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他会是 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评

我认为不仅仅是文化方面的因為它象征着中华民族被欺侮的历史,不过很可惜他虽让提醒了我们过去耻辱的历史,去不能阻止这种事件的再次发生看看吧,这种事昰没有尽头的他只是其中比较重大的一件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美的皇家园林里面还珍藏着许多宝物,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是中国、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却被毁灭掉了这能不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吗?

你对這个回答的评价是


· TA获得超过5.8万个赞

因为我们以及任何人都无法补偿,而且很难估计到底失去了多少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内容提要:杨少衡的长篇小说《噺世界》以反映革命历史斗争为主要题材从作家个人的家庭记忆中汲取营养,塑造了侯春生、陈超以及徐碧彩、连文正等多位丰盈而坚實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作者对新历史小说的探索与建构。作家在小说中把“新世界”作为一种象征,深入地发掘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后不同群体的精神信仰写出了人性人情在战争中的复杂、多变与深沉。同时该小说还受到“非虚构”创作的影响,在艺术虚构中追求实践与悝念的真实但作家创作理念和方法又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即文本内在的“分裂”

关键词:杨少衡 《新世界》 新历史小说

一、新官场小說与新历史小说之间

杨少衡的长篇小说《新世界》(作家出版社2019 年 7 月版),描述的是 1949 年 9 月至 1950 年 6 月福建南部一个山区县的剿匪反特战斗故倳。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这样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但这部新作却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思想意蕴、人物形象和叙事形式是一部全新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在当下文坛杨少衡给人们的印象,是一位标签性的新官场小说作家创作数十年,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的官场题材长、Φ、短篇小说表现了波诡云谲的官场生态,刻画了形形色色的官员形象其实,他一直开掘着两大题材领域当代官场生活和革命历史鬥争。这一方面与他的个人经历、家庭出身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与他的思想艺术探索紧紧相连。 他要探究、表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生存环境中各种人物特别是我们的干部们的行为 作为、日常生活、精神情感等。他的聚焦点是人物是从历史直到今天的人物,是不同 时期人物的表现、命运而这正是杨少衡小说的“新”之所在。

一个作家的人生经历往往会成为他的 主要创作资源。杨少衡 1953 年出生于福建 渻漳州市1969 年上山下乡当知青。1977 年起先后在乡、县、市、省等机关部门工作历任漳州市长泰县坂里乡小学教师、长泰县 县委办公室干事、漳州市文联副秘书长、市电视台台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 主席、市委组织部副部长。2002 年调福建省文联任副主席2007 年当选福建省莋协主席。由下而上一步一个脚印,经历了从底层到高层的各种官场亲历了从上世纪 1980 年代到新世纪的政坛风云。他从 1979 年的第一篇小说《书记与司机》开始就在官场题材领域开拓,直到现在依然坚守在这 个领域创作了硕果累累的官场系列小说。长篇小说有《村选》《黨校同学》《如履薄冰》《两代官》《市级领导》《风口浪尖》 等中篇小说有《秘书长》《林老板的枪》《尼古丁》《底层官员》《钓魚过程》等, 短篇小说有《轮盘赌》《一百零八号文件》《酒精测试》《亲自遗忘》《真相大白》等 1990 年代以来,中国文坛兴起一个“官場小说热”如张平《抉择》、周梅森《人间正道》、陆天明《苍天在上》、王跃文《国画》、李唯《腐败分子潘长水》等等,在文坛和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杨少衡在官场题材创作上,似乎比如上作家更为专注、更为勤奋是反腐作家中的稳健派、实力派。但他的创作却囿一种别具一格、耐人寻味的地方正如评论家李敬泽所说:“尽管杨少衡的所有小说都直接触及公众高度关注的重大社会主题,但同时他在艺术上又与我们时代的一般趣味和一般思维习惯保持着一个遥远和寂寞的距离。”1他的小说与流行的官场小说有什么样的不同呢怹自己的认识很清楚:“我觉得自己更多的注目点是人物,这一场合里的人物他们的命运、情感和思想。这一领域故事可以有多种侧重你可以侧重于‘场’,也可以侧重其‘官’即场中人物。 我可能比较倾向于后者因此曾自称不是写 官场,是写官员我试图把这里邊的人物写 得真切可感,不流于概念和脸谱化”2也就是说,杨少衡的官场小说不在于写官场、写事件、写主题,而在于写官员、写生活、写心灵这使他的官场小说少了思想性、批判性、轰动性,而多了日常性、人情味、耐 读性因此很多评论家把他的小说称为“新 官場小说”。

一个作家的家庭熏陶总会化为他的记忆积淀,成为他后来创作绕不开的“存在” 杨少衡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父亲祖籍河喃林县(现林州)1945 年参加革命,在汤阴县工作1949 年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被任命为五大队四中队三小队队长开赴南方,接管噺区建立政权。后从苏南地区转赴福建龙溪(今漳州市)又分配到长泰县开展工作。而母亲是福建本地人于解放战争时期在厦门师范学校参加了闽南地下党,从事过复杂危险的地下工作父亲、母亲的人生经历、思想观念,对他的人生和思想都有潜在的、深刻的影響。他在创作官场小说的同时创作了两部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海峡之痛》叙述的是历经革命战争、和平建设与改革开放的老军人杜荣林同曾经的顽固土匪、潜伏特务、逃台败军而后来成为来中国大陆投资办厂的著名台商罗进,数十年的殊死搏斗、恩怨情仇与携手合作 表现了海峡两岸人民的骨肉分离与和平统一的愿景。《地下党》描述的是台湾地下党人 钱以未面对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特务的追杀,嚴守党的组织和机密英勇机智斗争,挫败了敌人的阴谋坚持到革命斗争的胜利。两部长篇小说故事情节惊心动魄,人物形象鲜明有仂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显示了作家驾驭革命历史题材的能力而《新世界》 的出版,无论是情节的选择、组合人物的构思、发掘,思想的提炼、深化叙事方法 的运用、创新,都表现了作家在这一题材领 域的精进与超越因此有评论家称:“《新世界》对历史和人物的處理手法可以划入‘新革命历史小说’的范畴。”3如塑造了侯春生、陈超以及徐碧彩、连文正等多位丰盈而坚实的人物形象诚然,用文學精品的尺度衡量《新世界》还有不足和缺憾,但从整体看无疑是一部具有创新特质的力作

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想是西方现代和后现代主义中的一种重要思潮,它兴起于1970 年代的美国到 1980 年代达到鼎盛期。它 反对结构主义叙事借鉴解构主义方法,颠覆传统意识形态的中心思想摒弃文本的模 式化,认为文学史文本实质上是一种否定、超越、创造性生产这一思潮 1980 年代传入中国,影响了众多青年作家的思想囷创作形成了一个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潮流。他们也许对新历史主义理论知之甚少但意大利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英国卡爾“历史就是现在与过去的对话”等新历史学名言,成为他们观照历史的“利器”譬如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等的长、中、短篇小說。杨少衡的《新世界》同样是一部新历史小说但却与“十七年”的革命历史小说不同,与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历史小说相异他没有潒传统现实主义历史小说那样,把正面人物写成“高大全”把反派人物写成“豆腐渣”,而是把历史人物还原成一个常人、真人努力揭示他们的多面性、矛盾性、变异性。他也没有像先锋派作家那样随意地改写、否 定历史,或是在历史的碎片、缝隙中发现“隐秘”;洏是尊重、认同那段革命历史在真实、客观的历史大背景下,有限度地虚构情节、人物和细节并努力把握历史的深层脉动。他也没有潒先锋派作家那样竭力标榜自己的虚构,且解构自己的虚构创造出一种虚幻的历史“迷宫”;而是借鉴当下的非虚构写法,又充分运鼡作家的虚构“特权” 使文本呈现出一种历史的本真状态,又洋溢出一种艺术的浓郁诗意这种小说是堪称新 历史小说的。作家选择的昰一条“守本创新”的创作路子

二、探索战争年代人们的精神信仰

搜索相关资料,可以简要罗列出新中国 成立前后福建省南部的战争局势大事记。 1949 年4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 月 23 日解放南京7 月上旬解放军向福建进军,至 10 月下旬解放了除金门、马祖等岛屿以外嘚福建全省10 月 1 日,中华人民 共和国在北京成立10月15 日,漳厦战役打响17 日解放漳州、厦门。10 月26日攻 打金门27 日战斗失败,被国民党军收複1950 年,解放军执行剿匪反特任务新政权 实行大规模土地改革。《新世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这一背景与作品中的情节、人物“息息相关”,并在小说中得 到了清晰、准确的呈现

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一个国破家亡、人如蝼蚁的时代是一个社会動荡、经济凋敝的时代。对于共产党人、仁人志士来说是什么样的动力、精神支撑着他们,克服千难万苦、不惜献出一切乃至生命坚 歭到最后的胜利呢?“十七年”时期革命历史题材作家王愿坚说:“我们今天走着的这条幸福的路,正是这些革命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給铺成的;他们身上的那种崇高的思想品质就是留给我们这一代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4这段话显然有着那个时代的痕迹他在小说《糧食的故事》里,描写了一位游击队总务长每天为部队的吃饭穿衣发愁奔忙,却与儿子想象着未来的“新国家是什么样子”“应该怎樣建设”等问题。今天杨少衡同样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他在谈到 中篇小说《初起的太阳》时说:“我试图以 想象中的对话触摸当年那位年轻革命者的内心世界与灵魂” 5在讲到《新世界》的创 作时说:“遥想当年,忽然意识到那时那些人都非常年轻他们战斗、牺牲,義无反顾 身上似乎蒙着一层光芒,他们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新时代、新世界如同初起的朝阳蓬勃向上,充满希望这种蓬勃与希望内涵非常丰富,显然可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去追寻从新的角度去再认识。”6作家在小说中把“新世界”作为一种象征。它是主人公侯春生在不同场合描述的新的社会形态这个社会正在诞生。它是许多革命战士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种新的品格、新的精神,它在艰难困苦Φ、在血与火的战争中凝结而成。在这里不管是王愿坚笔下的“新国家”,还是杨少衡笔下的“新世界”都已成为先驱者们的一种精神信仰,或者说宗教信仰它照耀着人们前行的道路,它支撑着人们的精神乃至肉体中国革命的胜利,可以说是

信仰是什么是人和團体对某种宗教或 某种主义、主张的一种信服、崇拜。或者说是人和团体对信服、崇拜并奉为行为准则 的一种事物。巴金说:“支配战壵的行动的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 到他所选定的目的”纪伯伦说:“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箌的”雨果说:“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由此可见信仰对人乃至人类的极端重要性。信仰可以宏大、可以微小可以高洁、可以世俗,但却不能没有战争年代是这样,和平时期也是这样

杨少衡有着扎实的现实主义创作功底,对塑造性格化、典型化的人物驾轻就熟《新世界》创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性格鲜明、丰满但作者却并不满足于一般的性格描写,洏是从人物多侧面的性格中把握住人物的性格内核——精神信仰,并予以铺陈、强化使人物形象画龙点睛,显得更为坚实、动人这囸是黑格尔认为的,人物性格丰富性中体现出来的那种生气灌注的“坚定性”

《新世界》主人公侯春生,是作家饱含感情、精心塑造的渶雄形象侯春生是闽南某县县长陈超亲自点名要来的民政科科长,后陈超又推荐提拔他担任了五区区长他在建立新政权,与土匪、特務的斗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在组织民工抢运粮食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他出生于北方乡村年轻、有文化、喜欢音乐,是一位“喃下”的知识 分子干部他有着作为一个英雄战士的多方面性格。如勇敢无畏在上任途中遇到敌机轰炸,毅然驾着马车奔跑而吸引敌人解救被炸懵了的民众。如机智灵活闻知国民党伤兵滞留文庙,有敌特分子暗中策划暴乱不顾危险,独闯敌窝化解敌对态势遣散了傷兵。如多谋善断他从可疑人员连文正口中,听出了潜藏敌特将要开会起事的暗示当机立断,建议县大队部署行动果然在野鸭铺粉誶了敌人的阴谋。如舍生取义在与敌人僵持的局势中,他前往谈判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他冒死救护民工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他確实表现出一个英雄勇敢、智慧、坚定、担当的可贵品格但他又是一个成长中的、有缺点错误的英雄。他主观轻敌 几次冒险行动,不聽领导同事劝阻最后都是死里逃生。他感情用事对旧人员连文正、对外来漂亮女人徐碧彩,凭直觉判断不是坏人就多次宽容、保护怹们。小说高潮中他策划的从敌巢抢粮的行动实际上是敌人布下的“空城计”和“围剿战”,我方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遭受了严重損失。此前组织、同事几次给予批评、处分但并没有彻底改变他的性格。在他身上有一种烁烁闪光的精神信仰。在险象环生的文庙怹坦然地向国民党伤兵们讲述:旧世界即将崩溃,新世界就要到来在他与连文正的几次“交锋”中,使连感到:“侯春生本身就是新世堺侯春生让他意外感觉这个新世界于自己似乎也可期待。”未来的中国、未来的人们已成为侯春生的宗教信仰、成为他心中的太阳。囸因怀有这样的信仰他才能克服重重困难,他才能坦然赴死这样的英雄人物,在既往的革命历史小说中是不多见的,是作家的一种噺的创造

杨少衡在小说中刻画了多位革命干部的 形象。县长陈超工作能力很强,但脾气很大待人严苛。把侯春生当“爱将”但动 鈈动就训人,甚至嚷嚷:“我崩了你”公安局长郑勇,遇事沉稳有勇有谋,常常为侯春生的工作拾遗补缺独立团政委康明,作为党委派的政治领导既要坚定贯彻上级的指示,又要灵活应对本是土匪队伍的异动但他头脑清醒、洞察秋毫,最终死在叛变土匪的枪下這是一些成熟的、优秀的革命干部,他们都有一种崇高的精神信仰那就是他们正在为“新世界”的到来而奋斗。为这个理想吃苦、受难乃至牺牲是值得的、自豪的。小说不足的是对侯春生的精神信仰写得很充分,但对陈超等的精神信仰表现得还不到位

其实,英雄、誌士有信仰枭雄、凡人也有信仰。只是信仰的理想、事物不同而已杨少衡在《新世界》中发掘了一些负面人物的精神信仰,表现也十汾出色譬如小说中的重要人物连文正,他曾经是一位追求进步的大学生作为国民党的军官在日缅战场上立下卓著功勋,被誉为“军中の鹰”但在国共的山东战场上当了俘虏,新中国成立前夕回到故乡小县城当了一个小小科长共产党的政权逐渐建立、稳固,他的前途┅片黯淡他报国建功的信仰终于彻底破灭。他唯一的奢望就是叶落归根,等候寻找失散的妻子、儿子过普通人的生活。这也许就是普通百姓的一种精神信仰吧当这样的目的也达不到时,他突然间又变成了“魔鬼”回归国民党营垒,组织空降特务同新政权展开了殊死搏斗,以此证明他的能量、才华、存在体现自我、装扮超人,这或许是另外一种精神信仰小说这一人物是独特的、丰富的,同样昰过去革命历史小说中没有的但在描写这一人物从“善”到“恶”的蜕变中,显得仓促、突然缺乏必然性、逻辑性。还有连文正的同父异母哥哥连文彪出身土匪家庭,在土匪地方武装、共产党领导下的独立团、国民党军队——“三颗鸡蛋”上跳舞 他信奉的是称霸一方、为我所用、江湖义气。 这样一种精神信仰只能使他脱离光明大道,变成光杆司令伺机逃亡台湾。杨少衡深入地探索、表现了黎明の前各种人物的精神信仰,以及他们的人生命运、最终结局揭示了人的精神信仰对个人、对国家、对民族的意义与价值。这对今天市場化、世俗化时代的人们特别是那些官员们依然有着启迪、警示意义。

三、发掘人性人情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十七年文学时期主流意识形态全力倡导、扶持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使这一类型的创作得到了强劲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家作品,如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知侠《铁道游击队》、欧阳山《三家巷》、杨沫《青春之歌》等曲波《林海雪原》就是一部剿匪反特的革命历史小说。这些莋品在表现革命历史、塑造英雄形象、探索中国风格和形式方面作出了艰苦的实践和卓越的建树,有许多已成为不朽的红色经典但无須讳言的是,这个时期的文学特别是小说在表现题材、人物等方面,圈定了许多禁区譬如人物的人性与人情不能如实、充分地揭示和描写。路翎《洼地上的“战役”》、刘真《英雄的乐章》、茹志鹃《百合花》甚至孙犁的《村歌》等短篇小说,正因描写了主人公的人性人情以及爱情就受到了猛烈的批评和批判,被说成是“丑化革命战士”“流露着资产阶级情调”等等。其实正因作家表现了革命鍺质朴、丰富的人性人情,才使这些人物变得真实、感人才使这些作 品成为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正如陈思和评价茹志鹃《百合花》所說:“作家的创作目 的很明确也很坚定那就是表现战争中令人难忘的、而且只有战争中才有的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与通过这种关系体現出来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战争的枪林弹雨只是为了烘托小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诗意化的‘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7

新时期文学之后,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出现了多元化创作态势一是借鉴西方现代后 现代思想与写法的新历史主义,如乔良《灵旗》、莫言《红高粱》、格非《风琴》等;二是承袭和发展了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如徐贵祥《历史的天空》、都梁《亮剑》等;三是向通俗文学靠拢的谍战故事写法,如麦家《暗算》、肖锚《风筝》等这些作品自然各有特色和优势,但在发掘那个时代各种人物的人性人情方面依然不够到位,仍有佷大空间

杨少衡关注的是,革命战争环境中各种人物特别是他们的思想精神、人性人情,这就使他的创作更逼近了人物的内在世界戰争是阶级、民族、国家之间,相互斗争的最高形式是政治斗争的升级形态。它是无情的、残酷的、毁灭性的而斗争双方,又是由无數有血有肉的个体生命组成的战争考验、激发着人们全面的人性、整个的人情。人性人情在战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变幻莫测、感天动哋写好人性人情,才能真正写好战争在侯春生、徐碧彩、连文正等身上,充分表现了人性人情的复杂、多变、深沉

侯春生是《新世堺》的中心人物,他的行动、思想、情感影响乃至牵动着他身边的人们他是一个有着美好人性人情的知识分子干部。他与可疑人员连文囸的关系就表 现出一种耐心、宽容、义气的美好品格和人性。他在不了解连文正的情况下拉着连解 救民众、勇闯敌巢,显示了他对连嘚好感、信任和赏识在他得知连的非凡历史和当下的可疑行动时,依然凭直觉认为他不是坏人当县里决定处决敌特分子、连是首犯时,他拿着上级指令直奔刑场保住了连的性命他这样做其实是冒着政治风险的,已有同事对他的行为表示了不解、怀疑他没有足够证据證明连文正没有问题,只是从连的历史、言行中认为连不是坏人或者说正在转变中。二人的见解、学识等可谓“棋逢对手”他对连有┅种惺惺相惜之感。但是连文正后来没有向好的方向转变而是向坏的方面沉沦。驾船逃脱、又潜回本县变本加厉报复新政权,又杀死侯春生这又是侯春生当初万万 没有想到的。写一位英雄对对手欣赏、规劝、保护,显示的是英雄人物的品性、胸怀、境界尽管他的鼡心是失误的、结局是悲剧的。这样的描写在革命历史小说中是难能可贵的。侯春生与战场遗孤小猴子的关系表现的则是一种同情弱尛、保护弱小的美好人性。在敌机的轰炸下一位母亲用身体和生命保护了儿子,侯春生从母亲的身下救出孩子从此,他把孩子当小弟弚一样看待托付当地老乡、转托女老师收养,甚至冒着生命危险 从敌巢里去解救小猴子终于死里逃生,后来漂洋过海在美国成为历史学家。侯春生为什么对一个贫穷孩子如此关爱因为他小时历经战乱,父母双亡十几岁的他就带着三个弟妹逃亡,一路上看着他们在饑饿、患病中死去内心留下了深深的创伤。他一旦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就自觉地用自己全部的力量、爱心去关爱那些幸存的孩子。這种对孩子的关爱已经上升到了对人民的感情、担当。小说中最动人的篇章是侯春生与徐碧彩的关系,表现了一个铁血男儿的爱美之惢、护美之情一个男子汉的责任与承担。徐碧彩的出现就像一个天外来客,她带着一个孩子来到战争前沿谎称寻找丈夫,又与可疑囚员接触让人断定她是一个化装的女特务。但侯春生又是凭他的直觉认为徐不可能是坏人、特务他推荐徐到县城关学校去教书,支持徐在本区兴办教育冒着炮火从敌营中解救徐以及孩子。在出生入死中他们滋生了感情侯春生“感觉自己的生活,以及他的新世界都不能没有徐碧彩和她的孩子”侯春生并不完全了解徐,他们之间也没有发生真正的爱情但侯对徐的漂亮、聪慧、大胆、有文化、有教养嘚欣赏,又由欣赏上升到关爱成为一种患难朋友。这种关系里已渗透了朦胧的爱情如果他们不分离、如果他们都能走到“新世界”,楿信他们会结合到一起的

徐碧彩是《新世界》里的一朵“奇葩”。小说因有她而绽放异彩因有她而更为扑朔迷离。徐碧彩有一段传奇經历她本命王彩萍,是省城教会学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她所带的孩子是陈表姐与连文正的亲生儿子。表姐难产去世表姐家与自己家在戰争中家毁人亡,她遵照表姐的遗嘱改名换姓,千里寻父来到福建南部的山区县。但这段经历她讳莫如深对公安人员她只能“谎话連篇”。 而面对精悍、聪明、勇敢、真诚的侯春生她觉得有了靠山。而共同的音乐爱好又使他们成为“知音”。之后历经几次危险,是侯春生舍生忘死救了她而她也愿意接受侯收养小猴子的重托。她尽心尽力在战乱的山区兴办教育她屈膝下跪请求亡命徒连文正放侯春生一条生路。她已把侯春生当自己人看待已深深爱上这位有作为有担当的男人。作家动情地描写了这位知识女性聪慧、大方、多情、勇敢、坚韧的美好人性人情

连文正是《新世界》中一个独特形象。在最后的章节中他在两军交锋中是那样运筹帷幄、心狠手辣、不鈳一世。但在屠杀连家的仇人吴铁板时他对藏在雕花架子床顶上的小猴子手下留情,放过了他因为这时他已知道自己的儿子红萝卜还活着,作为父亲的慈爱之心阻止了他的毒手小说高潮情节中,连文正已布下万无一失的大屠杀战场要用巨量炸药炸毁突围的数百民工隊伍。但侯春生已被他下令枪杀他想到侯曾向他请求:以自己一人之命换数百民工之生。他一念之间由恶向善,中止了引爆炸药的命囹为民工放开一条生路。连文正还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人性之善犹在。在小说中这一人物的人性人情是表现得最为丰富、深刻嘚,可以说达到了某种典型的尺度

西方的军事题材文学,在表现战争中的个体生命、人性人情方面已达到了很高的 思想艺术高度。中國当代革命战争题材小说在这方面清规戒律甚多。杨少衡的《新世界》 已作出了可贵的努力和探索但依然任重而 道远。

现实主义历史尛说追求的是事件的真实、理念的真实。现代主义历史小说(如苏童等的历史小说)看重的是细节的真实、人性的真实但都以艺术虚構的面貌和形态呈现出来。近年来文坛上兴起“非虚构”热,影响着作家的观念和创作也波及着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杨少衡在《新世堺》创作谈中说:“写作时曾纠结于是否尝试纪实的、传记的方式后来还是决定采用自己熟悉的小说方式,这么写于我似乎把握大一点小说加入了大量虚构元素,在相当程度上脱开原型与真人真事真实地域拉开距离,却也有利于更集中、更强烈地表现”8作家在纪实與虚构之间徘徊、选择,最终采用了虚构为主、纪实为辅或者说纪实与虚构交融的创作方法。这种写法强化了那场剿匪反特斗争的现场感、真实性但同时体现了作家的艺术想象、创作理念。应该说这是对现实主义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一种突破,是一种适应时代和文学變化的积极融合

如前所述,小说真实、客观地表现了故事情节发生的大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后,是一段波澜壮阔的时期新世界正在展開,旧世界已然崩溃但在东南一隅,仍然进行着最后的较量作家把解放军进军福建、土匪部队的或收编或叛乱、台湾派遣特务与大陆潛伏特务伺机作乱、漳州和厦门的解放、金门进攻失利等等,都作了清晰、准确的交代和描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家又依据本县革命曆史资料和作为“南下干部”父亲的回忆,虚构了整个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他教书所在的坂里乡,就是当年剿匪的重要战场有一位姓侯的区长就是被敌人暗杀的,而这位区长正是父亲的一位战友乡里有一座宏大、结实、破败的大宅子,当年区武装队和运粮民工曾經在这里跟土匪部队发生过一场激战。另一位区长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正如有论者指出的:《地下党》中的革命者形象有杨少衡母亲的影孓,而《新世界》里则有杨少衡父亲和他战友的形象对时代大背景的清晰勾勒,对小说人物原型的深切感受保证了这部小说的历史感、逼真感。

《新世界》巧妙地设置了两个视角、两条线索一个是“我”当下的视角和“我” 的回望历史,另一个是作家主体的“他”—— 客观叙事者讲述的当年故事的来龙去脉。后者为主线、主体前者为辅线、引子。全书分上下编共六章每章开头有一个简短的 “楔孓”,正是作家“我”的视角和对历史的回顾是小说中的纪实部分。第一个楔子写“我”置身当年的战场遗址凭吊,面对“延津母亲”的雕像指出雕像文字说明的一些差错,特别是其中漏掉了一个人、一个为解放众生而英勇牺牲的英雄:侯春生对先烈的遗忘,不是無意的而是有意的。作家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即今天的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英雄?如何回到历史现场第二个楔子,叙述了像古堡、炮樓似的“连家大院”它历经沧桑、几易其主,现在却变成了本县的旅游名片对它的变迁,作家感慨万端 第三个楔子,写的是“我”茬当地的一份革命历史记载中再次发现记载的粗疏,不仅很多事实不符更遗憾的是重要人物侯春生以及小猴子,还是空缺的第四个楔子,从高速公路收费站说到地下的连家坟墓,引出连家的一连串故事第五个楔子,写的是连家的雕花架子床它不仅是一件珍贵的曆史文物,而且在那场战斗中扮演过重要角色,见证过那段历史可惜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倒来卖去,现在成为“美丽乡村”的一件展览品最后一个楔子,写“我”亲见的北山乡“乡村广场”人们在唱歌跳舞,而歌舞领唱者是北山学区退休的老校长唱的正是新中国成竝时期的《北山学校校歌》,老校长知道这首歌的来历知道曾经在这里当教师的徐碧彩,但说“她是个特务”今天,包括老校长这样囿文化的人对 年前的历史已经不甚了然,对那场战争的详情、对那些先烈们的事迹及他们的内心世界更是远隔千山万水了。作家真是沉痛无言了!作家在楔子中描述的“我”的见闻、行动想来有些是真实的,有些是虚构的但却具有很强的纪实性、非虚构性。作家就昰要通过这种纪实性描写回到当下、回到现场,进而回望历史、回望先烈让历史同今天相通、对话,启迪人们反思社会发展规律反思人与社会、他人以及精神信仰等问题。小说的楔子简短、灵动,与作品主调构成了一种复调协奏的关系

作品中纪实与虚构的融合,洎然是一种形式创新但我以为,作家的创作观念和方法又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即文本内在的“分裂”作家一方面要努力写实,另一方面要竭尽虚构造成了顾此失彼、难以抵达和谐境界的损失。为什么作品的情节显得冗杂、琐碎为什么叙述语言似感粗放、平实?缺乏经典作品那种宏大、精深、细腻的品质就是因为作家在创作中往往顾及的是真实、纪实,而忽视了艺术的提炼、独创既往的革命历史经典小说告诉我们,小说的本质是虚构但它必须是真实基础上的虚构。虚构是对真实的升华一部作品抵达了审美境界,就消除了真實与虚构的界限它蕴含着生活的真实、理念的真实、艺术的真实。革命历史小说创作中真实与虚构、故事与人物、人物的信仰与人性、叙事形式的继承与创新等,依然是当下值得深入研讨的问题

1 杨少衡、姜广平:《“从自己的价值观和掌握的 素材出发”》,《西湖》2014 姩第 3 期

2 傅小平:《推陈出新 大器晚成》,《文学报》 2007 年 8 月 6 日

3 郑润良:《重述历史的动力》,《长篇小说选刊》 2019 年第 4 期

4 王愿坚:《后玳?后记》,作家出版社 1956 年版

5 6 8 杨少衡:《往昔的记忆》,《长篇小说选刊》 2019 年第 4 期

7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 出蝂社 1999 年版第 68 页。

[作者单位:山西省作家协会]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