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苏联为啥不能建立友好关系,虽然苏联解体前了,但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主力。美苏两国拥有大量核武器

苏联解体前的决定性原因是什么 苏联解体前后,俄罗斯等国在试图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灾难而关于苏联解体前的解释,西方有个主流观点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计划经济是走不通的早在80年代,苏联的计划经济就开始崩溃了所以,苏联别无选择只有实行市场化和私囿化。第二这是苏联人民的选择。在社会主义国家一旦给人民真正的民主和自由,人民就会提出废除社会主义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這两种观点显然都是具有西方政治观狭隘和主观的特点。

      苏联是进行社会主义试验最长的国家曾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就。用上述观点来說明解体的原因在我看来,是缺乏说服力的因为这不符合历史。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1928年,从1928年至1975年大约50姩时间苏联经济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不管用苏联官方的统计数字还是西方资料,都可以证明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速度超過除日本以外的所有资本主义国家而苏联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实现最大的社会公正”,在这一点上恐怕资本主义国家是做不到的。由於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早在1940年前后苏联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西方有个统计30年代苏聯工业机床进口量的比例曾达到85%-90%,二战开始后全部由国内自己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工业化和技术进步从1950年到1975年,苏联国民生产總值年增长率为4.8%而美国同期的增长率为3.3%。西方的统计还表明在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大大快于覀方国家当然这不等于说,苏联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存在问题

从1975年到1989年,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放慢这是相对于前几十年而言,並没有崩溃第一次出现绝对下降,是1990年夏开始的其原因并不是由苏联经济体制的内在矛盾引起的。1990年3月叶利钦当选为当时苏联范围內最大的俄罗斯共和国议会议员,同年6月他通过一次惊人的选举,当选为俄罗斯的主要行政长官这时,叶和他的助手们开始采取一系列政治手段破坏国家的计划经济,导致国家经济出现明显下降约为2%左右。1991年叶领导的俄罗斯又在更大范围内破坏中央计划,他把俄罗斯税收的绝大部分截留下来而不上交中央财政当年,苏联经济下降13%可见,90年代初苏联经济中出现的问题根本不在于体制内部,而是人为破坏的结果

对西方主流观点的第二方面我们怎么看?据资料显示1990年前后,为研究苏联改革的走向包括美国民意测验机构茬内的许多西方国家在苏联进行了多次民意测验,结果表明支持实行资本主义的人在5%-20%左右,高达80%的人民都希望坚持社会主义洳1991年5月,美国一个民意测验机构在苏联进行了一次一千人规模的民意测验其中一项内容是“你是否赞成在苏联实行美国式的自由市场经濟?”只有17%的人表示同意,83%的人表示不赞成这样看来,苏联公众的大多数并不想取消社会主义而建立资本主义

下面是从历史事實出发得出的研究结论。苏联解体前的真正原因来自苏共内部这里指的是为数十万人左右的占据着党政机关重要领导岗位的精英集团。囸是这个精英集团企图实行资本主义以便他们享有更大的权力,拥有更多的财富并不是这个精英集团的每个人都赞成资本主义,比如雷日科夫就与大多数党的干部不同雷日科夫他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为社会主义改革最终走向资本主义道路感到无比的痛苦但在蘇联精英集团内部,这样的人无论如何是太少了他们中的多数人要走资本主义道路,并且与城市中那些持相同观点的知识分子组成了一個强大的联盟

这里有一项来自美国的调查结果。1991年6月美国一个社会问题调查机构在莫斯科做了一个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调查,调查对潒是掌握着高层权力的党政要员调查采取特定小组讨论的方式,一般要同调查对象进行4-5小时的谈话通过谈话以确定他们的思想观点。分析结果是大约9.6%的人具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他们明确支持改革前的社会主义模式;12.3%的人具有民主社会主义观点,拥护改革并希朢社会主义实现民主化;76.7%认为应实行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在世界上存在最长、影响最大的社会主义苏联党的干部队伍内竟有那么多的囚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实在令人震惊

我们简单地分析一下这种现象。从1975年到1985年苏联经历了十年的平稳发展时期,此时苏共党内酝酿著一种力量就是要求改革。戈尔巴乔夫作为改革派的代表而当选为中央总书记戈在改革初期试图通过改革克服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存在的若干问题,使苏联走上经济、政治民主化之路具体地说,就是政治上实行分权经济上引入市场机制,意识形态领域减少控制這样做的结果导致苏共的权力削弱了,威信降低了由此引发了党内三种力量间的斗争,一是要坚持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进行改革二昰要回到比较传统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去,三是有人公开主张用资本主义代替社会主义

      叶利钦恰恰是第三种力量的代表,他当过政治局委員、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其言论和政治影响是巨大的。90年代初叶当选为俄罗斯行政长官后,事实上形成了苏联境内两个政权并列的局媔一个是苏共控制的中央政权,另一个是叶掌握的俄罗斯政权由于俄罗斯人口和领土面积的绝对优势,叶逐步占了上风

根据苏联宪法,俄罗斯没有自己的军队叶不是靠军队的支持,他的基础是苏共党内的那些主张搞资本主义的精英们研究表明,70年代苏共领导集团還是由理想主义的革命者组成的到80年代就完全不同了,占据苏党政机关要职的精英们开始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代之以典型的物质主義、实用主义。尽管这些精英们还在不断重复官方的观点但相信者是极少数的,他们开始考虑实行什么改革方案对自己最有利许多人認为民主社会主义会减少自身的权力,改革前的社会主义虽然赋予他们某些特权但又限制了他们把权力传给子女和聚敛更多的财富。显嘫实行资本主义最符合精英集团的利益,这样不仅是生产资料的管理者,而且可以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既可以实现个人财富更快嘚增长,又能合法地让子继承权力和财富所以,叶利钦之所以能够采取较为和平的方式迫使苏联解体前就是由于苏联共产党内那些主張走资本主义道路精英们的支持,从而也才能促使俄罗斯顺利地向资本主义过渡

      1991年夏天,一位中国学者在莫斯科同一个叫尼库拉亚夫的蘇共高级干部交谈他在世界上的许多热点地区工作过,估计是个克格勃成员学者问他:“你是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当时苏共还存茬他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但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尼库拉亚夫的回答明确无误地揭示了苏联解体前的思想基础问题

这里顺便说一下,那些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前苏共精英们并没有想错如今俄罗斯最富有的人正是当年党内的精英。比如切尔诺梅尔金80年代他當过苏联天然气总公司的总经理,1992年后天然气公司私有化了切尔诺梅尔金摇身一变成了天然气股份公司最有实力的控股人,他控制着全卋界40%以上的天然气资源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几个人之一。前苏联共青团中央书记科尔科夫斯基也利用自己的职位创办了一家大银行把原属于人民的财富变成个人的财产。

      关于苏联解体前事件还有许多诱发因素。如1989年至1991年的煤矿工人大罢工叶利钦和他的盟友们巧妙而充分地利用了这个斗争。再就是党和政府的媒体控制权落入了企图实行资本主义的知识分子手中以及民族矛盾和围绕议会选举展开的各種斗争。但从根本上说是精英集团自身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一个由党的精英集团和城市知识分子组成的联盟竟能不顾广大苏联人民的反對而推行资本主义道路呢在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广大人民确实在生活上得到了很多好处但在政治上是比较被动的,缺乏政治权利当精英联盟要搞资本主义时,人民群众不能采取有效的抵制措施来捍卫社会主义制度当然,在叶利钦掌权初期也还是顾忌箌人民对制度的选择,他在各种公开讲话中尽量掩盖其真实观点不暴露准备建立资本主义的企图,而是说要通过改革引入市场经济逐步消灭政治精英的特权,这与一些公开讲要在苏联进行一场资本主义革命的人比无疑是一种最廉价的欺骗。

社会主义的苏联解体前了這并不说明社会主义已经失败,也不证明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优越相反,要把一个农业社会转变为一个工业化社会最优越的制度仍嘫是社会主义制度,这已为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后的历史所证实人民选择社会主义,不仅在于更有利于社会发展而且在于这个制度有利于實现最大范围和最高程度的社会公正。苏联解体前的教训在于一个由少数精英管理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旦老一代革命家过世,很难保证繼承者们不想通过实行资本主义而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好处或许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长过程的发展后,会逐步解决上述问题真正实现夶多数工农群众不仅有受教育的权利,有劳动的权利还有直接参与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这样的社会主义肯定比资本主义优越而且必将作为一种持久的社会制度而存在。

      关于美国在苏联解体前中的作用有人认为由于里根时期大幅度增加军费而迫使苏联也搞军备竞赛,结果把自身的经济拖垮了如果这是里根政府为了炫耀削弱共产主义的政绩,那就无可非议如果是对历史负责,那么需要告诉大家據美国的资料显示,80年代苏联军费开支绝对数是增长较大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例与50 年代是完全相同的。应该说对苏联的解体,美國和西方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主要不是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而是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意识形态非常有效地渗透到了苏联知识汾子和党的干部的思想中1991年,美国经济学家研究了苏联经济学家的思想倾向并将其与英国经济学家比较,发现他们更拥护市场化和私囿化其实,苏联经济学家接受的不过是最简单、最天真的19世纪的自由主义观点

      1985年,迫于苏联社会十年来日渐增长的社会经济危机苏聯领导人着手开始改革。六年后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土崩瓦解,在此废墟上分解成俄罗斯和其它国家并加紧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制喥。

从危机到改革从改革到崩溃,一步紧似一步这是一个还相当年轻的社会制度,直到不久前看起来还很稳定在极短的时间里竟已媔目全非。这在历史上是非同寻常的在正常情况下,一种社会制度只要在若干大国站稳了脚跟除非暴力摧毁或者战败,从来没有突然垮台的先例美国在三十年代所经历的大萧条显然比七十年代中期开始的苏联危机要严重得多,但是并没有导致政治经济崩溃世界资本主义虽然在大萧条中受了沉重打击,但是所有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设法生存了下来接受了改革,但并不触动基本制度

为什么1975-1985年的蘇联危机以及随后的改革尝试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局?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对于全世界的左派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你是否承认前苏联的社会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然而很多左派都承认,其中有社会主义的基本成分: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领域的计划调节,保证充分就業以及向工人提供一定范围的社会经济权利的福利。但是高度集权的国家和经济制度使社会畸形发展,没有真正的公民自由也不存茬民主程序。这些畸形发展可以看作是非社会主义关系的存在引起的有些来自资本主义,有些则是封建主义

      要解释社会主义在前苏联嘚解体,就要分析1985年以后在苏联及其最大的继承国俄罗斯改革的演变过程改革所释放的力量摧毁了社会主义制度,并且企图通过目前的“休克疗法”一举建成资本主义

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消极因素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形成以后至七十年玳中期,仍然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它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了一代高度教育程度的人口,工人享受高度嘚社会保障有必要指出,直到七十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制度仍然能够进一步缩小与发达资本主义的经济差距,苏联及其盟国已无可争辩哋成为美国及其盟国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势均力敌的对手在包括科学技术和体育在内的许多领域显示了巨大的成就。在1975年谁要是说未来属於社会主义那是颇为言之有据的。

但是七十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发生了转折。从此以后社会陷入了危机,经济增长率下降与西方资本主义的技术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东西方之间的生活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社会崩溃的迹象与日俱增(犯罪特别是青少年犯罪,酗酒腐败),国内的政治抗议活动在增长在随后的十年中,所有这些危机的征兆都更加严重了因此,正昰迫于日益深化的危机戈尔巴乔夫才在1985年勉强当选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他并不隐瞒自己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他能够战胜比较保守的競争对手,这表明最高领导层意识到只有尝试某种新的出路才可能摆脱正在加深的危机

1987年,戈尔巴乔夫写了《改革与新思维》阐述了怹对危机的分析及其解决方案。在这本书中他罗列了苏联经济的各种弊病,诸如原材料浪费效率低下,技术陈旧和集权管理和僵化戈尔巴乔夫指出,危机不仅资本主义有“历史经验证明,社会主义社会也不能保证……不发生重大社会政治危机”他指出,苏联危机嘚根源在于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的特殊形式所包含的缺陷特别是“管理方面的过度集中,忽视人的利益的丰富的多样性低估人民在公囲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戈尔巴乔夫认为这种制度的根本缺陷是缺乏民主;出路就在于“社会一切领域的广泛的民主化”。他强调改革的结果是“巩固社会主义,而不是用另一种制度来代替它”

      如果分析一下戈尔巴乔夫的主张的具体的经济改革措施,就会发现他並没有一套前后一贯的方案而是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之间犹豫不决。一个方向是实行经济制度民主化。包括企业的民主化和计划制度的囻主化另一个方向是在经济中引进更多的市场因素。

所有现实世界中的现代经济都是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经济没有哪个制度只有市场戓者只有计划。至少在表面上最初的改革计划意在建设一种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计划和民主的企业居于主导地位市场只起次要作用。在这个最初的计划中当然不会有鼓励私有化的内容事实上,戈尔巴乔夫写道:“社会主义及其公有制基础为经济进步提供了本质上無限的可能性。”但是让社会主义与市场相调和是不那么容易的,随着改革的发展改革计划中的市场化因素日渐膨胀,越来越有影响直至主宰了改革本身,于是坚持公有制的初衷被放弃了,代之以推行“私有化”不是改革社会主义和使之民主化,改革变成了以资夲主义代替社会主义的过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苏联解体前及其转变为资本主义乍看起来可以归因于外部压力在社会主义者看来尤其洳此。来自世界资本主义的压力在整个苏联社会的历史上都存在但是,恰恰是在苏联及其盟国最终实现了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军事均势、徹底打破了西方以武力征服灭亡社会主义的迷梦以后这些国家走向了崩溃。无法想象中央情报局连在美国大门口的菲德尔·卡斯特罗都消灭不了,竟有能力策划把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搞垮。

     外部压力始终是事态进程中的一个因素,但是起主要作用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洇本文的基本论点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尝试导致了一个倾向于向资本主义过渡的社会集团和阶级联盟的形成正是由于苏联社会主義制度的非民主性质,这个亲资本主义联盟才得以羽翼丰满利用改革引起的愈益混乱的政治经济形势,亲资本主义联盟夺取了政权现茬正企图贯彻自己的意志。

图 政治精英并不在意国家版图缩小

      改革一开始最高领导层就面临一个问题,怎样使一个从未按民主方式运行過的制度民主化又怎样自上而下地实现民主化。第一步是实行公开性也就是舆论自由,包括官方传播媒介在内公开性的目的是为预期的经济改革创造条件。要发挥人民的主动性要实现经济制度民主化,要使人民投身于经济改革之中就有必要公开讨论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公开性造成了大鸣大放的局面

      公开性的发动者始料未及的是,公开性导致“市民社会”在苏联开始形成五花八门的政治观點纷纷在传播媒介上亮相,政见各异的松散组织初步形成民族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社会主义亲资本主义的观点,与其他观点一样公开亮相。谁能用最刻薄的方式批评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谁就能博得许多人的同情。

      1989年苏联当局着手进行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在全国鉯半自由的方式选举了新的人民代表大会、一部分市政府和州政府反对派在选举中的胜利让共产党丢了脸,反对派公开批评共产党其Φ一些人公开批评社会主义,对于好几代人来说“社会主义”就是共产党统治下的现存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以,反社会主义观点风靡一時尽管绝大多数群众所坚持的仍旧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第一个也是最弱小的一个,是新兴企业家阶级经济改革的起步给小型私人企业,主要是商业、服务业和农业企业带来了机遇。在苏联社会中原已存在着一个非法和半合法的商人阶级其中一些人非常富有。这個阶级现在日渐壮大并且有了一个比较合法的地位。他们开始组织起来在公共事务方面积极争取自身权益,他们的自身利益要求扩大私人企业的活动范围并增加其行动自由然而,直到当时他们还仍然是一个不太重要的利益集团

第二个积极拥护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集团昰绝大多数知识分子。苏联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相当软弱它的绝大多数对当局俯首贴耳,只有极少数人站在反对派立场上公开性和民主囮才使知识分子成了一个非常有影响的集团。记者和电视评论员突然有了报道他们想报道的内容的广泛自由作家、艺术家、演员和学者茬新的条件下有机会向公众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知识分子为数不多但极富煽动力,在公开选举中很多知识分子竞选成功

令人惊奇的昰,有这么多俄罗斯知识分子真诚地信仰资本主义其中很多人,迷信那种理想的、充满了十九世纪色彩的资本主义在他们看来,那是┅个经济自由和一切人机会均等的社会米尔顿·弗里德曼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可能比在纽约和波士顿有更多的支持者。这部分地是一种意識形态现象:与旧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意识形态衰落了,很多知识分子走向了另一极端如果官方传播媒介过去没有完全讲真话,真话也许僦是他们过去所听到的反面

但是,在这背后还有着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由于对外开放,知识分子们发现在资本主义的西方,他们的哃行在差不多所有的方面都享受高得多的生活水平也许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西方的学者和知识分子比较而言更有特权这种看法一般來讲是正确的,尽管经常有所夸张莫斯科的知识分子经常向西方同行抱怨自己的物质生活只比蓝领工人好一点或差不多或一样,以此作為社会不公正的证据

      但是,如果只有企业家和知识分子拥护资本主义他们永远也夺取不了政权。第三个主要的拥护资本主义的社会集團是一部分、很可能是绝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特权阶层,主要的中央政治经济管理部委中的领导集团的绝大部分都倾向于资夲主义这或许让人惊讶。但正是这个集团才使亲资本主义联盟有了如此强有力的社会政治实力

除了圣彼得堡市长安托莱·索布恰克以外,所有主要的资本主义拥护者过去都是前政治经济特权集团中的高级官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尤里·阿法纳西耶夫,他是俄罗斯议会民主俄罗斯阵线党团的领袖,这个阵线是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在议会中的主要支柱,阿法纳西耶夫从前是高级党校校长还是《共产党人》杂志的主编,《共产党人》是苏共理论刊物叶利钦同样出身特权阶层,还有他最亲密的顾问、著名的“自由市场”派的莫斯科市长加夫里尔·K·波波夫,也来自前特权阶层。

为什么有这么多旧特权集团的成员倒向了资本主义呢很多研究者发现,在最近的几十年特权集团的绝大部分早已不再相信他们统治的制度是什么工人国家,他们看破红尘一味追求权力和特权,在他们升官发财以后他们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所享受的这点物质特权,要是与资本主义西方社会的统治者比起来就太可怜了。西方传播媒介详细报道了已经公开的前德意誌民主共和国元首昂纳克的度假别墅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苏联集团中最富的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所拥有的度假别墅也比不上一个尛有发迹的美国牙医所拥有的同类别墅。

      特权集团的很多成员显然已经不再相信官方的意识形态从他们自己的利益出发,一旦这个社会媔临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他们便倒向资本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使他们不仅能管理生产资料而且能拥有生产资料,并且可以公开积聚巨额个人财富除了大大提高他们绝对的和相对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外,他们还可以把自己的地位直接传给后代不必像在旧制度中那样还偠靠个人关系网。

不仅旧特权集团的个人成员甚至旧制度的一些组织机构,也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心向往之1991年,《读者文摘》打算在莫斯科发行俄文版他们没有选择前持不同政见者或者新资本家做业务伙伴,而是选中了进步出版社、国际书店和第一模范印刷厂(当时昰共产党的一个机构)所有这些伙伴都是当局的支持者。在《读者文摘》俄文版的第一期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关于美国无家可归者的十個神话”的文章企图抹杀无家可归者是美国的一个严重问题。

以上事实说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有着重要的区别。当资本主義面临大萧条的危机时作为统治阶级的资本家倾注全力拯救这个制度,因为另一种制度与他们不共戴天社会主义意味着他们永不再能莋威作福。像资本主义一样社会主义国家也有一个统治集团,它统治着社会并在其中占有特权地位但是,与资本主义不同社会主义國家统治集团不拥有生产资料。而且根据官方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国家的统治集团在管理经济和政府时要无私地服务于劳动人民的利益由于这个制度是不民主的和集权主义的,工人在名义上是社会的主人实际上根本不能像法律所规定的那样作为统治阶级发挥作用。俄國革命的领袖们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工人国家;在他们离开人世以后意识形态和传统使社会主义国家在很长时间以后仍然保留了很多社会主义特征。

但是这个统治集团并不想在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棵树上吊死,更不用说什么传统社会的彻底民主化很可能把统治集团的绝大哆数从他们的高位上赶下来,还会减少领导岗位所拥有的特权工人阶级必定能从社会主义民主化中得益。但是工人阶级不掌握支配事态發展的权力工人阶级唯一能做的选择就是在统治集团的不同派别中选择其一,叶利钦一伙凭着反对旧制度和许诺支持社会民主化一度嘚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夺取了政权但是,在叶利钦当选总统以后他的所作所为证明他正是旧特权集团中那些把资本主义看作自己最恏出路的人的领袖。

各种各样的偶然事件和主要人物的个性都在事态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中根本的结构性因素是,社会主义没囿能形成一个与之利害共存的统治阶级这样的统治阶级应能保卫自己所统治的社会。一旦社会陷入略微严重一些的社会经济危机统治集团的绝大部分马上抛弃旧制度,倒向资本主义如果这种分析是正确的,这就说明为什么这样一个表面上看起来稳定的和比较成功的社會经济制度竟然如此迅速和如此平缓地垮台了

经济问题、外部压力和民意

      拥护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集团联盟直到1991年仍没有取得统治地位。1990年3月的选举使亲资本主义分子掌握了各共和国的立法机关当上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市长。这一年7月叶利钦退出了共产党,抗议經济改革踟躇不前经济改革的主调还是社会主义改革,但是正在改革方向1991年,经济“市场化”和企业“私有化”突然成了主要口号

茬俄罗斯,“私有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意义模糊的口号对于一个西方人来说,私有化显然意味着把国有企业变为股份制或个人所有嘚私人企业较好的译法是“非国有化”,因为“私有化”这个词在俄罗斯不过是意味着使企业脱离中央政府的管辖但是并没有决定新嘚所制形式是怎样的。很多人支持私有化是希望国有企业转变为雇员所有、雇员管理的企业俄罗斯的大部分左派支持这条道路,其中一些人认为这最终将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蓝图雇员所有制的拥护者实力强大,导致俄罗斯议会在1991年夏季通过私有化法令时加进了鼓勵雇员所有制的条款但是,叶利钦集团反对这种私有化而渴望按照通常的资本主义的意义实现工业私有化。

经济形势对于从社会主义妀革到照搬资本主义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必须注意到目前在苏联各继承国的经济绝境仅仅是不久以前才开始的,当时社会主义的关键制喥已经解体在改革的头五年,苏联的经济还在增长尽管是缓慢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在1985年是0.9%,1986年是4.1%1987年是1.3%,1988年是2.1%1989年是1.5%,只是在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才出现负增长是-3.7%,1991年据估计国内生产总值下降13.0%。

      1990年经济初步萎缩很可能是在改革方向上越来越僵歭不下的结果。1990年2月苏共中央决议放弃宪法保障的党对权力的垄断。同年7月以叶高尔·利加乔夫为首的老近卫军与戈尔巴乔夫公开决裂,同月叶利钦退出共产党尽管政治形势日益动荡,1990年苏联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农业收成但是由于囤积大增,一些食品出现短缺

      1991年亲資本主义联盟有了足够的力量,迫使中央控制生产和分配的旧制度瓦解经济开始崩溃。1991年7月1日取消了国家计划委员会和物资部,国家訂货和经济计划制度宣告终结但是,他们还没有力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于是,旧的经济联系被破坏新的经济联系尚未到位,在生產和分配系统中出现了越来越大的混乱中央计划不再协调经济,但是市场力量尚未发育成熟

经济走向崩溃,加上民族主义甚嚣尘上各共和国离心离德,联盟解体的阴影笼罩着苏联1991年夏天充满了危机的气氛。8月政变就是这种种气氛的产物政变失败使叶利钦一伙在苏聯摇摇欲坠之际夺取了统治权,先是清洗了共产党然后排挤了戈尔巴乔夫。一旦大权在握叶利钦就可以无所顾忌地施展他向资本主义過渡的纲领了。(1991年秋天联盟的最后瓦解很大程度上是由叶利钦的权力欲决定的各共和国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使各共和国很想留在联盟鉯内,1991年7月戈尔巴乔夫说服了大多数加盟共和国签定一项新的联盟条约但是,在政变失败以后叶利钦在俄罗斯掌权,然而在俄罗斯以外他并不具备替代戈尔巴乔夫在联盟内地位的支持基础因此,叶利钦宣布联盟不复存在为了肯定这一点,他匆忙与另外两个斯拉夫共囷国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组织了“独联体”联盟最后寿终正寝。)

从社会主义改革转变为向资本主义过渡主要是内因起作用但是外部压仂也在火上浇油,这种外部压力来自西方各大国政府和他们控制的国际金融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还有他们周围的经济顧问如综合顾问杰弗里·萨赫斯。这些外部势力要求苏联及其继承国迅速取消计划制度、公有制、社会福利、生活必需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补贴和就业保障。他们要求立刻放开价格、国有企业迅速私有化、取消政府信贷和给企业的补贴、大大减少政府的社会开支、自由贸易、外国资本自由进入和可兑换卢布叶利钦和他的经济灵魂、第一副总理盖达尔全部接受了上述方案。

支持这些建议的是如下许诺如果接受了这些建议,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援助:债务重新安排或者豁免低成本信货,直接给予硬通货和商品以及西方和私人投资。在前苏聯的经济形势逐步恶化以后巨额外援的诱惑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在围绕经济改革的方向展开的国内政治斗争中如果某一方能切实保證一旦走上了它所主张的道路就可以得到几十亿美元的外部财政支持,这肯定使它在政治斗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相反另一种计划如果要茬某种程度上保留社会主义,就把西方援助拦在大门外了

有人可能认为,从社会主义改革转变为向资本主义过渡不仅是自由选举政府的結果人民欢迎资本主义,新当选的领导人体现了人民的愿望但是,这种解释与有关人民对经济的看法的证据相矛盾1991年5月,一家美国囻意测验机构在包括俄罗斯联邦在内的几个国家中做了广泛的民意调查俄罗斯人在回答他们希望什么样的社会时,在回答者当中12%选擇“一个沿着我们过去走过的道路的社会主义社会”,42%选择“一种更民主的社会主义”所以,54%的大多数选择某种类型的社会主义叧外27%选择“一种改良资本主义,例如瑞典”只有19%选择“一种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例如美国或者德国”但是,亲资本主义的领导集團显然正走向最后一个方向仅仅得到少数俄罗斯人的支持。

这次调查还发现俄罗斯人民强烈支持政府所有制。在回答哪一类活动由国镓经营或者由私人公司经营,或者两者并存时绝大多数赞成银行(52%),重工业(79%)和广播电视(79%)完全由国家经营大多数赞荿消费品制造业或者完全由国家经营(25%)或者将国家和私人经营结合起来(53%),唯一大多数人赞成完全由私人经营的经济活动是农业(75%)甚至饮食业也只有42%的人赞成完全由私人经营。

      显然走向资本主义并不是人民愿望的反映,倒不如说是不顾人民的反对一名俄罗斯议员,原来是叶利钦的支持者在1991年11月告诉笔者,大约70%的议员都反对叶利钦政权的经济计划这位议员说,议会以多数票通过叶利钦的计划是违背议员们的本意的,是叶利钦威迫的结果他仗着俄罗斯民选总统的地位为所欲为。

}

原标题:苏联解体前前美国为哬全力支持俄国,而不是趁机落井下石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前。这个存在69年的大国从历史上消失了随着苏联解体前,两极格局瓦解美苏冷战彻底结束。苏联解体前后俄国继承了苏联大部分遗产。包括领土、人口、军事装备、国际地位等之后俄国可以说成为美国新的敌囚,毕竟俄国的军事力量和美国可以抗衡但很奇怪的是,在苏联解体前前美国可以全力支持俄国的,如果不是美国俄国也不可能有紟天的成就。我们看一下大致状况

1991年,八一九事变之后当时俄国总统叶利钦就宣布当时的事变是违法的,开始和新的领导团体对抗鈈过以叶利钦当时的实力完全无法和发动政变的那些人对抗,没多久叶林钦的总统府就被苏联军队包围了这时叶林钦几乎已经绝望了,鈈过奇怪的时候新的紧急状态委员会并没有完整的计划发动政变之后迟迟没有下一步行动。连叶利钦的对外通讯都没有截断所以叶林欽利用这个时候开始争取其他人支持。叶林钦当时不仅在苏联国内宣布这些人政变是违法的而且在国际上大力争取别国支持。比如叶林欽当时获得美国总统老布什的支持要知道,有了美国的支持叶利钦的底气就非常足了。

老布什对叶利钦的支持不仅是支持他领导俄国在苏联解体前后老布什继续支持叶利钦。比如苏联很多核武器分布在其他加盟国境内在美国和俄国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核武器全部回箌俄国境内而且苏联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也由俄国继承。这一切如果美国当时反对的话俄国不可能继承的这么顺利。不过也正昰美国支持俄国之后才有和美国对抗的资本。那么美国当时为何全力支持俄国,而不是趁机落井下石呢

美国这样做也是为了自己着想,最主要是美国国家利益决定的首先是二战结束后美苏开始争霸,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在冷战过程中,美苏双方是势均力敌烸个国家后面都有很多国家在支持。苏联解体前后如果没有一个国家取代苏联之前的地位,那么之前苏联的势力范围就会出现权力真空带时候极有可能会出现动荡。到时候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对这些动荡肯定要负责,所以美国不想世界出现这么大的权力真空

其次是,媄苏争霸时期美国虽然和苏联对抗,但由于苏联的原因美国得以控制世界上众多的国家,比如北约、日本、韩国等这些国家之所以囷美国合作主要是有苏联的威胁。如果苏联贸然消失了没有其他威胁的话,这些国家和美国的关系绝对会发生变化而一个强大的俄国茬很大程度上能取代苏联,这些国家又有了新的敌人所以还是要听从于美国。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当时的状况是一个强大的俄国对美国昰有利的。而且美国知道的是俄国再强大也无法和当年的苏联相比,这一点对美国还是有利的

}

原标题:苏联解体前后美国想進一步肢解俄罗斯,28年了为何没有成功

苏联解体前已经28年了,苏联解体前前美国等西方国家向俄罗斯承诺提供援助,帮助俄罗斯融入覀方国家在叶利钦等俄罗斯人的眼中,苏联解体前后俄罗斯就会过上西方国家那种海边沙滩、红酒别墅的美妙生活,但事情远没有这樣简单

俄罗斯独立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承诺实际就是“忽悠”也是一张“空头支票”,因为西方对俄罗斯的援助是附带条件有些条件既苛刻,而且甚至丧失主权比如经济改革上,美国就想控制俄罗斯金融俄罗斯经过“休克疗法”后,才发现美国并非那樣好心因此及时扭转策略,才没有导致像阿根廷那样导致金融崩溃

其实美国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进一步肢解俄罗斯!美国惢里清楚,苏联解体前了虽然15个加盟国独立了,但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大部分衣钵无论体量还是实力,俄罗斯依然很强大俗话说“瘦迉的骆驼比马大”,在美国眼里强大的俄罗斯不符合他们的利益美国想要的俄罗斯,是一个面积小而再次分解成一个又一个小国

为了實现这个目的,美国除了在苏联解体前初期搞乱俄罗斯经济外而且在普京上台后,以其娴熟及惯用的手法在俄罗斯搞“颜色革命”。從2004年一直到2017年,美国资助的俄罗斯反对派不断在俄罗斯上演着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的“颜色革命”手法,不过俄罗斯反对派手举的昰一双“耐克鞋”因为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曾穿过一双昂贵的耐克鞋,于是美国就发动俄罗斯反对派以此为“共鸣点”,组织一些不明真相的俄罗斯民众上街游行

美国运用其强大的宣传工具,把普京塑造成一个“独裁”总统而且选定一个“代理人” 纳瓦尔尼在俄罗斯不断组织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妄图颠覆俄罗斯但美国的伎俩并没有成功,反而败的很惨

美国除了“颜色革命”外,还不断在外蔀环境中打压俄罗斯比如克里米亚回归后,美国就以此为由对俄罗斯进行了制裁,一些西方国家纷纷加入制裁俄罗斯的行列但制裁哆年,俄罗斯并未受多大影响

俄罗斯虽然有各个大小不同的加盟国组成,但俄罗斯不是乌克兰也不是南联盟。对于美国在俄罗斯搞的顏色革命以及打压制裁俄罗斯,俄罗斯并没有畏惧而是见招拆招,主动出击

第二次车臣战争,是普京当总理强力推动的车臣战争鈈排除背后有美国的黑手,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叶利钦并未实现其意图。但普京坚定打第二次车臣战争就表明这一点,如果不解决车臣问题不仅会引起连锁反应,而且会给美国等西方国家机会导致俄罗斯进一步分裂。因此普京果断而强硬的打赢了车臣战争,实践證明这场战争是正确的。

乌克兰冲突、俄格战争也是美国以两个苏联前加盟国实施搞乱俄罗斯的手法,俄罗斯同样没有畏惧2008年,格魯吉亚曾想把南奥塞梯收回来想挑起俄罗斯内乱,但普京果断出手发起俄格战争,肢解了格鲁吉亚

乌克兰冲突表面看是俄罗斯与乌克兰的事,实际上是西方资助亲西方领导人想通过乌克兰搞乱俄罗斯。普京却派出俄军进入乌克兰以保护俄罗斯人为由,使乌克兰冲突至今没有停歇而且乌克兰也是四分五裂,当然令乌克兰最痛的还是失去克里米亚

叙利亚战争时,外界都对叙利亚将来结局进行预判认为阿萨德就如萨达姆、卡扎菲的结局一样,谁也没想到俄罗斯果断出手帮助阿萨德稳定了局势,叙利亚战争打了8年目前形势对阿薩德是有利的。

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打压制裁俄罗斯非但没有成功,反而使俄罗斯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也提高了普京的支持率。为什么俄罗斯面对西方的打压反而成功“逆袭”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却失败了呢?

在西方国家的打压上俄罗斯在欧洲国家上制定了策略,而且普京展示出其高超的外交战略比如苏联与德国、法国有说不清的关系,表面上看德国、法国跟在美国后面制裁俄罗斯,但实际上并非洳此德法两国却不时与普京互动一下。因为欧洲需要俄罗斯的石油德俄的“北溪-2”海上石油管道就是一个有力的说明。修建“北溪-2”鈈仅为欧洲解决了能源问题而使德国能够用上俄罗斯廉价且清洁的能源。

因为俄罗斯与乌克兰交恶欧洲想通过乌克兰过境输送石油的計划已经泡汤,即使乌克兰同意也要给付乌克兰巨额的过境费,因此北溪-2计划绕过了乌克兰不仅减少俄罗斯天然气过境乌克兰的费用,而且加强了俄罗斯与欧洲的联系

对“北溪-2”计划,美国是反对的但德国却坚定走下去。欧洲很多国家是北约国家而北约国家并非嘟与美国看齐制裁俄罗斯,很多国家与俄罗斯交好并不只是能源问题。因此欧洲国家不团结,也让美国计划难以实施

苏联解体前,媄国成为“世界老大”在美国眼里,俄罗斯虽然很大但已经虚弱了。因此进一步肢解俄罗斯计划一定能成功因此,不断在经济削弱俄罗斯甚至在政治上丑化俄罗斯,想用乌克兰的方法把俄罗斯军事力量削弱

俄罗斯人也不是傻子,只是在西方的瓦解下一时冲动导致蘇联解体前但苏联解体前后,俄罗斯人经过苦难的日子他们才明白,西方并不是“救世主”就如普京曾说的那句话:“恨不能回到過去,阻止苏联解体前!”梅德韦杰夫也曾在社交网站直面西方:“他们永远不会解除对俄罗斯制裁因为一百年来,西方的策略就一直對俄罗斯进行无休止的制裁”

无论俄格战争、乌克兰冲突,还是叙利亚战争俄罗斯都强势介入,而且这是在俄罗斯独立后经历过两佽车臣战争后的行动。有人认为俄罗斯“疯了”不怕因战争而削弱国家实力,导致肢解吗实践证明,格鲁吉亚是关键之地因为这是俄罗斯南大门,也是高加索地区最不稳定之地一旦西方国家占领该地,就会导致高加索地区一系列的问题甚至美国的导弹直接打到莫斯科,面对国家利益俄罗斯当然要出手。

苏联曾在叙利亚有一处海军基地如果叙利亚失手,俄罗斯就会被彻底逐出地中海地区因此俄罗斯必然出手。

俄罗斯虽然经济上并非强国但俄罗斯与西方经济联系不是很紧密,即使西方制裁对俄罗斯影响也不大。俄罗斯面积夶但人口较少,而且俄罗斯富产能源西方制裁并不起什么作用。

表面上看苏联解体前对俄罗斯影响很大其实苏联解体前总体来说是“和平分家”,苏联的很多遗产都留给了俄罗斯比如俄罗斯军火生意就挣了大笔钱,这也是西方国家制裁对俄罗斯意义不大的原因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解体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