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没有中国大将军衔名单?

王震为何没授大将军衔?_百度知道
王震为何没授大将军衔?
在长征时期,他已经是军团长了,又在南泥湾开垦时战功显赫,又是西北野战军第一兵团的总司令,为什么只是个上将?
我有更好的答案
综合下来就是许光达同志这个大将实在是天上掉馅饼啊。当时授衔的理由主要是一代表红二方面军和一野派系及山头,一是当年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会师时,肖是红二方面军领导层中唯一态度明确地支持张国焘,不主张两军北上和一方面军及中央会师的。肖被pass掉后,按理说应该是王震了,红二方面军就下辖2,6两个军团,副总指挥肖克兼任2军团长,等于是从军队专业地方了,罗瑞卿当过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和解放军华北野战军政委,资历够格,他也只好被不予考虑了。如果1955年的时候。所以他也只好当上将了。肖克。八路军120师下辖358和359两个旅1,其实当时10个大将里面真正有军功也就是粟裕和陈赓,王震任6军团长。而且1955年授衔的主要主持者是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彭德怀和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及军委秘书长黄克诚三人。肖克和彭黄二人在红军时期就有嫌隙宿愿,一个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可以说始终是红二方面军和120师这一路的副帅,仅次于贺龙。但是毛主席对他有看法,从后来1958年反教条主义时,这二人对肖克下狠手往死里整也可见一斑了。所以肖克只能出局,而且贺龙也对当年三王反贺之事耿耿于怀,10个元帅他得罪了2个,而且当时彭还是评定授衔的现管。所以一直压着他肖克,对他圣眷优隆的毛还是会给他个大将。可惜他已经离开新疆到当时国务院最小的一个部-农垦部当部长,又是海军司令,也是蛮合适的,都是因为照顾资历和平衡派系山头,为了对等给个大将。但仔细看来这些说辞都是靠不住的。如果照顾派系山头,更关键的是1955年授衔时,而是他担任装甲兵司令员,王震都不给。而是师发生了著名的三王(王震,王首道,王恩茂)反贺的事件,毛和贺龙都认为此事的背后主使是肖克,把这笔账算到他头上了,王是359旅旅长。但是王震在解放战争中隶属一野时对彭德怀的指挥颇有不满和彭搞得很不愉快,他不仅是公安部长而且是公安军司令员兼政委,给个大将正合适。肖劲光资格没的说,而当时苏军装甲兵司令就是个大将,带着人去北大荒开荒去了,肖克担任过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红二军团军团长,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委屈地成为57个上将里面的第一个上将了,他还在新疆担任封疆大吏独当一面的话,黄克诚和谭政都是政工将军,徐海东是吃历史老本,张云逸和王树声一个是新四军副军长
采纳率:46%
西北野战军定衔都不高,王震除了种地没有什么战功,种地到是都有他,南泥湾,北大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而且,10大将的资历也不是王震可以比的
资历和战功相近的人多了,狼多肉少。
按理说,王震资历可以。不过,他与负责评衔的罗荣桓关系一般,所以。。。
晕,上将上面还有大将,大将上面才是元帅! 楼上的真喜剧!
王震啥派系的
其他5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王震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很多国家军队现役都设大将军衔,如我们紧邻俄罗斯,而中国却没有.
现在从国防部长,军委委员,四总部首长,到各大军区主官,各兵种司令都是上将军衔,这在和平时期到没什么,万一我国周边一旦发生较大规模战事,必将会引发领导和服从问题.
例如二战时期,美国的五星
很多国家军队现役都设大将军衔,如我们紧邻俄罗斯,而中国却没有.
现在从国防部长,军委委员,四总部首长,到各大军区主官,各兵种司令都是上将军衔,这在和平时期到没什么,万一我国周边一旦发生较大规模战事,必将会引发领导和服从问题.
例如二战时期,美国的五星上将麦克尔瑟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利之间的权利之争,由于当时布氏只是四星上将,作为五星上将的麦克尔瑟经常不执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战略决定,造成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曾一度陷于被动,最后杜鲁门总统不得不签发命令,升布氏为五星上将.
虽然中国军队是党领导的,是听胡书记的,但胡书记毕竟没学过专业的军事,战争中具体的战略部署要靠将军们,现役中的这些上将们几乎都曾亲身经历过战争考验,他们能否服从与自己平级的将军的命令啊???
1,和平时期军衔设置不宜过多,所以我军现在仅以上将作为最高军衔,而全军最高统帅——中央军委主席不授军衔,反而更显威仪,也体现军队服从国家(党)这一理念
2,我军高级军官虽然都是上将,但是还有职务等级的区别——军委副主席、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正大军区职共四级,军衔条例中也明确规定军衔相同时,职务低的要服从职务高的,甚至衔高而职低者也要服从衔低而职高的
3,大将虽然高于上将,但是但凡设大将的国家,上面还都有元帅军衔,形成元帅—大将—上将模式,而目前更多的国家军衔是以上将“封顶”或者是元帅—上将模式。换句话说,大将是国际公认的“次高”军衔,而上将则往往是“最高”军衔。以我军现行体系,设了大将还不如设元帅
其他答案(共9个回答)
,最高军衔失去了意义。
就你担心的问题。我军实行的职务加军衔制,军衔相同时,职务低的服从职务高的。而且如果高军衔的职务低,那同样要服从职务高的低军衔(当然这只能出现在临时任命的情况下,比如打仗的时候)。所以你担心的问题根本不会出现。因为在军队和国家职务序列里高低已经排的很清楚了。
发生较大规模的局部性以上的战争,如果战争进行时间较长、投入部队种类、人数达到相当程度时,军委考虑到整体战局的指挥和调度,会设立“一级上将”。
一级上将的权力构成相当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军队“第X战区司令长官”,他的主要职责是对战争中跨省、跨军区的部队集结和攻防进行调度和指挥,弥补我国和平时期的军事布局在战争中的劣势。
一级上将是战争时最高军衔,其衔位高于同时期上将军衔,由和平时期具有军事指挥权的上将担任,由中央军委任命。战争结束后根据实际情况取消一级上将军衔,恢复上将军衔。
所以,一级上将是一个临时但具有相当权力的军衔,是战时某局部战区的最高指挥员。一级上将向中央军委战时最高委员会负责。
一级上将是载入史册的相应阶段军事指挥最高荣誉。
所谓“一炮”,就是常规的炮兵部队。在现代化条件下,也包括一部分战术导弹部队。我国的陆基战略导弹部队,组建时就称为“第二炮兵”。简称为“二炮”。是属于一个新的军种...
不同的模拟器上面的服务器也是不同的
旅长是职务,不是军衔.西安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改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后,115师.120师.129师皆有旅长.职位次师长,比团长大.抗日战争胜利后,以刘邓部队为例.各...
主要考虑还是和国际接轨吧
但是又搞不懂依然保留了个大校,但中国的大校军衔的军官出访国外的时候东道主都按照 准将的规格来接待的.
因为实质是一样的
大将和元帅军衔...
主要原因:
1、在中国生孩子需要申请和批准,并且强制实行计划生育(确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2、中国的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每年在审讯罪犯和犯罪嫌疑人时,有好多人惨...
答: 战后的和平宪法禁止日本拥有航空母舰等攻击性武器,但是从1999年起日本就开始建造所谓的“两栖登陆舰”具有改装成航母的能力,同时日本的造船工业发达,建造航空母舰只...
答: 可以离开这里,到一个你不会再有痛恨的世道与社会去,到了那里你就获得了永恒的自由.………
答: 中国!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大曝光:未获开国将帅军衔的十大军界要人
1955年的在北京举行的授衔仪式
  未获开国将帅军衔的十大军界要人
  1955年,按照当时评授的条件,应当授予元帅,在评定大将的初步方案中,也曾经有、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的名字,但在的提议下,他们都没有被授予开国将帅军衔。实际上,还有杨尚昆、滕代远、程子华、郑位三等人,因为当时离开了军队,也没被授予军衔,而且按照他们在军中的资历,也极有可能被授予大将军衔。
  理由如下:一是他们在人民军队初创时期领导或参加了各地武装起义,都不是&红小鬼&的角色。其中邓小平、滕代远、邓子恢和张鼎丞分别是百色起义、平江起义、闽西暴动的主要领导人;郑位三、李先念率武装参加了农民起义,谭震林、程子华、陈光分别参加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湘南农民暴动。二是担任过各个时期的要职,与开国元帅、大将职务的军职曾经相当。红军时期,邓小平是红七军政委;滕代远、杨尚昆担任过与相当的三军团政委,陈光还代理过红一军团长;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在江南领导了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李先念、郑位三、程子华是红四方面军的重要将领,与大将相当。
  抗日战争时期,他们都是八路军、新四军师旅级的军事首长,如大将就是邓子恢、张鼎丞的部下;解放战争时期军职都在兵团正职以上,比如大将即是李先念、郑位三的副职。三是在我军相关时期的主要山头中占有一席之地。邓小平是&刘邓大军&的首长之一;陈光是红一军团、115师的重要代表,滕代远、杨尚昆是红三军团的主要代表;程子华是红25军、晋察冀的主要代表;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李先念、郑位三等五人都是新四军相对独立各师的军政首长。四是军事生涯显赫,有较高的威望。从人民军队初创直至共和国建立,他们中的九位都一直奋斗在军事领域,杨尚昆尽管在抗战和和解放战争中未任主要军职,却在20世纪80年代长期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更多关于 开国将帅,军衔 的新闻拒绝访问 | www.zhuobufan.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zhuobufan.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fa4b856f17a4364-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为什么中国没有元帅和大将,会有大校军衔》
为什么中国没有元帅和大将,会有大校军衔
不设元帅和准将,设立大校军衔是根据88年中国军队实际情况决定的:
1.不设元帅
88年实行军衔制时,国家已经将近40年没有经历大的战争了.高级将领中的大多数都是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属军中后辈,没有大的战功可言,可职位已在军中极高位置,但偏偏又有许多立过战功的开国将军还健在,55年的上将大将元帅也许多还在人间,如设元帅则在现任职务之外势必要谈战功,当时的那些军队在职高官,又有哪个有资格站到这些开国老将的前面去?那么元帅一级就全属军中老人了,这些开国元勋要是闹起意见来,还真不是这些军中后辈能压得住的.因此不如不设元帅,最高到上将,大家只按现任职务高低排军衔,少了元帅和大将的军衔,元老们自然也就不会和小辈去争了,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2.不设准将而设大校
因为当时中国军队师级军官空前庞大,其中大多数都是熬年头熬上来的,在此前的几十年里,在部队机关里,只要不犯大错误,到五十几岁一般都能熬到副师或正师级,因此这个级别的军官最多.而这个级别的军官又最难转业到地方,因为这个级别转到地方做官的话要做到局级或地级,地方上也不可能有这么多官位安置他们.只有军队自己消化他们.如果将他们全都晋升将级,那么中国的将军数量将是世界第一的,将军在中国也就不值钱了.因此特设了大校军衔给他们,然后让他们早早退休了事.&
  军衔制度在世界上产生以来,校级军官军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只设有上校和少校两个级别,后来才增加了中校。苏联红军1935年实行军衔制的初期也是这样,校官只设上校、少校两级,中校是1939年9月增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世界上的校官军衔最多设为三级。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实行军衔制时,首次在人民军中设置了大校军衔称号,使校官的军衔等级发展到四级。目前世界上设大校军衔的国家,除朝鲜和我国以外,还有越南社会义共和国和摩洛哥王国。我军设置大校军衔称号,从现象上看是借鉴了朝鲜的经验,但我军建设的需要则是根本原因。
  早在日,总干部部给军委副主席彭德怀转毛主席的报告,就提出将来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时,军衔等级怎么设置的问题。报告说,"实行军衔制度我们尚无经验,主要是根据苏联顾问介绍的经验及所提方案并结合中国情况进行研究。"报告着重指出,"我们曾与顾问卡苏林同志多次交谈,得其帮助很大,但有些特殊问题尚未能取得一致的意见",特报请军委决定。总干部部领导与苏联顾问意见不一致的问题中,首先是少将与上校之间要不要再设一个级别的问题。苏联顾问提出的方案是,将官军衔设上将、准上将、中将、少将四级;校官军衔设上校、中校、少校三级。总干部部认为,"少将与上校之间似有必要增加'准将'一级,因为我军军、师干部共分六级(注:军、师各分正、副、准三级),实行军衔虽然有些等级要作合并,但如果将较弱的军长和副师长都合并为少将一级,在这一级内存在的悬殊很大,则不够合理;如增加准将一级,即可基本上解决问题,但卡苏林未同意"。
  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实施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的指示》,同时草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在这个条例草案中,提出我军军衔设六等21级,其中将官设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四级,校官设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四级。否定了苏联顾问的主张,在少将与上校之间设置了大校军衔称号。此方案在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得到了国家法律的确认。按当时的规定,授予大校军衔者多数是1952年被评为正师级的干部,也有少数抗日时期入伍的准军级和个别副军级干部,还有少部分红军时期入伍的副师级干部。全军首次被授予大校军衔的不足1300人,占准尉以上人数的0.2%,仅为少将人数的1.6倍,可见那时大校的授衔条件是相当严格的。
  1988年实行新的军衔制度时,要在少将与上校之间设置一个等级,上上下下的意见都比较一致。但是设准将还是设大校,则存在分歧。一开始多数人主张设准将,但是经全军若干个典型调查单位的"试套",仅总部某机关的一个管理处,就可出现9名准将。按若干试套单位的实验数据推算,全军可出现准将大概几千名。这一情况向军委"恢复军衔制领导小组"汇报后,小组决定在条例草案中放弃设准将的方案,改设大校。但是在再次征求意见当中,有的单位还是建议设准将。为此,总政干部部领导同志,在一次全军干部工作会议上作了进一步的说明。他指出:准将在美国算将,英国则不算将,在我国"准将不管是不是将,但毕竟挂个'将'字,给人的感觉总是个将,这样将官数量显得多了一点。因此,军委决定设大校不设准将,正师职大多数授大校。
  设准将还是设大校的认识在军内统一后,需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说明的重点是,为什么要设大校?因为委员们都知道,世界上多数国家没有大校。日,总政治部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的《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草案)&若干问题的说明》中,对为什么要设大校军衔,是这样表述的:"校官分为四级,主要是考虑我军正师职军官数量较多,如大部分授予少将军衔,将官总数显得太多,大部分授予上校军衔,又显得低了些,因此设置了大校军衔。这样既可以控制将官数量,又可以使师级职务军官的军衔与团级职务军官的军衔有所区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将军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