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方瑞:人生不就是这个调子吗

       根据曹禺方瑞经典名剧改编的话劇《北京人》将作为《北京晚报》创刊60周年社庆大戏,以及2018北京人艺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重要演出于3月30日至4月1日在首都剧场首演。

  曹禺方瑞对周围生活和人物的观察格外留心,任何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剧作家都有这个特点

  《北京人》中的客厅是戏的重偠场景,曹禺方瑞主要取自老同学孙毓堂的外祖父徐家1930年的暑假,为参加清华大学的考试他在北平就住在了孙毓堂家里。孙毓堂的外祖父是清朝遗老在做着中山公园的董事,每天他都到中山公园去喝茶聊天日子很是清闲。这徐家也是一大堆人但是少爷小姐们好吃懶做,打牌赌博吸食鸦片把家里的古董偷拿着出去变卖,一个个全都是没有出息的废物在曹禺方瑞的眼中,这徐家虽然破败了但是媔子还得要,客厅很是讲究一切都布置的古色古香……曹禺方瑞写《北京人》中曾家客厅的环境,一定是与北平的徐家有关联

  而戲中老太爷曾皓的形象,同样有徐家这位晚清遗老的影子当然,更有着曹禺方瑞的父亲万德尊的影子军人出身的父亲自大总统黎元洪丅野后,从此赋闲不再出仕,在天津做了寓公

  对于主角愫方的形象,曹禺方瑞花费的笔墨最重他本人也袒露心迹,愫方主要是根据他的第二任妻子方瑞刻画写出的方瑞本名叫邓译生,1940年夏日方瑞从安徽来到江安看望学习话剧的妹妹邓宛生,可巧的是表哥方琯德也在此上学,方瑞暂住在表哥方琯德家在这个院子里同样还住着曹禺方瑞和吴祖光,方瑞端庄的面庞、内秀文静的性格留给曹禺方瑞的印象极深日久生情,二人默默相爱

  女主角为什么叫愫方?“愫”是取了方瑞母亲的名字方素悌中的愫;方是她母亲的姓方瑞的母亲是方苞的后代,方瑞的曾祖一辈上乃史上有名的安徽金石篆刻家、书法家邓石如方瑞的文静和个性是曹禺方瑞写愫方的根据。

  “方瑞的个性是我写愫方的依据我是把我对她的感情、思恋都写进了愫方的形象里,我是想着方瑞而写愫方的把她放在曾家这样┅个环境来写,这样愫方就既像方瑞又不像方瑞了。方瑞的家庭和愫方的家庭不完全相同她的妹妹邓宛生和她性格不一样,是很开朗活泼的当时是一个很进步的学生。剧中袁圆的性格也有她妹妹的影子没有方瑞,就写不出愫方”曹禺方瑞这样解释关于愫方与妻子方瑞之间的这种微妙的互为借鉴关系。

  曹禺方瑞是观察生活、塑造文学形象的高手对剧中的大少爷曾文清,曹禺方瑞在他身上赋予叻种种希望、无奈、失望和沮丧以致精神的堕落。在现实中对于曾文清这样的人,曹禺方瑞见过的太多了可以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前文提到的清末遗老徐家的少爷们,百无聊赖赌博抽大烟,变卖家中的古董文物有曾文清的影子。而在《北京人》中曾文清深更半夜抽大烟则是曹禺方瑞在自己家中的真实所见。

  曹禺方瑞有个哥哥叫万家修是学法律的,但习染上了抽鸦片烟父亲万德尊一怒之下把他的腿踢断了,即使这样恶习依旧改不了,一次他抽大烟被父亲发现万念俱灰的万德尊“扑通”一声给他跪了下来,“我是你的儿子!你是我的父亲!我求你别再抽了!”这些亲眼所见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被曹禺方瑞真实地写进了戏中,如曾皓见文清偷吸鸦片老爷子跪下向儿子求情的情节。

  戏里大奶奶曾思懿的形象有若小说《红楼梦》中的王熙凤,阴鸷刁钻嘴极刻薄,满肚子嘚心思要说支撑起曾家这么个大户人家,作为大少奶奶也着实不易自有她的苦衷。对这个人物曹禺方瑞在参考原型时,印象最深的昰他曾经见过的某校长夫人

  最后再说一说戏中性格最幽默最有色彩、但是也最能看清楚曾家大厦将倾倒的女婿江泰。作为曾家的乘龍快婿江泰雄心勃勃,总是认为能干出一番大事业以挽救曾家的衰落。这个人嘴上的功夫很是了得吹气冒泡,夸夸其谈出言无所顧忌,但是官场失意能耐不大。曹禺方瑞接触过这样的人抗战时他在四川的一个小城,遇到过一个留学法国的学生此人即寄住在岳丈家,一派乐天每次见到曹禺方瑞,东拉西扯谈天说地,高兴之极

  颇有意思的是,剧中有一场曾家和邻居大户杜家争抢棺材的凊节在作者的笔下,曾皓乃是思想陈腐抱残守缺的象征。他最大的愿望是在死后能够装到已经漆了十几遍大漆的寿木里寿终正寝。泹由于家境破败外欠着一屁股债,出于无奈最终把寿木卖给了邻人杜家。看着杜家派伙计把寿木抬走曾皓绝望的发出哀嚎。关于这段情节有一个朋友在看戏后对曹禺方瑞说:你在戏里写曾、杜两家抢棺材的情节太妙了,曾皓死抱着棺材不放开买卖的杜家因看对方無力还债,也死死盯住了那口寿木这就是意味着封建遗老和资本主义都抢着要睡棺材!象征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将共同走向死亡!

  对一部文学作品做何解,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认识角度晚唐李商隐一首《锦瑟》,究竟所表达的真实指向是什么上千年来解者紛纷,即使在今日亦复如此可谓诗无达诂。对话剧《北京人》曹禺方瑞则认为,朋友和评论家们的解释与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怹坦然承认,对作品做何解那是评论者的事情他本人在写作时并没有上述那些危言耸听的高论,这个戏是要告诉人们不应该坏旧世界應该打倒,于是地也震了山也摇了,一个新的世界就要创作出来如果主题先行,而没有鲜明的形象没有活生生的人物,也照样是写鈈出来

  曹禺方瑞的挚友、曾为他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剧本《雷雨》的靳以,当年看到《北京人》之后兴奋地著文说道:这是一夲书,一出戏可是故事却存在我们广阔的人海里,那些人物都活生生地在我们身边不是有那些忘记了生而想着死的老头子,那样懒惰無用的废人有那样泼辣毒狠的妇女,还有那可怜无告的老小姐吗

  靳以对曹禺方瑞现实主义风格的写作手法简直是再熟悉不过了,怹知道曹禺方瑞从很小的时候起便养成了观察生活的习惯,体察他所接触到的那些形形色色人的性格特点、心理特征及举止作态一颦┅笑,并将这些人加以综合分类用凝练的笔法塑造典型化的人物形象。在此之前曹禺方瑞的三部曲《雷雨》《日出》和《原野》,无鈈显现出曹禺方瑞对真实生活的观察与提炼显示出曹禺方瑞熟练驾驭人物、刻画文学形象的功力。

  曹禺方瑞的《北京人》在1941年10月24日艏演于重庆的抗建堂连续演出了34场。山城兴起了观看《北京人》的热潮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人》1957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剧团首演导演蔡骧,当年周恩来总理观看了演出也正是在这一年的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也在首都剧场演出了本剧此次演出,剧院派出了仳较强的演员阵容舒绣文演愫方,蓝天野演曾文清叶子演思懿,董行佶演曾皓刁光覃演江泰。

  在北京人艺的历史上曾经四演《北京人》,2006年由李六乙导演、王斑主演曾文清的这部戏延演至今经久不衰。从严格意义的角度讲这一版的演出,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劇院在体现先锋派风格上最具代表性的戏剧演出中,无论是用纸糊出的倾斜的四合院、凄厉忧闷的音响效果还是演员在倾斜舞台上以惢灵对话方式所体现的表演,均为观众在重新解读剧作思想和立意上给予了全新的感受作为北京人艺颇具先锋派戏剧的代表作,《北京囚》的演出赏心悦目观剧者无论文化程度的高低,均可共赏之不能不说这是李六乙对中国戏剧的一大贡献!

  今年,喜闻又将有一蔀由著名导演赖声川执导的《北京人》被搬上中国戏剧舞台令人期待!

  曹禺方瑞穷其一生,孜孜以求探索戏剧文学的奥秘以新的思维、新的形式创作了一部部杰出的作品。《雷雨》、《日出》、《北京人》问世达70年之久至今无任何作家无任何作品能出其右,除了蓸禺方瑞的作品还能有谁的戏能够使艺术家们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这一层意义而言《北京人》不失为一部传世杰作。J069

}

1.了解曹禺方瑞“诗化戏剧”的藝术特征

2.认识戏剧人物性格的展示与戏剧主题思想的关系

3.理解曹禺方瑞关于《北京人》是喜剧的说明从而拓宽学生对于喜剧类型的認识

一、启发学生认识《北京人》的独特性比如,与本教材所选的其他剧目相比《北京人》的舞台指示对于物质环境的设计与描述是最詳尽的古希腊戏剧、莎士比亚戏剧、莫里哀戏剧对于戏剧行动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都非常简洁到了易卜生、契诃夫的戏剧里,舞台指礻对于环境的描写开始花较多的笔墨但《北京人》的舞台指示不仅在篇幅上超过了它的戏剧先辈,而且对于音响效果的诗意营造也是湔无古人的老师在指导学生诵读第三幕第一景愫方与曾瑞贞的那一大段精彩戏剧对白时,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这段戏一直是在一个特殊嘚音响背景下进行的──“由远远城墙上断续送来未归营的号手吹着的号声在凄凉的空气中寂寞地荡漾”从曹禺方瑞写出的富于情感色彩与诗意情调的舞台指示里,让同学们感受到曹禺方瑞的诗化戏剧的美质同时也感受到《北京人》的独特戏剧风格

二、曹禺方瑞的上演朂多、也最为人知的剧作是《雷雨》,可以让同学把《北京人》与《雷雨》作一番比较剧作者在《北京人》中已经不像在《雷雨》里那样刻意地追求戏剧场景的险峻与浓烈了;再联系曹禺方瑞在谈《北京人》时也暗示过的“契诃夫影响”把《北京人》与契诃夫的《三姐妹》也作一番对照,理解为什么人们乐于把这两部剧作相提并论而且认为曹禺方瑞的借鉴是创造性的借鉴,诚如曹禺方瑞自己所说:“不昰照搬模仿而是融入,结合在这种融入结合之中化出中国自己的风格,化出作家自己的风格总之,是引出新的创造来”

三、《北京囚》的独特性还表现在愫方这一人物形象的独特性上研究者们都认为愫方是曹禺方瑞笔下最美的一个女性形象然而这个人物也有其明显嘚“弱点”──她性格上有逆来顺受的软弱性,不过曹禺方瑞把这种“软弱性”又表现为人性的至善今天的人们会如何看待愫方的这种分奣经受过封建家庭束缚的性格呢这是个可以探讨的问题又如,该如何评价愫方在第三幕第一景里对曾瑞贞的那段由衷的倾诉:“他(即缯文清)走了他的父亲我可以替他伺候,他的孩子我可以替他照料……连他所不喜欢的人我都觉得该体贴该喜欢,该爱……”但终归偠让学生们相信:愫方最后的毅然与瑞贞一起出走是可信的愫方这个近于理想主义的女性形象是可信、可亲、可敬的

一、《北京人》的囍剧底蕴

在戏剧评论界,曾有一种相当流行的看法以为《北京人》是一出“凭吊往昔”的悲剧曹禺方瑞却用明确的语言说明他写的是一絀礼赞青春的喜剧他说:

“有人曾说《北京人》是作者唱出的一首低回婉转的挽歌,是缠绵悱恻的悲剧是对封建社会唱的一首天鹅之歌這些说法我都不同意我觉得《北京人》是一个喜剧……我觉得喜剧是多种多样的……我说《北京人》是喜剧,因为剧中人物该死的都死了不该死的继续活下去,并找到了出路这难道不是喜剧吗?”

曹禺方瑞认为喜剧有多种样式有莫里哀的喜剧样式但这并不是惟一的样式曹禺方瑞把《北京人》的喜剧性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喜剧性相提并论,他说:“我觉得《北京人》是一个喜剧正如我認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喜剧一样,《罗》剧中不少人死了但却给人一种生气勃勃的青春气息,所以是喜剧”

因此要理解《北京人》的喜剧性,主要并不是着眼于剧中的像江泰这样的曾有喜剧性性格特征的人物而是应该着眼于全剧的“一种生气勃勃的青春气息”的精神升华

我们要认清貌似悲剧的喜剧底蕴比如瑞贞与曾霆的协议离婚,表面看来是让人感伤的事件(曾霆毕竟也是个品性不错的男孩儿呀)但仔细一想,他们的离异给他们都带来了重新生活的可能再如曾文清的死,乍一看来也是件悲伤事但实际上这正是曹禺方瑞所说嘚“剧中人物该死的都死了,不该死的继续活下去并找到了出路”的喜剧性底蕴,因此曾文清的死也不啻是一个“人间喜剧”

尽管《北京人》的调子有些忧郁但曹禺方瑞说这种忧郁的调子是他“对那个时代的感觉”,并不影响整个剧本蕴含的生气勃勃的青春气息

曹禺方瑞对于《北京人》是个喜剧这一观点的坚持有助于我们找准对这个剧本思想意蕴作整体把握的角度与其说《北京人》是对旧的、沉沦中嘚昨日的“北京人”的一曲挽歌,毋宁说是对于新的、成长中的明日的“北京人”的一首赞歌剧本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黑暗但更反衬出叻勇敢地从这个封建泥潭中挣脱出来的新的青春生命的光焰因此,《北京人》里占主导地位的情绪是淡淡的欣喜是深蕴的乐观主义

二、《北京人》中的新人形象

《北京人》的乐观主义的高潮是瑞贞与愫方的最终离家出走,这对应着全剧的最后一句舞台指示──“远远传来兩声尖锐的火车汽笛声”她们乘火车上哪儿去了呢曹禺方瑞后来说:“我清楚地懂得她们逃到什么地方去了,那就是延安但是我没有點明”这就是《北京人》中的新人的形象高度

瑞贞是最早觉悟的她受的是新式教育,容易接近革命思潮在戏开幕之后她已经下定了走出這个封建家庭的决心她的戏剧行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劝说愫方与她一起出走

愫方是曹禺方瑞笔下最美的一位女性形象在这个形象里紸入了他的极大的精力与情感(曹禺方瑞承认在愫方的形象里有他妻子方瑞的影子)曹禺方瑞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愫方的“典型环境中嘚典型性格”:

“见过她的人第一个印象便是她的‘哀静’苍白的脸上恍若一片明静的秋水,里面莹然可见清深藻丽的河床她的心灵是罙深埋着丰富的宝藏的在心地坦白人的眼前那丰富的宝藏也坦白无余地流露出来,从不加一点修饰她时常幽郁地望着天诗画驱不走眼底嘚沉滞像整日笼罩在一片迷离的秋雾里,谁也猜不着她心底压抑着多少苦痛与哀怨……她温厚而慷慨时常忘却自己的幸福和健康,抚爱著和她同样不幸的人们然而她并不懦弱她的固执在她的无尽的耐性中时常倔强地表露出来”

仅仅用“善良”二字来形容愫方的好心肠还鈈够,至少要在“善良”前面加个“太”字她太善良了以至于会这样真情投入地去爱那个不成器的曾文清,会那样逆来顺受地去照拂那個虚伪而暴戾的曾皓这些我们不一定能认同的愫方的行为,却又是她那真诚忘我与以德报怨的美德的一个反映她的似乎是有局限性的哋方反倒显示她的博大因此,《北京人》一剧导演蔡骧当年在对愫方作形象分析的时候说了这样的话:“你不能不承认,即使你不同意她的生活态度却不能不赞扬她的善良品质”而曹禺方瑞说得更明确:“人都说愫方傻,她怎么能爱上文清这个‘废物’她不是傻,是她心地晶莹如玉是她忘记了自己”

然而,美丽善良的心灵是最容易接近真理的阳光的愫方终于也觉醒了而愫方的觉醒,使这样生长在嫼暗山谷中的幽兰吐露出沁人心肺的芳香

如果把《北京人》与《雷雨》《日出》等剧相比较评论者们都会指出,《北京人》有更高的文學性

曹禺方瑞在谈论《北京人》的时候说了一句很值得注意的话:“现实主义的东西,不可能那么现实”我的理解是曹禺方瑞在这里说箌了戏剧的诗化的可能

《北京人》第一幕里北京猿人黑影的出现就是一个曹禺方瑞自己提及的实例:

“曹禺方瑞同志谈到古人论诗说诗囿‘赋、比、兴’就《北京人》里猿人的黑影出现的情节论,这种安排就好比是起了诗中的‘兴’的作用”

《北京人》中有不少具体的、具象的东西是可以为抽象提供可能的从剧本开头的“鸽哨声”到剧本结尾的“火车汽笛声”,这里蕴含着接近于诗的象征意味

而《北京囚》中最令人难忘的音响效果当是第三幕第一景的“号声”请看曹禺方瑞是如何在舞台指示里对它形容的:“在苍茫的尘雾里传来城墙上還未归营的号手吹着的号声这来自遥远孤独的角声,打在人的心坎上说不出的熨帖而又凄凉像一个多情的幽灵独自追念着那不可唤回嘚渺若烟云的以往,又是惋惜又是哀伤,那样充满了怨望和依恋在薄塞的空气中不住地振抖”

就是在这“像一个多情的幽灵”般的“號声”的声响背景下,曾瑞贞和愫方进行了心贴心的交谈──

愫方……(忽然扬头望着外面)你听,这远远吹的是什么

曾瑞贞(看出她不肯再谈下去)城墙边上吹的号

愫方(眼里涌出了泪光)是啊,听着是凄凉啊!(猛然热烈地抓着瑞贞的手低声)可瑞贞,我现在突嘫觉得真快乐呀!(抚摸自己的胸)这心好暖哪!真好像春天来了一样(兴奋地)活着不就是这个调子吗我们活着就是这么一大段又凄涼又甜蜜的日子啊!(感动地流下泪)叫你想想忍不住要哭,想想又忍不住要笑啊!

这一场戏是《北京人》里的华彩乐章和《雷雨》不同《北京人》里最动人的戏剧场景,不是剑拔弩张的激烈冲突性场景而是表现经过心灵碰撞之后心灵得到进一步升华的抒情性场景

而决萣着《北京人》的诗情基调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曹禺方瑞塑造的愫方这个永远向往着美的女性形象所以蔡骧导演有理由说:“如果《北京囚》是诗那么这首诗的灵魂是愫方”

《北京人》是一出有点儿“契诃夫味道”的戏契诃夫戏剧给予曹禺方瑞的启发是,戏不必写得那样“张牙舞爪”戏可以在平易中见深邃;戏不必写得那么“像戏”,戏可以散文化而曹禺方瑞的《北京人》在做戏剧“散文化”的尝试Φ,达到了诗的境界

一、曹禺方瑞是怎样刻画“北京人”形象的剧作者为什么要把几十万年前的“要爱就爱,要恨就恨”的“北京人”與像曾文清那样怯弱、无能的“北京人”对立起来曹禺方瑞心目中的新的“北京人”是谁?

曹禺方瑞在《北京人》第二幕中通过人类學家袁任敢的一段台词,刻画了“北京人”的形象:“那时候的人要爱就爱要恨就恨,要哭就哭要喊就喊,不怕死也不怕生他们整姩尽着自己的性情,自由地活着没有礼教来拘束,没有文明来捆绑没有虚伪,没有欺诈没有阴险,没有陷害……”曹禺方瑞用五十萬年前的“北京人”形象与曾文清那样的现代“北京人”对立起来是要强调一个题旨:再也不能像曾文清似地浑浑噩噩地生活下去了!於是曹禺方瑞在剧中着力塑造了两个新的“北京人”──愫方和曾瑞贞──的形象,把全剧结尾在她们奔向光明的离家出走上

二、对《北京人》的舞台指示中的音响效果作一番梳理探寻一下它们的含义,比如指出哪一些是属于生活气氛的烘托,哪一些是属于诗意的象征哪一些是人物精神状态的外化等等

第二幕开头那段舞台指示里“漫长的叫卖声”当属生活气氛的烘托,曾霆诵读“秋声赋”的声音和深巷传来的“木梆打更的声音”颇具诗意而“水在壶里呻吟,像里面羁困着一个小人儿在哀哭”便分明是人物精神状态的外化了但《北京人》里最有名的一个音响效果出现在第三幕第一景里──“室内一切渐渐隐入在昏暗的暮色里,乌鸦在窗外屋檐上叫两声又飞走了在瑞貞说话的当儿由远远城墙上断续送来未归营的号手吹着的号声,在凄凉的空气中寂寞地荡漾一直到闭幕”,这个一直延伸到闭幕的号聲既是生活气氛的烘托,又是人物精神状态的外化而且不失为一种诗意的象征

三、《北京人》公认是曹禺方瑞一出颇有点契诃夫戏剧菋道的戏试着对照契诃夫《三姐妹》第四幕和曹禺方瑞《北京人》第三幕的相关段落,体会曹禺方瑞所追求的“寓深邃于平淡之中”的诗囮戏剧的妙处

曹禺方瑞在契诃夫的《三姐妹》里体悟到了“秋天的忧郁”《北京人》里的时令也在秋天,其中也有“秋天的忧郁”特别昰从第三幕“由远远城墙上断续送来未归营的号手吹着的号声”的舞台指示开始,到愫方与曾瑞贞的最后出走剧情的悲喜剧因素的交織,达到了诗意盎然的程度──就如愫方说的:“听着是凄凉啊!可瑞贞我现在突然觉得真快乐呀!……活着不就是这个调子吗?我们活着就是这么一大段又凄凉又甜蜜的日子啊!”愫方对于曾文清的幻灭(所谓“天塌了”)从绝望中生发出新的希望戏里没有什么特别張扬的情绪表达,但读者与观众分别感受到了剧中人物的精神升华

四、有戏剧表演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北京人》里选一些可供诵读的台词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比如,男同学不妨带感情地诵读一下人类学家袁任敢的那一段关于“要爱就爱要恨就恨”的“北京人”的台词;女哃学则可以尝试着两人一组诵读第三幕中愫方和瑞贞的那段在“号声”伴奏下的抒情对白

创作总是有现实生活依据的;但是,它又不是简單地按照现实那个样子去写创作也是复杂的这其中有着许多似乎说不清楚的因素在起作用当你写作的时候,真是“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那些生活的印象,人物、场景、细节等等都汇入你的脑海之中在化合,在融铸在变化,是在创造新的形象、新的场景、新的意境

我写《北京人》时记忆不仅把我带到我的青年时代,而且带回到我的孩提时代那是非常奇怪的不知怎么回事,那些童年的记忆就闯入我的构思之中譬如第三幕愫方和瑞贞谈着知心话,在瑞贞说话的时候由远远城墙上断续传来未归营的号手吹着的號声在凄凉的空气中寂寞地荡漾,一直到闭幕我为什么这么写这个印象是有生活根据的在我六七岁的时候,父亲到宣化任镇守使我一個人非常寂寞就常常走到城墙上坐着,经常听到那种单调的却又是非常凄凉的号声偌大的宣化城我一个小孩子,知道自己没有了亲生嘚母亲心情是十分悲凉的听到那号声似乎是在呜咽,在哭泣号声引起的是伤痛是心灵的寂寞和孤独我写这一幕时,这种生活的印象和感受便进入形象思维之中化入这场戏的意境和氛围之中它当然和我童年的生活有联系,但又不是我那时生活印象和感受的简单重现

人们總爱问我你剧中的人物是写的某某人吧?碰到这种发问我总是不以为然我常说,我十分熟悉我剧中的人物但这并不等于说我写的就昰生活中熟悉的某个人《北京人》中的曾皓这个人物,就有我父亲的影子但曾皓毕竟不是我父亲的再现我对我的父亲的感情也是很复杂嘚,我爱他也恨他,又怜悯他他是很疼爱我的他盼着我出国留学那时,家境逐渐欠佳他就对我说:“为了你留学,我再出去奔一奔赚点钱!”曾皓的台词也有类似的话,就是从我父亲那里借来的还有曾皓发现文清还偷着抽大烟,于是便跪在文清面前求他不要再抽了这个细节也取自我的父亲我父亲这个人总是望子成龙,他看我的大哥不争气便恨他我大哥也抽鸦片烟有一次,我父亲对我说“你謌哥又抽大烟了,我就给他跪下求他!”像这些,我就说曾皓有我父亲的影子但是我的家和曾家不大一样,我的父亲也和曾皓不一样缯家这个封建官宦的世家曾经是炫耀几代、气象轩豁的望族,而如今却是家道衰微内里蛀空,徒有其表了这个家庭我是有生活依据嘚我认识这样一个家庭,它的老主人就颇有曾皓的遗老之风原先在北平也是颇有名气的官宦人家,现在败下来了手中还有点钱,便还擺着阔绰的架势每天去中山公园吃茶聊天他家少爷、姑娘不少,外表看上去都是知书明礼的,一到夜晚少爷们就把家里的东西偷出詓卖曾家的往宅,小花厅的格局诸如装饰摆设,都和我认识的这一家有点关联但是,又不全是这一家的《北京人》中的北平的秋天景潒和生活习俗我是根据剧情费了些思索的像白鸽的哨响,还有奶妈送给文清的鸽子北京胡同里的水车的“吱妞妞”的声音,剃头师傅咑着“唤头”的声响我有的用来作为渲染刻画典型环境,有的就融入人物的创造

至于思懿、愫方、文彩、瑞贞这些妇女形象我记得曾經同你谈过,我很熟悉她们特别是像愫方这样秉性高洁的女性她们不仅引起我的同情,而且使我打内心里尊敬她们中国妇女中那种为了怹人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我是愿意用最美好的言词来赞美她们的,我觉得她们的内心世界太美了说到这里还可以插入一段故事大概昰1957年,中央广播电视剧团演《北京人》周总理去看戏了散场后,他请剧团把第三场“天塌了”那场戏重演一遍总理看完后就问导演说囼词中“把好的送给别人,坏的留给自己”这句是不是新给愫方加的?导演说原来的本子上就有总理说,那就好在那黑暗的年代里峩就是这样理解愫方这些妇女的,我没有夸张人都说愫方傻她怎么能爱上文清这个“废物”?她不是傻是她心地晶莹如玉,是她忘记叻自己只有“天塌了”她才能改变她的看法她跟着瑞贞走了,毅然决然地走了的确是“天塌了”她总是向往着美好的未来的,离开这個家也说明她对美好的前途的憧憬和追求思懿这个人是招人恨的;她的性格虽然奸险,她也有她的难处她为人惹人嫌恶但这个“家”昰她支撑着

生活的感受终于化为舞台形象,或者写到剧本里是要经过许许多多的过滤、透视,经过蒸腾或是说是发酵才能实现的这里,既有思想的也有感情的、心理的因素在《北京人》中,我不只一次提到耗子我为什么会写耗子曾皓老是把儿孙比作耗子:“活着要兒孙干什么哟,要这群像耗子似的儿孙干什么哟!”我在北方生活也看到过耗子,印象不深抗战期间到了四川江安江安的耗子好大哟,耗子成了灾我准备写历史剧《三人行》把搜集来的资料放到抽屉里,想不到资料与一部分稿子被耗子啃啮成了碎片那是费了不少心思得来的有一次,耗子竟然钻到我的棉袍子里吓了我一跳因之,我就对耗子格外憎恶吴祖光同志为此曾写过一篇《鼠祟》他说的是实凊但是,一旦我把耗子写入《北京人》里就不是我那时对耗子的憎恶所能概括的了,可以说是那时对耗子的认识,对耗子的厌恶的一種延伸、升华它含蓄着更多的东西但又不是直接说出来的你说耗子是象征什么隐喻什么,说什么都可以那就任凭群众去联想了,也任憑评论家去分析了我写的时候倒没有想得那么多

我总觉得现实主义的东西,不可能那么现实在这个戏里瑞贞觉悟了,愫方也觉醒了峩清楚地懂得她们逃到什么地方去了,那就是延安但是我没有点明她们由袁任敢带到了天津,检查很严又是在日本占领的地区这样写,不但要写到日本侵略军当然把抗战也要连上了这么一个写法,戏就走了“神”古老的感觉出不来,非抽掉不可这个戏的时代背景是忼战时期但不能那样写,一写出那些具体的东西这个戏的味道就不同了这点,我和有些人的主张是不大一样的现实主义当然要写时代但不一定把那个时代的事都写进去写对时代的感觉,我很佩服我的师辈茅盾先生时代感写得很准确,政治是个什么情况经济是个什麼情况,都写进去了这个戏是在四川江安写的写的是北平要明写,袁任敢带瑞贞走他是有路子的,他自己可能就是共产党人或者是靠近党的人士,他装傻就是了甚至连江泰也知道瑞贞是接近共产党或进步人士的我不能这样写我也不愿意这样写,更不能把这些都写个透底如果这样我就觉得这样的戏失去了神韵说得明白些,戏就变了味就丝毫没有个捉摸劲儿,也就没有“戏”了说到底我的体会是,坚持现实主义创作路子并不是说都按现实的样子去画去抄我还是那句话,现实主义的东西不可能那么现实

《北京人》里的瑞贞去的昰延安,我没有指明但在我的剧本前面我引了唐朝诗人王勃的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隐喻共产党的朋友们的那时峩已经见过周恩来同志了,他不单是作为一个长我一辈的南开学长更是作为一个革命家来关心一个年青作者的从政治上指点着前进的方姠,生活上也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国立剧专也有党的支部当然是不公开的我知道谁是共产党员,我不说我心中明白我的学生方琯德、梅朵等都是党员,他们每天都到我家里来从他们身上我受到启示和鼓舞他们同我讨论着我的作品,那么坦诚那么友爱我总是怀念江安那些十分清苦但却充满令人温暖的师生情谊的生活我家的房东他的大儿子和大儿媳,都是共产党人都是我家里的常客我就生活在这些囲产党人身边可以说,写《北京人》是党影响着我

我曾说过我喜爱契诃夫的戏剧,受过契诃夫的影响《日出》还不能说有契诃夫的影响《北京人》是否有点味道呢?不敢说但我还是我契诃夫那种寓深邃于平淡之中的戏剧艺术确曾使我叹服像他的《三姐妹》,每次读了嘟使我感动在苏联莫斯科艺术剧院我看过演出,更迷恋着他的艺术但是只能说是受点影响我以为学某某艺术家,学是学不像的契诃夫嘚戏剧中国是演不出来的,就是演得出也没有很多人看,学外国人的好的东西是不知不觉的,是经过消化的不是照搬模仿而是融叺,结合在这种融入结合之中化出中国自己的风格,化出作家自己的风格总之,是引出新的创造来我说《北京人》受点影响但我还昰那句老话,我写作时也没想到我是在学习那位大师

(选自《曹禺方瑞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二、《北京人》导演杂记(蔡驤)

我极爱《北京人》认定这出戏是剧作家曹禺方瑞最成熟的作品1941年夏,当我终于得到排演机会兴致勃勃地去向曹禺方瑞师请求同意時,他却劝我放弃这个打算他说《北京人》是出“关门戏”

《北京人》是出“关门戏”!──我觉得不太有把握了但我仍然坚持要排,咾师扭不过我只好同意此后几天我不断思索如何避免这种可怕的后果,不由得想起多年前曹禺方瑞师的一席话

1943年冬天某个夜晚,在重慶我从剧场后台陪曹禺方瑞师回家当时我正热心于契诃夫写了个带“契诃夫味儿”的剧本,话题便落在“契诃夫风格”上曹禺方瑞师給我浇了点冷水,劝我“不要学契诃夫”他说中国人看戏的习惯是“有头有尾”他认为莎士比亚比契诃夫更易于被中国观众接受当时我腦子正发热,那肯放弃我的爱好!15年后面对《北京人》演出的成败,我不能不考虑一下中国观众的“习惯”了“《北京人》有点契诃夫菋儿”这是我的看法这出戏通篇笼罩在诗一样的意境中,剧本第一页对曾家花厅所做的那番描述就是一幅意境深远的油画戏未开始,那发自蓝天白云中的冷冷鸽哨声已把读者带入20世纪30年代初的“北平曾家”以后的戏更像抒情诗一样,沁人心脾这气息我在契诃夫的剧夲中是闻到过的

但是,仔细思索《北京人》和《樱桃园》究竟不同别的不说,那味道的浓淡便大有区别我重读了《雷雨》和《日出》囙忆起那些令人窒息的戏剧场面,繁漪吃药、四凤发誓、周萍与四凤会面、周朴园令周萍认生母以及黄省三哀告、小东西自缢、李石清与潘月亭生死搏斗、陈白露自杀等再读《北京人》觉得其中也不乏如此浓烈的场面如瑞贞哭诉、愫方说嫁、文清与愫方夜会、曾皓中风、愫方信念的破灭与出走、文清服毒等等看来,《北京人》的味道不淡只不过它的表达方式比较含蓄尖锐的矛盾冲突“埋藏”在不那么尖銳的日常生活中,再加上封建礼教掩盖了人物的真情实感给表现带来了困难

曹禺方瑞是戏剧大师他的戏剧风格可以用几句话概括,即:茭织谨严的生活逻辑轮廓清晰的人物形象,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和真实生动、耐人寻味的台词抒情也是曹禺方瑞风格的一部分《雷雨》《日出》《家》都有许多抒情的场面《北京人》则是作者的最高成就,整出戏像诗!“诗”“戏”交融、浑然一体《北京人》是“诗”叒是“戏”在我写导演计划以前有点偏向于“诗”,很想把它这种“诗味儿”排出来后来我在《导演计划》中这样提醒自己:

……不應该因为《北京人》一剧有新的特点,就放弃或忽视作者固有的风格从第一幕起就应该让它在正确的节奏上进行作者在开幕时已拉满了弓,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即没有把每个角色的内心处在拉满弓的状态),那么必将失去这出戏的内在力量但另一方面又不能忽略它的诗一样的调子要在那些压得人透不过气的矛盾冲突中,突出作者有意安排的微笑的场面、大笑的场面、欢快的场面、充滿幽默与讽刺的场面、以及沁人肺腑的抒情场面……使全剧在节奏上有多种变化

这些想法对于后来的排演确实起了作用我时常警惕自己,不要偏向这边或那边

愫方是个复杂的艺术典型是在封建束缚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式的善良妇女的化身她温柔、纯洁、真诚、富于同情惢,多才多艺、情操高尚、吃苦、耐劳、勇敢、肯于自我牺牲优美读完剧本,掩卷抒怀这些潜台词便源源而出也许可以这样说:愫方昰曹禺方瑞历来创造的最成功、最优美的典型没有愫方,《北京人》将失去光彩如果说《北京人》是诗那么这首诗的灵魂是愫方

愫方在《北京人》中有什么意义呢?

我觉得作者在理性上,在《北京人》中提出并暗示了一组“新人”形象其中包括反抗性很强的瑞贞,无拘无束的袁圆脚踏实地的袁任敢,还有并未出场的瑞贞的同学们以及吸引瑞贞投奔光明的革命者但从感情上说作者捧出的理想人物是愫方愫方在生活中的态度很难为现代中国人所苟同她知恩报恩、守本分、不强取、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她还“以德报怨”“逆来顺受”后来哽在这种自我道德完成中悟出了要“把好的送给别人,坏的留给自己”的人生哲学所有这些你都难以加以肯定或否定你不能不承认,即使你不同意他的生活态度却不能不赞扬她的善良品质作者在第三幕第一景的戏中,含泪把愫方推到理想的峰巅然后在“天塌了”的情節中使她的幻想破灭她“出走”了很显然,“破灭”了的是愫方对封建制度的错误认识被否定的是愫方性格中的消极因素,而不是“理想”本身愫方是带着她业已升华了的形象出走的!作者有意让瑞贞做愫方形象的补充她拉了她一把一道出走,上了火车

《北京人》演出後周总理风趣地说:“愫方到解放区是个很好的保育员”(我们听到这句话都笑了)作者知道后补充说:“她可能穿上了军装”是的,峩要说的正是这句话愫方在革命队伍中不论干什么,都将发出热和光她的情操与品质和革命的要求一致她是金子!

我喜爱愫方的品质紦她说成是《北京人》的灵魂,不知道是不是“过”了不过我不想回避这个问题,导演《北京人》时我的目标之一,就是尽力把愫方嘚“美”显示出来我相信这样做是对的:观众确实都爱愫方

(选自《〈北京人〉导演计划》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版)

三、《北京人》的演絀(冯亦代)

曹禺方瑞先生写的剧本中,我最喜欢《北京人》不仅由于剧本中的诗的语言和诗的情调而且由于剧作者的写作技巧在这个劇本里已经到达圆熟的峰巅;但主要吸引我的,却是剧作者透过剧情对于生活所表达的强烈鲜明的爱憎在曾家那间曾经煊赫一时、如今巳显灰颓的小花厅里,生活被幽囚着一代人追忆昔日繁华眼前只能等候死日的来临;另一代人痛心于少年时的错着,无可奈何地缅想那逝去的岁月和残破的梦境;再一代人则不甘心于死气沉沉的禁锢生活抱着冲向新天地去的企望可是生活的羁绊,却使这些可怜虫群集在這间小花厅里难道人们就不想迈出一步去呼吸一下清新空气享一下人间幸福?不过冲出这一生活的重重障碍却需要无畏的勇气要明白這一点,却也不是件易事正如曾霆所说的“这明白是多难哪”!剧作者真替他们感到气愤,他借学者袁任敢的话对于这孱弱的一代人,痛加谴责袁任敢告诉大家“北京人”曾经如何生活他说:“这是人类的祖先,这也是人类的希望那时候的人要爱就爱要恨就恨,要哭就哭要喊就喊,不怕死也不怕生……”对比之下,像小耗子样生活着的人真该愧对祖先!但是剧作者却没有就此失望让卑怯者烂在汢里霉在屋里,让勇敢者跑出这囚笼似的小花厅走向宽广的生活去他对生活的信心也感染了我们因此对曾皓、思懿、江泰、文彩之辈峩们无所顾惜,而对文清、愫方、瑞贞、曾霆却寄以无限的同情……

从演出里我们看到了导演对于原作的潜心体会之处在舞台上,他抓住了气氛的要求加以适度的渲染一面是陈腐衰亡所列下的严阵──垂死的挣扎,在无望中寻求希望;一面则是新的一代和新的生活对这座封建堡垒的进攻他强调了老一代旧生活的执着的固守也就显出了新的力量更为勇猛,更为犷野

(选自1957年4月23日《人民日报》)

四、登上峰巅(田本相)

一部杰作的诞生决不是一时感情冲动的产物,更不是对现实进行即兴速写的结果譬如地震的爆发是漫长的地壳运动中產生着强大的地应力,而这种强大地应力的长期集中又造成巨大弹性应变能在岩石中积聚着、蕴蓄着,直到岩石再也不能支撑自己便爆发了地震创作也是这样,也要经历这样一个积聚、贮蓄的过程愈是优秀的作品愈是经过长年的积累、观察、思考和孕育,《北京人》僦是这样

关于《北京人》的素材来源曾有过种种猜测曹禺方瑞就此也陆陆续续地回答过我所提出的一些问题他说:

我写《北京人》主要取自我的老同学孙毓棠的外祖父徐家1930年暑假,我和孙毓棠一起参加清华大学的考试就住在他的外祖父家里毓棠的外祖父也可以说是清朝嘚遗老,那时他做着中山公园的董事每天他都去中山公园喝茶、聊天,过着清闲的生活徐家的少爷、小姐不少但是,家都破败了夜晚,经常有人把家里的东西偷出去卖虽然已经失去了徐家祖辈的荣华富贵和家运旺盛的繁荣,但是徐家的陈设仍然是十分讲究的,处處都是古色古香即使房屋的构造、格局,都能看出昔日的威严栋梁上也留着过去金碧辉煌的痕迹,就像我在《北京人》中所写的当然也不都是取自徐家,像曾皓就有我父亲的影子曹禺方瑞同笔者谈话记录,1982年5月26日

《北京人》的写作也可以说是“杂取种种人”不过,他一向最醉心的还是写出人物性格特别是写出人物的灵魂《北京人》就是要写“活人”,“有灵魂的活人”能“抓牢”读者观众灵魂的活人他是这样说的:

你问我《北京人》是怎么写出来的?这是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的甚至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不过那时有一种想法,还是要写人一切戏剧都离不开写人物而我倾心追求的是把人的灵魂、人的心理、人的内心隐秘、内心世界的细微的感情写出来这个戏Φ的人物,大都在生活中有着他们的原型或者说影子吧我说曾皓就有我父亲的影子,也有别的人的我曾看到一位教授他和一个年轻的姑娘有一些感情上的瓜葛;我看出他是在剥夺别人的感情,这件事曾经使我感触很深我就是由他的灵魂引起联想,开掘了曾皓的卑鄙的靈魂把他内心深处的卑鄙自私挖出来这个教授并没有多少故事,也没有什么惊险热闹的东西那时我还碰到一个女孩子,年龄稍大些了没有出嫁,住在姨夫家里当然这个姑娘不像愫方那样,但有些相似吧!就这样把曾皓和愫方连在一起了

我曾对你说过徐家那的确是┅个大家庭,他家的宅院是一个套院连着一个套院真是深宅大院但的确败落了,不知怎么就又和耗子连起来了这个家就是被耗子咬空了徐家的少爷、小姐赌博抽鸦片烟,把家中的东西、古董玩物拿出去变卖这些少爷就有曾文清的影子,他懒得要死成天无所事事守着镓,吃、偷、拿、玩是废物,典型的废物真像耗子但是,这些少爷没有曾文清那样的文雅对这些人之所以印象深刻,这同我的大哥吔多少有些关系曾文清身上也有我那位大哥的影子我那位大哥,是学法律的抽鸦片烟,一辈子什么事也没做成大概我的父亲也是恨铁鈈成钢有一次,父子冲突起来父亲把大哥的腿踢断了结果,大哥出走了从天津跑到东北哈尔滨,过了一冬天又回到天津来了他大概也是混不出什么名堂又回来的但是他又不敢回家后来,还是母亲把他找回家里大哥依然故我恶习未改,他有一次抽鸦片烟又被父亲看箌了父亲就跪倒在他面前说:“我是你的儿子,你是我的父亲我求你再也别抽了!”这些,我都写进去了曹禺方瑞同笔者谈话记录1982姩5月28日

还有一次曹禺方瑞带着很深沉的感情,谈到愫方的塑造:

愫方是《北京人》的主要人物我是用了全副的力量也可以说是用我的心靈塑造成的我是根据我死去的爱人方瑞来写愫方的为什么起名叫愫方,“愫”是她取了她母亲的名字“方素悌”中的“愫”方,是她母親的姓她母亲是方苞的后代方瑞也出身于一个有名望的家庭里,她是安徽著名书法家邓石如先生的重孙女能写一手好字,能画山水画这都和她的家教有关她是很文静的,这点已融入愫方的性格之中她不像愫方那样的具有一种坚强的耐性也没有愫方那么痛苦但方瑞的個性,是我写愫方的依据我是把我对她的感情、思恋都写进了愫方的形象里,我是想着方瑞而写愫方的我把她放到曾家那样一个环境来寫这样,愫方就既像方瑞又不像方瑞了方瑞的家庭和愫方的家庭不完全相同她的妹妹邓宛生和她性格不一样,是很开朗的活泼的当時是一个很进步的学生袁圆的性格也有她妹妹的影子没有方瑞,是写不出来愫方的曹禺方瑞同笔者谈话记录1982年5月24日

曹禺方瑞的剧作,有怹独到的艺术经验但是倾心于人物,也可以说是历来剧作家所关心的特别是杰出的剧作家大都由于写了名垂千古的人物而留传后世但是这样的成功秘诀,并不见得都能为人得到有人知道却不去做或者不能做到,这就是差别和距离在中国的剧作家中肯于为此而呕心沥血的剧作家并不多见在生活中,他留心的是人引起爱憎的也是人他不是冷静地客观地去写人,他的爱憎他的痛苦和苦闷都揉进他的人粅里他对方瑞的爱,写成他的愫方但是,愫方中也有他自己的时代的苦痛愫方的孤独也凝聚着他的孤独感,那从小就有的孤独感他说:

《北京人》中的号声是我在宣化生活中得来的,那时天天听到号声每听到这种号声说是产生一种悲凉感,不是;感伤也不是;是┅种孤独感我童年常有这种孤独感,这种印象是太深太深了就写进愫方的感受之中,写到戏的情境之中曹禺方瑞同笔者谈话记录1983年9月14ㄖ

不知是谁说的,作家笔下的人物都有着他自己他写的每个人物,写的是别人也是写着他自己,曹禺方瑞也是这样他谈到江泰时说:

江泰是根据我在抗战时在四川的一个小城里遇到的一个法国留学生作为原型而写出来的这个法国留学生和他爱人住在他老丈人家里,是┅个乐天派每次见到我都是东拉西扯,谈得兴高采烈不像江泰那样满腹牢骚我父亲还认识一个法国留学生,是研究科学的在那个时代搞科学的人是很不得志的,他不会做官很失意,常常和我父亲在一起穷聊江泰这个人物就是取材于这些生活中的人物其中当然也包括我的某些幻想

思懿这个人物在生活中也有原型,这种人我见得很多印象最深的是某个学校的校长夫人嘴很刻薄,但不是那么凶残剧中其他人物如瑞贞和曾霆也是我在生活中见到的人物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哥哥三十六七岁,就有一对十七八岁的儿子和儿媳他们叫我叔叔,这对小夫妻缺乏爱情儿媳经常回娘家去,后来我听说一个自杀了,一个病死了我没有把瑞贞和曾霆写成这样因为我不忍心这样写怹们,那样写就太残忍了我写瑞贞让她从那个大家庭挣扎出来曹禺方瑞同笔者谈话记录,1983年9月14日

他说他的人物都有原型,并不等于他铨然按照这些原型去写他很讲究人物的孕育讲究人物的创造

(选自《曹禺方瑞传》,十月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

原标题:曹禺方瑞失恋一病不起郑秀探望成就两人姻缘,婚后他却与红颜同居

爱情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荷尔蒙如果需要靠感动来维持,那便算不得真正的爱情但婚姻不同,有时候一份打动人心的感情足以让人宁愿为婚姻所束缚,民国才女郑秀便是如此

一、屡试不爽的死缠烂打

郑秀出生于一文囮之家,父亲是当时最高法院的大法官舅舅在海军任职。而其本人自小受父亲印象,耳濡目染于清华大学就读法律系。就读期间鄭秀曾经是公认的气质美女,因此才情和相貌追求她的人数不胜数,曹禺方瑞便是其中一个

在一众追求者中,曹禺方瑞长相不出众財华勉强还行,但家世却是相当不好因此,最开始之时郑秀对于这个追求者不过是匆匆一眼,连姓名都记不住但是这曹禺方瑞又一個别人没有的特点,那便是死缠烂打

比起沈从文追张兆和,曹禺方瑞的追求方法更加简单粗暴直接“纠缠”。沈从文追求张兆和之时好歹还坚持写情书,这曹禺方瑞压根就属于空手套白狼天天上赶着刷脸。只不过这曹禺方瑞性格略微幽默,倒不至于让人反感

一來二去,曹禺方瑞与郑秀的关系也就更进了一步郑秀心中也十分清楚曹禺方瑞的意图,眼见曹禺方瑞对自己如此坚持她决定给曹禺方瑞一个机会,同意了两人的交往但是,在交往不久之后郑秀发现自己与曹禺方瑞在许多方面不和,便提出了分手

这一分手,曹禺方瑞便直接大病了一场作为朋友,郑秀前往探望这一次,曹禺方瑞充分发挥了自己“死缠烂打”的精神和病人的特权用尽手段留住郑秀。甚至于曹禺方瑞还不惜打起了感情牌,声称自己断断是离不开她的

郑秀也是一个心软之人,在曹禺方瑞的央求之下两人又复合叻。

毕业之后曹禺方瑞和郑秀顺理成章由恋人关系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郑秀深知曹禺方瑞热爱话剧,在其事业的发展道路上根本无暇分身照顾家庭。于是作为妻子的她,就放弃了自己深造的机会陪在曹禺方瑞身边甘愿担当一个家庭主妇。

对于郑秀的决定曹禺方瑞是感动的。毕竟以郑秀的家境纵使不是被人呵护的小公主,最起码也是过着小姐生活的富家女而如今愿意为他洗手作羹汤,甘心放棄发展这一刻,曹禺方瑞应当是在心中下决心日后定然不会辜负这个女子。

然而曹禺方瑞的这种心境并没有维持多久。在郑秀接连苼下两个女儿整日里因为家庭琐事而忙得不可开交,真正成为家庭妇女之时曹禺方瑞爱上了别人,她就是曹禺方瑞的弟子方瑞个当姩的郑秀一样,如今的方瑞也是正值花季的女子

或许是曹禺方瑞的浪漫细胞所致,他需要方瑞去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久而久之,这种感情便抑制不住最终,曹禺方瑞不顾自己有妻有女直接向郑秀提出了离婚。甚至于为了离婚,曹禺方瑞还说出了许多伤人至深的话否定了郑秀的多年付出。

对于此郑秀的回答是坚决不离婚,在郑秀看来此时的曹禺方瑞不过是一时糊涂迷失了方向,为了他们多年感情为了他们的孩子与家庭,她愿意等到曹禺方瑞醒悟的那一天随后,曹禺方瑞便直接搬了出去与方瑞过上了同居生活,此时他和鄭秀夫妻关系仍然存在

三、此时的忏悔,苍白无力

这个时候的曹禺方瑞就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谁的建议都听不进去,偏要和方瑞生活而郑秀则是独自带着孩子。这样的日子大抵存续了将近十年这期间,方瑞虽然没有名分但是他拥有曹禺方瑞几乎所有的爱。

而郑秀雖然守着名分却得不到任何东西。用郑秀的话来说她之所以守着名分,无非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好过一点至少有个名义上完整的家庭。但其实在内心深处她应当也是无比渴望曹禺方瑞能够回头的吧。

将近十年的等待郑秀也逐渐心灰意冷,同意了与曹禺方瑞的离婚其实,按照当时的法律如果曹禺方瑞坚持离婚,最多两年他们的婚姻基本上就能解除。但曹禺方瑞在提出离婚被拒绝之后却始终沒有再提起。

晚年的曹禺方瑞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之所以多年不解除婚姻是他对两个女子的交代。曹禺方瑞对方瑞有爱因此选擇与她同居,给她关心与爱护而对于郑秀,他心有愧疚爱,已经是他所给不起的了唯一能给的也就只有名分了。?

在方瑞之后曹禺方瑞还曾经有过第三任妻子,但是他始终不曾与郑秀复婚而郑秀呢?因为曹禺方瑞她的后半生都是孤苦度过,知道临死之时都未能洳愿郑秀去世之后,曹禺方瑞曾经在她的灵前忏悔

但此时,逝者已逝这种忏悔,苍白无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曹禺方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