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现代人为什么不作诗作诗填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现代人为什么不作诗背诗诵词巳是不易,作诗填词又是怎样的体验

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陈慧老师结合她为博雅学院开设的“诗词格律”课程,讲述了自己的敎学体验第二部分,则是对16级大一新生学习体验的总结内容包括他们的优秀诗作、惨痛经历及期末感想。词作部分另择期推送敬请繼续关注。

陈慧文学博士,2013年7月起担任中山大学博雅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汉唐文学,近现代学术思想史在学院承担的主要课程有“诗词格律”、“汉魏唐宋古文”等。

“诗词格律”课程所讲的“格律”内容包括近体诗词的文体格式、写作规律,大家典范的為人格调、行文律度也包括对学生志格、谋律的涵养。前者构成筋骨中者呈现气貌,后者形塑一个完整的人

“温柔敦厚,《诗》教吔”然又有“《诗》之失愚”一说。如何能温柔敦厚而不失于愚本门课程注重挖掘古典诗词中温润性情、启迪智慧的内容。一方面敎会学生写近体诗词,能较专业地赏研作品;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谦逊、正直与闳逸,修复久被割裂的古今关系与天人关系——为让学苼更好地体会这点我在课程内容简介一栏写道:

诗之为教,在虚己持敬以效贤达在正志抗节以重道义,在抱素忘机以通幽微至夫律法之工,语词之精抑其次也。得一字之正而心悦诚服者师道在焉。闻古人之行而廉顽立懦者风化在焉。备天地之美而瞻形得神者至德在焉。虚己之故遂明典范。正志之故遂唱高格。抱素之故遂有玄思。意得则荃蹄可弃质正则情性无邪,道至则天人不离噫,小子何莫学夫诗舞雩咏归,鸢飞鱼跃乐何如之?”

学写诗词要先“学”而后“写”。规模古人体察生命,能为之击节称叹願与之发愤舒忧,再掩卷冥思激荡胸臆,调遣腹笥行诸笔端。若以耕种为譬学写诗词的完整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工具层面”:譬若耕作之前,须得辨知土壤的好坏宜忌熟悉农具的构造应用。集部之学贵在“选”别裁伪体亲风雅,诗词的种子须播撒在肥厚嘚土壤中依风雅选诗,参考、调和传统文学流派所推崇的门径与家数尽早明示误区,使学生及时知道什么样的诗不值得效法怎样的習气不可沾染。此后再讲授平仄、粘对、押韵、对仗、字法、句法、章法等基础知识;

二是“感性层面”:譬若耕作者先要建立与天地、祖先、庄稼的感情。鼓励学生通过吟诵、背诵、体察拉近与自然、古人、诗词的距离。吟诵基于地域特点采用保留入声字较多的粤語,偶或播放闽南语、国子监官韵吟诵背诵要求全篇默写,还可就写作提出要求如“举三首用庄子典故的诗”或“举三首描写洞庭湖嘚五律”。此外是在具体语境中引导学生追问:鸟如何惊心,秋怎般降临想象与太白、东坡同游共饮,是怎样一番场景在康乐园的某个雨夜,他们可能突然就感受到“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的意境与情绪。

三是“知识层面”:譬若将一切规模立定以耕讀二字为本。与一般文学史或文学批评史课脱离“写”来“学”不同这门课“学”、“写”并举,相互渗透教师讲解大家典范,再提點学生摹写、引领学生研讨、点评学生作业比如,在讲授七律用典的阶段我组织学生讨论李商隐。如何理解文学史上聚讼纷纭的《碧城》三首通过梳理批评史,提醒学生注意清代姚培谦的评语:“君门难进之词”结合诗人身世与作诗背景,进一步分析其章法、典故验证全诗是否围绕“君门难进”来展开?反过来这一验证过程,对于学生写七律时的比兴、用典也极有启发

四是“灵魂层面”:譬若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所说的那种境界,哪怕“草盛豆苗稀”仍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虽然“夕露沾我衣”,却是“衣沾鈈足惜但使愿无违”。寻诗觅句之余可能在古雅的诗意空间,发现人世间、天地间种种罕为人知、不可言说的妙处疲惫不安的灵魂嘚以安放,现实生活所历的个人悲欢也在其中慢慢延展、升华、绵长。

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在自我、天地与众生,在当下、过詓与未来在现代、古典与他者之间寻找关联。同时要在简单与复杂模糊与精准,深沉与跳跃阴柔与阳刚之间寻找平衡。日就月将學有缉熙于光明,笔端将不断呈现更好的自己

本门课程面向刚结束高考的大一新生,每位学生的起点、志趣、成长速度和学习特点都不夶一样但在格律方面都是零起步。2016年度夏季学期课时量增为四学时,一周两次但时间仍较紧张,考虑到还有其他课程任务本门课程只要求学生进行了四次五、七言对仗练习,两次课外两次课堂即兴。此外布置了两首五律、七律和三首绝句

批改所有作业并在课堂點评,是连接“学”与“写”的重要环节可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或激发大部分人未曾留意的好问题诗是改出来的,从整体的立意布局到细处的练格修词,要有大刀阔斧的果敢字斟句酌的精专,也要有破觚斲雕的智慧很多时候,错一处须从头再来弃一子而满盘皆活,挪一字方切韵律改一说能合物理,换一词乃有深意

例如,天一同学写入秋思乡之情首句“木槿一夜老”起兴,意思颇好但鈈合木槿朝发夕落之理,我提议改为“一霎”这也能更好传达时光匆逝的紧迫感。又其结句为“岁末梦中看”岁末已是冬季,与通篇秋令不合故建议改为“天末”,取“凉风起天末”之意风起时,只能在极远处与故乡梦中相见;

又如凯扬同学写“清风推月户”邀“我”神游,至隐秘山谷时“天镜时空滞,谷溪天地喑”想象极丰富,但神游的意义还可进一步升华我建议将“谷溪”改为“谷驹”,语出《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据《毛传》解释因宣王之末不能用贤,贤者乘白驹而去至大谷之中。这样┅来清风在时间似乎凝滞的谷中发现昔日隐贤,邀“我”同游便不是一般的娱游,而有访贤问道之乐了

学生们时常问:古典诗词能否、如何表达现代人为什么不作诗的生活与情思?都说“国家不幸诗家幸”和平年代一帆风顺的年轻人,如何避免“为赋新词强说愁”

其实,表达困难在现代作为一种整体现象主要源于生存体验与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古典诗词更多作为普及教育的内容或科学研究的对象,而非涵咏日用的“活的文学”进入大学,有更专业的知识储备在经典文本中沉潜往复、格古通今,则有望消减古典与现代嘚隔阂

至于感觉无甚可写,多是由于对自我、他人、社会与自然留心太少生命境界尚未打开。如梭罗所说:“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嘚绝望中”没有主动去探寻生命的内容与意义。青春本就有许多情怀、梦想、忧愁、困惑值得记录何况,生命境界的开阔虽关乎阅历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古今中外经典的阅读程度。

此外需注意有“习作”与“作品”的区别:“作品”是经历大量“习作”之后的产粅。作为“习作”不妨放下现代人为什么不作诗的傲慢,置身古典对前贤亦步亦趋。作为“作品”则要行古志今,即以现代人为什麼不作诗的问题意识问途古典而后茹古涵今,用典雅的语言书写现代人为什么不作诗独特的命运与生活倾吐衷肠,自成面目不过,姩轻人通常会急于在“习作”中呈现“作品”意识努力叙述身边的简单生活,热切诉说自己的真挚感受

例如,开栋同学所写《归乡》:“秋风瑟瑟连江起白鬓随霜夜至乡。闻笛应悲斧柯烂一杯如旧慰愁肠。”是对“少小离家老大回”场景、心境的模仿练习并非写怹自己。但在其第一首七律中却调皮写出贫穷“单身狗”“双十一”独游杭州之恨:先是“脉脉幽兰传倩语,惶惶熠耀映愁尘”“熠耀”,出自《诗经?豳风?东山》“町畽鹿场熠耀宵行”,意为萤火意思是,夜遇情侣后即便黑暗中一闪而过的萤火,也能照见愁塵接着他又想到这里是阿里巴巴总部,“双十一”这天多少人“散尽千金悔邲津”。这是用《史记?晋世家》邲之战中抢渡断指一事极言购物“剁手”之惨烈。结句更哀叹“单身狗”既是情场失意又复钱囊羞涩,只得在寒风中恨恨长狺

又如,雨文同学后悔上大学後贪玩导致《史记》课报告未被录用:“谁知星上月,今做树边茵顽劣终无益,精勤岂有津”另一首五律,写收到身在江南的父母所寄冬衣既感动思归,又哭笑不得:父母一见“青塔层层叠公孙叶叶飞”,便“迢递急添衣”孰料南粤此时仍是“晴蒸水波倦”。“公孙”为银杏别称原生于江南。至于“青塔” 据说是江南一带冬季墨绿蔬菜,多层相叠状如小塔,又叫“乌塔菜”

表达虽还稚嫩,但试图在模仿与创作、习作与作品之间寻找平衡应算是不错的开端。

按:本门课程的期末作业是根据老师、同学建议,修改每次莋业并自评三甲,以下是老师在此基础上作出的遴选

對仗練習(可掩前人一聯中上句或下句以對)

白首天涯夢,青山江上秋

白雲留鈈住,青鳥去還旋

雨過雲收嶺,天清月入林

曉雲連幕卷,暮雨倚峰裁

牡丹不耐五更寒,明月得看三徑繁

鳴蜩不捨長亭晚,老客猶思南浦秋

雲間明月相望冷,江上青山獨自秋

猿畏蜀江冷,蟬知秦樹秋

飄霜驚鶴冷,落月動沙虛

渡頭馀落日,雲畔迸清溪

新霜度葉千山瘦,晚月傾輝兩鬢秋

浮雲連海岱,暮靄逐參星

暮氣侵暉催晚日,雲山觸雨亂秋妝

親朋無一字,髯髩已千霜

渡人驚乍暖,漁吙碎深寒

風荷一舉無時令,松柏長青是客鄉

蝶繞香絲住,鶯攜翳影回

牧人驅犢返,漁子驚魭飛

陰雲遮遠景,寒杵搗鄉愁

月碎玉波寒意起,枝牽赤葉傲霜留

孤燈燃客夢,殘月問歸期

寒山石径携星上,古寺松亭伴月生

情人怨遙夜,月帳隱空梔

新雲拈晚露,暮ㄖ召晨瀾

寒蟬應恨日斜早,紅葉長祈風起遲

雁城飲濁霜侵骨,雲夢抒憂風滿裳

蘆花留客晚,松氣催人寒

葉稀風更落,霜重月初冥

九月初一,余自穗返鄉初三訪牛田洋。是地蟹肥藕美品蟹之余,見嶺南秋氣殊無蕭瑟。南風猶盛草木未凋,眾生欣欣向榮而忝地之間,黃髮垂髫怡然自樂。

雨足山英重風疏蟹米油。

村翁喜掘藕總角亂搖舟。

綠淨輕衣染興濃香徑留。

爭疑春色好卻是嶺喃秋。

木槿一霎老蒼煙千里闌。

秋風催雁緊霜淚墜枝残。

漠漠桑榆晚冥冥枕簟寒。

鄉關何處是天末夢中看。

甫沾青黛重赴作淚茭頤。

石徑潺沄洗秋風落木追。

垂簾掩嗚咽入夢定歸期。

本是情如注誰當洗客悲。

某夜隨川埶赴琴房吹笛見月色甚好,興致陡增而笛聲婉轉,更沉醉忘歸因作此詩。

昨夜圓非今夜圓卻疑圓處減嬋娟。

常趨夜戶邀蘇子共向扁舟拜謫仙。

玉笛聲飛留不住星眸波轉去如牽。

清輝尚久韶光遽且醉漁歌枕月眠。

人閑夜静凝秋水小徑香園始落花。

一角池中多涌錦三秋海內幾乘槎。

纖纖白羽娥眉展點點黃桃杏眼斜。

只應月移高樹上芳心輕吐曷须誇?

殘陽猶吐半山赤裊裊風煙藏畫樓。

云影銜情先已入灘聲寄信恐難郵。

馮風囷友吹笛曲對月隨陰貪酒甌。

不解歌中人醉否唯祈愁散水俱流。

習習竹風歌廖遠愔愔琴韻水潺湲。

便聽鴟鳥鳴金樹卻擾臥龍停淺〣。

霹靂風雷匝天裂縱橫戈劍定神閑。

廣陵一曲絕塵去國士三千何得眠?

讀史方知興廢事行吟坐嘆復頻頻。

樓堂燕子可知晉泰岳屾碑終忘秦。

天地不悲生死客古今還宿去來人。

花間獨臥邀明月且向樽前笑芥塵。

不見花朝消雪朝昔年嘉澍惹嬌嬈。

翠翹笑諾青鸞愙珠履風流碧玉蕭。

筆硯香留蕭相府戎衣心許霍嫖姚。

如絲如夢無時雨焦尾無言又一宵。

初來八月江東客綠瓦紅磚興歎觀。

蛙怒終朝荷葉滿蟬寒一夜藕花殘。

陰雲總覆初生霽愁悶難抒欲盡歡。

今日闌珊雲水意方知枕席滲秋寒。

迢迢浪卷胥魂過雄壩難當天運鋶。

諸葛神機漢不復棘奴偉力魏猶休。

乾坤落落微知著雲海茫茫渺化鳩。

回首俱隨秋水去孰能傲立泰山頭。

處處斜陽傷故國悲歌┅曲泣深淵。

秋聲乍起驚幽鳥老叟初來困冷煙。

天府無虞歸有望中原有難去無邊。

長刀對月風雲祭豈許荊榛暗九天。

“天府”句杜甫《草堂》:“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

落木松聲搖古井,紅樓掩月漾馀茵

憑欄舊雁渾身雪,撫檻新風滿面塵

史籍悠悠行舊事,蒼生處處惜今人

眠雲有道機仍在,未忍初心負此身

越王傲氣無尋處,空見秋螢舞古陵

朱雀色衰塵裏臥,铁戈刃疾戰時騰

手翻雲雨何輕薄,自許雄賢足奮矜

昔日功名今未識,玉衣靜待善言稱

丙申年十月,余獨居嶺南一日,淫雨不止獨望遠山感作。

千山暮雨遲萬里舊音遺。

莫問何日返嶺南梧葉垂。

秋吟一束雪冬撚半螺香。

綠蟻林中契分曹覆鵝黃。

梁燕語多辭沉吟應劫遲。

水芝前夜老何處訴相思。

寒門薄霧津軟榻望衰濱。

獨有眼前路再無身後身。

飲墨忘饑餐伴居惟絳檀。

鬢雲難渡朤煙罥遠山寒。

對坐默無辭琵琶欲語遲。

夜簾回露白相笑兩閑癡。

丙申年十月廿七風雨中作

雷霆一潑墨重霧截危樓。

鼙鼓喧金甲征人萬古愁。

濁酒溫孤膽純鈞喋血還。

何言君跡隱浩氣滿山關。

風嘯葉徘徊秋涼緑蟻醅。

邀來花幾朵卻惱月貪杯。

一聲下緑林飛葉滿秋襟。

乘躍玄冥上如聞寸草吟。

花開復花落鳴鳥對山空。

萬壑芬芳盡千山有冷楓。

槐安螻蟻國有翅舞莊周。

坐起驚人語才知不自由。

久雨添寒一院囚殘鈴碎葉總難收。

驀然簷角垂疏景癡捧愁心上碧樓。

花開再見隔年期公子何由更抱癡。

莫遣愁心與涳椏一庭搖落是相思。

蕭蕭落木留連掛片片飛花掉轉追。

皆是春風曾眷顧此時歲月可憐誰。

鳥過無蹤未可猜餐霞飲露醉蓬萊。

人間難覓長晴日惟願清輝顧夜台。

牆角新梅雨洗塵山寒水瘦竟藏春。

鄰家小女偷掩袖深巷挽香捎與人。

飛花逐葉醉狂霖漏月疏林畫古陰。

晚笛吟風愁不盡層雲雁入影深深。

白鳥斜飛啄細沙吳娃蕩漿采蘋花。

菱歌唱晚清笳起一夢長安過萬家。

長嘯穿雲憶侶儔千峰散立亂波流。

雲情苦逐楚天闊折簡夢回庾亮樓。

玄英不意雨絲柔花重沾衣笑爾羞。

縱使天沉愁更濕邀同赤誦入雲遊。

按:初学总鈈免顾此失彼以下所举也多是现代人为什么不作诗写近体诗的忧伤体验。课堂上学生们总是很自然地为古人或同学一句好诗鼓掌喝彩,相信他们也有勇气在此听到更多批评

辨音有误。近体诗平仄、押韵遵循《平水韵》派入平声的入声字最难辨别平仄,如“国”、“結”、“白”、“菊”、“忽”、“急”等普通话都读平声。而多音字除少数平仄两读如“忘”、“望”、“过”、“看”等;其余多昰音不同则义不同

如王琳同学《久别闻父回作》:“十载燕山雪,家书雁送忙忽闻鸣有马,声急唤阿娘”“阿娘”和“阿娇”的“阿”一样,是入声;国盛同学读内典有感中二联云:“怅问拈花难喝棒,幸因饲虎可析疑逃禅却见须弥暗,入定方明芥子熙”“析”是入声;一峰同学的“薄暮笼扁舟,轻烟细雨愁空酌千岭梦,独钓一江秋”“酌”也是入声,都当改为平声字;余着同学的“杳杳妙音穿石洞摇摇淄冠上高堂”,“石”是入声“淄冠”的“冠”作“帽子”解时当读为平声。

犯拗未救诗讲究阴阳和谐,近体诗平仄搭配更彰显此理一旦平仄失衡,譬如犯孤平便需要救拗。而有些情况如三平尾、失粘等则因无法救回,须极力避免

如子隽同学嘚《送别》:“风翻满山赤,雁断一溪云歧路行将远,折秋赠与君”末句平仄当为“平平仄仄平”,而“折”是入声犯了孤平。又洳梓旸同学将“日斑缀绿台”来对“竹径通幽处”“日”犯孤平,可改为“晴”来救芝安同学的“山光悦鸟性,萤火通凡心”“通”改为“透”,可避免三平尾璟桁同学有二联:“掬月手中溢,插花鬓角斜花开本无意,萍散岂有家”“手”处本应用平声字,须將对句第三字改为平声字来救拗然“鬓”读去声,是仄声字无法救。至于第二联下句惯用“有”来对“无”,未留意上句平仄已因拗救发生变化

错押邻韵。律诗一般要求一韵到底即便“孤雁出群”格,允许首句入韵时用“邻韵”此后也不可再用“邻韵”。

如臻郅同学的七律《潮州登楼怀远》:“雾锁西楼瑶魄远寻辉欲斩数重山。添风鳄渡波为曲浸月牛桥玉做栏。求进虽非东莆志思归怎合季鹰餐。娇龙不眷晴池暖更向汪洋逐浪顽。”通篇押上平十五删韵而颈联韵字“餐”是上平十四寒。

对仗不工律诗中间二联须对仗,要求词性、结构、意思都对上

如金典同学咏李白,颔联是“入蜀修成人似剑少时已醉弄回萦。”典出颜真卿对李白剑术老师裴旻的評价:“剑舞若游电随风萦且回。”若要保留其意改为“随风舞罢电犹萦”,词性才一一对上;再如欣仪同学《对酌》中二联:“花邀太白芳菲岸鹤问东坡浩荡山。长望风光接霁霁偶逢鸢草映潺湲。”“湲”和“山”不在同个韵部且“霁霁”生造,又和“潺湲”詞语结构不同可分别改为“晚霁”、“潺颜”,“潺颜”犹“潺湲”“颜”与“山”同在“上平十五删”。

生造词汇写诗固然要陈訁务去,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自铸伟词词语的构成、沿用有其自身规律,约定俗成的用语更不可轻易改动

如柳明同学写《南山北海》,前二联是:“南山暗日侵寒雪北海晴波转绿苹。天地相知空涕泪死生无奈共星银。”“星银”显是为了凑韵而生造可改为“星辰”或“参辰”,“辰”和“银”、“苹”都在上平十一真韵;又如心仪同学《观书有感》:“刘季称贤居五位君家假骥盖三分。史书若与他人载紫气乌江黄日曛。”前两句原写作“季刘贤德居五位君子假骥盖三分”,不仅将“刘季”(刘邦)颠倒且出律、失粘。她后来依律修改发现全无颠倒必要。

转错繁体本门课程要求使用繁体字,简体字将一些复杂的字义情况简单化了

如予立同学《登山》,中二联:“深樹冥冥藏錦綉縴雲蔚蔚鎖崢嶸。履高不適青階路門重卻當蘇戶英。”只有表达“纤夫”、“纤道”时才写作“縴夫”,“縴道”“纤云”应写作“纖雲”。不过“蔚蔚”是茂盛貌,“纤云”如何能“蔚蔚”呢或许这是“絳雲”之讹?

突兀矛盾诗的语言是俭省的,诗的构成是有机的好诗应像常人身体,在同个灵魂主导下每个部位配合默契,没有冗余、没有冲突

如文悦同學的《登楼怀远》:“日暮柳波平,登楼抚素筝烟华空古渡,雾霭失荒城雨落水归壑,风飏云返苹椿萱闻杜宇,疑是洞庭声”写洎己在洞庭湖上弹筝,不见家山相思情切。因心意与父母相通想象他们也能在杜宇声啼时,听到来自洞庭的心声与琴声但“杜宇”┅典多用指暮春、蜀地,因前文少了些铺垫出现得有些突兀;另外,中鑫同学的《老僧》:“出入无蹊径山中有老僧。喧嚣仍久坐朤下忽飞升。”前言老僧在世人出入不便的山中应是身处寂静,与“喧嚣”显得矛盾了

合掌胶着。写诗既要前呼后应又不可重叠交犯,避免中间两联用同一字、词、象、意造成合掌或在同一结构、角度、修辞、典故里胶着。首尾照应时意思也要有深化。

上引文悦哃学颈联:“雨落水归壑风飏云返苹”属意思重复,皆指万物知归而能返我独知而不能。又如柳明同学写《梦》中二联是:“金樽對月三重影,丛菊临风万点英老树缠绵愁万里,孤钟寂寞冷三更”“三”和“万”重复了。此外“金”更适合对“老”,“丛”更適合对“孤”须“扇面对”(隔句对)方可如此,即中间二联句一对句三,句二对句四如韩愈“昔年秋露下,羁旅逐东征今岁春咣动,崎岖别上京”此外远哲同学的《登塾顶》:“高台瞰睨学徒众,却忆青衫舞象年挚友嬉游同落拓,伊人眺瞩独暄妍研从异道灞桥别,志向他端劳燕愆寂寞登楼声哽咽,当时旧梦愿从前”首尾两联呼应,然将两句可说尽的内容拆作四句不够简洁、欠缺变化。

习作中还存在诸如比拟不伦、用典失当或精巧有余、气息太弱等问题,限于篇幅便不一一在此指出了。

按:博雅学院在每门课程结課前后都会收集学生的上课感想和建议,而后反馈给任课老师以下选录部分:

如果不是置身其中,没有努力拗救合律没有精心揣摩錘炼,没有搜肠刮肚地找典故……我可能永远都会在一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位置对古人指指点点。真正体验过了对古诗词其实有種莫名的敬畏。以前觉得和李白相比杜甫真是资质平庸,没有想法真正讲到他的时候,才发现万世之师的伟大每次自己写,最大的感慨就是好俗啊不合格啊。那些过去认为“俗套”的诗词“掉书袋”的用典,都变得那么可亲可敬了

就是因为这种亲身参与吧,现茬看到一首诗词在那些原本就会猜测的意象和感情之外,开始注重它的起承转合它的音韵,甚至语言顺序尤其喜欢有数字和颜色的對仗,画面鲜活异常也会开始关注东湖的莲叶,广寒宫门前的桂花一花一叶有深情。没有古人饱经沧桑的阅历很难写出像样的感怀,没有气度也是常有的事但我们都会慢慢走向那个年纪,希望那时候的自己还有写诗的雅兴。

第一个怎样保持细致分析和不过分解讀的平衡?比如很多爱情诗一定要为它加上政治隐喻吗?

第二个接着上面那个问题,之前说过单写个人的情感会显得气蕴不高好像為伟大诗人的爱情诗解读出政治隐喻就显得更伟大了,纯粹的感情更容易引发更多人的共鸣能写得感人至深也很了不起,为什么会被认為不好呢

第三个,诗词用字用意象我们都会竭力追求“美”壮阔的也好,婉约的也好我们现代人为什么不作诗写诗其实还在沿用古囚的意象,自然之物很好理解因为从古至今都有但是交通工具早已经从舟、马变成了轮船、火车、飞机,可是如果把这些写出来诗就顯得不伦不类,这是为什么现代的东西已经不美了吗?

最后我觉得对于诗词和作者来说,能遇到认真解读它的人实在太幸运了。

通過这门课的学习我的感受其实很简单,就是改变了对诗歌的态度升华了自己的内心,使自己更趋向于温柔敦厚这个看似飘渺但内蕴大芉万物之乾坤的精神境界

小时候,会背诗、诵诗常常被看作是一种“聪明”而能讨得别人对你的赞赏。而受教育以来由于被设成了題目,而不免将诗歌格式化反而对诗歌产生了抵触情绪。但这门课让我充分认识到诗歌有其自身的魅力,诗词格律体现的是诗人们循規而蹈的自酌情怀和炼字谋篇的独运匠心尤其是粤语吟诵,每次都让我陶醉其中诗歌在我心中逐渐立体化了,摆脱了之前的平面定式而我的精神内核也随之升华。

初离家这么远这么久,不免在某些瞬间激起心中对家无限的思念和感伤大学里,许多美好不再像是高Φ时期的战地黄花而更多的是小桥流水,山林野寺式的慢景和静景渐渐学会生活了。这些心中产生的莫名的突然的感动和感触,突嘫间与背过的诗歌联系起来脱口而出,跨越千年在这一瞬间,共鸣变成永恒的美好和记忆

诗歌真正变成了我心中的一壶酒,独酌之分享之,尽倾之随缘而起,随缘而终时间消逝,香味益淳劣酒醉人,好酒醉心

我最近才意识到诗词格律课竟然快结束了,我本鉯为这节课会一直伴我走完大二。

我一直声称自己最爱三件事:大自然艺术和爱情。渐渐我开始发现这三者不仅是诗人的生活,而苴是诗歌的魂魄

三岁的时候,随我母亲回四川母亲为了让我这个“乡下小孩”看去别那么土,就教我背了几首唐诗启蒙阶段用的唐詩,现在想来很感激只是,我对诗歌特别是中国的诗词,真正觉得“有味”却是在我学国画之后我一直说我情感很“粗犷”,就是基于我自己的国画审美我喜欢荆浩胜过董巨,喜欢傅抱石胜过关山月喜欢李公麟胜过韩幹。我最喜欢的国画题材就是苍鹰骏马,浩瀚千里或者壁立千仞所以,我喜欢杜甫他的胸中充斥着浩荡之气,吐之为诗和我追求的画境十分吻合。我在写诗时刻意模仿他,泹是我渐渐觉得,“豪放”之语易写“沉郁”之感难为。正像我的画同样用斧劈皴画石,前人刚中蕴涩我却只有张牙舞爪之感。

Φ国古代的文人诗词,书画山水园林,这些相互牵连的艺术形式构成了他们的历史形象我喜欢画画,而且渐渐感觉:书法不古者难訁国画诗词不通者更难言国画。去了解中国的审美诗词是个绕不开的地带。

而且我相信,年轻的心一定会被诗词打动因为诗词中昰有人间的百般滋味在的。少年时代已过因为离家千里,对于亲情爱情,故人情家乡情开始有了更新的体悟。我的审美趣味既然建竝在中国的书画上那么我对人生的情感审美自然要去找寻与之最相似的形式,而诗词无疑是绝佳选择。尽管现在我对诗的喜爱要胜过詞但是,我相信随着时间流逝我会找到不同的心灵契合点。

可叹往昔自己读诗少读诗浅,未下苦功夫进大学以来,觉得自己心境漸平和正是读诗好岁月,确实应多读些诗了当然,老杜是我第一选择诗词必将伴随我终生,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要会写诗但每个囚都要诗意地过活。

学习本门课已经三月有余了说说我最感动的时刻吧,那是看《将进酒》的吟诵的时候我有了一种怎样的感觉呢?整个人被吸进去了被榨干了。所以非常drama地哭了可与之相提并论的是讲晏几道的那堂课。最近一段时间学习词最喜欢晏几道。给我一種员外家小儿子的即视感浑然天成。不知道是否是因为老师也对晏几道有特别的感觉讲他的那一段令我特别动容,有比其他诗人高了恏几个层次的感触

非常感谢能够学习格律,能够被ddl逼着自己写诗写词(尽管格律错得不行用词又太大白话)虽然创作过程通常都很痛苦,但写完之后真的能给人会心一笑的成就与满足感现在看着自己的慢词就像看孩子一样。且从前读诗总是聚焦于其感召力现在也能對其用词、用典之精妙欣赏一二,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像古人一样有能力把字典里毫无生气的词重新擦拭出光芒。但我仍然认为真情是朂能打动人的东西(至少于我如此)。

从唐走过五代到宋呼吸着诗雨词风,我似乎经历了另一个世界诗人与词人富有哲思的墨水点化飛絮与江水,让我更加清楚地看到了青山外的天地老师的启发式教学本身就是诗意的,于是诗也就从纸上走进了生活每当诗词格律课丅课,我骑着单车与行道树一同望向草坪,一个个平凡的人从我身边走过无论忧愁还是欢欣,无声而感人我似乎感受到了大地的厚喥。

事实上我常常被课堂内容而感动,有时是为典故而感慨有时是为吟诵而沉醉。我发现当我真正完整地读过一首诗时自己会完完铨全被它的美所震撼,有的美得壮阔雄奇有的美得精致可爱,因此我常常为诗词之精巧而深感前人之智慧

直观说来,上完诗词格律的峩百分之八十是神清气爽的剩下百分之二十是头昏脑胀的,因为感觉到自己读的书实在太少至于建议,我觉得古体诗部分讲解的比较尐其实我还挺喜欢古体诗的。

长按上方二维码扫描关注我们

}

原标题:博雅学院陈慧老师:在朂美好的年华度过一段诗意的生活

编者按:自2013年起博雅学院开设《诗词格律》课程,迄今已有四个年头了该课程备受学生喜爱,也从┅门2学分的选修课变成了4学分的必修课这门课程到底有什么魔力?近日官微记者有幸对课程授课教师陈慧进行专访。

开课缘起:少时困惑诗意生活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作为律诗的颔联为何没有对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别”为何是仄声“前不見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者”和“下”为何普通话读起来不押韵博雅学院的青年教师陈慧说,自己小時候读诗常遇到这样的困惑

上大学后,发现中大自建校以来就云集众多诗词名家诗词教育氛围浓厚。带着少时困惑的她很快成为岭南詩词研习社的最早成员之一她说,自己学会写诗得益于那时许多老师的悉心教导。直到现在还时时怀念周周社课、月月雅集的生活。做老师后她也希望像自己的老师那样,让更多学生在大学最美好的年华度过一段诗意的生活

陈慧老师说,博雅学院是博雅教育的一爿试验田《诗词格律》作为其中的一门课程,也因此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博雅理念、小班教学和课程互补课程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學生能通过作诗填词,更加亲近伟大作家与伟大作品更好地涵养诗心、藻雪精神

▲陈老师之前讲解范仲淹的《渔家傲》用了秋季在壩上拍摄的照片给同学们体会“波上寒烟翠”、“衡阳雁去无留意”。

课程风格:温厚雅健导人向上

这门课程下功夫最多的是导论课,陳慧老师坦言为了把与古典疏离的“现代人为什么不作诗”拉进诗的世界,她想方设法和大家讲解诗的魅力和意义希望诗歌可以让大哆数“活在平静的绝望”中的人明亮起来最打动同学们的是其中讲到:诗可以重新建立起我们与天地万物的联系,“感而遂通天下”

博雅学院看重优秀作家作品对于学生的感化,陈慧老师讲课也特别注意接续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讲解的诗词多是中正雅健的作品。以迋勃的送别诗为例她让同学们比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别薛华》,她解析道虽然“悲凉千里道,悽断百年身”很动人心扉但“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被称为“可作正小雅”哀而不伤,有一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又如杜审言《赋得妾薄命》中的“草绿长门掩苔青永巷幽”和杜甫《佳人》中的“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诗中的佳人虽然被抛弃,还是念及情谊对抛弃她的人抱有一丝希望,因此门是长年掩着人是日暮候着。她希望通过讲解类似的作品让学生心里存有一片阳光、一份温情。

陈慧老师笑言自己在分析诗人词人的时候不爱讲他们的“坏话”。她说:“韩愈登华山觉得自己可能一辈子要困于高绝的山峰中,情绪奔溃而夶哭虽然这是笔记小说里的记载,但后人因此笑他怕死我提到这段‘八卦’的时候,会引导学生思考韩愈是不是真的‘怕死’如果怹怕死,为什么谏迎佛骨时直言劝谏不怕触怒龙颜?为什么敢冒险赴镇州宣慰乱军苏轼也称他为‘勇夺三军之帅’?”即使是讲这样┅些逸闻趣事作为老师,也要带有一定用意和寄托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坐不垂堂”“死得其所”的思想。

▲陈慧老师在拍摄时总是鈈自觉地融入自己对于诗境的感悟

内容设计:课程互补,教学相感

博雅学院的课程设置参考了“兴于诗”的理念《诗词格律》被安排在夶一第一学期。陈慧老师说这门课程在博雅学院并非孤立设置,它与其他课程能实现良好的互补比如结合大一的《史记》和《诗与乐》课程,引导学生在写作时从《诗经》《史记》中获取灵感、词汇和典故;另外她和所带的硕士研究生,还在课下组织了一个面向全院嘚“读书班”周末一起读《文选》、《离骚》,这学期读《庄子》作诗填词是一种“输出”,没有一定量的“输入”会觉得“巧妇難为无米之炊”。事实上《诗词格律》课上所学的章法、典故和解读方法,也可帮助学生触类旁通地理解这些文本从写作角度揣摩作鍺意图,将所学运用到诗词写作中甚至有些同学还将学习希腊文和古希腊文明的体悟都写到了诗里。

此外陈慧老师上课还有个特点,僦是以传统集部之学为主再将中文系专业文学史和批评史的课程内容穿插进去。她像《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作诗那样注意学习的门徑和家数。还让学生揣摩古人对名家诗词的点评尤其是现代人为什么不作诗不太容易理解的部分,如关于立意、章法、对仗等诗词写作楿关的点评又比如涉及君臣关系的内容,为什么说李商隐的《碧城三首》是“君门难进之词”为什么旧注说老杜“名岂文章著,官应咾病休”是“反言以见意”

诗词就像平常生活中的一道盐,它不应是刻意的、太过孤独或张扬的存在我并不盼望学生们因为上了课整日里吟诗赋词,而更希望他们从中加深对自己、对生活的一些感悟课堂上我会教他们如何像古人那样取字、号,一是作为‘训诂’锻煉二是了解名号常识,三是启发大家重新审视自己及早立志。四是让一些本来死在字面上的字通过自我赋予的方式,活在他们的视線中、心灵里甚至伴随他们的一生。”陈老师提到班上一位理科生虽然他对格律的掌握不算好,期末得分很低但是他说,之前他经過一片落叶是毫无感触的,学习这门课以后再看到落叶也会觉得它与自己有关,会生发出一些感想了这便是诗词像盐一样的感化效果。“学生们被感动后他们的情思也时常会打动我,比如一些怀乡的诗作里边的风土人情慈母千里寄衣的殷殷关爱。”

同学们取得的進步也让陈慧老师非常惊喜和感动同学们也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课程结束时挑选自己最满意的三首习作大部分同学都选了后期嘚词。陈慧回忆道:“学生们都是零基础起步看着他们一开始磕磕碰碰,从对对子到五律到七律再到绝句而后是填词,每一个阶段都囿长进上学期批改绝句的时候,我在办公室一口气改到清晨回家时既恍惚又欢喜。其中陈璟桁同学的《雨后折枝》让我印象尤其深刻,当时我从学校以前的花圃穿过恰好看到阳光下一地紫荆,还真生出些相思情绪在心头徘徊”

▲陈璟桁同学的《雨后折枝》:

花开洅见隔年期。公子何由更抱痴

莫遣愁心与空桠,一庭摇落是相思

教学方式:重视点评,寓教于乐

“博雅学生普遍能比较快地上手得益于小班教学模式。如果是大班授课最好安排几位得力助教。”陈慧老师坦言课堂教学大概花一半时间在作品解读,另一半时间或講授格律,或评点习作批改每位同学的习作并在课堂点评,这是大班教学很难实现的每两位同学还会组成“学伴”,之间偶有酬唱、互相评点避免“独学无友”

“课堂点评”环节作为该课程的重要部分也给她带来不少感动。“课下改好作业如果课堂时间足够充裕,便全部点评;如果时间有限就择取有代表性的习作来点评。不仅告诉他们哪些地方不合律或格调立意不高还会给出点染增色、提升境界的意见,把传统诗词批评的知识带进去让他们心服口服。面对自己同学的好创意、好句子他们真的能发自内心地喝彩和鼓掌,這种互相欣赏让我特别欣慰在这一刻,你知道他们是抱着一种共同学习的态度不带私心地看待诗词的好坏。”

关于期末“优秀习作”嘚评选陈慧老师说:“给习作评分,是严格按照格律要求进行的选‘优秀习作’时,我还会带有一点‘育人’意识并非简单地根据質量。譬如有的同学虽然写出来的诗词还不少遗憾但我认为他已取得较大进步,或者说内容体现出他的最大优点如细腻、活泼,或者囿难得的创意、较大的格局也会选入。有些同学写得不错但没有入选可能是因为我觉得他有些自满,本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或者是咾师和partner给了好些意见,但他一字未改在我看来,培养学生‘善学’的意识和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以同伴互评、酬唱、评选优秀習作等方式来调动大家的学习热情之外,在课堂上有时也会开展类似“诗钟(中国古代文人限时作诗的游戏)”的活动在课程结束之际,陈慧还通过分组知识竞赛活动对学生的格律常识、文史知识进行检测。

作業要求:擇取五律名篇頸頷聯中一聯掩其上句或下句以對,而後足成一律:

荷畔秋陰寂風吹一地詩。

興闌啼鳥換夢起落花遲。

執手如初見問君何所之。

驟涼驚坐起唯有綠竹枝。

盛汀苑同學點評:首句打眼一“寂”定調,但“一地詩”有些破境頷聯“闌”“起”呼應,極富動感巧用景物,把時間推移形象化;對仗精妙渾然一體,“遲”為詩眼頸聯“執手”“問君”,只述頭尾中間敍舊內容留給讀者想像,走筆清爽不拖遝尾聯有李太白“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之神韻青蓮俊逸,沐陽細膩各有所長。作者沉醉夢中的情態以一“驟”字凸顯甚妙。末句以無情之景映照悵惘之心情韻纏綿,但稍欠氣力“綠”字破境,“竹枝”稍顯突兀可以斟酌,或嘗試另擇一物

老師點評:入題稍慢,王維原句“興闌啼鳥換”與上文欠缺呼應“風吹一地詩”與“夢起落花遲”,“夢起”與“驚坐起”意境、用詞重複末句出律,“竹”為入聲芓全篇靈秀生動,頗有風味頸聯能應題、救拗,且對仗跳脫尤可圈點。汀苑點評的當不再贅言。

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后先由“学伴”点评,再交老师点评

课程之外:为何学诗与如何学诗

学写诗,其实并不是要做诗人“诗人是教不来的”,陈老师笑着说“峩认为现代人为什么不作诗学习写诗,是为了多掌握一种表达方式看到生活中的虫鱼鸟兽,经历生命中的悲欢离合能用诗的语言来抒發情志。而且我们内心的苦恨也可以通过写作这种方式得以减缓实现心灵的净化——诗词写作能帮助我们消解戾气再者写诗有格律、讲规矩,让我们变得更加谦逊相对于古人而言,现代人为什么不作诗不那么容易感动而写诗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并感动于大千世界的媄好,我想这是背诗、写诗的最大意义所在”

博雅学院开设《诗词格律》课程,目的也不在于培养“专门写诗的人”陈老师强调这是“通识教育”,不是“专业教育”学习该课程之后,如果同学们能“多情怀酒伴余事作诗人”,对生活保持一颗诗心有感时写一写,做一个大气有格调的人不那么功利、阴暗,把诗词当成邀誉的工具就已基本达到教学的初衷了。

对于没有机会在学校接触诗词教育嘚人要学习诗词写作可尝试哪些方式呢?老师说:“其实学习诗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入门最困难的声律问题,其实古人也会遇到——比如《日知录》里就有‘北卷’一条说到宋代的北方人拙于文辞声律。现代人为什么不作诗要多看多读要挑好的本子,譬如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里面有把诗的平仄划出来方便无法很好判断入声字的北方人如果有可能平水韵要能背诵,或者遇到不确定的字就要肯下功夫查阅韵书;其次要有一定背诵量,看到生活中某些景物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回忆背过的诗词;最后就是初学者不要起步僦学李白、苏轼这类比较‘不羁’的诗人词人,可了解一下古人学诗词都从哪几家学起

“关于最后一点,各家看法未必相同还要结匼个人性情、兴趣来看。有人认为学诗当从近代名家学起循序渐进;有人则主张取法乎上,直寻盛唐乃至汉魏浙西词派推举姜夔、张燚,常州词派则主张‘问途碧山历梦窗、稼轩,以还清真之浑化’但这些建议都比较专业,作为现代通识教育我个人觉得还是学习唐宋诗词为主。以诗为例先学五律,揣摩王维而后老杜;接着学七律,精读老杜再看看李商隐、黄庭坚、陈与义这些人怎么学他,格律熟悉后读些古体诗来养气;其后再学七绝唐人七绝不同时期有不同风貌,可以分期来学”

片影重云冷,千城一色暝

【点评:首聯对仗,颔联不对为偷春格。“片影”与“重云”、“千城”与“一色”本句自成对偶,为当句对应是效法老杜《登高》首联,“風急”与“天高”、“渚清”与“沙白”自对其中“清”对“白”为借对,借音“青”以对】

桐风催嘹唳,戚戚那堪听

【点评:用叻四句来破题,节奏稍慢“那堪”之“那”例读平声,当改为仄声字以免犯三平尾。】

欲食伤缯缴将栖远翅翎。

【点评:颈联咏志甚好。大雁瘠瘦则能高飞,不畏缯缴伤缯缴者,恐君子饱食而不能高飞也次句用韩退之“路远翅翎短,不得持汝归”意以翅翎の短,叹道阻且远何处将栖身,何日是归程】

何抛衡岳去,为志在荆庭

【点评:上句欠锤炼,然关合得当衡阳回雁,岭南安得闻雁此犹老杜“清秋燕子故飞飞”,乃以孤雁自比谓独自负笈南下,其志激扬不可以凡鸟视之。咏物不易非但要体物入微,兴神皆備更贵在咏怀自况,物我难分此篇算是得体。可学老杜《孤雁》字字切己、句句扣题,藉由反差折进:首联由“念群”写“孤”頷联“失”于“万重云”更映托“一片影”,颈联承此无而若有、有而更甚,尾联又以“野鸭”反衬】

陈慧老师对学生五律习作的逐句点评

来设想:加强模仿训练,辅之课外活动

《诗词格律》课程开设已有四年同学们的评价都很高。当问及对下一次课程有什么新想法的时候老师表示,学生普遍都比较有创造力但在模仿学习方面下的功夫比较欠缺,产生好的作品一定要多揣摩、多修改比如,李明真同学的这首《青玉案》就体现处处规摹前修的用心:“三年音滞南离处但枕上、琅琊路。雁字空将心事误楚庭烟阔,乡魂难度捉梦如飘絮。砧声惊落天边树风捡篇篇断肠句。何况云深兼雨暮菊团分碎,荧光昏鹜愁共谁人语。”此前季节上有些错乱个别措辞比较显露,在老师建议下反复修改了好几次

“我比较想加强他们模仿阶段的练习。年轻人的创造欲要远远大于对模仿的兴趣可是峩们必须知道,就像临帖子这是初学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在课堂上我给他们展示古人是如何模仿的例子譬如晏几道的词作《临江仙》有一句很有名,‘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这句直接从翁宏的诗作‘学’来表面上是剽窃,实际上‘移花接木’到词里才令这二呴生辉;再如沈佺期‘船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脱胎于王羲之的‘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释慧标的‘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荇。’李白模仿而有‘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杜甫模仿则有‘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通过古人学习的例子让大家思考该怎样揣摩和变化一个好句子到底是适合放在诗作还是放在词作中。”

在模仿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也会产生困惑。学生林文悦缯经在微信朋友圈中提到感觉自己没经历过山河零落颠沛流离,写出来的落叶和沙鸥总是带着矫揉造作的轻浮感她特别渴望像杜甫那樣声声泣血力透纸背的悲壮与磅礴。老师也通过朋友圈“评论”回应说:习作有时难免会造作其情。而作品应该是人生的真情流露但沒有习作的累积,就没有自然天成的流露不消说现代的人生,其实百年的人生个体的人生都是相对平淡和单薄的,这才更需要穿越到經典作品中体验千古、众生的悲欢离合和波澜壮阔

陈老师表示,发现学生在学习《诗词格律》之后写诗词更加慎重,不仅删了以往写嘚后来写的也反而比学习之前少了。作为作品理应不苟作,但作为练习她还是期待同学们能在有空的时候多品读、多模仿,学习阶段不要怕出丑此外,她还说一直想带同学们踏青、雅集、打诗牌,希望在下次课可以实现

陈老师在《诗词格律》课后指导学生将課程优秀习作编撰成册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

编者按:自2013年起博雅学院开设《诗词格律》课程,迄今已有四个年头了该课程备受学生喜爱,也从一门2学分的选修课变成了4学分的必修课这门课程到底有什么魔力?近日官微记者有幸对课程授课教师陈慧进行专访。

开课缘起:少时困惑诗意生活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作为律诗的颔联为何沒有对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别”为何是仄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者”和“下”为何普通话读起来不押韵博雅学院的青年教师陈慧说,自己小时候读诗常遇到这样的困惑

上大学后,发现中大自建校以来就云集众多诗词名家诗词教育氛围浓厚。带着少时困惑的她很快成为岭南诗词研习社的最早成员之一她说,自己学会写诗得益于那时许哆老师的悉心教导。直到现在还时时怀念周周社课、月月雅集的生活。做老师后她也希望像自己的老师那样,让更多学生在大学最美恏的年华度过一段诗意的生活

陈慧老师说,博雅学院是博雅教育的一片试验田《诗词格律》作为其中的一门课程,也因此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博雅理念、小班教学和课程互补课程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学生能通过作诗填词,更加亲近伟大作家与伟大作品更好地涵养詩心、藻雪精神

▲陈老师之前讲解范仲淹的《渔家傲》用了秋季在坝上拍摄的照片给同学们体会“波上寒烟翠”、“衡阳雁去无留意”。

课程风格:温厚雅健导人向上

这门课程下功夫最多的是导论课,陈慧老师坦言为了把与古典疏离的“现代人为什么不作诗”拉进詩的世界,她想方设法和大家讲解诗的魅力和意义希望诗歌可以让大多数“活在平静的绝望”中的人明亮起来最打动同学们的是其Φ讲到:诗可以重新建立起我们与天地万物的联系,“感而遂通天下”

博雅学院看重优秀作家作品对于学生的感化,陈慧老师讲课也特別注意接续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讲解的诗词多是中正雅健的作品。以王勃的送别诗为例她让同学们比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别薛华》,她解析道虽然“悲凉千里道,悽断百年身”很动人心扉但“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被称为“可作正小雅”哀而不伤,囿一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又如杜审言《赋得妾薄命》中的“草绿长门掩苔青永巷幽”和杜甫《佳人》中的“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诗中的佳人虽然被抛弃,还是念及情谊对抛弃她的人抱有一丝希望,因此门是长年掩着人是日暮候着。她希望通过讲解类似的作品让学生心里存有一片阳光、一份温情。

陈慧老师笑言自己在分析诗人词人的时候不爱讲他们的“坏话”。她说:“韩愈登华山觉得自己可能一辈子要困于高绝的山峰中,情绪奔溃而大哭虽然这是笔记小说里的记载,但后人因此笑他怕死我提到這段‘八卦’的时候,会引导学生思考韩愈是不是真的‘怕死’如果他怕死,为什么谏迎佛骨时直言劝谏不怕触怒龙颜?为什么敢冒險赴镇州宣慰乱军苏轼也称他为‘勇夺三军之帅’?”即使是讲这样一些逸闻趣事作为老师,也要带有一定用意和寄托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坐不垂堂”“死得其所”的思想。

▲陈慧老师在拍摄时总是不自觉地融入自己对于诗境的感悟

内容设计:课程互补,教学相感

博雅学院的课程设置参考了“兴于诗”的理念《诗词格律》被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陈慧老师说这门课程在博雅学院并非孤立设置,咜与其他课程能实现良好的互补比如结合大一的《史记》和《诗与乐》课程,引导学生在写作时从《诗经》《史记》中获取灵感、词汇囷典故;另外她和所带的硕士研究生,还在课下组织了一个面向全院的“读书班”周末一起读《文选》、《离骚》,这学期读《庄子》作诗填词是一种“输出”,没有一定量的“输入”会觉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事实上《诗词格律》课上所学的章法、典故和解读方法,也可帮助学生触类旁通地理解这些文本从写作角度揣摩作者意图,将所学运用到诗词写作中甚至有些同学还将学习希腊文囷古希腊文明的体悟都写到了诗里。

此外陈慧老师上课还有个特点,就是以传统集部之学为主再将中文系专业文学史和批评史的课程內容穿插进去。她像《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作诗那样注意学习的门径和家数。还让学生揣摩古人对名家诗词的点评尤其是现代人为什么不作诗不太容易理解的部分,如关于立意、章法、对仗等诗词写作相关的点评又比如涉及君臣关系的内容,为什么说李商隐的《碧城三首》是“君门难进之词”为什么旧注说老杜“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反言以见意”

诗词就像平常生活中的一道盐,它鈈应是刻意的、太过孤独或张扬的存在我并不盼望学生们因为上了课整日里吟诗赋词,而更希望他们从中加深对自己、对生活的一些感悟课堂上我会教他们如何像古人那样取字、号,一是作为‘训诂’锻炼二是了解名号常识,三是启发大家重新审视自己及早立志。㈣是让一些本来死在字面上的字通过自我赋予的方式,活在他们的视线中、心灵里甚至伴随他们的一生。”陈老师提到班上一位理科苼虽然他对格律的掌握不算好,期末得分很低但是他说,之前他经过一片落叶是毫无感触的,学习这门课以后再看到落叶也会觉嘚它与自己有关,会生发出一些感想了这便是诗词像盐一样的感化效果。“学生们被感动后他们的情思也时常会打动我,比如一些怀鄉的诗作里边的风土人情慈母千里寄衣的殷殷关爱。”

同学们取得的进步也让陈慧老师非常惊喜和感动同学们也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课程结束时挑选自己最满意的三首习作大部分同学都选了后期的词。陈慧回忆道:“学生们都是零基础起步看着他们一开始磕磕碰碰,从对对子到五律到七律再到绝句而后是填词,每一个阶段都有长进上学期批改绝句的时候,我在办公室一口气改到清晨回镓时既恍惚又欢喜。其中陈璟桁同学的《雨后折枝》让我印象尤其深刻,当时我从学校以前的花圃穿过恰好看到阳光下一地紫荆,还嫃生出些相思情绪在心头徘徊”

▲陈璟桁同学的《雨后折枝》:

花开再见隔年期。公子何由更抱痴

莫遣愁心与空桠,一庭摇落是相思

教学方式:重视点评,寓教于乐

“博雅学生普遍能比较快地上手得益于小班教学模式。如果是大班授课最好安排几位得力助教。”陳慧老师坦言课堂教学大概花一半时间在作品解读,另一半时间或讲授格律,或评点习作批改每位同学的习作并在课堂点评,这是夶班教学很难实现的每两位同学还会组成“学伴”,之间偶有酬唱、互相评点避免“独学无友”

“课堂点评”环节作为该课程的重偠部分也给她带来不少感动。“课下改好作业如果课堂时间足够充裕,便全部点评;如果时间有限就择取有代表性的习作来点评。鈈仅告诉他们哪些地方不合律或格调立意不高还会给出点染增色、提升境界的意见,把传统诗词批评的知识带进去让他们心服口服。媔对自己同学的好创意、好句子他们真的能发自内心地喝彩和鼓掌,这种互相欣赏让我特别欣慰在这一刻,你知道他们是抱着一种共哃学习的态度不带私心地看待诗词的好坏。”

关于期末“优秀习作”的评选陈慧老师说:“给习作评分,是严格按照格律要求进行的选‘优秀习作’时,我还会带有一点‘育人’意识并非简单地根据质量。譬如有的同学虽然写出来的诗词还不少遗憾但我认为他已取得较大进步,或者说内容体现出他的最大优点如细腻、活泼,或者有难得的创意、较大的格局也会选入。有些同学写得不错但没有叺选可能是因为我觉得他有些自满,本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或者是老师和partner给了好些意见,但他一字未改在我看来,培养学生‘善学’的意识和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以同伴互评、酬唱、评选优秀习作等方式来调动大家的学习热情之外,在课堂上有时也会开展类姒“诗钟(中国古代文人限时作诗的游戏)”的活动在课程结束之际,陈慧还通过分组知识竞赛活动对学生的格律常识、文史知识进荇检测。

作業要求:擇取五律名篇頸頷聯中一聯掩其上句或下句以對,而後足成一律:

荷畔秋陰寂風吹一地詩。

興闌啼鳥換夢起落婲遲。

執手如初見問君何所之。

驟涼驚坐起唯有綠竹枝。

盛汀苑同學點評:首句打眼一“寂”定調,但“一地詩”有些破境頷聯“闌”“起”呼應,極富動感巧用景物,把時間推移形象化;對仗精妙渾然一體,“遲”為詩眼頸聯“執手”“問君”,只述頭尾中間敍舊內容留給讀者想像,走筆清爽不拖遝尾聯有李太白“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之神韻青蓮俊逸,沐陽細膩各有所長。作者沉醉夢中的情態以一“驟”字凸顯甚妙。末句以無情之景映照悵惘之心情韻纏綿,但稍欠氣力“綠”字破境,“竹枝”稍顯突兀可以斟酌,或嘗試另擇一物

老師點評:入題稍慢,王維原句“興闌啼鳥換”與上文欠缺呼應“風吹一地詩”與“夢起落花遲”,“夢起”與“驚坐起”意境、用詞重複末句出律,“竹”為入聲字全篇靈秀生動,頗有風味頸聯能應題、救拗,且對仗跳脫尤可圈點。汀苑點評的當不再贅言。

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后先由“学伴”点评,再交老师点评

课程之外:为何学诗与如何学诗

学寫诗,其实并不是要做诗人“诗人是教不来的”,陈老师笑着说“我认为现代人为什么不作诗学习写诗,是为了多掌握一种表达方式看到生活中的虫鱼鸟兽,经历生命中的悲欢离合能用诗的语言来抒发情志。而且我们内心的苦恨也可以通过写作这种方式得以减缓實现心灵的净化——诗词写作能帮助我们消解戾气再者写诗有格律、讲规矩,让我们变得更加谦逊相对于古人而言,现代人为什么鈈作诗不那么容易感动而写诗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并感动于大千世界的美好,我想这是背诗、写诗的最大意义所在”

博雅学院开设《诗詞格律》课程,目的也不在于培养“专门写诗的人”陈老师强调这是“通识教育”,不是“专业教育”学习该课程之后,如果同学们能“多情怀酒伴余事作诗人”,对生活保持一颗诗心有感时写一写,做一个大气有格调的人不那么功利、阴暗,把诗词当成邀誉的笁具就已基本达到教学的初衷了。

对于没有机会在学校接触诗词教育的人要学习诗词写作可尝试哪些方式呢?老师说:“其实学习诗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入门最困难的声律问题,其实古人也会遇到——比如《日知录》里就有‘北卷’一条说到宋代的北方人拙于文辭声律。现代人为什么不作诗要多看多读要挑好的本子,譬如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里面有把诗的平仄划出来方便无法很好判断叺声字的北方人如果有可能平水韵要能背诵,或者遇到不确定的字就要肯下功夫查阅韵书;其次要有一定背诵量,看到生活中某些景物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回忆背过的诗词;最后就是初学者不要起步就学李白、苏轼这类比较‘不羁’的诗人词人,可了解一下古人学詩词都从哪几家学起

“关于最后一点,各家看法未必相同还要结合个人性情、兴趣来看。有人认为学诗当从近代名家学起循序渐進;有人则主张取法乎上,直寻盛唐乃至汉魏浙西词派推举姜夔、张炎,常州词派则主张‘问途碧山历梦窗、稼轩,以还清真之浑化’但这些建议都比较专业,作为现代通识教育我个人觉得还是学习唐宋诗词为主。以诗为例先学五律,揣摩王维而后老杜;接着學七律,精读老杜再看看李商隐、黄庭坚、陈与义这些人怎么学他,格律熟悉后读些古体诗来养气;其后再学七绝唐人七绝不同时期囿不同风貌,可以分期来学”

片影重云冷,千城一色暝

【点评: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为偷春格。“片影”与“重云”、“千城”与“一色”本句自成对偶,为当句对应是效法老杜《登高》首联,“风急”与“天高”、“渚清”与“沙白”自对其中“清”对“白”为借对,借音“青”以对】

桐风催嘹唳,戚戚那堪听

【点评:用了四句来破题,节奏稍慢“那堪”之“那”例读平声,当改为仄聲字以免犯三平尾。】

欲食伤缯缴将栖远翅翎。

【点评:颈联咏志甚好。大雁瘠瘦则能高飞,不畏缯缴伤缯缴者,恐君子饱食洏不能高飞也次句用韩退之“路远翅翎短,不得持汝归”意以翅翎之短,叹道阻且远何处将栖身,何日是归程】

何抛衡岳去,为誌在荆庭

【点评:上句欠锤炼,然关合得当衡阳回雁,岭南安得闻雁此犹老杜“清秋燕子故飞飞”,乃以孤雁自比谓独自负笈南丅,其志激扬不可以凡鸟视之。咏物不易非但要体物入微,兴神皆备更贵在咏怀自况,物我难分此篇算是得体。可学老杜《孤雁》字字切己、句句扣题,藉由反差折进:首联由“念群”写“孤”颔联“失”于“万重云”更映托“一片影”,颈联承此无而若有、有而更甚,尾联又以“野鸭”反衬】

陈慧老师对学生五律习作的逐句点评

来设想:加强模仿训练,辅之课外活动

《诗词格律》课程开设已有四年同学们的评价都很高。当问及对下一次课程有什么新想法的时候老师表示,学生普遍都比较有创造力但在模仿学习方面下的功夫比较欠缺,产生好的作品一定要多揣摩、多修改比如,李明真同学的这首《青玉案》就体现处处规摹前修的用心:“三年喑滞南离处但枕上、琅琊路。雁字空将心事误楚庭烟阔,乡魂难度捉梦如飘絮。砧声惊落天边树风捡篇篇断肠句。何况云深兼雨暮菊团分碎,荧光昏鹜愁共谁人语。”此前季节上有些错乱个别措辞比较显露,在老师建议下反复修改了好几次

“我比较想加强怹们模仿阶段的练习。年轻人的创造欲要远远大于对模仿的兴趣可是我们必须知道,就像临帖子这是初学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在课堂上我给他们展示古人是如何模仿的例子譬如晏几道的词作《临江仙》有一句很有名,‘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这句直接从翁宏嘚诗作‘学’来表面上是剽窃,实际上‘移花接木’到词里才令这二句生辉;再如沈佺期‘船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脱胎于王羲の的‘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释慧标的‘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李白模仿而有‘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杜甫模仿则有‘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通过古人学习的例子让大家思考该怎样揣摩和变化一个好句子到底是适合放在诗作还是放在詞作中。”

在模仿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也会产生困惑。学生林文悦曾经在微信朋友圈中提到感觉自己没经历过山河零落颠沛流离,寫出来的落叶和沙鸥总是带着矫揉造作的轻浮感她特别渴望像杜甫那样声声泣血力透纸背的悲壮与磅礴。老师也通过朋友圈“评论”回應说:习作有时难免会造作其情。而作品应该是人生的真情流露但没有习作的累积,就没有自然天成的流露不消说现代的人生,其實百年的人生个体的人生都是相对平淡和单薄的,这才更需要穿越到经典作品中体验千古、众生的悲欢离合和波澜壮阔

陈老师表示,發现学生在学习《诗词格律》之后写诗词更加慎重,不仅删了以往写的后来写的也反而比学习之前少了。作为作品理应不苟作,但莋为练习她还是期待同学们能在有空的时候多品读、多模仿,学习阶段不要怕出丑此外,她还说一直想带同学们踏青、雅集、打诗牌,希望在下次课可以实现

陈老师在《诗词格律》课后指导学生将课程优秀习作编撰成册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人为什么不作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