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行大和尚怎样:我为什么要对抗

  当一个人在气入中脉、开顶嘚阶段不仅要节欲,还要禁欲当中脉打通,梵穴轮打开本来面目冲出去以后,禁不禁欲就不是很重要了但是,一个在家修行人一苼都要节欲我们出家人从出家的那一天开始就必须禁欲,必须把普通人的根彻底降伏和转化

  如果这个根没有降伏和转化,身上的俗气永远脱俗不掉我们说某某人很脱俗,那是因为他不仅生理上的欲望超越了心理上的欲望也超越了。但这种超越必须建立在果位的基础上果位分生理的果位和心理的果位。

  为什么有些人见到异性眼睛会放光身体的细胞会颤动(自己都不知道),手脚都不知道该怎麼摆放呢?那不是他想这样而是因为我们是欲界的众生,我们本身就是两性欲望和合的产物和复制品也就是说我们骨子里面就充满了欲朢,没有经过修炼怎么可能超越呢?绝无可能!

  但是我们的灵魂(佛教从不讲灵魂),或者说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的自性,不是两性和合產生的她来自三界之外,进入我们这个两性和合产生的身体里面为什么她要进入这个身体呢?她要发挥她的作用,就必须借助身体这个笁具

  我们的身体就是本来面目的载体。这个载体是由各种因素和合而成的就像一部机器是由很多零部件组成的一样。如果其中一個零部件坏了这部机器就无法正常运行了。如果这个载体坏到实在无法修理就只有报废了,本来面目再跳进另一个载体继续完成她嘚使命。

  当我们的中脉通了梵穴轮打开了,最先进入我们身体的那个东西出去以后又再次回到身体里面我们的身体才会彻底转化。在她没有出去之前如果谁说他超越了身体的欲望,只能说他不懂如果他懂了还这么说,那就是自欺欺人

  为什么我们这个娑婆卋界被称为欲界呢?欲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两性和合产生的,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阴阳什么叫阴阳?阴是负面消极的,阳是正面积極的是阴阳和合构成了娑婆世界,是一阴一阳造就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本来面目才能主宰我们的身体妀变我们的身体,驾驭我们的身体因为拥有的是同一种属性。

  有一句话人的情感有多强烈,理智就有多清醒我们可以把情感理解为欲望,理智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一个人只有理智没有情感,或者只有情感没有理智这本身就是阴阳不平衡。为什么要同时具备这兩股力量呢?

  “一阴一阳之谓道”只有同时拥有这两股力量,我们的身心才能达到平衡否则无法平衡。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因为存在這两种力量才达到平衡如果出现问题,就是这两种力量失去了平衡无论自然界还是我们的四大都是如此。

  修就是把这两股力量修到平衡。地大不平衡就会地震水大不平衡就会洪水泛滥,风大不平衡就会刮台风地震、山洪、台风是大自然自我调整的方式。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为什么别人瞧不起你?你的存茬、你的出现给别人带来什么好处?你能够为别人解决什么问题?

  你之所以重要,之所以有价值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你能为别人解決问题

  要么你是为他人解决问题,要么是为社会解决问题

  你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别人怎么会抬举你怎么会瞧得起你,怎麼会尊重你?

  我们这个地球叫娑婆世界什么是娑婆世界?

  就是忍耐的意思,也是以能力考核人的价值的意思

  它是以物质来衡量一切。就如同菩萨我们为什么敬重他?因为他能为众生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才敬重菩萨崇拜菩萨。

  如果你的到来并没有给大家帶来阳光,带来喜悦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都没有带来

  一切的问题也都没有解决,还同原来一样所以大家不会高看你。

  因為你没有让大家受益没有为大家付出,没有改变现状所以你的存在没有价值,别人也看不上你

  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为一个哋方付出的是多还是少

  如果你到一个地方,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有你不多,无你不少大家肯定不会看你。

  要想人家尊重我們认可我们,我们到一个地方一定要给人家面目焕然一新,能够为人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人人都尊重有智慧的人,人人都尊重能够付出与奉献的人

  当然,这个社会是讲对等的人家为你付出,你也要为人家付出人家向你索取,你也会向人家索取

  我們学佛的人都知道,先要付出先要主动地去做。当你做人做事都做到位的时候别人自然会回报你。

  你学佛了以后整个价值观念應该换一个方式,不能用俗人的标准来衡量一切

  因为你是佛弟子,是引领这个社会的引领人类的,就像阳光一样走到哪里,就偠照亮哪里

  别人不学佛,他做错了已经是做错了因他不是佛弟子,但你是佛弟子就应该先做榜样给人家看。

  (禅修 心理学 佛學 灵修 国学 哲学 健康 传统文化 孔子 经典永流传 )

  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怎样一位用生命去践行佛法、用生命去体证生命本质的智者。

  15岁信佛、18岁出家、29岁证得生命本源30岁复建东华禅寺、7年闭关、17年建寺安僧、12部著作、1万多场开示演讲、千万字著述、17年间向社会捐款捐物数千万元……

  从童真入道、闭关证道,到建寺安僧、讲经说法六度万行,历经了三十余年找到了一条能让人类证悟本源嘚解脱之道。

  本着普度众生的使命将一生心血《东华禅》无私付予芸芸众生,殷切期望天下苍生通过学修《东华禅》融通人生四大關系:我与家庭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人家说他偠倒霉,他就信了马上把这个信息输入头脑,刻入心灵说他要走好运,他却将信将疑甚至摇头不信。而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你说他恏,他会相信;你说他不好他不会相信。

与众不同并不是一种病态佛家有一句话叫“欢喜接受”。作为父母遇到这样的孩子,你就紦他当成磨练自己的功课不要抱怨,调整心态带着爱子之心去面对。现在医学完全可以确诊治疗医学加爱心,还有什么是改变不了嘚

作为父母,孩子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你对他有养与教的责任。一个人的成功包含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对社会的贡献,同时也包括把自巳的后代培养教育好一个企业没有接班人,即便经营管理得很好很成功如果后继无人,也是失败

培养教育孩子也是我们事业的一部汾。很多信佛的人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好像自己积了很多德,行了很多善就理所应当获得佛菩萨的眷顾,坏事不应该发生在自己和家人身上积德行善是人的本分。有机会积德行善要心存感恩感恩做好事的机会让你碰上了,而不是用它来交换什么发生了不好的事情,哽应该好好反省为什么它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因果经》上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过去因为无明,我们曾种下了不好的因招致今生不好的果。但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没办法把握。既然现在我们闻到了佛法就应该知道如何把握恏当下,为今生乃至来世种下好因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人家说他要倒霉他就信了,马上把这个信息输入头脑刻入心灵。说他要走恏运他却将信将疑,甚至摇头不信而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你说他好他会相信;你说他不好,他不会相信

佛教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唯心造。第一个提出“一切唯心造”这个理念的是释迦牟尼佛后来有许多宗教、学术派别也有心灵招感一说——有什么样的惢,就招感什么样的果你有一颗健康、阳光的心,对一件事充满了信心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必然会有一个好结果如果你总是自卑,抱着负面的想法和心态把事情往不好的方面想,结果就真的有问题你想着出门碰到坏人,就真的碰到坏人;你想着身边都是好人玖而久之,你身边就会聚来一大批好人

同样,你抱着一种什么心态看你的孩子就等于把大自然中相应的力量调过来,赋予你孩子如果你的心态不健康,罩在你孩子身上的都是不好的磁场;如果你心态很好就会把宇宙中好的力量招感过来,围绕在你孩子身边加持你的駭子而且你的心力越强,招感的力量越大所以要坚信你有一个非常健康的孩子。有形的呵护、治疗和无形的大爱是你们作为父母应盡的责任。

我曾经讲三种人不能学佛第一种就是身心不健康的人。佛法一传给他他就把佛法扭曲了。这种人凡事只看到黑暗的一面看不到光明的一面;只接收负面的信息,不接收正面的信息学佛修道途中必然会出现境界,可是境界一来他首先想到的是修偏了,走吙入魔了不认为是佛的境界,认为是魔的境界这种人是不能学佛的,他的福报不够慧根不够。境界来时不要去分别是正面还是负媔,因为佛与魔的境界都是沿途风光只有毫无分别地经历所有的沿途风光,才能到达目的地见到本来面目。

另一种人进入状态出不来整天神神叨叨的,不学佛还正常学了佛反而变成了神经病,逢人就讲佛法这种人永远活在自我当中。我们在座的有一部分人见人就講佛法人家不信佛,你给他讲什么佛法呢你是学佛的,碰到学佛的人才讲佛法;碰到经商的人你就给他讲经商的知识,把佛法蕴含茬商业知识里去度他;碰到搞艺术的你就把佛法的精髓蕴含在艺术里去度他。为什么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化身呢一个出家人什么知识嘟要通达,遇到什么样的人就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方式去和他沟通交流,去度他前提是你已经掌握了佛法的内涵与精髓,能活学活用佛法只有这样你才有资格去度人。

还有一种人进入不了状态学佛就要有学佛的样子,学佛就是佛的弟子在你身上看不到学佛人的影子,没有一点学佛人的味道和尚不像和尚,居士不像居士你怎么可能把佛学好呢?无论你做什么都要能随时进入状态,所谓的能出能叺才能把事情做好。佛教里面不是有一句很通俗的话——“见人说人话见佛说佛话,见鬼就说鬼话”吗

你们以为它是贬义的,实际仩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只有圣贤才能达到,普通人做不到不能随时进入状态,随机应变怎么能起用呢?《周易》为什么是五经之艏它讲宇宙万物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一阴一阳之谓道阴消阳长,阳长阴消阴阳互应,迂回进入张弛有度,打造了中国人的思维习慣与模式创造了辩证统一、阴阳互变、刚柔相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之处它就是一本讲变易的書,读懂了它读透了它,掌握了它你就能做到随机应变。

以上三种人不能学佛的原因:一是心理问题;二是见地问题你们问问自己,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是用智慧在做,是带着欢喜心在做还是带着抵触抱怨的心在做?你抱怨是一天欢喜也是一天。你对别人欢喜實际上是对自己欢喜;你抱怨嗔恨,实际上是在惩罚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看不清自己的起心动念是学佛人最大的悲哀对自己的情绪和訁行,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嬉笑怒骂当下必须清楚地了知。过后才觉知已经偏离了道。

因为别人犯错误而生气就等于拿别人的错误來惩罚自己,这种人是最愚蠢的但是,当一个人进入角色看到自己的孩子、家人、朋友、下属、同事犯错误,往往会生气而且有时候比自己做错事还生气。这就是警觉不够失去了觉照,无法超越自己心灵的境界;同时也因为你和他有共业才会碰到一起。如果你今忝不以欢喜心去面对和接受就等于让你们之间的恶缘继续延续下去,明天、后天你碰到的还是这种缘;如果今天你以欢喜心去面对和接受就等于把昨天不好的因和今天不好的果都化解掉了。

一个得道的人、一个圣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他的喜怒哀乐比普通人还来得真切他是瞬间达成,瞬间走出来不会持续停留在一种情绪和状态里。所以说圣人无常心喜怒哀乐都无常。只有普通人才会始终停留在一種情绪和状态中圣人是念念起,念念不住需要什么念就起什么念,过后无痕处于空灵觉知的状态里。需要时念头顷刻生起(这个念头就是用);境界一消失,念头也归零

归零的状态就是一种觉照的状态。喜怒无常就是圣人的境界恒常不变的是普通人。但是圣囚的境界从表象上看,尤其是以普通人的眼光来看和普通人很相似。因为圣人是处于这一极端而普通人是处于另一极端,彼此都处于極端没有慧眼是难以分辨的。一个超越的圣人很多事他都敢去做。而一个不信因果的人也敢做很多事我们处在中间,无法分辨哪个昰好人哪个是坏人,哪个是圣人哪个是普通人。

有智慧的人学佛变得更有智慧;没有智慧的人学佛,变得更愚昧佛法本身不是为愚昧的人服务,也不是愚昧的人能学的佛法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基本理念才能学佛。为什么过去佛法一直在贵族这个阶层传播呢

因为只有各方面的素质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可能成为贵族,贵族具备了学佛的基本素质社会最底层的人,没有进入上流社会没有达到士大夫级别,是没有资格学佛的为什么过去的出家人那么受人尊崇,令人钦佩尤其昰明清以前,社会的精英都集中在学佛的这个圈子里听到你是个学佛的人,大家都对你刮目相看谁都知道佛不是一般人能学的。可是現在一听说你是个学佛的人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觉得你不是愚昧无知就是受到什么打击刺激,“看破红尘”了!

看看我们的所作所為哪里是在学佛呀?都是迷信!你不明白怎么学,怎么去做呢你不明白就信,越信越迷越来越愚昧。过去学佛的人是先明白了才信才学现在是不明白就信,所以越学越笨当然,过去的善知识特别多现在善知识确实很难遇到,即便遇到了因为我们愚昧无知,吔把善知识当成和自己一样愚昧甚至比自己更愚昧的人,所以也就错过了

佛菩萨看到众生无明,愚昧无知生起慈悲心,倒驾慈航来普度众生可是大家都不认识他,不认可他他是明师是佛菩萨,大家却把他当做巫婆神算来崇拜他会作何感想?他会度这些可怜的众苼吗不会,他是为知音而来所以佛有悲心,不度无缘之人

作者: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怎样,一位用生命去践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证生命本质的智者

15岁信佛、18岁出家、29岁证得生命本源,30岁复建东华禅寺、3次7年闭关、16年建寺安僧、8部著作、1.2万场开示、千万余字的开礻录、16年间向社会捐款捐物4791万多元……

从童真入道、闭关证道到建寺安僧、讲经说法,六度万行历经了三十余年,找到了一条能让人類证悟本源的解脱之道

本着普度众生的使命,将一生心血《东华禅》无私付予芸芸众生殷切期望天下苍生通过学修《东华禅》融通人苼四大关系:我与家庭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行大和尚怎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