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见佛像会害怕到佛像就害怕

为何有人见到阿弥陀佛会害怕-外道魔障问答-学佛答问
首页 - 学佛答问 - 外道魔障问答 - 正文    │
  为何有人见到阿弥陀佛会害怕
  问:“阿弥陀佛来接引亡人前,先放光照,亡者蒙佛光照,功夫成片提升到一心不乱,皆得利益。何以有人见到阿弥陀佛害怕不敢去?况且阿弥陀佛相好庄严无等伦,又但见阿弥陀佛何愁不开悟,为什么见到阿弥陀佛没有得到利益?”
  答:在这种情形之下,大概有两个状况。一个他贪念这个世间,我们一般人讲的,贪生怕死。听到往生极乐世界就要死了,这还得了!所以临命终时产生的恐惧,这种情形非常普遍。所以念佛的人,第一要不怕死,你说的话是真的,我在过去初出家的时候就遇到过。我在台北圆山临济寺出家,临济寺有个念佛会,副会长林道奇居士,经常是领导大众念佛共修,他对于仪规很熟,他当维那,临命终时,就像你说的这个状况一样,恐惧、害怕,别人帮他助念他反对,不许人帮他助念,把助念的同修都赶走。会产生这个现象。平常天天口里头求生净土,到临命终时产生恐惧,这是有的。这个是一种,这是业障现前,佛来接引的机会错过了。
  另外一种是修学其它法门,看到阿弥陀佛,这个阿弥陀佛不是真的阿弥陀佛,魔示现的;见佛了都非常慈祥,见魔才有恐惧。魔没有慈悲心,见魔有恐惧。这样说起来,我们念佛的人,临命终时魔会不会变成阿弥陀佛来冒充、来接引我们?给诸位说,不会的。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希求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往生,阿弥陀佛跟我们的关系是本尊,魔虽然要障碍、虽然要害你,他不会变本尊,他会变别的佛。你临终时,见到是释迦牟尼佛来接引你了,那个准是错误的;看到药师佛来接引你了,这也是错误的。所以魔可以变其它的佛来接引你,不可以变本尊。这是什么道理?其实这个道理也不难懂,变本尊是他犯法了,他犯罪,那真的是冒充,护法神不答应,所以他不敢。变其它的佛来接引你,他并没有冒充,那是你自己愿意跟他走,他不算犯法;变本尊是决定犯法,决定不容许,道理在此地。
  所以念佛的人,一定要有信心、要放心。临终的时候见到任何的佛菩萨都不可以跟他去,只有见到阿弥陀佛你才能跟他走。临终助念开示,就是这句话最重要。病人在那里说“我看到什么佛来了、什么菩萨来了”,你一听不对,不是西方三圣,就要提醒他不要理它。所以有人见到地藏菩萨来了,立刻要警告他:“不要理它,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来,决定不能跟他走。”这个开示最重要,其它的话不要说;其它的话都是废话,都是扰乱临终人的。就是一句佛号在旁边看着他,他要见到境界现前不是经上所说的,提醒他不要理会,就没有事了,他所见的相很短期间就消失了,就再也见不到了。(净空法师《学佛问答》21-90-14)
  其他相关文章
地藏孝亲网见到佛像为什么情不自禁的落泪,是业障还是善根见到佛像为什么情不自禁的落泪,是业障还是善根高哥观社会百家号如今学佛的人越来越多,不凡男女老幼,但其中有些人在念佛或看到佛像时,会情不自禁的流泪,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这个现象,证明他过去生中可能是学佛的,而且学得很不错。那为什么现在会流泪呢?他前世修持功夫还差了一点,没去得了;这一生很幸运又遇到了,他才会有这个感动。有的时候,我们读经、念佛,甚至会有寒毛直竖的现象出现,遇到这个情形,不要害怕,这也是触动善根。净空法师说过,黄念祖老居士他写《无量寿经》注解时,不但会痛哭流涕,寒毛直竖的情形就有很多次。各人不同,会有这个情形,会遇到的。还有就是,佛菩萨对你的加持。另一个,你的发心和诸佛菩萨的发心进入同一轨道。继续一心不乱,精进修行,必有大成。我们有时在念经文或听经时,突然之间心开意解,忽然明白了,感动地流泪。这种情形是你前世“曾作佛道”,或许是你过去生中曾经是修行人,也修过这个法门。普通人过去生中没有学过,他没有善根;有善根的人,过去生中修学的这个善根会被触动。就会起现行、起作用。佛告诉我们,“念佛的音声,能触动我们的善根”,我们今生遇到净土法门,第一殊胜的法门,的确是稀有难逢,只要我们肯认真努力学习,在这一生就能成就,就能永脱轮回。真圆法师答:读经伤悲是“灵魂”对于往昔誓愿的回忆,也是佛法的“精神信息能量”对自身大菩提心的激发,这样很快就能体会到“同体大悲”,也是开发“宿命通”的有效途径之一。应该说是很好的反应,继续努力精进。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高哥观社会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专注社会民生,洞察百家生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您目前的位置:>&&&&&&
为何“菩萨怕因,众生怕果”
日 18:12:00
认真讨论一下因果问题,可能对提高觉性,精进念佛、修行(修正日常生活的行为)有所帮助。
三世因果的“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因果”又称“业因果报”,“业”即行为。
如果想提示众生千差万别的自下而上境界,研究推动生命进程的直接动力,必须先了解众生的行为,即佛所说的“业”。业,有时候看起来很细微,但却是众生自下而上境界的决定因素。
我们此生的习惯和遭遇,皆是过去业因的果报显现,而在承受果报的同时,又种下新的业。生命就是这种生灭流转、循环不息的业因与果报的相续。
“业”的意思是“造作”,即我们的一切身心活动,包括每作一件事(身业)、每说一名话(口业)、每动一个念头(意业)。
就行为的主体而论,业可分为个业(个人的业)、共业(家庭的业、国家的业、人类的业等)两种。众生如果有类似业,他们四周将会有一个共同的世界的景象,我们可称之为“业的景象”。譬如,人类有基本的共业,所以都生而为人,而人们生活在同一个国家、同一座城市甚至同一个家庭,这说明他们有更为相近的业。
不过,即使生长在同一个家庭,大家也都有各自的习性、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经历,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独特的个人世界里,这就是如上所说的个业。
众生所认知的,是自己的业的景象,我们只能觉察自己的宇宙,如一只昆虫也许会把一块石头看成一座高山。
我们身、口、意的一切行为,都将产生相应的结果,即使是最细微的一个念头,都孕育着它的后果,犹如微小的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一般。随着业因的善恶性质和份量,必定有恰如其份的结果在后面。概括地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同类相应,绝不会有因无果、有果无因,也不会种善因得恶果、种恶因得善果。经言:
富贵都从布施中来。贫穷者从悭贪中来。长寿者从慈悲中来。短命者从杀生中来。
业因果的报法则是不可避免、真实不虚的。我们只需回顾自己的生活,就能看清行为的后果:当我们恼怒或伤害别人时,就会留下痛苦的记忆和自我厌恶阴影,这些记忆和阴影当下就成为业报的一部分。而且,将来某一天,我们必然会经验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在别人心中所生起的感觉――一切都将反弹回到自己身上。
如果能够反省自己的行为,就会发现,我们一直重复着同样的模式:每当做害别人时,其实是在伤害自己,每当带给别人快乐时,就是在培育自己的快乐。
因果律还有另一特性:我们所种植的业力种子,不会因时间久远而枯萎。在我们承受果报之前,它潜藏着的力量是不会消失的,正如佛经所言: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业因不一定马上呈现果报,但只要有适当的外部条件,它们终将成熟。
因果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佛所规定或制造的,佛只不过把它提示出来而已。不管信与不信,我们都生活于因果规律之中。
3、三世因果
任何事件都是许多业因成熟之后凝聚在一起的复杂集合体。通常,或许因为时间太久,在承受果报的时候,我们会忘记自己曾做了些什么,无法将因与果联系在一起,因此断定事情是偶然发生的;而当我们看到好人遭殃、恶人得福,就更容易对因果规律产生怀疑。这都是由于不明白因果贯通三世的道理。
我们的行为常常会延后呈现它的果报,甚至会延续到后世,因此,果报的显现分为现报(现生受报)、生报(来生受报),后报(第三生乃至千百万年后受报)。古德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为什么恶人会获福报呢?这是因为他过去生中培植了深厚的善根,现生又因缘成熟,所以享受福报,如果他今生不作恶事,福报就会更大。至于他今生所种恶因,也绝不会自行消灭,将来因缘会遇时,必定要遭受应得的恶报。反之,善人遭受恶报,是由于他过去所造的罪业深重,现生正逢因缘成熟,所以先受恶报,如果他今生不行善,恶报将会更重。
我们的生活状况,皆是过去因的果报呈现;而我们现前身、口、意时时造作的业因,必然会牵引未来应受的果报,绝不会有丝毫的差错。佛说:“现在的你,是过去的你所造的;未来的你,是现在的你所造的。”即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我们要想探索前世的因行,那么,观察当下的状况就可明了;而要想预见未来的前景,只要观察当下的行为就可知道。
由此可知,人生的苦乐、国家的贫富、世运的盛衰,都是由业力所招感,如佛所说:“自作自受,共作共受”。
除了业因果报的理论之外,还有什么能够如此圆满地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异呢?由于相同的共业,我们出生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国家、同一座城市;而由于个业的差异,即使是生活在相同的环境里,我们还是有不同的性格、倾向、天赋和命运。
现代社会不太接受三世因果的道理,如果有人谈来生果报,便说是妨碍社会进步。人们只看到眼前利益,想象只有这一生这么多了,认为今生的恶行会随着生命的结束而一笔勾销,因此疯狂追逐物质利益,完全不考虑行为后果。
更严重的是,这种可怕的影响力绝不局限于个人层面,它影响着整个地球,产生了极具毁灭性的未来。近代以来,紧跟在科技发展、财富剧增后面的是道德退化、环境污染。正如一位环保人士所说:“我们正在铲除、毒害、摧毁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系统。我们正在透支我们的子孙无法偿付的支票,我们的所作所为好像我们就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代人了一样”。
4、业果可转
我们常说的“命运”,实际上就是业因果报。
我们的身体本身是由果报所生,所以叫“报身”。相貌的美丑、寿命的长短、前途的好坏等等属于正报;物质生活的优劣、亲属的尊卑等生活环境属于依报,这些都是我们过去所种业因的果报显现,并不是外来的,全是自作自受。
因果规律活泼贯穿于一切事理,绝不是庸俗的宿命论。现在是过去的果,同时又是未来的因,业因既然随时变迁,果报自然也是随时转变。我们可以凭后天的努力或借助诸佛菩萨的大悲愿力来弥补先天的缺憾。依佛法修行,可转变乃至消灭已造业的恶报:
(1)掌握因果法则,利用因果的“果须众缘”的定律,从过去的因,到现在的果,中间尚须具备许多外缘,若外缘不具备,果报便不能显现。如果远离恶缘,和集善缘,或另造强大的善因,则能阻碍恶果的出生,以此转移业报。
(2)依佛的智慧观察,究竟而言,业既然凭借众缘而生,本无自性,虽有而空,如同梦幻,当体无常,当体即空,空必能转。没有常一不变的造业者、受报者及业因、业果,这是业真实不受的本性。
(3)业由心造,可由心转。业力虽大,但不及心力之大,心具有创造一切、消融一切的神奇能力。佛法提供了大量对治业障的方法:礼佛、供佛、拜忏、观空、塑画佛像、读诵经典等,对所犯过错深自忏悔,以实际行动证明已痛改前非。
(4)历经修行的诸佛菩萨,成就了消灭众生业报的巨大能力,众生可依一念的净信,以诸佛菩萨的加持为强大增上缘,转移、消除已作的恶业果报。《观经》说: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简而言之,已造之业可以转变,业力可以摆脱,这是佛法因果定律的真谛所在。知命、安命是消极的,掌握自己的未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才是积极的、有益的,我们完全可以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动机。
编辑:晓岚
欢迎投稿:
(国内) &(国际) &&&&
QQ:& &&电话:010-05&&&&&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投稿:010-&&
信箱:(国内)&&(国际)&& QQ:
传真:010-13 &&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
吉祥宝塔迎请: &&010-26&&010-
&&&联系人:子桑&&&联系电话:010-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邮编:100011&&
&&义工报名&&QQ:&&QQ群:&& &&技术支持:010-23
Copyright & 佛教在线版权12被浏览13,129分享邀请回答3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看见佛像害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