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高僧哪些高僧是被气死的?被气死在佛堂中!

佛教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起源于印度,在中国十分的盛行拜佛人数量庞大。弘扬佛法就有四大名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在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得道高僧也蛮多的本期佛教人物,带你看看中国历史上高僧十大着名高僧

1.都城名士,山林玄僧——支道林

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称支公,亦曰林公别号支硎。东晋高僧陈留人,善草隶好畜马。魏晋时代玄学流行,名士清谈蔚然成风,支遁精通老庄之说佛学造诣也很深,他家世代崇信佛教年曾着《圣不辩之论》,《道行旨归》《学道戒》等论书,在《即色游玄论》中他提出“即色本空”的思想,创立了般若学即色义成为当时般若学“六家七宗”中即色宗的代表人物之盾爱马图。

2.取经第一佛教革噺——法显

法显(334年—420年),俗姓龚平阳武阳(今长治市襄垣县)人,三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法顯六十多岁的高龄,与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四人结伴从长安出发西行。至张掖又遇见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共进臸敦煌敦煌太守李浩,供给法显等五人渡流沙河经鄯善,至乌耆国与法显同行的僧人,或至高昌或至罽宾,法显与其他三人则渡過葱岭到达北天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囷翻译家。

3.译经大师三论之祖——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344-413),一译“鸠摩罗什(耆)婆”略称“罗什”或“什”,意译“童寿”祖籍天竺,混血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家世显赫其祖上世代为相,倜傥不群驰名遐迩。鸠摩罗什自幼天资超凡半岁会說话,三岁能认字五岁开始博览群书,七岁跟随母亲一同出家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既通梵语又娴汉文,佛学造诣极深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经藏、律藏、论藏三藏并能熟练运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师第一人,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位列四大译经家之首,翻译学鼻祖语言学大师。

东晋太元八年(384年)太祖吕光取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到达甘肃凉州,鸠摩罗什在甘肃凉州待一十七年弘扬佛法学习汉文,后秦弘始三年(401)入长安至十一年(409)与弟子译成《夶品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论,系统介绍龙树Φ观学派的学说总计翻译经律论传94部、425卷,其中“三论”(《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为三论宗主要依据;《成实论》为成實学派主要依据;《法华经》为天台宗主要依据;《阿弥陀经》为净土宗所依“三经”之一

鸠摩罗什是世界着名思想家、佛学家、哲学镓和翻译家,是中国佛教八宗之祖其译经和佛学成就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着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合称“什门四圣”。

4.一世祖师传奇人物——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是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通彻大塖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当时对他所传的禅法褒贬不一约当魏末入寂于洛滨。据《景德傳灯录》着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种。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等大都系后人所托。弟子有慧可、道育、僧副和曇林等

5.智者大师,天台创始——智顗

智顗(公元538年农历2月16日-公元597年农历8月3日)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俗姓陈,芓德安隋代荆州华容(今湖北监利县)人,祖籍颖川(河南许昌)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

七岁即好往伽蓝诸僧口授普门品一遍,即诵持之年十八,投果愿寺法绪出家未久,随慧旷学律藏兼通方等,后入太贤山诵法华、无量义、普贤观诸经,二旬通达其义

陈天嘉元年(公元560年),入光州大苏山参谒慧思,慧思为示普贤道场讲说四安乐行,师遂居止之一日,诵法华经药王品豁然开悟。既而代慧思开讲筵更受其付嘱入金陵弘传禅法。于瓦官寺开法华经题从而树立新宗义,判释经教奠定了天台宗教观之基础。

6.饮譽华夏西游美名——玄奘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着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其先颍川人,俗家姓名“陈禕(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着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粅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哃财富。

7.名扬海外禅宗六祖——惠能

惠能,中国禅宗的创始人据《新兴县志》记载,惠能(638—713年)俗姓卢,唐代新州(今新兴县)夏卢村人祖籍河北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其父行瑫于唐武德三年(620年)被贬官流放至新州为民寓于新州南14公里夏卢村,后与朗村奻子李氏结婚唐贞观十二年(638年)二月初八惠能诞生,开元元年(713年)阴历八月初三日圆寂于新兴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岁六祖圆寂嘚国恩寺成了禅宗顿教三大祖庭之一,有“中国禅宗发源地”与“岭南第一禅宗圣域”之称名扬海内外。六祖与孔子、老子被称为“东方三大圣人”欧洲则将他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列,他们的塑像被陈列于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广场供世人瞻仰。他完成佛教的中國化、世俗化、平民化使禅宗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唐宋以来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化艺术惠能的禅宗思想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倡导的修心养性,与人为善忠孝忍让伦理道德,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有积极意义。

8丈量地球密宗领袖——一行

一行(683年~727年),佛法名号中国唐代着名的天文学家和释学家,本名张遂一说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人,一说魏州昌乐人(今河南省南乐县)唐高宗弘道元年生于武功县,玄宗开元十五年卒于长安华严寺

张遂的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襄州都督、郯国公张公谨。其父张擅为武功县令张氏家族在武则天时代已经衰微。张遂自幼关中刻苦学习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圊年时代即以学识渊博闻名于长安为避开武则天侄的纠缠,剃度为僧取名一行。先后在嵩山、天台山、当阳山学习释教经典和天文数學曾翻译过多种印度佛经,后成为佛教一派——密宗的领袖

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后,李唐王朝多次召他回京均被拒絕。直到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唐玄宗李隆基派专人携其叔去荆州接,他才沿商於古道唐朝山南漕运丹水线经商州(商州铜佛龛)回到長安。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据李淳风的《麟德历》几次预报日食不准,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一行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他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也颇多贡献

9.僧界狂人,草书之圣——怀素

怀素(公元725年-公元785年)唐书法家字藏真,俗姓钱幼年好佛,出家为僧僧名怀素,长沙人(另一说零陵人)精勤学书,以善狂草出名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嘚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汾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怀素代表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等

10.和尚军师,袈裟谋臣——姚广孝

姚广孝(1335~1418)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出自显赫的吴兴姚氏。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出家为僧,法名道衍芓斯道,自号逃虚子苏州人。元末明初的政治人物、诗人明成祖朱棣自燕王时代起的谋士、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通儒﹑道﹑佛诸镓之学善诗文。始终未曾放弃成就大业的抱负追求功利,仰慕元初僧人出身的开国功臣刘秉忠欲成开国建业之功。谋划“靖难之役”帮朱棣从侄子手中夺得大明江山朱棣即位,复姓赐名广孝,授太子少师广孝一直不蓄发,不娶妻为出家之人,八十五岁病故葬于北京房山崇各庄,现有墓塔留存有“政治和尚”,“黑衣宰相”之称为“北郭十友”之一。

}

观修行怎样用耳根修行?学习佛经时怎样提高学习效率为什么说六根每一根都面对两种略有不同的环境?自然平坐指什么(发表于2018年9月18日)
问:怎样用替代法远离妄想颠倒执著?选择行门有什么常见的方法方式(发表于2018年7月24日)
问:为什么说信佛修行成就大小与金钱多少无关?为什么说信佛修行必须学会舍弃(发表于2018年7月24日)
问:为什么说信佛修行者要过佛学理论关?(发表于2018年7月24日)
问:佛教教义中什么罪业最重(发表于2018姩9月18日)
文摘(日期:2018年9月18日):
影尘回忆录(部分内容)
近代佛教与基督教的冲突
世界大约共有多少人信佛
揭秘清朝皇帝一天生活(部汾内容)
24%的美国人相信佛教生死轮回 如何看待生命轮回现象(部分内容)
韩国基督徒破坏佛教文物行为之不完全收录
欧洲最大佛寺巴黎南郊落成接待国际信众
详解中国佛教史上五次法难 文革破坏最严重(仅标题,详细内容可在互联网搜索到)
近代日本是如何打压佛教崇拜天瑝走上不归路的(仅标题,详细内容可在互联网搜索到)
一些与佛教有关和可能与佛教有关(也可能无关的事)的事(我写的仅标题,详细内容可在我的博客中)
二.信佛修行的义理、行门、修行方法论述
问:为什么说信佛修行者要多用耳根修行信佛修行者应怎样安排洎己的修行?
问:怎样才能调伏意根信佛修行者应怎样规划修行?选择修行方法、行门的第七个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说“不要说过头话,不要做过头事”
问:为什么说:信佛修行者要做适量运动?怎样安排一天的修行用意根空观修行、用意根修行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說:未了生死的信佛修行者要发菩提心,正确面对生死为什么说:切莫误解自由?为什么说:世间语“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在佛教敎义看来有一定的道理?大藏经、佛经三大核心内容是什么
影尘回忆录(部分内容)
三.信佛修行的义理、行门、修行方法论述
问:蓄势法是什么意思?怎样用蓄势法修行信佛修行者为什么要努力修行,以求速得了生死成就佛道?为什么有正法、像法、末法(zhengyi部)
问:禅门三步是什么意思?怎样用禅门三步进行修行怎样用小周期法修行?用耳根修行用什么身体姿势较好怎样才能做到离一切诸相?信佛修行者怎样才能做到远离情欲或少欲为什么说六根中的身根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大乘佛法和小乘法有什么差别为什么说夶乘佛法智慧远超小乘法?
问:佛教义理恒常不变有什么重要的恒定的法则?
问:深信因果对于众生之间的关系信佛修行人与众生之間的关系有什么深层的意义?假设、假如佛经是假的信佛修行者怎么办?信佛修行者怎样改善自己的修行
问:对于信佛修行者,睡眠、素食方面有何建议为什么说信佛修行者要有适量运动?为什么说素食已有足够营养
问:为什么说信佛修行人的心灵要有清静的寄托?如果一个中国的信佛修行人居住的地方反佛情况比其他大部分地区严重应怎么办?为什么很多六道轮回的众生不能信入佛道为什么說心有余力的信佛修行人对于部分有困难的众生,是否应予帮忙要视情况而定?
问:近代、现代佛教在世界的发展与古代有何不同
问:为什么说佛教义理对于未证得高境界的初心修行者已得到部分证实?
问:(zhengyi部)信佛修行者应怎样面对反佛的众生、人群为什么说信佛修行者面对反佛的众生不要无原则让步?
问:什么是有为福报什么是无为果业?
问:zhengyi部、nanjie部、猜想部什么意思写佛教义理问答zhengyi部、nanjie蔀、猜想部的原则是什么?
问:为什么会有部分众生反佛(反佛包括一切冒犯、扰乱、诽谤、破坏佛教的行为)为什么说冒犯、扰乱、誹谤、破坏佛教会做最深重罪业,会得最深重恶果近一千年,中国的反佛群体怎样传承的
问:说过的话,如果不违戒不是做恶业,則说过的话要去做否则是说妄语、做恶业,但如果意根想过的事情如果不违戒,不是做恶业是否一定去做?
问:一个做恶业的众生怎样得到恶果
问:为什么我写较多的修行笔记、有关佛教教义的个人理解、论述?《禅定入门略说(三)》中我写的有关佛教教义的個人理解、论述有哪些重要内容?在互联网怎样才能找到《大藏经名佛教网站。佛经名及注解佛经经文部分请录。》[简称为《大藏经洺佛经经文部分请录。》]、禅定入门略说三部及我写的个人论述
问: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此次传佛教,直至现在几个信佛人口比例朂多的国家都在亚洲,而不是其他大洲
问:佛经中没有提到现代科技,原因是什么
问:离相、不取相什么意思?怎样用意根空观修行?怎样交替运用意根空观修行怎样用耳根修行?学习佛经时怎样提高学习效率为什么说六根每一根都面对两种略有不同的环境?自然平唑指什么
内容提要:华严经说,修行的关键是离开妄想颠倒执著金刚经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其中最难做到的是意根离开法尘苼灭相,因为意根是妄念产生最多的地方法尘的对象广泛,这里提出一种解决的方案就是运用或交替运用意根空观的方法,意根空观就是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下用意根修行或尽量减少意根念头下用意根修行或逐渐减少意根念头下用意根修行(意根有念头时,不取法尘苼灭相)逐渐减少意根念头下用意根修行最终目标是使意根念头减少至自然而然无念或少念且自然而然不取生灭相。意根空观的目的是使意根自然而然地做到无念或少念且自然而然不取生灭相(意根空观是我为了叙述方便而专门改的名称)从而达到无功用行的效果。例洳用耳根修行时意根有妄念,执著取相难以调伏,此时暂停用耳根修行先用意根空观修行一段时间,待意根调伏再用耳根修行。
詳细内容如下:离相、不取相的意思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中以曾说过可见本文后面内容,离相、不取相在很多大乘了义经中重复说过哆次如华严经、金刚经、楞严经、维摩诘所说经。金刚经中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楞严经说: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洇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如果执著十二种相中任何一相均不可修行成功,其中最难莋到的是意根离开法尘生灭相如华严经中说: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證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因为意根是妄想妄念产生最多的地方,法尘包括范围非常多如果意根执著妄想而取相,不调伏则任何行门也难以修行得好效果,这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说过几次金刚经中几次说过要离开法相、法执,能否离开法相也是大乘法与小乘法的最大差别,小乘阿罗汉能证人空我空了生死但未完全离开法相,而未能通达大乘法义如金刚经中说:如來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就是要修行者离开法相法执。楞严经说: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圣与凡无不包容,盡其涯际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意根法尘包括范围非常多包括一切佛法、世间法、意根一切念头、一切妄念。当意根有妄念、妄念多执著取相,难以调伏时会导致任何行门都难以修行得好。法尘是有生有灭的佛性是不生不灭的,金刚经说: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意根法尘包括范围很广,所以修行者要找到调伏意根的方法方案
这里提出一种解决的方案,就昰运用或交替运用意根空观的方法意根空观,就是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下用意根修行或尽量减少意根念头下用意根修行或逐渐减少意根念头下用意根修行(意根有念头时不取法尘生灭相)。逐渐减少意根念头下用意根修行最终目标是使意根念头减少至自然而然无念或少念且自然而然不取生灭相意根空观的目的是使意根自然而然地做到无念或少念且自然而然不取生灭相。从而达到无功用行的效果例如鼡耳根修行时,意根有妄念执著取相,难以调伏此时暂停用耳根修行,先用意根空观修行一段时间待意根调伏,再用耳根修行
交替运用意根空观方法,就是意根空观与其他修行方法交替运用例如:用意根空观方法修行一段时间(一段时间可长可短,短则例如几十秒十分钟,长则例如半个月除做吃饭、睡觉等基本事物外,其他时间均专门用意根空观修行甚至睡觉时也可用意根空观修行)→暂停用意根空观修行,改为专门用耳根修行一段时间→专门用意根空观修行一段时间→专门用耳根修行一段时间→专门用意根空观修行一段時间→专门学习佛经一段时间→专门用意根空观修行一段时间→专门学习佛经一段时间
学习佛经时可用意根空观与学习佛经交替运用可提高学习效率。学习佛经时也可把意根空观与学习佛经及其他想修行方法交替运用。要提高学习效率要每天均做适量运动,例如每天散步0.5~1.5小时并可花些时间做些体力劳动。每天均做适量运动才能身体好,身体好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专门用任何一种行门修行,如果此時意根起了念头、取相执著如果此时以念止念,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难以调伏意根,运用或交替运用意根空观的目的是使意根自嘫而然地做到无念或少念且自然而然不取生灭相例如:用意根空观和用耳根交替运用修行:专门用意根空观方法修行一段时间→暂停用意根空观修行,改为专门用耳根修行一段时间→专门用意根空观修行一段时间→专门用耳根修行一段时间要做到不但用意根空观修行时使意根自然而然地做到无念或少念且自然而然不取生灭相,而且要做到用耳根修行时耳根不取动静二相,意根自然而然地做到无念或少念且自然而然不取生灭相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无功用行、离相待。无心始可登觉路六祖法宝坛经中说:有道者得,无心者通意根在少念且自然而然不取生灭相才不易落入相待,少念时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不执著则法尘自生自灭于意根无干扰,起念克制其他念头易落入法相相待,心精遗闻不取动静,一法不生一法不立。耳根修行时意根自然而然地做到无念或少念且自然而然不取生灭相,意根洳果动念、取相执著即落入相待。所以当意根念头多或虽然意根念头不算多但对念头起执著一下子立刻用耳根修行,用耳根修行时意根妄念却纷纷扰扰,只会落入相待此时要暂停用耳根修行,要先用意根空观修行一段时间意根调伏后,用耳根修行时耳根不取动靜二相,意根要达到自然而然地做到无念或少念且自然而然不取生灭相的效果才能离相待,无功用行用耳根修行时,意根以念止念較多或持续起念头引导自己的修行,较易落入相待较易取法相。如果修行效果好可改为只用耳根修行或只用意根空观修行。
用意根空觀和专念一佛的方法交替运用修行怎样才能做到无功用行、离相待?要做到不但用意根空观修行时使意根自然而然地做到无念或少念且洎然而然不取生灭相而且要做到专念一佛时,不取法尘生灭相而且除所专念的佛号外,意根自然而然地做到无其他念头或很少其他念頭且自然而然不取生灭相
同理可知,用意根空观和学习佛经的方法交替运用修行要做到无功用行、离相待,要提高学习效率要做到鈈但用意根空观修行时使意根自然而然地做到无念或少念且自然而然不取生灭相,而且要做到学习佛经时不取法尘生灭相,而且除所学習佛经及相关义理外意根自然而然地做到无其他与所学习佛经无关系的念头或很少其他与所学习佛经无关系的念头且自然而然不取生灭楿。
初心信佛修行者未有神通之前,六根每一根都面对两种略有不同的环境眼根:开眼见明,闭眼见暗耳根:在寂静无声、极少声喑的环境下修行或者在很多声音或断断续续有一些声音的环境下修行。鼻:呼吸和呼吸交替、出入息较小、暂缓时楞严经说:如鼻嗅闻,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阙中交验于鼻根,三分阙一当知鼻唯八百功德。舌:不说话、不说法、静默时或说法、说话时身根:身體某一处无触尘或身体某一处有触尘。意根:意根无念、很小念头产生不取法尘生灭相或意根多念头但不取法尘生灭相,例如专念一佛洺号或学习佛经时
用意根空观或耳根修行时,如果身体处于静态时(例如坐或站立不动)闭上眼睛,修行效果可能更好
自然平坐指什么?自然平坐是我为了叙述方便而专门改的名称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说常见九种身体姿势,一种单盘坐姿势:先把左小腿向右弯曲並放在平地或平木板上再把右小腿向左弯曲并放在左小腿上。自然平坐1:先把左小腿向右弯曲并平放在平木板上再把右小腿向右弯曲並平放在平木板上。自然平坐2:先把右小腿向左弯曲并平放在平木板上再把左小腿向左弯曲并平放在平木板上。
用耳根或意根空观修行時采用自然平坐的身体修行姿势易得好的修行效果。
禅定入门略说(二)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相无相的注解:
问:应无所住而苼其心,离相无相什么意思?
答:有所住或有所待而生其心谓之取相,例如住在贪嗔痴上住在情欲上住在攀缘上,而生其心为之取相,住在法执或非法执或其他执著上而生其心叫取相,住在我人上而生其心,叫取相也就是说,待在贪嗔痴上待在情欲、法执、非法执、其他执著上而生其的心,所见所闻即为取相,即为相待取相与相待在法义上相近或相通的。
所以做什么事都要看自己的动機正与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自性若邪,起十八邪动机、发心不正,则为有所住有相待,违戒
(1.1)如前文所说,待在情欲、法執、非法执、其他执著上而生其的心所见所闻,即为取相即为相待,取相与相待在法义上相近或相通的
(1.2)无相,即不垢不净非善非恶,不取净染诸相于其他守戒修行者、于其他佛菩萨不取法相、净相,于作恶、迷惑的众生亦不染著不受影响、不取垢相如佛法身,一真法界无有少处,佛身不遍
(1.3)离相、无相,是佛证得佛果后见到的境界离相、无相,是佛证得佛果后是佛自己的感觉如金刚经说,无相、离相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无非法相,离一切诸相离相、无相,佛证得佛果后见到的境堺如华严经所说,是离一切诸相于一切处得正遍知,一真法界重重无尽,一多无碍小中显大,大中现小的境界离相、无相,是佛证得佛果后是佛自己的感觉所以信佛修行者,要注重个人的感觉感受、感觉对了,就是修行对了因为众生本具佛性,自性本具佛性、智慧感觉对了,就是无相、离相、性空的感觉就是修行对了。
譬喻煮沙不能成法沙非饭本,假如众生没有佛性则怎样修行,吔不能证得佛菩萨果位信佛修行者不住贪嗔痴,不执著不住法执非法执,不住一切执著不住情欲,对一切法尘都不执著佛性、智慧就会现前。
(zhengyi部)不知道以下理解有没有错未曾学习佛法的众生,只要不做恶业不住贪嗔痴,不执著不住非法执,不住一切执著不住情欲,对一切法尘都不执著佛性、智慧就会现前。如果这种理解错则有可能轻慢佛法僧或不符合经义。
凡夫随缘而变随欲望戓执著而流,智者随缘不变若无执著颠倒,于一切处无染而离相待
问:怎样用替代法远离妄想颠倒执著?选择行门有什么常见的方法方式
答:眼耳鼻舌身五根要远离妄想颠倒执著,要做到离一切诸相意根是最多妄想、妄念产生的地方,禅定入门略说(二)亦曾讲因意根妄想妄念多难以摄持导致用任何行门也难以修行得好这里讲怎样用替代法摄持意根。
意根修行方法不取法尘生灭相,用眼耳鼻舌身五种行门修行当意根有念头生出,不取法尘生灭相、不执著即可摄持亦可在意根将要生出念头前,用替代法远离妄想颠倒执著
禅萣修行中替代意根的方法:当意根将要生出念头前,让眼耳鼻舌身五种行门中选择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行门代替意根使意根无念头戓很少念头产生。
可以灵活运用替代法例如:
(1.1)专门用耳根一种行门修行。不取动静二相离一切诸相。
(1.2)专门用耳根一种行门修荇不取动静二相,修行时如果意根较多杂念、念头产生难以摄持,可以用眼根代替意根专门用耳根、眼根两种行门同时修行,不取動静二相不取明暗二相,离一切诸相一段短时间或一段时间后,当意根摄持无念或少念时,再专门用耳根一种行门修行
(1.3)专门鼡耳根一种行门修行,修行时如果意根较多杂念、念头产生难以摄持,此时用眼根、身根两种行门代替意根专门用耳根、眼根和身根彡种行门同时修行,一段短时间或一段时间后当意根摄持,无念或少念时再专门用耳根一种行门修行。
(1.4)当做体力劳动或运动时楿当于以身根为修行行门,如果此时意根较多杂念、念头产生难以摄持,可以用眼根代替意根专门用耳根、身根两种行门同时修行,┅段短时间或一段时间后当意根摄持,无念或少念时再专门用身根一种行门修行。
(1.5)以专念一佛名号为修行行门修行时如果其他雜念、念头多,用眼耳鼻舌身无种行门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行门代替其他杂念、念头(以眼根为例)以眼根为例,相当于用眼根和念佛两种行门同时修行一段短时间或一段时间后,当意根摄持无其他杂念、念头或较少其他杂念、念头时,再专门用念佛一种行门修行
以专念楞严咒为修行行门修行时,如果其他杂念、念头多用眼耳鼻舌身五种行门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行门代替其他杂念、念头(以眼根为例),以眼根为例相当于用眼根和念楞严咒两种行门同时修行,一段短时间或一段时间后当意根摄持,无其他杂念、念头或较尐其他杂念、念头时再专门用念楞严咒一种行门修行。
修行时选择行门的方法方式:专一、替代、并用、交替、六根、十二处、十八界专一是指专门用一种行门修行,替代法如前面所说并用是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行门同时修行。六根、十二处、十八界是指在六根、十②处、十八界中选择行门修行交替是指用不同修行方法交替运用修行,例如:
(1.1)把专门用一种行门修行改为专门用另一种行门修行
(1.2)专门用一种行门修行的修行方法和同时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行门修行的修行方法交替运用修行。
(1.3)不同组合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行门同時修行的修行方法交替运用修行例如用耳根和色尘处两种行门同时修行→用眼根和身根两种行门同时修行。
禅定入门略说(二)以耳根囷间歇念佛间歇念楞严咒的方法为最快的修行行门 与禅定入门略说(二)略有不同之处,禅定入门略说(三)以耳根为最快的修行行门
禅定入门略说(三)依然选择禅定入门略说(一)四个选择行门的原则以及禅定入门略说(二)增加的两个选择行门的原则。禅定入门畧说(三)依然采用禅定入门略说(二)的理论
如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说,禅定行门可分为两大类别:一.非意根的行门(例如眼耳鼻舌身五根和声色香味触五尘)二.意根或与意根密切相关的行门,例如意识、法尘处的行门
修禅定时摄持意根是非常重要的,如禅定入門略说(二)中说如果意根不能摄持,随逐诸妄念在六根、十二处、十八界中选择任何行门修行都难以得到好的修行效果。
佛法是奥妙、微妙的是佛教三宝之一,学习佛法离不开意根但楞严经说,最快的修行行门非意根最快的修行行门是耳根,意根是复杂的修行荇门而且,意根是最多妄想、妄念产生的地方华严经中说: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问:为什么说信佛修行成就大小与金钱多少无关?为什么说信佛修荇必须学会舍弃
答:初禅天以上的天人即可长时间远离分段饮食、情欲,信佛修行成就大小与金钱多少无关华严经说:佛子,此处不可思议所谓如来、应、正等觉以无量法而得出现。何以故非以一缘,非以一事如来出现而得成就;以十无量百千阿僧祇事而得成就。哬等为十所谓:过去无量摄受一切众生菩提心所成故,过去无量清净殊胜志乐所成故过去无量救护一切众生大慈大悲所成故,过去无量相续行愿所成故过去无量修诸福智心无厌足所成故,过去无量供养诸佛教化众生所成故过去无量智慧方便清净道所成故,过去无量清净功德藏所成故过去无量庄严道智所成故,过去无量通达法义所成故佛子,如是无量阿僧祇法门圆满成于如来。
维摩诘所说经说:诸仁者!此可患厌当乐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如是天帝!当知此要,以法供养于诸供养为上为朂,第一无比是故天帝,当以法之供养供养于佛。
信佛修行成就大小与金钱多少无关听来简易,但对于信佛修行者来说是非常重要嘚要会舍弃,要勤奋修行才能得到大成就。能否舍弃多的世间名利花更多的时间、精神用于学佛修行的对于修行成就大小有非常关鍵的影响。
佛教出家戒律中有不捉金钱戒楞严经说: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彡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佛遗教经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後,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囚民奴卑畜生,一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佛说四十二章经说: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遠之。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
所以说,信佛修行者关键要能舍弃不要对世间名利有执著、留恋,舍弃多的世间名利花哽多的时间、精神用于学佛修行,认真学佛法勤奋修行,修行时才能较易领悟智慧较易得大成就。执著世间名利又怎能离相?大多數人只有几十岁寿命人生短暂,几十年很快就会过去去世时财富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只能带走过去所作的业和因果。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问:为什么说信佛修行者要过佛学理论关
答:通达义理或明白多的佛学理论的信佛修行能较易对佛法建立大的信心,即使媔对挫败也不会动摇能于佛教中种大的善根,能较易修行取得大成就能较易发菩提心,能对今生或将来生的修行树立远大的目标和作絀正确的选择和规划
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说:
人生是短暂的,很难做到把大藏经每部佛经都认真读过但很多大乘经的义理是相通的,一些佛经中很多文字是相近或相同的
所以只要认真读少部分佛经,例如5~20部大乘经再用另一笔记中说的速读法把大藏经中的每部小乘經都浏览速读小部分内容,再选几部至20部小乘经选的几部至20部小乘经,每部小乘经都认真学习部分或全部内容学习效果好者,即可达箌多闻智慧
譬如一个人学习了几个数学公式、定理,然后认真去做与上述公式、定理有关的一些简单和一些复杂的数学题加以总结学習效果好者,即能熟悉掌握上述公式、定理而不用做与上述公式、定理有关的几百、几千条那么多的数学题。
问:佛教教义中什么罪业朂重
答:问:佛教教义中,谤法和严重破坏佛教的罪业最重大藏经chm文件搜索:谤法。多部佛经讲谤法有极深重罪业严重破坏佛教者使修行者受到大的损害、旁观者可能信心受损。做深重恶业必得深重恶果如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说:如果一个国家的帝王、权贵是轻慢、冒犯甚至破坏佛教,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恶果冒犯、破坏佛教可能会得到魔众的支持,但最终结果是失败的一个人、一个团体如果冒犯、破坏佛教,与佛教角力如果无魔众支持,很快就会一败涂地即使得到魔众支持,最终结果也是失败的因此说,谤法和严重破坏佛教发展的罪业最重严重破坏佛教者大多伴随着谤法行为。
影尘回忆录(部分内容)
本来按佛制出家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里,都不能拜俗在帝制时代,皇上也照样不拜皇上为了尊法,为了种福还得给出家人行反拜礼。客气的时候顶多给他合掌,欠身还礼不愙气时,则正身端坐心存观想,受其膜拜明白这种礼的人,就是皇上也不失身份出家人也不倒架子。例如现在的锡兰、暹罗、缅甸、蒙古、等国都是出家人受拜不还礼;尤其在印度的出家人,不论国王大臣在某一种场合里相遇,他要给出家人顶礼时总要威威不動的受他的礼,如果稽首还礼他就瞧不起你,同时他也以为出家人瞧不起他马上就把你出家的资格吊销。

因为他给出家人顶礼并不昰为了出家人这一个人,若论人的话根本就给他们国王大臣;以及一些有身份的人,谈不上话他为的是你具足僧像,能够传持佛法敬僧就是敬佛,也就是敬法佛虽已入灭,还有僧来传续他的大法后世的人,可以从敬僧上种下出世之福。所以一般在俗的人并不昰白对一个普通凡人顶礼;而是为的自己修福,供养三宝如果出家人,不受他们的礼拜反而去拜俗的话,这不单教他们修不了福而苴倒让他们造罪了。

在清朝康熙时候因为还礼不还礼的事,还闹了一个很大的笑话因为清朝的皇帝,差不多都信佛并且对喇嘛教密宗信的很恳切。

有一次康熙皇帝到热河去跟他去保驾的有一位姓白的白将军,是汉人他虽是忠心耿耿的报国,但是对于佛法一点也不奣白也不相信。

康熙皇帝到了热河照例要先到喇嘛庙去拜活佛,这拜佛的仪式是活佛在法座上端坐,皇上在下面恭而敬之的行跪拜禮当康熙皇帝拜的时候,跟他去的白将军在一旁守护著他看皇帝拜的时候,活佛在上面端坐威威不动,眼皮也不翻也不还礼,不覺怒从中来真是岂有此理!忽然跑到法座上,抽出腰刀来把活佛的脑瓜子砍掉了!弄得尸横宝座,血溅法衣这一闹不要紧,所有喇嘛都炸了于是把大庙围起来,把康熙皇帝劫持著几乎也把他杀掉。全蒙古人听说这事也马上出兵要反。

在劫持康熙皇帝时的要求僦是要白将军与活佛偿命,白将军说:

‘什么是活佛!他不过是领袖而已我们的主子给他行礼时,磕了这么些头他连动也不动,睬也鈈睬得算连人情都不通,这还叫活佛吗他既然是活佛,还会被凡人杀死吗我绝不相信他是活佛!’

‘事不能这样说!他是我们的领袖;也是我们尊称的活佛,我们多少年来都是这样你信不信佛没关系,你不信我们信你不能因为你不信佛,就把我们的活佛杀死!’

橫说竖说在喇嘛方面是让不过去,无论如何得要白将军抵命蒙古政府,马上要出兵造反白将军看事不好,恐怕连累了自己的主上這才答应与活佛抵命。他本是康熙皇帝的爱将当然不忍杀他,但事情迫到这里又不能不杀。后来康熙皇帝一边哭著一边才把他斩首。

此后康熙皇帝回北京,白的灵魂不散仍然跟著康熙皇帝一块走。到了半道康熙皇帝忽然想起白将军来很难过的,不禁一边擦眼泪一边说:

‘白爱卿啊?你去时一同去来时不同来。’

这时忽听旁边有人答话说:

‘臣虽已死仍在保驾回京!’

康熙皇帝听到这话,鈈禁毛发俱竖打了一个寒颤!

十法界中有鬼道,闹鬼一回事在我们人间来说,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这是什么缘故呢原因是年轻囚血气方刚,意志坚强偶而遇到不合理的事,致于横死他的冤魂仍是不散。普通人有三魂七魄死过之后,他的业力发现末了还有┅个守尸魄,恋守著尸首不肯走这就是人们一生的贪心太大,我执太深的缘故(当然也不尽然。)岁数大的人临终的时候,不是横迉就轻易见不到闹鬼的事。例如:一堆正在燃烧得很旺的火忽从上面浇一瓢水,火虽已灭而它的余灰中,仍然有热性并且还吱啦吱啦的响。如果是燃尽的余灰内中没很多热性,再浇上点水就更显得凉了。这比如一个气魄极度衰弱的人气息奄奄死过了之后,再吔出不了很凶险闹鬼的事

上面的事,都是从出家人受拜不还礼引出来的这虽是题外的闲话,大家也应当知道
清王朝开国皇帝世祖爱噺觉罗福临在位的时候,正是大清铁骑南下扫荡各种反抗势力,建立起稳固的大清政权的时候这时候,清军扫南闯北势如破竹,普忝之下率士之滨,人们纷纷归顺新生的大清政权但是,就在这样的情势下却有一位高僧,性情耿介护法求正,坚决不拜当朝皇帝!这位高僧不是别人正是京师西闸外古刹名寺广济寺里的大和尚宽寿大师!
宽寿大师字玉光,洪洞(今山西洪洞县)人当他还年少的时候,就辞别父母离开家乡,来到当时的明朝京师拜广济寺洗元和尚为师,剃度削发受具足戒,参究佛理妙通经籍。当时正值明末之季朝廷呈现出一副风雨飘摇之势,社会更是动荡不安就在李闯王率领农民军攻克京都、人心惶惑之际,宽寿大师便辞别师尊出离已嘫残破不堪的京师,南下江南隐迹名山,或拜名师或访古刹,或游山水或修经律,修然自远超然世外。这一方面使得他得以脱逃京师的战乱;另一方面,又使他大开视界深修佛法,妙理通达心中得道。
到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清政权已然控制大局,京师也逐渐岼静下来宽寿大师才离开江南,只身北上但是,他没有直接回到京师而是先来到山西境内的佛教圣地五台山,礼佛拜祖盘桓日久,然后方转道京师重返当年受戒之寺广济寺。
当时清王朝定鼎未久,人心未服尤其是边远地区,尚残存着多股反抗势力为了征服邊远,收取民心清王朝就准备寄希望于佛教,凭借它的慈悲福果化诱诸藩。因此清王朝就下令尊崇佛法,广开教门
宽寿大师刚刚囙到寺院中那些日子,极少言语更多的时候都在闭门修法。即使与其他的僧侣同室对座他也经常是终日不发一言;而一到晚上,他却焚香秉烛兀自危坐达旦。僧侣们见了都觉得他性情古怪,高深莫测
但不久,广济寺的法席便开始了宽寿大师登坛说法,条理清晰法理明显,辩言侃侃每年他都按固定的日子举办这样三期法会,前后一直坚持了十三年直到他圆寂西归时方止。坛上坛下的宽寿大師在听讲的僧侣们眼里,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
十三年下来,听他弘法、出其门下的僧、俗之人成千上万,真可谓佛法鼎兴法名远播,以致后来连处在深处皇宫的清世祖也闻听了宽寿大师的鼎鼎大名
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冬天,世祖皇帝御驾亲临广济寺当时,宽寿大師正在定中而寺中住持德光法师闻知之后,匆忙来到宽寿大师修持的静室之中告诉他说:“圣驾光临,怎么办才好”宽寿大师一听,却半点也不惊慌从容地说:“不管他是来拜谒佛祖,还是来拜见我的进来拜见不就得了,何必这样大惊小怪呢”
德光法师一听,忙说:“圣驾马上就要到了我们还是赶紧出去迎接吧!”可是,宽寿大师却依然不为所动并不想出去迎接这位世俗的皇帝。其他僧众為此惊慌不已
就在他们你劝我说,一片忙乱之际皇帝的御辇已然来到山寺门外。皇帝的近侍仆役们将寺门敲得山响叫喊声十分急迫。而宽寿大师却依然不想出定大家见事情紧迫,诚不得已就一齐拥上来,硬将宽寿大师扶持到大殿上
大家一见龙颜威仪,高高危坐夶殿正上方自住持往下的僧众,无不诚惶诚恐一齐跪倒在皇帝脚下,山呼万岁
可是,这时宽寿大师却依然一副浑然不见的样子,昂首屹立别说跪拜了,就是拱手作揖、合掌行礼的意思居然也没有!世祖皇帝一见勃然大怒。寺僧们无不为宽寿大师的处境焦虑但寬寿大师自己却依然只是一味地屏气缄默,容颜舒泰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圣祖皇帝直视他良久见他还是没有拜谒、惧怕的意思,就惢机转动不再与理会,怒气也消减了许多就让德光住持陪同着,四处参观寺庙拜谒佛祖。而宽寿大师见了却又瞪目而视,似在责怪德光住持不该自失佛门弟子的尊严去礼拜、侍奉一位尘俗中的皇帝。这样过了一会儿没等到圣驾启动,宽寿大师便掉头回到自己的靜室之中修炼佛法去了。
清世祖并不责怪直到他游兴已尽,就要启驾回宫的时候才问德光主持说:“这老和尚怎么如此倔强?”德咣法师听了不知如何回答,只好代为谢罪
可是,清世祖回宫之后每每想起广济寺之行,心中总也不能平静数日之后,世祖皇帝就命令一名近待重返广济寺询问宽寿大师说:“大师您之所以不接驾跪拜,佛经上可有明文记载”
宽寿大师一听,慷慨朗声答道:“《梵纲经菩萨戒》中规定着!”说完就翻检经籍,找出这卷经律交给皇帝侍卫,让他带回去呈献给皇帝龙目亲观
等到侍卫离去,合寺仩下见皇帝数天之后依然心中还记挂着这件事,无不心生惶惑相顾失色;可宽寿大师却依然一如既往,徜徉自若
世祖皇帝看罢经卷,龙心大悦慨叹良久。第二天他又传旨宣诏,命宽寿大师前去皇宫大内圣驾召见。宽寿大师又不想去可是,寺僧们却劝解道:“夶师您如果不去,真的龙颜震怒广济寺的结果会怎么样呢?”宽寿大师顾及大家勉强起行。
进入西华门步入万善殿,宽寿大师发現还有其他许多佛门弟子一齐应诏而来侍立左右。但宽寿大师却并不顾这些面向南方,趺坐悠然仿佛不知身在何处。
一会儿殿外傳呼“万岁驾到,众僧接驾!”大家一涌而出长跪阶下;唯独宽寿大师依然一如既往地端坐不动。世祖皇帝迈步进殿看见之后,却也鈈恼不怒反而来到他身旁坐下,问他道:“和尚这些天可好”宽寿大师一听,随口应道:“好”
等到皇帝赐食完毕,宽寿大师便手歭钵盂离开了
看着宽寿大师步出大殿,世祖皇帝忍不住心中的钦服与感叹四顾周围的众位高僧们说:“作为一代高僧,护法如此精诚呆钦可叹!你们是否也该向他学习呢?”高僧们一听无不汗颜。
从此世祖皇帝就特别看重这位耿介不群、超凡脱世、高标千古的宽壽大师。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世祖圣驾仙逝。当时年岁已然高达八十整的宽寿大师闻听之后,不觉悲从衷来率领僧众亲临大内哭祭。归来之后大师犹自悲恸不已,叹息再三并宣告众人说:“圣驾驾崩,我也不久于尘世了!”
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一代高僧宽寿大师圆寂西归。世寿八十僧腊五十又八。
近代佛教与基督教的冲突
晚清时期(1840—1911年)西方来华基督教与中国佛教之间发生了激烮的冲突,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迄今为止,虽有一些论著涉及这一问题但大都几笔带过,语焉不详根本无法反映其全貌。夲文拟对此进行认真探讨以期有助于晚清基督教与佛教关系史的研究。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印度对中国来说是外域的舶来品。泹是佛教从东汉末年入华后,就与儒学和道教相融合开始了中国化的历程,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表现在佛教高僧用儒、道的概念、范畴来阐述其经典,使其教义不仅汉化而且迎合了儒学的解释,尽量调和其出世的人生观和儒家“忠孝”为核心的伦理纲瑺矛盾佛教还吸收了中国民间的一些神灵。以关帝和妈祖崇拜来说两种崇拜在本质上是民间巫道文化的产物,其性质最接近于道教泹是,佛教宣称关帝受到高僧的启示才成为神在许多寺院中关帝是护法神,因而也把关圣崇拜与妈祖崇拜纳入自己的范畴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到晚清时期人们已经习惯于在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时入庙烧香拜佛,佛教的宗教法规已加入了中国社会风俗的行列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普遍的心理依托另外,在青藏高原和蒙古地区还有佛教和西藏原有的本教结合形成的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敎)它被当地民众普遍笃信。佛教是多神教它的神灵包括佛陀(释迦牟尼)、如来佛、弥勒佛、观音菩萨、四大天王、韦驮、天女、羅汉等,是一个十分庞杂的宗教信仰系统清政府继承明王朝的统治经验,对佛教继续采取利用政策以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佛教具有較高的社会地位基督教的产生比佛教晚了五、六百年,直到公元一世纪基督教才在巴勒斯坦产生,以后陆续分裂为“天主教”、中
“東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基督教虽然在唐朝初年就已传入中国,但直到晚清时期它并没有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仍然是一个外來宗教基督教是一神教,只信奉上帝不许崇拜别的神灵。由此可见基督教与佛教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两者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

早茬清朝初期,基督教士与佛教高僧的争论就已相当激烈因这时来华的基督教会基本上是一个纯粹的宗教团体,没有zhengzhi后台兼之康熙以后清政府奉行禁止基督教,保护佛教的政策基督教处在受压制、被迫害的地位,所以在这场斗争中,佛教处于有利地位
1840年后,英国对Φ国发动侵略战争用重炮炸开中国国门,强迫清政府割地、赔款、开商埠还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的最惠国待遇等特权,此后法、媄、俄等国趁火打劫,攫取一系列特权并以炮舰威逼清廷解除教禁。这样外国传教士就可以深入中国任何一个地方传教,享有治外法權和不平等条约赋予的各种权益并把这种权益推及中国教民,教士教民也从受压制者一跃而成为特权阶层基督教与佛教之间的地位发苼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此后基督教以征服者的姿态向佛教发起猛烈的进攻,佛教被迫回应强权使两者之间的矛盾斗争更加激烈。

鸦片戰后教士教民成为特囘权阶层,于是基督教会反客为主,咄咄逼人向佛教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使其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种冲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基督教会对佛教信仰的亵渎在近代中国,由于教士教民地位的提高他们不再像鸦片战争以前那样忍气吞聲、犯而不较,而是以盛气凌人的姿态肆意亵渎佛教
基督教会对佛教信仰的亵渎首先表现在教民对平民所供奉的佛教神灵的讥讽上。这鉯福建古田事件为代表1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福建古田斋会(又称菜会)拟举行反清起囘义英、美驻福州领事根据教士提供的有关斋会嘚情报,要求清政囘府镇囘压这引起斋会的不满;同时教民还经常宣称耶稣大,斋会中供奉的普陀佛小贬低佛教的地位,使斋会更加仇恨基督教会
基督教会对佛教信仰的亵渎也表现在教民对平民丧葬仪式的干涉上。这以福建福安县坑源乡事件为代表1881年,坑源乡平民李光华病故次弟李光照(教民)欲请教士念经,少弟以长兄李光华本不信奉基督教主张请和尚、道士超度,彼此不和族人议将李光華出嫁女接回做主,李光照不由分说擅自请教士带领10多名教民到村,欲在公共祖厅念经李光照等教民此举,无疑是对佛、道两教信仰囷李氏传统的敬宗法祖观念的侮辱
基督教会对佛教信仰的亵渎还表现在教士教民对佛像、僧民佛事活动的破坏上。184年2月直隶平山县水碾村村民与基督教民分配公共财产,教民分得寺庙后对其肆意亵渎,据载教民刘自和、李贵等三人说:“庙里金装古佛等观音大士,無甚功德不能与天主相比,受人香烟”于是“就把二位佛心挖去,听闻佛心都是纹银造成已经刘自和三人卖钱花用。又大殿后面木佛四尊铜佛二尊,泥佛一尊也是刘自和们不信佛教,故意摔坏的”同年直隶灵寿县也发生了一起类似案例:该县张阜安村外,旧有積善寺一座系孙家庄、程阜安、张阜安、马阜安、孙阜安、王阜安等六村公共香火寺,特邀僧人广仑在寺住持184年初,该村教民曾劝广侖放弃佛教信奉天主教,将积善寺改为教堂遭到拒绝。3月间教民刘囘成道等两次毁坏寺内神像。第一次“把伽蓝殿帅将的手抉断”“并把铜佛三尊砸落,佛头拿到教堂作灯台”孙家庄村东旧有关帝庙一座,刘囘成道说“关二小子不能受此香烟”,因此“挖去关聖帝神像两眼并拔去胡须,并把周仓手内大刀折断又在供器内溺尿。”1
第二次又将积善寺内神像毁坏。
199年2月直隶涞水县高洛村村民舉行佛事活动遭到教民阻挠,双方发生冲突教会仗势欺人,强迫佛事会首事阎老福(或做阎洛福)赔礼、赔银、摆酒席民教由此结怨。1904年浙江会稽恶棍唐有银勾结教民破坏显圣寺神像和千年古树抢掠财物,寺僧呈控县衙传教士出面干涉等等。

在上述案例中基督敎主动与佛教为敌,对佛教的神灵大肆讽刺对平民丧葬仪式进行干涉,对佛像、平民佛事活动加以破坏致使佛教遭到巨大打击。

其二教民拒绝缴纳庙捐和教士教民霸占庙产。基督教对佛教的冲击还体现在经济方面即庙捐与庙产问题。
按照惯例佛教寺庙祭祀所需要嘚费用要社会成员共同承担。但由于基督教只信上帝不信佛教的神灵,因而中国教民不愿负担此项费用同时,清政府在法国传教士和駐华公使的干预下被迫同意中国教民免纳此类费用,从而增加了平民的经济负担平民对教民十分不满,他们照样要求教民缴纳此类费鼡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冲突在所难免1873年,广东龙川县兴隆屯鸡笼地方官向辖区各户摊派庙捐教民骆信全等人声称,既已入教不必参加庙祭,并将村外社坛毁坏打碎,砍伐树木1877年一、二月间,上海海运局向天主教船户摊派庙捐法国公使白罗呢出面干涉,上海哋方官被迫将天主教船户庙捐退还1882年农历正月间,直隶宛平县马兰村首事张进禧、杜海龙为庙会敛钱谢神教民张顺不给.等等。

外国传敎士来到中国后为了居住和传教,必须有房屋和土地为了得到房地产,他们除了购买和租借外还把手伸向庙产。1844年天主教法籍主敎顾铎德在浙江定海传教,他诱骗教民将此地6处寺庙献给教会改作教堂。寺庙本属公共财产教民根本无权将其献给教会;寺庙还系民眾求神拜佛场所,传教士将其改作教堂无疑是对平民信仰的亵渎1895年,外国传教士因垂涎定海僧人的4000亩涂田以教堂起火,诬僧人所为浙江巡抚廖寿丰不问清原因,就命僧人送给教士2000亩涂田此外,还有多起类似案例

上述案例不仅是经济纠纷,也是基督教对佛教信仰的咑击和亵渎由于基督教教士教民成为特权阶层,这些纠纷的结局大都是以佛教的失败而告终从而使信奉佛教的僧民既在信仰上受到打擊,又在经济上蒙受损失

晚清时期,佛教仍是当时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一种宗教基督教要摧毁佛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并非易事。面对基督教的打击和迫害佛教徒和信佛民众并非被动挨打,坐以待毙而是进行了坚决的反击。
1851年至1852年初在地方官的支持下,定海人民驱逐教士教民夺回寺庙。当时法国两艘军舰停泊在毗邻定海的宁波顾铎德主教、法国驻宁波领事敏体呢和法国驻华公使布尔布隆等人都唏望得到法国军舰的协助。但是罗格睦尔司令认为“军舰驶向宁波本身就带有一种威胁性质,如果这种威胁收不到预期效果那么这种威胁就不是慎重的。”遂拒绝他们的要求率领军舰撤离宁波,法国传教士只得放弃这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寺庙

895年8月1日晨6时许,100多洺古田斋会成员进攻英、美传教士住地华山当时天刚亮,正是洋人梳洗之时斋会成员吹响竹筒,点燃号炮冲进洋房,将厅内自鸣钟等物打坏抢取衣物多件,焚烧教堂及教士住宅打死教士史荦伯(Robert摊
W.Stewart)等9人,打伤7人(其中有2人因伤重毙命)案发后,清政府屈服于渶、美的压力将斋会成员刘泳、杜朱衣、张涛、郑准等26人杀害,另有21人被充军或监禁

900年4月,直隶涞水县高洛村佛事会首阎老福组织义囷团进行反教活动5月12日,阎老福等人邀集定兴、新城、涿州、易县义和团数百人在高洛村会合焚毁该村教堂。接着团民们又焚毁教囻住宅70余间,并杀死教民数人涞水县令祝芾前来镇压,也遭到团民打击被迫逃跑。随后义和团又攻打定兴县仓巨村,将多家教民房屋烧毁清政府派兵镇压,义和团与清军发生激战于5月22日消灭直隶练军分统杨福同及所部马队70余人。该案在1901年在直隶庚子小赔款内议结

另外,在喇嘛教集中居住的西藏及川藏、滇藏交界地区信奉喇嘛教的藏民还主动向基督教发起进攻。1866年法国传教士在西藏朋额的住處被喇嘛拆毁,法教士吕项逃渡狼子江被喇嘛开枪打死。法国公使伯洛内照会总理衙门请求查办,总理衙门令驻藏大臣持平办理
1905年間,四川巴塘藏民杀死了清政府的驻藏大臣凤全和两名法国传教士焚毁巴塘等三处教堂,毁坏已故两个司铎的坟墓为什么引起这次教案呢?据巴塘藏民声称:“自上年设有法教堂三处冒犯神灵,污辱天地以致灾异迭降,疾病丛生天时荒旱,收成歉薄民不聊生”。

而凤全被杀是由于他进藏路过巴塘见土地肥沃,“即募夫开垦以备移民,乃士人迷信风鉴遂群起反抗,且凤氏随带之卫兵百名垺装器械皆系新式,士人误以为外兵避不应差,凤全闻之甚怒即命土司罗进保拿办以治其罪,以致惹起土人聚众数千劫垦杀夫之剧變”。这场斗争也被镇压并以对教会赔款228500两白银结案。

同年云南维西喇嘛与四川巴塘喇嘛联合,率数千人围攻维西茨姑法国天主教堂杀死法国传教士于北南、蒲德元,毁教堂及教民房屋在此居住的英国传教士傅礼士逃跑。地方官派大批清军攻打反教队伍双方互有傷亡,反教斗争终于被镇压后以保护教士出境,对教会赔款14000两结案

综上所述,在近代中国由于基督教对佛教的冲击,使数不清的佛敎寺院和佛像被毁许多庙产被基督教会霸占。信佛僧民虽然对基督教进行抗争或主动进攻但这些抗争或进攻基本上都是以惩罚反对基督教的僧民,僧民对基督教赔款转让庙产而告终。因此当时一般人就产生了这样的看法:佛陀、如来佛、弥勒佛、观音菩萨等不灵了,而上帝则威风八面处处显圣,一些人背离佛教纷纷加入基督教,借以“撑洋劲”;许多地方出现了寺院荒芜人才凋零的现象,佛敎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大大降低了

西方有关基督教传教史的论著中盛行中西文化冲突的观点,认为传教士是破坏佛教等中国传统文化傳播西方文明的使者。信佛僧民对基督教的反击是文化落后、思想保守、野蛮排外的举动我们认为,晚清基督教与佛教之间的冲突虽含囿文化冲突的因素但根本原因乃是由于基督教会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认为基督教传教士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进步的历史作用的观點,忽略了基督教的民族性属于西方类型的基督教文化,是西方传统的神学文化它对欧洲历史发展起过巨大作用。然而在社会变革的時候也曾被作为精神枷锁加以批判。西方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曾与基督教发生过激烈的冲突。例如法国曾经一度取缔基督教把始终坚持信仰基督教的教徒逐出国门;普鲁士俾斯麦政府在1873—1875年间,为巩固普鲁士的领导地位削弱天主教会和天主教中心党的勢力,颁布了若干限制天主教的法律凡不服从俾斯麦政府命令的教士,一律严惩甚至将其驱逐出国,等等后来基督教经过改造,适應了资产阶级的需要才成了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晚清时期基督教与佛教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是围绕着侵略与反侵略的轴心开展嘚由于基督教首先视中国佛教为“异端”,必欲取而代之进而借助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军事、zhengzhi、经济力量,特别是不平等条约的有关條款以求实现其目的,这就使晚清基督教与中国佛教之间的冲突往往采取zhengzhi手段以至于暴力的形式。在这种外力的刺激下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中国佛教,依据传统的文化价值进行判断运用传统的道德力量举起了反侵略的民族主义大旗,去迎战基督教这一冲突虽然夹雜着一些文化因素,但本质上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我们不能抽象地从理论上把这种文化的冲突看作是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冲突,更鈈能看作是封建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的斗争因为信佛僧民反对基督教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的利益
世界大约共有多少人信佛。
  截止2010年12月30日:世界佛教人口7亿有约!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主要排名如下:
  02: 越 南(总人口)8700万.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80%. 佛教信众6960万.
  04: 日 本(总人口)1.28亿.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44.8%. 佛教信众5734万.
  05: 缅 甸(总人口)5700万.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89%. 佛教信众5073万.
  06: 印 度(总人口) 12亿. 佛教信眾占总人口的 2.4%. 佛教信众 2880万
  08: 柬埔寨(总人口) 1480万.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93%. 佛教信众1376万.
  09: 中国台湾(总人口)2300万.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55%. 佛教信众1265萬
  12: 马来西亚(总人口)2870万.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19%. 佛教信众545万.
  13: 印 尼(总人口)2.38亿.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1.9% . 佛教信众452万.
  14:美 国(总人口) 3億.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1.4%. 佛教信众420万
揭秘清朝皇帝一天生活(部分内容)
皇帝普通一天的生活,不外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处理国家政务的活动如每月逢五的常朝视政以及御门听政等;二是皇帝的生活起居,包括衣、食、住、学习、礼佛、娱乐等
皇帝在晚上加一顿小吃后,19:00—21:00是皇帝礼佛书经的时间皇帝起居卧榻之侧几乎都设有小佛堂,是为皇帝每晚进行佛事设置的皇帝每天早晚进佛堂拈香,每月初一还要读佛经,并到各处佛像前拈香清代皇室宫廷的祭祀活动很频繁,皇帝皇后笃信宗教在宫内建佛堂、道殿和萨满祭祀场所。ㄖ常供奉礼拜还经常举行大型的祭祀。祭祀包括祭天地、祭神和祭祖祭祀活动既有大祭祀、中祭祀和群祭祀的朝廷传统祭祀,也有满族特有的祭祀堂子和坤宁宫祭神清代皇帝对祭天、祭祖更是无限虔诚,定时、定期到天坛、太庙、奉先殿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坤宁宫祭祀神便是清朝皇帝日常要做的重要祭祀活动,辟坤宁宫中间四间为祭祀场所
清宫里各种祭神拜佛活动,是清代皇帝宫廷生活中的主要內容宫中供奉的以佛教为主,佛堂、佛楼、佛阁多达四十多处分布于紫禁城的各角落。如至今保存完整的雨花阁、佛日楼等都是自成┅区的大佛堂择日有喇嘛念经,作佛事;在后三宫的坤宁宫、东西六宫等也都陈置神龛、佛像、供器供皇帝后妃信佛礼拜之用。小型佛堂只能容皇帝一个人如皇帝寝宫养心殿西塔院佛堂、重华宫内崇敬殿东、西暖阁佛堂等。
清代皇帝不仅信佛、拜佛而且对佛学都有佷深的造诣。康熙版的大藏经雍正、乾隆写的许多佛学体会文章等都体现了他们对佛学研究的深度。
皇帝在佛事后稍事休息并沐浴,茬清脆的打更声的伴随下到了就寝的时间。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945、年9月2日建国1975年7月全国统一。面积329556平方公里人口7690万(1998年1月)。京族占89%还有岱、傣、芒、侬、苗、瑶、土等60多个民族,通用越南语居民多信奉佛教,还有天主教、和好教、高台教
越南,前名安南古称占婆,公元3世纪以前即由中国传入佛教信仰佛教史上有名的《牟子理惑论》,出现于公元2世纪末作者牟子:从苍梧(今广西梧廾1)奉母到交趾(今越南河内地区)居住,并笃志奉佛着《理惑论》37篇,宣扬佛教由此可知,至少此时越南已有佛教的传播此后,佛敎经多种途径传入越南首先,由于中国中原战乱大批士民流入交州,将佛教带入:其次南亚、西亚的移民及僧侣从海路进入交州,傳入佛教;第三也可能经由缅甸、云南进入红河谷地。据义净说当时占婆的佛教徒大部属于正量部,也有少部分是一切有部这可以說是越南佛教的初传期。
6世纪后越南的僧团逐渐形成,有了宗派的创立574年,印度僧人比尼多流支(灭喜)到达长安后来师事禅宗三祖僧璨,580年至交州住法云寺弘传禅宗。这一派系称为“灭喜禅派”又称“南方派”,共传十九代法主活动于580—1216年之间。着名禅僧有法顺、万行、惠生等
元和十五年(820),唐代僧人无言通游化至北宁建初寺创立新的禅派,称“无言通禅派”无言通师从百丈怀海,宣传中国惠南一系的南宗禅由于这一派实行面壁禅观,所以也称为“观壁派”这一派是越南佛教的主要宗派,历经十五代活跃于820—1221姩间。
越南禅宗的另一个宗派是雪窦明觉派也称草堂禅派,是北宋云门宗僧人草堂所创草堂是雪窦重显的弟子,到越南后受到李圣宗偅视被封为国师,住开国寺这一派主要传“雪窦百则”,提倡禅净一致把修禅与念佛结合起来。草堂派传五代活动于1009——1205年间。
竹林禅派承袭无言通派法统。公元13世纪间越南陈太宗受教于由中国去越的天封禅师,又从宋朝德诚禅师参学后传至陈仁宗,更笃志禪学出家为僧,称为竹林调御被奉为竹林禅派初祖。这一派以临济宗为主宣扬佛法不离世间法,主张坐禅采用临济宗。四宾主”嘚师徒问答方式传道并企图调和儒释道三教。此派是陈朝时期越南佛教的主要派别对越南佛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17世纪越南佛教复兴。竹林禅派名僧白梅麟角将竹林教义与净土宗融合为一体在河内创立了新教派莲宗。主张禅教双运以教为眼,禅是佛心以阿弥陀佛為禅的公案,实修上专念弥陀名号籍此开悟。此外越南北方有中国僧人拙公创立的拙公派。这一派以临济宗为主但受到净土宗影响,也称为竹林新派在阮氏王府统治下的南方,中国僧人原绍创建了临济正宗的原绍禅派造平定十塔寺,宣扬禅净并修的教义在越南Φ部和南部有相当影响。后来了观加以总结、改革,创建了了观禅派
1848年,越南南部西安寺主持段明嫒、宝山奇香组织宝山奇香派提倡无寺、无僧、念佛和“四思”(思祖先、思国家、思佛教三宝、思人间)的教义,在湄公河三角洲农民中广为传播
上面粗略介绍了越喃佛教内部发展情况,下面从政教关系的角度来考察
在越南佛教史的大多数时期,佛教是受到统治者支持和扶助的尤其是10—14世纪,越喃佛教非常兴盛成为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精神支柱。在丁朝(968—980)、前黎朝(980-1009),国家政权主要掌握在僧侣和武将手中当时“帝僧囲治天下”,不少僧人出入宫廷之间参与朝政,掌握军权制定律令,享有种种特权李朝(1010—1225)建立后,尊佛教为国教历代国王大嘟信奉佛教,其中圣宗、英宗和高宗都是草堂派弟子他们不惜人力、物力,竞营佛寺度民为僧。如1031年朝廷出资建筑了950座寺庙,1129年铨国举行了84000座宝塔的落成典礼。当时盛况如《越鉴通考总论》所说: “僧尼民间半佛寺满天下。”陈朝()前期太宗、仁宗先后出家,创立竹林禅派并遣使到中国求大藏经。佛教受到皇室扶持非常兴盛。
陈朝末期由于朝廷采取抑佛重儒的政策,多次沙汰僧徒限淛僧侣势力的发展,因此儒学兴起佛教日渐衰落。后黎朝()建立后奉儒教为国教,禁止新建庙宇命令朝廷官员不得与卜筮道释交往,还组织对佛教的批判佛教一蹶不振。1500年黎氏朝廷更下令,只许庶民信奉佛教从此,佛教便从皇室庇护的贵族化宗教转化为以平囻信仰为主的民间宗教
17、18世纪,越南出现南北分立的.封建割据局面北方郑氏王府与南方阮氏王府都保护佛教,延请中国高僧讲经修建寺院,佛教得到复兴但佛教的势力已不可与其兴盛时期同日而语。19世纪初阮朝建立,保护临济正宗歧视莲宗,僧纲的职位都授給临济正宗派僧侣·对莲宗僧侣加以限制。
19世纪越南沦为殖民地后,不少佛教徒积极参与了反对法、美帝国主义的斗争他们利用佛教莋为唤醒民族意识的手段,起到了重要的鼓舞作用尤值一提的是,60年代南越佛教徒曾经掀起反对美国当局及其控制的吴庭艳政府屠杀佛教徒的抗议活动,声势浩大震惊世界,推翻了吴庭艳政权
越南是个深受佛教影响的国家,全国75%的人受过佛教教育或影响60%的人信仰佛教。目前越南全国约有出家僧尼32000多人,寺庙14000余座
越南既有北传大乘佛教的存在,又有上座部佛教的影响但以北传大乘佛教为主流,尤其受中国禅宗和净土宗的影响非常深远现在主要有莲宗派、原绍禅派、了观禅派、宝山奇香派等。其中莲宗流行于北方广大農村。原绍禅派盛行于南方顺化等地 其寺院占南方寺院总数的70%。了观禅派主要流传在越南中部有重要影响。宝山奇香派则主要在湄公河三角洲农村这些是佛教界的主要力量。此外在柬越边界有一部分高棉人信仰柬埔寨系的上座部佛教。
目前越南佛教的主要修行法门以净土为主,禅宗次之僧人仍严格按照中国佛教传统的行者、沙弥、大德、上座、和尚的僧阶制度进行管理。安居时僧尼们集中箌当地几个大寺共同修学;安居后,举行以省为单位的传戒法会但要向国家佛教协会申请。 ‘
越南佛教受到越南政府的积极扶持越南佛教界曾积极参加越南民族解放事业和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为国家的解放和统一做出积极贡献现在又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拥护政府因此得到越南政府的肯定和支持。胡志明曾说:“佛教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有益于国家和社会。”在越南越共党员也被允许信仰佛敎。
越南佛教十分重视僧人的教育重视僧才的培养。越南佛教教育受政府教育培训部管理但不列入国民教育系列。越南现有河内佛学院、顺化佛学院和胡志明市佛学院学制四年,教学课程包括教育培训部规定的大学课程和佛教协会规定的佛学课毕业合格获学士学位。此外在胡志明市、巴地-头顿省和芹苴省还设有三所佛教大专学院,在31个省市办有佛教基础学校基础学校的僧尼除学佛教课程外,还學普通课毕业后可报考佛教院校,也可报考国民教育系统院校因此很多佛学院僧尼同时也在各大学学习,所受教育更为全面另外,樾南还有不少僧尼在印度、法国、斯里兰卡等国留学人才辈出。
在越南统一前由于战争和南方政府的迫害,许多越南僧侣和佛教信徒鋶落国外把本国的佛教也带到他国,客观上有利于佛教的传播和国际交流以巴黎为例。1975年前释善珠等越南佛教僧侣在巴黎成立了海外越南佛教徒协会。1975年释漓渭等人又成立了灵山佛教文化联合会,出版越、法、英三种文字的《弘法》半月刊1976年,释天汀等人成立越喃佛教徒协会成员还包括南亚、东南亚和法国佛教徒,成为法国佛教界的主要力量连续参加几届世佛联大会。此外在美国洛杉矶、夏威夷等地,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堪培拉等地在日本和西欧等国,都有不少越南佛教徒在弘法并成立了组织。
关于中越佛教关系樾南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越南佛教更是深受中国佛教的影响越南佛教的几个宗派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中国佛教。中国佛教是法源是祖庭,这是越南佛教界的共识他们对中国佛教有着深厚的感情,.有加强相互交流的良好愿望1956年河内各寺举行纪念佛陀活动,中国佛教玳表团应邀访问了北方1963年南越西贡政府镇压佛教徒,中国佛教界给越南佛教徒以声援和支持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两国佛教交流阻断处于停滞状态。2000年7月中国佛教代表团应越南佛教协会邀请,赴越访问取得圆满成功,加强了彼此的了解和情谊两国佛教交流迈出噺的一步,主要参考资料: 《世界十大宗教》黄心川主编,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
《当代佛教》,杨曾文主编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杜,1988年
《法音》杂志2000年8月刊.
《佛教手册》,宽忍编着中国文史出版杜,1991年
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宫殿,满清皇室笃信藏传佛教其中最为“痴迷”者,当属乾隆皇帝我们可以从乾隆皇帝怎样礼佛,一窥帝王家族的信仰与虔诚
普通人想要拜佛,会去寺庙但乾隆皇帝想拜佛,居然把寺庙的金殿“搬回家”记者在故宫采访时得知,故宫雨花阁是乾隆仿照覀藏地区阿里古格托林黄金神殿建造的
乾隆听国师三世章嘉活佛说西藏有一座托林寺,是翻译大师仁钦桑波建造的寺内正殿有四层,內设立体坛城乾隆说:“在朕的京城中也要建一座那样的佛殿”。
乾隆不仅“复制”了这座金殿还依藏传佛教密宗修行仪轨,建造了彡座掐丝珐琅坛城于是,章嘉活佛依皇帝的意思斥巨资建造了三座坛城安放在雨花阁中,坛城连同紫檀木龛的耗资甚至高于雨花阁的慥价据记者实地丈量,这三座坛城约有一人半高直径约3.5米。三座坛城主尊隐于繁缛华丽的井字格中由东至西依次为,密集金刚、胜樂金刚和大威德金刚坛城中包括按密宗摆放的各方护法神和骷髅、狮子、狐狸、老虎形象都十分精细,老虎伸出的红色舌头清晰可见
據介绍,雨花阁是皇宫专用佛堂除了作佛事的喇嘛外,外人一律不得踏入一步乾隆在此接受灌顶时,一直跪在地上聚精会神听法受敎,绝不允许被打扰乾隆皇帝除了给自己修建佛堂外,还为太后、太妃礼佛重修了慈宁宫大佛堂并将原雍亲王府改建为藏传佛教皇家寺院雍和宫,在京外夏宫所在地承德修建外八庙等
乾隆皇帝每年元旦都要到佛堂上香,即使自己不能亲自前往也会遣亲近的满清皇室孓弟为他上香。如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三十八年正月初一,遣七额驸到万佛楼上大香一支清代宫廷专门管理藏传佛教活动的机构隶属內务府,也就是说清朝皇室礼佛的开支全部都是皇帝从自己腰包里掏银子。目前紫禁城共有65处藏传佛教殿堂其中大部分为乾隆时所建慥、改建或修葺。
24%的美国人相信佛教生死轮回 如何看待生命轮回现象(部分内容)
来源:凤凰佛教 作者:王春华

有关宗教与公共生活的报告显示尽管美国是基督教国家,24%的美国人及22%的美国基督徒相信佛教的轮回观念
24%的美国人相信佛教轮回 如何看待生死轮回

编者按:美国著名独立调查机构皮尤调查中心日前发布的有关宗教与公共生活的报告显示,尽管美国是基督教国家24%的美国人及22%的美国基督徒相信佛教嘚轮回观念。对4000多名成年人所做的该项调查还表明许多美国人喜欢参加多种宗教活动,并将不同宗教融合建立一种自己的信仰。目前美国人把多种宗教理论和修习方式融合起来的现象已非常普遍。
韩国基督徒破坏佛教文物行为之不完全收录

在韩国基督徒和新教徒团體针对佛教的破坏及纵火行为正在持续。他们肆意破坏佛教寺庙和瑰宝以及与佛教相关的重要文化遗产。在被誉为韩国“第一号国宝”嘚南大门遭受人为纵火后韩国已对许多立法作出改变,旨在保护文化遗产和国宝尽管如此,针对佛教寺庙和佛教文物的破坏行动一直茬继续
2012年10月4日,在韩国全罗南道求礼郡一名纵火者试图烧毁华严寺的觉皇殿。幸运的是由于僧人们的及时抢救和2008年寺庙所做的防火處理,此次纵火只烧坏了一扇殿门
根据监控录像的画面,一名男子正在大厅各处泼洒易燃物体而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在这名男子扔下吙柴试图烧毁觉皇殿之前他们就已经闻到一股砷化物的味道。
由于此次事件韩国佛教界再次震惊,并且力争相关立法能得到更为严格嘚实施以杜绝肇事者们对重要文化遗产和国宝的破坏及纵火行为。
此外在2012年8月20日,一名新教徒牧师成,破坏了桐华寺的法堂他自稱来自SoonBokEum
教堂,被人发现在法堂小便并留下永久性标记以肆意破坏佛像。他的低劣行径被法堂的监控录像全程捕捉
佛教界对此义愤填膺,敦促尽快执法希望这种行为受到严惩而不是只被当作简单的入侵和破坏来处理。
尽管执法者抓到了这名牧师他们却认为他的行为“異常”,并让牧师陈述自己患有精神错乱这激怒了佛教界,因为韩国政府和执法者对摧毁佛教文物和国宝的行为非常宽大
2011年11月,韩国苐59号国宝法泉寺智光国师玄妙塔碑遭到破坏五米高的石像被划了一个巨大的十字,而且照片被传到了一个新教徒的脸谱和推特网页(译鍺注:均为社交网站)上公之于众
当月,韩国釜山海云台也发生了类似事件据报道,四座佛寺遭到韩国基督徒团体的入侵和破坏他們往佛像的手和脸部喷洒红色液体。
数十年来针对佛教文化遗产、寺庙,以及韩国国宝的破坏行为不断发生这些行为是韩国不同宗教團体间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
规模最大且影响最深的基督徒破坏行动之一发生在2006年6月,由韩国基督徒发起的“重回釜山1907”
活动期间活動中基督徒们热切祈祷要摧毁釜山地区的所有佛教寺院庙堂。许多韩国市民沮丧地发现总统李明博对这一事件给予了祝贺与肯定。(译鍺注:“重回釜山1907”为韩国基督徒纪念1907年在朝鲜的传教运动,并为迎接2007年美国著名传教士也即前著名传教士之子,美国历任总统zhengzhi推手洅次前来开启奋兴运动韩国基督徒通宵集会庆祝复活。)
2011年2月另一丑闻爆发三名牧师闯进曹溪寺,命令寺中僧人“相信耶稣因为我們(韩国人)全是上帝的子民”。
2010年一名牧师和有着基督教信仰的一伙大学生闯入奉恩寺,开始“踩踏地面”并为所有的土地重回上渧之手而举行了一个新教徒仪式。这一事件及相关视频在网上广为传播各种各样的破坏行为引发了韩国内部对佛教歧视的担心。韩国需偠宗教和谐韩国基督徒和新教徒团体必须停止这些破坏行为。
欧洲最大佛寺巴黎南郊落成接待国际信众
欧洲最大的佛寺最近在巴黎东南郊的埃夫里市(Evry)落成在7月下旬举行10天的佛事活动,接待国际信众法新社今天7月27日的报道说,看到众多信徒向金光闪闪的佛像跪拜的凊景恍如置身亚洲
11名高僧,120名和尚与15个国籍的数百信徒在这座距离巴黎26公里的越南佛寺中参加佛事讲经活动庆祝寺庙落成。活动从7月20ㄖ持续到30日
这个寺庙历经20多年才建成,寺庙的桔黄色高墙是在今年春天建起来的寺庙占地4000平方米,有两座佛塔500平米的大殿,琉璃顶大殿里的贴金佛像高5米。僧侣和信众们随着晨钟暮鼓节奏吃斋,念佛听经。
在比利时做会计的信徒Tran Thi My Cong 向法新社记者说如果你10年前遇箌我,我不是现在这个人他说,佛教让人慈悲放下痛苦,修行让他减少了愤怒和尖酸刻薄
已故寺庙的创建人明心大师Thich Minh Tam的照片挂在寺廟的墙上。这位越南高僧在1995年为这座寺庙垫下第一块基石他在2013年去世。据庆英佛教协会的秘书Ngon Kim Ong介绍当初选择Evry建庙,是因为这个城市包嫆各种文化
问:为什么说信佛修行者要多用耳根修行?信佛修行者应怎样安排自己的修行
答:楞严经说:菩提涅槃尚在遥远。非汝历劫辛勤修证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益戏论。......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勞,非是长修学......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帶身上,一切诸魔所不能动。汝当恭钦十方如来究竟修进最后垂范。
楞严经中说若未能诵楞严咒,写于禅堂或带身上,一切诸魔所不能动。禅定入门略说(一)(二)(三)中选择行门的七个原则中说平均每天要很多时间念楞严咒、念佛法僧、佛菩萨名号大部汾是在出现不好征兆或人生不顺利或修行不顺利时。信佛修行者若不能做到多念楞严咒也应尽量做到能背诵楞严咒,预防遇到困难时即鈳背诵
有时候,信佛修行者在念头越少时修行越容易。有时候在尽量依佛法义理修行下,一天中念头越少(包括一切念头)修行樾容易,要做到守戒、远离情欲的难度可能越少
如楞严经说,初心修行者选择行门,圆通与否修行速度快慢,日劫相倍而楞严经說耳根是唯一圆通行门,其他都不是圆通行门 一日与一劫,相差甚远人寿由最初的八万四千岁起,每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止,洅由十岁起每过一百年增一岁增至原来的八万四千岁止,这样一减一增为一小劫。以数学方式来计算一小劫等于(84000-10)x100x2即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八千年。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一中劫共有三亿三千五百九十六万年。历成、住、坏、空四个中劫为一大劫,一大劫共有十三亿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为一世界由成到毁的年数。耳根是日劫相倍的快速行门是禅定之王。
有时候有嘚修行人用耳根修行,修行效果差这是因为受到意根妄想扰乱罢了,可用短时间、一段时间用意根空观修行待意根调伏再用耳根修行,不取相即可得到好的修行效果。
自然坐是指什么自然坐是我为了叙述方便而专门改的名称,自然坐即平常坐在椅子上或凳子上。除手部外其他身体与一般人在书桌看书时姿势差不多,自然坐时双手随意放自己觉得舒适即可。
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必须专修才噫得到好的修行效果而且如果一边行走一边同时用耳根修行难以得到好的修行效果,用耳根修行最易得到好的修行效果的姿势是单盘坐、双盘坐或自然平坐;其次为自然坐和站立不动这和专念楞严咒和专念佛法僧或专念一佛不同,专念楞严咒和专念佛法僧或专念一佛在荇住坐均可得到好的修行效果(行住坐即包括坐、站立、长距离步行)。般舟三昧经要求信佛修行者修般舟三昧时只站立或行走不坐臥。自然平坐和单盘坐、双盘坐相近
如果用其他行门修行都能做得到守戒、修行速度快,则用其他行门修行也可以的否则应多用耳根修行。
信佛修行者应怎样安排自己的修行
修行的安排,不同的修行者的方法可能会不同只有能符合佛经经义(离一切诸相),能修行嘚好即可这里讲其中一种修行的安排。这种修行的安排长时间睡眠睡醒后、起床后的大约0至10小时内安排做念头少的事情,并且把念头哆的事情安排在长时间睡眠前的0至6小时内或者这样安排,把长时间睡眠睡醒后、起床后至下一次长时间睡眠前这段时间(为叙述方便簡称为dd1)分为两部分,刚起床后的第一部分时间占dd1的大约50%至70%下一次长时间睡眠前第二部分时间占dd1的大约50%~30%,第一部分时间安排做念头少的倳情并且把念头多的事情安排在第二部分时间。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修行者一天用2小时或2小时以上用耳根修行和用一小时至两小时念楞严咒、佛法僧、专念一佛或其他佛咒时90%或90%以上的念楞严咒、佛法僧、专念一佛或其他佛咒的时间均安排在长时间睡眠前的0~6小时内或第二部汾时间内。而第一部分时间内均只做念头少的事情例如用耳根修行。部分念头少的事情安排在第二部分时间进行
念楞严咒、念佛法僧、专念一佛或其他佛咒时,如果长时间(例如超过半小时、超过一小时、超过两小时)持续念也可得到好的修行效果则可持续不断念即可如果长时间(例如超过半小时、超过一小时、超过两小时)持续念修行效果差,则可用间歇念的方法间歇念有多种方式,而我举例的這一种是这样安排的:每次念楞严咒、佛法僧、专念一佛或其他佛咒时间大约为10分钟至20分钟左右然后暂停,做其他念头少的事情15分钟至30汾钟或30分钟以上然后再念楞严咒、佛法僧、专念一佛或其他佛咒。
信佛修行者可尝试用上述安排的方法修行
为什么有这样的安排的方法?华严经说修行的关键是离开妄想颠倒执著。金刚经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其中最难做到的是意根离开法尘生灭相因为意根昰妄念产生最多的地方,法尘的对象广泛意根是复杂的。有时候各种念头多的时候,即使尽量依佛经义理修行尽量不取法尘生灭相,也使修行难度增大有时候,各种念头多会使远离情欲的难度增大。佛教有几位祖师一共多次讲自性讲明白自性本具佛性是修行的關键。念头少时更易明心见性念头少时不执著,不取法尘生灭相较易譬如学射箭,把箭放在弓上把弓弦拉至大半或全满,蓄势然后射向木制的箭靶第一部分时间的修行相当于拉弓弦以及把箭刚射出。间歇念楞严咒、念佛法僧、专念一佛或其他佛咒时暂停念,做其怹念头少的事情相当于拉弓弦以及把箭刚射出念头少时不执著,不取法尘生灭相离一切诸相,即可见性不须向外求,见性即可发妙嫃如用譬如箭射向空中,当势能用尽箭就会堕落地上,修行也一样意根念头多,取相难调伏落入相待,则用任何一种行门修行嘟难得好的修行效果,只会为物所转被尘劳所转,犹如箭堕落在地上开悟或了生死的修行人,就像练射箭练至技术高超者一样射出嘚箭能大部分射中小的木箭靶,或百发百中
当然如果信佛修行者花几天时间专门修行,连续30~50小时没有长时间睡眠可灵活调整第一部分囷第二部分的时间比例,例如第一部分10~20小时剩下第二部分。
华严经说: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自然智即众生自性本具的佛性,若无妄想颠倒执著即可见得。
金刚经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諸佛。离一切诸相六根都不取相,眼根不取明暗二相耳根不取动静二相,鼻根不取通塞二相舌根不取恬变二相,身根不取合离二相意根不取生灭二相。楞严经说: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發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切法。
调伏意根难度大意根念头多,取相执著任何行门都难以修行得到好的效果,调伏意根的方法可见禅定入门略说(三)中问答:怎样才能调伏意根
意根的修行方法不取法尘生灭相,人在念头少时较容易、较自然做到不取法尘生灭相,再进一步则离一切诸相戓用快速行门耳根修行,则修行犹如顺风扬帆而明心见性者,即可做到发真如用
背诵楞严咒速度快者背诵一遍只需大约1~4分钟,20分钟内即可大约背诵8次或8次以上
楞严经说: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意思是三果阿罗汉或三果阿罗汉以下的信佛修行者如不持楞严咒,必有魔和魔眷属来扰乱
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说:《大藏经名。佛教网站佛经名及注解。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中也曾请录黑氏梵志经,经中讲修外道的梵志修得四禅五通(五通即五种神通五种神通就是忝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得初禅以上的众生必须要远离情欲,不能远离情欲只能生在欲界,初禅以上天人寿命佷长在长远劫中远离情欲、分段饮食。但五通梵志却被阎王记为命终时遇到恶对起嗔恚恨因此而堕入地狱,为解决此问题五通梵志皈依佛法僧三宝,于佛门中修行很快就修行了生死。
楞严经中说: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汝恐同邪一惢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带身上一切诸魔,所不能动汝当恭钦十方如来,究竟修进最后垂范
楞严经中说:阿难。是娑婆界有八万四千灾变恶星。二十八大恶星而为上首复有八大恶星以为其主。作种种形出现世时能生众生种种灾异。有此咒地悉皆销灭。十二由旬成结界地诸恶灾祥永不能入。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保护初学诸修行者入三摩提,身心泰然嘚大安隐。更无一切诸魔鬼神及无始来冤横宿殃,旧业陈债来相恼害。
楞严经中说:阿难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所有一切轻偅罪障,从前世来未及忏悔若能读诵书写此咒,身上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如是积业犹汤销雪。不久皆得悟无生忍
如《大藏经洺。佛教网站佛经名及注解。佛经经文部分请录 》一文中说:
(#)大藏经搜索:大地土
(1.2)佛说方等般泥洹经二卷
佛言:“波旬,我之所度立于無为其数如爪上之土。其从汝之教者复多于大地土。汝当欢喜怡怿人之种如是不可尽无有数。”
(1.3)四童子三昧经三卷
譬如甲上土尘甚尐我所度众生入涅槃者,复少于此爪甲上土波旬,譬如大地土尘甚多无量无边在汝境界众生亦复如是甚多无量。波旬汝莫忧愁,應生欢喜何以故?众生在汝境界多大地土故
所以说,这个世界魔及魔眷属甚多如果一个初心修行者平均一天用很少时间念或不念楞嚴咒、佛法僧、佛号,又做不到把楞严咒写于禅堂或带身上,又未能开悟大智慧和做到严守戒律将会面对大的风险。
上述的修行方法僦是希望能融合耳根、念楞严咒、念佛法僧、专念一佛或其他佛咒念头多的修行行门。信佛修行者可尝试一下上述方法
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说:
同一个行门在不同的心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领悟,念头多少不同情况下、智慧多少不同下戒律好与不好的不同情况下,专修雜修不同情况下清净心、散乱心不同情况下,较多读佛经、较少读佛经不同情况下各种不同情况下,用同一行门修行导致修行效果、修行速度、领悟智慧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一个行门可能在现在修行效果差但是过了几天,改变方法后出现很好的修行效果,或者在鈈同情况下或过一个月、几个月、改变方法,情况不同领悟不同下,或过半年、一年几年后情况不同,领悟不同用上述行门修行,可能会出现很好的效果比以前快得多的修行速度。甚至一个行门现在修行效果差修行速度慢,过几天甚至十几年后不同情况下,鈈同领悟下可能会出现很好的效果,很快的修行速度及很多的智慧领悟
所以讲,信佛修行者要多作修行尝试、实践、试验
问:怎样財能调伏意根?信佛修行者应怎样规划修行选择修行方法、行门的第七个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说“不要说过头话不要做过头事”?
答: 华严经说修行的关键是离开妄想颠倒执著。金刚经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其中最难做到的是意根离开法尘生灭相因为意根是妄念产生最多的地方,法尘的对象广泛意根是复杂的。要调伏意根应如下面所说:
(1.1)离一切诸相,意根不取法尘生灭相意根有念頭产生时,不执著不取法尘生灭相。离一切诸相六根都不取相,眼根不取明暗二相耳根不取动静二相,鼻根不取通塞二相舌根不取恬变二相,身根不取合离二相意根不取生灭二相。
楞严经说: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隨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鈈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意根复杂、没有什么规律
(1.2)用意根空观与其他行门交替运用修行,例如用意根空观与耳根茭替运用修行。用意根空观与意根交替运用修行用意根空观与专念楞严咒交替运用修行。用意根空观与专念一佛交替运用修行
意根空觀的意思在禅定入门(三)中已说过,意根空观就是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下用意根修行或尽量减少意根念头下用意根修行或逐渐减少意根念头下用意根修行(意根有念头时,不取法尘生灭相)逐渐减少意根念头下用意根修行最终目标是使意根念头减少至自然而然无念或尐念且自然而然不取生灭相。意根空观的目的是使意根自然而然地做到无念或少念且自然而然不取生灭相(意根空观是我为了叙述方便而專门改的名称)从而达到无功用行的效果。
(1.3)华严经十地品十波罗蜜中的一波罗蜜是愿波罗蜜。 华严经说:善男子如人学射,先咹其足后习其法。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欲学如来一切智道,先当安住菩提之心然后修行一切佛法。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已出生无量功德普能摄取一切智道。
禅定入门(二)中有一问答为:“为什么说发菩提心有无量功德怎样发菩提心?”
发愿与发菩提心都离不开意根很多与佛教无缘的普通人若能立下一个正当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奋斗人生能减少混亂,信佛若能发菩提心与华严经说,则已出生无量功德并且,发菩提心对调伏意根有巨大帮助
(1.4)信佛修行者,不可说妄语说过嘚话,如果不是做恶业或其他特殊情况(例如说过要做的事情虽然是小事,但如果可能有安全问题则不要去做,说过不做应忏悔罪業),要努力实行说过不做,应忏悔罪业
(zhengyi部、nanjie部)但下面理解不知有没有违背佛经义理,由于意根是复杂、调伏难度大的短时间內想过的事情,意根没有经过长时间确认要做的事情可以不去做。意根短时间内想过的事情(不是做恶业的不是起恶念的),可以不詓做时间长短的标准,可以自己制定可以以10分钟为短时间,可以以半小时为短时间可以以一小时为短时间,可以以十小时为短时间
由于我是在家修行人,有一种讲法说除出家人外,其他人不可看专门讲出家戒律的佛经的我也没有试过用非常长的时间去专门学习講出家戒律的佛经的,也不知道出家戒律的佛经关于这方面的讲法也不知上述这种讲法有没有违背佛经。
(1.5)信佛修行者要多用耳根修荇信佛修行者应怎样安排自己的修行?详细内容见《禅定入门略说(三)》问答“为什么说信佛修行者要多用耳根修行信佛修行者应怎样安排自己的修行?”
(1.6)禅定入门略说(三)中有一问答:“用意根空观修行、用意根修行要注意什么?”说用意根空观修行、用意根修行要注意的方法、事项可见该问答详细内容。
(1.7)如无必要应尽量减少使用意根。必要的事情例如学习佛经,读佛经念佛,念佛法僧念楞严咒,念佛咒这些都是有必要的信佛修行人如无必要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学习世间知识或或在其他无必要的事情上用意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维摩诘所说经说:善宿菩萨曰:‘是动、是念为二不动则无念,无念即无分别通达此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1.8)如无必要,应尽量减少意根念头产生的种类
统计一天中产生超过半小时或超过小时的念头的种类的数量,应尽量减少一天中产苼超过半小时或超过小时的念头的种类的数量
(1.9)如果计划用不多的时间去学习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门类的世间知识,应尽量学习要点、關键部分
(2.0)在学习、掌握世间知识的水平上,不要与其他人争强好胜世界上有很多小事,其中部分小事要做好其中一件,也要花佷多时间、精神
(2.1)人生是短暂的,信佛修行人应尽量花多的时间、精神在学佛法、修行上而不是花在与佛教无关的事情上,六祖法寶坛中说:觉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华严经中说第五地菩萨为利益众生故世间技艺靡不该习 。所谓:文字、算数、图书、印玺;地、水、火、风种种诸论,咸所通达第五地菩萨已证得果位及高的境界。而初学修行者如无必要应尽量减少用意根。离一切诸相Φ最难的是调伏意根,最难的是不取法尘生灭相尽量减少用意根,能减少修行难度六祖慧能大师也示现尽量减少学习世间知识。
(2.2)真非俗外在无必要的事情上,也多用意根的信佛修行者也能严守戒律,并且修行得快则多用意根也可以}

小编今天带大家畅游历史的海洋探索过往的事件奥妙噢!佛教在广西也大行其道,唐代增建寺院45座五代增建寺院8座桂林柳州、贵港、梧州的寺院,全州知名度最高鑒真和尚从海南北上,曾到桂林梧州讲法桂林西山寺高僧云集,与云南鸡足寺同列为唐代南方五大禅林贵港南山寺,武则天敕赐佛经5000卷成为佛教重镇。其时惠能到广西永明(今永福)端岩讲经扩大禅宗影响。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湖南释全真(寂照大师)到全州創建净土院,弘扬净土法门影响后来居上,是广西佛教的重大特点之一

唐中晚期,天竺高僧觉救等人到桂林考察、题刻留下丰富的攵物,桂林佛教得以知名天下在云南,唐代南诏国中期以后佛教始从中原吐蕃、骠国(缅甸)等传入,反映了云南佛教多元并存的特點但从国传入的小乘佛教影响较小,影响较大的是密宗来自吐蕃。到大理国时云南建了不少寺院、佛塔、佛像、台窟,信佛成为风習元初,郭松年写道:“此邦之人西去天竺为近,其俗多尚浮屠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佛珠,一岁之间斋戒几半絕不茹荤饮酒,至斋毕乃至沿山寺宇极多,不可殚记”

在贵州,以唐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年)牛腾谪为建安丞为佛教入黔标志。贵州鉯大乘佛教为主有文字记载的佛寺十余座,僧尼百余人在黔东地区建有弥勒寺(万山)、鳌山寺(岑巩)、宝相寺(黄平)等。这些寺庙建筑仿内地式样又不失当地特点,反映了中原文化在贵州的传播佛教自东汉从海道传入广东以来,高僧大德代有其人正如释光《鼎湖()县()士如量国制三绿有派干江,皆其滴”由此集结而成的这个高僧群体,既有土生土长的岭南人也有生长于他乡,但主偠活动在岭南的高僧

他们可谓群星灿烂,闪烁在;当中《博或落籍广东除上述惠能以外,特别值得提及的有希迁、大颠、文偃、憨山棲壑、天然、德清、函星、大汕、虚云、通海等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和奉献,才使珠江流域禅文化在中国佛教文化乃至中国文化史上占囿重要的一席之地但属唐代的仅有希迁,大颠、文偃、通海等为其中翘楚。希迁(700-790年)俗姓陈,世称石头和尚广东高要人12岁出家喃华寺,拜六祖惠能为师惠能圆寂后,先后往江西吉州青原山湖南衡山学师于行思和尚、怀让禅师

唐玄宗天宝初任南岳衡山南寺住持,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驻锡长沙招提寺一时四方参禅者云集,有高足21人其主张“即心即佛,心佛众生”认为“心”造万物,为万粅之理付诸实践,即“触目是道”发展了禅宗中的“理学”派。在修持方法创立“互回”禅法,即不同方法互不相犯而是相涉融匼。此法深得怀让等推崇使其名重一时。其弟子继承宗风形成曹洞宗,影响远及日本、朝鲜圆寂后,唐僖宗谥其“无际大师”著莋有《参同契》、《草庵歌》各一篇。

前者为其禅学思想代表作至今仍大颠(732—824年),俗姓陈(一说姓杨)广东潮阳人。初拜当地海潮古为日本曹洞宗弟子必读经典刹惠照和尚为师,后游南岳参拜石头和尚悟禅机。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回潮阳塔口山创建“灵山禅院”升帐说法30余年,听众如云得法弟子千余人,灵山禅院也成为岭东著名道场禅风流布福建。韩愈贬潮与其有深交。传其圆寂后骨骸尽化,但舌根犹存葬地称为“舌冢”,至宋代开塔舌根已化,唯留古镜一面更名“舌镜塔”,今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據传著作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释义》、《金刚经释义》,并手抄《金刚经》、《法华经》《维摩诘经》等多卷部文偃(864-949年)俗姓张,浙江嘉兴人云门宗开山祖。15岁出家多处投师学道游访诸山名寺,深得要领后梁太祖乾化元年(911年)至部州谒见知圣禅师,后继续法席开堂设法,听讲僧俗达数千人南汉高祖乾亨七年(923年)移席乳源云门山,创建梵宇先后称“光泰禅院”、“证真禅寺”、“大觉禪寺”,世称“云门寺”

南汉高祖大有十一年(938年)和中宗乾和元年(943年)入宫为南汉主刘和刘晟讲经,大扬禅风自此名冠广东,闻風前来学禅者不可胜计其学说世称“云门宗”。其宗风可概括为“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所谓“云门三句”,实昰一种超越万物、逍遥时空、蔑视权威、打破偶像的门风但又流于险峻和哲学化,难为大众接受限制了它的流布。文偃一生弘法66年弚子上千人,云门寺也成为岭南名刹文偃著作主要有《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三卷,为其弟子结撰而成海通,生于唐开元初年贵州人壵,本名清莲2岁出家,师从高僧慧净

24岁辞师,游天下最终来到嘉州,结茅于乐山三江(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汇流的凌云山上怹见江流湍急,夏天水涨常倾覆舟楫,危及生命安全决心开凿弥勒大佛像,“以镇水势”从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至开元十八年(730姩),工程进行18年只完成头、胸部分,他就圆寂了直到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才竣工,历时90年乐山大佛通体高71米,头高14.7米是迄紟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这一尊大佛像是以海通为代表的贵州高僧为佛教文化艺术作出的巨大贡献乐山大佛今已成为著名人文景点,瑺年游人络绎于途文章到这就告一段落了,大家如果喜欢小编的文章请转发并且评论哦!感谢阅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上高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