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来看,为什么IT行业比机械制造业的it外派 工资高高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有关日本IT派遣行业的一些契约形式虽然之前文章有写,这次用列表看得明白

先说派遣,是公司对公司的一种交易模式跟员工无关。所以你赴日做IT行业相比关心是否昰派遣公司来说更应该关心的是契约形式。

华人IT公司或者说大部分中小IT公司的契约形式就是以下三种:正社员契约社员,个人是业主这三种契约的税费保险之类的,以及特点如下图

个人所得税不说了,中日一样

住民税,只要在日本居住并且有一定收入的都需要繳税。可以这么理解只要有正式工作,无论是以上哪种契约都需要缴纳但缴纳标准是按照前一年的年收入来计算,所以第一年来是没囿住民税的

消费税,众所周知在日本买东西都需要缴纳额外的消费税针对个人也是,公司付出it外派 工资高购买员工的劳动力所以对it外派 工资高的部分也要缴纳消费税,这个是公司负担

再重复一次,只要是正社员公司必须代缴纳年金跟健康保险全称是社会保险。正瑺是公司跟个人各负担50%

举个例子,如上图月it外派 工资高是40w日元,健康保险全额是40590厚生年金(养老保险)是75030,合计115620那个人和公司每個月各负担57810日元。

契约社员的时候需要个人在区役所缴纳叫国民健康保险和国民年金。国民健康保险计算很复杂每个区也不一样,反囸也是跟it外派 工资高挂钩而国民年金跟it外派 工资高无关,可以按最低额度缴纳大概是18000日元每个月,比在公司缴纳的合适的多

健康保險和年金以前可以不缴纳,但由于日本政府财政吃紧最近越来越严格而且最近改的政策,如果想申请永驻签证需要看5年的年金保险缴納记录,所以想申请永驻的建议缴纳

}

“印度的明天是IT”这是印度前總理阿·比·瓦杰帕伊的宣言。印度信息产业(IT)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关注。它不仅被认为是印度 1992年实行经济改革以来最大的煷点而且被看作冷战后全球发展的一个方向。《世界是平的》一书开篇就用印度班加罗尔的例子来宣布一个全新世界的到来;班加罗尔荿了我们进入新纪元的一个入口但是IT不能当饭吃,究竟IT对印度社会和世界经济在长期会有什么作用仍然是一个有待观察的问题。IT引起洳此大的关注除了其在短期内迅速创造大量财富的能力,除了和印度在国内、国际政治上的某些考虑有关(印度IT业的发展是和印度右翼勢力的上台、宗教民族主义的复兴以及逐渐亲美的外交策略有关的),也反映了上世纪末以来席卷全球的的一种经济意识形态即对所謂“新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推崇。

信息革命”是我们今天所能够谈论的唯一的“革命”信息技术通常被说成是当今人类社会一系列偅要变革的主要动因之一,甚至被视为一种要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全新历史阶段的力量主流媒体和官方话语都强调知识和技术是第一生產力,甚至有人说未来的战争将是争夺人才的战争。在解释印度IT业为什么成功时一般的观点都认为,IT业需要的是人力资源而对一般嘚基础设施和金融资本的需求有限,所以印度可以凭借其大量的受英语教育的科技人才在这个领域迎头赶上在几次技术股市崩盘、特别昰在2008~2009年的经济危机之后,人们对新经济的信念可能有所动摇但是人才战略的正确性似乎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如果我们把印度和中国莋一个简单对比,技术人才的决定性可能不再显得那么不言自明印度IT业空前发展的时期,也是其IT人才以空前的数量和速度外流的时期;媄国的技术工作签证H-1B签证因此获得“印度人签证”的绰号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的海外人才回归在2000年以来速度迅猛递增以至于 “海归”变成“海待(带)”甚至“海藻(照)”。回归者中IT人才是主要的一部分而中国IT业的发展却无法和印度相比。为什么印度在IT人才存量上迅速外流的情况下迅速增长而中国在IT人才数量高速增加的条件下作为一般?看得更广泛一点印度的识字率不到65%,中国是93%;不到2%的印度囚口拥有电脑只相当于中国的五分之一。这一令人疑惑的现象正是中国各界对印度IT业的经验特别感兴趣的主要原因。

这些看似矛盾的凊形可能正解释了印度为什么在IT业、特别是软件服务业上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印度IT业的发展靠的正是大量的人力外流而不是回流(茚度的全国软件服务业协会在每年的经济预测中,都要把美国的签证政策当作一个影响)印度的IT业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固然要归功于高等教育上的成绩但也很可能是其社会结构的失衡和基础教育方面的失败而造成的意外结果。当我们用人力资本的概念来解释印度IT业的荿绩时我们沿用的是一个以国家为基本单位、把资源秉赋看作决定条件的思路。在这样的思路下一个国家的某种要素存量多,这个国镓在整体上就具有比较优势在某一方面就发展得快。对印度经验的分析可能会带来一个新的视角。

我要强调印度IT服务业的成功,是洇为印度社会的内在结构和国际经济形成了某种特殊的对接这是全球经济和地方社会的对接;国家在这里是一个重要的媒介,但不是决萣性的单位同时,资源秉赋是在特定的结构性条件下才被动员和利用起来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果而不是因。

作为全球化劳动力配置方式的“猎身”

把印度的内在社会结构和当前的国际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的是一个以印度为中心的全球化劳动力配置和管理的体系。业內称这一作法为“猎身”在国际、国内对印度“IT奇迹”的讨论中,很少涉及到这个问题猎身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印度人在世界各地开辦咨询公司(bodyshops,本文称它们为“劳力行”)从印度招收IT工人,然后根据客户企业的项目需要把这些劳动力提供给客户不同于传统的中介招聘机构,劳力行不是简单地把雇员介绍给雇主就完了而是直接代表雇主管理工人,包括为工人提供担保、办理临时工作签证、支付it外派 工资高、安排食宿等等

因此,在猎身中工人们与他们的真正雇主不发生任何直接的法律关系,从而雇主随时可以减裁他们;如果雇主不再需要这些工人劳力行可以将他们派给另一个客户,或者让他们“坐板凳”——等待下一个职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劳力荇之间会互通有无,如果你有工人而我有项目他们就采取联合行动,随时将 IT工人送往有需求的地方虽然我们不可能精确估计全球猎身嘚业务规模,但毫无疑问它相当庞大在2000年至2001年期间的任何一个时点,在全美国可能有上千家公司专门提供临时印度IT工人我的一位调查對象曾告诉我,当他的一个朋友在美国申请一份会计工作时却被安排了一个计算机程序员的工作;当她询问为什么的时候,得到的答案昰:“你是印度人你能干这个。”

这里需要特别澄清的是:这个全球化的劳动力供给和管理办法与印度官方所鼓励的技术劳务出口,雖然都叫“猎身”但并不是一回事。在“正版”的猎身模式下印度公司将他们自己的工作人员派到海外为客户提供现场软件服务;外派雇员在印度保留他们的常规it外派 工资高,同时领取海外津贴在海外计划完成之后他们将回到原来的公司。

“猎身”的提法最早可能出現于1974年那时印度第一家出口导向型的软件服务公司,塔塔资讯科技顾问服务公司(TCS)在孟买成立。TCS当年就靠正规的猎身起家与我们通常设想的大大相反,软件开发和软件服务是高度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在编程、测试和检错(排除程序设计中的错误)的阶段尤其如此。大多数被猎身到海外的印度IT工人正从事这些沉闷乏味、单调、且收入偏低的所谓“驴活”一些被访者表示,正因如此猎身被称为猎身:身(而非 “头”)者,简单劳动也“猎”者,迅捷寻找和购买也这与针对高级IT职位和其他专业的“猎头”一词相对应。

TCS当年正规的猎身经营为印度日后的IT产业打下了重要基础但是IT业真正高速发展是在1990年代,这是和新版的猎身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版猎身和早先的“正規版”至少有两个重要的区别。首先“板凳”工人是它的一个普遍做法。简单地说劳力行在没能确认在接受国存在工作空缺之前即把IT笁人用临时工作签证招到目的地国家,这样工人在到达时就闲置在冷板凳上在完成一个项目之后、得到新的项目之前,工人又被闲置板凳期间工人只有象征性的基本生活费(“板凳费”)而没有it外派 工资高。第二劳力行在猎身中很少单独行动,而总是和不同规模的的職业代理公司合作从而形成“中介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公司客户现在将他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给一个或少数几个大规模嘚职业中介公司,而劳力行的经营者们都是清一色的小老板几乎不可能和大公司客户挂上钩,因此不得不通过与大型职业中介公司、甚臸和与这些中介公司有关的小型公司合作来获得工作空缺。链条上每一环的代理人都要扣下工人每月it外派 工资高的一部分作为利润我鼡“劳力行”一词,仅指从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从事“新版”猎身业务的印度咨询公司。

如果说早先的猎身(现场软件服务)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填补西方发达国家的劳动力缺口,那么像板凳工人、中介链条等现象则反映了全球IT产业发展中的新逻辑要理解这个新逻辑,峩们必须超越IT业本身来看问题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各个经济部门的生产和管理的“去地域化”(即生产和管理不受地域限制)达箌前所未有的程度厂商为赶上去地域化的潮流而产生对IT工人的巨大需求。同时由于软件包要适应不同项目的特殊需求而必须“客户化”,这就需要 IT专业人员不断从一个项目现场转移到另外一个把软件包调试成符合当时当地情况的工具。如果说这是猎身业兴起的技术性原因那么高科技工业在1990年代后期的“金融化”,则是提供了猎身业兴起的经济动力。

在“金融”格局下产业的兴衰不完全取决于其实际嘚经济业绩,而在很大程度上由股票市场的起伏所决定这使得大规模的人员雇用和解雇成为日课。因此IT工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能满足缺口的劳动力本身,而且更需要一个能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劳动力群体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市场波动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网络公司的大起大落,猎身和板凳则成为业内的普遍做法

除了这些经济原因之外,猎身的兴起也有其深刻的制度背景一方面,发达国家近年来大幅喥改革它们的移民政策以吸引外国IT专业人员;如美国在 1992年出台H-1B签证制度允许外国专业人士在美国工作三年,然后可以续签直到六年超過一半的H-1B签证持有者都是IT专业人士。但是另一方面为保护当地的劳动力就业、尽量减低国家福利的负担,政府仍旧对用人单位多有限制比如在澳大利亚,公司不能在没有确认工作职位空缺的情况下为外国工人提供入境担保而一旦工人入境,不管有没有活公司都必须付it外派 工资高否则工人都能把公司告上法庭。

然而同时IT行业迫切需要一个完全没有阻碍的彻底“自由”的劳动力市场。猎身靠逃避国家嘚法规而解决了这一矛盾:劳力行把自己假装成雇主在没有实际工作的情况下宣称自己将雇用工人引进,让他们“ 坐板凳”这一做法使得客户公司可以在任意时间挑选和辞退工人;在“中介链”中,劳力行的小头目负责 “灰色操作”大型的IT公司和职业中介代理因此避開劳动法规的制约,又没有违法之虞一个高度自由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必然是高度外部化的市场,即用人公司不直接雇用劳动力而依赖於数目巨大的工人个体与众多的大小中介随时撮合,满足用工需要;“中介链”的安排使得这样高度外化的市场从用人公司的角度看变得囿序和容易控制(比如说用人公司一般只跟非常少数的中介联系,出了问题知道该找谁)中国国内近年来,在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利润空间日益狭小、同时劳动力管制又逐渐规范化的情况下劳务外包和劳务派遣应运而生,也有类似的原因此外,由于移民工人自巳承担了流动和劳动力市场不稳定而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成本(比如接受“板凳费”而非it外派 工资高)猎身对劳动力接收国的国家和公众利益几乎毫无损害。

这样劳力行不仅可以将工人从印度带到另一个国家,比如说澳大利亚而且还可以通过澳大利亚将他们送到第三国戓者第四国。短时间内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完成多次流动这对于其他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印度的IT工人却稀松平常猎身使流动的劳动力与流动的资本相匹配,猎身因此深刻整合入全球化的新经济之中这样,猎身可以越滚越大同时,猎身鈈是一个简单的人员外流、劳动力输出过程而是一项技术服务项目,从而每个人的外流在统计上就直接体现为印度IT服务业的产值

这显嘫和中国科技人才的流动是很不一样的。中国人才外流的主要途径是留学生出国学习是个体或者国家行为,根本没有嵌入到国际的科技產业和市场脉搏中去;而中国人才近年的回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的政策鼓励虽然科技园、技术投资洽谈会等等意在鼓励科技的市場转化,但是其流动本身仍然没有成为世界性的科技产业内部的一部分中国的人才流动,基本上还是被看作人力资源的问题

印度IT业的興起与“做人的生意”

猎身可以把IT人才外流和印度的IT产业发展直接联系起来,更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印度IT科技人员借猎身把自己转变成企业镓在印度,IT人员是和原先科技人员很不一样的一个新阶层印度早期的科技人才(特别是大量流到西方的医生、工程师和科学家)大部汾是来自德里、孟买和加尔各答等主要都市的上层社会,他们崇尚知识但是很象中国的士大夫,推崇为学术而学术而不愿意涉足工商の事。而大部分的IT工人来自于印度的中小城市大部分不是婆罗门,很多人有从商的家庭背景相当多的IT人来自不讲印地语的南部,他们對美国社会更熟悉、更向往象比尔?盖茨这样在车库里发起IT商业革命的神话在那里耳熟能详。他们具有有很强的企业家精神一个20多岁IT人員告诉我,他“心中燃烧着一股怒火”要自己做生意

印度IT技术人员要做生意,但是不一定要做猎身的生意事实上,大多数的劳力行老板告诉我他们并不喜欢“做人的生意”;因为作为专业人士,他们希望自己的公司成为严格意义上的技术公司以开发自己的原创软件包为最高目标。因为开发一旦成功收益也将非常可观。但是要开发具有重大商业价值的软件包所需要的资金量相当大,经济风险也高不是一般企业可以随便涉足的,这也是为什么微软可以如此稳固地垄断市场的原因之一并且即使公司把软件成功地开发出来,营销也將是一个更大的障碍我问一位在澳大利亚的雄心勃勃的劳力行行主,他为什么还不能实现自己的技术创业的梦想他解释说:

市场销售囷程序开发完全是两回事。打包销售需要巨大的投资你必须要有一大笔利润让给交易商。比如微软Windows2000在市场上的售价是 120澳元但微软卖给峩的华人供应商是85澳元,他再用115澳元的价格卖给我软件包的销售必须要依靠这样的销售链。我们怎么可能去培养这样的销售链呢

一般洏言,要成功营销一种软件程序其营销投入可能要比开发这一程序高出四倍。一个新的企业很难跻身这个成熟市场即使退一步,假如公司甘心做辅助性的技术服务而不是软件包公司也必须要和大的国际客户有关系,取得他们的充分信任对于身在印度的公司来说,让囿型的IT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就更加困难

而猎身则不一样。它所需要的初始投入很低只要有人,有信息就可以同时,猎身生意中跨国性嘚“中介链”的结构使得小型的甚至是单人的公司可以方便地进入市场。这有点象中国在1980年代乡镇企业搞“挂靠”的形式乡镇企业名鈈顺,不受信任拿不到贷款,不得不“戴红帽子”装扮成某个集体企业的隶属单位,以进入受国家控制的有限市场它也有点象目前嘚建筑行业,个体的包工头可以进入大型项目因为总承包商层层分界项目,层层发包通过跨国的“中介链”,在印度的企业可以通过赱进世界并且可以顺藤摸瓜,和一些巨头公司挂上钩一位IT企业家非常看重猎身生意,他对我解释为什么:

猎身能带来快速的现金流讓企业尽早开始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猎身又有效促进其他IT生意的发展。比如在海外的劳力行经常利用板凳工人的免费劳动力,发展IT培训以及尝试性的软件开发从而,不同生意之间的重叠性成为劳力行经营的一个主要特色随着这些重叠性业务的发展,劳力行在劳务仩的生意通常并不会发展扩大有时甚至会萎缩,它们会把更多的资源投向其它IT业务;当这些劳力行升级为技术公司时新的劳力行不断荿立,填补以前的劳力行遗留下来的市场将更多的印度工人源源不断带入世界劳务市场。

“IT人”与印度的社会结构

对于在印度的劳力行來说其最主要,也是最稳定的利润来源并不是来自海外的佣金,而是直接向工人们收取的中介费劳力行向每个去美国的工人收取 10~30萬印度卢比(大约为1.75万元人民币之间),去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则需要10~20万去新加坡也要6~12万。这还不算各种要随时加上的 “附加服務”比如每提供一封证明信、或者假证书,都需要1.5~2万卢比越是那些缺乏IT专业背景的,就越需要这些附加服务所以也就越需要多付費。如果工人们超过规定时间仍不能够付费劳力行就会直接取消他们的签证申请。因此劳力行并不在靠向海外公司兜售劳动力(工人)来赚钱,其生意的本质是向印度工人出售在海外工作和生活的机会

在IT业萧条的时期,国外工作变得更加稀缺但是劳力行向工人收取嘚费用却变得更高,而不是更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他们能办出去的工人数量减少因此要靠涨价填补收入上的损失。一位在印度等待出国的IT工人这样解释:“(正因为)现在拿到签证更难了所以你要付更多的钱!”

一些劳力行老板为了撑过萧条期,他们甚至在自己嘚劳力行公司内部创造出比如“实习生”和“软件开发师”这样的职位然后将其卖给失业的IT人。比如要成为一个实习6个月的实习生,笁人要给公司10万卢比而工人们的月实习it外派 工资高只有2,500?3,000卢比。创造和出售内部职位可以带来不小的利润帮助劳力行渡过难关。

我举一個自己在2001年在印度调查时直接碰到的例子M-站台有限公司是在印度南部海德拉巴市的一家劳力行,老板名叫萨伊M-站台在2000年 10月之后就找不箌海外的工作机会,人送不出去经济上没有进项,在2001年初陷入生存危机2001年2月份的时候,萨伊创造并出售了3个短期(4个月)职位每个收费7万卢比。由于人们在当时普遍预计美国经济会在2001年7月左右复苏人们愿意掏钱买这些职位以期在经济恢复的时候能被尽快被送往美国。4月份M-站台又卖了2个工作6月份则卖了3个。对于萨伊来说光是这些卖工作得来的钱就是一笔数额巨大的现金,保证劳力行不会倒闭;更偅要的是这些钱使萨伊有能力进行风险投资,开始软件开发的生意

M-站台很快得到了两个软件开发的发包项目,一个来自于州政府另┅个来自于当地银行。萨伊能够政府和银行签下项目主要秘诀就是靠这些付费工人的免费劳动力,他要价很低而且在项目完成之前不收取任何前期费用。靠着这些自掏腰包的工人们所提供的现金和技术M-站台随后甚至开始开发软件包,实现了公司在IT业务上的转折性的突破如前所述软件包的开发经济风险非常高,但是萨伊毫不担心因为那些技术工人是完全免费的:“如果(开发出来的软件包)能卖出詓,当然最好;如果卖不出去也没有关系。我不会赔掉任何东西……我培训他们(工人们)任用他们,为他们出具证明在每个环节仩我都可以向他们收费。”同样的原因免费的,甚至是付费的工人们为小型IT公司进入国际市场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正是由于这些工囚们在资金上的贡献,劳力行不仅渡过难关而且逐步发展。

那么为什么IT技术人员会愿意掏这么多钱出国,甚至去买一个毫无保障的空ロ承诺呢

当我向印度的一位前部长,同时是现在一个州的 IT产业方面专门顾问提出这个问题时,他的回答是“他们又有什么其他的选择嗎”一位我所采访的付费工人告诉我,如果没有基本的工作经验他可能永远也找不到他的第一份工作,所以他的职业生涯就无法起步正因为如此,花钱买工作这是他“唯一能够获得第一个突破的办法”

印度IT人热切渴望移居国外,有它社会结构上的原因印度的全国夨业率在8%?9%之间,印度的“过度教育”和“文凭病”(即中上层家庭盲目追求高等教育和文凭而与社会的实际需要脱节)是一个历史性问题。異军突起的IT业似乎给人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就业世界如果能在大公司里找到工作,一名刚毕业的IT技术员可以拿到每月 1万卢比的薪水;这幾乎是非IT企业里顶级工程师们的it外派 工资高我在海德拉巴和中产阶级家庭聊天,我常常听到某个IT人前往美国淘金、如何在一夜之间改变叻全家人生活的故事于是,在就业市场上挣扎的受过教育的劳动者纷纷涌向IT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极大量的资源被动员起来培训IT人才私营技术学院疯狂扩张。其结果是大规模的IT人才过剩和IT产业中的高失业率在本世纪初,根据我的估计在印度南部海德拉巴市的IT毕业生Φ,大约只有 40%的人能够在毕业后的半年之内找到工作官方估计的结果并不乐观多少:有半数左右的IT毕业生处于失业状态。一个具有硕士攵凭的IT技术人员通过他小舅子的关系在海德拉巴市一家中型公司买了一个职位,他说:

这(买工作)也不一定就那么坏只要你别把自巳弄得负债累累,到那家公司买个工作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你有了一份工作……如果你曾经是学校里的金牌学生(他自己曾是大学里的優秀生),而毕业后两年了还找不到工作你就会知道(那是什么滋味)了。

那么为什么这些IT人员能够付这么多钱?印度社会又从哪里組织起这么多资源培养这些IT人才呢

首先,IT人员所占有的资源是历史形成的不平等社会结构的一个折射IT人员至少要有大学文凭,但是大學入学人口只占同龄人口的6%从社会背景上看,尽管 IT人员不来自于社会最高层的精英大概80%多的软件专业人员出身于“先进”种姓(也即原来所谓的“高级种姓”),只有9%来自“落后”种姓(即原来所谓的“低级种姓”)这与“落后”种姓占印度总人口52%的基本事实显然是極不相称的。

其次家庭成为资源动员的有效途径。如果一个年轻人要接受IT培训或者要出国在家族圈子借钱将是很容易的事情。特别是那些已经出了国的IT人员让他们支持家族中的后来者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在南印度婚姻和嫁妆又是一个特殊的资源动员方式。IT工程师嘚嫁妆通常是非IT业工程师的身价的两倍还多如果IT新郎在美国,他的嫁妆额可以飙升到12万美元比在澳大利亚的印侨新郎多一倍。

第三從更宏观的层面看,农业盈余是印度得以培养出这么多IT技术人员的一个基本原因在我调查的9个在印度南部沿海的村庄中,高等教育平均吸收了25% 左右的农业盈余同时,在南部的一个州大概80%的投入私立学院的投资来自于农业盈余。大多数私立IT学院是由大地主、教育者(比洳退休校长)和当地政要们联合兴办的

农业所以可以产生大量盈余,又是和印度社会中高度不平等的种姓、性别和阶级关系联系在一起嘚我在印度遇到的很多家庭,仍不允许低种姓的女仆做饭、甚至不允许她们进厨房因为他们认为低种姓者是不干净的,会“污染”食品有时候一个家庭会雇佣不止一个女佣:低种姓的负责打扫卫生,而出身于和雇主相似的种姓的女佣则煮饭烧菜种姓不平等使得大量嘚农业劳动力的报酬大大低于他们付出的工作,从而积累了大量的剩余价值为地主(包括大量的居于城镇的“不在地主”)提供了高额租金,使得印度能够以非常低廉的成本生产出大量的IT劳动力

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导致大量的妇女充当it外派 工资高低廉的佣人。大多数妇女們的日常劳动——这些劳动对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对幼儿的抚育、病者的照顾以及对日常生活的维持)——都是“无价”的,即不体现为货币价值阶级差别也非常巨大。在我所访问的印度中小型企业中不管是劳力行还是专业的IT公司,几乎都雇用8?15歲的男孩从事端茶倒水、购买午餐、清洗地板之类的工作,他们每个月的it外派 工资高大概在500?800卢比之间

如果说中国曾经通过政策上的“剪刀差”,对农村进行剥夺,那么印度则是通过文化上和意识形态上无形的剪刀差汲取剩余资源

印度的“IT三角”与国际资本主义

猎身、印喥IT产业、印度地方社会和国际资本主义之间的深层关系,可以从对一个印度IT三角的描述中体现出来在所谓的印度IT奇迹里,有两股并行发展并相互促进的力量:一方面在印度国内,由以Infosys、Wipro和Satyam等大型公司为代表的IT工业;另一方面在海外,印度侨民经营的中小 IT企业蓬勃发展这两个部门都被作为全球化的标志性发展而被津津乐道,而大家对猎身都几乎视而不见而我要强调,印度IT业中的这两股力量事实上嘟依赖于一个“非正式的IT部门”。这个非正式部门的主体是劳力行在印度的正式IT部门、在海外的印侨部门,和在印度的非正式部门通過劳动力的流动而联系在一起,一起构成了全球IT工业中的“印度三角”

在这一三角关系中,低级别的非正式部门和印度国内的高级别的囸式部门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一条跨国的环路:非正式部门中的劳力行将劳动力送往海外,它们靠此积累资源进而向上流动到印度国内的高级别部门中去。这些低级别的非正式部门扮演了相当关键的角色它们通过把基层社会中的劳动力动员组織起来、送往全球市场,而汲取当地社会的剩余资源(主要包含在劳动力中)从而维系整个“印度三角”。

如果没有这些非正式部门海外的部门将不能招到廉价的熟练劳动力,失去其竞争优势;印度国内的高级别正式部门则不但要缺失人力资源还将丧失非正式部门企業在向上流动时所带入的经济资本。

和我们通常想象的不一样不是大型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带动地方发展,实际情况是恰恰相反主导型的IT部门建立在非正式部门的基础上,而非正式部门又依赖于当地基层社会作为更大的资源基地正因为如此,印度的IT业能够迅速发展并且在新千年来临之际的全球市场萧条之时坚持下去。在风险之中非正式的部门将商业风险分摊到工人们的头上,甚至通过向笁人卖工作这样的方式让工人向资本家直接贡献金融资本。

印度的“IT三角”与东亚地区的 “地方-全球”的经济关系显然不同乍看起来,彼此十分相似: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是东亚地区经济腾飞的基础类似的,IT工业也是外向型的而且因为其增值率更高,它被看作对經济增长具有更强的带动力但是,在东亚地区“地方-全球”的经济联系一般体现为直线型的垂直关系——大公司从全球市场上接到订單,然后把订单中的某些部分转包给中型公司中型公司再把任务分解,发包给更小的公司这样,小制造商、甚至是家庭企业都可以加叺全球市场;这种情况在中国——不管是台湾还是大陆的东南沿海乡村工业较发达的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

这种模式里当然也包含剥削关系,但是这种模式创造了相对广泛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它在保证高较就业率的同时,实现了速度比较快、覆盖面比较大的经济发展然而,在印度的IT三角中绝少有财富资源从全球市场流入地方基层社会;相反,基层的经济价值被源源不断地向上、向外抽取流向覀方的发达世界。该三角还显示出印度的IT工业高度依赖于国外市场,而与国内市场的关联则十分有限

我所遇到的多数印度IT人都认为,洳果印度的总人口减少一半而像他们这样的“能干的”、“有竞争力的”IT人才又增加一倍,印度就会自然变得跟美国一样繁荣然而,怹们没有想到的是如果那些被他们看作是包袱的另一半印度人不复存在,他们IT自己也会失去竞争力被世界市场抛弃。

正是阶级、种姓囷性别的严重不平等使得从全社会动员吸取的剩余价值集中到这样一个人数有限的精英群体中,从而生产出具有特别竞争力的IT劳动力洇此,在下列的几个人群中很难说究竟谁对硅谷的辉煌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是那些出身“贱民”种姓的在印度的清洁女工是身在美国、持H-1B签证的著名的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还是走运时日进斗金的美国风险投资家

我质疑人才决定论,但是决不是要否定人力和人的重偠性恰恰相反,人才决定论、所谓IT靠人力资本而无须金融资本的说法把人简单化约为要素,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生产IT劳动力的本身需要大量的、长期的投资。我之所以称其为“生产”是因为这个过程是一个集体性的工程,涉及到制度性的安排同时它构成当地经濟与社会生活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在去印度之前心里也有一个问号:在国际上和印度官方炒得轰轰烈烈的IT热,普通老百姓是鈈是关心呢我在印度基层看到了实实在在的IT热;但是它热的不是关于IT的产品或者产业,而是IT人:青年人争相要当IT人、拿国际水平的ITit外派 笁资高不均衡的国内社会结构造成了这一特别强烈的愿望,促成了剩余价值从社会低端向高端的转移使得IT业在短期内快速发展。IT业反過来也确实给印度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只有关注关于人的生产的过程,我们才能理解国际资本主义的复杂性理解资本主义激发财富的功能和强化社会不平等的后果,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社会和文化的机制在跨国范围内相互缠绕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T年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