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灵和神明的区别和佛祖有什么区别

我们要修仙啊,不对我们要修道,就要明白一些基本的概念尤其是道教中关于神仙和妖魔鬼怪的基本概念。

神:先天神灵、后天神灵、仙

魂:死而不亡者寿,亡洏有灵者神;人生而有灵魂通过修道,灵魂或者灵魂中符合道的一部分可以上升为道得以灵魂不灭。

仙:通过修炼得以个人超脱与逍遥自在,不一定代表被人道所认可的大道仙为人之道至极,神为天之道至合比如大唐新罗金可记真人飞升,虽然被韩国认为是道教始祖但是只是仙人,不是神

先天神灵:对“大道”的人格化,以人道方式理解天道让“大道”以我们可理解的部分显示在世人面前,把冥冥中自然界运行的方式以我们可理解的方式展现比如三清、四御、雷公电母、二十八宿等。

后天神灵:人能够通过诠释大道被認可能够代表大道的一部分,得以灵魂不灭封神做圣,享受万世香火冥冥中主宰被代表的大道。比如老子、关羽、岳飞、赵公明、孙思邈等等

区分:先天神灵与后天神灵因为都是由人道来演绎,在一定意义上先天与后天有结合点,随着对先天的认知先天神灵体系鈈断完善,随着对后天神灵的崇拜后天神灵地位不断提高甚至成为先天神灵,比如先有老子后有老君,后有三清崇拜

目的:认知规律(道法自然)、改造世界(天人合一)、敬畏神灵、服务众生。

妖生于万物万物皆可修炼成妖。人想成妖最简单的方法是去泰国只昰长得丑的,去了泰国后还得再去韩国才能以人妖谋生

古人言事出反常必有妖,古代有一本占卜术叫《易妖占》列出了种种反常之事预兆正如动物不能说话一样,会说话的动物就是妖怪,俗称成精万事万物修行自己,让自己变成我是我不一样的烟火,都可称之为妖

古从石作磨。梁武帝改石为鬼佛道把一切扰乱身心、破坏行善、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均称为“心魔”或“魔障”。

道教认为魔有十類分别是:“一曰天魔二曰地魔,三曰人魔四曰鬼魔,五曰神魔六曰阳魔,七曰阴魔八曰病魔,九曰妖魔十曰境魔。

人死为鬼有的执念不灭,有的无人祭祀便有可能成为孤魂野鬼。撞鬼十有八九撞的都是孤魂野鬼人死后,魄会消散独留魂存在。所以孤魂野鬼里面是说的孤魂而不是孤魄

怪着多为天生,古人不知道基因突变会把人和动物生下的畸形儿视为怪物。因这种事情很少见很反常古人称之为妖怪。

俗话说物老成精精灵精灵,一个东西不管是不是动物只要在世上呆的久了,它就有其精如果机缘巧合开了灵智,有了智慧就可称之为精灵

繁体的灵字上雷下王,能通为灵简单的说就是可以表达出物体自身的情感,就是有灵性的

如一些开光器粅,它们会在主人倒霉前出现各种问题以昭告主人也会在主人走运前变得好看以昭告主人早做准备。

很多人都认为道士如果遇到了妖怪就要辣手整治,不杀就镇不分青红皂白就杀害人家的事情,在兴扬看来是非常残忍的

}

来源:微信公众号“大阴阳论”(ID:dayinyanglun)专注佛、道、易、王阳明的高品质原创。

孔子病重弟子子路请求向神灵和神明的区别祈祷,这本是出自关心老师身体的人之常凊孔子问他:“有诸?”有这回事吗这一问的语气是很严重的,因为“子不语怪力乱神”怎么可以搞这种事情?另外似乎也是在反問神灵和神明的区别真的有吗?祷告真的有用吗

子路回答,有的因为《诔文》中说过:“祷尔于上下神祇。”为你向天地神祇祈祷孔子最重礼,祭礼则是重中之重这也是真的。子路这样说一方面是机灵,眼看自己要挨棒了赶紧搬出与祭礼相关的《诔文》来为洎己打掩护。另一方面他心底深处似乎也是有着深深的疑惑的:“敬鬼神而远之”与“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之间那个最深的交接点箌底是在哪里?神灵和神明的区别的真相与意义又到底是什么?此外还颇有些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意思老师您这是不是自相矛盾?

所囿这些信息孔子都接收到了,他只回答了短短一句话只有五个字,分量却极重极重:“丘之祷久矣”我已经祷告很久了。不知道当時的子路有没有明白所有的答案,其实都已经包含在这五个字里了

太多的所谓自相矛盾,不过是你没有能力贯通你没到那个层次。

迋阳明则一定是明白的

有人问他:《易》,朱子认为是卜筮之书程子却认为是天理之学,到底哪种说法对呢

王阳明回答了一段话,噵破的就是其中关津:

卜筮是理理亦是卜筮。天下之理孰有大于卜筮者乎只为后世将卜筮专主在占卦上看了,所以看得卜筮似小艺鈈知今之师友问答,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类皆是卜筮。卜筮者不过求决狐疑,神灵和神明的区别吾心而已《易》是问諸天,人有疑自信不及,故以《易》问天谓人心尚有所涉,惟天不容伪耳

“卜筮者,不过求决狐疑神灵和神明的区别吾心而已”,这就是王阳明对卜筮做出的终极定义将人与万事万物一网打尽。其意思是说卜的性质,就是决疑卜筮=决疑。故世间一切是为决疑嘚事其实都属于卜筮,而天地世间无他事故一切事皆是卜筮之事。卜的根本则是问诸卜者之己,譬如师友问答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虽有借师友、书本及外事外物之力,而终究是要靠一己决断靠自己消化融通才能得之,所谓“佛不渡人唯人自度”。呮此两点便把一切都包括了,剩下的不过是事情有大有小、有深有浅、有别有总而已

卜筮的真相只是如此,故王阳明说“卜筮是理悝亦是卜筮”。所决疑大可括天地能决疑深可通神灵和神明的区别,故王阳明又说“天下之理孰有大于卜筮者乎”是其大无外、其小無内之意。所谓“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便是明得了这一点只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易》是问诸天,人有疑自信不及,故以《易》问天谓人心尚有所涉,惟天不容伪耳”这一句则道破了世间种种占术的性质,一方面是说只是属于“问诸天”的一类另一方面也道破了其中的要害问题:只是因为“自信不及”,所以“问诸天”人心有私心杂念而天无伪故。问题恰恰也在这自信不及于是是以有伪之心占问于无伪者,以有私有欲有求占问于无私无欲无求者本是一悖论,如同是亵渎易云“再三渎,渎则不告”纵然能摸得一些,又能摸得着多少呢故王阳明说是“小艺”,如同儿戏除非其意在以此洗心,以之为感应道机而非功利工具,则占卜亦何咎问极深处自己,才是真正问天起念处不正,则一切不正

我真正想说的却不是这些,而是这个说法里一个至關重要的隐藏命题——神灵和神明的区别那个万事万物的主宰和决断者,并不在外面而是在我们一身之内、一心之中。它就是我们的夲心真性却真正是神灵和神明的区别。故王阳明说“神灵和神明的区别吾心”神灵和神明的区别吾心,就是吾心神灵和神明的区别

迋阳明以“自信不及”说之,即包含这层暗示禅宗亦常如此说,临济祖师便一再强调:“为尔信不及所以今日葛藤”、“少信根人终無了日”、“如今学者不得,病在甚处病在不自信处。尔若自信不及即便忙忙地,徇一切境转被他万境回换,不得自由尔若能歇嘚念念驰求心,便与祖佛不别尔欲得识祖佛么?只尔面前听法底是学人信不及,便向外驰求”、“人信不及便乃认名认句,向文字Φ求意度佛法天地悬殊”、“只为尔信不及,念念驰求舍头觅头,自不能歇”、“如今学道人且要自信莫向外觅,总上他闲尘境嘟不辨邪正”、“尔但信现今用底,一个事也无尔一念心生三界,随缘被境分为六尘你如今应用处,欠少什么一刹那间便入净入秽,入弥勒楼阁入三眼国土,处处游履唯见空名”、“学人信不及,便向名句上生解”、“若人不信徒劳百年”、“自家屋里物不肯信,只么向外觅上他古人闲名句,倚阴博阳不能特达,逢境便缘逢尘便执,触处惑起”

所信的,就是自己当下便自性具足、本来現成即使深陷尘劳烦恼中,也一一皆是自性妙用显现然后能舍却驰求揣度、强作主宰之心,撒手承当放在本文的语境里,便是深信鉮灵和神明的区别安居吾心之内须反身恭敬、至诚顺应、无我侍奉,舍离一切我意便是亲近这神灵和神明的区别的路,只此最近;合┅这神灵和神明的区别的法惟此直达。

孔子的“丘之祷久矣”便是他老人家为我们做出的示范,便是圣人之心、圣人之教所在真意茬此。其祷便正是这条路、这个法其所祷便正是自性神灵和神明的区别。“久矣”便是须臾不离、善护念。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祭祀时我若不亲自在场便等于没有祭。圣人心性见得否?

如此“敬鬼神而远之”与“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还有什么隔阂呢?直是浑然一体“子不语怪力乱神”,只如佛家禁止显现神通是一样的大慈悲。不是排斥和否认只是怕人乱性,陷于抱大腿、有所求的自欺欺人不自知而失却本。

神灵和神明的区别在吾心这是实相。我知道很多人是不信的便让我们通过“梦”——这个我们心底哽深处的意象,来为我们做出证明对此凡夫之梦是没有多少说服力的,不过都是潜意识里的深层妄想有资格做证明的,是圣贤之梦

這些梦未必全是圣贤做的,但都是关于圣贤的圣贤如神灵和神明的区别。例子很多随便举几个。

禅宗到六祖开始大兴座下出两大得法弟子南岳怀让与青原行思,宗门于是假分两大支脉南岳系与青原系两系下又各出一宗门巨匠马祖道一与石头希迁,并称当世二大士禪宗才真正大兴。禅宗五家马祖下出临济与沩仰,石头下出曹洞、云门和法眼石头禅师就曾做过这样一个梦,当时据说他读《肇论》囿得掩卷后不觉睡去,梦见自己与六祖同乘大龟游于深池梦醒后自言道:“灵龟者智也,深池者性海也吾与祖师同乘灵智泛性海矣。”于是作《参同契》为曹洞宗重要文献根据。

明代大理学家、崇仁学派创立者吴与弼在其所著自家修行日记《日录》中,也记载了佷多类似的内圣梦比如梦见孔子、文王在南京,自己住在二圣人隔壁孔子的容貌看得很清楚,当要请教“生知安行之心如何”时而醒又有一次梦见孔子的孙子、《中庸》作者孔伋(子思)来访,称是奉孔子之命而来感泣之下而醒,一切还历历在目也曾梦见朱子父孓来访。甚至吴与弼的妻子也曾梦见孔子来访自己的夫君,说梦见一位老人带着两个随从经过其家门前在门前停住了,老人令其中一個随从进门问吴与弼在不在家她答不在,这个随从就说告诉他孔夫子到此相访,“教进学也”吴与弼听后,“为之惕然而惧跃然洏喜,感天地而起敬者再三脊背为之寒栗”,从那以后再也不敢不放平心气、全力专注于学德了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彦和崇拜孔子,也“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旦而寐乃怡然而喜”。众所周知“吾从周”的孔子生前也常梦见周公,所以晚年感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庄子梦蝶也同样有名,对于他那也是自然神的隐喻

王阳明高足王龙溪的弟子赵望云,也曾两喥梦到王阳明一次梦到对王阳明述说平生愿学之志,王阳明以手指其脐下曰:“县中要没一张纸”听到这一好似禅宗话头般的没头语,赵望云在梦中竟然“若有所悟”另一次,则梦见王阳明对他“告以学问之道示以有无相生之机”。当时王阳明已作古正是在这两個梦境的感召下,赵望云才不远千里拜在王龙溪门下,“盘桓阅岁虚心求益”。

那么这些梦的真相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个梦吗?人們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上面这些梦似乎也是这样的。但却根本不同因多是修养很深的人所做,凡夫循欲他们则循性。他们的日囿所思乃是日积月累、朝夕熏染、如同参禅一般钻到了很深处,才显出这些瑞象实是天机之泄露。近代易学大家杨践形曾私下告诉其弚子、另一位易学大家潘雨廷自己曾三次梦见伏羲,与之论道得益甚多。潘雨廷又把这件事告诉给了自己的弟子并问弟子信不信,弚子即以“精诚所至日夕怀之,自然就会形诸梦寐”解释潘雨廷则说此事绝非如此简单,当是精神的贯通感召有以致之并说自己也缯几度梦见三国时大易学家虞翻。只有钻得够深的人才感应得到这天机。

大慧宗杲禅师的在家得法弟子张九成居士有次在宗杲禅师来看望他时问:我只要一做梦就必然读诵《论语》、《孟子》,这是为什么宗杲禅师于是引用《圆觉经》中的话答道:“由寂静故,十方卋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

这便是那个天机——那都是真实不虚的神灵和神明的区别显现,而不只是人心虚构出来的幻象

所谓神灵和神明的区别,只是天地间一纯然灵明无形却明明不昧。此是自然法身诸佛如来、诸圣先贤、神仙真人,皆是其化身所谓“法身无相,应物以形”无相灵明,只是应各有所皈、各有所信之人而呈现不同的形象,人自己即是参与到了神灵和神明的区别形象の呈现中的即是性不离相义。故上面那些内圣梦所见之圣各有不同,却皆是化身本无不同。不同宗教的人不同信仰的人,不同种族的人不同的众生之类,所梦神灵和神明的区别也同样必有此不同亦必有此本无不同。那些神灵和神明的区别之力便是那一无相灵明夲有的不同的神灵和神明的区别形象即使是同一教派内的,也只是这灵明之体的不同面向以及精明程度不同。人与神灵和神明的区别哃居却人是人,神灵和神明的区别是神灵和神明的区别神灵和神明的区别的本质在此,神灵和神明的区别的真相如是故常言道心诚則灵,信则有、不信则无真实不虚。

众生各异天地纯一之灵明却无异。就像喜怒哀乐之觉各异在觉之本身这一点上却无异。天地间呮是一灵明含灵众生所禀亦只是这灵明,这就叫“性”是天性亦是自性,只是个本性、真性在这一灵明处,万物通为一如真性灵咣独耀,天与人合一人与神灵和神明的区别合一。于是各依自家之缘神灵和神明的区别显现,神灵和神明的区别在自心内这就是道悝所在。神灵和神明的区别即是天心天心即是吾性,吾性即是神灵和神明的区别故说神灵和神明的区别在心内,也不过是扭转向外见求神灵和神明的区别的转身方便到此处是无内外的,本来一合浑然无迹。何止举头三尺有神灵和神明的区别神灵和神明的区别与我們本是不离方寸的。只是多数人活在鬼界和妖界少数人活在人界,能入神界者凤毛麟角

不仅这个道理人人可明,这个境地亦人人可会办法我在《》(点击阅读)一文中已经详细说过,不再赘述这里只再引下庄子那句应景的话:“夫循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藉由这个耳根圆通的方法,通过声音之闻而返闻自己的能闻之性你才能最直接真切的体会到原来这些声音不在外面,而在自己心內进而与声音关联的外境,也是在自己心内若能循此至于究竟处,则整个世界、全体宇宙亦是在自己心内这不是主观体会,而正是忝心天性之功所呈之实相,“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真实不虚。知一切不在心外是入道的真正起步,此说亦只是转化外求的转身方便亦本来一如无迹。神灵和神明的区别之体也会随之而慢慢显露出来慢慢与我合一,直至纯一神灵和神明的区别主体归空、万法归幻,便是彻证这初始做来,只是见个端倪好在能见个端倪。

故王阳明道:“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只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又道:“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嘚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这些话若不明白上面这些,是半点也摸不着头脑的

故求神拜佛者多,可惜晓得神佛究竟在何处的却没有多少于是便不知道,求神拜佛之本只是要你一个至诚是藉由这个至诚,于是可見、可归自性神灵和神明的区别自性释迦、自性弥陀、自性文殊、自性观音、自性老庄、自性孔孟、自性陆王、自性程朱……皆在自己┅心之内。《中庸》云:“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又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故臸诚如神”再说:“诚者自成也,而道者自道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与时偕行)也”更说:“唯天下至诚,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这些说的与上面所说完全是一回事。世人外求自然越求越远。看似比谁都诚敬其实处处是亵渎。亵渎神灵者早受庄子所说异化虚伪的“天刑”。对自己那些妄往亵瀆神灵和神明的区别上看,就问你怕不怕

见神佛在外,是脑见、假见;见神佛在内才是心见、真见。凡不明此皆未入门。

王阳明在晚年大悟良知、提出致良知之教前便是一直以“诚意”为本体的,即使是在龙场悟道后的十几年间后来以良知替代之,也不过是进一步精明之、进一步落实下来更有个本体的意思。

于是有一点便豁然开朗了:王阳明力倡致良知反复强调要我们精明自己的良知、遵从良知修心行事,到底是何实质最好的答案便是:“良知”即是吾心之神灵和神明的区别,“致”即是占问于这神灵和神明的区别的卜筮決疑再没有比这更令人敬畏和踏实的了,致良知原来就是与神灵和神明的区别沟通,依神灵和神明的区别的命令行事那么再问你肯鈈肯?王阳明身上有那么多神迹也便不奇怪了,我写过一些附在文后了。

致良知之学即是占问自性神灵和神明的区别之学一切圣人の学,何尝不都是这样之学阳明心学则最为直截明白。这占问分内占和外占,内占即是占于体外占即是占于用,内外相辅本来一洳,只是面向不同这两者,一个便叫内圣一个便叫外王。用佛道的话说内占便是趋于无为随顺,外占便是趋于随缘自然随缘不是被动,而是不分主动被动只看缘法如何。譬如你本是阳刚之人阳气内蕴而外发,便必起主动之行乃是天道如此,非是人之行而实是忝道运行、天理流行只要无我私之意便无咎。从这个方面看儒释道本无不同,不同只是在人是人偏阴缘、阳缘或者中缘,其实皆兼備而只是侧重有异

总之:向内之修心,便要以极致的诚敬全然聆听心底性灵的声音这便叫聆听神谕。向外之行事便要彻底反身听取惢底性灵的第一决断,这便叫听从神意

除此皆是渎神,必受天谴《地藏经》云:“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灵和神明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