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哪有靠谱的黑客点的兼职网和兼职网站,推荐几个

  办案民警将胡某抓获,并起获了相关证据。京华时报记者欧阳晓菲摄

  网友反映百度账号被盗。网络截图

  近日,多名百度云用户发现自己的账号被盗,一夜之间网盘内所存的大量文件消失,有的甚至被塞满黄片。海淀警方先后远赴河北和深圳,将嫌疑人胡某和马某抓获归案。以卖渔具为生的胡某兼职做“黑客”,一年间购买和免费获取账户密码信息近3000万条,网购撞库软件将这些信息批量登录百度账户,筛出正确账号密码50余万条,并将有现金的账号在网上出售,获利5万余元。    京华时报记者常鑫

  □案发百度云账号频频被盗

  今年8月,多名网友反映,自己的百度云账号被盗,网盘内存有的大量文件丢失,甚至有网友称自己网盘内被塞满了黄片。

  8月2日,一名网友发布微博称,“昨晚一夜之间,我的百度云被塞满了黄片,之前存的大量文件全没了”。该网友发布的截图显示,其网盘原有的文件夹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5个新文件夹。网友点开文件夹后发现,里面全部都是各种分类好的黄色影片。

  该微博一经发布就引来不少网友评论和转发,不少网友留言称,其百度云也遭遇盗号,网盘内大量文件丢失。

  针对网友反映的情况,百度云官方微博作出回应:“近期有网友反馈由于账号被盗造成网盘个人文件被删除、替换的情况。百度云对此高度重视,类似问题用户可及时向我们反馈。”同时,“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协助处理,减少用户损失。”

  今年8月初,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度”)向海淀公安分局海淀网安大队报警。百度方面称,该公司威胁情报部门监测到,大量外部恶意IP持续对百度账号进行撞库,检测结果显示有大量百度账号被成功登录。同期百度云用户反馈后台、邮件、官方微博、内网等各渠道陆续收到5000名用户反馈“账号因被盗而封禁以及文件丢失”“百度云被塞入黄片”等,引发用户对百度云产品安全性的质疑。

  百度方面认为,不法分子用盗取的百度云账号发布和传播涉黄信息,给百度用户及社会造成极大损失及不利影响。

  □侦查筛查大量数据锁定嫌疑人

  接到报警后,海淀网安大队立即展开侦查,前往百度调查公司服务器相关数据,并在市公安局网安总队的支持协助下,对相关数据进行检查和分析。

  警方对大量数据的调查结果显示,位于湖北省的7台服务器多次对百度账号进行撞库,撞库数量最多时,一个月时间百度云就会被撞库的手段盗取不低于50万个账号。

  8月中旬,办案民警奔赴湖北,分别对7台服务器的数据进行检查和分析。

  通过对相关大量数据进行技术分析,民警发现这7台服务器的远程操控者并不在湖北,而是频繁在河北廊坊广阳区使用服务器上网。警方迅速锁定了这名操控者的活动区域。经过对这名操控者相关信息的调查,民警发现,这名操控者还在淘宝网开店售卖百度账号。

  8月31日,办案民警赶赴廊坊广阳区,对多处可疑位置进行了大量走访和摸排。最终,居住在广阳区白家务乡某村的胡某被锁定为该案的嫌疑人。

  嫌犯家中乘凉时被抓

  今年9月1日下午,记者跟随海淀警方的办案民警,见证了抓捕过程。

  当天下午4点多,多辆警车和其他车辆停在了马家场村附近。几名便衣民警下车后,慢慢靠近了胡某家。此时,胡某正在自家门口坐在马扎上乘凉,还不时返回屋内上网。发现胡某行踪后,便衣民警随后返回报告。

  眼看时机成熟,10余名民警立刻驱车前往胡某家。车刚到门口,民警迅速下车,向还坐在马扎上的胡某亮出身份:“别动,我们是海淀分局的民警。”随后,民警立刻上前将胡某控制。

  “知道为什么抓你吗?”办案民警当场对胡某进行突审。“不知道我没做过违法的事”,虽然被抓,胡某仍在试图抵赖,并称自己很冤枉。

  随后,民警出示了掌握的证据,胡某这才承认。当天,民警在胡某售卖渔具的店铺及家中起获了两台台式机电脑,以及一个硬盘、4个U盾等涉案物品。

  盗卖账号密码获利5万余元

  今年26岁的胡某,廊坊本地人。根据胡某的供述,从2015年7月到2016年8月,他通过网络购买大量账号密码,使用自己网购的软件,租用多台服务器进行撞库,再将撞库筛选出的百度账号和密码进行售卖。

  胡某初中肄业,随后做起了售卖渔具的生意。但由于附近并没有太多客源,胡某开始在网上推广和售卖自己的渔具。

  据胡某说,他曾经在网上购买了不少百度账号,并使用这些账号在论坛内顶帖售卖自己的渔具。通过这种手段,胡某发现卖账号也可以获利。胡某觉得自己仅在网上售卖渔具收益有限,自己又有大把时间,于是决定尝试售卖账号获利。

  经过向网上一些售卖百度账号的网友求教,胡某知道了获取账号的方法和途径。此后,胡某在QQ群发布了购买网友“个性数据”的消息。据胡某说,所谓的“个性数据”就是指来源渠道广泛、已经遭泄露的账号密码,比如网友注册的网络游戏、邮箱、各大网站的账号和密码。消息发出不久,就有网友回复胡某,称一元钱可以购买一万条账号和密码信息。胡某给对方转去100元,购买了100万条账号和密码的数据。

  然后,胡某又花500元在网上找人制作了用来撞库的软件,用来获取网络用户信息。胡某将网购的“个性数据”倒入撞库软件,使用这些数据批量登录百度网站,筛选出大量可以登录的账号和密码。

  因为胡某发现不少百度账号内存有现金,胡某就将存有现金的账户及密码发送给认识的网友,由对方将账户售卖。获利后,三成返还给胡某,同时胡某还从对方手中获取大量“个性数据”,从而再进行撞库。而对于没有现金的百度账号和密码,胡某通过淘宝网将信息对外出售。

  胡某承认,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他先后购买了500万条“个性数据”,还免费要来了2000余万条“个性数据”,共撞库核对出50余万条百度账号和密码。通过网上售卖,共获利5万余元。

  胡某最早使用自己的电脑撞库,但担心被警方发现,他又在湖北租用多台服务器撞库。

  胡某表示,他也感觉“做这个不踏实”,但为了获利,仍然心存侥幸作案。

  售卖软件者也被抓获归案

  抓获胡某后,办案民警根据网络通讯信息和转账信息,锁定了向胡某售卖撞库软件的嫌疑人马某。

  今年9月22日下午,办案民警在深圳宝安区将正在公司上班的马某抓获。在马某家中的笔记本电脑内,警方查获了其设计的对百度实施撞库、查询余额、批量修改密码软件程序的源代码。

  今年23岁的马某是湖北黄石人。2010年从电脑技术中专学校毕业,后在东莞一家电子厂工作,2012年进入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当技术员。马某的妻女和他一起在深圳生活,经济压力很大。马某说,他在网上看到有人询问是否能制作对百度账号撞库的软件并提供报酬时,才知道这类软件可用来卖钱。马某制作了一款专门针对百度账号撞库的软件,通过QQ群和网页等对外销售,并提供软件的升级维护。在给软件升级的过程中,马某还为软件增加了批量修改撞库成功账号的密码,以及查询撞库成功账号内糯米余额的功能。

  据马某向警方交代,先后有20多人向他购买了软件和附加功能。他向客户提供验证码,客户下载软件输入验证码后就可使用软件。根据客户定制功能的不同,软件的收费也不同,在200元到500元不等,软件升级和维护还需另行收费。

  根据马某的说法,他和胡某在网上认识后,对方先后花费5000多元向他购买撞库软件及附加功能并对软件升级。通过销售撞库软件,马某共获利约5万元。

  马某表示,他也使用软件盗取过一万多个百度账号,并以一元钱10个号的价格售出,被抓前已经卖出了300多个百度账号。

  目前,因涉嫌犯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和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胡某、马某二人已被海淀警方刑事拘留,该案仍在进一步审理和工作中。

}

“在家闲着无事,可以利用无聊时间做兼职,动动手指,日赚百元。”这么好的“工作”让一些人动了心。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就可能陷入诈骗的陷阱。前不久,市民陈女士向本报求助:一个月前一则网络刷单“兼职”广告骗走了自己11760元钱。

陈女士一个月前收到一条陌生短信,短信中自称是网购店主,需要招一些人帮他刷单,一单25元,按单立结。“我之前也看到有人在朋友圈里晒过这样的信息,觉得应该差不了。”陈女士动了心,加了短信里的账号。

对方很快给陈女士发来一些资料,介绍信誉刷单中心的情况,甚至还有营业执照。陈女士按照对方的要求,填写了申请和自己的支付宝账号。当天下午,陈女士开始进行新手试刷。“对方没有给我发淘宝链接,直接就让我扫一个二维码支付。”对方声称,刷销量商家要求的是速度,所以直接发二维码付款拍单。第一单是试刷,需要支付102块钱,陈女士用支付宝付了款,转账账户显示的是“天津盛景贸易有限公司”,收款号显示是盛大网络。她将付款的截图发给对方,对方称系统已收到付款,立马将102元和5元“佣金”一起返给陈女士。这小小的甜头让陈女士放松了警惕。

之后陈女士正式“做任务”,被要求连续刷完三单,第一笔1960元刷完,并没有像最初承诺的按单立结。“本次任务是系统自动匹配的,任务里有三单,必须全部刷完才可以结算返款。”陈女士这下感到有些疑惑,可对方称,如果陈女士不完成这一个完整任务,她之前刷出的钱也无法返还了。加上对方紧逼的气势让她根本来不及思考,接连转出了11760元。对方声称11760元本金和880元佣金会在一周之内到账,随后社交账号上就黑了。陈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立即向长安街道派出所报了案。

陈女士后悔不已,自己刚刚有了孩子,想着“兼职”补贴一点家用,结果陷入了不法分子的圈套。

针对陈女士的遭遇,记者电话联系了淘宝客服。对方表示:“淘宝网是严厉禁止刷单的,并且不会通过任何平台发布招聘、兼职刷单的信息,一旦检测到会对店铺、淘宝账号以及买家进行查封。陈女士这个情况应该是遇到了骗子,他们利用淘宝网的名义让对方去刷单,实质上并没有刷单,而是通过扫描二维码将钱转到了对方的账户。”

据悉,自从2015年被央视“3·15晚会”点名之后,阿里集团已经在打击刷单方面作了不少努力。2015年4月21日,阿里巴巴中国零售事业群(淘宝、天猫、聚划算)总裁表示,不分卖家大小一视同仁。同年5月4日,阿里开出5月首张炒信罚单:首批23个天猫商家被查实参与“物流刷单”,依据天猫平台有关规则,这些商家被查封清退。

对于虚假交易,淘宝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处罚规定:对违规的卖家行为淘宝将进行纠正,包括删除虚假交易产生的商品销量、店铺评分、信用积分、商品评论,情节严重的还将下架店铺内所有商品。同时,针对不同情形的卖家按规进行不同的处理;对涉嫌虚假交易的商品,给于30天的单个商品淘宝网搜索降权;对协助卖家进行虚假交易的买家也会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

但业内人士分析,在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经营模式下,交易量、信用评价、商品评价等在电商平台的作用不言而喻。所以,无论淘宝如何重拳出击,刷单行为依然屡禁不止。随手上网搜索,就可以找出一大波关于如何规避淘宝系统审查的刷单技巧帖。这也成了淘宝为人所诟病的一大尴尬。

刷单人既是受害者又是欺诈消费者的实施者

刷单究竟是否违法?江苏法舟律师事务所张虎律师认为,刷单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的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刷客帮助刷单,导致消费者对网店的信誉产生了误解,没有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最后可能造成消费者权益被侵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在消费者无法了解真实情况下的交易,卖家的商品可能远远低于买家的预期,商品与买家的付出完全不对等,消费者最基本的公平交易权无法得到保障。刷客们已经成为卖家欺诈消费者的帮凶,他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此外,这种刷单行为也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的规定,即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在刷单行为中,卖家通过刷客的“作弊行为”提高自己的信誉,造成商品热销的假象,引诱其他消费者购买,无疑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正常公平的交易秩序。

刷单人员既是受害者,又是刷单这一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实施者。具体到本案中被骗的陈女士,在情理上,其明知或应知自己的行为不对甚至违规违法,还为利益驱使参与欺骗,不应该像一般诈骗案受害人那样获得同情;在法律上,他们与诈骗者或不良商家缔结的刷单合同,由于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合同,也不能受到法律保护。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代刷业务也是被明令禁止的,也即其本身是违法的,其所蒙受的诈骗损失也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如果因刷单行为对消费者造成损害时,其还应当与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情节严重触犯了刑法时,也将与经营者构成共同犯罪,与经营者一起接受刑事处罚。

刷单,是电商经营者付款请人假扮顾客,用以假乱真的购物方式提高网店排名和单品销量,以获取销量及好评吸引顾客的一种行为。一般是由买家购买,帮指定的卖家提高销量,并填写虚假好评。销售量上去了,在平台搜索时会更容易被买家找到。网店通常会按商品价格及数量向“刷单军团”支付佣金。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及网购市场的不断繁荣,网络刷单吸引了许多不法分子加入,也有人把刷单作为业余赚钱的路子,加入刷单大军。

目前比较常见的刷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刷单人员聚集在私密的聊天群里,由管理员发布刷单任务,群成员在淘宝中搜索宝贝并拍下付款,这种方式往往是管理员事先将“佣金”“货款”打给刷单员。“佣金”就是刷单员刷完这单所得的工资,而“货款”则是拍下这则商品所需的实际费用。另一种方式是以“公会”为平台,刷单人员集中在某语音通信平台的一个“房间”内,等候“上级”指令。“房间”内人员职位各不相同,主要由“主持人”负责放单、普通刷单员进行刷单,还有专职的培训师对入会的新人进行操作业务上的培训。每个“公会”都是等级严密、分工明确的“大家族”,每天刷单“业务”来了,大家各司其职,执行刷单流程。

大学生网络“刷单”被骗

求助“黑客”遭遇“补刀”

记者17日从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获悉,太原一大学生网络“刷单”兼职被骗后,向所谓的“黑客”求助,却再次被骗。目前,涉案“黑客”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去年12月28日,太原一大学生王某应聘了一份网络“刷单”兼职工作。对方称,在完成指定的虚拟交易后,王某可赚取5%左右的佣金。起初,王某能按时拿到“返利”。12月29日,当王某完成一笔8000余元的“任务”后,客服突然说系统故障,无法返钱,只有重新“刷单”才能一并返款。为了拿回本金,王某选择继续“刷单”。最终,在被对方骗走1.7万元后,王某被对方“拉黑”。

被骗后,王某请求网络“黑客”帮他追回钱财。此后,王某向“黑客”支付了2300元的“购买黑客账号费”和“软件激活费”,“黑客”还通过骗取王某手机验证码的方式,陆续消费了王某网上购物账户中的7300元。

接连被骗后,王某终于向警方求助。3月2日,民警赶赴山东省济宁市,将高某抓获。

经查,2016年7月以来,高某利用电信诈骗受害者急于追回资金的心理,在网上发布可以通过“黑客”技术追回资金的虚假信息。此后,高某再向受害人索要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的“软件激活费”“购买黑客账号费”等费用,致使很多电信诈骗受害者蒙受二次损失。警方初步查明,高某涉案30余起,诈骗金额近20万元。

目前,高某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谁知道哪有靠谱的黑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