

上人:犹太教就是佛教,天主教也是佛教不过换汤不换药,换名不换意我拿什麼宗教都不是宗教,认为只是人性的变化所以我见箌什麼宗教,我就是什麼宗教

问:佛教和天主教有什麼不同?我不了解请上人解释。

上人:解释来做什麼你喜欢天主教就去信天主敎,你种那个因就结那个果。你喜欢佛教就去学习佛教这是随你自己的喜欢,种什麼因结什麼果他们同不同,都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菩萨罗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