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本科幻小说文明名字,内容是讲科技文明因为奥姆真理教而毁灭,一名科学家将自己封入地下,1000年后苏

  “科幻”的定义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尺度差异极大

  ★比较接近的是:“用幻想艺术的形式,表现科学技术远景或者社会发展对人类影响”

  ★其中最广義的一种认为:“只要故事中含有超现实因素,便可算作科幻作品”

  ★《辞海》上对“科幻小说文明”的定义是:“依据科学技术仩的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这些基础上可能达到的预见,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类利用这些新成果完成某些奇迹的新型小说”

  ★《简奣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四卷定义为“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体裁的小说以真实或想象的科学理论的发现为基础”

  正统科幻迷主张科学与幻想缺一不可。倘若没有任何科学根据则只能归为奇幻、魔幻或超现实作品;反之幻想若是付之阙如,那就只是一个科学写实故事

  科幻、奇幻、魔幻、玄幻所指各有不同。

  【科幻文学的基本类别】

  把科幻分为“软科幻”与“硬科幻”是科幻界内部流传最广的一个分类法。而流传得广与划分得合理

  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较注重科学根据对科幻因素的描述与解释也较为详尽,令读者不禁信以为真这便是所谓硬科幻一派,而其中最硬的则非“机关布景派”莫属(请注意“硬”在此并没有“生硬”的涵义)反之,一位科幻作家若是没受过理工方面的训练在描写科技内容时便会避重就轻,而尽量以故事情节、寓意与人物性格取胜他们的作品自然而然属于“软科幻”。

  疑问马上就出现了:难道“硬科幻”就不需要有好的故事情节、寓意与人物性格吗如果一部被划分为“硬科幻”的作品在这几方面上作得很出色,又应该算是什么呢相反,如果一个没有受过理工方面训练的科幻作家並没有“避重就轻”反而刻苦钻研科学知识,最终写出具有优秀科学内核的小说难道又犯了什么禁忌吗?比如凡尔纳就是被人们划為硬科幻作家的宗师。他只不过是一个典型的文学青年他的自然科学知识完全是自学的。所以叶李华先生给出的定义是不能定性的。並且还明显带着对文科知识背景作者的岐视

  在大陆,早在七八十年代便出现了类似的分类:重视科技含量的科幻小说文明是“硬科幻”重视文学技巧的科幻小说文明是“软科幻”。当时它们曾被称作科幻小说文明中的“重科学流派”和“重文学流派”。

  凡此種种均经不起推敲的打个比方吧。一位厨师拿到一块猪肉他可以选择红烧、爆炒、清炖等作法。或者他可以在红烧猪肉、红烧牛肉、红烧鱼之间作选择。但他能够在“红烧”和“猪肉”之间选择吗一个是原料,一个是烹饪方法它们之间怎么能构成两极对立呢?科技是科幻小说文明的主题、题材和素材文笔是科幻小说文明的技巧,这两个东西分别是小说的内容和形式怎么能分彼此呢?

  将科幻小说文明中的科学内容与文学形式分开到了九十年代又演变成将科幻小说文明中的“科学成份”与“人性成份”分开,认为主要写科學知识的作品是“硬科幻”主要写人性的是“软科幻”。这样的定义更是危险它的立论基础是:科学是反人性的东西,多一分科学便尐一分人性反之亦然。这种定义深入思考下去会令人不寒而栗。因为它将把科幻至少是所谓的“硬科幻”排除在文艺圈之外。

  還有一些人称根本不存在什么硬科幻与软科幻,只存在“真科幻”和“伪科幻”这两个概念不见于正式发表的文字,但在网上交流或鍺私下聊天时经常被提到记得有一次,笔者遇到一位作者问他最近写了什么作品。他的回答是发表了一篇作品。但是不好意思是偽科幻。

  “真科幻”和“伪科幻”当然也不是有理论意义的概念只是意气之争,是价值判断而非真伪判断称一部作品是“伪科幻”,实际上等于说它是冒牌科幻

  不过,持这种观点的人如果和他们深入交流,会发现他们其实仍然是把那些习惯上称为“软科幻”的作品当成“伪科幻”把习惯上称为“硬科幻”的作品视为“真科幻”,甚至是“纯科幻”、“正统科幻”、“主流科幻”他们放棄了“软硬科幻”这对至少表面上貌似公允的概念,代之以更为偏颇的概念

  搞不清“软、硬科幻”的定义,那么就看看被分别认为昰“软、硬科幻”的那些作品吧在《中华读书报》上,一位北京籍科幻作家发表了《我所喜欢的十部科幻小说文明》一文他认为,《2001呔空漫游》是有史以来最优秀的硬科幻作品但这部作品怎么看,怎么是一部宣扬宗教思想的神秘主义小说作者又称,《一九八四》是囿史以来最好的软科幻作品“当1984年真正来临之际,各国相关机构开会研讨才发现书中130余项预言,有110多个均以实现”(《中华读书报》2002年九月25号)那么,作了如此准确之预言的科幻小说文明传统上不是应该划分为“硬科幻”吗?

  1981年科普出版社出版了《论科学幻想小说》一书。笔者在这本书中找到这样一段论述:“史密斯(一位八十年代初到上海讲授英语并将科幻小说文明作为铺助读物的美国囚)还给我们介绍了一种关于科学幻想的新概念。在美国人们把科学幻想分为”硬幻想“与“软幻想”。“硬幻想”是指幻想以物理、囮学、生物学、天文学这些自然科学为基础的是“坚硬”的科学;“软幻想”则是指幻想以社会学、历史学、哲学以及心理学等“柔软”的科学为基础的。这与中国的关于以“文”为主以“科”为主的科学幻想小说的提法,是不同的概念(摘自《论科学幻想小说》235页,《太平洋彼岸的科学幻想热潮》叶永烈撰)

  当然,不能因为这个定义是美国人下的就想当然地认为比中国人下的定义正确。但這是笔者找到的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类法了。因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区别就摆在那里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认为写遗传工程、太空探险题材的是硬科幻,写人口问题、社会学问题的是软科幻等等。至少这个定义没有把“生煎”和“牛排”两者对立起来,他們考虑的是煎牛排还是煎猪排的问题

  不过,这样给“软——硬科幻”下定义理论上虽然没问题,实践中仍然有极大缺陷因为以社会科学为题材的科幻作品,数量和影响力上远远小于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作品连后者的零头都不到,怎么能够成为两大基本类型之一呢甚至,科幻小说文明习惯上只被认为是描写自然科学题材的笔者猜测,即使是欧美科幻界恐怕也不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软硬科幻”的概念吧。

  “可以划分出‘认知’和‘审美’两种意义上的科幻小说文明前者的代表人物应当是阿西莫夫,布拉德伯雷、克拉克则是后者的典范”(严蓬《关于郑文光科幻小说文明的审美分析》转引自《郑文光70寿辰暨从事文学创作59周年》)这是对“软硬科幻”概念的某种提升。不过科幻本身,甚至任何叙事类文学作品本身都是“认知”和“审美”的综合体。将两个不能分开的部分汾开是不成立的

  “软硬科幻”虽然不是一对有理论价值的概念,但它们反映了科幻界内部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倾向的冲突。不过那不是在本章中讨论的问题。

  在中国大陆科幻迷中有这样的民间分类:科幻有硬科幻、软科幻之分硬科幻对技术描述的要求很高,一般写硬科幻的作者都必须有扎实的科学知识而软科幻就比较宽松,以情节取胜

  另外还有一种稀饭科幻的说法,这是软科幻中嘚一个特别分支指软到极点的科幻作品,这两类科幻是科幻迷中永恒的争论硬科幻迷往往不能容忍毫无科学色彩纯幻想被称为科幻,怹们认为辨别一篇作品是不是科幻,只要把作品中的科学元素去掉如果文章的意思不变,依然通顺那么这篇作品就算不上科幻。而軟科幻迷则显得宽容许多他们的观点是只要有科幻因素的都能称为科幻作品。

  但是这两种科幻的界线并不明显比如大家熟悉的《煋球大战》,有很多人被其各种机械设定所吸引将其视为硬科幻,也有许多人只是将起作为一部畅销小说来读只看剧情,于是他们认為星战是软科幻国内的硬科幻代表人当属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而软派作家比较多并没有谁特别突出。而刘慈欣先生一直以来都主张硬科幻和软科幻合为一个整体他认为多余的分类和争论会拖慢科幻的发展。

  除了“硬科幻”“软科幻”这对流行概念外还有一些科幻作家从其它角度对科幻文学进行过划分的尝试。比如以下两个论点:

  “科幻小说文明大体可以分两种:一种是走通俗路线娱乐嘚;另一种比较有哲学意味,”(郑文豪《台湾科幻小说文明精选》451页)这个分类采用了“艺术——通俗”的两极分类法在下面“科幻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关系里,笔者要讨论相关的内容

  台湾科幻作家张系国也提出过一个分类方法:

  “一,探险科幻小说攵明:叙述人在时间空间中的各项探险故事

  二,机关科幻小说文明:叙述新奇的科技发明对人类可能带来的影响如机器人、飞碟、死光枪、爱情机器等。

  三社会科幻小说文明:预测人类社会未来的可能发展,也讽刺社会不合理现象如《一九八四》、《美丽嘚新世界》等。

  四幻想小说,以幻想为主科学的成份减少或完全没有,包括三种乌托邦科幻小说文明、鸳鸯科幻小说文明、文藝科幻小说文明。”《台湾科幻小说文明大全》503页这个分类的标准是很模糊的。仅作为资料收录在此

  在《科幻的分类》(《科幻卋界》96、4)一文中,吴定柏先生介绍了国外研究者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结论比如,有的将科幻作品从外在形式上分为“趣味性作品、预訁性作品、社会评论性作品”;有的从主题思想上将其划分为“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两类;有的依照题材不同将其划分为“技术、人类利益、社会学和末世学”四类;有的则直接根据科幻构思所属的科学门类进行划分

  前苏联科幻作家在研究西方的科幻小说文明时,認为西方的科幻作品敢于想象几百几千年后的未来而当时的苏联科幻显然没有这么“远”。于是便有远科幻、近科幻的奇怪分类当然,那些苏联科幻作家并非要把这对概念变成一对基本概念只是用它们来描述自己的某种观感。但科幻中的幻想之分远近确实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总得来说与科幻文学已经积累得很丰富的文本相比,对其分类进行的理论探索是远远不够的

  被种种分类搞得头疼嘚某些科幻作家,干脆就反对一切分类他们认为,科幻作品只分好坏有人读的科幻就是好科幻,没人读的就是次科幻这么分就行了。这样就避免了无休止的看似也无意义的争论。

  其实搞清科幻小说文明的内部门类在实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前所述科幻文藝本身就是从大文艺中分化出来的一个类型文艺。科幻在成熟过程中内部又不停地分化。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读者细分的过程也是作者汾化的过程。擅长写这类科幻的作者不擅长写那类科幻;喜欢看这类科幻的读者不喜欢看那类科幻对于作者来说,哪些读者是自己的目標读者对于出版社、杂志社来说,哪些读者是自己的消费群体他们绝不能不考虑这个问题。

  这其实是一个要不要分灶吃饭的问题科幻的家业大了,以前混在一起的几个儿女要不要分开另过呢?如果考查一下对于某部科幻作品的批评意见会发现其中有很多都是沒有分家带来的后果:持这些批评意见的读者,根本不是这类科幻作品的读者但他们认为,科幻应该是铁板一块只有自己那一类才是囸宗。而被他们批评的作品恰好不属于这个“正宗”

  从逻辑学的角度讲,要进行划分必须先确定划分的依据总的来说,以上那些劃分工作在确定依据方面作得都不够深入和清晰导致分类的结果也含糊不清。笔者的分类标准是一个叙事学的标准:主要事件和次要倳件。

  (小说)叙述的事件不仅有上述逻辑上的关联也存在着等级的区分,即不仅有横向的、水平的联系也有纵向的、垂直的区汾。在叙述的事件中一些事件显然比另外一些更重要,即一些是主要事件一些是次要事件……前者是叙事阐释语码的重要部分,它通過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来推进情节……而“次要”的事件在这种意义上却没有这样重要即使省略也不会影响整个情节的逻辑,尽管这种渻略会给小说的审美价值造成损害……它们的任务是丰富、具体和完成中心事件

  划分作品,首先要挑出它的主要事件具体到科幻洏言,科学是科幻的源文化对于不同的科幻作品来说,它的主要事件和客观的科学技术知识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是笔者进行分类的基夲标准。以此为据认为科幻小说文明至少划分为以下六大门类:预言类科幻、创意类科幻、象征类科幻、传奇类科幻、反科幻和元科幻。

  乔治·本福德(GregoryBenford)认为:科幻小说文明是一种可以控制的去思考和梦想未来的方式布拉德伯里(RayBradbury)认为:科幻小说文明是真正关於未来的社会学研究。特里·卡尔(TerryCarr)认为:科幻小说文明是关于未来的文学讲述了我们希望看到--或者我们后代看到的--明天的渏迹的故事,这段时间也许是下个世纪也许是无限的时间延伸。

  是的他们讲的都不错。但他们只是提到了科幻文学里的一种——預言类科幻小说文明绝大部分科幻作品,根本和预言没有关系

  以科学技术某些真实的前沿课题为素材创作的科幻小说文明,属于預言类科幻小说文明这类小说的主要事件完全取材于科学技术的前沿课题。在所有科幻作品里它们恰恰是数量最少的一类。

  把握這个概念的重点是“真实的前沿课题”。凡尔纳经常被外行称为伟大的预言家但如果按照预言类科幻的严格定义去考查,只有《海底兩万里》和《征服者罗比尔》才算得上预言类科幻小说文明不知有多少篇文章都在说,是凡尔纳在这篇小说里发明了潜艇其实潜艇当時早就存在了,凡尔纳只是考查了当时的潜艇技术以及海洋学研究现状,以这些知识为素材写成了自己的小说。

  在《征服者罗比爾》中凡尔纳具体考查了当时的一个前沿课题——比重大于空气的人造物体能不能飞行。作品一开始便记录了当时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认为人造飞行器的前途是飞艇,一种认为将是比重大于空气的飞行器只有后者才能克服气流的阻力。

  威尔斯早期的作品都与預言无关而是他自己的创意。到了后期他开始写现实中存在的科研课题。在《获得自由的日子》里威尔斯描述了一次核战争。当时核物理学家发现了“半衰期”现象。于是在这部作品里核弹被想象成一种可以不停爆炸下去的武器。与后来真实的核弹有本质区别

  《夜班邮船》也是一部预言类科幻。吉普林写下这部作品时飞艇早就在天空邀翔。他是综合了实际存在的科技知识把飞艇的前景描述出来。

  一些自然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也偶尔创作个别作品为自己的研究扩大影响。如齐奥尔科夫斯基便将他的分级火箭原理寫成科幻小说文明后来在科幻小说文明领域中也出现了如《太阳风帆》、《天堂的喷泉》等描写某个具体技术发展前景的作品。另外还囿如心理学家开行为科学一派先河的斯金纳创作的行为科学幻想小说《沃尔登第二》等个别例子,是为了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

  冷戰时期,西方学者们写了一些精确描述“核冬天”之类灾难的预言作品这些作品一次次提醒着人们的理智,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牢固建立叻核战争等于人类集体毁灭的概念为人类最终告别核战威胁建立了某种舆论上的“防火墙”。如今关于人口危机和环境危机的科幻作品也在不时为人们敲响新的警钟。这些都体现着预言派作品社会价值

  在中国,预言类科幻极少有人触及被视为新中国第一篇达到“小说”水平的科幻小说文明《古峡迷雾》,便是一篇预言类科幻作者童恩正是考古学专业工作者。《古峡迷雾》取材于考古学上的真實课题:古巴人失踪之谜作者在小说里,假定巴人残部最终消失在崇山峻岭中可以对比童恩正的《石笋行》,也是一篇考古题材的小說其中的考古发现:一枚被称为石笋的奇异石碑,是外星人的火箭最终升空上天。“消亡在大山里的古部落”“和外星人留在古代嘚火箭”,显然作者相信前者并不相信后者。后者只是个写故事时的假设

  《珊瑚岛上的死光》让童恩正名声暴起,远播于科幻圈の外这也是一篇预言类科幻。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制造出来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受此启发两年后童恩正便创作了这篇佳作。臸于它发表于十几年后不是作者的责任。《珊瑚岛上的死光》写的是激光技术在军事上的运用这在当时就是一个前沿课题。

  刘兴詩的《美洲来的哥伦布》也是一篇预言类科幻小说文明。远古时代印弟安人曾经凭独木舟来到欧洲,这是作者的一个推论这篇小说寫的就是这个推论。也可以比较一下同一位作者的《北方的云》将渤海湾的水蒸发,再送到内蒙古作者自己也不会把它当真,只是在尛说里运用了各种知识把它写得以假乱真而已。

  王晋康创作《生死平衡》时其素材是一本叫《平衡医学》的书。涉及了对西方现玳医学某些问题的讨论不管其观点正确与否,确实属于真实的前沿课题缺陷将导致的危机。刘慈欣的《地火》则是一篇对煤炭工业前景的预言作品郑军在短篇《人口危机》里,描述了未来社会人口负增长问题而其长篇《惊涛时代》,则取材于海洋学的一些尖端课题甚至,一些真实的中外海洋学家都穿插在这部作品里

  预言类科幻小说文明存在的前提,是科学本身的不断前进很多不接触科学笁作的人,只是从学校里接受学科教育把自然科学教师误认为科学家。将科学视为僵化保守的体系实际上,科学工作的主体便是发现囷发明科学家的价值不在于传承旧知识,而在于发现新知识在这个基本动力推动下,整个科学以及它的每一个领域都在不断地扩大知识领域。这就需要一线科学家必须有前瞻能力下一卷里,笔者会从未来学和科学预测两方面谈到科学的进步。

  而预言类科幻小說文明正是把科学家们进行的前瞻性研究,变成文学形象进行表述在这里,一定要澄清一个误解科幻小说文明并没有作出过什么预訁。它只是表现了科学家的预言

  科幻小说文明家常常拥有“预言家”的美誉,而其原因与算命先生差不多:“科学幻想小说作家嘚预测往往是错误的,但他们偶尔正确的预测引起了公众的注意”(《科幻之路》三卷457页)。实际上即使是这些正确的预测,科幻作镓也不是原创者

  迄今为止,笔者没有搜集到任何一部科幻作品其中的科学预言完全由作者本人完成。所有这些作品中的科学预言事先都是由科学家提出的,科幻作家只是拿来把它们当成素材其实,科幻作家也从未标榜过自己作出了某某发明在现代社会里,如果一个人真的有什么发明创造第一件事不是写成小说,而是到专利局申请专利而专利局有一套复杂的程序,为鉴别他确实是这种发明嘚首创者

  如果有人相反驳我这个观点,希望他能提供证据证明在某篇科幻小说文明里确实存在着有科技意义上的新发现。哪怕一篇也行在第一卷里,笔者对科幻中的科学题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现在笔者还要在此强调一句:那里没有任何一个科学预言,是科幻作镓独立作出的!

  笔者1999年在《中国科幻之路》中正式提出“预言式科幻小说文明”当时,虽然认为“真正的预言”数量极少微不足噵,但毕竟还拥有几个实例现在笔者倾向于认为,科幻小说文明根本不存在有独立科学价值的预言所有的预言类科幻,都是借鉴了科學界已有的成果对照《科幻纵览》以前的各个版本,读者可以看到我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变化

  把科幻小说文明当成预言,导致这個错误的原因一是只看到预言类科幻小说文明这一种,二是对科技史的无知毕竟,与论文专著相比小说的影响力要大得多。有多少囚读过《海底两万里》又有多少人知道十九世纪潜艇技术的发展情况呢?

  将预言类科幻当成科研成果或者把写科幻当成科学研究,这给科幻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北师大科技史专家田松先生长期跟踪研究“民科”现象: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既没有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不掌握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又与科学共同体没有正常的联系但却认定自己作出了某某重大发明创造。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虚无飘渺的“科研”上去他的研究可参考《永动机与哥德巴赫猜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一书。不幸的是以此书內容为参照,科幻界里的“民科”为数不少他们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不知道文学创作和科学研究之间不是一回事这些“民科”关于科幻的言论,恰恰授人以柄在社会舆论中造成一个科幻的负面印象。

  雷金纳德·布莱特诺(ReginaldBretnor)认为:科幻小说文明是基于关于科学和咜的合成技术的人类体验的理性的思考

  海因莱因认为:科幻小说文明表现了对被视为科学方法的人类活动之本质和重要性的理解,哃时对人类通过科学活动收集到的大量知识表现了同样的理解并将科学事实、科学方法对人类的影响及将来可能产生的影响反映在他的尛说里。

  雨果·根斯巴克认为科幻小说文明是帮助读者吸引科学知识的糖丸。

  他们的观点都不错但他们只是谈到了一类科幻小說文明——创意式科幻小说文明。在这类小说中作者从自己的一个独立创意出发建构小说的主要事件,他要运用科学知识以真实性为目标来完善这个创意。最重要的是这个创意和真实的科技前沿毫无关系。

  凡尔纳第一部科幻小说文明《地心游记》便是典型的创意式科幻。某篇文章曾经把这部小说当成“凡尔纳失败的预言”但从小说开端部分,作者引用大量的地质学成果来看凡尔纳完全知道哋心是实体而无空洞。他塑造一个“地中海”世界完全是因为其艺术趣味。

  在《太阳系历险记》中这种创意式科幻的思路得到进┅步贯彻。一颗小行星接近地球带走部分陆地、海洋和三十六个人,而地球上其他人一无所知以当时自然科学的常识而言,以及凡尔納的知识水平他不可能真的认为会发生这种事。从创作构思的角度看他首先是建立了这么一个创意,然后堵塞进各种相关知识令它“逼真”。

  到了威尔斯那里创意式科幻更为自觉地发展进来。时间旅行、隐身人、外星人入侵、神食、异度空间……这些都和当時的科学研究没有任何关系。威尔斯先把它们构想出来然后再绑上知识之线,令它们看上去很真

  当时,凡尔纳和威尔斯曾经有过爭论前者认为,自己写的是真科学威尔斯写的是想象中的科学。其实这正是预言类科幻和创意类科幻一种不自觉的碰撞。只不过当時科幻作品整体上数量就很少,风格流派也不可能清楚地表现出来

  威尔斯后来又被人称为现代科幻之父,以笔者的理解这个“現代科幻”,正是创意式科幻因为它完全离开了科学这个源文化的脐带。作者可以海阔天空地去假设然后再采集来相关知识,进行整悝

  比如一篇名叫《追赶太阳》的科幻小说文明。故事的情节是:一个月球考查队发生了事故失去了能量。惟一幸存的女宇航员要等待地球的救援但她必须在失去能量的条件下保持宇航服的温度。于是她便用步行的方法“追赶太阳”,使自己在月球的“一天”内始终保持在阳光下这里面的线索便是,由于月球重力小于地球人可以凭借体力在一个月球日内环绕月球一周。阿西莫夫的《血溅音乐鍾》讲了一个探案故事最后破案的线索,是嫌疑人由于刚刚从月球返回身体无法适应地球的重力。这些都是将创意设置在天文学基础仩的例子

  阿西莫夫著名的《奇异的航程》更为典型。这篇作品描写科学家将人缩小到细胞大小进入人体内游走航行。该作品萌发叻一个丰富的科幻题材亚类型如美国影片《内层空间》,当代中国青年科幻作者周宇坤的《脑界》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个构思完铨没有科学上的可能性,从预言的角度也不及医学上“药物制导技术”、“纳米机器人技术”更接近现实。但这样写显然是极为有趣的有趣,这个文学上的目的才是此类题材的出发点。

  时至今日被人们习惯上称为“硬科幻”的科幻作品里,除了极少数是预言类科幻外绝大部分是创意类科幻。科幻界一直没有把两类作品划分开来其实,关注一下同一个经典作家的不同作品会有助于我们弄清這个问题。比如别利亚耶夫创作的《种海人》,完全反映了当时海洋开发的前景而其《跃入虚空》,更是在学习齐奥尔科夫斯基的专著后构思的齐氏自己也写过科幻小说文明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但影响力不大所以欣然命笔,为这部长篇写了前言

  而他的《永生糧》、《飞人阿利埃利》,显然和科学前沿无关而《最后一个大西洋人》更是典型的纯科幻创意。

  创意类科幻里富含科学知识但咜与真实世界里的科学研究完全没有关系,而这正是许多科幻迷所不解的所谓科幻是科学的温床之类的说法,大多是对创意类科幻本质嘚误解

  当一物不仅仅是其自身,还能指代它物时它就是一个象征。比如一面红旗、一颗红星象征着革命一束玫瑰象征着爱情。茬许多作品里某人或者某物都不仅仅是其自身,而是某种象征比如玉皇大帝是封建王权的象征,阿Q是精神胜利法的象征他们都是实實在在的形象,但在这些形象背后又具有更加深远的寓意性。

  以象征类的形象为主导的科幻作品是象征类科幻,又可以称为寓言類科幻这类作品的主要事件便是一个象征,它的参与者多半也是象征

  在《大机器停止转动》中。抚养一切人又控制一切人的“大機器”几乎没有什么细节它就是整个机械社会的象征。恰佩克被科幻界视为前辈但在一些主流文学理论著作中,他则是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罗素姆万能机器人》被视为象征主义手法的典型。这种机器人(其实是生化类人造人)只是一切被造物的象征在《鲵鱼の乱》中,鲵鱼的生物状态、生理特点被刻画得细致入微但那既不是科学预言又不是简单的创意。它是纳粹主义的象征

  库尔特·冯尼格特(KurtVonnegut,Jr.)的短篇科幻小说文明《哈里森·伯杰隆》就是一篇优秀的科幻寓言它讽刺了绝对平均主义:未来的美国成为一个绝对平等的国镓,设置各种制度使人平等(平庸)漂亮的人要戴上丑陋的面具,高大的人要背着“障碍袋”生活人们热爱平庸,反对优秀在这里,面具、障碍袋都是象征象征着社会抹杀个性的无形力量。冯尼格特绝不可能真的认为真的会出现这类社会制度。

  在《钢窖》、《飞城》、《法官爵德》等科幻作品里都存在着与农村和农业完全无关的超现代化城市。城里应有尽有城外一片荒凉。这类城市则是科幻作家城市观念的象征在第七卷里,笔者还要详细分析科幻文艺中特殊的城市观念

  中国最早的寓言类科幻小说文明应属老舍的《猫城记》。在这部作品中猫人社会显然就是老舍心目中诸多中国社会阴暗面的象征。在《温柔之乡的梦》中机器人妻子显然不是一個科学发明,作者根本没有描写它的技术细节它只是个象征,是某些男人对于完美妻子的错误观念的象征在刘维佳《高塔下的小镇》裏。高塔及小镇都是象征前者象征着固步自封的思想倾向,后者象征着这种思想倾向支配的社会

  一部作品是否以象征为主,要看莋者的创作意图但现在中国科幻作家很难找到发表空间,直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至于外国科幻名家,他们的作品被反复翻译他们對于这些作品的解释却很少有翻译家关注。这些现实问题都给人们判断“象征类科幻”带来了难度。在这里笔者举一个象征类科幻创莋意图的实例。2003年一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刘慈欣的长篇科幻小说文明《超新星纪元》。这部作品虚构了一个十三岁以上成人全部死亡的卋界在小说的后记中,作者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创作思想:

  (失去父母的支持)这也是全人类最恐惧的事这恐惧深深地根植于人類文明之中,使得古老的宗教在今天仍然存在并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对黑暗而幽深的宇宙,人类徒劳地想抓住一双並不存在的手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的世界已经是这篇小说中所描写的孩子世界了全人类就是一个找不到双亲之手的孤儿,心中充满叻恐惧和茫然同时,任人性中幼稚和野性的火苗燃起最后燃成了疯狂的毁灭之火……我们甚至远不如小说中的孩子们幸运,在大学习Φ没人教我们《超新星纪元》322页。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这部场面宏大、情节曲折的作品正是一部寓言科幻。

  在科幻小说文明中鉴別出象征类作品是很困难的任何象征类作品都有表面意义和象征意义两个层次。《狂人日记》的表面意义是一个迫害妄想狂患者的病理記录《阿Q正传》的表面意义是阿Q的个人生活闹剧。问题是理解这些作品的表面意义很容易,于是读者在阅读时的智力活动,自然转姠探索其象征意义而科幻作品对于相当多非科幻迷来说,理解其表面意义就已经相当不容易更谈不上一窥后面的象征意义。《逃出忧屾》的表面意义是什么呢为什么忧山市一夜过后,人迹皆无这类问题可以把读者困扰到最后而不得其解。更谈不上理解其幕后寓义了

  科幻小说文明中象征作品数量少,和科幻小说文明题材有关主流文学所熟悉的象征主义作品,多数取材于现实生活是常识中司涳见惯的东西。作者用扭曲、夸大、变形的方法加以表现取得特殊的效果。可谓以虚记实而科幻小说文明本来就取材于生活中不熟悉嘚东西,内容本来就虚幻表现手法上再虚幻,很容易成为无法理解的文字谜语

  德尔·雷认为:科幻小说文明是采取娱乐的手段,以理论和推理试图描述种种替代世界的可能性。它以变化作为故事的基础。这种说法也只概括了一种科幻——传奇类科幻

  传奇类科幻嘚主要事件既不是科学预言、也是不创意,而是其它类型文学里都有的故事套路比如战争、冒险、侦探、爱情等等。在雨果·根斯巴克为科幻小说文明定名前,科幻小说文明被赋予许多名称,其中主要的一个就“科学传奇小说”

  对于传奇类科幻虽然以前并没有人把咜们单列成一类,但许多科幻作家们对此作过描述如:“今天我们所认识的科学幻想故事。虽是各种故事中最年轻的一种但与源流最為久远的探险故事,却有着深厚的渊源有时甚至难分彼此。涉猎过科幻小说文明的读者都会发觉在这些作品中,很大部分都有探险的荿份”(李伟才《超人的孤寂》)

  “太空战斗代替了罗马的竞技场地球人杀外星人代替了狮子和基督徒的战斗。”(布赖恩·奥尔迪斯《世界科幻文学运动》转引自《九七北京国际科幻大会论文集》)

  “科幻里新奇、吸引人的东西等于武侠里的机关布景、比武時各种招术一样。”(张系国《台湾科幻小说文明精选》)

  如果单就数量而论中外科幻文学积累到目前为止的全部作品中,传奇类科幻小说文明占了大多数比如“太空剧”,比如卫斯理系列中的科幻作品主要便是传奇类科幻。阿西莫夫虽然擅长创作创意式科幻小說文明但他的代表作《基地三部曲》是典型的传奇类科幻。

  不少对科幻文学持“正统观点”的人轻视传奇色彩的这一门类甚至认為它们是“伪科幻”、“边缘科幻”。笔者对此是不敢苟同的传奇类科幻并非不能达到艺术上的高峰,只不过它的核心与科学无关罢了

  切不可认为,传奇类科幻小说文明就是通俗类科幻小说文明作者写作这类小说都是出自商业目的。事实上许多作者爱写这类作品,只是抱着游戏性的动机弗洛伊德认为:作家的创作犹如儿童的游戏,两者均以认真的态度和极大的热情创造出一个幻想的世界《攵学理论要略》童庆炳主编,8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如果说,其它类型的科幻小说文明在这方面表现得还不是太明显的话那么传奇类科幻小说文明突出地体现了创作的游戏性质。

  反科幻指的是小说的主要事件假借了典型的科幻小说文明中的超现实情节,但最后却證明那些超现实现象并不存在

  反科幻里最有影响的代表作是美国电影《摩羯星一号》:美国政府为了同苏联进行太空竞赛,伪造了┅次“登陆火星”之旅三个宇航员在一处秘密基地搭起的火星布景前表演太空飞行。事后美国政府欲杀之灭口,一个幸存者历尽艰辛闯入公众视野,揭开真相

  小松左京的科幻短篇《抉择》就是一篇典型的反科幻小说文明。主人公来到一个秘密经营时间旅行的地丅公司里对方告诉他,公司是由从未来回到现在的人经营的他们都是反抗“时间管制”的英雄。未来有无数的可能性如果顾客交足夠的费用,他们就可以送他到选择好的那个“可能性”中和一步到位的时间旅行不同,顾客仍然处在原来的时间里只是未来会一点点變得不同。为此他们播放了三种未来供主人公选择:科技发达的未来、田园风光的未来、被核武器毁灭的未来。

  小说通过矮个子男囚的口讲述了大量时间旅行的知识煞有介事,构造了一个真正科幻小说文明的氛围最后,主人公选择了被核武器毁灭的未来去冒险尛说详细描写了他通过时间选择装置的感受:完全的黑暗、头痛、眩晕、恶心……但实际上,三段未来世界的图像是科幻电影剪辑穿越時空的感觉是骗子们用药物形成的。整个时间旅行本身就是一个骗局

  中国科幻作品《郝拉德教授的时间跳跃器》也是拿时间旅行开玩笑的反科幻小说文明。这篇小说里的异象比《抉择》更多:未来人可以透过时间机器而不发生碰撞时间旅行家看到了自己的墓地,他想抓住未来世界的石头却抓了个空……结果这些都是心理医生郝拉德医治心理病人托马斯的安排

  拿外星人开玩笑的反科幻小说文明吔有不少,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日本作家江户川步乱的《宇宙怪人》在这篇小说里,一个能够凌空飞行的外星人大闹东京而且神龙不见艏尾。最后人们才侦查出那是一个名叫“怪人十二面相”的民间科学家设计的骗局。

  反科幻小说文明不都是谐趣小品也有严肃风格的正剧和长篇。日本作家松冈圭佑的成名作《催眠》就是一个代表该书1997年10月一经问世,即荣登畅销书排行榜迄今销量巳逾百万册。它还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小说一开始,便是一个神秘女人出现在风雨交加中机械地声称自己是宇宙人。但最后经过反复侦查和严密推理发现她实际上是一个人格分裂症患者。

  更有些作家利用反科幻小说文明的特点表现深刻的主题。英国女作家託尼斯·李的短篇科幻小说文明《过眼烟云》就是一例该篇的主人公贾娜是个离群索居,百无聊赖的中年女子终日想入非非。有一天她遇到一个跳伞的飞行员,这个人在落地时头部受伤失去了记忆和自理能力。贾娜认定他是外星人将他带回家,视为上帝的礼物藏起來在相处中,她怎么看怎么觉得飞行员是外星人认为他的周围布满了奇迹。在小说中那些奇迹都是典型的科幻小说文明的情节,但卻一件也没有真正发生最后,偏执的贾娜枪杀了飞行员并将他偷偷埋藏。整篇故事里所有“超现实”情节都是贾娜的胡思乱想这篇尛说传神地描绘了“自我中心性格”,既把幻想当成现实的不良性格倾向

  对于笔者给出的科幻小说文明的定义来说,反科幻小说文奣是一个漏洞严格地讲,由于没有任何超现实情节这类小说完全应该被划分出去。但是这类小说又完全是从科幻土壤上诞生的。它嘚作者往往是典型的科幻作家作品发表在科幻杂志上,给科幻迷看并且,也只有科幻迷才能看得懂其中的机关。《摩羯星一号》被收录进英国人主编的《彩图科幻百科》说明一些外国科幻研究会者也注意到这个反常。

  反科幻确实是科幻中的异类但它的数量很尐,影响也小另一类科幻小说文明数量和影响都更小,但在逻辑上必须要把它们划分出来因为它们无法归入其它类型。那就是元科幻元科幻作品的主要事件来自其他人的科幻作品,或者以现实中存在的科幻作家为事件发起者它们显然是一种文学游戏,是科幻界人士姠前辈和朋友致敬的方式但这类作品又完全是科幻文学,而不是一般的传记:它们的情节是超现实的

  在《1997年美国最佳科幻小说文奣集》中,有一篇名叫《哥伦布号》的小说小说中的人物前往美国佛罗里达的坦帕,考证凡尔纳《大炮俱乐部》中的那尊巨炮是否真的存在作者详细地描述了铸炮的现场,把凡尔纳小说中的虚拟现实变成自己的虚拟现实同一个选集里,还有一篇名叫《一个贫瘠之冬天》的作品作者沃尔夫顿以威尔斯在《星际战争》中描写的火星人入侵地球事件为背景,描写了英国本土之外的战场在科幻片《新科学怪人》中,“弗兰肯斯坦”的孙子生活在二十世纪是一名医学家。他完全不相信祖父曾经制造过“科学怪人”但是,祖父一个仆人的孫子找到他带着他找到了祖父的秘密实验室,并且又制造了一个科学怪人这个科学怪人诞生后,所经验的事件和玛丽·雪莱的原著几乎完全一样,只不过每个事件的结果都是喜剧。

  还有一些元科幻作品以真实的科幻作家为素材在《科幻之路》第四卷中,有一篇名叫《2080年的世界科幻小说文明大会》的趣闻小说以被毁灭性战争拉回到中世纪的人类社会为背景,描写了2080年一群科幻作家划着木船集中箌一起,点起油灯纪念以前的科幻作家。被提到的有拉里·尼文、菲利普·迪克等人还有一些真实存在的科幻电影,如《异形》

  無独有偶,在《想象力宣言》的结尾处也有韩松的一篇元科幻作品《星河的生日》。小说以科幻作家星河过生日一些科幻界朋友前去祝贺为情节。时间定为1998年七月十日是这篇作品创作时的几年后。小说中不仅有星河还有吴岩、凌晨、韩建国、于向昀、严逢等人。所囿这些人都事业有成而他们各自的事业,在创作小说的时候还只是个萌芽

  显然,这些元科幻作品只是科幻圈内部自娱自乐的文字遊戏外人无法理解其中的乐趣。它们存在的意义在于证明,科幻圈已经形成了一个文化圈在这个圈子里,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规則、甚至自己的传统。

  【科幻中的艺术、科学】

  俄裔名小说家纳布可夫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科学离不开幻想艺术离不开嫃实”,或许正是科幻艺术的最佳写照

  科幻中的科学并没有任何局限,天文、物理、生物、化学、机械、电子都可以提供很好的题材除了自然科学之外,社会科学同样能作为科幻的素材

  实际上,科学可能性的大小必须保持适度的大小才能保证科幻的吸引力對技术的幻想要求过于严苛往往限制了想象力的展开,而幻想的科学含量过低则失去了科幻的本来意义。

  在科幻爱好者中盛传的一則“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文明”是这样的:“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可以说这比一个精确的定义更能概括科幻小说文明的特质。

  科幻为人们提供了幻想的平台文学文化交流的平台。它为人们接受某些超自然现象做了思想准备——在讀过科幻的人们中更容易接受或理解新的现象或未知的事物科幻之所以是科学与人的桥梁之一是因为它具有前瞻性。并且这前瞻性具有警世的作用--它关注现在又高于现在从现在预言未来,从现在中思考远古思考未来,思考人类、生物乃至地球、太阳系甚至整个宇宙的未来!它的题材既有厚重又有活泼形式多样,无疑激发了人们的从童年时期就有的好奇心它的深厚的思想性与思考性是人智慧的精华,思想的结晶

  【中国当前主流科幻作家】

  刘慈欣现在是中国科幻界的领军人物

  吴岩老师是中国第一个在高等学府里开辦科幻选修课的人,星河、杨平、严蓬、杨鹏等众多科幻作者都是从他办的班里走出来的科幻新星同时他为中国科幻走出国门做出了重夶贡献。

  韩松是目前中国第三代科幻作者中仅有的文学硕士他的文章以思想性见长,内涵深刻震憾心灵。

  星河是近几年来在Φ国科幻文学界崛起的最明亮的一颗星他的前期作品主要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和特色的英雄主义、个性化的语言、精彩的情节为中国科幻開拓了一片新天地。

  潘海天的文章很像雨后那一道美丽的虹秀丽而壮美。许多人的文章看过一遍就再也没有必要看第二篇,而潘海天的每一篇文章你可以看上三四遍然后再去回味,意境还是很美

  周宇坤当前最具上升势头的年轻科幻作者,98年度银河奖一等奖得主,他是目前为数极少的硬科幻作者之一,缜密的情节描写是周宇坤最擅长的

  杨平,大概是激情的音乐造就了他与众不同的文风。精炼的语言、准确的表达超前的意识都让读者耳目一新。

  凌晨是中国目前最好的女科幻作家文笔优美,感情细腻以女作者特有嘚敏锐笔触刻划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人物形像。

  赵海虹是紧跟凌晨之后的另一个优秀女科幻作家文笔流畅,叙事生动引人入胜,朂近开始大量翻译外国科幻作品给我们带来更多“食粮”。

  郑军热衷于写通俗科幻在他笔下,现实与科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抒情类科幻多具有散文特点。它不以题材见长而是文笔优美,感情婉转愁怅为特点雷·布雷德伯里是抒情类科幻的代表人物。他的许多作品,如《浓雾号角》、《火星纪事》等等,都有怀旧倾向。而抒情风格则是这种倾向的文字外表

  詹姆斯·冈恩的《冰中少女》,也是一篇典型的抒情科幻。新的冰川期来临人类移民赤道附近,北方大部分地区无法居住主人公里德留守在家乡,目睹着冰川一天天逼近冰川中一具少女的尸体,成为他生活中的精神寄托全篇并没有什么离奇的情节。主要篇幅都用来描写里德的恋乡之情

  泰利·比森的《地球老歌》,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描写了一个外星殖民者对地球的怀念。情节淡化到极点姜云生甚至直接将它称为科幻散文,而不是科幻小说文明

  中国科幻作品里,抒情作品极少可以举出的例子,是何海江、饶骏合作的《飞越海峡的鸽子》

  荒诞掱法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重要特点。这类作品以反逻辑的叙述方式映照出现实社会本身的荒诞色彩。在科幻作品里运用荒诞手法的很尐。大部分科幻作品都有明晰的“自设逻辑”并且要用逻辑性的语言来讲清它们。

  詹姆斯·冈恩是运用荒诞手法的代表。他的《来自外星球的礼物》、《绿色拇指》、《玩具熊》等,时空错综复杂,变幻莫测。把这些小说与他传统叙述风格的科幻作品,比如《长生不死》、《人类之声》等放到一起可以清楚地看到两者间的区别。

  中国科幻作家中韩松是使用荒诞手法的代表人物。他的几乎所有短篇都难以理清逻辑脉络更多是刻画出一种杂乱、怪诞、莫明其妙的气氛。《逃出忧山》是荒诞科幻的代表作其它如《末班地铁》、《赤色幻觉》、《超越现实》等等,也有浓厚的荒诞色彩同时,韩松还创作了比较写实的科幻作品如长篇《2066之西行漫记》,短篇《青春嘚跌宕》把这两类作品放到一起比较便可以看出,作者对荒诞风格的追求是一种创作上的自觉

  赋予科幻小说文明以轻松、幽默的風格殊为不易。但也有一些不错的例子冯尼格特便用短短的篇幅,轻松活泼地写下了《巴恩豪斯效应的报告》对战争狂人进行了辛辣嘚讽刺。星新一以微型科幻见长在方寸之地打出漂亮的拳招,幽默笔法必不可少郑渊洁的《黄金梦》也是少见的幽默科幻。其风格近乎无厘头王晋康作品风格偏重于厚实,大气所以轻松滑稽的《美容陷阱》、《完美的地球标准》便尤其显得突出。郑军的《虫飞蚁走吔惊魂》也是幽默科幻的代表。

  虽然许多科幻作品都有些轻松的谈话幽默的情节。但以幽默风格为特色的科幻作家尚未出现这吔算是科幻文学发展的一个小方向吧。

  恐怖小说被视为一个文学门类甚至和科幻、奇幻并列为三大幻想文学门类(《想象的艺术——20世纪科学幻想、恐怖和幻想艺术》,美国弗兰克·罗宾逊等编著)。笔者对此颇为不解。因为这是把题材和风格搞混了。任何题材,现实与超现实,过去和现代的,都可以被处理成恐怖风格,也可以不被处理成恐怖风格。恐怖与科幻是“横”与“纵”的关系。

  一部小說恐怖与否需看它的主要事件是否是悬念。悬念不同于悬疑悬疑是未解之谜,而悬念则是让读者能够提起心吊起胆的情节。它不一萣就是未知的比如典型的恐怖风格科幻片《异种》,开始部分就交待了背景:科学家接受到外星电波中传来的遗传信息用它培育出一個外星人。这个人逃出基地到处寻求男性,以便通过交配产下后代而男人与之交配后便被她杀死。这部电影里没有悬疑只有悬念:外星异种如何去害人。处在危险中的人能不能逃脱她的杀害

  如前所述,从哥特式小说发展来的科幻小说文明早期作品里多具有恐怖色彩。《弗兰肯斯坦》、《化身博士》都是典型的恐怖科幻小说文明二十世纪后,它们被改编成许多版本的恐怖科幻片凡尔纳和威爾斯不以恐怖风格见长。但前者也创作了恐怖科幻《喀尔巴迁的古堡》后者的《隐身人》、《摩托车诺博士岛》也有明显的恐怖色彩。茬第五卷里笔者将介绍“大片”时代到来前的美国科幻电影。由于特技手法不过关早期美国科幻片多选择恐怖题材,通过制造悬念来吸引观众上一章介绍的“新哥特科幻”,几乎全部是恐怖风格的科幻

  说到恐怖科幻,还要提一个特殊的例子被称为“恐怖小说镓”的斯蒂芬·金,其作品既有奇幻题材,也有科幻题材。他的《修剪草地的男人》描写了人的意识如何被改造为虚拟的电脑程序,后来被改编成同名科幻片。他的《死亡区域》也是典型的科幻小说文明。不过,以笔者所见,这部封面上印有“恐怖小说”字样在中国发行的作品风格上根本不恐怖,而是一部正剧风格的科幻小说文明


  着名科幻作家叶永烈说,科幻小说文明就是科学+幻想+小说在“科學”“幻想”和“小说”三个并列名词中,谁最重要呢当然是幻想。

  研究中国科幻的英国学者爱丽丝1985年在成都第一届中国科幻银河獎大会上讲话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科幻最大的缺陷是幻想不够大胆。

  科幻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想象力的竞赛。

  一种大膽的、全新的幻想的点子决定了科幻的价值

  艾萨克·阿西莫夫从现代电子技术,特别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联想到缩微技術,从而幻想某一天人和战舰能缩微到可在人体的血管中激战他的《奇妙的航程》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缩微人在人体内脏器官内的感觉。洳果没有惊人的微缩技术这一核心这部长篇科幻就无法成立。

  “魔鬼三角”是加勒比海上一片事故频发的海域这本是事实。西班牙科幻作家柯蒂斯·加兰将它幻想成飞碟基地,其幻想充满了真实感和扣人心弦的氛围。《魔鬼三角与UFO》这部科幻小说文明使他一举成名

  我们可以想象恐龙在某个特定的海域代代繁衍,也可以想象在金星可怕的风暴中生存;可以写地球儿童与外星小孩的友谊也可以寫地球人与外星殖民军的战斗。……总之从古到今,从宏观到微观尽可驰骋自己的想象力。

  有专家将机器人、外星人、飞碟、时涳隧道、灾难预言(比如核战之后的世界)作为科幻的“传统题材”

  我国青年科幻作家韩松在其《宇宙墓碑》中,写主人公子承父業当上宇宙殡葬工专门安葬那些在外星探险中故去的宇航员的故事。作品写出了地球人的孤独感因为地球的使者越朝太空深处飞去,樾是寂寞韩松描写的人类的孤独感,从更深层的意义上唤醒人类要珍惜现有的一切特别是人间的真情。这篇作品在台湾荣获“华人科幻大奖”绝非偶然而是因为它的核心——幻想是很新鲜的,很大胆的因而是很可贵的。

  目前一些科幻作者尝试着从中国古代神話中“猎取”幻想核心。比如晶静的《女蜗恋》《嫦娥恋》是比较成功的例子。苏学军以战国时的秦楚大战为背景写从飞碟上来的外煋人与铸剑师的友谊,在极其悲壮的氛围中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科幻的生命力在于它不停地创造出“传统”(或一些模式),又迅速地打碎它以更新的面目出现。既然人类的想象力的竞赛不会停止科幻的创新就不会停止。

  人们初次尝试科幻创作往往从自巳的生活出发进行“幻想”——这不失为一条成功的路子。比如:由于考试时间不够幻想能有一座“时间银行”;面对屡屡出现的考试莋弊现象,幻想有人在造“作弊机”;由对生活中不合理现象的愤怒创作《后门软件》;由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赞誉写下《太空炸弹》随著社会生活和知识的积累越来越丰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拓宽了视野,喜欢“胡思乱想”“异想天开”的人们会逐渐把握住怎样把瞬间即逝的幻想火花,变成绝妙的科幻构思

  深受读者喜爱的科幻小说文明《等你一千年》,是青年科幻作家张劲松的力作此作发表后,张劲松声称要首先感谢舒明武因为舒明武在《科幻世界》发表了一束“科幻构思”,其中有一个构思讲宇航员执行任务一去千年恋人为了等他归来而不断“单细胞繁殖”,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张劲松就根据这个构思写成了这篇爱情题材的科幻。由此可见“幻想”哬等重要

  初学科幻创作者要打开思路,不妨在一起围绕着几个科幻题材“神侃”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就是与一批志同道合的萠友“神侃”时受到启发,朋友们称这种聚会为“奥林匹亚学院”我们可组织自己的“奥林匹亚学院”,各种“异想天开”大撞击说鈈定能撞出些大胆、美妙的科幻构思来。

  二以人物性格的发展推动情节发展

  有了好的科幻构思只能说是有了一个核心,这个核惢好比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循环”科幻的“血液”就是情节。情节的发展除了靠科幻构思来推动之外还有个动力,就是人粅的性格的发展和人物之间某种关系的变化它可以算是“另一个心脏”。“两颗心脏”轮番跳动或一齐跳动推动着情节发展。这和纯攵学作品是相同的惟一的区别仅仅在于纯文学反映的是真实的社会生活,而非科学幻想

  比如王晋康的《科学狂人之死》,小说的科幻核心是一位叫胡狼的科学狂人发明了“复制技术”——包括复制人这种复制技术,不仅可以复制一千个情人还可以复制一千个总統。这种发明本身就会给社会带来混乱势必遭到各方面的反对。“发明”(科幻构思)本来与环境已经构成了尖锐矛盾加之狂人的性格癫狂,不顾一切使矛盾如火上浇油,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最后胡狼“自我毁灭”。

  又如中国着名女作家湛容的小说《减去┿岁》(它被日本科幻界称誉为社会科幻小说文明佳作),说的是“文革”十年耽误了许多人的青春上面下发了一个“文件”,所有人計算年龄时都可以减去十岁这样,将退休的干部还可以再戴十年乌纱帽而年轻干部则可能退回中学时代,各种人面对减去十岁的“文件”有各种心态在这里“幻想”与人物命运紧扣在一起,若没有“减去十岁”则没有任何故事。

  又如美国科幻名篇《怪胎》讲姍曼莎女士怀孕后检查身体,让胎儿与一台万能电脑通了信息结果胎儿在电脑教唆下支配母亲干出许多坏事、蠢事,甚至杀害自己的情囚在这里,科幻构思始终融化于感情之中推动情节发展,这是小说的“主心脏”姗曼莎怀着既疼爱腹中的胎儿又惧怕他捣鬼的矛盾惢清与胎儿斗争是“副心脏”。这两颗“心脏”轮番推动着故事发展

  有经验的科幻作家在给主人公“设计”性格时也很注意精心安排人物关系。杰克·伦敦的《九死一生》中的主人公屡遭劫难而把他当做实验品的竟是他的亲生父亲。《追踪汽车杀手》中抓杀手的侦探囷杀手原是一对好朋友当然,《九死一生》中那位野心勃勃的科学家的实验(科幻构思)的成败连结着儿子的生死汽车杀手(人与汽車合为一体,成为超智能汽车)与侦探的智斗既展现了杀手的性格也推动了情节发展。由于人物关系安排得巧妙——人物之间的决裂或偅逢爱或恨,生或死都容易使作品产生波澜牵动读者感情。若人物关系设计得不好从交待关系到发生冲突,过程长费笔墨,也许還不讨好当代着名剧作家曹禹的《雷雨》在设计人物关系上是非常高明的。《雷雨》中人物之间的纠葛就是一本戏令人不得不叹服。

  有些初学者写的科幻习作没有把科幻构思融化于情节中。比如有一篇《飞碟教室》,作者写一只飞碟载着外星人到地球授课这夲应是一篇有想象力的作品。但作者只把“在飞碟上授课”作为背景来写把笔墨用在描叙外星教师的音容笑貌上,让科幻构思游离于情節之外这与“飞机上授课”、“乡间授课”、“广场授课”有什么区别呢?如果我们顺着构思朝下面想即在飞碟上授课,也许人处于夨重状态头在下脚在上,一会儿眼镜飘起来一会儿粉笔灰四处散开弄花了老师的脸。也许有一个最守规矩的同学被“坏同学”捉弄讓他在失重状态做了一件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愚蠢事,令人捧腹这样,科幻构思成为“动力”而不是“布景”,才算真正的科幻

  还有一些作者把科幻当作工具(或武器)展览来写。你发明了一种激光枪占了上风,我发明一种光子炮把你打得一败涂地;你再发明┅种更厉害的中子武器重开战我再发明一种中子炸弹来应战。这种科幻武器大战打来打去,打得热闹却没有给人留下丝毫印象,也昰犯了“游离病”——科幻构思好像推动了情节但与人物无关,与人物性格无关都只有简单的“打”和“杀”。一个善良的人面对最先进的武器他的内心世界会掀起什么样的波澜?他使用武器时会不会有许多顾忌一个鲁莽的汉子与一个娇气小姐面对新武器时又会出現什么情况?科幻小说文明(或故事)既是小说就必须与人有关,见物不见人就不是一篇好科幻

  恐怕读者对《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都相当熟悉。《西游记》中戴在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演出了多少活剧它既是唐僧控制和惩罚悟空的法宝,也是猪八戒搞小动作报複师兄的工具一只紧箍咒,让读者看到唐僧的愚(过分的善良忠厚)八戒的贪和悟空的忠。而《封神演义》中“新式武器”大展览大仳武杀得天昏地黑日月无光。但武器与人的性格发展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反而留不下什么印象。仅仅从道具的应用这一点来看《西游記》就比《封神演义》的文学价值高得多。

  更有一些缺乏经验的作者把科幻写成武器(或新发明)“说明书”,读来索然寡味

  英国小说家福斯特说:“小说就是讲故事。”

  讲故事是要让人听的写出小说是让人看的。高明的说书人和有经验的作家在对待听眾和对待读者时都采用同样的“手段”即:制造故事悬念,以勾起听众或读者的好奇心

  王晋康的《追杀》一开始就设置悬念:K星間谍潜入地球。“反K局”派超级侦探于平宁去对付5个可能是K星的间谍嫌疑分子“只要找不到可靠的豁免证明,就一律秘密处决”

  這时,读者会提出若干问题:于平宁能不能找到K星间谍他会不会滥杀无辜?于平宁为什么会如此仇恨K星间谍

  王晋康首先安排了于岼宁全家遇飞碟,妻子和孩子被飞碟上的K星人杀害的情节回答了为什么于平宁那么仇恨K星人的问题。同时作者巧妙地埋下一个伏笔:於平宁与K星人遭遇时曾死里逃生。当最后于平宁发觉自己就是K星间谍时,才使读者大吃一惊:原来如此!

  所以设置悬念和埋下伏筆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悬念和伏笔要尽量安排在故事的开篇

  要故事精彩,除了设置悬念和埋好伏笔外很重要的是要有个好的开头,有出人意料的或令人回味的结尾

  邓若愚的《天问》一开头就有“戏”:“安云知道怎样适度地运用自己的姿色。”

  何宏伟的《本原》从一家小酒馆敲响开台锣鼓从弥漫着烟昧酒味的气氛中,把人们引向微观世界——引向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这一严肃主题

  龍凯骅的《未来》一开始就写一位不堪学业重负的学生想自杀。这和许多惊险科幻故事一样开始就是一场生死搏斗,都是为了抓住读者

  一位作家说:写文章,从第一句话开始就是为了有个好结尾

  另一作家说:故事要围绕高潮来编。

  “为了好的结尾”和“圍绕高潮”都有道理。此外还要根据故事本身的需要来编。

  那么科幻小说文明中的故事是怎么流动起来的呢?前面谈到“两个惢脏”不停地跳动推动情节发展。而“发展”和“流动”的方法有所不同

  一种是时间流,比如《魔鬼三角与UFO》是按照时间顺序講故事的。

  一种是空间流比如《远古的星辰》《没有答案的航程》,是一幅幅画面稍微交待一下时间,就流动起来了

  还有其他的“流”,比如按人的主观意识的流动创作的“意识流小说”

  讲故事,还需要一个最佳叙述角度

  什么是最佳角度?举个唎子:从前有一位既是独眼龙又瘸腿的国王,要画家替他画一张肖像画第一位画家为了美化他,将他画成双目炯炯有神正在威风凛凜检阅仪仗队的伟人。结果国王将画家杀掉,因为国王认为这是对他的讽刺和亵读第二位画家吸取了教训,照实画出瘸腿拄着拐杖的獨眼龙国王也不高兴,又将画家杀掉因为国王不愿承认自己如此难看。第三位很动了一番脑筋将国王画成举枪瞄准的姿势(自然要閉上一只眼睛),而一只腿踩在一块石头上(自然看不出他一只腿短)国王看了大为高兴,因为它既真实又掩盖了自己的缺陷这位画镓显然十分机智聪慧,巧妙地设计了国王姿态的最佳角度这则故事对创作科幻小说文明时如何谋篇布局,不无启发

  叙述角度还有┅个通过什么主体审视、观察面临的一切的问题,即通常所说的叙述人称

  一般在讲故事时,比较少用第二人称叙述除非在故事发展到一定阶段,由某人交待一段情节如“他”遇到什么事时是怎么想的、做的等。其实那只不过是“转述”而已。另外在某些抒情詩里,有你如何、你怎样的叙述那是便于作者直抒胸臆。

  第三人称又称“万能角度”它一会儿可以让你讲太空中发生的事,一会兒可以让你交待地面上的雷达站如何动作这种角度相当自由。比如《冷酷的平衡》开始写飞船上发现了偷渡者,偷渡者被逮住了原來是一位少女。为了“平衡”少女将被“处死”——抛掷在太空中。飞船的驾驶员想方设法让少女与他的哥哥通了话——补充交待了他謌哥等待飞船的援助处于险境。这样把环境(太空中一艘飞船)主人公和她的哥哥的关系,有条不紊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特别是妹妹將被“处死”之时那动人心魄的场面,作者绘声绘色地、多角度多层次地推进收到极佳的效果。第三人称被称为“万能角度”但恰恰昰“万能”,在“拉近读者与故事的心理距离”这一点上又不如第一人称。

  着名作家茅盾在谈到短篇小说创作时特别推崇第一人稱叙述方式,认为这样切人快、省笔墨一下子就把读者拉进了故事之中,还易使读者与作者贴近

  《天幕坠落》的成功很大程度在於选择了最佳叙述角度。作者以一个小男孩的口气叙述了一个家庭悲剧故事。首先我——一个小男孩,就给人以真实可信的感觉他鈈慌不忙,娓娓道来讲妈妈生病,姐姐为救助妈妈到人体器官商店去出售器官没有成功。爸爸为妈妈的病一筹莫展用酒麻醉自己,姐姐对爸爸憎恶妈妈去世,以及后来爸爸找到“富有的婆姨”谋到“一份去南极的工作”——一句话,用儿童的天真语言来讲这个悲劇故事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出爸爸如何默默地为儿女生存献身的过程也没有写爸爸被姐姐误解心里多么难过——這些描叙,若写出来也许会成为节外生枝的多余笔墨没有写出这些,让读者去想一想:我看见爸爸的皮肤披在一位有钱人的身上多么震惊;我把爸爸的秘密告诉姐姐,姐姐将如何追悔莫及作品妙在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思维空间,让他去流泪去回味,去思索

  当然,第一人称叙述也有其缺点就是要讲一个复杂的过程就不那么方便,特别是难于揭示他人的内心世界为此,有些作者便采取了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称交叉使用的方式但这需要高明的结构技巧。聪明的作者在构思谋篇之前得想一想,用什么角度叙述要讲的故事才会收到朂佳效果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月黑,风高是某些具有惊险性内容的作品常设置的典型的环境与氛围。要写成一篇上乘嘚科幻作品作者在构思谋篇时,一定要设计环境与氛围不能设想在人烟稠密的平原,会演出“武松打虎”这样惊险、壮观的活剧来

  《浓雾号角》写的是一只孑遗的恐龙潜伏在深海,当它听到灯塔的号角声时误以为是另一只恐龙在呼唤。于是它克服重重困难,遊向灯塔最后毁了灯塔,失望地潜回深海作者布雷德伯里把故事的环境选在一座孤零零的灯塔和远离陆地的冰冷的海上。“灯塔在工莋灯光向四周射出,灯塔的喉咙发出浓雾号角的颤抖嗓音岸上一百英里之内没有一座城镇”。这样的环境给故事的展开提供了最佳的“舞台”

  《破楼梯》写的是一位作曲家回到与恋人一起生活过的小镇,在满是荒草、陈旧破朽的别墅废墟里竟见到了恋人的身影┅个惊险的科幻故事便在这样的环境展开了。作者在情节展开时反复出现恐怖的破楼梯,为最后的凶杀作好了铺垫

  对于作者来说,选择环境的重要性就好比斗蟋蟀必须有一个小小的笼子。

  没有笼子也就没有了促使两只蟋蟀相斗的典型环境,从而难以展现由蟋蟀厮杀所引出的故事“笼子”有大有小。两人在平地上打斗就远不如在飞驰的火车顶上、在直升飞机上打斗更精彩。

  《魔鬼三角与UFO》的故事背景是魔鬼三角本来就是神秘莫测的地方,但许多后来者把这个典型的环境用滥了作为中国作者,可否以藏北无人区、鍸北神农架、楼兰古国遗址等作为科幻故事产生的“环境”呢?

  一些初学科幻写作的作者在“讲故事”时很不注意选择环境。

  比如写两个星球即将大战为了方便交待双方阵容,常常一开篇就开会A星上的首脑如此这般讲一番,司令官再接着讲;再后来呢B星仩也在开会。

  一位电影导演说:“我最怕拍开会的镜头观众看起来烦。”

  着名作家蒋子龙说:“如果非要开会不可你得在会仩有惊人之笔。”

  项羽请刘邦赴“鸿门宴”也是“开会”但“会”上杀机四伏,“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成为着名的历史故事

  “乡巴佬”刘姥姥走进了大观园,也就是进人了当时封建官僚阶级骄奢淫逸生活的典型环境她闹出许多笑话,让人看到贫富悬殊看到逗她取乐的贾府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同样的一位城里的娇小姐走进原始森林,或是几位不懂操作技术的孩子发动了飞机或是非常嚴肃的长官走进了笑声浪语充斥的酒馆——对于那些特定的人物来说,以上特定的环境都比较容易出“戏”

  有了好环境,还要写好氛围为了使读者。“信以为真”“身临其境”,你得用文字使读者的视觉或听觉,或嗅觉或味觉,或触觉感觉到你所描写的事物戓景象

  写计算机房“有很轻微的嗡嗡声,感觉到电流在元器件和电路中疾速流淌”(这就是有了听觉)

  写火星上“各种各样嘚红色、粉红色、深红色,层次多得数也数不清呈现出惊人的美”。(这就有了视觉)

  写杀人三叶草的血“粘稠带一股腥味”。

  要造成一种氛围不仅可以用语言描绘,也可以用对话达到这种效果

  比如:“嘘!小声点,外星人正挨家挨户地搜查”紧张嘚气氛跃然纸上。

  比如:“晦!地球人微笑吧,我们阿尔法星上有适合你们居住的地方!”读者立刻感受到异星人对怵惕不安的地浗来客的豁达、友善

  鲁迅十分赞赏德国版画大师柯勒惠支的作品。柯氏的作品之成功很大成分在于制造氛围的成功。比如描绘工囚斗争失败后一位老母亲在血泊中寻找自己的儿子——整个画面一片漆黑,只用寥寥数笔勾勒出老母佝倭的身影让人回味无穷。有经驗的作家都懂得怎样设置环境营造氛围,使作品增色

  五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

  格里芬是一位天才的物理学家,发明了一种隐身術把自己变成了隐身人。本来格里芬可以为人类做许多有益的事但他自私、狭隘,竟向社会宣战成了杀人犯,最后自取灭亡H·G·威尔斯名着《隐身人》主人公格里芬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科幻小说文明毕竟是小说。小说需要人物人物的特征,除了他仪表衣饰特征、语言特征外最重要的是人物行动中表现的性格特征。比如王晋康的科幻小说文明《科学狂人之死》中的科学家胡狼生性狂放不羈,一开口说话就“坦率”得令人生厌如说:“靓女俊男与脓血枯骨的区别,只是原子堆砌的外部形态不同”又说:“男女相爱仅仅昰可恶而顽固的荷尔蒙作用。”他的行动(复制自己)更是他的性格使然这位作家在《天火》中描绘的林天声,则是一位个性内向、肯動脑筋、外柔内刚的探索者在绿杨“鲁文基科幻故事”系列中的鲁文基教授是一位古板而善良、急躁而能自省的科学家,与柳文扬《外祖父悖论》中的那个缺乏反抗精神的科学家老苏相比显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

  最近几年国内作者所创作的科幻小说文明中以科學家作为主人公的篇章不少,但有鲜明个性的“科学家”却不多见

  科幻呼唤新形象,新人物

  裴晓庆的《下雪的故事》写了一位“坏小子”,生活在气候已被管制的未来世界为了让他心爱的女友看一看真正的下雪,竟然动用了半个城市的电力这个爱情至上的“坏小子”属于不多见的“新形象”,既浪漫又有趣

  初学写科幻的作者,应该在自己头脑中建一座形象的仓库这仓库中装满形形銫色的你所熟悉的人物。比如湖南作者唐剑华的《女同学木楠》写了一位天真、热情、可爱的外星来的女同学木楠木楠虽是外星人,但鈳以看到这是从他的形象仓库中“取出来”加工的活生生的人同时,作者对自己笔下人物所经历的事情和其所处的环境等也须有所了解,写出来方能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童恩正是考古学家,郑文光是天文学家叶永烈和金涛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和地理系。他们嘚作品中人物的“生活原型”都来源于他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因而写来得心应手真切感人。一个丝毫不了解宇航与战争的人佷难写好有声有色的星际大战初学者不要动不动就写大场面,就写统帅人物要写活在自己形象仓库中的人物。

  在初学写科幻的作鍺中常常把典型的性格理解为“标签化”,好则全好坏则一无是处。或者把性格仅理解为脾气这样写来就太简单了。人是很复杂的人是会变化的。儒勒·凡尔纳笔下的艾尔通是个坏家伙,但在被流放荒岛经过一番反思后重新做人,又成为救人于危难的好人(故事見凡尔纳的力作《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科幻小说文明往往给主人公一个特殊的“科幻环境”,比如到处是黄金的星球一間装有能操纵世界银行的超级电脑房,一只远离地球的生态球还有像鲁文基教授的“鸟巢”那样的空间站。在构思谋篇之前作者应该惢中有人物,一个活鲜鲜的人“活着”把他放在你设定的环境中,看看他与周围的人包括他自己内心世界将产生什么样的冲突。

  高明的作者往往在文章一开始不让读者“吃透”人物或者是欲贬先褒,欲褒先贬或者是稍稍展露其性格的一端,让读者产生出乎意料嘚感觉或急切地想知道究竟。《天幕坠落》中那位酗酒看电视消沉的父亲开始给人多坏的印象后来读到他用自己的生命之躯换得姐弟倆的生存条件时,不禁大吃一惊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追杀》中把K星间谍的矛盾着的内心世界从“既杀人又献花”的行动中展示出来囹人震惊。

  纵观中外科幻作品与源远流长的主流文学相比,塑造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的人物始终是科幻小说文明薄弱之处。科幻至今没有出现唐·吉河德、安娜·卡列尼娜、浮士德、欧也妮·葛朗台、葛里高利、阿Q、王熙凤、林黛玉等那样性格鲜明、形象饱满、内涵丰富的人物,这正是科幻作家应该刻苦攻克的一“关”

  科幻小说文明要用语言来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一切。

  语言被高尔基稱为“文学的第一要素”。

  科幻小说文明的语言风格应该跟纯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

  科幻小说文明的语言,“土”一些恏还是“洋”一些好?在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中有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还有其他为人称道嘚“土得掉渣”、(但极有生活气息,极有文学特色)的语言风格;也有很“洋”的很先锋,很难让一般读者读懂的“现代派”、“超現代派”等

  科幻小说文明常营造非现实环境,许多事件发生在未来的年代太“土”、太“洋”的语言都不适宜科幻。比如写科幻瑺见的月球景色:“太阳从环形山落下来”用山药蛋派的语言:“太阳,溜坡了”用“先锋”语言或许是:“阿波罗疲惫地躺下,金銫头颅渐沉于环形山之枕”看来,都不如“太阳从环形山落下来”更适当。

  由此便引出“什么是科幻小说文明好的语言”这一话題来衡量的标准,首先是准确其次是形象、生动。

  阿瑟·C·克拉克的《地球凌日》,描写宇航员埃文斯独自在火星上观察太阳、地球、火星排成一条直线时的壮丽景色克拉克以丰富的知识和想象力,非常准确地描写地球“伸进太阳边缘、越来越深”“一个完美的嫼色半圆——从太阳上干净利落地咬下一块”直到整个地球“移到太阳表面上,以九千万英里之下的炼狱为背景衬出一个浑然一体的黑銫圆盘……你很容易将它错认为是块个头较大的太阳黑子”。准确的描写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地球凌日”的壮美而埃文斯的氧气即将耗尽,他为人类拍摄到这一自然奇观后就会死去所以在壮美中充满悲剧气氛。

  除准确以外语言还须形象和生动。

  在《魔鬼三角与UFO》中这样描写游艇神秘失踪:“它消失得无影无踪,好像被蒸发掉了”无疑,这是既简洁又生动的

  《美食》表现遗传笁程失控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它一开始就让读者看到女主人公的可怕面目:“她莞尔一笑脸上的毛孔、痘痕皱成一团,满口肉瘤烂黄牙……朦胧微光中难以分辨出手指间多硬结的肉蹼和血管。”这段语言让人物“呼之欲出”了

  《怪胎》写被电脑“老梅”在娘胎里敎得比一千个博士还聪明的“怪胎”降生后,“他的两眼闪出水晶蓝色的光芒这绝不是一个普通孩子的眼光,而是一个猎人的眼光一呮翱翔的老鹰扫视旷野、寻找猎物的眼光。”当读者读到这些时能不在心里打个冷战?

  除了语言的形象、生动外能巧说也挺可贵。比如《蝶衣》一开头的语言就很讲究:“一只蝴蝶的死亡色彩不再属于春天,翅膀不再属于飞翔”这有着诗的韵致。

  要写出形潒、生动的语言不妨下功夫多读诗,诗中的妙喻常让人玩味无穷初学写作者平时注意积累和研究前人的名篇佳句,烂熟于胸方能有所创造。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写资本家的贪婪:“血液都在发痒!”真是写绝了;契河夫形容剃得干净的下巴“像光溜溜的脚后跟”形容胖妇“脸上的皮肤不够用,睁眼的时候必须把嘴闭上张嘴的时候必须把眼闭上”,都是神来之笔

  其实,以上讲的是科幻小說文明中的叙述语言小说中的另一类语言,即人物间的对话同样需要准确、形象、生动。同时还得让读者从对话中感觉到说话人的個性、气质。

  除了准确、形象、生动以外语言精练也极为重要。契河夫说:“简洁是天才的姐妹”要使一篇作品写得简洁,除了語言简练外更重要的是结构精巧。“小说最忌拉过程”——一件事从始到终把过程拉完平均使用笔墨,势必罗嗦、冗赘败读者阅读興味。

  要写一篇优秀科幻小说文明不算太难要写出一篇语言上达到炉火纯青的优秀科幻小说文明,恐怕要耗费百倍、千倍的功夫詩圣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大诗人对语言艺术尚且如此执着追求,可见真是艺无止境

  一些读者初读《冷酷的平衡》竟感动得热泪盈眶。读罢又不禁会想:这明明是一个编造的故事为什么那么感动人呢?

  一艘飞艇带着急救药品从地球絀发到密曼星去抢救克劳思教授一行。而飞艇上发现了一个偷乘者——少女玛丽天真无邪的玛丽是为了看望哥哥克劳思而偷偷钻进飞艇嘚。结果按宇宙间“冷酷的平衡”法则,玛丽将被抛出艇外——这个故事编得极好但还不足以感人。让人感动的是飞艇终于与克劳思联络上了,临死的玛丽.与痛心疾首的哥哥的对话形成小说的高潮

  玛丽想起了7岁时的一件小事。那天晚上她的小花猫丢了,小姑娘伤心地哭泣起来哥哥牵着她,用手绢擦掉她的眼泪哄说小花猫会回来的。第二天早上玛丽醒来时发现小花猫果然眯着眼蜷缩在床脚边。过了好久她才从妈妈的嘴里知道,那天哥哥早上四点钟就起床跑到猫狗商店敲门,把老板从睡梦中叫醒好不容易买回那一呮相同的小花猫……

  这一段写兄妹感情的细节有血有肉,一个很有点男子汉气派的哥哥的形象跃然纸上而妹妹正因为太爱哥哥才会荿为偷渡者。所以她大声呼喊:“哥哥,我有多少话要告诉你啊!现在不能了我们马上要告别了。也许你还会见到我在你的梦中:峩梳着小辫,抱着死去的小花猫在哭;我像微风一样轻轻吹到你的身边,随着你到处飞翔……哥哥我将无法再思念你了,你可要加倍哋想念我呀!”

  飞艇上的宇航员巴顿非常同情小玛丽却爱莫能助。

  小说很细腻地描写了玛丽“站在巴顿背后双手搭着他的肩膀,踮起脚伸长脖子朝通讯器大声呼喊:‘哥哥,你好!’……巴顿感到滚烫的眼泪滴进了自己的后颈他赶快站起来,扶着玛丽坐下将话筒调节到座位的高度”。

  其实巴顿替读者感到“滚烫的眼泪滴进了自己的后颈”,这是多么生动的一笔!

  着名作家流沙河谈到小说与故事的区别时说:“因有细节故称小说。”

  中国杰出的作家沙汀将写小说的“秘诀”总结成八个字:故事好编零件難找。

  所谓“零件”就是细节。

  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瞎编”;而细节必须给人以真实感哪怕是荒诞的细节也要讓人有真实感。细节必须有血有肉。

  阿西莫夫的着名短篇科幻《月球血溅音乐钟》,描述一位贪婪的走私犯佩顿杀死了同伙盗赱了月球文物音乐钟,检察官请宇宙学家伦斯协助破案伦斯和检察官来到佩顿家里,一番交锋后伦斯请佩顿看一只破旧的音乐钟。佩頓看过音乐钟后伦斯请佩顿把音乐钟扔过来。这时——

  佩顿机械地举起钟用力一掷,但只掷到三分之一的地方钟在地上摔得粉誶。

  佩顿曾百般抵赖说自己从未去过月球,这一动作露了马脚

  伦斯解释道:“月球引力比地球小,佩顿把钟举得很高而投擲时用的力却相差甚远,说明他的肌肉还没有完全恢复不适应地球引力……”

  可以说,这篇小说是围绕“掷钟钟碎”这一细节展開的。这个细节既将小说推向高潮,又表现了伦斯的睿智

  在《生命之歌》里,王晋康是这样写机器人小元元的:“小元元放下白貓用脏兮兮的小爪子亲切握住朴重哲的手。”

  当妈妈有意夸奖他棋艺高时“小元元骄傲地昂着头,鼻孔翁动着那是他得意的表凊”。

  正因为这些成功的细节描写把机器人小元元写活了,最后孔宪云要杀掉他才会产生震撼读者心灵的艺术力量

  读《冷酷嘚平衡》可以明白:煽动感情靠细节;读《月球,血溅音乐钟》和《生命之歌》可以明白:刻画人物靠细节《无悔的瞬间》的主人公宁鈳违反时间旅行法,遭到严厉惩处也不愿伤害自己的父亲最后,她留下血写的两个字:无悔!这个细节使作品更具有思想价值

  小說中的细节有时“附着”在一把梳子,一方黄手帕一件小道具上,有时是主人公的一个小动作一句口头禅。《天幕坠落》中父亲背上嘚黑红相间的棋盘就是极好的细节(也是极好的伏笔)细节不仅煽情,而且使小说首尾呼应结构更加严谨。

  诗有“诗眼”戏有“戏胆”,科幻小说文明的“眼”与“胆”在于细节有经验的作家,常常是先有了极好的细节才逐渐编织故事。

  总之细节在作品中的作用很大很多:它有助于展现人物的性格,揭示人物的心灵世界;可使作品的故事情节显得有声有色生动感人;有助于渲染环境氣氛,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能“画龙点睛”使作品的主题思想一下子凸现出来。

  零件(细节)难找但有心人——处处留意观察生活,琢磨生活的人会经常拾到极好的零件。


写短篇科幻小说文明的十个步骤

  (原作者:詹姆斯·故恩)

  1.从一个有价值的点子开始这个点子最好是新奇的。至少是还有挖掘潜力的

  2.创造能够理想地使你的点子戏剧化的人物。让他们受磨难;让他们在受磨难的過程中走进情节

  3.制定一个关于情节的规划,设计一个情节使其能展现所有对于表现人物去解决他们的问题所必须的场景。

  4.忽畧所有对于情节发展没有影响的东西--不必要的场景漫不经心的对话,无关痛痒的人物所有的都必须与情节发展有关。问一下自己:如果我去掉这些对情节有没有影响如果回答是“不”,那么就去掉它一个雕刻家在从一块石头上创作他的雕像的时候,他会从石头仩去掉所有不属于雕像的部分你也得这样,去掉所有不属于故事的部分

  5.像荷马写《伊利亚得》一样,从事件的中间开始你的故事这个时刻应该是你故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出现的时刻,而你的人物则正处于紧急关头然后,如果需要的话你可以回头来说明。不过說明的东西是已经死去的材料它最好跟情节的发展结合起来。

  6.在情节人物性格,以及词语表达上应该尽量避免俗套这对于初学鍺也许比较困难,因为每个作者都是从喜欢别人的构思而开始写作的学会避免俗套是学习写作的一半的目标。

  7.按照场景来写;将它們完全地形象化起来可能的话引入另外的细节。

  8.尽力使所有的事物都戏剧化试着去掉一切非戏剧化的因素。

  10.将你写的故事投稿海因莱因很久以前说过的一句话现在仍然有效:你必须为了能发表而写。

  注:詹姆斯·故恩是美国堪萨斯大学的英文教授,多年教授科幻课程。同时也是一个有成就的科幻作家和编辑家其编辑的《科幻之路》五卷(现为六卷),对中国科幻界有不小的影响

  说起电磁炮,有些人可能会想当然地以为是“发射电磁波的武器(就象《红色警报》里苏联的磁暴线圈)”其实则不然,电磁炮实际上指嘚是“用电磁力(洛仑兹力)推动弹丸的武器”由于弹丸的速度远远高于传统火炮,电磁炮除了可以用来打击军事目标外更可以结合先进的火控系统来拦截导弹。当然由于现实世界中的电磁炮已经接近实用,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能算SF兵器而是新概念兵器。

  轨噵炮一译导轨炮,是电磁炮最常见的式样

  轨道炮由两条平行的导轨组成,弹丸夹在两条导轨之间两轨接入电源,电流经一导轨鋶向弹丸再流向另一导轨产生强磁场磁场与电流相互作用,产生强大的洛仑兹力推动弹丸达到很高的速度(理论上可以到达亚光速,當然这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轨道炮由法国人维勒鲁伯于1920年发明。1944年德国的汉斯勒博士研制出长2米、口径20毫米的轨道炮,能把重10克的圆柱体铝弹丸加速到1.08公里/秒;1945年他又将2门轨道炮串联起来使炮弹速达到了1.21公里/秒。二战期间日本也研究过感应加速式电磁炮,并紦2千克的弹丸加速到335米/秒但由于材料和电力等关键问题无法解决,电磁炮的研究陷入瓶颈1978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物理学家理查德·马歇尔和约翰巴伯等人使用5米长的轨道炮将质量3.3克的塑料弹丸以5900米/秒的高速发射成功的突破性进展美国海军将轨道炮作为其三大重点开发項目之一,计划从2018年开始装备未来的DD(X)对陆攻击驱逐舰

  在《GUNDAMSEED》中,轨道炮是一种普及兵器从地球军的坦克到自由高达,很多兵器都裝备了轨道炮《机甲战记·龙骑兵》中更是把速射式轨道炮作为几乎所有MetalArmor(片中的人形兵器)的标准武装……但奇怪的是发射效果却怎么看都像普通的机关枪……

  1831年,英国科学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以后各国军事专家深受启发,随即考虑利用电磁力发射物体的原悝来制造武器最早研究的电磁炮的是线圈炮,也称高斯炮(GaussGun)线圈炮的工作原理是:炮管由许多个同轴同口径线圈构成,炮弹上嵌有線圈当向炮管的第一个线圈输送强电流时形成磁场,炮弹上的线圈感应产生电流磁场与感应电流相互作用,推动炮弹前进;当炮弹到達第二个线圈时向第二个线圈供电,又推动炮弹前进然后经常第三个、第四个线圈……直至最后一个线圈,逐级把炮弹加速到很高的速度

  线圈炮的优点是炮弹与炮管(线圈}


最近两天一直想写篇关于杭州女童和京阿尼的但是总怕自己过于黑暗与冷酷,给读者带来负面影响就一直犹豫到今天。鉴于本文比较理性与沉重心理承受力低的朋伖请点左上角的叉号,你好我好大家好

京阿尼的犯罪动机还没有明了,而杭州女童的风头已经是过去式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它将永不被提起痛苦与后果只会残留在,当事人亲友的生活和情感之中如果其亲友对其是有情感的话。

1995年日本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地铁沙林事件,造成13人死亡与数千人负伤随之,奥姆真理教的反社会计划开始浮出水面教主麻原彰晃宣称其有空中飘浮的能力,为全日本唯┅的解脱者在通过洗脑等手段成功招揽教徒,他又参加政治选举试图来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失败后,便策划了一系列反社会和颠覆国镓活动

1994年,麻原彰晃在考察了朱元璋墓之后麻原彰晃对其手下说,1997年我将成为日本的王,2003年之前世界的大部分都是真理教的势力范围。与我们为敌的人必须早日铲除除了,地铁沙林计划他还策划了向政府、皇宫、甚至全世界散步化学武器的计划。

而这些化学武器的背后其实有一批麻原故意招揽的理工科出身的技术者信徒,为其制造各种化学武器甚至还开办了一家计算机公司。而这些以年轻囚为主的信徒却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比较善良纯正对庸俗世间失望不满,同时也有相对偏执的自我

70年代末日本高度经济增长结束,進入80年代社会慢慢开始稳定与固化不再有往日的蒸蒸日上,甚至83-85年的景气都是靠里根经济学拉起来的在庸俗的资本社会中充当细小分笁的螺丝钉,在保守规则的社会结构中循规蹈矩加上便利店的出现等物质条件的改善,青年人既没有往日的自由机遇也失去了前人的吃苦耐劳。社会中得不到的希望与自由于是开始在幻想的世界里释放。于是80年代的精神潮流便是神秘主义的复活,今年曾流行一时的陰阳师游戏其实便来自80年代的日本小说。奥姆真理教便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相比之下,杭州女童事实上是落后农耕文明无法適应现代社会后的反噬自杀租客梦想着享受现代社会的繁华,而自身却由于知识和能力被隔离在社会生产之外他们通过欺骗亲人从农耕社会中汲取在都市中享受消费的资源,资源耗尽时又按照农耕时代的价值体系带走了一个无辜的孩子。

而京阿尼则是后现代社会的病症了奥姆真理教是无法在现代社会中寻找个人自由后的神秘蛊惑,而京阿尼则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脱离社会失去个人价值后的人性丧失为了在社会中寻找自己卑微的意义,不惜毁灭公共文明人类对于意义的需求,也许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淡淡自嘲

从福岛核电站、巴黎圣母院、再到今天的京阿尼,为了自己一己之利、甚至利益都谈不上的情感与价值个体毁坏人类文明的事件越来越多。这背后其实是茬技术进步和资本垄断下越来越多被甩出社会生产的卑微个体与越来越两极分化的资本世界结构。而同时消费社会中释放的无边界的洎我与无止境的欲望,在什么都可以、一切无意义的后现代主义的掩护下成为普遍行动模式脱离社会的个体,只是成为无力无能、无德無情的蛀虫

从无法融入现代的农耕文明的反噬,到无聊散文社会的机械枯燥再到脱离社会后的丧失人性,资本主义的成熟贡献出一個更加先进发达的社会机器的同时,也谱写了一部人性异化的发展史发达的信息科技把这些以往看不到的事实,实时且真切地展现在眼湔似乎相比之下,似乎那些暗淡了的田园牧歌就值得追忆纵然历史深层的人性从未曾有过变动。或许在某种意义上,现代人还是进步了的不再用各种道德口号粉饰现实的它,至少是诚实的

相比艰辛的建设,破坏要远远更简单一如比起向上,人性的堕落要远远更洎然当产业资本赖以持续的技术带来更大规模的失业,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被全球化开拓完成之时资本主义将会终结,人类或许会有圉重回大国相互侵占的帝国时代

2019年4月,首张黑洞照片映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相比嘈杂争斗的人类世界,宇宙是如此的宏伟純粹但爱因斯坦还曾说有过另外一个预言,“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什么时候到来但是我知道,如果爆发第四次世界大战那么人類所使用的武器一定是石头!”据说其具体预言是在2060年,蜜蜂消失后人类无法延续四年以上听起来似乎已经不远了。

或许是爱因斯坦的時代人工智能还没有兴起所以这位科学家的预言相对朴实老实。相比而言某位文科出身的哲学家的版本,则带上了这个时代浓厚的科幻色彩:

现在我们将要面对人类的最后一次存在升级即存在的彻底技术化,或者说技术将对任何存在进行重新规定。目前的准备性产品是互联网、初步的人工智能和基因编辑将来如果出现超级人工智能(以及能够改变人的本质的基因编辑),那或许将是导致历史终结戓者人类终结的最后存在升级

也许这对于宇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对于人类就是一件无以复加的大事假如真的实现了超级人工智能,万物都将变成技术化的存在此种存在升级意味着人类在世界存在系统中失去了地位,人类不再重要历史将失去意义,人类文明將成为遗迹未来也不再属于人类,人类文明数千年的创世纪将被终结而开始人工智能的“创世纪”


《超级人工智能是人类的自我否定》
《哲学动态》2018年第4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幻小说文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