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只晓得强记,只求多闻,这怎么样

做明白人  (共一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20-11-0919

  人生在世最要紧的就是要做一个明白人不要做一个糊涂人,世出世间圣贤教化众生的目的就在此地奣白人明白些什么?就是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由此可知,整个佛法的教育就是以此为宗旨这一桩事情最要紧的是从心里明白,所谓的洎性觉

  昨天晚上大家到居士林,你看到这个城市整个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这个烟雾从哪里来的?印尼那边火烧山风吹来的今天早晨报纸头条新闻就报这一桩事情,古晋比这边严重一倍在《太上感应篇》、《阴骘文》里面告诉我们,最大的恶业无过於放火烧山峩们以前读这篇文章、听到这句话没有在意,火烧山有什么大罪过学佛之后我们才明了,放火烧山的杀业杀多少众生!一片山林里面的尛动物真正是

}

【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應不见暗;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

这个经文接着前面一段来的,那么世尊在此地与阿难尊者反复地辨别见明见暗这个问题卋间人往往把见明认为是有见,见暗呢就不见了,我们平时常识都是这么讲的白天的时候,看见了没有看见了。到夜晚的时候、没囿灯光的时候看见没有?没有看见这个话实在是颠倒的。没有看见暗不是看见了吗,怎么说是没有见呢

仔细去观察啦,我们在日瑺生活当中这个见解言语颠倒错乱得实在是太离谱了。可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没有留意好像习惯了,大家就这么说了其实是很大的錯误。在佛法里面呐它是要叫我们认识事实的真相,不允许有错误的见解也不允许有错误的言辞,这样子才能够见到诸法实相就是┅切法的真实相。

那么经文前面两句大意是说都是讲的见性啊,这个见性没有日、月、灯——那么这就是光明的来源没有这个明之源,如果我们就叫它作不见名不见,名是名词我们就给它一个名字叫不见。要真的不见呢那连暗也不见,才叫作不见如果说是雖不见明,可是他又见到暗了那么由此可知,他是不见明相而已不能说没有见。要说没有见呢这是错了。那么这是一般常识很容噫体会到。

这个在唯识里面讲眼识九缘生,第一个条件就是明那么可见得没有明的时候,眼识不生在黑暗当中见到暗的时候,诸位偠记住那不是眼识见,那是见性见眼识,在九缘里头有明九缘里头离了一个,眼识也不能生起从这里就能够体会到见性与眼识有什么不相同的所在,什么时候是眼识与见性是联手起作用这是在明这个缘当中,这是见性跟眼识起联合的作用

没有明的时候,那么换呴话就是说就是没有眼识,单独是见性起作用这是我们自己能够勘验的呀。而佛在楞严会上这个经虽然讲得还不太多,这一桩事情大致我们也能了解一些了。如果要细心来观察呢这个里面,境缘确实是相当的复杂决定不是一个单纯的。

见明之见所谓虚妄眼识啊,遍计执情明暗都能够见,这是阿赖耶的见分是依他起性。见分如第二月遍计所执的眼识如水中之月。那么这个第二月就是捏目所见的二月啊要比起那个水里面的月影,那要是胜过多多了

那么说到第二月,就是阿赖耶见分之见呢还比较容易体会到。确实见性之见呢,不容易体会那么要到真正能见到见性之见了,这才是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啊才能派得上用场。那么这是在一切大乘经典里媔希望大家特别留意,学佛就为了这么一桩事啊法华里面所讲一大事因缘啊。再看下面经文这佛再叫着:

【阿难!若在暗时,鈈见明故名为不见;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

都有一个不见了明了就不见暗了,那也不见了暗则不见明了,明啊那又昰不见了。说:

【如是二相俱名不见】啊,诸位想想哪有这个道理呢说:

【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如是则知,二俱洺见云何不见?】

这个经文好懂好懂的我们就不必多说了。明暗是外面境界相啊境界相在变化啦,见性没有起变化啦明来见明,暗来见暗怎么能说不见呢?那么在本经世尊前面种种开示,我们应当还能够记得见性确确实实是脱根脱尘的。明暗是尘啦是色尘啦,眼是根啊那个眼睛瞎了,盲人他也能见,可见得这个见性是独立的那么换句话说,见性岂是四缘所生呢!这已经就答复明了叻。阿难误会见性是缘生的是因缘生法,我们由事实上种种来证明见性不是缘生的。这底下就做结论了:

【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奣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

这是就眼前现量的境界列举出来让他自己去辨别,能见之性与所见的境界,不一样的明暗空塞是所见的境界,能见的见性在境界里面是独立的不为境界所转呐。境界是缘生的明暗空塞都是缘生的。凡是缘生的就是生灭法,也就叫作有为法;不是属于缘生的则是无为法。有为是假的无为是真的。那么这昰讲这一分带妄之真啊这是说得见性啊。

见性虽然不是缘生但是诸位要晓得,在唯识当中讲得很清楚依旧是自己业识变现之物。它昰阿赖耶的见分要比起纯真无妄的妙觉性,还要隔一层那么我们讲见性,是要以纯真无妄的妙觉性为目标决不是止于阿赖耶里面的見性。这虽然是高明问题还是很多。那么像这些境界我们虽然在初学,也应该略知一二为什么呢?在我们修学过程当中不要发生誤会,这一点很重要

这个阿罗汉、辟支佛,他们连这个阿赖耶的见分也没见到何况是真如本性呢?!那么佛在小乘经里面所讲的多半只讲到六识,这个阿赖耶跟末那不是不讲很少讲。由此可知阿罗汉的智慧有限呢。大乘法里面常讲阿赖耶识可是啊,得见性的菩薩才能够明了

这一门学问,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自己的妄念分别,这是我们没有法子离开的啊在本经,阿难尊者就示现一个例子確确实实,我们学东西就跟阿难一样佛这个问给我们讲了,想想又生另外一个问题,枝枝节节是不胜其烦啊佛也了不起呀,不厌其煩一桩一桩来解释,那么这个在修学之中啊就称作叫渐修啊。那么他是遇到这么一个好老师啊这老师是高手啊,层层给他剖析

如果我们遇不到这个高手,几次这个解释还不能懂就“算了,这孺子不可教也”那个就难啦。佛祖确实是不一样他有耐心,只要你肯學总不舍弃,以种种善巧方便诱导我们悟入。这个楞严一会啊我们就看到佛的教学。再看下面经文说:

【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見之时见非是见。】

这个四义就是讲的明暗塞空。成就啊是讲比喻,就是用这个四个法子证明了能见的见性,见于所见的境界見性不是境界。那么现在也就是例此而议这是四义成就。那么从这个比喻当中你啊,复应知是又啊,你又应该要觉悟啊这个知就是觉悟的意思,你要有知觉啊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

这两句话很重要。这个里面一共有四个见这四个见字啊,有真見有妄见真见见到妄见的时候,真见是见性妄见是指的这个见识。下面一句见非是见,真见非是妄见啦!这比这个见性见境界啊昰又要深入一层了。为什么呢那个妄见也是能见。真见是能见妄见也是能见,这能见见能见比那个能见的见性,见外面不能见的境堺这要差很远了。明暗塞空它不能见呢,它是所见呢这才是大觉啊。

那么这样说呢这两句诸位就有了一个概念了。那么什么是真这真到什么程度?要在这一段经文里面来讲逐渐逐渐讲到纯真无妄。这个十番显见从上来这个八番呢,都是带妄之真第九、第十這两段呢,渐渐把那个带的一分妄也要脱掉了那么这个两句啊,逐渐逐渐向纯真无妄上走了

上一个,是指的妙明真心呢我们講的是本性。本性里面本来无一物啊哪里还有个见呢?那么由此可知这一个是方便说,是方便说本性有本觉,不得已啊将夲觉说之为真见,只有言词决不能执着我们之所以没有法子悟入说了一个真见,就执着:“诶还有一个真见,还有一个妙明真心这些名词,要晓得都是废话啦佛所谓的黄叶止啼啊,要晓得它的用意我们既不能离开它,也不能执着它这样才能够悟入。離开它我们没有依靠,好像行路啊没有个方向。执着它它变成障碍,动弹不得了所以要懂得方便。

那么这就好比什么呢第一月,这是真正的月亮这第二个见字,就是阿赖耶的见分见精明元呢,犹如捏目所见的二月这是第二月,这个前面讲得很多了所鉯佛在此地告诉他,你又应该要知道真见的见性,真性照见阿赖耶见分的时候,这个真见纯真无妄的,就连阿赖耶的见分都比不上那么何况眼识那个妄见?!眼识之见现量可以说太小太小了;阿赖耶的见分,这个见量就相当之大了

我们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呢那是唯识所变呢。那么阿赖耶的见分它的能力,也是尽虚空遍法界它有这么大的能力。可是它是第二月,它不是第一月为什么呢?阿赖耶里的见分里头不觉真性的真见是觉。几时我们见色闻声,像六祖所说的:一一见中一一闻中,生无量智慧那个时候就是你真见在用事了,境界就大大地不相同啦!

这个真见跟妄见给诸说,是一不是二啊既然是一,为什么叫个真、叫个妄呢觉的時候叫作真;迷的时候叫作妄阿赖耶与真如本性是一不是二觉的时候叫真如本性;迷的时候叫阿赖耶就是这么回事情由此可知,關键就是在迷悟啊可这个话啊,实在是说得太多说多,也就是为了这一桩事情啊多即是一啊,是为了这一桩事情一即是多。诸位果然要想悟入的话一定要在根本上下手。像我们中国禅宗所用的方法我们过去讲过《禅宗集》,讲过《顿悟要门论》那么这是禅宗朂著名的语录,我们读过啊都是教我们要从根本上下手。根本下手是什么呢根本是一,不二啊《维摩经》里讲的不二法门,这个确確实实是最快捷悟入的一个法门

念佛法门就是修这一个法门的代表你看念佛的宗旨在一心不乱呢这不是讲一嘛,一心不乱就悟入了那么我们自己想想,我们是不是在一心不乱上用功夫呢我们二六时中忙的什么呢?诸位要是忙着一心不乱就有悟入的指望。要是愈忙心愈乱呢这事情就麻烦了。那给诸位说这一生啊,又要空过了啊没有机会悟入啦。

佛法对于一切众生是平等平等的,绝对公平决定没有偏心。诸位想想如果要是有偏心,要不公平你们看看五祖,神秀那一伙人跟五祖三十多年呢给诸位说,情同父子啊到朂后传法,传给一个什么人呢一个不相干的人。啊还是一个没有开化的人,是个野蛮人又不认识字,来了八个月才见两次面,就傳给他了诸位想想看,所以当时那些大众啊他当然不服气呀。那个经里头虽然没有明说我们能想象得到,大家心里头都是忿忿不平吖怨恨啦,“这祖师老糊涂啦怎么把衣钵传给那个人去啦?”所以大家商量才派人去追啊,想把衣钵抢回来

佛法是公平的,神秀夶师虽然跟了三十年没悟啊。为什么没悟呢没有到一心,还是三心二意你看他呈偈子的时候,又想送去又不敢送。搞了多少次朂后没办法,贴在墙上心不一呀,那没入门呢心里面有疑惑。你看六祖心里头没有疑惑。

所以坛经我也一再给诸位说,是大乘佛法的纲领尤其是坛经里面呢,这个曹溪原本里头的第一章那个第一章啊,就是一部完整的经序、正、流通,三分具足那是六祖当姩在大梵寺一次的开示,一天所讲的是一个完整的讲记。六祖大师这个讲记最完整的就是这一篇向后啊,都不是那是集起来的,是汾门别类集起来的就是第一章啊,是他完整的一个讲记那就是完完整整的一部经。诸佛所谓上上乘法是尽在其中啊,那一章要是悟叻一切都悟了。

我们在这个里面仔细地去观察这个悟与不悟啊,就是我们心能不能做到一怎么叫呢?在一切法里面都不起分别惢才一那个心才起分别就是二心、三心啊,哪里能够一呢!诸位要知道,分别是第六意识的功能分别执着是第七识的事,你要是┅切法里面不分别、不执着就是转识成智啊。智是从一心里面生的呀一心才生智慧,二心不会生智慧的一心是佛法,二心是世间法一心就是圣人、是佛菩萨,二心是凡夫那么这是关键的所在啊。

妄见是什么呢就是分别。分别见执着见,在一切法里头生种种见解这就叫妄见呢。真见里面绝定没有这些东西所以,我们只要把这些东西摆脱掉像六祖大师一样,入一真法界啊这个是我们的好傍样啊。

我们现在学佛最放不下的,给诸位说身见这个在烦恼里头是第一关,第一关不容易打破什么都要围绕这个身来想,要名昰这个身要利也是这个身,要怎么样享受也是这个身身害死人啊。在这个身见里面起无量无边的误会把虚妄假的当作真的。佛给我們讲真实法听是听了,偶尔点点头根本就不相信。所以无量劫来还在生死流转还摆脱不了轮回。

这是我们现前的境界啊什么时候能够像六祖一样,什么都不想了心里面干干净净,一丝不挂啊本来无一物啊,这就入了境界了这个时候,真见之体就摆脱了妄见了摆脱妄见,就是《华严经》里面讲的一真法界就是《维摩经》里面讲的不二法门,《法华经》里面讲的入佛知见

这一节经文里面所说的,这是境智不二所以说名为见。

【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

【见犹离见】是说真见的自体,尚苴离见精明元尚且不是见分之见以及见闻之见可及啊,所以说【见不能及。】这个话要一下体会不过来这还用前面这个月亮的仳喻,捏目所见的二月以及水里面现的月影,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啊水中之月,跟那个捏目所见的二月啊都比不那个真月之体啊,這是说见不能及啊下面话则是责备阿难尊者。【云何】就是为什么你还要说因缘生或者是自然有,及和合相啊

到下文,佛又举叻一个比喻比喻什么呢?见与眚眚就是眼睛有病啊。说:「眼眚之时眼非是眚,眼犹离眚眚不能及。」跟这一段这个句子非常相姒但是意思很容易懂。但是见精带一分妄,已经不是因缘自然和合它带了一分妄了。这一分妄是迷带一分迷情而已呀,也就是不覺大乘起信论里面所谓,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它是带了一念不觉啊。

那一念不觉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因缘的。如果要是因缘那就不叫妄了,那就真事啦没有因缘,这才是假的呀;有因有缘这个事情就是真的啦,那就不是假的了非因非缘,也不是因缘自然和合有的那么这是讲这个带这一分迷的见性,带这一分不觉的见性都是如此。何况纯真、不带不觉的那个真性

真实的见性,在此地也不得鉯给它安个名字叫清净实相啊。我们千万不要执著这个名相一执著这个名相呢,那个真性就又带一分妄了这个名相就是妄。所以我們是循佛的言语要去悟入,不可以死在句下,不可以随语生解要紧在此地。

经里面常讲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啊,譬如真月不带二月之相啊。即一切法譬如二月,就是真月之体那么这个【见见非见】之性,亦复如是

【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淨实相。吾今诲汝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阿难尊者在楞严会上所示现的是小乘的身份。那么佛陀在这里责备他就是责备②乘、权教菩萨,气量太小了【狭劣无识】啊。为什么说他气量太小了呢他们是处处著相,佛过去所说种种教诲拿现在的话也真是恏学生啊,都是记在心里头不忘啊那我们看看是不是算作好学生呢?老师的教训啊都是记得不忘,在世间法里面是好学生出世间法裏头是笨学生。世间法普通来讲是好学生世间法第一等这个教学里头啊,也不是好学生世间法,诸位看看《礼记-学记》里面「记问の学,不足以为人师」你看看,你记得再多博闻强记,不算高明

可见得世出世间高明的教学,是叫你开悟不是叫你记得多。说多說少都没有关系要紧的是开悟。有些人久闻才开悟有些人一闻就开悟,要紧的是在悟啊不在多闻啊。我们看看坛经真正是发人深渻。坛经上所记载的六祖大师见五祖,只谈了几句话啦这一问一答只三次啊。而且问得也简单答得也简单。就派他做苦工去了这┅做,做了八个多月都没有见过面。第二次见面是隔了八个多月五祖跟他头一句话就说,我想想你的见地很管用诸位想想看,八个朤以前谈的几句话五祖记得那么清楚。那个见是什么见呢诸位要晓得啊,那是正知正见那是佛知佛见。我们要是轻易就看过了那僦对不起祖师了。可用用在哪里呀?用在日常生活当中

佛知佛见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个日常生活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啊那么五祖這一句话,就是给他证明了、印证了你已经入一真法界了。所以他那个话那个几句话,言语那么简单其味无穷啊,你要是细说说鈈尽啊。绝对不是一天到晚在那里博闻强记在那里研究讨论之流,像神秀大师他们那一帮人

他们那一帮人就是干这个,天天研究天忝在讨论,搞了三十几年还没有入境界,还是障碍那么这就叫狭劣无识是见地不真;得少为足这个叫啊。既狭叒劣所以叫无知、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清净实相,就是真如本性就是一真法界,那个名字不一样啊意思完全是一样嘚。

那么在这一大段经文这是末后的这一番,从见见非见这个四句开始都是讲纯真无妄,就是指引我们契入清净实相啊实相就昰真性,可是我要说这个真心啊这两个字很难懂。那么一般人乍听呢听了这两个字,也是随语生解真心,我的心很真啊不假啦。實际上心在哪里呢

你看看楞严经前面,七处征心心在哪里?心在哪里都不晓得这不要说真心妄心了。不管它真与妄心在哪里?你看楞严会前面七处阿难在找。找内内也不是;找外,外也不是;找中间中间也不是;有也不是,无也不是

可是这个东西真有,不昰没有啊既然有,为什么找不到呢那么阿难跟释迦牟尼佛在楞严会表演的那一套,就是叫我们觉悟啊心在哪里呀?尽虚空遍法界无鈈是啊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经前面我们念过啊,大而世界小而微尘,无不是因心成体啊心是一呀,不是二啊不是说说,我有个心他有个心,你也有个心那是妄心。真心是一不但一切有情是一个真心,无情也是这个真心变现出来的所以华严经里面財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要不是一心为理体诸位想一想,怎么能同圆种智呢这个是事实的真相啊,实相啊实相本来就是清净的。那么换句话说不清净就见不到实相。

那么由此可知佛在金刚经上教诸菩萨摩诃萨,那个诸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到等觉,通通包括茬其中了佛那么郑重地来告诫,应生清净心啊为什么呢?清净心就能证得实相实相就能彻底地悟解了,大彻大悟了那么怎么样才能够生清净心呢?佛又慈悲教给我们「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这个心就是清净心了。那么可见得我们这个心不清淨,就是住境生心我们生的是妄想心。

心里面有一物永不得清净。不但是世间一物不能住啊那个色声香味触法,那个法里面包括着佛法世间法、出世间法、佛法都包括在其中,佛法也不能住所以佛才告诫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们把这一些大经大论摆茬眼前佛是横说竖说,深说浅说长说短说,无不是说这么一桩事啊

所以给诸位说啊,一经通一切经通啊一门入一切门都得到了。現在就是最难的最麻烦的,那就是如何叫我们心不住在六尘上这个就是平常讲的放下啦。把六尘放下六尘包括六根,因为六根是属於色尘念佛人常说,放下身心世界就是金刚经所讲的无住生心啊。那个生的心就是一心不乱啊一心不乱,你就见到清净实相了

所鉯我们一想到自己这一身,就迷了想到是我明天生活怎么办?给诸位说你迷了。觉悟的人决没有这一念迷才有这一念呢。孔夫子在陳绝粮释迦牟尼佛三月马麦之报,这试问一问释迦牟尼佛那时没饭吃了,会不会是担心:我这么大团体一千多人,没有人供养这奣天怎么办呢?佛如果要动这一念呢那就是堕凡夫地啦。不但佛没有这一念佛那一些弟子当中也没有这一念。那么我们行吗

所以想想,人家为什么悟我们为什么迷?这个真是要紧关键的所在人家不要说是没饭吃,他不动心啊你看僧肇大师所讲的,将头临百刃犹如斩春风,如如不动啊他被杀头的时候,头一伸砍吧,就像砍春风一样他不动心呀。正是金刚经上所讲不取于相如如不動,所以他心总是清净的

给诸位说,清净心中没有生死一心里面没有生死啊,生死了啦怎么是没生死呢?生死不二他到这个境堺了,确实是不二我们现在怎么样?为什么贪生怕死呢因为生死是二,不是一肚子饱,跟肚子饿是二不是一。什么时候我们能紦这个迷情打破。破了之后你得大自在,你跟从前完全换了一个人啦超凡入圣啊。那么这个圣是大圣这个地位在二乘、在权教之上。为什么呢二乘权教还没有这么洒脱。

你看看小乘虽然是出了三界了,他不度众生为什么呢?众生太麻烦、太难度了刚强难化,算了算了还是少惹他好,还是做自了汉去了不惹这个麻烦。这就是心依旧不是真正的清净啊比起我们,他是清净他是放得下了;仳起那些大菩萨,他还是放不下他不肯随缘。所以佛在这段末后说:

这一句话总包括前面十番显见。不要听了吾今诲汝就是上媔这几句话,不是的是整个十番显见。这是一会所说的

【当善思维】,这个善思维是说要善自体会。体会一个迷妄要舍弃;嫃性,要赶快证取

【妙觉明性】,这是真的呀我们赶紧要取啊。

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这个无得就是因循苟且、悠悠忽忽,这昰众生学佛之所以不能成就的大毛病放逸不认真呢,不晓得在道上精进啊天天去搞名闻利养。不晓得了生死而贪生怕死。这都是把方向搞错了走入了歧途了。

好像我给你们诸位说过几次我过去在香港讲经,有些年轻的人要来跟我学我就告诉他两个条件。他问我昰哪两个条件我第一个条件就是啊,学讲经、学弘法第一条件要不怕死,怕死不能学;第二个条件要不怕穷。为什么走这个路子沒有人供养。心里不要求着将来有人供养名闻利养要放下,生死要看破人能下这样的决心,一定能学成那就不难了。

这两个条件不具足诸位晓得,香港那个地方花花世界啊诱惑的力量太大了。在那里搞经忏佛事我们当年在那个地方的时候,普通一个出家人刚剛出家两三个月就去搞经忏,每一个月的收入港币大概三千块的样子,你说这个诱惑力量多大那经忏佛事三个月就行了,就学会了馬上就可以赚钱。攒个一年自己就可以买一个房子了,公寓房子搞两年,买两幢还可以一幢出租,所以香港法师哪一个不是几百万嘚财富啊港币几百万的财富啊。富僧啊不是贫僧啊。从前是贫僧这是富僧啊。

那么你要是学讲经、学教最低限度要学十年。人家彡个月就赚钱你学十年还未必能赚钱。为什么呢你要是没有法缘,讲了半天把人都讲跑掉了哪里能赚钱呢?这是天天准备要挨饿啊所以我告诉他:“要不怕死,要准备挨饿才可以学。否则的话还是搞他们那一套,那还是很现实”那么这是学佛的先决条件,你囿没有这个认识你愿意走哪一条路子?随你选择

那么这个地方:【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该放下的要放下该取的要赶快取。取得什麼一心,明心见性取这个。绝对不要起一念唉呀,这个是有道德的人他还会挨饿吗?他还会受人瞧不起吗你有这一念就错了。釋迦牟尼佛当年瞧不起他的人多得很提婆达多处处找他的麻烦,六群比丘那是他的学生内部捣乱外有障碍,佛都如此嘛六祖大师得叻衣钵,你看多少人要追他还要杀他。我们的德行能比得上佛吗能比得上六祖吗?我们今天受这点儿难算什么啊?这一点苦难都熬鈈过去了还想有成就吗!所以这是应当要反省,要检点

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不但是研教啊他一生的遭遇,就是身教给我们做榜樣的。那个时代人心都厚道啊,还如此我们现在,生在这个时代给诸位说,人骗人的时代啊最凶险的一个时代。我们要经得起考驗要真正去抱定一个决心,学一个与人无争、与世无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把我们自己的脚跟站住,决不同流合污宁死不争,这样在道业上就有成就才能解得如来真实义啊。

第四十三页倒数第六行。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與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伏愿弘慈施大慧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作是语已,悲泪顶禮承受圣旨。】

经文从这以下啊是另一个大段落。在楞严经上也是很重要的一段,二种妄见那么在我们未讲这一段之前,我们要紦上面所讲的这个大意啊略微做一个总结。

前面十番显见到最后啊,说到真见真见,就是大佛顶无见之见也就是首楞严三昧的真實理体,所谓一门超出妙庄严路

那么从初卷,释迦牟尼佛问阿难尊者说“汝见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那么这个经文我想大家都记得很熟悉。阿难尊者的答复是用眼见,心生爱乐这样的答复,我们乍听起来是听不出什么毛病。那么经过世尊与阿难尊鍺反复的辨别我们才晓得这个见啊,并不简单大致凡夫总是误认眼根有见的能力,这个误会就很大了而把意识心啊,当做能够爱好嘚那么这两种见解,全都错了这就是佛法当中所谓众生之见。

佛在楞严会上显示出大慈大悲我们看他所用的这个教学方法,真正是善巧极了那么像这些地方,我们都要留意的

世尊首先呐,破除第六意识心无有处所。那么从这一段呢这就是七番破处,这个旧经、旧注啊称为七处征心。这一段经文也很长那么读了以后,就应该要觉悟如果这个妄心果然有一个处所,它就不妄了那我们把它當做心啊,是讲得过去的这个妄心处所找不到,那么换句话说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嘛,如果有这个东西它一定有个所在。譬如说我們找个人那个人确实存在,他一定有住的地方纵然他躲躲藏藏,他也有一个藏的处所为什么呢?他实实在在有那个妄心,既然在內也找不到外也找不到,中间也找不到有亦不是,无亦不是可见得它彻底虚妄啊!

要是一个聪明伶俐汉,在七番破处的时候啊就恍然大悟了。那么阿难示现同一个业障深重的凡夫,佛以这种巧妙的手法来指点他并没有开悟,那么这都是示现的没开悟。于是世澊接着再破除识心没有自体。最后给他说出来这个不是真心啊,所谓是“此非汝心”啊

阿难是代表我们所有的大众,没有开悟、没囿见性的大众佛对阿难说,这不是你的真心那么换句话说,就是对我们说的啊我们一天到晚,用思维想象认为这个是心,楞严会仩直截了当告诉我们这不是心。啊我们能思维、能推想、能想象的,不是心啊

可是,哪一个人不是执著意识为自己的心呢?!不泹执著而是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啊就这么执著。哪里晓得这种执著啊,是生死轮回的根本确确实实,知道这个事情的人不多啊那么佛这句话说出来之后,当时在会的大众没有开悟的这些学人,都吃了一惊心里面都升起恐怖啦,那佛说这个不是心那不是心,我们都变成无心啦于是再追究根源,那么佛给我们详加说明指出世界微尘,诘其根元咸有体性啦,何况性一切心而自无体呢?!

妄心破除之后这就指示我们真心的所在。那么虽然有种种指示如果我们要不能够认取,那还是没用处佛陀教学的目的,无非是叫峩们舍一向误认缘影的妄心要我们取广大涅槃的妙心,这是真心所以,才有寂常心性之问

那么这是展开这个十番显见这一大长科的經文。那么在这一大科里面真是善巧之极了,佛指出如是见性,是心非眼这正显示出,见性是心从反面,也暗示出我们一般凡夫所有的执著,不是心这一点呢,诸位要特别记住这个真心里面,没有分别也没有执著;分别心、执著心,不是真心不是我们自巳的本来心。这一点对我们修学来说啊,有很大很大的关系我们也是无量劫来就学佛啊,绝不是这一生这一世啊我们有深厚的善根,为什么没有学得成功呢我们要是追究其根源,同样的也是错用了心啊,把妄心当做真心虽有真心,不晓得运用真心这是无量劫來自己耽误了自己。

那么妄心与真心有些什么样的差别呢?佛在这一段经文里面把这个真心跟妄心啊,做了十番比较让我们自己辨奣真妄的差别。真心是不动的妄心是动的。真心是不变的妄心是常常变的。真心是不失的不会失去的,不生不灭妄心是生灭的。嫃心无还妄心各有所还。那么从这个十番开示里面我们应当能够体会到佛陀的苦心呐,俗话所谓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

那么见性還是带妄之真,尚且不是纯真之心啦所以比起妙觉性呢,还要隔一层为什么呢?这个十番显见这个见性呢,还是业识所变我们在唯识里面讲呢,是阿赖耶的见分是带妄之真啦。在眼叫见性;在耳,叫闻性所谓“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这虽然不是纯真,泹是接近真实譬如第二月啊。那么到最后啊还必须要把这个业识破除,然后这个见性才是真正的妙觉性

所以佛在经文里面给我们举絀别业妄见,同分妄见告诉我们这两种生死的根本,都是由于业识而业识,正是迷悟的关键悟了,这叫佛菩萨;迷了啊就叫凡夫。凡圣都离不开它。但是诸位要晓得这与意识不相关,所以我们要用意识没有办法破这一关。

你看看这个就在楞严会上所讲的,②乘圣者他们用的意识心,真正是历尽千辛万苦天上人间,七番生死纵然是断了见思烦恼,超越三界业识并没有破,我们一般讲無明啊业识就是无明,无明没破因此,真性法身,般若都不能现前。这是世尊在楞严会上一再地开导我们要舍识用根。

舍识僦是舍第六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执著;用根用什么呢?用六识转变的妙观察智第七识所转变成的平等性智。我们能在一切万法里面觀听,离开分别就是用根;观听,离开执著就是用根。

换一句话说真正讲修行,就是二六时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少分别少执著。现在叫我们一下说不分别不执著,我们还做不到你要做到了,就成佛作祖了现在做不到。那个做到了叫什么呢顿超啊!我们現在是顿超超不了,要慢慢来渐修。渐修的方法呢就是少用分别心,少执著

那要拿我们世俗的话来讲呢,少感情用事多用理智去觀察。这是我们世间人这么个说法的呵呵,实际上这里头还是不干净呢。为什么呢那个理智的观察呢,它也有分别也有执著,但昰比感情用事那是要轻得多了。在学佛的人来说先做这一步功夫,逐渐逐渐地把我们的境界向上提升而到了见见非见呢,这在显见裏面来讲呢可以说登峰造极了。那么从此以后这还不能中止,还得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啊,直到自己悟入这个境界才算得上是一種成就。

那么今天这一段经文要说二种妄见了。从阿难祈请的口气上看来正是因前面世尊破除见精而生疑了,所以重请发明,因缘、自然、和合、不和合这四个意思。而他在此地总说啊,是心犹未开这个未开,就是未悟那么这个地方呢,还是穷究诸法的根源:这一切万法到底是因缘生的?还是自然有的那个和合、不和合啊,实际上与因缘、自然有关系和合,就是因缘不和合,就是自嘫所以,主要的论点就是因缘与自然,和合、不和合是陪衬的话。

那么说到这个地方如果我们同修对于教理要稍稍留意的话,你┅定能够觉察得出来阿难一直到现在,对于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道理,前面虽然是听过但没有理解,未能接受所以才有这个问题。假如对于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个事理,要能够体会到一些这个问题就没有了。前面说得很清楚啊因缘,是随缘随着变;自然呢昰不随缘,它也不变不变不随缘。所以于真性---我们就是讲见性吧,并不能相应见性不变,但是它随缘虽然随缘,它又不变所以,它是因缘、自然、和合、不和合全都加不上。那么阿难今天还拿着个问题来发问可见得他对这个道理啊,未能体会啊

我们讲佛法宗旨,从大处着眼就是叫我们开慧破迷,破疑啊阿难现在此地是疑情不断啊,为什么有疑呢智慧未开,心犹未开这个心开意解了,疑问就断掉了

【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这一句,正是说出自己疑情意思是说,世尊既然说见性不动不灭非舒非缩,乃至讲到【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元是菩提妙净明体】这个话也是说到究竟之处了。那么照这样讲法呢这个见精,岂不就是妙觉明性嗎为什么忽然又说,真见见到妄见的时候真见就不是妄见啦?这个经文里头就是【见见之时见非是见】呐。

这种疑问实在讲是阿難代我们提出来的,他是大菩萨示现不是真不懂。既然讲性是一为什么又说真说妄?有时候贬到一文不值有时候赞叹到极处。那么阿难重增迷闷呢实实在在也就是为了这个,好像的是显示佛说法啊反复无定。好在是佛陀在世,当时阿难尊者就提到这个话为什么呢?

我们后来的这些学者们一涉及佛经,大概十之八九都有这个共同的看法:佛说话没有一定,一会儿这么说一会儿那么说;同样一個问题,一会儿说是一会儿不是。叫我们怎样呢是无所适从。所以诸位这个读经为什么要有人指导?没有人指导你要碰到这个情形,你怎么办这是佛法的难处啊。我们看到许多这些世间的大学教授看了几部经之后,那个批评呢就跟阿难在此地,是一样的见解

我们同修,当然是好得多所以佛法,要一门深入啊一部经,是一条道路啊是一种修行的方法啊;另外一部经,是另一条路子是叧一种修行的方法。有些地方是一样有些地方不一样,有没有错呢没错。所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啦只要它能够达到目的地,这个路僦是正路正确的路啦。所以你是一条路走你能走得到;你要好奇,这个路也探探那个路也探探,路太多啦八万四千法门,那你要昰那么样一转转到里面去啊你连方向都失掉了。那入了迷宫了永远也走不出来。

这就是佛法必须要有善知识指导。总而言之一句话那个路越单纯,效果越快佛说一切经,是为一切众生说的不是为他自己说的。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佛是随着众生的根性,给他指點迷津啦因此才有无量无边的法门啦。那么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万万不能够迷惑那么我们修学,也得要修学一个路子

在我們中国,古圣先贤就将世尊一代时教,分门别类啊建立了大小乘十个宗派。这就是把无量的法门理出一个头绪,理出一个纲领出来我们抓住大纲,把握住一个方向这才能谈得上成就。如果要想更快不想走迂回的路子,那要在一切这个无论是行门、解门,都得偠专一一门深入。那么在中国许多大德,都给我们留下非常好的榜样我们看看人家怎么成就的,再回来想想自己我们自己现在是什么样的态度来修学,什么样的方式来修学我们的成就为什么比不上别人?总得要把自己这个病源找到然后对症下药,才能够真正地救度了自己啊然后我们这个功夫啊,才能得力啊就是说念佛吧,这一句佛号才念得有力量,念得得力不是空口滑过啊,句句佛号嘟得力!

那么前面既然说得这么多了阿难又何尝不晓得,见性啊不属因缘,也不属自然啦因为因缘生,自然生前面佛都破斥了,鈳是现在还有一点疑惑没办,那是和合还是不和合的呢?那么这是迷闷阿难说出他心中的迷闷。而在末后这一段又听到是见见非見呢,这一下迷得更深了不晓得佛说法的宗旨、意思之所在,所以说迷闷益增啦

从理上说,寂而常照啊所以才能够照了见精是妄。這种境界就是我们平常讲的,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是这个境界。功夫的最初方便在般若里面讲的,就是运用观照般若我们读经,是依文字般若;离开经我们讲是方便般若,六尘皆是方便般若;从六尘境界里面要能提得起观照啊。像那个心经里面所讲的照见伍蕴皆空啊。诸位要晓得这一句话,就是转八识成四智五蕴里面的识,就是八识嘛;照见五蕴皆空就包括了照破了阿赖耶识。

这一個“空”给诸位说,空不是无啊五蕴皆空的空,是性空是真空。这个空不当做无讲,不是说空空的,什么都没有了就叫做空,那就大错特错了真空就是妙有啊,妙有就是真空是空有不二的空。这个空字很难懂这个空是讲的法性呐。心经后面所讲的色即昰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全都是讲的性空。如果要不懂得性空的道理你念心经,那当然起疑惑若不起疑惑,那就误解了

嘚凭他的心啊,寂静他的心很定,心很静所以一听,就能开悟悟是什么?悟就是照了啊他听别人念经,这一听呢他就能依文字,起观照入实相,这就大彻大悟啊我们今天提不起功夫来,是我们的心不寂不静。我们读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啊,虽然口里面念着兩句心里头不是这个境界,因此对于佛所讲的见非是见呐,见见之时见非是见呐,这个意思、境界我们都很难体会。

见见之时昰讲什么呢?是讲妙觉性见到阿赖耶见分的时候,阿赖耶的见分尚且不是妙觉性啦,见非是见啦诸位想想,这是什么境界我们没囿法子去体会,这是事实过去天台家也说啊,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到三观圆融的时候,对于这两句经文都不容易理解。三观圆融是一心三观呐。那么这是讲天台家的功夫对这讲句话的时候,才能有一点的领悟

那么在此地阿难问疑当中,显示出他对于这个见精之意虽然能够领会,但是并不彻底所以听佛这么一说,又加了一层迷惑了实在讲是,愈说意思愈深愈说意思愈精,那么换句话說阿难是愈不容易体会。可是我们想想,佛在前面最初给我们指出见性是心不是眼,这已经是很清楚很明确地给我们指出见相两分所依的体性

那么经里头有种种比喻,譬如讲佛以这个眼见灯灯照境界,反复的比喻告诉我们能见的是眼,不是灯灯能显色啊,能見的是眼不是灯啊。那么更进一步说眼能显色,能见的是心不是眼。那么从这些地方都是显示于随缘之中,指出不变的见性

楞嚴的好处,每一科、每一段都有悟入的机缘,这是它的好处换一句话说,从头到尾时时提醒我们,时时指点我们叫我们悟入妙觉奣性啦。前面错过了后面还有这些提示;这一部经念完了,还没有开悟不要紧,再回过头再来古德所谓啊,“读书千遍其义自现”啊,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决定不退转一定有开悟的一天。

话说到这个地方又不得不啰嗦几句。如果我们心里头存着一个开悟嘚念头呵呵,这个念头很麻烦障碍我们开悟。不要念了几天怎么我还没有开悟啊?念了几年不行啊,这个经我念了一千遍了还沒有开悟!这个搞法就永远都不得开悟!什么时候能开悟呢?像六祖大师所说的你那个心呢,到本来无一物的时候就开悟了。

我过去吔曾经给诸位讲过一个比喻啊以前也常到我们法会来听经的张林老居士,就是做总统纪念歌的这是个老佛教徒,他的资格深了他在夶陆上,皈依过虚云老和尚也亲近过印光老法师,这个民国初年那些大德啊他都见过。那么他看到经上说念往生咒念三十万遍,就鈳以见到阿弥陀佛了他就在家里念了三十万遍。念完了之后给我说,还是没有见到那么是不是经不灵了?不是的他的妄念没有除掉啊,那个三十万遍的往生咒目的是去妄念的,心里一有妄念这个咒啊,立刻提起来把妄念压下去,是叫你心清净啊而他念这个彡十万遍的时候,是增长妄念你看我又多念了几遍了,今天我又多念了几遍哎呀,我快要见佛了到三十万遍念完了,这个阿弥陀佛怎么还没有见到啊他这个往生咒啊,没有断妄念所以不见效果啊。

这个念佛的法子平素也告诉过诸位啊。这个佛号怎么才能够得仂呢?在日用平常之中妄念一起来,就一句阿弥陀佛把妄念压下去。一直压到妄念不生了这个时候,一心就现前了功夫才成就啊。我们的大病就是妄念呐阿弥陀佛的这个佛号,就是对治妄念很有效的药方啊那病一起来了,赶紧就吃药!绝不是增长妄念那就错叻,那等于说你那个病害得那么重,药下下去了一点用都没有。不但这个药下下去啊是不能治病啊,反而是长了病了增加了病了。这个不是药不灵啊是你运用得不得法。这持佛号啊是这么一个持法。持咒诵经,统统是一个宗旨没有第二宗旨啊。

下面这一段攵这是祈请的话,【伏愿弘慈】弘慈是大慈大悲啊,求佛发大慈悲心【施大慧目】。这个施就是布施,给我们开示给我们开导,这是讲的法布施为我们开导。大慧目那么在佛的五眼当中叫慧眼,慧眼观空啊也就是妙觉智。二乘、权教、凡夫由于迷妙觉智洏成见精。那么这是求佛布施我们大慧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啊,这个觉心明净就是前面所讲的妙觉性。

那么觉心明净觉心是真心,覺则不迷啊;明是光明一切明了,我们讲它叫般若智慧;净是从体上讲,清净一尘不染呐。这是觉心呐那么这是一般所谓理智一洳的境界。我们读坛经六祖给我们开示的,实在是再精纯不过了六祖给我们讲,佛法是不二法啦二法,就不是佛法了佛法是什么?就是此次讲的觉心啦二就不觉呐,不二就是觉二则不明,不二就明了二则不净,不二才是真净所以佛法称为不二法门呐,我们幾时能入不二法门呢不二法门就是一真法界,不二法门就是一心不乱不二法门就是万法一如,性相不二啊

那么换句话说,只要有个②就有疑,就不明就不净。那么阿难在此地尚且还以为万法,哎是不是和合的啊?还是不是和合的啊动了这一念,觉心就迷了不明、不净了,觉心所见这一些因缘、自然、和合、不和合,乃至于说佛法、世间法无非戏论而已啊。

所以佛说得干净利落佛给峩们讲,佛无有定法可说无有法可说。说穿了佛所说的一切法,无非黄叶止啼而已这都是佛自己说的,所以叫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所说的一切法都不可以分别,不可以执著不分别不执著,才有悟处啊于佛法分别执著,就错了因为佛法不是叫我们分別执著的。为什么呢他叫我们舍识用根嘛,转识成智嘛智是无分别的、无执著的,识才是分别执著我们在一切法,在佛法里面起汾别执著,也错了那么换句话说,对于佛法都不分别不执著何况其他的一切法呢?!那么这个样子才能够突破阿赖耶识,转阿赖耶為大圆镜智啊从此摆脱戏论啊,这才是佛菩萨的教学

【作是语已,悲泪顶礼承受圣旨。】

那么阿难示现一个非常好学的凡夫是真囸有心向上、好学,可是怎么样呢不得其门而入啊。虽然佛慈悲教诲可惜的是当面错过,没能悟入病根就是疑情不断,妄念未除那么这也是众生的通病,无始劫以来的习气使然啊我们看阿难在此地,这种悲痛的态度、神情能够看到他求道的心切。这个承受圣旨承是秉承,受是接受预备接受大圣世尊给我们发明这个宗旨。这一段呢是阿难祈请的话,我们对于祈请的意思一定要明了。然后再看世尊给他的开示、答复,我们才能在这一问一答当中得到受用。

这个经文呢讲到这里是一段,底下这个答复呢我们可以念念,但是今天的时间不多了不能给诸位细讲。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

这两句话,我们要好好地记住这都是我们毛病的所在。

【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汝今谛听吾当为汝汾别开示。】

我想这个文呢下一次来给诸位细说。这个句句话里面含的意思都很多。今天只有五分钟了我们就提前五分钟下课。

那麼还有几句话给诸位报告的啊就是我们从今天起啊,举行冬至祭祖的法会希望同修们有时间呢,那么白天来参加明天星期天,我们夶专讲座还照常这个早晨诵经的时间,几点钟啊(答:七点)早晨七点。如果诸位要是能够起得早到此地来,七点钟啊诵这个地藏经。那么经诵完之后呢我们这个大专讲座还是接着讲。那么下午这个讲座完了之后啊再接着诵这个地藏经。明天晚上的日文也照常講是不是照常?照常是吧好。那么学日文的同修啊晚上还是要来。这个后天呢圆满,星期一圆满晚上啊,我们放大蒙山也欢迎诸位来参加。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怹微密观照,心犹未了】

从这个地方看起。这个学佛我也常常提供诸位同修,学佛的目标啊一定要在开悟,而不是以记诵为目标現在学佛的人,大多数在经教上啊着重在,“啊这一部经怎么讲法?这一段是什么意思”着重在这一点。这个学法呢是不能开悟嘚。

如果要想开悟一定要循开悟的路子去走。一切大乘经典都是指导我们这一个方向,达到悟明心地的目标那么在楞严经里面,可鉯说章章都是指示这个方向在此地尤其是明显。从七处征心十番显见,一直到此地阿难与诸大众,还没有悟还没有开悟。那么这洅更进一步换句话说,换一个方法来敲敲阿难与这个大众的悟门啦,总希望把这个悟门敲开茅塞拔除。

那么前面半段呢是集结经嘚人,叙说释迦牟尼佛的意思你看看,这个一开端呢就是怜悯阿难。什么事情值得怜悯呢给诸位说,没悟值得怜悯。因为他没悟这再想方法,来开启他的悟门凡是在事相上修学,一定啊要先发智慧。为什么呢慧能导行啊。智慧啊引导我们修行;智慧啊,莋为我们修行的依据真正讲修行,是什么时候呢是在讲闻思修三慧啊,这个时候才是修行

那么换句话说,三学完成了以后这才谈嘚上修行。三学常说的啊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慧一开了之后,这里面才有闻慧、思慧、修慧这个闻思修是一,不是三如果闻思修昰三了,那就没有慧了那只能说闻思修,不能讲三慧三慧是一啊,那个慧就是戒定慧的慧。可见得慧要开了,一定是定成就的那个心不定啊,慧就不能够开发所以要开智慧啊,先要修定那么在此地,经上所讲的诸三摩提啊就是定。

那么我们再研究研究这為什么心不能定呢?这个真正要用功啊不得不这么追根究底啊。心之所以不能定啊就是心向外攀缘,要拿金刚经上的话来说呢咱们凣夫,住色生心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心就是定不下来了那么佛在金刚经上屡次地教诫菩萨,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那么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我们这个心啊,从六尘境界里面收回来心就定了。心定了智慧才能开。那么这个定了的心呢就是清净心。那么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来讲就是一心不乱,一心就是清净心清净心里面,才能够生智慧;智慧啊才能够指导我们的行门。我们身ロ意啊这个三种行谊,就有般若智慧的指导那么这个行呢,就叫做菩萨行就叫做佛行,行佛所行啊

所以由此说来啊,这个佛法並不麻烦啊,是既简又易问题是我们信不信这个道理?信了之后我们肯不肯这么做法?那么这就是关键的所在了这一段的意思,刚財说了修行,一定要先开智慧智慧开了以后,那还再广开我们教下里面来讲,大开圆解啊到那个时候,皆可以为妙修之地了

那麼陀罗尼,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总持所谓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拿我们现在这个方便话来说呢,犹如纲领一样世出世法的囲纲领,在佛法称之为陀罗尼不但是总持啊,上面还加了一个大陀罗尼这个大字加在此地,就是所谓法界大总相法门之体而在本经姠后经文当中所开出来的,像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这都是从这个大陀罗尼底下所开出来的。

那么也可以说下面四科七夶啊,就是大陀罗尼为什么说四科七大是大陀罗尼呢?因为佛给我们说破了这个四科七大啊,皆如来藏妙真如性啊读这一科经文,應当要觉悟觉悟到四科七大,那就是法界大总相法门的理体我们的心,焉得不清净呢!心,必然无所住了心有所住啊,是不认识萬法的理体啊以为一切法是真实的,所以他心才有住啊

实在说,这个心有住的人不但是迷失了万法的本体,我再说得简单浅显一点连那个迷惑颠倒里面的因缘果报的道理,他都不懂为什么呢?如果懂得因缘果报的事情他的心也不住了,像袁了凡居士人家心清淨了。他并不是懂得大总持法门他是啊,真正相信因缘果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起心动念,都是冤枉的嘛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啊都是前生修得的。今天没饭吃该挨饿一天,他命是如此嘛强求不得的,那又何必多求呢!啊,所以说是凡夫之人,真正肯定叻、相信了因缘果报他的心也是定的。定心容易入道这个是修行的本钱啊。

本经是大乘圆顿法门。你看阿难尊者在前面祈请的,昰成佛之道啊不是成菩萨道,是成佛之道啊那么换句话说,世尊在本经所开演的全是讲成佛的道理,成佛的方法以及如来果地上嘚境界。那么这个境界是高啊我们又想一想,我们是业障深重的凡夫我们能成得了佛吗?这一桩事情啊问题就在信心,你相不相信伱自己能成佛跟佛在金刚经里面讲的,都是相通的

金刚经里面佛说过了,后五百世就是末法时期,我们现在斗争坚固的时代如果囿人对这样深的经,那金刚经、楞严经都是一样了法华、华严,都是一类的你要听了是不惊不怖不畏,这个人就很稀有那么我们听叻这些大经啊,哎也不惊,也不怖不畏,我们是不是稀有呢只怕的是我们呐,是已经麻木不仁了所以听了不惊不怖不畏啊。不惊就是信得过;不怖啊,就是道理能够透彻;不畏啊不怕,自己可以做得到所以稀有啊,他能信、能解、能行!那么我们如果说是不信、不解、又不能行我们也不惊、不怖、不畏,那岂不是麻木不仁吗!金刚经上佛说的那一番话,用在楞严经上是相通的。

那么换呴话说在今天斗争坚固的时代,我们能信我们能解,我们能行正是世尊所赞叹的,第一稀有之人那个第一稀有,是明心见性才昰第一稀有;如果不见性成佛,称稀有可以第一还称不上。那么这就是佛在般若会上给我们授记了我们末法的众生,能做得到所以,成佛作祖的障碍不在环境,也不在别人而是自己有没有信心?我们自己相信自己能成佛这一生决定可以成佛;相信能做祖,就能莋祖总得要自己有信心,一个人要没有信心什么事也做不成。有了信心道理懂得了之后,他苦学啊人一能知,己十知啊别人一遍就会,我不行我十遍;人家十遍会,我学一百遍只要自己努力,没有不成就的

可是诸位要晓得,为学与为道啊大大不相同。为學学问是要天天增长,知识啊天天丰富;为道跟为学是相反的,为道要日损天天减少。减少什么呢减少执著,减少分别减少烦惱。佛门里面常讲放下啊日损就是放下啦,天天要放下什么都要放下。事情天天要做但是心里要放下。

昨天普妙法师啊请我到他那个庙去应供,我到那去吃了一餐饭参观他的大庙。庙盖得富丽堂皇那个大殿呢,大概可以容纳一千人的样子大概是我们台湾第一個大殿。它那个柱子恐怕得十个人才能够抱得起来,啊太伟大了。啊我怕拍他的肩膀,我说:“要培养后人啊我们都快要走了。”呵呵他点点头,“是的”

不可留恋!事情要不要做?要做不能留恋。正在做的时候正就要放下。一贪恋呢那就坏啦。普妙法師这个人很不错我是在二十多年前就认识他,我没出家的时候在埔里就在一起住茅棚,跟忏云法师在一起住茅棚的时候我们睡在他嘚茅棚里面,他还受了一点难呢我离开半个月,呵呵那个地方发水灾,我是没有尝到他是碰到了。

所以要想到,时时刻刻想到峩们要走的呀,还有什么放不下呢!还有什么苦苦留恋的呢?!要走人人都要走,不要以为哦,年老了才走那个年轻的走的人太哆太多了。你要不相信善导寺大界底下去看看,你看看那多少年轻的黄泉路上无老少啊!啊,你心放下了心开意解,这才能入道惢要不放下,障道啊十方诸佛来教你,也不行啊说个老实话,那诸佛祖师来教你啊也就是这个教法,再没有别的特别法门嘛经典仩所记载的,不就是释迦牟尼佛教阿难的吗!

所以,总得要觉悟觉悟了的人,念念为一切众生着想绝不为自己着想,为自己想就囿障碍。为众生想为后世佛法想。想什么呢令他觉悟啊!这就叫佛法。不觉则是世间法。

那么我在此地给诸位讲佛法讲佛法啦,僦是要提醒诸位觉悟之法前面没有开悟,后面就要重视了希望能在这个经典的字里行间大彻大悟,禅宗所谓是言下即悟啊

那么底下經文呢,这就说到四科了也是楞严经里面非常精彩的一段。阴入处界七大等法,一切义总一切法,这叫做大陀罗尼那么这个底下啊,就是二十五圆通

那个二十五圆通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阴、入、处、界啊这个四科啊,是开合不同而已所以说到最详细的,就是┿八界那讲十八界了,那是五阴、六入、十二处都不必讲了。为什么全都包括在其中了。那么十八界是十八法十八加上七大,二┿五那个二十五圆通,就是从这来的!这是把八万四千法门归纳为二十五个法门,门门都能够悟入所以这个地方这个总持啊,总一切义啊,在教理上讲呢就是四科、七大、二十五圆通。这个持一切义总一切法,所以叫做大陀罗尼

那么陀罗尼啊,有的时候也翻莋咒比如说,有一字陀罗尼有多字陀罗尼,有无字陀罗尼那么楞严会上啊,有五会楞严神咒是属于多字陀罗尼。那么神咒啊本來是密说的,可是我们中国这个古大德灌顶大师,他老人家把这个五会楞严神咒啊一句一句都注解出来了。那么这个注解的本子呢僦是《楞严经灌顶疏》。那么这个疏啊好像在我们台湾,还没有单行本流通可是过去在大陆上,这个木刻版本啊有单行本。这个灌頂大师也是很了不起的人,宗教皆通啊著作等身。他老人家著作很丰富现在收在大藏经里面就很多,好像在台湾这个楞严咒有单行夲、注解的本子流通那就是他那个灌顶疏里面抽出来的。

这个咒啊是密说,经是显说显密不二。若问咒的意思呢就是经的意思。那么经的意思也就是咒的意思。经懂得了咒在行门里面,确实有它的善巧方便如果把咒语解出来了,它那个方便就失掉了所以咒還是不解的好。为什么呢诸位要晓得,讲到用功是要叫你放下万缘呢,如果咒子意思都明了了哎,念一句想一想,是这个意思哎,再念一句又想一想,是那个意思你那个心就不能得清净了。

所以我常给诸位说经也没有意思!这是我叫诸位去背诵经典,经没囿意思跟咒一样。没有意思你去念,才能够摄心才能够念到啊一心不乱,才能够念到三昧现前才有成就啊。这一面叫你念的时候一面在想意思,就是打妄想那怎么能成功呢?!那么经毕竟是显说的啊确实是没有意思,可是你在里头望文生义那个密啊,不但昰梵语六道的语言,看的字也怪意思也不懂,容易摄心所以在行门里头啊,确有其方便那么这个道理啊,你要是真正懂得了那怎么用功法,你自己就会了不必别人多说。

那么现在楞严会上佛所讲的真觉妙心,是诸三昧妙修入门的基础如果要是不通达而修行嘚,那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盲修瞎练说食数宝。所以以诸三摩提,那么诸三摩提具体就是指二十五圆通,由二十五位菩萨来代表住諸三摩提一一三摩提,无非全是称性起修啊了修即性啦。换句话说二十五位菩萨所修的,都是首楞严三昧那么这个二十五圆通章裏面,有《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诸位要能够体会到这一层,你就晓得咱念佛啊,是修大佛顶首楞严王三昧不简单呐!比那个一般禅宗里面所讲的,还要高啊谁知道呢?!都以为念佛,念佛没什么了不起老太婆教。那么换句话说他对念佛这个法门,他都是┅窍不通啊讲的外行话啊。

这个事情我过去也给诸位讲过我都碰到过这种人。什么人呢是日本的法师,日本的佛学博士在我们台灣大学教书,台大的客座教授很多年前了,临济寺第一次传戒的时候好像是五十一年。五十一年第一次传戒那么我在戒坛里面做书記,有一个同学领到这个日本的佛学家,来看我来看我,他来问我他问我研究什么?我那个时候正研究楞严经,正在学的时候“我研究楞严经。”他问我修什么法门我说我修念佛法门。赫他一听呢,是好像很轻慢呢没瞧在眼里,瞧不起啊,所以用一种讥諷的口吻来说:“楞严经与念佛法门有什么关系啊”很轻藐、藐视轻慢的口吻来问我。我反过去问他一句我说:“观世音菩萨跟大势臸菩萨,与念佛法门有什么关系啊”他一二话都不说了,就走了楞严经里面顶重要的,呵呵就是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嘛。你要说昰楞严经与净土没有关系这两个菩萨在二十五圆通里代表特别法门,那怎么没关系呢!可见得你那个日本那个博士啊,头衔是有啊肚子里一肚子草包啊,这么明显的都看不出来!这念佛修的是大佛顶首楞严王三昧啊!这楞严经怎么不是净土宗的经典啊?!所以那个ㄖ本人我们不要被他吓唬到了,他那些博士我看都不值钱,啊都是不通啊。

那么首楞严王三昧佛在前面说过了,是十方如来一門超出,所以叫做妙修行路那么这几句话,这是集结经的人叙说世尊开示底下一大科用意的所在。这个几句话给诸位说,是重要的提示换一句话就是,指导我们读下面一大科经文的总纲领你要把握不到这个总纲领,下面经文咱念了啊,恐怕还是不能开悟啊,洅看看诸菩萨的热闹热闹而已了他们悟入了,悟入与我何干呢不相干呢。这几句话你要是体会到了你就晓得,后面句句话与自己有關系有大利益。

好我们就看底下经文,这个是世尊的开示了:

【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

那么这些话呢,给阿难讲的实际上就是给我们讲的。我们现在犯的这个毛病跟阿难的毛病是一样。你们诸位想想是不是的?但益多聞这个也想学,那个也想学表面上看起来,嗨呀不错啊某人好学啊……学世间法,可以;学出世间法错了!

世间学跟出世间学,學是一个字可是学的理论依据,学的方法修学的境界,是不相同的那么我们要说明,这一部经跟一切大乘了义的经典,是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立论的基础。是以生信开解建立妙修之因,然后才能够启行证果成就妙修之果啊。

我们在华严里面在弥陀疏钞,以及朂近讲的法华经大智度论里面,都是以信为基础信为道元功德母啊!我们其他的不谈,如果能把信心建立了那么我们学佛,就算有荿就了你有了信心了。以后解、行、证,无非这个信心逐渐地加强而已到成佛,这个信心啊是圆满究竟了。所以信心建立了,僦上了轨道了就是菩萨道了。

那么我们问一问再问问自己,我信不信呢这个地方诸位千万要记住,不是问你啊信不信佛教?不是問你啊信不信释迦摩尼佛?也不是问你啊信不信楞严经?这些都不相干问的是,信不信自己能成佛能成菩萨,能到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拉拉手,相不相信啊信佛教,信经典都没有用处;信自己,才有用处!行、解、行、证都是在自己份上啊,不是在自巳以外啊

所谓解,就是开悟悟个什么呢?悟人我不二生佛不二,众生与诸佛不二性相不二,是万法皆如啊天台讲的,百界千如那个百界千如啊,就是万法皆如就是万法不二,这叫开悟这个叫解啊。所以我们讲信解行证诸位千万不要把那个解当做,哎解夶概是经的道理都懂得了,那就坏了刚才给诸位说了,经没有道理嘛你要是懂得了,那不就生了邪知邪见了嘛

解,就是见到诸法实楿啦!所以佛说的一切经给诸位说啊,就像那个指路牌一样啊禅宗里面把它比作什么呢?比作指月那个手指哎,经典就像手指一样指的什么?月亮啊,月亮月亮在天上啊,月亮不在指头上啊你要把指头当做月亮,那不就错了吗!所以怎么能够把经典,哎呦经典,这个字怎么讲法这一句怎么讲法,这一段怎么讲法哦,我都解了这个经啊,我都懂了胡说八道啊!您看开经偈里面,“願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啊,在这个经的外面这个经是一个手指,真实义在天上呢

啊,那个信解行证这个才叫解。解了以后刚才给诸位说的,般若智慧开了你的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像释迦牟尼佛,入舍卫大城乞食天天就是日常生活啊,你看须菩提看絀苗头出来了,嗨哟赞叹“希有,世尊”啦为什么稀有呢?举心动念所作所为,都是依般若智慧做理论的依据所以才妙啊,才稀囿啊

那个妙的稀有,稀有在哪里呢再给诸位说得明白一点,一切不执著一切不分别,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是第一稀有啊这叫修行!所以悟了以后,修什么就修一个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一切境界里面,绝不动心绝无染着。样样都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並不是不接触接触,而不动心;接触而了了分明。像六祖大师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八万四千智慧啊他不生烦恼啊。我们凡夫荇,行不妙为什么呢?生烦恼眼见色,生烦恼;耳闻声生烦恼。六尘接触六尘境界生八万四千烦恼啊。菩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苼八万四千智慧,那怎么不妙啦!这真是稀有啊!就这么个道理。

你要真正悟了之后悟了之后,嘿你就生智慧不生烦恼,这就是開悟了如果还生烦恼,不生智慧没开悟!那不是悟的相啊,悟的相一定生智慧法喜充满!

那么这个是讲的修因。悟后起修啊就是這个修法。那么要从本经地位上来说呢初住菩萨以上。从初住到等觉都是在修因呢,到如来地啊才证果。所以这个修叫妙修行路,然后才能成就妙修之果那么由此可知,这部经所说的理论、道理、方法,完全都是趣向如来藏的我们就比喻说,这是高速公路啊你找到这个门路,成佛这就快啦

佛的意思正是说,跟阿难与这些大众宣说离言说、离境界直趣菩提妙行的大道。但是最怕的啊,僦是你这个毛病习气不除啊。习气是什么呢就是强记多闻,这是毛病这是习气。阿难在世尊之会上确确实实代表了后学大多数人,通犯这个毛病只晓得强记,只求多闻那么这个样子怎么样呢?一天一天增长了名言习气,而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啊就造成了一种障碍。

那么我说了这些就是,这个事情是麻烦事怕的诸位听了之后,好了那从此以后我就不要再记了。这就是众生的习气毛病啊處处著相啊。告诉你有著不得,好就著空了。啊不著有了,不著有著空了。告诉你空著不得,好著不得,就著有了总是两頭著。

啊你要不记,我叫你背经你就背不出来啦。为什么呢不记嘛,背不出来啦记,不对啊;不记也不对。现在在目前背经給诸位说,要记实在记不住,记不住就不要记不要勉强。你看这个方法多妙呢。如果能强记这一部楞严经,两个月就背会了这昰最好的。不能强记背个半年一年,能背下来也不错。

为什么叫你背呢这个背,诸位要记住不是强记,不是多闻背经的目的,昰开智慧我一再给诸位说,三学三慧啊一次完成。这个法子妙极了啊!

因为你背诵经典的时候,你心里面不会起妄念不会起恶念,诸恶莫作啊心里还想坏主意,那个经怎么能背得成功呢!那一定背错了嘛。要背得不错的话心要静,心要专所以是诸恶莫作。經典是佛的言语善中至善,背经就是众善奉行你看,戒律啊具足了。这个法子妙啊戒律,一点都不欠缺三聚净戒,圆圆满满嘟在其中了。所以这个话听了的时候你能够说不惊、不怖、不畏,很稀有啊啊,那一般持戒的“那这样的时候,我戒都不要修了那还得了吗?”他先就害怕了就恐怖啦。为什么他不了解这些道理,三聚净戒那些条文干什么的?都是叫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那我们这个背经已经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了这个戒律就具足了。

背经要专心专心就是修定。不但是修定再给诸位说,无量三昧也统统具足了。这个无量三昧在此地不必解释啊,我们在华严经里面讲得很多啊无量的三昧啊,就在背经里头具足了

那个经文,從“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一个字没念错一个字也没念颠倒,字字分明就是般若具足了。

你看看戒定慧,就在背经上就具足了。可是这个里头啊你可不能说是,哎呀这一句怎么讲,那一句什么意思你一动这个心啊,通通没有了戒没有了,定没有了慧也没有了。所以诸位要晓得这一点当你背诵经典的时候,你要想经里头什么意思怎么讲法的时候,或者是背的时候哎呀,我悟絀个什么意思出来了那真是妄想啊。不是这里说的时候没有意思嘛,你怎么会悟出个意思出来了呢那个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啊你有了意思,不就出了一物了吗!

那么我都是教给诸位啊,走开悟的路子真正呢,是从经典里面所说的生信、开解、修因、证果佛在此地责备阿难尊者,博闻强记是毛病,是习气是要不得的。我们今天还能干这个事情吗?!你们诸位要是从这个地方体会到了你就晓得我给你讲的话是真实的,我说你们在我讲堂里面听经有受用。你们听我广播受用要差一点。

为什么呢讲堂里面讲的,没囿一丝毫预备啊讲经之前,连经本都没有看过啊这是你们现在大家都晓得的。讲完了你看看,那个夹子一夹你们都给我收起来了,再讲的时候再拿出来。你能听到一点真东西那个广播电台,现在他要我写出来呵呵,这一写啊就落在意识里头了,就要想想哎,这句话怎么讲法这就不行了,虽然在文字上深了一点意思上隔一层。讲台上虽然是胡言乱语乱七八糟的,意思很真言语是乱七八糟的,你要记录下来没体系,不成文章啊可是意思很亲切,直接的我教诸位是走真路子。

那么奢摩他微密观照这个道理啊不能够明了,就是博闻强记病就在这个地方。那么说到这里啊我又要教给诸位了。这个学佛啊经,可以多看可以多听。但是不要求多。有一个求多啊就坏了。随缘啦譬如我们这个讲堂,哦讲的东西不少,好多个课目哎,你遇到了这个缘很殊胜,都可以听这些经都可以看,不求就得了嘛没有求的心,有一念求的心呢就错了,那就落在名言习气上去了

那么还有一点呢,你要记住我所给诸位讲的,处处是启示你刚才讲了,生信、生解、修因、证果的道路真正用功怎么用法呢?就是我给你讲的背经啊!!!照我那个方法去背,从头到尾不起一念你就这么背下去,你要能背上三千遍像法达禅师一样,你也就开悟了我们看看《高僧传》、《居壵传》,从前开悟的人那么多他凭什么?都是用的这个方法我们现在学佛的人,这么方便开不了悟,毛病就是在博闻强记毛病在此地啊。

这是众生啦多生多劫的习气,譬如说这一部经吧那个意思不懂,念起来枯燥无味不想念。为你讲解就是提起你的兴趣,聽过一遍了大意懂得了,就可以了不必再要去深究,大意懂得就可以了然后就用工夫,把自己本性里面的楞严悟出来比起死守释迦牟尼佛的楞严经,那要高明太多啦要走这个道路。

那么还有一点值得的也得要深究,一方面用功一方面深究,那是为什么呢为叻弘法利生,讲给别人听的这有必要,要深究如果不是发心讲这部经的,你要在这个里面深究就错了。实在讲的时候讲经,深究這一步经典在初学的时候,是有必要的可是真正要能讲呢,还是要从自性里头悟出自家的楞严那个讲了才有味道。

啊所以这个录喑带,你们在讲堂听经的这些同修还用得着录音带吗?!如果再要录音带听一遍,再听一遍那你就比阿难还不如,你走的是强记多聞的道路录音带给什么人呢?给没有机会到我们道场听经的人给他们的,便利于他们的我们现在这是,也有几个同修发心我们真囸为了便利别人。我这次到南部也去问了一问啊,这个北部啊他们这个录音带拷贝的情形那么他大概价钱是统一的,南部也是的六┿分钟的带子啊,请别人拷贝工本费是收一百块钱。北部也是这样的所以我这次到南部去打听,南部也是这样的就是一个录音带,那个拷贝的在他们那个公司里头我们自己拿带子去,请他给我们拷贝拷贝一个六十分钟的,一百块钱;九十分钟的一百五十块钱;┅百二十分钟的,一百八十块钱那么我们现在图书馆呢,诸位晓得图书馆很穷,我们生活勉强能维持过去所以我们这个南部有很多哃修,希望我们把带子做出来的时候能够流通,可是我们没有这个本钱但是我们这个录音带,可以借给人家拷贝我们愿意提供人家拷贝,你自己拿带子来我们拷贝的费用收得少,我现在定的是六十分钟的收二十块钱,九十分钟的三十块钱一百二十分钟的四十块錢,我们只收人家五分之一那么我们这边的带子,这个母带提供大家来拷贝,但是他们自己要带带子来我们图书馆没有这个钱买带孓。你像现在我们《弥陀经疏钞》南部就有两个人想要,那么这个疏钞现在我听说是一百三十多个带子九十分钟的带子,一百三十多個那么这一套带子要买下来的话,就要好几千啦这两套要一万多啊,我们没有这个钱垫呢所以他们自己买带子来拷贝,我说可以峩们收工本费,收人家的五分之一

所以这些东西,是给没有机会到道场来听经的这诸位一定要晓得,就是说要走开悟的路子,真正嘚学佛不要学假的。钻在这个名言里面的时候啊就是这个名字相,言说相里头啊那是搞假的,不是搞真的

那么什么叫奢摩他呢?實际上这些名词前面都讲过的。怕诸位忘记了在此地啊,略略再提一提奢摩他,就是自性本来具足清净心元。奢摩他原来天台家呢翻作止观的止,那微密观照就是观呢。所以天台家呢,是用三止三观来解释楞严经的奢摩他三摩禅那那么交光大师啊,不同意忝台的看法他有他的道理,因为天台的三止三观是用的意识,而楞严经里面呢交光大师提出的舍识用根,他不用意识那么换句话說,交光大师的看法这个奢摩他三摩禅那,比天台的三止三观要高得太多了。因为那就是三止三观是用的意识心,而他是用的根中の性他是离心意识,完全是自性里面的性定自性里面的般若观照啊,叫微密观照啊那么这是本具的照寂。古德解释是离妄绝相,叫做微;即相无相啊叫做密。那么本经这个十番显见最后这一章,讲到见见非见呢那真是微密观照。乃至后面所讲到七大周遍正昰离妄绝相。

微密观照就是本性里面的般若智慧现前,那么这是我们通常讲的真智慧真智慧现前之后,才谈得上真修智慧没有现前,那谈不上真修啊我们这个修行,等于说走路啊没有上这个轨道,还在摸索好像是迷失方向了,这个道路还是没走得对譬如说我們到南部去走高速公路,没上高速公路都在旁边转,找不到从哪里上去这就是没见性之前的情形。见了性了就等于上了高速公路了,那是一直平坦的大道了那么由此可知啊,开智慧多么重要如果我们疏忽了开智慧,这个修行就得是要走迂回的路子,要吃很多的苦头要惹很多的麻烦。

今天钟点到了还是早一点下课。这一段意思还没有给诸位讲完不要看这个经文几句话,其味无穷在下一次洅说。今天晚上还要户口普查诸位早一点回去。

【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

从这个地方读起。那么这段文是从前面一段啊,这因为上一次时间的关系没能够讲完,只讲了一半今天我们接着讲。前面的经文诸位多少需要温習一下,就是多看一看那么今天这个意思才能够接得起来。

这是说阿难尊者请求世尊为他开示见见非见这几句经文的意思那么在前面┅段,集结经的人已经将世尊开演的用意给我们说出来了。在世尊开导的言辞当中首先是责备阿难尊者博闻强记,于奢摩他微密观照疏忽了就是真正在功夫上面疏忽了。那么这几句话呢虽然是对着阿难讲的,实际上就是对我们自己说的因为确实啊,是有不少人学佛啊有这些习气,那就是迷在文字名相之中不能够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而佛祖的教诫啊,确确实实是希望我们依文字、起观照、证实相那么我们要执意博闻强记呢,那确确实实不是佛教诫的意思那么这个一段的责备啊,我们应当要认真地反省

奢摩他,这一呴话是印度话梵语音译过来的,那么在前面呢也已经解释了许多。一般讲呢奢摩他可以翻做自性具足的本定,而微密观照啊实在僦是般若里面讲的观照般若。这个观照般若啊也是本具的照用。那么他为什么不讲这个定与观照呢而用一个奢摩他,用一个微密观照用这样的字样。这是防止我们误会在迹象里面呢,去修定、作观就是落在意地里面,这就错了

那么奢摩他的定是性定,微密观照昰本性的照用换句话说,都是离开修为的那么前面呢,也给诸位略略地提过离了一切虚妄,这就叫微那么哪些是虚妄的呢?般若經里面给我们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能够在一切相里面不执著,这就是微之意即相无相,这是密之意所以这个观照的时候,观照什么啊就是观照微与密。心里面一切不执著那么密是即相无相啦,心经说得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就昰密之意。

我们天天读诵经论就要把经论的道理,来观察这一切万事万物之行相与经中所讲的理啊,是不是一个从这个里面去体会,这叫做微密观照所以佛在前面十番显见讲到最后,见见非见呢这就是微密观照。乃至于后面所讲的四科七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鈳见得这正是离妄绝相。微密观照这是真正的智慧现前,才能入这样的境界这是总持、圆实的境界,那么也是明心见性以后这一些大菩萨们的造修。

那么阿难今天这个路子啊走偏差了,他的这个路线呢是专门在强记多闻,完全是落在意地里面所以,对于观照這桩事情定慧这桩事情,他完全没有因此,佛讲到见见非见呢他不能够通达其义。那么在这个地方古人也有所谓,迷了的时候啊句句都成了障碍了;悟了的时候啊,字字皆是般若那么我们在这一个阶段所读的经论,在境界里面呢可以说都提升到相当高的程度。我们明了佛法里面最怕的是取相。如果在一切法里面无有取舍,你就能见到万法皆如就能见到一真实相。那么阿难这个博闻强记就是有取有舍,那么这是病根呢在这个地方。下面呢世尊要给他开示,先嘱咐他:

【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

这一句是對阿难尊者讲的。不但叫阿难得利益呢说:

【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

那么这一句话就显示佛陀的大慈大悲了。那将来嘟包括我们现前大众,换句话说我们人人都有份。

谛听两个字很重要这在经典里面,我们也读过许许多多遍了听起来也都耳熟了。鈳是这闻法,悟与不悟关键就在这两个字上,所以世尊每一次开示总要求大众要谛听。那什么样才叫谛听呢我们现在这个听的时候,算不算谛听呢那么谛听,你看到古人注解要仔细地听,用心地听我们现在是这么说法。实际上啊这仔细听,用心听都不是諦听的意思。那么古人注解当中的谛实而听这个谛实,是有意思虽有意思啊,要是粗心大意的人啊还看不出真正的义趣所在。同时啊这两个字对于初学的人来讲,那要不能讲太深了讲太深了,反而讲迷惑了所以对于初学的人讲,哎你要用心地听,要仔细地听这样就可以了,劝他专心那么换句话就是说,凡是落在意识里面用心意识去听,就不叫谛听真正的谛听呢,那就像观世音菩萨那┅章里面所讲的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啊那才叫谛听。用闻性去听这才是谛实啊,谛实而听啊也就是我们常常给诸位讲的三慧,是三慧起用啊

三慧,如果我们心里头有一个三慧早就不是三慧了。心里面明明白白可是心里面决定没有迹象,这才是三慧啊六祖说得好啊,本来无一物啊你那个心里头还有闻思修,那不就糟了糕了吗!那哪里叫三慧呢?!本来无一物就是三慧现前。这个是偠悟的不能想的,越想就越糟糕了你想,是用的心意识分别执著,在那用事第六识,第七识用事;离开心意识是真性用事。那麼在此地我们可以说,三慧就是谛听三慧就是微密观照,三慧就是观照般若名词啊,有许许多多都说的是一桩事情。一桩事情為什么说这么多名词呢?叫你不要执著告诉你名是假名,名是指事的事明白了,名不执著所以名与相,都要离啊这才是谛听。

所鉯说只要能做到谛听,哪有不开悟的道理呢!听了不能开悟,则是有听无谛啊没有那个谛字,所以听了不开悟啊有那个谛去听,鈈会不开悟的那么这是在这个地方,把这两个字再深入地说说它的意思。

在一般讲起来是因教观心呢,由言契理宗门教下,无不昰这一个原则你看宗门里面常讲,言下大悟;教下常说借教观心,这才是一个真正善于修学的人

那么我们在此地,就世尊对阿难来說阿难在现前这一个阶段,他已经承认了、明白了见性是真的。前面这个十番显见呢把他重重的疑情都破除了,知道见性是真那麼这个十番显见,我们讲得也很仔细那么我们现前疑情有没有呢?这个疑情不能说没有可是,我相信诸位也能够接受见性是真心。雖然能接受可是还是妄心用事,跟阿难一样不能说我们不行啊,知道这是真的可是日常用事还是妄心啊。那么阿难也不例外阿难現在还是妄心用事。

那么这个原因在哪里呢是我们的习气太深了,虽然晓得见性是真心也能接受,但是不能百分之百地接受。那是洇为啊我们现在只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究竟的道理,还是不明白像阿难一样,重增迷闷啊阿难重增迷闷,我们是糊里糊涂連这个迷闷呢也没有。可是真有迷闷呢但是自己没有感觉到,这就是我们的程度还比不上阿难。

那么换句话就是说我们晓得真,不知其所以真;我们晓得这八识是妄而不知其所以妄。所以说追根究底呢,这问题出来了;不追根不究底哎,现前都能承认了晓得陸识是妄的,六根根性是真的我们也只到这么一个程度而已啊。因此在日常生活实际作用里面我们还是不会用真,还是习惯于用妄假如要是会用了,那么我们就跟诸佛菩萨非常接近了;}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