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在人类暴力与残酷之间发生的暴力趋于大幅度减

首先要回答一个“为什么”的問题,先要弄清“是不是”——几千年来暴力是不是真正减少了?即使是在以千年为单位的宏大尺度上看(而不是近几十年)在人类暴力与残酷也是在始终不断走向和平与文明的吗?

先给出结论:的确是的而且变化之巨,以翻天覆地形容毫不为过几千年来的“平靖進程”,让公元16年和公元2016年的世界几乎是两个星球在在人类暴力与残酷历史上,特别是近一千年以来无论是在集体暴力(战争、屠杀)和个人暴力(凶杀、犯罪)两个层面上,还是在暴力的规模(死亡人数、死亡率)和强度(酷刑的废除等)两个维度上在人类暴力与殘酷的暴力水平都在显著降低。

Steven Pinker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中对在人类暴力与残酷暴力减少的各方面证据进行了详细嘚论述,我在这里摘取一些和题主问题关系比较切合的点

  1. 国家暴力:战争和酷刑的减少

下面这张图是15世纪德国《中世纪家庭画册》内的插图,描绘的是中世纪乡村的世情百态那么,所谓“田园诗般平静的乡村生活”是什么样子呢

没错,这就是所谓的恬静的田园生活

咗上角一个人正在受轮刑(中世纪最常见的酷刑之一,将人四肢绑在轮子上用铁锤打烂后悬挂展示直至死亡基督教的圣物凯瑟琳之轮的絀处就在此),绞架上吊死的人正在被乌鸦啄食尸体右侧还有一名囚犯正在被押送上绞刑架。

后面还有一张描绘中世纪酷刑的画片口菋太重我放在答案的最后,不适者请跳过!

然而关于这些酷刑真正可怕之处不在于刑罚本身,而在于当时的人们对这些酷刑习以为常這些刑罚不是在幽暗的地下室里进行的,而是在广场在菜市口,在城头——就像我们今天以跳广场舞为娱乐【】一样,当时的人们把觀看酷刑做为娱乐刺激的手段

然而今天,我们几乎不用担心以上种种残忍的刑罚加诸你我身上

如下图,17-19世纪酷刑在西欧各国相继被廢除。

再让我们来看战争——尽管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恐惧但年的大国战争频度实际上在呈现下降的趋势。(如下图)

我們今天的高中教科书上写着这样几段话:“这个世界依旧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两个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世界局势的特征是总体稳萣局部动荡”——然而500年前,大国之间几乎有四分之三以上的时间陷于战火

有些人可能觉得这很荒谬——的确,两次世界大战就发生茬不到一百年前尤其是二战,5000万的全球死亡人数广岛上空的蘑菇云,南京的三十万枯骨奥斯维辛的数百万冤魂,似乎把在人类暴力與残酷自相残杀的暴力推到了一个恐怖的顶峰

然而我们需要重视一个问题——我们看到并真切感受到这些杀戮,是因为它们被记录并流傳下来从而能够被我们看到;古代的一些屠杀被记录了下来,另一些却被忽视或者否认甚至以当时人们的标准,根本不值得被记录下來——这就是所谓“历史的近视眼”现象。

尽管大规模的死亡往往出自规模以上的战争但为数众多的劫掠、仇杀、暴乱、对村庄的屠殺却不会被载入史册。

2.个人暴力的减少:以凶杀率下降为代表

从个人层面上看凶杀率也在下降。下图中是对数尺度的西欧每十万人死于兇杀的人数从13世纪到20世纪,凶杀率从十万分之一百下降到了十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西欧人13世纪你被谋杀的风险是今天嘚一百倍。

总之无论在哪一个层面上,暴力水平都呈现不断降低的长期趋势引用 的一段答案:

下图则可以作为一个数据证据,说明暴仂活动和暴力水平的不断下降

从图表中可以看到,基本上随着时间推移,随着经济发展无论是民间犯罪率还是国家行使暴力带来的傷亡都在不断下降,一言以蔽之既是暴力倾向的不断降低即便是到了工业时代,不考虑两次世界大战这种特例的话上述下降的长期趋勢依然是成立的。

所以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是什么让我们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我不认为是因为人性变得善良了。几千姩的尺度并不足以改变人性更有说服力的解释是,在假定人性不变的前提下一定是有什么外在的因素变化了,使得人们更加“良善”让人们更倾向于不使用暴力。

如果从在人类暴力与残酷本性以外的角度去看从社会、经济、制度的层面去分析,那么就涉及到使用暴仂的成本和收益问题

经济学家Gary S. Becker在其著作《在人类暴力与残酷行为的经济分析》中指出,人们之所以犯罪是因为犯罪给他带来的预期效鼡超过了其机会成本。

所谓“成本”都有哪些一是将同样的时间和资源用于其他活动所带来的效用,二是可能面临的惩罚因此,实施暴力的成本提升让暴力变得“不合算”(刑罚对人的威慑力可以粗略地表示为破案率P*惩罚力度F因此提高破案率和增加惩罚力度都可以起箌对潜在犯罪者的威慑作用),或者人们效用函数的改变都会使人们的暴力行为得到抑制。

是什么让暴力的收益下降成本上升?是什麼改变了人们的效用函数

第一,贸易让暴力的机会成本上升

在人类暴力与残酷漫长的历史以强盗逻辑为主导,只是到了近代市场逻輯才超越强盗逻辑,成为在人类暴力与残酷追求幸福的主要方式近代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在工业革命之前我们看到强盗的逻辑,好比說罗马帝国的征服秦始皇的统一,然后像蒙古成吉思汗的征服用的全是强盗的逻辑。历史证明近代以来,强盗逻辑不可能真正的胜利能真正胜利的只有市场逻辑。
——(张维迎《市场的逻辑》)

——如果贸易能为双方都带来好处为什么要抢夺?实际上有贸易的國家之间,战争的可能性的确降低了

Conflict里,对贸易依存度和陷入军事争端的可能性进行了多重回归他们发现,即使在控制民主、相对军仂、大国地位和经济增长等变量以后贸易依存度与卷入军事争端的可能性依然呈现负相关关系。某个年份对贸易依赖较高的国家在下┅年更少卷入军事争端。

另外研究表明,贸易的和平效应和国家的发展水平有关:已经具备境地贸易成本的金融和技术基础条件的国家更倾向于在不使用武力的情况下解决它们之间的纠纷。

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贸易的和平效应才会发挥其作用。交通、金融等基础设施的唍善使人们合作的收益越来越高,采用暴力的机会成本也就越来越低

第二,国家——利维坦是对暴力的重要减速器。

别人的痛苦似乎总是不如自己的痛苦痛苦(这毕竟也是人之常情)因此在原始社会,复仇常常是过度的人们似乎总要让对方得到比自己更深重的痛苦才能得到满足,于是就出现了冲突的不断升级和过度复仇的血腥循环

于是,国家出现了惩罚侵犯者的不再是被侵犯者,而变成了国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家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国民免受伤害而垄断了使用暴力的权力——刑罚是被国家垄断的暴力可以视作一种集體的“复仇”。国家的出现让暴力死亡率下降至之前的五分之一。(如下图)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今天视为野蛮《十二铜表法》实际上具有其不可磨灭的进步意义。它规定并限制了同态复仇(同态复仇和过度复仇比起来已经是进步的)——只有毁伤他人肢体的行为同态複仇才是被允许的。《十二铜表法》还第一次引进了罚金用一种可以量化的标准来对同态复仇进行替代。用罚金来替代肢体毁伤无疑昰另一个巨大的进步。(p.s.现代的“国家复仇”形式以罚金、有期徒刑等刑罚为主流,它们无一不是“货币”般量化的惩罚而不是原始嘚以牙还牙)

所以说,在今天我们看来野蛮、尚武、好斗的罗马在限制暴力方面着实是先行者。实际上在罗马所处的年代,它其实要仳周围的“蛮族”要文明友善很多【友善的文明和尚武的文明,繁华的文明和粗野的文明哪个更容易生存,哪个更容易强大这还真昰个不好解答的问题! 老师给出了非常精彩的回答,我在想要不要在知乎上提个问题邀请老师回答呢XDD】

第三在人类暴力与残酷的命变贵叻。

——人的一条命到底值多少钱

知乎上有一个关于量化生命价值的问题,非常有意思:

美国公民的命价约970万美元相比之下北京城镇居民的命价在101万元人民币左右,而甘肃农村居民命价的“命价”相比而下只有14万元

其实不只是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命价区别很夶,生命价格在历史上的差异更是匪夷所思今天我们耻谈“为生命定价”,然而在古代人们谈到“一条命值多少钱”的时候似乎容易啟齿得多。

日耳曼法留下的许多蛮族法典如《撒克利法典》中专门规定了各种阶级人们的赔命价格从贵族到平民,男女老少赔命价格不等中国也有很多类似的习俗或规定,其中一部分一直延续到到近代在西康地区,打死穷人一条命赔藏洋160元即可了结。

《大明 律·名例》规定,死刑的赎价为铜钱四十二贯。在《大明律》制订时,这笔钱折合白银四十二两,相当于七品知县一年的俸禄

到了清朝,咸丰九姩(1859 年)福建布政使张集馨向皇帝汇报说,福建普通人的命价为每名三十洋元三十洋元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19世纪50年代大米的平均 價格是每石2.4洋元。折算下来一条人命的价值不足一千八百斤大米,不过两千元人民币(吴思《血酬定律》)

比之于今天,人命的价格嘚确是有了实质性的提高人命变贵,说明社会对生命的评价(和支付意愿)升高大规模的暴力、屠杀发生的成本就会提升,从而有效減少了暴力的发生

第四,马尔萨斯陷阱与工业革命

关于这一方面是我完成这篇答案以后又看到这个答案以后所吸收到的。由于时间关系先贴上来待后再补充。

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历史我们总是关注发展,但发展的另一面就是减少破坏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的作者就感叹道,如果这(暴力减少)都不算进步那什么算进步?

但是战争真的就不是好东西吗和平就真的好吗?深陷在马尔萨斯陷阱中的世堺就算飞满了白鸽,又会如何呢一起在相亲相爱的祥和中慢慢滑向贫困和饥饿吗?在贫困和饥饿的严酷逼迫下谁又能保证人们不为叻生存,而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刀刃相向如此,便又是一场流血一场刀兵,一场循环

——是否在人们跳出马尔萨斯陷阱以后,暴力的減少才有意义呢

张维迎. 市场的逻辑[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吴思. 血酬定律: 中国历史上的生存游戏[M]. 究竟出版社, 2003.

话说第一次在知乎正经写答案好紧张...佷多规范性的东西都不懂,种种不足还希望各位多包涵多指教!

另外那张中世纪酷刑的图太过重口,不知道贴出来会不会被和谐掉

}

原标题:斯蒂芬-平克 :数据表明 噵德与理性足以减少暴力

这是一幅表现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画作攻占巴士底狱被认为是法国大革命的开端,在这场大革命中有25万人矗接丧命

初看平克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这一书名,直接的反应可能会是:这会不会是一种善良但不无天真的呼吁甚至是一种“心靈鸡汤”似的心理抚慰?但其实作者的态度是冷静的方法也是学术的,他认为尽管人性在近万年来并没有根本的改变但还是在保障生命这一最基本的方面取得了意义重大的进展。他主要用事实说话尤其对数据敏感,通过各种分析包括大量统计和图表,指出在人类暴仂与残酷历史中一个基本趋势是明显的:即暴力在趋于减少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一个有史以来最和平的时代。在人类暴力与残酷在五千年湔出现国家以后就大幅减少了暴力尤其是近代以来,又尤其是最近七十年以来在减少暴力方面甚至可以说取得了飞跃的进步。

天平决萣性地摆向善的一边

平克书名所说我们本性中的“善良天使”(better angels)的说法来自林肯人性中与之对立的因素他则称之为“心魔”。在中国嘚历史语汇中相应地有一个或更平实的说法即孟子所言人性中的“善端”以及“恶端”。在人的本性中同时存在着向善和向恶的两个源头或两种可能性。所谓“性善论”和“性恶论”的争议其实常常是争论这两种可能性哪一个更大一些或者说讨论的范围主要是面对哪┅个领域。相信人性中的“善端”或“向善心”超过“恶端”或“向恶心”的或许可以将此作为一个证明:甚至作恶要想有效都不得不瑺常假冒为“善”——一种个人的伪善或群体的 假“善”,而善永远不必假冒为恶而我喜欢用的一个比喻是:哪怕在人类暴力与残酷向善的可能性只是稍稍超过向恶的可能性一点(better同时也是bigger),那么就像两边放着善恶两种砝码的天平一样最终天平还是会决定性地摆向善嘚一边。在人类暴力与残酷这一暴力减少的历史大趋势或许就是这一天平迄今摆向了善的一边的最好证明。

在人类暴力与残酷在进入文奣、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已经在其他一些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比如物质生活的大幅改善,预期寿命的普遍提高、文化和信息的广泛茭流和传播、高科技成果的全民共享等等但最重要的进步还是今天这个世界的确变得比以前更和平了,人们比以前更安全了虽然还是囿恐怖活动,有局部暴力但死伤的人数其实已经远不能和大规模战争和凶杀、酷刑频繁的年代相比,包括一般人也基本不是生活在生命受威胁的日常恐惧之中甚至许多仍然存在的恐怖事件之所以引起震惊,骇人听闻也是反映行使暴力者更绝望了,而这种暴力行为其实吔是更稀少了想想就在不远的过去,还时有一连串的屠城有士兵普遍提着首级论功行赏,而那时还没有今天舆论和新闻的震惊和谴责所以说,更重要的是人们心态的调整对暴力的拒斥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的心态,有些残暴行为已经成为人们不假思索就将拒绝的禁忌

岼克总结出六个暴力减少的趋势,如果我们按照时间次序来叙述大致是:1.大约五千多年前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在人类暴力与残酷开始絀现国家此前在无政府的自然状态下经常出现的劫掠和打杀大幅减少;暴力致死的人数由无政府状态下的占人口比重的15%降到了不足1%,即便是20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暴力死亡率也至多是1%-3%。2. 近五百多年来开始了埃利亚斯所说的“文明的进程”:欧洲分散割据的封建小邦整合为中央集权的大国,并形成一个支持商贸发展的架构这期间欧洲国家的凶杀率下降了10-50倍。3.“人道主义革命”:即近三百多年来经過欧洲理性的启蒙运动和有组织的社会运动,推动了各国废除那些此前社会常见的暴力形式如暴力专制、奴隶制、决斗、严刑逼供、迷信杀戮、残酷处罚和虐待动物,形成了和平主义的第一个高潮

但到20世纪上半叶有一个中断,直到二战结束以后才有了重新的进展:4.“长期和平”:“二战”之后七十年超级大国和发达国家之间停止了彼此之间的战争;5.“新和平”:1989年冷战结束,各种武力冲突——包括内戰种族清洗,专制政府的对内镇压以及恐怖袭击,在世界范围内也一直在下降;“代理人的战争”没有了其他武装冲突的发生频率囷烈度也减弱了。6.“权利革命”: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今通过接连不断地争取民权、女权、儿童权利、同性恋者权利和动物权利的社会运動,人们对较小规模的暴力行为——如对少数族裔、妇女、儿童、同性恋这些弱势者的暴力侵犯和虐待动物——也越来越反感和拒斥了

吔就是说,在人类暴力与残酷暴力的减少是全方位的是范围在世界上不断扩大和程度不断加强,它涉及从家庭、社会到国家、国际的各個方面:家庭暴力的受谴;学校和父母对孩子体罚的大幅减少;社会凶杀等暴力案件的大幅降低;内乱等各种武装冲突的减少;国际大规模的战争几乎绝迹它在近代有一个明显的下降曲线,尤其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有一个陡降

用数据和事实呈示暴力减少的趋势

平克注重用數据和事实说话,当然这其中有些数据,尤其是较早时代的数据只能是根据一些局部情况估算出来的其准确性还可以再商讨,但在人類暴力与残酷历史上这样一个暴力减少的趋势看来是很难否认的另外,最近七十年来的有些事实则是当代人有目共睹的只是平克将其Φ一些“归零”的事实特别鲜明地归纳如下:

尽管1945年首次使用了核武器,但这之后的战争中再无使用核武器包括战术核武器。

尽管1945年以後出现过冷战有过代理人的战争,但两大敌对的超级大国之间的战场交火记录为零

1953年之后大国与大国之间的交战次数为零。

1945年之后西歐国家之间的国际战争为零

1945年以后,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44个高收入国家)之间的战争为零

1945年之后,发达国家通过征服其他国家的领汢扩张为零(甚至不是零而是负数,即欧洲国家通过将大片殖民地移交给独立国家而基本都收缩回欧洲了)

1945年之后,因为被征服而亡國的国家数字为零(一个短暂的例外也许是科威特被伊拉克入侵占领合并但它很快又复国了)。而直到20世纪的上半叶都还有22个国家被占领或吞并。除了一些国家从原先国家的分离和独立今天世界各国地图的边界和1950年时候的世界地图相差无几。(平克书中数据截至2011年)

莋者:[美]斯蒂芬·平克

出版社: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7月

道德精神的力量一直在起作用

尽管平克此书原文初版是在四年之前囿的说法或还需要再行分析调整,但这些“归零”的基本事实还是让人印象深刻因为这还是此前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即敌对的两個超级大国克制地没有使用自己所掌握的最强大武器(有一段时间还是仅仅一方掌握核武器);双方在几十年时间里对峙却还是没有真的咑起来;世界上越是发达、收入高的国家越是不打仗了;全球近七十年里连一个弹丸小国也没有亡过更不要说一个大国了。这的确可以說是世界史上的一个奇观要知道,此前的世界史几乎可以说是一部世界征服史世界各国的版图不断根据武力的斗争而被改写乃至清除。

也许可以说正是在这最近的七十年里,在人类暴力与残酷取得了减少暴力的最大进步我们现在的确是生活在一个总体最和平的时代裏,死于人为暴力的人数最少这是在人类暴力与残酷迄今取得的最伟大的生存进步,也是道德的进步由此我们也的确要改变我们的一些过时的重要认知,比如说认为历史只能用强力和暴力说话,看谁的拳头最硬、武力最强在人类暴力与残酷历史上的许多时候可能确實如此,但最近却发生了一些意义深远的变化还有比如认为大国崛起都必须通过战争,以及“国强必霸”但这看来已是不再适用的历史经验,是“陈旧的逻辑”有悠久海盗传统的北欧诸国早在近代就转型为商业贸易为主的国家并持续繁荣,当代统一了的强大德国也没囿再对他国和世界构成任何军事上的威胁

平克在指出“在人类暴力与残酷暴力减少”这一趋势方面的确是很成功的,在我看来很难否認他用大量事实和数据支撑的这一结论。对“暴力为什么减少”的问题上他也做了相当仔细的分析,虽然涉及原因的问题本身就是更复雜的探讨因果是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其他学者还可以从多方面补充和探讨而我比较关注的是,在这一暴力减少的过程中道德有没囿起作用?或者说起了什么作用还有它是怎样和其他因素配合起作用的?乃至一种高调但却虚假的“道德”是否还起了相反的作用

我罙信道德一直都在起作用,包括在过去的历史上也是起了作用的如若不然,世界就会是一个完全弱肉强食的世界在人类暴力与残酷也許都不会延续至今了。道德初始的确主要是通过良知、观念和舆论这些比较“柔软的手段”起作用它总是会通过人们的恻隐之心,通过較开明的人们包括知识分子所造成的舆论,有时是通过有些掌握权力者的内心起了作用同时也在一定范围内不断渗透和凝结到制度之Φ,从而即便在古代也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柔化和削弱残忍,并一次次将一些社会从濒于死亡中解救出来但很遗憾的是,在近代之前道德一直没有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和社会运动,也没有形成持续强有力的约束强权、从而也约束战争的制度

而近代以来出现的两次和岼主义的浪潮,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第二次浪潮表明:人道思想和权利观念的宣传和普及、社会运动的压力使强势一方乃至拥有强權者也发生了观念和行为的改变。而如果说占有强得多的实力和武力的一方主动采取措施来减少和消除暴力那么,这也一定是内在的道德精神力量起了作用例如19世纪美国内战最终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是得到北方的大多数白人率先倡导、支持乃至为此捐躯的;而20世纪60年玳的少数族裔反对种族歧视的民权斗争取得胜利,也是因为占多数的白人中有许多人支持这一斗争乃至联邦政府也加入进来。虽然少数族裔自身的抗争也绝对必须和重要但如果只是族裔之间的实力斗争决定一切,处弱势的少数族裔无论如何也是抗衡不过占多数且掌握优勢资源的多数族裔的还有一些强国不再侵略和征服他国领土,甚至将以前侵夺的领土奉还;更不要说最近“权利革命”的受益者可以說都是弱势的一方。而她(他)们如果没有来自强势方的支持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其间最引人注意也最令人安慰的是,以上变化甚臸多是强势一方的一些人主动变化率先变化,这种改变主要并不是因为受到外力的压迫而毋宁说是受到了内心的压迫,即道德观念首先在一部分人中发生了变化后来扩展到大多数人,这就是道德的作用了如果是强势的一方主动让步,甚至主动为弱者呼吁就一定是噵德起了作用而不是强力起了作用。

道德理性的进步对暴力减少至关重要

平克分析了四个带我们走出暴力减少暴力的“天使”:第一是迻情(empathy),这似乎是一个非道德的中性词汇但平克也承认,从20世纪40年代这个词迅速流行以来它就开始具有了一种很接近于“同情”(sympathy)乃至“悲悯”(compassion)的新的含义,即具有了一种道德情感的含义第二个“天使”是自制。第三是一种道德感平克在这里没有尝试去区汾两种道德:即一种是真正的约束行为手段的低调道德,另一种则是追求完美理想目标的高调道德但他指出在人类暴力与残酷会用“道德感作为原谅自己残忍行为的借口”,谈到宗教战争和政治意识形态冲突、再加上个人追求自助正义而杀死的人数肯定要超过不道德的掠夺和征服造成的死亡。第四则是理性理性带来了彼得·辛格所称的“扩大的圈子”,人们不断在更广大的范围内“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设人如己。这也是一种使人不断上升、不断提高抽象能力的“理性的滚梯”。

我想人的道德能力或可以更恰当地归纳为三种:第一是噵德理性首先是学会以普遍平等、即从所有人能够和我互换的观点来看问题,当然这个“普遍”的范围是必须不断扩展的,它必须扩展到所有“理性的存在”扩展到所有人才是真正意义的理性的普遍。第二是道德情感即同情、怜悯、恻隐之心,这实际是我们道德行為的最初推动力即道德的源头或发端。第三是道德意志或者说一种能够按照道德原则或规范行动的能力,由于这些规范主要是否定的禁令也可以说这种行动力主要是一种自制力。所有这三个方面即道德的知、情、意的三个方面,可以统称为我们的道德能力

借助于仩述分析,在我看来对暴力的遏止之所以在近代以来取得最大的进步,首先和关键的是人们的道德理性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不再局限於某一狭隘群体之中,而是开始从普遍平等的观点看待全在人类暴力与残酷这就带来关怀所有人的“人道主义的进步”和尊重所有人的“权利的进步”。其次随着社会流动性的扩大,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大量人道主义文学艺术作品的涌现,人们的道德感情——同凊之心也大大地增强和扩展了最后,法治的加强、国际组织的出现也从制度方面加强和提升了人们的道德自制力而所有这三方面的道德因素又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

暴力的减少归根结底是人性中善端对恶端的胜利无论如何,暴力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中减少了退缩了,洏这种暴力的退步正是在人类暴力与残酷良知的进步是在人类暴力与残酷道德的进步。而且今天所形成的对于战争、暴力的广泛否定,乃至对某些残暴行为构成了一些普遍禁忌也说明达成一些基本的道德共识并不是不可能的,而是有可能的

正如我们从中国历史所看箌的,中国自古重视保存生命的思想资源也很丰富反对暴力,感时忧生的思想从《诗经》的年代就已发端且源远流长尤其是在思想和知识界,比如在中国先秦的几个主要思想流派包括儒道墨,甚至早期法家和兵家都希望尽量减少暴力的战争:孟子说“善战者服上刑”,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墨子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反战“非攻”,甚至连兵家的《孙子》也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但峩们的确也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古代早就有很丰富的反对暴力、重视生命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漫长的历史上为什么却仍然战乱鈈断,不仅制止不了国内外的战争其他方面的暴力也常常多发或复燃?

电视剧《三国》剧照学者刘再复认为,名著《三国演义》崇尚暴力

这里的原因可能大致是:中国古代的先贤虽然从来不缺乏忧民伤生的道德情感,但在采用一种普遍平等的道德理性观点的方面却可能有所不足制度的建设也不够有力,以及过去的世界还基本上是处在一个比较崇尚武力的时代而这也许还说明,仅仅依靠道德意识还妀变不了一个强权的世界道德还必须要有其他配套的因素,还必须浇铸于制度没有制度的配合,道德仅凭自身还是不可能取胜暴力突然在近代世界迅速减少,主要的原因可能恰恰就在于有一种道德观念与制度的配合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转而关注在人类暴力与残酷暴仂减少的环境因素或制度力量我在此想主要根据平克引述的康德的观点适当再做一些推演。按照时间的大致次序来说暴力减少的第一個原因大概却要归功于饱受批评的“国家”。在一个人们生活联系紧密、交通方便的地域里一个统一的、甚至是中央集权的较大国家,仳起诸多较小的、封建割据的国家和城邦来说至少在客观上更能防止冲突和保障生命。在欧洲这正是最近五百多年来发生的事情,在Φ国则发生得更早但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国如果走向极端的个人专制乃至极权主义它又的确是相当危险的,然而随着民主化的浪潮,在近百年尤其近数十年来,民主的大国看来远比专制的大国更能保障和平甚至在比较成熟的民主国家之间,无论大国小国、强国弱国都几乎不再发生战争。

这是国家所起的作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经济,欧洲在脱离封建割据的时候还发展起商业贸易忣保护性制度架构,这样就提供了和平双赢的可能性而不必走向争夺领土和资源的零和博弈。还要提到国际组织包括跨国界的民间组織却在近年来发展很快,在制止战争和缓解冲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看到制度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要否定道德否定制度的伦理意義。我们也要看到有些制度的兴起是和道德有关的,是有道德的动机和行为参与发动的;还有些制度本身也就体现了一种道德性比如囻主制度对专制制度的道德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对无法无天的专横统治的道德性;市场经济对指令经济的道德性等等前者体现叻一种将所有人尊重为道德主体和对象、普遍平等自愿的原则。

道德都应该以止杀为第一义

但会不会还有一种虚假的“道德”、“正义”乃至“高尚”反而会起一种催生和强化暴力的作用如此我们就不仅要观察暴力减少的原因,还要观察暴力增加的原因平克列举了五种導致暴力的“心魔”:1、扫清谋利道路上的障碍的“捕猎”动机;2、寻求权力、地位和名望优势的支配欲;3、报复心;4、施虐狂;5、意识形态。追求权、钱、名的前两种动机和纯粹以折磨别人为乐的施虐狂我们姑且不论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不道德或至少非道德的。这里比较複杂的是报复和意识形态因为它们往往是直接以“正义”、“道德”、而且是最崇高的“道德”之名而施暴的。也就是说在此心魔和忝使是混在一起的,或者说心魔正是打着高尚“天使”的旗号。

报复很可能是自身先受到了侵犯如此报复的行为的确有某种正义性,泹是由于在人类暴力与残酷认识能力的不足和道德标尺在对人对己上的偏差,很可能发生报复对象错误和报复行为过当的问题人们很嫆易夸大自己所受的伤害,乃至会预防性地发动进攻以解除自己未来可能受到的威胁这样,这种初衷有一定合理性的“报复的正义”僦很可能变成一种残暴行为,最后陷入一种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所以,追求一种“无限正义”、一种“彻底正义”是有危险的或者说,是在人类暴力与残酷试图承担一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善的上帝才能承担的、其实在人类暴力与残酷无法胜任的工作所以,當有人说:“想要和平就先为正义而战斗吧”,平克不赞成这一说法而是认为“想要和平,就先为和平而奋斗吧”我认为这后面的悝由在于:保障生命的和平恰恰就是最大、最优先的正义。

意识形态与群体信仰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因为它是总体性的,涵盖范围很广的往往是追求一种至善的。它们具有一种引导在人类暴力与残酷的理想主义的意义但是,如果在这一至善的狂热信仰者看来这种至善昰可以证明所有有助于实现它的手段都是正当的,包括暴力和欺诈等等的话它们就不仅可能导致大规模的国际战争,还可能导致大规模嘚内部迫害和清洗宗教战争以17世纪初欧洲发生的“三十年战争”为例,死亡总人数估计是575万人而当宗教战争基本消停后,又有意识形態的战争和清洗以法国大革命为例,有25万人直接在法国大革命的恐怖和动荡中丧命在其间及随后的拿破仑战争中,又有200万-400万人被杀害更大规模的灾难则是发生在20世纪。

故此我们有必要为道德正名,尤其是给走向现代社会的道德下一恰当的定义我们不否认宗教和意識形态的信仰者里有许多真诚和高尚的人们,更不否认人们对高尚人格和终极关切的个人追求的重大意义但作为一种社会伦理,尤其是現代社会的伦理无论从个人道德还是制度伦理来说,道德都是应该以止杀为第一义的道德应当是一个所有人能够共同生存的平台,而鈈是一个可以对别人和别的群体发动攻击的高地道德的一个通俗的概括性阐述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人可能会说,人们的“不欲”多着呢怎么处理?人欲望什么不欲什么,的确很复杂有细微的千差万别。但如果我们是从普遍的或社会的观点看问题我们只能处理一些基本的不欲,而这些基本的不欲是可以普遍地观察到的即人们普遍地不希望自己被无端杀害、被抢劫、强暴和欺骗,尤其是鈈欲自己被杀害是最为基本的可以放在第一位。生命如果没有了其他的一切都无从谈起。“不可杀人”的一个更正面、更全面和更具實质内容的表述是保存生命的道德原则这一生命原则坚持一是不可暴力剥夺和戕害无辜者的生命;二是应当平等地给所有人提供生存的基本物质生活资料。那么在这生命原则内部的两条中,前者不可杀人又是更优先的而整个生命原则相对于自由权利的原则和经济平等嘚道德原则,又是居于第一位的如果借鉴社会契约论的理论来说,就是我们对霍布斯有关保存生命的关注和讨论应当更优先于对洛克囿关自由和卢梭有关平等的讨论。

这本书对中国来说适得其时

我认为平克这本书的翻译出版对中国来说是适得其时的因为他不仅抓住了┅个最重要的问题,看到了在人类暴力与残酷一个最重要的进步给人们以信心;而且,它还可以让我们据此观察我们社会的隐忧观察峩们社会最迫切的问题。

中国最近七十年也同样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虽然前期还有政治运动的动荡,但总的说这七十年大致保证了国境之內的和平而近年尤其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中国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隐患,甚至有时会让囚觉得存在着世界上最广泛的观念隐患上面谈到中国历史上反对暴力、重视生命的思想源远流长,但中国历史上也一直还有另一种轻贱苼命、崇尚暴力和权谋的思想流行刘再复的《双典批判》指出,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两本《三国演义》和《水浒》就是相当崇尚暴力和阴谋权诈的。由于长期等级社会的缘故下层民众的一些基本权益得不到明确的法律保障,加上工业革命之前生产力提升有限而Φ国人又重视多子多福,以及历史上的外部环境是尚武的游牧部落在某些人口大量增加,天灾人祸、内乱外患并行的情况下生命就会茬人们眼里变得相当的低贱,造成大量的生灵涂炭人口锐减。

而在中国进入近代之后我们又常常深陷在一种从社会达尔文主义到斗争哲学的迷思之中,好斗、好战的思想一直没有得到认真彻底的清理许多人还在相信把全民、甚至妇女、儿童也卷入进来的“总体战”的“伟力”,有的知识分子也在试图重新论证它的正当性心中有阴影的人看到世界上到处都是阴谋;心中有敌意的人也觉得世界上到处都昰敌人。而过度渲染战争危机反而有可能带来战争危机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还不时浮现出暴戾之气,在网络上也能够发现许多人们对暴力和强悍的崇拜对酷刑死刑的迷恋。这些观念的确许多还是停留在口头上还主要是在民间流行,但如果那一天它们变成一种压制性嘚主流舆论变成一种甚至能够绑架政治权力的“政治正确”,那就是真正危险的了

平克的这本书的确是一本可以改变我们对历史的认知的书,一本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道德的书一本促使我们深入观察和思考的书。但我以为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还依然保留昰一个挑战虽然作者努力在书中做了解释,认为和传统社会、尤其原始社会相比20世纪并不是那样糟糕。但是我们如果将两次世界大戰中的欧洲和一战前的欧洲相比,却明显是一个历史的倒退所以说,道德的最大进步在20世纪道德的最大教训也在20世纪。人们心中可能還是会存有疑问:欧洲在前几个世纪已经取得“文明的进程”和“人道主义革命”的巨大进展之后为什么在20世纪上半叶又出现了一个巨夶的低谷?我们目前的确有幸走出了这一低谷但今后的世界上还会不会出现这样的低谷,甚至会不会出现再也走不出来的深渊

总之,峩们需要重新审视世界的历史改变一种过于好斗、甚至觉得外敌环伺的认知;我们也需要重新改造我们的道德,改变过去陈义过高、理想过甚的“道德”我们也需要继续推进,努力解除在人类暴力与残酷其他方面的苦难但解除和防范来自暴力的苦难总是应当放在更优先的位置。因为的确有过这样的理论:把其他的所谓“隐性暴力”、“微观暴力”说得更为根本更为优先,甚至有人认为为了消除这些借喻的“暴力”而可以使用真实的暴力乃至必须通过真实的暴力。我这里想再次强调的是尽量减少和消除对身体的暴力戕害永远是第┅位的。道德以止杀为第一义。□何怀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人类暴力与残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