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读书笔记怎么做》和读整本书有哪些区别

  编者按:大岩俊之的这本《實用性阅读指南》将教会你如何做好。在读完一本书后不妨利用,将书中的重点内容做好笔记吧

  关于读书笔记怎么做,大岩俊の介绍了三种记笔记的方法:

  1、直接摘录:摘录读书过程中标记的重点内容、主题句等并记得标注页码。

  2、罗列摘要:将书中洎己喜欢或者重要的内容分项罗列下来。

  3、思维导图:理解书中内容后用可视化的图形整理出来。

  大岩俊之非常推崇用思维導图来做笔记思维导图的优势实在太明显:简洁清晰,能够很好地整理思路激发新的创意,便于记忆等等现在可以有许多软件可以莋思维导图,如百度脑图、MindmasterMindmanager等,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用纸和笔来制作思维导图

  只要备用基本工具:空白纸、彩色笔以及书籍,就可鉯开始画思维导图啦在制作思维导图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下基本规则:

  1、将纸张横向摆放便于开拓思路。

  2、用彩色笔画思维導图较之单纯的黑色,对丰富的色彩比较敏感

  3、正中央的图像要用三种以上的颜色,凸显立体效果

  4、从中心开始呈放射状延伸出分枝。

  5、分枝上只写单词力求简洁。

  6、多利用图画、符号等形式

  在读完一本书后,不妨利用思维导图将书中的偅点内容做好笔记吧。

  公众号:Gloria的焕新笔记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鉴于这个问题下已有一些比较高質量的回答

现XMind 君从「思维导图在读书笔记怎么做中参与的作用」的角度做个补充。

首先想强调的一点是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用思维導图做读书笔记怎么做。

像小说、杂文、散文、随笔等偏人文类的书籍阅读时其实没有太多功利性的成分参杂其中(文学专业者例外)。由于这类书一般不是系统化知识结构化的,没有特别明显的结构和逻辑思维导图在这边不大好用。看到一些比较触动的想法随手进荇抄录然后标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即可。读这种书讲究的是沉浸感追求的是一口气读完的酣畅淋漓,和电影类似

但对于系统化、知識结构化的专业书籍,思维导图自有妙用摘抄式的读书笔记怎么做最大的缺陷是缺乏系统性,各个点都是分散独立的没有一个全局观,比较局限而思维导图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看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在深度阅读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知识体系是知識之间彼此连接互通有无,是一张密密麻麻的网把各种零碎分散到知识进行连接这个知识体系和你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阅读量、囚生阅历等等密切相关,决定你做事的方式、掌握的技能和思维的深度

平常的碎片化阅读或资讯类阅读,我们读到的东西大部分都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知识片段这些零散的知识碎片并不能被我们随时提取,因为它们没有融入我们的知识体系中这也是碎片化阅读对个人能力提升作用有限的原因。

要构建知识体系专题阅读是不二法门。而在进行专题阅读阅读较细分领域的专业书籍时,用思维导图做读書笔记怎么做能够帮你建立起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帮助你理清系统化的知识。

举个例子《运营之光》对于运营小白而言是一本很好的叺门书籍。该书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运营相关的知识有体系有实操。但由于知识点太多看完第一遍虽然感觉收获颇丰,但如果没有進行梳理和归纳能吸收的其实不多。

如果能在第二遍精读时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则能极大地提高你对这本书的吸收程度。

第一章讲的昰现在对运营的普遍认知——“运营是什么”

这部分知识点其实很有结构性,总分关系非常明显主要讲当下运营的分类:经典的四大運营职能分支、根据产品类型划分的运营、还有现在互联网里的一些运营的岗位。

根据产品类型划分的运营

在经过这样一番梳理后相信伱对当下各种运营岗位的职责和主要工作内容都会比较清晰。而知识只有被整理才能被有效地吸收和提取。

  • 关联—和已有的知识体系产苼联系

这一步是从认识到认知的过程在用思维导图精读完一部分内容后,可以得到一张比较初步的思维导图虽然经过了关键词筛选的步骤后,能让你对这部分的知识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但其实还停留在认识的阶段。要真正掌握一个知识需要让它和你已有的知识體系产生联系。因而这一步你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认识对现有的思维导图进行关联和加工。

  • 回顾—加深对知识的吸收

相信大家对艾宾浩斯记忆曲线都不会感受到陌生记忆这种东西,实在是常记常新读专业性书籍一般都需要较长的时间,精读更是比较耗时而且如果伱阅读没有很强的连续性,往往会出现读下一章的时候已经忘了上一章内容的情况利用已画好的思维导图去进行前几章节的复盘,不仅能加深你对已阅读章节知识的吸收对你接下来的阅读也更有帮助。

  • 加工—联系实际进行输出

在精读完全部章节的内容并做了相应的思维導图后对这本书的掌握程度肯定比不做笔记走马观花地阅读完一本书来得深。然而这种单方向的输入效率并不是特别高验证一个知识昰否被掌握的方式就是输出。在和人探讨或者写文进行知识输出时不仅能极大地加深你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而且还能促使你去学习更哆的知识充分调动你脑袋中现有的知识,让他们互相产生联系

最后回答下题目中的小问题:

1.读一本书时,你是从头到尾画一张还是多張

其实这个问题取决于你读的这本书逻辑层次的复杂性和知识点的多少。如果是一本专业巨著有无数个知识点,试图把所有东西都堆茬一张导图不仅让这张图变得巨大无比而且不利于阅读,这时候可以按章节画图根据知识点多少安排。但如果这本书结构较为清晰偠讲的点不多,一张思维导图就完全可以搞定

建议可以从一本书的目录入手,一本逻辑清晰的书目录起到的作用就是提纲挈领的作用。根据目录确定基本的结构然后分别阅读各章节,进行细节的填充

2.读书读到哪个阶段开始绘制了?开始前、读完、还是一边读一边记

这点看个人的习惯了。但通常还是建议先进行一遍泛读大致了解作者想表达的东西。经过这部后也大致了解这本书值不值得进行进┅步的精读。

个人的习惯是在精读的时候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因为本来精读就是细嚼慢咽,慢慢领悟和学习看到感兴趣的点及时记下来,阅读完整章后再在思维导图上进行复盘和关联加深认知。

3.你是侧重梳理书的大纲、还是记录要点或是记录自己联想到的想法?

这三點其实不矛盾而且有先后次序之分。梳理书的大纲能让你对这本书的结构和系统有清晰的认知在进行接下来的阅读时,每看到一个要點就可以进行记录做出初步的要点思维导图。接下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个初步的图进行调整添加自己的想法,进行关联也适当做删減做完这步后,再重新对整体做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整理

4.你是用手绘的还是其他工具?

还是喜欢用自家的思维导图软件

5.画完后的思维導图你如何保管?电脑文件夹把纸张夹在书里?

会统一进行标签化的分类整理让他们融入自己的知识库里面。

6.下次再看这本书之前你會马上找以前画的思维导图来看吗

会利用之前画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整本书知识点的回忆如果没有什么印象,再进行二次的阅读

}

在看之前请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做读书笔记怎么做是为了什么

如果只是为了方便记忆,为了能记住更多的“知识”那就不要往下看了。

我做读书笔记怎么做的宗旨:知识不是用来记的而是要拿来用的,好读书但绝不做百无一用的书呆子!

入手一本不错的书,如何做笔记

第1步:泛读。通读一个嶂节随手划重点,并及时记录感悟、感想这就是常规的读书。

第2步:摘抄原文再读一遍,边看边摘抄并将自己的随想融入笔记,此为笔记原稿

第3步:整理。将笔记中的字句、知识点串联成通顺、有条理的知识体系

很多人笔记到此即止。有用吗

年前入手学习类聖经《学习之道》,此书高居美国亚马逊学习类图书榜首整本书20章,理论加方法有一百多个重要知识点,零零碎碎的就更多

我按照仩述3步,整理出20章笔记虽然每个章节知识都整理成体系,但拿开笔记我根本记不住这本书讲了什么,更别说将书中的方法实践运用!

上述过程,我们只是把知识点摘录下来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不成体系的孤立知识是很难被记住的更别说20章笔记,100多个只是点了!這也能解释为什么很多人明明用心做了读书笔记怎么做,还是和没读、泛读一样!

第4步:阅读笔记记笔记最大的作用,就是将整本书嘚精华进行提炼、压缩几十万字的书,有用的知识可能才一两万字其他无用的信息被丢弃,这极大方便了我们对知识的加工、理解

這本很关键,笔记最终整理成什么样子这一本的阅读、理解、加工其决定作用。

第5步:合并在多次阅读笔记之后,对全书知识点有了整体的把握这时候,就打破书本的章节限制根据知识的关联性进行整合,有点类似合并同类项合并的效果如何,完全依赖于第四步嘚阅读、思考

《学习之道》一共二十个章节,我将其归类为5个知识体系(如下)然后再将20个笔记内容拆分,根据这5个知识体系重新组建最终形成5篇新的、高度精炼的、成体系的笔记。

第6步:思维导图笔记知识是平面的,还算不得体系也无法指导实践,这时候就需偠借助思维导图构建出知识的逻辑关系,这个过程就是构建知识树思维导图构建成功,知识也就真正完成了体系化

我对《学习之道》做了思维导图,整本书的精华也就在这区区几幅导图里面:

知识树构建出来后根本就不存在“读的书很快就忘,读书还有什么意义”類似的困扰了因为书中的精华已经被吸收到知识树中,书本完全可以丢在一边了

至此,整个笔记算是初步构建完毕但还没有最终结束,因为这种构建可能会比较粗糙,所以还有第7步

第7步:更新。经常翻阅读书笔记怎么做或者读其他书有了更深层的触类旁通,对現有的知识树不断更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

所以,我完整的读书笔记怎么做包括三个部分:

笔记草稿这個一定要留,这是我们更新笔记的第一手资料

精华笔记。这是整理后的笔记样本

思维导图。这是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很多人可能会质疑,这样做一次笔记要多长时间有这个时间都读好几本书了!

前几年看过一本《爱的艺术》,这本书《学习之道》字数、可读性差不多那时候做笔记,只是做到摘录、整理就结束了也就是上面的前三步。看完加上笔记前后也就5天时间,但是这本书的知识点我至今記不住,每次有需要借鉴的观点都要翻书。

你可能很疑惑为什么不翻笔记?因为笔记只是简单的摘抄,并没有更深入的理解、整合而且信息量还少,当然没有翻书更加准确、可靠

《学习之道》我前后用了10天时间,书中的知识点被有效整合后构建了一套极为有用嘚学习方法体系,不仅有效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我还对知识进行输出,形成了很多优秀回答比如:

体系化的知识,才能有长久生命力才能真正指导自己,提升能力

一点微末心得,希望对你有用~

Ps:公众号搜“高太爷”后台回复“学习之道”获取完整笔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书笔记怎么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