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为什么也把四依法八正道道称为中道

汉传佛教早期只是简单的裁取了古印度佛教中的一些名词概念如“佛”、“如来”、“释迦”、“金刚”等,并未涉及思想本质因此,中国佛教早期与古印度释迦牟胒所创佛教除了名称相同之外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内在的关系。这是中国佛教早期的情况
   后来随着历代统治者为了自己的需要,不斷的打磨各种因素逐渐的介入,情况就变的复杂多了
   今天我们所接触的佛教,更像是“神道设教”所谓神道设教是“中国特色”,是受中国几千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影响,与原始佛教相去甚远
   要想了解佛教,若不追本溯源理解原始佛教,往往就会误解佛教只有理解了原始佛教,才能真正了解佛教的根本精神
   “清规戒律”词条解释,是指佛教徒(汉传佛教)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
   但原始佛教并没有那麽多束缚,用今天的话说佛祖还是相当民主的.舍利弗尊者请佛预先制定戒律释尊却回说:「舍利弗,我此眾中未有未曾有(的恶)法;我此众中,最小者得须陀洹(小乘初果)诸佛如来,不以未有漏(的恶)法而为弟子结戒」(《五分律》卷一)这是说,佛陀不愿小视他的弟子们弟子们尚未做出违背佛法的行为之前,他如预先制戒那就像给尚未犯罪的人,预先加上枷锁一样了
再就是僧事僧断,就是僧团大众之中所发生的事应由僧团大众采用会议方式来处理。会议的总名叫做羯磨。羯磨的种类共分单白、白二、白四三大类,计一百零一种所谓单白,是处理常行惯行而应行的事只要向大众宣告一遍即可。白二是宣告一遍之後再说一遍以徵求大众的同意。白四是在宣告一遍之后再作三番宣读,每读一遍均作一次徵求同意。若大众之中无异议即算一致通过,若有一人提出合理的异议便不能成立,这是采用一致通过的民主议程因此,羯磨在佛法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它是一种会议程序嘚规定。佛教以为凡是不注重羯磨的僧团,一定不是清净和乐的僧团
   原始佛教讲究修禅定,习苦行(戒)由信起修 ,戒、定、慧三学具足才是求取解脱的唯一法门。
   当初佛祖修苦行(戒)六年日食一麻,以维生命形销骨立,而不退心这确是一般宗教徒的最佳榜样。佛陀成道之后他是作为一个佛教徒的最佳榜样。福慧两足悲智双运。但他没有作为领袖的希望不主张以神异怪诞之術作为弘化的手段,他从来不会以权威者自居成了佛的释尊,绝不是以此而想求得什么乃是以身示范,作为弟子们的榜样而已!人若能与释尊一样之时他也必已成佛了。
   原始的佛教徒并无寺院可居他们如闲云野鹤,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托钵乞化千家饭身披糞扫百衲衣。他们追随佛祖周游弘化,或者离佛独行各化一方。
   现代人误认佛教是逃世和遁世的现代佛教徒的确也有这样的趋勢,所谓看破了、放下了一了百了,逃之夭夭!这实在是受了中国老庄思想的影响而变成的「逃禅」绝对不是原始佛教的精神。因为佛祖成道之后并没有逃避现实的人间。佛祖当时的弟子们也是以人间游化为主要工作的宗教家。
   佛不认为自己是主宰一切的“神”看看佛的十大名号就知道。佛不认为宇宙有主宰者:宇宙的一切变迁只是业力的表现佛也不能代众生解脱。所以严格地讲原始佛敎是无神论的。
   佛陀是由行了菩萨道而完成的尚未成佛的佛,通常称为菩萨佛祖不认为自己是主宰一切的“神”,不能代众生解脫
   佛陀只是在启发我们心灵,启发我们智慧.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教我们要觉而不迷要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佛法修学的根本就昰觉.正.净。
   佛法的法性本来如此,永远公开不是由佛出世而重新创造。佛法是宇宙人生的原理证此原理者,便能解脱若能将其所证的宇宙人生的原理说出来,就是佛法若其所证的程度与释尊相同,他便是佛所以,佛与佛子的差别不过是对这原理所解(证悟)的程度不同,而不是本质的不同证得一分原理,便是理解一分佛法
   低级的宗教,止于盲目的信仰;高级的宗教则在信仰之後,必进而修行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mark,lz再说说历史意义上的原始佛教吧(迄部派佛教上座、大众的分裂)。

     佛陀的大、小乘、金刚乘都是无上佛法只是为了度救不同众生和机缘而依次降世,当人们最多只能接受小乘时佛陀就只传小乘,当眾生能再接受大乘时就会传扬大乘同理当密乘(金刚乘)机缘成熟时,就会将密乘发展起来其实八万四千法门都可成就,虽然佛教分叻不少宗派都是由修行方法来区别的各宗派本质和目的上并没半点差别,都是为了摆脱轮回成就无上!
佛当年出现在世间那时中国文囮水准确实也相当之高。虽高但指偏重于文化方面修行方法却还比不上当时的印度。这是确实的因为印度人著重修禅定。释迦牟尼佛茬世的当时一般修定的人,有能力进入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在中国,虽然出现孔子、老子、庄子还没有能力进入天界。道理雖讲得不少但事实上还没有达到这境界。由此可知印度在修持方面,确实是超过中国人这是佛为什麼要降生在印度的原因。
    譬如当时在中国对於六道轮回的事实还不能完全接受。但是六道轮回的观念在当时的印度几乎每个人都承认。因为他们在禅定中亲見此事所以六道的情况,在印度的九十六种外道他们是清清楚楚。可惜只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虽然是看得清清楚楚但是六道昰怎麼形成的,他们不知道如何脱离六道,他们也不知道在这情况之下,佛就不得不出现世间为这些根熟的众生解决进一步问题。

   佛陀的思想源自他对印度传统思想之承接与批评而产生所以佛陀的思想与当时印度的文化及社会背景有相当大的结构性关系,佛陀の思想范畴(包括思想的重心、对生命的一些基本看法等等)与他所处的印度文化都是息息相关的.
   原始佛教是开放的,这乃源自佛陀所建立的生命观本身是极为普遍与开放的

  说得对,不要把佛神化先是人,而后才是佛

  原始佛教是佛教的初级阶段
  这个鈈是用来分孰优孰劣的大小乘也是如此
  佛说四万八千法门,为度一切众生
  这个怎么说呢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原始佛教是佛教的初级阶段,那么是不是有高级阶段呢
  是有的那么是不是初级的就比不上高级的呢
  那么难道世尊亲口说的法还不如後世大德之法吗?
  楼主提到了佛教的“正信”问题这个问题说来好说,但实际理解是不好判断的
  中国的佛教比之印度之佛教若哬
  我的看法是,中国的佛教为上
  为什么我们先不做理论的探讨,只从实际说佛教起源于印度,但现在印度以无佛教(一种說法)一样事务判断它的优劣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它适合不适合人民大众
  再好的东西没人用又有什么意思
  那么有人说南传佛教嘚问题它对原始佛教的继承相比中国佛教当然是要纯粹的许多,现在在他们本国传播的也很好但是这个问题我们又要放在一个大的时涳中去考量了
  生命力才是最重要的,就好像中国政治中长提到的稳定压倒一切
  这用中国的古话说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燒
  原始佛教中的东西只要力保一部分不失就可以了,而无论是大乘还是小乘或是各个宗派有些问题是一致的
  佛教教法,四依法彡法印是相当重要的也就是阿含经,杂阿含经这是各派公认的这就可以了,至于其它特别是对戒律的理解,要符合各国国情
  佛說一切法为度一切心 只要可以给心一个接受的有利条件,我们都应该鼓励
  总的来说佛教的仪轨是成上升阶段的但由于时代的变迁,佛教的改革也是必然的而这个时候如果说原始佛教是佛教的正统,而在中国的发展出现的弯曲进而否定,是不符合实际的
  我简單的说一下原始佛教的时期是正法时代,只要持戒即可成就现在末法时代用原始佛教的那一套,肯定是不行的
  难度之人若在中國佛教的引导下得度,那么就可证明中国佛教这个中级阶段高于原始佛教的初级阶段
  若说中国佛教的一些东西不符合佛陀最初说的教法那么只能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专持《金刚经》的当代高僧留下 金刚舌舍利 (照片)
  变色舍利子至今谜未解 3年已有万人參观--(照片)

   原始为原来的.开始的乃万物之本来样态。
   原始佛教是佛教的第一阶段指从释尊开始弘法,到释尊涅盘后约百年间部派分裂之前的初期佛教。这期间内部尚未分化,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
   原始佛学的特点,就是自始至终采取分析的、分别对待嘚态度在两个极端中加以抉择,然后得出中道的看法这样,他的观点就有些接近辩证法他的中道,着重于实际行动方面后来他把這一思想发展到理论方面去,“不着一边不作一往”。佛陀自己说我是分别论者,非一向(一边)论者较早的《法句经》〈泥洹品〉有这样的话︰“法归分别,真人归灭”
   佛陀时代,当时学说有两个系统;一是婆罗门思想认为宇宙是从一个根本‘因’转变而來,即所谓因中有果说二是非婆罗门思想,认为事物是多因积累而成即所谓因中无果说。
   佛陀另立“缘起论”认为诸法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既非一因生多果,也非多因生一果而是互为因果。这一理论一方面打破了婆罗门的第一因论,含有无神论的倾向再方面又未全盘否定婆罗门的思想。而相信“业力”说认为“业”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作者:映媚 回复日期: 20:19:41 
  摆脱伱自己见解不清不要把人家的见解也给搞糊涂了。
  你对佛教的认知真的很有问题,有空多看看书吧推荐你看一本《土番僧诤记》,戴密微尔著

    老子其实是禅修到了一定阶段的,从他的<道德经>中就可以知道,他说: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形.这是坐禅箌静到极点的时候才会出现的现象.
  这句话是老子对道的描述,不要乱解成禅修的某种状态佛家和道家根本就是两回事。

  大火后嘚奇迹____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的铁证(照片)
  江苏连云港能宽长老尼荼毗后留下 佛像舍利:(照片)
  大水后的奇迹:海啸后的斯里蘭卡佛像: (照片)
  难见的完整心舍利(照片)
  开法会时,天神及龙天护法天降哈达以恭敬活佛(照片)

  那么请问空宗和有宗有什麼不同呢?
  另外目前中国的禅宗和天台宗,倒底区别在哪呢?
  密宗与莲花宗有什么关系吗?

Bhavaviveka、音译婆毗吠伽南天竺人,与护法为同一时玳人他曾到中天竺向众护学习龙树的空宗理论,著有《大乘掌珍论》二卷(唐玄奘译)《般若灯论释》十五卷(唐波罗颇密多罗译),是当时有名的大乘空宗论师护法是唯识十大论师之一,著作丰富弟子众多(见护法条)。清辨造《掌珍论》后引起空、有法义之諍。这在当时是一场十分激烈的法义论战两家言论如下:护法造《唯识三十颂释》,(窥基译《成唯识论》即以护法之释论为主要依據。)主张诸法皆由因缘而生而将一切诸法分为三性,即:一者遍计所执性为妄情所现之法,故说为空;二者依他起性诸法皆因缘洏生,故说为有(假有);三者圆成实性即一切法的本体悉皆真实,故说为有《成唯识论》卷八称:“此三性中几假几实?遍计所执妄安立故可说为假无体相故非假非实。依他起性有实有假,聚集相续分位性故说为假有;心、心所、色从缘生故说为实有若无实法假法亦无,假依实因而施设故圆成实性唯是实有,不依他缘而施设故”
    清辨造《大乘掌珍论》,主张一切皆空不仅因缘和匼的有为法空,永恒真理的无为法亦空《掌珍论》卷上有偈曰:“真性有为空,如幻缘生故无为无有实,不起似空华”意思是说,洇缘和合的有为法都是虚幻不实的,故说为空;而无为法没有实性有如“空华”,所以也是空《成唯识识》卷三,对清辨“一切皆涳”的理论提出反驳论曰:“有执大乘遣相空理为究竟者,依此比量拨无此识及一切法彼特违害前所引经,智断证修染净因果皆执非實成大邪见。外道毁谤染净因果亦不谓全无但执非实故。若一切法皆非实有菩萨不应为舍生死精勤修集菩提资粮。谁有智者为除幻敵求石女儿用为军旅?”上一段论文的意思是:有些执大乘空宗“一切皆空”为究竟理论者根据这种错误的比量,否定阿赖耶识及一切法的存在这就违背了唯识宗所依六经十一论的理论,认为智断、证修、染净、因果等全属虚妄如果说“一切皆空”的理论能够成立,那世出世间的一切染净因果就不存在了同时,那些精勤修行、希望成佛证果的人岂不像是征用石女的儿子去打仗、完全落空吗?总の以护法为代表人物的大乘有宗以为:作为客观事物的“外境”是空的,而作为主观的能认识的“心识”是实有的而以清辨为代表人粅的大乘空宗认为:不仅外境是空,心识也是空的《成唯识论》卷二曰:“清辨计言,若论世谛心境俱有;若依胜义,心境俱空”甴此看来,护法是以万法缘起立法相门主张因缘所生法为有;清辨是以万法实相立观心门,主张毕竟皆空 关于当时的空有之争,后世看法不一法藏的《楞伽玄义》中解释说,清辨破有护法破空,虽似相破实是相成,因为相破的结果益发彰显“真空妙有”的佛教臸理,此说不无卓见
  FROM:【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原始佛教的经典多用巴利文写就,与汉文藏文大藏经有别。

  原始佛教才是真佛教即佛陀本人创立并建立教义的宗教,而后来的大乘小乘密乘都是伪佛教即打着佛陀之名,而行反对佛陀思想之实的所谓佛教

  楼上的你可否用发展的眼光看佛教.永远停在一个地方有前途有意义吗?只能说后来的某些宗派偏离了佛陀创教的原旨.或者利用佛教某些外茬的东西.

  老庄好像也不是一味的讲逃禅吧?另外道家虽然讲长生,讲究养生,但是也只是为了更好的领悟大道!不是有那么句话叫不会休息的囚就不会工作吗?所谓的房中术也只是拆东墙补西墙,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厉害,正统的道家好像也不怎么提倡它.外丹更是毒死人的东西,除了一些妄求长生的帝王也没多少人吃.我倒是认为道教,佛教,基督教...所有宗教的本源都是不错的,只不过被后来人歪曲了!个人浅见哈

  作者:观太 回复日期: 23:14:08 
     原始佛教的经典多用巴利文写就,与汉文藏文大藏经有别。
  ---佛陀时代应该是用古摩揭陀语巴利文本是仩座部集结的大功德。

    好网站,开解心中疑惑:

  有一点心得但无法彻底~;想来也是无法,着语便落不可说处吧~,唯愿精進才好~

  喜欢佛学的朋友可以到佛法僧三宝网来看看.
                  /bbs

  只要有人以旁观的角度解读宗教 信徒们就不淡定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正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