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俱使高丽的俱是什么意思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8届高彡实验班选拔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中国佷早就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

  中国历史上一个鲜明的规律就是历代官员的数量呈不断扩张趋势 。明代刘体健称“历代官数漢七千八百员,唐万八千员宋极冗至三万四千员”。到了明代文武官员共十二万余人。

  官僚系统的不断扩张是皇权专制制度不斷强化的结果。官权是皇权的延伸君 主专制不断完善,注定官僚系统也不断延伸膨胀秦汉以后,中央集权不断发生强化官员的权力被不断分割,以期官员相互制衡弱化他们对皇权的挑战。由此造成一官多职的现象官僚队伍进一步扩大。

  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非常单一传统赋税又主要只有农业税一途,官员数量的不断膨胀使得俸禄成为财政支出的第一大项。比如西汉末年国家赋税收入“┅岁为四十余万石,吏俸用其半”官员俸禄支出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所以支付官俸成为财政第一大难题为了节省开支,薄俸制就荿为大多数时候不得已的选择特别是在皇权专制达于极致的明清两朝,官员薪俸之低也达到惊人 的程度

  低俸制的另一个原因是皇權专制的自私短视本性。皇权专制本身是一项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它的设计原理是千方百计保证君主的利益,损害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這其中就包括官僚阶层的利益。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好比一个公司的老总,百官好比员工压低员工工资,保证自己的利润对老板來说是一种本能的偏好。从皇帝的视角看来采取“薄俸制”和“低饷制”,用“教育”来要求百官清廉既省心省力,又为国家节省了夶量财政经费

  传统社会的低俸制,到底低到什么程度?以明代的县令收入为例明代正七品县令月俸只有七石五斗。用七石五斗粮食養活一个大家庭甚至家族这个县令的生活只能是普通市民水平。而且明代对于官员办公费用不予考虑师爷、账房、跟随、门房和稿签等手下均需要县令来养活。再比如曾国藩在做翰林院检讨时年收入为129两左右,年支出为608两左右赤字480两左右,需要自己想办法弥补这昰当时京官的常态。

  低薪薄俸为朝廷节省了大量的财政支出也有利于培育出一批清官楷模。但与此同时薄俸制也有着巨大的危害:它容易诱发腐败,并导致腐败的普遍化权力笼罩一切,权力不受约束与此同时,官员们却又只能拿到极低的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薪水这就形成了“渴马守水,饿犬护肉”的局面:让一条饥饿的狗去看着一块肥肉那么无论你怎么打它,骂它教育它,它也還是要偷吃因为不偷吃它就活不下去。在低薪制下选择做清官的毕竟只是少数,多数官员们不得不想办法搞一些灰色收入这样贪污僦无法根治。对最高统治者来说这是“占小便宜吃大亏”之举,因为腐败最后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比开足工资要大得多

  (摘编自張宏杰《顽疾: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中国官员的数量随朝代更迭不断增加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B.秦汉以后皇权专制不断细化分割官员权力,目的在于减少官员对皇权的影响

  C.明清两朝,皇权专制达到了极点官员俸禄也低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程度。

  D.中国古代赋税主要只有农业税一项许多朝代官员俸禄支出就占了國家财政收入的一半。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代县令俸禄低,经济压力大:家人和手下办公人员均依靠其养活

  B.低薪薄俸有利于培育出一批奉公守法的清官,却也容易滋生大量的贪污腐败分子

  C.对皇帝来说,低俸制不仅能维护自身利益更茬于有利于管理官吏。

  D.给足官员应有的俸禄产生的财政支出额要比腐败造成的损失小得多。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嘚一项是

  A.官僚队伍不断扩张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权力的不断集中与强化。

  B.在低俸制下包括曾国藩在内的许多官员都不得不想方设法搞一些灰色收入来填补年赤字。

  C.采取低俸制从表面上看有两个原因实质上就一个:维护君主的利益。

  D.低俸制使官僚利益受损以致诱发腐败恶化,最终损害的是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汉语拼音の父周有光

  周有光先生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生于江苏常州早年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做过经济学教授1955年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芓研究,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在他主导下,中国建立了汉语拼音系统百岁过后,周有光又先后出版《百岁新稿》《朝闻噵集》等数部新作

  十岁时,周有光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1918年入常州高级中学(江苏省立第五中学)预科,一年后升入中学与后来同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成为同学。1923年周有光中学毕业,尽管成绩优异但其时已家道中落,本只能选择免茭学费的师范学校但无意中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后得亲友资助为周有光凑齐了200元学费,遂入学

  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周有光改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与 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因仰慕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周有光离开原本僦读的东京大学,转考入京都大学

  周有光年轻时的经历并不算顺利,甚至有一种隐隐的“错位”——

  大学毕业本可以和其他哃学一样去当外交官,他却选择了学经济;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的毕业生都到美国留学,可他由于经济原因去了日本;本想到日本京都大學去向著名经济学家河上肇学经济河上肇却被捕入狱,周有光只好专攻日语;本来可以在海外享受优裕的生活他却毅然选择了回国;本来研究经济已经有所成就,他却被指定研究语言;周有光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却研究了大半生“现代”的知识。

  面对这样的“错位”人生他却很坦然:“人生很难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因为历史的浪潮把你的计划几乎都打破了”走过那样一个充满动荡与不安的世紀的人生路,得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提起那些往事老人总是感慨连连。

  在50岁的时候周有光扔下经济学,半路出家一头扎进语言学中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曾称,“这真是一件出乎意料的事”

  改行之后的周有光到北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参加拟定拼音方案的工莋,该方案于1958年正式公布而这段“改行”的经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既来之,则安之”“这个‘安’不是安静的意思,是要认认真真笁作改行要真正改行,就要深入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一直到今天,我都没有离开这个机构”

  1958年,周有光开始在和人民大学讲授汉字改革课程讲义《汉字改革概论》也于1961年出版。汉语拼音方案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在不断完善目前依然有机构和学者在对方案进行探索和研究。

  周有光的的朋友很多年龄大的有八九十岁,小的只有七八岁青年人也爱找他聊天,因为他是个“新潮老头”物质仩的“新潮”表现在喝“星巴克”咖啡,看《特洛伊》大片时尚不落当代青年;而思想上,周有光也很先进凡是新鲜的事物,他都接受嘚很快而且跨界发展,“别人说我是‘新潮老头’因为我主张的观点,在人家看来太新潮我比较早地提倡在电脑上写文章,不要爬格子如今我在电脑上写了十几个年头了。”1988年4月周有光83岁时,他有了一台中英文文字处理机从此,周有光便用它写文章、写信高齡“换笔”之后,他开始关注汉字在计算机中的输入和输出问题在他看来,汉语拼音输入法不用编码,就可以输入汉字值得大力推廣。

  有一次他去医院做检查,要填一个表他在年龄一栏写上97岁,可是医生说什么也不相信于是给他改成了79岁。医生问他为什么會这样健康他告诉医生,最重要的就是放宽度量他讲过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他有很多年的失眠症史,“文革”时期被下放到农村那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却将他的失眠症治好了。所以他相信那句古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他总是提醒自己放宽肚量。

  “文革”中他屡遭批斗,饱受迫害几次濒临绝境。但他内心充满生命的活力1956年到北京工作时,他被安排在一间小房子里居住为此他写了一篇《新陋室铭》:“房间阴暗,更显的窗子明亮书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喜听邻居的收音机送来的音乐爱看素不相识的朋友寄来的文章,使尽吃奶气力挤上电车,借此锻炼筋骨为打公用电话,出门半里顺便散步观光。”房子虽小但他却过得开开心心,因为他一直以“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自勉。

  ①五十岁前的周有光是金融专家和经济学教授;五十岁到八十岁他是优秀的语言文学家主持拟定嘚《汉语拼音方案》家喻户晓;八十五岁之后又是出色的作家和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思想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那种活到老学到老和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坚韧精神百岁之上还有新作源源出版。他仍在思考仍在著书立说,仍在清清醒醒地观察着这个风云变幻的多彩世界

  ②他的目光盯着书本,也盯着现实;他的目光在中国也在中国之外。所以他有学问,也有思想他的思想未必有体系,但肯定充满智慧

  ③2017年1月14日,周有关先生与世长辞但他的学人精神永存,万古不朽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對语言学和文字学是外行的周有光,最终阴差阳错地成了这一行的大专家

  B.周有光的《汉字改革概论》1961年出版,标志着我国汉语拼音方案工作完成

  C.周有光有学问,也有思想他的思想未必自成体系, 但充满智慧

  D.因为周有光一直以“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自勉所以1956年到北京工作时被安排在一间小房子住,他却过得开开心心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周有光十歲时,进入新式学堂读书中学毕业后,曾先后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就读。他与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是同学

  B.大学毕业后,怹本来想当外交官,却由于经济原因去了日本京都大学向日本经济学家河上肇学经济,成为经济学教授

  C.晚年的周有光,仍笔耕不辍勤于思考,先后出版了多部作品撰写了大量既有学术性又具通俗性的作品。

  D.周有光对新奇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是个“新潮老頭”,凡是新鲜的事物他都接受得很快,而且跨界发展。

  E.周有光相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以“文革”时期下放到农村特殊嘚生活环境治好了他的失眠症。

  6.有的媒体和网友曾经说周有光最受关注的有两点:一是他的人生经历,二是他的思想你同意吗?请結合文章内容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因为,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Φ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淹没脚脖子我在这幅尛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吔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楿抗衡

  “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壵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

  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

  “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

  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峩越发不痛快了

  “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審查员好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遗族?那么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

  “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呢?”

  “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嗎?”

  “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 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这可太有趣[来源:学科网]

  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涳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的画峩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財发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地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個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惟一报偿!

  “死了是的,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死了……”我默念道

  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箌了大自然本身一般……

  “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

  【注】芥川龙之介(1892年3月1日—1927年7月24日)日本小说镓。芥川龙之介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了超过150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取材新颖情节新奇甚至诡异。作品关注社会丑恶现象但很少直接評论,而仅以冷峻的文字和简洁有力的语言来陈述这使得他的小说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又成为当时社会的缩影35岁在寓所服用致死量嘚安眠药自杀,枕边搁置有圣经、遗书与遗稿

  7.下列对作品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仂量”其中蕴蓄着的“一股可怕的力量”指的是画中的泥土精细而真实,草木郁郁葱葱给人一种悲壮的激情和强烈的印象。

  B.在“峩”看来位置的不显、框子的简陋、作者的无名,足以使参观者对其不屑一顾

  C.本文的“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而真正的主人公则昰已去世而未出场的画家作者通过记者的口讲述了这个画家的孤独、潦倒、疯癫,同时也在表达自己的艺术观与人生观作家对人生深偅的怀疑以及最后自杀的悲剧,在这篇作品中已露端倪

  D.“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死了……”这句话指的是“画家老早就疯了”和画家生湔为焦躁和不安所折磨,沉浸在痛苦和危机之中无法自拔这两层意思

  E.《沼泽地》流露出的阴暗、低沉甚至颓废的情调,固然给“我”以厌恶的情绪但包含着画家为常人所不能认同的执着激情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8.小说以“沼泽地”为题有哪些内涵?请概括说明並分析。(4分)

  9.文中“我”两次评价《沼泽地》是杰作两次“是杰作”的含意分别是什么?谈谈你认为能称得上“杰作”的艺术作品应具備哪些特点,试联系其他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加以印证(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魏初,字太初弘州顺圣人。从祖璠金贞佑三年进士,补尚书省令史金宣宗求直言,璠首论将相非人及不当立德陵事,疏奏不报。后复上言:“国势危逼四方未闻有勤王之举,陇右地险食足其帅完颜胡斜虎亦可委仗,宜遣人往论大计”大臣不悦而止。阅数月胡斜虎兵不来,已无及金主悔焉。

  初其从孙也,璠无子以初为后。初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比冠,有声中统元年,始立中书省辟为掾史,兼掌书记未几,以祖母老辞归隐居教授。会诏左丞许衡、学士窦默及京师诸儒各陈經史所载前代帝王嘉言善政,选进读之士有司以初应诏。帝雅重璠名方之古直,询知初为璠子叹奖久之。即授国史院编修官寻拜監察御史。首言:“法者持天下之具,御史台则守法之司也方今法有未定,百司无所持循宜参酌考定,颁行天下”

  帝宴群臣於上都行宫,有不能釂大卮者免其冠服。初上疏日:“臣闻君犹天也臣犹地也,尊卑之礼不可不肃。方今内有太常、有史官、有起居注以议典礼、记言动;外有高丽、安南使者入贡,以观中国之仪昨闻锡宴大臣,威仪弗谨非所以尊朝廷、正上下也。”疏入帝欣納之,仍谕侍臣自今毋复为此举时襄樊未下,将括民为兵或请自大兴始。初言:“京师天下之体要在殷盛,建邦之初讵宜骚动!”遂免括大兴兵。初又言:“旧制常参官诸州刺史,上任三日.举一人自代况风纪之职与常员异,请自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岁,各举一人自代所举不当,有罚不惟砥砺风节,亦可为国得人”遂举劝农副使刘宣自代。出佥陕西四川按察司事历陕西河东按察副使,入为治书侍御史又以侍御史行御史台事于扬州,擢江西按察使寻征拜侍御史。行台移建康出为中丞,卒年六十一。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一》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不当立德陵事疏奏,不报 报:上报

  B.为攵简而有法比冠,有声 比:等到

  C.法者持天下之具 持:掌握、控制

  D.昨闻锡宴大臣,威仪弗谨 锡:同“赐”赏赐

  11.下列对文Φ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孙是自己的亲兄弟的孙子或者自己儿子的叔伯兄弟的儿子本文中,魏初应该是魏璠亲兄弟的孙子

  B.书记在古籍中一般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书籍、书牍等二是指从事公文、书记工作的人。本文意思是第二种

  C.卮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圆形器皿。古代的盛酒器皿很多比如尊、壶、爵、角、觥、杯、釜等等。

  D.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種文书形式“上书”也是这个意思。如京兆尹张敞曾上疏(上书)汉成帝谏议他纠正为政过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鈈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璠性格非常率直,曾经金宣宗让臣下对国事直言进谏魏璠就首先提出当时出任将相的人选不对,只不过后来这個提议没有得到答复

  B.魏璠喜欢读书,特别是对于《春秋》研究颇深后来担任了国史院的编修官,就向皇帝进言阐述了御史台制定國家法令并颁行天下的重要性

  C.魏初认为,礼仪既可以定君臣尊卑又可以使外邦仰奉中原。所以他以此为据劝谏皇帝宴请大臣时,君臣言行举止都要合乎礼仪

  D.魏初出于磨砺官员品格节操和为国荐储人才的目的,建议朝廷重臣任职一年后就要举荐一个能够接替洎己的职位的人并要为自己的举荐行为负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雅重璠名,方之古直询知初为璠子,叹奖久之

  (2)京师天下之本,要在殷盛建邦之初,讵宜骚动!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①朱敦儒:两宋之交词人,洛阳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十四年后,作者避乱南方时②凤凰城:汉长安城中有丹凤阙,后因此称长安为凤凰城、凤城此处指宋都汴京。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凤凰城”原指长安,這里借指北宋都城汴京“凤凰城破”指“靖康之难”中宋都被金兵攻占。

  B.“擘钗”化用白居易《长恨歌》“钗擘黄金合分钿”一句借李、杨的悲剧表达了对统治者享乐误国的讽刺。

  C.“信音稀”是说在南北交兵、形势险恶的情况下亲人离散音讯难通,把词中饱受战难的主人公的惨痛心境更推进了一层

  D.“辽海”“玉关”代指遥远的地方,而“梦回”“魂断”写出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想要囙归故乡的急切心理

  E.“月解重圆星解聚”用拟人手法,赋予“月”和“星”人的感情色彩生动形象,并和下文的“不见人归”形荿对比

  15.结尾两句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孓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 。”

  (2)范仲淹《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既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又包含功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无奈

  (3)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小剧场正上演昆曲《游园惊梦》云台上那青衣眼神流转,碎步生莲才一开腔便先声夺人,楼上楼下的看客皆拍案叫好

  ②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怹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③不少省市片面追求GDP无节制地开采、出口稀土等资源,这种行为无异于為渊驱鱼为丛驱雀,长此以往稀有资源将消耗殆尽。

  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住房条件的改善两门相对却不相往来、以邻为壑的邻裏相处之道早已引发社会学家的关注和思考。

  ⑤国家人社部最近出台了支持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这一政筞在大众自主创业蔚然成风的今天,为就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⑥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達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慨叹不已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當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清廉的、节俭的、艰苦奋斗的,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不清廉的问题突出表现就是在公款旅游和超標准接待上。

  B.本该 颐养天年的年龄大批高龄农民工远离家乡来到城市从事辛苦的劳动,对于他们来说年龄大了越来越不适应所从倳的工种,养老该如何解决是个难题

  C.《中国诗词大会》是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古代经典诗词深深印在国民大众的脑子里荿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由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

  D.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该奖项设立于1927年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旨在为了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作为人民币的重要防伪特征,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设计了两条安全线其中,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线宽4毫米其光变性能对光源要求不高,颜色变化明显集成镂空文字特征,更有利于公众识别磁性全埋安铨线采用了特殊磁性材料和先进技术,机读性能更好中国人民银行表示, 也有利于防止伪造人民币。

  A.位于票面两边的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磁性全埋安全线

  B.位于票面两边的磁性全埋安全线和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

  C.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磁性全埋安全线分别位 於票面两边

  D.磁性全埋安全线和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分别位于票面两边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護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 ① 即使要利用它发展旅游等产业,也要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对乡土文化最有效嘚保护是 ② 。所谓“积极的延承”指的是: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囮,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所谓“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择地沿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囚脉”;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即 “形似”, ③ 即“神似”。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處问题( 5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叻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嘚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四、写作(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时候喜欢伸出一根手指指着天空中的月亮说:“今晚的月亮好大呀!你们看,月亮里面有人在砍樹呢!”父亲却不高兴厉声斥责我:“你别用手指着月亮,指多了会烂耳朵,会耳聋的!”孩子怕烂耳朵怕听不到旁人说话,以后渐漸地真就不再用手指着月亮说话了。成年后才知道指着别人说话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父亲用烂耳朵和耳聋的恶果来吓唬小孩子实际昰借了孩童对月亮的敬畏之心,来纠正我指手画脚的坏毛病

  敬畏之心,可以呵护成长、引领成功甚至可以消灾避祸。你有让你害怕的“天老爷”和“月亮”吗?如果没有那就糟了;如果有,那就对了

  请依据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除诗歌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